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计算工具的认识》教案(六)》,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计算工具的认识》教案(六)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自学,了解我国的传统计算工具--算盘,及其计算方法;使学生知道计算器上的各个功能键的作用,会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习兴趣,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认识算盘、计算器,学会计算器的使用
教学难点:利用计算器来进行计算
教学关键:能够自学了解算盘与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教具准备:课件、算盘、计算器。
学前准备:查找有关计算工具的资料,准备一下,把你所认识的计算工具用最清楚的方式介绍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师:我们了解了数是怎样产生的,随着数的产生,就会出现数的计算,为了计算方便,人们发明了各种各样的计算工具,课前同学们进行了有关资料的查询,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计算工具?
2.老师根据学生介绍的情况补充介绍计算工具的发展历史
计算工具的源头可以上溯至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古代中国人发明的算筹是世界上最早的计算工具。在大约六、七百年前,中国人发明了更为方便的算盘,并一直沿用至今。许多人认为算盘是最早的数字计算机,而珠算口诀则是最早的体系化的算法。
计算尺的出现,开创了模拟计算的先河。从冈特开始,人们发明了多种类型的计算尺。直到20世纪中叶,计算尺才逐渐被袖珍计算器取代。
从17世纪到19世纪长达两百多年的时间里,一批杰出的科学家相继进行了机械式计算机的研制,其中的代表人物有帕斯卡、莱布尼茨和巴贝奇。这一时期的计算机虽然构造和性能还非常简单,但是其中体现的许多原理和思想已经开始接近现代计算机。
1946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埃尼阿克(ENIAC)。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不断更新。目前,速度快的计算机1秒钟能计算几十万亿次。计算机的大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大约有一间房间那么大,现在有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还有掌上电脑。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课前查阅资料,培养了学生采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同时,计算工具的发展史,让学生体会到了科技的进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刚才同学们介绍了许多的计算工具,其中算盘是我们中国所特有的,现在在许多地方还能见到。你认识算盘吗?对算盘有哪些了解?
(一)认识算盘:
1、出示算盘:
(1)介绍算盘各部分的名称
算盘的框内装有一根横梁,梁上的小棍数根,称为档。每根上穿一串珠子,叫算珠。
常见的算盘是两颗算珠在横梁上,每颗代表五;五颗在横梁下,每颗代表一。在拨数时要先定好数位,规定哪档是个位,然后再拨数。(规定从右往左数第三档为个位)
拨出一个数,说一说这表示多少?
(2)两种不同的算盘:
出示两种不同的算盘(书23页图):
观察有什么不同。
左边的算盘是中国算盘,上面有两颗珠子,每颗代表5。
后来算盘发展到日本,逐渐演变成右边这样,上面变成了一颗珠子。
原因是:原来是中国采用的是16进制,满15进1,所以算盘每档上是15;进入日本后,采用的是十进制,所以算盘的上面剩下1颗珠子。
(3)算盘的两种功能:计算和计数
2、介绍计数方法:(教师边操作边讲解)
算盘上的每一档代表一个数位,这与整数的数位顺序完全相同。
算珠都靠框时,表示算盘上没有数。
在个位(定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拨珠靠梁,就分别表示几十、几百、几千、几万,“0”用空档表示。
例如(边说边操作)10、325、4709、 6890
(二)计算器的认识
1、了解计算器的结构功能,
师:如果你是做一名计算器推销员,你打算怎样介绍你手中的这款计算器的构造?同桌互相说一说,再请一名学生在全班介绍自己的计算器。
教师板书:显示器,键盘,数字键,运算符号键,功能键
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介绍自己的计算器,说说这些各不相同的计算器都有什么相同的功能?同时教师说明:各种不同的计算器外部结构都可以分为显示器和键盘两部分,最基本的功能是计算。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充当计算器推销员的角色,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学生在同学,老师的介绍交流中了解计算器的结构和功能。】
三、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1、总结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你认为自己的表现怎么样?你还想对你的同伴说些什么?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自己总结评价, 有利于自我构建知识,体现主体地位。)
五、板书设计:
计算工具的认识
算盘
计算器:计算工具的认识和使用
On/c开和清除键
Off关闭键
点击查看更多: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提醒:
扫码关注回复“教案”
获得上下册教案资料!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计算工具的认识》教案(十)”,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计算工具的认识》教案(十)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简单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结绳记事、算筹等)
2、向学生介绍我国的传统计算工具--算盘,及其计算方法。
3、使学生知道计算器上的各个功能键的作用,会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目标:使学生经历认识和使用计算工具的过程,会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了解算盘是我国劳动人民创造的一种简便计算工具,曾经在生产生活中广泛应用,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使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认识计算器,会用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等基本的四则计算。通过计算工具的发展历史,感受社会的进步和现代计算工具为人们带来的便利,激发学生的科学探求精神。
教学难点:能借助计算器进行较复杂的运算,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
教学方法: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以及初步的“分类归纳”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预习作业:课下搜集计算工具的发展资料
课前准备:师生每人准备20根小棒,学生每人一张阅读资料。计算器、算盘各一只。
学生可把家中的算盘带来。
教学过程:
第一版块:
演绎文化,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
(一)课前参与反馈(学生介绍计算工具)
前面我们了解了数是怎样产生的,随着数的产生,就会出现数的计算,为了计算方便,人们发明了各种各样的计算工具,课前同学们进行了有关资料的查询,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计算工具?学生发言。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手中的资料。边读边思考下面的问题:
(1)文中介绍了哪几种计算工具?
(2)算盘的结构是怎样?
