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9加几》教案设计

作为一小学位老师,我们要让同学们听得懂我们所讲的内容。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9加几》教案设计”,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9加几》教案设计

本节课的设计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力求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在教师恰到好处地启发引导下,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形成、发展的全过程。

1、 联系实际,从生活中切入。

从学生熟悉的校园运动会生活背景导入,容易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然后根据运动场上的比赛项目,提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激发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启发了思维,也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本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基本上是以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模式来进行的,这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作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我不仅让孩子们在这个自主学习的活动中不断充分、主动、积极地表现自我,同时也注意用积极的语言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让他们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以帮助孩子们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3、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

《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课教学中,注意把思考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将操作与思考有机的结合,让学生在操作、交流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获取新知。由于留给学生充分发表想法的时间与空间,学生的思维是生动活泼的,提出了多种9加几的计算方法,这些算法都是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动脑思考获得,还具有创造性。最大限度地拓宽他们的思维,使课堂充满了活力。

4、计算课到底该怎么上。

在课改的今天,关于计算教学如何上,仍有很多困惑。在课改初期,教师们认识到原有教学模式的局限,大张旗鼓的开展自主学习,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计算中过分提倡并强调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整节课都是“你喜欢哪种方法就用哪种方法”,导致学生计算能力不如以前娴熟,那么,在提倡算法多样化的今天,计算课如何扎实有效而又不失灵活的进行?怎样处理算法多样化与基本算理算法之间的关系?算法多样化怎样优化?何时优化?目前使一线教师们深感困惑。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教师资讯、教师交流、教师学习

尽在小学教师帮!

扩展阅读

一年级数学上册《9加几》教案


一年级数学上册《9加几》教案

第一课时:9加几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6~98页。

教学目标: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掌握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具准备:小棒18根。

学具准备:每人准备小棒18根。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1.教师用投影出示课本P96~97的全景图。

教师说明:这是学校运动会的场面,从图中你看到什么?

(让学生自己看图互相说一说)

2.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运动会上,学校为了给运动员解渴,准备了一些饮料,已经喝了一些,比赛快要结束时小明问:“还有多少盒?”

师:你们知道还有多少盒吗?互相说一说。

(学生互相说时,教师巡视,注意发现不同的方法)

学生可能出现三种算法:(1)数数法:1、2、3、4……12、13,一共有13盒。

(2)接数法:箱子里有9盒,然后再接着数10、11、12、13,一共有13盒。

(3)凑十法:把外面的一盒饮料放在箱子里凑成10盒,10盒再加上剩下的3盒,一共是13盒。教师说明:你们说的几种方法都很好,这三种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

3.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刚才有的同学用数的方法知道了还有多少盒饮料,也有的同学是通过计算的方法得到的。下面我们一起看一看这些同学是怎样计算9加几的。

提问:要算还有多少盒饮料怎样列式?(板书9+4)

师:9加4该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用小棒摆一摆。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操作:左边摆9根小棒代表盒子里的9盒饮料,右边摆4根小棒代表盒子外边的4盒饮料。

教师边提问边指导学生操作:盒子里的9盒再加上几盒就凑成了10盒?这个1盒是从哪来的?外边的4盒饮料拿走1盒后还剩多少盒?10盒与剩下的3盒合起来是多少盒?所以9+4等于多少?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如下:

师:谁能结合板书完整地说一说,刚才我们是怎样计算9+4的?

4.利用课本右边的资源提出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

师:同学们接着看图,运动会上有9个踢踺子的,还有6个跳远的,要求踢键子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应该怎样列式?(板书:9+6)

师:9+6等于多少呢?自己用小棒摆一摆。

学生汇报后,教师启发:你们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每提一个问题,教师就让学生说一说一共有多少人。对于9加几的问题,还要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二、练习反馈:

1.圈一圈,算一算。(“做一做”第1题)

学生独立看图说意,并动手圈一圈,直接看图写出得数。

2.看图列式。(“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看图填写,订正时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3.教师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都会计算9加几了?

学生每说一个算式,就让学生说出得数。

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题目有什么特点?(板书课题:9加几)

教师指出:今天我们学习的是9加几,计算9加几的题目,可以用数的方法,也可以用计算的方法。

四、课堂作业。(“做一做”第3题)

学生在课本上独立完成,个别有困难的学生,教师给予个别指导和帮助,也可以让学生借助学具学习。

板书设计:

教学小记:

一年级数学上册《9加几》学案


一年级数学上册《9加几》学案

“9加几的进位加法”是学生掌握了11~20各数的认识及10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是进一步学习其他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础。教学要求学生在观察思考,动手操作,形成表象,内化感知的基础上,理解掌握“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算法。所以,渗透转化思想(即将9加几转化为10加几),应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是教学重点,并能引导学生通过交流,条理化“凑十法”的思考过程。

一、说教材

我的说课内容是“9加几”,这个内容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它是学生掌握了11~20各数的认识及10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是进一步学习其他进位加法的基础。根据《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学习经验,我把本节课的目标定为:

1、认知目标:

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和“9加几”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

2、能力目标

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3、情感目标:

通过合作交流和动手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

教学重点:渗透转化思想,应用“凑十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教学难点:“凑十法”的思考过程。

