88教案网

比例的应用教案课件

比例的应用教案课件1000字(通用6篇)。

经过搜索整理,小编为你呈现“比例的应用教案课件”。教师应该为自己的每一节课负责,教师每节课的准备工作就是先要准备教案。教案便于教师总结提升。还请多多关注我们网站!

比例的应用教案课件 篇1

教学内容:课本第91页例4;练一练;《作业本》第39页。

教学目标:进一步巩固反比例的意义,掌握用反比例方法解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

教学重点:学会用反比例解归总应用题

教学难点:判断题中哪两个量是成反比例的量,列出等积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三角形面积一定,底和高成什么比例?为什么?

2、甲、乙两种量,只要它们相对应的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一定成反比例,对吗?举例说明?

二、新授:

1、教学例4。

例4:一艘货轮每小时航行20千米,6小时可以到达目的地。如果要5小时到达,每小时航行多少千米?

观察:

⑴、题中有哪几个量?

⑵、从题中可见哪个数量是一定的?

分析:

想:因为速度时间=路程,由于4小时与3小时航行路程相同,可确定行驶的速度与时间成反比例,所以两次航行与时间的乘积相等。

解:设每小时需航行X千米。

5X=206

X=2065=24(千米)

X=24

(检验)

答:每小时需盘航行24千米。

2、改条件:5小时到达为每小时行15千米,要求几小时到达应怎样列式?

3、试一试。

(1)甲种铅笔每支0.25元,乙种铅笔每支0.20元,买甲种铅笔32支的钱,可以买乙种铅笔多少支?

(2)同学们做操,每行站30人,正好站12行,如果每行站36人,可以站多少行?

分析:⑴、从已知数量可知,哪个量是一定的?

⑵、可利用比例解题,也可利用一般方法解题?

三、巩固练习:练一练。

四、小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

五、《作业本》p39.

比例的应用教案课件 篇2

教学内容:练习八的第59题。

教学目的:通过练习,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用正比例,反比例的知识解答应用题的

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什么叫成正比例的量它的关系式是什么

2.什么叫成反比例的量它的关系式是什么

3.做练习八的第5题: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关系。

二、课堂练习

教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用正比例、反比例的意义和判断来解应用题,今天我们要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用正比例、反比例意义和判断来解答应用题的方法。

1.做练习八的第6题。

指名读题,让学生自己解答。集体订正时,请一个同学讲一讲,自己是怎样想的?教师板书;=

教师:如果把这道题的第三个条件和问题改成要晒17550吨盐,需要多少吨海水该怎样解答

让学生口头列出比例式,教师板书出来。

教师小结:像这道题,问题虽然变了,但题中基本数量关系没有变。晒出的盐和海水的吨数成正比例关系,解答这样的应用题的关键:一是要正确判断相关联的两种量是成什么比例,二是要找准相关联的量中相对应的数:

2.做练习八的第7、8题。

集体订正后,指名讲一讲是怎样想的。

3.做练习八的第9题。

做题前,提示学生选用哪三个数据都可以,但所叙述的事情要符合实际情况。订正时,如果学生在编题中的语言不规范,要注意纠正。

比例的应用教案课件 篇3

教学内容:P51-52例1、例2,正、反比例应用题

教学目的:认识正、反比例应用题的特点,理解掌握这种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能正确解答,发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判断下面的量各成什么比例

(1)工作效率一定,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

(2)路程一定,行驶的速度和时间。

二、导入新课

说数量关系,判断成什么比例,列出等式。

一台抽水机5小时抽水40立方米,照这样计算,9小时可抽水X立方米。

三、学习新课

1、学例1

(1)将导入题中的X立方米改成多少立方米?

(2)讨论:怎样用比例的知识来解这道题止的导入题的想法能给我们启示吗?

(3)试一试:学生练习讲解例题,教师根据情况作点拨。

(4)小结:说一说用正比例知识解答这道应用题要怎样想?怎样做?

2、数学想一想

放手让学生自己做,并说说列等式的依据。

3、教学例2

(1)出示例2,读题

(2)讨论并试一试:能仿照例1的解题过程用比例的知识解答例2吗?

(3)说一说:将自己的解法及想法告诉大家。

教师作点拨

4、学习想一想

独立练习后班次讲

5、小结:解题思路

(2)判断比例关系

(3)找出对应数值

(4)列出等式解答

追问:你认为解题关键是什么?

四、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

2、练习十第1题

评讲时比较异同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习了哪些内容?你认为哪些是重点?

六、作业

P5354第2题,第10题。

七、课后作业

P53第3题

比例的应用教案课件 篇4

《比例的应用》教学设计一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关系?

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

总价一定,每件物品的价格和所买的数量。

小朋友的年龄与身高。

正方体每一个面的面积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被减数一定,减数和差。

2、导入课题:

同学们我们学习了正反比例的意义,还学过解比例,今天我们就应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板书:比例的应用

二、新授。

1、教学例1。

出示例1:

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14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从甲地开往乙地共行驶5小时,甲乙两地之间的公路长多少千米?

教师: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交流,看能想出哪些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2、全班交流解答方法:

生1:先算出每小时汽车行驶的千米数,再算5小时汽车行驶的千米数。列成算式是:14025。

生2:先算出5小时是2小时的多少倍,再把140千米扩大相同的倍数。列式是:140(52)

如果学生想出用比例解的方法,教师可以直接问学生:你为什么要这样解?让学生说出解题的理由后再归纳其方法;如果学生没想到用比例解,教师可作如下引导。

教师:除了以上的解题方法以外,我们还可以研究一种新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请同学们用学过的比例知识思考,题中有用种量?是哪几种量?这几种量间有什么样的比例关系?题中的照这样的速度是什么意思?

