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每学期开学之前,老师们都要为自己之后的教学做准备。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2022年西师大版《一共有多少》教案(六)”,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一共有多少》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节课是加法初步认识的第一课时。教学时利用图中的情境,让学生体验加法的含义。通过看图,引出加法,进而引导学生提出加法问题,加深理解。接着引导学生通过摆、说、算,体会加法的实际意义。
学情分析:
一年级新生本身差异较大,他们对加法及计算能力都存在一定的差异,针对这种情况,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允许有个逐步提高的过程。
学习目标:
1、结合熟悉的生活背景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初步认识加法的意义。
2、在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和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活动中,探索得数是5以内数的加法的计算方法。
3、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从具体的情境中提出加法问题并解答。
4、初步培养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和认真倾听与理解别人思路的能力,体会用数学的乐趣。
学习重点:
探索得数是5以内数的加法的计算方法。
学习难点:
理解加法的意义及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学习关键:
通过自主探究,掌握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
教法学法:
学法:自主探究。
教法:情境演示,小组研讨。
课前准备:
图片、小棒、三角形
学习过程:
一、教学铺垫
1、请拿出学具依次摆出2根小棒、4个三角形、5个图片,并说出数字。
2、把5个图片分成堆,说出它的组成。
二、 情境导入(铅笔情境)。
1、老师介绍笑笑,展示情境图,让生说说从图中看到了什么数学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引导学生具体说出笑笑一只手有3枝铅笔,另一只手有2枝铅笔,然后把两只手中的铅笔合起来。
3、请同学们数一数:"当笑笑把两只手上的铅笔合在一起以后,她的手里一共有多少只铅笔"。
4、师和生一起模仿笑笑场景,边做边说:一只手里有3根小棒,另一只手里有2根小棒,把两只手里的小棒合到一起,一共有5根小棒。
5、板书课题《一共有多少》,请同学们齐读两遍
三、探索新知
1、观察情境图,描述图意(熊猫情境)
(1)师:同学们刚才表现得非常棒,小熊猫也来到课堂参加活动啦!(出示课件:熊猫图)仔细观察,你都看到了什么?(学生自由汇报)
(2)老师用圆片代替熊猫,把它们请到黑板上,请同学们想一想:"公园里一共有多少只熊猫?"(学生自由汇报)
(3)老师将2个圆片移到3个圆片处,即把它们合起来,再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数一数。
2、借助图形符号,理解加法含义,交流数法。
师说明要求:请大家用圆圈代替熊猫在纸上画一画。
学生独立画,教师巡视指导。
请两名学生代表上台画画,并讲述自己的作品意思。
师:哪些圆圈代表3只熊猫,哪些圆圈代表2只熊猫。
学生上台讲清楚。
师:把这些熊猫合在一起一共是多少只熊猫?你是怎么数的?
生汇报。
师:还有没有不同的数法?
师:这些熊猫合起来一共是5只熊猫。老师用圆片代替熊猫摆出来。
(3)引入加法算式,阐明加法意义。
师:刚才这两件事我们是用摆小棒和画圆圈的方式表示的,你能用数学算式表示出来吗?
生:3+2=5。教师板书:3+2=5
师:今天我们又认识了一个新朋友:"+",你们知道它是什么符号吗?
生:加号。
师:你们知道加号是什么意思吗?(做合起来动作)
学生回答。
师:真聪明,那3、2、5分别在两件事里表示什么呢?
学生回答。
师:把两个部分合在一起就用加法表示。我们一起来读这个算式:三加二等于五。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还能找到用3+2=5表示的情境吗?比如我一只手有3个苹果,另一个手有两个苹果,合起来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就用3+2=5表示。谁能像这样再来举个例子?
学生回答,教师引导。
三、巩固新知。
1、摆一摆,算一算。(P24)
(1)出示课件(P24摆一摆,算一算第一幅图。)
师:谁能讲一讲图上的故事并提出问题呢?
生:左边有一个桃子,右边有三个桃子,一共有几个桃子?
师:老师用方块代替桃子,请大家用小棒带替桃子跟着老师一起摆,先摆一个桃,再摆三个桃,一共是四个桃,就是1+3=4。摆好了吗?谁来告诉老师这1、3、4分别表示什么呢?
(老师带着学生摆。用小棒代替桃子,先摆一个桃子,再摆三个桃子,一共是4个桃子。就是1+3=4。1、3、4分别表示什么呢?)
(2)出示课件(P24摆一摆,算一算第二幅图。)
师:谁能讲讲这个幅图上的故事并提出问题呢?
生:左边有两朵花,右边有两朵花,一共有多少朵花?
师:谁想当小老师像刚才李老师一样到讲台上来带着大家摆一摆呢?
请一名同学上台带着大家摆:先摆两朵花,再摆两朵花,一共是四朵花,就是2+2=4.
(请一个学生代表上台带着大家摆。先摆两朵花,再摆两朵花,一共是4朵花。2+2=4.)
(3)出示课件(P24摆一摆,算一算第三幅图。)
师:请大家一起告诉我这幅图讲的故事。
齐说:左边有四只鸭,右边一只鸭,一共有多少只鸭?
师:大家自己试着用小棒边摆边说。
先摆四只鸭,再摆1只鸭,一共是五只鸭。就是4+1=5。
请大家自己试着边说边摆。先摆4只鸭,再摆1只鸭,一共是5只鸭,4+1=5。
2、猜一猜。(出示课件:P25练一练第一题三幅图)
一天老师在动画片上看到了三幅画:老师看到画就想起了加法算式,看谁和老师心有灵犀,想到一块去啦?
学生回答:2+3=5
师:为什么呀?
学生回答。
师:还有吗?
2+3=5 1+4=5 4+1=5
师:同学们还真是和我心有灵犀,太棒了。
四、开放训练
结合生活情景,提出数学问题,并列出加法算式。(P26练一练第七题)
1、师:下面我要看一看,我们同学会不会根据生活情景提出用加法解决的问题并列出算式?
2、学生回答,教师引导。
①人物:图上有一个小孩,两个大人,一共有多少个人?1+2=3。
②水果:一个盘子放了一个梨,另一个盘子里放了2个梨,一共有多少个梨?1+2=3。
③小孩的一边有两个凳子,另一边有三个凳子,一共有多少个凳子?2+3=5。
④窗台上左边有四盆花,右边有一盆花,一共有几盆花?4+1=5。
五、全课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解决了什么问题?(用手指课题)
生:一共有多少。
师:用什么方法计算?
