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教案推荐: 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精选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从而以举一反三的方式学会其他的知识点,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小编陆续为大家整理了教案推荐: 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精选,有需要的朋友就来看看吧!

〖教学目标〗

1. 结合“花园”的情境,提出并解决与“倍”有关的数学问题,培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解决问题的活动,进一步体会“倍”与乘法、除法运算的联系。

〖教材分析〗

这节教材将乘法与除法混编,创设了“花园”情境,其中蕴含着与“倍”有关的数学信息,既可以提出乘法问题,也可以提出除法问题。要求学生自己去发现、选择数学信息,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目的是培养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以及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并在这个过程中,进一步体验“倍”的意义,以及它与乘法、除法运算的联系。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本校是一所农村省级规范化学校,所在地区经济较发达,学生家长都比较有文化素养,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学生见识广,知识面比较宽,获取信息的渠道较多。他们从一年级开始使用这套教材,熟悉这套教材的设计思路,学习方法灵活多样,学习兴趣浓厚,能够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善于发表自己与他人不同的见解,会自主学习,并能积极与他人合作,共同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

〖课堂实录〗

(一)创设问题情境,提出并解决与“倍”有关的问题

歌曲引入。

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春天在那青翠的山林里,这里有红花呀这里有绿草,还有那会唱歌的小黄鹂。

师:老师知道同学们很喜欢春天,我们跟着小黄鹂一起到春天的花园里看一

看,好吗?(课件出示:花园图)

师:春天真美!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先观察思考,然后进行交流。

生1:小鸟有24只,蝴蝶有4只,小鸟比蝴蝶多几只?

生2:小鸟有24只,蝴蝶有4只,小鸟和蝴蝶一共有几只?

生3:红花有8朵,白花有2朵,一共有多少朵?

生4:红花有8朵,白花有2朵,白花比红花少几朵?

生5:红花有8朵,白花有2朵,红花的朵数是白花的几倍?

师:同学们,你们能解答这位同学(指生5)提出的问题吗?请你在练习本上

解答出来。

(学生独立解答。)

师:谁能说一说你是怎样解答的呢?

生1:我是用图表示的,我用△表示白花,用○表示红花,第一行画了2个△,第2行画了8个○,我圈了圈,就知道8里有4个2,所以8朵红花就是2朵白花的4倍。

生2:我用8÷2=4,红花是白花的4倍。

生3:我和他们的不一样,我列成了8÷4=2,现在我知道我的错在哪里了。

师:谁还有其他的问题?

生4:蝴蝶有4只,蜜蜂的只数是蝴蝶的2倍,蜜蜂有几只?

(学生做在自己的练习本上。)

生5:小鸟有24只,蝴蝶有4只,小鸟的只数是蝴蝶的几倍?

(学生做在自己的练习本上。)

生6:小鸟有24只,蜜蜂有8只,小鸟的只数是蜜蜂的几倍?

(学生做在自己的练习本上。)

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可真多!现在我们请同桌互相检查,看有没有不同的解法。

生1:我们俩的不一样,算蜜蜂有多少只,我是用图来表示的,我用△表示蝴蝶,第一行画4个△,用□表示蜜蜂,第二行先画4个□,再画4个□,我就知道蜜蜂有8只啦。

生2:我是列算式,4×2=8(只)。

生3:我的同桌,漏写了单位“只”。

生4:我的算式后面多写了单位“倍”。现在我知道了“倍”不是单位。

延伸阅读

二年级数学《加减混合》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加减混合》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使学生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能正确地笔算10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算式。

2、通过情境培养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

学习重难点:

重点:加减混合运算

难点:理解算理

学习过程:

一.复习

1.口算37+10-5=56-3+9=

2.笔算38+18+25=90-16-68=

二.探索新知

1.车上原来有67人,到站后下车25人,上车28人,现在车上有多少人?

谁来说一说,你打算怎么算?

请学生试算,并请学生上台板演,可能会有出现书写格式的错误,由其他学生对其完成的情况进行评价。67

及时评价学生的方法。-25

67-25+28=70-----

674242

-25+28+28

——————-----

427070

比较两种方法,你发现了什么?你喜欢用哪种方法计算?

这道题在课本第28页,指导学习数学课本第28页内容。

想一想,如果我想知道车上有多少人还有哪些方法可以进行计算?

67+28-25=70

2.做一做。

56+34-20=78-24+39=

三、巩固练习

1、42与18的和,减去27,差是多少?

42+18-27=

2.二(1)班共31人,下课了,走出教室15人,又进来7人,现在教室里有多少人?

31-15+7=

3.帮帮小马虎。(改正下面各题)

55+19-38=2647-18+19=5843-27+18=8876+15-34=48

55474376

+19-18+27+15

-----------------------

64397091

-38+19+18-43

------------------------

26588848

改完这几道练习,你想对小马虎说些什么?对自己说些什么?

四、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五.布置作业。

练习五第七题

二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99~101页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能力目标: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2.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的不同。

教学媒体:乒乓球、套餐组合图片、纸箱、每组三张数字卡片、吹塑纸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今天我们学习的题目是《数学广角》,这里边有许许多多的数学知识。想知道吗?跟老师一起去看看吧。(板书课题)。

一、情境创设,激发兴趣

孩子们,我给你们介绍一位新朋友(课件出示明明的自我介绍。)那咱们快去吧。

二、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1.排数:

(1)(情景创设)提出问题:

师:看,明明的好朋友也来了。他们在一起快乐的玩。(课件:情景创设。明明说:我们来做一个数学排数游戏吧。用1、2这两个数字可以组成几个两位数?)

师:孩子们,你们会吗?用1、2可以组成哪些两位数?指名回答。(课件:明明说:如果是1、2、3这三个数字,选其中的两个而组成的两位数,有多少个呢?)

师:从这三个数字选其中的两个而组成的两位数,有哪些呢?(2)自主探究:师:小组的小朋友交流交流,也可以拿出数字卡片摆一摆,然后把你们排出的数记录在纸上。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3)汇报结果。

2.你们小组排出了哪些数?怎样排的?指名学生一边操作一边汇报。其他学生一起说数。

3、检查一下,有没有重复的?还有吗(有没有漏掉的)

4、谁发现了他们小组排数的规律?(可以让排数的学生说,也可以指名其他同学说。)

(4)观察、比较、分析、小结。

5.孩子们,看看,这几个组排出的都是哪些数?

6、看来呀,每个组的方法虽然不完全一样,但都只能排出这6个数。7、你喜欢哪个小组的方法?

8、教师小结:看来,这种先固定最前面一个数,再用这个数,与其他两个数分别组合在一起,这种方法最快最准,不容易重复,也不容易漏掉。

9.抽奖孩子们,你们学习非常认真,我们来做个抽奖游戏,想参加吗?每个小朋友都有中奖的机会哦。

(1)教师出示4个号球:这里有四个号球:2、5、7、8。

(2)什么样的号码能中奖呢?我给你们透露点信息:中奖号码就是从这4个数中选出的两个数组成的两位数。猜猜,什么号码可能中奖?这个号码肯定能中吗?再猜?看来,可能中奖的号码有很多个。有什么好办法肯定能中奖?(把你认为能中奖的号码都写出来吧)(把用这四个数能组成的所有两位数都写出来,教师巡视,“有孩子写出来8个两位数,她还在继续写,看来不止8个”“你是先固定最前面一位数?”)

(3)写好了吗?大家推举一个人来摸奖吧。学生先摸出一个球。中奖号码的最前面一位数出来了,是2,那中奖号码可能是?25、27、28。再摸一个球。中奖号码是?

(4)你中奖了吗?把你写出的这个数圈出来。同桌互相看看,如果你同着中奖了,请你给他画一个苹果。(

(5)出示所有结果:孩子们,你刚才一共写出了多少个两位数?用2、5、7、8能组成的两位数究竟有多少个呢?咱们用刚才先固定最前面一位数的办法把这些数都排出来吧!老师写,你们说好吗?
10.握手

(1)师:孩子们,你们也是一群善于动脑的好孩子。这么多同学中奖了,来,咱们握握手,祝贺祝贺!加油!

(2)提出问题:三个小朋友,每两个人只能握一次手,一共要握几次手呢?猜猜看!生1:6次!生2:4次!

师:究竟几次,小组长作裁判,小组内的三个同学握一握,试一试,到底几次?

(3)学生汇报表演。小组长指挥说明。他们握手,咱们一起来数吧!教师引导学生一起数握手的次数。(注意握过小朋友一边休息)

(4)师问:A和B握手了吗?B和A握手了吗?这算一次还是两次呀?

(5)小结:看来,两个人相互握手,只能算一次,和顺序无关。刚才排数,交换数的位置,就变成另一个数了,这和顺序有关。

三、拓展应用,深入探究

1.菜肴搭配。

课件:情景创设:妈妈为孩子们准备了好吃的菜肴。妈妈说:孩子们,菜的营养要合理搭配,又不浪费,每个小朋友从这六个菜选一个荤菜和一个素菜。

(1)师:该吃午饭咯,妈妈为孩子们准备了丰富的自助餐。老师都流口水了拉。这么多好吃的菜,你选那些菜肴呢?听听妈妈怎么说:(课件出示)

(2)师:哪些是荤菜,哪些是素菜?在这六种菜里选两种,还要注意只能选一种荤菜和一种素菜,可以怎样搭配呢?指明学生说一、二个,还有吗?看来有很多种搭配,究竟一共有多少种搭配呢?

(3)把你们想到的搭配用线连起来,比赛哪个小组的最快,方案最全:不重复,不遗漏。

(4)学生连线。学生小组汇报,有和他们想法不一样的吗?

(5)一共有多少种搭配?你这么快就知道啦,是不是有什么发现呀?(点数或者加法:3+3+3=9)

2.合影:

课件:情景创设:妈妈说:孩子们,给你们三个合个影作纪念。你们三个排成一排赶紧站好了。

(1)师:明明和红红、东东站成一排,可以怎样排呢?一共有多少种排法?(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可以画一画,摆一摆,同学一起排一排)

(2)谁来说说,他们三个可以怎样排?你是怎么想的?(固定左边的小朋友;固定右边的小朋友;固定中间的小朋友)(师:所有的方案他说完了吗?还有补充吗?谁能够把所有的方案都能说一说?有这么多排法啊,你是怎么想的,能说得这么全面一个都没漏掉也没重复?)

(3)还有跟他不一样的想法吗?其实,还可以固定最左边(右边、中间)小朋友,交换其他位置小朋友的办法,甚至还有其他的办法,你愿意动脑筋去想吗?不管用什么办法,这里三个小朋友排成一排,都只有6种排法,你能把这6种排法画出来吗?

二年级数学下册《认识路线》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下册《认识路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认识简单的路线图,能根据路线图说出从发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距离和经过的地方。

2、能从方向和路程两方面去描述咱线,提高辨认方向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想教室里面我们所学过的八个方向。你能按老师的口令指一指吗?(我说你做)

2、因为天气原因,我们的春游活动推迟了,今天刘老师带大家进行一个课堂春游好不好?(出示课件:出游路线图)

二、交流探究:能从方向和路程两个方面来描述路线。

师:通过观察你们知道我们今天要去游玩的地方是哪吗?