二、说教法学法:

为了完成上述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以多媒体为主要教学手段,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中完成教学,并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创设富有情趣的活动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与动机。

一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小,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容易疲劳,因此,我以学生熟悉的运动会为切入点,将数学知识融于他们感兴趣的活动之中,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很自然地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教学中,我不打算强调各种计算方法的优或劣,也不刻意去提示学生用哪种方法简便,而是让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因为学生的认知水平有一个渐进的过程。

3、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我尽量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开放性的讨论中架起从已知到未知的桥梁,去获取新的知识,让学生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和探索方法的过程中,发现新旧知识的联系,发现不同于常规的思维方法和途径。

三、总体设计

本节课我安排了五个教学环节: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在这个环节中,我首先以学生熟悉的运动会为切入点,用生动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兴趣。“小朋友们,四月份是我校的体育节,我们学校不仅举办了盛大的开幕仪式,还举行了全校运动会。看,比赛开始了,运动场上多热闹哇(出示课件一——主题图)!跑道上正在进行二年级的60米跑决赛,运动场的中央还进行着跳绳、踢毽和跳远等比赛项目。在操场四周的看台上,同学们正在为参加比赛的运动员加油。为了给运动员解渴,他们还准备了一些饮料,已经喝了一些,比赛快结束时,小明问:“还有多少盒?”(课件二)这样,直接引出问题,并引导学生观察为运动员准备的盒装饮料,激起学生帮助别人解决问题的意识。

第二个环节:自主参与,探索新知

这一环节是获取新知的过程,教学中我将以学生自主探索为主,这个环节我将分三个步骤来完成。

第一步骤是讨论交流,得出方法。

在这一部分内容里,我注重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组织学生讨论“还有多少盒”的问题,让学生通过互相交流说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让学生议一议每种方法。在学生评议的基础上,给予学生赞扬和鼓励。根据学生的发言,屏幕上逐一显示各种解决方法。在交流过程当中,学生探讨出的方法有很多种,思维比较凌乱。可能出现的情况有:(课件三)

(1)依次一个一个的数1、2、3、4、……12、13;

(2)先数箱子里的9盒,然后再接着数10、11、12、13

(3)9和4合起来是13

(4)先拿一盒放进箱子里,补足十,再想“10+3=13”

教师引导学生将第四种方法的思维过程用下图表示出来,想:9加1得10,10加3得13。

9+4=13(课件四)

13

10

通过直观的分析比较,让学生找到自己喜欢的方法。

第二个步骤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为了更好的让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我设计了一个比赛环节:利用主题图让小组成员互相提出加法计算的问题,看谁提得多,并给予奖励。运用孩子们提出的问题,巧妙自然地将9加几的问题搬到黑板上,例如:

踢毽组和跳绳组一共有多少人?

9+3

踢毽组和跳远组一共有多少人?

9+7

在整个过程中,学生自主寻找要解决的问题,并探求解决问题的途径,教师只起引导作用。

第三个步骤是归纳算法,巩固记忆

儿童的思维离不开动作,操作是智力的源泉,在引导学生归结“凑十法”算理时,我先让学生动手操作,用摆小棒的方法计算9+3,左边摆9根,右边摆3根;再让学生回忆几加几凑成十,让学生自己想办法移动小棒,根据学生的思路,填写思维图。学生可能出现两种情况,第一种是从3根里拿出1根和9根凑成10根,10再加2等于12(课件五)

9+3=12

12

10

第二种是从9根里面拿出7根和3根凑成10根,10再加2等于12

9+3=12

27

10

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摆圆片,计算9+7,学生也可能出现两种思路(课件六)

9+7=16或9+3=12

1627

1010

这里我没有强调“看大数,分小数”,而是让学生自由地选择“分小数”或“分大数”,只要能凑成十都是可以的。

(3)巩固新知,寻找规律

一年级学生注意力不持久,在突破重难点之后,我运用多媒体教学,展示一个砌房子的游戏,将9加几的算式有规律的排列,先让学生发现每个算式的第一个加数都是9,从而引出课题“9加几”,再让学生计算结果。既调节了学生的注意力,又巩固了9加几的知识。让学生计算出9加几的算式后,再观察得数特点,发现规律,找寻又快又对的计算窍门。(课件七)

9+1=10

9+2=11

9+3=12

9+4=13

9+5=14

9+6=15

9+7=16

9+8=17

9+9=18

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可以发现和的个位上的数都比第二个加数少1,那我继续追问,这个1到哪去了?学生很自然的想到1和9凑成10了,从而对“凑十法”进一步加深了印象。

(4)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这一环节是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灵活应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我安排了两个练习。第一个练习是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色彩鲜艳的菠萝、苹果图,培养学生看图列加法算式的能力,(课件八)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使学生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第二个练习是根据图意填写算式。这道题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先让学生弄清楚画中的内容,再让同桌互相讨论提出问题。可以自己选择计算出蜜蜂的只数或鲜花的朵数。在计算鲜花的朵数时,学生可能会按从左到右的顺序把算式填成6+9=15,要给予肯定;在计算蜜蜂的只数时,学生也有可能按蜜蜂的颜色分类把算式填成10+5=15,在肯定学生计算正确的同时,也要表扬他能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并用前面学过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

(5)全课小结,完善新知

我先让学生说说这节课里学会了什么?解答这些题你最喜欢用哪种方法?在进行评价时,我会采用目标多元化、方法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来表扬和鼓励学生,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方法得到老师的认可,学习的兴趣会更高,真正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以上是我对“9加几”这部分内容的分析和教学设想。

一年级数学上册《9加几》教案分析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一年级数学上册《9加几》教案分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一年级数学上册《9加几》教案分析

第一课时:9加几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6~98页。

教学目标: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掌握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具准备:小棒18根。

学具准备:每人准备小棒18根。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1.教师用投影出示课本P96~97的全景图。

教师说明:这是学校运动会的场面,从图中你看到什么?

