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必备」三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避免过分追求叙述严谨而影响学生对基本内容的理解,教师授课之前,一般都会写好教案。教案可以为实际课堂做准备。在写教案时我们的重点应该放在哪里?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三年级美术上册教案",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你能喜欢!

三年级美术上册教案(篇1)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影子对艺术创作的影响,欣赏黑白摄影、欧洲剪影和剪影作品,在比较鉴赏中,了解不同色彩、形态在艺术表现中的作用。

一、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找影子游戏”、“做影子造型”、“画影子形状”等活动,发现生活中光与影子的关系,了解影子对艺术创作的影响,引发创作兴趣。

2、学生通过欣赏黑白摄影、欧洲剪影和剪影作品,在比较鉴赏中,了解不同色彩、形态在艺术表现中的作用。

3、让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剪纸制作。

二、教学准备

1、教师安排和启发学生自己收集关于光和影的生活现象以及艺术表现作品等方面的资料。

2、彩色纸、剪刀及其其他手工创作的工具。

三、教学过程:

1、用幻灯投影机导入新课。手的动作、剪纸、形体动作、身体的动作进行投影,让学生发挥想象。

2、、欣赏黑白摄影作品,对作品中光与影的艺术处理形式和形象,谈自己的感觉。

3、引导学生针对对作品中黑白对比的强烈反差视觉效果发表看法。

4、创作:以小组为单位,创编故事剧,可用剪影的形式制作剧中的角色形象。

5、演一演:学生之间以跟随某一个同学的背(身)后做影子模仿表演的方式,展开表演活动,以肢体的形态造型为主要表现内容,并配合音乐作品进行伴奏。

6、游戏活动

A、边唱歌边做相应的动作,引发学生对影子的兴趣,体验快乐。玩法:全体学生站成圆圈面向圆心,一、二报数结对子,一数在前二数在后,二数学一数的动作,反复进行,然后交换。

B、游戏开始时,选择一首熟悉的歌曲边唱边做动作。

7、猜影子:

A、获得新经验:能够设计多种动作构成有趣的影子,并根据自己的想像猜出影子的造型,共享想像创造的乐趣。

玩法:3——4个学生一组,猜拳决定出一人为猜影子者,其他学生背队阳光或灯光。面对墙壁做各种动作,当设计者出口令后,猜影子者猜出墙壁各种影子的造型,并与其中一个做动作的学生交换角色。替换也由猜拳决定,反复进行。

四、教学建议

1、采取自评和相互的方法,对自己及同学的剪纸(影)作品进行,并在班里展示这些作品。

2、对欣赏过的马帝斯剪纸作品进行图表式的调查,归纳同学们的意见,引导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三年级美术上册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能运用流畅的线条勾画出物体轮廓特征。

2、能抓住物体外轮廓线与内部结构线的大致关系,具体细致地描画物体。

3、乐于观察周围的事物,能以线条绘画的形式记录对事物的真实感受。

教学重点:

抓住事物的特点加以表现,用线条概括勾画出事物的特征。

教学难点:

学会用线条的变化来加工图形,并对画面进行适当的装饰和美化。

设计理念:

本课凭借象形文字的图形趣味性及线条在文字与图形之间的关联性,让学生用简洁的线条表达和概括事物特征,提升学生艺术感受力与创造性,发挥和体验造型语言魅力。

课前准备:

范品、铅笔、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情景创设

小区两户人家分别掉了东西,奇怪的是掉的东西都留有这样的影像,相同的轮廓,它们究竟是什么?

2、学生观看课件图片,参与讨论,回答。

3、老师解密,呈现两幅图:

一幅图是饭碗上摆放一双筷子;一幅图为一团毛线上插着毛线针。

4、揭示课题:线描外形。

二、游戏活动 认识轮廓

1、老师提问:这两样物品虽然不同,可是它们有什么相同之处?