生:加法。
师:我们知道了把两部分合在一起求一共有多少时要用加法计算。
六、布置作业。
师:思考题:你能写出所有得数是5的算式吗?
七、板书设计。
一共有多少
--加法的认识
3+2=5 读作: 3加2等于5
可以表示把3枝铅笔和2枝铅笔合起来。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2022年西师大版《一共有多少》教案(二)”,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一年级数学上册《一共有多少》
教案教学设计
安徽省寿县花园小学 陶利民
一、教学内容
本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加与减(一)第1小节内容:
1、加法的意义
2、5以内数的加法运算
3、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二、学情分析
根据学生年龄较小、好奇、好动、好玩,对数学兴趣较浓厚,安排学生利用学具摆一摆、说一说、算一算,从而获得对加法含义的理解,能够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三.教学目标
能正确计算5以内数的加法,并能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四、教学重难点:
1、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读出算式。
2、会计算5以内的加法。
五、教具准备:铅笔、圆片、小棒、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根据图意写出数字)
11 111 1111
( ) ( ) ( )
1 ( ) 3 ( ) 4 ( )
二、揭示课题(铅笔情境)
今天老师从数学王国里请来了一位好朋友,同学们猜她是谁(笑笑)。展示情境图,让学生说说从图中看到了什么数学信息:
引导学生具体说出笑笑一支手有3板铅笔,另一只手有2支铅笔,然后把两只手中的笔合起来,学生提出一共有几支铅笔,老师板书:一共有多少?
师:怎样算出5支铅笔?
如:3往上数2个就是5,比2多3就是5,把2和3和起来就是5。
师讲解并板书演示,数学中把两部分合起来才可以用一个符号来表示,"+"带领学生认识书写加号。
师:根据上面的信息我们可以列一道加法算式,生演示合的过程,师板书2+3=5,读作2加3等于5,5表示什么呢?
师:同学们这节课学得非常认真,到这里同学已经知道我们今天学的是什么了吗?(师生齐读:一共有多少?)
拓展:联系生活实际看2+3=5,还可以表示什么?如把2个苹果和3个苹果合起来……
下面我们到熊猫馆参观一下:
1、观察情境图(熊猫情境)
师:同学们看看熊猫在干什么呢?找一找数学信息,说一说,数一数并列出算式,并说出每个数字的意思,齐读算式:3+2=5
同学们都很棒,看来这节课的知识掌握的不错,那能解决书中的试一试呢?
引导学生说明图意,并根据图意提出数学问题,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三、练习巩固
完成第25页练一练第1、2题,让学生翻开独立完成。
说说每个算式里各个数字分别表示什么?
四、课堂小结
师:到这里,咱们今天这节数学课就快结束了,谁来说一说:"今天这节数学课你有哪些收获?"
五、作业
3+1= 1+2=
算出答案并说说每个算式可以表示什么?
板书:一共有多少?
3 + 2 = 5 读作:3加2等于5
加号 等号
可以表示把3支铅笔和2支铅笔合起来。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2022年西师大版《一共有多少》教案(三),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
《一共有多少》教学设计
东港市长山镇中心小学
于 洪 霞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 《一共有多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熟悉的生活背景和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演示操作,使学生了解加法的含义,认识"+",能正确的读出加法算式。
2、在观察、操作活动中,探索5以内数的加法。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需要用加法来解决,初步认识加法的意义。
3、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从具体的情境中提出加法问题并解答。
教学重点:学习和体会"合起来"的过程,理解加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加法的意义,能够用加法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激发兴趣
一转眼,开学这么多天啦!得知咱班同学上课能够认真听讲,积极发言,而且发言声音响亮。今天有这么多老师特地来看看我们一年二班的小朋友们到底有多棒!希望同学们能将自己最亮的一面展现给在坐的每一位老师。能做到的小朋友请给老师一个笑脸!(学生微笑)
看到小朋友们的笑脸老师可真开心!上课!
一、游戏导入,揭示问题
同学们喜欢玩游戏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有趣的游戏――猜粉笔。游戏规则:老师手里的粉笔支数在1――5之间,谁先准确猜出,奖励学习贴一枚,并且带领大家伸出相应的手指表示出该数。
游戏开始:老师分别在手里藏4,1,5,3,2支粉笔,让学生自由的猜。学生猜中带领大家用手指表示。
(1)你果然厉害!(2)你真的很棒!(3)我太佩服你了!(4)恭喜你中奖了!
游戏结束了,接下来老师打算给大家伙变个魔术,爱看吗?那就睁大眼睛,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
(老师一手拿两支铅笔,另一手拿三支铅笔)
1.引导学生看表演说图意,你从老师的精彩表演中都看到了什么?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预设:老师左手有两支铅笔,右手有三支铅笔……)
(1)你说得真清楚,谁还能这么清楚的说一说;(2)你不但说的清楚,而且声音响亮,老师真喜欢你的声音
同桌互相说一说
2.学生试着提问题: 谁能试着根据自己看到的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预设1:一共有几支铅笔?你真是一个可以带领全班同学共同进步的好学生,老师为你骄傲!找更多的学生提这个数学问题:一共有多少支铅笔?)
(预设2:学生提不出数学问题,老师提出数学问题。老师慢慢将左手和右手合到一起,这样本节课的第一个数学问题就有老师来提出,细心的同学应该竖起耳朵认真听:一共有多少支铅笔?找多生重复数学问题!)
像这样,问一共有多少铅笔?或者一共有几支铅笔?就是一个数学问题!是我们今天研究的问题。板书:一共有多少
将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合到一起就是完整的数学题!谁能完整的说一说?
完整叙述:一只手里有2支铅笔,另一只手里有3支铅笔,一共有几支铅笔?
解决一共有多少支铅笔这样的问题就是把两部分铅笔合起来合并到一起就是我们解决数学问题时用的加法。
3.学生动手操作
能不能一边说,一边像笑笑这样演示?同桌两人一边操作,一边说一说。
4.交流数的方法
合在一起是多少支?你能带着大家数一数吗?
5 小结:把三支铅笔和两支铅笔合在一起,也就是加在一起,这就是今天学习的内容加法。
二、探究发现,建立模型。
(一)出示熊猫情境图
看到同学们这么爱学数学,小熊猫也和我们一起上课了~
你从图上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1、学生说图意 3只熊猫在吃竹子,2只熊猫在拍球。
2、提出数学问题 (一共有几只熊猫?)
