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连减》教案设计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在上课前要仔细认真的编写一份全面的教案。在上课时遇到各种教学问题都能够快速解决,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连减》教案设计,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连减》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加减混合的意义,掌握运算顺序,正确进行计算。

2.初步培养学生连续看图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体验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加减混合的意义,掌握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正确计算加减混合式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单项口算

老师分别出示口算卡片,学生用手势表示得数。

2.复习10以内连加、连减口算

老师出示口算卡片,指名回答。(说出各题的计算过程)

我们学习了连加、连减、知道连加、连减表示的意义,那么如果一个算式里面内有加法,又有减法,它又表示什么含义呢?该怎样计算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

二、指导探索:

1.教学例1

鱼缸里有几条黑金鱼?有几条红金鱼?求共有几条金鱼?应该怎么算?(板书:)如果捞走2条,求还剩几条?怎么计算?(板书:)

如果我们把刚才演示的内容用图来表示(贴例题图)你能叙述一下这幅图的意思吗?

(引导学生叙述题意:鱼缸里有4条黑金鱼,3条红金鱼,捞走2条,还剩几条?)谁会列式?

板书:

观察这个算式,和我们前面学习的连加,连减有什么不同?

像这样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的算式叫加减混合。

板书课题:加减混合

加减混全式题应该怎样计算呢?结合这道例题,谁来说一说?(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总结出:先算4加3等于7,再算7减2等于5。)板书: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计算过程,然后指名说一说。

2.教学例2

出示鸽子图

你能说出这幅图表示的意思吗?(学生分组说一说图意,然后指名叙述:有4只鸽子在吃谷子,飞走了1只,又飞走了2只,现在有多少只?)

谁会列式?你是怎么想的?

板书:

这也是加减混合算式,你会计算吗?(同桌互相说一说)

学生齐说计算过程,老师板书:

5

3.比较质疑:

两道例题有什么不同?(一道是加在前,减在后,另一道是减在前,加在后)

说明:无论是加在前,还是减在前,只要有加有减都叫加减混合,计算加减混合算式与前面学习的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是一样的,都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三、巩固练习

1.看算式摆学具:

出示:

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请你用学具摆一摆。

2.学生独立完成第65页的做一做。

订正时说计算过程。

3.口算:(指名说答案,其他同学当裁判)

老师分别出示口算卡片:

4.竞赛:争做计算小能手

每人一张小卷子,学生独立计算,比谁算得又对又快,前五名完成的同学把卷子交到老师那里,全对的为“计算小能手”,其他同学订正后全对的第人发一朵小红花。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做加减混合式题要按什么顺序计算?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提醒:

单元试题、各科教案、奥数练习题

尽在“”微信公众号

精选阅读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几十减几(退位)》教案设计


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优质的课堂。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那你有没有为了一个问题而去做过一份教案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几十减几(退位)》教案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几十减几(退位)》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经历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口算过程,并会口算.

2. 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3. 体会个位不够减从十位借一再减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

通过动手操作,实践活动及学生之间相互议一议,说一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经历十几减几计算方法的探索与算理的建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使学生培养成仔细\认真的好品质;学会独立\积极的思考,大胆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学习方式:

动手操作、小组合作、交流研讨

教学准备:挂图或课件,小棒

环节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学生兴趣高涨

师:今天,咱们先来玩口算游戏车的游戏:

(出示算式:)

56-4=48-7=

32-1=34-3=

游戏的形式引入能充分地激起学生“想学”的愿望。

体验

1. 用小棒自己摆一摆,说一说

2. 和小组同学议一议,说一说

3. 全班交流反馈:

①从34里拿出14,14减8得6……

②从34里拿出10,10再减8得2……

学生在自己的本上尝试计算。(如果对于列竖式计算有困难的学生,可以通过摆小棒说说算理,再计算)。

学生列式:

3 4

8

2 6

师:如果把34-3改成34-8该怎样计算呢?请大家拿出小棒摆一摆,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教师引导学生汇报,并说出算理。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34-8=26

20 14

6

师:怎样用竖式计算呢?

师:谁到前面给大家列式,算算;说给大家听听?

师:算式中的“·”表示什么?

通过摆一摆,说一说,议一议,使学生在大量的体验和感悟中说出自己的算理

这一学生活动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个位不够减从十位借1的道理

鼓励学生怎么想就怎么说,畅所欲言。

试一试

不仅能让学生计算出得数,还应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练一练

(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进行练习)

第一题:

三名同学到前面板演,其他同学在本上竖式计算。

第二题:

先出示情境图:

你知道了什么?

能提出什么问题?

能列式解答吗?

第三题:

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口算训练。

第四题:

让学生自由编题,并说出大家听。

灵活多样的练习形式,能够激起学生更大的主动性,问题意识,培养其良好的学习品质。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提醒:

单元试题、各科教案、奥数练习题

尽在“”微信公众号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十几减几》教案设计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十几减几》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

十几减几

教学目标:

1、理解“十几减几”的算理,学会“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正确计算“十几减几”的题目。

2、能根据自己的情况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较熟练地计算“十几减几”的题目。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和探索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十几减几”的口算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十几减几”的算理

教学用具:

例2小猫钓鱼的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出示口算式子。

8+6

9+3

7+6

5+8

13-9

16-9

18-9

15-9

a. 根据7+6=13这道加法算式列两道减法算式

b. 刚才大家都算的很熟练,老师想请同学们以15-9为例说说你是怎样算的?还有不同的算法吗?

十几减9你们都会算了,那如果十几减8、减7、减6、减5呢?你们会算吗?我们来试一试好吗?导出课题:十几减几(板书)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小花和小白他们俩是一对爱提问题的兄弟,瞧!现在小花就给大家提出了一道问题,想考考大家:“有13条金鱼,花金鱼有5条,黑金鱼有几条?让学生齐读大题,并找学生列式解决。

2、自主思考,探究交流

求黑的有几条,算式怎么列?

板书算式:13-8=5(条)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探讨这道算式到底该怎么计算呢。

先自己想一想,再跟你的同桌讨论一下。

3、交流汇报算法。

谁愿意来汇报?

学生汇报的算法可能有:

(1)先用10-8=2,2再加个位上的3=5。那13-5呢?10-5=5 ,5再加个位上的3=8。

(2)8+5=13,13-8=5。13-5=8。

(师:也可以算出13-5,那也就是说用这个加法可以把这两道减法一起算出来)

(3)13-3=10,10-5=5。哦,那你是分两步减。那13-5呢?13-3=10 ,10-2=8。

(4)把8看成10,13-10=3 , 3+2=5。 为什么要加2?(因为原来是减8,我们刚才是减10,多减了2,所以要反过来加2)那-5呢?

