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有关0的加、减法》数学教案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每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有什么样的教案适合新手教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有关0的加、减法》数学教案》,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有关0的加、减法》数学教案

第八单元 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第3课时 有关0的加、减法

教学内容:

课本第48--49页。

教学目标:

1、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学会有关0的加、减法,更加喜爱数学。

2、发展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比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体会函数。

教学重点:

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合作交流,自己学会有关0的加、减法计算。

教学难点:

认识有关0的加、减法的计算规律。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一天,猴妈妈有事外出,它给三个孩子每人准备3个桃,并对它们说:“孩子们,今天妈妈有事外出,每人3个桃是为你们准备的午餐和晚餐。”小猴们一听,非常高兴。中午时,老大吃了1个,老二吃了2个,而老三呢,一口气吃了3个,小朋友们,你们猜猜,晚上它们各吃了几个桃?

二、教授新知:

1、操作学具:

讲述:同样是3个桃,三只小猴吃掉的个数不同,剩下的个数也不同。请你们用学具盒中的图片你替桃,分别演示一下三只小猴吃桃的情况。

2、教学例3:

讲述:请大家把书翻到下面写着“48”的那一页。这页书上面的两幅图告诉我们什么?把看到的告诉同桌。

指定三人说图意。并提问:要算“现在有几人”,怎样列式?为什么要用减法算?等于多少/为什么等于0?指名说说算式中每个数表示的意义。

3、教学例4:

交代:投影出示两盆花,让学生仔细观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同桌互相说一说,再指名说一说。

提问:谁能算出“两盆一共开了几朵花”?列出算式。

学生完成后,集体订正,并说说为什么列成5+0,为什么等于5。

一盆开了5朵,另一盆一朵也没有开,所以

5 + 0 = 5

左边一盆开 右边一盆一朵 两盆一共

的朵数 也没有 开的朵数

4、教学“试一试”。

讲述:刚才大家算得真不错,下面我们来比一比。

(出示0+3和3-0)先用小棒摆一摆,然后同桌交流,小组计论说说怎样想的,再填在课本上。

教师巡视指导,指名板演。

提问:0+3为什么等于3?3-0为什么也等于3?

5、小结。

今天我们学的知识都和几有关,谁能有一句话说说这节课学会了什么?随学生回答板书课题。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1、“想想做做”第1题。

讲述:刚才“老三”把桃都吃光了,晚餐什么出没有了。所以它就出去找食物。后来它发现了两棵树,就印在我们书上,看“想想做做”第1题。

提问;在你们的帮助下,小猴找到了桃,它是怎么算的?你能算出小猴现在有几个桃吗?晚餐它吃了几个?还剩几个?

学生完成书上的填空后,小组检查订正。

2、“想想做做”第2题。

先独立完成,做完后再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3、“想想做做”第3题。

讲述:你看到了什么?把看到的说给你的同桌听,再列出算式。

4、“想想做做”第4题(口答)

讲述:根据刚才看到的,谁能把每组题整好队,按顺序说说。

四、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有关0的加、减法怎样算?

板书设计:

有关0的加、减法

3-3=0 5+0=5 3-0=3

一个数加上0还等于这个数,一个数减去0也还等于这个数。

教学反思:

教学本课要把5以内的加、减法知识和0的认识结合起来。

首先通过情境操作让学生明白了减法在生活中的运用,当减法的结果为0时很自然就会根据0的意义引出对这类算式的理解。

同样根据增加或者减少0个数时对结果没有影响,在计算中再次渗透0的意义,从而更好地理解了有关0的加、减法并掌握了其算法。

扩展阅读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认识0》数学教案


作为一小学位老师,我们要让同学们听得懂我们所讲的内容。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苏教版一年级上册《认识0》数学教案”,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认识0》数学教案

第五单元认识10以内的数

第4课时认识0

教学内容:

课本第17--18页。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索“0”的意义,表示一个也没有,并理解“0”的其它含义起点,分界线等,规范“0”的写法,使学生能较工整地书写“0”。

2、通过紧密联系生活实践活动,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合作探究的能力和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1.初步知道0的含义,0在数中的顺序,会读写0.

2.指导学生规范书写,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难点:

理解0的含义

课前准备:

课件、直尺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教师:小朋友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就给大家讲个《小兔采蘑菇》的故事。

教师讲故事:星期天,有四只小兔告别了兔妈妈结伴出去采蘑菇,它们高高兴兴地向森林走去。其中有三只小兔采蘑菇的时候非常专心,采了一个又一个蘑菇。还有一只小兔在采蘑菇的时候一会儿看看远处的风景,一会儿看看飞来的蝴蝶,结果怎么样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二、探究交流

(一)出示课件

1、学习例题3

教师:你知道故事里的那只三心二意的小兔是哪一只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呢?别的小兔采了多少个蘑菇,你能用数字表示出来吗?

教师:小白兔一个也没采到,应该用数字几表示呢?

教师:同学们真聪明,0也和1、2、3这些数一样,也是一个数。

教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有关“0”的知识。(板书:0的认识)

教师指着小兔下面的0问:在这里0表示什么呢?(板书:一个也没有)

教师:小兔采蘑菇的时候三心二意,所以一个蘑菇也没有采到。我们小朋友可不能向它那样,上课的时候要认真听讲,这样才能获得更多的知识。

2、试一试

(1)看图,想一想,两幅图表示怎样的一件事情。试着用几句话把这两幅图的意思连起来说说。再跟同桌说一说。

(2)思考:原来的萝卜数用什么数表示?现在呢?

这里的0表示什么?

集体交流,小结。

(一个萝卜也没有用0表示)

3、说说生活中用0表示的例子。

教师:小兔一个蘑菇也没有采到,我们用0来表示。生活中用0表示的例子非常多,比如:桌上有三个苹果,爸爸吃了一个,妈妈吃了一个,我吃了一个,结果一个苹果也没有了,这时苹果的个数可以用“0”表示。你能说出几个要用0表示的例子吗?(学生说,教师正确地引导。)

4、生活中的“0”。

教师:现在想一想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0呢?

