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做的提前准备,准备教案课件的时刻到来了。老师在写了教案课件后,也能让老师很好去总结和反思。那写教案课件要具备哪些步骤?由此,有请你读一下以下的“动手做教案(篇二)”,请继续阅读本文相关内容!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本文讲述的是一个很有趣的故事:科学家朗志万为培养孩子们的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可谓煞费苦心。他把一个错误的结论告诉孩子们,再问孩子们为什么,目的是让孩子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在这些孩子中,伊琳娜是个肯动脑筋的孩子,她不盲从,不懂就问。伊琳娜的妈妈也很会教育孩子,她不是直接把答案告诉孩子,而是让孩子亲自实践,从实践中获得正确答案。朗志万和伊琳娜的妈妈都非常重视孩子们的科学精神、科学思维方法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样的教育环境,是非常有利于培养孩子们的科学素养。

学情分析:

这篇课文中科学家以一个很有趣的故事引起了孩子们的注意,同时这篇课文对于孩子们来说也是很有吸引力的。尤其是文中的实验更是充满了神秘,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科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对于生字,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识字基础,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本课的生字就放手让学生自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让学生懂得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是对的,凡事要动手做做看。

设计理念:

1、课标中指出:要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学会感悟,因此在学习本课的全过程中主要是让学生采用不同形式的读课文,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课文所蕴涵的深刻含义。

2、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将课文中的实验在课堂上重现,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体会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

3、注重他们学习的过程,关注他们识字的方式的多样性。

4、落实字、词、句理解,注重读、说、悟语文基本技能训练。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会认10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技能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性,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并且让学生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唤起学生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读、说、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含义,培养正确的科学思想、科学态度。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儿歌引入

人有两个宝,双手和大脑。双手会做工,大脑会思考。动手不动脑,事情办不好;动脑不动手,啥也办不到。动手又动脑,才会有创造。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请小朋友分段朗读课文,尽量读正确;其余同学认真听,听出读的同学是否读正确,

听完后用自己的话说说这篇课文讲了谁的什么事。(学生交流)

2、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读完之后划出你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注意读准字音,识记字形。

3、老师用多媒体把生字朋友请到了大屏幕上,开火车读、齐读生字,检查学生的识字情况,边识字边巩固识字方法,采用各种方式识记生字,说说你是用什么好的方法记住他们的。

三、细读课文,整体感悟

课文的小主人公是谁?她遇到了一个什么样的问题?

1、在课文中找一找,奇怪的问题是什么?奇怪在哪里?满与漫一样吗?有什么不同?按他所说,放进一条金鱼,却不是这样,这样指的是什么?那么结果是什么?这个问题是谁提出来的?在你的心目中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之为科学家?朗读科学家的话,前两句读出肯定的语气,第三句读出提问的语气。

2、当科学家提出这个问题之后,小朋友们各有什么反映?(图文结合理解)

3、前两个小朋友相信了吗?他们为什么相信?(崇拜科学家)你认为他们说的对吗?伊琳娜是怎样想的?(她认为不对)但是却想不出什么道理,有了疑惑。生活中当你对遇到问题的时候是做的?看看课文中的伊琳娜又是怎么做的?

4、对,她去问了妈妈。想想说说:把自己当成文中的伊琳娜,会怎么向妈妈那请教?她的妈妈是怎么告诉她的?把妈妈的话多读几遍,想想:光想是什么意思?光能换成别的什么词呢?妈妈的话是什么意思?听了妈妈的话,伊琳娜是怎么做的呢?

四、现场实验,验证说法

1、孩子们,你们相信她的实验吗?那你想怎么办?

2、(做实验)你看到了什么?想说点什么?科学家一开始在我们的心目中是那样的伟大,小朋友是那么的崇拜他,但是他却告诉小朋友们一个错误的答案,伊琳娜越想越生气。那你从哪些地方看出她生气了?设计意图:将课文中的实验在课堂上重现,让学生通过自己所看到的实验和自己的仔细观察看到的结果,来用事实证明科学家的话是不对的,从而让学生有一种成功感。

五、总结课文,加深理解

1、伊琳娜的实验结果和科学家说的一样吗?这时她心里怎么样?生气了的表情是怎样的?说话的语气会是怎样的?她生气的时候的表情会是怎样的?会怎么说?朗读课文中伊琳娜生气了说的话,读出生气、质问的语气。

2、科学家真的是在骗我们小朋友吗?(不是)那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他的目的是什么?

3、听了他的话,伊琳娜还会生气吗?为什么笑了?可能会说什么?

4、分角色演读课文,师生共同再现课文情景。

六、课外拓展,升华主题

1、教师表情讲述《小马过河》的故事,让孩子们再次感受亲自实践的重要性。

2、说一说:学了课文,听了故事,你明白了些什么?

树立正确的科学思想: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培养正确的科学态度敢于质疑、善于思考、勤于实践。

3、在教师的赠语声中结束课堂教学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勤动手和脑,才会有创造;

勤动手和脑,成功就近了;

附:板书设计

13动手做做看

动看科学家

手读哲学家

做想其他人

做问不一定都是对

相关阅读

动手做做教学反思(精选10篇)


老师的职责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鼓励和关爱,老师在开展教学前一般都需要提前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师教学的一大助推工具,一份优质的教案需要我们写作时做到什么呢?了解“动手做做教学反思”的全部情况吗让栏目小编带您了解一下,经过阅读您不仅会有新的知识还会有新的体验!

动手做做教学反思(篇1)

《动手做做看》这篇课文时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是一篇很有趣的故事,科学家朗志万在培养孩子们的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上,可谓煞费苦心。他把一个错误的结论告诉孩子们,再问孩子们为什么,目的是让孩子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

《动手做做看》我把它分为两课时,今天我上的是第二课时。

第一课时的目标是:

一、认识10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会写“另、志、喝、漫”四个字。

二、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初步感知课文的大意。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带有质问语气的句子。

二、读懂课文内容,明白不要轻信权威的话,有自己动手尝试的意识。

三、会写“提、题、哄骗、喝”,重点指导“题、骗”的书写。

前几日太多的事,身体也不适,有了诸多理由,就对自己松懈了,昨晚草草率率备课。上完课之后,教学重难点落实的不是很到位。虽然是同课异构,但我就听了一节课,老师们各忙各的事,也没有在一起讨论讨论,还是自己备自己的,没有起到取长补短的作用。

反思自己,再一次感到了自己对课堂的把握不能做到游刃有余。课堂语言不够精炼准确,思维反应迟钝。备课时,如果了解一下朗志万这个人,了解到伊琳娜是居里夫人女儿,我相信在处理这节课时,对于突破重难点会更轻松些。

感悟:做任何事,一定做好充分的准备,不可以应付的态度。

动手做做教学反思(篇2)

上完公开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觉得自己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

