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数的产生》教案(六)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从而在之后的上课教学中井然有序的进行,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数的产生》教案(六)”,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数的产生》教案(六)

2 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

教学导航

一、教学内容

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教材第16~18页)

二、教学目标

1.知道数的产生,理解自然数的概念,了解自然数的一些性质和特点。

2.理解和掌握十进制计数法,认识含有三级的数位顺序表及计数单位。

3.使学生体会和感受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了解中国古代数学的伟大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自然数的概念和十进制计数法。

难点:掌握含有亿级的数位顺序表和十进制计数法。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PPT、计数器。

学生准备: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我们知道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应用的非常广泛,可以说是无处不在,这些数是怎样产生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关于数的知识。(板书课题:数的产生)

二、学习新课

1.了解数的产生过程。

(1)引出问题。

师:如果没有了数字,怎样表示我手中的粉笔有多少根呢?(教师举起手中的3根粉笔,小组讨论,学生通过讨论,会想到各种不同的表示方法,教师对学生的创造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

(2)讲述数的产生。

师:很久以前,人们在生产劳动中就有了计数的需要,人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明各种方法来记录物体的个数。你知道古时人们是怎样计数的吗?(课件出示教材P16主题图,教师介绍实物记数、刻道记数、结绳记数)

如第一幅图中,人们出去放牧时摆小石子,每放出一只羊,就摆一个小石子,一共放出多少只羊就摆多少个小石子。放牧归来,再把这些小石子和羊一一对应起来,若两者同样多,说明放牧时羊没有丢。第二幅图说的是用在木板或石板上刻道的方法来记录所捕获的鱼或其他猎物的数量,也可以用来核对打猎前后武器的数量是否一致。第三幅图中结绳记数的道理也是这样。

师:无论人们采取哪种方式记数,都要把要数的实物和用来记数的实物一一对应起来,这种记数方法与现代的记数方法比较起来不够简便,但是也表现出了古代人的智慧。后来,随着语言的发展,便逐渐出现了数词;又随着文字的发展,人们发明了记数的符号,也就是最初的数字。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的记数符号也不同。

(3)介绍各个国家的数字。

师:随着文字的发展,人们逐渐发明了一些记数符号,也就是最初的数字,各个国家的记数符号也是不同的。(课件出示巴比伦数字、中国数字、罗马数字,引导学生观察各个国家数字的特点)

师:随着社会的发展,经过漫长的时间后,数字就逐渐统一成现在这种通用的阿拉伯数字。对于阿拉伯数字,你有哪些了解呢?(请学生阅读教材17页“你知道吗?”,了解阿拉伯数字)

师:印度人发明的阿拉伯数字,它先由印度传入阿拉伯,而后又从阿拉伯传入欧洲,这样人们误认为这些数字是阿拉伯人发明的,所以才叫阿拉伯数字。

2.讲解自然数。

师:数字可以用来记录物体的个数,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7,8,9,10,11,…都是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教师边讲解边板书)

师:你们观察一下,这些自然数是怎样排列的?每相邻两个自然数相差几?最小的自然数是多少?最大的呢?(组织小组讨论,然后派代表发言,最后师生共同小结)

这些自然数都是按从小到大排列的,每相邻两个自然数相差1。最小的自然数是0,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数出一个很大很大的数以后,还可以数出一个比它多1的数。因此,没有最大的自然数,所有的自然数都是整数。

3.教学进制计数法。

(1)感知比亿大的数。

师:我们已经学过亿以内的数,但在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中还可能会遇到比亿大的数,比如这两个数据。(课件出示教材18页情境图)

(2)认识“十亿”“百亿”“千亿”。

师:这样的数都比亿大,你能从亿位接着往下数吗?(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一亿,然后一亿一亿地数,一直数到九亿,再拨上一亿)

师:九亿加上一亿是多少?亿位满十要怎么办?(学生自由回答,引导学生说出九亿加上一亿是十亿,亿位满十向前一位进1)

用同样的拨珠方法,完成对百亿、千亿的认识。

师:我们学过的个(一)、十、百、千、万、亿都是用来计数的计数单位,十亿、百亿、千亿也是计数单位。到现在我们一共学了哪些计数单位?(学生汇报,教师根据汇报板书)

师:还有比千亿更大的计数单位,由于不常用,现在暂时不学,因此通常在千亿的左边用省略号表示还有其他的计数单位。(在“千亿”左边板书“……”)

教师强调:像这样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的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3)完善整数数位顺序表。

让学生独立填一填教材第18页数位顺序表,再指名汇报,共同订正。

(4)介绍十进制计数法。

师:像个与十,十与百,万与十万,千万与亿……这样紧挨着的就是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点名学生回答)

师:像这样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的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补充板书课题:十进制计数法)

(5)观察比较。

师:比较数位顺序表上个级、万级和亿级有什么异同?(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再分别说一说各自的看法,教师根据回答情况指正、补充)

三、巩固反馈

完成下面的练习。(课件出示题目,点名学生回答,其余同学指正)

(1)一百亿有()个十亿,()个百亿是一千亿。

(2)从个位起,第()位是万位,第()位是亿位。

(3)和亿位相邻的两个数位是()和()。

(4)425007000是()位数,最高位是()位,它表示(),7在()位上,表示( )。

(5)十进制计数法中,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

(6)最小的自然数是(),没有()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的。

答案:(1)10 10

(2)五 九

(3)千万位 十亿位

(4)九 亿 4个亿 千 7个千

(5)十

(6)0 最大 无限

四、课堂小结

说一说,这节课有什么收获?通过学习,你对数又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板书设计

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

1.数的产生:实物记数、结绳记数、刻道记数、符号记数(数字)。

2.自然数1,2,3,4,5,6,7,8,9,10,11……0

3.……千 百 十 亿 千 百 十 万 千 百 十 个亿 亿 亿 万 万 万

4.十进制计数法: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的计数方法。

教学反思

1.通过学习,学生了解了数的发展历史,学生接触的都是文化性的知识,对这些知识的学习会产生浓厚的兴趣。

2.十进制计数法和计数的位值原则是读、写多位数和多位数计算的基础。

3.我的补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备课资料参考

典型例题准备

【例题】如图所示的数字圈,从任意一个数字开始按顺时针方向转一周,都会得到一个九位数,组成的最大的数是(),最小的数是()。

分析:根据整数的数位顺序表可知:要使组成的九位数最大,应当遵循一条原则,即用较大的数占较高的数位,但是最高位上不能是0;反之,要使组成的九位数最小,那就是最小的数位占最高位。由此可知,组成最大的九位数是991979498,最小的九位数是197949899。

解答:991979498 197949899

解法归纳:理解并掌握数位顺序表及各位上的计数单位是解此题的关键。

相关知识阅读

数字的起源

早在原始人时代,人们在生产活动中注意到一只羊与许多羊,一头狼与整群狼在数量上的差异,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的产生了数的概念。数的概念的形成可能与火的使用一样古老,大约是在30万年以前,它对于人类文明的意义也绝不亚于火的使用。

最早人们利用自己的十个指头来记数,当指头不敷应用时,人们开始采用“石头记数”“结绳记数”和“刻痕记数”。在经历了数万年的发展后,直到距今大约五千多年前,才出现了书写记数以及相应的记数系统。早期记数系统有:公元前3400年左右的古埃及象形数字;公元前2400年左右的巴比伦楔形数字;公元前1600年左右的中国甲骨文数字;公元前500年左右的希腊阿提卡数字;公元前500年左右的中国筹算数码;公元前300年左右的印度婆罗门数字以及年代不详的玛雅数字。这些记数系统采用不同的进制,其中巴比伦楔形数字采用六十进制,玛雅数字采用二十进制外,其他均采用十进制。记数系统的出现使人类文明向前迈进了一大步,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数字不断完善,数学就逐渐的发展起来。

点击查看更多: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提醒:

扫码关注回复“教案”

获得上下册教案资料!

