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自然地理综合复习有效性的策略

一名优秀的教师就要对每一课堂负责,作为高中教师就要好好准备好一份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帮助高中教师能够更轻松的上课教学。您知道高中教案应该要怎么下笔吗?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现“自然地理综合复习有效性的策略”,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自然地理综合复习有效性的策略

--以第二单元《大气》为例

对文科生来讲,自然地理是文科中的"理科",学习中的"瓶颈",是考试中失分的"重灾区"。如何有效利用课堂,优化复习过程,提高效率,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和应试能力?

一、深刻领会考纲要求,准确把握命题思想

考纲是高考复习的纲领和指南,复习的导向是否正确,对学习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复习过程中应该注意:

1.明确考纲对知识范围的要求,如《大气》一单元的要求是:大气环流的性质、特点(大气的垂直分层、气压带与风带、季风环流及其对气候的影响等)、主要天气系统(锋面、气旋、反气旋等)及其天气特点、大气环境问题(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逆温层与大气污染)和气象灾害等。

相关知识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


一名合格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习的趣味性,作为教师就要精心准备好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更好的找到学习的乐趣,帮助教师掌握上课时的教学节奏。那么,你知道教案要怎么写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请老师分享山西高中试卷、试题、教案、课件、学案、素材等各类稿件!

31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

学习目标

理解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了解地质史上环境变迁导致的两次生物灭绝。

了解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生产的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学习重点

生物进化、灭绝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结构预习

1、什么是自然地理环境?自然地理含精包括那些要素?

自然地理环境(即地球表层)各要素在长期的演化历史中,彼此之间形成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复杂关系,共同构成一个整体系统。它主要包括岩石、大气、水、土壤、生物等要素。

协作指导

2、阅读教材P66页的材料分析回答生物的进化对自然地理环境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并完成教材P67页的活动内容。

(1)具有光合作用功能的生物的出现和发展,使大量的自由氧释放到环境中,改变了大气的性质,促使地理环境从无氧环境向有氧环境转变。

(2)真核细胞生物出现以后,因为藻类的光合作用效率大大提高,从而加速了自由氧在海洋和大气中的积累,也使太阳紫外线辐射强度大大减弱,扩大和改善了生物的生存环境。

(3)从古生代寒武纪开始,大量无脊椎动物出现在地球表层,由此揭开了欣欣向荣的生物系统演化进程的序幕。

3、环境变迁与生物灭绝的关系?

4、列举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地质历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

(1)古生代末期:60%以上的海生无脊椎动物种类(如三叶虫)灭绝;脊椎动物中的原始鱼类和古老的两栖类全部灭绝;蕨类植物明显衰退。

(2)中生代末期:恐龙完全销声匿迹;海洋中50%以上的无脊椎动物种类灭绝。

所以说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是地质历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时期。

5、阅读课本P68/陨石:中生代恐龙灭绝的证据,讨论中生代恐龙的灭绝原因。

环境的变迁

6、人类活动与环境有什么关系?

1、人类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产物,同时又是地理环境中非常特殊的要素。

2、人类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愈来愈大

7、产业革命以来,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对自然环境造成那些影响?

人类燃烧化石燃料、砍伐森林等,致使大量的二氧化碳、甲烷、氧化氮、臭氧、氟里昂等温室气体排放到大气中,改变了大气圈的组成和运行模式,造成全球气温以前所未有的速率增加,导致全球变暖。

(1)有利的影响:改善环境,开发资源,造福于社会。

(2)不利的影响:给自然地理环境带来各种破坏,甚至危及人类自身的生存。

拓展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能够促进地理环境从无氧环境向有氧环境转变的是

A.无机物B.人类活动C.绿色植物D.动物

2.出现人类的地质年代是

A.新生代B.中生代C.古生代D.元古代

3.恐龙灭绝于

A.新生代B.中生代C.古生代D.元古代

4.下列关于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人类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产物,又是地理环境的构成要素之一

B.人类在自身不断发展的同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会越来越小

C.人类大规模燃烧化石燃料,是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

D.产业革命后人类对环境的改造作用大于产业革命前

5.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灌溉、排水不合理,会导致农田

A.遭受水蚀B.沙漠化C.盐渍化D.受到污染

6.读下图的知识结构,分析回答有关人类与环境的问题。

(1)将下列选项序号填入与结构图中的方框相应的字母后面(每个选项只能选用一次)。

①改善环境质量②人类与环境统一③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④对立⑤物质资料生产⑥统一

A.B.C.D.E.F.