1、情景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前谈话时,出示郎志万和伊琳娜图片,让学生喊喊他们的名字,接着交流搜集的有关伊琳娜、郎志万、居里夫人的资料,不仅有助于理解课文,而且拓展了学生知识面,这时老师顺势而导:“法国科学家郎志万经常喜欢问小朋友们一些奇怪的问题,今天他又提出了什么问题呢?”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自然而然进入到了文本。

2、在课堂上,设计了形式多样的朗读,体现了“以读为本,以读代讲”的教学理念,在生生这间的朗读评价中,在老师对重点语句朗读的指导中,让学生的朗读水平得到提高。

3、为了激发学生学生探究的兴趣,理解“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培养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敢于大胆质疑、动手实践的能力,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在本课教学中设计了两个实验:一是亲手做金鱼实验,将一玻璃缸放在高凳上,当场装满水,再把一条金鱼放进钢中,观察实验结果;二是在初步理解“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基础上进行拓展,出示亚里士多德的著名论断:“两个铁球,一个十磅重,一个一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十磅重的一定先着地”,学生众说纷纭,但基本上都认为亚里士多德说的是正确的,这时做了一个类似的实验,让学生将轻重不同的两本书举到同一高度,然后让两本书同时从高处落下来,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惊奇地发现:两本书同时调到讲台上。他们通过自己的探究发现:哲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推而广之,其他人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可以说,两个实验,让学生亲眼所见,亲手操作,既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又能有效轻松地突破教学重点,使学生较为深刻地体会到在学习和生活中听到别人表达自己的意见时,要通过思考去判断,敢于大胆质疑,遇到有疑问的地方,要动手做做看。

4、在课堂上引进课外阅读《两个铁球同时落地》,不仅仅引导学生对“科学家的话不一定都是对的、哲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而且将扩大学生阅读面的理念由课外直接带到了课堂上。

5、注重语言文字训练。如抓住“不能光想,你动手做做看”进行了给“光”找近义词、给这个句子换一种说法联系,促进学生语言内化。

6、注重课外拓展。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之后,引导学生想象说话:伊琳娜听了郎志万的话,可能会说些什么?这是对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有利实践。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同时,阅读教学也是丰富学生语言的积累、培养学生语感的主阵地,“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回顾我的教学,老师们认为本课的教学设计切中单元主题“无论学生和生活,都离不开动手和动脑。”设计中充分关注到学生学情,教学步骤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引导学生一步步明白“动手做做看”的意义,但也有不少瑕疵和不足,主要在以下方面::

1、动手实验部分如果在预习时,让学生自己在家亲手做做,然后在课堂上说说自己看到的现象。这样会更加激发其他同学想动手做做的欲望和兴趣。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在现阶段是个难点。常训练学生可以得到好的训练。

3、思考—动手—结论,缺一不可,首先关键在于学会思考。动手做的前提是“怀疑”也就是思考的过程,对这个过程的阐述不是很多,以致拓展时,学生拘泥于“动手”。

4、朗读教学扎实有效,教师激情昂扬,换词教学使学生思维开阔,但是板书设计稍有些滞后。

5、师生之间的语言(朗读等)互动做得比较好,如果能做到师生之间能做到情绪(学生参与激情与态度)互动达到一致,这节课将更完美。

动手做做教学反思(篇3)

本单元的教育专题是“用心思考,勇于创造’。《动手做做看》是本单元的首篇课文。它讲述了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一次,科学家郎志万故意把一个错误的结论告诉小朋友,再问为什么。让孩子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目的是为了培养孩子们的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伊琳娜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她不迷信权威,在妈妈的启发下动手实践,获得了正确的答案,并明白了科学家郎志万的真正目的。

我讲的是 第一课时,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让学生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会“我会写”九个生字,并明白: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的道理。为了突破重、难点,教学过程中,我设置了如下四个问题:

(1)本文的主要人物有哪些?

(2)科学家郎志万提出的一个奇怪的问题是什么?

(3)小朋友对他提出的问题有什么反应?

(4)伊琳娜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结果怎样?因为课后让学生预习了课文,课堂上,我采用教师范读课文的形式,要求学生认真听,边听边在课文中找出以上四个问题的答案,在寻找答案的同时,穿插学习了生字,这样有机地把课文与生字的学习结合起来,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联系起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得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思维主要凭借具体形象的'材料进行,分析,

推理等抽象思维较差,为了让孩子们真正明白:科学家的话,也都不一定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的道理,我紧紧抓住他们身心发展的特点,精心设置了三个小实验。实验一:往盛满水的玻璃杯里放入一石块,让学生仔细观察会发生什么现象?取出石块,观察水位有何变化?实验二:往盛满水的玻璃杯里放入一木块,学生仔细观察会发生什么现象?取出木块,观察水位有何变化?实验三:往盛满水的玻璃杯里放入一条金鱼,学生仔细观察会发生什么现象?取出金鱼,观察水位又有何变化?实验过程中,孩子们的积极性很高,注意力也非常集中,他们目不转睛的盯着我的一举一动,生怕自己漏看了任何一个步骤。

通过实验,学生明白了动手做做看的道理,同时,对课题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美中不足的是,金鱼太小,实验效果不及前两个实验效果明显,其次,学生没能亲手做做这个实验。同时,由于课堂时间有限,知识容量较大,没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地朗读课文。

在有限的40分钟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全部完成,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的语言还不够精炼,以后,我会更加注重这方面,让自己在教学中不断成长。

动手做做教学反思(篇4)

小孩子的思维最容易被牵引,人云亦云的。比如我们老师上课提一些导向性的问题:这张图美吗?学生肯定会迎合你回答:美──!课程标准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以及提倡学生质疑问难。选入这样的文章无疑是教育孩子做任何事要有主见,敢于质疑的好素材。

在学习《动手做做看》时,如果我们教师只停留在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这个科学素养的培养定位上,显然过于肤浅。所以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设计了朗志万和伊琳娜有什么区别,旨在让学生明白朗志万是科学家,他可以说是知识的权威。然后紧紧抓住其他小朋友和伊琳娜对待朗志万提出的问题的不同态度,来引导学生感悟伊琳娜身上所发光的品质──那就是敢于向权威质疑,不轻信不盲从。让学生感悟这道理就是要让学生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这也是动手做做看的前提,发明创造的关键!也是现在小孩所缺少的品质啊!

我们天天喊着尊重学生,我们可以潇洒地把课堂对学生拱手相让,可以允许学生自选作业然而,你可曾想到,往往是我们老师对教材没有深层的处理,使我们的学生失去了一次提升素养的机会啊!

