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的世界(1)》数学教案
第七单元 整理与复习
第1课时 数的世界(1)
教学内容:
课本第112页整理与复习第1-7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进一步巩固分数乘、除法的计算,熟练地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通过复习比的知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化简比与求比值的区别,并能正确地计算。
3、培养学生综合、归类、比较的能力。
教学重点: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中的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
在大量知识点的归纳整理中,帮助学生形成知识脉络。
课前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投影显示:
4/5×2/3+1/3÷1/6
师:同学们,计算这题时,会用到我们学过的哪些知识?
学生看题后回答: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及简便计算
二、整理回顾
1、整理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整理这些知识。(板书课题)
学生口答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
师: 4/7×8/9 2/7÷6/7
这两道式题该如何计算?方法是什么?学生独立完成计算,2人板演,汇报交流算法。
2、整理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及简便计算的方法。
师:那我们来练习几题,看看谁算的又快又准。
1/5×4/7 2/3×1/4
2/5÷3/7 8/9÷1/4
学生独立计算这四题,四人上台板演
结合学生的计算,题目变成:
3/4×3/5+1/4÷5/3
师:这题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有简便的方法吗?
生观题口答出顺序。
①可以先同时先计算分数乘除法,再算加法。
②也可以用乘法分配律。
3/5×(3/4+1/4)
结合发言、板书讲评,重点提示。
3、整理比的知识。
出示:35:25
师:看了这个式子你可以向同学们介绍哪些知识呢?
学生汇报。
(读作35比25,:是比号,35是比的前项,25是比的后项,可以化简成7:5,比值是1 )
出示题目:先化简,后求比值
0.45:0.9
师:大家一定要注意化简比与求比值的书写解题区别。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2人板演,其中1人口述其解题思路。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第112页第1题。
指名口答,并分别说一说每个百分数的含义。
2、完成课本第112页第2题。
直接在书上填写。完成成集体核对。
3、完成课本第112页第3题。
指名口答。
4、完成课本第112页第5题。
直接写得数,集体核对。
5、完成课本第112页第4题。
指名板演,其余练习。
四、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交流发言
五、布置作业
整理与复习课本第113页第6、7题。
教学反思: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与代数》数学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经历自主回顾和整理“数的认识”的过程。
2、能对学过的数进行较系统的整理,进一步掌握数的知识,发展数感。
3、积极参加自主整理的活动,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
课前预习:
小组合作,交流整理:
回顾以前学过那些数,各举五例。分析不同类数之间有何关系。
教学过程:
一、结合实例,引导学生回忆数的认识
1、回顾数的意义。
师:你学过那些数?
(生回答)
师出示卡片,生齐读。师:举例说明这些数可表示什么?
(生回答)
2、数的分类。
完成问题(1)。
师:把上面的数填到合适的位置
(生回答)
师:每种类型的数,除了上面几种类型,你还能举出其它的吗?
(生回答)
3、数的互化
师出示问题(2)
呈现表格,完成数的互化,交流做法。
4、数的大小比较。
师出示问题(3)
学生自主完成。
5、适时小结。
师:通过刚才的练习,我们复习到数的哪些知识?
(生回答)
二、整理回顾有关倍数和因数的知识
1、引出问题。
师:小明的爸爸年龄数的十位上是最小的合数,个位上的数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且年龄是小明的五倍,同学们能猜出小明和他爸爸的年龄吗?
(生回答)
以上问题,我们运用了哪些数学知识呢?(倍数和因数)
明确:我们一起回顾和整理倍数和因数。
2、小组合作,梳理知识。
师:以小组为单位,将学过的“倍数和因数”知识整理下来。同学们认真讨论,由组长记录,一会儿我们要比一比,看一看哪一个小组整理的更加完整、科学合理。全班交流。
整理完善知识结构。
师:在这一部分中我们为什么先学因数和倍数?
组织学生讨论和交流
师:倍数和因数是基础,他们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今天整理出来的倍数和因数脉络图使这部分知识更加条理化和系统化。
三、复习正数和负数
师出示亮亮家4月份收支情况记录。
学生阅读题目内容。
出示问题(1)。
提醒学生估算时要注意的问题。(生回答)师:(生回答)师:(生回答)
出示问题(2)。
让学生举例说明什么是正数和负数。
学生自主完成问题(2)。
全班交流。
交流时重点关注怎样用正负号表示收支情况,以及怎样基数按每次结余。
四、人民币上的号码
1、让学生拿出自己身上的人民币。
2、提出兔博士的问题,鼓励学生根据自己你的经验大胆回答。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哪些内容?,你想提醒大家注意哪些问题?
