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而耗费半节课的时间吧,每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有什么样的教案适合新手教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苏教版数学四下:《认识多位数》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一、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2.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和分级的方法,学会整万数的读法和写法。
二、教学重点:
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学会整万数的读法和写法。
三、教学难点:
理解亿以内数所表示的含义。
四、教学过程:
第 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
1.引入: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我们常常遇到、用到比万大的数,谁来读一读下列几组数据?
课件出示图片及文字。:
(1)我国的领土面积约为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位居世界第三位。
(2)世界上现存最大的皇宫是北京的故宫。它的占地面积约为七十二万平方米。
(3)2011年,我国芝麻、茶叶和油菜籽的总产量如下:芝麻六十一万吨、茶叶一百六十二万吨、油菜籽一千三百四十三万吨。
让学生根据课件出示的内容读数。
2.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比万更大的数。(板书课题)
(二)交流共享
1.复习万以内数的知识。
(1)指名学生说出万以内数的计数单位有哪些。
(2)课件出示:填一填,说一说。
,10个一是( );10个十是( );10个一千是( )。
说一说: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读一读下列各数:2362、1002、8945。
2.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
师生一起用计数器拨数,认识万、十万、百万、千万这些计数单位。
(1)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一千,然后一千一千地拨,边拨边数,一直拨到九千。
提问:九千再加上一千是多少?千位满十要怎样?10个一千是多少?(板书:一万)
(2)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上一万,然后一万一万地拨,边拨边数,一直拨到九万。
提问:九万再加上一万是多少?万位满十要怎样?使学生认识到10个一万是十万。(板书:十万)
师:我们知道了10个一万是十万,如果十万十万地数,10个十万又是多少呢?
学生同桌讨论,并在计数器上拨一拨。
追问:照这样推想下去,你还能知道什么?
分别让学生说一说,然后进行交流汇报,教师适时板书: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
(3)小结:今天我们所认识的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以前的个、十、百、千都是计数单位。
3.教学例题1。
课件出示教材第10页例题1,提问:六十一万、一百六十二万和一千三百四十三万各是多少?怎样写呢?
(1)学生讨论后,汇报讨论结果。
六十一万表示61个万,61个万是610000;一百六十二万表示162个万,162个万是1620000;一千三百四十三万表示1343个万,1343个万是13430000。
(2)写数。
学生尝试写数,小组交流、汇报。
师小结写数的方法:先写万级,再写个级;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
(3)即时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0页下面的填空,并组织汇报交流。
4.认识数位顺序表。
(1)学习数位。
师:请同学们将课本第11页的数位顺序表补充完整。
(出示数位顺序表)
教师适时讲解:在用数字表示数的时候,这些计数单位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作数位。
(2)学习数位分级。
明确:为了便于读亿以内的数,我国沿用了四位一级的计数规律,即从右边起,每四个数位是一级。个位、十位、百位、千位是个级,表示多少个一;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是万级,表示多少个万。
教师板书,进一步完成数位顺序表。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11页练一练第1题。
同桌为一个小组,在算盘上拨珠并数数。
2.完成教材第11页练一练第2题。
先让学生根据算盘图说出各是多少个万,再写一写、读一读。
组织交流时重点让学生说说整万数的读法,即万级上的数按个级上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添上一个万字。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含有两级数的读法,能正确地读出亿以内的多位数。
2.掌握含有两级数的写法,能正确地写出亿以内的多位数。
3.通过具体的教学情境,加深学生对大数的感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二、教学重点:
含有两级数的写法和读法。
三、教学难点:
亿以内中间和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课件出示以下题目:
1.说说下面各数是由多少个万组成的。
,4250000 3040000 10500000
2.写一写。
三千零二十四万 四百万 六十五万
3.读一读。
,30050000 5060000 170000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的都是整万的多位数,今天我们将一起来学习含有两级的多位数。(板书课题)
(二)交流共享
1.课件出示教材第12页例题2第一幅算盘图。
(1)认识含有两级的数。
提问:算盘图上拨出的这个数是几位数?含有哪几级?每个数位上的数各是多少?
学生交流后得出:算盘图上拨出的这个数是八位数;含有两级,分别是个级和万级;个位上是9,十位上是3,百位上是2,千位上是5,万位上是9,十万位上是3,百万位上是2,千万位上是5。
追问:个级的计数单位是什么?万级的计数单位是什么?这个数由几个万和几个一组成?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同桌交流,最后组织全班汇报。
得出结论:个级的计数单位是一,万级的计数单位是万,这个数由5239个万和5239个一组成。
再问:万级上的5239和个级上的5239有什么区别?
