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黄河颂》教学设计之一

教案课件是老师需要精心准备的,写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每天都在从事的事情。只有将教案课件提前准备充分,这样学生才能高效地掌握知识点。从哪些角度去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黄河颂》教学设计之一”,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黄河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把握诗歌朗读的节奏,提高诗歌的朗读能力。

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

2、过程方法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在读中领悟诗歌的爱国热情

3、情感价值目标:理解诗歌中浓郁的爱国热情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重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领悟诗歌中伟大的民族情怀

课时:1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去过黄河吗?你们了解黄河吗?

生答:

黄河本身就是一部中国的历史,它孕育了五千年的古国文化;它惊涛澎湃,气势恢弘;它源远流长、九曲连环;它象征了我们中华民族曾经有过的荣辱兴衰。在抗日战争期间,我国著名诗人光未然跟随抗日战士行军来到了黄河岸边,看到黄河奔流不息的壮阔景象,感慨不已,于是写下了歌颂黄河母亲的豪迈颂歌《黄河颂》,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这首诗歌,不但要领会它的,还要学会朗诵,像诗人一样热情地歌颂我们伟大的母亲——黄河!

二、朗读,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诵(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要注意热血沸腾、壮怀激越的情感同时要融合国难当头的悲壮情怀)

2、师范读

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作者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

关键一个“颂”字,作者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歌颂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

3、指名生读,师生互评

(1)诗歌分为朗读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读时应该注意停顿,以示区别。

(2)“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一句总领下文,因此停顿要稍长。后面的四个分句注意重点词语“掀”“奔”“劈”的重读,且四句应该越读越激昂,表现黄河的气势。

(3)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稍稍延长,“黄河”要读得高昂,表明在歌颂。

(4)最后的两句“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充满了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

4、齐读

三、二读,研讨赏析。

(1)、全诗分成朗诵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诵词可以看作是一个序曲,它的主要内容和作用是什么?

了解黄河精神:伟大坚强,作用是引出下文的颂歌。

(2)、歌词部分在“颂黄河”之前,对黄河进行了怎样的描写,哪一个词总领,表现了黄河怎样的特点?

对黄河进行了近镜头特写、俯瞰全景式总写、纵向描写、横向展开,由“望”字总领,表现了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特点。

(3)、品析“颂黄河”部分。

1、歌颂黄河的部分能分为几个层次?分别是从那些方面进行赞颂的?

以“啊!黄河!”为标志分为三层,分别从黄河的历史贡献,地理特征,自然特点这三方面歌颂 了黄河。

2、歌词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啊!黄河!”反复出现,把歌词主体部分从“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到“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分为三个层次,依次是: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

(4)、“颂黄河”之后,作者又加了一个尾声,想想看,这一尾声起什么作用?诗歌最后两句采用什么修辞方法,起什么作用,表达了什么感情?

作者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以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是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充满了战斗的决心,反复起强调作用,表达了对民族精神的赞颂,也表达了必胜的信心。

四、三读,品味语言。

1、品赏诗歌的语言特点和风格。学生谈一谈:你认为这首诗的风格属于哪一种?为什么?本诗属于直白抒情、风格豪迈类

2、“望”换成了“看”,把“掀”换成了“激”,把“奔”换成了“流”,把“劈”换成了“分”,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加以体会用词之妙。还让学生去品味“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中“铁”的含义

五、拓展研讨

“我们现在还需要这种民族精神吗?”

今天仍然需要这种团结一致、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正是有了这种精神,才有了众志成城夺取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的伟大胜利,才有了奥运盛会的成功举行,才有了天宫一号的遨游太空,才有了世园会又一次胜利举办……

序曲───────→ 主体 ─────────→尾声

黄河伟大坚强 望黄河─→颂黄河 学习黄河精神

黄河颂反思

诗歌贵形象思维,且讲究含蓄。当诗人描绘事物时,他的目的往往不在于说这事物怎样,而在于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写景则是借景抒情,咏物则是借物言志。而这些形象也好,情感也好,无不依赖于诗歌语言的表述。因此,在进行诗歌教学时切不可从“抽象”再次走向“抽象”。

《黄河颂》是《黄河大合唱》的第二部分。在上课一开始我向学生介绍了作品的有关背景,从九、一八事变到《黄河大合唱》的几个部分,如《黄水谣》《保卫黄河》这几个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作品。由介绍历史背景到聆听这段历史的痛苦呻吟,由对《黄河大合唱》的整体感知到对音乐作品的领会、感受,学生对这样宏大的作品的主题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在上课时,分析课文的主题,学生基本都能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他们都说在朗诵这首歌词时要体现出一种在压迫下的呻吟,要展现出人民在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悲愤,要表现出全民团结抗战的激情。学生能谈到这些,我们可以知道他们对于作品的主题思想基本可以掌握。

在教《黄河颂》时,我还根据自己的见解和简单的音乐了解给学生唱了《黄水谣》、《黄河大合唱》、《满江红》等几首歌,让学生在宏观的角度先感知作品,把抽象的事物变得生动具体,为下面的分析课文奠定的基础,虽然在介绍背景和作品时用去了大量的时间,但在教学效果上却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延伸阅读

黄河颂教学设计及反思系列


栏目小编倾情制作的“黄河颂教学设计及反思”为您带来了与众不同的感受,仅供参考,我们来看看吧。教师的威信首先建立在责任心上,准备好教案是新入职的老师必学的。教案在实际教学中起到的作用是提供好的思路。

黄河颂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本首歌词的创作历史背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读歌词中的语言;提高诗歌的朗读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复朗读课文,深入理解蕴含在失重的思想感情;通过合作交流,理解诗歌用平实的语言表达深厚浓郁的思想感情。

3、感受诗中所表现的伟大的民族精神和强烈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诗歌赞颂黄河精神和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内涵。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黄河的文化内涵。

教学设计

《黄河颂》是著名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的歌词,同时也可当作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来读。这首诗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黄河的形象,语言和抒情方面浅显易懂,情绪慷慨激昂,是初一年级学生接受诗歌教育、领略新诗艺术的好材料,更是他们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强化爱国热情的好题材。

调动学生情感是上好本课的首要条件,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歌词主体部分是深入理解课文的关键。学生对本诗产生的时代背景多少有一定的了解,也有着朴素的爱国感情。教师应设法激发并强化这种感情。我设计在课堂上借助音乐的力量,通过直接诉诸听觉的音乐打动学生的心灵,并且在适当的音乐背景下,通过配乐朗读反复体味歌词中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然后对第二节文字做一思路分析即可。

总的来说,我设计本课的思路是以诵读为主,不过多讲解,只略加点拨,相信学生的理解感悟能力。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与学的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黄河大合唱》的音乐,大屏幕上打出黄河的图片,老师一边播放音乐,一边作出如下的解说:

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源地,它孕育了五千年的古国文化,哺育了流域两岸的人民。黄河惊涛澎湃,具有恢弘的气势,而且它源远流长、九曲连环,仿佛象征了我们中华民族曾经有过的荣辱兴衰。每一个看到它的人都会为之而感动。在抗日战争期间,我国著名诗人光未然跟随抗日战士行军来到了黄河岸边,看到这一奇景,感慨不已,于是写下了歌颂黄河母亲的豪迈颂歌《黄河颂》,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这首诗歌,不但要领会它的内涵,还要学会朗诵,像诗人一样热情地歌颂我们伟大的母亲──黄河!

歌颂黄河母亲的大型组诗《黄河大合唱》,共由八个乐章组成,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播放音频:《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保卫黄河》。

二、学会朗读

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

1、教师范读:

强调朗读时,要注意热血沸腾、壮怀激越的情感同时要融合国难当头的悲壮情怀。

2、学生自由有感情地朗读,指导朗读:

⑴诗歌分为朗读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读时应该注意停顿,以示区别。

⑵“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一句总领下文,因此停顿要稍长。后面的四个分句注意重点词语“掀”“奔”“劈”的重读,且四句应该越读越激昂,表现黄河的气势。

⑶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稍稍延长,“黄河”要读得高昂,表明在歌颂。

⑷最后的两句“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充满了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

3、四人小组中的成员进行朗读交流,相互做出评价。

4、请两到三名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部分在课堂上朗读,并请全体学生讨论如何读得更好,更能读出感情。发言者也可通过自己朗读来表达意见。

5、全班齐读诗歌。

三、内容研讨

1、解题:

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

(抓住“颂”字)

2、全诗分成朗诵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诵词可以看作是一个序曲,它的主要内容和作用是什么?

了解黄河精神:伟大坚强,作用是引出下文的颂歌。

3、歌词部分在“颂黄河”之前,对黄河进行了怎样的描写,哪一个词总领,表现了黄河怎样的特点?

对黄河进行了近镜头特写、俯瞰全景式总写、纵向描写、横向展开,由“望”字总领,表现了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特点。

4、品尝“颂黄河”部分:

⑴歌颂黄河的部分能分为几个层次?分别是从那些方面进行赞颂的?

以“啊!黄河!”为标志分为三层,分别从黄河的历史贡献,地理特征,自然特点这三方面歌颂了黄河。

⑵歌词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啊!黄河!”反复出现,把歌词主体部分从“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到“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分为三个层次,依次是: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

⑶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是“屏障”?

把黄河比喻为“中华民族的摇篮”较易理解,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把黄河比喻为“民族的屏障”,侧重从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而言。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这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制胜法宝。

5、“颂黄河”之后,作者又加了一个尾声,想想看,这一尾声起什么作用?诗歌最后两句采用什么修辞方法,起什么作用,表达了什么感情?

作者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以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是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充满了战斗的决心,反复起强调作用,表达了对民族精神的赞颂,也表达了必胜的信心。

⑴品赏诗歌的语言特点和风格。学生谈一谈:你认为这首诗的风格属于哪一种?为什么?你还能从学过的诗歌中再举出一两例吗?

明确:本诗属于直白抒情、风格豪迈类,因为诗歌以明朗的语言塑造了黄河奔腾不息、气势宏伟的形象,并且多处以“啊,黄河……”这样的句式直接抒发了热爱黄河的感情,充满雄浑豪迈之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等。

⑵小结:(大屏幕显示下列板书)

序曲:描绘雄姿和气势

主体:歌颂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英雄的业绩、伟大坚强团结一致的精神。

尾声:表达强烈的愿望和坚定的信念。

黄河──(象征)──中华民族

⑶课文中值得学习借鉴的表现技法主要有:呼告;反复;比喻拟人。

三、学生自由畅谈

说一说在读诗时,你从诗句中想到了什么?可结合一句诗来想像,也可结合几句诗来谈,还可结合全文来说。

四、拓展延伸,参与实践

1、同学相互交流学习的心得,谈谈我们应为振兴中华作出怎样的贡献,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做?

2、课后向老人询问抗日救亡时的小故事。

黄河颂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

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过程中,尝试师生共同执教完成教学任务的方式。

3、情感价值观:

通过观看图片及音乐欣赏,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中华英雄儿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时安排

一课时半至两课时(5班两课时,6班一课时半)。

课前准备

老师和承担教学任务的三个学生(两个班级共六个学生)在课前共同备课,确定重点,拟订教学的基本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音乐《黄河大合唱》之第一、第二部以及有关黄河的图片资料。

(用时不惜偏长,意图在于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以强烈的气势感染学生,力争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二、朗读课文

1、教师播放配乐朗读。

2、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3、学生全体齐读。

(要求做到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朗读过程中,教师适时纠正指导。朗读的目的是在于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思想感情的基调,也可以烘托学习的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外就是在培养学生语感的同时,加强感情的熏陶。)

三、内容研讨

(由教师和三个学生共同执教完成教学任务)

学生一执教:

1、介绍作者及有关创作背景。

(意在培养学生课外搜集资料的习惯和能力)

2、掌握重点词语:

⑴听写“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并指名各组代表上黑板板演;

⑵另派代表纠正错误,并讲解易错字词的构造特点;

⑶以游戏竞猜的形式掌握文中的其他重要词语。

(这一项活动,安排了四个组共8位学生代表上黑板板演和订正。教师在这一环节中适时帮助强调指出字词的特点。游戏竞猜的方式完全是学生的创意,全班同学积极性高,气氛活跃。)

学生二执教(老师穿插适时点拨):

1、解题:

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同学们认为哪个词是关键?

(“颂”)

2、齐声朗读课文:

(烘托气氛,调动情绪,也让学生作进一步的内容感知)

读后讨论:

⑴歌词部分很显然是首尾呼应的,但它们“颂”的着眼点完全相同吗?

(不同。前面的重点落在颂“黄河”上,后面的重点落在颂“中华儿女”上)

⑵课文第二节是主体部分,主要是“颂黄河”、颂“中华儿女”,但它并不是一开始就立即歌颂的。它在“颂”之前有一个蓄势的准备阶段,如果在文中找出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

(即“望”字)

⑶“颂黄河”这一环节也有明显的外部标志,这就是文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这句话把内容划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⑶小结课文(主要由老师完成,用如下板书总结课文):

序曲──主体──尾声

黄河伟大坚强──望黄河──颂黄河──学习黄河精神

(这一部分是本课内容理解上的重点。教师在各个小环节按内容层次适时穿插片段朗读,协助学生完成教学任务)

四、学生三执教

1、根据《黄河颂》音乐,进行配乐诗朗诵。

2、分组朗读课文,加强对思想情感的感悟。

3、根据具体情况安排学生个别诵读。

(读,是学习本课的主要手段。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培养学生对课文思想情感的感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五、老师布置课外作业

1、阅读《黄河大合唱》第三部分:《黄河之水天上来》。

2、欣赏《黄河大合唱》音乐,试学唱《黄河颂》部分。

教后记

1、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让三个学习层次较高的学生分别承担字词、朗读、内容理解三个部分的教学任务,老师穿插点拨、纠正指导,尝试一种师生共同完成的教学形式。

2、师生四人集体备课,课堂实际反映出课前对主讲学生的指导还应更细致些,教案设计可由四人各写一小部分。

3、学生找音乐、图片资料,调动了积极性,也加强了知识积累,也让学生懂得了学科间的知识渗透。

黄河颂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3

教学目标

1、努力培养朗读、感悟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体味歌词意境,积累经典语言。

3、深刻感悟黄河的英雄气概,深入理解中华民族的坚强品格。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的内涵。

教学难点

领会诗歌的内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源地,它孕育了五千年的古国文化,哺育了流域两岸的人民。黄河惊涛澎湃,具有恢弘的气势,而且它源远流长、九曲连环,仿佛象征了我们中华民族曾经有过的荣辱兴衰。每一个看到它的人都会为之而感动。在抗日战争期间,我国著名诗人光未然跟随抗日战士行军来到了黄河岸边,看到这一奇景,感慨不已,于是写下了歌颂黄河母亲的豪迈颂歌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李白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

九曲黄河万里沙。

──刘禹锡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

黄河颂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音乐《黄河大合唱》之第一、第二部。以强烈的气势感染学生,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二、朗读

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

教师范读。

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学生齐读。

三、内容研讨

1、解题:

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抓住“颂”字。)

2、这首歌词的一、三两节很显然是首尾呼应,但这两段文字着眼点完全相同吗?

(第一节重点落在“黄河”上,第三节重点落在“中华儿女”上。)

3、第二节是主体部分,主要是“颂黄河”,但并不是立即开始歌颂,在“颂”之前有一个蓄势阶段,如果在文中找出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

(即“望”字。)

4、“颂黄河”这一环节也有明显的外部标志,这就是文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这句话把内容划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5、小结课文。

用如下板书总结课文:

序曲──主体──尾声

黄河伟大坚强望黄河颂黄河学习黄河精神

五、再朗读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黄河颂》音乐,进行配乐诗朗诵。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安排学生齐读、领读或个别诵读。

六、课外作业

1、阅读《黄河大合唱》第三部分:《黄河之水天上来》。

2、欣赏《黄河大合唱》音乐,学唱《黄河颂》部分,并进行表演唱。

黄河颂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诗文,整体感知诗文内容,把握诗的主旨。

2、感悟黄河的英雄气魄,感受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

教学重点

反复朗读,培养朗读能力,把握诗的主旨。

课前准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

教学过程

1、话说黄河历史:

学生介绍搜集来的有关黄河的资料。

⑴从黄河的概貌来说: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流入渤海,全长5464公里,流经我国九个省(自治区)──“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⑵从城市的角度来说:现在黄河中下游的许多城市──咸阳、西安、洛阳、郑州、安阳、开封、商丘等都是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

⑶从历史的角度来说:根据中国历史的记载,中国几代帝王建都均在黄河流域。平阳(今山西临汾)是尧的都域,舜之都为蒲圾(今山西永济),禹的都城是阳翟(今河南禹县)。

⑷从黄河给我们带来的宝贵财富来说:西安的大雁塔、秦始皇兵马俑,开封的铁塔、龙亭,洛阳的龙门石窟、白马寺,天水的麦积山石窟,银川的海宝塔,刘家峡的炳灵寺石窟等等,宏伟壮观,技艺高超,造型优美,不仅当时举世罕见,也是当今世界之奇作珍品。

⑸有关黄河的诗句、故事、传说等。

(略)

2、吟诵黄河颂歌:

歌颂黄河就是歌颂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无论在哪个时代,黄河都象征着中华民族伟大的血脉和精神。诗人光未然作为时代的歌手出现,站在高山之巅,代表英勇的儿女,向着黄河唱出了颂歌。我们来一起吟诵诗作,感受那澎湃激昂的黄河情、爱国心。

(播放滚滚黄河的多媒体)

⑴首先听老师配乐读(或录音磁带),同学们将你听到的语气旁批到书上。听完后,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句或一节,说一说应怎样读,如:

①“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一句最有味道,这句总领下文,因此停顿要稍长。后面的四个分句注意重点词语“奔”、“劈”的重读,且四句应该越读越激昂,表现黄河的气势。

②最后的两句“像你一样伟大坚强!”充满了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

③喜欢读“啊!黄河!”这一句。具体来说,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稍稍延长,“黄河”要读得高昂,表明在歌颂。这句诗将歌词主体部分分为黄河“养育”、“保卫”、“激励”了中华民族三个层次。

⑵分三个小组分别读这三节,比一比,看哪组读得更好。

(1、2、3小组的同学读,4组的同学评)

⑶全班齐读。

3、探究黄河精神:

⑴黄河有着怎样的气势和精神?你是怎样体会的?

①从“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中我感受到了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气势。

②“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写出了黄河在中国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背景,“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身边扮演”显示了黄河永远激励着中华儿女前进发展。

③“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这里的“屏障”既是天然的、军事上的屏障,也是中华民族精神上的屏障。

④“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把黄河比喻成巨人,把黄河势不可当的雄伟气势和力量展示出来了。

⑤“一泻千里,浩浩荡荡”中那勇往直前的力量激励着我们族的发展与腾飞。

⑥诗的最后一节发出了向黄河学习的誓言,将黄河的精神、民族的精神、诗歌的精神融在一起。

⑵结合时代背景,你认为作者描绘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特点,歌颂它伟大坚强的精神,是要表达什么情感?

⑶你能用一个相似的短语来替换诗歌结尾的“伟大坚强”这个词,发出你的誓言吗?

诗歌写了黄河的精神,并且发出了自己的誓言。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值得我们学习的黄河精神更是多方面的,你能用一个相似的短语来替换“伟大坚强”这个词,发出自己的誓言吗?

一往无前、豪情万丈、勇敢无畏、博大宽广、保卫祖国、开拓进取等。

4、咏唱黄河歌曲:

深情地咏唱黄河歌曲。

(多媒体播放《黄河大合唱》,师生齐唱)

5、迁移拓展:

欣赏家乡的胜景,写一首歌颂家乡的诗。

黄河颂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6

教学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巅、澎湃、狂澜、屏障、哺育、九曲连环”等词语的读音、词义、并学会运用。

2、感受黄河的悠久历史与波澜壮阔的形象,理解黄河所凝聚着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3、有感情的朗读歌词,充分展开想象,体会歌词中体现出的英雄气概,体味诗人的爱国情感。

4、理解诗歌中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并学习运用到写作中去。

5、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增强保卫黄河、保卫祖国的决心,为使我们的民族跻身于世界强国之林而奉献自己的力量。

教学重点

1、理解诗歌颂扬黄河,赞美民族伟大的内涵,体会作者炽烈的爱国热情。

2、引导学生美读诗歌,感受其韵律美、画面美、修辞美。

教学难点

揣摩意蕴丰富的语句,理解其深刻的含义。

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学具体过程

一、导入

“一把黄土塑成千万个你我,静脉是长城,动脉是黄河。”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它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孕育了灿烂的华夏文明。今天,让我们聆听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谱曲的《黄河颂》,感受黄河的英雄气势。

二、作者、作品及背景、简介

(多媒体显示)

1、关于

黄河颂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7

1、播放音乐《黄河大合唱》之第一、第二部,以强烈的气势感染学生,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2、朗读:

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

⑴教师范读。

⑵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⑶学生齐读。

3、内容研讨:

⑴解题:

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

(抓住“颂”字。)

⑵这首歌词的一、三两节很显然是首尾呼应,但这两段文字着眼点完全相同吗?