(门牌号码上的0;电话号码上的0;直尺上的0……出示有0的图片)

(课前老师也收集了一些有0的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

(二)感知0的另两种含义.

1、观察自己的直尺

教师:课前同学们也准备了直尺,拿出直尺,放在桌上。找一找0在哪里,小手指向0。你能大声的把直尺上的数字读一遍吗?

2、出示图片(直尺)

教师:直尺上的数是怎样排列的?这些数是从几开始的?(这些数是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从0开始的)

教师:谁来把这些数大声读给全班小朋友听,

(一生到黑板上指读)

教师:这个0表示什么呢?

小结:直尺上的这个0,表示起点的意思。(板书:起点)

3、出示图片(温度计)

教师:在温度计上也有0,这个0又是什么意思?(生尝试说)

教师:0度是水变成冰的温度,当温度下降到0度时水就开始结冰了.所以这里的0表示分界线。

4、小节0的三个含义。

5、学习写0。

(1)师:我们已经学习了0的这么多知识,0应该怎么写呢?

你们看这个0像什么?(生发挥想象,充分说明)

(2)师在日字格里示范书写0。

0是一笔写成,起笔在上半格中间偏上一点,向上碰到上边线,圆圆的没有一点棱角,收笔处与起笔处相连接.这里还有一首有关写0的小儿歌“数字0,像鸡蛋,上下长,左右扁;要想写好数字0,封口之处是关键”。

提问:你认为写0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学生观察并书空临摹。

(3)学生描红,独立书写,教师指导。(你们写得真漂亮!在写好字的同时,还注意了写字的姿势)。

(4)展示两生作品。

教师:你认为他写的怎么样?哪还需要改进呢?(学生评)

三、反馈完善

教师:刚才同学们都学习的很认真,下面我们一起来看几个练习题。

1、想想做做第1题。

(1)小猴来到果园里,他看到桃树上有几个桃呀?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在书上表示出来。

(2)小猴看了很馋,吃掉了1个,这时树上还有几个桃?用数字几来表示?在书上表示出来。

(3)小猴又吃了2个,现在树上有几个桃?用几表示?在书上写出来。

(4)小猴索性把最后的1个桃也吃了,现在该用几来表示树上的桃呢?在书上写出来。

2、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独立填写,教师巡视。然后汇报交流,并说说0所表示的意思。

3、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填写并交流读一读。

四、全课小结

教师:现在,请大家想一想,我们这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呢?

教学反思:

教学中,注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为学生提供了一系列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间,让学生在观察、分析、判断、概括的思维活动中体验、理解、掌握知识。即使是写字,也要让学生动脑筋想一想如何写,然后再书写,让学生养成有步骤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

本课的特色首先在于能够把数学知识的学习融于有趣的、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之中,学生的对话、小兔采蘑菇、小猴摘桃,这些童话无不激发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实践了《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的理念。其次,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认识0的意义到写0,到学习活动的总结,都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在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中完成,使学生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数学教案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你们见过哪些优秀教师的小学教案吗?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苏教版一年级上册《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数学教案”,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数学教案

第九单元 认识11-20各数

第3课时 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内容:

课本第86-87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能够运用已有知识计算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2、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和主动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

正确计算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难点:

能理解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教学挂图、小棒、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复习儿歌。

1个十,1个一,合在一起是11;

1个十,2个一,合在一起是12;

1个十,3个一,合在一起是13;

1个十,4个一,合在一起是14;

1个十,5个一,合在一起是15;

1个十,6个一,合在一起是16;

1个十,7个一,合在一起是17;

1个十,8个一,合在一起是18;

1个十,9个一,合在一起是19;

2个十,合在一起是20;

二、探究交流

1、教学例题。

(1)出示图画。

问:同学们,图上有什么?有几个?如果让你列出四道算式,你会吗?先和旁边的小朋友商量商量。

(2)请学生发表意见,教师板书:

10+5= 15-5=

5+10= 15-10=

(3)发表意见。

问:有哪个小朋友摆的是10+5的?请你说说,你是怎么摆的?

(提示学生:10就是1捆小棒。)

问:如果没有小棒,你该怎么想10加5等于15呢?可以先小组讨论。

教师:因为1个十5个一合在一起是15,所以10加5等于15。

(5)思考:10加3等于多少?为什么?

那么10加9呢?

(6)我们已经知道了10加5等于15,你能很快说出来5加10等于多少吗?为什么?(加号两边的数交换位置得数不变。)

同样道理,那么3加10等于多少呢?9加10呢?

教师小结:看来,十加几就等于十几,几加十也等于十几。

(7)那么15-5等于多少呢?谁来用小棒摆一摆?

1捆零5根减去5根,就剩1捆,就是10。

如果是17-7呢?18-8呢?

小结:看来十几减几就等于10。

(8)小组讨论15-10等于多少,为什么?17-10呢?18-10呢?

小结:看来十几减10就等于几。

三、反馈完善

1、出口算卡片。

10+6 13-3 4+10 18-8

10+9 12-10 1+10 16-10

2、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题。

教师出示图画。

3、完成第2、3题。

(1)出示卡片,让学生直接说得数。

提示:为什么10+2和2+10都等于12呢?12-2为什么等于10呢?12-10为什么等于2呢?

(2)让学生把得数填写在书上。

(3)集体订正。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仔细观察图形,根据题意答题。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学到了什么知识?