二、介绍远古时代的计数方法。
(1)配音动画:远古时代,人类在捕鱼、狩猎和采集果实的劳动中,产生了计数的需要。人们出去打猎要数一数共出去了多少人,拿了多少件武器;回来时要数一数捕获了多少只野兽……都要借助实物来计数。例如捕获了一只野兽就放一颗石子,出去了几人就在绳子上打几个结。就这样,人类在劳动中建立了一一对应的计数方法,而石子、结绳、木棒、手指、刻痕……就是人类最初用来计数和计算的工具。
但这种方法不能记录大数目于是,我国劳动人民在这些计数方法的基础上,想出样一种新的计数方法--算筹。
(2)介绍最古老的计算方法算筹:我国古代人用算筹计算。用算筹表示一个数,采用十进位制,并且纵式横式交替使用。个位数用纵式表示,十位数用横是表示,百位数再用纵式表示“……”空格表示零。计算的时候摆成纵式和横式两种数字,按照纵横相间的原则表示任何自然数,从而进行加、减、乘、除、开方以及其它的代数计算。负数出现后,算筹分红黑两种,红筹表示正数,黑筹表示负数。这种运算工具和运算方法,在当时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师讲解26034的摆法。
学生用火柴棍代替算筹摆出6357、20435、1818三组数字。
第二版块:
小组合作,了解算盘的结构和指法。
三、介绍算盘认识其结构。
随着计算技术的发展,在求解一些更复杂的数学问题时,算筹显得越来越不方便了。于是在大约六、七百年前,中国人发明了算盘,它结合了十进制计数法和一整套计算口诀并一直沿用至今,被许多人看作是最早的数字计算机。是我国同四大发明齐名的重大发明之一。
一般的算盘大都是木制的,算珠也是木制的。后来发展到用铜等金属制作算盘。高档的算盘用玉制作。算珠除了圆柱形的算珠,也有截面为菱形的算珠。最大的算盘有几米长,最小的只有几厘米。中国乃至世界最大的算盘,收藏在天津历史博物馆内。它是清朝末年天津沽衣街算盘作坊制造的,距今已有一二百年的历史。它的长度是按天津达仁堂药店的柜台设计的,为306厘米,宽则为26厘米,共有117档。营业忙时,五六个店员可以同时在大算盘上算账。
算盘可以进行加减乘除各种运算。时至今日,用算盘计算加减法的速度毫不逊色于计算器。
算盘的指法:
四、合作学习:(四人一小组,每组一个算盘)
(1)认识算盘各部分的名称,学生到前边讲解。
(2)生报数,拨珠,如6125,4037……
(3)尝试:计算:70149+23867
五、交流:比较80与8在算盘上有什么区别?
体会定位点的重要性。
试一试:在括号里写出下面算盘上算珠表示的数(标记处表示个位)。
在算盘上拨出下面各数。
385 1378 5600 7432 60409
第三版块:
探索交流,认识计算器:
六、认识计算器:
师;刚才介绍的我国古代的一些计算方法和工具的使用。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在的人们已经不再使用这些工具了。我们经常使用计算器来进行计算,只要输入题目,计算器就会显示结果,运算过程自动完成。这样非常简便快捷。
1、介绍功能键:
计算器的种类很多,我们先来看看这一简单的计算器。自主学习
On/c:谁知道这个键有什么作用?
Off:谁知道这个键有什么作用?。
2、计算操作:
师:都有谁会使用计算器?学生:介绍使用方法:按on/c键,显示:0 输入题目
按=键,显示结果再按on/c键,清屏。
3、利用计算器计算
(1)386+179 825-138
先估算这道题大约得几?怎样估算?
利用计算器怎样计算?
第四版块:
学以致用,我能行
我能行:
一、用计算器计算并写出结果,看看谁最快。
999999+123456=( )
999999-123456=( )
777×123=( )
53372÷4852=( )
二、先用计算器计算出前三个算式的结果,再按规律写出第四个算式的得数。
99×99=
999×999=
9999×9999=
那么:9999×9999=
四、小结:计算器的使用为我们带来了许多的方便,通过使用计算器,你觉得计算器如果具备哪些功能就更好了?不妨我们去找一找是否有具备这种功能的计算器,该如何使用,更希望同学们能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明出更好的计算工具。
点击查看更多: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提醒:
扫码关注回复“教案”
获得上下册教案资料!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老师需要做好课前准备,编写一份教案。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计算工具的认识》教案(八)”,仅供参考,但愿对您的工作带来帮助。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计算工具的认识》教案(八)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6页及练习四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利用电子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
2.使学生知道用电子计算器计算的顺序和笔算顺序是一样的。
3.让学生善于观察发现数学的秘密,能够对一些有规律的数进行口算。
[重点和难点]
重点:能够利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
难点:懂得观察发现一些有规律的数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有关计算工具,请同学们把自己的电子计算器拿出来,今天我们用计算器来进行计算。
(板书课题:用计算器计算)
二、用计算器计算
1.教学例1。
(1)出示386+179=________
说说你是怎样使用计算器计算的?
(先按“386”,屏幕上显示386,再按“+”,屏幕显示不变,再按“179”,屏幕显示179,按“=”,屏幕显示结果565。)
(2)引导学生按步骤按键计算出结果,试试CE图和AC键各有什么功能?
CE:清除功能,AC为0,也相当于清除功能。
(3)自己用计算器试试。
825-138=26×39=312÷8=
(4)你觉得使用计算器需要注意什么?
看清数,别按错了,每次计算前要清0。
2.教学例2。
(1)出示:9999×1=9999
9999×2=________
9999×3=________
9999×4=________
用计算器算出上面几个算式的结果。
(2)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吗?说一说。
从9999×2起,结果是一个五位数,中间是3个9,两头分别是1,8(9×2);2,7(9×3)……
(3)你能不用计算器,直接写出下面几题的结果吗?试一试,很有趣。
9999×5=49995
9999×7=69993
9999×9=89991
(4)9999×6和9999×8的结果又是多少呢?谁能说一说?
9999×6=59994
9999×8=79992
师总结:碰到9999和9以内的自然数相乘(0,1除外),答案都是五位数,最高位和个位就是这个自然数与9的乘积,中间三位数都是9。
(5)第26页“做一做”。
用计算器算出前面几道算式的结果,找出规律,再直接写出下面几个算式的结果,然后用计算器进行验证。
三、巩固练习
1.用计算器计算,练习四第1、4题。
组织学生独立用计算器算一算,并在小组中相互交流计算的结果。
2.练习四第3题。
教师先介绍收据上的内容,并指导学生如何计算相应的金额。
再让学生两人一组,一人笔算,一人用计算器进行验算。
3.练习四第9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并说说怎样才能用计算器计算时不出错。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新的知识,掌握了什么新的本领?
[板书设计]
用计算器计算
9999×5=49995 9999×6=59994
9999×7=69993 9999×8=79992
9999×9=89991
教学反思
计算器对学生来说是比较熟悉的,大部分学生也使用过。在教学,中我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充分把握教材所带来的便利,巧妙整合,利用学生已有的认识和操作经验,相互交流,充分感受用计算器计算的便利。
点击查看更多: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提醒:
扫码关注回复“教案”
获得上下册教案资料!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在上课时遇到各种教学问题都能够快速解决,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计算工具的认识》教案(七)”,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计算工具的认识》教案(七)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自学,了解我国的传统计算工具--算盘,及其计算方法;使学生知道计算器上的各个功能键的作用,会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习兴趣,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教学重点:
认识算盘、计算器,计算器的使用
三、教学难点:
利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课前准备:
PPT课件、计算器
教学过程
⊙游戏互动,感知计算器的作用
师:老师听说咱们班的同学都特别爱动脑筋,现在老师就要考考同学们的计算能力。
课件出示题目。
第一组:25×20 45+55 360÷36 1900-100
第二组:123456+98552 3698×46201
36952872÷2332
师:同学们能很快算出第二组算式的得数吗?