随学生的回答,教师作如下的板书:因为速度一定,所以路和程和时间成正比例。

解:设甲乙两地之间的公路长X千米。

140:2=X:5(依据:速度一定)

注意:①灵活选择解法。

②比例解时要正确判断成什么比例。

③解完后注意检验。

3、想一想:如果把第三个条件和问题改成:已知公路长350千米,需要行驶多少小时?该怎样解答?

4、教学例2:跟例1相似的方法进行教学,放手让学生去尝试,重在培养学生独立解题的能力。

5、比较例1和例2的相同点与不同点。6、如果把例2改为: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70千米,5小时到达。如果每小时行87.5千米需要多少小时?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

⑴食堂买3桶油用780元,照这样计算,买8桶油要用多少钱?(用比例知识解答)

⑵2.大齿轮与小齿轮的齿数比为4∶3.大齿轮有36个齿,小齿轮有多少个齿?

2、对比练习:

①用同样的方砖铺地,铺张18平方米要用618块砖。如果铺24平方米,要用多少块砖?

②一间房子要用方砖铺地。用面积是9平方米的方砖,需要96块。如果必用面积是4平方米的方砖,需要多少块?

四、布置作业。

练习五第1~4题。

板书设计

比例的应用

例1例2

解:设甲乙两地之间的公路长x千米。解:设每小时需要行驶x千米。

140:2=x:54x=705

2x=1405x=7054

x=350x=87.5

答:甲乙两地之间的公路长350千米。答:每小时需行驶87.5千米

教学内容:比例的应用P23-24例1-例2

教学要求:1、让学生掌握用比例解应用题的方法。

2、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用比例解应用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关键:学生先要正确判断题中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

比例的应用教案课件 篇5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9页的例7,完成随后的练一练和练习十一的第3、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线段比例尺含义的基础上,能按给定的比例尺求相应的实际距离或图上距离。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比例以及比例尺的应用价值,感知不同领域数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增强用数和图形描述现实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重点、难点:能按给定的比例尺求相应的实际距离或图上距离;感知不同领域数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增强用数和图形描述现实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准备:教学光盘、了解家到学校的大概距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什么叫比例尺?求比例尺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2、在一幅地图上南京到上海相距5厘米,实际相距300千米,求这幅地图的比例尺?你能画出这幅地图的线段比例尺吗?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7。

(1)出示例7,明确题意,找出明华小学到少年宫距离的线段,说出题目告诉了什么,要求什么。(告诉了比例尺,又告诉了图上距离,求实际距离。)

(2)说一说比例尺1:8000所表示的意义。

(3)根据对1:8000的理解让学生尝试练习。

(4)交流算法,说说为什么这样算?帮助学生掌握不同算法以及之间的联系。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用列比例式求实际距离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根据比例尺的含义,明华小学到少年宫的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一定与哪个比相等?你能根据这样的相等关系列出比例式?

注意:最后的单位要换算成米作单位的数。

2、做试一试。

(1)独立算出学校到医院的图上距离。

(2)讨论怎样把医院的位置在图上表示出来。

(3)在图中表示医院的位置。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先独立解题,在组织交流

2、做练习十一第4题

重点知道学生在地图上测两地之间的距离和在地图上如何找比例尺。

3、做练习十一第5题。重点帮助学生确定合适的比例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比例以及比例尺的应用价值。

4、将下列各题做在课堂作业本上。

(1)北京到天津的距离是140千米,在一幅比例尺是1:2000000的地图上,两地间的距离是多少厘米?

(2)在一幅比例尺是1:500000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城的距离是12.5厘米。甲、乙两城实际相距多少千米?04080120千米

(3)在一幅比例尺为的地图上,小丽量得某省会城市与北京的距离是32.5厘米。这个城市与北京相距多远?

(4)做练习十一第3题。

(5)学生阅读你知道吗,选择两个比例尺说说它们的实际意义。

四、全课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又掌握了什么新的本领?

五、课堂作业

完成补充习题的相关练习

板书设计:

比例尺的应用

58000=40000(厘米)解:设明华小学到少年宫的实际距离是X厘米。

40000厘米=400米5:X=1:8000

X=40000

40000厘米=400米

答:明华小学到少年宫的实际距离是400米。

比例的应用教案课件 篇6

教学内容:P53~54、第4~13题,思考题,正、反比例应用题的练习。

教学目的:进一步掌握正、反比例的意义,能正确应用比例知识解答基本的正、反比例应用题,并沟通不同解法之间的联系,进一步提高学生判断,分析和推理等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P53第4题,口答并说明理由

二、基本题练习

1、做练习十第5题

2提问:按过去的算术解法,第(1)题要先求什么数量?第(2)题呢?

用比例的知识怎样解答呢,请大家自己做一做。

评讲: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板书:速度时间=路程(一定)=反比例

=正比例

提问:正、反比例应用题解题过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解题方法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3、练习小结:(略)

三、综合练习

3、练习十第11题

启发学生用几种方法解答

4、做练习十第13题

(1)提问:这是一道什么应用题?可以怎样列式解答?

(2)把树苗总数看做单位1,成活棵数是94%,你还能用比例知识解答吗?

四、讲解思考题

引导:增加铅以后,铅与锡的比是5:3,有怎样的关系式?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练习,你进一步明确了哪些内容?

六、作业:

第8、9、10题

七、课后作业:

第6、7、12题

以上就是《比例的应用教案课件1000字(通用6篇)》的全部内容,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点击比例应用教案课件查看或关注本网站内容更新,感谢您的关注!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30589.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