(2)从以上材料判断下面关于人类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类对自然界处于一种依附或顺应的关系

B.自然环境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

C.人们不能等待大自然的恩赐,不断地向大自然索取是人们的任务

D.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人天共存”、“人地归一”

7.地球上最初的生命孕育于

A.平原B.高原C.盆地D.海洋

8.地球上的人类形成于

A.古生代B.中生代

C.第三纪D.第四纪

9.地质历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时期所处的地质年代是

A.太古代末期和元古代末期B.元古代末期和古生代末期

C.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D.中生代末期和新生代

10.气候研究表明,近若干年来全球气候有变暖的趋势,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最有可能是:①太阳辐射呈愈来愈强的趋势②全球人口日益增多,工业和交通日趋发达,工矿企业、家庭炉灶、各种机动车辆所排放的废热直接使全球气温升高③人类燃烧化石燃料④人类大量砍伐森林⑤各种制冷家电将热量排入大气中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D.③④⑤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说课稿: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高中地理必修一的最后一节内容,从它的位置安排就可以看出它的定位:即是对自然地理知识的总结、归纳和融合。所以在教学中应充分联系学生已有的旧知识,做好纵向、横向联系,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本节教材从总体上看,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之一──差异性,二是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是通过自然带的地带性分布规律来体现的。本节课主要是以地理分布规律为中心内容,在教学时,要突出读图分析、推断的环节,而且所提供的图表、资料必须有利于学生分析、推理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重难点分析:
●重点:
1、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含义和体现。
2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及产生的原因。
●难点:
1、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及产生的原因。
2、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与农业生产地域差异的关系。
课标分析:
●知识和技能:
1.认识和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特点
2.了解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分异规律
3.提高读图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
4.运用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原理,分析人类生活和生产中的现象
●过程与方法:
1.尝试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对“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进行分析,并可以图文转换;阅读“喜马拉雅山的垂直地域分异图”,获取“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2.学会与他人合作,并学会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3.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交流、反思自己地理学习和探究的体会和见解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2.树立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普遍存在的思想,因此在利用自然中要做到因地制宜。
学情分析:本节内容是第五单元第二节内容,学生学完了前四章内容,已基本掌握了气候、生物、土壤、水文和植被等地理环境要素间关系,估计学生通过读图、讨论和思考,应该能得出地理环境的基本特点――地域差异性。但地域差异性的分异规律对学生来讲仍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方法:①问题探究教学法②多媒体教学法③图文转化教学法④案例教学法⑤讨论归纳教学法
学习方法:①小组合作学习法②图表学习法③比较学习法④案例学习法
教学流程
解读课标要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展示世界不同地区的自然景观图片

板书并明确自然带概念观看景观图片,说出地理环境的差异从事实中感受地域差异在自然地理环境中是普遍存在的。
运用“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分析地理环境的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及原因展示课件指导学生读“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以非洲为例,分析说明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读图分析归纳运用直观图像使学生感知自然现象,培养学生概括总结能力。

展示课件,分析自然景观差异的原因

板书:读图分析并说明原因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加深由赤道向两极地域分异规律的理解
运用“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分析地理环境的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及原因展示课件指导学生读“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以亚欧大陆中纬度为例,分析说明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读图分析归纳运用直观图像使学生感知自然现象,培养学生概括总结能力。