总结什么是外轮廓:又叫外部线条,指群体或景物的外边缘线,每个物体的外形轮廓都不同。

图片欣赏:物体的外轮廓。

游戏《连连看》

① 知道物体的外轮廓并找到该物品。

② 看着实物找出物品的外轮廓。

2、拓展:其中一张是物体的各个面的外形。

只要你仔细看,不断转动实物就会发现,即使是同一个物体,从不同的角度看,也会出现不同的外轮廓。(图片展示)

三、尝试作业 讨论交流

1、我们成功地认识了物体的外轮廓,怎样运用线条庙会下来呢?

2、利用课件以及老师示范轮廓用线条描绘外形的过程,强调仔细观察物体,眼睛盯着物体看,不用担心画得好不好。

1、小训练:请你双眼盯着被咬了的苹果看,跟着感觉走,把你看到的外轮廓画下来。

2、分析学生作业。

说说你画时的感觉,发现了什么?遇到什么难题?该怎么解决?

3、师生共同总结。

仔细观察即兴作业,尽管现在画得不好,只要你大胆描绘,熟能生巧。

四、添加完整

1、看着这些有趣的外形,好似你只给它留上了一个背影,现在我们就利用线条来添加结构

板书:描绘外形——添加结构线。

2、欣赏学生范画,总结画法。

五、自主表现

1、提出作业要求:选择一组物品,你的眼睛一直盯住物体,仔细观察,手握铅笔,尝试画出这组物体的大致轮廓。

2、学生大胆表现,教师注意随时调整、指导、

六、评价交流与拓展

1、展示学生作业。

2、请你说说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三年级美术上册教案(篇3)

课题:校园里的花

课时:1课时

施教时间:10月8日——10月10日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细心观察校园里各种植物的枝叶的生长规律、结构。叶片、花瓣的形状特征以及枝杈的前后穿插变化。

2.能运用大小不同的点、流畅富有变化的单线条来写生各种植物,并将点与线结合添加上背景使画面的构图更加完整。

3.通过写生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发现美、表现美,锻炼学生的观察力、感受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重、难点:

1.能否通过观察了解写生植物枝叶的生长规律、结构。叶片、花瓣的形状特征以及枝杈的前后穿插变化。

2.在写生过程中能否画出花、枝、叶、杈的形态及前后穿插变化。

教学准备:

教师:在美术教室每一组的桌上摆上一盆植物,再准备一些用不同的材料制成的花卉作品。

学生:绘画工具材料。

教学活动过程:

活动一:

引导思考:是什么把我们的校园装点得如此美丽。培养学生能从身边寻找美、发现美,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活动二:

观察自己组桌子上的植物,通过讨论说一说:植物的枝叶是怎样生长的?叶片或花瓣是什么形状的?有什么特征?枝杈之间是如何穿插的。

任何植物都有它的个性特征。有的茎干粗壮,有的很细弱,有的叶肥厚。教师引导学生讲述植物枝叶的结构,叶片和花瓣的形状特征。

活动三:

教师以讲台上的芦荟为例,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教师简单示范构图与如何写笔写生,着重于绘画的先后、各部分的枝叶、花瓣;根据特征进行添加与加工。画面的背景可以用点、线、面有规律的组合,或用一种花纹的重复组合。

学生作业:对自己桌子上摆的植物进行写生。

活动四:

展示作品,讲评。

展示一些用不同的材料制成的花卉作品,启发学生用纸和其他材料通过剪、拼贴等方法制作成立体和半立体的花卉,美化教室。

札记:

孩子们对校园里常见的花还真是没怎么观察过,在教师的引导下,他们认真地观察并表现了校园里的花,这才感叹道:“原来我们学校有这么多的花呀,原来这些花都这么美呀!”我借机告诉他们:“生活中缺少的不是美,而是缺少发现。”

三年级美术上册教案(篇4)

教学重点:

1、学会唱《童年的小竹笛》这首歌曲;

2、通过音乐的欣赏、学习,让学生进行艺术构思与创作(绘画、表演、制作等)

教学难点:通过音乐的欣赏、学习,唤起学生对儿时的回忆,进行创作,以反映儿时的稚爱、童真。

教学目标:

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积累和情感体验出发,通过童谣歌曲的学习,为学生能够和体会歌曲所表现的意境和情趣,提高对语言节奏的感受能力,学生尝试运用多种手段表达自己的和情感,积累合作、交流、反思、创作、分享等方面的体验。

教学准备:

1、歌曲《童年的小竹笛》、的光盘或录音带。

2、不同风格、内容的童谣及录像、录音、光盘等资料。

3、绘画、折纸材料及节奏乐器等。

欣赏引导

在这个单元主题上你感受到了什么?弯弯的月亮是娃娃的小床,天上的星星是娃娃的被子,天边的月儿奏出美妙的乐曲,静静的水面仿佛在听你诉说。妈妈的催眠曲陪伴着娃娃进入了梦乡……

教学过程:

1、导入:

师生共同说一说各自耳熟能详的童谣,边说边表演,并说说个人的理解等,引导学生的兴趣。

2、例如,《小老鼠》: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咪咪咪……猫来了,咕噜咕噜滚下来。

3、《笑一笑》:一会儿哭、一会儿笑,两只黄狗会抬轿。

4、《不倒翁》:说你呆你真呆,胡子一大把,样子象小孩。说你呆你不呆,把你一推你歪。要你躺下去,你又站起来。

5、《鞋子和茄子》:一个孩子,拿双鞋子,看见茄子,放下鞋子,去拾茄子,忘了鞋子。

6、《手指歌》:伸开手,数指头,大牛不吃草,二牛不吃料,三牛不拉车,四牛不上套,剩下五牛要不要?要!

二、学唱歌曲:《童年的小竹笛》。

1、引导学生反复听、轻声哼唱、拍手唱、配合律动唱。

2、充分体验歌曲的情绪和旋律等,待音律、歌词、节奏

3、准确后可加进行打击乐集体演唱,并录音来反思。

三、进行绘画、制作

1、听赏歌曲《小牧童》、《童年的小摇车》和电子琴曲《童谣》,欣赏国画《牧童》,观看美术片《牧童》,引导学生听赏,观察歌与画中的情景寓意及表达的情绪等。

2、启发学生给唐诗《咏鹅》或童谣《九九歌》配画,如引导学生描述情景,分析鹅和黄牛的线条、形状、神态等进行绘画和简单描述。

3、补充:让学生欣赏一幅跳皮筋的活动场面的绘画,请学生看图编童谣或给童谣配画。使学生体会运用不同艺术形式创作、游戏及生活的快乐。

四、学生练习、创作,教师巡回辅导

1、让学生选择一首童谣进行配画(古诗亦可)。

2、对儿时场面的回忆、重塑,进行绘画创作。

3、用手工制作表现形式让学生进行创作。

4、用舞蹈、歌曲、童谣表现儿时的快乐、纯真。

五、教学:

1、在歌唱、绘画、表演、创作活动的过程中相互交流。

2、将自己喜欢的童谣、创作的童谣,绘画作品等存入挡案夹。

六、教学思路拓展:

1、欣赏表现童谣的舞蹈、结合律动展开教学。

2、通过自制乐器,更加了解乐器的性能和用法。

三年级美术上册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鞋子的设计和制作使学生获得一些工艺制作的方法和技巧,养成耐心细致的工作习惯。

2、把绘画和工艺制作结合起来,全使学生初步了解美术在生活中的用途,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

学会动手制作鞋子,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

教具:白纸、彩色卡纸、胶水、剪刀、彩笔、各种材料制作的鞋子、录相一段、课件

学具:各种制作材料、工具。

教学活动过程:

第一节

施教时间:10月25日——10月27日

活动一:

请同学们看看教室软木板上装饰的各种各样的鞋子,说说鞋子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板书课题《有趣的鞋子》。

活动二:

提问:你知道鞋子是什么时候发明的吗?想不想知道最早的鞋子是什么样子的?