生:动物园。

师:那我们的出发点是学校,你能说说从学校到动物园的行走路线吗?请在小组内和你的同伴说一说。(师到每个小组了解学情)哪位同学愿意来当小小解说员?

生1、从学校出发向西走2站到电影院,再向北走一站到商场,再走4站到少年宫,最后走4站到动物园。(下面很多同学就开始发现问题了)

生2:从学校出发向西走2站到电影院,再向北走一站到商场,再向西北走4站到少年宫,最后向西南走4站到动物园。

师:他们俩说的不同在哪里?

生:李诗韵后面两句没有说清楚方向,范正雄表达得更完整。

师:那你们能跟刘老师一起玩这个接龙游戏吗?(师生接龙)最后一起说一遍,学生说,老师板书。

三、自由游玩,拓展思维。

师:同学们非常聪明,很快地明确了路线,使我们顺利地到达了动物园,为了让我们有目的地游览,先看看这个动物园平面图吧,(出示动物园平面图)请谁来当小导游给大家介绍一下孔雀馆和鱼馆在哪呢?

生1:孔雀馆在狮子馆的东北方向50米。

生2:鱼馆在狮子馆东南方向70米。

师:现在我们想从大门出发去看我国的国宝,应该怎么走呢?

生1:从大门出发,先向北走50米,再向西北走50米就到了熊猫馆。(很多学生举手,我还有不同的走法)

生2、:从大门出发,先向北走50米,再向西走40米,再向北走40米就到了。

生3:从大门出发,先向西走60米,再向北走80米就到了熊猫馆。

生4:从大门出发,先向东走60米,再向北走60米,再向西走60米就到了。

师:哦,你们真棒!有这么多种走法,那哪条路最近呢?说出你的理由。

师:那现在请你们自由游玩,在小组内说出你的游玩地点,并说说你是怎么走的?(小组交流,师巡视)

生1:(指着大屏幕说)我想从大门去孔雀馆,我先向北走50米,再向东北走50米就到了。

生2、:……

生3:……

师:看来同学们玩得很开心,可快乐的时间总是过得很快,我们得回学校了,那现在我们的出发点是哪呢?(出示回程路线图)

生:出发点是动物图。

师:现在你们以小组的形式说说该怎么回去?可以一个个说,也可以一起说,还可以小组接龙。(师巡视,察学情)

第4小组:从动物园出发向东北方向走4站到少年宫,再向东南方向走4站到商场,再向南走1站到电影院,最后向东走2到学校。(小组4个人接龙)

第3小组:……(小组4个人一起说)

全班齐说,老师板书。

师:现在刘老师就有问题了:我们去动物园和回学校的这两条路线有什么不同和相同之处?好好想一想。

生:(看着板书说)方向是相反的,西—东,北---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

生:走的一站一站是一样的。

师:你们观察真仔细!方向是相反的,而一站一站我们又把它们叫做路程或距离,路程是一样的。(师及时板书:方向相反,路程相同)那么我们在描述路线的时候应该要把什么说清楚?(方向和路程)

四、练习拔高

根据主题图回答问题?

1、小明从商场出发坐了4站,他是在哪站下车的?

生:少年宫。(这里没有说方向,可以向两边出发,但是向南走的话不够4站,所以是在少年宫下的车。)

2、小红坐了3站在少年宫下车,她可能是从哪上车的?

生:育才路或光明街

师:为什么会出现2个结果呢?

生:因为两边都可能,没有说清楚方向。

师:哦,也就是说不但要说清楚路程,还要说清楚方向才能确定位置。(板书:确定位置)

那现在你能进一步说清楚吗?

生:如果是从光明街上车,要向东北方向走3站到少年宫下车,如果是从育才路上车,要向西北方向走3站到少年宫下车。

师:所以请一定要把方向和路程说明白,才能确定具体的位置。接下来我们做一做数学书上的练一练。

板书:认识路线

确方向相反西北西北西南

定路程相同2144

位东南东南东北

置2144

单篇精选: 二年级教案精选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要根据班级同学的具体情况编写教案。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单篇精选: 二年级教案精选”,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8~39页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会判断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感知角,会判断角,并会画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师放多媒体,生猜图形,揭示课题。

师贴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二、联系实际感知角

1.第38页主题图。

生观看主题图从图中说出物体上的角,初步感知角。

2.生从自带的三角板上找角。

生生相互找角,指角。

3.生从生活中找角。

生举手汇报。

三、操作感知,探究新知,认识角的组成部分

1.生折角。

生从自己折的角中探索出角的顶点和边。

2.电脑抽象出折纸的角,生认识角的组成部分。

3.出示活动角让生感知角是有大小的,且角的大小与两边的长短无关 。

(1)师变魔术引出活动角。

(2)生动手操作活动角。

(3)生说发现。

四、画角

1.生探索画角的过程。

2.生说画角过程。

3.观看多媒体画角过程。

4.生再次画角。

五、巩固练习

1.判断。

2.数角。

3.比角的大小。

六、拓展、游戏

用角画自己喜欢的图形。

七、课后小结

二年级数学下册《买电器》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下册《买电器》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69、70、71页

1、探索并掌握整百、整十数的加减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2、结合具体情境,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体会到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3、初步培养学生探索、交流、合作的能力。

4、初步培养学生认真审题、准确计算的良好习惯。

重点

难点

掌握计算方法,提高计算速度;

学案

导案

试点

1.看一看。

从图中的情境入手,发现数学问题。

2.算一算。

探索计算的方法。

3.试一试。

进一步熟练掌握整十、整百数得加减的口算方法。

布置课前预习

按照预习中学生存在的问题,教师加以点拨。

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怎样计算500+800,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算法

组内交流

组际解疑

老师点拨

完成70、71页练习;

1、先独立答题

2、组内交流

3、师生交流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以后我会在

方面更加努力的。

我的反思:

二年级数学下册《辨认方向》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下册《辨认方向》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22页~第23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借助辨认方向的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北),能辨认其余的

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3、培养学生积极地学习情感,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结合具体情境给定一个方向,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教具准备:多媒体。学具准备:正方形纸教学过程:一、导入

1、还记得上学期我们一起认识了四个描述方向的词语吗?生:东、南、西、北。

2、那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怎样来辨认这四个方向呢?

生:可以看太阳升起的地方就是东.早晨起来面对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东。

生:可以看北斗星所在的方向就是北方。

生:可以利用指南针,指针指向的方向就是南方??

3、同学们知道的还真不少,那你们知道怎样在地图上标识方向吗?

生:如果一个箭头指向上而且写上“北”字,就表示的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4、真不错。这节课我们就要利用这些知识,继续学习“辨认方向”(板书课题:辨认方向)二、新授

1、(出示书P22主题图)这是淘气的学校,谁能介绍一下淘气学校周围有哪些建筑物?分别在学校的什么方向?

生:我看到有体育馆、医院、邮局、商店这四个建筑物。

生:我看到了一个指向北方的图标,表示这幅图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向绘制的。体育馆在学校的北面,邮局在学校的东面,医院在学校的西面,商场在学校的南面。

同意吗?我们一起来说说。

3、现在在学校的周围又多了几样建筑物。它们对于学校所在的位置与以前所认识的方向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生:在学校的斜方向的位置上。生:在两个方向的中间的位置上。

生:分别在学校的左上角、左下角、右上角、右下角的位置上。

生:图书馆在学校的西北角,动物园在学校的东北角,少年宫在学校的西南角,电影院在学校的东南角。

4、你们认为哪种描述的比较准确?生:第四种说法比较准确。

5、现在谁再来描述一下这4个建筑物分别在学校的什么方向?

(先指名生说,再同桌互说,同时师板书:东南、东北、西南、西北。)6、我们已经认识了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8个方向词,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制作一个方向板。

请拿出这张正方形纸,像我这样折一折,并在折痕上标出8个箭头(师在多媒体上演示操作方法,生仿效)。

根据我们作图的习惯,上方一般确定为什么方向?(生:北方)请你标出北方。剩下还有7个方向,你们能自己完成吗?

(学生尝试制作方向板,师巡视并给予有困难的学生相应的指导。)7、谁来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汇报展示)

你认为他制作的方向板怎么样?(学生评价,完善)

8、现在我们看着自己手中的方向板,想一想你有什么好办法让我们记住这八个方向呢?谁愿意把你的方法介绍其他小朋友?

9、我们已经会自己制作方向板了,那么你们会根据我们教室的实际方向,把你的方向板按照正确的方向摆放在你的课桌上吗?(生尝试摆)

同桌互相看一看,你们摆的一样吗?如果不一样可以小声地讨论一下应该怎样摆。(生互评摆放的方位对不对)

谁来给大家说一说你是怎样摆的?(生汇报)

生:我们应该先找准一个方向。根据太阳升起的方向,所以东朝这边。三、做一做1、接下来我们让方向板当我们的小助手,说说教室的八个方向分别有什么物体?好吗?

2、你们能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说一说自己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方向上分别有哪位同学吗?(能)

下面就请同桌两人先相互说一说。(生同桌互动后,再指名说一说。)

刚才我发现,有的同学在观察的过程中聪明的利用了自己制作的方向板,那么你们知道在使用方向板来辨认方向时需要注意些什么吗?生:方向板摆放的位置应和生活中的方向相同。

4、我们已经知道自己位置上的东北、东南、西北、西南有哪些同学了。那你知道我们北京的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分别有什么城市吗?翻开书本第23页。

我们中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请小朋友先找到我国的首都北京。然后完成书本上的练习。谁能说一说四川、吉林、台湾大致在北京的什么方向?我们的家乡和北京有什么样的位置关系?(同桌先讨论,然后请个别学生说,教师课件展示)师:看着我们美丽的地图,你还想知道什么?你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5、(课件出示练一练第2题)说一说图中各建筑物分别在打谷场的什么方向。(小组互说,然后个别学生说)四、实践活动

到学校的操场上看一看,说一说校园内各方向分别有些什么。

五、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二年级数学下册《练习七》教学设计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为此老师就需要在上课前准备好教案,以此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二年级数学下册《练习七》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二年级数学下册《练习七》教学设计

课型

学案导学课

年级

二年级

教师


学习内容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82、83、84、85、86、87页

1.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的价值,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2.通过练习,巩固整十、整百数的加减的口算及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正确进行计算。

3.进一步提高学生计算的熟练程度,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4.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良好习惯。

重点

难点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学案

导案

试点

1、完成82页第1、第2题;

2、完成83页第3题;

布置课前预习

按照预习中学生存在的问题,教师加以点拨。

1、完成83页第4、5题:

2、完成85页第9、10题;

3、完成86页第12题、87页第13题;

组内交流

组际解疑

老师点拨

1、完成84页第6、7题;

2、完成85页第8题

1、先独立答题

2、组内交流

3、师生交流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以后我会在

方面更加努力的。

我的反思:


单元小结:

学生基本上都能按照算理进行计算,正确率也比较高,需要注意的地方是:1、退位减法错误率比较高,特别是向0借一得题目;2、简便计算的题目学生还不能理解,如421+102=421+100+2;3、应用题要多训练,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教学反思:

1、教师应尽可能将教材中的练习题都做一遍,并主动去思考学生可能会出现的困难或解题情况,这样可以避免因教师对教材预期不足而出现的措手不及的尴尬,并给与学生及时的点拨。如教材63页的数学游戏“神奇的495”,由于教材中并没有明确地告诉我们具体的方法,如果教师事先没有进行尝试和思考,当学生在练习中用到含有0的三个数字时,教师可能就不知道如何指导,因为书中并没有明确说是否一定要组成三位数。而事实上计算方法应是用三个数字组成的最大数减去最小的数。教师没有准备便无法明确告诉学生真正的游戏规则。
2、在日常中注意加强对学生的估算意识与能力的培养。由于在本单元之前教材并没有出现过相关的估算要求,所以在本单元学习中当出现估算要求时多数学生不知所措,教师可以在学习本单元之前有意识地加以引导和渗透,增强学生的意识,那么在本单元学习中就不会感到陌生了。

二年级数学《搭配》教案


二年级数学《搭配》教案

【教学内容】

搭配(教材第101页及相关习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简单事物的组合数。

2.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解题策略的多样性,初步学会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3.培养学生全面、有序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

能够有顺序、全面的地思考问题并用数学语言及符号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导入。

(课件出示密码门)

师:我们来到数学乐园门口,发现门紧锁着,想要出门必须先破译门锁上的密码。这密码是由四个数字0、7、8、9组成的一个两位数,猜一猜可能是哪个密码。

问:如果不告诉你正确的密码,至少需要试几次才能保证把门打开?