把5看成10,13-10=3,3+5=8。为什么要加5?(因为原来是减5,我们刚才是减10,多减了5,所以要反过来加5)

(5)引导学生运用迁移的方法,借助发现的十几减九的计算规律迁移出十几减几的计算规律。

4、这时候小白也带来了一个问题:“有13条金鱼,黑金鱼有5条,花金鱼有几条?”

(1)找学生读大题,并列式解决。

(2)探究13-5=( )这道算式的计算方法。

(3)板书几种计算方法。

5、观察这两道减法算式的计算方法,看一看有没有相似之处?师引导并小结:这两道减法算式都是根据8+5=13这道加法算式算出来的。

6、小结

同学们刚才用了好几种简便的方法解决了这两道算式。那我们再来回忆一下有哪几种方法?师生一起总结。(一种是想加算减,一种是破十法,还有的是分两步减,还有把一个数看成另一个数,这是为了计算简便)

这么多种方法,你们喜欢哪一种呢?

计算时你们可以选用一种自己喜欢的方法算。

三、巩固计算方法

1、好,请同学们翻开书第15页“做一做”,思考第一题上下两道题有什么关系?完成这道题。请一位同学把你做的结果展示给大家看一下。说一说上下两题有什么关系?以第一组两道题说明一下。(在计算11-5的时候可以利用5+6=11来计算。因为5+6=11所以11减其中一个加数6就等于另一个加数5。那后面呢?也是这样。其实就是想加算减。)

那好,就用这种方法很快地算出这几组题目:

11-3

13-6

12-5

14-6

11-8

13-7

12-7

14-8

2、再看下一道,用你喜欢的方法来计算,比比看谁算得又快又对。请一位同学把你做的结果展示给大家看一下。(对吗?)全对的同学举手。以前面三题为例,请三位同学说说你是怎么计算的。

3、建房子(出示口算式子)

12-5

13-7

14-9

11-3

11-6

13-8

12-6

13-4

15-8

11-7

15-6

16-8

12-8

13-5

17-8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掌握了太多本领了!那学完这节课,你们有哪些收获呢?你可以讲学到什么知识,也可以讲用了哪些方法来解决?

其实这节课我们是用所学过的十几减九的方法解决了其他的十几减几的计算。也就是用旧知识来解决新问题。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提醒:

单元试题、各科教案、奥数练习题

尽在“”微信公众号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上下》教案设计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上下》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

冀教版数学教科书第二册6—7页。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理解上下位置的相对性。

2.在具体情境中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事物,用上、下、左、右、前、后等描述指定的某物体的位置。

能力目标:

1.增强学生的空间方位感。

2.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

理解上、下位置的相对性。

教学媒体:

挂图,歌曲“弯弯的月亮”。

教学过程:

环节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学生听歌曲

生:弯弯的月亮下面有一条弯弯的小河。

生:小河上面有一条弯弯的小船。

学生兴致盎然的观察,并向大家分别汇报:小河的上面有一条小船;小船的上面有一条小桥;小桥的上面有一个小朋友;小桥的左面有房子;房子的前面有一口井;

……

(就看图自由发言)

教师投影播放一首美妙动听的歌曲《弯弯的月亮》。请小朋友们边听边想,歌曲中都有什么画面?

对发言不能要求过高,能说就是最好了。

歌词中的情景究竟什么样,老师也想像了一翻,大家看。(出示看图说话挂图)请小朋友观察后说情景中都有什么?

教师认真倾听,不要对学生的发言多加限制,只要语句简练,就要给予肯定,当然最好能应用,上、下、左、右、前、后的位置关系。

生活中除左右前后应用广泛,“上下”也是必不可少的。

板书:上下

通过一首美妙动听的歌曲,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让他们在歌词所描绘的美丽景色中 感受上下

让学生在描述具体的情景中,将左右、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自然地综合起来,这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尊重了学生的认知基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生先同桌互相说一说,然后汇报:

书在玩具的上面;

玩具在书的下面;

食品也在书的下面;

钟表在书的右面;

(这样说也可以)

它们是分类摆放的;

……

学生按教师的要求进行操作,同学之间互相检察,摆放情况。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橱子上的物体的摆放情况,让学生说一说他们的发现?

教师在学生说的过程中,不要刻意要求用位置关系来描述,说分类摆放也可以。

这一环节,要让学生充分的描述自己的发现。

游戏:摆放物品。

请把数学书放在语文书的上面;

把文具盒放在数学书的上面;

再把数学放在语文书的下面;

……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橱子中书、玩具、食品的摆放情况,让学生充分发现信息,交流信息,体会多层物体之间上下位置的相对性,从而丰富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提高学生对上下位置关系的认识,同时也综合运用了左右等来描述物品的相对位置。

学生小组商量后,描述本组的发现:

1.地球仪在写字台的上面;

2.香焦在苹果的上面;

……

学生自主发表意见

1.出示教科书的前两幅图:房间和水果架。

请每小组任选一幅图说一说图中物体的位置。

教师对每组发言进行评价。

2.出示“给小动面物分房子”图,请大家想一想,这些动物,分别应住在哪个房子里?

请描述我的教室

练习的设计有利于进一步巩固学生对上下关系相对性的理解,而且把左右、前后、上下综合起来 描述物品的位置。综合性较强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了给动物分房子的学习活动,有利于再次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思维,但本题会因学生考虑的角度不同而出现多种分配方案,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化思维方式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提醒:

单元试题、各科教案、奥数练习题

尽在“”微信公众号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统计》教案设计


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而耗费半节课的时间吧,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从而以举一反三的方式学会其他的知识点,那怎样写才能有一份高质量教案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统计》教案设计,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统计》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借助生动、形象的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

4.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3页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练习纸,彩笔,食品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供原始数据

师:大家喜欢看动画片吗?老师这儿有一段非常有趣的动画片,想不想看?

电脑出示配乐动画

(画外音):在一个美丽的大森林里,住着一只叫聪聪的猴子。

(小猴聪聪):大家好,我叫聪聪。明天是我的生日,我邀请了许许多多的好朋友来为我庆贺,你想认识它们吗?瞧,这就是我的朋友们。

二、探索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

1.提问。

a.聪聪的好朋友都是谁?它们各有几只?

b.不知道,没数清,那我们再来看一遍,这次你可要数仔细。

2.电脑再放动画片。

3.提问。

a.三种动物各有几只?谁同时数出来了?

b.没有数出来,(大家数的只数不一样)看来光靠数还不行,还要用笔记一记,我再给大家放一遍,但你们要想出一个又简便又好记的记录方法把小动物的只数记下来,行不行?小组讨论一下,比比看,哪个小组想出的方法最好。

4.汇报整理数据的方法。

a.谁来说说你们组想用什么方法记录?

b.同学们真爱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记录的方法,你认为哪一种方法好记就用哪种方法,好吗?

c.下面就用你最喜欢的方法记下小动物的只数,开始!