六、课堂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经历自主回顾和整理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过程。
2、 能对四则运算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和运算定律进行归纳和整理,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
3、 体验自主整理数学知识的乐趣,提高计算能力。
课前回顾:
我们学过那些计算?分别写出整数、小数、分数的加、减、乘、除的算式各一道,并计算出结果。小组内交流计算的结果。
教学过程:
一、引导学生回顾和整理四则运算
1、师:回想一下我们学过哪些计算?
生回答。
小组长汇报 本组在课前练习中出现的问题。
2、议一议
出示问题(1)生归纳整理。
出示问题(2)生举例说明0和1在四则运算中的一些特殊情况。
生整理汇报。(注意提示0不能做除数)
3、各部分间的关系。
师:加法各部分间有什么关系?
生回答。
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师归纳出加减法互为逆运算。
同样的方法总结乘除法的关系。
说一说
师:上述关系在计算中有哪些应用?
启发学生回答,(进行验算、解方程等)
二、复习四则运算和运算律
1、师:我们学过的运算律有哪些?
小组讨论,自主总结,并写出字母表达式。
2、出示问题(2)
先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计算后交流做法,注意能简算的要简算。
3、 估算。
(1) 出示问题(1)
先让生独立思考并判断,再回答是如何判断的。
(2) 出示问题(2)
师生共同讨论怎样想,需要几个步骤。
计算问题(2)时可用竞赛的方式,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三、课堂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整理和回顾了什么内容?需要注意什么?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纳税》数学教案
第六单元 百分数
第9课时 纳税
教学内容:
课本第97页例7,“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十六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纳税和税率,理解和掌握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
2、初步培养学生的纳税意识,继续感知数学就在身边,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
3、培养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掌握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渗透生活即数学的教学思想。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认识、了解纳税
教师介绍:纳税是根据国家税法的规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体或个人收入的一部分缴纳给国家,用于发展经济、国防、科学、文化、卫生、教育和社会福利事业,以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保卫国家安全。因此,任何集体和个人,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
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税收的种类主要有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和所得税等几种。
提问:你知道生活中到税务部门纳税的事吗?那么究竟什么是纳税,纳税额应该怎样计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纳税的有关知识。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7。
出示例7:星光书店八月份的营业额是60万元。如果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这个书店八月份应缴纳营业税多少万元?
指名学生读题后全班学生再次读题。
提问:题里的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实际上就是求什么?怎样列式计算?
学生尝试练习。
学生可能有下面两种方法:
方法1:引导学生将百分数化成分数来计算。
方法2:引导学生将百分数化成小数来计算。
集体订正,教师板书算式。说说这题你是根据什么来列式的?
强调:求应纳税额实际上就是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也就是把应该纳税部分的总收入乘以税率百分之几,就求出了应纳税额
2、做“试一试”。
提问:这道题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生:先求5000元的20%是多少?再求实际获得的奖金。
学生板演与齐练同时进行,集体订正。
3、完成练一练后全班交流。
三、反馈练习
只列式不计算。
1、一家运输公司10月份的营业额是260000元,如果按营业额的3%缴纳营业税,10月份应缴纳营业税多少万元?
2、李华买了一辆12万元的汽车,按规定买汽车要缴10%的购置税。他买的这辆汽车一共要付多少元?
3、一个城市中的饭店除了要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以外,还要按营业税的7%缴纳城市维护建设税。如果一个饭店平均每个月的营业额是14万元,那么每年应交这两种税共多少元?
四、课堂总结
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内容?认识到什么?如果没有纳税,国家就筹集不到必要的资金为大家办事。因此,我国宪法规定每个集体和公民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希望同学们长大了争当纳税先锋,为祖国的繁荣贡献力量!
五、布置作业
练习十六第1-3题。
教学反思: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利息》数学教案
第六单元 百分数
第10课时 利息
教学内容:
课本第98页例8,“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十六第4-6题。
教学目标:
1、了解储蓄的含义。
2、理解本金、利率、利息的含义。
3、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计算存款利息。
教学重点:
本金、利息和利率的含义。
教学难点:
利用计算公式进行利息计算。
课前准备:
存款单、有关利率表格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从师生谈话中引出“压岁钱”的话题。
师:老师与你们一样大的时候,过年最开心的也是能拿压岁钱,那么你们现在过年一般能拿到多少压岁钱?