(第一节重点落在“黄河”上,第三节重点落在“中华儿女”上。)

⑶第二节是主体部分,主要是“颂黄河”,但并不是立即开始歌颂,在“颂”之前有一个蓄势阶段,如果在文中找出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

(即“望”字。)

⑷“颂黄河”这一环节也有明显的外部标志,这就是文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这句话把内容划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⑸小结课文:

用如下板书总结课文。

序曲──────→主体──────→尾声

黄河伟大坚强望黄河─→颂黄河学习黄河精神

4、再朗读: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黄河颂》音乐,进行配乐诗朗诵。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安排学生齐读、领读或个别诵读。

5、课外作业:

⑴阅读《黄河大合唱》第三部分:《黄河之水天上来》。

⑵欣赏《黄河大合唱》音乐,学唱《黄河颂》部分,并进行表演唱。

黄河颂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8

教学目的

1、用普通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歌词所表达的伟大民族精神和强烈爱国感情。

教学重点

通过反复诵读,感受黄河雄壮的气魄和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

教学难点

揣摩意蕴丰富的语句,理解其深刻含义。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课前查找有关黄河影视图片和文字资料,了解关于黄河的地理知识、悠久的历史文化,认识黄河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2、了解《黄河颂》的写作背景。

3、老师也收集与黄河相关的资料并准备VCD《黄河颂》。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哪位同学能告诉老师我们的祖先起源于哪里?

(生答:黄河)

早在80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黄河流域过着狩猎、采集的生活。黄河以其粗犷、勇敢、坚强的风骨,纯朴、踏实、热情而真挚的风度,博大的胸怀,不屈的精神造就了中华民族的性格,黄河就是中华民族的魂。今天我们学习就是一篇赞颂黄河英雄气概的诗歌──《黄河颂》。

二、感性认知

师生相互交流欣赏搜集到的黄河的影视图像资料。

小结:通过刚才欣赏的黄河影视图像资料,我们一同感受到了黄河的雄壮、博大,厚重,正因为如此,千百年来黄河成为了中华民族的象征。诗人光未然作为时作的歌手,站在高山之巅,面对黄河,唱出了我们心中的颂歌。

三、朗读交流

1、学生自由诵读,初步品味歌词中的语言。

师生共同讨论,明确此诗朗读的要求:

⑴感情:激越昂扬自豪。

⑵节奏:较慢抒情地。

⑶重音;望、奔、劈、屏障、臂膀、伟大、坚强

2、播放VCD《黄河颂》,听名家范读。

3、小组合作,合作朗诵:鼓励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设计多种形式合作朗诵。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领略歌词美感,将学生的情感逐渐引向高潮。

小结:诗歌的韵味,伴着我们的声音,我们的情感,敲打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进一步走进《黄河颂》,探究黄河的精神。

四、合作探究

1、歌词部分可以划分为几个小节?

提示:望黄河──颂黄河──学习黄河精神

2、为什么说黄河是摇篮是屏障是臂膀?

提示:民族发祥地;保卫国土;伟大力量

3、全诗从几个角度写黄河?

提示:自然、地理、历史

4、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提示:民族自豪感、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保家卫国。

5、你认为全诗是写一种气势,还是写一种精神?

五、再次朗读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配乐诗朗诵。可根据具体情况安排学生齐读、领读或个别诵读。

六、总结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黄河的用她那甘甜的乳汁浦育了中华民族,用她那宽厚的臂膀庇护着神州大地,用她那伟大而坚强的精神激励了一代代炎黄子孙。黄河,让我们以你为榜样,团结进取,为中华民族屹立于强国之林而努力学习。

板书

1、历史贡献

颂:2、军事地位

3、激励作用

教学反思

由于此诗的创作年代久远,加之抗日的特殊背景,增加了此诗的理解难度,为此我在课前布置学生查找了关于黄河的地理、历史及文化等方面的影视图像资料。在课堂的交流中拓展着学生的视野,激发着学生的情感,给课文教学铺垫了一个厚实的背景。在与学生明确此诗的朗读要求的情况下,进行朗读交流,从感性上感染学生,在接下来的诵读中学生主动独诵,四人组齐诵,全班齐读,不知不觉上成朗读课,学生从中感受体味诗中澎湃激昂的颂扬赞美之情。合作探究黄河的精神既是文学的,又是理性的;既是语言的,又是人文的。在此基础上再次吟颂黄河,也是对课首的呼应,同时让全课的教学余味犹存。增强课堂活力是上好语文课的主要条件,要使课堂气氛活跃,就要深入挖掘语文学科自身的两大因素:情感因素和理性因素,我在课文的导语、过渡语、总结语上精心设计,做到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从而取得较好的课堂艺术效果。

黄河颂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9

学习目标

1、通过反复诵读,感受黄河雄壮的气魄和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

2、初步认识黄河在中华民族中的特殊地位。

3、了解

五、作业

1、给加粗的字注音:

气魄()山巅()澎湃()()

狂澜()浊流()屏障()哺育()

流泻()

2、选出下列诗句朗诵停顿有误的一项()。

A、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B、我/站在/高山之巅

C、掀起/万丈狂澜D、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3、词语填空:

不屈不()惊涛()浪一()千里浊流()转

九曲连()万丈()澜文明()国奔腾不()

4、“黄河”这一概念已深入地融入到民族文化中,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写下了与黄河有关的诗句,在民间流传的俗语中也有许多与黄河有关,请写出几条。

5、阅读课文,完成问题:

⑴作者借对黄河的描绘赞美,表达了对民族精神的赞颂之情。从诗中可以看出中华民族有哪些精神?

⑵找出一例描写黄河雄伟气势的句子,并进行简要的赏析。

⑶歌词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起了怎样的作用?

6、阅读理解:

哦,大海

黄河长江的雄伟壮丽,我惊叹过;峨嵋庐山的俏拔清奇,我赞美过;洞庭九嶷,泰岱三孔,秦晋魏赵,苏杭维扬……祖国大地上的灿烂明珠啊!我骄傲,我神往,我豪情不止。哦大海!你是什么?你是我心中从未熄灭的灯,我向往,追求的那种雄浑、深沉、广阔、宽厚、生动、和谐的境界,只有你才能完美的体验吧!

跨过多少湍急的河流,翻过多少险峻的大山,走过多少静僻的村落,穿过多少苍茫的荒原,我终于走到了大海的面前。我迎着初升的太阳,披着昨夜跋涉的泥土和黎明的露珠,站在大潮退后的沙滩上,领略大海无与伦比的美。

哦,大海!你多么广阔。陆地称雄的喜马拉雅山,不是在你的怀中长大的吗?它是你的第几个儿子?你蕴藏了多少力量,创造了多少奇迹,你的心胸到底有多大容量?在无边的大海面前,人听不到战马的嘶鸣,更没有勇士的荣耀,只有蓝色的海水拍打岩石,激起丛丛白色的浪花,发出动人心魄的声响。

⑴选文与

②委婉含蓄类:何其芳

五、4、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远上白云间/黄河入海流/不到黄河不死心/跳进黄河洗不清

5、⑴坚强不屈,勇往直前,团结奋进,充满信心……

⑵“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劈成南北两半”,通过对气势磅礴的黄河的描绘,表现了黄河儿女的竞雄气概。……

⑶从结构上看,它把诗歌主体分为三个层次;从内容上看,对黄河进行歌颂,是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是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环环相扣,逐步深入。

6、⑴大海具有雄浑广阔、宽厚深沉、自由奔放的特点。

⑵目的是以祖国的明川大山等景物来衬托大海丰富的内涵,独特的精神。

黄河颂教学反思精选一篇


做好教案课件是老师上好课的前提,每个老师对于写教案课件都不陌生。只有提前做足教案课件设计环节的工作,这样老师才能在面对学生时心有成竹。该从哪些方面,哪些角度来写自己的教案课件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黄河颂教学反思精选一篇”,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这节课我是自己制作课件用多媒体上的。首先聆听杨洪基雄壮浑厚《黄河颂》演唱调动学生情绪,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接着结合学生对黄河的了解介绍黄河相关知识,让学生对我们的母亲河充满自豪感;再介绍本诗的创作背景,让学生的思绪飘到艰苦的抗战年代。此时,学生的情感储备达到极致,急需宣泄。当接着播放示范朗读时,学生情不自禁地跟着朗读了起来,就此又让学生朗读了本诗两遍,学生对诗歌内容就比较熟悉了。然后我设计了几个问题,学生合作探究回答问题。最后归纳总结,学生学唱《保卫黄河》至下课。从学生反映的状况看,总体效果良好。

1、创设情景恰当,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迅速融入课堂学习。歌曲雄壮豪迈,震撼学生心灵,图片展示黄河雄姿,学生直观形象,调动了学生情感,学生心生向往。这样,学习不感到枯燥,而是跃跃欲试,想展现自我,课堂学习轻松自信效果好。

2、教学围绕三维目标进行。本首诗歌节奏明快,声势雄健豪壮,长短句结合,错落有致,韵律和谐,因此指导学生多朗读,读出情感,读出韵味,内容理解轻松容易。其次,巧设问题,层层深入,循序渐进,学生从黄河的地理特点认识入手,进而理解到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作用,自然就认识到黄河的精神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从而激发同学们热爱黄河,热爱我们中华民族,学习她的“伟大坚强”。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提高了阅读欣赏能力和水平,同时,完成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人文教育突出。

3、紧扣文本,抓准字眼文眼。本单元都在讲“祖国”,教学中我也始终将“黄河”这一载体与“中华民族”紧密联系在一起,紧扣三个字眼“摇篮”“屏障”“臂膀”的形象比喻,探究其内涵,深入理解诗歌主题;又抓住标题中的“颂”,文中的“赞歌”、三个“啊,黄河”,学生轻松地把握了诗歌的结构、主题和赏析诗歌的技巧。

尽管如此,纵观整个课堂,也还有一些有待改进完善的方面。

1、学生的能动性调动不足。虽极力想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但更多的是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回答,学生主动探索不足而略显被动,压制了学生的创新型思维。

2、陷入应考式教育模式。教学设计更多的是围绕应考式的提问,教师心有顾虑,担心偏离了方向,从而教学设计不够大胆,创新性也不足。

3、朗读指导不足。由于教学突出了诗歌内容的理解分析,加上时间关系,虽叫学生跟着录音示范朗读,也简单介绍了韵脚的作用,但朗读的技巧指导稍显不足。学唱《保卫黄河》的时间也不够充分,还须在课后进一步唱有关黄河的歌曲。

[荐]黄河颂教学设计及反思8篇


教师是智慧的代言者,真理的引路人,要想教学计划按步骤推行,其中的重点就是要准备好教案。编写教案可有效实现课堂时间的有效利用,小编推荐你不妨读一下黄河颂教学设计及反思,本文供你参考,希望能帮到你!

黄河颂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1

教学目的

1、用普通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歌词所表达的伟大民族精神和强烈爱国感情。

教学重点

通过反复诵读,感受黄河雄壮的气魄和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

教学难点

揣摩意蕴丰富的语句,理解其深刻含义。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课前查找有关黄河影视图片和文字资料,了解关于黄河的地理知识、悠久的历史文化,认识黄河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2、了解《黄河颂》的写作背景。

3、老师也收集与黄河相关的资料并准备VCD《黄河颂》。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哪位同学能告诉老师我们的祖先起源于哪里?

(生答:黄河)

早在80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黄河流域过着狩猎、采集的生活。黄河以其粗犷、勇敢、坚强的风骨,纯朴、踏实、热情而真挚的风度,博大的胸怀,不屈的精神造就了中华民族的性格,黄河就是中华民族的魂。今天我们学习就是一篇赞颂黄河英雄气概的诗歌──《黄河颂》。

二、感性认知

师生相互交流欣赏搜集到的黄河的影视图像资料。

小结:通过刚才欣赏的黄河影视图像资料,我们一同感受到了黄河的雄壮、博大,厚重,正因为如此,千百年来黄河成为了中华民族的象征。诗人光未然作为时作的歌手,站在高山之巅,面对黄河,唱出了我们心中的颂歌。

三、朗读交流

1、学生自由诵读,初步品味歌词中的语言。

师生共同讨论,明确此诗朗读的要求:

⑴感情:激越昂扬自豪。

⑵节奏:较慢抒情地。

⑶重音;望、奔、劈、屏障、臂膀、伟大、坚强

2、播放VCD《黄河颂》,听名家范读。

3、小组合作,合作朗诵:鼓励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设计多种形式合作朗诵。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领略歌词美感,将学生的情感逐渐引向高潮。

小结:诗歌的韵味,伴着我们的声音,我们的情感,敲打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进一步走进《黄河颂》,探究黄河的精神。

四、合作探究

1、歌词部分可以划分为几个小节?

提示:望黄河──颂黄河──学习黄河精神

2、为什么说黄河是摇篮是屏障是臂膀?

提示:民族发祥地;保卫国土;伟大力量

3、全诗从几个角度写黄河?

提示:自然、地理、历史

4、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提示:民族自豪感、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保家卫国。

5、你认为全诗是写一种气势,还是写一种精神?

五、再次朗读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配乐诗朗诵。可根据具体情况安排学生齐读、领读或个别诵读。

六、总结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黄河的用她那甘甜的乳汁浦育了中华民族,用她那宽厚的臂膀庇护着神州大地,用她那伟大而坚强的精神激励了一代代炎黄子孙。黄河,让我们以你为榜样,团结进取,为中华民族屹立于强国之林而努力学习。

板书

1、历史贡献

颂:2、军事地位

3、激励作用

教学反思

由于此诗的创作年代久远,加之抗日的特殊背景,增加了此诗的理解难度,为此我在课前布置学生查找了关于黄河的地理、历史及文化等方面的影视图像资料。在课堂的交流中拓展着学生的视野,激发着学生的情感,给课文教学铺垫了一个厚实的背景。在与学生明确此诗的朗读要求的情况下,进行朗读交流,从感性上感染学生,在接下来的诵读中学生主动独诵,四人组齐诵,全班齐读,不知不觉上成朗读课,学生从中感受体味诗中澎湃激昂的颂扬赞美之情。合作探究黄河的精神既是文学的,又是理性的;既是语言的,又是人文的。在此基础上再次吟颂黄河,也是对课首的呼应,同时让全课的教学余味犹存。增强课堂活力是上好语文课的主要条件,要使课堂气氛活跃,就要深入挖掘语文学科自身的两大因素:情感因素和理性因素,我在课文的导语、过渡语、总结语上精心设计,做到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从而取得较好的课堂艺术效果。

黄河颂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诗文,整体感知诗文内容,把握诗的主旨。

2、感悟黄河的英雄气魄,感受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

教学重点

反复朗读,培养朗读能力,把握诗的主旨。

课前准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

教学过程

1、话说黄河历史:

学生介绍搜集来的有关黄河的资料。

⑴从黄河的概貌来说: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流入渤海,全长5464公里,流经我国九个省(自治区)──“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⑵从城市的角度来说:现在黄河中下游的许多城市──咸阳、西安、洛阳、郑州、安阳、开封、商丘等都是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

⑶从历史的角度来说:根据中国历史的记载,中国几代帝王建都均在黄河流域。平阳(今山西临汾)是尧的都域,舜之都为蒲圾(今山西永济),禹的都城是阳翟(今河南禹县)。

⑷从黄河给我们带来的宝贵财富来说:西安的大雁塔、秦始皇兵马俑,开封的铁塔、龙亭,洛阳的龙门石窟、白马寺,天水的麦积山石窟,银川的海宝塔,刘家峡的炳灵寺石窟等等,宏伟壮观,技艺高超,造型优美,不仅当时举世罕见,也是当今世界之奇作珍品。

⑸有关黄河的诗句、故事、传说等。

(略)

2、吟诵黄河颂歌:

歌颂黄河就是歌颂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无论在哪个时代,黄河都象征着中华民族伟大的血脉和精神。诗人光未然作为时代的歌手出现,站在高山之巅,代表英勇的儿女,向着黄河唱出了颂歌。我们来一起吟诵诗作,感受那澎湃激昂的黄河情、爱国心。

(播放滚滚黄河的多媒体)

⑴首先听老师配乐读(或录音磁带),同学们将你听到的语气旁批到书上。听完后,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句或一节,说一说应怎样读,如:

①“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一句最有味道,这句总领下文,因此停顿要稍长。后面的四个分句注意重点词语“奔”、“劈”的重读,且四句应该越读越激昂,表现黄河的气势。

②最后的两句“像你一样伟大坚强!”充满了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

③喜欢读“啊!黄河!”这一句。具体来说,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稍稍延长,“黄河”要读得高昂,表明在歌颂。这句诗将歌词主体部分分为黄河“养育”、“保卫”、“激励”了中华民族三个层次。

⑵分三个小组分别读这三节,比一比,看哪组读得更好。

(1、2、3小组的同学读,4组的同学评)

⑶全班齐读。

3、探究黄河精神:

⑴黄河有着怎样的气势和精神?你是怎样体会的?

①从“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中我感受到了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气势。

②“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写出了黄河在中国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背景,“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身边扮演”显示了黄河永远激励着中华儿女前进发展。

③“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这里的“屏障”既是天然的、军事上的屏障,也是中华民族精神上的屏障。

④“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把黄河比喻成巨人,把黄河势不可当的雄伟气势和力量展示出来了。

⑤“一泻千里,浩浩荡荡”中那勇往直前的力量激励着我们族的发展与腾飞。

⑥诗的最后一节发出了向黄河学习的誓言,将黄河的精神、民族的精神、诗歌的精神融在一起。

⑵结合时代背景,你认为作者描绘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特点,歌颂它伟大坚强的精神,是要表达什么情感?

⑶你能用一个相似的短语来替换诗歌结尾的“伟大坚强”这个词,发出你的誓言吗?

诗歌写了黄河的精神,并且发出了自己的誓言。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值得我们学习的黄河精神更是多方面的,你能用一个相似的短语来替换“伟大坚强”这个词,发出自己的誓言吗?

一往无前、豪情万丈、勇敢无畏、博大宽广、保卫祖国、开拓进取等。

4、咏唱黄河歌曲:

深情地咏唱黄河歌曲。

(多媒体播放《黄河大合唱》,师生齐唱)

5、迁移拓展:

欣赏家乡的胜景,写一首歌颂家乡的诗。

黄河颂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3

教学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巅、澎湃、狂澜、屏障、哺育、九曲连环”等词语的读音、词义、并学会运用。

2、感受黄河的悠久历史与波澜壮阔的形象,理解黄河所凝聚着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3、有感情的朗读歌词,充分展开想象,体会歌词中体现出的英雄气概,体味诗人的爱国情感。

4、理解诗歌中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并学习运用到写作中去。

5、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增强保卫黄河、保卫祖国的决心,为使我们的民族跻身于世界强国之林而奉献自己的力量。

教学重点

1、理解诗歌颂扬黄河,赞美民族伟大的内涵,体会作者炽烈的爱国热情。

2、引导学生美读诗歌,感受其韵律美、画面美、修辞美。

教学难点

揣摩意蕴丰富的语句,理解其深刻的含义。

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学具体过程

一、导入

“一把黄土塑成千万个你我,静脉是长城,动脉是黄河。”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它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孕育了灿烂的华夏文明。今天,让我们聆听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谱曲的《黄河颂》,感受黄河的英雄气势。

二、作者、作品及背景、简介

(多媒体显示)

1、关于

黄河颂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诵读,感受黄河雄壮的气魄和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

2、初步认识黄河在中华民族中的特殊地位。

3、品读歌词中的语言。

教学重点

通过反复诵读,感受黄河雄壮的气魄和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

课前准备

1、教师:

深入认识关于黄河、

(生)展示自己课前的所得──《黄河颂》的相关知识(光未然、洗星海、《黄河大合唱》、抗日烽火),了解《黄河颂》的写作背景。

二、个体自主学习,自由诵读,初步品味歌词中的语言

1、自由诵读《黄河颂》,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酝酿感情,自由节选文中几句或一节,给全班同学诵读。

3、自我评价,品味课文中的语言。

(教师设疑:你在刚才的朗读中注意到了哪些问题?哪些地方或哪些词句不够满意,为什么?)

4、学生相互质疑,也可师生相互质疑,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5、全班评议首轮诵读最佳者,予以鼓励。

注:教师对于学生:朗诵要求无需过高,对课文的理解要求也无需过深,相信学生的感悟能力,把握住情感的基调、理解的基本方向即可。

教师在此可以做出调整性的解答:语调激昂、感情豪迈;重音所处的词:奔向、劈成、摇篮、屏障、臂膀……(无需求全)

三、小组合作学习,合作朗诵

1、鼓励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设计多种形式合作朗诵:

例如:人员数量的搭配──二人组、三人组、四人组、男女混合组……

歌词篇幅的选择──全文、一小节、甚至一两句。

诗句的具体分工──学生对所选语段进行分工朗诵,创造多样式的朗诵方法。

2、全班评出最有情感感染力的最佳组合,予以鼓励。

注:本环节的设置意在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领略歌词美感,将学生的情感逐渐引向高潮。

四、深入探究,探寻诗歌的朗诵要点

1、教师质疑:怎样才能更好地朗诵好一首诗词?(以本课为例说明)(学生思考、讨论)

师生共议得出,如:

⑴把握诗词的节奏、重音;

⑵对诗人生平和时代背景的把握;

⑶对诗词语言的品味;

⑷调节自己的感情。

更多……

2、学生个体再次自由朗诵,将刚才的所得加以体会。

让首轮诵读欠佳者再诵课文,展示自己的进步。

五、再诵课文

配以音乐,将学生的感情调至高峰,教师读朗诵词,全班一起朗诵。

六、拓展延伸

教师紧接《黄河颂》:民族的诗人在亚洲巨人的面前,兴起了怀古的心情。他向着黄河巨人,哭诉我们民族的灾难!于是,《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曲曲壮歌一气呵成。同学们,你想再颂黄河吗那就去读读《黄河大合唱》吧,你想更深入地认识黄河吗那么,下一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探寻黄河吧!