师:要求至少需要试几次才能保证把门打开,实际要知道什么?

(用0、7、8、9可以摆出几个不同的两位数)

2.课堂实践,破解密码。

师:请大家把结果记录在练习纸上。

(无序的组合:有的写的数重复了,有的少写了一些数)

二、新课讲授

活动一摆一摆、写一写——探索搭配

1.感知搭配。

师:你们做事情真是细心,你们是老师学习的好榜样。下面就来看看这几位同学写的数。(把写的有顺序的数放一起,把无序写的数放一起)

师:为什么大家的结果会不同呢?大家议一议。

2.操作理解。

师:下面咱们一起来验证一下,动手摆一摆,看看到底有多少种搭配方法。(给学生提供数字卡片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

生反馈(上台操作展示),学生在摆时引导学生一种一种的数出来。

操作完后引导学生进行评价:谁来评价一下他摆的怎么样?

师:你们觉得这位同学摆的怎样?你觉得应该怎样摆能让人很清楚的数出有9种搭配方法?

师:比较一下这两种摆法,哪种更好呢?好在哪?

最后引出:我们在搭配中要按顺序,搭配时做到不重复也不遗漏,这样才能准确的找到全部的搭配结果。(这边要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来)

师:刚才第二位同学用数字卡片进行有序地搭配,让人很清楚的数出有9种搭配方法。咱们应该怎样进行有序搭配呢?

活动二想一想、议一议——深化搭配

1.首位固定法。

观察有规律搭配的数,引导学生读懂其中所蕴含的规律。十位为7的有3个数,十位为8的有3个数,十位为9的有3个数。

师:为什么十位不能为0?

师:如果是组成三位数,我们应该先固定什么位?

2.连线法。

师:你还能用你自己的方法又快又准的找出全部的摆法吗?(生动手记录并汇报结果)

师:你是怎样做的?(学生展示)

师:我们来比较一下,谁的表示方法更好一些呢?好在哪?

师小结:只有做到了有序搭配,不重复和不遗漏,才能又快又准确的找出所有结果。

3.巩固练习。

出示例题:教材第101页“做一做”第1题。

师:前面咱们已经学会了进行有序的搭配,那现在你能用咱们今天所学的知识解决这道题吗?

活动三总结

师:我们今天在进行服装搭配时都遇到了哪些问题?

师:应该怎样搭配呢?

生:按一定顺序,不重复也不遗漏的进行搭配。

师:对,做到了有顺序,不重复也不遗漏,就能找到全部的搭配结果。

教师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大家一起发现搭配的一些规律。但搭配中的问题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还有更多的搭配规律我们没有发现,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动脑筋找到和解决这些数学问题的规律。

三、课堂作业

教材第101页“做一做”第2题。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后作业

1.教材第104页“练习二十二”第2题。

二年级数学铅笔有多长说课稿2500字精选


工作过程中,我们每天都会写作大量文档,我们现在通常会使用各种范文,范文是一个写作的大宝库,在范文时你会从那里开始下手?编辑经过整理,为你编辑了二年级数学铅笔有多长说课稿,请继续阅读本文相关内容!

二年级数学铅笔有多长说课稿【篇1】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测量铅笔的长度,亲身体验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

难点:通过体验活动,形成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的感性认识。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出示多媒体课件。)星期天,小猴子蹦蹦跳跳地要去数学游艺宫去玩,到了游艺宫门口,刚要进去,有个声音在说:小猴子,要想进入游艺宫,必须完成门上的题目。小猴急忙跑过去一看,只见上面写着:

先估估,再量出铅笔有多长。

它急得抓耳挠腮,小朋友们,你们愿意帮小猴解决这个问题吗

板书课题:铅笔有多长。

二、探究新知

(一)学习分米。

1.师:我们用小棒代替铅笔,请小朋友们把老师给你们准备好的小棒拿出来,先估计有多长,填在发给你们的练习纸上。然后动手量量有多长,并好记录。再在小组内交流下,你是怎样测量的。

小组活动,教师到各小组内巡视、指导。

小组活动完毕后,教师让1:学生汇报测量的结果与方法,在全班交流,(教师板书:10cm。)并和学生一起总结出测量时注意的事项:

①0刻度线与物体的一边对齐;

②物体的另一边对着哪一个刻度就是几,眼睛正视直尺和物体的另一边(不能斜着看)。

汇报完毕后,让学生比较一下自己估测的值与实际测量的值相差多少。

2.学习表示方法。

师:小朋友们,在一年级时,我们学过米可以用哪个字母表示(生:m。)厘米呢

(生:cm。)我们刚才测量的小棒长度10厘米就是1分米,分米可以用dm来表示,那

么1分米还可以写成什么(生:1dm。)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1分米=10cm

或1dm=10cm。让学生读几遍。

3.师:在你们的帮助下,小猴测量完铅笔的长度后,门开了,里面是碰碰车,小猴

高兴地坐上去,咦怎么不动呢,这时,一个声音说,做完下面的题目,你才能玩碰碰车。1m=()cm,1m=()dm。

小猴很快就填上了,开始玩车去了。

同学们,你们会做吗并说说理由。

让学生口答,并多让几个学生说说是怎样想出来的。(教师板书。)

(二)学习毫米。

小猴子玩了碰碰车后,又想去划船,但是在船上也有一道题,要做正确后,船才能动。

出示:小朋友,你已经学会了怎样去测量物体,下面请你测量一下这枝铅笔有多长。

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小棒(6㎝多3个小格)和小猴一起测量这枝铅笔,然后汇报。

(学生:6厘米多一些,6厘米多3个小格。)

师:1厘米中有几个小格(生观察后回答:10个。)

师:每个小格的长就是1毫米,所以1厘米=。(生:10毫米。)(师板书。)所以这枝铅笔的长是。(生:6厘米3毫米。)同学们帮小猴完成了这道题后,小猴可高兴啦,蹦蹦跳跳地去划船去了。

师:同学们请想一想,1分米有多长1毫米有多长用手势比划一下看看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先让学生商量一下,再让几个学生回答,教师指导。)

三、巩固练习

小猴划了船,又想去玩别的玩具,他每玩一次,都会碰到一道题,小猴利用所学的知识把每道题都做对了,把数学游艺宫逛了个遍,同学们,你们也来试着做做这些题吧。

1.课件出示第1题,让学生自己先估计一个值,再用尺子量,集体改正。

2.课件出示第2题,让学生试着自己独立完成,教师巡视、点拨;然后集体订正。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做的。

3.让学生仔细观察情境图,然后让学生讨论、解决。

二年级数学铅笔有多长说课稿【篇2】

教学内容:

《铅笔有多长》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四册第五单元测量第40-41页的内容,实际上是《毫米、分米的认识》。

设计理念:

教材是教学的一种材料,但不是唯一材料,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可以解决传统教学中的一些弱点,教师都应该把现代教育技术适当引入课堂。本课就是力求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来达到课程整合的目的。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1dm、1mm、1cm、1m之间的关系,掌握它们之间的进率;

2、通过测量的活动体验1dm和1mm的长度,建立1毫米和1分米的长度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和动手能力;

3、通过估、量的活动,发展估测能力。

活动准备:

每组学具1组,教师准备米尺每组一把,每人自备一把透明直尺,多媒体课件一个。

活动过程:

一、复习铺垫、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课件情景导入)小红:一年级我们已经学过了米和厘米,你还记得1米、1厘米有多长吗?可以用什么字母表示吗?

(多次教学说明:1年前学的知识,学生已经比较模糊了,如果开放式的问题导入会出现许多问题,不利于本课教学,开门见山的导入是比较好的选择,选用小卡通的形式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兴趣)

让我考考你:请估计下面物品大约有多长?(课件演示)

1、家里房门高约2()

2、1枝铅笔的长度是18()

3、米尺长度是100()

你估计老师手里的纸条是()厘米。(出示10厘米纸条,先让学生估计长度,再分组量长度。)

过渡:你们知道纸条的长度是多少吗?知道它有两个名字吗?它还可以叫做1()

(本段不仅复习了必须的旧知,还巧妙的导入到了新课学习,过渡自然,思维流畅)

二、加强感知、理解进率、形成表象

(1)认识分米

1、学习1分米=10厘米,2、也可以表示为:1dm=10cm

3、感知1分米的长度:①学生在自己的尺子上找出1分米,4、比一比,5、看看和身体(周围)哪里差不6、多长?②找出生活中大约1分米长度的东西先在小组内说一说,7、再全班交流。(教师准备8、常见物品备9、用)

(量的教学应该体验为主,所以教学中要通过多种形式进行体验,让学生知道10厘米和什么大约相同,学生需要一些常见的参照物,这比记住进率重要多了)

10、学习1米=10分米:①老师出示米尺问:你认为它有几分米长?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容许学生用推算、数有几个10厘米、用10厘米掐有几段等方法)最后在米尺上数一数。②揭示1米=10分米也可以表示为1m=10dm

11、梳理长度知识:

我们现在学习了几个长度单位?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归纳

板书如下:

米1m

分米1dm

厘米1cm

12、问题解决:(多媒体出示)

①估计我们数学书宽大约()分米。饭桌高7()

②小猴一家身高分别是:1米、12分米、90厘米你知道谁最高?谁最矮吗?

③我是估计小能手,评比要求:每人说出估计长度,再量线段的实际长度,每组评一人(见练习题纸):2分米;8厘米;6厘米5毫米

过渡:从量第3条线段量的多媒体演示,可以知道用已经学的单位不能准确表示6厘米5毫米,需要一个更小的单位毫米。

(练习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出示和验证,体现了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练习2增加了趣味性,练习3体现了细小的东西可以用电脑放大看得清楚)

(二)认识毫米

1、引入单位毫米。师:你知道在厘米间的小格是什么长度单位吗?