生:不能。
师:在生活中我们有时会遇到类似的大数,当计算比较复杂时,可以使用计算工具--计算器。从古至今,人类都使用了哪些计算工具呢?它们发展的历程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初步认识、了解计算工具。(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计算的形式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认识到对于一些可以直接看出结果的题目,如果用计算器计算会比较慢,而对于一些大数目的题目,用计算器计算会比较快。
⊙引导探索,认识计算工具
1.计算工具的历史。
师:计算工具从古至今,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经过了漫长的发展历程。远古时代,人类在捕鱼、狩猎和采集果实的过程中,产生了记数的需要。慢慢地为了计算方便,人类发明了各种各样的计算工具。
课件出示教材23页阅读资料,了解计算器的发展史。
请大家阅读资料,说一说你们的感受。
(学生观看课件,交流感受)
2.算盘的认识。
算盘是我国古代的发明,是我国的传统计算工具,曾经在生产和生活中广泛应用,至今仍然发挥着它独特的作用,即使现代最先进的电子计算器也不能完全取代它。
(1)认识算盘。
师:关于算盘,你都知道什么?你知道它的各部分名称吗?你知道算盘的1颗上珠表示几,1颗下珠表示几吗?(课件出示算盘结构图)
明确算盘的各部分名称,算盘上方的每颗算珠表示5,下方的每颗算珠表示1。在算盘上记数时,首先要确定某一档为个位,从个位向左数,依次是十位、百位、千位……
师:关于算盘你还知道什么?
强调:“5”一般不用5颗下珠表示,而是用1颗上珠表示;“10”一般不用个位上的1颗上珠和5颗下珠表示,而是用十位上的1颗下珠表示;空档表示0。
(2)拨数练习。(见课堂活动卡)
(3)课件出示教材24页练习题:你能分别写出下面算盘表示的数吗?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计算器的认识。
(1)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计算器越来越普及。它是目前人们广泛使用的计算工具。比如:在餐馆吃饭结账时,用计算器计算,又快又准。
(2)认识计算器各部分的名称。(课件出示教材25页情境图)
下面是一种计算器。
①拿出计算器,看看你手中的计算器,再看看同桌和PPT上的计算器,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师强调:虽然计算器的大小、功能不同,但是最基本的功能都是计算)
②请同学们看一看,计算器包括哪些按键?你知道哪些按键的功能?和同学交流一下。(学生通过实验自己验证、交流)
③生汇报结果。
教师小结:希望同学们能牢牢地记住计算器上的一些最基本的按键的功能,并在计算中灵活应用它们。计算器上还有一些具有特别功能的按键。例如,b/c、a、x2等,可以用来计算分数等。
设计意图:本节课的重点是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教学时给学生自主学习计算器功能键的机会。学生自己摸索、实验,互相讨论、交流,自己寻找、发现,学习氛围非常浓厚。
⊙巩固练习
算盘上每颗上珠代表(),每颗下珠代表()。
⊙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计算工具,了解了计算工具的发展史,认识了算盘和计算器,还知道了计算器上每个按键的功能。这节课同学们的收获可真不少!希望同学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明出更好的计算工具。
⊙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用最简洁的语言向大家介绍自己的计算器,并写下来。
板书设计
计算工具的认识
1.算盘的认识。
(1)算盘的各部分名称。
(2)算盘的作用:计算和记数。
2.计算器的认识。
ON/C开关及清除屏键
AC清除键
点击查看更多: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提醒:
扫码关注回复“教案”
获得上下册教案资料!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为此老师就需要在上课前准备好教案,以此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计算工具的认识》教案(五)》,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计算工具的认识》教案(五)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简单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包括结绳计数等远古计数方法、算筹的简单知识、传统计算工具--算盘,及其计算方法、生活中常用的计算器、和现代计算机的发展史。展示人类伟大的创造过程和聪明才智,体会到人们为了方便在计算工具方面的探索和努力。
2.使学生知道计算器上的各个功能键的作用,会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到计算在日常生活、生产实践中的作用。
重点难点
利用计算器来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快乐导入
师:如果老师请XX同学和XX同学同时参加一个计算大赛,你认为谁会取胜?如果我给XX同学一件秘密武器(计算器),这时候谁能取胜呢?看来,有了计算工具,会使我们的计算变得又快又准确。
同学们都知道,数学总是离不开计算。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认识计算工具。
(板书课题:计算工具的认识)
二、自主探究,快乐自学
你都知道哪些计算的工具?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介绍?
生可能会答:计算器、算盘……
【设计意图:学生课前通过预习,查找资料。课一开始即让学生展示自己所了解的计算工具,发散学生思维,提高学习兴趣。教师根据学生汇报的情况有重点的请学生介绍如绳结、算筹等使用的方法,从而进一步使学生体会计算工具发展的过程。】
1.远古计数:
师:看来同学们的知识都非常丰富,但有关计算工具的知识还远不止这些,计算工具从古到今,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经过了漫长的发展过程。远古时代,人类在捕鱼、狩猎和采集果实的劳动中,就产生了计数的需要。人们就用什么来计数?(板书:远古计数)
生回忆:手指、石子、结绳或在木棒上刻痕来计数。
2.算筹:
师:这种方法只能计数,而不能清楚的表示数位,人们开始想一些新的办法来计数。 这就出现了这样一种计数方法--算筹。
(板书:算筹)
师:算筹是用木棍或竹子制成。与远古计数相比,她的优点是有数位。算筹是如何用来计数的。出示资料,并且讨论:你在这段资料中了解到哪些知识?
3.算盘:
师:后来我国劳动人民创造了算盘作为计算工具。七八百年前,算盘已经在我国广泛使用。
展示算盘:上面有两颗珠子,每颗代表5,下面每颗珠子表示1。
不仅我国劳动人民有如此多的发明,其他国家的人为了使计算更加的便捷,也在孜孜不倦的努力着。请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
【设计意图:通过了解计算工具发展的演变史,认识算筹、算盘,了解算盘计数,让学生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使学生更深层次地感受到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从中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
4.计算器:
师:现在,计算工具不仅要满足计算的需要,更要追求轻便,快捷。计算器就是我们最常见的计算工具。你在哪里见过计算器?
生:菜市场、早市计算菜的价钱。超市计算物品的价钱。
师:大家都准备了计算器,同学们互相观察,相互交流:
(1)你的计算器有哪些按键?