5.电脑再放动画片。(慢动作的。)

6.展示整理数据的方法。

a.请你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记录的?

b.大家同意吗?

c.还有不同的记录方法吗?

7.小结。

同学们真棒!想出了用各种符号记录每一种动物的只数。大家知道吗?这些方法,就是数学中的“统计”真聪明!板书课题:统计

8.比较。同样是用符号来统计,哪种统计方法简便?为什么?

三、用统计图表表示数据

1.出示统计表。

2.提问。

a.这个同学统计出的每种动物各有几只?学生说教师在表中填出数:7、4、6

b.聪聪的朋友各有几只?请看!

3.电脑继续放动画片。

4.提问:这个同学统计的对吗?你们统计对了吗?

5.你能不能把这些数量填到表中?

6.学生在练习纸上填写统计表。

7.展示学生填的统计表,集体订正。

四、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

1.根据这三种小动物的只数,请你在这幅图上涂上颜色表示出来。比一比,看谁涂得又对又快。

2.学生根据数据用水彩笔在条形统计图上涂色。

3.展示条形统计图,集体订正。

a.你涂了几个格子?为什么这样涂?

b.他涂得对吗?

c.我这儿还有几个同学的作品,请看!

d.他们涂的又对又漂亮!你们涂对了吗?

4.观察这幅统计图,你能发现些什么?

五、练习应用

1.聪聪明天要过生日了,现在它在干什么?我们去看看。

2.电脑继续放动画片。

(小猴聪聪):这么多好朋友来我家,我要买些好吃的食品招待它们。

这么多好吃的,我该买些什么招待它们呢?小朋友,你能帮我选一选吗?

3.大家愿意吗?

4.打开桌上的信封,看看有什么?

5.听清要求:根据聪聪家来的客人和食品的种类以及数量,先小组讨论一下要选哪几种食品,把食品的图片贴在这个表的上面(出示统计表),下面写出所选食品的数量,然后每位同学再根据所选食品的数量,在下图中用涂色的方法表示出来(出示统计图)。

6.展示、评价。

a.××,给大家说一说,你选了哪几样?为什么这样选?

b.还有谁愿给大家说一说?

c.这么多同学想说,这样吧,说给同位听一听。

7.看着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8.同学们帮助了聪聪,聪聪可高兴了。

9.电脑继续放动画片。

(小猴聪聪):谢谢小朋友的帮助,欢迎大家明天到我家做客,再见!

六、小结

同学们,通过本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会用到统计的方法。比如,刚入学时,老师要统计出班中男生有多少人,女生有多少人,以便给大家安排好座位;学校要统计出一年级有几个班,每班有多少人,以便给大家订做校服,这些都是运用了统计知识。

七、实践活动

课下就请你做个小小统计员。咱们学校有这么多树,你能统计一下有几种,各有几棵吗?

现在我们就拿好笔和要填的表到校园里去看一看,统计一下。

教学反思:

这节课,不仅使学生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而且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会借助生动、形象的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培养了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是一节不错的课,感觉较好。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提醒:

单元试题、各科教案、奥数练习题

尽在“”微信公众号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前后》教案设计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前后》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

冀教版数学教科书第二册4、5页。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理解前后位置的相对性,能从具体的情境中正确确定“前后”。

2.用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用前后、左右等描述平面上某个物体的位置。

能力目标:

1.增强学生的空间方位感。

2.提高学生的观察、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表演“说一说”等活动,感知前后的位置关系,初步体会前后的相对性,培养探索意识和协作精神。

2.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探索知识的积极性,渗透“事物之间的相对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难点:

感知前后的位置关系,体会前后的相对性。

教学媒体:

“龟兔赛跑”教学挂图或课件。

教学过程:

环节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前面有黑板、一面国旗,后面有一个书架。

前面有讲桌,后面有学生。

学生互相说,个别学生互相汇报:我的前面是***,后面是***

学生按要求起立。

小朋友们,你看一看我们教室的前面有什么?后面有什么?

请同座位的两名小朋友互相说一说,自己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

同学们说的都很好,下面请每个小组最前的小朋友站起来;最后面的小朋友站起来。大家看一看他们站的对吗?

让学生听口令,摆物体。文具盒放在数学书的前面,数学书放在文具盒的后面;铅笔盒不要摆在数学的前面……

刚才我们一直说关于前后的话题,这正是我们今天所要研究的问题。

(板书:前后。)

在现实的情境活动中,让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材料,为正确确定前后奠定基础。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示要求不要过高,只要学生初步感知现实情境中的前后即可。

通过简单的游戏,使学生感知前后,在玩中学,乐中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同桌互相说一说。

学生讲故事:这是故事的名字是《龟兔赛跑》,开始跑后,兔子在乌龟的前面,可是后来,兔子骄傲了,乌龟经过努力,终于跑到了兔子的前面,乌龟夺取了第一名。

学生自由发言:

学生1:这个故事中,用到了“前和后”。

学生2:乌龟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学生3:兔子太骄傲了。

学生互相交流:***的后面是***,***的前面是***。

……

我的前面有四个,后面有两个。

……

原来最后面的同学,变成了最前面的。

……

因为方向反了。

学生自由操作。

出示教课书中“看图讲故事”挂图。让学生仔细观察情景图。

谁能根据这幅图给大家讲故事?

教师深入学生当中间,倾听、指导。

小朋友们,从这个故事中,你知道了什么呢?

教师请三位小朋友站成一列,然后让其他的小朋友说一说这三位小朋友前后关系。

刚才小朋友们讲的真好,现在请你们看一看,你的前面和后面有几个小朋友。

体验相对,确定前后。

请每一行最前面和最后面的小朋友站起来。

现在请全班的小朋友向后转,发生了什么变化?

这是为什么呢?

