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2溶解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饱和溶液的涵义。
(2).了解溶解度的涵义,初步学会绘制和查阅溶解度曲线。
2.过程与方法:
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涵义,并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饱和”与“不饱和”的相对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溶解度的学习,让学生关注与溶解度有关的日常现象,如:鱼池缺氧和增氧等,感受化学对改善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建立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概念
难点:溶解度概念的形成。
教学准备:
药品:NaCl(s)、KNO3(s)、H2O(l)
仪器:烧杯、玻璃棒、药匙、量筒
相关课件及幻灯片
教学方法:讲解法、讨论法、探究学习法、合作学习法
课时建议:2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第一课时
[设问]
一杯水能溶解多少gNaCl呢?物质能不能无限制的溶解在一定的水中呢?根据日常生活经验,思考提出的问题。通过设问把学生引入对溶液的定量分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过渡]
一定量的水中究竟能不能无限制的溶解物质呢?我们还是让事实来说话。
[引导实验]P33:活动探究一
操作向20mL水中
加入5gNaCl搅拌再加入5gNaCl搅拌再加入5mL水搅拌
现象
结论
[继续进行以下实验]
用KNO3代替NaCl再进行上述实验,仔细观察实验现象。
操作现象结论
加入5gKNO3搅拌
再加入5gKNO3搅拌
……
加热
再加入5gKNO3搅拌
冷却
同学们在实验过程中发现了什么?
[分析]
这个实验事实说明了什么?
[小结]
说明在一定量的溶剂里是无法无限度的溶解某种溶质的。而随着外界条件(温度、溶剂的量等)的改变,情况就会发生变化。
[讲解]
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饱和溶液,反之则是不饱和溶液。学生分组实验
在实验过程中仔细观察实验现象。
交流发表观察所得:第一次的5g氯化钠都溶解了;第二次的5g氯化钠不能全部溶解;加入5mL水后氯化钠又溶解了。
观察交流用硝酸钾代替氯化钠后的现象。
归纳总结两次实验得出的结论:物质无法在一定量的溶剂里无限制的溶解。但是若改变条件,可以使物质继续溶解。
结合实验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运用实验的方法获取信息,并能用比较、归纳、概括的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这是学生必须要具备的一种能力。在探究实验中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了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在这过程中顺理成章的形成了饱和溶液的概念。
[引导分析]
在这个实验中你还能得出什么结论?(从改变温度、改变溶剂的量引起溶解情况发生的改变上来分析。)
[小结]
“饱和”与“不饱和”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它们是可以相互转变的。只有在指明“一定量溶剂里”和“在一定温度下”,“饱和”和“不饱和”才有确定的意义。
[媒体播放]
海水晒盐的过程。小组讨论
交流发言
形成共识。
回忆刚做过的实验,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换的方法。(见板书设计)
观看、思考海水晒盐的原理。练习从一个实验中概括出不同的结论来。并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了学生的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学以致用的习惯。
第二课时
[讨论]P35:
在上面的活动与探究中,用的水都是20mL,其中溶解氯化钠和硝酸钾的质量是否相同?
[分析讨论]
由此可见,当要比较不同物质的溶解情况时,最好要注意什么?除此之外还要附加什么条件?
[设问]
用一杯水和一盆水分别来溶解糖和食盐,你能判断糖和食盐谁溶解的多吗?
[小结]
我们把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溶解度。通常所说的溶解度是指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
[讨论]
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g。这句话如何理解?
[分析]
溶解度的四个要素:一定温度、一定量的溶剂,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的质量。学生讨论
交流发言
得出初步结论:室温下,水中溶解的二者的量差不多,但温度升高时,水中溶解的硝酸钾就多的多了。
讨论分析:
交流汇报:要在一定温度下,还要在一定量的溶剂里,才能比较不同物质的溶解情况。
根据分析,
理解概念。
讨论分析:
温度溶质溶剂溶液
20℃36g100g136g
理解四要素是缺一不可的。运用讨论的方法,结合探究实验,形成共识。穿插分析比较,形成概念,理解概念。
讨论、分析、比较的综合运用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实验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的能力。
[阅读]
P36:溶解度的相对大小。理解溶解度和溶解性的关系。
P37:资料:
为什么用银器皿盛放的食品不易腐败?阅读教材,理解溶解性是用来粗略表示溶解情况的。
理解绝对不溶的物质是没有的。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让学生学会用辨证的观点看事物。
[讲解]
我们用实验的方法可以测出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读表]P36:表9——1。
[指导绘图]
根据表9——1,绘制几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讨论][投影]
1.绘制的溶解度曲线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2.从绘制的溶解度曲线上查出上述几种物质在25℃和85℃时的溶解度。
3.从溶解度的曲线中,你还能达到哪些信息?
