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高三地理教案:《湿地的重要价值和作用》教学设计

一名爱岗敬业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性,准备好一份优秀的教案往往是必不可少的。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教学期间跟着互动起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那么,你知道教案要怎么写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三地理教案:《湿地的重要价值和作用》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学习目标】

1.说出湿地的概念及我国湿地的分布。

2.知道湿地的重要价值和作用

【问题导学】

7洞庭湖湿地的主要作用?

8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主要湿地是什么?作用?

问题六::9、如果失去湿地,鸟类会受到什么影响?

问题七:10、谈一谈你对洞庭湖区是天然生物基因库的理解。

问题八:11、有人说,“湿地水分的蒸发,可在附近地区形成降雨,具有调节区域气候的作用。”你赞成这种说法么?为什么?

补充材料:

1 红树林定义: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与亚热带海岸潮间带滩涂上的木本植物群落。由于涨潮时红树林被海水部分淹没仅树冠露出水面,故被称为“海上森林”;有时完全淹没,只在退潮时才露出水面,也有人称之为“海底森林”。红树林其实“心红表不红”,因其树皮富含单宁酸,遇空气氧化后呈红色而得名。

2 红树林的作用(1).生态和社会效益(2) 防浪护堤功能:红树林的防浪护堤功能十分显著并很早就被人们认可。早在一二百年前,海南东寨港、清澜港海岸居民就认识到红树林在抵抗自然灾害、保护村庄方面的重要性,立碑保护红树林。光绪年间和民国时期,有华侨从东南亚带红树种苗到漳州的九龙江口海岸滩涂种植,以保护海岸。国内20世纪50-60年代所进行的红树林造林活动几乎全是以海岸保护为目的。据估算,我国红树林防浪护堤的效益每年达10亿元人民币。保护红树林而保护了村庄农田,破坏红树林而造成居民生命财产重大损失的事例不胜枚举(表2-1) (3) 促淤造陆功能:通过网罗碎屑的方式促进土壤的形成。红树林发达的根系减缓了流速,促进了颗粒物质的沉积,尤其是一些细颗粒物质。测定结果表明,红树林滩涂淤积速率大大高于邻近裸滩2-3倍。因此,红树林可加速滩地淤高和向海伸展,使海滩面积不断扩大和抬升,从而达到巩固堤岸的作用。红树林的促淤造陆功能在防止因全球变化带来的海平面上升方面有独特的作用。红树林又有“造陆先锋”之称。(4)维持生物多样性功能:整个红树林湿地的生物多样性却远远高于无红树林区。凡是有红树林分布的地区,均保持了较高的鸟类物种多样性。红树林湿地广阔的滩涂和丰富的食物为水鸟提供了歇息、觅食和繁殖的理想场所。我国东部鸟类迁徙路线既是东亚—澳洲迁徙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水鸟迁徙的最重要的路线。我国的红树林正好处于该路线上,是迁徙鸟类的“加油站”、“歇脚点”,具有特殊的作用。据统计,红树林湿地记录到的水鸟种类占我国水鸟种类的80%。(5)天然养殖场:红树林是维持高渔业产量的主要因素。对于鱼类来说,理想的摄食环境应该是:丰富的食物和尽量少的敌害。在沿海湿地生态系统中,从初级生产力和枯枝落叶总产量来看,红树林是世界上生产力最高的生态系统之一。在有红树林存在的海岸河口地区,多数近海鱼类都与红树林有着密切的关系。如在美国佛罗里达、印度和斐济,60%以上的经济鱼类把红树林区作为其生活史中某些关键阶段的活动场所)。与附近的海草场相比较,红树林及林缘滩涂的鱼类独有种远高于后者,渔获量是后者的4~10倍。从鱼类种类来说,澳大利亚和印度的红树林鱼类有200种之多。我国仅东寨港红树林区鱼类就有115种之多。红树林区的鱼类不仅种类多,而且栖息密度大。(6) 净化功能:红树林的净化功能包括大气净化功能、水体净化功能和土壤净化功能。大气CO2浓度升高是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单位面积的红树林沼泽湿地固定的碳是热带雨林的10倍。因此,红树林在防止气候变暖方面可以起到消减CO2排放量的积极作用。保护和发展我国红树林,对于净化海水、预防赤潮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01年前,泉州湾每年都发生几次规模不等的赤潮,自2001年大规模人工造林以来,赤潮在泉州湾销声匿迹。(7) 其他作用:除了巨大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外,红树林的经济利用不容忽视。目前主要的经济利用方式有:木材、药用价值、养殖业种苗来源、养蜂、食用、水产养殖等等。同时,红树林还有重要的科普教育、旅游和科研等功能。

