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20以内的数》数学教案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通常大家都会准备一份教案来辅助教学。从而以举一反三的方式学会其他的知识点,那你有没有为了一个问题而去做过一份教案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人教版一年级上册《20以内的数》数学教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20以内的数》数学教案

第九单元 总复习

第一课时: 20以内的数

教学内容:教材105页的第1题,练习二十五的第1题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巩固1~20各数,20以内各数的组成及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2. 注重计算速度的提高,注重培养学生从多方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3. 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大小和读写方法。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准备:计数器,各种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读数、写数、数数、数序

(1)教师出示数字卡片,指名学生读20以内的数。

(2)教师报数,学生写数。

十九 十五 十一 二十

(3)学生数数

(4)两个两个的数

(5)填数,完成练习二十五的第1题

(二)复习20以内数的组成

(1)出示数位顺序图

提问: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是什么位?

(2)出示计数器,教师在计数器上表示11,让学生读出这个数

提问:这两个“1”表示的意思相同吗?为什么?

(3)谁会在计数器上表示13这个数?

指一名学生演示,然后问学生13这个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

(4)学生做教材第105页第1题的第3小题。

(5)师生对口令(11~20各数的组成)

如:1个十和5个一组成什么?14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三)复习20以内数的顺序、大小

(1)出示教材第105页第1题的第2小题。

先让学生口答,再在教材上填写

(2)数学游戏“猜猜我是几”

我是前面的一个数,我是几?我比8少1,我是几?我是14和16之间的一个数,我是几?等等……

(四)复习加、减法的含义

教学反思:

精选阅读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20以内的数加减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数学教案


作为一小学位老师,我们要让同学们听得懂我们所讲的内容。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你们见过哪些优秀教师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一年级上册《20以内的数加减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数学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20以内的数加减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数学教案

第二课时: 20以内的数加减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

教学内容:教材106页,练习二十五的第2、4、5、6、9题

教学目标

1. 通过复习使学生加深加减法含义的理解。

2. 进一步提高20以内加法的计算速度和准确率,以及10以内加减法的口算能力,进一步巩固数的组成。

教学重点:使学生熟练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准备:自制转盘和口算联系卡片。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数学游戏

(1)教师将1~10的两组卡片打乱顺序,分放在两个纸箱里。

(2)一个学生抽出两张卡片,较快说出他们相加的得数,如果算对了,就把卡片留在自己手中,否则,就把卡片放回去,然后由另一个学生抽卡片,算出得数。这样轮流抽,直到抽完所有的卡片为止,最后手中得到卡片多的为优胜者。

(二)复习数的组成

可以同桌两个为一组,一个说,一个答,相互交换

(三)复习口算加减法算式

(1)口算加减法算式

(2)指导练习(完成练习二十五的第5题)

(3)口算比赛

(4)完成课本上的练习

(四)总结提升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九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从而以举一反三的方式学会其他的知识点,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九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九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共课时)

第一课时:9加几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6~98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掌握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具准备:小棒18根。

学具准备:每人准备小棒18根。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1.教师用投影出示课本P96~97的全景图。

教师说明:这是学校运动会的场面,从图中你看到什么?

(让学生自己看图互相说一说)

2.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运动会上,学校为了给运动员解渴,准备了一些饮料,已经喝了一些,比赛快要结束时小明问:“还有多少盒?”

师:你们知道还有多少盒吗?互相说一说。

(学生互相说时,教师巡视,注意发现不同的方法)

学生可能出现三种算法:

(1)数数法:1、2、3、4……12、13,一共有13盒。

(2)接数法:箱子里有9盒,然后再接着数10、11、12、13,一共有13盒。

(3)凑十法:把外面的一盒饮料放在箱子里凑成10盒,10盒再加上剩下的3盒,一共是13盒。教师说明:你们说的几种方法都很好,这三种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

3.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刚才有的同学用数的方法知道了还有多少盒饮料,也有的同学是通过计算的方法得到的。下面我们一起看一看这些同学是怎样计算9加几的。

提问:要算还有多少盒饮料怎样列式?(板书9+4)

师:9加4该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用小棒摆一摆。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操作:左边摆9根小棒代表盒子里的9盒饮料,右边摆4根小棒代表盒子外边的4盒饮料。

教师边提问边指导学生操作:盒子里的9盒再加上几盒就凑成了10盒?这个1盒是从哪来的?外边的4盒饮料拿走1盒后还剩多少盒?10盒与剩下的3盒合起来是多少盒?所以9+4等于多少?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如下:

师:谁能结合板书完整地说一说,刚才我们是怎样计算9+4的?

4.利用课本右边的资源提出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

师:同学们接着看图,运动会上有9个踢踺子的,还有6个跳远的,要求踢键子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应该怎样列式?(板书:9+6)

师:9+6等于多少呢?自己用小棒摆一摆。

学生汇报后,教师启发:你们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每提一个问题,教师就让学生说一说一共有多少人。对于9加几的问题,还要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二、练习反馈:

1.圈一圈,算一算。(“做一做”第1题)

学生独立看图说意,并动手圈一圈,直接看图写出得数。

2.看图列式。(“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看图填写,订正时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3.教师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都会计算9加几了?

学生每说一个算式,就让学生说出得数。

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题目有什么特点?(板书课题:9加几)

教师指出:今天我们学习的是9加几,计算9加几的题目,可以用数的方法,也可以用计算的方法。

四、课堂作业。(“做一做”第3题)

学生在课本上独立完成,个别有困难的学生,教师给予个别指导和帮助,也可以让学生借助学具学习。

板书设计:

教学小记:

第二课时:8、7、6加几

教学内容:书103-104页8、7、6加几

教学目标:

1、自主探索得出计算8、7、6加几的各种方法;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凑十法”,并能正确熟练地口算8、7、6加几。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及概括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类推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数学应用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自主探索得出计算8、7、6加法的各种方法,培养学生初步对知识的迁移类推能力。

教学具准备:图、小棒、卡片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星期天上午,天气非常好,小文、小黎、小明等8个小朋友到公园去玩。他们来到公园门口,正要买门票,又来了他们的5个同学。这时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应该买多少张门票?他们想请同学们帮忙算一下。同学们相帮这个忙吗?先在小组里讨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好吗?

小组合作讨论。

小组汇报交流。

数出来的、8后边继续数、凑十法(8和2、5和5凑十)教师小结:同学们想出的这几种方法都不错,这4种方法你最喜欢哪一种方法?

二、动手操作,自我感悟,探求新知:

1、学生回答后教

师指出:如果用计算的方法,应该怎样列算式呢?学生回答,教师板8+5。

2、8+5应该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在小组里用小棒摆一摆。

小组汇报交流,由于学生有了9加几的基础,所以很容易想到用“凑十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小组先摆了8根小棒,又摆了5根小棒,然后从5根里拿出2根放入8根小棒里凑成了10根小棒,10根小棒再加上剩下的3根,就等于13根小棒。

一个小组汇报操作的情况,

边板书边小结:同学们真聪明,都想到了从5根里拿出2根放入8根小棒里凑成了10根小棒,10根小棒再加上剩下的3根,就等于13根小棒。这种方法不错

其他小组还有不同的方吗?