黄河颂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5

一、说教材

1、说地位和作用:

本课歌颂了中华民族抗日战争中所表现出来的顽强精神和不屈的意志,表达热爱黄河、保卫黄河、保卫全中国的主题。而第二单元的五篇课文,都是表现爱国主义主题的文学作品。一样的感情,不一样的表达,都富有动人心弦的力量。本课是一首现代诗歌,感情强烈,气势磅礴,是一首爱国主义的颂歌,能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说教学目标:

⑴知识目标:通过学习,能整体把握诗歌内容,理解各部分意思。

⑵能力目标:在反复朗读中提高朗诵能力和诗歌鉴赏能力。

⑶德育目标: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3、说重点和难点:

⑴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⑵教学难点:感受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和不屈意志。

二、说教学方法

1、说教法:

⑴朗读教学法:本文是一首现代抒情诗,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黄河形象,语言浅显,情绪慷慨激昂。学习本诗,朗读是关键,诗歌内涵的把握、主旨的理解和学生情感的体验均可以在朗读中形成。通过反复朗读,在读中生悟,在悟中促读,这既是诗歌教学的目标,也是提高学习诗歌、鉴赏诗歌能力的有效途径。

⑵学科交叉法:本课内容涉及抗日战争等历史背景,本文又是大型音乐作品

板书设计

黄河颂

光未然

黄河伟大坚强──望黄河、颂黄河──学习黄河精神

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的精神

黄河颂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6

学习目标

1、通过反复诵读,感受黄河雄壮的气魄和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

2、初步认识黄河在中华民族中的特殊地位。

3、了解

五、作业

1、给加粗的字注音:

气魄()山巅()澎湃()()

狂澜()浊流()屏障()哺育()

流泻()

2、选出下列诗句朗诵停顿有误的一项()。

A、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B、我/站在/高山之巅

C、掀起/万丈狂澜D、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3、词语填空:

不屈不()惊涛()浪一()千里浊流()转

九曲连()万丈()澜文明()国奔腾不()

4、“黄河”这一概念已深入地融入到民族文化中,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写下了与黄河有关的诗句,在民间流传的俗语中也有许多与黄河有关,请写出几条。

5、阅读课文,完成问题:

⑴作者借对黄河的描绘赞美,表达了对民族精神的赞颂之情。从诗中可以看出中华民族有哪些精神?

⑵找出一例描写黄河雄伟气势的句子,并进行简要的赏析。

⑶歌词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起了怎样的作用?

6、阅读理解:

哦,大海

黄河长江的雄伟壮丽,我惊叹过;峨嵋庐山的俏拔清奇,我赞美过;洞庭九嶷,泰岱三孔,秦晋魏赵,苏杭维扬……祖国大地上的灿烂明珠啊!我骄傲,我神往,我豪情不止。哦大海!你是什么?你是我心中从未熄灭的灯,我向往,追求的那种雄浑、深沉、广阔、宽厚、生动、和谐的境界,只有你才能完美的体验吧!

跨过多少湍急的河流,翻过多少险峻的大山,走过多少静僻的村落,穿过多少苍茫的荒原,我终于走到了大海的面前。我迎着初升的太阳,披着昨夜跋涉的泥土和黎明的露珠,站在大潮退后的沙滩上,领略大海无与伦比的美。

哦,大海!你多么广阔。陆地称雄的喜马拉雅山,不是在你的怀中长大的吗?它是你的第几个儿子?你蕴藏了多少力量,创造了多少奇迹,你的心胸到底有多大容量?在无边的大海面前,人听不到战马的嘶鸣,更没有勇士的荣耀,只有蓝色的海水拍打岩石,激起丛丛白色的浪花,发出动人心魄的声响。

⑴选文与

②委婉含蓄类:何其芳

五、4、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远上白云间/黄河入海流/不到黄河不死心/跳进黄河洗不清

5、⑴坚强不屈,勇往直前,团结奋进,充满信心……

⑵“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劈成南北两半”,通过对气势磅礴的黄河的描绘,表现了黄河儿女的竞雄气概。……

⑶从结构上看,它把诗歌主体分为三个层次;从内容上看,对黄河进行歌颂,是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是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环环相扣,逐步深入。

6、⑴大海具有雄浑广阔、宽厚深沉、自由奔放的特点。

⑵目的是以祖国的明川大山等景物来衬托大海丰富的内涵,独特的精神。

黄河颂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7

教学目标

1、努力培养朗读、感悟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体味歌词意境,积累经典语言。

3、深刻感悟黄河的英雄气概,深入理解中华民族的坚强品格。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的内涵。

教学难点

领会诗歌的内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源地,它孕育了五千年的古国文化,哺育了流域两岸的人民。黄河惊涛澎湃,具有恢弘的气势,而且它源远流长、九曲连环,仿佛象征了我们中华民族曾经有过的荣辱兴衰。每一个看到它的人都会为之而感动。在抗日战争期间,我国著名诗人光未然跟随抗日战士行军来到了黄河岸边,看到这一奇景,感慨不已,于是写下了歌颂黄河母亲的豪迈颂歌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李白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

九曲黄河万里沙。

──刘禹锡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

黄河颂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8

黄河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把握诗歌朗读的节奏,提高诗歌的朗读能力。

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

2、过程方法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在读中领悟诗歌的爱国热情

3、情感价值目标:理解诗歌中浓郁的爱国热情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重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领悟诗歌中伟大的民族情怀

课时:1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去过黄河吗?你们了解黄河吗?

生答:

黄河本身就是一部中国的历史,它孕育了五千年的古国文化;它惊涛澎湃,气势恢弘;它源远流长、九曲连环;它象征了我们中华民族曾经有过的荣辱兴衰。在抗日战争期间,我国著名诗人光未然跟随抗日战士行军来到了黄河岸边,看到黄河奔流不息的壮阔景象,感慨不已,于是写下了歌颂黄河母亲的豪迈颂歌《黄河颂》,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这首诗歌,不但要领会它的,还要学会朗诵,像诗人一样热情地歌颂我们伟大的母亲——黄河!

二、朗读,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诵(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要注意热血沸腾、壮怀激越的情感同时要融合国难当头的悲壮情怀)

2、师范读

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作者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

关键一个“颂”字,作者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歌颂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

3、指名生读,师生互评

(1)诗歌分为朗读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读时应该注意停顿,以示区别。

(2)“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一句总领下文,因此停顿要稍长。后面的四个分句注意重点词语“掀”“奔”“劈”的重读,且四句应该越读越激昂,表现黄河的气势。

(3)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稍稍延长,“黄河”要读得高昂,表明在歌颂。

(4)最后的两句“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充满了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

4、齐读

三、二读,研讨赏析。

(1)、全诗分成朗诵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诵词可以看作是一个序曲,它的主要内容和作用是什么?

了解黄河精神:伟大坚强,作用是引出下文的颂歌。

(2)、歌词部分在“颂黄河”之前,对黄河进行了怎样的描写,哪一个词总领,表现了黄河怎样的特点?

对黄河进行了近镜头特写、俯瞰全景式总写、纵向描写、横向展开,由“望”字总领,表现了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特点。

(3)、品析“颂黄河”部分。

1、歌颂黄河的部分能分为几个层次?分别是从那些方面进行赞颂的?

以“啊!黄河!”为标志分为三层,分别从黄河的历史贡献,地理特征,自然特点这三方面歌颂 了黄河。

2、歌词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啊!黄河!”反复出现,把歌词主体部分从“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到“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分为三个层次,依次是: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

(4)、“颂黄河”之后,作者又加了一个尾声,想想看,这一尾声起什么作用?诗歌最后两句采用什么修辞方法,起什么作用,表达了什么感情?

作者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以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是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充满了战斗的决心,反复起强调作用,表达了对民族精神的赞颂,也表达了必胜的信心。

四、三读,品味语言。

1、品赏诗歌的语言特点和风格。学生谈一谈:你认为这首诗的风格属于哪一种?为什么?本诗属于直白抒情、风格豪迈类

2、“望”换成了“看”,把“掀”换成了“激”,把“奔”换成了“流”,把“劈”换成了“分”,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加以体会用词之妙。还让学生去品味“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中“铁”的含义

五、拓展研讨

“我们现在还需要这种民族精神吗?”

今天仍然需要这种团结一致、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正是有了这种精神,才有了众志成城夺取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的伟大胜利,才有了奥运盛会的成功举行,才有了天宫一号的遨游太空,才有了世园会又一次胜利举办……

序曲───────→ 主体 ─────────→尾声

黄河伟大坚强 望黄河─→颂黄河 学习黄河精神

黄河颂反思

诗歌贵形象思维,且讲究含蓄。当诗人描绘事物时,他的目的往往不在于说这事物怎样,而在于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写景则是借景抒情,咏物则是借物言志。而这些形象也好,情感也好,无不依赖于诗歌语言的表述。因此,在进行诗歌教学时切不可从“抽象”再次走向“抽象”。

《黄河颂》是《黄河大合唱》的第二部分。在上课一开始我向学生介绍了作品的有关背景,从九、一八事变到《黄河大合唱》的几个部分,如《黄水谣》《保卫黄河》这几个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作品。由介绍历史背景到聆听这段历史的痛苦呻吟,由对《黄河大合唱》的整体感知到对音乐作品的领会、感受,学生对这样宏大的作品的主题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在上课时,分析课文的主题,学生基本都能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他们都说在朗诵这首歌词时要体现出一种在压迫下的呻吟,要展现出人民在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悲愤,要表现出全民团结抗战的激情。学生能谈到这些,我们可以知道他们对于作品的主题思想基本可以掌握。

在教《黄河颂》时,我还根据自己的见解和简单的音乐了解给学生唱了《黄水谣》、《黄河大合唱》、《满江红》等几首歌,让学生在宏观的角度先感知作品,把抽象的事物变得生动具体,为下面的分析课文奠定的基础,虽然在介绍背景和作品时用去了大量的时间,但在教学效果上却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黄河颂教学反思1000字(集锦11篇)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每个老师都要认真写教案课件。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这样才不致于在实际教学中出现准备不足的情况。从哪些角度去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黄河颂教学反思1000字(集锦11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黄河颂教学反思 篇1

《黄河颂》是一首歌颂黄河的英雄气魄和民族伟大精神的诗歌。它是《黄河大合唱》中第二部分《黄河颂》的歌词。诗歌以奔放热烈的笔调歌颂了黄河精神,激发了中华民族勇往直前的激情。

诗歌贵形象思维,且讲究含蓄。当诗人描绘事物时,往往会借助某种具体事物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如果写景就是借景抒情,如果咏物就是托物言志。因此,在进行诗歌教学时我始终提醒自己,要引导学生学会从这些事物或景物中品析、理解诗歌内涵与作者感情。

在上课一开始我向学生介绍了作品的有关背景,从九·一八事变到《黄河大合唱》的几个组成部分;由介绍历史背景到聆听这段历史的荡气回肠;由对《黄河大合唱》的整体感知到对音乐作品的欣赏、感受,学生对这样宏大的作品的主题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

在上课分析课文的主题思想时,学生基本都能准确感知。他们对这首歌词中体现出的一种压迫下的呻吟,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悲愤,全民团结抗战的激情,都有十分深刻的理解。面对学生的这些感悟,我知道他们对于作品的主题思想基本可以掌握了。

接着,为了进一步激发并强化学生的爱国热情,我借助多媒体在音乐的背景下,通过配乐朗诵引导学生反复体味歌词中激情澎湃的民族感情。学生在一次又一次地诵读实践中,不断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本课教学以诵读为主,不宜过多讲解,根据诗歌意境,确定轻读重读及音长音短,采用多种方式读出诗歌的韵味。最后利用对课文歌曲的欣赏渗透德育,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在一次又一次影像、音乐,视觉、听觉的冲击下,学生充分感受到黄河的英雄气魄与波澜壮阔的形象,理解了黄河所凝聚着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体味诗人的爱国情怀,激发了他们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同时更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了中华民族不惧艰险,勇于开拓,勇往直前的精神。

最后,我还根据自己的见解和简单的音乐了解给学生唱了《黄水谣》、《保卫黄河》、《满江红》、《我爱你中国》等几首歌。学生在我的感染下激情高涨,这样不仅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这首歌词的理解,更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收到了很好的课堂效果。

黄河颂教学反思 篇2

在“热情的说”“尽情地读”“深情的品”的几个环节上,同学们表现比较踊跃,自主、探究、合作的精神在课堂上展示的一览无余。在观看完有关黄河的影像资料,学生有的说:“我看到了波澜壮阔的黄河。”有的说:“我看到了黄河金涛澎湃,我听到了黄河的咆哮声。”……课堂上,学生们听到了粗犷雄浑的音乐,看到了引人入胜的材料,谈论着自己的收获。这时的语文课已经不仅仅是语文课了,它将欣赏课、音乐课、等综合在了一起,体现了大语文观综合学习的思想,小小的课堂有效地拓宽了、延伸了。加之先进手段的运用,学生进入了情境,热情高涨。师生放声联读课文,更是将教学推向了高潮。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精神得以充分体现

范例九课堂容量大,课堂环节衔接紧密

本节课,听歌、读诗、赏诗等容量很大,怎样能环环相扣呢?关键在于课堂环节的衔接,本节课的以“颂”为中心,以“颂”为主题,贯穿始终,使爱国之情、爱河之情洋溢在课堂的始末。自然而然达到德育和美育的目标。学生的情感能力得到了自主而全面的发展,朗朗的读书声,踊跃的举手声,勤于思考的智慧声,无不展示着同学们的智慧和才能,老师自然而然的也受到了感染,为之感动,一股爱国之情犹如清清的小溪流入心田,所以才有了激情澎湃,所以才有了洋洋洒洒,所以才有了呼之欲出。

不足之处:

但是教学中仍存在不足,这批学生都出生于九十年代,他们生活在和平与幸福之中,其中大多数生活在都市,生活优裕,没有遭遇过战争与离乱的痛苦。他们可能“少年不识愁滋味”。国破家亡的伤痛,保家卫国的激情要在他们心中产生共鸣,有一定难度。

对学生来说理解黄河的主题是有难度的,特别抗日战争的背景离我们毕竟久远了些。所以教学中如果设计一下有关本文抗日的背景简介会好些。由于时间有限,没有具体介绍。

以上都是我今后的教学中要努力改进的。

人人都知道:迷人的彩虹出自大雨的洗礼,丰硕的果实来自辛勤的耕耘。我们在学习上要永不知足。“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只有勇于面对挑战,才能不断跨越。

黄河颂教学反思 篇3

一、指导思想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成了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它与传统的学科教学有一定的交叉性、继承性、综合性,并具有相对独立特点。它的研究与实施为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的发挥创设了良好的基础。本课例尝试将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整合,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了解作者和作品。

2.了解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方法。

3.利用字典,掌握“涛、澜、浊、宛、魄、涤、泻、荡、屏”等9个字。

技能目标

1.初步学会用普通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读歌词中的语言。

情感目标

感受歌词所表现的伟大民族精神和强烈爱国感情

三、重点难点

通过反复诵读,感受黄河雄壮的气魄和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

四、学法指导

通过“读——品——诵——谈”的四步进行学习。

五、课前准备:

教师——深入认识关于黄河、

(生)展示自己课前的所得——《黄河颂》的相关知识(光未然、冼星海、《黄河大合唱》、抗日烽火),了解《黄河颂》的写作背景。

(二)个体自主学习,自由诵读,初步品味歌词中的语言。

1.自由诵读《黄河颂》,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酝酿感情,自由节选文中几句或一节,给全班同学诵读。

3.自我评价,品味课文中的语言。(教师设疑:你在刚才的朗读中注意到了哪些问题?哪些地方或哪些词句不够满意,为什么?)

4.学生相互质疑,也可师生相互质疑,并提出建议性的意见。

5.全班评议首轮诵读最佳者,予以鼓励。

注教师对于学生:朗诵要求无需过高,对课文的理解要求也不需过深,相信学生的感悟能力,把握住情感的基调、理解的基本方向即可。教师在此可以做出调整性的解答:

(1)语调激昂、感情豪迈。

(2)重音所处的词:奔向、劈成、摇篮、屏障、臂膀……(无需求全)

(三)小组合作学习,合作朗诵

1.鼓励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设计多种形式合作朗诵

例如:人员数量的搭配——二人组、三人组、四人组、男女混合组……

歌词篇幅的选择——全文、一小节、甚至一两句。

诗句的具体分工——学生对所选的语段进行分工朗诵,创造多样式的朗诵方法。

2.全班评出最有情感感染力的最佳组合,予以鼓励。

注环节的设置意在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领略歌词美感,将学生的情感逐渐引向高潮

(四)深入探究,探寻诗歌的朗诵要点

教师质疑:这样才能更好地朗诵好一首诗?(以本课为例说明)(学生思考、讨论)

师生共议得出。如:1.把握诗词的节奏、重音。

2.时代背景的把握

3.对诗词语言的品味

4.调节自己的感情。

更多……

学生个体再次自由朗诵,将刚才的所得加以体会。

让首轮朗诵欠佳者再诵课文,展示自己的进步。

(五)再诵课文,探究修辞

配以音乐,将学生的感情调至高峰,教师读朗诵词,全班一起朗诵。继而找出运用比喻、拟人和反复的语句。

(六)联系课文,拓展延伸

我们学过的诗歌中,有些诗直白抒情,风格豪迈,有些诗则委婉含蓄。你认为这首诗属于哪一种?为什么?你还能从学过的诗歌中再举出一两例吗?

(七)学生评价

教师设计学生自我评估表,让学生进行效果自测。

(八)作业

民族的诗人在亚洲巨人的面前,兴起了怀古的心情。他向着黄河巨人,哭诉我们民族的灾难!于是,《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曲曲壮歌一气呵成。请同学们运用今天学习歌词的方法任选《黄河大合唱》中的一篇进行赏读,写出阅读体验。

七、教学反思

本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首先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使之能以一种自然的方式对待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解决问题的认知工具。其次,信息技术的运用为师生提供了一个开放性的实践平台,教师借助论坛这一畅所欲言的平台,使学生个别化学习和协作学习得到了和谐统一。第三、这样的整合模式所营造的教学氛围既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同样教师通过整合任务,既发挥了自己的主导作用,也以各种形式、多种手段帮助学生学习,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教学过程最优化,使学生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

黄河颂教学反思 篇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诗文,整体感知诗文内容,把握诗的主旨。

2、感悟黄河的英雄气魄,感受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

教学重点

反复朗读,培养朗读能力,把握诗的主旨。

课前准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

教学过程

1、话说黄河历史:

学生介绍搜集来的有关黄河的资料。

⑴从黄河的概貌来说: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流入渤海,全长5464公里,流经我国九个省(自治区)──“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⑵从城市的角度来说:现在黄河中下游的许多城市──咸阳、西安、洛阳、郑州、安阳、开封、商丘等都是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

⑶从历史的角度来说:根据中国历史的记载,中国几代帝王建都均在黄河流域。平阳(今山西临汾)是尧的都域,舜之都为蒲圾(今山西永济),禹的都城是阳翟(今河南禹县)。

⑷从黄河给我们带来的宝贵财富来说:西安的大雁塔、秦始皇兵马俑,开封的铁塔、龙亭,洛阳的龙门石窟、白马寺,天水的麦积山石窟,银川的海宝塔,刘家峡的炳灵寺石窟等等,宏伟壮观,技艺高超,造型优美,不仅当时举世罕见,也是当今世界之奇作珍品。

⑸有关黄河的诗句、故事、传说等。

(略)

2、吟诵黄河颂歌:

歌颂黄河就是歌颂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无论在哪个时代,黄河都象征着中华民族伟大的血脉和精神。诗人光未然作为时代的歌手出现,站在高山之巅,代表英勇的儿女,向着黄河唱出了颂歌。我们来一起吟诵诗作,感受那澎湃激昂的黄河情、爱国心。

(播放滚滚黄河的多媒体)

⑴首先听老师配乐读(或录音磁带),同学们将你听到的语气旁批到书上。听完后,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句或一节,说一说应怎样读,如:

①“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一句最有味道,这句总领下文,因此停顿要稍长。后面的四个分句注意重点词语“奔”、“劈”的重读,且四句应该越读越激昂,表现黄河的气势。

②最后的两句“像你一样伟大坚强!”充满了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

③喜欢读“啊!黄河!”这一句。具体来说,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稍稍延长,“黄河”要读得高昂,表明在歌颂。这句诗将歌词主体部分分为黄河“养育”、“保卫”、“激励”了中华民族三个层次。

⑵分三个小组分别读这三节,比一比,看哪组读得更好。

(1、2、3小组的同学读,4组的同学评)

⑶全班齐读。

3、探究黄河精神:

⑴黄河有着怎样的气势和精神?你是怎样体会的?

①从“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中我感受到了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气势。

②“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写出了黄河在中国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背景,“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身边扮演”显示了黄河永远激励着中华儿女前进发展。

③“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这里的“屏障”既是天然的、军事上的屏障,也是中华民族精神上的屏障。

④“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把黄河比喻成巨人,把黄河势不可当的雄伟气势和力量展示出来了。

⑤“一泻千里,浩浩荡荡”中那勇往直前的力量激励着我们族的发展与腾飞。

⑥诗的最后一节发出了向黄河学习的誓言,将黄河的精神、民族的精神、诗歌的精神融在一起。

⑵结合时代背景,你认为作者描绘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特点,歌颂它伟大坚强的精神,是要表达什么情感?

⑶你能用一个相似的短语来替换诗歌结尾的“伟大坚强”这个词,发出你的誓言吗?

诗歌写了黄河的精神,并且发出了自己的誓言。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值得我们学习的黄河精神更是多方面的,你能用一个相似的短语来替换“伟大坚强”这个词,发出自己的誓言吗?