扩展阅读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数的产生》教案(一)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数的产生》教案(一)

教学目标:

1.了解数的产生,认识自然数。

2.在经历数的产生过程中,感受“一一对应”的思想和“实践第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使学生了解古老的数学文化,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渗透“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数的产生过程。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白纸、画笔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一)听故事《记数方法》

师问:同学们第一次来到学校的录播室,你们的心情如何?今天还有一位小朋友和我们一起度过这堂课,他是谁呢?一起看看课件出示图片(聪聪)问:一起大声喊出他的名字!

课件播放小精灵录音:谢谢新昌三小四(3)班的同学们,今天我带来了几个故事想讲给你们听,你们想听吗?

生:想

课件出示图片(远古时代的人们图片)聪聪录音问:你见过这样的人吗?在远古时代人们虽然有计数的需要,但是开始还不会用一、二、三这些数词来数物体的个数。他们是怎样来记录数字的呢?请听我给你们带来的第一个故事:《记数方法》(播放课件)

师:故事中介绍古时候人们几种记数方法?(板书:实物记数、结绳记数、刻道记数

二、讲解新授,增添新趣

(一)小小设计师

(1)师:同学们如果你生活在远古时代,你还没有学数

字,那么你会用如何记录你的数字呢?请拿出你手中的画笔来试一试吧?(学生动手操作)

(2)学生上台介绍自己的作品

(二)介绍数字的产生

师:后来随着语言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人们发明了一些记数符号,这些记数符号就叫做(板书:数字)

(1)介绍巴比伦数字(课件播放)

师:巴比伦数字由一些好似小箭头来表示数字,一个小箭头代表数字1,两个小箭头代表数字2,三个小箭头代表数字3……这样记数方便吗?为什么?

(2)介绍中国数字(课件播放)

师:我们中国则是用好似小棒的小竖线来表示数字1、2、3、4、5,那么6是不是就写六根小竖线呢?(课件播放)当满了5时,就换1根横线代表5,横线下画一根竖线就代表6,画两根竖线就代表7……

(3)介绍罗马数字(课件播放)

师:这又是哪国数字呢?哦!原来是罗马数字。

(三)记忆大比拼

师:听!小精灵有话要说了!(课件录音:现在要考考大家

对三国数字的记忆力了,加油哦!)课件播放(游戏开始)

(四)听故事二《阿拉伯数字的由来》

师:由于每个国家的文化背景不同,所以各国的数字也不一样。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交流的增多,数字不同很不方便,就需要有统一的数字。这就是“阿拉伯数字”。阿拉伯数字是谁发明的?小精灵又奖励一个故事给我们,一起看看哦!(播放视频《阿拉伯数字的由来》)

师:你知道阿拉伯数字是谁发明的吗?(印度人)

(五)分清概念,了解自然数。

师:是的,现在吴老师把这些阿拉伯字数字都带来了,一起大声读出来(课件出示数字和录音:数字可以用来记录物体的个数。)

(1)自然数(课件出示文字:自然数概念)

师:当我们认识了这些自然数时,森林里有个小伙伴在哭呢?(课件出示录音:呜--呜--呜呜,你们都有自己的衣服,自己的数字,可是我没有爸爸妈妈,没有小手小脚,没有漂亮的眼睛,甚至连名字都没有,班上小朋友说我是个圆球,动一下就滚蛋。)

(2)认识自然数0

师:同学们认识这位小朋友吗?(认识)他能到我们自然数中间来吗?听森林女王在说些什么?(播放录音:这位小朋友别哭,你圆圆的身子真好看,汽车轮子离不开你,咱们的国球离不开你,你也是个重要的角色,一个物体也没有我们就需要你出场,你的名字叫做“零”,你也是自然数中的一员哦!而且是最小的自然数。)

师:零出现得比较晚,在记数的时候起着占位的作用,听了森林女王的话,你知道了什么?

三、练习巩固,趣味无穷

(1)牛刀小试

1、最小的自然数是 ( ), 自然数的个数是( )

2、最大的8位数是( ),最小的8位数是( )。

3、相邻的两个自然数之间的差是( )。

(2)明辨是非

1、最小的自然数是1。 ( )

2、最大的自然数是999999999999( )

3、所有的四位数都比三位数大.( )

4、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

5、阿拉伯数字是由阿拉伯人发明的( )

四、总结提升,升华兴趣

师:我们学的知识在课本第16、17面,请大家翻开书本,画出本课的重点。今天我们和小精灵一起了解了数的产生,知道古时候认识的计数方法有:实物记数、结绳记数和刻道记数,后来为了国际统一,印度人发明了阿拉伯数字,表示物体个数的1、2、3…….都是自然数,而0是最小的自然数,所有的自然数都是整数,在今后我们将学习更多的数字知识是,探索更多的数字奥秘。

点击查看更多: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提醒:

扫码关注回复“教案”

获得上下册教案资料!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数的产生》教案(七)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数的产生》教案(七)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数的产生,掌握十进制计数法,初步认识亿以上的数。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和类推迁移的能力。

2、使学生经历认识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的全过程,掌握十进制计数法

3、使学生感受到数的产生来源于生活,并为生活服务。

二、教学重点

使学生了解数的产生,掌握十进制计数法,初步认识亿以上的数。

三、教学难点

掌握十进制计数法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课前准备

PPT课件 数位顺序表 计数器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师:学了四年的数学,我们每天都要和数打交道,而且在日常生活中处处都要用到数,其实我们跟数已经成为老朋友了。到现在为止,你们已经学过了哪些数?(生简单举例)但是你们知道数是怎样产生的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教师单刀直入,通过谈话,导入新课,不拖泥带水,能够节省教学时间。

⊙自主学习,互相交流

1.学习数的产生。

(1)数的产生。

师:很久以前,人们在生产劳动中就有了计数的需要,人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明各种方法来记录物体的个数。你知道古时人们是怎样计数的吗?

学生汇报课前收集的资料:有关实物记数、结绳记数、刻道记数的图片文字等。

(PPT课件展示主题图)

师小结:无论人们采取哪种方式记数,都要把要数的实物和用来记数的实物一一对应起来,这种记数方法与现代的记数方法比较起来不够简便,但是也表现出了古代人的智慧。

(2)介绍各个国家的数字。

师:随着文字的发展,人们逐渐发明了一些记数符号,也就是最初的数字,各个国家的记数符号也是不同的。

引导学生观察各个国家数字的特点。(课件展示巴比伦数字、中国数字、罗马数字)

师: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交流的增多,各个国家由于数字不同,交流起来很不方便,因此经过漫长的时间后,就逐渐统一成现在这种通用的阿拉伯数字。

师:对于阿拉伯数字,你有哪些了解呢?

(请学生阅读教材17页“你知道吗?”,了解阿拉伯数字)

(3)讲解自然数。

师:数字可以用来记录物体的个数,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7,8,9,10,11,…都是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

师:你们观察一下,这些自然数是怎样排列的?每相邻两个自然数相差几?最小的自然数是多少?最大的呢?

学生小组讨论,然后派代表发言,最后请学生进行总结。

师小结:这些自然数都是按从小到大排列的,每相邻两个自然数相差1。最小的自然数是0,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数出一个很大很大的数以后,还可以数出一个比它多1的数。因此,没有最大的自然数,所有的自然数都是整数。

设计意图:本节课内容属于文化性知识,通过介绍记数方法、数字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时学生会积极地去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2.学习十进制计数法。

(1)感知比亿大的数。

师:在生产和生活中可能会遇到比亿大的数。(课件出示教材18页上面情境图)

(2)认识计数单位“十亿”“百亿”“千亿”。

师:这样的数都比亿大,你能从亿位接着往下数吗?