放录像:

鞋子最早出现于5千多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为了取暖和保护脚不受伤害,原始人用兽皮和麻片、草绳将脚包裹起来。

提问:最早的鞋子是用什么材料做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活动三:

下面就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欣赏多样的鞋。(课件)

1.包子棉鞋

2.滑轮鞋

3.皮鞋

4.靴子

5.花盆底的鞋

6.景泰蓝做的鞋

7.综合材料制作的鞋

引导学生一屏屏欣赏,说说各种鞋的.材料、花纹和制作的特色。

活动四:

课件展示

不同季节要穿不同的鞋,(学生说说不同季节穿什么鞋)这是根据季节设计的鞋。

运动时要穿运动鞋,休闲时要穿休闲鞋,这是根据不同功能设计的鞋。

不同民族、不同历史时期穿的鞋子也不同。

你还见过什么有趣的鞋?

鼓励学生说说自己从电视上、网络上见到的有趣的鞋子。

布置学生带材料下节做鞋子。

札记:从网上下了一个课件,里面关于鞋子的历史讲得很清楚,这个课件可帮了我的大忙,真是感谢网络的便利。

第二节

施教时间:10月28日——10月29日

活动一:

教师展示老师制作的鞋子,让学生进行点评教师制作的鞋子。(注意引导学生对鞋子制作的方法产生不同的想法:从材料上、造型上、装饰上)

教师板书:鞋子的制作要点:材料上、造型上、装饰上

活动二:学生分小组讨论

小组制作鞋子的创意构思(材料上、造型上、装饰上)

1、教师为学生分小组(四人小组),并请学生打开课本《有趣的鞋子》一课,通过欣赏课本中美丽而且有趣的鞋子,小组成员讨论一下本小组制作鞋子的创意构想。教师在学生讨论时进行巡视听取各种意见并参与讨论。

2、教师播放鞋店员工制作皮鞋的一段录相请学生注意观察鞋子的制作流程。

3、通过观察鞋子的制作过程,请学生进一步讨论,如何才能成功的制作出一双美丽而且有趣的鞋子(教师提醒学生注意鞋子的结构和制作程序,如鞋面与鞋底与装饰,并形成小组分工协作)。

4、请各小组有疑问的请提出来在全班进行讨论,教师帮忙引导并讨论、总结。

活动三:学生小组制作鞋子的活动:

学生四人小组开始制作鞋子,教师巡视辅导。教师在辅导中注意以下几件事:1、不同的材料制作出不同样式造型的鞋子,如用橡皮泥、布等。2、装饰时的制作应细致,教师也可在黑板上提供一些小图案让学生参考资料。3、鞋底可用自己的脚来做样式并略扩大一点,如果材料不够可以按比例来进行缩放。

活动四:学生作品的交流展示。

1、各小组进行交流并互相点评、帮助,最后选出自己喜欢的作品。

2、全班学生分小组对自己的作品自评并展示。

3、教师在学生的自评活动中注意给予一定的鼓励和参考意见。

教师为本节课的学生活动进行总结。(学生在课后注意班级卫生的整理)

三年级美术上册教案(篇6)

知识要素

人物特征的表现与主题创意

技能要求:

用各种绘画形成表现各年龄层次人物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创意主题画,用各种绘画形式表现全家不同年龄的人物特征,以及全家人的活动场面。

过程与方法:在观察与交流中学会观察和比较的方法,发现不同年龄的特征,表现全家人的开心场面。

态度情感价值观:通过说说父母关爱自己难忘的事,培养学生热爱自己的家庭,以及尊敬自己父母和亲人的情感。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人物的不同特征M.JAb88.Com

教学难点

画面人物前后关系的处理

教学过程

一.欣赏与尝试

1.欣赏父母、祖父母的照片,以及同龄人画的有关一家人的作品等,使学生引起兴趣。

2.运用媒体展示三代人的头像,请学生讲讲他们不同的特征差异。

3、“夸夸我的一家人”,仔细观察人物的不同特征,从而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作欲望。

4、通过现场教师的头部写生、讲评,知道特征的深入刻划对表现人物的重要性。

二.分析与交流

1.分析绘画过程:从整体到局部。

先画前面的人物,再画背景,注意画面的主次关系。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和创作能力。

2.小组讨论:

①想象我的一家合照留影时的动作和神态。

②想象我的一家在什么地方留影?