展示课件,分析自然景观差异的原因

板书:读图分析并说明原因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加深由沿海向内陆地域分异规律的理解
小结:出示表格(见附表)学生填表总结检查学生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
反馈提问:我国西北地区种草好还是种树好?利用资料说明理由。阅读P98页活动资料,回答问题。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导入:我们学习了哪些地域分布规律?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回忆上节课内容承上启下,顺利进入新课的学习
运用“喜马拉雅山的垂直地域分异图”,说出陆地自然带的垂直方向分布规律并分析其原因指导学生读“喜马拉雅山的垂直地域分异图”思考以下问题:
1南坡从山麓到山顶有哪些自然带?
2分析说明分布规律及其原因。
3分析喜马拉雅山南北坡的垂直带谱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异?(选用)

板书:
展示乞力马扎罗山垂直带谱示意图和喜马拉雅山的垂直地域分异图,引导学生比较自然带谱的数量多少和基带的差异。读图分析,回答问题

从地形、海拔高度变化等因素对环境的影响,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问题能力

培养学生学会用比较的方法分析问题

小结:出示表格(见附表)学生填表总结检查学生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
引导学生阅读材料,提问:为什么要因地制宜地进行农业生产?阅读P99页材料,回答问题让学生了解人们在农业生产中怎样利用地域分异规律

提问:你还能举出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实例吗?发言培养表达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出示课堂练习(见课件)。
做练习检查本章节知识落实情况
章节小结
板书设计
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附表
地域分异规律自然带更替方向形成地域分异的主要因素
水平方向
垂直方向

2017高中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自然地理)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作为高中教师就要好好准备好一份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学生们有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使高中教师有一个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怎么才能让高中教案写的更加全面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2017高中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自然地理)”,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2017高中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自然地理)