4、刚才我们通过摆小棒,计算出了8+5=13,现在我们不摆小棒,只看算式,你能计算出8+4、7+6、6+5的结果吗?学生汇报,因为计算8加5时,学生用摆小棒的方法研究过了,所以用“凑十法”计算这三个算式应该没什么问题,教师这时应多让几个学生说想法。

5、师小结“凑十”的方法:同学们刚才都是把8、7、6分别凑成10,然后用10再加上剩下的数,这也就是我们今天共同研究的主要内容8、7、6加几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

三、巩固内化,发散思维:

同学们真不简单,自己想出了做8、7、6加几的题的方法,这种方法跟我们学过的9加几的方法有什么关系?(一样)那老师这里有一组题目8+9,看那个同学想到的方法最多?

汇报:2和8凑十、9和1凑十、因为9+8=17所以8加9也等于17

四、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圈一圈,算一算。

+=+=

2、公交车上原来有6个人,又上来了7个人,这时车上有多少人?小兔找家:每个小兔身上有一个算式,每个小屋上有一个得数,学生做对后,小兔就能回到自己家。

五、小结:今天你学会了什么?了解到什么?

板书设计:

课后小记:

第三课时:用数学

教学内容:教材107页用数学及做一做中的习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养学生用不同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步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具准备:挂图、5个信封、5种数量不一的小动物、5幅情景图、5块黑板、5只粉笔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用不同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的能力。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今天老师请来了好多小客人,

2、想知道他们是谁吗?那就打开信封,

3、请他们出来吧!

4、都有哪些小客人呀?

5、小客人都是第一次来我们班做客,同学们想不想和他们玩呀?不过小客人有个要求,就是在玩的过程中,大家要把小动物贴到情境图中,并根据你们贴的图提出一个数学问题,把他写在纸条上。你们行吗?这么有信心呀!那就发挥你们小组的力量开始吧。咱们比一比哪个小组合作得最愉快最成功

6、学生分组活动。

老师刚才到小组中去,看到同学们合作的非常好,老师真是为你们感到高兴。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一下你们组提的问题?

7、展示各小组提出的问题。

同学们提的问题都很好,你们能不能用数学知识解决这些问题呢?(让学生任选一个问题,但不能选自己小组的,把算式写在小黑板上。)

8、分组解决问题,

9、小组汇报。

10、结合其中一幅图,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以小马图为例)

我们重点来看一下小马图,除了按左右来分,还可以怎么计算?

(按颜色分,5+2或2+5;按大小分,1+6或6+1)

小结:同学们真太聪明了,能从左右、颜色和大小这三个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一共有多少匹马?”这个问题。你们真棒!

反馈练习,强化新知:

看到同学们玩的这么开心,小兔子们也想来咱们班做客,他们都等急了,让我们用掌声请出他们好吗?(出示带问题的兔子图)

今天小兔子是带着问题来的,它问咱们什么?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小组合作完成,把算式写在小黑板上。

11、分组汇报。

12、教师小结:同学们真聪明,但说得很好,而且还想出了两种来解答,连小兔都在夸奖你们呢!

13、对想出两种方法的小组给予奖励:每组奖一颗智多星。

巩固新知:

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课本上第107页的内容。打开书,先把例4的算式填上。还想不想继续帮助小动物解决问题。该帮助谁解决问题了?

14、学生独立完成“做一做”中的练习题。同学互评。做对的可以得朵花。

15、集体订正。

四、小结: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上的非常好,我们帮助小动物解决了这么多问题,都是用的什么知识?用数学来解决问题是一种很好的方法。揭题。数学知识可真重要呀!我们一定要学好它、用好它。

5、4、3、2加几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0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让学生掌握5、4、3、2加几可以用交换加数的方法和想大数加小数进行计算。

使学生用9、8、7、6加几技能学习5、4、3、2加几的计算,提高学习知识的迁移能力和计算能力。

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和认真负责的态度。

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1、口算9+5=9+3=8+5=8+3=9+4=

9+2=8+4=7+5=6+5=8+6=

2、板书8+9=?让学生口算并说思考过程,演示各种计算方法

同学们用了不同方法进行计算。这节课,我们继续用这些方法学习20以内的饿进位加法。(板书:20以内的进位加法)

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出示5+7=,同桌合作学习。

A、独立思考

B、反馈:生1把5分成2和3,3加7等于10,10加2得12,所以5+7=12

生2把7分成5和2,5加5得10,10加2得12,所以5+7=12

生3想7+5=12,所以5+7=12(以上3种板书)

C、小结:同学们在计算时喜欢用什么方法并能计算准确,就选择哪种方法。

2、小组合作,探究5+8、4+8、3+9

A、学生分析每道题的算法,B、把得数写在书上

C、汇报不同D、的算法,E、师板书

3、讨论:在20以内进位加法中除了例题中写出的,5加几、4加几、3加几、2加几的题还有哪些?

4、做一做。

A看图列式(此题可以一图四式,学生说哪种都可以)

B7+5=9+5=8+4=

5+7=5+9=4+8=

9+4=8+3=9+2=

4+9=3+8=2+9=

学生自己做题,观察上下两题有什么规律。通过观察,发现加数调换了位置,和不变。

小结:这节课同学们运用了很多方法来计算5、4、3、2加几,有凑十法、还有调换加数的位置,想大数加小数,只要计算准确,无论用哪种方法都可以。

巩固练习

12、先说得数,

13、再说算式。(练习二十一第1题)

14、看谁算得又对又快。(练习二十一第2题)

时间一分半,答完之后对照投影自批自改。

15、学生自己出题,16、其他同17、学抢答。

全课总结。

整理和复习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2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复习,能进一步认识20以内的进位加法,能很快地讲出答案。

2、使学生能仔细观察事物,培养小组合作精神。

教学过程:

一、课前组织:

1、背诵10以内的加法表。

2、口算:9+8,9+6,8+9,6+9,9+4,5+9,9+5,9+2,2+9

二、仔细观察,探究新发现

1、揭题,明题:20以内的进位加法

2、仔细观察,竖着看、横着看有什么新发现?

3、小组交流

4、汇报并板书:竖着看第一个加数一样

第二个加数一个一个大起来

和一个一个大起来

横着看第一个加数一个一个小起来

第二个加数一个一个大起来

和一样

5、还有其他的发现吗?