[小结]
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见板书设计)理解表格中各数字的含义。
根据数据绘制溶解度曲线:横坐标为温度,纵坐标为溶解度。
结合自己所画的溶解度曲线,讨论、分析问题,并交流汇报。通过亲手绘制溶解度曲线,更能清楚的理解溶解度曲线所蕴涵的意义,并知道亲身体验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
[过渡]
前面我们所讲的都是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那么气体物质的溶解度又有何特点呢?
[讨论]
1.P38:讨论。
2.烧开水时,锅底有很多小气泡,为什么?这说明了什么?
[小结]
影响气体物质的溶解度的因素是:温度和压强。
[讨论]
如何增加养鱼池水中的含氧量?在冬天,南方和北方一样吗?分组讨论。
交流汇报。
形成共识。
理解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是什么。
结合生活经验讨论分析,得出想法。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讨论,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常见的现象中提炼化学原理。然后从化学走向生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学完本课题,你知道了什么?你能用我们所学到的知识解决什么问题吗?讨论、交流、发言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讨论中去,这样有利于知识的脉络化、系统化。
课堂反馈练习当堂练习,反馈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通过练习,学生所学的知识得以运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
课题二溶解度
第一课时
一、饱和溶液
1.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溶剂里加入某种物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饱和溶液。
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增加溶质或降低温度或蒸发溶剂
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
增加溶剂或升高温度
第二课时
二、溶解度
1.概念: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能溶解的质量。
一定温度下
100g水中
2.溶解度四要素:达到饱和状态时
溶解的质量
3.解度曲线的意义:
(1).溶解度的三种情况:
A.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如:KNO3。
B.少数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大,如:NaCl。
C.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Ca(OH)2
(2).交点P表示:在该温度下,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3).影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的因素是:温度。
4.气体的溶解度:气体的溶解度是指在压强为101KPA和一定温度时,气体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
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是:温度和压强。
附:课堂练习
1.要使一瓶接近饱和的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最可靠的方法是()
A.升温B.降温C.加溶质D.倒出一些溶液
2.下列因素中,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与其无关的是()
A.溶质的性质B.溶剂的性质C.温度高低D.溶液的质量
3.从冰箱里取出含有蔗糖固体的溶液A,放置一段时间后,固体慢慢消失,形成溶液B。对于溶液A和B,一定处于饱和状态的是,其中,较浓的是。
4.溶解在水里的氧气和二氧化碳都能使金属生锈。因此,锅炉用水最好把这些气体从水中排除掉。下面是可以采用的两种方法:
(1).把锅炉用水放入密封的贮水箱内,然后从箱里抽出空气。
(2).把热的水蒸气通入锅炉用水。
为什么用这两种方法都能把水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除掉?
。
教学反思:
每个老师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是教案课件,规划教案课件的时刻悄悄来临了。是时候对自己教案课件工作做个新的规划了,接下来的工作才会更顺利!你们了解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九年级化学《溶解度》教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九年级化学《溶解度》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溶解度的定义;初步绘制和分析溶解度曲线。
【过程与方法】
通过溶解度曲线的绘制,体验数据处理的过程,学习数据处理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溶解度定义及溶解度曲线的绘制,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含义。
【难点】利用溶解度曲线获得相关信息。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提出问题】在之前的实验中我们已经知道了20mL水中能溶解的氯化钠或硝酸钾的质量都有一个最大值,这个最大质量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是形成它的饱和溶液时所能溶解的质量。
【教师引导】这说明,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溶剂里溶质的溶解量是有一定限度的。那么在化学上,我们如何来定量地表示这种限度呢,我们引入了“溶解度”的概念,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溶解度的知识。
环节二:新课讲授
1.溶解度
【提出问题】阅读教材,回答什么叫做溶解度,又如何表示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学生回答】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提出问题】描述溶解度的时候限定了温度、溶剂量、饱和状态,为什么?溶解度的单位是什么?