动手做做教学反思(篇5)

《动手做做看》是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讲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科学家郎志万把一个错误的结论告诉孩子们,再问孩子们为什么,目的是让孩子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这篇课文要求学会写9个字,会认10个字,要求孩子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中受到启发,唤起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这篇课文对于他们来讲,语言浅显易懂,在教师引导下从字面上理解并不困难,但是要让他们真正懂得其中包含的深刻道理,在心中引起思考、共鸣,却并不容易。根据他们身心发展特点,宜于采用创设情境、直观演示、合作探究等方法,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感染。

在教学过程中,我用儿歌导入,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引导学生对第四组课文的导入语进行阅读,以便对本单元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但由于课前没有做好充分准备,导致课件无法使用,所以第一课时只能来讲课文。在课文学习过程中,围绕伊琳娜和朗志万之间所发生的故事展开,对整篇课文进行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孩子们的兴趣还是很高涨的。通过对课文的朗读和重点词汇的体会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但由于没有使用课件,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良好的体现,造成老师牵着学生走的局面。这样一来,学生的主动性不宜调动,学习热情下降,无法保证学习效果。

本课中对语言文字的训练主要体现在课后泡泡语中的内容。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之后,引导学生想象说话:伊琳娜听了郎志万的话,可能会说些什么?这是对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有利实践,能够锻炼学生的说话能力。

第二课时在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时采用填空的形式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之后对本课的生字词进行学习。在这节课的设计中,识字写字占了相当大的一个比例。在识字的过程中,运用多种方法识字:用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来认识伊利的伊;用换偏旁的方法来认识漫、骗等。郭佳玥同学用归类识字的方法记住了本课的11个生字,对此加以表扬,并鼓励学生用最简单的方法识记更多的生字。在书写指导的时候,引导学生因形索义、因意记形。这样,学生根据意思记住字形,错别字的概率就会大大下降。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没有提醒学生对形近字进行区别,还有一些细节问题也没有注意到:比如说抢读生字时,字体为宋体。这些都是在今后的教学和学习生活中应该引起注意的,细节决定成败,做一个细心之人。

教学中还有许多值得我在今后不断探索与改进的地方:如教师语言还不够精简;如何引导学生去自读自悟;当学生的回答有偏差时,如何有效地引导等。每一次讲课都会有不同的问题出现,也正是这些问题的出现使得我对自我的认识更加全面,并激励自己不断改进、不断提高。

动手做做教学反思(篇6)

《动手做做看》第四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篇课文讲了一个引人深思的故事:科学家郎志万把一个错误的结论告诉孩子们,再问孩子们为什么,目的是让孩子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认识并从中受到启发,唤起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同时,阅读教学也是丰富学生语言的积累、培养学生语感的主阵地,“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回顾我的教学,老师们认为本课的教学设计切中单元主题“无论学生和生活,都离不开动手和动脑。”设计中充分关注到学生学情,教学步骤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引导学生一步步明白“动手做做看”的意义,但也有不少瑕疵和不足,主要在以下方面::

1、动手实验部分如果在预习时,让学生自己在家亲手做做,然后在课堂上说说自己看到的现象。这样会更加激发其他同学想动手做做的欲望和兴趣。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在现阶段是个难点。常训练学生可以得到好的训练。

3、思考—动手—结论,缺一不可,首先关键在于学会思考。动手做的前提是“怀疑”也就是思考的过程,对这个过程的阐述不是很多,以致拓展时,学生拘泥于“动手”。

4、朗读教学扎实有效,换词添词教学使学生思维开阔,为指导学生朗读语气掌握提供了条件,但是板书设计稍有些滞后。

5、拓展部分《小马过河》是学生喜欢的童话,但我设计了小马过河受阻后部分让孩子自己想想,这样切合了课文内容,使学生更加明确遇事要勇于实践。

6、我班有个别学生课堂上学习习惯不好,听讲不认真,我要及时关注他们,这节课关注不够。

有人说:“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我们应当不断加以总结、学习、积累,使自己的教学能力不断进步,像一泓源源不断涌出清流的山泉,充满生机活力。上完这堂课后,我觉得自己有很多收获,但由于自己自身素质原因,有的地方出现遗憾 ,也还有许多地方要努力改正。

动手做做教学反思(篇7)

《动手做做看》是一篇阅读课文,讲的是伊琳娜对法国科学家朗志万提出的问题感到奇怪。她动手做实验,发现和朗志万说的不一样。朗志万知道了,说:“我不是哄你们。我是为了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启发学生懂得对别人提出的或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要动脑筋思考、动手做做看。

在课堂教学中,我给自己留下了两处遗憾。一是在孩子读完课题后,我让孩子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朗志万提的什么问题?”孩子们在读文之后,很快从文中找到了原句,此时,我只是为回答问题而找答案,如果能引导孩子读懂朗志万提出的这个问题,并引导发现问题的奇怪之处,孩子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应该会更深入。二是对文本的解读不够深入。课程标准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以及提倡学生质疑问难,应该说,这篇文章选入教材,也是教育孩子做任何事要有主见,敢于质疑。在教学中,我只把教学目标定位在“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这个科学素养的培养上,而没有很好地联系学生实际。小孩子的思维最容易被牵引,人云亦云的。

比如我们老师上课提一些导向性的问题:“这张图美吗?”学生肯定会迎合你回答:“美——”!在这样的课堂上,我应该引导学生感悟“伊琳娜”身上所发光的品质——那就是敢于向权威质疑,不轻信不盲从;让学生感悟这道理就是要让学生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这是动手做做看的前提,发明创造的关键,也是现在小孩所缺少的品质。

动手做做教学反思(篇8)

这篇课文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发人深省的故事,科学家朗志万在培养孩子们的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上,可谓煞费苦心。他把一个错误的结论告诉孩子们:“一个杯子装满了水,再放进别的东西,水就会漫出来。如果放进一条金鱼,却不是这样。”再问孩子们:“这是为什么?”目的是想让孩子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教学完这篇课文,我布置一项作业:让学生回去也做这个实验,看看一个杯子装满了水,再放进什么东西,水不会漫出来。学生对于这项作业非常兴趣,他们写出来的日记特别有意思,不信,你瞧:

有趣的实验

今天,我做了一个有趣的小试验.我准备了四杯水,还有盐,糖,味精,大米四种材料.我把四个杯子都装满了水,然后把四种材料分别投到四个水杯里.只见糖宝宝大部分都沉到了水里,还有一些赖在水面上不肯走,杯里的水溢了出来.味精宝宝很优雅地全部沉到了杯底去了,水还是溢了出来.大米宝宝有些沉到水底,有些也待在水面上不肯下去.可能是大米宝宝太胖了,杯里的水溢出了许多.盐宝宝也迅速地沉到水底,过了一会儿,水面上还结了一层白白的,像霜一样的东西.但奇怪的是,这一次杯里的水没有溢出来.这是怎么一回事呢?我上网查了资料,原来盐的分子比水分子小,盐分子钻到水分子的空隙中去了,所以水没有溢出来.

这个实验真有趣,让我增长了知识.