板书设计:

十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10+5=1515-5=10

5+10=1515-10=5

教学反思:

本课的知识基础是11-20各数的组成,所以教学时先复习11-20各数的组成,作为铺垫。注意让学生总结规律,培养初步探究能力,充分利用教科书中的教学资源,又予以拓展,较好地完成了教学内容。教学例题采用摆小棒的方法,直观性强,在讨论10+5等的计算方法时学生难以想到用数的组成来想算法,可见抽象性的内容在教学中还需设法突破。

合理设计活动内容,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

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学生对自己发现的知识理解得最深,也最容易掌握,本节课所设计的活动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探索的空间,激发学生积极思考。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0的认识和加减法》数学教案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人教版一年级上册《0的认识和加减法》数学教案》,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0的认识和加减法》数学教案

0的认识和加减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p29 0的认识和加减法及练习四的1、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使学生知道“0”的两种含义;规范“0”的写法,使学生能较整洁地书写“0”。

2、培养学生想象力、合作、探究能力、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3、通过紧密联系生活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和生活息息相关。

教学具准备:小黑板、圆纸片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看卡片口算5以内加、减法)

2、看数画图(用图形 表示5、4、3、1)

二、新授:

1、认识0,“0”的两种含义:

(1)用0表示没有

①(出示3张白纸)第一张纸上放2根粉笔,第二张纸上放1根粉笔,第三张纸上是空白的。

② 问:第一张纸上有几根粉笔?用几表示?(板书:2)

第二张纸上有几根粉笔?用几表示?(板书:1)

第三张纸上有几根粉笔?(一根粉笔都没有)

我们可以用什么表示?(用0表示)

0和1、2一样,也是一个数,没有就用0表示。

③谁能说说“一个也没有”要用0表示的例子?

如:我有5根粉笔,全用完了,现在1根也没有了,可以用0表示。

④看课本P29猴子吃桃图,说一说图意并列式计算。

(2)用0表示起点

①(请学生拿出尺子)观察尺子,1的前面是几?量东西的长度时,要从0开始数起,0在这里表示起点。

②看直尺数数。

(3)小结0的两个含义:一是表示没有,二是表示起点(开始)。

2、教写0:

(1)让学生用手指书空0,说说0像什么?书写时要注意笔顺,从右上角起笔,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写得圆滑,不能写得一头圆,一头尖,不能有棱角。

(2)课本上描红,练习写。

3、教学有关0的加、减法:

(1)看课本P29小鸟图,指名说图意,适当进行爱鸟教育。

“窝里有3只小鸟,全飞走了,还有0只小鸟。3-3=0”

(2)看青蛙图,说图意,再列式计算。

“左边有4只青蛙,右边有0只青蛙,一共有几只青蛙?”

列式:4+0=4

(3)说说“5-0”等于几?你是怎么想的?

三、巩固联系:

1、口算P29做一做

2、练习计算所有带0的算式。

3、总结带0式子的特点:

(1)一个数减去它自己等于0

(2)任何数和0加减都等于这个数;0和任何数相加都等于这个数。

四、总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

板书设计:

0的认识和加减法

教学反思: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5以内的减法》数学教案


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优质的课堂。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苏教版一年级上册《5以内的减法》数学教案”,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5以内的减法》数学教案

第八单元 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第2课时 5以内的减法

教学内容:

课本第46--47页。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初步认识减法,理解减法的含义。

2、在观察、操作实践活动中,体验问题情境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掌握5以内减法的计算。

3、发展初步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初步学习用减法计算解决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理解减法的含义,理解和学会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在观察、操作实践活动中,体验问题情境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掌握5以内减法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演示:出示3个彩色气球,让一名学生上来,演示放走1个,手中还剩2个。

2、小朋友,你能把刚才演示的过程说一说吗?

3、提问:放走的1个是从几个里面放走的?现在他手中还剩几个?你想知道用什么方法计算吗?

4、引出课题。

二、体会情境,学习新知。

1、教学例题,初步认识减法和计算方法。

出示情境图。“护花小组”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能把两幅图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吗?

学生说出图意:有5个同学在浇花,走掉2个后,还剩几个?

根据图意,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5-2=3。

指导学生认识减号及算式的读法,并让学生说说算式各部分在图中表示的意思。分小组讨论:为什么用减法计算?5-2=3是怎样算出来的?交流汇报各组的想法。

小结:刚才各组的想法棒极了。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5个同学浇花,走掉2个,就是要从几个里面去掉几呢?从个数里“去掉”一些,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算出得数呢?

2、“试一试”

出示情境图,让学生独立观察图意,提出问题,在书上填写算式。(学生可能列出3-2=1或3-1=2)

学生填完算式后,分小组交流自己的想法。

三、巩固深化,应用新知。

1、“想想做做”第1题。

指导学生看图,让学生说一说每一幅图的意思后填写算式。

同桌之间交流自己的想法。

2、“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看算式,先用小棒摆一摆,再计算。

学生独立操作后,指名演示,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3、“想想做做”第4题。

先分小组说说图意,根据图意提出问题,填好算式,计算出得数。

4、“想想做做”第5题。(巩固5以内的加、减法)

四、课堂总结:

提问:今天我们上了一节愉快的数学课,你能说说学会了什么吗?先跟同学说说,再跟老师说说。

板书设计:

5以内的减法

5 - 2 = 3 读作:5减2等于3

减号

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用减法。

教学反思:

整节课让学生用“原来、走了、还剩”叙述了图中表示的情境,训练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及表达能力。。学生之间通过交流自己的想法,体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真正体会减法算式的含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材在“想想做做”中还安排了学生之间的合作练习,通过学生喜爱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巩固了5以内的加、减法。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减法的含义,教师必须让学生学会以下三点:

1.要会说,能从图中找到与数学有关的信息,并能恰当地提出一个问题。

2.会数,能准确地数出原来有多少、去掉几个就是减几,去掉的这个数是从总数里去掉的。

3.会列算式,并让学生在此基础上创造性的根据算式来编一个故事,并提出问题。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9加几》数学教案


在每学期开学之前,老师们都要为自己之后的教学做准备。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苏教版一年级上册《9加几》数学教案》,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9加几》数学教案