一往无前、豪情万丈、勇敢无畏、博大宽广、保卫祖国、开拓进取等。

4、咏唱黄河歌曲:

深情地咏唱黄河歌曲。

(多媒体播放《黄河大合唱》,师生齐唱)

5、迁移拓展:

欣赏家乡的胜景,写一首歌颂家乡的诗。

黄河颂教学反思 篇5

《笔的世界》是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材设计.应用领域的一课,和五年级教材《牙刷的设计》属于同一类型的课。学习这一课时,学生已经有了经验的积累,因此,在教学时,学生对造型设计的理解很清晰。为了让学生能够通过体验美术创造给自己的心灵带来的乐趣和精神享受,更加深入地理解什么是艺术,什么是作品的艺术价值等,在教学设计中,根据六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和理解能力,我的侧重点向学生的作品赏析能力的培养倾斜,同时,也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通过尝试,效果可见。

在本课的学习中,其亮点是:创设情境导入吸引了学生,激发了学生对笔的兴趣。在导入上,让学生以猜谜语的形式,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笔。在授课中,我先从笔的历史分析,提问:知道以前的笔是什么样子的吗?出示课件图片:毛笔。同学们一下子就明白了,原来毛笔是中国的笔祖啊。外国的是鹅毛笔。简约、方便的笔已经开始取代了古代的笔,同学们就更加感兴趣了。

在探究分析中,欣赏奇特的笔,主要介绍了三种的笔仙人掌笔、口红笔、香烟笔,指导学生了解设计作品的重要三点造型、颜色、功能。

当然,本节课也存在很多不足之处:1、由于上课前电脑出点小问题,以至于课没讲完,时间的把握上不够准确,每个环节应该设计好大约需要的时间。2、应该让学生搜集一些关于笔的知识,让学生讲给大家听,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3、学生在设计作业时有的装饰过于复杂,实用性不强。4、整堂课指导的太多,学生训练的少。

黄河颂教学反思 篇6

初中地理新教材知识条理清晰,内容丰富详实,是使学生们“获得终身发展有用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基础知识”的教学目的的具体体现。因此,教学中应该避免照本宣科,让地理课堂教学成为学生们通过积极参与来获得知识和认识自然发展规律的一个平台。能够反映地球运动的自然现象有很多,例如:昼夜现象、季节变化、极昼、极夜现象等等。我选择了地球的公转知识加以介绍。该部分知识的难度较大,同学们难以理解,但同学们很感兴趣。

虽然学生们对地球的运动会对地球表面产生的各种现象司空见惯,但未必能真正掌握其变化规律。如:一年中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什么时间在什么位置,会有什么现象。这一系列问题在新教材中有部分知识没有文字说明。怎么能够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住地球运动(地球公转运动)所产生的现象呢?在思考如何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这部分内容的过程中,我先后想到了两个教学方法:

第一,图表结合讲解法。鉴于教材中的图像和文字系统都是我们要掌握的内容。在学习过程中,可运用空间想象的思维方法,通过读图(地球公转示意图)可使学生们加深对文字系统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有助于他们建立起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把握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空间结构和空间联系。但是,本课的内容比较抽象。由于学生们在小学的地理知识比较薄弱,而且空间想象思维特别是女同学的空间想象思维比较差。如果只通过图表结合的方法,凭借学生们的空间想象思维,将其储存在大脑中,再经过加工、分析、比较,形成新事物的形象,来获取新知识,对于他们来说那是非常困难的。因此,我用这种方法给他们有个初步的概念。

第二,利用教学器材来演示地球公转示意图。学校的地理教学器材不够齐全。经过整理,我利用地球仪、电筒、在黑板上画图相结合及演示一年中地球运动的变化和直射点的位置、时间、产生的现象。

黄河颂教学反思 篇7

这节课我是自己制作课件用多媒体上的。首先聆听杨洪基雄壮浑厚《黄河颂》演唱调动学生情绪,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接着结合学生对黄河的了解介绍黄河相关知识,让学生对我们的母亲河充满自豪感;再介绍本诗的创作背景,让学生的思绪飘到艰苦的抗战年代。此时,学生的情感储备达到极致,急需宣泄。当接着播放示范朗读时,学生情不自禁地跟着朗读了起来,就此又让学生朗读了本诗两遍,学生对诗歌内容就比较熟悉了。然后我设计了几个问题,学生合作探究回答问题。最后归纳总结,学生学唱《保卫黄河》至下课。从学生反映的状况看,总体效果良好。

1、创设情景恰当,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迅速融入课堂学习。歌曲雄壮豪迈,震撼学生心灵,图片展示黄河雄姿,学生直观形象,调动了学生情感,学生心生向往。这样,学习不感到枯燥,而是跃跃欲试,想展现自我,课堂学习轻松自信效果好。

2、教学围绕三维目标进行。本首诗歌节奏明快,声势雄健豪壮,长短句结合,错落有致,韵律和谐,因此指导学生多朗读,读出情感,读出韵味,内容理解轻松容易。其次,巧设问题,层层深入,循序渐进,学生从黄河的地理特点认识入手,进而理解到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作用,自然就认识到黄河的精神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从而激发同学们热爱黄河,热爱我们中华民族,学习她的“伟大坚强”。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提高了阅读欣赏能力和水平,同时,完成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人文教育突出。

3、紧扣文本,抓准字眼文眼。本单元都在讲“祖国”,教学中我也始终将“黄河”这一载体与“中华民族”紧密联系在一起,紧扣三个字眼“摇篮”“屏障”“臂膀”的形象比喻,探究其内涵,深入理解诗歌主题;又抓住标题中的“颂”,文中的“赞歌”、三个“啊,黄河”,学生轻松地把握了诗歌的结构、主题和赏析诗歌的技巧。

尽管如此,纵观整个课堂,也还有一些有待改进完善的方面。

1、学生的能动性调动不足。虽极力想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但更多的是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回答,学生主动探索不足而略显被动,压制了学生的创新型思维。

2、陷入应考式教育模式。教学设计更多的是围绕应考式的提问,教师心有顾虑,担心偏离了方向,从而教学设计不够大胆,创新性也不足。

3、朗读指导不足。由于教学突出了诗歌内容的理解分析,加上时间关系,虽叫学生跟着录音示范朗读,也简单介绍了韵脚的作用,但朗读的技巧指导稍显不足。学唱《保卫黄河》的时间也不够充分,还须在课后进一步唱有关黄河的歌曲。

黄河颂教学反思 篇8

《黄河颂》是人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一首直抒胸臆的诗歌。它是《黄河大合唱》中《黄河颂》的歌词。诗歌以其充满斗志的旋律与黄河般桀骜不驯的血性,热情讴歌了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激发了中华民族奋勇前进的力量。并以其磅礴的气势和史诗般的英雄气概感染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打动了每一个炎黄子孙的心灵。

一、借助美读体会语言美、意境美

我把教学重点放到了情感朗读上。因为我始终认为如果学生能声情并茂的朗读诗歌,对把握文章的思想主题是十分有利的。在课堂上,我十分重视唤起学生的切身感受,激发他们质疑的意识,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并将从课堂中获得的思想、情感和体验再次返还到自身,提升个人的语文素养。

二、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精神得以充分体现

课堂上,学生们听到了粗犷雄浑的音乐,看到了引人入胜的画面,谈论着自己的收获。学生进入了情境,热情高涨。学生小组合作朗读、师生合作放声联读,更是将教学推向了高潮。

三、课堂容量大,课堂环节衔接紧密

本节课,听歌、读诗、赏析等容量很大,。本节课以“颂”为中心,以“颂”为主题,贯穿始终,使爱国之情、爱河之情洋溢在课堂的始末。自然而然达到德育和美育的目标。

黄河颂教学反思 篇9

关于要不要在公开课的时候讲《黄河颂》我纠结了很久,因为这节课没有太多的情节,主要的就是朗读,后来问过x老师之后,x老师说这节课可以讲成一节朗读为主的公开课。

在备课的过程中,观摩几节公开课之后,心里有了讲课的一个大概思路:以“读”来贯穿整节课,听朗诵,自己读,展示读,分析读,齐读……这篇课文中的这种气势磅礴和英勇豪迈也要通过读的过程展现出来;一想到要读,要讲课的班也就定了下来,一班有几位同学声音很洪亮,比较适合朗读,他们可以带动起班级气氛,所以定下来要在一班讲这一节课。在具体的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发现会有很多问题:首先,课前的时候是不是要放一放歌曲《黄河颂》?或者是放《保卫黄河》更合适一些?其次,“读”的顺序如何确定下来,是先齐读还是先范读?学生展示的时候应该让他们小组合作着展示还是个人展示?然后还有应该在哪个过程中融入对与文章的分析等问题都扑面而来……实在想不通这些问题的时候,又请教了x老师,x老师给我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把我不确定的地方一点一点的帮我落实下来,在讲课之前我的心里也有了底气。

开始讲课,学生们也很配合,他们也知道有老师听课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课前播放的《保卫黄河》把学生们也带进了激情澎湃的氛围里,每一个环节的衔接都很紧密,学生在课上也很配合,能够看出后面听课的老师脸上不时地浮现出来的笑意。真的是经过了一个多月的锻炼了,在讲台上的那种紧张的感觉已经没有了,更多的是自信与从容。在展示的环节,我没有规定个人或者小组起来展示,而是让他们自己选择,有些小组真的很积极,读完朗诵词之后意犹未尽,次次我找人读的时候他们都举手,还特别的积极,真的很高兴。在前几个部分都是小组展示之后,我本以为最后部分也会是小组来读,没想到一个男生站起来说,老师这段我自己读吧,我知道他是真正的在这节课上放开了自己,平时是个很腼腆的小男生,这次却主动表现自己了,我感到很欣慰。在这节课结束之后,听课的老师陆续的走出教室,而学生们却还沉浸在《黄河颂》的激情之中,自发的吟诵起了“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要知道这首《将进酒》他们还没有学过,他们却已经可以自发的背诵了,我被我的学生们的表现感动了。

在评课的时候,还是张老师对我们进行的点评:我与上次相比有了很大的进步,抓住了诗歌教学的重点就是要读,在不断的读的过程中学生也能够体会到本文应有的情感,环节的设置非常紧密,学生在课上也受到了触动。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对于学生不太清楚的地方没有及时的给予解答,“对不对”口头语太多等等。

通过这次的听课,我的成长和收获很大,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会继续努力,争取让自己变得更好更优秀。

黄河颂教学反思 篇10

我发现,同学们已经自己把五柳先生从潇洒的酒徒升华成了忧郁的世外高人时,也就突然发现,不用再分析五柳先生的形象了,迅速开始探讨探讨人物的描写方法时,也就有了学生脱口而出的:“几个否定句就刻画出了一个独立于世俗之外的人物形象”这句话。

课前再好的设计都不如课堂上学生实地发现的问题重要:老师上课解决的是学生的问题而不应该仅仅是老师设计的问题。

感受深刻的还有一点就是慢读课文。当我和同学们一起慢慢来读课文时,我可以发现几个孩子在慢慢的朗读课文的时候脸上的那种会意的表情。这个方法是我在讲授《陋室铭》的时候采用的,感觉不错,所以这次讲五柳先生我决定再次使用,效果很好,之所以后来孩子们能在分析人物形象时妙语连珠,能发现文章多使用否定句和这次慢读课文是分不开的。

这次授课,也让我发现,老师的备课真的不能凭自己的经验和想象。因为这节课是下册的课文,没有在其他班级讲过,所有的设计都是凭经验来定,当真正走进课堂,才发现,老师们设计的问题并不代表学生的问题,在课堂上应该保护和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惑,并发动同学一起来解决,才是真正的以学生为本。

黄河颂教学反思 篇11

一、品创作背景:

了解诗歌创作背景,可加深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并使课堂的教学延伸得更深远,丰富学生的知识,《黄河颂》教学反思。《黄河颂》光未然创作于抗日战争时期的作品,那是一个民族生死存亡悬于一线的危难年代。诗人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代,站在象征民族气节的黄河面前,面对黄河的磅礴气势,写下的诗歌,学生在朗读的时候就自然地会与民族命运联系到一起。

二、品创作的情感:

诗歌作品是诗人情感的载体,情感又是诗歌的灵魂所在。情感的品味是诗歌学习的重点所在,了解了作者的创作背景之后,诗人创作的情感也呼之欲出了。本诗的写作对象是“黄河”,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包纳了民族文化内涵的特殊河流。诗人内心深处的民族自豪感,对着它机时发挥得淋漓尽致。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感悟,“文化的摇篮”、“铁的臂膀”、“英雄的体魄”、“民族的屏障”……学生的内心的豪迈之情被激发了,与诗人达成了共鸣。再辅以《黄河颂》的乐章的欣赏,更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三、品诗歌的内容:

诗的内容是阅读的关键所在,也是诗人思想表现的根本,所以必须要好好理解、品味,但不宜过多过细地去“肢解”、分析,教学反思《《黄河颂》教学反思》。想要让学生通过内容了探索诗人的心灵世界,教师就不宜有过多的讲解,更要注意不要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让学生被动地接受,而失去了学习体味的机会。课堂上应注意引导的艺术,留给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点到即止。《黄河颂》结构与内容都比较简明,表达的主题也集中,稍加点拔即可。

1、读出感情:诗歌朗读时应充分发挥想象,“将心比心”,感诗人所感,想诗人所想,读出感情更能读出深远的意味,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艺术的享受。注意节奏,语调的高低起伏及关键词的把握,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品味出其中的情与味。

2、读出语气:言为心声,一样的句子用不同的语气读出来,表达的意思就不相同。诗歌的朗读语气得揣摩准确。《黄河颂》句式整齐,相同句式重复多处,但所表达的意思却是有所不同的。比如连用了三个“啊,黄河!”,但三处所表达的语气是有所不同的:豪迈—赞美—激昂。

3、读出体会:诗歌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得到一种艺术的熏陶与享受,更要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感。在小节这一环节中可让学生选取最喜欢的章节或句子说说理由,或就诗的意境、思想、情感、写法等谈谈自己的看法,甚至可以让学生根据本课所学内容,自己尝试写写诗。

总之,诗歌教学应注重品读,保护学生的想象力,留给他们自由的空间;还要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地进行拓展迁移。

教研活动黄河教学反思

黄河颂的教案教学反思1500字精选


88教案网精选栏目推选:“黄河颂教案教学反思”。

黄河颂的教案教学反思【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

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过程中,尝试师生共同执教完成教学任务的方式。

3、情感价值观:

通过观看图片及音乐欣赏,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中华英雄儿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时安排

一课时半至两课时(5班两课时,6班一课时半)。

课前准备

老师和承担教学任务的三个学生(两个班级共六个学生)在课前共同备课,确定重点,拟订教学的基本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音乐《黄河大合唱》之第一、第二部以及有关黄河的图片资料。

(用时不惜偏长,意图在于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以强烈的气势感染学生,力争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二、朗读课文

1、教师播放配乐朗读。

2、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3、学生全体齐读。

(要求做到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朗读过程中,教师适时纠正指导。朗读的目的是在于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思想感情的基调,也可以烘托学习的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外就是在培养学生语感的同时,加强感情的熏陶。)

三、内容研讨

(由教师和三个学生共同执教完成教学任务)

学生一执教:

1、介绍作者及有关创作背景。

(意在培养学生课外搜集资料的习惯和能力)

2、掌握重点词语:

⑴听写“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并指名各组代表上黑板板演;

⑵另派代表纠正错误,并讲解易错字词的构造特点;

⑶以游戏竞猜的形式掌握文中的其他重要词语。

(这一项活动,安排了四个组共8位学生代表上黑板板演和订正。教师在这一环节中适时帮助强调指出字词的特点。游戏竞猜的方式完全是学生的创意,全班同学积极性高,气氛活跃。)

学生二执教(老师穿插适时点拨):

1、解题:

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同学们认为哪个词是关键?

(“颂”)

2、齐声朗读课文:

(烘托气氛,调动情绪,也让学生作进一步的内容感知)

读后讨论:

⑴歌词部分很显然是首尾呼应的,但它们“颂”的着眼点完全相同吗?

(不同。前面的重点落在颂“黄河”上,后面的重点落在颂“中华儿女”上)

⑵课文第二节是主体部分,主要是“颂黄河”、颂“中华儿女”,但它并不是一开始就立即歌颂的。它在“颂”之前有一个蓄势的准备阶段,如果在文中找出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

(即“望”字)

⑶“颂黄河”这一环节也有明显的外部标志,这就是文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这句话把内容划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⑶小结课文(主要由老师完成,用如下板书总结课文):

序曲──主体──尾声

黄河伟大坚强──望黄河──颂黄河──学习黄河精神

(这一部分是本课内容理解上的重点。教师在各个小环节按内容层次适时穿插片段朗读,协助学生完成教学任务)

四、学生三执教

1、根据《黄河颂》音乐,进行配乐诗朗诵。

2、分组朗读课文,加强对思想情感的感悟。

3、根据具体情况安排学生个别诵读。

(读,是学习本课的主要手段。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培养学生对课文思想情感的感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五、老师布置课外作业

1、阅读《黄河大合唱》第三部分:《黄河之水天上来》。

2、欣赏《黄河大合唱》音乐,试学唱《黄河颂》部分。

教后记

1、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让三个学习层次较高的学生分别承担字词、朗读、内容理解三个部分的教学任务,老师穿插点拨、纠正指导,尝试一种师生共同完成的教学形式。

2、师生四人集体备课,课堂实际反映出课前对主讲学生的指导还应更细致些,教案设计可由四人各写一小部分。

3、学生找音乐、图片资料,调动了积极性,也加强了知识积累,也让学生懂得了学科间的知识渗透。

黄河颂的教案教学反思【篇2】

教学目的

1、用普通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歌词所表达的伟大民族精神和强烈爱国感情。

教学重点

通过反复诵读,感受黄河雄壮的气魄和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

教学难点

揣摩意蕴丰富的语句,理解其深刻含义。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课前查找有关黄河影视图片和文字资料,了解关于黄河的地理知识、悠久的历史文化,认识黄河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2、了解《黄河颂》的写作背景。

3、老师也收集与黄河相关的资料并准备VCD《黄河颂》。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哪位同学能告诉老师我们的祖先起源于哪里?

(生答:黄河)

早在80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黄河流域过着狩猎、采集的生活。黄河以其粗犷、勇敢、坚强的风骨,纯朴、踏实、热情而真挚的风度,博大的胸怀,不屈的精神造就了中华民族的性格,黄河就是中华民族的魂。今天我们学习就是一篇赞颂黄河英雄气概的诗歌──《黄河颂》。

二、感性认知

师生相互交流欣赏搜集到的黄河的影视图像资料。

小结:通过刚才欣赏的黄河影视图像资料,我们一同感受到了黄河的雄壮、博大,厚重,正因为如此,千百年来黄河成为了中华民族的象征。诗人光未然作为时作的歌手,站在高山之巅,面对黄河,唱出了我们心中的颂歌。

三、朗读交流

1、学生自由诵读,初步品味歌词中的语言。

师生共同讨论,明确此诗朗读的要求:

⑴感情:激越昂扬自豪。

⑵节奏:较慢抒情地。

⑶重音;望、奔、劈、屏障、臂膀、伟大、坚强

2、播放VCD《黄河颂》,听名家范读。

3、小组合作,合作朗诵:鼓励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设计多种形式合作朗诵。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领略歌词美感,将学生的情感逐渐引向高潮。

小结:诗歌的韵味,伴着我们的声音,我们的情感,敲打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进一步走进《黄河颂》,探究黄河的精神。

四、合作探究

1、歌词部分可以划分为几个小节?

提示:望黄河──颂黄河──学习黄河精神

2、为什么说黄河是摇篮是屏障是臂膀?

提示:民族发祥地;保卫国土;伟大力量

3、全诗从几个角度写黄河?

提示:自然、地理、历史

4、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提示:民族自豪感、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保家卫国。

5、你认为全诗是写一种气势,还是写一种精神?