(让学生自己看图互相说一说)

2.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运动会上,学校为了给运动员解渴,准备了一些饮料,已经喝了一些,比赛快要结束时小明问:“还有多少盒?”

师:你们知道还有多少盒吗?互相说一说。

(学生互相说时,教师巡视,注意发现不同的方法)

学生可能出现三种算法:(1)数数法:1、2、3、4……12、13,一共有13盒。

(2)接数法:箱子里有9盒,然后再接着数10、11、12、13,一共有13盒。

(3)凑十法:把外面的一盒饮料放在箱子里凑成10盒,10盒再加上剩下的3盒,一共是13盒。教师说明:你们说的几种方法都很好,这三种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

3.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刚才有的同学用数的方法知道了还有多少盒饮料,也有的同学是通过计算的方法得到的。下面我们一起看一看这些同学是怎样计算9加几的。

提问:要算还有多少盒饮料怎样列式?(板书9+4)

师:9加4该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用小棒摆一摆。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操作:左边摆9根小棒代表盒子里的9盒饮料,右边摆4根小棒代表盒子外边的4盒饮料。

教师边提问边指导学生操作:盒子里的9盒再加上几盒就凑成了10盒?这个1盒是从哪来的?外边的4盒饮料拿走1盒后还剩多少盒?10盒与剩下的3盒合起来是多少盒?所以9+4等于多少?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如下:

师:谁能结合板书完整地说一说,刚才我们是怎样计算9+4的?

4.利用课本右边的资源提出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

师:同学们接着看图,运动会上有9个踢踺子的,还有6个跳远的,要求踢键子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应该怎样列式?(板书:9+6)

师:9+6等于多少呢?自己用小棒摆一摆。

学生汇报后,教师启发:你们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每提一个问题,教师就让学生说一说一共有多少人。对于9加几的问题,还要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二、练习反馈:

1.圈一圈,算一算。(“做一做”第1题)

学生独立看图说意,并动手圈一圈,直接看图写出得数。

2.看图列式。(“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看图填写,订正时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3.教师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都会计算9加几了?

学生每说一个算式,就让学生说出得数。

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题目有什么特点?(板书课题:9加几)

教师指出:今天我们学习的是9加几,计算9加几的题目,可以用数的方法,也可以用计算的方法。

四、课堂作业。(“做一做”第3题)

学生在课本上独立完成,个别有困难的学生,教师给予个别指导和帮助,也可以让学生借助学具学习。

板书设计:

教学小记:

一年级数学上册《8.7.6加几》教案设计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要根据班级同学的具体情况编写教案。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怎样写才能有一份高质量教案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一年级数学上册《8.7.6加几》教案设计,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年级数学上册《8.7.6加几》教案设计

课题8、7、6加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正确计算8加几、7加几。6加几

2、在观察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操作、讨论、交流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得出多样化的算法。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乐学,会学。

重点:学会8加几、7加几、6加几的计算方法。难点:进一步理解“凑十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数学乐园里有好多有趣的游戏,今天我们来玩一玩

各小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分组进行口答6、8、9的分合式,然后教师出示抽拉片,让学生口答后说说发现了什么?

7+3+2=8+2+5=

7+3+4=8+2+6=

7+3+9=8+2+7=

讲述:对,把前面两个数先凑满10,再加上第三个数,就能算得既对又快,这是我们前面学习的凑十法。小朋友,祝贺你们胜利通过第一关!下面我们就用这种凑十法来完成游戏的第二关。教师随机板书课题:

8、7、6加几。

二、讲授新课

(1)例2。从情景中提出数学问题,提倡学生有不同的计算方法。

教科书第91页主题图:学生提问。

学生围绕8加5等于多少,在小组长的组织下进行讨论,用小棒摆一摆,互相说一说,再比一比哪组的方法多。

(各小组分组讨论,教师参加小组讨论。)

学生讨论后指名小组回答,教师根据回答进行板书

(学生通过交流,教师的引导,)

(2)组织学生在小组里说说是怎样算的?

8+4=7+6=6+5=创设生活情境,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练习91页做一做1题。

(4).“试一试”例3教师出示8+9=()

问:你们会用刚才这些方法来计算8+9=()吗?

你还会用什么方法计算8+9呢?