第十单元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第1课时 9加几

教学内容:

课本第88--89页。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计算9加几的方法,并能正确;

2、逐步培养学生探究的意识,鼓励算法多样化,培养;

3、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9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对“凑十法”算理的理解;

教学方法:

组织学生联系实际情境和生活经验,自主探索算法,通过对不同算法的交流、体会和比较,理解并学会“凑十法”。

课前准备:

小棒2捆;学生准备小棒2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出示手偶“小猴灵灵”,教师表演并配音:小朋友,我是小猴灵灵,今天我来和大家一起学习,好吗?我们先来做一个游戏:请小朋友从袋子里先取9个桃(实物图),再从袋子里随便取出一些桃。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一共取了几个桃)会列算式吗?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9 + 1、9 + 2、9 + 3、9 +4、9 + 5、9 + 6、9 + 7、9 + 8、9 + 9、9 + 10(有顺序地排成一竖排)

小猴灵灵:大家列出的算式真多,这些算式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揭示课题:9加几)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教学例题,探讨算法。

(1) 看一看:小猴灵灵也取出了一些桃,我们看看它是怎样取的?(出示例题图:盒子里9个桃,盒子外4个桃)学生观察后提出问题:一共有多少个?列出算式:9 + 4。

(2) 算一算:请大家想办法算一算9 + 4得多少,也可以用学具来摆一摆。

(3) 说一说: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说出不同的算法。

学生的算法可能有:

① 数一数。

② 9 + 1 = 10,10 + 3 = 13。

③ 4 + 6 = 10,10 + 3 = 13。

④ 10 + 4 = 14,14 - 1 = 13。

学生每说出一种算法,教师便追问:听懂他的意思了吗?你的方法与他不同在哪里?

结合学生交流,用学具演示“凑十法”的思考过程,并随机板书。

指出算法名称:“凑十法”。

(4) 议一议:你最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指出:以后你们喜欢用什么方法来算就用什么方法来算。

2、教学“试一试”。

(1) 出示花朵图。

提问:图中的花分成了哪两部分?各有几朵?你能提出一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怎样列算式?(板书:9+7)

(2) 提问:你能先圈出10朵,再计算吗?在书上圈一圈,并把自己的思考过程填在图右边的式子里。

(3) 追问:为什么不把7分成3和4或2和5呢?

3. 小结。

引导: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先要怎样想?然后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三、 分层练习,内化新知

1、 “想想做做”第1题。

出示题目插图,提问:你能说一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吗?能把右边的式子填出来吗?

展示学生的答案,并让他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共同评议。

2、 “想想做做”第2题。

(1) 让学生先圈出10根,再计算。

(2) 和同桌交流想法。

(3) 集体订正。

3、“想想做做”第3题。

独立完成后,比较每组上下两题,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通过计算、比较,引导学生体会到“凑十法”就是用上面的连加来计算的)

4、 “想想做做”第4题。

要求学生拿出数字卡片,照“想想做做”第4题的样子把卡片排在课桌上,同桌合作口算。

5、 “想想做做”第5题。

独立完成后指名回答,教师将得数板书在新课引入时列出的算式后面。讨论: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体会算式间的联系,知道可以直接利用相邻的算式算出得数,并且发现9加几,得数个位上的数总比加上的数少1)

6、 自由练习。

请学生当“小老师”,出有关“9加几”的算式考其他同学。

随机追问:你想请谁回答?你对他的回答满意吗?有什么话要对他说?

四、自由交流,总结延伸

提问: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本领?你有什么话想对大家说吗? 谈话:回去后把你们今天学到的本领告诉你的爸爸妈妈,好吗?

板书设计:

9 加 几

9+4=?

重点掌握:“凑十法”。

教学反思:

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利用动手操作让学生自己感知学习9加几的计算方法,边摆边说,同桌交流,在全班交流中使学生初步感知了“凑十法”。

注重培养问题意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让学生在观察中发现,在发现中质疑。

适当使用激励性评价语言:当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发现问题时一定要运用鼓励性教育,这样一方面能提起学生兴趣,一方面能增加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8、7加几》数学教案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通常大家都会准备一份教案来辅助教学。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苏教版一年级上册《8、7加几》数学教案,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8、7加几》数学教案

第十单元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第4课时 8、7加几

教学内容:

课本第92--93页。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8、7加几的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8、7加几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计算8、7加几。

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探究、思考的意识和习惯。通过算法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能运用知识解决生活里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初步培养数学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

正确熟练口算8、7加几的算式。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小棒;学生准备每人2捆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三组数:9、1、3 2、8、4 7、3、6

提问:谁能很快算出每一组三个数相加的得数?你是怎样算的?

小结:看来先把能凑成10的两个数加起来就能算得又对又快。这是我们前面学习过的“凑十法”。运用这个方法你能解决下面这个问题吗?

二、操作探究,学习新知

1、出示课本的情境图。

(1)学生看图互相说图意并提问,然后全班交流,可能出现:左边比右边多几把小号?一共有多少把?

提问:你会列式解决这些问题吗?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算式:8-7= 8+7=

(2)提问:8-7已经学过了,8+7该怎样计算呢?

(3)学生交流,可能会有下面的想法:

①一个一“个数出来的。

②左边8个加2个是10个,10个加5个是15。

③右边7个加3个是10个,10个加5个是15个。

④两个盒子一共20格,现在空掉5格,就是15个。

⑤8+7=8+2+5=15。

⑥8+7=7+3+5=15。

学生在交流第②、③种方法时电脑动画演示小号移动的过程。

2、.操作:先用小棒摆一摆。(学生摆小棒帮助计算)

组织学生交流:你是怎样摆、怎样想的?展示不同的摆法。

(1)两边合起来数一数是15根。 1.出示例题主题图,谈话:学校鼓号队买了一些小号,从图上你了解了哪

(2)左边的8根与右边的7根中的2根先合起来是10根,再和右边剩下的5根合起来就是15根。(教师及时板书计算的思考过程)

根据教师板书的计算过程再让学生来说:因为8和2凑成十,可以把7分成2和5,先算8+2=10,再算10+5=15.