必修1自然地理
第一章行星地球
1.宇宙中的地球
(1)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多层次的天体系统: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2)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3)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自身条件:适宜的温度、合适的大气,充足的水分外部条件:稳定的太阳光照,安全的宇宙环境
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为地球提供能量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发射的能量。
(2)太阳活动影响地球太阳活动类型:黑子---光球层,耀斑和日珥---色球层,太阳风---日冕层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耀斑→磁暴→影响短波通信,太阳风→极光
3.地球的运动
(1)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自转:自西向东,恒星日(23时56分4秒),各地相等15°/小时(两极除外),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公转:自西向东,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近日点(1月初)快,远日点(7月初)慢,平均1°/日。
(2)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周期为一个回归年。(3)昼夜交替和时差昼夜交替的周期为一个太阳日。经度每隔15度,地方时相差1小时。
(4)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转。
(5)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太阳直射点在那个半球,那个半球昼长赤道全年昼夜平分,春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方向递减,离直射点越近太阳高度越大
(6)四季更替和五带四季更替在中纬度地区明显。夏季是一年中白昼较长,太阳高度较大的季节,冬季反之。春秋两季是过渡季节。
4.地球的圈层结构
(1)地球的内部圈层地壳---(莫霍界面平均约17km)---地幔---(古登堡界面2900km)----地核纵波(P波):能在固体、液体中传播,较快横波(S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较慢岩石圈: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合在一起组成。软流层:位于上层地幔中,一般认为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之一。
(2)地球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1)大气的受热过程
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a)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作用,反射作用,散射作用b)对地面的保温效应:大气逆辐射
(2)热力环流
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3)大气的水平运动
等压线越密集的地方,则风力越大a)在单一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风向垂直等压线,指向低压b)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平行c)在三个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成一夹角始终由高压指向低压方向
2.气压带和风带
(1)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a)形成因素:热力因素,如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动力因素,如副极地低气压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以赤道低压为轴南北对称,高、低压相间分布,气压带之间为风带b)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移动原因:太阳直射点随季节而变化的南北移动
(2)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到海陆的气压分布a)北半球气压带被分隔成一系列的高低气压中心,因为北半球陆地面积较大,而且海陆相间分布7月:亚欧大陆形成亚洲低压,北太平洋形成夏威夷高压,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切断。1月:亚欧大陆形成亚洲高压,北太平洋形成阿留申低压,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切断。南半球气压带基本呈带状分布,因为南半球的海洋面积占优势b)季风环流形成因素:海陆分布和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东亚季风:夏季东南风高温多雨,冬季西北风寒冷干燥。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南亚季风:夏季西南风高温多雨,冬季东北风温暖干燥。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3)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a)气候的形成因子(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一般而言,在不同的气压带风带控制下的地区会形成不同的气候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全年处于赤道低压带控制之下,盛行上升气流,分布于赤道及其南北侧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全年盛行西风。分布于纬度40°~60°的大陆西岸。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气流下沉;冬季受西风带控制。分布于纬度30°~40°的大陆西岸补充:在高气压,信风和极地风带控制下,干旱;在低气压和盛行西风带控制下,湿润
3.常见天气系统
(1)锋与天气a)气团概念:指位于对流层下部,在水平方向的一定范围内,物理性质相对均匀的大团空气。b)冷锋和暖锋冷锋: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过境前单一气团控制,天气晴朗,过境时阴天、雨雪、刮风、降温,过境后气压升高,气温下降,天气晴朗。降水一般出现在锋后。例如:冬季春大风、寒潮、沙尘暴暖锋: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过境前单一气团控制,低温晴朗,过境时连续性降水,过境后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好。降水一般出现在锋前。例如:春、夏南方降水
(2)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气旋:低气压(中心低,四周高),四周向中心辐合(北逆南顺),垂直运动上升,多阴雨天气反气旋:高气压(中心高,四周低),中心向四周辐散(北顺南逆),垂直运动下沉,多晴朗、干燥天气
4.全球气候变化
(1)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全球变暖原因:二氧化碳的增多而使气温升高二氧化碳增多的原因:①大量燃烧矿物燃料②毁林
(2)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危害:①海平面上升,淹没陆地②改变各地降水状况和干湿状况,导致各国经济结构变化