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一亿,然后一亿一亿地数,一直数到九亿,再拨上一亿。

师:九亿加上一亿是多少?亿位满十要怎么办?(向前一位进1)

师:九亿加上一亿是十亿。

用同样的方法,完成对百亿、千亿的认识。

师:我们学过的个(一)、十、百、千、万……亿都是用来计数的计数单位,十亿、百亿、千亿也是计数单位。到现在我们一共学了哪些计数单位?(生汇报)

强调:还有比千亿大的计数单位,由于不常用,暂时不学,因此在千亿的左边用省略号表示还有其他的计数单位。

(3)完善整数数位顺序表。

师:用阿拉伯数字写数时,要把计数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这些计数单位是怎样排列的呢?谁来说一说?(生汇报)

设计意图:借助计数器的直观演示,既分散了教学的重点,又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认识了新的计数单位。

(4)补充整数数位顺序表。

让学生观察整数数位顺序表,把表补充完整,再看看个级、万级、亿级上都有哪些数位以及个级、万级、亿级的异同点。想一想从右边起第五位和第九位分别是什么数位。

(个级、万级、亿级的异同点:①每一级都有四个数位;②每一级从右边第二个数位起,都是十、百、千,但万级多了个“万”字,亿级多了个“亿”字;③个级右起第一位是个位,万级右起第一位是万位,亿级右起第一位是亿位)

设计意图:让学生亲身体验数数的过程,通过观察整数数位顺序表理解计数单位及数位的概念,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5)介绍十进制计数法。

师:像个与十,十与百,万与十万,千万与亿……这样紧挨着的就是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生回答)

说明:像这样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的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22页1、2题。

2.画正字游戏。(见课堂活动卡)

⊙课堂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了数的产生,了解了数的发展史,同时还知道了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的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这些知识你们都学会了吗?

⊙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多多留意日常生活中的大数,收集一些比亿大的数据,下节课汇报。

板书设计

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

1.数的产生:实物记数、结绳记数、刻道记数、符号记数(数字)。

2.十进制计数法: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的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点击查看更多: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提醒:

扫码关注回复“教案”

获得上下册教案资料!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数的产生》教案(八)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数的产生》教案(八)

课 题:数的产生与十进制计数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数的产生过程,初步认识自然数。

2.使学生经历认识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的过程,掌握包括计数单位“亿”、“十亿”、“百亿”、“千亿”在内的数位顺序表和十进制计数法。

3.使学生感受到数的产生来源于生活,并为生活服务。体验数字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自然数和十进制计数法的意义。

2.掌握数位顺序表和十进制计数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老师:同学们,想一想平时在生活中,我们做什么事情能够用到数。你们知道古时的人们是怎样记数的吗?你们了解数的产生和发展吗?

二、 探究新知

1.学习数的产生

(1)讲述数的产生:古时候的人们在劳动生活中有了记数的需要,但开始不会用一、二、三、四……这些数字数物体的个数,因此只能借助其他的一些物品来记数。如第一幅图中,人们出去放牧时摆放小石子,每放出一只羊,就摆一个小石子,一共放出多少只羊就摆多少小石子。放牧归来,再把这些小石子和羊一一对应起来,若两者同样多,说明放牧时羊没有丢。第二幅图说的是用木板或在石板上刻道的方法来记录所捕获的鱼或其他猎物的数量,也可以用来核对打猎前后武器的数量是否一致。第三幅图中结绳记数的道理也是这样。

小结:人们无论采取哪种记数方式,都是要把实物和用来记数的实物一个一个对应起来,后来,随着语言的发展,人们发明了记数的符号,也就是最初的数字。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的记数符号也不同。

(2)介绍各个国家的数字。

巴比伦数字、中国数字、罗马数字 、 还有印度人发明的阿拉伯数字,它先由印度传入阿拉伯,而后又从阿拉伯传入欧洲,这样人们误认为这些数字是阿拉伯人发明的,所以才叫阿拉伯数字。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交流的增多,又逐渐统一成现行的阿拉伯数字,即:1、2、3、4、5……

(3)认识自然数。

自然数是人类的生产劳动中逐渐产生的,人类认识自然数的过程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在数物体个数的过程中,我们数出的1,2,3……都叫做自然数。“0”是最小的自然数,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设计意图】

通过多媒体呈现古人记数和不同地区的记数符号,以及今天的使用的阿拉伯数字,让学生的学习更加丰富有趣。

2.学习十进制计数法。

(1)填一填。

①与百相邻的计数单位是( )和( ),与万相邻的计数单位是( )和( ),与千万相邻的计数单位是( )和( )。

②10个一是( ),10个十是( )。10个百是( ),10个千是( )。

③10个万是( ),10个十万是( ),10个百万是( ),10个千万是( )。

(2)提问:通过上面的填空,你发现什么?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

小结: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3.认识数位顺序表。

(1)认识数位顺序表:呈现数位顺序并提问,从右往左,第五位是什么数位?第九位呢?

(2)数级: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从右边起每四位是一级。

(3)提问:从数位顺序表上看,依次有哪些数级?个级有哪些数位?万级有哪些数位?亿级呢?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

(4)你发现每个数级的数位排列有什么规律吗?请你按数级从右边起,说说每个数级各有哪些计数单位。

【设计意图】

使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扩建”数位顺序表,再通过系统整理计数单位、数位、数级等知识,让学生理解“十进制计数法”。

三、巩固练习

1.填空。

(1)亿位左边是( )位,千万位左边是( )位,26705000000

中“6”在( )位。

(2)( )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 ),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2.判断。

(1)没有最小的自然数。 ( )

(2)没有最大的自然数。 ( )

(3)0是自然数。 ( )

(4)自然数的个数可以数出来。 ( )

3.下面的数各是几位数,按数级分各有哪几个数级?你是怎样分的?

3248 143248 1263248 41263248

4.先把下列各数按数级分一分,再说说各有哪些数位,最高位是什么数位。

4253643 62538 234567321 4561732150

四、作业练习

练习二第1、2、6题(学生独立完成)。

五、归纳总结

说说你这节课的收获?

教后思考:

点击查看更多: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提醒:

扫码关注回复“教案”

获得上下册教案资料!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数的产生》教案(三)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数的产生》教案(三)

设计理念

数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限于教学时间和学生的接受能力,教材中只举了少数简单的事例进行说明,使学生对数的产生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教材展示了古代人们如何计数、如何逐步发明各种记数符号等,直观形象地介绍了数的产生、发展的历史。

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节课教学可以采用学生自学和教师讲解相结合的形式进行。课前可以布置学生通过看书、上网等形式搜集有关数的产生的知识。如果时间允许,还可以进行适当的拓展,进一步开阔学生的眼界。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19-20页。

学情与教材分析

教材中出示3幅图来介绍原始社会的计数方法,说明当时如何用小石子检查放牧归来的羊的只数;用结绳的方法统计猎物的个数;用在木头上刻道的方法记录捕鱼的数量等等。这些原始的计数方法表明人类很早就产生了一一对应的思想。随后简单说明了数字的产生。教材中按时间顺序列举了三种古代数字,体现了数字也是逐步发展和完善的,还使学生初步知道早期的数字是与具体的数目相联系的,只是到后来才逐渐发展成抽象的符号,如现在通用的阿拉伯数字。

在此基础上教材介绍了自然数概念的含义和特点。自然数是数系的重要内容之一,人类最初认识的数就是自然数。随着生产和数学科学的发展,数系逐步扩展,产生整数、分数、小数、有理数等等。在第一学段学生学习的主要是自然数,接下来要系统学习小数和分数。因此在这里有必要给学生建立自然数的概念。一方面是对以前认数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另一方面也为以后把数的范围扩展到分数、小数做好准备,同时也渗透了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目标

1、通过介绍数的产生,给学生建立自然数的概念,并了解自然数的一些性质和特点。

2、理解掌握十进制计数法的含义,认识含有三级数位的数位顺序表及相应的计数单位。

3、通过探索、思考、总结等活动,让学生体验到数的产生过程中去。

4、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数学的伟大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数的产生、发展的历史。

2、难点:理解十进制计数法的含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或教学挂图,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数学课,就要和数打交道。到现在为止,你们已经学过了哪些数?那数究竟是怎样产生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数的产生。(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教师单刀直入,通过谈话导入新课,不拖泥带水,能够节省教学时间。]