3、三江平原沼泽之成因

黑龙江省东北部的三江平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沼泽区,沼泽分布率高达20%,面积约11300km2多,沼泽化土地约有13300km2,占东北平原沼泽和沼泽化土地总面积的2/3以上。

三江平原沼泽的形成是许多自然地理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地表过湿或积水是沼泽形成的关键。但主要条件是气候、水文、地质地貌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1)气候条件  土壤表层经常过湿是沼泽形成的直接原因,而土壤水分状况主要决定于气候。三江平原属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降水量为500~600mm,虽不多,但季节分配不均,多集中于夏、秋两季,各地6~10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5~85%。至10月末或11月初,气温下降,大量水分来不及排除,被冻结在地表或土壤层中,水分以固体状况保存下来,致使翌年春季解冻,导致地表积水或过湿,加之冻结期长,冻层厚(深达1.5~),土壤粘重,不利水分下渗,地表经常过湿,沼泽广泛发育。

(2)地质地貌条件  三江平原是新构造运动长期下沉的地区,造成三面环山、中间低洼平坦的地形。周围山区降水量多,丰富的径流向平原汇集,而平原区地势极为低平,由西南向东北缓缓倾斜,总比降为1/10000,所以区内发育一些中小河流,多无明显河槽,属典型的沼泽性河流,泄水能力低。在长期下沉过程中,地表堆积了第四纪河湖相粘上沉积物,厚度一般达3~17m左右,这种粘土的粘粒含量较高,并富有铁铝氧化物、次生氧化硅、蒙脱石与水云母等胶体矿物,在浸水膨胀的情况下,增加了土壤的持水性,阻塞了土壤的孔隙,构成了深厚的不透水层,从而减弱或阻止地表水向下运行,积存起来形成沼泽。

(3)水文条件  一个地区的水文特征受气候及地貌条件所制约。三江平原地形平坦,切割微弱,因而河道稀疏,河网密度小。除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外,有些河流发源于完达山或小兴安岭而穿行于平原沼泽之中,而有些河流则发源于沼泽洼地又流经于沼泽之中,这些中、小型河流均具有平原沼泽性河流的特点,如别拉洪河、挠力河中下游、浓江、穆棱河等,由于河流比降小,河道弯曲,狭窄平淡,河漫滩多,导致一些河流无明显河道,泄水能力低,排水不畅,大量水分补给沼泽。每年汛期,主要河流还受黑龙江、乌苏里江洪水顶托,回水距离一般为20~30km,最长达70km。由于洪水项托,提高了这些河流的承泄水位,使两岸低平地排水更为困难,促进了沼泽的形成和发展。

(4)人为因素的影响  人类经济活动对沼泽的形成也起到一定作用,并且人为因素对沼泽的影响,比自然演化要快得多,人们开挖运河、进行农田灌溉、修建水利工程等活动,如果处理不当,在这些区域就会抬高地下水位,使土地逐渐沼泽化。

总之,由于三江平原新构造运动以下沉为主,地势低平,土质粘重,气候温凉,冻土发育,夏秋多雨,蒸发较弱,排水不畅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以致引起土壤过度潮湿,在河漫滩、阶地和各类洼地上形成大面积集中连片沼泽。

4、三江平原作为商品粮基地的优势?

我们可以把高一地理必修二里面学习的农业区位的知识运用到这个问题的分析中: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方面进行分析,进一步说:自然条件又包括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等方面,社会经济条件又包括:市场、交通、工业、科技、劳动力等方面进行分析。 同学们只要掌握了分析问题的方法,然后循着这个思路去分析即可。具体分析如下:

自然方面:地形平坦、平原面积广,黑土广布且肥沃;温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土地后备资源丰富,大量湿地分布。

社会方面:人均耕地多,商品率高;地形平坦,平原面积大适合大规模机械耕作;工业基础雄厚,为农业提供机械,有利于提高生产率高;市场广阔;交通便利。

相关推荐

高三地理重要知识点:气候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教师需要精心准备的。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在上课时充分理解所教内容,帮助教师能够井然有序的进行教学。关于好的教案要怎么样去写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三地理重要知识点:气候,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三地理重要知识点:气候

 气候:

一、东亚:

1、东部沿海:季风气候显著;(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2、西部内陆:温带大陆干旱、半干旱气候;

二、东南亚:

1、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中南半岛大部分、菲律宾群岛,北部夏季高温多雨);

2、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在马来半岛和马来群岛,常年高温多雨);

三、南亚:

1、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印度半岛大部分);

2、热带沙漠气候;(印度中下游;巴基斯坦以热带沙漠为主);

四、中亚:

1、温带大陆干旱、半干旱气候;

五、西亚和北非:

1、热带沙漠气候为主;(770多万平方千米);

2、小部分为地中海气候;

六、撒哈拉以南非洲:

1、热带草原气候(世界第一);

2、热带雨林气候;

3、热带沙漠气候;