方向发生了变化,前后顺序就变了。

以前后两个小朋友为一组,互相摆一摆你们的文具,然后说一说谁在前面,谁在后面。

让学生学会仔细观察情景图,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并且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知道做好一件事情要有毅力、有耐心,要坚持到底。

让学生在积极参与、合作交流,在具体的情境中能正确确定前后,进一步加深对前后的理解,培养他们敢于发表自己观点的意识。

通过看一看、摆一摆、说一说,把观察、操作同口关表达相结合,掌握以什么为标准,来确定前后,让学生充分体会前后的相对性,也能更深一层理解到确定前后以“什么”为标准的重要性。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勤于动脑的好惯。

学生应用前后关系说明队列中每个同学的位置。

学生认真观察,充分讨论后汇报。

学生自由表达。

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自主发言。

队列游戏,请几位同学到前面来,站成一列(前后站)。

你发现了什么?

让前面同学围成一个圈。

这样站,你又发现了什么?

要确定圆圈里的小朋友谁在前面,谁在后面。必须先选定一个小朋友,然后就可以说谁在谁的前面了或谁在最前面。

出示课本中练一练的第二题,让学生说一说各组运动员的位置。(小兔拔河)

我们的身边有哪些前后、左右的应用。

将学生学到的知识主动的同问题相结合,进一步体会“前后”的相对性。在应用知识的同时,不断发现新问题、新情况,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精神。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提醒:

单元试题、各科教案、奥数练习题

尽在“”微信公众号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左右》教案设计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左右》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游戏中领会左和右,能正确、迅速地辨别左和右.

2.不断在实践活动中充分体验,巩固练习,提高学生应用于实际生活的能力.

3.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办事效率.培养学生自觉遵守上下楼规则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能正确、迅速地辨别左和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同学们喜欢唱歌吗?那咱们一起唱一曲吧!(放歌曲,师生共同唱,并做拍手动作)

提问:刚才我们是用什么拍的手?(手)

1.认识左右

(1)强调左右手的作用,加深对左右的认识

师:伸出左手右手,看看自己这双灵巧的手,(学生看手)

在生活中常用左、右手干什么?

(2)找找身体上的左右

师:坐手、右手是对好朋友,配合力量可大了!会做很多很多的事情,找一找身体上还有像这样一左一右的好朋友吗?请你一边找,一边和你的桌说说。

(学生活动,寻找身体上的左右)

提问:“谁愿意和大家说一说你身体上的一左一右的好朋友?老师建议,他说到哪儿,咱们也就指到哪儿行吗?” 生汇报寻找结果,边说边指,其余的同学也跟着指一指。

小结:在我们身体上有这么多一左一右的好朋友,今天我们就请这些好朋友帮忙,来辨别左右。(板书课题:左右)

【设计意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根据一年级儿童的思维特点,创设音乐、游戏情境,以谈话的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了学习积极性。】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游戏:听口令做动作

师:现在我们来玩“听口令,做动作”的游戏。

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 左手拍左肩,右手拍右肩 右手摸右耳,左手摸左耳 右手拍左腿,左手拍右腿。 前拍拍,后拍拍,左拍拍,右拍拍,上拍拍,下拍拍。左脚跳两下,右脚跳两下 左手叉腰,左手举起来,向左弯弯腰。 右手叉腰,右手举起来,向右弯弯腰。

2.各种方位感知左、右。

师:刚才通过游戏老师发现你们能很快辨别出左右,现在我们再来试试。。。。。。

师说学生做

在第一排中,坐在最左边的是谁?(学生找,点到名的同学请站起来)

第一排最右边的是谁?

第二排从右数第3个孩子是谁?

从左往右数第5个孩子是谁?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自己边动手操作边用语言表达,说与做相结合,有效地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并在成功中感到喜悦。】

三、整理应用,内化提高

1.师:小朋友们真聪明,很快就能辨别左右。我们要用学到的知识去帮助一只可爱的小蚂蚁,看看小蚂蚁遇到了什么困难?

课件展示课本13页第六题练习题。

小组讨论(教师参与听取信息)

2.师:小蚂蚁的问题解决了,可老师这里也有一个问题

老师举起左手,老师举的是哪只手?

同桌互相说说。

请学生面对面,都举起右手?让学生思考;你发现了什么?

3.课本13页练习:生活中的左右

师:生活中也有这种情况,走楼梯时靠哪边行走!靠谁的右边?

我们很快就要成为少先队员了,行队礼时应该举哪个手?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课后作业,既有利于知识的巩固,又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课外作业负担,既强化了新知,有提高了兴趣,真正做到了课虽终而趣尤浓。]】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这节课你认为哪个小朋友表现得好?也可以说说你自己。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提醒:

单元试题、各科教案、奥数练习题

尽在“”微信公众号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教案设计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科书88——89页内容

教学目标:

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简单的排列规律,并联系实际感知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规律。

教学重点:

了解什么叫规律,怎样找规律。

教具准备: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图形若干

教法学法:

自主探究 独立思考

教学过程:

一、在生活中感知规律

师:同学们,咱们来做个游戏好吗?

师:老师发一串口令,你们用动作来完成。

师:指指眼睛、摸摸鼻子、揪揪耳朵再按顺序指眼 ---摸鼻子---揪耳朵练习。

师:同学们,你们猜猜接下去应该做什么呢?

师:哇,你们真聪明,猜得很准。谁来说说你们是怎么猜到的?

师:同学们,你们观察得真仔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有好多像这样按照一定方式来排列的事物,我们把这种排列方式叫做规律。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找规律。

(出示课题:找规律)

二、在探究中发现规律

师:谁来说一说六月一日是什么节日?(生回答是儿童节)

1.过“六一儿童节”的时候,同学们打算庆祝一下,开个联欢会。你们看他们布置的教室多漂亮啊!他们是用什么来布置的?(出示图片)(生:他们是用彩旗、小花、灯笼来布置的。)那你还从中发现了什么?它们是胡乱摆放的吗?你们能找出它们的规律吗?

2.出示彩旗图(彩旗按红黄交替的规律出现,最后一面没有颜色) 红 黄 红 黄 红 黄 红 黄 师:谁来猜一猜最后这面旗会是什么颜色?

(这面旗是黄色的)。

师:你猜得真准,你是怎么知道的?

(因为彩旗是按照红色、黄色这样的顺序一直排下去的,所以红旗的后面一定是黄旗。)

师:彩旗的规律我们已经找到了。那么小花又是怎样摆放的呢?

3.出示小花图 绿 玫红 绿 玫红 绿 玫红 绿 玫红 师:谁愿意把你的发现告诉其他的小朋友? (我通过观察知道下一朵花是绿色的)。 师:再下一朵呢? (再下一朵是玫红色的)。

4.出示灯笼图 让学生同桌互说:它有什么规律?再让学生说说下一盏灯笼是什么颜色的?

黄 红 黄 红 黄 红 黄 红

5.大家看到自己动手布置的会场特别漂亮,高兴地在会场中围成一圈跳起舞来。仔细观察跳舞的同学又是按怎样的规律站的?