二、探究新知

1、学生汇报课前收集的资料。

课前老师已经让大家在课下收集有关数产生的资料,那谁来介绍一下你收集的资料?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注意收集有用的信息和资料。

2、教学数的产生

师小结:很久以前,人们在生产劳动中就有了计数的需要,例如:人们出去打猎的时候,要数一数一共去了多少人,拿了多少件武器;回来的时候,要数一数捕获了多少只野兽等等,这样就产生了数。

(1)出示课本主题图,介绍几种在远古时候的计数方法。

师:在远古时代人们虽然有计数的需要,但是开始只知道“同样多”“多”或“少”。还不会用一、二、三……这些数词来数物体的个数。那时是借助一些其他物品,如摆小石子、用绳打结、在木头上刻道等方法来计数。比如,出去放牧时,每放出一只羊,就摆一个小石子,一共出去了多少只羊,就摆多少个小石子;放牧回来时,再把这些小石子和羊一一对应起来,如果回来的羊的只数和小石子同样多,就说明放牧时羊没有丢。

后来随着语言、文字的发展,逐渐发明了一些计数的符号,但各个国家和地区记数的符号是不同的。

(2)出现各国不同的数字。

在公元8世纪前后,印度发明的数字传入了阿拉伯,在公元12世纪又从阿拉伯传入了欧洲,人们就误认为这些数字是阿拉伯人发明的,后来称为“阿拉伯数字”。即我们现在所用的1、2、3、4、……

(3)认识自然数

教师明确说明:在我们数物体个数的过程中,我们数的1、2、3、4、5、6、……都是自然数。“0”的出现比较晚,人类开始知识数看得见的东西,对于看不见的东西是不数的,因此没有“0”这个数。随着生产和数字计算的发展,出现了“0”,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0”也是自然数。

提问:这些自然数是怎样排列的?没相邻两个自然数的差是几?最小的自然数是几?有没有最大的自然数?

启发学生说出: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2、教学十进制计数法

师:随着人们对数的认识逐渐增加,数认得越来越大,就产生了进位制。

(1)了解其他进制。

一般地说,进率是几,就叫做几进位制。例如有二进位制、八进位制、十进位制、十二进位制、六十进位制等。我们通常是用“十进位制计数法”,它的特点是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即满十进一),用数字1,2,3,4,5,6,7,8,9,0和位值原则结合起来记数。如一百三十五记作135。

电子计算机一般是用“二进位制”表示数。进率是“2”(即满二进一),只用两个数字0和1与位值原则结合起来记数。例如:

“零”记作0, “一”记作1,

“二”记作10, “三”记作11,

“四”记作100, “五”记作101,

“六”记作110, “七”记作111,

“八”记作1000, “九”记作1001,

“十”记作1010, “十一”记作1011,

“十二”记作1100……

此外,还有“六十进位制”,如计量时间的单位时、分、秒。进率是“六十”,即1时=60分,1分=60秒。

(2)认识十进制计数法。

①板书课题:十进制计数法

师:看到这个标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质疑:什么是“十进制计数法”,十进制怎么计数的?

让生先试着说一说 。

师讲解:要想了解什么是“十进制计数法”,先要从计数单位开始,我们在上个学期已经学习了什么是计数单位,那你都认识了哪些计数单位呢?(个、十、百、千、万……亿。)

②出示已学的计数单位。

不错,像个、十、百、千、万……亿这些都是用来计数的,所以叫他们计数单位,计数单位有大小之分,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比如:要计量这一行的人数,需要用什么计数单位?(个)要计算我们班的人数,要用什么计数单位?(百)

师:至今为止,我们学习的最大的计数单位是什么?(亿)那还有没有比亿更大的计数单位?你猜猜什么?(十亿)多少个一亿是十亿?数一数 ,有没有比十亿更大的计数单位?你猜猜什么?(百亿)多少个十亿是一百亿?数一数 ,有没有比百亿更大的计数单位?你猜猜什么?(千亿)多少个百亿是一千亿?数一数

③出示新的计数单位。

有没有比千亿更大的计数单位?(师肯定有,由于不常用,暂时不学。)

提问: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进率都是十)“进率都是十”是什么意思?(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十倍的关系)

师小结:像这种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进率都是十的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教师特别说明:最小的一位数还是1,因为根据十进制的计数原理,一个数的最高位不能是0,所以最小的一位数是1。

[设计意图:本节课的文字内容较多,教师教学时可以将谈话法、讲授法、小组合作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大部分知识学生只要了解就可以了。

三、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四、看书质疑

1、让学生阅读书本有关学习内容,提出疑难之处,师生共同解决。

2、根据课本出世的我国人口数,请学生自己尝试一下怎么读这个大数。

[设计意图:学生阅读课本后让学生自己提出自己还不懂的问题,有利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和合作精神的培养。

设计思路

数学在很多孩子的眼里,总是与定理、法则、符号、运算联系在一起,在现实中,我们的数学教学有时过分地强调机械的解题训练而缺乏生动的感官刺激和灵动的审美引领;只注重数学原理的运用和解题技巧的训练而漠视数学本身所蕴涵的鲜活的文化背景,忽略了浸润在数学发展演变过程中的人类不断探索、不断发现的精神本质以及数学与生活千丝万缕的联系。伴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发展,“数学文化”作为教材的一个组成部分出现在我们面前,“数学文化”也走进中小学课堂,渗入到实际的教学中。本节课内容较多,教师教学时应注意把握教学要求,有的知识只需要了解,有的内容则需要理解和掌握。

资料链接

“0”为什么是自然数?

0是自然数一方面是从国际接轨来考虑的。另一个方面是从集合来考虑的,所有的集合的元素的个数都是可以用自然数来表示的。“0”也表示空集,所以0作为自然数。虽然0是自然数,最小的一位数还是1,因为根据十进制的计数原理,一个数的最高位不能是0,所以最小的一位数是1。

点击查看更多: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提醒:

扫码关注回复“教案”

获得上下册教案资料!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数的产生》教案(二)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数的产生》教案(二)

◆ 教材分析

数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限于教学时间和学生的接受能力,教材中只举了少数简单的事例进行说明,使学生对数的产生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教材展示了古代人们如何计数、如何逐步发明各种记数符号等,直观形象地介绍了数的产生、发展的历史。

◆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使学生了解数的产生, 掌握十进 制计数法,初步认识亿以上的数;

2、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和类推迁移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使学生经历认识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的全过程,掌握十进制计数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感受到数的产生来源于生活,并为生活服务。

◆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使学生了解数的产生,掌握十进制计数法,初步认识亿以上的数

【教学难点】

掌握十进制计数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 教学过程

一、数的产生

很久以前,人们在生产劳动中就有了计数的需要。例如,人们出去打猎的时候,要数一数一共出去了多少人,拿了多少件武器;回来的时候,要数一数捕获了多少只野兽等等,这样就产生了数。

二、计数符号、计数方法的产生[来源:学&科&网]

(打开课件)

在远古时代人们虽然有计数的需要,但是开始还不会用一、二、三这些数词来数物体的个数。只知道 “一样多”、“多”或“少”。

1、计数方法

那时人们只能借助一些物品来计数。

如:在地上摆小石子、在木条上刻道、在绳上打结等方法来计数。[来源:Z。xx。k.Com]

例:出去放牧时,每放出一只羊,就摆一个石子,一共出去了多少只羊,就摆多少个小石子;放牧回来时,再把这些小石子和羊一一对应起来,如果回来的羊的只数和小石子同样多,就说明放牧时羊没有丢。

例:出去打猎时,每拿一件武器,就在木棒上刻一道,一共拿了多少件就在木棒上刻多少道;打猎回来时,再把拿回来的武器和木棒上刻的道一一对应起来,看武器和刻道是不是同样多,如果是,就说明武器没有丢失。结绳计数的道理也是这样。这些计数的基本思想就是把要数的实物和用来计数的实物一个对一个地对应起来,也就是现在所说的一一对应。

2、符号

以后,随着语言的发展逐渐出现了数词,随着文字的发展又发明了一些记数符号,也就是最初的数字。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记数符号是不同的。

师:看来数的产生来源于生产、生活的需要,下面介绍一些记数符号。

出示课件: 巴比伦数字:(略)中国数字 :(略) 罗马数字:(略)

3、自然数

问:你们知道阿拉伯数字是怎么产生的吗?