4、地中海气候;

七、欧洲:

1、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西部)→世界最典型;

注:生成原因:①终年西风;②北大西洋暖流增湿增温;③地形因素;④大陆轮廓破碎,利于西风深入;

2、北部、南部:山地气候;

3、西班牙、葡萄牙等:地中海气候;

4、中部温带大陆性气候;

八、欧洲东部和北亚:

1、温带大陆性气候(俄罗斯);

九、北美:

1、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2、狭窄的温带海洋性气候(40°N-60°N);

3、狭窄的地中海气候;(30°N-40°N);

十、拉丁美洲:

1、热带气候,雨林、草原气候为主;

十一、大洋洲:

1、热带为主,呈半环状:大分水岭(热带雨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

注:热带雨林气候的成因:

①东澳大利亚暖流增温增压;

②东南信风来自于暖流;

③地形因素:处在大分水岭迎风坡;

2、热带草原气候(受赤道低压控制);

3、热带沙漠气候(被南回归线穿过;西澳大利亚寒潮);

4、大陆西岸地中海气候(30゜-40゜);

十二、南极:

1、酷寒:

①纬度高,热量小;

②海拔高,降温幅度大;

③冰川对太阳的反射极强;

2、干燥:

①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小;

②终年受极地高压控制,下沉气流;

③陆地面积大;

3、烈风:平均18m/s,最大达100m/s,一年中8级以上风天达300天以上;

十三、北极:

1、没有南极寒冷(海洋面积大,大部分终年封冻);

2、降水比南极丰富(气温较高,海洋面积大),年降水量为100mm-150mm;

3、风速没有南极大;

高三地理教案:《认识区域》教学设计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使教师有一个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您知道教案应该要怎么下笔吗?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高三地理教案:《认识区域》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考试内容与要求】

考点:区域的含义、中国省级行政区划

【重点与难点】

◆区域的含义

◆中国省级行政区轮廓、位置的记忆

【考点梳理与拓展】

1、区域的含义:

(1)概念: 。

(2)区域特征:区域具有一定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界线,具有明确的

__________,其内部某些特征相对一致,并与其他区域有所区别。

2、区域划分:划分指标有______指标或______指标;自然要素特征指标或______要素指标。区域划分目的:了解各区域之间的______,因地制宜地对区域加以开发利用。

3、区域特征及其实践意义:

特征

含义

实践意义

整体性

区域内部各地理要素之间________、

________,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资源利用要综合考虑,正确处理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差异性

各个区域之间普遍存在着差异性;区

域内部也有差异

必须遵循________的原则,扬长避短,促进区域发展。

开放性

区域之间有着各种各样的联系,使地

理空间呈现出开放性的特点

必须加强区域______,实现________,协调发展。

【经典例题1】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由于目不同,所用的指标和方法也不同。图1中黄河流域作为一个区域,其划分的方法是

A.利用单一指标划分 B.利用综合指标划分

C.以行政区划为指标 D.利用气候、地形等指标

【经典例题2】

读图2,回答1—2题。

1.该图能正确表达出的区域特征为

A.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B.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C.区域可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D.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

2.半干旱地区多是草原放牧区,湿润半湿润地区多是农业区,这反映出地理环境影响着区域的

A.发展水平 B.生活特点

C.发展方向 D.发展条件

【经典例题3】

区域之间常发生物质、能量、信息等的流动。图3表示甲、乙两个不同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若甲、乙分别对应我国目前的农村、城市地区,则沿箭头①方向在区域间调配的是

A.资金 B.劳动力

C.信息 D.观念

2.若甲表示发达国家,乙表示发展中国家,则沿箭头②方向在区域间调配的主要是

A.初级矿产品 B.粮食 C.工业制成品 D.廉价劳动力

4、中国省级行政区划:我国共有____个省级行政区,其中直辖市有____个,特别行政区有____个。

【经典例题4】

图4表示我国四个省级行政区,据此完成1—2题。

1.关于图2中省份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两省位于第二级阶梯,属于北方地区

B.丙、丁两省位于同一温度带,同一气候区

C.甲、乙两省以山地为界

D.丙、丁两省以河流为界

2.对图中省份的交通和物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两省陆路交通居首位 B.丙、丁两省水路交通居首位

C.甲、乙两省煤、木材丰富 D.丙、丁两省有色金属、粮食丰富

【课后巩固】

一、选择题

区域划分的指标和方法常常不同。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区域划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区域都是按照单一指标划分的 B.区域划分的基础是地理环境整体性

C.区域是人为划分的,客观上并不存在 D.指标不同,划分出的区域类型不同

2.下列关于区域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A.区域之间都有明显的界线 B.区域内部表现出完全的一致性