2、定义1毫米课件演示1厘米=10毫米1cm=10mm

(通过多媒体模拟放大镜把尺子放大学生数1厘米中有10小格。再缩小。让全体学生非常清楚的看到了1厘米=10毫米,这是传统方法不能达到的)

3、感知1毫米长度。①找自己尺子上的1厘米,4、数一数中间的小格有几个,5、比一比每个小格多长。②找大约1毫米的物品光盘的厚度比一比再量1角硬币的厚度

6、梳理长度知识:

我们现在学习了几个长度单位?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归纳板书如下:

米1m

分米1dm

厘米1cm

毫米1mm

三、巩固练习,拓展运用

按故事情节填空(把本课知识溶入到一个小红请爸爸买文具,爸爸考小红的动画里进行练习见课件)

①一栋大楼高50()

②文具盒大约长20()

③小红最多能摸到高15分米,2米柜子里的东西怎样才能拿到?最少要搭多高的椅子?

④没有0刻度尺子怎样量你的铅笔有多长?

(这应该是一个创新,把一节课的枯燥知识,放到一个动画故事里练习,学生非常有兴趣,解答的愿望很强烈)

四、课堂总结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请同学们比划一下1dm、1mm有多长。你还有什么问题?你能和大家介绍你怎样掌握今天的知识吗?

案例评述:

本节课有3点值得一提:1、注重创设情境。在导入新课时,充分运用多媒体,用拟人化的手法创设了一个有利于学生复习的情境,这样的情境创设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征。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电脑演示,清晰的展现相关知识点,能使学生感受深刻。2、重视动手操作。本设计在导入新课后,就让学生操作探究,主动参与,主要体现在比一比1分米(毫米)的长度,在自己身上,在生活中找长大约1分米(毫米)的物品,练习里估计和量线段长度等。这样让学生经历和体验,它有利于学生形成长度概念,培养空间观念。重视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的动手操作正是《标准》中十分强调的数学教学观念。3、重视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设计中,多处用到了多媒体技术,很好的起到了激趣、节约时间以及让学生看得清楚等作用,体现了教学改革的一个方向。

二年级数学铅笔有多长说课稿【篇3】

〖教学目标〗

1. 在实践活动中知道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

2.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了解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

3.在活动中提高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4.发展估测意识,提高估测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长度概念。

2.理解掌握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

〖教学具准备〗

课件、尺子、学具、铅笔、A4白纸

〖教学设计〗

(一) 认 识 分 米

1. 设置情境,质疑导入

(1)请同学们猜测老师的身高。(表示身高时用到了"米"和"厘米"这两个长度单位。)

(2)用合适的单位填空。课桌高7( )。(用m和cm填都不合适,激发学习需要。)

2. 独立探索,发现新知。

(1)汇报交流,引导学生想像:如果有一个比"厘米"大而又比"米"小的长度单位就好了。

(2)小组讨论:这个单位规定为多长合适?学生讨论。(得出以"10厘米"为一个单位比较好。)汇报并说明理由,从而引出"分米"。分米可以用字母dm表示,1分米可以写成1 dm。

(3)在尺子上找到1分米(不一定从0刻度开始)。你的尺上一共有几个1分米?同桌互量从手腕到指尖有多长;量一量,估一估,身边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用手势分别表示出1分米、2分米的长度。

(4)讨论米、厘米、分米之间的关系。 (板书)

3.对儿歌:巩固。"嗨嗨,让我们大家来比一比,比什么?比比米(分米、厘米),一米(分米、厘米)到底有多长?1米(分米、厘米)大约有这么长。(学生用手势表示)

(二) 认 识 毫 米

1?设置情境,质疑导入。

(1)帮助淘气量一量他的铅笔有多长。(尺子上的1小格表示什么?)

(2)学生动手操作,测量铅笔的长度。(课件演示测量结果的放大图--6厘米3毫米。)

(3)看到这个测量的结果,你想说些什么?问些什么? (引导学生质疑:格尺上的1小格表示什么。)

2? 自主探索,发现新知。

(1)教师或学生讲解:格尺上的1小格表示1毫米。

让学生拿出手中的尺子找到1毫米。(使学生了解:尺子上任意1小格都是1毫米。)用一个字概括出1毫米的特点。 (小、细、短……)

(2)在学具袋中找到长度、宽度或厚度是1毫米的物体。 (如:一块七巧板的厚度……)

用手势表示出1毫米的长度,怎样验证手势是否准确? (用拇指与食指轻轻捏住厚度是1毫米的物体,再用另一只手将其取走,拇指与食指之间的空隙大约是1毫米。)

(3)生活中你在哪儿听说过"毫米"这个词? (课件演示:近10天降水量分布图、蜂鸟图、35毫米自动榴弹发射器图、世界上最薄的手机图和最薄的笔记本电脑图、眼睑及脚底皮肤的厚度比较、手指甲及脚趾甲生长速度比较等。)

(4)知道1厘米=10毫米。

(课件演示)淘气和笑笑为了"1厘米长,还是10毫米长"这个问题而争吵。数学博士认为:1厘米与10毫米同样长。

为什么数学博士要这样说呢?听了他的话,你明白了什么? (引导学生理解:1厘米=10毫米;进行长度比较时,不仅要看数字,还要看长度单位。)

自己在尺子上数出10毫米。

(三) 复习巩固,应用提高

1.估一估,量一量。

2.看图说出回形针和课本的长度。

3.画出折出宽度为30 mm, 2 cm,5 mm, 1dm的长方形。

4.淘气的日记

(1)2003年9月11日星期四天气:小雨

今天早晨,我从2分米长的床上爬起来,来到了卫生间,拿起1毫米长的牙刷刷完牙后,急急忙忙地洗脸,吃早饭。学校离我家不远,大约有90厘米,上学路上我看见有一棵高2厘米的树被风刮断了,连忙找来了一根长1厘米的绳子把小树绑好。我跑步赶到学校,看到老师已经在教室里讲课了,我赶紧从书包里翻出1毫米长的钢笔和4米厚的笔记本,认真地做起笔记。

改正用错的长度单位。 淘气有没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2) 2003年10月14日星期二天气:晴

下课了,我发现教室里的一块玻璃坏了,于是,我赶紧量好玻璃的尺寸记下来,让爸爸帮我们重新安好。可是,爸爸拿着玻璃来到学校时,却安不了,这是为什么?我该怎么办?

学生讨论,分析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忘记加上窗框的宽度。)

(3) 2003年10月29日星期三天气:晴

今天,老师给我们出了几道题,可是,我怎么想也做不出来。我想,老师大概出错题了吧?请大家帮我看一看。(思考题,不作全班要求。)

1( )-9( )=1( ) 1( )-59( )=1( ) 1( )-99( )=1( ) 1( )-999( )=1( )

5. 手指游戏

(1)教师边说边演示:"手指兄弟亲又亲,大哥挂帅高高站,二哥是首我是尾,我是小弟表毫米,米到毫米记得牢,手指叉开表进率,相等空间代表10,大哥二哥有秘密,等待我们去揭密。"

(2)学生互相动手表演。

给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 "大哥二哥到底有什么秘密呢?明天我们就一起来揭密。"

(四) 全课小结,拓展延伸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想了解哪些数学知识?

二年级数学铅笔有多长说课稿【篇4】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铅笔有多长》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这里有一个谜语:

身体细又长,身穿花衣裳,要想写好字,请它来帮忙猜一猜它是谁?

生:(齐)铅笔。

师:铅笔是我们亲密的学习伙伴,取一枝你最喜欢的铅笔让大家看一看。

生:纷纷举起铅笔

师:知道你的铅笔有多长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铅笔有多长。

板书课题:铅笔有多长

二、认识毫米

师:估计一下自己的铅笔有多长?

生1:我估计我的铅笔大约是15cm,因为我的一柞是14cm,铅笔比我的一柞多了一点,所以我的铅笔长约15cm。

生2:我知道了手指的宽差不多是1cm,比一比,铅笔有9个手指那么宽,所以大概是9cm长。

师:一柞的长和手指的宽都是我们熟悉的,是我们身上尺子,生活中经常要利用这些身上的尺估测物体的长度。如果想知道铅笔到底有多长该怎么办呢?

生:用尺量一量。

师:那就亲自动手量量你的铅笔有多长吧?

生1:我的铅笔长16厘米多一点。

生2:我的铅笔长7厘米多3个小格。

师:测量物体长度的时候经常会遇到测量结果不是整厘米数的情况,这时候需要一个新的长度单位来帮忙,知道它是谁吗?

生:是毫米。

师:(板书:毫米mm)毫米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它可以用字母mm来表示,1毫米有多长,快找一找吧?!

生1:格尺上一个小格就是1毫米。

生2:一分钱硬币的厚大约是1毫米。

生3:电话卡的厚差不多1毫米。

生4:我衣服上的扣差不多厚1毫米。

师:衣服上也有1毫米,你真善于观察,留心观察可是一种良好学习品质。关于毫米你们还知道些什么?

生:我知道1厘米=10毫米,因为在1厘米的中间有10个1毫米的小格。

师:板书:1厘米=10毫米,你不但善于观察,还能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思考。

(课件出示一把放大的尺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生:随着屏幕上跳动的红色小格一齐数。

师:屏幕出示换算练习。

生:开火车练习。

师:认识了毫米朋友,再来量一量自己的铅笔有多长吧!

生1:我的铅笔长17厘米2毫米。

生2:我的铅笔10厘米8毫米。

师:有了毫米的帮忙,我们的测量结果就更精确了。

三、认识分米

师:老师这也有一枝铅笔,估一估它有多长?

生1:我估计它有12厘米。

生2:我估计它有7.8厘米。

师:谁愿意来量一量。

生:(到展台前实际测量)这枝铅笔是10厘米。

师:10厘米还可以用另一个长度单位表示,你们知道吗?

生:就是1分米。

师:(板书:1分米=10厘米)这样来说分米也应该是我们的老朋友了,它还可以用字母dm来表示。

(出示一把尺子)找一找这把尺子上从哪到哪之间的长是1分米。

生1:从5到15之间长1分米。

生2:从0到10之间长1分米。

生3:从50到40之间长1分米。

生4:从90到100之间长1分米。

师:还想找吗?和同桌一起在自己的小尺上找一找吧!

生:同桌一起指出格尺上的1分米。

师:用手比一比1分米有多长,同桌互相比一比。在你身边还藏着许多1分米朋友,快找一找吧!

生1:这块积木长约1分米。

生2:我衣服上两个扣之间差不多是1分米。

生3:这块湿巾的长大约1分米。

生4:椅背上这块木板差不多宽1分米。

生5:窗把手差不多长1分米。

师:只要你留心观察,藏在身边的一分米朋友自己就会跳出来。

间休:小组做翻绳游戏。

师:小小的丝带在同学们手里变换出好多花样,估计一下,这条丝带有多长?

生1:我估计它有80厘米。

生2:我估计它有100厘米。

生1:大约是1米20厘米吧!

师:和小组伙伴一起选择合适的单位共同测量一下它们的长度!