五、再次朗读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配乐诗朗诵。可根据具体情况安排学生齐读、领读或个别诵读。

六、总结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黄河的用她那甘甜的乳汁浦育了中华民族,用她那宽厚的臂膀庇护着神州大地,用她那伟大而坚强的精神激励了一代代炎黄子孙。黄河,让我们以你为榜样,团结进取,为中华民族屹立于强国之林而努力学习。

板书

1、历史贡献

颂:2、军事地位

3、激励作用

教学反思

由于此诗的创作年代久远,加之抗日的特殊背景,增加了此诗的理解难度,为此我在课前布置学生查找了关于黄河的地理、历史及文化等方面的影视图像资料。在课堂的交流中拓展着学生的视野,激发着学生的情感,给课文教学铺垫了一个厚实的背景。在与学生明确此诗的朗读要求的情况下,进行朗读交流,从感性上感染学生,在接下来的诵读中学生主动独诵,四人组齐诵,全班齐读,不知不觉上成朗读课,学生从中感受体味诗中澎湃激昂的颂扬赞美之情。合作探究黄河的精神既是文学的,又是理性的;既是语言的,又是人文的。在此基础上再次吟颂黄河,也是对课首的呼应,同时让全课的教学余味犹存。增强课堂活力是上好语文课的主要条件,要使课堂气氛活跃,就要深入挖掘语文学科自身的两大因素:情感因素和理性因素,我在课文的导语、过渡语、总结语上精心设计,做到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从而取得较好的课堂艺术效果。

黄河颂的教案教学反思【篇3】

教学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巅、澎湃、狂澜、屏障、哺育、九曲连环”等词语的读音、词义、并学会运用。

2、感受黄河的悠久历史与波澜壮阔的形象,理解黄河所凝聚着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3、有感情的朗读歌词,充分展开想象,体会歌词中体现出的英雄气概,体味诗人的爱国情感。

4、理解诗歌中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并学习运用到写作中去。

5、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增强保卫黄河、保卫祖国的决心,为使我们的民族跻身于世界强国之林而奉献自己的力量。

教学重点

1、理解诗歌颂扬黄河,赞美民族伟大的内涵,体会作者炽烈的爱国热情。

2、引导学生美读诗歌,感受其韵律美、画面美、修辞美。

教学难点

揣摩意蕴丰富的语句,理解其深刻的含义。

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学具体过程

一、导入

“一把黄土塑成千万个你我,静脉是长城,动脉是黄河。”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它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孕育了灿烂的华夏文明。今天,让我们聆听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谱曲的《黄河颂》,感受黄河的英雄气势。

二、作者、作品及背景、简介

(多媒体显示)

1、关于

黄河颂的教案教学反思【篇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本首歌词的创作历史背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读歌词中的语言;提高诗歌的朗读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复朗读课文,深入理解蕴含在失重的思想感情;通过合作交流,理解诗歌用平实的语言表达深厚浓郁的思想感情。

3、感受诗中所表现的伟大的民族精神和强烈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诗歌赞颂黄河精神和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内涵。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黄河的文化内涵。

教学设计

《黄河颂》是著名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的歌词,同时也可当作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来读。这首诗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黄河的形象,语言和抒情方面浅显易懂,情绪慷慨激昂,是初一年级学生接受诗歌教育、领略新诗艺术的好材料,更是他们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强化爱国热情的好题材。

调动学生情感是上好本课的首要条件,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歌词主体部分是深入理解课文的关键。学生对本诗产生的时代背景多少有一定的了解,也有着朴素的爱国感情。教师应设法激发并强化这种感情。我设计在课堂上借助音乐的力量,通过直接诉诸听觉的音乐打动学生的心灵,并且在适当的音乐背景下,通过配乐朗读反复体味歌词中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然后对第二节文字做一思路分析即可。

总的来说,我设计本课的思路是以诵读为主,不过多讲解,只略加点拨,相信学生的理解感悟能力。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与学的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黄河大合唱》的音乐,大屏幕上打出黄河的图片,老师一边播放音乐,一边作出如下的解说:

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源地,它孕育了五千年的古国文化,哺育了流域两岸的人民。黄河惊涛澎湃,具有恢弘的气势,而且它源远流长、九曲连环,仿佛象征了我们中华民族曾经有过的荣辱兴衰。每一个看到它的人都会为之而感动。在抗日战争期间,我国著名诗人光未然跟随抗日战士行军来到了黄河岸边,看到这一奇景,感慨不已,于是写下了歌颂黄河母亲的豪迈颂歌《黄河颂》,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这首诗歌,不但要领会它的内涵,还要学会朗诵,像诗人一样热情地歌颂我们伟大的母亲──黄河!

歌颂黄河母亲的大型组诗《黄河大合唱》,共由八个乐章组成,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播放音频:《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保卫黄河》。

二、学会朗读

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

1、教师范读:

强调朗读时,要注意热血沸腾、壮怀激越的情感同时要融合国难当头的悲壮情怀。

2、学生自由有感情地朗读,指导朗读:

⑴诗歌分为朗读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读时应该注意停顿,以示区别。

⑵“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一句总领下文,因此停顿要稍长。后面的四个分句注意重点词语“掀”“奔”“劈”的重读,且四句应该越读越激昂,表现黄河的气势。

⑶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稍稍延长,“黄河”要读得高昂,表明在歌颂。

⑷最后的两句“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充满了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

3、四人小组中的成员进行朗读交流,相互做出评价。

4、请两到三名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部分在课堂上朗读,并请全体学生讨论如何读得更好,更能读出感情。发言者也可通过自己朗读来表达意见。

5、全班齐读诗歌。

三、内容研讨

1、解题:

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

(抓住“颂”字)

2、全诗分成朗诵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诵词可以看作是一个序曲,它的主要内容和作用是什么?

了解黄河精神:伟大坚强,作用是引出下文的颂歌。

3、歌词部分在“颂黄河”之前,对黄河进行了怎样的描写,哪一个词总领,表现了黄河怎样的特点?

对黄河进行了近镜头特写、俯瞰全景式总写、纵向描写、横向展开,由“望”字总领,表现了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特点。

4、品尝“颂黄河”部分:

⑴歌颂黄河的部分能分为几个层次?分别是从那些方面进行赞颂的?

以“啊!黄河!”为标志分为三层,分别从黄河的历史贡献,地理特征,自然特点这三方面歌颂了黄河。

⑵歌词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啊!黄河!”反复出现,把歌词主体部分从“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到“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分为三个层次,依次是: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

⑶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是“屏障”?

把黄河比喻为“中华民族的摇篮”较易理解,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把黄河比喻为“民族的屏障”,侧重从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而言。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这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制胜法宝。

5、“颂黄河”之后,作者又加了一个尾声,想想看,这一尾声起什么作用?诗歌最后两句采用什么修辞方法,起什么作用,表达了什么感情?

作者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以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是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充满了战斗的决心,反复起强调作用,表达了对民族精神的赞颂,也表达了必胜的信心。

⑴品赏诗歌的语言特点和风格。学生谈一谈:你认为这首诗的风格属于哪一种?为什么?你还能从学过的诗歌中再举出一两例吗?

明确:本诗属于直白抒情、风格豪迈类,因为诗歌以明朗的语言塑造了黄河奔腾不息、气势宏伟的形象,并且多处以“啊,黄河……”这样的句式直接抒发了热爱黄河的感情,充满雄浑豪迈之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等。

⑵小结:(大屏幕显示下列板书)

序曲:描绘雄姿和气势

主体:歌颂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英雄的业绩、伟大坚强团结一致的精神。

尾声:表达强烈的愿望和坚定的信念。

黄河──(象征)──中华民族

⑶课文中值得学习借鉴的表现技法主要有:呼告;反复;比喻拟人。

三、学生自由畅谈

说一说在读诗时,你从诗句中想到了什么?可结合一句诗来想像,也可结合几句诗来谈,还可结合全文来说。

四、拓展延伸,参与实践

1、同学相互交流学习的心得,谈谈我们应为振兴中华作出怎样的贡献,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做?

2、课后向老人询问抗日救亡时的小故事。

黄河颂的教案教学反思【篇5】

一、说教材

1、说地位和作用:

本课歌颂了中华民族抗日战争中所表现出来的顽强精神和不屈的意志,表达热爱黄河、保卫黄河、保卫全中国的主题。而第二单元的五篇课文,都是表现爱国主义主题的文学作品。一样的感情,不一样的表达,都富有动人心弦的力量。本课是一首现代诗歌,感情强烈,气势磅礴,是一首爱国主义的颂歌,能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说教学目标:

⑴知识目标:通过学习,能整体把握诗歌内容,理解各部分意思。

⑵能力目标:在反复朗读中提高朗诵能力和诗歌鉴赏能力。

⑶德育目标: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3、说重点和难点:

⑴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⑵教学难点:感受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和不屈意志。

二、说教学方法

1、说教法:

⑴朗读教学法:本文是一首现代抒情诗,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黄河形象,语言浅显,情绪慷慨激昂。学习本诗,朗读是关键,诗歌内涵的把握、主旨的理解和学生情感的体验均可以在朗读中形成。通过反复朗读,在读中生悟,在悟中促读,这既是诗歌教学的目标,也是提高学习诗歌、鉴赏诗歌能力的有效途径。

⑵学科交叉法:本课内容涉及抗日战争等历史背景,本文又是大型音乐作品

板书设计

黄河颂

光未然

黄河伟大坚强──望黄河、颂黄河──学习黄河精神

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的精神

黄河颂的教案教学反思【篇6】

教学目标

1、努力培养朗读、感悟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体味歌词意境,积累经典语言。

3、深刻感悟黄河的英雄气概,深入理解中华民族的坚强品格。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的内涵。

教学难点

领会诗歌的内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源地,它孕育了五千年的古国文化,哺育了流域两岸的人民。黄河惊涛澎湃,具有恢弘的气势,而且它源远流长、九曲连环,仿佛象征了我们中华民族曾经有过的荣辱兴衰。每一个看到它的人都会为之而感动。在抗日战争期间,我国著名诗人光未然跟随抗日战士行军来到了黄河岸边,看到这一奇景,感慨不已,于是写下了歌颂黄河母亲的豪迈颂歌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李白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

九曲黄河万里沙。

──刘禹锡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

黄河颂的教案教学反思【篇7】

一、指导思想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成了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它与传统的学科教学有一定的交叉性、继承性、综合性,并具有相对独立特点。它的研究与实施为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的发挥创设了良好的基础。本课例尝试将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整合,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了解作者和作品。

2.了解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方法。

3.利用字典,掌握“涛、澜、浊、宛、魄、涤、泻、荡、屏”等9个字。

技能目标

1.初步学会用普通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读歌词中的语言。

情感目标

感受歌词所表现的伟大民族精神和强烈爱国感情

三、重点难点

通过反复诵读,感受黄河雄壮的气魄和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

四、学法指导

通过“读——品——诵——谈”的四步进行学习。

五、课前准备:

教师——深入认识关于黄河、

(生)展示自己课前的所得——《黄河颂》的相关知识(光未然、冼星海、《黄河大合唱》、抗日烽火),了解《黄河颂》的写作背景。

(二)个体自主学习,自由诵读,初步品味歌词中的语言。

1.自由诵读《黄河颂》,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酝酿感情,自由节选文中几句或一节,给全班同学诵读。

3.自我评价,品味课文中的语言。(教师设疑:你在刚才的朗读中注意到了哪些问题?哪些地方或哪些词句不够满意,为什么?)

4.学生相互质疑,也可师生相互质疑,并提出建议性的意见。

5.全班评议首轮诵读最佳者,予以鼓励。

注教师对于学生:朗诵要求无需过高,对课文的理解要求也不需过深,相信学生的感悟能力,把握住情感的基调、理解的基本方向即可。教师在此可以做出调整性的解答:

(1)语调激昂、感情豪迈。

(2)重音所处的词:奔向、劈成、摇篮、屏障、臂膀……(无需求全)

(三)小组合作学习,合作朗诵

1.鼓励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设计多种形式合作朗诵

例如:人员数量的搭配——二人组、三人组、四人组、男女混合组……

歌词篇幅的选择——全文、一小节、甚至一两句。

诗句的具体分工——学生对所选的语段进行分工朗诵,创造多样式的朗诵方法。

2.全班评出最有情感感染力的最佳组合,予以鼓励。

注环节的设置意在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领略歌词美感,将学生的情感逐渐引向高潮

(四)深入探究,探寻诗歌的朗诵要点

教师质疑:这样才能更好地朗诵好一首诗?(以本课为例说明)(学生思考、讨论)

师生共议得出。如:1.把握诗词的节奏、重音。

2.时代背景的把握

3.对诗词语言的品味

4.调节自己的感情。

更多……

学生个体再次自由朗诵,将刚才的所得加以体会。

让首轮朗诵欠佳者再诵课文,展示自己的进步。

(五)再诵课文,探究修辞

配以音乐,将学生的感情调至高峰,教师读朗诵词,全班一起朗诵。继而找出运用比喻、拟人和反复的语句。

(六)联系课文,拓展延伸

我们学过的诗歌中,有些诗直白抒情,风格豪迈,有些诗则委婉含蓄。你认为这首诗属于哪一种?为什么?你还能从学过的诗歌中再举出一两例吗?

(七)学生评价

教师设计学生自我评估表,让学生进行效果自测。

(八)作业

民族的诗人在亚洲巨人的面前,兴起了怀古的心情。他向着黄河巨人,哭诉我们民族的灾难!于是,《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曲曲壮歌一气呵成。请同学们运用今天学习歌词的方法任选《黄河大合唱》中的一篇进行赏读,写出阅读体验。

七、教学反思

本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首先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使之能以一种自然的方式对待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解决问题的认知工具。其次,信息技术的运用为师生提供了一个开放性的实践平台,教师借助论坛这一畅所欲言的平台,使学生个别化学习和协作学习得到了和谐统一。第三、这样的整合模式所营造的教学氛围既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同样教师通过整合任务,既发挥了自己的主导作用,也以各种形式、多种手段帮助学生学习,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教学过程最优化,使学生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

有关黄河颂的教案教学反思1000字


本文为88教案网推荐专题“黄河颂教案教学反思”相关内容。

为使用时更加方便,下面是88教案网整理的“黄河颂的教案教学反思”。做老师容易,做一名优秀合格的老师是非常难的,一份教案是否优秀直接决定了教学的质量。教案中课程的整体安排和组织是否合理,内容安排是否恰当。仅供你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黄河颂的教案教学反思(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本首歌词的创作历史背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读歌词中的语言;提高诗歌的朗读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复朗读课文,深入理解蕴含在失重的思想感情;通过合作交流,理解诗歌用平实的语言表达深厚浓郁的思想感情。

3、感受诗中所表现的伟大的民族精神和强烈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诗歌赞颂黄河精神和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内涵。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黄河的文化内涵。

教学设计

《黄河颂》是著名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的歌词,同时也可当作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来读。这首诗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黄河的形象,语言和抒情方面浅显易懂,情绪慷慨激昂,是初一年级学生接受诗歌教育、领略新诗艺术的好材料,更是他们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强化爱国热情的好题材。

调动学生情感是上好本课的首要条件,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歌词主体部分是深入理解课文的关键。学生对本诗产生的时代背景多少有一定的了解,也有着朴素的爱国感情。教师应设法激发并强化这种感情。我设计在课堂上借助音乐的力量,通过直接诉诸听觉的音乐打动学生的心灵,并且在适当的音乐背景下,通过配乐朗读反复体味歌词中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然后对第二节文字做一思路分析即可。

总的来说,我设计本课的思路是以诵读为主,不过多讲解,只略加点拨,相信学生的理解感悟能力。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与学的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黄河大合唱》的音乐,大屏幕上打出黄河的图片,老师一边播放音乐,一边作出如下的解说:

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源地,它孕育了五千年的古国文化,哺育了流域两岸的人民。黄河惊涛澎湃,具有恢弘的气势,而且它源远流长、九曲连环,仿佛象征了我们中华民族曾经有过的荣辱兴衰。每一个看到它的人都会为之而感动。在抗日战争期间,我国著名诗人光未然跟随抗日战士行军来到了黄河岸边,看到这一奇景,感慨不已,于是写下了歌颂黄河母亲的豪迈颂歌《黄河颂》,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这首诗歌,不但要领会它的内涵,还要学会朗诵,像诗人一样热情地歌颂我们伟大的母亲──黄河!

歌颂黄河母亲的大型组诗《黄河大合唱》,共由八个乐章组成,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播放音频:《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保卫黄河》。

二、学会朗读

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

1、教师范读:

强调朗读时,要注意热血沸腾、壮怀激越的情感同时要融合国难当头的悲壮情怀。

2、学生自由有感情地朗读,指导朗读:

⑴诗歌分为朗读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读时应该注意停顿,以示区别。

⑵“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一句总领下文,因此停顿要稍长。后面的四个分句注意重点词语“掀”“奔”“劈”的重读,且四句应该越读越激昂,表现黄河的气势。

⑶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稍稍延长,“黄河”要读得高昂,表明在歌颂。

⑷最后的两句“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充满了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

3、四人小组中的成员进行朗读交流,相互做出评价。

4、请两到三名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部分在课堂上朗读,并请全体学生讨论如何读得更好,更能读出感情。发言者也可通过自己朗读来表达意见。

5、全班齐读诗歌。

三、内容研讨

1、解题:

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

(抓住“颂”字)

2、全诗分成朗诵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诵词可以看作是一个序曲,它的主要内容和作用是什么?

了解黄河精神:伟大坚强,作用是引出下文的颂歌。

3、歌词部分在“颂黄河”之前,对黄河进行了怎样的描写,哪一个词总领,表现了黄河怎样的特点?

对黄河进行了近镜头特写、俯瞰全景式总写、纵向描写、横向展开,由“望”字总领,表现了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特点。

4、品尝“颂黄河”部分:

⑴歌颂黄河的部分能分为几个层次?分别是从那些方面进行赞颂的?

以“啊!黄河!”为标志分为三层,分别从黄河的历史贡献,地理特征,自然特点这三方面歌颂了黄河。

⑵歌词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啊!黄河!”反复出现,把歌词主体部分从“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到“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分为三个层次,依次是: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

⑶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是“屏障”?

把黄河比喻为“中华民族的摇篮”较易理解,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把黄河比喻为“民族的屏障”,侧重从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而言。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这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制胜法宝。

5、“颂黄河”之后,作者又加了一个尾声,想想看,这一尾声起什么作用?诗歌最后两句采用什么修辞方法,起什么作用,表达了什么感情?

作者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以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是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充满了战斗的决心,反复起强调作用,表达了对民族精神的赞颂,也表达了必胜的信心。

⑴品赏诗歌的语言特点和风格。学生谈一谈:你认为这首诗的风格属于哪一种?为什么?你还能从学过的诗歌中再举出一两例吗?

明确:本诗属于直白抒情、风格豪迈类,因为诗歌以明朗的语言塑造了黄河奔腾不息、气势宏伟的形象,并且多处以“啊,黄河……”这样的句式直接抒发了热爱黄河的感情,充满雄浑豪迈之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等。

⑵小结:(大屏幕显示下列板书)

序曲:描绘雄姿和气势

主体:歌颂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英雄的业绩、伟大坚强团结一致的精神。

尾声:表达强烈的愿望和坚定的信念。

黄河──(象征)──中华民族

⑶课文中值得学习借鉴的表现技法主要有:呼告;反复;比喻拟人。

三、学生自由畅谈

说一说在读诗时,你从诗句中想到了什么?可结合一句诗来想像,也可结合几句诗来谈,还可结合全文来说。

四、拓展延伸,参与实践

1、同学相互交流学习的心得,谈谈我们应为振兴中华作出怎样的贡献,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做?

2、课后向老人询问抗日救亡时的小故事。

黄河颂的教案教学反思(篇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诗文,整体感知诗文内容,把握诗的主旨。

2、感悟黄河的英雄气魄,感受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

教学重点

反复朗读,培养朗读能力,把握诗的主旨。

课前准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

教学过程

1、话说黄河历史:

学生介绍搜集来的有关黄河的资料。

⑴从黄河的概貌来说: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流入渤海,全长5464公里,流经我国九个省(自治区)──“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⑵从城市的角度来说:现在黄河中下游的许多城市──咸阳、西安、洛阳、郑州、安阳、开封、商丘等都是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

⑶从历史的角度来说:根据中国历史的记载,中国几代帝王建都均在黄河流域。平阳(今山西临汾)是尧的都域,舜之都为蒲圾(今山西永济),禹的都城是阳翟(今河南禹县)。

⑷从黄河给我们带来的宝贵财富来说:西安的大雁塔、秦始皇兵马俑,开封的铁塔、龙亭,洛阳的龙门石窟、白马寺,天水的麦积山石窟,银川的海宝塔,刘家峡的炳灵寺石窟等等,宏伟壮观,技艺高超,造型优美,不仅当时举世罕见,也是当今世界之奇作珍品。

⑸有关黄河的诗句、故事、传说等。

(略)

2、吟诵黄河颂歌:

歌颂黄河就是歌颂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无论在哪个时代,黄河都象征着中华民族伟大的血脉和精神。诗人光未然作为时代的歌手出现,站在高山之巅,代表英勇的儿女,向着黄河唱出了颂歌。我们来一起吟诵诗作,感受那澎湃激昂的黄河情、爱国心。

(播放滚滚黄河的多媒体)

⑴首先听老师配乐读(或录音磁带),同学们将你听到的语气旁批到书上。听完后,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句或一节,说一说应怎样读,如:

①“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一句最有味道,这句总领下文,因此停顿要稍长。后面的四个分句注意重点词语“奔”、“劈”的重读,且四句应该越读越激昂,表现黄河的气势。

②最后的两句“像你一样伟大坚强!”充满了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

③喜欢读“啊!黄河!”这一句。具体来说,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稍稍延长,“黄河”要读得高昂,表明在歌颂。这句诗将歌词主体部分分为黄河“养育”、“保卫”、“激励”了中华民族三个层次。

⑵分三个小组分别读这三节,比一比,看哪组读得更好。

(1、2、3小组的同学读,4组的同学评)

⑶全班齐读。

3、探究黄河精神:

⑴黄河有着怎样的气势和精神?你是怎样体会的?

①从“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中我感受到了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气势。

②“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写出了黄河在中国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背景,“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身边扮演”显示了黄河永远激励着中华儿女前进发展。

③“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这里的“屏障”既是天然的、军事上的屏障,也是中华民族精神上的屏障。

④“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把黄河比喻成巨人,把黄河势不可当的雄伟气势和力量展示出来了。

⑤“一泻千里,浩浩荡荡”中那勇往直前的力量激励着我们族的发展与腾飞。

⑥诗的最后一节发出了向黄河学习的誓言,将黄河的精神、民族的精神、诗歌的精神融在一起。

⑵结合时代背景,你认为作者描绘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特点,歌颂它伟大坚强的精神,是要表达什么情感?

⑶你能用一个相似的短语来替换诗歌结尾的“伟大坚强”这个词,发出你的誓言吗?

诗歌写了黄河的精神,并且发出了自己的誓言。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值得我们学习的黄河精神更是多方面的,你能用一个相似的短语来替换“伟大坚强”这个词,发出自己的誓言吗?