这些题你是怎么计算的?(凑十法,调换加数位置,想大数加小数)

巩固练习

游戏:出示一些算术卡片,找得数是12的卡片(看课堂实际可多来几次)

课后录:学生的发现真的蛮多的,如斜着看,第二个加数是一样的;一列一列的小起来……有了这些发现,我顺势让学生试着背出来,主要是想让那些平时做作业比较慢的学生能更快一些,想不到却成为本课的难题,以至于后面的巩固练习做了没多久的时间。我想背诵还是太难了,有点出课标,且浪费时间。

我们的校园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4---115页

教学目标:

让学生参与多种活动,加深理解所学知识,并渗透统计的教学思想。

让学生通过各种活动体验,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能从实际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能运用不同方法进行解决。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和创新意识。

教学准备:接力棒,小跳绳统计图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教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我们的校园吗?为什么?

学生相互交流后,归纳:我们的校园生活、丰富多彩,同学们不仅能学到知识,交到好朋友,还能开展丰富多彩的的课外活动。你知道哪些课外活动?

提出课题:我们的校园

二投影展示,回顾知识:

出现校园的活动场景:从这里你看到了什么?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提问,由其他同学回答或讨论。

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生活中的问题。

三尝试统计、感知统计:

课外活动,分组尝试统计;分成四个场地,跑步;跳长绳;拍皮球;做操。大家可以任意选择喜欢参加的活动,每组选择一个组长负责,活动五分钟后,统计出本组的人数,选择代表汇报本组的统计方法。

各组汇报统计结果:

观察统计图,回答相关的问题:八各组的统计结果在黑板上统计,从图中我们能清楚的了解我们班小朋友都开展了哪些活动?

想一想,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先同桌两人互相提问,然后解答。全班汇报:一人提问全班回答。

四全课小结:

今天通过开展活动,小朋友又重新认识了我们的校园,通过大家的努力,把我们的活动作了清楚的统计,还会根据活动情况提出数学问题,并运用不同的方法尽心解决,小朋友真能干!

五课同中或课堂外再次实践:打开数114---115页,试着回答大家提出的问题。

课后小记:学生在整堂课中热情高涨,究其原因,我想是今天的数学真正做到了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

一年级数学上册《20以内数的排列》学案沪教版


一年级数学上册《20以内数的排列》学案沪教版

教学目标:

1、知道20以内数的排列,认识20以内的单数和双数。

2、会一组一组地数如2个一数,5个一数。

3、通过观察数列中数与数的关系,找出数列的规律,从数列的变化,感受到数学的美。

重点难点:

1、按规则计数。

2、将数与数位(该数在20数列中的位置)对应起来。

3、快速计数。

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谁能把这些数从小到大的排一排?

生:略。

师:这20个数排列好以后就是一张20数列图。

师:请小朋友观察一下,20数列图上有什么?

师:20数列图是由20个排成直线的圆圈组成,每个圆都表示一个相应的数。这些数是怎么排列的?(每5个排成一组,组与组之间有空隙。)

师: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20数列图,接着大家来看这里遮住的数是几呢

二、新课探索

探究一

师:这里遮住的数是几呢?

生:1和5之间是2、3、4,5和8之间是6、7,8的后面是9和10。

生:11后面是12,13和17之间是14、15、16,18后面是19、20。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想20数列图知道的。

师:真好,那你能很快找到8、12、19和20的位置吗?

师:怎样才能很快的找到8的位置?

生:8是一位数,在上面一排,它的后面还有9和10,所以8在10倒数的第三个数。

师:真是一个好办法,那12、19、20的位置和你同桌说说。

生:略。

师:知道了数板上数的位置,那你知道这些图形代表什么数吗?

生:菱形是13,因为它在12的后面。

生:三角形是14,因为它在12后面第二个数,而且还在15的前面。

生:五角星是16,因为在17的前面。

生:正方形是18,因为它在17和19的中间。

师:我们很快为图形找到了正确的数字,现在我们一起做个猜数游戏。

探究二

师:根据提示,猜一猜这是什么数。

师:让学生汇报答案,并说说理由。

探究三

在数射线上找到下列各数,并用“×”表示。书上第3题。这两排数有什么小秘密?

我们把135791113151719叫做单数,2468101214161820叫做双数。

师:这里把哪些数遮起来了?

生:略。

师:我们把2、4、6、8、10、12、14、16、18、20叫做双数,把1、3、5、7、9、11、13、15、17、19叫做单数。

师: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20数列图,接着大家来看第1题,谁来说说题意。

三、课内练习

练习一

生:1个1个地数。

师:谁来数一数?

师:2个2个谁来数?

师:谁试试5个5个地数。

师:你还会怎么数?

师:这题是什么意思?

练习二

生:按规律填数。

师:第一题的规律是怎样的?

生:从8开始,后面紧靠的数始终大2。

师:那第二题呢?

生:从7开始,后面紧靠的数始终大2。

师:说说第三题的规律。

生:从3开始,后面紧靠的数始终大3。

师:第四题有什么不一样?

生:从16开始,后面紧靠的数始终小2。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都会在20数列图中按规律来计数。

师:那再来看这题是什么意思呢?

练习三

生:找出不符合规律的数。

师:说说第一题中是哪个数,为什么?

生:是9,只有它是单数。

师:那第二题呢?

生:是13,其他的数都相差3,13和9相差了4,和15相差了2。

师:第三题又是哪个数呢?

生:是18,只有它是双数。

师:同学们找的真好。

课堂小结

四、本课小结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20数列图,并在数列图上学习了数的排列,也知道按规律计数。可见20数列图是我们学习数学的好助手,在以后的学习中,一定要充分利用它,让20数列图真正的成为大家的朋友。

课后习题

五、课后作业

1、练习册P24、25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一数》数学教案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那怎样写才能有一份高质量教案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一数》数学教案》,仅供参考,但愿对您的工作带来帮助。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一数》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 准备课

第一课时: 数一数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 在计数物品数量的活动中,初步了解学生对数数的理解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基本方法。

2. 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的生活,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3. 对学生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并逐步养成仔细观察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数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正确数出图中事物的个数。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情境图、实物。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教师:同学们,现在你们已经是小学生了。在今后的日子里你们要和老师一起学习很多的数学知识。数学知识能帮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好多问题呢!大家有信心学好数学吗?

教师:学习数学首先要会数数,你会数数吗?那你能从1数到10吗?数数看。

(二)探索新知

1. 激发观察兴趣

教师(多媒体课件显示):这是一所漂亮的小学校。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上学来了。大家来看看这里都有一些什么呢?自己先看一看。

教师:把你看到的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教师:谁来说一说这幅图上都有些什么?还有什么?

2. 引导学生逐一数出数量是1~10的人和物

教师:大家都会数啊!真不错!我们能不能按照一定的顺序,先数数目比较小的,再数数目比较大的?