现在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7、8、9、10、11等是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

师问:你们观察一下,这些自然数是怎样排列的?每相邻两个自然数的差是几?最小的自然数是谁?最大的呢?

学生小组讨论完派代表发言,最后请同学进行总结。m]

最小的自然数是零,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无限的就是一个一个地数,总也数不完,数出一个很大的数以后还可以数出一个比它多1的大数。

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三、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吗?

◆ 教学反思

略。

点击查看更多: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提醒:

扫码关注回复“教案”

获得上下册教案资料!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数的产生》教案(九)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数的产生》教案(九)

课题: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

学习目标:

1、通过自学数的产生,建立自然数的概念,并了解自然数的一些性质和特点。

2、理解掌握十进制计数法的含义,认识含有三级数位的数位顺序表及相应的计数单位。

学习重点:认识亿级的数和计数单位。

学习难点:能够根据已学过的万级数的数位顺序表迁移类推亿级数的数位顺序表。

一、自主学习

1、我知道古时候人们记数方法有( )、( )、刻道记数。 后来,人们逐渐发明了一些记数符号,这就是( )。

2、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7、8、9、10、11、12、……都是( )。

3、一个物体也没有,用( )表示。0也是自然数。 最小的自然数是( ),( )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2、独立补充完整课本20页数位顺序表。

3、个、十、百、千、万……千亿都是用来计数的,叫( )

4、巩固练习

(1)、填一填

①一百亿有(  )个十亿,(  )个百亿是一千亿。

②从个位起,第(  )位是万位,第(  )位是亿位。

③和亿位相邻的两个数位是(  )和(  )。

⑤4在十亿位,表示(  )个(  )。

三、过关检测:

1.10个一千万是( ),10个一亿是( ),10个一百亿是( )。

2.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从右起每()个数位是一级,亿级的四个数位是( )。

3.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 ),这种计数方法叫做( )。

4.从个位起,第( )位是万位,第( )位是亿位。

5.有一个整数,它里面有100个一千万,这个数是( )。

6.一个数由7个十亿、5个百万、2个一组成,这个数是(  ),读作(  )。

7.和亿位相邻的两个数位是( )位和( )。

8.“千”和“万”的进率是( ),请你写出三组进率是十的计数单位。

( )与( )的进率是十;

( )与( )的进率是十;

( )与( )的进率是十;

点击查看更多: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提醒:

扫码关注回复“教案”

获得上下册教案资料!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数的产生》教案(十)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数的产生》教案(十)

教学内容 数的产生

教学目标

1、 知道数是怎样产生的以及数字的演变过程。

2、 在讨论交流中获取知识的形成过程。

3、 教育学生要喜欢数学,乐学数学。

重点难点 理解数的产生过程。

教学资源 课件、教学用书

课时 1课时

备课方式 在学生自主探究中掌握知识,提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情境激趣

出示0、1、2、3、4、5、6、7、8、9

问:这些都是什么?

那这些数字都是怎样演变而来的?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学习《数的产生》

板书课题

学生活动

齐读课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探索交流获取新知

师:古时候,人们在生产劳动中,逐渐有了记数的需要。你知道古人是怎样记数的吗?

学习古人的记数方法。

课件16页中的例题

观察交流古人都是怎样记数的。

根据学生的汇报随机板书并补充讲解。

实物记数

结绳记数

刻道记数

指名读一读问:看到古人的记数方法,你有什么想法?

师:由于古时候人类文明发展的程度较低,还没有数字的出现,人们只有借助一些物品来表示数, 确实不方便。

学习数字符号,随着文字的发展,后来人们逐渐发明了一些记数的符号,这就是最初的数字。

出示课件16页例题

观察,有哪几个国家的记数符号?

并说说看到这些记数符号有什么感想?

师:数的产生,各个地区的数字不同,交流很不方便。

出示课件17页的图,问:你知道了什么?

师小结:就这样,经过很长的时间,逐渐统一成现在这种通用的阿拉伯数字,用来记录物体的个数。

课件出示17页的例题。

指名汇报。

学生活动

认真倾听

仔细观察

交流汇报

“实物记数”

“结绳记数”

“刻道记数”

认真记忆

“太麻烦、不方便”

倾听

观察

汇报

评议

生观察交流自己的发现

生阅读识记掌握有关的知识

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自主交流学习中获取知识的形成过程

培养学生总结概括的能力

在观察中发现新知,并掌握知识的形成过程

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掌握基础知识

三、巩固练习内化新知

课件出示练习题

思考汇报

师生共同评议

学生活动

汇报评议

设计意图

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四、总结回顾自我评价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自由发言

学会归纳知识点

五、作业设置

我会填:

1、古人使用( )( )( )记数的。

2、阿拉伯数字是( )发明的。

3、( )也是自然数,所有的自然数都是( )。

4、自然数的个数是( )。

5、一个物体也没有用( )表示。

板书设计

数的产生

0、1、2、3、4、5、6、7、8、9

古人记数:实物记数

结绳记数

刻道记数

数字符号

数的产生

点击查看更多: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提醒:

扫码关注回复“教案”

获得上下册教案资料!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亿以上数的认识》教案(六)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从而以举一反三的方式学会其他的知识点,那怎样写才能有一份高质量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亿以上数的认识》教案(六)》,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亿以上数的认识》教案(六)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科书第20页的内容及相关练习。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中先教学亿以内数的认识再教学亿以上数的认识,并将这两部分知识加以整合。本节课的知识是在学生学习了亿以内数的写法和改写的基础上学习的,掌握本节课的知识既是对亿万以内数的写法和改写的知识的巩固和拓展,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本的数学知识之一。

三、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善于观察、乐于动手、言语表述强等特点,而且在学习本节课知识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亿以内数的写法和改写的方法,这为学习本节课的知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并且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们也接触过较大的数据,具有一定的认识基础,所以通过前面知识的迁移学习,本节课的知识学生完全可以自主探究。但随着数据的变大,相应的数位、数级的增多,对于部分学困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并掌握亿以上数的写法,并将整亿数改写成以亿作单位的数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经历迁移、探究的过程,归纳出亿以上数的写法和改写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联系实际的数学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五、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亿以上数的写法和改写。

2、教学难点:每级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的写法。

六、教学准备:多媒体展台

七、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1.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预习。

2.将预习中遇到的问题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下来。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2

(1)、看书说说三亿是如何写出来的?

预设:

①、先看这个数有三级,亿级上是3,其他数级没有数,所以写0占位,三亿 写作:300000000。

②、这个数亿位上是3,所以在亿位上写上3,其他数位上都没有数,所以写0占位,就是300000000。

(2)、说说三十亿九千万是如何写出来的。

预设:

①、先看这个数有3级,亿级上是30,万级上是9000,个级上都是0,所以三十亿九千万写作:3090000000。

②、这个数十亿位上3,千万位上是9,其他数位上没有数,所以写0占位,就是3090000000。

(3)、七千零三亿零二十万,请2~3名学生写一写,并要求说说是怎么写出来的。

预设:

①、先分级,有三级,亿级上是7003,万级上是20,个级和其他没有数的数位上都写0占位,七千零三亿零二十万 写作:700300200000。

②、这个数千亿位上是7,亿位上是3,十万位上是2,其他数位上都没有数,所以写0占位,就是700300200000。

2、练习巩固

(1)、出示以下题目:

①、今年6月份福建省经历了持续的暴雨洪水袭击,导致三十五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总损失达到十一亿五千六百万元,其中水利设施损失达三亿八千六百万元。

②、海王星到太阳的平均距离为四十五亿零四百万千米。

③、第六次人口普查得出广东省有一亿零四百三十万三千一百三十二人

(2)、让学生先读读内容,再写出横线上的数。

(3)、要求学生上台汇报。

3、总结汇报

先想想亿以上的数该怎么写?再用自己的话总结亿以上数的写法。

4、出示例3

(1)、说说例3的要求是什么?(学生都题目)

(2)、让学生说说200000000在没有改写单位前它的单位是什么?