(2)这些按键的功能是什么?
【设计意图:展示学生手中的计算器,让学生对计算器的大小、模样、作用有初步的了解,为下一步具体学习计算器的使用打下基础。并引起探索的兴趣。】
三、和谐互动,快乐展示
1、小组相互说一说你们的计算器有什么不同。
2、请生说一说各个按键的功能。
3、尝试计算386+179=
学生展示,教师补充。
四、巩固提高,快乐练习
1、自己试试看
825-138= 26×39= 312÷8=
2、找规律
9999×1= 9999×2= 9999×3= 9999×4=
根据规律直接写出答案
9999×5= 9999×7= 9999×9=
3、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计算平均分
4、男女生大比拼
第一组:17+83= 62-12= 1000×5=
第二组: 7865+3497= 835×23= 1305÷45=
要求:(1)全体男生用口算或笔算算第一组题。
(2)全体女生用计算器算第二组题。
【设计意图:认识计算器,我选用自主探究法,让学生自主了解计算器各个功能键的作用,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能运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计算,探究计算规律。既培养学生观察、推理能力,也可以端正学生对待计算器的正确态度,懂得合理地利用它。】
5、作业
帮助妈妈算一算今天的家庭消费情况。
板书设计
计算工具的认识
1.远古计数
2.筹算
3.算盘
4.计算器
点击查看更多: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提醒:
扫码关注回复“教案”
获得上下册教案资料!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那你有没有为了一个问题而去做过一份教案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计算工具的认识》教案(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计算工具的认识》教案(九)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在观察和活动中认识常用的计算工具和使用方法。
2.学习用计算器进行运算。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过程与方法
开展各种形式的数学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投入课堂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到计算在日常生活、生产实践中的作用,体会到人们为了方便在计算工具方面的探索和努力,受到爱科学、学科学的教育。
2、通过了解计算工具发展的简单历史,展示人类伟大的创造过程和聪明才智,体会创造源于需要,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欲望。
教学重点:
认识算盘和计算器,了解算盘和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
利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运算
教学过程:
一、 观看短片,揭示课题
1.师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将要带领大家一起走进计算工具探索之旅。计算工具从古至今,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经过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远古时代,人类在捕鱼、狩猎和采集果实的劳动中,产生了记数的需要。慢慢地为了计算方便,人类发明了各种各样的计算工具。 (屏幕配合出示相应的图片,使学生有个直观感受)
2. 播放短片--计算工具的演变史。感受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感叹计算科技的发展。
二、 探索交流,进入课题
(一)认识算盘:
1、引出算盘:
(1)教师谈话同时播放算盘的声音,引出算盘 生根据二年级已经学过的知识介绍算盘各部分的名称 (大屏幕配合演示)
算盘的四周叫做框,中间的一横叫做梁,串起珠子的小棒叫做档,上面的珠子叫做上珠,下面的珠子叫做下珠,上面的一颗珠子表示5,下面的一颗珠子表示1
(2)两种不同的算盘:
出示两种不同的算盘(书23页图):观察有什么不同。 (算盘小精灵解释原因,老师操作大屏幕配合演示) 左边的算盘是中国算盘,上面有两颗珠子,每颗代表5。 后来算盘发展到日本,逐渐演变成右边这样,上面变成了一颗珠子。 原因是:原来是中国采用的是16进制,满15进1,所以算盘每档上是15;进入日本后,采用的是十进制,所以算盘的上面剩下1颗珠子。
知道我们现在使用的十进制的计数方法。
(3)使用算盘
注意点1:我们在使用算盘前要先定好数位,先将右边某一档定位个位,依次往左为十位、百位、千位、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亿位。
学生在自己的算盘上分别拨出1、3、4、5、9、10
针对如何拨5,师生探讨拨法,再交流10 如何拨,为后面拨多位数做铺垫。
注意点2:在两位数及两位数以上的多位数记数时要从高位拨起。
(1)生在自己的算盘上拨数(利用希沃助手将学生拨的算盘投屏到大屏幕上,生观察描述)
巩固练习:男女生比赛拨数(充分利用电子白板的优势--此处用了移动和倒计时的功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练习的效率)
(2)认识算盘上表示的数
学生说出老师课前在算盘上拨好的数
巩固练习:游戏认识算盘上表示的数(增加趣味性,从而提高注意力的集中,更好地达到练习的效果)
(二)计算器的认识
珠算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块瑰宝,老师希望在我们同学的手中将它一直传承下去,同时我们也要接受和学习西方的计算科技。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看看生活中最常用的计算工具(出示生活情景)
-计算器
1.认识计算器
(1)小组内根据已有生活经验介绍计算器
让学生们把自己从家里带来的计算器在小组内介绍,并说一说各不相同的计算器都有什么共同点。
(2)一起介绍计算器的键盘和显示屏(配合板书)
2.交流如何使用计算机(利用电子白板倒计时功能) 学生自由使用计算器,并汇报自己用计算器做了什么,怎么计算的。探究出使用计算器的方法。
3. 练习使用计算器
通过flash动画,接受机器人贝贝的挑战,比一比使用计算器谁更厉害,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达到巩固练习的效果。
三、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1. 提问:回顾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2. 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认识了算盘和计算器,了解了计算工具的演变史,感受到了我们中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也感叹现代科技发展的如此迅速,未来啊,还会有更多更好更先进的计算工具等待我们同学去发现和探索,也希望现在的你们为了以后更好的自己好好学习!
点击查看更多: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提醒:
扫码关注回复“教案”
获得上下册教案资料!
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优质的课堂。这时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学生爱听老师爱讲的教案。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你们见过哪些优秀教师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计算工具的认识》教案(三)”,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计算工具的认识》教案(三)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23~25页全部内容
二、教材简析:
“计算工具的认识”分别介绍了计算工具算盘和计算器,还安排了有关计算工具的发展历史和现状的阅读材料。教材安排了较多的直观图展示了算盘和计算器的实际应用、算盘和计算器的结构,比较形象直观,让学生在观察和活动中认识常用的计算工具。
三、教学目标:
鉴于以上分析,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以下三个方面:
1、让生初步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计算,通过计算探索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对计算器的运用,体验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优点,进一步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感受用计算器计算在人类生活和工作中的价值。
3、在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渗透节约、环保等方面意识,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
四: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计算器的外部结构及常用键名称和功能,学会用计算器进行整数的四则运算及同级混合运算,探索一些简单的规律。
五:教学程序设计
1、创设情境,揭示学习内容
首先教师用实物投影仪出示超市购物的发票,发票上项目很多,计算比较繁琐,由此激发学生:怎样才能又准确又快速地算出结果来呢?(你想到了什么计算工具?)在学生充分地讨论交流后揭示课题:用计算器计算。再请学生说说在哪些场合或情况下看到过别人使用计算器?