3、学生用圆圈代替熊猫画一画,数一数
4、交流数法
(1)一个一个的点数。
(2)记大数,数小数。
5教师小结:我们知道把两部分合起来一共是,只熊猫。把两个数合在一起,求一共是多少,用加法计算。
(二)符号运算
1、你能把刚才的这两件事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吗?(2+3=)
2、认识加号和加法算式。
3、生活中还有哪些事可以用,,,,,来表示呢?
小结:生活中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我们都可以用3+2=5来表示。
(三)摆一摆,算一算
1、出示桃子图,引导学生读懂题意,让学生们用圆片结合图中的情境摆一摆,说一说。
2、用什么方法计算你能列出算式。
3、出示其他两幅图,学生自主完成。
4、试一试的两幅图,学生能说明图意,并列算式计算。
三、理解应用,强化体验
(一)出示练一练的第一幅图和第三幅图,引导学生说出题意并列式计算。
(二)抢答活动
(三)手指游戏
(四)观察画面,说说生活中用加法计算的问题。
四、总结归纳,提升经验
(一)到这里,咱们今天这节数学课就快要结束了,谁来说一说:"今天这节数学课你有哪些收获?"
(二)找一找生活中加法的问题
板书设计:
一 共 有 多 少
2 + 3 = 5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在上课前要仔细认真的编写一份全面的教案。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22年西师大版《一共有多少》教案(八)”,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一共有多少
教学目标:
1、结合熟悉的生活背景和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演示操作,使学生了解加法的含义,认识"+",能正确的读出加法算式。
2、在观察、操作活动中,探索5以内数的加法。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需要用加法来解决,初步认识加法的意义。
3、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从具体的情境中提出加法问题并解答。
教学重点:学习和体会"合起来"的过程,理解加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加法的意义,能够用加法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圆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问题
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些图片,我们来看一看。你都看到了什么?能用数字表示吗?
笑笑是我们学习上的好伙伴,今天她也带来了一些学习用品,我们来看一看
1.引导学生看图说图意,你都看到了什么?
2.学生试着提问题
请你仔细观察,接下来笑笑做了什么?你能试着提出一个问题吗?谁能把这两句话合起来说完。
3.学生动手操作
能不能一边说,一边像笑笑这样演示?同桌两人一边操作,一边说一说。
4.交流数的方法
合在一起是多少支?你能带着大家数一数吗?
5 小结。把三支铅笔和两支铅笔合在一起,也就是加在一起,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加法(板书)
【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感受,两个同类物体合并在一起的过程,并学会按顺序一支一支的数,以情境图为载体让学生经历"合在一起"的过程,初步体验加法的含义。】
二、探究发现,建立模型。
(一)出示熊猫情境图
看到同学们这么爱学数学,小熊猫也和我们一起上课了!
1、学生说图意 3只熊猫在吃竹子,2只熊猫在拍球。
2、提出数学问题 (一共有几只熊猫?)
3、学生用圆圈代替熊猫画一画,数一数
4、交流数法
(1)一个一个的点数。
(2)记大数,数小数。
5教师小结:我们知道把两部分合起来一共是5只熊猫。把两个数合在一起,求一共是多少,用加法计算。
(二)符号运算
1、你能把刚才的这两件事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吗?
2、认识加号和加法算式。
3、生活中还有哪些事可以用3+2=5来表示呢?
小结:生活中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我们都可以用3+2=5来表示。
【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让学生从具体的图形中,抽象成数学符号,再进一步用数字表示。经历一个从形象到抽象的过程。能正确认识"+",会读加法算式。】
(三)摆一摆,算一算
1、出示桃子图,引导学生读懂题意,让学生们用圆片结合图中的情境摆一摆,说一说。
2、用什么方法计算你能列出算式。
3、出示其他两幅图,学生自主完成。
4、试一试的两幅图,学生能说明图意,并列算式计算。
【设计意图: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体验相加的过程加深理解,学会列加法算式,同时训练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理解应用,强化体验
(一)出示练一练的第一幅图和第三幅图,引导学生说出题意并列式计算。
(二)抢答活动
(三)手指游戏
(四)观察画面,说说生活中用加法计算的问题。
【设计意图:巩固表述相加的过程及列式计算的能力】
四、总结归纳,提升经验
(一)到这里,咱们今天这节数学课就快要结束了,谁来说一说:"今天这节数学课你有哪些收获?"
(二)找一找生活中加法的问题。
【设计意图:,学生自己说说收获,目的在于让他们学会回顾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梳理总结学习内容,将知识纳入学生的认知结构,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思考能力。教师小结,是为了全班同学加深印象,理清思路,起到示范和总结的作用】
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而耗费半节课的时间吧,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从而在之后的上课教学中井然有序的进行,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22年西师大版《一共有多少》教案(七)”,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共有多少》(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熟悉的生活背景和已有的生活经验,理解加法的意义。
2.在观察、操作的活动中,探索5以内数的加法。
3.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从具体的情境中提出加法问题并解答。
教学重点:
理解加法的意义及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难点:
理解加法的意义。
教学准备:电脑课件 小棒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铅笔情境)。
师:今天老师请到了咱们数学王国里的一位好朋友跟咱们大家一起来上这节数学课,大家想知道她是谁吗?(先出示图1)请大家仔细地看一看笑笑是怎样拿铅笔的?
(接着出示图2)同学们再看,从这幅图中你又知道了什么?请大家数数"当笑笑把两只手上的铅笔合到一起之后,她的手里一共有多少支铅笔"。
接下来请同学们用自己的小棒代替铅笔跟着老师也像笑笑这样来表演一下!
今天这节数学课的课题就是《一共有多少》【板书课题《一共有多少》】
二、讲授新课。
1、观察情境图,描述图意(熊猫情境)
师:同学们请看,熊猫们都在干什么呢?老师接下来用圆片代替熊猫,把它们请到咱们的黑板上来。
请同学们想一想:"公园里一共有多少只熊猫?"
看一看一共是有5只熊猫吗?师将2个圆片移到3个圆片处,即把它们合起来,再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数一数。
用数字去解问题:
吃竹子的3只熊猫用数字3来表示,玩皮球的2只熊猫用数字2来表示。
把吃竹子的这3只熊猫和玩皮球的那2只熊猫合起来。要用到咱们数学里的一个符号"+",加号,(板书"+")。
2+3 说2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
合起来之后一共就有5只熊猫。(板书"=5")
5表示什么呢?