一往无前、豪情万丈、勇敢无畏、博大宽广、保卫祖国、开拓进取等。

4、咏唱黄河歌曲:

深情地咏唱黄河歌曲。

(多媒体播放《黄河大合唱》,师生齐唱)

5、迁移拓展:

欣赏家乡的胜景,写一首歌颂家乡的诗。

黄河颂的教案教学反思(篇3)

教学目标

1、努力培养朗读、感悟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体味歌词意境,积累经典语言。

3、深刻感悟黄河的英雄气概,深入理解中华民族的坚强品格。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的内涵。

教学难点

领会诗歌的内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源地,它孕育了五千年的古国文化,哺育了流域两岸的人民。黄河惊涛澎湃,具有恢弘的气势,而且它源远流长、九曲连环,仿佛象征了我们中华民族曾经有过的荣辱兴衰。每一个看到它的人都会为之而感动。在抗日战争期间,我国著名诗人光未然跟随抗日战士行军来到了黄河岸边,看到这一奇景,感慨不已,于是写下了歌颂黄河母亲的豪迈颂歌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李白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

九曲黄河万里沙。

──刘禹锡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

黄河颂的教案教学反思(篇4)

1、播放音乐《黄河大合唱》之第一、第二部,以强烈的气势感染学生,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2、朗读:

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

⑴教师范读。

⑵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⑶学生齐读。

3、内容研讨:

⑴解题:

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

(抓住“颂”字。)

⑵这首歌词的一、三两节很显然是首尾呼应,但这两段文字着眼点完全相同吗?

(第一节重点落在“黄河”上,第三节重点落在“中华儿女”上。)

⑶第二节是主体部分,主要是“颂黄河”,但并不是立即开始歌颂,在“颂”之前有一个蓄势阶段,如果在文中找出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

(即“望”字。)

⑷“颂黄河”这一环节也有明显的外部标志,这就是文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这句话把内容划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⑸小结课文:

用如下板书总结课文。

序曲──────→主体──────→尾声

黄河伟大坚强望黄河─→颂黄河学习黄河精神

4、再朗读: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黄河颂》音乐,进行配乐诗朗诵。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安排学生齐读、领读或个别诵读。

5、课外作业:

⑴阅读《黄河大合唱》第三部分:《黄河之水天上来》。

⑵欣赏《黄河大合唱》音乐,学唱《黄河颂》部分,并进行表演唱。

黄河颂的教案教学反思(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

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过程中,尝试师生共同执教完成教学任务的方式。

3、情感价值观:

通过观看图片及音乐欣赏,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中华英雄儿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时安排

一课时半至两课时(5班两课时,6班一课时半)。

课前准备

老师和承担教学任务的三个学生(两个班级共六个学生)在课前共同备课,确定重点,拟订教学的基本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音乐《黄河大合唱》之第一、第二部以及有关黄河的图片资料。

(用时不惜偏长,意图在于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以强烈的气势感染学生,力争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二、朗读课文

1、教师播放配乐朗读。

2、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3、学生全体齐读。

(要求做到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朗读过程中,教师适时纠正指导。朗读的目的是在于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思想感情的基调,也可以烘托学习的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外就是在培养学生语感的同时,加强感情的熏陶。)

三、内容研讨

(由教师和三个学生共同执教完成教学任务)

学生一执教:

1、介绍作者及有关创作背景。

(意在培养学生课外搜集资料的习惯和能力)

2、掌握重点词语:

⑴听写“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并指名各组代表上黑板板演;

⑵另派代表纠正错误,并讲解易错字词的构造特点;

⑶以游戏竞猜的形式掌握文中的其他重要词语。

(这一项活动,安排了四个组共8位学生代表上黑板板演和订正。教师在这一环节中适时帮助强调指出字词的特点。游戏竞猜的方式完全是学生的创意,全班同学积极性高,气氛活跃。)

学生二执教(老师穿插适时点拨):

1、解题:

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同学们认为哪个词是关键?

(“颂”)

2、齐声朗读课文:

(烘托气氛,调动情绪,也让学生作进一步的内容感知)

读后讨论:

⑴歌词部分很显然是首尾呼应的,但它们“颂”的着眼点完全相同吗?

(不同。前面的重点落在颂“黄河”上,后面的重点落在颂“中华儿女”上)

⑵课文第二节是主体部分,主要是“颂黄河”、颂“中华儿女”,但它并不是一开始就立即歌颂的。它在“颂”之前有一个蓄势的准备阶段,如果在文中找出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

(即“望”字)

⑶“颂黄河”这一环节也有明显的外部标志,这就是文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这句话把内容划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⑶小结课文(主要由老师完成,用如下板书总结课文):

序曲──主体──尾声

黄河伟大坚强──望黄河──颂黄河──学习黄河精神

(这一部分是本课内容理解上的重点。教师在各个小环节按内容层次适时穿插片段朗读,协助学生完成教学任务)

四、学生三执教

1、根据《黄河颂》音乐,进行配乐诗朗诵。

2、分组朗读课文,加强对思想情感的感悟。

3、根据具体情况安排学生个别诵读。

(读,是学习本课的主要手段。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培养学生对课文思想情感的感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五、老师布置课外作业

1、阅读《黄河大合唱》第三部分:《黄河之水天上来》。

2、欣赏《黄河大合唱》音乐,试学唱《黄河颂》部分。

教后记

1、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让三个学习层次较高的学生分别承担字词、朗读、内容理解三个部分的教学任务,老师穿插点拨、纠正指导,尝试一种师生共同完成的教学形式。

2、师生四人集体备课,课堂实际反映出课前对主讲学生的指导还应更细致些,教案设计可由四人各写一小部分。

3、学生找音乐、图片资料,调动了积极性,也加强了知识积累,也让学生懂得了学科间的知识渗透。

黄河颂的教案教学反思(篇6)

教学目的

1、用普通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歌词所表达的伟大民族精神和强烈爱国感情。

教学重点

通过反复诵读,感受黄河雄壮的气魄和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

教学难点

揣摩意蕴丰富的语句,理解其深刻含义。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课前查找有关黄河影视图片和文字资料,了解关于黄河的地理知识、悠久的历史文化,认识黄河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2、了解《黄河颂》的写作背景。

3、老师也收集与黄河相关的资料并准备VCD《黄河颂》。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哪位同学能告诉老师我们的祖先起源于哪里?

(生答:黄河)

早在80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黄河流域过着狩猎、采集的生活。黄河以其粗犷、勇敢、坚强的风骨,纯朴、踏实、热情而真挚的风度,博大的胸怀,不屈的精神造就了中华民族的性格,黄河就是中华民族的魂。今天我们学习就是一篇赞颂黄河英雄气概的诗歌──《黄河颂》。

二、感性认知

师生相互交流欣赏搜集到的黄河的影视图像资料。

小结:通过刚才欣赏的黄河影视图像资料,我们一同感受到了黄河的雄壮、博大,厚重,正因为如此,千百年来黄河成为了中华民族的象征。诗人光未然作为时作的歌手,站在高山之巅,面对黄河,唱出了我们心中的颂歌。

三、朗读交流

1、学生自由诵读,初步品味歌词中的语言。

师生共同讨论,明确此诗朗读的要求:

⑴感情:激越昂扬自豪。

⑵节奏:较慢抒情地。

⑶重音;望、奔、劈、屏障、臂膀、伟大、坚强

2、播放VCD《黄河颂》,听名家范读。

3、小组合作,合作朗诵:鼓励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设计多种形式合作朗诵。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领略歌词美感,将学生的情感逐渐引向高潮。

小结:诗歌的韵味,伴着我们的声音,我们的情感,敲打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进一步走进《黄河颂》,探究黄河的精神。

四、合作探究

1、歌词部分可以划分为几个小节?

提示:望黄河──颂黄河──学习黄河精神

2、为什么说黄河是摇篮是屏障是臂膀?

提示:民族发祥地;保卫国土;伟大力量

3、全诗从几个角度写黄河?

提示:自然、地理、历史

4、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提示:民族自豪感、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保家卫国。

5、你认为全诗是写一种气势,还是写一种精神?

五、再次朗读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配乐诗朗诵。可根据具体情况安排学生齐读、领读或个别诵读。

六、总结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黄河的用她那甘甜的乳汁浦育了中华民族,用她那宽厚的臂膀庇护着神州大地,用她那伟大而坚强的精神激励了一代代炎黄子孙。黄河,让我们以你为榜样,团结进取,为中华民族屹立于强国之林而努力学习。

板书

1、历史贡献

颂:2、军事地位

3、激励作用

教学反思

由于此诗的创作年代久远,加之抗日的特殊背景,增加了此诗的理解难度,为此我在课前布置学生查找了关于黄河的地理、历史及文化等方面的影视图像资料。在课堂的交流中拓展着学生的视野,激发着学生的情感,给课文教学铺垫了一个厚实的背景。在与学生明确此诗的朗读要求的情况下,进行朗读交流,从感性上感染学生,在接下来的诵读中学生主动独诵,四人组齐诵,全班齐读,不知不觉上成朗读课,学生从中感受体味诗中澎湃激昂的颂扬赞美之情。合作探究黄河的精神既是文学的,又是理性的;既是语言的,又是人文的。在此基础上再次吟颂黄河,也是对课首的呼应,同时让全课的教学余味犹存。增强课堂活力是上好语文课的主要条件,要使课堂气氛活跃,就要深入挖掘语文学科自身的两大因素:情感因素和理性因素,我在课文的导语、过渡语、总结语上精心设计,做到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从而取得较好的课堂艺术效果。

黄河颂的教案教学反思(篇7)

一、说教材

1、说地位和作用:

本课歌颂了中华民族抗日战争中所表现出来的顽强精神和不屈的意志,表达热爱黄河、保卫黄河、保卫全中国的主题。而第二单元的五篇课文,都是表现爱国主义主题的文学作品。一样的感情,不一样的表达,都富有动人心弦的力量。本课是一首现代诗歌,感情强烈,气势磅礴,是一首爱国主义的颂歌,能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说教学目标:

⑴知识目标:通过学习,能整体把握诗歌内容,理解各部分意思。

⑵能力目标:在反复朗读中提高朗诵能力和诗歌鉴赏能力。

⑶德育目标: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3、说重点和难点:

⑴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⑵教学难点:感受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和不屈意志。

二、说教学方法

1、说教法:

⑴朗读教学法:本文是一首现代抒情诗,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黄河形象,语言浅显,情绪慷慨激昂。学习本诗,朗读是关键,诗歌内涵的把握、主旨的理解和学生情感的体验均可以在朗读中形成。通过反复朗读,在读中生悟,在悟中促读,这既是诗歌教学的目标,也是提高学习诗歌、鉴赏诗歌能力的有效途径。

⑵学科交叉法:本课内容涉及抗日战争等历史背景,本文又是大型音乐作品

板书设计

黄河颂

光未然

黄河伟大坚强──望黄河、颂黄河──学习黄河精神

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的精神

黄河颂的教案教学反思(篇8)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诵读,感受黄河雄壮的气魄和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

2、初步认识黄河在中华民族中的特殊地位。

3、品读歌词中的语言。

教学重点

通过反复诵读,感受黄河雄壮的气魄和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

课前准备

1、教师:

深入认识关于黄河、

(生)展示自己课前的所得──《黄河颂》的相关知识(光未然、洗星海、《黄河大合唱》、抗日烽火),了解《黄河颂》的写作背景。

二、个体自主学习,自由诵读,初步品味歌词中的语言

1、自由诵读《黄河颂》,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酝酿感情,自由节选文中几句或一节,给全班同学诵读。

3、自我评价,品味课文中的语言。

(教师设疑:你在刚才的朗读中注意到了哪些问题?哪些地方或哪些词句不够满意,为什么?)

4、学生相互质疑,也可师生相互质疑,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5、全班评议首轮诵读最佳者,予以鼓励。

注:教师对于学生:朗诵要求无需过高,对课文的理解要求也无需过深,相信学生的感悟能力,把握住情感的基调、理解的基本方向即可。

教师在此可以做出调整性的解答:语调激昂、感情豪迈;重音所处的词:奔向、劈成、摇篮、屏障、臂膀……(无需求全)

三、小组合作学习,合作朗诵

1、鼓励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设计多种形式合作朗诵:

例如:人员数量的搭配──二人组、三人组、四人组、男女混合组……

歌词篇幅的选择──全文、一小节、甚至一两句。

诗句的具体分工──学生对所选语段进行分工朗诵,创造多样式的朗诵方法。

2、全班评出最有情感感染力的最佳组合,予以鼓励。

注:本环节的设置意在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领略歌词美感,将学生的情感逐渐引向高潮。

四、深入探究,探寻诗歌的朗诵要点

1、教师质疑:怎样才能更好地朗诵好一首诗词?(以本课为例说明)(学生思考、讨论)

师生共议得出,如:

⑴把握诗词的节奏、重音;

⑵对诗人生平和时代背景的把握;

⑶对诗词语言的品味;

⑷调节自己的感情。

更多……

2、学生个体再次自由朗诵,将刚才的所得加以体会。

让首轮诵读欠佳者再诵课文,展示自己的进步。

五、再诵课文

配以音乐,将学生的感情调至高峰,教师读朗诵词,全班一起朗诵。

六、拓展延伸

教师紧接《黄河颂》:民族的诗人在亚洲巨人的面前,兴起了怀古的心情。他向着黄河巨人,哭诉我们民族的灾难!于是,《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曲曲壮歌一气呵成。同学们,你想再颂黄河吗那就去读读《黄河大合唱》吧,你想更深入地认识黄河吗那么,下一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探寻黄河吧!

《第几》教学设计之一


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工作中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撰写教案课件是每位老师都要做的事。准备好了教案课件的前期工作,这样才不致于在实际教学中出现准备不足的情况。网络有没有优质的教案课件以资借鉴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第几》教学设计之一”,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使学生在观察、交流的过程中,初步理解几和第几的不同含义,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并在实际生活中加以运用。

2.进一步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3.结合排队等活动,使学生从中受到尊敬老人、礼貌谦让等社会公德教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活动1:开车出游。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个非常有趣的地方,你们想去吗?那就开上咱们的小列车去吧。(律动开火车,多媒体显示列车开到了动物园)

[说明:律动时,要让学生模仿坐车的动作,并配上列车行进及到站时的声音,使学生身临其境。]

二、感知新知

活动2:排队买票。

1.动物园一大早就有人来排队买票了。(多媒体显示5人排队买票图)

2.引导看图,自由提有关几与第几的问题。

如:有几个人在排队?老爷爷排第几呢?戴帽子的男孩排第几?小女孩的前面有几人,后面有几人?

3.说一说。

(1)如果是你排在老爷爷的前面,你会对老爷爷说些什么呢?(多媒体演示老爷爷从第五走到了第一)

(2)老爷爷高兴地排到了第一。现在看看戴帽子的男孩排在第几?没戴帽子的男孩排在第几?小女孩前面有几人,后面有几人?

(3)刚才我们说的几人与第几人,如5人和第5人,2人和第2人意思一样吗?(板书课题)

4.(多媒体演示老爷爷买完票走了)教师继续提出问题并要求回答。

如:剩下几个人?戴帽子的男孩排在第几?没戴帽子的男孩又排第几?小女孩的前面有几人,后面有几人?

[说明: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要适当地加以引导,特别要让学生说清楚是怎么数的。同时,要告诉学生排队的时候我们一般都从前面数起。]

三、内化认知

活动3:点灯笼。

1.今天动物园可真热闹,门口挂满了灯笼。我们一起来做点灯笼的游戏好吗?

多媒体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图。

要求:第一行从左边起点4个灯笼,

第二行从左边起点第4个灯笼。

2.指名在电脑上进行涂色操作。

3.议一议:4个和第4个意思一样吗?

[说明:给灯笼涂的颜色不作统一要求,可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并要求说说为什么涂这种颜色。在区别4个与第4个时,如果学生能明白4个指一共有四个灯笼,而第4个指排在第四个的那个灯笼就可以了。]

活动4:我说我家。

1.多媒体出示小丽家楼房图。

2.看图,要求用几和第几这两个词说一句话。

如:这幢楼有5层,小丽住在第4层

3.介绍自己家:你家的楼房一共有几层?你家住在第几层?

[说明:在数楼房层数的时候,要引导学生根据房门、窗户和阳台等参照物来数,并要指出数楼房习惯上都是从下往上数。]

活动5:猴子捞月亮。

1.快看,动物园里的小猴子又在捞月亮啦!

多媒体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右图。

2.说一说:看到这个画面你想说什么呢?

(学生可能会注意到戴帽子的猴子很特别)

3.小组讨论:戴帽子的小猴排在第几?你是怎么数的?

[说明:数戴帽子的小猴子是第几只时,要引导学生先从下往上数,再从上往下数,明白由于数的方向不同,答案也不同。]

活动6:课间律动操。

1.挑选领操员。(每组各派1名学生排队上台领操)

提问:一共有几个小朋友上台领操?谁排第一?谁排第二?你是怎么数的?

2.全班模仿动物动作做课间律动操。

3.领操员重新排队下台回原位。

提问:刚才领操员下去时谁排第一?谁排第二?你是怎么数的?

[说明:本活动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目的是通过活动解除学生的学习疲劳,调节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活动要有一定的时间保证,不得少于3分钟。]

活动7:赛车比赛。

1.小朋友们的操做得可真不错。接着,我们一起去看小动物赛车。(多媒体出示赛车图)

2.抢答:4号车前面有几辆车?是哪些车?

5号车前面是几号车?后面又是几号车?

4号车前面是几号车?后面又是几号车?

3.小组合作:看着这幅图,你还能提什么问题?

[说明:在小组合作活动中,最好是同桌合作或前后桌合作,同时要强调学会尊重,学会倾听,不要轻易打断别人的发言,说话不要太大声,不要影响其他人的交流等。]

四、总结评价

活动8:满载而归。

1.小朋友们今天在动物园里玩得开心吗?不过时候不早了,我们回家去。(律动开列车游戏)

2.今天我们参观了动物园,学习了几和第几的知识,你能说一句含有几和第几的话吗?

3.今天这节课有意思吗?为什么?现在你知道几和第几有什么不同吗?你觉得你今天表现怎样?满意吗?

[说明:在说几和第几时,要启发学生结合实例进行描述。在课末评价时,要引导学生既评价自己,也评价别人,甚至可以评价老师。]

教学设计方案之一


每个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是教案课件,大家在仔细规划教案课件。认真做好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才能规范的完成工作!你们了解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学设计方案之一”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认识2个偏旁“饣、牜”。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云借生日给妈妈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过生日吗?在过生日的时候,你们最希望的是什么?

学生各抒己见,预测学生心理,最希望能得到生日礼物。

平日里,你们会向别人借东西,也会把东西借给别人听说过借生日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关于《借生日》的故事。(板书课题)学了之后,你们就会明白,为什么要借生日。(齐读课题《借生日》)

反思: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所学知识越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就越感兴趣。学生爱过生日,而借生日学生没有听说过,这就引导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未知欲。

二、阅读、识字、探究、感悟

1、提出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

(学生根据要求独立读课本。)

反思:明确读的要求,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十分必要,这样可以提高读书的效率,有利于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认读带有拼音的字:

布、放、快、怎、礼、今、熊、饭、物、正、拿。

反馈时,学生会读哪个就读哪个,读对了的,其他学生跟着将这个字读3遍。

反思:鼓励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学习,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努力使学生获得成就感。

3、交流识字方法:

同桌互相交流一下识字方法,然后指名说一说自己想说的字,并组词。

反思:同桌交流,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扩大信息源。

4、教师指导,强化识字:

教师指导认识偏旁“饣、牜”并重点指导认记“饭、物”,小组“开火车”认读生字,读得全对的小组能得到5颗星。

饣、牜两个偏旁,是新学的,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指导学生重点来记。比赛是学生特别喜欢的方式,而小组比赛更有助于培养团结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5、这篇课文共有多少个自然段。(让学生用手势表示。)

6、你喜欢读哪个自然段就给大家读哪个自然段。

(先自由练习读,然后指名自由选自然段读。)

反思:打破传统的“串讲”形式,以学生的自主阅读为主,学生自己能读懂的教师就不再去讲,充分让学生自读自悟,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

7、感悟妈妈和小云说的话:妈妈笑着说:“我忘了”。妈妈真的忘了吗?小云把生日借给妈妈前,心理会想些什么。

(先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组内交流和讨论,再以小组的形式发表讨论和交流的结果。)

8、读了课文,你们觉得小云是个怎样的孩子?

(学生各抒己见,从中知道小云在妈妈的影响下,懂得关心妈妈了,使学生受到感染。)

9、小结:

我们的妈妈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物,她总是只想着别人,而唯独没有自己,所以我们也应该向小云一样,来关心自己的妈妈。

10、练习分角色读课文:

(以3人小组的形式练习,还可播放乐曲,活跃气氛。如开始放《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课文读完后放歌曲《生日歌》。)

三、拓展与巩固

1、你们能说出妈妈是怎样关心你的吗?