(3)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①提高能源的利用技术和能源利用效益,采用新能源②加强国际合作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
1.自然界的水循环
(1)相互联系的水体水以气态、固态和液态的形式存在。气态水,数量最少分布最广。液态水,数量最大分布次之。固态水,仅在高纬高山或特殊条件下存在。
(2)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a)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分为有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b)主要环节:蒸发、植物蒸腾、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下渗c)意义:维持全球水平衡,更新陆地淡水资源,调节全球热量平衡,塑造地表形态
2.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1)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a)洋流,又叫海流,是指大洋表层海水常年大规模地沿一定方向进行较为稳定的流动。b)按成因分:风海流,补偿流,密度流按性质分:寒流,暖流c)洋流的分布规律:①中低纬度洋流圈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南半球呈反时针方向。②北半球中高纬逆时针方向洋流圈③南半球40—60度海区形成西风漂流④北印度洋形成季风洋流,冬季逆时针,夏季顺时针。
(2)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a)暖流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寒流对沿岸气候有有降温减湿作用。b)寒暖流交汇的海区,形成较大的渔场。c)对海洋航行也有影响,寒暖流相遇形成海雾,不利航行;洋流还会携带冰山。d)既可以使污染物因迅速扩散而加快其稀释和净化的速度,也相应地使污染范围扩大。
3.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1)水资源及其分布水资源的封歉程度,通常用多年平均径流总量来衡量。除南极洲外,亚洲最多,其次南美,大洋洲最少。从国家来看,巴西最多,其次俄罗斯,中国第六。我国不均衡,空间上南多北少,东多西少;时间上夏秋多,冬春少。
(2)水资源与人类社会水资源的数量会影响经济活动规模的大小,质量会影响一个地区经济活动的效益。科技进步促进人水关系的发展。
(3)合理利用水资源,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污染和过度利用等加剧水资源短缺。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促进水资源的持续利用。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
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1)内力作用能量来自地球内部,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内力作用主要表现形式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结果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地壳运动的基本形式及其对地貌的影响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水平运动,形成褶皱山系,如裂谷和海洋(东非大裂谷,大西洋的形成)垂直运动,引起地表高低不平和海陆变迁
(2)外力作用能量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外力作用对地表的塑造主要有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四种方式,结果使地表趋向平坦。
(3)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岩浆→岩浆岩:在岩浆活动过程中伴随侵入作用和喷出作用,岩浆冷却凝固而形成已经形成的岩石→沉积岩:在地表外力的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后,经固结成岩作用形成已经形成的岩石→变质岩:经变质作用形成已经形成的岩石→岩浆:在地壳深处或地壳以下(地幔深处)被高温熔化成为新的岩浆。
2.山地的形成
(1)褶皱山、断块山和火山a)褶皱山褶皱:岩层的一系列波状弯曲。形成的原因:地壳运动、内力作用。背斜,一般是岩层向上拱起,成为山岭,不少背斜顶部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向斜,一般是岩层向下弯曲,成为谷地,不少向斜受挤压不易被侵蚀成为山岭b)断块山断层:岩层断裂后发生明显位移,形成的原因:地壳运动,压力、张力作用。上升岩体形成地垒,如我国的华山、庐山、泰山。下降岩体形成地堑,如我国的渭河谷地、吐鲁番盆地。断层处往往形成沟谷、河流,原因断层处岩石破碎,易受侵蚀作用。c)火山岩浆沿地壳的线状裂隙流出,形成熔岩高原;岩浆沿着地壳的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形成火山。
(2)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修建成本高,工程难度大。a)运输线路结构:以公路为主,铁路为辅。b)线路分布格局: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c)线路延伸方向:迂回前进,线路弯曲程度和总长度一般大于相应的平原和丘陵地区。
3.河流地貌的发育
(1)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a)河流侵蚀地貌:溯源侵蚀,下蚀,侧蚀。(以河谷为例)b)河流堆积地貌:洪积—冲积平原(山前),河漫滩平原(中下游),三角洲(河口)。(以冲积平原为例)
(2)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河流的冲积平原为聚落分布提供了有利的条件:a)充足的生产、生活用水b)便捷的对外联系和运输c)因地势低平,土壤肥沃,利于耕作,提供了丰富的农副产品。
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自然地理环境是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人类圈等自然地理环境圈层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组成的有机整体。
(2)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
(3)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某一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某一要素的变化,对其他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2.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1)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热量为基础,呈纬向带状分布。
(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水分为基础,呈经向带状分布。垂直分异规律,水热状况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影响山地垂直带谱的因素:①山地所处的纬度;②山地的海拔;③阳坡、阴坡;④迎风、背风坡。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雪线是指冰雪存在的下限的海拔高度):一是0℃等温线的海拔;二是降水量的大小非地带性因素: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影响等。例如我国西北地方的绿洲。