组1:我们用格尺量,一个格尺20厘米,量了5次,所以丝带长100厘米。

组2:我们看丝带挺长,用格尺太麻烦了,我们用老师的米尺量出来它正好是1米长。

组3:我们先量出这块积木长1分米,量出丝带的1分米,这样一段一段的地折,可以折10段,所以丝带长10分米。

师:同学们选择了不同的长度单位,测量出了这样几个结果,那么谁的丝带长一些呢?我们来比一比。

生:几条丝带一起比。

生1:我发现了这些丝带是同样长的。

生2:10分米就是100厘米也就是1米。

师:好,你们通过量一量、比一比发现了米和分米之间的关系。(板书:1米=10分米1m=10dm)

师生口头换算练习

四、情境练习

师:听说动物乐园来了些新朋友,一起来认识一下吧!

(屏幕出示:蚂蚁、长颈鹿、熊猫、小花狗)

能根据他们的身高选择合适的单位吗?

生:蚂蚁长4毫米,小狗的高约50厘米,熊猫高约7分米,长颈鹿高约5米。

师:小动物们很快在乐园里找到了新朋友,你能根据卡片上的数据帮他们找朋友吗?

生:小组内商讨并在题卡上圈、连。

组1:我们认为小狗、大象、小刺猥是朋友,因为3米=30分米=300厘米。

组2:我们认为小蚂蚁、小狗、长颈鹿是朋友,因为它们的卡片上都是以厘米做单位的。

师: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就会有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同学们的帮助下,小动物很快找到了朋友,它们开心极了,现在你们的心情怎样,愿意说一说吗?

生1:我现在很高兴,因为我又知道了长度单位还有毫米和分米。

生2:我特别开心,因为我们帮小动物找到了朋友。

生3:我收获很大,我发现我们身边有好多的数学问题。

师:收获让我们的学习充满快乐。就像你们刚刚说的那样,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只要你善于观察,善于实践,你就总能感受到数学带来的收获的快乐。

教学反思:

1、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灵活使用教材。

教材中两次设计了测量铅笔的情境。第一次引导学生测量10厘米的铅笔引出分米的学习。第二次测量不是整厘米长的铅笔,学习毫米。但教学时,我没有限定学生的测量对象,而让他们自己选择一只铅笔测量,结果大多数学生量得的结果都不是整厘米的。正是因为这一结果的出现引起了学生对这种情况该如何表示的思考。通过观察、分析和讨论交流,使学生认识到为了使测量结果更准确,测量中需要一个比厘米小的长度单位毫米来表示物体的长度。学生的探究建立在需要的基础上,因而他们的学习才更积极、更热情。

2、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在实际操作、感知的过程中建立数学模型,形成数学技能。

本课教学中借助学生熟悉、喜闻乐见的量铅笔的情境,使学生在用眼目测、动手测量的活动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学生估测物体的长度、利用相关测量工具实际测量进而自主寻找生活中1分米、1毫米长的物体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建立长度单位的数学模型,引导他们自觉的将所学估测、测量的方法应用于生活之中,让学生产生学好长度单位知识的热情,激发学生将探求数学知识的由来和结果的愿望在实际行动中充分展现出来。

3、加强估测,注重对学生估测能力的培养。

本课教学中两次量铅笔前都设计了让学生先估一估的环节,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口、手、眼等多种感官,结合学习和生活经验估测铅笔的长度,并在学生估测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渗透了比较和科学估测的思想。这样的设计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估测意识和估测习惯,也有助于促进学生自觉地运用所学的估测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在本课的练习中,希望能通过开放的设计训练学生多角度、多渠道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因问题指向性不强,要求不够明确,学生练习中出现了理解困难,练习设计有待进一步改进。

二年级数学铅笔有多长说课稿【篇5】

〖教学目标〗

1.在实践活动中知道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

2.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了解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

3.在活动中提高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4.发展估测意识,提高估测能力。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学生在学习第二册时已经认识了厘米和米这两个长度单位,能体验1米和1厘米的长度,理解1米=100厘米。这节课是有关长度的第二阶段的学习,通过教学使学生再认识两个新的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教材通过让学生估一估、量一量、想一想、议一议、说一说、做一做,使其建立起分米和毫米的表象,形成解决生活中长度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创设真实而有意义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自主动手解决问题并引导学生在操作学具、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此外,估测是测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现实生活中有着重要作用,因此,估测活动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位于市中心,学校的教学条件较好,班级配备有电脑、电视及投影等电教设施,便于日常教学工作的使用。此外,学生对数学有着比较浓厚的学习兴趣,在生活中已经具有了测量物体长度的经验,并在前面的学习中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具有初步的估测意识,因此,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应合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多动、多说、多想,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和解决问题,从中感受数学的意义、价值,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力争在课堂教学中多给学生一些思维的空间和活动的余地。

〖教学设计〗

(一)认识分米

1.设置情境,质疑导入

(1)请同学们猜测老师的年龄、体重及身高。(表示身高时用到了米和厘米这两个长度单位。)

(2)动手操作:用米或厘米作单位量自己课桌的宽。(当学生用米做单位量时,课桌宽不够1米,用厘米做单位时,量得很麻烦。)

2.独立探索,发现新知

(1)汇报交流,引导学生想像:如果有一个比厘米大而又比米小的长度单位就好了。

(2)小组讨论:这个单位规定为多长合适学生讨论。(得出以10厘米为一个单位比较好。)汇报并说明理由,从而引出分米。分米可以用字母dm表示,1分米可以写成1dm。

(3)在尺子上找到1分米(不一定从0刻度开始)。你的尺上一共有几个1分米同桌互量从手腕到指尖有多长;量一量,估一估,身边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用手势分别表示出1分米、2分米的长度。

(4)讨论米、厘米、分米之间的关系。(板书:1分米=10厘米,1dm=10cm,1m=100cm,1m=10dm。)

(二)认识毫米

1.设置情境,质疑导入

(1)猜一猜老师手中的铅笔有多长,你有什么好办法

(2)学生动手操作,测量铅笔的长度。(课件演示测量结果的放大图――6厘米3毫米。)

(3)看到这个测量的结果,你想说些什么问些什么(引导学生质疑:格尺上的1小格表示什么。)

2.自主探索,发现新知

(1)教师或学生讲解:格尺上的1小格表示1毫米。

让学生拿出手中的尺子找到1毫米。(使学生了解:尺子上任意1小格都是1毫米。)用一个字概括出1毫米的特点。(小、细、短)

(2)在学具袋中找到长度、宽度或厚度是1毫米的物体。(如:1分硬币的厚度,IC卡的厚度,3张扑克牌的厚度,1分硬币上表示年份的小数字1992中1下面的长,扑克牌中K一竖的宽度,胶带的厚度)

用手势表示出1毫米的长度,怎样验证手势是否准确(用拇指与食指轻轻捏住厚度是1毫米的物体,再用另一只手将其取走,拇指与食指之间的空隙大约是1毫米。)

(3)生活中你在哪儿听说过毫米这个词(课件演示:11月份上旬全国降水量分布图、蜂鸟图、35毫米自动榴弹发射器图、世界上最薄的手机图、眼睑及脚底皮肤的厚度图、手指甲及脚趾甲生长速度图等。)

(4)知道1厘米=10毫米。

(课件演示)淘气和笑笑为了1厘米长,还是10毫米长这个问题而争吵。数学博士认为:1厘米与10毫米同样长。

为什么数学博士要这样说呢听了他的话,你明白了什么(引导学生理解:1厘米=10毫米;进行长度比较时,不仅要看数字,还要看长度单位。)

自己在尺子上数出10毫米。

(三)复习巩固,应用提高

1.手指游戏

(1)教师边说边演示:手指兄弟亲又亲,大哥挂帅高高站,二哥是首我是尾,我是小弟表毫米,米到毫米记得牢,手指叉开表进率,相等空间代表10,大哥二哥有秘密,等待我们去揭密。(用快板的形式说出来。)

(2)学生互相动手表演。

给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大哥二哥到底有什么秘密呢明天我们就一起来揭密。

2.看图说出回形针和课本的长度。

3.自己测量树叶标本的长度和宽度。

4.剪出长度为30mm,2cm,5mm,1dm的彩带。

5.先估测各种实物的长度、宽度或厚度,再进行实际测量。

6.淘气的日记

(1)20xx年9月11日星期四天气:小雨

今天早晨,我从2分米长的床上爬起来,来到了卫生间,拿起1毫米长的牙刷刷完牙后,急急忙忙地洗脸,吃早饭。学校离我家不远,大约有90厘米,上学路上我看见有一棵高2厘米的树被风刮断了,连忙找来了一根长1厘米的绳子把小树绑好。我跑步赶到学校,看到老师已经在教室里讲课了,我赶紧从书包里翻出1毫米长的钢笔和4米厚的笔记本,认真地做起笔记。

改正用错的长度单位。淘气有没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2)20xx年10月14日星期二天气:晴

下课了,我发现教室里的一块玻璃坏了,于是,我赶紧量好玻璃的尺寸记下来,让爸爸帮我们重新安好。可是,爸爸拿着玻璃来到学校时,却安不了,这是为什么我该怎么办

学生讨论,分析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忘记加上窗框的宽度。)

(3)20xx年10月29日星期三天气:晴

今天,老师给我们出了几道题,可是,我怎么想也做不出来。我想,老师大概出错题了吧请大家帮我看一看。(思考题,不作全班要求。)

1()-9()=1()

1()-59()=1()

1()-99()=1()

1()-999()=1()

(四)全课小结,拓展延伸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想了解哪些数学知识

〖教学反思〗

1.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参与动机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

教学中,我将两个简单的问题测量桌子的宽度与测量铅笔的长度让学生观察讨论,由此激起学生探寻除米和厘米以外其他长度单位的强烈愿望。

2.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在教学中,我向学生提供生活中的一些实物:1分硬币、IC卡、胶带、铅笔、橡皮和一些扑克牌等,既使学生感受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源于生活,又使他们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和亲切感。

3.鼓励学生质疑,尊重学生的学习成果。

课堂上,一名学生在测量实物时发现1元硬币的厚度是1毫米多一点、2毫米不到。于是,我对学生说:那对于不是整毫米数的物体,如果我们想得到更精确的结果,怎么办呢学生感觉应该有一个比毫米更小的长度单位。我又告诉他们:其实比毫米更小的长度单位确实还有,请同学们课后去查阅工具书,也可以向别人请教或上网寻找。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提出了新问题,教师也让学生在允许范围内加以讨论,这些看似对教学不利的突发事件,实际上把它利用起来,让学生再一次产生探寻课本以外新知的欲望,让他们知道知无止境,也为学生走出课本、走向课外创造了机会。

4.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使学生感觉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教学中,我始终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在观察中发现新知,在交流中归纳新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兴趣浓厚,学得积极主动。反思这一过程,我认为数学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才能实现数学教学的最大价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教学时要努力创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学习环境,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使学生在获取作为一个现代公民所必需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充分发展。

5.本节课的教学中,由于我在使用多媒体演示格尺上的1分米、1毫米时,没有向学生强调说明屏幕上的1分米或1毫米是放大了的1分米或1毫米,容易使学生对1毫米和1分米的长度概念产生误解。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保证每一个环节的设计都尽量做到合理准确。