(3)、请一名学生说说200000000是如何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的?

预设:

先分级,然后找到亿位后将亿位后面的0全都改写成“亿”字。

(4)、让学生说说200000000在改写成“亿”作单位的数后它的单位是什么?(即改写前后发生了什么变化?)

(5)、请学生独立完成1000000000和530500000000的改写,并汇报将整亿数改写成以“亿”作单位的数的方法。

5、巩固练习

让学生完成课本做一做第3题。

八、板书设计

亿以上数的写法、改写

写法:

七千零三亿零二十万 写作:700300200000

改写:

1000000000=10亿 530500000000=5305亿

九、教学反思

本节课中存在很多的不足,首先是板书只有课题,其余部分的设计只是在展台上进行了展示,但在黑板上没有呈现,这些内容应当在黑板上进行展示,以此给学生展示本节课的所学内容,并对亿以上数的写法和改写的准确的写法起一个示范作用。其次,环节设计的不是很紧密,对时间的把控也不是很好,导致课上都没有做相关的练习。

点击查看更多: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提醒:

扫码关注回复“教案”

获得上下册教案资料!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亿以内数的认识》教案(六)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亿以内数的认识》教案(六)

第6课时 求亿以内数的近似数

教学导航

[教学内容]

教材第13页例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准确数、近似数的含义,知道它们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2.学会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亿以内数的万位后面的尾数省略,求出它的近似数。

[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方法。

难点:省略尾数时怎样进行“舍”和“入”。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一)认识近似数

1.师:这里有一些数据,比较这些数据有什么不同?(准确数,近似数)

3.师:有些数据前有“约”字,或后面有“多”字,这是什么意思?

4.师:我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数,但有时有些数不需要知道到底是多少,如在整个2014年世界杯赛事举行期间,共有大约150万人通过航空电子系统在飞机上收看球赛。这时就需要近拟数。图中这些画横线的数,哪些是近似数?哪些是准确数?

(二)点明课题

师:怎么求近似数呢?这节课我们就学习求亿以内数近似数的方法。

二、探究新知

1.教学运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理解“四舍五入”法。

(1)投影出示:光明小学有1105名学生,红华小学有1920名学生。

教师:如果以“千”作单位,你认为光明小学和红华小学各大约有几千名学生?为什么?

(2)教师: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可以根据要求舍去这个数某一位后面的尾数。如果尾数的最高位小于5(如4,3,2,1,0),就直接把尾数舍去,改成0;如果尾数的最高位大于或等于5(如5,6,7,8,9),舍去尾数改写成0后,还要向它的前一位进1。

例如:1105≈1000

尾数的最高位小于5,把尾数舍去,改写成0。

1920≈2000

尾数的最高位大于5,把尾数舍去改写成0,向前一位进1。

(板书:“四舍五入”法)

2.教学例7。

教师:如果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又该怎样求呢?

(1)投影出示例7。

先指名读出地球和太阳的直径各是多少,再引导学生理解“大约是多少万千米”的意思,就是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

让学生独立做一做,再在小组中相互交流。

指名汇报求近似数的过程,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12756≈10000=1万 1389000≈1390000=139万

(2)教师指出:第一步是求近似数,改变了数的大小,使用的是约等号,而第二步是改写成用“万”作单位,大小没有变,因此用等号。

3.教材第13页“做一做”。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题目中不同的要求,应怎样求近似数,再共同练一练,然后组织汇报,集体订正。

4.小结:

(1)师:求近似数时,什么时候“舍”?什么时候“入”?

(2)师:是“舍”还是“入”,要看省略尾数部分的最高位,最高位上的数小于5就“舍”,大于或等于5就“入”。这种求近似数的方法叫做“四舍五入”法。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二第2题。

让学生读一读题中的数据,再说一说哪些是准确数,哪些是近似数。

2.练习二第3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在小组中相互交流、检查。

3.练习二第4题。

让学生先写数,再按要求求近似数。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求亿以内数的近似数

准确数 近似数准确数 近似数

1105 ≈1000 1920 ≈2000

↑ ↑

小于5  “四舍” 大于5  “五入”

例6:12756≈10000 1389000≈1390000

=1万 =139万

教学反思

教学中,将不是整万的数,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教师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尝试做一做,重点让学生说一说求近似数的方法。学生自己能学会的知识,应给他们空间,鼓励他们大胆探究,解决新问题,提高数学能力。

点击查看更多: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提醒:

扫码关注回复“教案”

获得上下册教案资料!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亿以上数的认识》教案(四)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从而以举一反三的方式学会其他的知识点,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较简单易懂的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亿以上数的认识》教案(四)”,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亿以上数的认识》教案(四)

教学导航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9页的内容和及练习三第3、4题。

[教学目标]

1.理解多位数的读法,在具体情境中能够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出多位数,体会并能阐述多位数读数的规律。

2.结合现实素材,使学生感受亿以上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重点和难点]

重点:教学读亿级的数。

难点:亿以上中间和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

以亿以内的数的读法为基础,把个级、万级数的读法推广到亿级,能正确地读亿以上的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回顾学过的数位顺序表,它有几级,每级有哪些数位,计数单位各是多少?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千 百 十 亿 千 百 十 万 千 百 十 个

…… 亿 亿 亿 万 万 万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2.怎样读写亿以内的数?组织学生在小组中相互说一说,再指名汇报。

3.导入。

我们已经学过了亿以内的数,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还经常用到比亿大的数。下面的人口数,你会读吗?

据统计,全球人口总数已达到7000000000人。

让学生自己试读上面的数。

师:这个数到底该怎样读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亿以上数的读法。

(板书课题:亿以上数的读法)

二、探究新知

1.学习亿以上数的读法。

(1)学生回顾亿以内的数是怎样读的。

先读万级,再读个级;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0或者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2)以7000000000为例,学习亿以上数的读法。

先分级,亿级上是“70”,按照个级的读法读作“七十”,万级和个级上都是0,这些0都不读出来,这个数应该读作“七十亿”。使学生看出只要按照个级数的读法去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亿”字就可以了。

(3)学生读以下两个数:

10040002000 400305000000

分小组合作读数:

①先自己试着读读这样含有三级的数,再在小组内互相读读。

②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一下,你是怎样读这些数的?试着说说读数方法是什么?

(4)在学生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说说读亿以上的数的方法是什么?

方法:(学生可能说得不完整,教师可帮助学生整理补充。实际是把亿以内数的方法迁移到这儿。)

①从高位读起,一级一级往下读。

②读亿级或万级的数,先按照个级的读法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亿”字或“万”字。

③数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每级末尾的零都不读。

2.练一练。

教科书第19页的“做一做”。

三、巩固练习

1.教师出示读数的卡片让学生读:

8007000 650006 15008000

30400000 7000005000

508000600000

(教师在这要重点抽查:哪个0读了?哪个0没读?为什么?)

2.练习三的第3、4题。

四、课堂小结

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或者有疑惑的地方?提问质疑。

[板书设计]

亿以上数的读法

7000000000读作:七十亿

10040002000读作:一百亿四千万二千

400305000000读作:四千零三亿零五百万

先分级再从最高级读起,一级一级往下读;读亿级或万级的数,按个级的读法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亿”或“万”字;每级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亿以内数的读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按理说学生已经有了知识上的迁移认识和能力,但学生还掌握得不够好。主要是含有三级的数的读法,学生最难掌握就是每级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在以后要加强练习。

点击查看更多: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提醒:

扫码关注回复“教案”

获得上下册教案资料!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亿以上数的认识》教案(一)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亿以上数的认识》教案(一)

1教学目标

1.理解多位数的读法,在具体情境中能够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出多位数,体会并能阐述多位数读数的规律。

2.结合现实素材,使学生感受亿以上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3.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和应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自我评价和善于合作的能力。

2学情分析

本课在之前学习了亿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通过复习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进行学习,学生能及一反三学习起来应该比较轻松。但亿以内数的数位较多,要让学生知道先分级再读数,减少错误率。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教学读亿级的数。

教学难点:亿以上中间和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复习引入

1.请读出6020:

2.读出60200000:

3.读出60206020

4.读数位较多的数时,要先做什么?怎样做?