小组讨论。指名回答交流。

你认为那种方法好?仔细观察计算过程和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师小结: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是我们以前用过的。

提示:在今后计算如果遇到小数加大数,我们可以给它倒过来计算,如3+9=9+34+8=8+4

三.练一练:

完成第91页做一做(2)2—3题:给予有困难的同学一定的帮助,集体订正

完成92页做一做1、2题。

五、全课小结:

同学们以后遇到这样的题型时,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去做,切记一定要仔细。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9加几》教学设计


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而耗费半节课的时间吧,在上课前要仔细认真的编写一份全面的教案。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9加几》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初步学会用“凑十法”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二)过程与方法

在探索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过程中,通过学生的操作和教师的演示,理解并掌握“凑十法”在计算中的方便与快捷,达到准确计算的程度。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初步渗透转化思想。

二、目标分析

本课教学目标是9加几的进位加法,它是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的开始,通过学生摆一摆、画一画、说一说等活动方式,理解“10个一转化为1个10”,并掌握“凑十法”。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凑十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使学生形成“凑十法”的思考过程。

四、教学准备

课件、算式卡片、每人13个小苹果学具等。

五、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激活认知

1.出示口算,抢答(课件出示)

10+24+105+1010+7

(1)怎么算得这么快呀?

(2)学生总结:十加几就等于十几。

2.看谁算的巧(课件出示)

9+2+1=5+3+7=

8+4+2=6+5+4=

3+2+8=5+6+5=

7+1+3=1+8+9=

(1)学生口算抢答。

(2)没有“10”怎么也算得这么快呀?说说你是怎么找到10的?

小结:看来,“10”真是我们的好朋友,它能把复杂的计算变得很简单。

【设计意图】回顾已学的知识,激活学生已有的经验,为进一步探究新知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自主参与,探究新知

1.提取信息,发现问题

(1)课件出示主题图:运动会赛场。

教师:在运动会赛场,你发现哪些信息?

学生看图之后互相说一说。(有啦啦队、赛跑的、跳绳比赛)

(2)重点研究“饮料”图片提供的问题。

①发现信息,提出问题。

从这幅图中,发现哪些信息?能提出什么问题?

②学生交流信息。

箱子里有9盒饮料,外面有4盒饮料,一共有多少盒饮料呢?

2.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内交流。

(2)学生汇报。(预设学生回答)

①生1:1、2、3……12、13依次数。

②生2:从9数到13。

③生3:先拿1盒放到箱子里,再算10+3=13

④生4:先将9看成10,10+4=14,9+4=13

(3)发现方法间的区别与联系

①这几种方法,哪种最熟悉?(前两种方法)

②第3、4种方法,它们之间有联系吗?(它们都是借助10帮忙)

③这种方法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新方法,下面我们就具体研究。

【设计意图】在具体情境中,培养学生发现信息,提出问题的意识与能力。在解决9加几的新问题中,让学生自主探究,沟通不同方法间的联系,突出要研究的重点。

3.建构方法,揭示“凑十法”

(1)动手摆一摆

①让学生用“苹果”代替“饮料”,把“凑十”的过程动手摆一摆。

②学生边说课件边演示。

教师追问:为什么拿1个呢?2个行吗?9和1在一起,好在哪里?

③板书计算过程。

将演示过程记录黑板:

揭示:从4里分解1和3,9+1=10,这种方法叫“凑十法”,板书“凑十法”。

强调:10个一转化成1个十。

(2)说一说(课件)

箱子里有9个橙子,外面有7个,一共有几个橙子?

①看图说信息

②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学生交流)

③学生汇报(课件演示:7被分成了1和6,一个橙子进入盒子里。)

④板书计算过程

(3)圈一圈,写一写(每人一份题目)

9+8=

①学生先在图中圈一圈,再完成下面的计算。

预设:

②学生汇报交流,实物投影展示

追问:为什么9要添上1?为什么8要添上2?

③拆数虽然不同,但是相同的地方是什么?

都是让其中一个数“凑十”,再算10加几。

(4)归纳算法

黑板呈现的算式:9+49+79+8

①观察:这几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②计算时,方法上有没有相同的地方?

③归纳总结:计算9加几的加法,见9想1凑成10,把另一个加数分解成1和几,

用10加剩下的几就是十几,也就是将9加几转化成好算的10加几,这是数学中的转化

思想,运用转化思想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很多新问题。

【设计意图】在动手操作中,使学生体验“凑十法”,在说一说与画一画的活动中,加深对“凑十法”的理解,初步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三)应用新知,巩固练习

1.基本练习

(1)卡片抢答。

9+3=9+5=9+9=2+9=7+9=

前两个题,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2)动笔写一写。

①P91,做一做,第1题

②要求:先独立解决,再汇报交流想法。

2.灵活练习

商店里,伞9元,气球8元,水笔5元,小象有15元钱,可以买哪两种商品?

(1)9+8=1717>14不能买。

9+5=1414<15可以买。

(2)适当延伸:8+5追问:应当怎样算呢?