教师在学生随意说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按数目从小到大的顺序数出图中的事物个数。

(1)数出数量是“1”的事物。

教师:同学们仔细看看,这里有几面国旗?( 配合学生回答,课件出示一面国旗图并加上圈。)

教师:一面国旗,就可以用数字“1”表示。( 同时在图右边对应贴出数字卡片“1”。)

教师:同学们再找一找,图中还有什么也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一位老师、一栋教学楼、一个足球……)

教师根据学生的描述出示相应的图片,并告诉学生,它们都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注意此时要帮助学生梳理语言,培养学生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2)数出其他数量的事物。

教师:同学们再数数看,数量是“2”的东西都有什么呢?( 配合学生的回答,依次贴出教科书4~5页上的各图片及对应的数字卡片。)

数数量是3以上的人或物时,可以让学生说说是怎么知道其数量的。学生可能会回答“看出来的”或“数出来的”。教师可以让数出来的学生到前面给大家数数看。数完后,可以让全班同学发表意见,说说他数得对不对。

教师:同学们,你们发现这样数有什么好处吗?

教师:如果以后让你数数,你打算怎么数?(适时渗透小学生应遵守的行为规范)

3. 认读1~10各数

(1)教师领读各数,同桌互相读一读。

(2)教师打乱顺序出示数字卡片让学生认读。(为了了解学生认识这10个数的实际情况,教师还可安排一些游戏:如接龙数数游戏、跳数10个数等。)

4. 数身边的数

教师:这幅图上这么多事物都能用数来表示,那么我们周围或生活中有没有可以用这些数来表示的事物呢?

学生不会说的话教师启发:数教室里的数(如教室里有几扇门?几扇窗?几盏灯?铅笔盒里有几支铅笔?一行有几个课桌……);数自己身上的数(如你有几只手?你有几只眼睛……)。

5. 课后延伸

教师:下课后数一数校园里的事物,看看有多少。放学后,再数数路上看到的或回家后家里的一些事物,把你的发现告诉同学、老师或爸爸、妈妈、爷爷、奶奶。

(三)全课总结

教师:今天,我们数了漂亮的小学校里的人呀、花呀、树呀、鸽子呀等好多东西,还数了教室里的门和窗等。希望同学们做一个善于观察的好孩子。

板书:

教学反思: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5以内的加法》数学教案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这时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学生爱听老师爱讲的教案。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苏教版一年级上册《5以内的加法》数学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5以内的加法》数学教案

第八单元 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第1课时 5以内的加法

教学内容:

课本第44-45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2、发展初步的观察,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学习用加法计算解决问题,树立数学意识,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和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教学难点:

发展初步的观察,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游戏:快速抢答;

5可以分成2和( ) 1和3合成( )

( )可以分成2和2 1和( )合成2

3可以分成( )和2 4和1合成( )

二、认识加法,理解含义。

1、谈话:我们在学校里上学,不仅要学习,而且要劳动。看,一些小同学正在校园里干什么?出示例1图。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图意,提出问题。

2、提问:怎样表示把3个人和2个人合起来是5个人呢?(板书:3+2=5)让学生猜一猜,“+”表示什么意思?通过交流,明确是“合起来”的意思。

读算式:3加2等于5。

小结:“+”的名字叫“加号”,它代表了一种计算方法--加法,把两部分合起来,求一共是多少,就要用加法算。

三、学会计算,掌握方法。

1、连续出示例2的两幅图,让学生说出图意。

2、引导学生根据图意列出加法算式。

提问:算式中的每个数代表什么意思?在小组中互相交流。

3、谁知道得数多少?是怎样想的?

教师对学生合理的方法都加以肯定。

四、实际应用,深化新知。

1、“想想做做”第1题。

谈话:小动物们看到同学们学得这么好,纷纷把自己的宝宝带来向大家学习。你们看,谁来了?

(1)出示小鸡图,学生说图意,提问题,列算式计算。说说怎样算出来的?

(2)出示青蛙图,图3,按图1的要求完成。对算式的含义在小组中交流。

2、“想想做做”第2题。

谈话:聪明的小青蛙,看到大家在学习,自己也想学加法。回家后,列了许多加法算式,得多少呢?它正在用摆小棒的方法计算呢!你能帮帮他吗?

3、“想想做做”第3题。

(1)出示加法算式:1+1=( ),你能说出结果吗?把得数填在书上。

(2)出示:2+1=( ),1+2=( ),引导学生用3的分与合来计算结果。

4、比较:刚才我们用数图、摆小棒、想分与合的方法来计算加法,你最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小结:这就是今天同学们学习的“5以内的加法”。(板书课题)

五、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讲述:小白兔看到同学们学得这么好,正在准备礼物奖励大家呢!(完成想想做做的第4~第5题)。

六、课堂总结:

大家用5以内的加法解决了这么多问题。回家后,继续观察,看看还能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好吗?

板书设计:

5以内的加法

3 + 2 = 5 读作:3加2等于5

加号

把两部分合起来,求一共是多少,就要用加法计算。

教学反思:

加法是一种常用的计算方法。虽然在学生以往的生活经历中,一些日常问题的解决使得他们对加法产生了或多或少的朦胧印象,但是,让学生真正地了解加法的含义,认识到加号是表示运算的符号,这还是第一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了以下几点:

1.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2.在教学中实现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相结合。

3.让学生在多样的学习活动中体验数学。

4.采用有吸引力的学习背景,培养了学生的态度、情感和自信心。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11-20各数的认识》数学教案


在每学期开学之前,老师们都要为自己之后的教学做准备。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人教版一年级上册《11-20各数的认识》数学教案》,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11-20各数的认识》数学教案

第六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

第一课时11-20各数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3、74、75页的内容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在11到20之间的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的数的数序和大小,能够正确地读出11到20各数。

2、在日常生活中发现11-12各数。

教具、学具准备:20支小棒和一把尺子,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算:

8-4 4+3 7+3 3+6 9-4 9-6

10-7 8+2 10-8 5+5 3+5 7-4

二、新课:

我们已经学过10以内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今天我们要开始学习11-20各数的认识。

1.数小棒

(1)让学生数小棒,一根一根地数,从1数到20。

(2)出示例1的幻灯,演示:一根一根地数,从1数到10,把10根捆成一捆,接着一根一根地数到20,再把10根捆成一捆。使学生看到1捆是1个十,2捆是2个十。然后让学生用同样的方法用小棒数一遍。

2.让学生用小棒分别摆出11根、13根、15根、20根,让学生分别说出是怎样摆的,所摆的小棒里有几个十,几个一,再把这个数读出来。

3.让学生拿出直尺,从0数到20;从8数到14;从6数以17。

问:13后面的一个数是多少?16前面的一个数是多少?11比13大还是小?17比14大还是小?