C.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 D.一个区域发生变化,会影响到周边区域

图5为“某区域年平均等降水量线分布图”,读图回答3—4题。

3.按年平均等降水量线划分,图5中属于半湿润区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4.关于图5所示区域降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致由东向西降水量逐渐递减

B.大致由低纬向高纬降水量逐渐递减

C.降水的区域差异主要受地形的影响

D.降水的区域差异主要受纬度位置影响

图6为“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

5.图中,甲、乙、丙、丁区域

A.是按照综合指标划分的

B.边界有实有虚

C.属不同层次的区域

D.相互间差异大

6.有关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区域光照充足而热量不足

B.乙区域降水少但季节变化大

C.丙区域河流长而流量变化小

D.丁区域土层厚但土壤肥力低

读图7,回答7—8题。

7.对图中所示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处西风带,气候温和湿润,河流落差大

B.自然带景观为温带荒漠,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C.全部为干旱区,自然带体现明显纬向地域分异规律

D.河流径流季节变化小,年际变化大

8.图中A地区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

①太平洋  ②大西洋 ③北冰洋 ④印度洋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②③

9.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的纬度相当,但气候相差很大,其根本原因是

A.海陆位置 B.水汽来源不同 C.人类活动不同 D.海拔不同

10.关于西藏地区经济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种植业是西藏的特色产业 B.对外联系是拓展外向型经济的保证

C.优质青稞、细毛羊等是特色产品 D.为加快资源开发,可以大量接受移民

二、综合题

11.图8中的四个不同的区域是我国主要的商品粮基地。读图回答问题。

(1)简要分析四地农业生产共同的自然条件。

(2)简要分析四地在农业生产中各自的优势。

①A地在土地资源上的优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B地在农业生产经营方面的特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C地在灌溉条件上的优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D地所建的著名水利工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图所示国家人口稠密,经济以传统农牧业为主,森林覆盖率为29%。完成下列要求。

(1)简述该国地形、地势特点。

(2)推测该国降水特点及成因。

(3)分析该国水能资源的开发条件。

(4)说明该国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人为原因。

参考答案

【经典例题1】A

【经典例题2】1.B 2.C

【经典例题3】1.B 2.A

【经典例题4】1.AB 2.AD

【课后巩固】

1.D 2.D 3.C 4.A 5.D 6.D 7.B 8.D 9.D 10.B

11.(1)四地均为冲积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气候湿润,雨热同期;水源充足,

灌溉便利。 (2)①肥沃的黑土,土地后备资源充足 ②实行基塘生产,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发展生态农业 ③河湖密布,灌溉水源充足 ④都江堰

12.(1)(绝大部分为)高山地区(山地),北高南低,地表高差悬殊(山高坡陡)。 (2)特点:(除北部高山地区外,)年降水量丰富(降水量多),集中于夏(雨)季。成因:夏(雨)季,西南季风从印度洋带来的丰沛水汽,受地形抬升,降水丰富;冬季受东北季风影响,降水较少。 (3)(山高谷深,)河流多,水量大,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经济落后,)经济投入不足,技术力量缺乏。 (4)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森林破坏和水土流失。人为原因:人多地少(人均耕地少),(经济落后,)传统农牧业发展;生活能源需求,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很大。

高二地理教案:《湿地干涸及其恢复》教学设计


一名爱岗敬业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性,作为高中教师就要早早地准备好适合的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减轻高中教师们在教学时的教学压力。那么一篇好的高中教案要怎么才能写好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高二地理教案:《湿地干涸及其恢复》教学设计”,相信您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

【学习目标】

1. 了解湿地的定义及其价值,掌握中国现有湿地现状。

2. 针对我国湿地减少的原因提出保护湿地的措施。

【重点难点】

1. 湿地的概念、特点及减少的原因。

2. 认识保护湿地的重要性。

【知识链接】

一、湿地及其减少

(一)湿地

1.定义:不论其为天然或①____________、永久或暂时、静止或②________、淡水或③________,由沼泽、④________、泥炭地或水域所构成的地区,包括低潮时水深6米以内的海域。

2.湿地的价值

(1)生态价值—“地球之肾”——维护生态平衡。具有⑤____________、调蓄水量、净化水体、⑥____________、美化环境、保护生物⑦__________等功能。

(2)经济价值:提供丰富的⑧________产品、提供⑨______资源、提供矿物资源、能源和水运。

(3)社会效益:观光与⑩________、教育与?________价值。

3.中国湿地现状

(1)面积:中国现有湿地面积约26万平方千米(不包括江河、池塘等)占世界湿地的10%左右,位居亚洲第?____位,世界第四位。

(2)特点: ________多、绝对数量大、分布广、区域 ______显著、生物多样性丰富。

(3)分布:东北 ____________是世界上最大的湿地之一(成因: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