引导学生交流得出:虽然数字相同,但表示的意义不同:万级上的5239表示5239个万,个级上的5239表示5239个一。
(2)学习含有两级数的写法。
让学生根据算盘中每个数位上的珠子进行写数。
展示学生写出的数,并组织交流,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交流写含有两级数的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交流得出:写含有两级的数时,先写万级上的数,再写各级上的数。
(3)学习含有两级数的读法。
先让学生分别读出52390000和5239这两个数。
讨论:万级上的数和个级上的数在读法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师生交流后,反馈:
相同点:5239不论在个级还是在万级都读作五千二百三十九。
不同点:万级上的数表示多少个万,读数时要添上万字,而个级上的数表示多少个一,读数时就不读这个一。
小结:我们在读含有两级的数时,先读万级上的数,再读个级上的数,万级上的数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添上一个万字。
2.课件出示教材第12页例题2下面两幅算盘图。
(1)观察思考。
提问:观察这两幅算盘图中拨出的珠子,它们和第一幅图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这两幅图中,有些数位上没有珠子,也就是一个数都没有。
(2)小组交流。
让学生说说算盘中各数是由多少个万和多少个一组成的。
(3)写一写。
提问:有些数位上一个数都没有,该怎么写?
(4)读一读。
提问:6004000和3080007这两个数中都有许多0,我们读数的时候,这些0都应该怎么读?
3.小结含有两级数的写法和读法。
写法:先写万级的数,再写个级的数,哪个数位上一个数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
读法:先读万级,再读个级;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12页练一练。
指导学生先说出下面各数是由多少个万和多少个一组成的,再写一写、读一读。
2.课件出示下列题目。
(1)读一读。
①2014年中国科技馆接待观众1900803人次。
②地球赤道周长约为40075700米。
③永乐大钟上铸了230184个汉字,是世界上汉字最多的大钟。
学生试读后,让学生说说这些数分别是怎样读的。
(2)写出下列横线上的数。
①我国的领土面积约九百六十万平方千米。
②中国国家图书馆累计藏书约二千一百六十万零九百册。
学生独立写数,并组织汇报。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掌握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并能正确熟练地读、写亿以内的数。
2.在练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练习,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数感。
二、教学重点:
掌握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三、教学难点:
掌握每级中间、末尾含有0的数的读法和写法。
四、教学过程:
(一)知识再现
1.复习旧知识。
(1)读出下列各数并说说你是怎样读的:
,63004200 125460 62006200
(2)写出下列各数并说说你是怎样写的:
四十二万零三百
五千一百六十二万五千
2.导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板书课题)
(二)基本练习
1.读数练习。
(1)完成教材第13页练习二第1题。
课件出示题目后,让学生先读一读每组数,再说说每组中的两个数有什么不同。
(2)完成教材第13页练习二第2题。
先让学生读一读题目中的三个数,再根据题意进行选择。
(3)完成教材第13页练习二第4题。
指导学生对题目中的四个数进行分级。
说明:从个位开始,每四个数位是一级。
说说每个数的组成。
用分级读数法读出题目中每个数。
(4)完成教材第14页练习二第6题。
这道题是读生活中的大数。在读数的同时,教师可以介绍相关的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
2.写数练习。
完成教材第13页练习二第3题。
这道题是写整万的数。先让学生独立写出每个数,再组织交流订正。
(三)综合练习
1.完成教材第14页练习二第7题。
这道题是写含有两级数的多位数。练习时可以让学生先说说这题中的数和第3题中的数有什么区别,含有两级的数该怎样写,再独立完成。
2.数的意义练习。
完成教材第14页练习二第5、8题。
(1)第5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汇报。
(2)第8题:
提醒学生注意单位换算。
(四)反思总结
1.巩固知识。
(1)在读、写大数时要注意什么?
(2)你收集了哪些生活中有关大数的信息?
2.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多位数的认识》数学教案
第9单元 总复习
第1课时 多位数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材第110页第1题,“练习二十一”第1~3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数位顺序表,计数单位以及多位数的读、写,能正确熟练地读、写多位数。
2.会正确将多位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地读、写多位数。
难点:数位上有0的数的读、写。
【教学过程】:
一、回顾整理
1.本学期中,我们对多位数有哪些认识呢?
让学生翻阅第1单元教材,回顾多位数的认识,在小组中互相交流,并共同进行整理。(教师提示:可采用结构图或表格进行归纳整理)
2.各小组汇报各自的归纳整理。
3.师生共同整理数位顺序表。
(1)区别数位与计数单位。
(2)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二、复习应用
出示教材第110页第1题。
1.在上面的数位顺序表中,写出一个数,让同桌读出来。再任意指出这个数中的数字,说出它的含义。
同桌两人交换,互相读同桌写的数,说数字的含义。
2.写一个数并读出来,让同桌写出来,看看与你写的是否一样。
同桌两人交换进行。
3.说一说:你是怎样读、写多位数的?
4.怎样把一个数改写成用“亿”或“万”作单位的数?
你能将写出的数改写成用“亿”或“万”作单位的数吗?
三、综合训练
完成教材“练习二十一”第1~3题。
学生独立完成,并在小组内互相交换检查。
四、课堂小结
关于多位数的读、写,你还有什么问题?
四年级上册《多位数的写法》导学案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四年级上册第16页。
【教学过程】
一、自主、合作探究多位数的写法
1.教学例3。观察前两个数是怎样写的?