(3)右边的7根和左边8根中的3根合起来是10根,再把左边剩下的5根合起来就是15根。(教师及时板书计算的思考过程)

根据教师板书的计算过程再让学生说思考过程:因为7和3凑成十,可以把8分成3和5,先算7+3=10,再算10+5=15。

小结:我们可以用”凑十法“来计算8+7,第一位小朋友把8和2凑成10,第二位小朋友把7和3凑成10,都是把一个加数先凑成10,再和剩下的数相加。

3、教学”试一试“。

学生先独立思考并计算,然后多请几位学生来说说怎样算的。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根据题目要求先圈出10个再计算,教师及时了解学生计算情况,然后组织学生交流怎样算的。

2、”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先独立思考并计算,然后交流。

3、”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办法计算这一题,然后交流各自的计算方法。

4、”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计算方法。

四、寻找规律,巩固新知

1、出示”8加几“的题目,学生口答,引导学生发现,只要把加上的数分成2和几,就知道得数是十几。小结:发现了这个规律,就会算得又对又快。

2、出示”7加几“的题目。提问:那么7加几有这样的规律吗?谁能很快算出这些题目的得数?

3、组织口算比赛男女生各派一名代表,其余打手势。

五、课堂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8、7加几

8+7=15

7+9=16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的学习进一步体会”凑十法“,有了学习9加几的计算基础,8、7加几也就比较容易接受了,只做了适当的引导与对比,学生就能把知识迁移过来了。

本节学生比较难理解的地方就是8和7两个数字相近,学生可能会不理解应该拆分哪个数字,这时候就要让学生体会计算小数加大数,用想大数拆小数的方法比较简单。看大数,分小数,凑成十,算得数。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数学教案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你们见过哪些优秀教师的小学教案吗?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人教版一年级上册《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数学教案”,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数学教案

第二课时 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8页的例4、例5,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操作巩固11-20各数的认识,并为下一步学习进位加法做准备。同时使学生既学了加减法,也看到了加减法的关系。

2、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归纳能力、想象能力。

4、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数字卡片11-19,小棒20根。

教学过程:

一、直接引入: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13”,提问:这是多少?谁能很快在桌面摆出13根

小棒,让老师能一眼看出是13根。

学生摆,教师巡视。

师:看着自己摆的小棒图,说一说可以列出什么算式?

指名说。

二、小组合作学习: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些数字卡片,想请小朋友们摆一摆小棒、写写算式好吗?

先听清楚老师的要求:每组四个小伙伴讨论一下,找出你们最喜欢的数,派代表来把数字卡片和汇报卡拿回去,然后大家先按卡片上的数字摆小棒,再根据小棒图写出四个算式,写完后把数字卡片和汇报卡贴在黑板上。

小组活动,教师巡视,并作辅导。

展示评议汇报卡。

师:我们看一看这些算式都有什么特点?

生:都有10。

师:这就是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板书课题)

三、总结归纳,再次引入新知:

师:小朋友们仔细观察,黑板上的算式往往们还可以分一分,可以怎样分?

生:可以分两类,一类是加法算式,一类是减法算式。

师:说得真棒!我们一起来看加法,科学家给加法家庭里的每一个成员都起了名字,加号前面的数叫加数,加号后面的数也叫加数,等号后面的数叫和。(教师边说边板书)谁愿意向老师刚才那样再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加法家庭里的成员?

指名说。

师:减法家庭里的成员也应该有自己的名字呀,谁想给大家介绍?

让已经具备这一知识的学生来介绍:减号前面的数叫被减数,减号后面的数叫减数,等号后面的数叫差。

教师板书:被减数、减数、差。

同桌互相介绍加、减法里各数的名称。

四、解决计算问题:

师:今天,加法家庭和减法家庭的成员要向我们小朋友挑战了,大家有

没有准备好接受挑战?

教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快速口答(可指名答、开小火车、小组间互相一问一答)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教师资讯、教师交流、教师学习

尽在小学教师帮!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小数加、减法》数学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小数加、减法》数学教案

第四单元 小数加法和减法

小数加、减法

教学内容:

课本第49页。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情境,理解和掌握被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少于减数时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积极探索、乐意交流、认真计算、验算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探索一位小数减两位小数、整数减小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探索当被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少于减数时的处理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口算热身(2分钟)

1.3+2.3= 8.2+1.3= 4.7-0.5=

5.4+0.5= 2.5-2.1= 6.9-6.5=

4.5+2.5= 8.37-2.17= 5.7-3=

选择一道加法,一道减法请学生说说你是怎么算的?(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相加减。)

二、自学例2(15分钟)

1.明确例2中的数学信息及所需解决的问题。

出示:教材例2情境图。

导入: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围绕导学单进行自主学习。

2.自学。

在学生自学时,教师收集学生竖式计算的多种情况,请学生迅速展示。

导学单(时间:5分钟)

1.根据问题列出算式,尝试用竖式解答。

2. 思考:被减数的百分位上可以看作几,这样想的依据是什么?

3.小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与整数相同,试着验算例2。

3.小组交流。

交流内容

1.竖式计算时遇到什么问题?你是怎么解决的?

2. 这样想的依据是什么?

3.怎么验算小数减法?