(按一女一男的规律站的)。

师:你真会动脑筋。

6.看教材88页例1.

你找到这四种事物排列的规律了吗?每个事物后面一个应该是什么?圈出来

三、在操作中创造规律

1.涂一涂 师:同学们想不想利用刚才学的知识来做一个涂色比赛,让学生独立完成例3 ,教师巡视,挑两位同学上台涂色。

2.摆一摆

①老师摆规律 我在上面摆图形,当我停下来的时候,大家大声说出我接下去要摆的那个图形,好吗?

②学生摆规律 我摆的规律都被大家找到了,你们想自己来摆规律吗?挑几名学生上来摆图形,其他同学猜 师:同学们真聪明,用几种简单的图形就能创造出这么多的规律。看来,我们班的同学个个都是小发明家。

师:不光图形有规律,生活中处处有规律,老师常用掌声来鼓励你们,请你们找找老师掌声中的规律。(师有规律的鼓掌)

四、联系生活、生活实际找规律、欣赏规律带给我们的美。

生活中也存在着许多周而复始有规律的现象,像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日出日落。

五、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怎样找规律,我们知道了不仅图形有规律,颜色有规律,声音也可以创造规律。希望同学们课下找一找你身边有规律的事物。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提醒:

单元试题、各科教案、奥数练习题

尽在“”微信公众号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观察物体》教案设计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观察物体》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并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地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使学生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

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形成表象。

1、分别出示教室前、后两张照片。

提问:这是什么地方?这一张呢?为什么拍出来的两张照片不一样呢?

请仔细观察两张照片,说说为什么不一样?

小结:因为拍照的人站的位置不一样,所以拍出来的照片不一样。

2、揭题: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物体。

(板书:观察物体)

二、游戏活动,加深体验。

1、游戏:画图形。

方法:以四人为一组,分别围坐在桌子的四面,在桌子的中间放一个水壶,每人把自己看到的画下来。

学生自己活动,交流所画图形,并换位观察、体验。

小结:由于观察位置的不同,看到的形状可能不一样。

2、游戏:找图片。

方法:组长转动水壶,使把手正对着一个小朋友,每人根据自己看到的找出一幅画,组长再转动水壶,重新寻找,过程同上。

3、游戏:找位置。

方法:请组长把四幅图片合在一起,打乱顺序,然后给组里的每一个小朋友发一张,学生根据自己手里的图片找一找自己的位置,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师生互动,进行相应的评价。

三、实践巩固,提升能力。

1、连一连:课本第90页。

学生先看图想一想每个小朋友看到的小猴会是什么样的,再独立连一连,集体交流时说说自己的想法。

2、“想想做做”第1 题,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进行判断,指名说说理由。

3、完成“想想做做”第2 题,完成后全班交流订正。

小结:今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了物体,知道由于观察位置的不同,所看到的情况是不一样的。

四、拓展延伸,引导观察。

生活中有许多物体,小朋友课后可以自己找一些物体,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看看会看到哪些不同的样子?把你看到的情况画下来。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提醒:

单元试题、各科教案、奥数练习题

尽在“”微信公众号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加减混合》教案设计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加减混合》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的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培养认真审题、细心计算的习惯。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的顺序以及方法。

教学难点:

能正确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的式题。

教学准备:

口算题卡、练习题卡、情境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同学们,在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两位数加两位数、两位数减两位数的有关计算,还学习了连加连减,在这里,老师准备了一些计算题卡,看看哪些小朋友能准确地计算出答案。)

口算

34+20+5= 86-6-50= 40+20+8= 90-60-10= 35-5+60= 50+30-10= 抢答完成。

指着后两张口算卡片提问,像这样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的算式叫做?(加减混合)像这样的加减混合算式,我们还是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加减混合的知识。

板书课题(加减混合)

二、创设情景,探究新知

(一)创设情景。自主探究,提出问题。

出示例3。

师:同学们来看,一辆5路公交车缓缓地开过来了,它停在了中山路站。

1、仔细观察,请同学来说一说画面中都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

(车上原来有67人,下车的有25人,上车的有28人。)

提问:“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板书:现在有多少人?

2、根据图意列出算式。(板书)

学生可能会列出以下几个算式

67-25+28= 67+28-25= 28-25+67= 3、探究算法。

(1)师提问:“在67-25+28= 67+28-25= 28-25+67= 里面既有加又有减,是加减混合的算式,该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呢?”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2)请个别同学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问:“那同学们会列竖式计算吗?(会),在列竖式计算的时候,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吗?”

(列竖式时,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一,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列式时要把数抄写正确,看清楚是加是减再计算,最后别忘了写横式得数)

(3)分组让学生尝试计算(让两位同学板演),教师巡视,个别纠正。

(4)集体讲解,规范板书。

(5)小黑板出示:(列竖式时,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一,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列式时要把数抄写正确,看清楚是加是减再计算,最后别忘了写横式得数。)让学生齐读一遍。

三、巩固练习

1、(拿出练习卡片)列竖式计算下面两道题。

56+34-20=()

78-24+39=()

2、我是口算小能手。

55+30-5= 56-3+9= 36-4-32= 81-7-70= 37+10-5= 76+4-30=

3、依次在□里填上得数。

39 +8 -20 56 18

4、我有46元钱,买故事书用去15元,妈妈又给了我19元,现在我有多少元钱?

以上4道题由学生自由完成,集体展评。

拓展题

谁来当大王?

自从孙悟空离开了花果山陪唐僧去西天取经,山里的猴子们就开始争着要当花果山的大王。一只老猴子说:“我来出一道题,25+47+25-7-30=?谁能算出来谁就是大王。”结果没有一只小猴子能算出来。你来试一试吧!想一想,能巧算吗?