三、练习:

1.让学生齐说1-20,再让学生数。

2.让学生(指名)从7数到18,然后全班学生从7数到18。

3.读数练习。

4.根据数摆小棒。说一说每一个数是如何摆的,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5.完成练习十六第3题。

6.完成练习十六第2题。

四、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学会了数和读20以内的数,知道十几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还掌握了20以内数的数序和大小。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教师资讯、教师交流、教师学习

尽在小学教师帮!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10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每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10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10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20以内各数及计数单位“一(个)”“十”的基础上进行的。教材在编排这部分内容时,突出了学生的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做”数学中掌握数概念。

主题图“百羊图”为学生数数提供了现实素材,同时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通过“百羊图”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知100有多少,体会它比以前学过的20多得多,并让学生了解在生活中常常需要估数,培养估计意识。

例1通过让学生数数量是100的不同物体,使学生学会手口一致地数数,初步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从整体上感受100的大小。教材在编排上注重学生的经验,在数数的过程中突破数数的难点──“拐弯数”。第一幅图展示了学生在已有的20以内数的基础上数下一个数,数到29时下一个数是30,突出了难点的教学;第二幅图加深了学生对100的认识,突出了数的本质;第三幅图深化学生对计数单位“十”的认识,引出新的计数单位“百”,并使学生直观地认识“十”与“百”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学生再次了解整十数的顺序。教材编排中从直观、无结构的学具(一堆小棒、第纳斯木块等)到直观“结构化”的学具(10根一捆、10个一列),使学生充分体会十进制计数法,加深学生对计数单位“一(个)”“十”的认识,并认识新的计数单位“百”。“做一做”第1题意在引导学生在数小棒的操作中突破“拐弯数”(当数到接近整十数时,下一个整十数是多少);第2题让学生自由地数泡泡,学生可以一个一个地数,也可以两个两个、五个五个、十个十个地数,丰富学生数数的经验。

例2教学数的组成,教材在编排中分两个层次:整十数的组成和一般数的组成。教材通过让学生说出摆放70根、46根小棒是多少的过程,使学生借助直观、“结构化”的学具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并会用不同的方式表达一个数,既加深了对数的认识,又加深学生对计数单位的理解,尤其突出了计数单位“十”。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能够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的组成;理解计数单位“一”“十”“百”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是培养学生的数感。

二、重难点突破

1.能够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并在“数”的过程中理解计数单位“一”“十”“百”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突破建议

(1)课前应准备好方木块、小棒等素材。塑料小棒较为理想,它不但操作方便,而且容易使学生从一根一根、十根十根地数数的活动中抽象出计数单位“一(个)”“十”“百”。

(2)为学生独立地数出数量是100的物体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充分操作学具(小棒、方木块等),用自己理解的方法数出数量是100的物体。在充分数的基础上,应向学生展示数数的过程(可用实物投影或课件展示),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先一根一根地数,每数十根捆成一捆,数到100;再十根十根地数,数到100.将10捆结成一大捆。为了突破数数过程中“拐弯数”的难点,每数到“几十九”时,教师可用“下一个数应该是多少?”突破数数的难点。

(3)引导学生概括。伴随数数的过程,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归纳: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即:将10根小棒捆成一捆,得出“10个一是十”;将10捆小棒捆成一大捆,得出“10个十是一百”。加深学生对计数单位及其它们之间关系的认识,逐步认识十进制计数法。

2.知道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突破建议

充分利用小棒,把握教学层次。应该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学具来弄清100以内各数是由几个“十”(几捆小棒)和几个“一”(几根单根小棒)组成的。按照整十数的组成──一般数的组成的层次进行教学。整十数的组成可先把70根小棒杂乱摆放,问学生“怎样摆就能一眼看出是多少根小棒?”学生说出“十”后再变成7捆。使学生清楚地“看到”70的组成,进一步体会计数单位“十”的作用,还可以继续说说其他整十数的组成。一般数的组成可以让学生先摆出46根小棒,然后提问“怎样摆就能一眼看出是46根?”(先摆4捆,每捆10根,再摆6根单根的),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思考并交流46的组成。

3.培养学生的数感。

突破建议

(1)结合现实素材认识100以内各数并估计物品的个数。可以利用第33页的百羊图、第35页的泡泡图、第38页的夹子图和糖果图等,渗透估计的方法(以10个为标准进行估计)让学生估一估,再实际数一数,使学生直观感受相应数的多少。

(2)开展多种形式的数数活动。数数时,可以一个一个地数,也可以几个几个地数。还可以让学生先抓一把学具估一估有多少,再实际数一数。

一年级上册《5以内数的组成》教案


一年级上册《5以内数的组成》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

2.使学生能熟练地说出5以内数的组成。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初步的自学能力,初步的迁移类推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做练习的良好学习习惯,积极动脑思考的学习品质,及合作互助、创新意识和评价意识。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9~20页的内容。

教具、学具准备

1.投影仪、数字卡片、5根小棒、5个小方块。

2.数字卡片、5根小棒。

教学设计

复习旧知

1.复习数数。前面我们学习了哪些数?谁能数组大家听?

2.复习比较大小出示数字卡片1-5,谁能给大家提问题?

进行新课

1.创设游戏情境,小组学习5的组成。

a.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今天老师想请大家做一个分小棒的游戏,想不想做?准备5根小棒,看谁动作又轻又快。Listencarefully.把5根小棒分成两份,看谁方法多。分完和你的同位交流一下。(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能较好地把握知识起点,采用开放教学方式,先让学生动手操作摆小棒充分感知,然后再交流,使学生在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b.交流展示。

指名分法不同的学生到前面来展示。

①刚才大家想了那么多办法,可是看起来又有点乱,请大家开动脑筋想个好办法:怎样才能清楚地看出又一个也不落下?同位商量,指名展示。

②(教师巡视发现有按顺序分的)老师发现这位同学有一种好办法,下面请他来教教大家。

[在发散的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引导发现。给学生充分展示的机会,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比较扎实。]

c.全班学生再自己边说边按顺序分一分(板书分合式)。

d.小结。

通过分小棒我们得到了5的组成。Lookattheblackboard,please.Readtogether.Saybyyourself.

e.引导观察,发现规律。

Lookcareflly.你发现了什么?谁愿意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那么我们看到5能想到什么呢?(推小棒)

2.做一做

a.老师还准备了5个小方块,想请大家一个猜一猜的游戏,OK?

①(右手拿3个小方块藏在背后,左手出示2个)Guess!右手有几个?

②右手藏1个

③右手藏2个

刚才大家猜的都很准。那老师要问一问你们:为什么猜得这样准?有什么办法?

b.抢答。

下面我们来比赛,看谁反应快!对口令。

3.小组自学4、3、和2的组成

a.刚才我们通过分小棒编出了5的组成。下面请你在小组中试着编出4、3和2的组成。

Pairswork.(板书)Readtogeghter.

b.填方框(第19页下面)。

看图边读边填。指名板演。做完的同位检查。订正。Why?