【设计意图】通过基础题的练习,达到巩固9加几的计算方法;稍灵活的练习,既渗透排列知识,又为下节新课做一些孕伏,深化“凑十法”。

(四)全课总结,畅谈收获

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今天学习的是9加几,同学们想到了许多的方法,其中的“凑十法”能让我们计算得更快,我们在后面的学习中还会进一步体会。

一年级数学上册《5.4.3.2加几》教案设计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年级数学上册《5.4.3.2加几》教案设计”,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年级数学上册《5.4.3.2加几》教案设计

课题5、4、3、2加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正确计算5加几、4加几、3加几、2加几

2、在观察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操作、讨论、交流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得出多样化的算法。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乐学,会学。

重点学会5、4、3、2加几的计算方法难点培养学生算法的多样化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口算练习:

9+59+38+58+36+58+9

9+49+28+47+57+88+6

(1)学生抢答:

(2)以8+9、7+8为例,请学生说一说怎样想的?

(3)引导学生小结:计算小数加大数的试题可以交换加数的方法,想大数加小数得多少,推出得数;也可以用“凑十法”计算。

这节课,我们继续用这些方法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板书)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出示例45+7=?5+8=?

(1)学生看算式后回答:这两道算式第一个加数是几?第二个加数是几?两个加数比较有什么特点?

(2)5+7等于几呢?你能用以前的知识做这道题吗?

(3)学生分组讨论,指名说一说怎样想的?

生:把5分成2和3,3加7得10,10加2得12,所以5+7=12.(板书)

生:把7分成5和2,5加5得10,10加2得12,所以5+7=12.(板书)

生:想7+5=12,所以5+7=12.(板书)

师指导:同学们在计算时喜欢哪种方法并能计算准确,就选择哪种方法。

(4)小组合作,探究5+8、4+8、3+8得多少?怎样想的?请学生回答,同座相互说。

(1)让学生试做,然后请学生回答是怎样想的?

(2)指导学生看书,小结

问: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板书:5、4、3、2加几)有什么特点?怎样算得快?为什么?还有那些题?

5加几有:5+65+75+88+9

4加几有:4+74+84+9

3加几有:3+83+9

2加几有:2+9

学生抢答汇报得数

三、巩固:1、做第110页做一做中的第1-3题

(1)第1题,左图:问:这幅图是什么意思?怎样列式?为什么用加法?

右图:让学生自己思考,列式计算。集体订正。

(2)让学生从上往下做,并回答上下两题有什么联系?

7+5=9+5=

5+7=5+9=

(3)学生独立完成,并问:你发现了什么?

9+4=8+3=9+2=

4+9=3+8=2+9=

通过观察方法加数调换了位置和不变。

2、数学游戏:转盘出示9加几、8加几、7加几的加法。学生开火车进行。

四、全课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呢?

这节课同学们运用了很多方法来计算5、4、3、2加几,有凑十法,还有调换加数的位置,想大数加小数,只要计算准确,无论用什么方法都可以。

一年级上册数学《9加几》教案设计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通常大家都会准备一份教案来辅助教学。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一年级上册数学《9加几》教案设计,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年级上册数学《9加几》教案设计

课题

《9加几》

年级

学科

数学

教学

目标

重点△

难点★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学会用“凑十法”口算九加几的进位加法;

2、通过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和口述计算过程,初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抽象的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初步的探究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

过程与方法

1、数学思考:通过观察、比较、归纳,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2、解决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通过活动、培养合作、交流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

教材分析

20以内进位加法中的9加几是在系统学习了10以内加法和10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是理解9加几的计算方法,掌握转化的得思想。对于9加几,学生可有不同的方法计算。可让学生在操作、讨论中充分感知、总结、概括,学好本节课,为以后学习有关数的加法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节课教材安排了开运动会的场景图,生动的描绘了学生参加各项比赛的情景,为9加几提供丰富资源。在知识的理解上渗透了“凑十法”,从解决实际问题需要出发,用图画吸引孩子的兴趣,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乐趣和与生活的联系。

学情分析

10以内加减法和10加几学生已经熟练的掌握,对于9加几学生可通过讨论、操作、总结出适合自己的方法,而“凑十法”这种思想及具体的方法,学生可能有一定的难度,应作为重点。教学时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了解学生,帮助学生总结、掌握知识。

教法与学法

在这之前,学生已经会熟练地计算10以内加法及10加几的式题,初步积累了一些计算经验。而通过这节课的探讨,不仅使学生掌握凑十的计算规律,而且能让他们把已经掌握的计算方法迁移到新的情况中去,比如,8加几、7加几等。

体现算法的多样化,让学生拥有自主发现的经验,尊重学生发现的方法和自己的选择,让学生在不断探索中发展创新意识。

教学准备

小棒课件等。

教学程序

设计意图

一、复习旧知:

师:今天,老师想带小朋友去参观运动会,你们准备好了吗?

师:路上居然遇到了数字宝宝的阻拦,他们要考考大家,你们愿不愿意接受他们的挑战?

1.数的分解。

复习2、4、5、7、8、9数的组成。

2.10加几的加法。

10+110+210+310+410+5

10+610+7

师:刚才口算的这些题,你发现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生:都是10加几的。

生:得数都是十几。

师:也就是10加几就等于十几

师:小朋友们学得真不错,咱们出发吧!

二、创设情境,激趣学习新知

一、观察主题图,收集信息。

师:光明小学的运动会开始了,大家来数一数,说一说有哪几个同学在干什么呢?

学生先独立数,然后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最后指名汇报。

(二)教学例1:

师:运动会进行到一半了,运动员们又累又渴,咱们为他们准备一些饮料吧!