指导学生齐读两遍"3加2等于5"
3+2=5这个加法算式,除了可以表示咱们公园里的熊猫之外,你还能想到什么?(生自由说一说)
2、摆一摆,算一算
出示课本第24页"摆一摆,算一算",让学生们用小棒结合图中的情境摆一摆,说一说。
三、巩固练习
课本第25页练一练第1、2题。
1、说一说,填一填
(1)学生独立完成;(2)全班进行交流。
2、(1)学生独立完成;(2)全班进行手指游戏。
四、 课堂小结
咱们今天这节数学课就快要结束了,谁来说一说:今天这节数学课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一共有多少
3+2=5
读作:3加2等于5.
课后反思:
《一共有多少》(第2课时)
鹤壁市湘江小学 孙雪
教学目标:
1、 初步感知从不同的观察角度出发,会列出不同的算式。
2、体会加法的含义。
3、进一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初步感知从不同的观察角度出发,会列出不同的算式。
教学难点:
体会加法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加法的意义
2.加法算式的读法
3.加法算式中每个数字表示的意义。
二.练习深化
试一试:
1、一共有多少?
(1)引导生说明图意,并根据图意提出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
(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3)组织学生结合图意与同桌说说算式的意义。
2、说一说
(1)出示情境图,让学生受到启发;
(2)学生独立找生活中的实例;
(3)画图表示算是的意义。
练一练:
1、 看图说数学故事,提出数学问题,再列式。
操场上原来有3个同学在玩跳绳,又来了1个同学,
现在一共有几个同学?3+1=4 每个数字分别表示什么?根据这个算式还可以编什么数学故事?
4、教师出示算式:2+3=5,学生可以结合图,也可以联系身边的事物说一说可以表示什么。
5、一图两式,引导学生说图意,再列式。
观察小兔的可列3+2=5
观察萝卜的可列2+1=3
6、引导学生发现每次多(2)。3比1多2, 5比3多2, 7比5多2,后一个数总比前一个多2,按照规律往下填。
7、说一说,算一算。
我们的好朋友淘气,他邀请同学们到他家玩,他家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一起到他家里去看一看,淘气家里有哪些加法算式?你会说吗?
小组说一说,算一算,在这幅图中,有哪些加法问题,怎样
列式。集体讨论。比一比,哪组找得多。
三.数学游戏
学生同桌之间有一套数字卡片,分别是0.1.2.3.4.5,抽数字,编故事,列算式。
教师可先与一名学生示范,然后由学生同桌之间合作完成,教师巡视,并参与个别指导。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小朋友们有哪些收获?
课后反思:
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而耗费半节课的时间吧,在上课前要仔细认真的编写一份全面的教案。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2022年西师大版《下课啦》教案(四)》,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下课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感知高矮、长短关系,体会高矮、长短的相对性。
2、在比较过程中体会高矮、长短的正确方法。
3、渗透帮助他人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掌握比较高、矮;长、短等的方法。
教学难点:
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具准备:
绳子、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比较的"多、少")
师:今天有好多老师来听课,谁能说出老师多还是学生多?
生:老师多!
生:学生多!
引导学生说:学生比老师多,老师比学生少。
二、新课。
1、请刚才回答的学生上来。
师:老师和××同学站在一起,请大家判断谁高?谁矮?
师:下面谁愿跟这个同学比较?
(有意请一位跟这个同学差不多的学生,这样学生不容易看出来,从而引出比较的方法)。
师:大家觉得谁高?谁矮?(两个学生面向学生)
师:他们这样站着不容易看出高矮,有更好的比较方法吗?
生:让他们背对背。
让两人背对背站着再比较,得出结论。
(出示课件 1 ,让学生观察。)
师:淘气和笑笑也是用这种方法来比高矮的,但是,淘气这样做,你觉得对吗?
生:淘气做得不对,因为他脚踮起来。
师:哦!比高矮时不能把脚踮起来,还要注意什么呢?
(让学生自由在小组里发表意见。如:把背挺直、鞋子一样高、都不穿鞋子等)。
2、老师小结比较高矮的正确方法:背对背、把背挺直、鞋子一样高、都不穿鞋子。
3、小组内互比身高。
师:大家都知道了比高矮的方法,现在你们可以比身高,还要请个同学帮助看。
(学生活动,老师适当指导)。
4、学生反馈活动结果。
三、练一练。
1、同桌比较铅笔的长短。
2、比较自己的书本和铅笔盒的长短。
3、同桌比较绳子。
4、指导学生完成第 21 页练一练的第 1、2 题。
5、师出示绳子和柱子,让学生观察并判断,最后出示结果。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了比较高矮和长短,你们学到了什么?
比较高矮、长短的方法。
五、作业
回家跟妈妈比较个子的高矮,明天把结果告诉老师。
一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
课题一共有多少(一)
学习目标1、让学生亲身体验利用身边的物体摆一摆,说一说,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
2、使学生能够看图说图意,并能够正确地列式计算。
3、让学生能够说出生活中加法计算的问题。
学习重难点1、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
2、使学生能够看图说图意,并能够正确地列式计算。
学习资源小黑板
导学流程活动过程
呈现目标
任务导学1.让学生亲身体验利用身边的物体摆一摆,说一说,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
2.使学生能够看图说图意,并能够正确地列式计算。
3.让学生能够说出生活中加法计算的问题。
互动探究
合作求解1、老师给你们演一个哑剧想看吗?谁知道什么叫哑剧?对,老师不说话,你们看完后,你说一说我演了什么,好吗?
2、左手拿2支笔,右手拿3支笔,做合起来的动作。
3、教师提问:
(1).谁说一说我演了什么?最后问大家一个什么问题?(左手拿2支笔,右手拿3支笔,把它们合起来一共有几支笔?)
(2).谁会列式计算?
(3).谁再带大家读一遍算式?
(4).2、3、5分别表示什么?
(5).“+”表示什么?(“+”表示和起来的意思)
4、小结:只要是把两部分合起来就要用加法计算。
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加法.二、活动二:摆一摆
1、教师在黑板上左边摆1个桃子,右边摆3个桃子。
(1)一共有几个?说一说怎样列式?