师:我相信每个同学都有压岁钱拿,但是不管多少,都是长辈对我们的关心。你们拿了那么多的压岁钱,是不是都买鞭炮放了?那么你们是如何处理压岁钱的呢?(引导学生存入银行)
2、联系生活,理解有关利息的知识。
师:压岁钱有那么多,除了一部分消费外,多余的存银行。那么你能不能向大家介绍一下有关储蓄的知识?(生1:定期利率比活期利率高。生2:活期可以自由地拿,定期不到时间要用身份证才能拿。……)
师:储蓄有定期和活期之分,定期储蓄的利率较高,就是拿到的什么比较多?(生齐答:利息。师板书)
师:那么谁来举例说明一下哪一部分是利息呢?
(师:那么存人的一千元又叫什么呢?(生:本金。师板书)
师:看来定期储蓄的利率比较高,定期储蓄中又分了一些类型,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整存整取。我们来看下这张表,你知道了些什么?(出示例1的储蓄年利率表)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8。
学生读题后说说题目的意思
教师提问:应该选择哪种年利率来计算?为什么?
学生独立尝试后交流。
让学生把计算利息的公式补充完整。补充问题:两年后他从银行拿回的钱一共是多少?
2、完成试一试。
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交流核对。
3、完成练一练。
三、巩固练习
完成练习十六第4题。
四、课堂总结
什么是利息?什么是本金?利息的多少一般由什么决定?你还知道什么?如何计算利息?
五、布置作业
练习十六第5、6题。
教学反思: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折扣》数学教案
第六单元 百分数
第11课时 折扣
教学内容:
课本第99页例9和“练一练”,练习十六第7-10题。
教学目标:
懂得商业打折扣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与“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相同,并能正确地解答这类应用题。
教学重点:
按折扣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对折扣的理解,并正确列出算式。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春节假期是人们旅游和购物的好时机,许多商家都看准这一机会,搞了许多促销活动。课前我让同学们去了解一些商家的促销手段,有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你了解到的信息。
刚才很多同学都说出了一个新的词:打“折”。同学们所说的“打八折、打五折、打七六折、买一赠一、买四赠一”等都是商家的一种促销手段--打“折”。
二、实践感知,探究新知
1、提问:看到“打折”两个字,你会想到什么?
学生全班交流。
小结:工厂和商店有时要把商品减价,按原价的百分之几出售。这种减价出售通常叫做打“折”出售。
出示:华联超市的毛衣打“六折”出售。
提问:这句话是什么意思?那如果打“五折”是什么意思?打“八折”呢?
小结:“几折”就是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
提问:一件衬衫打“八五折”出售是什么意思?打“七六折”呢?
质疑:刚才很多同学课前了解到的的信息中都有打“折”一词,现在请你说说你了解到的信息是什么意思?
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有关打折信息的意思。
提问:说一说下面每种商品打几折出售。
① 一辆汽车按原价的90%出售。
② 一座楼房按原价的96%出售。
③ 一只旧手表按新手表价格的80%出售。
2、教学例9。
学生自己读题。
出示例9的场景图。让学生说说从图中获取到哪些信息。
提问:你知道“所有图书一律打八折销售”是什么意思吗?
提问“现价是原价的80%”这个条件中的80%是哪两个数量比较的结果?比较时要以哪个数量作单位1?这本书的原价知道吗?你打算怎样解答这个问题?
学生独立尝试。
全班交流算式和思考过程
解:设《趣味数学》的原价是ⅹ元。
ⅹ×80%=12
ⅹ=12÷0.8
ⅹ=15
答:《趣味数学》的原价是15元。
3、引导检验,沟通联系。
启发:算出的结果是不是正确?你会不会对这个结果进行检验?
先让学生独立进行检验,再交流交验方法。
启发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检验:可以求实际售价是原价的百分之几,看结果是不是80%;也可以用原价15元乘80%,看结果是不是12元。
4、指导完成“练一练”。
先让学生说说《成语故事》的现价与原价有什么关系,知道了现价怎样求原价。再让学生根据例题中小洪的话列方程解答。学生解答后交流:你是怎样想到列方程解答的?列方程时依据了怎样的相等关系?你又是怎样检验的?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十六第7题。
指名口答。
2、做练习十六第8题。
让学生独立解答,再对学生解答的情况适当加以点评。
四、课堂总结
提问:回忆一下,打折是什么意思?一件商品的现价、原价与折扣之间有什么关系?