三.绘画与创作

1.让学生说一说“我们一家人”的故事,启发主题画创作的愿望。

2.欣赏同龄人作品(教材P40-41),简单分析画面内同,鼓励学生表现熟悉的生活。

3.绘画时每个人的位置应安排好,注意画出我的一家人年龄、性别、特征并表现出家庭的亲密融洽。

4、背景的添加可以是自己的家,也可以室外景色,画画自己生活环境一角的立体感,表现不同家居的景物,如客厅、卧室、厨房等,注意表现出立体感与空间感。

四.展示与评析

1.作品展示。

2.自评:介绍自己作品中“我的一家”的故事,自我画面。

3.互评:哪幅画很生动?为什么?

4.教师并肯定学生的作业。

5、拓展:进行德育教育。

三年级美术上册教案(篇7)

教学重点、难点:

1、让学生通过观察,了解蚁穴的构造特点,学习运用线条、色彩、手工制作等造型表现语言进行绘画和制作,并用舞蹈、话剧等艺术表现形式对小蚂蚁的活动进行创编表演。

2、结合对蚁穴的了解,拓展知识领域,了解人类是怎样从小动物身上获得启示,在人类的建筑中吸收其有用的方面。

一、教学目标:

1、结合着学生对小蚂蚁的好奇与探究心理,引发学生对自然界的热爱与求索的。

2、学生通过观察,了解蚁穴的构造特点,学习运用线条、色彩手工制作等造型表现语言进行绘画和制作,并用舞蹈、话剧等艺术表现形式对小蚂蚁的活动进行创编表演。

3、学生结合对蚁穴的了解,拓展知识领域,了解人类是怎样从小动物身上获得启示,在人类的建筑中吸收其有用的方面。

二、教学准备:

1、有关自然界中蚂蚁的影像资料、图片资料。

2、表现蚂蚁的歌曲、诗歌、美术作品等。

3、学生手工制作与绘画表现时所需的工具材料。

第一、二教时

三、教学过程:

1、上课常规音准、节奏训练:(略)

2、导人新课:

A、组织学生到自然界中观察蚂蚁,了解蚂蚁的习性,学生与小蚂蚁一起做游戏,体验蚂蚁的团队。

B、如:在小蚂蚁经过的路上放一块小饼干,看着小蚂蚁是怎样一传十、十传百地把这块饼干搬回洞中。

C、完成一幅表现小蚂蚁的想象画。

3、听唱歌曲《小蚂蚁》,放录音,教唱。

第三、四教时

一、教学过程:

1、接上一课内容,训练复习。

2、每个同学将自己画的小蚂蚁剪下来,粘帖到一张大的画面里,大家共同完成一幅表现蚂蚁的美丽图画。

3、选择自己身边常见材料一件有关小蚂蚁的手工,如头饰、挂饰、面具等。

4、表演、游戏活动。

二、教学

1、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对表现蚂蚁的美术作品、表演活动、歌曲学习做出大胆客观的[]。

2、对积极参加“小蚂蚁”教学活动的学生要及时给予鼓励与肯定,对活动中出现的互帮互助的协作要结合本课的主题给予表扬。

三、教学思路拓展

1、通过体验小蚂蚁的团队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

2、通过对自然界小蚂蚁的观察、了解,培养学生们热爱自然、热爱劳动和科学求索的品质。

三年级美术上册教案(篇8)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课前查询资料了解宇宙特点,相互交流启发想象,通过欣赏一些科幻片,开拓学生思路。

2、指导学生用刮蜡的绘制技法和表现形式。创作出富有个性特点和形式感的星空图。

教学实施

一、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具:提供学生欣赏的科幻片作品,示范用的材料。

学生准备学具:绘画工具材料。

二、课堂教学

1、引导阶段

让学生分成甲与乙两组,相互交流自己对星空的理解与想象,比一比甲乙两方谁了解的知识多?谁的想象力丰富?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星空的理解与想象,交流表现它的设想。