[把练习设计成猜一猜的游戏,符合低年级学生的特点,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了5的组成,突破了难点。4、3、和2的组成就可以完全放给学生,采取小组使用的方式学习,既培养了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教学层次清晰。]

4.指导看书。

Readtoghther.Openyourbooks,turntopage20.边说边填。指名板演。订正。

5.做一做。

a.动手操作。教师出示数字卡片5,学生摆学具,同桌操作。在操作的基础上用5的组成连线。

b.对口令。

巩固练习

1.男女分读组成。

2.第8题。

边说边做,做完同位检查。全对的、书写好的可以各得一个小印章。订正。

[本节课教师能根据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及培养目标,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知识发生、发展的全过程,通过摆一摆、说一说、找规律、做游戏,使学生积极参与了富有趣味的学习过程。教师教法灵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注意指导小组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在游戏中创设情境,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意识。教师注重让学生进行自评、互评等评价方法的使用,培养学生的评价意识和评价能力。总体来看,既突出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又注重了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体出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全课小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教学设计说明

5以内数的组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科书第19~20页的内容,并完成练习二的第8题。其教学目的是借助分小棒的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使学生在同位交充中完善自己的想法,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这部分知识大部分学生在幼儿园时都接触过,本节课主要是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能够熟练的说出组成。

本节课我没有使用课本资源,而是对教材资源进行了创造性的改动。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首先要为学生营造出轻松、娱悦的学习情境。根据学生年龄特征,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欲望,努力体现教学的开放性,这节课教师就为学生创设了“分小棒”的游戏,让学生在不断的动手操作与合作讨论中自己掌握知识,并初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这种氛围下,学生的思维积极、主动,对学习内容感兴趣,学习积极性高,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2.分层练习,逐步提高要求。

在练习的设计上,教师也努力体现层次性。先让学生看实物猜组成,再让学生看图填组成,还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摆组成,最后才要求学生根据组成将数字卡片连起来。通过这一系列层次分明的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是一次由操作实物过渡到抽象出数的过程。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动手操作能力得到提高,同时发展了抽象思维能力。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5以内的减法》数学教案


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优质的课堂。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苏教版一年级上册《5以内的减法》数学教案”,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5以内的减法》数学教案

第八单元 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第2课时 5以内的减法

教学内容:

课本第46--47页。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初步认识减法,理解减法的含义。

2、在观察、操作实践活动中,体验问题情境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掌握5以内减法的计算。

3、发展初步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初步学习用减法计算解决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理解减法的含义,理解和学会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在观察、操作实践活动中,体验问题情境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掌握5以内减法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演示:出示3个彩色气球,让一名学生上来,演示放走1个,手中还剩2个。

2、小朋友,你能把刚才演示的过程说一说吗?

3、提问:放走的1个是从几个里面放走的?现在他手中还剩几个?你想知道用什么方法计算吗?

4、引出课题。

二、体会情境,学习新知。

1、教学例题,初步认识减法和计算方法。

出示情境图。“护花小组”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能把两幅图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吗?

学生说出图意:有5个同学在浇花,走掉2个后,还剩几个?

根据图意,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5-2=3。

指导学生认识减号及算式的读法,并让学生说说算式各部分在图中表示的意思。分小组讨论:为什么用减法计算?5-2=3是怎样算出来的?交流汇报各组的想法。

小结:刚才各组的想法棒极了。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5个同学浇花,走掉2个,就是要从几个里面去掉几呢?从个数里“去掉”一些,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算出得数呢?

2、“试一试”

出示情境图,让学生独立观察图意,提出问题,在书上填写算式。(学生可能列出3-2=1或3-1=2)

学生填完算式后,分小组交流自己的想法。

三、巩固深化,应用新知。

1、“想想做做”第1题。

指导学生看图,让学生说一说每一幅图的意思后填写算式。

同桌之间交流自己的想法。

2、“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看算式,先用小棒摆一摆,再计算。

学生独立操作后,指名演示,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3、“想想做做”第4题。

先分小组说说图意,根据图意提出问题,填好算式,计算出得数。

4、“想想做做”第5题。(巩固5以内的加、减法)

四、课堂总结:

提问:今天我们上了一节愉快的数学课,你能说说学会了什么吗?先跟同学说说,再跟老师说说。

板书设计:

5以内的减法

5 - 2 = 3 读作:5减2等于3

减号

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用减法。

教学反思:

整节课让学生用“原来、走了、还剩”叙述了图中表示的情境,训练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及表达能力。。学生之间通过交流自己的想法,体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真正体会减法算式的含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材在“想想做做”中还安排了学生之间的合作练习,通过学生喜爱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巩固了5以内的加、减法。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减法的含义,教师必须让学生学会以下三点:

1.要会说,能从图中找到与数学有关的信息,并能恰当地提出一个问题。

2.会数,能准确地数出原来有多少、去掉几个就是减几,去掉的这个数是从总数里去掉的。

3.会列算式,并让学生在此基础上创造性的根据算式来编一个故事,并提出问题。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数 数的组成》数学教案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每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数 数的组成》数学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数 数的组成》数学教案

【学习目标】

1.能够熟练的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物体的个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以组成的。

2.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能力,在各种数数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渗透数于实物对应的思想。

3.养成在活泼氛围中进行合作学习的兴趣。

【学习重点】

熟练的数100以内的数

【学习难点】

数到接近整十数时,下一个整十数应该是什么

【学习过程】

一、旧知引入,提出问题 自主学习

1.数出桌子上的小棒

2.怎样使人一眼看出是20根小棒

3.找数出的方法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

1、孩子们,你们会数20到100之间的数吗?

在小组内把你的发现与你的朋友交流一下,比一比谁发现数数的方法更多。

把你数数的方法与你的小组成员交流一下看看谁的办法多,谁的办法好

(1)一根一根的怎样数小棒?

(2)10根10根的怎样数?

(让学生展示怎样数的,便于下一步的完成)

孩子们数的不错,刚才在小组内交流了怎样数数,那么你们认为怎样数才最方便,最准确呢?