青藏高原上有着世界海拔 ________的湿地。

(二)日益减少的湿地

1.湿地减少的原因

(1)自然原因: ____________充满湖沼,全球变暖,气候暖干化。

(2)人为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导致泥沙大量沉积; ________________造田,导致湖泊和海滨滩涂面积缩小; ____________,导致水体富营养化;____________、河流的改向,导致水量减少。

状况

面积

中国现有湿地面积约26万平方千米,占世界湿地的10%左右,居世界第四位,亚洲第一位

特点

类型多、绝对数量大、分布广、区域差异显著、生物多样性丰富等

典型湿地

东北三江平原沼泽面积8640平方千米,是世界上最大的湿地之一

青藏高原上有着世界海拔最高的湿地,是我国几条大河的源头,如长江、黄河、澜沧江等

2.湿地的美称和作用

美称

作用

资源的宝库

生产出大量的鱼、虾、蟹、稻米、莲藕和菱角等农副产品

生命的摇篮

提供水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

天然空调机

调节气候,美化环境

天然水库

涵养水源,调蓄洪水

地球之肾

净化水中污染物质

鸟类的乐园

为各种野生动物生长、栖息、繁殖提供条件

【典例1】读以下两幅区域图,完成下列要求。

(1)试分析图中乙地湿地的形成原因。

(2)请说明湿地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

【解析】乙地为三江平原,有我国最大的沼泽区。由于该地纬度高,气温低,地表水蒸发弱;加之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冻土阻隔,水分下渗少。致使地表长期有积水。湿地是“地球之肾”,具有调节气候,保护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生态作用。

【答案】(1)形成原因:气温低,地表水蒸发弱;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冻土阻隔,水分下渗少。故地面长期潮湿、积水。

(2)作用:调节气候、保护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

二、湿地减少的原因及保护

1.原因

2.保护

【典例2】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月牙泉就要消失了,这个沙泉共生的天然奇迹,在鸣沙山的怀抱中,已经安然度过了数千年的岁月,现在却面临干涸的危险。月牙泉最浅的地方现在不到一米,以这样的速度下降,要不了三年,月牙泉就会见底了。

(1)月牙泉就其分类来说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哪一类?简述此类的生态价值。

(2)材料中月牙泉面积不断减少的原因是什么?

(3)结合当地的地理环境特点,提出解决月牙泉面临消失的措施。

【解析】 本题以月牙泉即将消失为背景,考查湿地的生态价值、湖泊消失的原因及解决对策。月牙泉是我国西部地区的一颗璀璨明珠,它是一个河迹湖,但是由于气候的干旱,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面临消失,因此要合理利用,加强管理,节约用水,为保住月牙泉而努力。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大,人类影响的地理环境不断向深度和广度发展,但是为了实现人类和环境的和谐发展,应该尊重自然规律,在环境的承载力之内促进经济的发展。

【答案】 (1)湿地。调节气候,调蓄水量,净化水体,释放氧气,美化环境等。

(2)自然原因:气候干旱,降水减少。人为原因:人口增加,农业灌溉用水增加,植被破坏等。

(3)加强管理,节约用水,合理灌溉;恢复生态植被;跨流域调水等。

【基础达标】

2011年世界湿地日主题:湿地与旅游。湿地主要是指沼泽、泥炭地、河流、湖泊、海岸带,以及人工水田、水库和池塘。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不全部为湿地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湿地的功能或用途应是()

A.扩大耕地的后备资源 B.当地径流的调节系统

C.难以利用的淡水资源 D.扩建城区的理想用地

3.下列叙述中不属于我国湿地特点的是()

A.类型多,绝对数量大 B.分布广

C.区域差异不大 D.生物多样性丰富

4.下列叙述中会加快湿地消失过程的是()

A.湖泊内外的沉积物自然充满其中

B.环境污染,造成流入湿地的营养物质增加,导致湖沼内藻类与水草丛生

C.实施保护湿地的一系列国家政策

D.以上说法都不对

5.下列关于湿地保护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湿地是重要的可再生资源,人类可以任意大规模地开发利用

B.目前,湿地破坏相当严重,因此人类要保护湿地,不能再利用湿地

C.1971年,前苏联、加拿大等六国在伊拉克共同签署了《湿地公约》,以通过国际合作保护重要的湿地系统

D.我国湿地的保护已经不再局限于现状维持,而是着重对退化和受损湿地的恢复和重建

6.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我国两个湿地的分布区图”。

材料2: A地区为我国的三江平原,位于我国中温带,由黑龙江等河流冲积而成的低平原,其中沼泽面积达11万km2。

材料3:B地区为若尔盖湿地(沼泽),是四川西北牧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处青藏高原东缘。区内为平坦状高原,平均海拔约3 500m。

(1)与B沼泽相比,A沼泽成因在气候上的不同点是什么?