五、布置作业
练习十六第9、10题。
教学反思: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倒数的认识》数学教案
第二单元 分数乘法
第7课时 倒数的认识
教学内容:
课本第36页例7和“练一练”,练习六第16-21题。
教学目标:
1、认识倒数的概念,掌握求倒数的方法,能熟练地求一个数的倒数。
2、培养数学思考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能熟练地求一个数的倒数。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问:每个算式中两个数相乘的积有什么共同的地方?你还能举几个这样的例子吗?
二、教授新知
1、教学例题。
(1)出示例7。
下面的几个分数中,那两个数的乘积是1?
3/8 5/4 3/5 7/10 4/5 2/3 10/7 8/3
(2)学生回答。
(3)引出概念。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例如3/8 和8/3互为倒数。可以说3/8 是8/3的倒数,8/3是3/8的倒数。
(4)学生举例来说。进行及时的评议。
(5)追问:怎样的两个数互为倒数?为什么要说“互为倒数?”
2、归纳方法。
小组讨论:
观察倒数和原数的关系,想一想一个数的倒数与原数相比,分子、分母的位置发生了什么变化?
全班交流。
求一个数的倒数时,只要把这个数的分子和分母调换位置即可。
问:5的倒数是几?1的倒数是几?
学生回答,并说原因。
追问:0有倒数吗?为什么?
指出:因为0和任何数相乘的积都不会是1,所以0没有倒数。
除0以外,在求一个数的倒数时,只要把这个数的分子和分母调换位置即可。
3、完成“练一练”。
学生回答。
指出:分子是1的分数,它的倒数就是分母,整数的倒数就是这个整数做分母,分子是1。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六第16题。
学生填书上后,集体订正。
2、做练习六第17题。
指名口头回答。
3、做练习六第18题。
学生填书上后,集体订正。
4、做练习六第19题。
重点引导学生讨论每一组数的规律。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什么是倒数?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
五、布置作业
练习六第20、21题和思考题。
教学反思: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比的意义》数学教案
第三单元 分数除法
第7课时 比的意义
教学内容:
课本第53--54页例7、例8和“练一练”,练习九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学会比的读写法,认识比的前项、比号和后项。
2、掌握求比值的方法,会正确求比值。
3、弄清比同除法、分数的关系,明白比的后项不能是零的道理,同时懂得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教学重点:
比的意义和求比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比的意义。比同除法、分数的区别是教学的另一个难点。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出示例7实物图
提问:“2杯果汁”和“3杯牛奶”这两个数量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你会用哪些方法表示它们的关系?
相差关系 倍数关系
二、导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在对两个数量用除法比较的基础上,来学习一种新的数学比较方法--比。(板书课题)
1、教学比的意义。
(1)师:2÷3是哪个量和哪个量比较?
师述:用新的一种数学比较方法,可以说成果汁和牛奶杯数的比是2比3。
(2)3÷2求得又是什么,又可以怎样说?
(3)小结:现在我们知道谁是谁的几倍或几分之几,又可以说成谁和谁比。
指出:两个数的比是有顺序的。因此,在用比表示两个数量的关系时,一定要按照叙述的顺序,正确表达是那个数量与那个数量的比,不能颠倒两个数的位置。
(4)出示试一试。
提问:图中的四个比分别表示什么含义?
讨论:如果把内中溶液里的洗洁液看作1份,水分别可以看作几份?
2、教学例8。
出示例题后,让学生填表。
提问:小军和小伟的速度是怎样求出来的?
900:15表示什么?900:20又表示什么?