〖案例点评〗

刘老师设计的铅笔有多长一课,对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的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索。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导入部分以疑引学,新授部分以探引学,练习部分以趣引学,努力引导学生完成对分米和毫米这两个长度单位的探索、认知和应用过程。

1.展示知识,关注过程

本节课的新授部分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自主探索的机会。由于在教授本节课前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了测量物体长度的经验,并在前面的学习中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具有初步的估测意识,因此,教师没有枯燥地讲授1毫米有多长,而是把抽象的数学概念毫米变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表象――找1毫米的实际长度,放手让学生从自己的实际出发,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扩大学生的探索空间,让学生对问题进行独立探索发现、讨论交流,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成果。

2.创设情境,贴近生活

在本设计中,教师创设多种富有实效性的、与学生生活背景有关的情境,为学生发现数学问题、探究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生动、有趣的资源。设计的导入部分,教师安排动手操作情境――量一量课桌的长度,由此激起学生探寻米、厘米以外的长度单位的强烈愿望;新授部分设计故事情境――淘气与笑笑的争执,并利用多媒体课件,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之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此外,设计的其他部分,也创设了多种情境。如,活动情境――让学生找长度是1分米、1毫米的物体;交流情境――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淘气的爸爸为什么安不上玻璃;生活情境――让学生了解生活中与毫米有关的信息;问题情境――猜一猜老师的年龄、身高、体重

以上这些教学设计,不仅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学习中亲身感受数学,让他们体验到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数学,萌发一种数学真有趣,我要学数学的心理。

3.立足教材,活用教材

《标准》指出,数学学习要打破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壁垒,充分利用课本以外的数学资源,来引导学生投身数学实践,培养数学能力,促进主动发展。因此,这就要求教师能够以教材为本,活用教材,积极开发教材以外的资源。

本课的教学设计,教师没有拘泥于教材,而是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内容的要求进行了恰当的加工。例如,在教学分米的认识时,教师活用教材,将教材中的量铅笔变为量课桌,避免了形式上的重复。再如,教材中练一练的第2题是画线段,而教师将其改为剪彩带,这样就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动手操作能力。

4.营造氛围,体验情感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教师还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的情感和体验,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真是其乐无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让学生在一个积极主动学习的课堂环境中,不仅真正建立1分米、1毫米的空间观念,而且使他们真正体会到数学好学,数学真有趣。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数学不再是抽象、枯燥的知识,而是充满魅力和灵性、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数学教学给学生带来的不是知识的灌输,而是探索的魅力、发现之余的喜悦和无穷的求知欲。

二年级数学铅笔有多长说课稿【篇6】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铅笔有多长》说课稿

一、说教材

【说课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42、43页《铅笔有多长》――分米和毫米的认识。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测量》这一单元的第一课时,学生在第二册时已经认识了厘米和米这两个长度单位,能够用米和厘米为单位进行估测和测量。这节课是有关长度的第二阶段的学习,教材借助铅笔有多长这一现实情境,安排了两次估一估、量一量铅笔有多长的活动,通过让学生估一估、量一量、找一找、议一议、说一说、做一做,使其对米以内的长度单位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为后续的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面积单位,体积单位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测量铅笔有多长的活动,知道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了解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

2、能力目标:通过估、量活动,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动手操作能力和估测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数学、做数学、用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正确地建立起分米、毫米的表象,是估测、测量活动以及掌握各个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的基础,因此,让学生建立起分米、毫米的表象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与关键。

【教学准备】

在教学信息和感知材料的呈现上,我采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的方法,这样更直观,在教学前我还为学生准备了10厘米长的纸条,让他们自备一把直尺、一支铅笔,一张光盘。

二、说教法与学法

新课标指出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我综合运用了启发式教学法,采用情境教学法、直观演示法、操作发现法来促进学生对新知的内化和建构。教学中,我通过精心设计创设情景,让学生估一估、量一量、找一找、议一议、说一说、做一做,使其建立起分米和毫米的表象,引导学生总结出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形成解决生活中长度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在合理选择教法的同时,我还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在本节课教学中我融观察、操作、交流等学习方式为一体,突出了学生用体验的方法来学习,首先是操作体验,通过估测、测量让学生体验1毫米和1分米的长度,然后是综合体验,让学生在身上或身边找长度是1毫米或1分米的物体,这样既体现了新教材的特点,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三、说教学流程

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结合本课的特点,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系统地规划,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揭示问题;

(二)探究发现,建立模型;

(三)理解应用,强化体验;

(四)总结归纳,提升经验。

四、说板书设计

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将本课的板书设计得很简洁,这样既突出了重点又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五、说学习评价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采用师评、互评、自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我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学习热情的评价,我想以此来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二年级数学铅笔有多长说课稿【篇7】

《铅笔有多长》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大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铅笔有多长》

〖教学目标〗

1.在实践活动中知道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

2.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了解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

3.在活动中提高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4.发展估测意识,提高估测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长度概念。

2.理解掌握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

〖教学具准备〗

课件、尺子、学具、铅笔、A4白纸

〖教学设计〗

(一)认识分米

1.设置情境,质疑导入

(1)请同学们猜测老师的身高。(表示身高时用到了米和厘米这两个长度单位。)

(2)用合适的单位填空。课桌高7()。(用m和cm填都不合适,激发学习需要。)

2.独立探索,发现新知。

(1)汇报交流,引导学生想像:如果有一个比厘米大而又比米小的长度单位就好了。

(2)小组讨论:这个单位规定为多长合适学生讨论。(得出以10厘米为一个单位比较好。)汇报并说明理由,从而引出分米。分米可以用字母dm表示,1分米可以写成1dm。

(3)在尺子上找到1分米(不一定从0刻度开始)。你的尺上一共有几个1分米同桌互量从手腕到指尖有多长;量一量,估一估,身边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用手势分别表示出1分米、2分米的长度。

(4)讨论米、厘米、分米之间的关系。(板书)

3.对儿歌:巩固。嗨嗨,让我们大家来比一比,比什么?比比米(分米、厘米),一米(分米、厘米)到底有多长?1米(分米、厘米)大约有这么长。(学生用手势表示)

(二)认识毫米

1设置情境,质疑导入。

(1)帮助淘气量一量他的铅笔有多长。(尺子上的1小格表示什么?)

(2)学生动手操作,测量铅笔的长度。(课件演示测量结果的放大图--6厘米3毫米。)

(3)看到这个测量的结果,你想说些什么问些什么(引导学生质疑:格尺上的1小格表示什么。)

2自主探索,发现新知。

(1)教师或学生讲解:格尺上的1小格表示1毫米。

让学生拿出手中的尺子找到1毫米。(使学生了解:尺子上任意1小格都是1毫米。)用一个字概括出1毫米的特点。(小、细、短)

(2)在学具袋中找到长度、宽度或厚度是1毫米的物体。(如:一块七巧板的厚度)

用手势表示出1毫米的长度,怎样验证手势是否准确(用拇指与食指轻轻捏住厚度是1毫米的物体,再用另一只手将其取走,拇指与食指之间的空隙大约是1毫米。)

(3)生活中你在哪儿听说过毫米这个词(课件演示:近10天降水量分布图、蜂鸟图、35毫米自动榴弹发射器图、世界上最薄的手机图和最薄的笔记本电脑图、眼睑及脚底皮肤的厚度比较、手指甲及脚趾甲生长速度比较等。)

(4)知道1厘米=10毫米。

(课件演示)淘气和笑笑为了1厘米长,还是10毫米长这个问题而争吵。数学博士认为:1厘米与10毫米同样长。

为什么数学博士要这样说呢听了他的话,你明白了什么(引导学生理解:1厘米=10毫米;进行长度比较时,不仅要看数字,还要看长度单位。)

自己在尺子上数出10毫米。

(三)复习巩固,应用提高

1.估一估,量一量。

2.看图说出回形针和课本的长度。

3.画出折出宽度为30mm,2cm,5mm,1dm的长方形。

4.淘气的日记

(1)20xx年9月11日星期四天气:小雨

今天早晨,我从2分米长的床上爬起来,来到了卫生间,拿起1毫米长的牙刷刷完牙后,急急忙忙地洗脸,吃早饭。学校离我家不远,大约有90厘米,上学路上我看见有一棵高2厘米的树被风刮断了,连忙找来了一根长1厘米的绳子把小树绑好。我跑步赶到学校,看到老师已经在教室里讲课了,我赶紧从书包里翻出1毫米长的钢笔和4米厚的笔记本,认真地做起笔记。

改正用错的长度单位。淘气有没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2)20xx年10月14日星期二天气:晴

下课了,我发现教室里的一块玻璃坏了,于是,我赶紧量好玻璃的尺寸记下来,让爸爸帮我们重新安好。可是,爸爸拿着玻璃来到学校时,却安不了,这是为什么我该怎么办

学生讨论,分析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忘记加上窗框的宽度。)

(3)20xx年10月29日星期三天气:晴

今天,老师给我们出了几道题,可是,我怎么想也做不出来。我想,老师大概出错题了吧请大家帮我看一看。(思考题,不作全班要求。)

1()-9()=1()1()-59()=1()1()-99()=1()1()-999()=1()

5.手指游戏

(1)教师边说边演示:手指兄弟亲又亲,大哥挂帅高高站,二哥是首我是尾,我是小弟表毫米,米到毫米记得牢,手指叉开表进率,相等空间代表10,大哥二哥有秘密,等待我们去揭密。

(2)学生互相动手表演。

给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大哥二哥到底有什么秘密呢明天我们就一起来揭密。

(四)全课小结,拓展延伸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想了解哪些数学知识

二年级数学铅笔有多长说课稿【篇8】

教学内容:

北师大实验教材第四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测量铅笔长度的活动,知道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实际测量,学习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

3、通过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动,发展学生估测能力。

教具准备:

课件、软尺、学生尺、铅笔、1分的硬币等

课前准备:

1、复习学过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2、用手比划1米、1厘米的长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出示铅笔)

1、请同学们猜一猜这支铅笔的长度,并说一说猜测的原因。

2、学生说一说。

活动一:认识1分米的长度以及厘米和分米的关系。

1、学生利用尺子测量铅笔的长度。(10厘米)

2、教师讲解:10厘米我们可以给他一个新的名字:1分米,那么1分米是多少厘米呢?

3、引导学生写出分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式:1分米=10厘米(板书)

4、师讲解上面的这个关系式还可以用字母来表示:1dm=10cm(板书)

活动二:体验1分米的长度

1、请同学们在尺子上找出1分米,并且指给同桌看一看。

2、学生在自己的本子上画出一条1分米的线段。

3、看一看自己所画的1分米线段,然后用手比划一下,并且在尺子上进行验证。

4、找一找身边哪些物体的长度接近1分米。

活动三:认识分米和米的关系

1、请同学们在一条长1米的软尺上找到1分米,并指给同桌看看。

2、在软尺上面找一找有多少个1分米。

得出:1米=10分米。(板书)

3、引导学生利用字母表示上面的关系式1m=10dm(板书)

活动四:认识毫米

1、估计一下数学课本的厚度

2、际测量数学课本的厚度。(不到1厘米)

教师讲解:不到1厘米的长度,我们可以用一个新的长度单位

毫米来表示。

活动五:了解毫米和厘米的关系

1、观察尺子上的小格,看看1厘米中间有多少个小格

2、学生观察并进行汇报,得出:1厘米=10毫米(板书)

3、教师利用课件演示,并和同学们一起数一数1厘米里面有多少个1毫米。

4、引导学生利用字母表示这个关系式:1cm=10mm(板书)

活动六:体验1毫米的长度

1、教师利用1分的硬币演示比划出1毫米的长度(用食指和拇指轻轻夹住,抽出硬币,拇指和食指之间的缝隙就是1毫米)

2、学生自己实验。

3、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接近1毫米。

(VCD光碟的厚度,图钉的厚度等等)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两个新的长度单位:分米、毫米,请同学们课后量一量,看看哪些物体的长度比较接近1分米、1毫米,好吗?