同桌讨论。
学生:从最高位写起,第一个数最高位是十万,就在十万位上写“4”,万位上写“3”来表示“四十三万”,再按照万以内数的写法,写出二千五百五十一。
教师:你能运用所学的知识类推,很好!
[点评:教师及时给予表扬,以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哪一位上是几就在那一位上写几,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怎么办?
学生:就在那一位上写“0”。
教师:七亿怎样写?说给同桌听。交流:亿位上是七就在亿位上写“7”,其余各数位上都写“0”。
教师:那么整亿的数该怎样写?
学生:整亿的数,从亿级写起,先在亿级里按个级的写法去写,再在万级、个级添写8个“0”。
2?讨论。
教师:那么多位数该怎样写呢?4人小组讨论。
汇报交流。
学生:①写数也从高位起。
②先写亿级的数,再写万级的数,最后再写个级的数。
③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
3.练习。
教师:写出下面各数。说说每个数怎样写的,写几个“0”,为什么?二百零五万零三十四四千八百万六千零一万五千三百二十七万三千九百三百零二万六千五百五千零七十万零四
4?小结。
[点评:新课教学都放手交给学生去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最后找到多位数的写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四年级上册《多位数的读写》导学案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四年级上册第12~15页。
【教学目的】
1.让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
2.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能正确读亿以内的数。
3.结合现实情境感受大数的意义,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难点】
多位数的读法。
【教具学具准备】
实物投影仪,多位数卡片。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出示“中国国家图书馆”的图片。
教师:孩子们,你知道这是哪儿吗?在哪个省市?谁知道“中国国家图书馆”的建筑面积、藏书量是多少吗?怎样才能了解到这些知识呢?
学生:查阅资料、上网查找。
教师:这些方法都很好,有两个小朋友通过上网查到:“中国国家图书馆”的建筑面积170000m2,截至1998年底馆内藏书21600000册,并且每年以600000~700000册的速度递增……当他们看到这些资料时被图书馆的建筑宏大、历史悠久,藏书量的与日俱增所吸引。小女孩说“这些数可真大呀!”小男孩说“该怎样读呢?”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这些大数,学习怎样读多位数。
[点评:由图片引出数学问题,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主探究
1.孩子们还记得在二年级时,我们已认识了万以内的数。谁来说说10个一是多少?10个一十?10个一百?10个一千是多少?如果一万一万地数,10个一万是多少?10个十万是多少?怎样数?学生:十万、二十万、三十万……教师:10个一千万是多少呢?像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这些都是计数单位。那么用数字表示数时,把计数单位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他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举例说明什么叫数位。
2.观察下面的数位顺序表,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四人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学生:①个位上的计数单位是一,计数单位百所占的位置是“百位”。
②数位是从右往左按从低到高的排列,计数单位也是从右到左从小到大的排列。
③从个位起每4个数位分一级,已经分出了个级、万级、亿级。
④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
教师: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我们把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3.说一说,生活中哪些换算要用到十进制?
教师:同学们很能干,从数位顺序表中发现了这么多新知识,这些知识对我们读数、写数又有很大帮助。现在我们就运用这些知识来读大数。
4.教学例1。
大屏幕出示“中国国家图书馆”主题图。
教师:刚才同学们看到了国家图书馆的建筑群非常宏大,现在我们来看看馆内的阅览室(出示书第14页图)。馆内的藏书量特别大“截至2005年底馆内藏书中文图书约5920000册,外文图书约3280000册”,想一想:这些数该怎么读?同桌互相交流。汇报交流。
学生:①先读万级,再读个级。
②万级的数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不同的是要在后面加一个“万”字。
教师:你能举一反三,真棒。
学生:③个级上全是0,这些0都不读。
5.同学们总结得很好。
教师:按照这些方法读出下面各数。(出示例2)305000610002008307000490800020000。自己先读一读,同桌的再互相议一议,这些数的0哪些要读,哪些不读?全班交流。
学生:①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②其他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0”。
6.谁来说说含两级的数怎样读?请用刚才学的读数方法来读下面的数。
[点评: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让学生对数位顺序表的特点以及多位数的读法进行讨论交流,同时教师不失时机地进行点拨,帮助学生初步领悟运用类推的方法探究多位数的读数方法。]
把下面各数读给同桌听:50002、1374689、120900085。
三、巩固练习
刚才同学们总结出了亿以内数的读数方法,下面我们按照方法,继续进行读数练习。
1.教科书第16页第1题。读卡片上的数,说一说两个数的读法有什么不同?
2.分别在各数的后边添上3个0,再读一读。905017002326四、总结这节课学了什么内容?谁来说说亿以内的数怎样读?
四、活动
2个四人小组的同学合为一个大组,每人在卡片上写出一个数字,把它们任意组成一个八位数,再读一读。
第二单元:多位数的认识
多位数的读法
【教学内容】
四年级上册第12~15页。
【教学目的】
1.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
2.进一步认识十进制计数法,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能正确读亿以内的数。
3.结合现实情境感受大数的意义,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
多位数的读法。
【教学难点】
多位数中0的读法。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准备学习
课件出示“中国国家图书馆”的图片。
师:孩子们,你们知道这是哪儿吗?在哪个省市?