高考地理之自然地理备考经验总结


高考地理之自然地理备考经验总结
高中地理是让许多文科生苦恼的事情,尤其是自然地理一大板块。先来说说我的高中学习经历吧。起初铁了心要读理科的我在高一尚未分班时对政史地没有丝毫兴趣,期中考试地理甚至考过35分,到了分班时很纠结,最后在家人的劝说下果断踏上了学文这条不归路。由于对基础知识根本没有丝毫的了解,再加上班里同学上课时表现出的扎实功底,我开始焦急。所幸老师讲课是从自然地理重新开始讲,之后地理学习也比较轻松,成绩谈不上十分出众,但也是居于前面。但是我身边也有很大一部分同学在地理学习上下足了功夫却收效甚微。经过为期一年的备考和紧张地高考洗礼,我的方法得到了肯定。在此,向甘肃广大地理考生(学习存在问题的同学)献上学姐的学习方法,希望学弟学妹们结合自己的学习情况,批判吸取,如果有不当之处,还请大家多多指正。
以下是我整理的备考总结:
一、高考知识版块复习时间规划大版块时间分配
2.自然地理复习时间安排表
总的来说,自然地理这一块知识难度较大,需要花较多时间。还是要根据个人学习状况具体安排时间。此外,现在的考试题总体上在自然地理这一版块单纯的考察已经很少了,一般都是和人文地理等结合起来考。
说明:由于每个人对不同类型知识的接受程度和速度是不一样的。对于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自然地理可能会学的比较轻松,弄懂知识的本质,再做一些习题可能就可以掌握了,就无需花大把时间在自然地理上。但是大部人文科生在思维上可能训练不够,自然地理就需要相应的多花一点时间。
如果在备考阶段对基础知识仍然不熟悉,你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回归课本,弄懂课本上的概念,插图,首先做到牢记知识点(但是不能花太多时间因为你还有其他学科需要复习),效率十分关键。大概就是三四天时间把自然地理过一遍,接下来你需要搞清楚归纳出类似提纲类的东西,自己理解并且可以熟练操作的内容标出来,还不熟练的通过做习题,看资料上的讲解,或者询问老师和同学,必须弄懂。可能最难的地球运动是复习过程中的硬伤,如果实在不懂,时间又紧的话,就学会舍弃,因为地球运动高考题型的趋势是趋于日常化,那些比较难的计算最多一道,你就算平时会做高考也不一定作对,还不如把时间省下来去补救你还能提高的版块。
当然这是针对基础薄弱的同学,大多数同学还是要跟着老师的复习进度走,务必把老师在这一阶段着中讲的部分弄懂,老师跳过的部分如果自己不熟悉一定不要忽视,下了课马上回归知识点强化记忆。充分利用零碎时间回顾知识点。你必须时刻牢记你是一名高三学生,充分利用时间,提高效率对你来说是最重要的。
二、自然地理学习方法
1.针对高三考生
(1)知识体系化
备考阶段要复习的内容十分多,做好总结至关重要。自然地理的知识线索十分清晰,知识之间的联系十分密切,可以通过构建知识网状图,清楚地表示出其中的关系。例如,经纬、海陆位置的不同造就的气候、水文、地貌等差异,地理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东西,把这些不同的知识版块通过它们之间内在的作用联系起来,做得越详尽越好,不要怕麻烦,在这个过程中你既可以重新过一遍知识点,又找到了某些事物的本质原因,对于你思考题的角度和深度都是一种极大的提升。不要怕麻烦。如果刚开始不会构建体系图,可以向老师请教,一般情况下,老师会在备考阶段给出粗略地体系建构,要你自己补充。(就我自己来说,真的感谢当初老师强制我们画体系图,现在对那些知识框架还有印象)
(2)逆推法
首先来解释一下这个方法。所谓逆推法,就是由某事物的结果经过一步一步的推导回到作用于它的原因。在自然地理中应用很广泛。比如解释某一自然现象的形成原因,分析根本原因或者直接原因。
(3)结合实际法
近年来甘肃地理高考题中贴近生活的考题逐渐火起来。地理本身就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在考前了解一些与自然地理知识有关的热点,常识千万要知道。比如2014年甘肃地理就出现地膜相关的考题许多同学都不会做,但是农村的考生就得心应手了,因为他们熟悉地膜,就这么简单。
(4)迁移法(题型归纳法)