明确:900:15是小军走的路程与时间的比,就是小军走这段山路的速度;900:20是小伟走的路程与时间的比,就是小伟走这段山路的速度。
3、学习比的写法和各部分称及求比值的方法。
(1)师:以上我们学习了比的意义,在数学中,比还有这样的记法。
教师示范写比,提醒学生注意观察。
(2)师说明:中间的“:“叫做比号,读的时候直接读比。
(3)师:比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呢?请大家看书p53的中间内容。
(4)提问:比各部分的名称,并板书。
4.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
项目 相互关系 区别
比 前项 :(比号) 后项 比值
两个数的关系
除法 被除数 ÷(除号) 除数 商 一种运算
分数 分子 -(分数线) 分母 分数值 一种数
结合展示学生整理的表格,小结:
⑴比与除法、分数是有联系的:比的前项相当于除法中的衩除数,相娄于分数中的分子;比的后项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相当于分数中的分母;比值相当于除法中的商,相当于分数中的分数值。
⑵比与除法、分数是有区别的:比表示两个数的关系,除法是一种运算,分数是一个数。
提问:比的后项可以是”0“吗?为什么?说说你的相法。
三、巩固深化
1.完成”练一练“第1-3题。
学生独立完成,直接填写在书上,完成后集体讲评。
2.练习九1、2、4题。
学生独立填写在书上,完成后交流核对。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五、布置作业
练习九第3题。
教学反思: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图形王国》数学教案
第七单元 整理与复习
第4课时 图形王国
教学内容:
课本第115页整理与复习第18-2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巩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有关知识,理解常用的体积(容积)单位的意义。
2、在复习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画图能力。
教学重点:
复习巩固长、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知识。
教学难点:
在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实物展示、揭示课题
出示一个长方体。
师:看了这个盒子,你能向同学们介绍它的哪些知识呢?
学生回答:(可能有:这个盒子是长方体,我能求出它的表面积和体积,我还知道它的各部分名称呢!)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复习这方面的知识。(板书课题)
二、整理与回顾
1、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知识。
师:谁上来画一个长方体的图给同学们看一看呢?一人上黑板画。指名二人对照这个酒瓶盒和图,说说长方体的各部分名称。
学生口答。
师:正方体呢?指名说说正方体各部分名称及特征。
2、复习长、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
指名学生回答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练习:求下面各物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①长8CM,宽6CM,高5CM
②长12DM,宽6DM,高2.5DM
③ 棱长9M.
学生计算,完成后集体核对。
3、拓展提高。
(1)出示课本第115页第18题。
学生独立填写合适的单位,完成后指名回答,讨论所填写的单位是否合适。
(2)出示课本第115页第19题。
复习单位名称之间的互化。
(3)完成课本第115页第20题。
学生独立填表,填完成集体讨论讲评。
(4)做课本第115页第21题。
出示展开图,你能说出这个正方体相对的面分别是谁吗?指名学生发挥想象力思考,指名回答。
三、练习巩固、开启想象
出示:(每人发一张作业纸)
师:大家自己动手测量所需要的数据,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四、课堂总结
今天学习之后,你对长、正方体的知识又有了什么新的认识?还有什么疑惑的问题?
五、布置作业
课本第115页第22题。
教学反思: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应用广角》数学教案
第七单元 整理与复习
第5课时 应用广角
教学内容:
课本第116页整理与复习第23-25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进一步加强,通过收集信息和动手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在收集信息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意识。
3、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学重难点:
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
课前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和整理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方面知识。
二、回顾与整理
1、复习百分数的相关知识。
做课本第116页第23题。
让学生拿出课前收集好的数据,分别计算出题中每个空的问题,直接填写在书上,完成后交流核对。
2、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关知识。
出示课本第116页第24题。
学生读题后提问:要求这个纸盒的容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这些条件给我们了吗?怎样得到这些条件?
回答后让学生列式计算,完成后集体讲评。
三、综合运用、提高能力
出示课本第116页第25题。
让学生讨论:这三堆小正方体分别是怎样堆的?有什么不同?怎样能得到每堆有多少个小正方体?
四、课堂总结
有什么新的收获呢?你对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又有了什么新的感受?
教学反思: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练习课》数学教案
第六单元 百分数
第15课时 练习课
教学内容:
课本第105--106页练习十七第9-15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掌握列方程解稍复杂的百分数问题,提高解题能力。
2、通过练习,沟通百分数和分数的联系,提高学生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找准应用题的等量关系。
课前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找出下列各题中的单位“1”,并说出下列句子的含义。
男生人数占女生人数60%。
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20%。
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少25%。
加工一批零件,已完成了80%。
树苗的成活率是95%。
今年的猪肉单价比去年上涨了80%。
二、比较练习
第一组;
(1)一桶油共35千克,用去的是剩下的25%,用去和剩下各是多少千克?
(2)一桶油用去的比剩下的少21千克,用去的是剩下的25%,用去和剩下各是多少千克?