1+3=4,一共有4个.3+1=4,一共有4个。
教师:这两个算式都对,你喜欢哪个就用哪个。
学生动手摆:
说说1、3、4各表示什么?为什么用加法?
强化训练
当堂达标好啦,现在我们去检查一下我们学得怎么样:
1、独自完成课本25页练一练中第1、2题后小组内订正。
2、独自完成课本26页练一练中第3、4题后小组内订正。
预习先行完成课本26页练一练中第5、6、7题
课后
反思
一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
课题一共有多少(二)
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动手操作,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交换律的含义。
2.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思考问题,看图能列出两个不同的算式。
3.正确、熟练地口算5以内的加法。
学习重难点1、通过仔细观察,动手操作,进一步理解加法交换律的含义。
2、使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思考问题。
学习资源小黑板
导学流程活动过程
呈现目标
任务导学1、通过观察、动手操作,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交换律的含义。
2、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思考问题,看图能列出两个不同的算式。
3、正确、熟练地口算5以内的加法。
互动探究
合作求解出示图
师;他们来到了大树下,发现了几只可爱的小鸟,你能写出两个不同的加法算式吗?
出示图
引导看图
师:你能给大家提一个加法问题吗?
在小组内提问,并讨论解决所提的问题,汇报交流
强化训练
当堂达标
预习先行提前观察了解课本27页《还剩下多少》中的内容。
课后
反思
一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
课题还剩下多少(一)
学习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使学生能够在经验积累和亲身体验的基础上体会减法的含义并能应用。
2、使学生能够在交流合作中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学习重难点1、初步理解减法的含义。
2、学生能够看图说图意,并能够正确列式计算.
学习资源小黑板
导学流程活动过程
呈现目标
任务导学1、通过自主学习,使学生能够在经验积累和亲身体验的基础上体会减法的含义并能应用。
2、使学生能够在交流合作中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
互动探究
合作求解(一)看图自主理解减法含义
1、请你自己想一想,这幅图什么意思?
2、全班讨论
(二)反馈1.出示图片:画一画,算一算
(三)讨论小结:当我们从总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另外一部分时,我们用减法计算.“-”记做减号
(四)小组内完成课本28页“试一试”
强化训练
当堂达标好啦,现在我们去检查一下我们学得怎么样:
1、独自完成课本28页练一练中第1、2题后小组内订正。
2、独自完成课本29页练一练中第3、4题后小组内订正。
预习先行完成课本29页练一练中第5、6、7题
课后
反思
一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
课题还剩下多少(二)
学习目标1、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理解得数是零的减法算式。
2.培养学生善于思考、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进一步感知减法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学习重难点1、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
2、掌握5以内的减法计算。
学习资源小黑板
导学流程活动过程
呈现目标
任务导学1、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理解得数是零的减法算式。
2.培养学生善于思考、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进一步感知减法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互动探究
合作求解基本练习
1、填空.
(1)摆△△△△△,拿走4个,还剩几个?
5-()=()
(2)摆△△△△,拿走3个,还剩几个?
()-()=()
(3)摆△△△,拿走3个,还剩几个?
()-()=()
2、在()填上“+”或“-”.
1()2=35()2=3
5()5=03()1=4
2()3=50()2=2
4()3=15()4=1
3、看图填空.
强化训练
当堂达标好啦,现在我们去检查一下我们学得怎么样:
1、独自完成课本28页练一练中第1、2题后小组内订正。
2、独自完成课本29页练一练中第3、4题后小组内订正。
预习先行完成课本29页练一练中第5、6、7题
课后
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而耗费半节课的时间吧,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从而以举一反三的方式学会其他的知识点,那怎样写才能有一份高质量教案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北师大版数学一下《一共有多少》教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教学目的:
1. 在具体的情境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加法的含义,并学会5以内数的加法.
2.会读、写加法算式,感情把两个数加法的含义。
3.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 知道加法的含义,并能正确地读出算式。
2. 会计算5以内的加法。
养成教育训练点:
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感知生活中的数学,加强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教具准备:
铅笔,圆片若干,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老师介绍笑笑,展示情境图,让生说说从图中看到了什么数学信息,
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板书(一共有多少支铅笔?)
二、新课探讨
1. 观察图意,引出加法。
引导生具体说出笑笑一只手有3枝铅笔,另一只手有2枝铅笔,
然后把两只手中的铅笔合起来。
学生提出一共有几支铅笔,
老师请生说出怎样算出5枝铅笔
如:3往上数2个是5.
比2多3就是5.
把2和3合起来是5.
老师讲解并板书演示:数学中把两个部分合起来可以用一个符号来
表示+ 带领学生书空加号。
问;那一共有几支铅笔可以用几加几表示呢
2+3 说2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
2+3=5 读作 2加3等于5. 5表示什么呢
小结;把两个部分合起来可以用一个加法算式来表示。
拓展:2+3=5还可以表示什么 如把2只鸡和3只鸡合起来。
2. 有几只熊猫。出示教材P24的情境图。
说一说,数一数,并列式算出来。
3. 摆一摆,算一算
用圆片摆一摆,说出加法算式,并说出每个数字表示的意思。
4. 提出自己身边的加法问题,加深体验。
生互问互答
5. 完成试一试
引导生说明图意,并根据图意提出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组织学生结合图意与同桌说说算式的意义。
三、巩固练习书P2526。
说每个算式里各个数字分别表示什么。
四、全课总结
板书设计:
一共有多少
3+2=5 读作: 3加2等于5
可以表示把3枝铅笔和2枝铅笔合起来。
教学反思:
由于低年级的学生识字量非常的少,所以教材中的许多数学问题都是用图呈现出来的,通过以上步骤既让学生了解了表达问题的几种形式,并有意识的训练了学生的看图能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带着问题看图的意识。个人认为贯穿这条线索的教学是这堂课的一大亮点。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老师需要做好课前准备,编写一份教案。从而在之后的上课教学中井然有序的进行,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2022年西师大版《跷跷板》教案(四)”,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跷跷板
教学目标:
1、经历简单的推理活动,培养初步的推理能力。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使学生在与他人的合作中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教学重点:会比较物体轻重的方法。
教学难点:轻重的含义以及比较物体轻重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1.师:星期天,小动物们都在公园里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小动物们最喜欢玩什么?原来它们最喜欢玩的叫做跷跷板。这时候,走来一只小兔弟弟和一只小兔妹妹,它们俩坐了上去。
2.师:小朋友们,请你们仔细看,你发现了什么?