(设计意图: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景,从中提出数学问题,当学生遇到数目较大或较繁的计算时启发学生想到用计算器,从而揭示学习的内容,通过交流计算器的应用场合,让学生感受计算器使用的普遍性。)
2、合作学习,探索计算方法
这一环节,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次,了解计算器的结构功能,
教师首先让学生做一名计算器推销员,你打算怎样介绍你手中的这款计算器的构造?同桌互相说一说,再请一名学生在全班介绍自己的计算器,教师适时归纳板书:显示器,键盘,数字键,运算符号键,功能键,然后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介绍自己的计算器,接着让学生说说这些各不相同的计算器都有什么相同的功能?同时教师说明:各种不同的计算器外部结构都可以分为显示器和键盘两部分,最基本的功能是计算。
(设计意图:这里创设学生充当计算器推销员的角色,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学生在同学,老师的介绍交流中了解计算器的结构和功能。)
第二层次,探索,学习计算器的操作
首先提问:你们以前用过计算器吗?会用吗?(学生基本会用计算器计算,所以给予 学生表现的机会)我们来个比赛好不好?接着教师组织比赛,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及解决几个实际问题。
试一试
765+469 589×76 41600÷128 765+496-296 816÷68×27
1、 10月1日,西山景区接待游客7358人,每人交纳门票费35元,这一天的门票收入有多少元?
2、一个没有关紧的水龙头,每天大约滴18千克的水,照这样计算一年(按365天计算)要浪费多少千克水?
学生先自己用计算器尝试操作,把计算结果记录在草稿本上。请速度最快的同学上台演示(实物投影),有不同意见的学生可以进行补充,探讨,交流,使学生体会到这样的一步计算或同级两步计算只要从左到右依次按键就可以了,同级两步计算不必分步操作。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基本上会使用计算器计算,所以组织比赛活动、让学生用计算器自主进行计算,然后交流操作的过程和方法,在交流中相互启发,相互补充,让学生教学生,从而掌握基本的使用方法,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使学生不仅掌握用计算器进行基本计算的方法,还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实践应用,引导发现规律
①学生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2两题,用计算器计算并汇报结果,全班交流。
②分组比赛,第1,2小组用口算或笔算,不能用计算器,第3,4小组必须用计算器来计算。看看谁快。
15+20 82-62 1000×5 76549+3568 87×45 1305÷45
(设计意图:比赛后请学生谈谈自己的感想,使学生感受到:对于一些可以直接看出结果的题目如果用计算器计算会比较慢,而对于一些大数目计算用计算器比较好,因此,在实际应用时我们应该根据需要合理使用计算器,不可过分地依赖计算器来计算,要把它用到实处。)
③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1)先出示“想想做做”第3题
142857×1 142857×2 142857×3 142857×4 142857×5 142857×6
请学生先用计算器求出各题的积,然后观察各题中相乘的两个数及所得的积,自主探索和发现积的变化规律。最后进行全班交流,教师做适当总结:这几道算式第一个乘数都是142857,,第二个乘数分别是1,2,3,4,5,6,它们的得数与第一个乘数一样,都是由1,2,4,5,7,8这六个数字组成的六位数,不过各个数字所在的数位不同,但如果把这个六位数的乘数按顺时针方向排列在一个圆面上,可以发现这六个积里各数字的排列顺序是一样的,只不过起点不同:乘1的积是从最小的数“1”开始,乘2的积是从第二小的数字“2”开始,乘3的积是从第三小的数字“4”开始……,乘6的积是从最大的数字“8”开始。
(2)再出示“想想做做”的第4题
先出示:
1×1=
11×11=
111×111=
1111×1111=
11111×11111=
让学生用计算器各自独立计算出得数,然后再出示
111111×111111=
1111111×1111111=
11111111×11111111=
111111111×111111111=
让学生再用计算器计算,然后让学生谈谈遇到的问题(计算器已经不能把这些数显示出来了)。
最后让学生根据上面的计算结果,找出规律,再直接写出后四题的得数,并组织学生交流,要求学生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及依据,确认发现的规律,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计算器的作用:计算器还可以帮助我们探索规律。
(设计意图: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使学生体验计算器的有用性,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辨证思维能力)
4、 后进行全课总结。
整个活动,老师创设情境,启发诱导,设疑激趣,学生自主探索,动手操作,积极思考,讨论交流,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数学活动机会,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发展了能力,同时又体验了数学问题的探索性与创造性,以及成功的喜悦,学生学得轻松,学得主动,学有创造,学有发展
点击查看更多: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提醒:
扫码关注回复“教案”
获得上下册教案资料!
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优质的课堂。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计算工具的认识》教案(二)”,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计算工具的认识》教案(二)
第2课时 用计算器计算
课时目标导航
教学内容
用计算器计算。(教材第26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等基本四则运算。
2.通过运用计算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探索数学奥妙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推理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计算器的使用方法,正确利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难点:探索计算规律。
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计算器、课件PPT。
学生准备: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计算器是目前人们广泛使用的计算工具,今天我们就一起体验计算器给我们带来什么感觉。
二、学习新课
1.教学例1。
(1)出示教材例1。
怎样用计算器计算下面各题?自己试试看。
386+179=825-138=
26×39= 312÷8=
(2)学生按要求操作,教师巡视,指导有困难的学生。
(3)汇报展示。
(4)提问:你学会计算器的使用了吗?用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运算的按键顺序是怎样的?
归纳:用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运算时,要按“数字→运算符号→数字→符号”依次按键进行计算。
2.教学例2。
(1)出示教材例2。
试用计算器计算下面左边各题。不用计算器,你能直接写出下面右边各题的答案吗?
9999×1=9999
9999×2=______ 9999×5=______
9999×3=______ 9999×7=______
9999×4=______ 9999×9=______
(2)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教师巡视。
(3)得出左边算式的结果。
9999×2=19998
9999×3=29997
9999×4=39996
(4)提问:观察左边的算式,发现了什么规律?