导学要点:

被减数的百分位上没有数,可以根据小数的性质在末尾添0后计算,但这个0一般不写出来,想在心里。

竖式的得数里,小数的整数部分是0,这个0一定要写出来。

验算小数减法,可以想差+减数是否等于被减数。

4.全班交流

分析黑板上学生在自学中出现的各种情况,适当点评。

三、练习(15分钟)

(一)基础练习。

1.第49页试一试。

2.第49页练一练。

减数是两位小数,被减数也要看作两位小数,先在8的后面添上小数点,再添两个0,变成8.00。

(二)改错练习。

1.练习八第4题。

当被减数的百分位上不够减时,不能倒过来用减数减被减数,得数的0和小数点不能漏写,退位减法不要忘了减1。

(三)专项练习

1. 练习八第5题最后两题,并验算。

点拨:加法验算可以交换两个加数位置再算一次。

(四)创编练习。

1.长颈鹿的身高是6米,一只大猩猩身高是1.65米,一只大象的身高是4.26米。

根据以上信息提出一个用减法解答的问题,并解答。

2.小马虎在计算1.39加上一个一位小数时,由于错误地把数的末尾对齐,结果得到1.84。正确的得数应是多少?

点拨:将错就错,用错误的结果减正确的加数,得到错误的加数。末尾对齐就是把一位小数看作两位小数,扩大10倍,得到正确的加数。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学到了什么知识?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上册《0的认识和0的加减法》学案


一年级数学上册《0的认识和0的加减法》学案

一、教材

一、本节课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数学第一册第二单元“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内容,包括教科书第24页的例题,做一做。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知道0的含义、会读、会写数字0;初步学会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

2、通过观察、思考、讨论、探索等学习活动,提高自主学习意识。

3、在教师的鼓励和帮助下,学生对身边及数学有关的事物产生兴趣,在认识0的情景中体验知识及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体现学习的喜悦。

教学重点:初步知道0的含义,会读、会写数字0,初步学会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在认识0的情景中体验知识及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关键:初步理解0的含义

二、教法,学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注重通过多种情景来经历“具体——抽象——具体”的认数过程。我在学生的知识、技能、心理特点等因素基础上,营造情境氛围,架起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之间,具体总是及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让学生积极参与、体验的含义……在已有知识经验的支持下,自主能动的探索,实现教学的再创造。

学法可归纳为:

㈠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好学。

㈡运用多种手段,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乐学。

三、教学程序

㈠创设情景,设疑引入

(出示三个纸盒)教师说:“我给小朋友带来一个东西,想不想知道盒子里分别装的是什么?谁能打开并说说用哪个数来表示它?”

教学关键:初步理解0的含义

学生感到疑惑,教师及时提出课程:我们这节课就进一步学习“0的认识和0的加减法”——板书课题

㈡探索新知

1、教学“0”表示没有的含义

(出示物图)教师充分利用实物图的同时,引导学生理解教学“0”表示没有的含义。

2、教学“0”表示起点的含义

(出示直尺)教师引导思考:0还可以表示什么?

3、寻找“0”

设计意图:从生活中你见到的0入手,带领孩子们去生活中寻找知识的原型,不仅丰富了孩子们对0的感知体验,同时也让孩子们深刻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4、体会0的计算

我在情景中体会0的计算,集体交流不同想法。

学生感到疑惑,教师及时提出课程:我们这节课就进一步学习“0的认识和0的加减法”——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我为学生创设一个丰富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进行交流,从而亲身体验关于0的计算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㈢尝试练习,巩固新知

因为小学生的学习大多以无意注意和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好奇、好胜,注意的稳定性与持久性较差。因此教学活动的设计要富有情趣、灵活多样,要富有挑战性。根据这些特点我将练习设计成孩子们喜欢的游戏。例如:巩固练习第2题这样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是积极主动的参与者,在游戏中尝到学习的快乐,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㈣全结评价

让学生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有什么体会?这样让学生参与本节课的总结,既便于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又使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更激发学生数学的热情。

总之,本节课设计力求体现自主化、活动化、生活化、情感化,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0的认识及有关0的加减法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29、30页。

《0的认识和0的加减法》教材是先通过三幅画展示一只可爱的小猴逐次把2个桃吃光的过程,来说明0可以表示没有的含义,再利用直尺图说明0的另一个含义起点,然后教学0的写法,通过3只小鸟全飞走,两片荷叶上的青蛙图以及小朋友思考5-0=的图画讲述有关0的加、减法,让学生明白这些加、减法的含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操作,准确体验0认识0,掌握0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直尺图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数的顺序。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初次感知0的含义,正确地理解。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0的含义。

教具学具:

课件、实物投影、学具盒、直尺

教学过程:

一、教学0表示没有的含义。

1.出示小猴正准备吃盘子里的2个桃子的投影片。

投影片上有一只猴子,一个盘子放了两个桃子。(板书:2)

小猴正准备干什么?(小猴正准备吃桃子。)

2.出示小猴吃了一个桃子的投影片。

图上小猴吃了几个桃子?盘子里还剩几个桃子?

小猴吃了1个桃子,盘子里还剩1个桃子。(板书:1)

3.出示小猴吃桃的第三幅影片。

小猴又吃了几个桃子,盘子里还剩几个桃子?

小猴又吃了1个桃子,盘子里一个桃子也没有了。(有的学生会说吃了0个桃子。)

教师小结盘子里一个桃子也没有,我们可以用数字0来表示。4.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0的用法和含义。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用到0这个数字,比如:妈妈买了5个苹果,吃了5个,还剩0个。

二、教学0表示起点的含义

1.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小直尺。

刚才同学们说得非常好,你们对0有了初步的认识。0可以表示没有。0还可以表示什么呢?请大家拿出你的小直尺。看一看,0在什么位置?在这里还可以表示什么?

2.出示直尺放大图。

请大家看放大直尺图,0在这里表示一段也没有。它还可以表示起点。表示量东西从这里开始。

3.这个0应排在谁的前面?为什么排在1的前面?(因为0是起点。)

三、教学0的书写

教师边范写边说:写0时,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起笔收笔都要相连,成椭圆行。

四、有关0的加、减法。

1.一个数减去与它同样多的数。

我们已经知道了0是一个数,所以它也像其他数一样可以进行计算。下面我们就学习有关0的加、减法。

小猴看见盘里有2个桃,他吃了一个,还剩几个?算式是:2-1吃2个呢?算式是:2-2=得几?为什么?