生1:小兔弟弟这边低,小兔妹妹那边高。
生2:小兔妹妹上去了,小兔弟弟下来了。
生3:小兔弟弟重,小兔妹妹轻。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3:小兔弟弟把它这边压下来了,所以它比较重,小兔妹妹那边高高的往上翘起来了,所以它轻。
……
3.小朋友们真厉害,能看出谁轻谁重,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轻和重。
1.说一说。
师:现在就请小兔休息一会儿,咱们大家来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哪两样东西来比,一眼就能看出谁轻谁重。(生争先恐后举手发言。)
生1:我吃饭用的碗比勺子重。
生2:大象和小象比,小象轻,大象重。
生3:我用象和蚂蚁比,象重,蚂蚁轻。
……
2.掂一掂。
观察自己课桌上的文具盒和学具盒,猜一猜谁轻谁重。
现在,请把你的文具盒放在一只手上,学具盒放在另一只手上,两只手同时掂一掂、比一比,感觉一下,文具盒和学具盒谁重谁轻。
师:请小朋友把轻的举高一些(生把学具盒举高了),把重的放低一些(生把文具盒放低)。
3.称一称。
(1)师: (介绍天平的使用方法)两边托盘里没放东西或两边放的东西一样重时,天平的两边是一样高的,平平的。现在我们来看看苹果和橘子究竟谁轻谁重。(师操作,把苹果和橘子放在两边托盘里)谁能看出来?
学生自由发言,说明理由(因为看见天平的两端不平衡了,放苹果的这一边低,说明苹果比较重,放橘子的那一边高,说明橘子比较轻)。
师:我们还可以看指针,它偏向哪一边,就可以说那一边是比较重的东西,另一边是比较轻的东西。
(2)师:你们还想自己称一称吗?
生:我自己的苹果、梨、铅笔盒、书、文具……
要求:找一位小组内的小朋友合作,比一比两人的东西,谁的重,谁的轻。(每组有不同的称东西的工具。)
(3)小组汇报,师适时给予鼓励,其他学生也可说出自己的看法,或者对汇报学生给予评价。
三、应用拓展
练一练
四、总结延伸
1.小朋友们,不知不觉当中,一节课就要过去了,你们学得愉快吗?老师也很高兴,我觉得你们个个都很出色。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又有哪些进步?
2.你认为我们班今天谁的表现最棒?哪个小组最值得你学习?你自己的表现呢?
五、布置作业
一个优质课堂,就是老师在讲学生在答,讲的知识都能被学生吸收。每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2022年西师大版《下课啦》教案(三)”,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教学目标:
1、在比一比的活动中,能够正确比较两个或三个物体间的高矮、长短。
2、知道在比较高矮长短时,需要在同一起点上进行,并初步学习寻找参照物进行比较的方法。
3、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比一比的方法,并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的过程。
教学重点、难点:
经历比较高矮、长短的过程,掌握比较的方法。
教具学具:
几根长短不一的绳子。跳绳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下课的时候都会玩些什么呀?
生1:跳绳
生2:抓人
……
师:这么多种游戏啊!一定很好玩。但要注意安全哦。同学们,淘气和他的同学下课的时候也跟你们一样玩了很多种游戏,你们想不想去他们学校看看?
生:想。
师:那我们一起大声喊出"下课啦",让淘气他们出来玩吧。
生齐喊:下课啦!
(出示主题图)师:看,他们都出来玩了。谁来说说你看到他们在玩什么?
生:他们有的在比身高,有的在跳绳,有的在踢毽子,还有的在修凳子。
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
二、实践操作,发展认知
师:今天我们玩一个闯关游戏好不好,看看谁的小眼睛看的最认真。如果能闯关成功就可以获得一枚红旗勋章,想不想要?
第一关:比高矮
1、(出示比高矮图片)这两个同学在干什么?
生:在比高矮。
第一关的闯关题目就是请我们同学们来当裁判,他们两个比,谁高?谁矮?
生1:他们一样高。
生2:不对,男孩子偷偷垫脚尖了,不能比。
师:那怎样比才是正确的呢?
生:两个要站在同一水平线上,站直了比。谁在上面谁高,谁在下面谁就矮。
老师演示并小结。
2、体会高矮是相对的
师:我们也来做比高矮游戏,谁愿意来?(提示学生注意观察比高矮要注意在同一水平线上,站直了比。)
三名高矮悬殊大的一些学生上台。
教师引导学生比较三名学生的高矮,体会高矮的相对性。说清前提谁和谁比或谁比谁高、谁比谁矮。
恭喜大家闯过了第一关。
第二关:比长短
第二关来考我们的是这两个跳绳的小朋友。第二关的闯关题目是你有什么办法可以比一比他们的跳绳,谁长?谁短?
师:跳绳我们自己也有。四个同学一组,比一比,看看怎样才能正确地比出长短,不出错。要注意什么?
反馈
师:谁来说说,你要怎么比?
生:要先对齐,拉直了再比较。
师:请你大声告诉这两个同学,让他们照着你说的方法比一比。
师:恭喜你们,又获得了一枚红旗勋章。
三、课堂练习
还想不想闯关?我们一起去闯闯智慧岛吧。(21页练一练)
1、快速回答第1题
2、第2题
问:为什么?生:因为第二条绳子没有拉直
3、第2题
演示:线越短绕的圈数越少,越长绕的圈数越多。
圈数越少绕的线越短,圈数越多绕的线越长。
4、第3题汽车能从桥下通过吗?说说为什么
5、第3题谁最高?谁最矮?没有在同一水平线上,你有什么办法比高矮?引导学生寻找参照物横线。数数占几行?
6、同样是没有在同一水平线上,怎样比这些笔谁长谁短?从短到长排。引导学生寻找参照物数格子。
四、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闯关用到了很多知识。谁来说说?