5.根据数位顺序表读出:60206020

6.回忆亿以内数的读法。(请一名学生回答,全班一起读)

活动2【讲授】新授课

(一)亿以上数的读法

1.地球上有7000000000人。你能读出来吗?可让知道的学生试一试。

生活中有比亿更大的数吗?举例说说。学生说不出来教师可让学生了解:

③2002年我国出口总额约为3256 0000 0000美元。

师:请你比较一下这些数和刚才读的数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目的是让学生观察到数级扩展成了三级数。)

2.以小组为单位合作研究:

要求:

(1)先自己试着读读这样含有三级的数,再在小组内互相读读。

(2)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一下,你是怎样读这些数的?试着说说读数方法是什么?

3.全班反馈:

(1)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到前边来读数。

(2)在学生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说说读亿以上的数的方法是什么?

方法:(学生可能说得不完整,教师可帮助学生整理补充。实际是把亿以内数的方法迁移到这。)

①从高位读起,一级一级往下读。

②读亿级或万级的数,先按照个级的读法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亿”字或“万”字。

③数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每级末尾的零都不读。

4.说读法时,重点处理0的读法:(如果刚才学生说到的数中有0的可以指着让学生读读。)

(不管学生说到0的问题没有,都要着重处理0的读法。在读数时,0最难读,数中间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出示几个练习强化0的读法)例如:

活动3【练习】练习

(1)判断对错:

610 0000 0000 读作:六百一十亿 ?(√)

236 0509 0008 读作:二百三十六亿零五百零九万零零零八。(╳)

100 4000 2000 读作:一千零四亿零二千。(╳)

问:“你怎么这么快就得出答案来了?”(分级了)

(2)教师出示读数的卡片让学生读:

92 0000 0000 267 0500 0000

5080 4000 3000 3 0070 0400

(教师在这要重点抽问:哪个0读了?哪个0没读?为什么?)

(3)选择正确答案

下面各数一个0都不读的是( E ),只读一个0的是( B ),要读两个0的是( C ),要读三个0的是( A、F ),要读四个0的是( D )。

A.20 0202 0200 B.20 0020 0000 C.20 2020 0220

D.20 0202 0202 E.20 0000 0000 F.22 0220 0202

点击查看更多: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提醒:

扫码关注回复“教案”

获得上下册教案资料!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亿以内数的认识》教案(一)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亿以内数的认识》教案(一)

第一单元 大数的认识

教学设计

第1课时 亿以内数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材第2~4页的例1,相应的“做一做”和练习一中的第1、2题。

内容简析

例1利用北京市人口数,说明大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比较广泛。利用计数器上动态拨珠的过程,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十万”以及“万”和“十万”之间的关系,并类推出其他万级计数单位,揭示相邻计数单位间的关系,给出亿以内数级和数位顺序表。理解不同数位表示的意义不同。

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亿”。

2.了解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

3.掌握亿以内数的数位顺序,认识数级。

4.通过具体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合作意识、探究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亿以内数的数位顺序。

教学难点:数级、数位、计数单位的区别以及“位值”的理解。

教法与学法

1. 本课时主要运用创设情境法、引导探究法、设疑求证法等,让学生去发现,去体会数位、数级,十进关系等知识,发展学生的数感。

2.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经过观察对比、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巩固练习等方法掌握亿以内数的数位、计数单位等知识。

承前启后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导入课题

预设A 故事描述法:古时候有一个叫刘恩的大臣,他非常关心老百姓的疾苦,有一次黄河又泛滥了,波涛汹涌的黄河水不知冲倒了多少房屋,成千上万的老百姓无家可归。当刘恩得知这一灾情后,他写了一份奏折给皇帝。皇帝看了刘恩的奏折后就下令让他到灾区去救灾。刘恩到了灾区后,立刻展开救灾工作,他和老百姓吃住在一起,同甘共苦,最后终于让老百姓重建家园,又过上了幸福的生活。灾区的人民非常感激刘恩,家家户户都挂上了刘恩的画像,可是皇帝知道这件事后,非常的嫉妒。他就不愿意奖赏刘恩,但是又害怕老百姓会说他的闲话,于是他就想了一个自认为很好的办法,一天他把刘恩找来,先是夸奖他救灾的功劳,然后对刘恩说:“民以食为天,你在灾区救了那么多的老百姓,朕就奖赏你每月奉禄多加100000000粒大米吧。”皇帝刚说完,其他大臣都笑了,心想,皇帝这哪是在奖赏刘恩啊,100000000粒大米才那么一点点。可是刘恩却是很高兴的谢了皇帝。你知道刘恩为什么很高兴的谢了皇帝吗?

你能猜想出1亿粒大米到底有多重吗?相信学习本课之后你就会了解,刘恩为什么高兴了。

【品析:此处选用故事描述,把课堂带入了一个轻松的氛围中,同时文中选用的数字贴切课时内容,故事结尾设置了悬念,恰到好处的激起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自然而然的导入新课中来。】

预设B 课件展示法:谈话:你们去过北京吗?今天老师就带你们领略一下北京的风采。

课件展示北京的图片并附资料:天安门广场面积约440000平方米,可容纳1000000人。北京故宫占地面积约720000平方米,是中国古代官廷建筑的精华。雄伟的万里长城全长约8851800米,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建筑之一。

提问:从以上资料中,你获得了什么信息?(生说)

读这些数时你遇到了什么问题?

生活中哪里还见过这样的大数?

揭示课题:在我们生活中经常会接触到比“万”大的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些大数。

板书:亿以内数的认识

【品析:课件呈现教材例1内容,谈话中展现课时知识点,通过课件呈现这些场景,能够让学生从宏观上感知这些大数的概念,为后面的课时内容学习做好感知铺垫。】

预设C 游戏体验法:课前准备一些纸签,纸签上写清不同省份在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中的人口数量。然后通过谈话引入课题:我们已经学习了万以内的数。但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经常用到比万大的数。2010年我国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这些数据是2010年我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现在有请几位“省长”上前面来汇报一下自己省份的人口数量(下面找几位同学扮演省长,上台抽取纸条,汇报人口数量)由于数据较大,学生不一定能正确读出来,这时教师可适当引导,并及时把握时机转到课题中来。

【品析:通过模拟省长读数的游戏,激发起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在游戏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解决问题中遇到的知识障碍,教师要及时引导,带领学生进入新课时的学习】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认识计数单位和进率

1.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计数单位都有哪些,接着出示计数器,师生一起在计数器上一万一万地数,数到10个一万,是十万。

提问:10万的时候,按照满十进一的规则,应该怎么拨呢?表示什么?

学生思考交流,老师课件演示拨珠过程。

拨珠的演示过程,可以是边拨珠边数数,在数数的过程中,运用以前的知识自然而然的过渡,重点是到了10个一万的时候怎么呈现。

这里可以鼓励学生探究,然后重点讨论:满十进一的方法和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学生在第一组演示中初步认识了进率和数位的知识,通过第二组学习,进一步掌握“数位”和“位置”的意义。

【品析:利用在计数器上动态拨珠的过程,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具体形象的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十万”以及“万”和“十万”之间的关系。】

分组讨论交流,体验10万有多大。

教师出示相关数据资料:

例如:十万名学生大约组成2000个班级。

十万张纸摞在一起大约有3层楼高。

十万步大约在400米的跑道上走130圈。

十万天大约是274年。

【品析:以资料的形式出现,让学生对“十万”有更形象的认识。有助于学生对“十万”的理解和运用。】

2.动手操作,自主探究更大的数。

利用计数器,分组探究。学生在小组内继续边拨边数,从十万一直数到一亿。学生有了前面的学习经验,就可以按照满十进一的方法数到一亿,同时也在自主探究活动中认识百万、千万、亿这些计数单位。

提出问题:从动手操作中得出了什么结论?