看小鸟图列式计算。为什么?

练习4-4=2-2=5-5=1-1=

2.一个数加0。

出示青蛙图。看图你知道了些什么?

一共有几只青蛙?你怎么知道的?

算式是:4+0=得几?为什么?

五、小结

我们这节课认识了数字0,知道了什么东西也没有就用0表示,0还可以表示起点。我们还学会了0的写法,要注意,写0的时候,要从上到下,从左向右,写得要圆滑,不能有棱角。最后我们学习了有关0的加、减法,知道了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一个数减去0也得原数。一个数减去与它同样多的数得0。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减法》数学教案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所以老师在写教案时要不断修改才能产出一份最优质的教案。在上课时遇到各种教学问题都能够快速解决,那你有没有为了一个问题而去做过一份教案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人教版一年级上册《减法》数学教案”,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减法》数学教案

第六课时:减法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理解减法的意义,认识“-”号,会读减法算式。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思想目标:培养学生团结友爱、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

认识减法的意义,正确读减法算式。

三、教学难点:

利用数的分解组成,正确地计算5以内的减法。

四、教学具准备:

红花、小圆片、小棒、学具、

五、课时:1课时

六、教学过程:

(1)复习:

1、每个小朋友拿出圆纸片摆一摆,说数的组成。

2玩拍手接力的游戏。(如:可小组之间玩,师生玩等形式)

3、复习加法,学生拿出铅笔,左手2只,右手3只,合起来是几只?用算式表示。

(3)过渡:

逆向思维:教师做动作,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老师所做,把5支铅笔拿走2支,还剩下3只,可以用什么数学知识表示?

(教师按照学生回答,伺机板书:减法)

(4)新授:

1、教师一共有5支铅笔用5表示,拿走了2只铅笔用“-2”表示,3剩下3支铅笔用“=3”表示 (引导学生说出来,并认识减号“-”)

2、说一说:学生看老师动作,说一说老师做了什么?能用什么方法计算?并列出式子

3、小组内学习:学生观察课本纸鹤图和气球图,小组内每个小朋友任选自己喜欢的一幅图来说说图的意思,并用算式表示出来。互相检查列式真确了没有。

4、汇报学习情况:每组请一个小朋友说图意和算式。

5、巩固练习:贴红花图2,拿走1朵,列式计算;接着出示三朵,指名上来任拿红花,列式计算,接着下去贴四朵、五朵红花,说说有几种拿法和算法。

6、我当小老师:小组内一人用自己喜欢的学具摆出用减法计算的图,考考大家,其它人说说图意,并列式计算。

(要求每人都要摆一次)

7、指名小组汇报学习情况

(5)小结: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认识了什么新朋友?

板书:

教学反思: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认识0 教案


在每学期开学之前,老师们都要为自己之后的教学做准备。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从而在之后的上课教学中井然有序的进行,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苏教版一年级(上册)认识0 教案,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教学内容: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16——17页
教学目标:
1、理解0的具体含义,会读、写0
2、掌握0——5的顺序,加深认识数的排列顺序
3、体会0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初步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事物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0的两种含义
教具准备:小袋子、几只千纸鹤、数字卡片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1、拿出一只小袋子,里面装有几只千纸鹤。请学生猜一猜,袋子里装有几只千纸鹤。
(告诉学生“不超过5”,请学生理解“不超过5”的含义)
学生猜测;教师根据学生猜测,贴出数字卡片,提示学生继续猜测。
拿出一只,在学生面前示意一下,并指一下黑板上的数字,让学生跟读。
2、这时候盒子里没有千纸鹤了,指名学生回答(盒子里是否有千纸鹤)。
根据学生的回答追问“没有”在数字王国里怎么表示,引出今天的课题。
3、揭示课题
(板书:认识0)
二、数字0的写法
1、出示课件,教师读数字好朋友“0”的自我介绍。让学生伸出食指,一起边念儿歌边写0.提问0像什么。(溜溜一个圆,从上往下写,从左往右弯,写完像鸭蛋。)
2、翻开书16页,找到田字格,用铅笔将红色虚线的0描写一遍。
(提问在书写0是应该注意什么)
三、数字0的含义教学
(一)数字0表示没有
1、出示课件“小猴子吃桃子”。讲故事。
1)、森林里有个小猴子过生日了,猴子妈妈给小猴子准备了两个桃子作为生日礼物。小猴子可开心了,它刚想伸手拿桃子,猴妈妈说:“小猴小猴,你得先回答我一个问题?”猴妈妈问:“小猴,你看盘子里的桃子个数能用数字几表示?”
(学生回答,数字“2”)
(问:为什么用数字2?因为盘子里有两个桃子)。
2)、小猴吃完一个桃子后,刚要吃第二个了,猴妈妈又问:“小猴,你看,这时候盘子里的桃子个数应该用数字几表示了?”
(学生回答,数字“1”)
(问:为什么用数字1?因为盘子里有一个桃子)。
3)小猴子总算把桃子吃掉了。它心想,妈妈的桃子礼物可真好吃呀!咦,爸爸的礼物呢?这时候,爸爸说:“要想得到我的礼物,你也要回答我一个问题。”小猴想了想说:“好吧!”爸爸的问题是:“小猴,你看,你现在的盘子里还有几个桃子呢?”
小朋友们也想一想,盘子里的桃子个数我们可以用数字几表示。——巩固“0”表示没有的含义。
4)、于是,小猴子跟大家一样聪明也答对了,于是他拿到了爸爸的礼物。猴子爸爸的礼物是“桌子上有一个信封,里面放了一些数字卡片,你们能按照从小到大或者从大到小的顺序排一排吗?”
5)、游戏:给数字宝宝排排队。
请6个学生上黑板玩游戏:每人发一张数字卡片(0——5),其余学生同桌合作玩游戏。
要求先商量怎样给这6个数字宝宝排队,然后按照商量的顺序在黑板上从左至右排出来。
6)、学生汇报,教师板书(从大到小,从小到大)。再看一看小猴子是怎么样排的呢?(它选了怎么样的排法?)一起读一读小猴子排列的数字卡片。
(学生收数字卡片)
(二)数字0表示起点
1、拿出直尺,找“0“的位置
想一想,我们也有一样文具,静静地躺在我们的铅笔盒里,它上面也有数字是从0开始排起的。你们知道是谁吗,看谁先找出来。
2、提问,尺子是用来干什么的?你在尺子上发现了哪些数字,读一读它们。
3、师:观察尺子左边的0,(点击课件0)猜猜看,这个0也是表示没有吗?(生思考,自由发言)想想看,尺子上的刻度是从哪里开始的?(生:从0开始的)对,从0开始,我们就可以说,0表示的是起点(板书:起点)
师:观察尺子,从0这个起点开始,越往右走,数字越大,离起点0也就越来越远。你还见过生活中哪些地方可以用0表示起点吗?(几生举例)
出示生活中用0表示起点的图片,学生欣赏。(①.起跑图;②.立定跳远图)
四、神奇的0——扩展0的认识
1、小结本堂课中所学的数字“0”的含义
(请学生小结)
师:生活中的0很神奇,当0和其他数字组合在一起的时候,0的意义也不一样了。
(教师先把0和一张数字卡片拼在一起,展示神奇的“0”)
五、巩固练习
(1)学生依次数出每个鱼缸里各有几条鱼,用数来表示。
(2)学生在书上填写,注意书写整洁规范。
六、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又认识了一个新朋友0,回家后找一找生活中哪些地方还能见到它?并试着想想它在此处表示什么意思?我们下节课再一起进一步学习“0”。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简单的分数加、减法》数学教案