让学生欣赏科幻片作品,进一步了解星空的特点,揭示它的秘密。

2、发展阶段

通过教师演示,指导学生设计一张刮蜡纸,鼓励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颜色,进行创作。

通过大胆的想象与构思,用点,线,面表现形式创作一幅较有新意的画面。

在作业过程中,鼓励学生打破常规的构思,描述自己在星空在的形象与动态,肯定学生的自由的作品设计,和创意的表现。

展出学生作品,让学生根据自己想象与构思进行交流

3、收拾和整理

要求学生整理桌面,地面,保持教室环境整洁。

三、课后拓展

积极指导学生探索宇宙的奥秘,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并运用科技知识更好的培养学生发现美,表现美的能力。

三年级美术上册教案(篇9)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1、引导学生欣赏有关的黑与白的图形,感受黑与白图形之间的相互转换,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课件展示)

(1)生活中常见的黑与白:足球、太极、连续纹样、水墨画等;

(2)心理学上产生错觉的黑白图片:人与杯子、房间、会亮的灯;

(3)美学上渐变的黑白图片:埃舍尔的一组鱼鸟渐变图。

(设计意图: 通过分类欣赏,让学生了解黑白图形应用比较广泛,它们之间的转换会产生意想不到视觉效果,初步感知黑白图形表现出来的美感。)

2、引导学生小组交流,谈谈各自的看法。

二、探究新知:

1、学生按照《人像与杯》的制作过程,尝试制作人像与杯的黑白正负形。

(1)展示课件:引导学生观察人像与杯的制作过程。

(2)练习制作人像与杯图。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在尝试过程中体验黑白对称图形组合后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2、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课本中插图,小组讨论:这些作品可以分为几类?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设计意图:在讨论中学生能够博采众长,从作品表现产生的效果将它们进行归类,进一步体验到黑白图形所表现出来的美感。

3、归纳总结黑白图形的表现方法(出示课件):

(1)不规则图形组成的正负形:图形简洁,线条流畅,主要以面的形式表现。如变化的脸、一家三口等。

(2)对称法组成的正负形:黑与白都是一个完整的图形。如人像与杯、皇后与卫士、女人与狗等。

(3)重复法组成的正负形:每个基本形大小相同,造型简洁。如象与羊、埃舍尔的变换等。

(4)二方连续法组成的正负形:由一个基本形可以重复,改变方向组成正负形。如中国汉代装饰纹样等。

[设计意图:通过二次欣赏,让学生加深理解黑白图形的表现方法,进一步认识黑白图形在内容和形式表现出来的美感。]

三、欣赏评述:

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准备用什么方式方法设计一幅什么方法组成的黑与白图画?

[设计意图:在欣赏的基础上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和表现不同的黑白图形。]

四、创作表现:

1、用绘画或剪纸等形式表现黑与白的正负形。

要求:(1)图形简洁,有创意,形式感强。

(2)线条流畅,涂色均匀。

2、学生进行临摹或创作,教师进行个别辅导,及时处理学生呈现的问题,发现与众不同的作品。

五、评价小结:

1、作品展示与交流:

(1)学生将完成的作品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或贴在黑板上。

(2)引导学生欣赏评价,说说你喜欢哪一幅作品和喜欢的理由。

(3)引导学生自我反思,说说自己这幅画有何需要改进的地方。

(4)教师对学生作品进行点评,肯定学生成功之处,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2、课堂小结:

学习后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地方有疑问?

六、课后拓展:

运用本节课所学的方法创作一幅黑白漫画,注意体现作品的形式美。

教学反思:黑白图形之间的相互转换,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在作业过程中,许多孩子惊奇的发现:从黑纸上剪下花纹后,剩下的纸铺在白纸上居然也有着奇妙的效果!我适时引导他们:这世上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只要带着艺术的眼光看世界,没有废弃物,只看你肯不肯动脑筋加工。

《「必备」三年级美术上册教案》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三年级上册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21740.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