(3)一桶油剩下的是28千克,用去的是剩下的25%,用去的是多少千克?
(4)一桶油用去了7千克,用去的是剩下的25%,用去的是多少千克?
学生独立练习后将这四题逐一比较(比较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第二组;
(1)修一条公路,第一天修了30%,第二天修了40米,两天正好修了全长的一半,这条路全长多少米?
(2)一根钢管长30米,第一次接去全长的 ,第二次截去 米,还剩多少米?
学生独立练习后将这两题进行比较(比较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十七第10题。
(1)读题,理解含有分数的条件,说出等量关系。
(2)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解答。
2、做练习十七第14题。
(1)引导学生弄清题中两个分数的不同含义。
(2)找出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3)列方程解答。
3、独立完成练习十七第11、12、13题。
学生独立练习后由学生进行交流评讲。
四、课堂总结
让学生说说这节所学的知识。
列方程解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时怎样思考?
五、布置作业
练习十七第9、15题。
教学反思: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汇总
第一单元 长方体和正方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展开与折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2)》《体积与容积(1)》《体积与容积(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2)》《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练习课》《整理与练习(1)》《整理与练习(2)》点击下一页查看更多《表面涂色的正方体》第二单元 分数乘法《分数与整数相乘》《分数乘法的实际问题(1)》《分数乘法的实际问题(2)》《分数与分数相乘》《分数连乘与实际问题》《练习课》《倒数的认识》《整理与练习(1)》《整理与练习(2)》第三单元 分数除法《分数除以整数》《整数除以分数》点击下一页查看更多《分数除以分数》《分数除法实际问题》《练习课》《分数连除和乘除混合》《比的意义》《比的基本性质》《练习课》《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练习课》《整理与练习(1)》《整理与练习(2)》《树叶中的比》点击下一页查看更多第四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解决问题的策略(1)》《解决问题的策略(2)》《练习课》第五单元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练习课》《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实际问题(1)》《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实际问题(2)》《练习课》第六单元 百分数《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练习课》《百分数与小数的互化》《百分数与分数的互化》点击下一页查看更多《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百分率》《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练习课》《纳税》《利息》《折扣》《练习课》《解决稍复杂的百分数问题(1)》《解决稍复杂的百分数问题(2)》点击下一页查看更多《练习课》《整理和复习(1)》《整理和复习(2)》《互联网的普及》第七单元 整理与复习《数的世界(1)》《数的世界(2)》《数的世界(3)》《图形王国》《应用广角》点击下一页查看更多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与形》数学教案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要学习新内容。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例1的教学
师(出示下图):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图中图2和图3各有多少个像图1这样的小正方形?
生:图二中有四个图一这样的小正方形图三中有9个这样的小正方形?
师:同学们动动脑尝试用算式表示出每个图中小正方形的个数?
生:图一:1×1=1:图二2×2=4:图三:3×3=9。
师:观察这几个图形与计算出的得数(1,4,9).你还有什么发现?
生:从图一开始小正方形的个数是在前一图基础上分别加3,加5.
根据学生的回答,把图中小正方形图上不同的颜色进行演示。
师:如果我们把刚才同学们表示图中小正方形个数而列出的不同算式综合起来,会是什么样的呢?
生:1=1×1 1=1的平方
1+3=2×2=4 教师板书归纳 1+3=2的平方
1+3+5=3×3=9 1+3+5= 3的平方
师:在这里形能直观解释数的计算.同学们想一想,按照这样的规律图4会是什么样子?有几个这样的小正方形?同桌两人合作,仿照黑板上的算式,一人说等号左边的部分怎么写,一人说等号右边部分怎么写,有困难可以在草稿上画一画图.
学生合作交流,并利用规律完成例1下面题目
师:观察例1中的这些题目,你有什么发现?
生1:大正方形左下角的小正方形和其他正方形图形所包含的小正方形个数之和正好是每行或每列小正方形个数的平方。
生2:左边加法算式里的加数都是奇数。
生3:有几个数相加,和就是几的平方。
生4:第几个图形就有几个数相加,和就是几的平方。
师:根据这个同学的发现,想一想,第10个图中有多少个小正方形?第100个图中呢?
学生汇报
师:同学们非常善于观察和思考,学习中我们利用计算求出了图形中小正方形的个数,反过来直观的图形也更好地帮助我们理解了计算中各数的含义。
2、例2的教学
师:(出示例2):观察这个算式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生1:从左往右看这些分数越来越小。
生2:这些分数的分子都是1,分母都是偶数。
生3:从第2个数开始,每个数是前一个数的。
师:算式右边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你准备怎么计算这道题?