【学生回答】温度改变,物质在一定量溶剂中溶解的量会发生改变;溶剂的量不同,能够溶解的溶质的量也不同;溶解度的定义就是规定100g溶剂里所能溶解的溶质达到的最大值,因此限定了饱和状态。溶解度的单位是g。
【提出问题】在20℃时,100g水里最多能溶解36g氯化钠(这时溶液达到饱和状态),那么在该温度下,氯化钠在水里的溶解度是多少?
【学生回答】在20℃时,氯化钠在水里的溶解度是36g。
2.绘制溶解度曲线
【学生活动】根据表格“几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尝试绘制NaCl、KCl、
五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给学生15分钟时间来完成该曲线的绘制)
【提出问题】根据曲线能否查出五种物质在25℃、85℃时的溶解度大小?你得到了什么结论?
【学生回答】能。说明从溶解度曲线中可以查出某物质在某温度时的溶解度数值。
【提出问题】根据绘制的溶解度曲线,观察这些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有什么规律?举例说明。
【学生回答】
这些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NaCl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变化不大;
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从溶解度曲线中,还能获得哪些信息?
【提出问题】继续观察溶解度曲线图,在100℃的时候,几种物质的溶解度是否相同?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不相同。
的溶解度最大77.3g,而
的溶解度只有0.07g,说明在同样的温度下几个物质的溶解度不同。
【提出问题】两条溶解度曲线的交点代表什么?
【学生回答】代表两个物质在此温度的溶解度是相同的。
环节三:拓展提高
溶解度数据表、溶解度曲线都可以表示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二者有什么区别?
解析:
溶解度数据表具有数据准确、来源可靠的优点;溶解度曲线能够展示更齐全的数据,并且能够直观看出溶解度和温度的变化规律。
环节四:小结作业
请学生回答本堂课的收获:溶解度。
布置作业:预习气体溶解度的部分。
四、板书设计
九年级化学《溶解度》学案1
学习目标:1、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会判断某溶液是不是饱和溶液。
2、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关系。
侯课:请同学们把书本准备好,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准备上课。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并出示目标。{1分钟}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来学习溶解度(一)。
二、先学:
(一)教师演示实验9-5、9-6,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分析由此得出的结论。
教师归纳:实验9-5结论:溶解现象与溶质和溶剂的量有关,物质不能无限的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
实验9-6结论:溶解现象与溶质的性质,以及温度有关,物质不能无限的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
(二)出示自学指导。
(投影)自学指导:请同学们认真默读教材P33-35内容,思考:
1、什么叫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刚才实验所得的溶液中,哪些是饱和溶液?哪些是不饱和溶液?
2、获得晶体有几种方式?各自适用于哪些物质的结晶?
3、哪些方法可使饱和(不饱和)溶液转化成不饱和(饱和)溶液?
5分钟后比一比谁能正确背诵上述知识点并解答相应的习题。
(二)检查自学效果
1、下列关于饱和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饱和溶液是不能再溶解溶质的溶液。
B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任何溶质
C饱和溶液不能转化为不饱和溶液
D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溶剂中,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2、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三种方法是()、()、()。
三、后教
(1)先交换作业本后更正。
请同学们仔细看这两名同学的板演,发现错误并会更正的请举手。(指明优生更正)
(2)讨论:(先让优生“兵教兵”,优生讲的不对或不全的,教师更正或补充)
评选择题:
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的溶液。饱和溶液是不能溶解溶液中的溶质,但是可以溶解其他物质,在条件发生变化时,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可以相互转化。
评第二题:
增加溶质、蒸发溶剂、降低温度。若学生回答正确,可追问,若要将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是?(增加溶剂、升高温度)
四、当堂训练,导学案P36
必做题1-14
选做题15-17
五、精讲、点拨,更正、小结.
教学反思: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1185.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