一次有趣的实验

城关小学 二年三班 方浩宇

今天,老师叫我们回家做一个关于将什么东西放进一个装满水的杯子,水不会溢出来的实验。

我听了以后,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一回到家,我迫不及待地准备了一个装满水的杯子、一片树叶、一块木头、一粒小石子、一枚硬币。

首先,我把一粒小石子投进装满水的杯子里,水一下子溢了出来。接着,我把一枚硬币放进杯子里,可惜,也失败了。紧接着,我小心翼翼地将一块木头放进水里,结果,又失败了。这时,我就像泄了气的皮球,感到很失望。

当我看到还剩下一片树叶还没试,这可是最后的一次机会,我把树叶放进水里,心里像有一只小兔——咚咚直跳。我屏住呼吸,睁大眼睛,水没溢出来,这下成功了!我高兴得跳了起来。

通过这次有趣的实验,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失败是成功之母。”

动手做做教学反思(篇9)

《动手做做看》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科学家朗志万在培养孩子们的科学

精神和实践能力上,煞费苦心。他把一个错误的结论告诉孩子们,还问孩子们为什么,目的是让孩子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这一课会带给孩子们很多启迪,要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考,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唤起学生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进行教学时,我开头设计了质疑的问题:由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此时学生学习兴趣倍增,学习课文就特别投入,效果也较好。而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阅读理解和体验,也是新课改理念所倡导的。

我在教学中抓了语言文字训练。如理解“漫出来”,让学生给“漫出来”找个近义词,再从生活中举例子。语文源于生活,把语文与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理解“不能光想,你动手做做看”这句话中的“光”字,老师让学生换词读一读,促进学生语言内化。有个学生想到“总”,还有想到“只”。

不足之处:在生字词的教学中复现太少,生字词要采用意义识记方法,从“音形意”三个方面抓。低段语文的生字教学应该放在重要位置。缺少让学生整体感知的环节,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可以给学生提示词。还有就是课时划分不够合理。教学中也有许多值得我们在今后不断探索与改进的地方:如我的语言还不够精简;如何引导学生去自读自悟;当学生的回答有偏差时,如何有效地引导等。

动手做做教学反思(篇10)

小孩子的思维最容易被牵引,比如:上课提一些导向性的问题:如:“这件衣服美吗?”学生肯定会亦口同声回答:“美”!课程标准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以及提倡学生质疑问难。本文无疑是教育孩子做任何事都要有主见,敢于质疑。如果我们只停留在“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这个科学素养的培养定位上,显然过于肤浅。所以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设计了“朗志万和伊琳娜有什么区别?”为问题,直到让学生明白“朗志万是科学家,他可以说是知识的权威。”然后紧紧抓住“其他小朋友”和“伊琳娜”对待“朗志万”提出的问题的不同态度,来引导学生感悟“伊琳娜”身上所发光的品质——那就是敢于向(科学家)权威质疑,不轻信不盲从。让孩子感悟道理就是要让学生做一个生活的有心(留心)人。这也是动手做做看的前提,发明创造的关键!也是现在小孩所缺少的品质。我们天天喊着“尊重学生”,我们可以潇洒地把课堂对学生拱手相让,允许学生按等级自选作业……然而,你可曾想到,往往我们对教材没有深层的处理,使我们的学生失去了一次提升素养的机会。

所以,我相信如果有机会让家长分享到这篇课文的话,家长也会更添一份家庭教育的责任感和家庭教育的指南吧。我国的母亲教育,这一切都太缺乏创造思维意识和对孩子成长及其作为独立的人的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探究。

动手做做教学反思1000字系列12篇


三尺讲台,三寸舌,三寸笔,三千桃李。在开展教学活动前是需要用到教案的,教案可以使教师多方面培养学生能力,究竟该怎样去写好一份教案呢?88教案网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动手做做教学反思”,为防遗忘,建议你收藏本页!

动手做做教学反思 篇1

《动手做做看》是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个单元的几篇课文的主题都与“动手、动脑,去发现,去创造”有关。其中《动手试试看》这篇文章主要讲科学家郎志万通过哄骗小朋友“装满水的被子放进其他东西会漫出水,但放进金鱼就不会漫出水”来启发小朋友“即使科学家的话也未必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从而唤起学生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这个是本课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理解这一点的同时,能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想象,能把“伊琳娜听懂了郎志万的话,高兴地笑了,这时她可能会说些什么”的说话内容写下来。

认字、识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几个知识与能力目标比较顺利地完成。按照识字课“检查预习、读文、写字”这三个步骤进行,因为预习得比较充分,感觉效果还是不错的。但是第二课时在熟读课文,基本上能有感情朗读课文后,我通过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主题,即达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问题如下:“郎志万是恶意哄骗小朋友还是善意的呢?你怎么知道的?”大部分学生都能找出来,即文中最后一段。让学生齐读这一段后,我问:“伊琳娜非常聪明,听懂了郎志万的话。你们听懂了吗?郎志万的话是什么意思?”孩子们都能说出“即使科学家的话也未必是真的,要动手做做看”这一点,基本上也达成了教学目标,可是有些孩子的理解就偏差很大,比如“科学家的话都不是真的,要动手做做看”等。在这个基础上,让孩子想象伊琳娜会说些什么。很多孩子就说:“谢谢你。”或者是:“我以前以为科学家的话都是真的,现在我知道了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是真的,要动手做做看。”动笔写的时候,普遍就写了一两句话,有些什么甚至一句话都写不出来。

我自己想象,觉得伊琳娜当时也不会说很多的话,毕竟是个小孩子,她可能会说:“原来科学家的话也未必是真的!我以后要做个动手、动脑,凡事做做看的人。”但上课时我对大部分学生回答出的相似的答案,感到有点恼火,最后搞得写字的时间也不够了。这是需要提醒自己的地方。但是对于“能根据课文内容想象,并把它写下来”这个知识点,我总觉得是自己引导得不够,但要怎样才算合情合理,自己也有点疑惑。恳请指教。

动手做做教学反思 篇2

这篇课文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发人深省的故事,科学家朗志万在培养孩子们的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上,可谓煞费苦心。他把一个错误的结论告诉孩子们:“一个杯子装满了水,再放进别的东西,水就会漫出来。如果放进一条金鱼,却不是这样。”再问孩子们:“这是为什么?”目的是想让孩子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教学完这篇课文,我布置一项作业:让学生回去也做这个实验,看看一个杯子装满了水,再放进什么东西,水不会漫出来。学生对于这项作业非常兴趣,他们写出来的日记特别有意思,不信,你瞧:

有趣的实验

今天,我做了一个有趣的小试验.我准备了四杯水,还有盐,糖,味精,大米四种材料.我把四个杯子都装满了水,然后把四种材料分别投到四个水杯里.只见糖宝宝大部分都沉到了水里,还有一些赖在水面上不肯走,杯里的水溢了出来.味精宝宝很优雅地全部沉到了杯底去了,水还是溢了出来.大米宝宝有些沉到水底,有些也待在水面上不肯下去.可能是大米宝宝太胖了,杯里的水溢出了许多.盐宝宝也迅速地沉到水底,过了一会儿,水面上还结了一层白白的,像霜一样的东西.但奇怪的是,这一次杯里的水没有溢出来.这是怎么一回事呢?我上网查了资料,原来盐的分子比水分子小,盐分子钻到水分子的空隙中去了,所以水没有溢出来.