25+47+25-7-30= (鼓励学生自主完成,择优讲评。)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加减混合

(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提醒:

单元试题、各科教案、奥数练习题

尽在“”微信公众号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几十几减几(不退位)》教案设计


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优质的课堂。要根据班级同学的具体情况编写教案。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几十几减几(不退位)》教案设计”,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几十几减几(不退位)》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

教材第17页例4及做一做,练习四第1、2题。

教学目标:

1、掌握十几减5、4、3、2的计算方法。

2、进一步理解十几减几的算理,能正确计算十几减5、4、3、2。

教学重点:

掌握十几减5、4、3、2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进一步理解十几减几的算理,能正确计算十几减5、4、3、2。

教学过程:

一、激趣定标

1、抢答

10-1= 10-2= 10-3 =

10-4= 10-5=10-6=

10-7= 10-8= 10-9=

2、谈话创设情境

同学们,你们都听过小猫钓鱼的故事吧。现在老师给大家讲讲故事:小白猫和小花猫一起去 美丽的五彩池钓回 许多金鱼,并把它放在一个鱼缸里。看着美丽的金鱼在鱼缸里游来游去,它们高兴极了 ,小白说:瞧,我钓的鱼多!小花猫抢着说:“不,是我钓的鱼多!”他们俩越争越厉害,小白说:“这里共有12条金鱼,我钓了5条黑金鱼,你钓了几条花金鱼?自己数数看吧!”可是金鱼游的太快,小花眼都花了 ,也没有数出来。它很无奈地说:“同学们,用你们的知识来帮帮我 吧。

3、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4、明示学习目标。

二、自学互动,适时点拨

【活动一】

学习方式: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学习任务

1、探究12-5=的计算方法。

(1) 你是怎么样计算的12-5的?能给小花讲一讲吗 ?每个人的想法可能不同,小组讨论,比一比,看哪个组帮小花想的方法最多。

(2)小组汇报算法,再进行择优,明确计算方法。

教师点拨:大多数同学用了破十法和想加算减这两种方法都很不错。

【活动二】

学习方式:自主探究、小组交流

学习任务

1、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

12-4= 11-4= 11-2=

12-3= 11-3=

2、汇报算法。

3、归纳算法:十几减5、4、3、2的计算方法和十几减9、8、7、6的方法一样,都可以用破十法,和想加算减来计算比较好。

三、测评训练

1、完成做一做。

2、计算。

(1)6+5= 3+8= 4+8= 11-5= 11-3= 12-4=

问:做完这些题目,你有什么想法吗?

(2)8+( )=11 8+( )=16

6+( )=1511-8=( )

16-8=( ) 15-6=( )

你有什么发现?

3、完成练习四第1、2题。

四、全课总结

同学们,今天你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提醒:

单元试题、各科教案、奥数练习题

尽在“”微信公众号

一年级数学上册《连加、连减》学案沪教版


一年级数学上册《连加、连减》学案沪教版

一、口算训练,日积月累

在大屏幕上出示口算题

4+2=2+5=9–2=5+4=2+2=6+3=7+3=7–4=9–1=4+5=8–4=2+6=4+3=9–6=3+4=4–4=8+2=7–5=3–1=7–6=

学生只写答案,之后全班交流(请学生一一到讲台上讲解),及时更正。

【反思:口算训练是需要长期坚持的,每节课前的5分钟口算训练可以起到较好的训练所用。并且本课的口算既是为了复习旧知,又为下面初步感知两步计算与一步计算的关系打下了伏笔。】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认识连加,探究连加计算方法

师:同学们,大家喜欢大森林吗?

生:喜欢

师:可是森林里有一棵大树生虫子了,怎么办呢?有几只小鸟发现了,它们就一起飞来给大树捉虫子。大家注意看,先来了几只小鸟?

生:5只。

师:可是树上的虫子太多了,它们就向朋友们求救。大家看,又来了几只小鸟?

生:又飞来2只

师:旁边还有一只小鸟说:“我也来帮忙!”现在请大家仔细看图,现在图中由几部分组成?

生:3部分

师:哪三部分?

生1:5、2、1

生2:左边、中间和右边

生3:树上的、先飞来的、又飞来的

师:我们看5表示谁呢?

生:树上原来的

师:2呢?

生:先飞来的

师:1呢?

生:后飞来的

师:谁能再说说?

生4:树上的5只、先飞来的2只、又飞来的1只。

师:谁能用数学语言把这副图说一说?

生5:树上有5只小鸟,先飞来2只,又飞来1只,现在一共有几只?

师:谁还想说说?(再指名说一说)自己大声的说一说。(生自己说)

师:在整个过程中,小鸟是变多了,还是变少了?

生:变多了!

师:那我们该用加法还是减法?

生:加法!

师:想一想该怎么列式呢?(让学生稍想一想)谁来说一说?

生6:5+2+1

师:大家认真观察,这个算式和我们课前口算的算式有什么不同?

生7:这个是3个数的加法,课前的口算是两个数的加法。

师:观察的真仔细。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要学习的第一个内容:连加。(师板书,生齐读课题)那这个算式怎么读呢?

生:5加2加1.

师:怎么算呢?自己在本上算一算,一会儿范老师找同学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生自己在本上计算)

生8:我是先想5和2组成7,7再加上1等于8。

师:谁还想说说自己的想法?

生9:我先想5+2=7,再想7+1=8,所以5+2+1=8

师:还有谁想说?

生10:我先想5和2组成7,再想7+1=8,所以5+2+1=8

(师生一起说思路,师板书思路图)

【反思:通过有趣的情景图引导学生逐步开始观察和思考。由于学生已经有了学前班的学习经验,连加连减已经不在陌生,所以,我这里就侧重于让学生学会看图、说图意,并讲述自己的解题思路,重在培养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并逐步学会整理自己思路。】

2.巩固连加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连加和它的计算方法,接下来请看老师用小棒摆一幅图,大家可要仔细数清楚哟。

(师摆小棒)

师:老师先摆了几根小棒?

生:4根

师:老师又摆了几根?

生:2根

师:又摆了几根?

生:3根

师:我们再来看看这幅图,谁能把这幅图说一说?

生11:原来有4根小棒,又摆了2根,又摆了3根,现在一共有几根?

师:谁能说的更清楚?

生12:左边有4根小棒,中间有2根小棒,右边有3根小棒,一共有几根小棒?

师:好!自己在本上写算式。(生自己写)

生13:4+2+3=9

师: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生13:先算4+2=6,再算6+3=9。

(师生一起说算法)

师:接下来范老师请一位同学来给大家摆一摆小棒。

生14到黑板上摆小棒:左边摆1根,中间摆2根,右边摆2根。

师:请大家看着这幅图自己写算式。

(生自己写,并请一名学生板演,之后全班交流。)

师:刚才我们解决连加问题时是怎么算的?

生:先算前两个,再把它们的得数加上第3个数。

师:嗯,说的很好,也就是说我们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的。

【反思:在巩固练习中,先是我引导孩子们摆图写算式,之后就是放手让学生自己摆图写算式,培养学生们的动手能力。不足的就是课前考虑到一年级孩子们的课堂组织比较困难,原本计划让每个孩子自己摆小棒的环节给取消了,只是让一名学生上台摆小棒,这个参与面太小,没能很好的培养每个孩子的动手能力。】

3.认识连减,探究连减计算方法

师:8只小鸟齐心合力帮大树捉虫子,不一会儿,虫子就要捉完了,1只小鸟说:“快完了,我先走吧。”又有2只小鸟说:“我们也走吧。”(师边说边变换图形。)

谁能说说这幅图?

