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2007年高中总复习第一轮 地理 第二部分第4单元 第一节 环境问题

作为老师的任务写教案课件是少不了的,是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只有规划好了教案课件新的工作计划,新的工作才会如鱼得水!你们清楚有哪些教案课件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2007年高中总复习第一轮 地理 第二部分第4单元 第一节 环境问题”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第四单元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提纲挈领

1.环境问题的产生、环境问题的防治。

2.中国的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

3.人地关系的演变,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

4.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第一节环境问题

巩固夯实基础

一、人类与环境

1.关系

(1)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占据一定的空间,并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

(2)人类的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中的废弃物要排放到环境中。

2.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

(1)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

(2)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

二、环境问题的表现

1.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海洋污染等。

2.生态破坏:滥伐森林、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壤盐碱化、水源枯竭、森林减少、物种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和臭氧破坏等。

三、环境问题的分布

精选阅读

高中总复习第一轮 地理 第二部分第4单元 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


一名爱岗敬业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性,作为教师就要精心准备好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教学期间跟着互动起来,让教师能够快速的解决各种教学问题。那么,你知道教案要怎么写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现“高中总复习第一轮 地理 第二部分第4单元 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第二节可持续发展

巩固夯实基础

一、环境问题与人地关系思想发展的历史演变

人类文明在漫长的演变过程中,环境问题与人地关系思想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1)采猎文明时期--崇拜自然。

(2)农业文明时期--改造自然。

(3)工业文明时期--征服自然。

(4)20世纪70年代以后--谋求人地协调。

二、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

1.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2.核心: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持续发展。

3.原则

公平性原则:人类发展不危及其他生物生存;开发资源不对其他国家构成危害;共享资源和环境;

持续性原则:人类活动和社会发展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之内,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

共同性原则:解决全球性问题需要国际协作,制定各国都可以接受的全球性目标和政策。

三、可持续发展从观念走向实践

思想观念的转变:如公众参与;

生产方式的改变:如实行清洁生产;

生活方式的改变:如选购带环境标志的产品。

高中总复习第一轮 地理 第二部分第2单元 第一节 聚落的形成及城市的区位


第二单元人类的居住地与地理环境

提纲挈领

1.乡村、城市的起源及发展。

2.自然、经济、社会等因素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3.城市化及其进程。

4.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以及解决途径。

5.城市的合理规划。

第一节聚落的形成及城市的区位

巩固夯实基础

一、聚落的形成

1.城市与乡村的区别

乡村:规模小,以农业活动和农业人口为主。

城市:规模大,以非农业人口为主。

2.乡村聚落

(1)形成

历史条件:人类社会的第一次大分工。

历史发展:由半固定的原始棚舍,随着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逐渐稳定下来。

(2)村落形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①河流较少,开阔、平坦的平原区--呈圆形或不规则的多边形分布;

②河网密度较大的平原区--呈带状分布。

高中总复习第一轮 地理 第二部分第1单元 第一节 农业生产活动及其区位选择


第二部分人文地理

第一单元人类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

提纲挈领

1.影响农业发展的条件。

2.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及其特点。

3.世界粮食问题。解决粮食问题的途径。

4.中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中国的畜牧业和水产业。

5.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发展与区位的关系。

6.不同类型工业区的特点。

7.中国主要工业基地和工业中心的分布、特点和形成条件。

第一节农业生产活动及其区位选择

巩固夯实基础

一、农业生产活动

1.农业生产特点

(1)地域性:因地制宜地进行农业生产。

(2)季节性和周期性:自然因素(尤其是气候因素)随季节而变化,并有一定周期,发展农业生产时应不违背农时。

2.农业生产的投入与产出

(1)投入要素:自然条件、劳动力、生产资料、科技。

(2)产出要素:生活需要品、工业原料。

3.农业分类

(1)按生产对象分类:种植业、畜牧业,两者兼顾为混合农业。

(2)按投入多少分类

粗放农业:低投入-低产出-生产力水平低地区;

密集农业:高投入-高产出-现代农业发达地区。

(3)按生产目的分类

自给农业:自己消费--发展中国家;

商品农业:销售产品--发达国家。

高中总复习第一轮 地理 第二部分第2单元 第二节 城市化


第二节城市化

巩固夯实基础

一、城市化及城市化进程

1.城市化

(1)含义:一般是人口向城市集聚和乡村转变成城市地区的过程。

(2)标志: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增加、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2.城市化进程

(1)18世纪中叶以前,低水平缓慢增长。

(2)18世纪中叶产业革命以后,加速发展。

(3)20世纪以来,特别是二战后,空前发展。

二、国家差异

1.发达国家:起步早,水平高,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2.发展中国家:起步晚,水平低,发展快,城市发展不合理。

三、城市化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1.城市化过程产生的问题

(1)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2)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

(3)失业人口增多,社会秩序混乱;

(4)贫困人口增多及老年人问题;

(5)内城衰落。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16533.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