(比高矮要站在同一水平线上,站直了比。比长短要先对齐,拉直了再比较。)
板书设计:
下课啦
长 短
对齐 拉直
高 矮
在每学期开学之前,老师们都要为自己之后的教学做准备。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2022年西师大版《跷跷板》教案(八)》,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第三节 跷跷板
教学内容:教材P22-23
教学目标:
1、通过说一说,掂一掂,称一称等活动,让学生逐步加深对轻重的体验和理解。
2、 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来比较事物轻重的过程,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轻重的方法。
3、通过中介物质的等量代换,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
4、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比较两个物体的轻重。
难点:通过等量代换推出两个物体的轻重。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展台 、天平等。
教学流程设计:
一、 谜语导入(出示PPT第一页,猜谜语。)
一匹马儿两人骑,
这边高来那边低。
虽然马儿不会跑,
两人骑着笑嘻嘻。
师:今天,邹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谜语,比比看谁最聪明。 (学生得到谜底:跷跷板。)导入课题。
师:我们班小朋友真聪明,一下就猜到了答案。那谁都玩过跷跷板呢? (邀请甲、乙两位学生,这两位同学体格有差异。)
师:现在他俩去玩跷跷板,大家想想会出现什么样情形呢? 生:甲会沉下去,乙会翘起来。
生: 翘翘板就会倾斜,因为甲重,乙轻,。
(引导学生说甲比乙重,乙比甲轻。)
师:那现在邹老师也想玩跷跷板,谁想和我一起去玩呢? (挑选学生甲。)
师:老师和甲去玩跷跷板,小朋友们觉得会怎么样呢?
生:老师那边低,甲那边高。
生:老师那边会沉下去,甲那边会翘起来,因为老师比甲重,甲比老师轻。
师:那请大家想一想,邹老师和甲、乙相比,谁最轻?谁最重? 生:邹老师最重,乙最轻。
师:小朋友们真棒,只是通过观察就看出了谁轻谁重。为了奖励你们,瞧,老师为你们带来了什么?(出示:宝盒)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获得了第一箱宝藏!接下老师还为你们准备了更多的惊喜,你们有没有信心继续迎接挑战呢?
生:有
师:那么这节课我们就从跷跷板出发一起来学习比较轻重,继续闯关,收获更多的宝藏吧。
(板书课题:跷跷板--比轻重)
二、探索新知
1、感受"掂一掂"
师:现在老师手里有一本数学书和一本字典,请同学们猜猜看哪个轻哪个重呢?
生:数学书重。
生:字典重,数学书轻。
师:呀!有的同学觉得数学书重,有的同学觉得字典重,大家的意见出现了分歧,谁能想出好办法来帮我们验证一下到底谁重呢? (学生积极想办法。)
生:可以用手来验证,一只手拿一样东西来比较。
(请两到三名学生用手掂一掂,再把发现的结果告诉大家。) 生:字典比数学书重,数学书比字典轻。
师:现在大家都认为:字典比数学书重,数学书比字典轻。看来有些东西光用眼睛看并不能准确的判断出谁轻谁重。
师:可以用掂一掂的方法来帮助我们进行比较。
师 : 同桌合作找一找身边的两种不同物体,掂一掂比比谁重谁轻. 生:同桌合作
师:大家真棒,通过认真思考、积极动脑解决了我们遇到的问题,又得到了新的宝藏!
(课件展示:宝盒)
师:不过小朋友们可不能骄傲,因为后面还有精细等着你们来发现哦!、
2、感受称一称
师:老师会变魔术,看看我的手里有什么?
生:有一个苹果和一个梨
师:赶紧猜猜看哪个重哪个轻。
(学生发言,各抒己见。)
师:既然大家意见不统一,那么我们用刚才掂一掂的办法来验证一下到底是苹果重还是梨重呢。
(学生掂一掂,依然得到不同的结果。)
师:同学们的答案都不同,这可怎么办呢?谁能想出什么好办法来帮帮同学验证一下呢?
生:用秤称
师:你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今天老师就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课件出示:天平)
师:介绍天平的构成
师:现在请大家仔细观察天平,看看左右两个托盘是什么状态? (展示:天平)
生:平平的
师:当天平左右两个托盘一样平的时候,我们就说左右两个托盘里的物体一样中。
师:现在大家在看看天平,看看天平左右两个托盘还一样平吗? (教师操作,把苹果放在天平的左托盘里。)
生:不一样平,左边沉下来了
生:苹果重
师:我们班的同学太厉害了,太善于观察了。当天平地把边托盘沉下去,我们就说哪边的物体重。
(教师操作,把苹果和梨分别放在天平的左右托盘里。)
师:现在哪位小朋友愿意来说说谁轻谁重呢?
(学生自由发言,试着说出理由。)
生:天平动了,梨这一边低。
生:梨那一边沉下去了,梨比苹果重。
师:小朋友们真棒,看哪边托盘沉下去就知道哪边重。怎么样,小朋友们在成功解决问题获得新的宝藏的同时,还交了天平这个新朋友,以后它也会成为我们学习过程中的好伙伴。
(出示:宝盒)
3、练一练
师:还剩下最后一箱宝藏了,赶紧给自己拍拍手加加油吧! 师:出示一个铅球、一个皮球
师:小朋友们觉得谁重谁轻呢?
(学生自由发言。)
师:看来大家的意见又不统一了。那赶紧想想办法验证一下,看看谁这次猜中了?
生:可以用手掂一掂。
师:谁想来掂一掂感受一下
生:掂,铅球重
生:可应用天平秤一称;师:那就请出我们刚刚才认识的好朋友--天平,让他;(随机请一位学生来操作,一个托盘放铅球,另一个托;生:比较轻重的时候不能只看大小;师:非常好;三、巩固练习;1、练一练第1题;师:谁愿意给大家当小老师带着大家把题目要求读一遍;生:指名领读题目;师:图上有哪几种物体?左边托盘放的什么,右边托盘;师:现在天平两边是什么状态?说明了什么?;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可应用天平秤一称
师:那就请出我们刚刚才认识的好朋友--天平,让他来告诉我们究竟谁轻谁重吧!
(随机请一位学生来操作,一个托盘放铅球,另一个托盘放皮球。) (让学生描述看到的现象。得到结论:铅球比皮球重,皮球比铅球轻。) 师:那么通过铅球和皮球谁轻谁重的比较,小朋友们有什么新的发现呢?
生:比较轻重的时候不能只看大小。
师:非常好。我们也谢谢好伙伴--天平帮我们来比较谁轻谁重。 今天小朋友们真棒,通过认真思考、积极发言努力获得了这么多的知识宝藏,那现在带着这些知识宝藏去知识大擂台上一显身手吧,看看谁最聪明最能干!
三、 巩固练习
1、 练一练第1题。
师:谁愿意给大家当小老师带着大家把题目要求读一遍
生:指名领读题目
师:图上有哪几种物体?左边托盘放的什么,右边托盘放的什么? 生:看图回答
师:现在天平两边是什么状态?说明了什么?