(2)分别说明近几十年来,破坏两个地区湿地生态环境的主要人类活动。除此以外,其他破坏湿地环境的人类活动还有哪些?

(3)以A地区为例,为该地区可持续发展提供合理化建议。

【拓展提升】

一、单项选择题

读下表,完成1~2题。

某区域2000~2004年湿地的转化表 单位:hm2

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02DocumentNotSpecified7.8 磅Normal0

转化来源

湿地类型 

旱田

城镇用地

工矿用地

草地

其他

河渠

489

-7

0

235

48

海涂

43

-155

-2027

0

17627

水库坑塘

25657

-33

-211

5694

926

水田

76

-793

-1053

0

0

注:表中数据正值表示正向转化——湿地面积增加,负值表示逆向转化——湿地面积减少。

1.各类湿地面积变化幅度由小到大顺序为()

A.水库坑塘 海涂 水田 河渠

B.河渠 水田 海涂 水库坑塘

C.水田 河渠 水库坑塘 海涂

D.河渠 水库坑塘 海涂 水田

2.与2000年相比,2004年该区域()

A.物种多样性有所减少 B.水鸟栖息地减少

C.生态环境有所改善 D.湿地面积减少

拉鲁湿地,是世界上稀有的城市湿地,它位于拉萨市的西北角,总面积6.2km2,为典型的青藏高原湿地。该湿地的主要植被是沼泽草甸,覆盖率达95%以上。据此回答3~4题。

3.拉鲁湿地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①是拉萨市氧气的主要补给源 ②增加拉萨市区空气的湿度和温差 ③吸附空气中的尘埃,吸收有毒气体,是拉萨市的空气净化器 ④有非常大的蓄洪能力,可有效地消除拉萨市区北部山洪的威胁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4.拉鲁湿地的发展方向不可取的是()

A.通过湿地建设和草种改良,合理发展畜牧业

B.利用湿地的大面积水域发展水产业

C.利用其独特的高原天然湿地风貌和独特的植物种类发展旅游业

D.利用湿地优越的自然条件和拉萨市广阔的市场,建立蔬菜和水果生产基地

下图是世界的两处重要湿地。读图,回答5~6题。

5.图中甲、乙两处湿地的名称分别为()

①青海湖 ②咸海 ③洞庭湖 ④鄱阳湖

A.①②B.②③

C.③④ D.③②

6.造成两处湿地面积都缩小的主要原因分别是()

A.跨流域调水造成甲湖面积缩小

B.周围大面积引水灌溉造成乙湖面积缩小

C.沙漠侵吞造成乙湖面积缩小

D.围湖造田造成乙湖面积缩小

美航空航天局拍摄的照片显示,由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共同“哺育”的伊拉克美索不达米亚沼泽地,面积剧减为2 000 km2,仅为原来的10%,由于兴修水利使湿地锐减,目前,湿地中至少已有40种水禽和哺乳动物消失,来自西伯利亚的候鸟数目也锐减。据此回答7~8题。

7.关于伊拉克沼泽的相关论述正确的是()

A.沼泽地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多,水分充足,透气性好,肥力高

B.保护好沼泽对伊拉克的最大意义表现在经济方面

C.伊拉克的湿地就是沼泽

D.伊拉克沼泽地减少的危害不仅仅局限于中东地区

8.伊拉克地区湿地破坏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A.能源开发导致地表水的大量下渗,使地表径流减少

B.大量排放生活污水,破坏了湿地的生态环境

C.在沼泽区开挖鱼塘,发展桑基鱼塘破坏了自然生态

D.人类活动超量利用水资源,导致生态用水不足

二、综合题

9.阅读材料及下图,回答问题。

材料:目前,新疆青格达湖湿地伤痕累累。青格达湖湿地自然保护区提供的资料显示,总面积达36km2的青格达湖湿地,10多年来,已经锐减了12 000多亩。

(1)青格达湖湿地的面积在迅速缩小,试简要分析其原因。

(2)简要分析保护青格达湖湿地的重要意义。

10.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扎龙湿地位于黑龙江省西部,是以芦苇沼泽为主的典型内陆湿地。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使扎龙成为全球知名的鸟类繁殖和栖息地。

(1)简要分析扎龙地区形成内陆湿地的自然条件。

(2)研究表明,湿地比传统意义的绿化更具环境效益,目前,许多城市在加强人工湿地建设,试分析人工湿地对城市生态环境所起的作用。

【学习反思】

【参考答案】

[知识链接]

①人工 ②流动 ③咸水 ④泥沼 ⑤调节气候 ⑥释放氧气 ⑦多样性 ⑧动植物 ⑨水 ⑩旅游  科研 一  类型  差异  三江平原  最高  沉积物  土壤侵蚀  围湖、围海  环境污染