(学生根据自己的亲身感受,各抒己见,师生共同评议。)

2、总结谈话:

我们的妈妈爱我们并且关心我们,那么,我们也应该像妈妈一样云爱身边的人,云关心他们。

3、作业设计:

⑴ 亲手做一份小礼物(一幅画、一件纸工等,送给父亲或母亲,并说一句祝福的话。)

⑵ 想象故事的结尾,把课文中的故事说给别人听。

【课件参考】 《饮酒》教学设计之一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每天,老师都需要写自己的教案课件。认真做好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这样可以避免很多因为准备不足导致的教学事故。优质的教案课件是在哪些地方有值得借鉴的地方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课件参考】 《饮酒》教学设计之一》,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饮酒》教案学习目标:(一)体会《饮酒》(结庐在人境)诗的思想内容;(二)领会陶渊明诗平淡自然的风格第一次先学后教自学指导v参考注释,疏通加注字词在句中的意义v朗诵全诗,体会诗歌大意作者简介v陶渊明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入刘宋后改名潜,《饮酒》教案。

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人。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曾v田园诗人的鼻祖28岁以前父亲早逝,生活贫困29-41岁为官42岁从彭泽令退下,归田“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第二次先学后教学生朗读完后,谈谈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饮酒”,而通篇并没有提到“酒”,实际上是取其意象:解酒抒发自己的愁绪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对农村淳朴生活的热爱,教案《《饮酒》教案》。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采菊、悠然的心境、山气佳、飞鸟自由自在的生活第三次先学后教1、 诗人既然在人境结庐,为什么没有车马喧呢?说说你的理解。强调自己是内心宁静,所以即使身处人境,却能免除士大夫间的世俗交往“大隐隐于市”,陶氏的隐居,并非不食人间烟火的深山隐居,而是在自己内心筑成的桃花源

2.“此中有真意”中“真意”是指什么?诗人为什么又“欲辨已忘言”呢?隐居的真趣,是与“伪”相对的《庄子》:“辩也者,有不辩也,大辩不言。”又:“言者,所以在意也,得意而忘言。”诗人厌恶官场生活的尔虞我诈,厌恶“世俗久相欺”的污浊社会,一旦归到大自然,就觉得是进入了另一个世界,他要在无车马之喧,无名利之逐的大自然中寻求乐趣,坚守节操,这就是他的“真意”所在。3.“见南山”能不能改为“望南山”?

无我之境有我之境“见”把诗人恬然、闲适的那种惬意很好地表现出来了,在诗人悠然自得的采菊的间隙,青翠如屏的南山不经意间闯入诗人的眼帘,看见南山诗人不是有意而为之的;而““悠然望南山”的“望”好像是在说诗人在极目远眺南山。使全诗的韵味尽失。当堂训练《归园田居》 (其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1.这首诗从体裁上看,是首()A古体诗B绝句 C律诗

从题材上看,是首()A山水诗 B田园诗2.从语言上看,全诗语言()3.从写作手法来讲,主要是运用了()手法A赋B比C兴4.诗中,那两句表明了主旨?如何理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只要保持名节,他劳而不怨。表明自己隐居躬耕,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愿望,

《雷电颂》教学设计范文精选10篇


教师作为知识种子的传播者,在教学前准备好教学设计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可以提高教师们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怎么才能写出一篇专属自己的教学设计呢?推荐你看看以下的《雷电颂》教学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雷电颂》教学设计范文 篇1

指导思想:

在班会上,通过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预防雷电”安全知识的宣传。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安全的学习氛围,避免自然灾害对学生造成伤害、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了相关的救生与自救知识,更是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护能力,使广大同学更加认识到“安全无小事,事事有安全”。

活动目的:

1、利用防雷电知识宣传活动,不断提高学生自我安全防范意识。

2、重视防雷,防溺水安全知识的学习,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活动形式:以讨论为主

班会过程:

一、什么是雷电?什么是闪电?雷电(闪电)的发生频率与特点

案例讲述:时间:20xx.5.18晚上地点:贵州省贵阳市

这天晚上,天气闷热、乌云密布,贵阳市花溪麦坪乡彭关页岩砖厂承包人樊世成和周小平、何灼青等七人围坐于该厂工棚内吃晚饭。

8时10分左右,突然一声炸雷响过,靠在门方一侧的樊世成应声倒地。见此情景,民工们一边将他抬到床上,一边打电话向医院求救。两小时后医护人员赶到,樊世成不治身亡。

事后有关部门的现场调查资料显示:民工工棚高仅3米,无防雷装置,电视机室外天线高出屋面5米。天线安装点距离灾害点直线距离为2米。发生雷击事故时樊世成身穿湿衣站于门侧,电视机天线连线正好位于身后上部。

二、雷电的危害

雷电对人体的伤害,有电流的直接作用和超压或动力作用,以及高温作用。当人遭受雷电击的一瞬间,电流迅速通过人体,重者可导致心跳、呼吸停止,脑组织缺氧而死亡。另外,雷击时产生的是火花,也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皮肤烧灼伤。雷电击伤,亦可使人体出现树枝状雷击纹,表皮剥脱,皮内出血,也能造成耳鼓膜或内脏破裂等。

三、雷击一般在哪儿?

1、缺少避雷设备或避雷设备不合格的高大建筑物、储罐等;

2、没有良好接地的金属屋顶;

3、潮湿或空旷地区的建筑物、树木等;

4、由于烟气的导电性,烟囱特别易遭雷击;

5、建筑物上有无线电而又没有避雷器和没有良好接地的地方。

四、怎样防雷

1、建筑物上装设避雷装置。即利用避雷装置将雷电流引入大地而消失。

2、在雷雨时,人不要靠近高压变电室、高压电线和孤立的高楼、烟囱、电杆、大树、旗杆等,更不要站在空旷的高地上或在大树下躲雨。

3、不能用有金属立柱的雨伞。在郊区或露天操作时,不要使用金属工具,如铁撬棒等。

4、不要穿潮湿的衣服靠近或站在露天金属商品的货垛上。

5、在雷雨天气,不要去江、河、湖边游泳、划船、垂钓等。

6、在电闪雷鸣、风雨交加之时,若旅游者在旅店休息,应立即关掉室内的电视机、收录机、音响、空调机等电器,以避免产生导电。打雷时,在房间的正中央较为安全,切忌停留在电灯正下面,忌依靠在柱子、墙壁边、门窗边,以避免在打雷时产生感应电而致意外。

五、(学生讨论)你认为应该怎样防雷?

1、打雷时,要关好门窗,尽量不要拨打、接听电话、手机或上网,拔掉家用电器的电源以及电话线、电视闭路线等可能将雷电引入的金属导线。

2、在室内也要离开进户的金属水管以及跟屋顶相连的下水管,铁丝不要拉到窗户、门口。

3、遇到突然的雷雨,出现发硬竖起来时,应该双脚并拢蹲下,同时拿掉身上的金属物品和发卡、项链等,不要与人拉在一起,最好使用塑料雨具、雨衣等。

4、外出躲避雷雨时,要注意不要躲在洞穴、大石、悬崖、草棚和孤树等危险地方。

5、注意收听天气预报,有雷雨天气时尽量不要外出,并提前做好应急预防。

班主任点评:

同学们,经过今天的学习,老师也希望通过这次防雷主题班会,同学们知道防雷的重要性,在日常的工作、学习、生活中能学以致用,做一个懂得保护自己的学生。

《雷电颂》教学设计范文 篇2

防暴雨防雷电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巩固幼儿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幼儿了解雷电的危害性。

2、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自我保护意识,掌握防止雷电伤害的基本常识。

3、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4、初步培养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事先师生、家长共同收集有关雷电知识的资料。

2、电视图片。

3、场景布置、闪电模型、鼓、电话等。

活动过程:

一、活动引入

1、巩固和提升幼儿已有的经验:轰隆隆,是什么声音?

2、小耳朵真灵,真的是下雨了,打雷了。

二、在打雷时

1、小朋友们知道雷电是什么样子的?还有什么也是和雷电一起出现的呢?(请幼儿模仿打雷的声音、描述闪电的景象。)

2、引导幼儿在活动中能够大胆地表述。(教师打开电视图片,帮助幼儿认识下雨时雷电形成的过程。)

3、下雨又打雷时,我们应该怎么办?(有什么地方可以让我们躲雨的呢?)

4、幼儿能够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述自己的生活经验(有哪些地方我们是可以躲避的,而什么地方是一定不能去的呢?)

三、打开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讨论,他们做的对不对?应该怎样做?

图上有雷电和雨点,一幼儿在大树下躲雨。

雷雨天,一幼儿在空旷的地方踩水。

雷雨天,一幼儿在家看电视。

雷雨天,一幼儿在打电话。

1、再次引导幼儿谈一谈,电闪雷鸣时我们应该怎么做?

2、启发幼儿谈谈:危险的事情还有哪些?我们应该怎么做?

四、带幼儿到户外布置的环境中体验下雨天,应该怎么做?

情景表演:下雨天

请两名幼儿扮演雷公电母,四名幼儿做不同的行为,比如:看电视、踩水、打电话、大声说话。请观众说说他们的行为好不好?应该怎么做?

五、活动延伸:进行《我不玩电》、《不燃放爆竹》、《我不玩火》、《不随便吃药》等教育,使幼儿知道如何预防危险事情的发生,在平日里不做危险是事情。

活动反思:

对于雷雨天孩子们还是比较熟悉的,只是关于雷电形成的过程不知道,在听老师讲解的时候,孩子们都听的很认真,我将重点放在雨点的形成上,孩子们很快就明白了。在自我保护上我们采用了情景表演的'模式,更深一步的加大孩子们的自我保护经验。目标1、2大成效果较好。

防暴雨防雷电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教育学生学会在遇到暴风雨、山洪、雷电等自然灾害能学会自我救助。

2、掌握科学合理的安全常识。

教学重点

自然灾害安全常识的教授。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防雷

1、雷雨天气时不要停留在高楼平台上,在户外空旷处不宜进入孤立的棚屋、岗亭等。

2、远离建筑物外露的水管、煤气管等金属物体及电力设备。

3、不宜在大树下躲避雷雨,如万不得已,则须与树干保持3米距离,下蹲并双腿靠拢。

4、如果在雷电交加时,头、颈、手处有蚂蚁爬走感,头发竖起,说明将发生雷击,应赶紧趴在地上,这样可以减少遭雷击的危险,并拿去身上佩戴的金属饰品和发卡、项链等。

5、如果在户外遭遇雷雨,来不及离开高大物体时,应马上找些干燥的绝缘物放在地上,并将双脚合拢坐在上面,切勿将脚放在绝缘物以外的地面上,因为水能导电。

6、在户外躲避雷雨时,应注意不要用手撑地,同时双手抱膝,胸口紧贴膝盖,尽量低下头,因为头部较之身体其他部位最易遭到雷击。

7、当在户外看见闪电几秒钟内就听见雷声时,说明正处于近雷暴的危险环境,此时应停止行走,两脚并拢并立即下蹲,不要与人拉在一起,最好使用塑料雨具、雨衣等。

8、在雷雨天气中,不宜在旷野中打伞,或高举羽毛球拍、高尔夫球棍、锄头等;不宜进行户外球类运动,雷暴天气进行高尔夫球、足球等运动是非常危险的;不宜在水面和水边停留;不宜在河边洗衣服、钓鱼、游泳、玩耍。

9、在雷雨天气中,不宜快速开摩托、快骑自行车和在雨中狂奔,因为身体的跨步越大,电压就越大,也越容易伤人。

10、如果在户外看到高压线遭雷击断裂,此时应提高警惕,因为高压线断点附近存在跨步电压,身处附近的人此时千万不要跑动,而应双脚并拢,跳离现场。

有雷击发生时,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强自我保护:

1、远离建筑物的避雷针及其接地引下线,这样做是为了防止雷电反击和跨步电压伤人。

2、远离各种天线、电线杆、高塔、烟囱、旗杆,如有条件,应进入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或金属壳的汽车、船只,但帆布的篷车、拖拉机、摩托车等在雷雨发生时是比较危险的,应尽快远离。

3、尽量离开山丘、海滨、河边、池塘边,尽量离开孤立的树木和没有防雷装置的孤立建筑物,铁围栏、铁丝网、金属晒衣绳边也很危险。

4、雷雨天气尽量不要在旷野行走,外出时应穿塑料材质等不浸水的雨衣,不要骑在牲畜上或自行车上行走;不要用金属杆的雨伞,不要把带有金属杆的工具如铁锹、锄头扛在肩上。

5、人在遭受雷击前,会突然有头发竖起或皮肤颤动的感觉,这时应立刻躺倒在地,或选择低洼处蹲下,双脚并拢,双臂抱膝,头部下俯,尽量降低自身位势、缩小暴露面。

(一)防雷的十条基本原则

1、室内比室外安全;

2、低处比高处安全,坐下、蹲下比站立和行走安全;

3、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比无防雷设施的建筑物安全;

4、不要在大树下避雷,宁可在大树旁的小树下避雷,并且要离开树干至少3米,双脚并拢,坐在地上,不要靠在树干上;

5、不要触摸或靠在高墙、高烟囱和孤立的高大树木下避雷;

6、不要在田地间的窝篷里或位于地形高处的简易农舍里避雷;

7、在雷雨时,不能在空旷的田埂上跑步,更不能肩杠长形工具跑步;

8、在野外,雷暴时不要接触和接近各种电线类金属;

9、雷暴时,停止一切室外的体育活动,特别是在宽大球场上的运动;

10、雷暴时,停止一切装填炸药和放炮的作业。

防暴雨:什么叫暴雨?

我国气象部门规定,24小时降雨量50毫米以上的雨叫暴雨。暴雨来临时,往往乌去密布,电闪雷鸣,狂风大作。

暴雨来临前准备

1、检查房屋,如果是危旧房屋或处于地势低洼的地方,应及时转移。

2、暂停室外活动,学校可以暂时停课。

3、检查电路、炉火等设施是否安全,关闭电源总开关。

4、提前收盖露天晾晒物品,收拾家中贵重物品放到档上或置于高处。

5、暂停田间劳动,户外人员应立即到地势高的地方或山洞暂避。

暴雨避险

1、危旧房屋或在地洼地势住宅的人员及时转移到安全地方

2、关闭煤气阀和电源总开关

3、立即停止田间农事活动和户外活动

4、注意夜间的暴雨提防旧房屋倒塌伤人。

5、雨天汽车在低洼处熄火,千万不要在车上等候,下车到高处等待救援。

6、不要在下大雨时骑自行车。过马路要留心积水深浅。

洪水暴发时如何自救

一个地区短期内连降暴雨,河水会猛烈上涨,漫过堤坝,淹没农田、村庄,冲毁道路、桥梁、房屋,这就是洪水灾害。发生了洪水,如何自救呢?

1.受到洪水威胁,如果时间充裕,应按照预定路线,有组织地向山坡、高地等处转移;在措手不及,已经受到洪水包围的情况下,要尽可能利用船只、木排、门板、木床等,做水上转移。

2.洪水来得太快,已经来不及转移时,要立即爬上屋顶、楼房高屋、大树、高墙,做暂时避险,等待援救。不要单身游水转移。

3.在山区,如果连降大雨,用容易暴发山洪。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注意避免渡河,以防止被山洪冲走,还要注意防止山体滑坡、滚石、泥石流的伤害。

4.发现高压线铁塔倾倒、电线低垂或断折;要远离避险,不可触摸或接近,防止触电。

5.洪水过后,要服用预防流行病的药物,做好卫生防疫工作,避免发生传染病。

不应低估山洪暴发的威力和速度。小溪的流水往往由于上游降下大雨,雨水会集涌而下,于数分钟内演变为巨大山洪,如游人适在溪中,极易为洪水冲走,引致伤亡。

除非是有准备的溯溪活动,否则不要沿溪涧河道远足。

夏天雨季,或暴雨后切勿涉足溪涧。

二、知识的预习

安全知识问答。

防暴雨防雷电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教育幼儿节约用电、安全用电。

2、教育幼儿学会如何防雷电。

3、锻炼幼儿对事情的判断能力和想像力,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4、体会集体合作游戏的快乐。

5、知道危险来临时如何保护自己,如何逃生。

活动准备:

课件《如何防雷电》;躲雷雨闪电的情景场地布置(即游戏场地):大树一棵、电线杆一条,房子一座,雨的形成:用银色的包装纸剪成一条条细小的长带,挂在场地的房顶上面飘落下来;情景演习的准备:电烫斗一个,一件破了一个洞的衣服;小兔子头饰、木篮子各40个;音乐《下雨了》。

活动过程:

一、活动的导入:今天,黄可芳小朋友邀请我们到她家去做客,现在,我们出发吧。

二、躲雷雨闪电的情景:

1、刚走到半路上,突然传来一阵雷雨闪电的声音(用录音机播放音乐),“孩子们,下雨了,打雷啦,赶快躲”。仔细观察孩子们躲在哪里。

2、雨停了,继续走,来到了黄可芳的家里坐下,她妈妈热情招待我们。

三、围绕刚才躲雷雨闪电的情景进行提问:

1、刚才我们在半路上遇到什么事情啦?

2、你们是怎样避雷雨闪电的?躲在哪里?

3、今天小可爱也遇到了像我们同样的事情,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她是怎样做的?

四、观看课件《如何防雷电》。

五、围绕课件内容与幼儿展开讨论:

1、故事里的小可爱她是躲在哪里避雷雨闪电的?

2、小帅哥又是躲在哪里避雷雨闪电的?

3、小可爱、小帅哥谁做得对呢?请幼儿自由讨论,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对事情的判断能力。

4、老师小结应该怎样防雷电。

(1)不可以跑到大树下躲雷雨闪电。

(2)不可以躲在电线杆下。

(3)不可以躲在高危的地方。

(4)不可以躲在潮湿的地方。

六、情景演习:突然在黄可芳家里的一个角落里冒出一阵阵烟和闻到一股烧焦的味道。

七、与幼儿一起讨论应该如何安全用电。

1、寻找出冒烟的苗头(原来是黄可芳贪玩,用电烫斗烫衣服忘了关掉电源,把衣服烧焦了)。

2、与幼儿一起讨论在家该如何安全用电?请幼儿各抒已见,这时候,要运用灵巧的引导语言来开发幼儿的想像力和对事情的判断力。

3、老师小结该如何安全用电:

(1)不玩弄电器的插头,需要时请大家帮忙插和拔。

(2)不用湿手触摸电源开关。

(3)在没有学会操作前不能随便按动电器上的旋钮及各种键,有的家电只有大人才能操作,不能随便乱动。

(4)注意节约用电,要随手关灯,没人时不开灯,电视看完要及时关掉。

八、表演游戏:《下雨啦》。

情景设计:播放音乐《下雨了》,兔妈妈和兔子们随着轻快的音乐采蘑菇,突然下雨了,打雷啦,兔妈妈和兔子们赶快躲雨,雨停了,兔妈妈表扬躲得好、躲得对的小兔。

防暴雨防雷电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大致了解雷电产生的原因。

2、了解雷电的危险性。

3、掌握简单常用的避雷知识。

教学重点:掌握简单常用的避雷知识。

教学过程:

一、师生围绕雷电现象自由谈话(雷电是怎样产生的?听过雷击伤人的事吗?)

二、教师讲解

1、雷电产生的原因:一部分带电的云层与另一部分带异种电荷的云层,或者是带电的云层对大地之间迅猛的放电。这种迅猛的放电过程产生强烈的闪电并伴随巨大的声音。这就是我们所看到的闪电和雷鸣。

2、雷电的危害

①击死击伤人畜

②击毁建筑、大树、用电设施。

三、师生讨论:怎样防止雷击?讨论后教师小结:

(一)一般避雷方法

①雷击时远离大树,高大建筑。

②避免使用电器,看电视,打手机,打电话。

③关闭门窗。

④不拿金属物体在手

(二)房内避雷:

①课桌椅离开墙壁。

②不靠近避雷杆。

四、读儿歌。阴雨天,生雷电,避雨别在树下站,铁塔线杆要离远,打雷家中也防患,关好门窗切电源,避免雷火屋里窜。

防暴雨防雷电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知道雷雨天气很危险,掌握雷雨天的安全知识。

2、教育幼儿如何防雷电。

3、树立幼儿自我保护意识。

4、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5、知道在发生危险时如何自救。

活动准备:

课件《怎样防雷电》

活动重难点:

使幼儿掌握雷雨天的安全知识,树立自我保护意识。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今天小猴邀请我们到她家去做客,我们出发吧!

2、刚走到半路上,突然传来一阵雷雨闪电的声音(用录音机播放音乐)"孩子们,下雨了,打雷啦,赶快躲"。仔细观察孩子们躲在哪里。

3、雨停了,继续走,来到了小猴的家里坐下,小猴热情地招待我们。

二、围绕情景,进行提问:

1、刚才我们在半路上遇到什么事情啦?

2、你们是怎样避雷雨闪电的?躲在哪里?

3、今天我们的朋友——小灵狐也遇到了像我们同样的事情,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她是怎样做的?

三、观看视频《怎样防雷电》。

1、观看视频。

2、围绕视频内容与幼儿展开讨论:请幼儿自由讨论,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对事情的判断能力。

四、教师小结,预防雷电。

潮湿、金属、高空等更加容易导电,下雨天的时候,人们不可以跑到大树下躲雷雨闪电,不可以躲在电线杆下,不可以躲在高危的地方,不可以躲在潮湿的地方。我们要学会远离危险,懂得保护自己。

防暴雨防雷电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教育幼儿了解简单的用电常识,不摸电闸,不到变电所、高压线附近玩耍。

2、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幼儿知道雷雨时不在高压线、大树下避雨。

3、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4、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活动准备:

防触电、雷击案例两个;相关图片;电闸标志

活动过程:

一、教师讲述案例《变电所玩耍遭电击身亡》

1、结合故事进行提问:“你家附近有变电所、高压线吗?你家里有没有电闸、开关?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更安全?”

2、欣赏儿歌《防触电》

居家玩耍,谨防触电;身是导体,水不绝缘;插座接头,容易漏电;切勿乱摸,闸刀开关。

二、讲述案例二《树下避雨遭雷击》

提问:故事里讲了一件什么事?雷雨时我们应该怎样做更安全?(教育幼儿知道雷雨时不在树下避雨,不看电视、不接电话)

三、逐幅出示图片,引导幼儿判断图片上的做法对不对。

防暴雨防雷电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了解雷电给人们生活造成的影响。

2、学习躲避雷电的方法和雨天自我保护意识。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了解雷电给人们生活造成的影响。

活动难点:学习躲避雷电的方法,培养雨天的自我保护意识。

活动准备:

躲避雷电图,《雷电》PPT准备。

活动过程:

一、出示各种有关雷电的图片,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引出活动主题。

1、教师出示各种有关雷电的图片,教师:小朋友,你们看看这些图片是什么?它对我们的生活会有危害吗?