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而耗费半节课的时间吧,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让同学们很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简单的分数加、减法》数学教案”,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简单的分数加、减法》数学教案

第3课时 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教学内容:

课本第P93-94页。

教学目标:

1、经历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会进行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计算。能用分数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在计算分数加、减和解决简单的分数司机问题的过程中,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3、能主动地参与有关的操作和探索活动,对分数与生活的联系有一定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

分母相同的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说出下面分数里各有几个几分之一。

3/5 5/8 2/5 4/7 3/8

2.口答。

7个1/8是( ),3个1/4是( ) 5个1/9是( ),4个1/5是( )

引入:我们都已经认识了分数,分数也可以进行计算。今天我们先学习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二、学习新知

1.分数加法。

出示例5,学生读题。

提问:你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问题。

说明:要求一共吃了这块巧克力的几分之几,就要把小明吃的5/8和小红吃的2/8合起来,要用加法,算式是5/8+2/8。(板算式)

引导:这两个分数有什么是相同的?(板分母相同)

那这个算式结果是多少呢?你能从图上观察5/8和2/8,看看合起来一共吃了这块巧克力的几分之几吗?试试看。

提问:你从巧克力上看出得数应该是几分之几?

引导:为了看得更清楚,我们把这块巧克力看成一个长方形,请每个小朋友把长方形的5/8涂上红色,2/8涂上绿色,看看一共是它的几分之几,然后在上面的式子里填上得数。

提问:得数是几分之几?

引导:同桌小朋友根据图上意思互相说说,为什么结果是7/8。 交流:为什么等于7/8,你认为可以怎样想?

指出:计算时,我们可以想5个1/8加上2个1/8就是7个1/8,就是7/8。

追问:为什么分母没变?

说明:计算的结果表示这块巧克力的几分之几,不要单位名称。 2.分数减法。

出示“试一试”算式,让学生说说两个分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启发:请大家看图想一想图上怎样表示3/5-2/5的,计算时可以怎样想,得数是多少,然后填写得数,并和同桌说说是怎样算的。

交流:你的得数是几分之几?你是怎样算的?

指出:从3个1/5里面去掉2个1/5是1个1/5,就是1/5。(让学生说说思考方法)

追问:为什么得数的分母还是5? 归纳方法。

引导:回顾上面的分数加法和分数减法,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你能发现分母相同的分数加、减法可以怎样算吗?

小结:这里学习的是两个分母相同的分数相加或相减,计算时都是想几个几分之一加几个几分之一,或减几个几分之一算出结果。所以只要把分子相加或相减,分母不变。

三、巩固应用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看图想一想每题的意思,可以怎样算,再填写相应的算式、得数。

交流:每一题是怎样填的?4/6+1/6是怎样算的?5/6-4/6呢? 指出:从图上看,分母相同的分数相加或相减,平均分的份数没有变化,也就是分母不变,只要把分子相加或相减。

2.做“想想做做”第4题。

让学生读题,交流条件和问题。 独立解答两个问题,指名一人板演。

交流:第(1)题是怎样想、怎样算的?第2题呢?结果要不要写单位名称?

指出:和+以前学过的实际问题一样,求一共多少用加法,求相差多少用减法,注意分数计算时要正确。

四、课堂总结

引导:今天简单的分数加、减法,是用什么办法帮你理解计算方法的?分母相同的分数加、减法怎样算?还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 =

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教学反思:

这部分内容教学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计算。通过教学,一方面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分数的实际意义;另一方面,也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机会,锻炼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题提供了一个已经平均分成了8份的长方形,要求学生把这个长方形的 涂上红色,再把长方形的 涂上绿色,由此分别引出求和与求差的问题,让学生根据已有的对加法意义和对减法意义的理解列出算式。接着,启发学生借助直观图形以及已经初步获得的对分数的理解,自主探索算法并交流各自的思考与收获,从而掌握算法,获得成功的体验。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有关0的加、减法》数学教案》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06452.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