生:独立练习
师:巡视纠错、教师评价
2、 练一练第2题。
师:谁愿意给大家当小老师带着大家把题目要求读一遍
生:指名领读题目
师:图上有哪几种物体?左边托盘放的什么,右边托盘放的什么? 生:看图回答
师:现在天平两边是什么状态?说明了什么?
生:独立练习
师:巡视纠错、教师评价
3、拓展延伸(练一练第4题)
(引导学生比较三个物体中谁最轻谁最重。)
四、 课堂小结
师:今天这堂课呢,小朋友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获得了那么多的知识宝藏,带着这些知识宝藏又去知识擂台上一显身手。邹老师想问问大家,通过这节课,小朋友们学到了什么?
(用不同的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
五、作业设计
练一练第3题。
六、板书设计
跷跷板
--比轻重
七、教学反思
通过这堂课的教学以及学生课堂反馈来看,整体教学设计较为合理,从学生学习兴趣出发的同时照顾到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孩子的实际生活情境"玩跷跷板"出发引入新课.再新手内容时把课堂交给学生,比如"掂一掂"环节。试着让每个孩子都拿起自己身边的东西来掂一掂,充分体会"掂一掂"的过程,也让每个孩子都有事可做。 对于学生的发言进行及时的纠正和评价。 "知识大擂台"环节作为巩固练习,层次感和梯度较好的展现出来。总的来说,我个人认为是一节比较好的教学设计!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2022年西师大版《跷跷板》教案(六)”,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跷跷板》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大一年级上册22~23页。
教学目标:
1、经历物体两两间的轻重比较的过程,初步学习三个物体最轻与最重的比较。
2、结合生活经验,在掂一掂等活动中,进一步体验两个物体之间的轻重比较。
3、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比较两个物体的轻重。
2、通过等量代换推出两个物体的轻重。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
师:同学们,你们玩过跷跷板吗?谁能说一说玩跷跷板的的感受。(生交流)
师:你们总结的真好,今天动物乐园的小动物们开展了一场跷跷板比赛。想去看看吗?
二、授新
1、说一说
出示情境图
师:瞧,第一场是由狮子和老虎两位选手进行比赛,请认真观察这张照片,你发现了什么信息?
第二场是由老虎和豹子参加比赛,再请认真观察,你又发现了什么?
引出最轻,最重。
师:诶,这只老虎为什么一会儿轻,一会儿重?发生了什么事情?
引导学生说狮子与老虎比(或老虎与豹子比),谁轻谁重呢?(注意语言规范性)
师:你们判断的好极了,那你知道狮子,老虎,豹子,谁最轻,谁最重呢?你是怎么想的?
2、掂一掂
师: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物体的重量是不一样的,我们该怎么判断哪个轻,哪个重呢
(1)课本与本子。
(2)文具盒与铅笔。
这些物品都是我们常见到的,他们中哪个轻,哪个重,你想怎么比较呢?(引导出掂的比较方法)
师:你们想到的办法很好,那就快快试一试吧。谁能说一说你在掂的时候有什么感受?
总结:在两个物体重量差距比较大时,就可以用掂的方法比较出轻重。
3、称一称,说一说
师:刚才你们用了掂的办法比较了两样物品的重量,下面我们来看看苹果和梨比较,哪个轻,哪个重?
让学生理解称一称时,托盘压下去的重,翘起来的轻。
4、圈一圈
师:你们已经会用称称出轻重了,这时候请你们来看一看这两样物品(铅球和皮球),这些物品已经站在了称上,他们想让你们来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
出示课件
三、练习拓展
课本23页。第1题老师读题,学生理解题意后,单独完成,集体纠正。
第2、3、4题老师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学生试着完成,集体讲解,纠正。
四、板书设计
跷跷板
轻
重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设计注意让学生亲身经历比较的过程,通过多个活动,比较物体的轻重。
作为一小学位老师,我们要让同学们听得懂我们所讲的内容。为此老师就需要在上课前准备好教案,以此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2022年西师大版《跷跷板》教案(三)”,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跷跷板》的教学设计
新民路小学 索玉霞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比轻重的过程,并能用正确的方法比出物体的轻重。
2. 让学生探索比轻重的方法并能准确地用语言叙述谁轻谁重。
二、教材分析
《跷跷板》一课是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比较多少和高矮、长短的基础上进行的体验活动。内容选取学生身边的、常见的、较感兴趣的事物,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与生活经验。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逐步加深对轻重的体验与理解,初步体会借助工具确定轻重的必要性。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轻与重的含义。
难点:比轻重的方法。
四、教法与学法:
教法:创设情境、引导探究。
学法:探究体验,归纳发现。
五、教学准备:
课件 、 天平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1)导入:小朋友们,今天老师想带你们去游乐场玩,你们高兴吗?
(出示课本20页主题图)你能说说他们分别在干什么吗?
(2)小猴和小熊玩的真开心,你们能学学他们玩耍的样子吗?
(二)探究新知:
(1)从刚才同学们的表演中,你发现了什么?
(2)掂一掂,说一说:
1. 请同学们拿起自己的文具盒和课本,掂一掂,并向同桌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2.学生自己自行活动,并相互交流
3.引导学生了解:沉一些的物体我们就说它重一点,比它要省力一些的物体我们就说它轻一些。让学生明白轻重是相对比较而言。
4.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文具盒和课本谁轻谁重。
(3)探究比较轻重的方法:
1.小物体我们可以放在手上掂,那么再大一些的物体该怎样比较他们是轻重呢?
2.请同学们将自己的学具天平拿出来,在两边放上不同的物体,你能发现什么?
a.学生动手操作,所称物品不限,教师指导方法。
b.同桌互相交流讨论,谈谈自己的发现。
3.学生汇报自己的发现:天平向哪边倾斜,就说明哪边的物体重一些,高高翘起的那一端物体就轻一些。
4.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所称的物体"什么比什么轻,什么比什么重?
(三)巩固应用:
1.完成课本21页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
2. 完成课本21页第2题。
(1)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2)想一想,一个苹果和一个橘子,哪个重?
3. 完成课本21页第3题。
(1)想一想,以什么物体的重量为标准推算出谁最轻,谁最重?
(2)学生自由讨论交流,并汇报。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022年西师大版《一共有多少》教案(四)》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数学西师版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06630.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