高三总是与题海分不开的。但是为什么大家都一样的刷题,效果却有天壤之别呢?做了那么多试卷,面对一道类型题你还是觉得不会做,原因就在于你不会知识的迁移,高三的时间耗不起,做一道题就要有做一道的效果,将每份试卷上的题型做一个简单归纳,对其解题思路也做一个整理,不断补充,因为每份试卷上可能会有相同的题但是不同的问法,或者不同的思路,用不了几周,你做试卷的效率一定会让你满意的。此外,如果遇到一个自己从来没有见过的题型,不必慌张,首先搞清楚它考察的知识点,然后回想自己知识体系中与此相关的内容,总结的题型中与此内容(知识点)有关的,也就八九不离十了。毕竟高考不会超纲考。
(5)养成及时纠错的好习惯
我们学校高三十分重视纠错。学校会专门印发各科的纠错本,效果是显著的。如果没有硬性规定,自己纠错时也最好做规范一些,如果懒得抄题就直接剪下来贴到本子上,只需详细的注明错因及题型,答题思路,拓展之类的就好了。一定要留白!(为了下次整理相似类型的题)这样,考前翻阅时就很方便了。
(6)勤复习
文科类的东西需要时常回顾,隔一周左右把复习过的东西拿出来看看,把错题本翻翻,或者把结构图再大致画一下,知识就没那么容易忘记了。
2.针对高一高二文科生
如果你想高三不被一堆又一堆陌生的知识压得喘不过气来,就不要荒废了你的高一高二,好成绩不是一蹴而就的,我没见过哪些学霸是高三才杀出来的黑马,平时就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开阔自己的眼界,并且不要落下该学的东西。你要知道,所有欠下的,高三都会还给你。
?三、各题型答题技巧及时间安排
1.选择题
甘肃高考地理试卷为单项选择题,有单选和组合选项,以下为具体答题方法
(1)单选
a.读题务必仔细。圈出重要信息,切勿漏读。
b.排除错误选项(本身表述错误)
c.排除与题意无关的选项
(注:如果能直接肯定答案准确无误的话就直接选择。为确保万无一失还是逐步来)
(2)组合选择题
a.仔细审题,圈住关键字,看清问题
b.看选项是三三式、二二式,还是不定组合式
c.排除错误表述,排除与题意无关表述
d.出现两个选项无法确定的情况时,先进行选项之间的对比,最优选择,如果仍不能做出选择,带回问题中进行选择。
(注:一般情况下,高考选择题会出现难以确定的情况,选择最优答案是最妥当的做法)
(3)需要看图的选择题
a.数据图。
比较数字的大小,找极值,观察变化趋势,读全图表的所有内容(包括名称,单位,地点,时间等)
b.等高线、等温线、等压线、等深线图等等。
所有图表都要看清,搞清楚数值变化趋势,找到极值,如有需要根据所学知识大致定位,(高考必考,一般较为综合)
c.其他图例
把握一个必须:必须读清楚所有图表信息(有可能重点就在小字部分,或者图中某个细微的地方)
2.简答题
(1)原因类
a.高考简答题一般来说是按分踩点,根据分数大小确定答题的点大概有几个,把握一个原则:不漏不重,重点语句放前面,尽量多答;
b.一般分为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看清楚题目要求:
①自然原因:纬度、海陆、地形、地势、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矿产、洋流、海陆轮廓、板块运动;
②太阳辐射:纬度位置、天气和气候、地势高低与坡向、等温线走向;
③降水:海陆位置、天气气候、地形、洋流、植被、人类活动等;
c.材料文字有文章。一般来说,材料里会给出一部分答题的角度,把握材料信息至关重要
(2)措施类
a.一般地理考题中关于措施类的简答题都与课本上的案例有关,熟记课本案例,总结出答题角度
b.根据材料内容提出特殊性措施
c.生物措施;工程措施;管理措施;
(3)分析类
a.如果题目中出现分析、评价、谈谈你的理解之类的语句,一定要从利和弊两个角度回答;
b.分析要有理有据,结合材料分析,符合地理学科的基本思想
(4)特征描述类
a.首先对题目涉及的区域进行定位,明确区位位置和图文信息,然后进行特征分析;
b.典例:
①自然地理特征:地形、土壤、气候、河流、湖泊、自然带、资源;
②地形特征:高原、山地、平原、丘陵、盆地、山谷、或河谷、冲积扇、三角洲;具体特点:地势--海拔、地形倾斜方向、走势、区域极值;
③地表环境特征:气候、土地类型、河流发育;
④气候特征:气温、降水、光照、日较差、年较差、水热组合;
⑤水文特征:径流量、汛期、季节变化与年变化、含沙量、结冰期、凌汛等;
⑥水系特征:发源地、流向、注入地、长度、流域面积、支流、河网形态、上下游、流经地形区;