高二地理教案:《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教学设计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方面无论做什么事都有计划和准备,作为教师就需要提前准备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讲的知识能够轻松被学生吸收,帮助教师能够井然有序的进行教学。所以你在写教案时要注意些什么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二地理教案:《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本文题目: 高二地理教案: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2.2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 学案(湘教版必修3)

[学习目标] 1.了解湿地的概念及其分布,理解湿地的重要价值。2.了解湿地资源的现状、破坏湿地造成的危害,认识保护湿地的重要性。3.了解湿地的综合治理和保护措施。

一、湿地概述

1.定义:指水位经常①__________或为②________覆盖的土地。

2.类型天然湿地:③ 、滩涂、④ 、湖泊、低 潮时水深不超过⑤米的浅海区人工湿地:水库、⑥ 等

3.特点:地表⑦______或⑧______有水,属于⑨______________之间的过渡带。

4.我国湿地的分布

从⑩________________、从?________________、从?______________都有较为广泛的分布。

二、“地球之肾”

1.湿地的生态价值

提供水资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调蓄洪水、美化环境、净化水中污染物质、?__________________等。

2.湿地的别称

“地球之肾”、“生命的摇篮”和“鸟类的乐园”等。

3.洞庭湖湿地的重要价值

?________________、调蓄洪水、提供丰富的?____________、航运和?____________等。

三、湿地资源问题

1.原因:人类对于资源、环境的?____________。

2.表现:天然湿地的数量在不断减少,?________在逐渐下降。

3.危害:湿地生态系统的○21______________得不到有效发挥,○22______________的能力明显降低。

四、保护湿地

1.湿地破坏的危害:严重威胁居民的○23______环境和区域的○24____________。

2.保护湿地的意义: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将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25______效益,提供更好的○26______环境。

3.洞庭湖“变”大了的原因:退耕还林、○27__________、退田还湖、○28__________、以工代赈、○29______________、加固干堤、○30__________等。

探究点一 湿地的作用与保护

【探究材料】

材料一 “北大荒”指20世纪50年代在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中尚未开发的区域。20世纪60年代,随着大庆油田的开发,国家加大了对“北大荒”荒地资源的开发力度。经过10~20年的草甸开垦和沼泽治理,“北大荒”变成了“北大仓”。

材料二

1.分析“北大荒”沼泽地形成的原因。

2.近年来,“北大仓”土地质量下降,有人说“北大仓”又将会变成“北大荒”,简要分析其原因。

3.说说该地区沼泽的生态功能。

4.我国为什么要停止开垦三江平原的湿地,并且加以保护?

【规律总结】

湿地的作用

湿地的作用 湿地美称

生产粮食、药材、工业原料、农副产品等 “资源的宝库”

提供水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 “生命的摇篮”

调节气候,美化环境 “天然空调机”

涵养水源,调蓄洪水 “天然水库”

净化水中污染物质 “地球之肾”

为各种野生动物生长、栖息、繁殖提供条件 “鸟类的乐园”

【考例探究1】 西藏拉鲁湿地是世界上稀有的、国内最大的城市湿地。它位于拉萨市的西北角,总面积6.2平方千米,为典型的青藏高原湿地。该湿地的主要植被是沼泽草甸,覆盖度达95%。据此回答(1)~(2)题。

(1)拉鲁湿地的作用表现在()

①是拉萨市氧气的主要补给源 ②增加拉萨市区的空气湿度和温度 ③吸附空气中的尘埃,吸收有毒气体,是拉萨市的空气净化器 ④有非常大的蓄洪能力,可有效地消除拉萨市区北部山洪的威胁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拉鲁湿地的发展方向,不可取的是()

A.通过湿地建设和草种改良,合理发展畜牧业

B.利用湿地的大面积水域发展水产业

C.利用其独特的高原天然湿地风貌和动植物种类,发展旅游业

D.利用湿地优越的自然条件和拉萨市的广阔市场,建立蔬菜、瓜果生产基地

探究点二 湿地资源问题及保护

【探究材料】

下图1是“20世纪80年代洞庭湖示意图”,图2是“洞庭湖1825~2006年间同水位湖面面积变化柱状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由上图可知洞庭湖的面积变化趋势是________(变大、变小),试分析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

(2)在洞庭湖周边地区国家设立了大片蓄洪区,其原因是什么?

(3)洞庭湖湿地生态环境保护应采取哪些措施?