如若学生不知道,则由教师直接告知:(课件同步显示)这是中国国家图书馆,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白石桥高粱河畔,紫竹院公园旁。
师:(课件同步显示)谁知道“中国国家图书馆”的建筑面积、藏书量是多少吗?怎样才能了解到这些知识呢?
生:可以查阅资料,也可以上网查找。
师:这是老师在网上查阅到的资料(课件显示):“中国国家图书馆”的建筑面积170000m2,截至2006年底馆藏中文图书6083736册,外文图书3343683册。”认识这些数字吗?谁会读?
如若有学生会读,请会读的学生给大家示范一下;如若学生不会读,由教师示范。
师:这些数字很大,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这些大数,学习怎样读多位数。(板书课题:多位数的读法。)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类推数位顺序表
(1)引出数位顺序表
师:在日常生活中还有没有比这三个数还要大的数?谁能举出例子?
如若学生不能举例,教师可举例(课件同步显示):比“亿”还大的数:①截止2013年年底,中国大约有人口1360720000人;②截止2013年1月全世界大约有人口7057000000人。
师:这两个数该怎样读?
如若有学生会读,请他示范,并询问:你是根据什么来读出这两个数的?引导学生说出:要准确地读出这两个数可以借助数位顺序表。
(2)认识数位顺序表
课件出示不完整的数位顺序表:
师:请根据数位顺序表回答:10个一是多少?10个一十是?10个一百是?10个一千是多少?
以是问题教师边问,学生边回答(略)。
师:如果一万一万地数,10个一万是多少?(学生报出“十万”后,让学生数数看)它所在的数位是?(十万位)以此类推,10个十万是多少?(百万)它所在的数位是?(百万位)你能用刚才的方法把数位顺序表补充完整吗?同桌说一说。(学生回答的同时,课件同步显示相应内容)
学生同桌交流后,指名汇报。(学生回答的同时,课件同步显示相应内容)
(3)读懂数位顺序表
师:在数位顺序表中,哪些是计数单位?哪些是数位?
生1:个(一)、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这些都是计数单位。(学生回答后课件显示)
生2: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亿位、十亿位……这些都是数位。
师:这些数位都是按一定的顺序排列的,(课件同步显示)把计数单位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就叫做数位。
师:请仔细观察数位顺序表,小组内互相交流一下,你从数位顺序表中发现了什么?
学生分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汇报时,教师适时给予评价和补充,学生汇报后教师小结(课件同步显示):
①数位是从右往左按从低到高的排列,计数单位也是从右到左从小到大的排列。(并重点提示学生记住:右起第5位是万位,第九位是亿位。)
②从个位起每4个数位分一级,已经分出了个级、万级、亿级。
③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
2、揭示十进制计数法
师: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我们把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说一说,生活中哪些换算要用到十进制?
学生自由举例,教师可提示学生:包括自然数、长度单位、货币单位等的换算都要用到十进制。
3、探究多位数的读法
(1)自学例1、例2
师:同学们真能干,从数位顺序表中发现的这些新知识对我们读数、写数都有很大的帮助。现在我们就运用这些知识来读多位数。(课件同步显示)请同学们自学数学书14-15页的例1和例2,边自学边思考如下问题,并弄懂例题中每一个数的读法:
①万级的数的读法与个级的数的读法有什么不同?亿级呢?
②读有0的多位数,哪些0要读?哪些0不读?
(2)汇报交流
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结合例题的多位数,汇报怎样读数。汇报时重点让学生说清楚读数时的思考过程,教师一旁点拨或指导,并适时让学生回答自学前提出的两个问题。(略)
(3)归纳总结
师:请同学们分小组议一议:怎样读多位数?
学生分组交流后,指名汇报。教师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小结(课件同步显示):
①读数前先分级,从高级读起,一级一级地读。
②读万级或亿级时,要在后面加上“万”或“亿”。
③每一级末尾的0都不读出来,其它数位上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0。
三、再次练习、巩固加深
1、读一读。(课件出示)
学生先独立练习,再指名汇报,汇报时说出读数时的思考过程。
2、读出横线上的数。(课件出示)
①截至2006年底中国国家图书馆收藏中文图书6083736册,外文图书3343683册。
②截止2013年年底,中国大约有人口1360720000人;截止2013年1月全世界大约有人口7057000000人。
汇报时强调:读数前先分级。
四、课堂总结
师:今天学习的内容是什么?你有哪些收获?关于今天所学知识你最想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
多位数读法的练习
【教学内容】
四年级上册第16页多位读法的课堂活动及第18页练习二1-4题。
【教学目的】
1.熟记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熟练准确地读亿以内的数
2.再次结合现实情境感受大数的意义,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难点】
熟练、准确地读多位数。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课件出示以下各题,学生汇报的同时,教师用用课件显示相应内容。)
1、补充数位顺序表。
师:昨天我们认识了亿以内数的数位顺序表,一起来回顾一下。(课件出示不完整的数位顺序表)从右往左,亿以内的数的数位分为哪几级?每一级都有哪些数位?计数单位分别是多少?每相邻两个计算单位的进率是什么?