规律:当计算9999×2时,结果是在18(第二个因数与9的积)的中间插入3个9,即19998;当计算9999×3时,结果是在27(第二个因数与9的积)的中间插入3个9,即29997;当计算9999×4时,结果是在36(第二个因数与9的积)的中间插入3个9,即39996。
(5)运用规律,得出右边算式的答案。
9999×5=49995
9999×7=69993
9999×9=89991
三、巩固反馈
完成教材第26页“做一做”。
第1题:63492 4093 1524440 255596 12345679 406001
第2题:12 123 1234 12345 123456 1234567 12345678 123456789(用计算器检验略)
四、课堂小结
说一说,这节课有什么收获?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
板书设计
用计算器计算
1.用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运算的按键顺序:数字→运算符号→数字→符号。
2.进行特殊计算时,先用计算器算出前几个算式的结果,再根据规律直接写出其他算式的结果。
教学反思
1.自主学习使用计算器。
在学习使用计算器时,以学生自练为主,在自练中摸索按键的顺序。
2.用计算器探索简单的规律。
用计算器探索简单的规律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先让学生用计算器分别算出结果,再通过观察和比较发现其中的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数学思考。
备课资料参考
典型例题准备
【例题】先用计算器算出前三个算式,再根据规律直接写出其他算式的得数。
142857×1=142857×2=
142857×3=142857×4=
142857×5=142857×6=
分析:通过计算器算出前三个算式,即142857×1=142857,142857×2=285714,142857×3=428571,由此可知,142857与自然数相乘的积是由1,4,2,8,5,7这几个数轮回组成的,所以当142857×4时,个位上的数是8,8后面的数5,7就轮回到最高位、最高位的下一位,所以142857×4=571428。同理可得,142857×5时,个位上的数是5,所以142857×5=714285;142857×6时,个位上的数是2,所以142857×6=857142。
解答:142857 285714 428571 571428 714285 857142
解法归纳: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所给出的式子找出规律,即142857与自然数相乘的积是由1,4,2,8,5,7这几个数轮回组成的,由此先找出个位上的数,进而得出答案。
相关知识阅读
神算小少年杨辉
在南宋度宗年间,古城钱塘(今杭州)有一位少年,聪明好学,尤其喜爱数学。但由于当时数学书籍很少,这个少年只能零碎地收集一些民间流传着的算题,并反复研究,从中增长知识。
一天,这个少年无意中听说100多里的郊外有位老秀才,不仅精通算学,而且还珍藏了许多《九章算术》、《孙子算经》等古代数学名著,非常高兴,急忙赶去。
老秀才问明来意后,望了望这位少年,不屑地说:“小子不去读圣书,要学什么算学?!”但少年仍苦苦哀求,不肯走。老秀才无奈,于是说:“好吧,听着!‘直田积八百六十四步,只云阔不及长十二步,问长阔共几何?’(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长方形面积等于864平方步,已知它的宽比长少12步,问长和宽的和是多少步?)你回去慢慢算吧,什么时候算出来,什么时候再来”。说完便往椅子上一靠,闭目养起神来,心里却暗暗发笑:“小子一定犯难了,这道题老朽才刚刚理出点头绪(此题的解法一般要用到二次方程),即使他懂得算学,那一年半载也是算不出来的。”谁料,正当老秀才闭目思量时,少年说话了:“老先生,学生算出来了,长阔共60步。”“什么?!”老秀才一听,惊奇地从椅子上跳起来,一把夺过少年演算出来的草稿纸瞪大了眼睛看起来:“啊,这小子是从哪里学来的?居然用这么简单的方法就算出来了。妙哉!老朽不如。”老秀才转过脸来,对少年夸奖道:“神算,神算,怠慢了,请问高姓大名?”“学生杨辉,字谦光。”少年恭敬地回答。
后来的事,同学们都能想象出来了,在老秀才的指导下,杨辉通读了许多古典数学文献,数学知识得到全面、系统地发展。经过不懈的努力,杨辉终于成了我国古代杰出的数学家,并享有数学“宋元第三杰”之誉。
点击查看更多: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提醒:
扫码关注回复“教案”
获得上下册教案资料!
作为一小学位老师,我们要让同学们听得懂我们所讲的内容。每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计算工具的认识》教案(一)”,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计算工具的认识》教案(一)
第1课时 计算工具的认识
课时目标导航
教学内容
计算工具的认识。(教材第23~25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计算工具发展的简单历史,认识算盘,了解珠算的计算方法。
2.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3.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思想。
重点难点
重点:介绍数字键和运算键。
难点:键盘操作与显示的关系。
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算盘、计算器、课件PPT。
学生准备:算盘、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前面我们了解了数的产生,随着数的产生,就会出现数的计算,为了计算方便,人们发明了各种各样的计算工具,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这些计算工具。
二、学习新课
1.认识计算工具的发展。
为了计算方便,人们发明了各种各样的计算工具。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不断更新。
目前,速度最快的计算机1秒钟能计算几百万亿次。
2.认识算盘。
(1)介绍算盘。
算盘是我国古代的发明,是我国的传统计算工具,曾经在生产和生活中广泛应用,至今仍然发挥着它独特的作用。
(2)认识算盘。
这是一个算盘,它的每一部分都有相应的名称,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
(3)算盘的记数方法。
算盘上每一档代表一个数位,记数前先要确定某一档作个位,定位是用算盘记数的特殊要求,再从个位向左依次是十位、百位、千位……与整数的数位顺序一致。
使用算盘时,只有把算珠拨到靠梁时,才表示算盘上有数,算珠都靠框时,表示没有数。下图表示1~9各数。
说明:“5”一般不用5颗下珠表示,而是用一颗上珠表示,“10”一般不用一颗上珠和五颗下珠表示,也不用两颗上珠表示,而用十位上的一颗下珠表示,这一点与十进制计数法是一致的。
(4)珠算拨珠方法。
用拇指拨上1、2、3、4。
用食指拨去1、2、3、4。
用中指拨上5,拨去5。
用拇指和中指联合拨上6、7、8、9,再用食指和中指同时拨去6、7、8、9。
(5)提问:你能分别写出教材第24页算盘表示的数吗?
展示:第一个算盘表示:602
第二个算盘表示:534067
第三个算盘表示:35215862
3.认识计算器。
电子计算器是近代才发展起来的一种计算工具。它的体积小,便于携带,计算迅速、准确。电子化的计算手段,已经广泛地被采用,渗透到我们的生活、生产的各个领域,已全面取代珠算。
(1)了解计算器的外观。
老师出示计算器,学生互相介绍自己的计算器。
(2)提问:说一说,在生活中你们还见过什么样的计算器,在哪儿见过?做什么用的?
说明:这些计算器虽然大小、功能、形状各不相同,但都具有一个最基本的计算功能。
(3)认识计算器的面板。
①看一看,计算器上都有什么,是干什么用的?
②学一学,对照教材第25页,认识各键的功能。
提示:不同品牌、型号的计算器的功
能键略有不同,具体参看使用说明书。
三、巩固反馈
完成下面各题。
1.算盘的一颗上珠表示( 5 ),一颗下珠表示( 1 )。
2.电子计算器上ON/C是( 开关及清除屏)键;DEL是(删除 )键。
3.你能在算盘上拨出下面的数吗?