学生看放大的饮料图,说出图意:

师:谁能说说饮料是如何摆放的?

生:箱子里有9盒饮料,箱子外有4盒饮料,

师:光明小学的同学遇到了困难,这里一共有多少盒饮料呢?谁来帮助他们(引导学生说出算式:9+4)

师:那么9+4到底等于多少呢?请同学们拿出小棒摆一摆算一算,说一说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4、生汇报计算方法。

师:刚才老师看见很多同学都在认真地摆小棒计算,现在请小朋友出来当小老师,来前面摆一摆小棒,说一说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请学生来前面摆小棒,说计算过程,然后老师归纳:

(1)点数出结果。(2)从9接着数。(3)从4接着数。(4)圈一圈。(5)凑十法。

师: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都算出了9加4得13,那么,这几种方法你最喜欢那一种呢?(生发表意见)

三、重点学习凑十法.

1.师:老师也喜欢这位同学的算法,因为用它来计算我们能更快地得出结果,现在我们就使用这种方法,把饮料盒的计算过程写出来,

2.(师演示整个凑十计算过程,完成数字图。)

师:9+4=看看9和4谁更接近10(生9),那咱们就把9凑成10,先想9加几凑成10?(1)

那么这个1从哪分出来的呢?(从外面的4盒饮料里分出来的1)

也就是把4分成1和3

然后先算9+1等于10,那么这道题咱们做完了吗?不要忘记盒子外面的3盒饮料!再算10+3等于13

3.带着学生一起重复计算过程(老师读,学生小声跟读,同桌互读)老师将9+4的小棒图摆好

4.老师在黑板上写出9+4=指名说一说计算过程。

师:我要请小老师来给大家说一说9+4的计算过程。

5、运用凑十法

过渡:通过观察,对9+4的凑十方法大家都说得很清楚,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就是9+几(板书)

6.师:那么今后咱们怎么计算九加几这样的题呢?这就要使用到咱们今天学习的这种计算方法,我们管它叫作凑十法。

7.出示凑十法的定义,师读,学生齐读。解释其中含义。

三、巩固计算方法

(1)学生看太阳的图,一起来数。

师:请大家左边摆9个,右边摆7个,自己说一说算式是什么?利用凑十法来算一算,(教师引导说出计算过程:左边摆9个,右边摆7个,把右边的7个分成1和6,将9凑成10,最后10再加6等于16)之后和你的同桌互相说一说你的计算过程

(2)老师巡视,指导。请同学列出算式,并说出计算过程。

(3)老师在黑板板式,再请同学来说一说。

(4)出示小棒图,直接请同学来列式并说出计算过程

四、巩固新知

1、口算,并请个别同学说出计算过程

9+2=119+3=12

9+4=139+5=14

9+6=159+7=16

9+8=179+9=18

五、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六、课堂练习

数学书89页第1题

七、结束语

运动会结束了,咱们今天的课也先上到这里,今天你们的表现太棒了,请为自己鼓掌。

退场。

复习旧知,为学习新知奠定基础。

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收集数学信息的能力。

让学生尝试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渗透逻辑推理、概括的能力;

板书设计

9加几

9+4=139+7=16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9加几》数学教案


在每学期开学之前,老师们都要为自己之后的教学做准备。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苏教版一年级上册《9加几》数学教案》,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9加几》数学教案

第十单元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第1课时 9加几

教学内容:

课本第88--89页。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计算9加几的方法,并能正确;

2、逐步培养学生探究的意识,鼓励算法多样化,培养;

3、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9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对“凑十法”算理的理解;

教学方法:

组织学生联系实际情境和生活经验,自主探索算法,通过对不同算法的交流、体会和比较,理解并学会“凑十法”。

课前准备:

小棒2捆;学生准备小棒2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出示手偶“小猴灵灵”,教师表演并配音:小朋友,我是小猴灵灵,今天我来和大家一起学习,好吗?我们先来做一个游戏:请小朋友从袋子里先取9个桃(实物图),再从袋子里随便取出一些桃。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一共取了几个桃)会列算式吗?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9 + 1、9 + 2、9 + 3、9 +4、9 + 5、9 + 6、9 + 7、9 + 8、9 + 9、9 + 10(有顺序地排成一竖排)

小猴灵灵:大家列出的算式真多,这些算式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揭示课题:9加几)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教学例题,探讨算法。

(1) 看一看:小猴灵灵也取出了一些桃,我们看看它是怎样取的?(出示例题图:盒子里9个桃,盒子外4个桃)学生观察后提出问题:一共有多少个?列出算式:9 + 4。

(2) 算一算:请大家想办法算一算9 + 4得多少,也可以用学具来摆一摆。

(3) 说一说: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说出不同的算法。

学生的算法可能有:

① 数一数。

② 9 + 1 = 10,10 + 3 = 13。

③ 4 + 6 = 10,10 + 3 = 13。

④ 10 + 4 = 14,14 - 1 = 13。

学生每说出一种算法,教师便追问:听懂他的意思了吗?你的方法与他不同在哪里?