生:一共有8只小鸟,先飞走1只,又飞走2只。还剩几只?

师:那这个问题该怎么解决呢?

生:用减法。

师:自己试着算一算。(生自己做,请一名学生板演,之后全班交流)

师追问:这里的8是指什么?

生:原来一共的。

师:那1呢?

生:先飞走的。

师:2呢?

生:又飞走的。

师:那得数5指的是什么?

生:剩下的小鸟。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生:先算8-1=7,再算7-2=5,所以8-1-2=5。

师:观察这个算式,和我们以前见过的减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生:这里是三个数连减,以前的是2个数相减。

师:好,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第二个内容:连减(师板书)

4.巩固连减

师:接下来我请一位小朋友来用小帮摆一副连减的图,请大家仔细观察。

(一生到黑板上摆小棒:先摆6根,然后拿走1,又拿走2根。师生一起说图意)

师:请大家写出算式,写完后同桌交换检查。

(生独立完成后,先同桌交流,再全班交流计算方法)

师生小结:连加和连减时我们一般都先算前两个数,再把它们的得数加(或减)第三个数。也就是说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反思:有了连加的学习经验之后,连减就采用了半扶半放的方法,逐渐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学生们参与的积极性更高,学习效果也比较好。】

三、闯关练习,巩固新知

(大屏幕依次出示问题,先让学生说图意,再独立列出算式,最后全班交流。)

【反思:让学生先说图意再列式计算,较好的培养了学生党语言表达能力,但是由于到了后半节课,一年级孩子注意力开始不够集中,有部分学生学习效率在逐渐下降,怎样在练习环节也能有效调动学生的注意力,还需要继续深入思考。】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什么?

生:连加连减。

师:连加连减该怎么计算呢?

生: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是从左到右依次进行的,也就是说要先算前两个数,再把它们的得数加(或减)第三个数。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这就是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我们学习连加连减还可以帮我们解决一些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大家课后还可以找找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连加连减来解决的,比比谁找得多!

【反思:学以致用,让孩子把所学与生活密切联系起来,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尤其是对一年级孩子们来说更是如此。】

板书设计:

连加连减

5+2+1=88–1–2=5

沪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连加、连减》学案


作为一位刚入职不久的新任教师,在授课上的经验比较少。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沪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连加、连减》学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沪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连加、连减》学案

一、口算训练,日积月累

在大屏幕上出示口算题

4 + 2 =2 + 5 =9 – 2 =5 + 4 =2 + 2 =6 + 3 =7 + 3 =7 – 4 =9 – 1 =4 + 5 =8 – 4 =2 + 6 =4 + 3 =9 – 6 =3 + 4 =4 – 4 =8 + 2 =7 – 5 =3 – 1 =7 – 6 =

学生只写答案,之后全班交流(请学生一一到讲台上讲解),及时更正。

【反思:口算训练是需要长期坚持的,每节课前的5分钟口算训练可以起到较好的训练所用。并且本课的口算既是为了复习旧知,又为下面初步感知两步计算与一步计算的关系打下了伏笔。】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认识连加,探究连加计算方法

师:同学们,大家喜欢大森林吗?

生:喜欢

师:可是森林里有一棵大树生虫子了,怎么办呢?有几只小鸟发现了,它们就一起飞来给大树捉虫子。大家注意看,先来了几只小鸟?

生:5只。

师:可是树上的虫子太多了,它们就向朋友们求救。大家看,又来了几只小鸟?

生:又飞来2只

师:旁边还有一只小鸟说:“我也来帮忙!”现在请大家仔细看图,现在图中由几部分组成?

生:3部分

师:哪三部分?

生1:5、2、1

生2:左边、中间和右边

生3:树上的、先飞来的、又飞来的

师:我们看5表示谁呢?

生:树上原来的

师:2呢?

生:先飞来的

师:1呢?

生:后飞来的

师:谁能再说说?

生4:树上的5只、先飞来的2只、又飞来的1只。

师:谁能用数学语言把这副图说一说?

生5:树上有5只小鸟,先飞来2只,又飞来1只,现在一共有几只?

师:谁还想说说?(再指名说一说)自己大声的说一说。(生自己说)

师:在整个过程中,小鸟是变多了,还是变少了?

生:变多了!

师:那我们该用加法还是减法?

生:加法!

师:想一想该怎么列式呢?(让学生稍想一想)谁来说一说?

生6:5+2+1

师:大家认真观察,这个算式和我们课前口算的算式有什么不同?

生7:这个是3个数的加法,课前的口算是两个数的加法。

师:观察的真仔细。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要学习的第一个内容:连加。(师板书,生齐读课题)那这个算式怎么读呢?

生:5加2加1.

师:怎么算呢?自己在本上算一算,一会儿范老师找同学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生自己在本上计算)

生8:我是先想5和2组成7,7再加上1等于8。

师:谁还想说说自己的想法?

生9:我先想5+2=7,再想7+1=8,所以5+2+1=8

师:还有谁想说?

生10:我先想5和2组成7,再想7+1=8,所以5+2+1=8

(师生一起说思路,师板书思路图)

【反思:通过有趣的情景图引导学生逐步开始观察和思考。由于学生已经有了学前班的学习经验,连加连减已经不在陌生,所以,我这里就侧重于让学生学会看图、说图意,并讲述自己的解题思路,重在培养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并逐步学会整理自己思路。】

2.巩固连加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连加和它的计算方法,接下来请看老师用小棒摆一幅图,大家可要仔细数清楚哟。

(师摆小棒)

师:老师先摆了几根小棒?

生:4根

师:老师又摆了几根?

生:2根

师:又摆了几根?

生:3根

师:我们再来看看这幅图,谁能把这幅图说一说?

生11:原来有4根小棒,又摆了2根,又摆了3根,现在一共有几根?

师:谁能说的更清楚?

生12:左边有4根小棒,中间有2根小棒,右边有3根小棒,一共有几根小棒?

师:好!自己在本上写算式。(生自己写)

生13:4+2+3=9

师: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生13:先算4+2=6,再算6+3=9。

(师生一起说算法)

师:接下来范老师请一位同学来给大家摆一摆小棒。

生14到黑板上摆小棒:左边摆1根,中间摆2根,右边摆2根。

师:请大家看着这幅图自己写算式。

(生自己写,并请一名学生板演,之后全班交流。)

师:刚才我们解决连加问题时是怎么算的?