316205800269
略
四、课堂小结
说一说,这节课有什么收获?计算器有什么好处?
板书设计
计算工具的认识
1.计算工具的认识:算筹--算盘--计算尺--机械计算器--电子计算机--电子计算器。
2.算盘的作用主要是用来计算和记数。算盘的一颗上珠表示5,一颗下珠表示1。
教学反思
1.本堂课以计算工具的文化发展史这根纽带,营造了一种数学文化的氛围,让学生在文化的演绎过程中充分地体验、感悟、思考。教学内容的安排上,首先让学生认识计算工具的发展历史,接着让学生认识计算工具--算盘,介绍算盘各部分的名称,如何记数、如何定位以及正确地拨珠方法,引导学生在算盘上拨数,从而保证了教学目标的逐步完成。让学生认识当代最先进的计算工具--计算器,并自己介绍计算器上一些常用键的名称和作用,促进学生间互相交流和学习。通过分组练习,让学生体验到用计算器计算大数的方便、快捷,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
2.在整节课的安排上,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老师定位在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方式,使学生在计算工具文化发展史的学习上获得了很大的收获。
备课资料参考
典型例题准备
【例题】有种特别的计算器它只有两个按键[+1]和[×2],当你按下其中一个键,计算器马上会显示运算结果。如:若计算器原有数据为9,当你按下[+1]时就会显示为10,再按下[×2]时就会显示20。如果此计算机初始值为1,要用它得到200,至少要按键________次。
分析:因为要求“至少”,所以使每一次的计算结果应最大,因此先计算1×2,然后加上1,连续乘三个2,还要考虑最后结果为200。因此,可列算式:[(1×2+1)×2×2×2+1]×2×2×2=200,一共计算了9次,也就是要按键9次。
解答:9
解法归纳:解此题的关键是考虑“至少”次数,根据最后结果列出算式。
相关知识阅读
古老的算盘
算盘是中国人民在长期运用算筹计算的基础上,大约在14世纪左右发明的。从那以后,算盘就取代了算筹而广为流传,延续至今,一直是我国一种最普遍的计算工具之一。用算盘来计算的方法叫珠算。
除了中国,还有些地区也出现过算盘,但都没有流传下来。古代埃及人进行贸易时,他们在地上铺上一层沙子,用手在沙子上划出一些沟,再把小石子放在沟里,作加、减法就是增减沟里的石子,这是最原始的算盘。后来,欧洲的商人用刻有槽子的计算板代替沙子,用专门制作的算珠取代了石子。经过多次改进,这种计算板类似于我国使用的算盘。但由于欧洲人的计算板是用钢制成的,笨重而且昂贵,再加上西方人没有运算口诀,使用起来不方便,因而逐渐被淘汰了。还有的地区的算盘是用每根木条穿着十颗木珠制成的,但由于人们把每颗珠子看作1,不像中国算盘下珠以一当一、上珠以一当五,因此计算起来速度大受限制,使用也不广泛。
中国算盘以其制作简单、价格低廉、运算方便,配以易学易记的珠算口诀等优点,长盛不衰。15世纪中期在《鲁班木经》中已有制造算盘的详细介绍。关于珠算术,明代吴敬《九章算法比类大全》记载最早。1573年我国徐心鲁写了第一本系统介绍珠算算法的书,1592年程大位又写了《直指算法统宗》等,这都加速了算盘的推广,使珠算流传到了很多国家。国际上曾多次进行过计算速度的比赛,在和手摇计算机脱离电子计算机的对抗赛中,每次加、减的速度冠军都是算盘。因此在有了电子计算机的今天,人们仍广泛地使用算盘。如日本使用算盘的企业仍占相当比例,英、美、法等工业国仍把珠算列入小学课程。使用算盘和珠算除了其计算功能外,还有锻炼思维能力的作用。
1980年,我国又推出一种新颖的电子算盘,它把普通算盘长于加减、电子计算器长于其他的优点融为一体,使古老的算盘焕发了青春。
点击查看更多: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提醒:
扫码关注回复“教案”
获得上下册教案资料!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这时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学生爱听老师爱讲的教案。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用计算器计算》数学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用计算器计算》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6页例1例2,做一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利用电子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
2.使学生知道用电子计算器计算顺序和笔算顺序是一样的。
3.让学生善于观察发现数学的秘密,能够对一些有规律的数进行口算。
教学重点:能够利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懂得观察发现一些有规律的数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利用计算器计算:
386+179=
说说你是怎样使用的。
(先按“386”,屏幕上显示386,再按“+”,屏幕显示不变,再按“179”,屏幕显示179,按“=”,显示结果565。)
试试ce键有什么功能?(清除)
自己试试看:
26×39= 312÷8=
1.你觉得使用计算器需要注意些什么?
看清数,别摁错了;每次计算前要清0。
2.计算。
54+46= 60×2=
198÷49=50+30=
38×79= 201+99=
计算后说一说你怎么算的这么快?(并不是任何时候用计算器计算都是最好的,像可以直接口算的、能简算的题目,就不需要使用计算器了。)
3.做一做练习。
让学生在小组内做一做,然后同桌做一做。
二、观察发现
1.比一比,看谁做的又对又快。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
9999×1= 9999×2= 9999×3= 9999×4=
说说你为什么做的又对又快。
观察上面的算式和结果,你发现什么规律?
生畅所欲言。
师:根据你们的发现大胆猜测,能不用计算器,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答案吗?
9999×5= 9999×7= 9999×9=
师总结:碰到9999乘9以内的自然数(0除外)答案都是五位数,最高位和个位就是自然数与9的乘积,中间三位数都是9。
三、练习
做一做。练习30页的第11、12题。
第11题用比赛的方式进行,以巩固学生使用计算器计算。
第12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讲评。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梯形的认识》数学教案》,仅供参考,但愿对您的工作带来帮助。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梯形的认识》数学教案
第5单元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第5课时 梯形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材第66页例3。
【教学目标】:
理解并掌握梯形的定义以及梯形各部分的名称,并学会画梯形的高。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和掌握梯形的定义以及梯形各部分的名称。
难点:正确地画出梯形的高。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我们认识了哪些图形?
下面这样的图形你见过吗?
二、学习新知
1.出示例3。
观察这些图形,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小组讨论、交流,教师概括并板书:只有一组对边互相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今天我们学习梯形的有关知识。
(板书课题:梯形)
2.认识梯形各部分名称。
(1)结合图说明,说一说梯形各部分的名称。
(2)教师说明:平行的两条边分别叫做梯形的上底和下底。
(3)梯形的高在哪儿?