⑦等值线特征:数值高低、延伸方向、弯曲方向、疏密变化等。
(5)判断类
a.把握基本规律和原理,认真获取图中信息,掌握基本方法
b.典例:
①河流流向:地形地势、海陆状况、河流流量变化;
②季节:光照图判读,气候方面、方面、生物方面、其他方面;
③地形特征:等高线分布特征、板块位置、河流水系特征;
④气候类型:气温和降水的数据、图表资料、某地的地理位置、气候形成的主要原因、地带性植被类型的指示作用等;
(6)比较类
a.审比较对象,审要求,审考点,审角度;
b.名词比较类;区域特征比较类
c.比较要素:
①地表环境特征:气候(干、湿、冷、热)、土地类型等;
②水系特征;
③等值线特征等;
(注:简答题务必注意书写规范,按照答案的重要性排列顺序)
3.答题时间安排
(1)选择题
每道选择题的时间控制在2~3分钟内
(2)简答题
先审题,再读材料,原则上一道大题不超过15分钟。
四、自然地理常考知识点汇
(一)地球运动
1.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晨昏线、区时计算、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自转和公转、
(注: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是容易忽视的一个点)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的变化
(注:可能结合太阳能的安置,房屋朝向,日出方位、影子等进行考察
3.地球的圈层结构
(二)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
1.岩石
2.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结合气候、水文、地貌等分析)
3.六大板块(注意板块交界处)
4.大气受热过程(较为重要)
5.气压带风带
6.天气系统
7.气候(重要)
8.水循环
9.洋流
(三)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贯穿地理学习始终)
五、高考心得分享
现在以一名大学生的身份谈我的高考,居然觉得那是一段美好的回忆了。高考带给我的是什么呢?我想说,是一段刻骨铭心的成长。
从高三动员大会结束的那天起,整个氛围就变了。上课很少有人整堂课睡下来,平时懒懒散散的同学也紧张起来,一次月考过后有人伏在课桌上低声啜泣,这是高三了吧。我记得当时我也是每天无所事事上课看小说,到了高三,不由自主的感觉到那种压力,也说不清自己为什么突然收了心开始认认真真做笔记刷试题,考完模考跑到榜栏去看自己的名次。也会熬夜到很晚,第二天早上急急忙忙去上早读课。那段时间自己没有想过要上那所大学,就只是一心一意想考高分。清楚地记得八模考试滑出年级前10,离高考越近,那种紧张感越明显。但是心里很清楚,焦急是没有作用的。拿着一堆试卷又开始刷。
最后的自由复习阶段完全没有老师督导,学校大致讲了三轮复习的方法,自己也没有更好的方法只好照做。反正最后每门课都重新过了一遍课本,做了一套试题。终于到高考。进入高考那一瞬间心里有些紧张,但是我考试的那个学校教室很亮堂,舒缓的音乐入耳,心情平复很多。真正到了试卷发下了的时候,感觉跟平时差不多,考了那么多次试,已经习惯了。还是平时老师教的答题方法,遇到不会的先跳过,最后试卷答完了,感觉有点难,但不至于太差。出了考场直接回家,也不对答案。两天就这样平淡的过去了,每天都是人山人海,但是不知道为什么自己很平静。最后一天晚上我早早的躺在床上回想我的中学时代,它就以一场考试结束了。我哭了。在这个过程中,我得到的,远比一场高考带给我的多。如何在默默奋斗中坚持,如何面对自己的退步,如何在竞争中不落后,如何保持自己的平常心,这些,才是高考给我最好的礼物。所幸,最后我不是太差,来了武汉,学了法学。
你要相信,你的努力总会有回报,不管它是不是以你想要的方式回馈你。
你要坚持,所有努力都不会白费,不管结果如何,都要无怨无悔。
你要强大,高考只是人生一个站点,强大的内心能让你走得更远。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16055.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