这个实验真有趣,让我增长了知识.

一次有趣的实验

城关小学 二年三班 方浩宇

今天,老师叫我们回家做一个关于将什么东西放进一个装满水的杯子,水不会溢出来的实验。

我听了以后,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一回到家,我迫不及待地准备了一个装满水的杯子、一片树叶、一块木头、一粒小石子、一枚硬币。

首先,我把一粒小石子投进装满水的杯子里,水一下子溢了出来。接着,我把一枚硬币放进杯子里,可惜,也失败了。紧接着,我小心翼翼地将一块木头放进水里,结果,又失败了。这时,我就像泄了气的皮球,感到很失望。

当我看到还剩下一片树叶还没试,这可是最后的一次机会,我把树叶放进水里,心里像有一只小兔——咚咚直跳。我屏住呼吸,睁大眼睛,水没溢出来,这下成功了!我高兴得跳了起来。

通过这次有趣的实验,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失败是成功之母。”

动手做做教学反思 篇3

《动手做做看》这篇课文主要写伊林娜在朗志万的启发和鼓励下,通过亲自动手做做看,终于明白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但是只停留在这个科学素养的培养定位上显然过于肤浅,更重要的是应该引导学生感悟——敢于向权威质疑,不轻信不盲从。文章情节简单,语言平实,却给人以启迪……要让学生感悟以上两点核心问题,就是要让学生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这也是动手做做看的前提,发明创造的关键。教学时,我为了激发学生读书探究的欲望,唤起学生的科学意识,做了如下尝试:

一、课前试验,激发兴趣

上课之前,让学生在家里做试验:两个不同重量的球从同一高度落下,哪个先落地。作业一布置,课堂上当即众说纷纭,对于这一生活细节,孩子们有过想法但没有实践经历,强烈的好奇心会趋使他们兴趣盎然地回家试验,在兴奋中感知,在疑问中探究。

二、学习课文,突破难点

有了以上的切身实践,加上课文浅显易懂,学生很快就理解了课文的含义,为了突破教学的难点,提高口语表达能力,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如果你是伊琳娜,此时此刻你会对郎志万说些什么?请两位学生分别扮演这两个角色进行互动,提高学生的应对能力。

三、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为了让学生能将所学运用到生活实际中,设计了此环节,“你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过什么困难或疑问?你是怎么做的?”学生畅所欲言,有的说当遇到不会做的数学题时,自己会先思考,如果实在做不出来,再向家长和老师请教。而大部分学生都称自己以前害怕困难,懒于思考,但学了这篇课文之后明白了产生疑问时要多动手做做看,一定要想办法弄明白。

动手做做教学反思 篇4

我觉得这节教研课上的很成功。首先孩子们课上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兴致高涨。课上他们敢于与老师、同学争论,并在争论中学到知识。卢毅同学在张瑞同学对他提出读书的不足之后,勇敢的让张瑞同学为他做示范然后心服口服的坐下。在做实验时孩子们更是热情高涨,为成功的做好实验的同学报以热烈的掌声。在这节课上,孩子们的心灵是自由的。语文课标指出:要把语文课上成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语文课就应该给学生一个自由的学习空间,让学生放飞心灵,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此外,这节课也有不足之处。课上老师的教学机智还有待提高。本堂课我有两处没有抓好时机对学生引导。如:卢毅在同学做实验时指出:“程伟同学是把金鱼扔进水里的。”我当时没有对他作出回应。其实这说明这个孩子看的很细心,我应该对他加以表扬,并让学生读出书中做实验的原句让学生知道伊琳娜是“放”进金鱼的,在引导学生做实验效果会更好。又如:让学生在文中找出伊琳娜生气的段落,张洪洋同学有不同的看法,虽然他的看法是错的但他很坚持。此时我急于说服他,最后虽然他认同了我的看法,但似乎并未明白。如果当时我让他再读读第5自然段,然后做实验帮助他理解,效果会更好。

动手做做教学反思 篇5

一、复习导入

板书:哄骗

你们还认识吗?(齐读)

指导书写:陈彦如欺骗老师说,他把一匹马压扁了,同学们一听,哄堂大笑。(送入田字格,带读词语:哄骗、哄堂大笑、欺骗)

回顾课文:

①课文中还有一位小朋友也被哄骗了,她的名字叫“伊琳娜’。(板书),是谁哄骗了她呢?朗志万(板书),他是法国著名科学家。

②谁能用黑板上的词概括一下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情?(科学家朗志万哄骗了伊琳娜。)

二、学习课文

(1)围绕“哄骗”展开讨论:

①读课文,思考:朗志万是怎样哄骗伊琳娜等小朋友的?

讨论:屏幕出示朗志万的话:请生读—理解—齐读

重点理解“漫”

讨论:对于朗志万的问题,小朋友是如何回答的?

同学们,人们一般会怀疑科学家的话吗?(不会怀疑)

那么,对于科学家朗志万的话,小朋友们有没有怀疑?(没有)

所以一位小朋友毫不怀疑地说:“因为金鱼身上有鳞。”(读出毫不怀疑)

所以另一个小朋友十分肯定地说:“一定是金鱼把水喝下去了。”(读出不假思索)

(2)围绕伊琳娜的实验揭示文意——“动手做做看”。

a伊琳娜觉得他们说对了没?(伊琳娜觉得他们都没有说对,但自己又想不出道理来。她回到家里问妈妈。)

b体会妈妈的话,理解其中的含义

出示:妈妈说:“不能光想,你动手做做看!”

①体会“光”在句子中的意思,并用这句话随时提醒自己②读好妈妈的话。

C读第五自然段,思考:

伊琳娜动手做了吗?

她是怎么做的?

结果怎样?

交流:①结果是:“哎呀,和朗志万说的不一样。”

②你们能用朗读把伊琳娜生气的'样子表现出来吗?注意读出质问的样子。一起读读。(读第六自然段)

③体会她当时的心情。(伊琳娜看到这样的结果是怎么想的?)

(3)释题:不是真的哄骗,升华主题:敢于质疑。

①看到这样的结果,她是怎么做的?(生气、质问)

②朗志万听到伊琳娜生气的质问会有什么反应?

出示:朗志万听了,哈哈大笑。他说:“我不是哄骗你们。我是想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

讨论:①朗志万是不是真的在哄骗小朋友呢?(板书:哄骗加上引号)

②伊琳娜听懂了科学家的话,你听懂了吗?

读了朗志万说的话,我知道了不要随便相信别人的话,要自己去试一下才知道

③你能把你的理解用这样的方式总结一下吗?〈课件显示:()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

④讨论:平时你怀疑过大人说的话吗?