附板书设计:

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1厘米=10毫米

1dm=10cm1m=10dm1cm=10mm

二年级数学铅笔有多长说课稿【篇9】

教学目标:

1、通过测量铅笔长度的活动,知道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实际测量,理解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

3、通过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动,发展学生的估测能力。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米尺、学生尺、1分米长的铅笔3、4支

学具准备:每人一条学生尺、每人一枚1分硬币

教学过程:

一、谜语激趣导课

身穿花衣裳,个子细又长。写出漂亮字,需要它帮忙。同学们开动小脑瓜,快快猜一猜,它是谁呢

师;铅笔是大家的好朋友,陪伴同学们每天的学习生活,你知道吗?在铅笔的长度里面还藏着许许多多的数学知识呢?让我们来比一比谁发现的知识最多。

二、创设问题情景

1、估一估。

(每人拿出1枝铅笔,师把准备好的1分米长的铅笔发下去。)我们先来估计一下,手里的铅笔有多长?板书课题:铅笔有多长

你是怎样估计的?把你估计的结果和方法跟你的同桌说一说。生汇报。(渗透估计方法的多样性)

2、量一量

同学们估计的结果是不是接近铅笔的实际长度呢?快拿出尺子来量一量吧。

3、写一写。谁愿意把你测量的结果写到黑板上去?

4、质疑:12厘米多一点是什么意思?闭上眼睛想一想一点是多长?能想象的出来吗?看来呀,12厘米多一点不能准确地表示出铅笔的长度。想一想,有没有更准确一些的表示方法?

二、探究新知

※活动一:认识毫米

1、认一认。

仔细观察尺子,有没有新的发现?

生:可以用毫米来帮忙。

师:你还知道毫米,真了不起,快给大家说一说,毫米是什么意思?1毫米有多长?

生:1厘米中间的1个小格就是1毫米。

师:请大家看着自己的尺子,他说的你发现了吗?你认为有道理吗?现在谁也认识毫米了,再来说一说吧。

2、毫米和厘米的关系

师:细心数一数,还能发现关于毫米的什么秘密?

生:1厘米里面有10个小格,10个1毫米。

师:那我们可以说1厘米=10毫米。板书:1厘米=10毫米

3、读刻度

师:我都数花眼了,有没有好办法?

生:我发现从0到1的中间有一条长一些的线。

师:大家都看到了吗?其他1厘米的中间有长刻度线吗?

生:有,我还发现长刻度线的前面是5个小格,后面也是5个小格。

师:你的发现很有意义!我们可不可以利用这个发现来更快地读出长度?

小练习:投影出示直尺,师指生读。

6厘米5毫米、10厘米4毫米、15厘米7毫米。

3、感知1毫米的长度。

(1)(生拿出1分硬币)估计一下,这枚硬币的厚度是多少?

再量一量。

师:生活中银行卡、电话卡的厚度大约也是1毫米。

(2)师示范:用食指和拇指轻轻地捏住硬币,另一只手慢慢抽出,看一看留在两个手指中间的1毫米有多长?你有什么感觉?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一下?

生:短、小。

师:对呀,1毫米比较短,不细心都注意不到,所以,我们在测量和画线段的时候一定要细心仔细!

4、估一估

观察我们的身边哪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可以用毫米做单位?估一估大约是几毫米?

※活动二:认识分米

1、揭示分米

师:在这些铅笔的长度里面,还藏着一个很特别的,是哪一个呢?(稍停)师指出:是10厘米,因为10厘米的长度还有另外一个响亮的名字1分米。(板书:分米)

分米是一个新的长度单位,1分米也就是10厘米那么长。板书:1分米=10厘米

2、感知1分米的长度

(1)找一找。

你能从尺子上找出1分米的长度吗?指给你小组的同学看看。谁愿意说一说你找的是从刻度几到几的长度是1分米?

(2)量一量。

请同学们量一量从你的中指指尖到手掌哪个位置的长是1分米?指给小组的同学看一看。

看,我们的手掌上又多了一把1分米长的小尺子,我们可以用它来帮忙估计长度了。

(3)画一画。

你能用尺子画一条1分米长的线段吗?画完后同桌交换过来量一量画的是不是准确?

谁愿意说一说你是怎样画的?从刻度几画到几?

师质疑:尺子上没有0刻度,我该怎样画出1分米长的线段?

生:从1画到11,从2画到12

3、分米和米的关系

出示米尺:你能在这条米尺上找出从哪到哪的长度是1分米吗?这条尺子上一共有多少个1分米?

生:这条尺子上一共有10个1分米。

师板书:1米=10分米

4、感知几分米

(1)从0到20的长度是多少?用手比划一下2分米有多长?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长大约是2分米?

生:文具盒、20厘米长的尺子、脚。

(2)同桌合作:量出从中指的指尖到胳膊肘窝之间的长度。

生:3分米。

师:看,我们的身体上又多了一把3分米长的小尺子,有了这些尺子的帮助,同学们估计的本领就更大了!

5、观察身边或周围哪些物体的长可以用分米做单位,估计一下大约是几分米?

※字母表示:

1、复习:米用哪个字母表示?厘米呢?

2、师介绍:分米用字母dm表示,毫米用字母mm表示。

3、学生尝试用字母表示三个等式。师板书:1cm=10mm

1dm=10cm1m=10dm

※解决问题:现在可不可以比较准确地量出铅笔的长度?赶快量一量吧,把测量的结果写出来。然后同桌交换测量,检验是否准确。

三、系统整理所学单位名称

我们一共有几个长度单位朋友了?你能给它们排排队吗?并说一说为什么?

四、游戏:看谁估计本领高。

每4人一个小组,先选好要估计的物体,每人都来估计出长度,说出估计结果。然后进行测量,谁估计的结果最接近实际长度,谁就得胜一次。最后,谁胜出的次数最多,谁的本领高。

五、课堂小结。

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感觉还有哪些不足?你还想对老师说些什么?有什么好的建议?

二年级数学铅笔有多长说课稿【篇10】

教学目标

1、通过测量钢笔长度的活动,知道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发展空间

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实际测量,学习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

3、通过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动,发展学生的估测能力。

教学重点

感受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学习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教具:米尺、1分硬币

学具:格尺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谜语引入。

身穿花衣裳,

个子细又长。

写出漂亮字,

需要它帮忙。

同学们开动小脑瓜,快快猜一猜,它是谁呢

对了,这节数学课我们一起量一量一起量一量铅笔有多长.(板书课题)

2、提问引入。

看看谁有超强的记忆力,想一想,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长度单位?

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大家一起拿出格尺,看看除了厘米外,还有发现什么?

学生:我发现尺子上还有1小格1小格。

仅有米、厘米这两个长度单位是显然不够的,在测量或表示物体长度的

时候,有时还需要比厘米还小的单位,有时也需要更大的单位,你们想知道究竟是什么吗?这节课我们共同来研究。

二、动手实践,小组合作。

1、估一估。

(1)小组里说一说,你是怎么估计的。

课前老师都让每个小组准备了一枝铅笔,快把它找出来,放在桌面

上,请同学们睁大眼睛,结合已有的测量经验估测一下,这枝铅笔有多长?填在书中表格里。

(设计意图:教师课前富有神秘感的设计安排,学生会感到新奇有趣,估算的热情空前高涨,教师给予学生独立观察估计的时间和空间.)

(2)交流、汇报。

师:说说你是怎么估出来?

生:我的手从拇指到中指大约是10厘米,我的铅笔有两个这样子的

长,所以我估计这根铅笔20厘米长。

生:我估计这根铅笔的一半是10厘米,所以我估计我根铅笔有20

厘米长。

生:老师,我是用中指估计的,我的中指大约有6厘米,这根铅笔大

约有3个这样的长还多一点,所以我觉得这根铅笔有19厘米长。

生:老师,我看了看,这么长(他用手比了比),我就觉得铅笔大约是

20厘米。

生:1厘米是这么长,我看这根铅笔这么长,应该有18个这样的1

厘米,我也觉得这根铅笔大约有18厘米长。

(设计意图:学生意见可能会不统一,要让学生充分发表个人意见,只要说的有道理,就要给予肯定,教师还要指导学生会针对别人的发言补充自己的意见。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中。)

2、量一量。

(1)看来同学们估的长度都不一样,要想知道这枝铅笔到底有多长,

你能想出好办法吗?这们大家就不会再有争论了。(用尺子量)

(2)动手实践。大家都把尺子拿出来,量一量,并把结果填在书中

的表格里。

(3)汇报结果。

(4)说一说你估计的跟你量出来的数据相差多少,以后要注意什

么?

(设计意图:通过实测来看看估测验结果,让学生感受测量的过程、思想和方法,发展空间观念。)

3、说一说。

(1)、你们知道10厘米是多长吗?用手比给老师看一下。

老师告诉大家,你们用手比出来的10厘米就是1分米。(板书:10厘米就是1分米。)

(2)认识分米。

分米是比厘米大一些的长度单位,在国际上可以用什么字母表示,你知道吗?

(学生质疑。)

生:我知道,我看书本的,是dm。

生:老师,分米是什么呢?

生:分米要怎么量呢?

师介绍。

师:分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你们知道怎么表示吗?

生:1分米=10厘米。(还有的的学生举起了手)

生:我还知道3分米是30厘米。

生:我也知道70厘米是7分米。

生:我想1米=100厘米,那1米=10分米,老师你说对吗?

生:老师,我看到10厘米是1分米,10分米是1米,我想厘米满10向分米进1,要是分米满10就向米进1。那米满10要向什么进1?

师:你们能把这些长度单位从大到小排排队吗?

板书:米分米厘米

1010

全班齐读公式。

(3)实践活动。

A、再拿出格尺,快速找一找从哪儿到哪儿之间的距离也是1分米。

生:从1-10。

生:我有意见,应该是从1-11,这样才是10厘米。

生:我是从3数到13的。

B、让我们用分米作单位量一量教室里物体的长度。

D、指名汇报。

(设计意图:在学生观察、讨论归纳出分米和厘米间进率关系的基础上,又让学生结合测量具体物体的实践,体验出1分米的实际长度,并形成表象,从而建立起新的认知结构。)

三、认识毫米。

1、量一量。

师:你们有橡皮吗,请你用尺子量一量橡皮有多长?