生:先算前两个,再把它们的得数加上第3个数。

师:嗯,说的很好,也就是说我们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的。

【反思:在巩固练习中,先是我引导孩子们摆图写算式,之后就是放手让学生自己摆图写算式,培养学生们的动手能力。不足的就是课前考虑到一年级孩子们的课堂组织比较困难,原本计划让每个孩子自己摆小棒的环节给取消了,只是让一名学生上台摆小棒,这个参与面太小,没能很好的培养每个孩子的动手能力。】

3.认识连减,探究连减计算方法

师:8只小鸟齐心合力帮大树捉虫子,不一会儿,虫子就要捉完了,1只小鸟说:“快完了,我先走吧。”又有2只小鸟说:“我们也走吧。”(师边说边变换图形。)

谁能说说这幅图?

生:一共有8只小鸟,先飞走1只,又飞走2只。还剩几只?

师:那这个问题该怎么解决呢?

生:用减法。

师:自己试着算一算。(生自己做,请一名学生板演,之后全班交流)

师追问:这里的8是指什么?

生:原来一共的。

师:那1呢?

生:先飞走的。

师:2呢?

生:又飞走的。

师:那得数5指的是什么?

生:剩下的小鸟。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生:先算8-1=7,再算7-2=5,所以8-1-2=5。

师:观察这个算式,和我们以前见过的减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生:这里是三个数连减,以前的是2个数相减。

师:好,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第二个内容:连减(师板书)

4.巩固连减

师:接下来我请一位小朋友来用小帮摆一副连减的图,请大家仔细观察。

(一生到黑板上摆小棒:先摆6根,然后拿走1,又拿走2根。师生一起说图意)

师:请大家写出算式,写完后同桌交换检查。

(生独立完成后,先同桌交流,再全班交流计算方法)

师生小结:连加和连减时我们一般都先算前两个数,再把它们的得数加(或减)第三个数。也就是说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反思:有了连加的学习经验之后,连减就采用了半扶半放的方法,逐渐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学生们参与的积极性更高,学习效果也比较好。】

三、闯关练习,巩固新知

(大屏幕依次出示问题,先让学生说图意,再独立列出算式,最后全班交流。)

【反思:让学生先说图意再列式计算,较好的培养了学生党语言表达能力,但是由于到了后半节课,一年级孩子注意力开始不够集中,有部分学生学习效率在逐渐下降,怎样在练习环节也能有效调动学生的注意力,还需要继续深入思考。】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什么?

生:连加连减。

师:连加连减该怎么计算呢?

生: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是从左到右依次进行的,也就是说要先算前两个数,再把它们的得数加(或减)第三个数。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这就是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我们学习连加连减还可以帮我们解决一些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大家课后还可以找找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连加连减来解决的,比比谁找得多!

【反思:学以致用,让孩子把所学与生活密切联系起来,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尤其是对一年级孩子们来说更是如此。】

板书设计:

连加连减

5 + 2 + 1 = 8 8 – 1 – 2 =5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数的组成》教案设计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数的组成》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

教材第34页的例1和第35页例2的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 十”,能够熟练地一个一个地或一十一十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个数。

2.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能力以及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重点难点:

认识计数单位“一”、“十”和“百”,熟练地拐歪数100以内的数。

教具准备:

小棒100根、橡皮筋10根、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回答问题

1个十和2个一组成( )

20是( )个十组成的

5个一和1个十组成( )

( )个十和( )个一组成17

2.投影出示第33页百羊图。

提出问题

(1)画面上有几个小朋友?(4个)

(2)他们在干什么?(数一共有几只羊)

(3)他们都说了些什么?(有的说大概有100只,有的说比20只多得多……)

[教师:他们回答对吗?这些羊大概有几只?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数数、数的组成。]

二、新授。

1.教学例1。

(1)教师:同学们拿出小棒,一根一根地数,数出l0根用橡皮筋捆成一捆(学生动手操作)。10个一是多少,(10个一是一十)(板书)是几捆?(一捆)继续数出10根捆一捆。

[教师:你们如果再接着数出9根,现在一共是几根?(29根)

教师:大家数到29根小棒,如果再添上一根是多少根?(30根)满10根又要捆一捆,现在一共有几捆?(3捆)]

(2)教师拿出一排木块,全班同学数一数有几块?(10块)拿3排木块是多少块?(30块)再加2块呢?(32块)接着再加3块现在一共是几块?(35块)

(3)教师:刚才我们已数出30根小棒是几捆?(3捆)如果加入7捆小棒现在一共是几捆(10捆)?10捆是几根小棒呢?(100根)10个十是一百。(板书)

[教师:数物体的个数可以1个1个地数,还可以10个l0个地数,10个十是多少?(10个十是100)]

2.教学例2。

(1)数小棒从三十五数到四十二。

[教师:请同学们拿出35根小棒,看谁拿得快(3捆又5根),再一根一根往下数一直数到四十二。(强调数到三十九根再数一根是多少)]

四十二根是几捆又几根?

(2)离开实物直接数数,从八十八数到一百.

(3)做课本第35页例2上面的“做一做”。

[让学生独立做,先从五十六根小棒数到六十三根,再接着数到七十二根,有些学生可能对五十九后面,六十九后面的数是什么有困难,老师要给予辅导。]

教师出示3捆又5根小棒问学生现在一共是多少根小棒?(35根小棒)引导学生认真观察。

35根小棒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35根小棒是由3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3个十和5个一组成多少呢?(3个十和5个一组成35)

三、巩固练习。

1.做课本第35页 例2下面的“做一做”。

[首先让学生认真观察图形,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独立完成后,把你的想法告诉同桌的同学。]

2.再投影出示第33页图。

[提问个别学生:画面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这些羊有几只?]

3.两人一组,互相说一说自己的学号,再说出它的组成。

甲:我是15号。十五是由1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

乙:我是50号.五十是由5个十组成的。

丙:我是32号.三十二是由3个十和2十一组成的。

四、布置作业

练习八第1-3题。

板书设计:

数数 数的组成

10个一是十 二十九添1是三十

10个十是一百 九十九添1十一百

七十是七个十。

4个十和6个一是四十六。

教学反思:

在课前我了解了绝大部分学生口头数数的能力,从反映出来的情况看,学生的数数只是唱数,对准确地数出物体的个数,还是有困难的,学生所形成的100 以内的数的数感的层次还比较低。因此,我从学生的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出发,为学生提供学生熟悉的数量是100的实物花生,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实际数出物体个数的过程中,体会数是数出来的。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提醒:

单元试题、各科教案、奥数练习题

尽在“”微信公众号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连减》教案设计》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一年级数学的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07228.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