(4)教师画高。
教师边画高边讲解。通过上底一个顶点向对边(下底)引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梯形的高。
(5)让学生画高。教师巡视,注意帮助有困难的学生,然后展示学生作品。
3.认识两种特殊的梯形。
边出示图边说明:
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梯形叫做直角梯形。
4.巩固练习:
(1)教材第66页“做一做”。
先自己独立练习,小组内说一说,互相交流检查。
(2)教材“练习十一”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画在教材上。
三、实践应用
1.教材“练习十一”第5题。
(1)小组内讨论交流,数一数,说一说。
(2)集体订正。
2.教材“练习十一”第6题。
(1)小组内讨论交流,该怎样剪?
(2)试着剪一剪,说一说。
3.教材“练习十一”第7题。
说出图中我们学过的图形,用字母表示,如梯形?BCDF?。
(1)小组之间说一说,看谁说出的图形最多。
(2)小组代表汇报,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优质的课堂。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公顷的认识》数学教案”,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公顷的认识》数学教案
第2单元 公顷和平方千米
第1课时 公顷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材第34页例1。
【教学目标】:
1.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通过实际观察和推算,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应用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和有关面积单位换算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积极参与观察、推算、分析的过程,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提高与同伴合作交流的能力,在学习中获得快乐的情感体验。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公顷的含义。
难点:体会公顷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公顷
1.谈话引入: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一些常用的面积单位。你知道教室的地面有多大吗?用什么面积单位计量比较合适?先请同学们欣赏下面一些图片(呈现“鸟巢”、中华世纪坛、台湾日月潭和我国大片森林的画面,并出示相应的文字说明),让学生自己读一读图片中的文字。
2.教师提问:这些文字中都使用了什么面积单位?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公顷”这一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
二、自主探究,认识公顷
1.教学例1。
(1)认识1公顷的含义。
(2)谈话:100米有多长?你能结合实际说一说吗?想象一下,边长1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有多大?指出:像这样的正方形的面积就是1公顷。
(3)引导:1公顷有多少平方米呢?先独立算一算,再与同桌交流。在交流的基础上得出:1公顷=10000平方米。
2.出示教材第34页“做一做”。
(1)边长是10米的正方形,面积有多大?多少块这么大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公顷?引导学生推算出结果。
(2)提问: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1公顷,下面我们再去实际感受一下(把学生带到操场)。让学生先量出边长是1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再让学生数一数围的人数,再把这块土地的大小估一估,说明这么大是100平方米。刚才我们已经计算出100个这样的正方形面积大约是1公顷,让学生闭眼想一想1公顷有多大。(也可以将学生带到篮球场)
三、实践应用
1.教材“练习六”第1题。
教师提供数据(或学生课前准备),学生独立计算出学校操场的面积,看够不够1公顷。
2.教材“练习六”第2、3题。
(1)第2题先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让学生说说这两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提醒学生进行单位换算时,要根据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方法。
(2)第3题在学生完成后,及时组织反馈,帮助计算错误的学生分析原因,指导他们订正。
小结:进行单位转换时,要先想清楚这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如果把高级单位改写成低级单位要乘进率,如果把低级单位改写成高级单位要除以进率。
3.教材“练习六”第4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计算的结果和思考过程。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优质的课堂。在上课前要仔细认真的编写一份全面的教案。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计算器》数学教案”,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计算器》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算术型计算器表面各按键的功能.
2.了解算术型计算器工作的基本过程.
3.掌握算术型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4.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计算器的键盘结构,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投影下列题目。
57+26=82-49=12×27=351÷13=
36+47=41-18=26×28=544÷16=
师:哪个同学和老师比赛?看谁做的快?
师:同学们想知道老师为什么做的又对又快吗?这节课老师就把这中间的奥妙告诉你们,相信你们知道后比老师做的还快.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电子计算器的使用.
(板书课题)
二、讲授新课
(一)计算器的认识
1.师:关于计算器,同学们都知道哪些知识?(学生自由发言)
2.师:大家说的都不错,下面我们请计算器博士给大家介绍一下电子计算器方面的知识.(演示动画“电子计算器”)
3.师:听了计算器博士的介绍,我们对于电子计算器已经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那么如何使用呢?我们继续研究.(学生拿出准备的计算器)
4.出示思考题
(1)计算器包括哪些按键?
(2)这些按键的功能是什么?(学生通过实验自己验证)5.汇报结果
(1)哪些是数字键?按下数字键在哪里显示?他们什么关系?
教师任意报数,学生练习输入(教师强调输入要从高位输起)
(2)要完成加减乘除运算并显示计算结果,还需要什么键?(四则运算键和等号键)(板书)
练习12÷4(说出过程)
(3)
A.如果发现输入错误,怎么办?(清除键)(板书)
例如:9-3,
按键,教师强调:清除键只清除错误输入的4,前边输入的数据仍然保留.
B.如果一道题计算完毕,需要计算另一道题,这时应该怎么办?
C.如果需要清除前边的所有数据,应该怎么办?为什么?
师:下面我们通过几道四则运算式题,检验一下大家的学习效果.
(二)计算器的应用
1.出示例1:用计算器计算389+260(板书)
学生自己试做,然后汇报过程.(教师可继续演示动画“电子计算器”,利用其中的计算器进行演示)
教师关键要强调输入数据和使用运算键的方法.
练习:
750+1473=2983-627=32×68=
1548÷43=49×39=17805-3976=
小结:加、减、乘、除的单项运算,只要选择相应的四则运算符号就可以了
2.出示例2:计算68+5×25(板书)
单数组学生用笔算,双数组学生用计算器计算.然后汇报结果.
练习:
783+56×2157+272÷1794+184×3
3.出示例3:用计算器计算3024÷(167-83)
三、巩固反馈
1.用计算器计算.
48+97146-89301+2741952-764
102×634608÷3627×391596÷38
2.用计算器计算
591-243+20752×34+6253815÷35-27
32×59-10348004÷92+768027-7570-84
3.有一批货物,用一辆载重8吨的货车15次可以运完;如果改用一辆载重12吨的货车,多少次可以运完?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知识?用计算器计算时我们要注意什么?根据你所了解和掌握的关于计算器的知识,你能设想一下未来计算器的发展趋势吗?
五、课后作业
1.用计算器计算.
69000+135000=352400-168000=
300760-259065=920084+1540217=
2.用计算器计算.
203-2584÷76=2405÷(85-48)=
35×(729÷27)=7641-56×82=
2412÷(288÷8)=470+21×19=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计算工具的认识》数学教案》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四年级教案数学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10313.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