2、填空。
师:请根据刚才补充的数位顺序表填空。先同桌交流一下。
同桌交流后指名汇报。汇报(1)小题时补充提问:右起第()位是亿位。
二、基本练习(课件出示以下各题,学生汇报的同时,教师用用课件显示相应内容。)
学生独立完成,将每组中两个数的读法写在练习本上,同时指名3个同学上台板演。完成后由板演的同学说说前后两个数在读法上有什么不同。
学生独立尝试后汇报。添上3个0后怎样读这些数。
师:通过读上面这些数,在读数时你要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
师:想一想,组成的8位数最高位是什么位?(生:千万位)
以排为单位玩游戏:每排8个同学在纸上各写1数字,从左往右顺序报出各自所写数字,教师板书。组成8位数后,让学生尝试读数,并说说自己读数的方法。(该游戏进行3-5轮)
游戏结束后,教师提问:通过刚才的练习,谁来说一说多位数怎样读?
教师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适时补充,并课件显示多位数的读法,全班齐读,加深记忆。
三、独立练习
数学书18页2、3、4题,学生独立完成后逐一汇报,汇报时重点让学生说说自己读数的思考过程及方法。
四、课堂总结
师:今天我们进行了多位数读法的练习,谁来说一说怎样读多位数?
多位数的写法
【教学内容】
四年级上册第16页的例3,课堂活动及练习二的第5、6、7题。
【教学目标】
1.在熟练掌握多位数的数位顺序表的基础上,能够根据数级正确地写出多位数,通过讨论与交流,总结出多位数的写法。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教学重点】
多位数的写法。
【教学难点】
各级中间有0的多位数的写法。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准备学习
1、师:多位数的0怎样读?
生:如果0在数级的末尾就不读,如果0在数级的前面或中间,不管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学生汇报的同时,课件同步显示)
2、读有0的多位数。(课件出示)
7600005030004900080080
学生独立思考后指名汇报,汇报时重点让学生说说读数时的思考过程及方法,并强调读数前先分级。(学生汇报的同时,课件同步显示相应内容)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初步尝试、引入新课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学会了怎样读多位数。老师这里也有几个多位数,我已经把它们读出来了,你们能根据我的读法,把这些多位数写下来吗?(课件出示已经读出的多位数)
①三百五十二万八千六百一十九②一千零三十万七千③十亿
指名三名同学上台尝试,其余学生观察思考。
师:这三位同学的写法正确吗?想一想:可以怎样检查?
启发学生思考,可以读一读写出的多位数,看读法和原来是否一样,并用这种方法检查三位同学所写的多位数是否正确,如若有错教师不必急于纠正。
师:那多位数到底该怎样写呢?请同学打开数学书16页,自学例3及下面的写一写,边自边思考:怎样写多位数?然后小组交流一下课件上这三个多位数该怎样写?
2、自学课本、小组交流
学生自学例3及写一定,并在自学的基础上交流课件上三个多位数的写法,教师巡视指导,重点发现学生在自学交流时遇到的困难或存在的问题。
3、指名汇报、全班探讨
分别指名汇报3个多位数的写法,重点让学生说出自己写数时的思考过程。每位学生汇报结束,都提问:怎样检查自己是否写正确了呢?通过写这个多位数,你想提醒大家在写多位数时要注意什么?(写十亿时提问学生:为什么万级和个级上都要写4个0?引导学生回答:因为万级和个级上都有4个数位,要凑齐4个数位,就要写4个0。)(学生汇报的同时,课件同步显示相应内容)
4、再次尝试、巩固加深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初步学会了怎样写多位数,再来试一试。
课件出示:五万零三十六百万二千零三九亿九千万零九
学生独立尝试后,指名汇报,重点要求学生说出思考过程(学生汇报的同时,课件同步显示相应内容)。学生汇报时注意提问:
(1)五万零三十,个级为什么3的前面要写2个0,后面要写1个0?
(2)六百万二千零三,万级6的后面为什么要写2个0?个级2和3的中间为什么要写两个0?
(3)九亿九千万零九,万级9的后面为什么要写3个0?个级9的前面为什么要写3个0?
引导学生回答:(学生汇报的同时,课件同步显示相应内容)
(1)写个级时,三十表示3个十,3在十位上,十位前面的百位和千位没有计算单位,所以都写0,就是3的前面写2个0;十位的后面是个位,个位也没有计数单位,所以也写0。
(2)写万级时,六百万表示6个百万,6在百万位上,前面千万位没有计数单位写0,可以省略;后面百位和十位也没有计数单位,就写两个0,所以就是6的后面写2个0;个级二千零三表示2个千3个一,2在千位上,3在个位上,百位和十位没有计l数单位就写0,所以写作2003,就是2和3的中间写两个0。
(3)万级九千万表示9个千万,9在千万位上,百万位、十万位、个位都没有计算单位,所以9的后面写3个0;个级零九,表示9个一,9在个位上,前面十位、百位、千位都没有计数单位,所以9前面写3个0。
总之通过提问使学生明确:哪个数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且每一级都有4个数位。
5、小组讨论、总结方法
师:请同学分小组议一议,怎样写多位数?