【规律总结】

湿地资源问题与湿地保护

1.湿地减少、质量下降的原因

(1)人为原因:①人口急剧增加带来巨大的环境压力;②过度利用湿地动植物资源,导致湖泊水生动植物减少;③大量围垦和开垦湿地,围湖造田、泥沙淤积等导致湖泊湿地减少,因围垦导致沼泽湿地骤减;④工业污水、城市生活废水及农田污水排放,造成水质变坏;⑤水利工程建设的影响;⑥外来物种的干扰;⑦城市化和旅游业的发展与道路建设等;⑧围海造陆等导致滨海滩涂湿地的减少等。

(2)自然原因:①气候变化,使干旱、半干旱地区湿地逐渐消失;②海岸侵蚀,使滩涂湿地不断消失。

2.保护湿地的措施

退田还湖、还沼泽、退耕还林还草;防止水污染;保护野生动植物,禁止滥捕滥猎;建立健全保护湿地的法规,增强保护湿地的意识。

【考例探究2】 湿地有“地球之肾”之称,也是鸟类集中的栖息地,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分析“长江中游湿地50年的变迁图”,完成下列问题。

(1)简述图中长江中游湿地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简要说明长江中游湿地变化对环境的影响。

(3)看一看洞庭湖的面积有什么变化,分析引起变化的原因、产生危害及其相应的对策。

原因 对策

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

危害

参考答案

课前准备区

①接近地表 ②浅水 ③沼泽 ④河流 ⑤6 ⑥稻田 ⑦常年 ⑧经常 ⑨陆地与水体 ⑩寒温带到热带 ?沿海到内陆 ?平原到高山 ?调节气候 ?涵养水源 ?保护生物多样性 ?维持生物多样性 ?农副产品 ?旅游观光 ?过度开发利用 ?质量 ○21功能和效益 ○22抵御自然灾害 ○23生存 ○24持续发展 ○25综合 ○26生存 ○27封山育林 ○28平垸行洪 ○29移民建镇 ○30疏浚河道

课堂活动区

探究点一

1.气温较低、蒸发微弱、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季节性冻土融化,下层为永久冻土层,水分不易下渗,造成积水。

2.随着人们对“北大荒”的不断开发,黑土将大量流失,土壤有机质减少,生产能力降低乃至丧失。

3.沼泽是湿地(水源地、蓄水池),它可以调节气候,保护和改善环境,是丹顶鹤、天鹅等珍稀动物的栖息地。

4.三江平原是我国重要的湿地集中分布区之一,随着荒地的开垦,东北三江平原的湿地遭到惊人的破坏。湿地是东北陆地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蓄水池,也是水源地。它像湖泊、森林一样,对调节气候、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起着重要作用;东北的湿地还是我国特有珍禽丹顶鹤、天鹅等的栖息地,湿地植物又是一项重要的资源。湿地被大量垦殖后,水环境污染严重;土壤沙化、盐碱化面积不断扩大;生物多样性急剧减少;河川径流减少,地下水位下降。因此我国停止开发三江平原的荒地。

考例探究1 (1)C (2)D [(1)西藏拉鲁湿地植被主要是沼泽草甸,覆盖度达95%,通过光合作用,为拉萨市补给大量氧气;能够降低城市温度,减缓热岛效应;能吸烟滞尘,调蓄洪水;(2)发展方向应该是保护好湿地生态系统,维护好生物多样性。建立蔬菜、瓜果生产基地就是要开垦湿地为耕地,这是不可取的。]

探究点二

(1)变小 自然原因:泥沙淤积;人为原因: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围湖造田。

(2)洞庭湖区地势低洼,荆江河道弯曲,流水不畅,设立蓄洪区可调节水量,更好地防御洪水侵袭。

(3)有计划地退耕还湖、还湿;搞好周围及上游地区的水土保持工作;积极防治水污染。

考例探究2 (1)湿地面积急剧下降,湖泊数量减少,湖泊面积缩小。

自然原因:湖泊的沼泽化,其本身就是泥沙淤积的自然消亡过程。

人为原因:大规模的围湖造田是导致湿地面积减小的最直接、最主要的原因;还有上游地区对森林的乱砍滥伐和毁林种粮,使水土流失加剧,含沙量增大,也加快了湖泊的沼泽化过程。

(2)①农业生态遭到破坏,加大了旱涝灾害的发生频率;

②削弱了湖泊对长江水量的调蓄功能;

③破坏了水平衡,改变了这里原有的水循环方式;

④削弱了湿地对有害物质的吸收与分解功能;

⑤使水分的蒸发量减少,影响当地局部地区的小气候;

⑥压缩了生物的生存空间,使原有的水生生物大量灭绝。

(3)

原因 对策

自然

原因 泥沙淤积,湖面缩小 禁止对长江中上游天然林的砍伐,植树造林,保持水土,减少泥沙淤积

人为

原因 围湖造田,湖面缩小 退田还湖,移民建镇

危害 调蓄洪水的能力下降,洪涝灾害频繁;影响航运;破坏生物多样性

解析 对比1950年与2004年图可知,长江中游湿地数量和面积大幅减少,这种变化是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引起的。湿地变化必然带来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和效益得不到有效发挥,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明显降低。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14855.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