生汇报。

生:我量出来,比2厘米还多一点点。

生:我也是,我量出来不是刚好4厘米,还多一些。

师小结:用厘米作单位量比较小的物体,有时不是整厘米数,这样子量出来就得不到准确的结果了。要想比较准确地量出物体的长度,你们有什么办法?那么谁知道比厘米还小的长度单位是多少?

2、一议。

i.1毫米到底有多长?它与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我们一起

在观察和操作中获得这些知识吧。(出示表格)

观察刻度厘米数中间小格个数每小格长度共有几毫米

0-1

4-5

9-8

ii.观察直尺,完成表格,然后讨论厘米与毫米的关系。

师生共同完成1组,再让学生自己实践。

生:我发现,从4-5也是1厘米,所以就跟第一行一样了。

生:我也发现了,从0-1、4-5、9-8相减一下,就全都是1

厘米了,也就全部一样了。

3、说一说。

师请大家继续观察直尺,1毫米到底有多长?用手比一比。

生:就像两个手指的那条缝。

师:估计一下桌面上的学具,哪一个厚度大约是1毫米?再动手量一

量,检验一下你的判断准确吗?

b)量一量。

大家已经认识了毫米这个长度单位,现在我们以毫米为单位再量一下橡皮的长度。

学生汇报。

这次量的结果与开始比,哪一个数据更准确呢?

c)想一想。

师:再想一想生活中,什么东西也是1毫米。

生:扣子的厚度。本子的厚度。鸡蛋的厚度。铅笔中间那根铅。指

甲的厚度。衣服的厚度。玻璃

(设计意图:认识毫米这一环节引导学生操作,针对操作中的存疑,而进行巧妙的设颖,不断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从而使学生产生动力,向未知领域探索、冲击。)

四.巩固新知,完成练习。

二年级数学《位置》教学反思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所以老师在写教案时要不断修改才能产出一份最优质的教案。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你们见过哪些优秀教师的小学教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二年级数学《位置》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这节课从电影院导入,让学生们帮忙找座位,发现准确找到位置需要知道两个
信息:几排几号;很自然地引出到这节课回顾本节课。学生们通过自学课本,找出那里面重要的信息;再结合设置的问题小组交流回答:1.什么是列,什么是行?如何确定第几列,第几行?2.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3.你能用数对表示自己的位置吗?在展示交流的过程中知道:1.列:竖排叫列,从左往右数;行:横排叫行,从前往后数。2.书写规律:括号;列数在前,行数在后;中间逗号。最后通过练习来巩固和检测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拓展教学知识,丰富教材内容根据教材的安排,教学的程序是先讲座教材情境图的内容,然后现说一说自己班级的位置,而我的设计是先说一说自己在班级中的位置,再把情境图作为巩固练习。因为讨论的是学生每天都坐的位置,所以这一交换就很容易激发起学生兴趣,使教材内容更加丰富了。
充分利用现场资源,把数学问题简单化我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创设真
实、具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大胆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体会“数对”在确定位置的作用。在教学时,我让学生从自己十分熟悉的座位入手,用自己唤起探究如何确定位置的欲望。在学生探究确定位置的方法时,我不急于告诉学生答案,而是让学生开动脑筋,尝试用自己的方法去描述,组织学生讨论谁的方法比较好。引入“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时,我没有直接讲授,而是让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此时,本课重要的知识点从学生之口引出,使学生获得极大的满足感,更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同时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中逐步抽象出数学的表示方法,也使学生更易理解和接受。
存在的不足:1.练习题设计的有点简单,如果能再拔高一些会更好。2.个别学
生对数对的读法有误,接下来要多说一说。

二年级数学下册《小小设计师》教学设计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二年级数学下册《小小设计师》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二年级数学下册《小小设计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综合、灵活运用所学的对称、平移、旋转等知识,能够设计出各种漂亮的图案。
2.培养学生对设计的浓厚兴趣,进一步感受数学的无处不在。
3.自己设计图案,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
发挥想象,设计出有创意的作品。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以及形象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
纸、剪刀、学具、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在桌布、墙纸等生活物品上见到一些很漂亮的图案,知道它们是怎么得到的吗?
课件展示图案。
师:它们都是由一个图形经过轴对称、平移等变换得到的。同学们,还记得哪些现象是轴对称,哪些现象是平移吗?
学生讨论交流。
师: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做一做,制作这些漂亮的图案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画一画、折一折、剪一剪、移一移,一起成为一名出色的设计师。
二、探索新知
1.出示教材中的四张图案。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这四幅图案分别有什么特点,可以怎么得到,然后集体讨论。
预设:生1:这些图案都由几个相同的图形,平移后拼接在一起得到的。
生2:可以按照以前学的轴对称图形的剪裁方法剪出几个一样的图形,然后再平移拼出这样的图案。
生3:同时还需要剪一个正方形,把这些图案贴在上面。
2.动手操作。
(1)每人发两张纸,按照刚刚讨论的思路进行设计,分别剪出一个正方形和像教材中的那些图形,然后贴出喜欢的图案。
(2)动手制作,教师巡视,及时解决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难题。
(3)拓展想象,鼓励学生用前面剪裁的那些图形,试一试自己设计一个图案。
(哪些同学制作的图形一样?把它们拼在一起看一看。
3.作品展示、评比。
通过欣赏各个小组同学的作品,根据评选标准,评选出你认为好的作品及优秀设计师。
三、课堂小结
利用简单的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对称的方法设计的图案,在生活中的应用很广泛,我们能不能把一个简单图形经过旋转设计出更美丽的图案呢?课下的时候一起来研究。大家真是太棒了!创造出了这么多美丽的图案。希望同学们发挥聪明才智,用美丽的图案装点我们的生活。
[板书设计]
小小设计师
旋转平移对称

二年级数学上册《组合问题》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组合问题

教学内容:教科书98页例2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借鉴排列问题的学习经验,通过摆一摆、写一写、画一画等活动找出组合数。

2.在排列问题与组合问题的对比中,感悟两类问题的联系与区别,进一步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

3.培养学生有序全面的思考。

教学重点:经历探索最简单事物的组合数的过程。

教学难点:初步感受排列与组合的区别。

教学准备:课件,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激趣导入

师:这是谁?出示课件懒羊羊图片。大家看懒羊羊怎么了?大哭。他为什么哭?馋哭了。原来慢羊羊村长做了一个大蛋糕,但是想吃到蛋糕人呢必须要做出慢羊羊村长出的这道题。看懒羊羊哭得那么可怜,我们还是帮帮他吧!

二、复习旧知引出新知

蛋糕上面放着一张纸条谜语如下:用三个数5、7、9组成两位数,每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和个位数不能一样,能组成几个两位数?

1.明确问题,交流思路师:自己读一读,和小组成员交流一下

2.独立完成此题。师:同学们,你可以摆一摆,画一画,列表等方法找到自己的问题的答案。

3.汇报交流解题思路。

师:你是怎么想的?

师:你能做到不重不漏吗?(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回顾解题策略,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经验。)

三、亲历探索感受新知

师:大家做得很好!我们帮懒羊羊解决了困难,可是调皮的沸羊羊把懒羊羊的蛋糕藏了起来,非要懒羊羊帮他做作业,不然沸羊羊就吃掉蛋糕,懒羊羊又哭了起来,我们怎么办?好人做到底吧!
1.明确问题

教师出示题目:有三个数579,任意选取其中2个数求和,得数有几种可能?

师:请同学们认真读题,你知道了什么?

师:求和是?得数有几种可能是什么意思?生答。

2.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师:同学们猜一猜,有几种可能?

师:有不同意见了,那么到底是多少呢?请大家动起手来验证一下。

摆一摆,画一画,利用表格都可以,你喜欢怎么做就怎么做。

3.交流分享

(1)同桌交流组内交流,师:得数有几种可能呢?同桌先交流一下,把自己的想法说给他听。然后组内的同学互相交流想法。(2)全班展示交流师:现在,谁愿意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大家听?让大家分享你的精彩!学生代表到台前讲解,教师配合板书。有不同思路的学生到台前交流,教师引导归纳。

(3)对比分析

师:刚才我们成功做对了两道难题。但是现在老师糊涂了,为什么排数字卡片时用3个数可以摆6个数,而两数求和时3个数却只有3个和呢?都是3,为什么出现的结果不同呢?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思考,进而梳理知识,总结归纳)结论:摆数与顺序有关,求和与顺序无关。摆数可以交换位置,而求和交换位置没意义

四、拓展思维深化体验

1.师:今天,咱们合作的真是太愉快了!让老师握握你的小手吧!2.老师随意与学生握手,使秩序乱了起来。

师:哎呀!老师刚才和几位小朋友握了手?我记不清了。还是你们来表演一下吧!

3.设置情景表演

三个小朋友,每两个人只能握一次手,一共要握几次手呢?师:一人做裁判,小组的其他三个同学握一握,试一试,到底几次?学生汇报表演。

师:他们握手,咱们一起来数吧!(注意:握过小朋友一边休息)

师:A和B握手了吗?B和A握手了吗?这算一次还是两次呀?师:三个小朋友握手只有三次,那刚才三个数却摆了六个数,是怎么回事呢?

小结:看来,两个人相互握手,只能算一次。刚才排数,交换数的位置,就变成另一个数了。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两节的学习,我们又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教师引导梳理。

五、作业

回到家,你和爸爸妈妈拍全家福,交换位置再拍(咔嚓),再来一张,试试看能拍几张不同的全家福?

二年级数学下册《回收废电池》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下册《回收废电池》教学设计

课型

学案导学课

年级

二年级

教师


学习内容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72、73、74、75、76页

1.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2.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逐步养成验算的习惯。

3.结合具体情境,发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对学生进行保护环境、爱护大自然等方面的教育。

重点

难点

掌握计算方法,提高计算速度;

学案

导案

试点

完成72、73页:

1.看一看。

借助情境图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

2.算一算。

探索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3、想一想。

共同总结出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布置课前预习

按照预习中学生存在的问题,教师加以点拨。

完成74页:

(1)今天我们学习三位数得比算加法,大家想一想,三位数的笔算加法和两位数的笔算加法有什么不同点和相同点?

(2)谁能对照两位数笔算加法的法则,说说三位数的笔算加法应该怎样做?

组内交流

组际解疑

老师点拨

完成75、76页练习:

1、先独立答题

2、组内交流

3、师生交流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以后我会在

方面更加努力的。

我的反思:


课题

小小图书馆

课型

学案导学课

年级

二年级

教师

郭进芳

学习内容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77、78、79、80、81页

1.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2.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逐步养成验算的习惯。

3.能结合具体情况提出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

难点

掌握计算方法,提高计算速度;

学案

导案

试点

完成77、78、79页:

1、看一看。

引导学生根据统计表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

2、算一算。

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3、试一试。

探索减法验算的方法。

4、议一议。

探索笔算减法中连续退位的算理。

布置课前预习

按照预习中学生存在的问题,教师加以点拨。

完成80页:

1、根据自己的学习过程总结笔算减法的法则;

2、讨论加法算式验算方法。

组内交流

组际解疑

老师点拨

完成80、81页练习

1、先独立答题

2、组内交流

3、师生交流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以后我会在

方面更加努力的。

我的反思:


《教案推荐: 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精选》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23909.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