学生分组讨论后全班汇报,引导学生得出(课件显示):
①写数前也要先分级,从高级到低级,一级一级地写。
②哪一位上有几个计数单位,就在那一位上写几。
③哪一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
三、再次练习、拓展延伸
练习二19页5-7题。(课件出示)
在学生独立练习的基础上,全班交流做法。(学生汇报的同时,课件同步显示相应内容)
四、课堂总结
1、师: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内容?(生:多位数的写法)教师板书课题。
2、你觉得多位数的读法和写法有哪些联系和区别?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适时补充:
联系:都要先分级,都从高位起。
区别:读数时,每一级末尾的0都不读,其它数位上的0不管有几个都只读一个;而写数时,哪一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也就是说有几个数位没有计数单位,就要写几个0。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通常大家都会准备一份教案来辅助教学。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较简单易懂的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复习空间和图形(2课时)”,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通过复习,使学生明确每个图形的概念,弄清图形间的联系与区别,掌握各种图形的特征。2、掌握量角和画角的方法,画垂线和平行线的方法。3、培养学生画图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参与复习的全过程,通过合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形成知识网络。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合作精神。
重点:会画垂线和平行线
难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垂直与平行的概念
教具:题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整理:
1、本节课对“空间与图形”这部分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板书课题:复习空间与图形。
2、打开数学书看第二单元和第四单元的内容,看看都学习了哪些内容?
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你们组的交流情况?
老师指导并归纳,总结在黑板上。
问:你认为这两个单元哪些内容比较难?你最容易出错?
二、复习知识点
1、复习角的度量
1)什么叫射线、直线、线段,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任意画直线、射线和线段,出题进行判断。
1) 什么叫角,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与什么没关系?
2) 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是什么?
举例汇报量角方法。
用三角板拼角:75度、105度、120度、135度、150度、180度。
3) 什么叫平角周角,平角、周角?钝角、直角和锐角之间有什么关系。
4) 画指定度数的角。65度、100度、155度。画角的方法是什么?
2、复习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1)什么叫垂直和平行?生活中有哪些垂直和平行的例子,说一说。
2)画垂线和平行线的方法是什么?学生画垂线。
过直线上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3)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是什么?什么叫等腰梯形?
4、画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
三、练习内容:
1、出示角:学生量出角的度数。
2、出示图,计算角的度数。
3、出示图,数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4、出示图,看看哪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哪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5、完成总复习12题和13题。
3)总复习9、10
四.总结:
这节课复习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五、作业:
练习二十一9—10题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数学广角1(2课时)”,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2、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理解优化的思想,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的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重点:体会优化的思想
难点: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图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事情可以通过合理安排来提高效率?
2、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数学广角。板书课题:数学广角
二、探究新知
教学例3
1)出示情境图片:
码头上现在同时有3艘货船需要卸货,但是只能一条一条地卸货,并且每艘船卸货所需的时间各不相同,那么按照怎样的顺序卸货能使3艘货船等候的总时间最少呢?
2)观察图,说说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问:要使三艘货船的等候时间的总和最少,应该按怎样的顺序卸货?
学生讨论
3)可以有哪些卸货的顺序?每种方案总的等候时间是多少?
列出表格,问:从表中你有什么发现吗?
引导学生思考汇报
4)找出最优方案
三、巩固新知:
1、书后做一做
小名、小亮、小叶同时来到学校医务室。要使三人的等候时间的总和最少,应该怎样安排他们的就诊顺序?
2、有210人选举大队长,有三位候选人甲、乙、丙,每人只能选之中1人,不能弃权。前190张票中甲得75张,乙得65张,丙得50张,规定谁的票最多谁当选。若甲要当选,最少还需要多少张票?
四、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补充练习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通常大家都会准备一份教案来辅助教学。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较简单易懂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数学广角3(2课时)”,仅供参考,但愿对您的工作带来帮助。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初步体会对策论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2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3、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理解优化的思想,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的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重点:体会优化的思想
难点: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图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你们听过“田忌赛马“的故事吗?田忌是怎样赢了齐王的?谁能给大家讲一讲这个故事?
2、问:田忌的马都不如齐王的马,但他却赢了?这是为什么呢?