学生通过讨论得出: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

讨论交流:1亿有多大呢?你能想像一下吗?

让学生发挥想象,谈谈自己的理解。

课件出示提示信息:钟表上的秒针跳动1亿下需要用三年多的时间。

3.同桌之间说说:同学们认识的十万、百万、千万、亿,它们都叫作什么?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引导归纳:

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由此得出: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

【品析: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小组合作探究,利用类推引出其他计数单位,揭示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引导他们充分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探索和学习新知识,突出规律性。】

◎认识数位

1.介绍:十进制和数位。

像这样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的计数方法,叫作十进制计数法。计数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作数位。

小组合作,制作数位顺序表。

2.介绍分级方法。

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从右起也就是从个位起,每四个数位是一级,个位、十位、百位、千位是个级,表示有多少“个”;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是万级,表示有多少个“万”。 亿位和亿位以上的数位是亿级,表示有多少个“亿”。

学生边汇报边整理成数位顺序表。

3.位值。

一个数占有几个数位,我们就称它为几位数。

提出问题:在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中,北京市的人口为19612368人,这是几位数呢?在19612368中9在什么位,表示什么?你能说说其他数位上的数各表示多少吗?

学生1:这是一个八位数。

学生2:9在百万位,表示9个百万;最左边的1在千万位,表示1个千万……

老师小结:

一个数字所占的数位不同,它所表示的数的大小也不同。同一个数放在不同数位上,它的计数单位是不同的。如数字3,写在十位上表示3个十,写在百位上表示3个百,写在万位上呢?写在千万位上呢?写在亿位上呢?

【品析: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独立制作含有个级和万级的数位顺序表,让学生利用数位顺序表说出每个数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为后面正确读数打好基础。】

三、反馈质疑,学有所得

质疑:为什么用0~9这十个数字就可以表示亿那么大的数?

小组讨论,汇报。

老师总结:一个数字所在的数位不同,它表示的意义也不同;同一个数字在不同的数位时,它的计数单位不同,所以用0~9随机组合可以表示亿以内甚至亿以上的数。

【品析:学生对数位的认识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但不是很全面,关键在于让学生能举一反三,从而认识个级和万级所有的数位,以及相邻两个计数单位的进率。】

四、课末小结,融会贯通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或者有疑惑的地方吗?

师生共同回忆后,老师做简单的梳理:我们认识了十万、百万、千万、亿这些新的计数单位,了解了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认识了数位、数级,制成了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希望你们能用今天学习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品析:通过师生共同总结本节内容,让学生再次回忆本节课所学的所有知识点,再次将知识点进行查漏补缺,使学生真正掌握所学知识。】

五、教海拾遗,反思提升

亿以内数的认识是在学生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展开的,怎样根据学生已有的认识基础和认知规律,并结合“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设计教学,是这节课着重研究的方面,在设计教学时应突出以下几点:

1. 调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促进知识迁移。

学生在前面所学的 100 以内的数的认识, 1000 以内的数的认识, 10000 以内的数的认识,以及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等知识和经验,都可以在本课的学习中发挥积极的迁移作用。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激活学生的相关知识基础,促进知识的迁移。

2.通过情境教学,进一步建立数感。

大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为了让学生感受日常生活与大数的联系,先利用教材,让学生了解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并且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见过的大数,使学生感受大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我的反思:

点击查看更多: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提醒:

扫码关注回复“教案”

获得上下册教案资料!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计算工具的认识》教案(六)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计算工具的认识》教案(六)》,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计算工具的认识》教案(六)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自学,了解我国的传统计算工具--算盘,及其计算方法;使学生知道计算器上的各个功能键的作用,会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习兴趣,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认识算盘、计算器,学会计算器的使用

教学难点:利用计算器来进行计算

教学关键:能够自学了解算盘与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教具准备:课件、算盘、计算器。

学前准备:查找有关计算工具的资料,准备一下,把你所认识的计算工具用最清楚的方式介绍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师:我们了解了数是怎样产生的,随着数的产生,就会出现数的计算,为了计算方便,人们发明了各种各样的计算工具,课前同学们进行了有关资料的查询,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计算工具?

2.老师根据学生介绍的情况补充介绍计算工具的发展历史

计算工具的源头可以上溯至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古代中国人发明的算筹是世界上最早的计算工具。在大约六、七百年前,中国人发明了更为方便的算盘,并一直沿用至今。许多人认为算盘是最早的数字计算机,而珠算口诀则是最早的体系化的算法。

计算尺的出现,开创了模拟计算的先河。从冈特开始,人们发明了多种类型的计算尺。直到20世纪中叶,计算尺才逐渐被袖珍计算器取代。

从17世纪到19世纪长达两百多年的时间里,一批杰出的科学家相继进行了机械式计算机的研制,其中的代表人物有帕斯卡、莱布尼茨和巴贝奇。这一时期的计算机虽然构造和性能还非常简单,但是其中体现的许多原理和思想已经开始接近现代计算机。

1946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埃尼阿克(ENIAC)。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不断更新。目前,速度快的计算机1秒钟能计算几十万亿次。计算机的大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大约有一间房间那么大,现在有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还有掌上电脑。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课前查阅资料,培养了学生采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同时,计算工具的发展史,让学生体会到了科技的进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刚才同学们介绍了许多的计算工具,其中算盘是我们中国所特有的,现在在许多地方还能见到。你认识算盘吗?对算盘有哪些了解?

(一)认识算盘:

1、出示算盘:

(1)介绍算盘各部分的名称

算盘的框内装有一根横梁,梁上的小棍数根,称为档。每根上穿一串珠子,叫算珠。

常见的算盘是两颗算珠在横梁上,每颗代表五;五颗在横梁下,每颗代表一。在拨数时要先定好数位,规定哪档是个位,然后再拨数。(规定从右往左数第三档为个位)

拨出一个数,说一说这表示多少?

(2)两种不同的算盘:

出示两种不同的算盘(书23页图):

观察有什么不同。

左边的算盘是中国算盘,上面有两颗珠子,每颗代表5。

后来算盘发展到日本,逐渐演变成右边这样,上面变成了一颗珠子。

原因是:原来是中国采用的是16进制,满15进1,所以算盘每档上是15;进入日本后,采用的是十进制,所以算盘的上面剩下1颗珠子。

(3)算盘的两种功能:计算和计数

2、介绍计数方法:(教师边操作边讲解)

算盘上的每一档代表一个数位,这与整数的数位顺序完全相同。

算珠都靠框时,表示算盘上没有数。

在个位(定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拨珠靠梁,就分别表示几十、几百、几千、几万,“0”用空档表示。

例如(边说边操作)10、325、4709、 6890

(二)计算器的认识

1、了解计算器的结构功能,

师:如果你是做一名计算器推销员,你打算怎样介绍你手中的这款计算器的构造?同桌互相说一说,再请一名学生在全班介绍自己的计算器。

教师板书:显示器,键盘,数字键,运算符号键,功能键

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介绍自己的计算器,说说这些各不相同的计算器都有什么相同的功能?同时教师说明:各种不同的计算器外部结构都可以分为显示器和键盘两部分,最基本的功能是计算。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充当计算器推销员的角色,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学生在同学,老师的介绍交流中了解计算器的结构和功能。】

三、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1、总结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你认为自己的表现怎么样?你还想对你的同伴说些什么?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自己总结评价, 有利于自我构建知识,体现主体地位。)

五、板书设计:

计算工具的认识

算盘

计算器:计算工具的认识和使用

On/c开和清除键

Off关闭键

点击查看更多: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提醒:

扫码关注回复“教案”

获得上下册教案资料!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数的产生》教案(六)》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10139.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