师小结:几个十就是几十,10个十是100

2、看图回答问题(说组成)

29

四个十八个一

六个十

79

(生小组讨论并动手操作 一人记录)

生展示

师小结:几十就是几个十组成的

几十几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三、体验拓展

1.与70相邻的两个数是()和()

2.一百里有()个十 一百里有()个一

3.4个一和6个十组成()

4、数出32前面的5个数

5、接着数:

94.95.()、()、()、()、()

()、()、()、()、81.82.()

一年级下册《20以内的退位减法》学案人教版


一年级下册《20以内的退位减法》学案

一、情境

出示“投沙包比赛”情境图:比赛规定,在2分钟时间内,谁投进筐中的沙包数多,谁就获胜。按照这个规则,1、2、3号运动员同时在画有白线处的起点向同样标有1、2、3号终点处的筐中投沙包,随着比赛的结束,画面中呈现以下信息:1、2、3号运动员分别投了16个、11个、12个沙包,终点处的1、2、3号筐外分别有9个、3个、6个沙包。通过阅读画面,同学们对“谁赢了”这一问题的一致看法是:“算一算每人投中几个,就知道了。”

二、探究

教师引导学生分别探究每人投中几个的问题。

要求“1号运动员投中几个”,应该怎样列式?“16—9”得数是多少?学生想到的办法有:

(1)一个一个地减,既从16根小棒中1根1根地去掉,去掉9次,还剩7根。

(2)从16根小棒中先去掉6根,剩10根;再去掉3根,最后剩7根。

(3)先摆出16根小棒,把它分成两份,一份是9根,另一份是7根,去掉9根,还剩7根。

(4)把16根小棒分成两份,一份是10根,另一份是6根,先去掉10根,还剩6根;再从去掉的10根中拿回一根,合起来还剩7根。

随后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你喜欢哪种算法?学生的看法不一,教师均给予了肯定,并指出:你喜欢哪种方法,就用哪种方法算。

接下来用同样的方法教学“2号运动员投中多少个”和“3号运动员投中多少个”两个问题。

评析: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创设一个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的情境,通过情境引出问题;对三个问题探讨后,回头再去解决“谁赢了”这一问题,并且教师能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些都是新课程教学所需要的,也是应该给予肯定的。但同时课堂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在对“你喜欢哪种算法”作总结时,教师肯定与鼓励的是“你喜欢哪种方法,就用哪种方法算”,以至于在课的末尾集中计算训练阶段让学生说思路时,学生的想法仍停留在课的开始对每一个问题思考的原始阶段,如“13-8=5”,你是怎么想的?有的学生回答:“我是从13里面先减去1得12,这样减8次,最后得5。”如果我们的学生经过40分钟的学习后,思维仍停留在刚上课时的水平上,学生得到的是什么?教师的教学价值又在哪里?在与执教教师座谈时,我们提出了这一问题。教师的解释是:“现在不是提倡算法多样化吗,那就不能让学生按一种方法去思考。我们也耽心学生学完后会出现‘15—8’一个一个减去这种低水平的思考方法,但是一想到‘算法多样化’,我们就不知道如何解决了。”

教师的解释,反映了当前很多教师普遍存在的困惑:“算法多样化”的实质是什么?我们不妨对课堂作进一步剖析:

在课堂的前半程,学生不是在做计算,而是在“解决问题”,即为最终解决“谁赢了”这一问题而分别去研究“每个运动员投中多少个”的问题,为此学生至少想到了四种不同的方法。如果我们把这些方法称作是“算法”的话,“算法多样化”其实是“解决问题的多样化”,是思维水平的“当前状态”。此时,教师不要急于让学生去选择“喜欢哪种算法”,而是要回头对各种方法进行评价与反思,通过对各种不同方法的辨析,来认识不同方法的特点与优势,以此来达到“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目的,实现“优化选择”。学生之所以到课的结束时仍用“一个一个减去”这种低水平的方法来计算,是因为教师没有引导学生对各种方法进行评价、反思与辨析,以至于学生仍旧对自己最初选择的方法“情有独钟”。“算法多样化”是解决问题的多样化,但绝不是“算法全面化”,所有能对问题解决的方法都是应该给予肯定的,但从解决问题方法中抽象出的算法并非都应得到鼓励,只有那些对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有帮助,能实现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可持续发展,接近数学本质的算法,才是我们所提倡的。

一年级数学下册《20以内退位减法一》教案


一年级数学下册《20以内退位减法一》教案

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

2、鼓励学生独立探究,呈现多种计算方法。

3、密切数学与生活的练习,培养学生初步的抽思象教学过程维能力。

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十几减9的口算方法,能准确计算。

教学难点

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准确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9十39十79十49十6

9十99十29十59十8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9十()=129十()=139十()=14

9十()=159十()=169十()=17

二、新授

1、出示教科书P10的图。

引导学生看图,提问:谁能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有15个气球,买了9个,还有几个?)

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该怎样列式?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板书:15—9=

提问:如果没有图,要算15减9等于几,该怎样想?

(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互相商量。教师可提示学生联系旧知识进行计算。)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1)9加6得15,15减9等于65

(2)15可以分成9和6,15减9等于6;

(3)10减9等于1,l加5等于6;

(4)15减5等于10,再减4等于6。

教师对学生的不同想法,应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多

思考。进一步提问:这么多的想法都是对的,那么你觉得哪一种方法

又快又好呢?(鼓励学生用想加算减的方法:想9加几得15,15减9

得6)同时板书得数“6”。

2、小朋友玩套圈游戏,投了14个圈,有9个没套中,套中了几个?

提问:

(1)要求套中了几个,该怎样列式?(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4—9=)

(2)得多少?怎样想的?教师板书得数“5”。

3、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内容?(十几减9)教师板书课题。该怎样计算这些题目呢?教师指题,引导学生总结出想加算减的方法,同时也鼓励学生可选择自己喜爱的方法进行计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在桌子上用小棒摆一摆,边操作边小声地说想的过程。然后指名说,再在方框里填上数。

2、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3、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3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任指几题,让学生说一说最喜欢用什么方法计算。

四、课堂练习

1、完成教科书P11练习二第1、2题。

2、布置作业。

反思

本节课在出示了题目后,大部分同学能够算出得数,但都是运用幼儿园的学习方法手指算法来完成的,这样的算法让他们的速度很难提高。但我并不着急,调整课上内容,先让学生自由算几道题,让学生拥有了成就感以后,提出“谁能有更快的口算方法?”这一问题的提出让学生们开始充满信心,想要比式。于是,我先让同学们在小组内展开比赛,然后选出组内高手在班里比赛,最后让同学们来介绍自己的口算方法,教师进行小结,引出破十法、想加算减法、连减等,最后,让同学们自选方法展开学习,并将同一种方法的学生放在一起进行切磋练习,从而真正地掌握新的口算方法。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平均数》数学教案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所以老师在写教案时要不断修改才能产出一份最优质的教案。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那你有没有为了一个问题而去做过一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人教版一年级下册《平均数》数学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平均数》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第单三元《分类与整理》

【教学目标】

1.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出发,让学生初步理解分类的含义,掌握简单的分类计数的方法。

2.让学生经历和感受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体验统计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并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3.使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整理过程,能够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分类的结果,初步体会统计的完整过程。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学会按不同标准进行不同的分类,并用简单的统计图、表表示分类的结果。

【教学难点】让学生体会到分类的含义、方法及目的,体会分类标准不同,结果也不同

【教学流程】

一、 激趣导入

1.出示图片,引入新课。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最近表现的特别好,特别爱动脑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礼物,谁知道老师一共带来多少件礼物啊?