2、幼儿仔细观察图片并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

二、通过观看视频,让幼儿了解雷电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危害。

1、教师:下面请小朋友们观看一下视频录像,看看雷电对我们的生活会造成哪些危害呢?

2、幼儿观看录像,并集体讨论雷电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影响。

教师小结:

雷电的危害特别大,雷电不仅会引发火灾,而且如果人或动物被雷电击中就会死掉的。

三、引导幼儿讨论躲避雷电的.方法。

1、教师:大家知道如何躲避雷电吗?

2、教师向幼儿展示说出自己的想法。

3、教师向幼儿展示躲避雷电的图片,让幼儿了解生活中应该如何躲避雷电。

教师小结:

有雷电时要赶快关闭门窗,不要站在窗口,把房间里的电源线路断开,并拔下插头,雷雨天不要躲在带线杆、烟囱或大树底下,打雷时应该切断电源,同时尽量不要开水龙头,打雷时不要用手机,有雷电时要远离建筑物中外露的水管、煤气管等金属物体及电力设备,不要再水边停留,若在空旷地带听见雷声,应两脚并拢迅速蹲下,双手抱住头。

四、游戏:我做得对吗?

1、教师做出雷电交加的各种躲避的动作,请幼儿判断对错。

2、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做雷电时的各种躲避的动作,请其他组的幼儿判断对错。

教师小结:

雷电时如何形成的雷电是因为在下雨时两朵积雨云相互碰撞,一片是正电荷,一片是负电荷,撞在一起时,云的上下部份之间形成一个电位差,就会产生电。

《雷电颂》教学设计范文 篇3

活动目标:

1、教育幼儿学会如何防雷电。

2、锻炼幼儿对事物的判断能力和想象能力,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3、通过表演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感受到活动的乐趣,并更快、更好地掌握所学的安全知识。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

1)录音机、磁带。

2)模拟大树一棵。

3)模拟电线杆一根、电线一条。

4)模拟房子一座。

5)用银色的包装纸剪成一条条细小的长带。

6)小兔子头饰(若干)。

7)篮子一个。

8)音乐《下鱼了》。

9)自编儿歌一首《安全避雷电》。

2、知识经验准备:

认识情景表演中的小演员。

活动过程:

1、导入,今天,***小朋友邀请我们到他家去做客,现在我们出发吧。

2、躲雷雨闪电的情景。

1)刚走到半路上,突然传来一阵雷雨闪电的声音(用录音机播放音乐)孩子们,下雨了,打雷啦,赶快躲,仔细观察孩子们躲在哪里。

2)雨停了,继续走,来到了***的家里坐下,他妈妈热情招待我们。

3、围绕刚才躲雷雨闪电的情景进行提问:

1)刚才我们在半路上遇到什么事情啦?

2)今天小可爱也遇到了像我们同样的事情,!.来源:屈老.师教案网!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他是怎样做的,好么?

4、观看课件《如何防雷电》

5、围绕课件内容与幼儿展开讨论。

1)故事里的小可爱她是躲在哪里避雷雨闪电的?

2)小哥哥又是躲在哪里避雷雨闪电的?

3)小可爱、小哥哥,谁做得对呢?

4)教师小结。

A)不可以跑到大树下躲避雷雨闪电。

B)不可以躲在高危的地方。

C)不可以躲在电线杆下。

D)不可以躲避在潮湿的地方。

6、教念儿歌《安全避雷电》

7、表演游戏《下雨啦》

情景设计:播放音乐《下雨啦》,兔妈妈和小兔们随着轻快的音乐去采蘑菇,突然下雨了,打雷了,兔妈妈和小兔们赶快躲雨。雨停了,兔妈妈表扬躲得好、躲得对的小兔。

8、结束。

小兔们再次随兔妈妈出去采蘑菇。

附儿歌:

安全避雷电跟着大人去郊游,开开心心在踏青,突然闪电又打雷,这个时候怎么办?

千万不要慌乱跑!

安全避雷有妙计:

不能躲在大树下;不能躲在电线杆下;不能躲在潮湿处;不能躲在高危处;不慌不乱四处看;找到低处蹲下来,雷电没有再走动,定能安全回到家。

《雷电颂》教学设计范文 篇4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打雷是自然现象,提高幼儿预防雷电伤害的意识。

2、使幼儿初步了解雷电的形成和危害,掌握防止雷电伤害的基本知识。

3、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4、培养幼儿完整、连贯地表达能力和对事物的判断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事先师生、家长共同收集有关雷电知识的资料。

2、教学挂图:《雷电的产生》、《大树下避雨》、《田野里踩水》、《看电视》。

活动过程:

1、组织幼儿根据生活经验谈话:雷电是什么样子的

2、借助教学挂图,将雷、电、云等图片贴在大图上,帮助幼儿初步理解雷电的产生和危害。

3、出示挂图,引导幼儿观察讨论,他们做的对不对

(1)图上有雷电和雨点,一幼儿在大树下躲鱼。

(2)雷雨天,一幼儿在空旷的地方踩水。

(3)雷雨天,一幼儿在家看电视。

4、引导幼儿谈一谈,电闪雷鸣时我们应该怎么做

5、启发幼儿谈谈:危险的事情还有哪些

《雷电颂》教学设计范文 篇5

【创意说明】

《雷电颂》是一首诗与剧的融合(即将诗篇融入剧情)的优秀的散文诗,剧中屈原借风、雷、电抒发满腔激愤,借助象征、拟人、呼告等修辞手法表现诗人对黑暗世界的强烈愤懑和摧毁黑暗的热望,以及对光明未来的热烈追求。

本设计的意图是在学生反复朗读的基础上,通过想像、探讨、交流让学生理解屈原的感情和精神感召力。体会诗篇融入剧情增强剧作诗一般的激情。

一、聊屈原,知背景

此前布置预习,学生查阅有关屈原的资料,课堂上交流。

二、读课文,想情景

多媒体播放理查德的钢琴曲《命运》。

学生品味课文意境,想象情景,达到入境这一步,进而调控情绪,活化智力因素,提高认知能力。

1、听读感受。

2、学生自由的放声的富有激情的朗读。

3、感知内容:

一层

呼唤风雷电,表达对黑暗的愤激和对光明的礼赞与向往。

二层

借斥神鬼偶像抨击昏庸腐朽的当权者。

4、想像情景:狂风怒吼,雷声隆隆,闪电烁烁。

三、说象征,例修辞

象征是文学创作中的'一种重要的表现方法,它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一具体事物的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要领,思想和情感(被象征的本体)。象征能使不容易或不便于直接说出的思想情感委婉、曲折、含蓄地表达出来,而且化“抽象”为“具体”,使思想更加形象,可感,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找出象征体并讨论其象征意义。

如:风、雷、电:象征变革现实的伟大力量。

洞庭湖、东海、长江:象征人民群众。

长剑:象征坚定的信念。

“没有阴谋……的小岛”:象征一方净土。

土偶土梗:象征无德无能、欺民感众的官僚统治集团。

文章通篇运用拟人、呼告的修辞方法,直接有力地表达了爱憎的感情,增强了语句的气势和表达效果。

还运用了反复、排比、比喻、反问等方法,增强了整个独白的抒情效果,具有诗的形式美,回环往复,荡气回肠,琅琅上口,铿锵有力。

四、诵课文,察屈原

重放《命运》学生调动最激越的情感,大声朗读并背诵前6段,在朗读中想像剧中情景,洞察屈原丰富的内心世界。

《雷电颂》教学设计范文 篇6

活动目标:

1、教育幼儿学会如何防雷电。

2、锻炼幼儿对事物的判断能力和想象能力,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3、通过表演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感受到活动的乐趣,并更快、更好地掌握所学的安全知识。

4、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

1)录音机、磁带。

2)模拟大树一棵。

3)模拟电线杆一根、电线一条。

4)模拟房子一座。

5)用银色的包装纸剪成一条条细小的长带。

6)小兔子头饰(若干)。

7)篮子一个。

8)音乐《下鱼了》。

9)自编儿歌一首《安全避雷电》。

2、知识经验准备:

认识情景表演中的小演员。

活动过程:

1、导入,今天,***小朋友邀请我们到他家去做客,现在我们出发吧。

2、躲雷雨闪电的情景。

1)刚走到半路上,突然传来一阵雷雨闪电的声音(用录音机播放音乐)孩子们,下雨了,打雷啦,赶快躲,仔细观察孩子们躲在哪里。

2)雨停了,继续走,来到了***的家里坐下,他妈妈热情招待我们。

3、围绕刚才躲雷雨闪电的情景进行提问:

1)刚才我们在半路上遇到什么事情啦?

2)今天小可爱也遇到了像我们同样的事情,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他是怎样做的,好么?

4、观看课件《如何防雷电》

5、围绕课件内容与幼儿展开讨论。

1)故事里的小可爱她是躲在哪里避雷雨闪电的?

2)小哥哥又是躲在哪里避雷雨闪电的?

3)小可爱、小哥哥,谁做得对呢?

4)教师小结。

A)不可以跑到大树下躲避雷雨闪电。

B)不可以躲在高危的地方。

C)不可以躲在电线杆下。

D)不可以躲避在潮湿的地方。

6、教念儿歌《安全避雷电》

7、表演游戏《下雨啦》

情景设计:播放音乐《下雨啦》,兔妈妈和小兔们随着轻快的音乐去采蘑菇,突然下雨了,打雷了,兔妈妈和小兔们赶快躲雨。雨停了,兔妈妈表扬躲得好、躲得对的小兔。

8、结束。

小兔们再次随兔妈妈出去采蘑菇。

附儿歌:

安全避雷电跟着大人去郊游,开开心心在踏青,突然闪电又打雷,这个时候怎么办?

千万不要慌乱跑!

安全避雷有妙计:

不能躲在大树下;不能躲在电线杆下;不能躲在潮湿处;不能躲在高危处;不慌不乱四处看;找到低处蹲下来,雷电没有再走动,定能安全回到家。

《雷电颂》教学设计范文 篇7

教学角度:

对话式解读──学生变换角色,自主“对话”,以拓展课文阐释空间,激发创造性思维。

主要教学步骤:

1、导入:

同学们交流有关屈原、郭沫若及《屈原》的信息。

2、诵读:

要求调动最激越的情感,大声吟诵,读出雄浑磅礴的气势和铿锵有力的节奏。

3、“对话”解读:

⑴与作者对话:

假如郭沫若走进课堂,与我们共同探讨学习《雷电颂》并释疑解难,试拟话题与他对话。

⑵与主人公对话:

吟诵这篇独白,你定会对主人公崇敬万分,感慨无限,请拜访屈原并告白真情。

⑶与课文对话:

你从字里行间读出了屈原怎样的内心世界?文中屈原是何形象?用文中词句说话。

⑷与编者对话:

这篇抒情独白被编人散文诗单元有何意图?请以编者身份作答。

⑸拓展式对话:

假如郑袖之流听完这番独白有何反应?假如婵娟耳闻恩师之言作何感想?请设计与屈原的精彩对白。

4、学生分组活动,或访谈、或问答、或表演。

5、总结。

《雷电颂》教学设计范文 篇8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积累:“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

(2)了解写作背景,为理解文章主旨服务。

(3)理解象征手法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

2、过程与方法

(1)指导同学大声朗读课文,想象自身就是颂雷电、斥苍天的屈原,入情入境地读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点。

(2)在朗读中思索体味排比、反复、拟人等修辞手法,在抒发感情上的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屈原热爱祖国,抨击黑暗热烈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培养同学的爱国主义情怀。

重点、难点

1、指导诵读,通过读感受人物的思想和品味本文富有强烈感情的语言。

课时布置1课时

教学过程

预习提示:

1、记住生字,积累词语。

2、根据课后“参考资料”了解戏剧基本剧情。

3、搜集屈原的有关资料。

新授:

一、结合背景激情导入

小朋友们,在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史上,是谁的智慧谛造了伟大的浪漫主义,开启了多元的中华文化,抚育了一代代文学巨子,是谁的忠烈发源了滚滚的汩罗水,摧动了帆帆龙舟,流淌着后世人永恒的纪念;假如说两千年前的屈原是因为没遇上名君,不忍看自身的同胞生灵涂炭,而选择了壮烈的纵身一跃,那两千年后,他假如看到悲剧重演,看到外族的铁蹄踏碎了我们的半壁河山,看到炎黄子孙却在国难当头发动政变,把枪口对准那些誓死保国的同胞,他心中该涌起怎样的万丈狂澜?今天我们就走近屈原,去聆听他的心声。

二、朗读感悟品析课文

(一)听读录音,找动身现

1、播放《雷电颂》朗读录音。请同学们注意听每一个句子的语气、语调、语速。

2、同学们说一说听后你的第一感觉是什么?(激情澎湃、气势雄浑)(感情充分、高亢激昂)

3、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效果?请大家看看本文的表示形式有什么特别之处?(通篇都是人物的内心独白)

(二)自由朗读了解内容

1、(承上)好,那我们此时就是屈原,这些文字就是我们的内心独白,我们结合刚才听读的录音,先浏览课文,来揣测一下该怎么处置语调和轻重音才最合适,二分钟后,我们来大声诵读一遍课文(自由朗读)。

2、读了这篇课文之后你知道了屈原的内心都想了哪些事物?(风、雷、电、洞庭洞、长江、东海、土偶木梗、东君……)

3、作者对这些事物的态度是什么样的?根据作者的态度,这些事物可分为两类,作者想借这两类事物来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感情?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学表示手法呢?

(三)重点精读,掌握情感

1、选出你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读给大家,说出你读这段时能揣测出屈原当时怎样的内心世界?饱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同学们自由赏析,言之成理,有自身的感受即可)

2、本文的作者是屈原吗?(不是,是郭沫若)郭沫若要借屈原之口来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呢?(借古讽今,抨击了老蒋的反动统治,抒发了人民的愤恨。)

(四)综合归纳,品析语言

1、《雷电颂》激情澎湃、气势雄浑,作者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多种修辞手法相结合,品析修辞的作用)

三、小结全文,写百字读后感

和:阅读拓展资料《醉》,给同学做一个欣赏。

《雷电颂》教学设计范文 篇9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哪些场所和行为容易发生雷击灾害;

2、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雷电发生前后的注意事项

教学过程:

一.雷雨天易发生雷击的场所

(1)地势较高处的地方。

(2)无防雷设施的地方。

(3)离高大树木、电线杆等物体很近的场所。

(4)露天游泳池、开阔的水域或小船上,树林的边缘。

(5)电线杆、旗杆、干草堆、帐篷等没有防雷装置的物体附近。

(6)水管、煤气管、电力设备、拖拉机、摩托车等外露金属物体旁边。

(7)孤立的烟囱或大树。

(8)空旷地带孤零零的棚屋、岗亭等。

二.雷雨天易引发雷击的现象有

(1)大开门窗,赤脚站在泥地或水泥地上。

(2)接触天线、煤气管道、铁丝网、金属窗、建筑物外墙。

(3)使用带有外接天线的收音机和电视机,拨打、接听电话。(4)用喷头洗澡。

(5)在旷野中打伞或高举羽毛球拍、锄头等。

(6)进行踢足球、攀登、钓鱼、游泳等户外活动。

三、如何预防雷击灾害

1、雷雨天气时,要注意关好门窗。

2、雷雨天气时,最好把电器的电源切断,并拔掉电源插头。

3、雷雨天气时,不要使用带有外接天线的收音机和电视机,关闭手机,更不能接打电话。

4、雷雨天气时,不要接触天线、煤气管道、铁丝网、金属窗、建筑物外墙等,远离带电设备,不要赤脚站在泥地和水泥地上。

5、不要在雷电交加时用喷头洗澡。

6、立即寻找避雷场所,可选择装有避雷针、钢架或钢筋混凝土的建筑物等处所,但是注意不要靠近防雷装置的任何部分;若找不到合适的避雷场所,可以蹲下,两脚并拢,双手抱膝,尽量降低身体重心。

7、如在雷电交加时,头、颈、手处有爬行的感觉,头发竖起,说明将发生雷击,应赶紧按上一条要求,做好防雷击动作,并拿掉身上佩戴的金属物品。

8、不要待在露天游泳池、开阔的水域或小船上,不要停留在树林的边缘。

9、不要待在电线杆、旗杆、干草堆、帐篷等没有防雷装置的.物体附近。

10、不要停留在水管、煤气管、电力设备、拖拉机、摩托车等外露金属物体旁边。

11、不要躲进空旷地带孤零零的棚屋、岗亭里。

12、不宜在旷野中打伞或高举羽毛球拍、锄头等。

13、应立即停止踢足球、攀登、钓鱼、游泳等户外活动。

14、多人一起在野外时,应相互拉开几米距离,不要挤在一起。

15、高压电线遭雷击落地时,近旁的人要保持高度警觉,当心地面“跨步电压”的电击;逃离时的正确方法是双脚并拢,跳着离开危险地带。

《雷电颂》教学设计范文 篇10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把握人物的情感及人物的性格。

2、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了解作品的艺术特点。

3、培养初步阅读和欣赏戏剧文学的能力。

作者、人物介绍:

屈原:名平,字原,号灵均,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战国时期出国人。用楚辞形式写了我国第一首政治抒情诗《离骚》。因看透秦国吞并六国的野心,力劝楚王联齐抗秦,后来遭奸人陷害,罢官放逐,但仍心系祖国。楚国被攻占后,自投汨罗江而死。

郭沫若:现代著名作家,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他从抗战的现实斗争中深切感受到人民的呼声和时代的责任,又从往昔的历史回顾中汲取着斗争的力量与澎湃的诗情。

戏剧知识介绍

1、戏剧的概念:

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她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生活。

2、戏剧的种类:

从表演形式上,可分为话剧、歌剧、舞剧、诗剧、广播剧、电视剧、街头剧、活报剧等;

从作品内容的性质上,可分悲剧、喜剧、正剧等;

从故事情节上,可分为独幕剧、多幕剧等。

从时代分,可以分为历史剧和现代剧。

3、戏剧的要素:包括舞台说明、戏剧冲突、人物台词等。

4、戏剧的基本特点:

(1)、空间和时间要高度集中(2)、矛盾冲突要尖锐集中(3)、语言要表现人物性格

5、戏剧的文学部分,通称为剧本,是文学的一大类别,与诗歌、散文、小说并列。

看课本上的参考资料(了解剧情和背景)

吟咏“雷电颂”的时间、地点和当时的自然环境

这个时间是在午夜已经过去,黎明尚未到来的时候。靳尚前来布置和催促郑詹尹立即执行南后毒死屈原、纵火焚尸的密令。地点是东皇太一庙正殿,神像林立,奇形怪状,阴森可怖,给人以威压的气势和令人窒息的气氛。

自然景象是雷电交加,狂风大作,无边的黑夜在颤动,在撕裂,在爆炸。这个典型环境意味着现实世界给屈原的肉体和精神的严重伤害,又象征着光明与黑暗的搏斗。

关于《雷电颂》的舞台说明(正文前小字部分)

舞台说明为舞台上的屈原的动作、形象外貌作了一个必要的交代,为读者理解下文的震天撼地的呼喊作了铺垫。我们可以看到舞台上的屈原是一个坚持真理的爱国者、受到奸佞残酷迫害的形象。他手足戴着刑具,颈上系有长链,“玄衣”、“披发”,但他大义凛然,伫立睥睨,目含怒火,坚贞不屈,满腔愤怒,即刻就要喷涌而出!

预习独学:

1、读准下列字词的读音(注音):

睥睨污秽犀利迸射播弄虐待

雷霆踌躇鞭挞罪孽拖泥带水稽首

2、说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方法。

(1)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

(2)电!你这宇宙最犀利的剑呀!()

(3)你,你这土偶木梗,你这没心肝的,没灵魂的,我要把你烧毁,烧毁()

(4)你,你东君,你是什么个东君?()

⑸你把我载着拖到洞庭湖的边上去,拖到长江的边上去,拖到东海的边上去呀!()

⑹把这比铁还坚固的黑暗,劈开,劈开,劈开!()

⑺虽然你劈它如同劈水一样,你抽掉了,它又合拢了来。()

8哭,哭有什么用?眼泪,眼泪有什么用?()

3、用最激越的情感,大声朗读课文。注意不同句子、不同语段所使用的语气、语调、语速。

研讨课文

1、你觉得本文在语言上有何特点?

2、跟以往课文相比,这篇课文在形式上有什么特点?

3、仔细揣摩语气、语调、语速,假设自己就是屈原,自由朗读全文。

4、结合课文背景,根据你的理解,谈谈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情感。

语言品味

1、跳读精思:本文既然是屈原的内心独白,那么我们就能够从这些话中读出屈原的内心世界。请找出你最感兴趣的句子或段落,朗读给大家听,并说说这里写出了屈原怎样的内心情感。

2、通过前边的朗读及对屈原内心情感的分析,你认为屈原是一个怎样的人?

3、课文中作者将很多事物都赋予了其他的含义。归纳一下,作者究竟赋予了这些事物什么特殊的含义?这又是一种什么手法?

4、举例说说课文使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2、小组准备展示,教师巡视

3、教师小结

阅读理解:

比较阅读:

与以前读过的郭沫若的诗歌《天上的街市》《静夜》相比,本文的抒情方式有什么特点?

以上就是《《黄河颂》教学设计之一》的全部内容,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点击黄河的主人教学设计查看或关注本网站内容更新,感谢您的关注!

文章来源://m.jab88.com/j/123076.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