3、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研究。板书课题:数学广角
二、探究新知
1、把田忌在赛马中使用的方法在给出的表格中补充完整。出示表格
齐王
田忌
本场胜者
第一场
上等马
下等马
齐王
第二场
中等马
上等马
田忌
第三场
下等马
中等马
田忌
2、思考:田忌所用的这种策略是不是唯一能赢秦王的方法?讨论
3、引导学生:看一看田忌一共有多少种可采用的应对策略?把田忌所有的可以采用的策略都找出来,填如表中。
4、展示各组汇报的结果
田忌可采用的策略一共有6种,但只有一种是唯一可以获胜的。
5、说一说:田忌的这种策略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结合实际说一说。
三、巩固新知
1、数学游戏:
1、两人轮流报数,每次只能报1或2,把两人报的所有数加起来,谁报数后和是10,谁就获胜。
想一想:如果让你先报数,为了确保获胜,你第一次应该报几?接下来应该怎么报?
说明游戏规则
2、两人轮流报数,必须报不大于5的自然数,把两人报的数依次加起来,谁报数后和是100,谁获胜。
如果让你先报数,为了获胜,你第一次报几?以后怎么报?
四、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写一篇数学日记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复习乘法和除法(3课时)”,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通过复习,巩固所学的乘除法口算和笔算的计算方法,在计算过程中能灵活应用因数和积的关系,商变化的规律正确熟练地计算。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参与复习的全过程,通过合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形成知识网络。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合作精神。
重点:乘除法笔算的方法,积的变化规律,商不变的规律。
难点:正确熟练地计算
教具:题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整理:
1、本节课对“乘法和除法”这部分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板书课题:复习乘法和除法。
2、打开数学书看第三单元和第五单元的内容,看看都学习了哪些内容?
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你们组的交流情况?
老师指导并归纳,总结在黑板上。
问:你认为这两个单元哪些内容比较难?你最容易出错?
二、复习知识点
1、复习口算
直接说结果。
2700÷30=、180÷60=、360÷40=、240÷60=、800÷40=、420÷60=、54÷3=、60÷30=、250÷50=、130×5=、2×380=、150×6=、18×3=、23×4=、7×13=、460×2=、7×50=。
说一说口算的方法是什么?
2、复习估算
522÷70≈、710÷92≈、543÷90≈、350÷68≈、455÷70≈、678÷80≈。
说一说估算的方法是什么?
59×103≈、720×12≈、315×72≈、408×18≈、209×29≈。
3、复习积的变化规律,商不变的规律。
不计算,直接写出下面的积或商。
15×39=585 792÷24=33
150×39= 396÷12=
15×390= 1584÷48=
根据什么算出结果的?
4、复习笔算
1)948÷38=、2496÷47=、4325÷48=、3276÷84=。
2)245×27=、530×48=、509×50=、802×37=。
组织学生笔算,说一说笔算的方法是什么?
5、解决问题
1)甲火车14小时行驶1750千米,乙火车10小时行驶1350千米,哪列火车快,快多少?
指出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式计算。
路程÷时间=速度
2)有26条船,每天收入780元,照这样计算,现在增加了15条船,每天一共收入多少元?
3)总复习9、10
四.总结:
这节课复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练习二十一4——8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角的认识”,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一、 理念设计
在教学中,应注重使学生探索现实世界中有关图形的问题;应注重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认识简单的图形,应注重通过观察物体、图案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 教材、教学分析
本课是在以前学过的基础上进行新授的,并且本单元要学的图形都是在学生已经直观认识这些几何图形的基础上学习的,所以在教学时,应注重把握好旧知向新知的引渡,使学生能自然而然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射线,知道直线、射线和线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使学生认识角。
四、 教学流程
㈠、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出示动物百米赛跑图)你知道跑道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吗?
生:线段。
师:你会画线段吗?(指名板演)用什么画的?为什么要用直尺画呀?
(此过程自然而然导入线段的特征,从而为后面要学的射线、直线作好准备)
师:线段是直的,这是线段的什么呀?你还知道线段的哪些特征。
生:有两个端点,无限长(可以量出长度)
师:如果将线段的一端延长(或两端都延长)那会变成什么图形呢?
㈡ 、认识射线、直线。
1、 自学课本第109页
2、 比较线段、射线和直线,并从现实生活中举事例。
师:它们各叫什么名字呀?它们又与线段有什么不同和相同的地方呢?
学生回答。
师:你能应用这个知识解释生活中或自然界中的射线吗?看谁说的多。
生:手电筒的光线。
生:探照灯射出的线……。
(这一环节让学生能把现实生活中的东西和数学知识联系在一起,让学生能应用数学知识了解社会,并使学生知道数学来自社会,也能用于社会。)
3、 做练一练第1题。
㈢、建立角的概念。
4、 出示一点,引出两条射线,认识这个图形
5、 学生动手画角,说出画法。
6、 揭示角的概念及角的名称。
师:这个点叫做角的什么?这两条射线呢?
生:这个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角的边。
7、 角的符号“∠”与“
师:认识角的符号“∠”,它和我们学过的什么符号很相似呢?
生:“
师:一样吗?
生:不一样。
说明不同的地方,并注意区别。
8、 通过操作,,引导学生找出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
学生用准备的两个硬纸条做成的活动角,按住一个纸条不动,转动另一个纸条,可以出现各种形状、大小不同的角。
师:怎样比较两个角的大小呢?