三、总结:

老师说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亲自试一下才知道。

爸爸妈妈说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认真想一想。

电视里做的实验结果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

⑤。那科学家的话是不是不要信?读课文结尾朗志万的话,说说应该如何正确理解这句话。。教师提示下面几中理解引导学生讨论。

a科学家讲的话,我们都应该尽可能地去试一试。

b我们要怀疑科学家讲的话。

c当我们对科学家的话有怀疑时,一定要想办法证实一下。

d我们应该好好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态度和思维方式。

(4)、分角色读课文,想想伊琳娜是个怎样的孩子?

分角色读全文

讨论小结:伊琳娜是位敢于质疑的孩子。

介绍伊琳娜:是居里夫人的女儿,也是一位科学家。

四、拓展

读《两个铁球同时落地》

做实验:杯子里装满水,在上面放上一张纸,然后把杯子倒过来,水会不会洒出来呢?

五、板书设计:

动手做做看

朗志万“哄骗”伊琳娜

科学家敢于质疑

附录(教学资料及资源)课件、一个玻璃杯、一张纸。

《动手做做看》教学反思

《动手做做看》是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讲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科学家郎志万把一个错误的结论告诉孩子们,再问孩子们为什么,目的是让孩子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这篇课文要求学会写9个字,会认10个字,要求孩子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中受到启发,唤起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这篇课文对于他们来讲,语言浅显易懂,在教师引导下从字面上理解并不困难,但是要让他们真正懂得其中包含的深刻道理,在心中引起思考、共鸣,却并不容易。根据他们身心发展特点,宜于采用创设情境、直观演示、合作探究等方法,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感染。

动手做做教学反思 篇6

这组课文旨在让学生们在学习生活中,开动脑筋想,动手去做,不断的去实践,《动手做做看》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科学家朗志万在培养孩子们的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上,煞费苦心。他把一个错误的结论告诉孩子们,还问孩子们为什么,目的是让孩子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这一课会带给孩子们很多启迪,要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考,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唤起学生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本片课文我分两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是围绕生字词展开,旨在让学生们识字认字。采用了小老师带读,给生字宝宝找朋友的方法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们在这过程中都很认真,但是积极性却没有调动起来,课堂上显得非常死板,学生认真有余,积极性却着实不够。我认为这堂教学课是失败的,这是其一。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自我反思了一下,学生没有调动起来的原因主要是识字方法形式不够多样化,没有让学生真正的融入到课堂中来。识字过程中的方法形式应该更加丰富,让学生时刻处在好奇,兴奋中,把关注点全部吸引过来。在以后的课堂生字教学中,应该多钻研生字教学方法,争取教学方法多样化,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做到让学生愉悦新奇的学习氛围中快乐的学习。其二、在生字教学中,太过注重“读”“认”,却没有剖析词意,真正让学生理解其义。譬如, lín鳞,lín琳二字,我注意到了,这两个生字读音一样。提醒学生这两个字的读

音一样,却没有说到这两个字的意思是不一样的,没有让学生们辨义明确,真正的掌握这两个字,如果在理解鳞字意思后,学生自然而然的就可以组词为鱼鳞、鳞片……。第一课教学,我要达到导入课文、初读课文、掌握生字词的教学目标,但是节奏掌握明显不够,在第一课时中就已经进入到课文分析了。而没有利用空余时间,教学要求会写的字,然后从单调的生字扩展到文中的句子,体会句子情感,这是第三点不足。总的来说,第一课时课堂学习氛围较冷清,学生积极性不高,没有达到由单一的生字教学到融贯生字词语意义至其中的教学目标,这堂课是不成功的。

在第二课时教学中,我由生字复习导入,复习巩固上节课所学生字,听了孙老师的建议,把词意融汇其中,边复习边学习,在读哄骗二字中,把问题抛给学生,要他们说说哄骗的意思,从而引导他们哄骗的意思就是花言巧语的欺骗他人,所以哄字就是口字旁。志字,上面是个士气的士字,下面是个心字底,士气在心中,就是志字,那么理解意思后,组词就轻而易举了,志气,志向…等等等等。在这几个生字的教学中,我明白了生字教学不仅仅是浮在表面的单纯的认字,而是在认字过程中最主要的是理解意思后的灵活运用,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是我的收获.

进入课文分析,我开头设计了两个问题:动手做做看这篇课文的主人公有哪些?动手做做看是谁对谁说的呢?再让学生带着这两个问题去学课文,由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此时学生学习兴趣倍增,学习课文就特别投入,效果也较好。问题较容易,难不倒学生。在有一

位学生说出答案后,全班同学一起说出课文的主人公—朗志万、伊琳娜、妈妈,他们边说我一边滚动PPT,给学生看三个主人公的图像,学生注意力也就集中到PPT上了。再请另外一名学生说说,动手做做看是谁给谁的建议。根据课堂反映,我觉得把说说手做做看是谁给谁的建议,换成说说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些什么,会更好。因为这样,学生们就可把课文大概内容给说出来,线索也就理清了,为下班堂课的课文分析做准备。在知道课文主人公后,我提出问题:同学们想知道在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吗?那就一起看课文吧!请一位同学来读读第一自然段。学生很踊跃,之后,又抛出问题:朗志万提了一个什么样的问题呢?学生都能回答出来,是个奇怪的问题。接着让同学们有感情的读读这句话,用疑问的语气。在这部分的教学中,我注意到了,科学家提问的语气,但是却没有重点把握“奇怪”二字,而是一语带过,没有引起重视。没有在情感上让同学们感受到这个问题的奇怪,也没有点到在科学家提问题的时候,几位小朋友应该是认真的听,仔细的思考。我是直接引出两个小朋友的问题,而后才说到小朋友说话的语气是肯定的自信的,显得十分突兀,学生也一下子回答不了。如果在第一段教学中提到几位小朋友都在认真听认真思考,学生就可以很快的说出,正是因为他们是在仔细思考后说出的答案,所以这两位小朋友回答的语气应该是肯定的、自信的。随后,我提出问题:那我们的主人公伊琳娜又是怎么想的呢?学生直接说出了书上的答案,我没有引导学生,伊琳娜是在仔细思考后仍然觉得想不出道理,这个时候的伊莉娜由最开始的认真听、好奇到现在的疑惑,这个情感

的转变。在她实验过后,没有提到,这个时候的伊琳娜已经是惊讶的了,因为结果和科学家说的完全不一样。然后她踩越想越生气。这个时候已经由好奇转变成了生气。总的来说,在第二课时教学中,没有把握好伊琳娜情感的变化这条线索,让学生在情感上更加贴近文中的主人公,在了解情感过后,自然而然在朗读的时候,语气也就随着情感波动而变化。在课堂中,朗读的时间还是较多的,但是并没有很好的制度朗读,学生的积极性也就不高。课堂上的小**,是课堂要结束时,让同学们总结这节课的收获这个部分。学生们回答的五花八门,都是自己的真实感受,一些是在课上感受到的,一些也结合了自己的课外知识,加以回答。不仅提到了在解决问题时,我们要手脑并用,这个课文主题。还有同学,补充道,鲁班造伞的故事,提醒大家还要用眼睛仔细观察等等……,在这部分学生的回答,让我觉得很有成就感。算是我本篇课文中一点小小的欣慰吧!