结合学生交流,用学具演示“凑十法”的思考过程,并随机板书。

指出算法名称:“凑十法”。

(4) 议一议:你最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指出:以后你们喜欢用什么方法来算就用什么方法来算。

2、教学“试一试”。

(1) 出示花朵图。

提问:图中的花分成了哪两部分?各有几朵?你能提出一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怎样列算式?(板书:9+7)

(2) 提问:你能先圈出10朵,再计算吗?在书上圈一圈,并把自己的思考过程填在图右边的式子里。

(3) 追问:为什么不把7分成3和4或2和5呢?

3. 小结。

引导: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先要怎样想?然后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三、 分层练习,内化新知

1、 “想想做做”第1题。

出示题目插图,提问:你能说一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吗?能把右边的式子填出来吗?

展示学生的答案,并让他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共同评议。

2、 “想想做做”第2题。

(1) 让学生先圈出10根,再计算。

(2) 和同桌交流想法。

(3) 集体订正。

3、“想想做做”第3题。

独立完成后,比较每组上下两题,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通过计算、比较,引导学生体会到“凑十法”就是用上面的连加来计算的)

4、 “想想做做”第4题。

要求学生拿出数字卡片,照“想想做做”第4题的样子把卡片排在课桌上,同桌合作口算。

5、 “想想做做”第5题。

独立完成后指名回答,教师将得数板书在新课引入时列出的算式后面。讨论: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体会算式间的联系,知道可以直接利用相邻的算式算出得数,并且发现9加几,得数个位上的数总比加上的数少1)

6、 自由练习。

请学生当“小老师”,出有关“9加几”的算式考其他同学。

随机追问:你想请谁回答?你对他的回答满意吗?有什么话要对他说?

四、自由交流,总结延伸

提问: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本领?你有什么话想对大家说吗? 谈话:回去后把你们今天学到的本领告诉你的爸爸妈妈,好吗?

板书设计:

9 加 几

9+4=?

重点掌握:“凑十法”。

教学反思:

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利用动手操作让学生自己感知学习9加几的计算方法,边摆边说,同桌交流,在全班交流中使学生初步感知了“凑十法”。

注重培养问题意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让学生在观察中发现,在发现中质疑。

适当使用激励性评价语言:当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发现问题时一定要运用鼓励性教育,这样一方面能提起学生兴趣,一方面能增加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一年级上册《9加几》教案苏教版


一年级上册《9加几》教案苏教版

课题:9加几

课型:新授课

教学内容:教材第88-89页。

教学目标:

1、从实际情境中理解计算9加几的方法,并能比较熟练地计算。

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探究、思考的意识和能力,鼓励算法多样化,树立创新意识,追求思维的灵活性。

3、能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初步树立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9加几的算法,并能比较熟练地计算。

教学难点:对“凑十法”算理的理解。

教学准备:课件、苹果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小朋友都喜欢听故事,老师今天就给小朋友讲一个故事。有一天,一只小猴带着一个盒上街买苹果(出示主题图)。在一个水果摊前,看到了又大又鲜的红苹果,赶紧买了9个,装在盒子里。它继续往前走,看到另一个水果摊上的青苹果更大更鲜,忍不住又买了4个。

2、提问:你能根据小猴买苹果的故事提一个问题吗?要求小猴一共了多少个苹果,可以怎样列式?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9+4=

二、主动探索,体会领悟

1、教学9+4。

(1)谈话:9+4得多少呢?请小朋友先拿出苹果的图片摆一摆来帮助计算,再和小组内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怎样想的。

(2)学生活动,老师巡视,并参与学生的活动。

(3)提问:哪位小朋友愿意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在学生交流时,及时肯定各种正确的算法,并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相机揭示“凑十法”,并板书:

9+4=13

/

13

10

(4)介绍:把9和1凑成10,这种方法我们就叫它“凑十法”。

(5)完整地说说9+4的计算过程。

2、试一试

(1)出示题目后,让学生先圈出10朵花,再看图填一填。

(2)交流后,提问:你能根据填空的过程说一说9+7是怎样算的?

3、小结

看黑板上的算式,今天学的是什么内容?揭示课题。这些算式在计算过程中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师小结9加几的算法。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提问:小猴搬方块,左边有几块?右边有几块?“再放1块,就是10块”,为什么这样放?9加6怎么算?

学生填好后,再指名说一说。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谈话:请小朋友先看图圈出10根小棒,再把算式填完整。

提问:圈出10根小棒后旁边还剩几根?你是怎样算的?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观察题目,在心里默算,边算边想怎样算比较快。先自己算一算,再比一比,看看上下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为什么?怎样算9+2的?

小结:上面一题就是下面一题的计算过程,在计算9+几时,可以想9+1再加几的连加算式。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介绍推方块的游戏方法。

学生开火车进行练习。

5、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先让学生独立填一填,再指名交流各题的得数。

比较:请小朋友比一比算式,你能发现什么?