学生得出:先使两个角的一边重合,再看另一边,哪个角的边在外面,哪个角就大,如果另一条边也重合,说明这两个角相等。
㈣ 、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你能说一说吗?
㈤、综合素质练习。
9、 按要求画一条射线。
10、 过两点画一条直线。
11、 过一点画一角。
12、 动手做一做,长方形剪一角,剩下几个角?
13、 数一数右图中有几条线段;几条射线;几条直线?
14、 用三根小棒摆三个角。
(以上综合练习是通过学生的画、做、数、摆等各个方面进行的,让学生能培养各方面的能力。)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通常大家都会准备一份教案来辅助教学。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较简单易懂的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复习教案”,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内容】
本单元复习包括本册所学的主要内容。
共可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复习多位数的认识和简单的计算;
第二部分复习分数的初步认识;
第三部分复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第四部分复习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
第五部分复习用字母表示数。解简易方程和列方程解应用题。
最后复习统计表。
通过期末复习,可以让学生对本册教材内容进行系统的归纳整理,进一步掌握所学知识,使学生理清脉络,掌握知识要点和规律,巩固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以便更好地将所领会的知识转化为自身能力。同时,注重在总复习阶段温故知新、拾遗补漏和提优补差也是十分重要的。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多位数的读法和写法。会比较两个数的大小;会将整万整百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会用“四舍五入”法把万位或亿位后面的尾数省略,求出它的近似数。
2、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结构,能根据收集的数据填写复式统计表。使学生理确求平均数的意义,明解求平均数的数量关系,学会求平均数的方法。
3、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求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够计算它们的面积,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会进行面积单位间的换算。
4、使学生进一步会用字母表示数、常见的数量关系,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解简易方程。会列方程解应用题。
5、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知道分数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6、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计算单位,会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掌握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的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能用“四舍五人”法按要求求出小数的近似数,会把较大数改写成“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熟练掌握多位数读法和写法,会比较两个数的大小,会将一个数改写成万或亿作单位数,能按要求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2、熟练求平均数。
3、熟练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会计算它们的面积。
4、会用字母表示数量,会解方程,会列方程解应用题。
5、熟练掌握小数的有关知识。
难点:
1、千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注意的处理。
2、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平均数。
3、三角形和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
4、列方程解应用题。
5、理解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的含义。
6、理解小数的意义。
【课时安排】
1、 多位数的认识和简单的计算。……………………1课时
2、 分数的初步认识……………………………………1课时
3、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1课时
4、 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1课时
5、 简易方程(一)……………………………………1课时
6、 简单的统计(二)…………………………………1课时
综合练习…………………………………………2课时
共8课时
在每学期开学之前,老师们都要为自己之后的教学做准备。要根据班级同学的具体情况编写教案。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2课时)”,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会绘制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2、会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在生活中找到复式统计图,并能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
重点:绘制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难点:根据统计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许多家庭都买了汽车。哪些同学的家里买了汽车?我们在外出时有时就要将汽车放在停车场。下面我们一起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
二、探究新知:
1、学习例2
师:复式条形统计图还可以画成横式的。
2学生独立完成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
3、通过分析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
三、巩固新知
1、完成106页做一做
2、完成练习二十的第1题、第2题和第3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第103—104页3、4、5
作为一小学位老师,我们要让同学们听得懂我们所讲的内容。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复习统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通过复习,巩固横向、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会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2、会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3、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并能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细心观察的良好习惯。
重点:会画垂线和平行线
难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垂直与平行的概念
教具:题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整理:
1、本节课对“统计”这部分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板书课题:复习统计。
2、打开数学书看第六单元的内容,看看都学习了哪些内容?
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你们组的交流情况?
老师指导并归纳,总结在黑板上。
二、复习知识点
1、统计
问: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画复式条形统计图需要注意什么?
2、总复习13题
回答问题。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3、练习二十一13题
根据数据制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回答所给的问题,你还能得到什么信息?
三、综合练习:
1、读出下面各数,然后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
60400、9024700、24950000、695200、38000200、305076000
2、写出下面各数。
四千七百八十万零二十人、十五亿三千零八万零九、四亿零五十万零三。
3、计算下面各题,并且验算。
127×63、3276÷84、74×59
5、估算
297×3、789×4、5392÷9。
6、1)125的40倍是多少?
2)756里面有多少个18?
3)把800平均分成40份,每份是多少?
4)884是34的多少倍?
7分别画一个50度、90度、135度、180度、360度的角。
8、你会用画平行线的方法画一个平行四边形吗?
9、你会用一张长方形纸做一个平行四边形吗?
10、解决问题
1)一只山雀5天大约吃800只害虫,30天大约能吃多少只害虫?
2)有624人乘船游玩,每条船可坐50人,要同时出游至少需要多少只船?
四.总结:
这节课复习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五、作业:
综合练习试卷
文章来源://m.jab88.com/j/110812.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