生1:一共有六件礼物,有三个大的礼物三个小的礼物。

师:真棒!你是按照大、小来分的(板书大小)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生2:一共有六件礼物,蓝色的有四件,粉色的有两件,所以有六件礼物。

师:那他是按什么来分的啊?

师:真棒!几位同学通过不同的角度来把这几件礼物数了出来,今天咱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分类的知识(板书:分类)

【设计意图:激趣导入,引发学生兴趣,体现数学学科素养让学生感知生活中的数学现象】

二、新授

1.分类:

春天来了,老师想领同学们去公园玩,看到公园门口这么多漂亮的气球你愿意把它们分分类吗?那我们可以如何分类呢?

生:按颜色分类(师板书:颜色)

师:还有不同意见吗?

生:按形状分类(师板书:形状)

师:那今天我们就先来按照形状来给气球分分类,请同学们按形状把气球摆一摆,再数一数每种气球有多少个,收集数据,把结果记录在格子里,现在开始。

同学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师:请你坐好,老师刚才巡视的时候发现咱班同学们整理的可真好啊,老师拿了一个同学的作品请他给大家分享一下他整理的结果。

师问生1:你能和同学说一说为什么这样摆吗?(摆成一堆一堆)

生:我把一样形状的放在一起了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行吗?好请回

师问生2:那你为什么把气球摆成一排一排的呢?

生:这样更容易数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让学生经历和感受收集与整理的乐趣】

2.整理

师:那我们看这位同学的作品,你们能一眼看出来谁最多谁最少吗?你们是怎么数的这么快的?我还没来及数呢!

生:看那个最长哪个就最多,哪个最短哪个就最少

师:哦!你们是通过长短看出来的,老师这里也有个作品,我一摆出来就发现糖葫芦型的和心形的一样长,那他们一样多吗?

生自己发现需要按照一个对应一个的标准来数

师:为了让我们的图更加清晰我们还要一起补上一些内容,我在图的下面画上一条横线告诉大家我是从这里开始数的,在下面标记,第一列都是圆形的,第二列都是糖葫芦型的,第三列都是心形的,这下就能让看图的人一眼就能看出我画的是什么意思了。这样我们就可以用图来表示我们的结果。我发现还有很多同学有很多有创意的作品(收集同学作品进行展示)

师:我发现这些漂亮的作品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你们发现了吗?他们都是用什么来记录结果的?

生:用数来记录结果的

师:我们刚才用图来记录结果的这一次用数也能记录结果(利用学生作品制作表格)

师:我们先横着来看,第一行都是…生:形状,第二行是…生:个数。我们再竖着来看,通过观察第一列你能知道糖葫芦形状的有几个吗?观察第二列你又知道什么了?老师在这里加上几条线你会发现它特别像一张…

生:表格。

师:同学们你们真棒,你们不仅把这些气球进行了分类,而且还能把它们整理成图或者表,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分类与整理。(板书整理)

师:呀!老师突然发现我有一个气球忘放进去了,快帮老师出出主意,这个气球应该放在哪?(师举起一个粉色心形气球)

生:应该放在心形的气球上面

师:可是我黑板上的气球没有粉颜色的啊,为什么也能呢?

生:因为它们都是心形的

师:因为我们是按照形状来分的,不管什么颜色只要是这个形状就得放在这里。那我们现在又增加了一个心形的气球我们的表该如何改变呢?

生:心形下面的3改成4.

师:呀!这里还有一个兔子形的气球(老师举起一个蓝色的兔子气球)这该放哪啊?

生:应该单独放在一行,因为他是单独一个形状

师:那我们的图和表如何改变呢?图的下面画上一个兔子形状,表示这一列是兔子形状的气球,表格里第一行加上一个兔子形状,下面写上1表示有一个兔子形状的气球(更改图和表)这下我的表格完整了吧,那为什么同样都是增加一个气球,你们一会变了个数,一会又让我增加了一列啊?

生:因为它们的形状不同

师:同学们帮助老师解决了问题,虽让增加了一个气球,可是心形气球只增加了一个,而小兔子形状的气球却增加了一类,你们学会了吗?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观察和总结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自己感受到制作图和表格的过程,对知识有更深的理解,设计情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师:春天是出游的好季节,不光老师爱出去玩,同学们一定也特别爱出去玩吧?老师到了游乐园门口就看到了好多的同学都和爸爸妈妈一起来郊游了!你们能给这些人分分类吗?

生1:可以按大人和小孩分类

师:还可以按什么分类?

生2:可以按男人女人分类……

师:还有吗?

生:按左右、家人等等

师:现在老师要带领大家进游乐园了,看看我们到哪了?可是到了售票处我就想你们那么多的分类标准,我该选择哪种呢?

生:按大人小孩分类

师:为什么啊?

生:因为大人20元,小孩10元。

师:好了,我们接着往下走,这一站我们该选择哪种分类方法更好呢?

生:分男女

师:你们怎么不选大人小孩了?

生:因为这次要进男更衣室和女更衣室了。

师:看来虽然给这些人分类的标准有很多,但是根据具体情况我们要选择适合我们的标准来进行分类。刚才的这两个情景都是老师遇到的困难,现在就请同学们帮我解决这两个困难,真正的给这些人分分类,老师给每个同学准备了一张小卷子,先仔细看一看老师想请大家帮我什么忙,把这些人按什么来分类呢?

师:看看你的卷子,谁能告诉我你是帮我什么忙?按什么标准分类?

生1:按男女分类

师:你来给大家看看你从哪看出来是按男女分类的?(生指表格)

师:还可以按什么进行分类?

生2:可以按大人和孩子分类

师:除了按男女分类和按大人孩子分类还可以怎样分类能?选择一种你喜欢的分类标准记录在表格里。

师:同学们已经帮老师解决了两个问题,可是新的问题又来了,都是这么些人分类,可是为什么两次分的结果不一样啊?

引导生说:因为标准不同,所以结果不同

师:标准不同、结果不同(板书)但是有什么是没变的?

生:总共的人数不变

师:表扬同学。你不仅找到了他们的区别还找到了不变的地方。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遇到的实际情况感受遇到不同情况分类的标准也不同】

三、课堂总结

师:分类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你们有没有遇到过分类的现象?

生:垃圾分类、超市分类、书籍分类、药品分类……

师:垃圾分类可以让我们的生活更环保,超市分类、药品分类可以方便我们的生活,分类在生活中的作用可真大啊,以后在生活中你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你能不能用今天学习的知识去解决啊?相信你们一定会解决好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师:现在马上就要下课了,你能和你小组的成员交流你本节课的收获并派出代表把你们的收获分享给大家吗?

学生分享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不仅一起学习了把一些东西进行分类,还能够把分类的结果进行整理,整理成图、整理成表,同学们还知道了标准不同结果不同,而且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的这部分内容就是我们今后要学习的统计与概率的原型,相信你们一定会解决好今后遇到的问题。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20以内的数》数学教案》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06255.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