生:意思是按照这样的规律写下去,加数有无数个。我准备先求出前两个加数的和,再用和去加第3个加数,得数再去与第四个加数相加,以此类推。
学生汇报进行计算
学生汇报:
1/2+1/4=3/4
3/4+1/8=7/8
7/8+1/16=15/16
……
师:谁再来说说你加到了第几个加数,得数多少?
学生汇报,板书:32/32,63/64,127/128……
师:观察这些算式的得数,你有什么发现?
生1:得数的分子与分母相差1.
生2:得数的分子与分母都越来越大,说明等分的份数越来越多,取得份数也越来越多,分子比分母只少一份。
生3:如果一直加下去,等号右边的分数会越来越接近1.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作业:第108页做一做,第2题。
第109页练习二十二,第2题。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树叶中的比》数学教案
第三单元 分数除法
第14课时 树叶中的比
教学内容:
课本第66--67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测量、计算、比较、分析等活动,初步发现虽然树叶的大小各不相同,但长和宽的比值比较接近。
2、初步感受自然现象中蕴含的简单规律,培养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和能力,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课前准备:
每个小组采集一种树叶(10片)
教学重点:
利用比的知识探究树叶长与宽之间的比例关系。
教学难点:
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情境导入。
谈话:课前大家收集了很多树叶,仔细观察一下采集的树叶,看看每种树叶有什么特点,小组里互相说说看。
2、观察比较。
出示一些常见树叶。
引导:看看它们的大小形状是怎样的,不同树叶的大小、形状区别在哪里,同种树叶的大小、形状又有怎样的关系?
观察后小组讨论。
交流,板书: 不同树叶形状一般不同,同一种树叶形状是相似的。
同一种树叶形状相似,从数学角度看,反映出什么特点呢?
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会有很多收获的
3、揭示课题。
4、提出问题。
怎么样可以知道每种树叶长和宽的比呢?怎么样比较这些树叶长和宽的比呢?说说你的想法。
明确:先测量树叶的长和宽,再比较长和宽的比值。 指出:测量、计算、比较是我们研究数学常用的好方法。
二、动手实践、自主发现
1、举例介绍树叶的长和宽。
谈话:动手实践之前,我们先要弄清楚树叶的长和宽指的是什么?
结合书上66页的图,你能向大家解释一下吗?
2、动手实践。
活动要求:
(1)4人一组,每组测量2种不同的树叶,组长分工。
(2)每人测量10片同一种树叶的长和宽,并算出长和宽的比值(保留一位小数)填在67页的表里。
(3)计算出你测量的树叶的长和宽的比值的平均数。
(4)在小组里交流各自测量到的树叶的长和宽的比值的平均数。
(5)将测量和计算的结果与相应树叶对照,看看树叶的长短宽窄和比值有什么关系,在小组里说说你的发现。
3、学生操作实践,记录数据并进行相应计算。
4、组织比较交流。
(1)你测量的是哪种树叶,比较每片树叶的长和宽的比值,你有什么发现?
指出:同一种树叶的长和宽的比值都比较接近(板书)。虽然大小可能不同,但形状是相似的。
(2)如果不是同一种树叶,对照它们的比值和长短宽窄,你对形状和比值大小之间的关系有什么发现吗?说说你的发现。
如果不同树叶的长和宽的比值比较接近,它们的形状会怎么样呢?
指出:不是同一种树叶的长和宽的比值不同,所以形状也不同。(板书:不同树叶的长和宽的比值一般不同)但如果比值接近,它们的形状也是相似的。
长和宽的比值越小,树叶显得宽一些,比值越大,树叶就越狭长。
5、实际运用。
猜猜老师采集的几种树叶:
1号树叶:长和宽的比的2:1
2号树叶:长和宽的比是7:1
3号树叶:长和宽的比是10:9
学生猜测、它们各是什么树叶,说说你是怎么猜的?
三、课堂总结
谈话:今天我们上了一节有趣的数学实践活动课,探究树叶中的比,通过这次实践活动,你知道了树叶中的哪些奥秘?我们在怎样发现的?你还有什么体会?教学反思: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的世界(3)》数学教案》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数学教案六年级”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13232.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