综合两课时总体来说,在教学时出现了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前面提到的仅仅只是其中的几个方面来进行具体阐述,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比如在问学生一些问题时,学生并没有像我所预设的那样回答,我在引导他们时,显得有所牵强,课堂上还没能实现收放自如。还有,在时间安排上,出现了前紧后松的状况。看来,以后还要加强随机应变的能力,多听课,多学习,从而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

动手做做教学反思 篇7

小孩子的思维最容易被牵引,比如:上课提一些导向性的问题:如:“这件衣服美吗?”学生肯定会亦口同声回答:“美”!课程标准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以及提倡学生质疑问难。本文无疑是教育孩子做任何事都要有主见,敢于质疑。如果我们只停留在“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这个科学素养的培养定位上,显然过于肤浅。所以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设计了“朗志万和伊琳娜有什么区别?”为问题,直到让学生明白“朗志万是科学家,他可以说是知识的权威。”然后紧紧抓住“其他小朋友”和“伊琳娜”对待“朗志万”提出的问题的不同态度,来引导学生感悟“伊琳娜”身上所发光的品质——那就是敢于向(科学家)权威质疑,不轻信不盲从。让孩子感悟道理就是要让学生做一个生活的有心(留心)人。这也是动手做做看的前提,发明创造的关键!也是现在小孩所缺少的品质。我们天天喊着“尊重学生”,我们可以潇洒地把课堂对学生拱手相让,允许学生按等级自选作业……然而,你可曾想到,往往我们对教材没有深层的处理,使我们的学生失去了一次提升素养的机会。

所以,我相信如果有机会让家长分享到这篇课文的话,家长也会更添一份家庭教育的责任感和家庭教育的指南吧。我国的母亲教育,这一切都太缺乏创造思维意识和对孩子成长及其作为独立的人的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探究。

动手做做教学反思 篇8

今天,我给学生上了人教版小学二年级第四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新课《动手做做看》。这篇课文讲了一个引人深思的故事:科学家朗志万告诉小朋友装满水的杯子放进别的东西,水会漫出来,放进一条金鱼却不会。伊琳娜动手一做发现科学家的话是错的。朗志万告诉她——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认识到要用心听,用心想,懂得动手实践的道理,并感受到动手做的乐趣,明白动手做的意义,唤起学生勇于实践的意识。为了达到教学目的,让学生从故事中受到启发,我主要从“用心品读,读中感悟”和“动手操作,做中体会”两方面来进行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用心品读,读中感悟。

《新课标》中指出:“阅读是学生进行文本对话的主要途径,是学生与文本进行情感交流的主要方式。”所以,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理解课文,让学生从读中感悟并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与文中主人一起苦恼、一起快乐。如在读朗志万提出的问题时,我先让学生谈谈自己对科学家的了解与看法,从而明白科学家是个很优秀、很了不起的人。再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朗志万提出的问题,并说说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然后同桌之间读一读,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而后,通过指名读,小组读体会两个小朋友对这个问题坚信不移的态度,从而引出伊琳娜的疑问,明白动手做做的意义。在伊琳娜发现朗志万的话错了时,读出她生气的心情是很重要的。我先让学生讲讲发现自己受骗后的感受,再说说读这句话时应用什么语气。通过老师范读,男女比赛读,表演读,小组内读一读的方法,学生很快就从读中体会到了伊琳娜生气的心情,并感受到了伊琳娜敢于向科学家提出错误的勇气。最后理解朗志万说的那段话,也可以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后再大声朗读,说说自己从他的话中读明白了什么。这样,学生不会脱离文本,能牢牢地把握住整篇课文来思考问题了。

正是有了这些不同形式的朗读,才让学生紧紧地围绕着文本进行学习,让学生在读中升华了情感,深化了对课文的理解,也让课堂多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二、动手操作,做中体会。

要让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不是很难,但要让学生通过课文体会动手操作的乐趣,明白“动手做做看”的实际意义,就一定要真正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操作。课上,我先准备了一条金鱼和一个杯子。在读完伊琳娜的疑惑后,带领学生和我一起操作朗志万的实验,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验的过程,并说说看到实验结果时的心情。通过这个环节,学生很快就体会到了伊琳娜的心情,明白了“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这句话的含义。在学完课文后,我再一次将一个有趣的话题抛给学生:有一个杯子装满了水,在杯子上面放一张纸,再把杯子倒过来,请问会出现什么情况?A、水会全部倒出来。B、水不会倒出来。学生看完后,争议纷纷,在老师的引导下,他们选择要动手做做看来证实自己的答案。从而唤起了学生勇于实践的意识,将内容进行了拓展,也突破了教学难点。

整堂课学生思维活跃,积极参与,效果还不错。但也出现了几个不和谐的地方,值得我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探索与改进。如,在引导学生读出伊琳娜生气的语气时,我提醒学生可以想想平时生气时会做什么动作,用表演的形式来朗读这句话。有的学生就加上了一些粗鲁的动作或不文明的语言,这样反而过火地强调了伊琳娜的生气,也教给了学生不好的行为习惯,起到适得其反的结果。在引导学生理解朗志万最后说的那段话后,我出了“()说的话也不一定是对的,要()。”这样一句话让学生仿照“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有的学生说:“小偷说的话也不一定是对的,要自己试试看。”我当时没有及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与正确的引导,导致后面几个同学也出现说偏题的现象。如果我及时引导说:“朗志万是一个了不起的科学家,是有一定权威性的人物,他说的话一般人都会相信的。小偷的话当然不可信,他是一个坏人,没有人会相信他的话。要在括号里填有一定权威性的人物才行。”我想学生听了后,也一定能够及时明白题意,就不会这样的课堂尴尬了。

提高语文教学素养,培养语文教学机智,是我在今后工作中不断努力的方向。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才能不断进步,做得更好。

动手做做教学反思 篇9

小孩子的思维最容易被牵引,人云亦云的。比如我们老师上课提一些导向性的问题:这张图美吗?学生肯定会迎合你回答:美──!课程标准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以及提倡学生质疑问难。选入这样的文章无疑是教育孩子做任何事要有主见,敢于质疑的好素材。

在学习《动手做做看》时,如果我们教师只停留在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这个科学素养的培养定位上,显然过于肤浅。所以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设计了朗志万和伊琳娜有什么区别,旨在让学生明白朗志万是科学家,他可以说是知识的权威。然后紧紧抓住其他小朋友和伊琳娜对待朗志万提出的问题的不同态度,来引导学生感悟伊琳娜身上所发光的品质──那就是敢于向权威质疑,不轻信不盲从。让学生感悟这道理就是要让学生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这也是动手做做看的前提,发明创造的关键!也是现在小孩所缺少的品质啊!

我们天天喊着尊重学生,我们可以潇洒地把课堂对学生拱手相让,可以允许学生自选作业然而,你可曾想到,往往是我们老师对教材没有深层的处理,使我们的学生失去了一次提升素养的机会啊!

动手做做教学反思 篇10

有一位教育家说过:给学生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丽的舞蹈。课堂是什么?课堂是激情燃烧的动感地带,是他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舞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学生们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的舞台。在前几天执教的《我们成功了》一课当中,我对此感触很深,特总结以下几点:

1、充分相信学生,使学生乐学、会学,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我们都知道,如果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满足的话,就会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所以在课堂上,我努力创设轻松、自由、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让孩子们的思维在无拘无束中发展、飞越、撞击。?

2、以读为本,以学定教,在课堂教学中,我尽量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全面实现教学目标,重视三维目标的整合。既教书,又育人。如:在阅读教学中,我把读放在首位,让学生把课文从读正确流利有感情。并使学生在读中掌握课文内容,在读中感悟人们的快乐、喜悦和自豪的心情,从而增强了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

与此同时,我还重视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和发散性思维的训练,如:在教学第二自然段时,我设计假如当时你就在人群中,你会高呼什么?有什么表现?让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发展语言,增强民族自信心。?

3、生活处处皆语文,我努力实现大语文的教学观,注意课内的积累和课外的引伸拓展。因此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学习课文、感悟语言的同时,把学生的目光牵引到课外。让他们学会关注社会,关注国家大事。因此,课前我们谈到了刚闭幕不久的雅典奥运会,课后我又建议学生去收集有关奥运会和有关北京的资料,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语文知识,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和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

4、灵活使用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我恰到好处地运用形象生动的画面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更重要的是使它贯穿于整节课的教学内容,使它成为学生更好的学习语文的纽带。

由于孩子们通过观看视频及自己的朗读感悟,真切地感受到当时申奥成功后大家激动兴奋的心情,欢声雷动、欣喜若狂、载歌载舞、灯火辉煌、举国同庆、欢声笑语、心花怒放等词语由孩子们的口中娓娓道出,也由此可见民族自豪感已根植于孩子们的心中了。

动手做做教学反思 篇11

《动手做做看》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旨在培养孩子们不迷信权威,勇于实践的品质。这是我作为实习教师讲的第一课。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虽然能够较为流畅的将整个教学活动进行下来,也能够较好的处理课堂上出现的一些“小意外”,能够利用这些“小意外”适时的教育引导学生,这一点做得相对较好,也是值得我继续发扬的。但还是有许多问题值得我去注意和改正。

首先,从整堂课来看,对每一教学环节的时间把握不够准确,第一课时出现前松后紧的现象,第二课时又提前完成了学习任务。第二,指导朗读不到位,二年级正是培养学生良好朗读习惯的时候,要采用多种方法指导朗读,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第三,教案中设计的一些环节在课堂教学中未能实现,导致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这主要还是由于对教案把握不够透彻所致。第四,课件中出现多处小错误,且未能及时板书。这些问题都是我需要不断改进和提高的地方。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要要深入理解课标要求,结合孩子的年龄特征采取适当的方法进行教学。

动手做做教学反思 篇12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3、唤起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2、难点:课文的感情朗读、唤起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教具准备

鱼缸、金鱼、课件。

课前预习问题

1、课文讲了谁的事?

2、课文说的是什么事?

3、读完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过程

一、初读设疑,激发兴趣

1、今天我们学习第13课,请同学们齐读课题:13、动手做做看

2、检查预习:

①课文讲了谁的事?板书(朗志万和伊琳娜)随机教学生字。

师追问:“你能通过自己的学习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两个人物吗?”

②师:法国科学家朗志万喜欢给小朋友提一些有趣的问题,今天他的问题又会是什么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用波浪线勾出他提的问题,并读一读。(指名学生学着科学家朗志万的样子来问一问。)

3、有没有同学能回答这个问题呢?

二、动手实验,解决疑问

1、师:看来同学们的看法不一,同学们说得好,百说不如一做,我们做做实验来看看结果,怎么样?

师做实验:(把一玻璃杯放在高凳上,再当场装满水)让一名学生把鱼缸里的金鱼轻轻放入杯中,其他同学观察实验结果。

2、师: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结果是──

3、师:做了这个实验,你有什么感受?

三、回归课文,感情朗读

1、伊琳娜和我们做了同样的实验,请同学们找到她做完实验后对朗志万说的话,想想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呢?

师:谁来说说自己的体会,并读给大家听?(生气的语气、质问的语气、急匆匆的感觉)

师:他们的体会各不相同,也读出了自己心中的独特感受,让我们像他们一样,读读这句话,读出自己的体会。

2、师:听了同学们的朗读,我也想加入你们的行列,和你们合作读好这篇课文,你们愿意吗?(师生合作读课文)

师:法国科学家朗志万有一天给小朋友们提了一个奇怪的问题──

师:一个小朋友毫不犹豫地说──

师:另一个小朋友肯定的说──

师:伊琳娜觉得他们说得都不对,于是回去问妈妈,妈妈鼓励她说──

师:伊琳娜做了实验,觉得朗志万说的不对,她找到朗志万,大声质问他说──

师:朗志万听了哈哈大笑,说──

四、质疑过渡,深化认识

1、师:伊琳娜原来不是很生气的吗,为什么听了朗志万的话,又高兴的笑了?(引导学生练读科学家说的话,了解他这样做的用意,懂得在学习和生活中要善于质疑,注重实践,不要迷信权威。)(师板书: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

2、想一想,伊琳娜听了朗志万的话以后,可能会说些什么?

五、联系生活,以知导行

师:在生活中,有许多人(板书)都会对我们表达自己的观点或看法,这时候,你是怎样想,怎样做的呢?(生谈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事)

师:(总结)看来,其他人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我们在生活和学习中听到别人表达自己意见时,要通过自己的思考去判断,敢于大胆质疑,遇到有疑问的地方,要动手做做看。把心中的问号变成经过实践解决后的大大的感叹号!(完成板书)

师:让我们一起再读读课文中朗志万对伊琳娜说的话,相信你一定有了新的感受。

六、静思名言,深化认识

师:在本节课将结束的时候,老师送给大家一句我国伟大领袖毛泽东的名言:“实践出真知。”(师出示名言)希望你们永远记住它,让它指引你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齐读。

七、延伸课外,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师:这节课就要结束了,可我们实践活动却永远不会结束。老师这里有两个论断,如果你们心中有疑问,希望你们个人或以小组为单位任选其一去探究。相信你们都会成功!

师出示两个论断:

1、鸟多的是,是不会灭绝的。

2、鱼靠尾巴在水里游动。

附板书:

13、动手做做看

朗志万伊琳娜

?想、做

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

以上就是《动手做教案(篇二)》的全部内容,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点击做风车的故事教学设计查看或关注本网站内容更新,感谢您的关注!

文章来源://m.jab88.com/j/126278.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