先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再全班交流。

把算式打乱,让学生口算。

四、全课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的是什么内容?你会计算哪些算式?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9加几练习课》教学设计


作为一小学位老师,我们要让同学们听得懂我们所讲的内容。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9加几练习课》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巩固练习9+几的计算,进一步深化对“凑十法”的认识,同时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会运用规律进行计算以提高计算的速度。

(二)过程与方法

在学生经历、探索9+几的计算规律中,发现和随着一个加数的变化而变化,在认识这个变化过程中,理解和的个位上的数比加数(非9)少1,的道理。同时感受利用规律进行计算的简捷与正确性高的益处。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帮助小动物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助人的快乐。

二、目标分析

本课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基于学生已经掌握了“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基础上的。教师提供典型的题目,学生完全能够在教师引导下一步步发现规律,并能够在讨论的基础上把规律和计算有机结合,从而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计算的速度。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现“9加几”习题所蕴含的规律并能够灵活运用规律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发现规律并理解产生规律的原因。

四、教学准备

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课件出示:

1.请学生分别计算9+4、9+2和9+8。

教师随着学生汇报计算过程和结果进行板书。

教师追问其中一题是怎样算的。(复习凑十的过程)

2.小结方法揭示课题。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同学们都能正确进行计算,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9加几。(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对9加几的计算,自然地复习了“凑十法”,并为后面的找规律做好孕伏。

(二)仔细观察算式,发现和的变化规律

课件出示

1.仔细观察,发现规律。

(1)教师有节奏地读题,学生自主观察。

(2)学生汇报交流。

①以上算式有什么相同点?

(预设:都是9加几,得数都是十几。)

②以上算式有什么不同点?

(预设:9加的数不同,得数个位上的数也不同。)

③仔细观察9加的数和得数个位上的数,你又有什么新发现?

(预设:得数个位上的数总比加的数少“1”。)

2.探寻原因,感悟算理。

教师提问:个位上少的“1”哪儿去了?(学生讨论)

学生交流:(预设:和9去凑10了)

【设计意图】观察时从相同点和不同点入手,引导学生一步步发现规律,有助于学生对规律的整体感知,对规律背后所隐含原因的探索,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力求使学生知其所以然,不仅深化了对规律的认识,也深化了学生对“凑十法”的认识。

(三)沟通联系,运用规律

1.基础应用

(1)课件出示

①分别请学生计算并说说怎么算得这样快。

②在学生计算的基础上总结规律:见9想1,小数减1,得几就得十几。

(2)课件出示

①逐题出示小猴的射击题目,请学生抢答。

②先出示小企鹅的设计题目8+9,问:和小猴的题目有什么不同?你会用规律算吗?

(3)同桌游戏,比比谁算得又对又快。

2.拓展延伸

(1)先请学生帮小动物送几封完整的信件(3+9=9+9=5+9=)

(2)请学生帮助送信:9+()=16

教师追问:你是怎么想的?

【设计意图】练习分了两个层次,旨在让学生在计算中充分运用规律,在游戏中体验规律的作用,在拓展中发展思维。

(四)编成口诀,快速记忆

要想算得更熟练,我们还可以在掌握规律的同时,把这些算式编成口诀记忆,

比如:九二十一,你会接着编吗?

学生尝试着编口诀。

五、全课总结,畅谈收获

这节课我们研究的什么问题?

9加一个数,和的个位上有什么变化规律?少的1去哪里了?

请说一说今天学习中的表现。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用9加几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那怎样写才能有一份高质量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用9加几解决问题》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运用“9加几”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并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进一步熟练进位加法的算法;巩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会选择有用信息来分析数量关系,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积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

(二)过程与方法

在不同形式的练习内容中运用“9加几”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和技巧,并在原有基础上灵活运用计算解题问题,提升思维水平。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计算学习的价值和用途,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目标分析】学生在掌握了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方法后,通过本课的学习,进一步运用所掌握的计算技能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信息的整理,数据的分析,初步的推理,充分感受计算学习的价值和用途。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运用“9加几”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熟练运算技能。

教学难点:在解决问题中,能够巧妙地利用推理等方法灵活解题。

三、教学准备

课件等。

四、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复习旧知

课件出示一组口算题目,学生进行抢答,个别题目请学生叙述算法。

【设计意图】设计口算的练习题目,帮助学生复习已经学习过的计算内容,激活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为后面的学习进行铺垫。

(二)创设情境,解决问题

1.动态情境,激发已有经验。

(1)课件以动态的形式呈现问题情境。兔姐姐已经拔了9根萝卜,兔弟弟又送来了2根萝卜,问一共有多少根萝卜?

(2)请学生根据教师叙述,重复问题情境,并找到情境中已知的两个条件(已经拔了9根萝卜和又送来了2根萝卜)以及要解决的一个问题(一共有多少根萝卜)。

(3)引导学生分析两个已知条件和问题之间的数量关系,通过交流得出已经拔了的9根萝卜是一个部分,又送来的2根萝卜是另一个部分,求它们的整体,需要把两个部分合起来。

(4)请学生解决问题,列出算式:9+2=11(根)。

2.静态情境,观察整理信息。

(1)课件出示情境图。

(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找到从图中知道了些什么?

(3)学生共同交流,找到两个条件(小熊已经摘了9个桔子,还要再摘6个)以及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小熊一共摘了几个桔子)。

(4)引导学生分析两个已知条件和问题之间的数量关系,通过交流得出已经摘的9个桔子是一个部分,还要摘的6个桔子是另一个部分,要求的是它们的整体,用加法来解决。

(5)请学生解决问题,列出算式:9+6=15(个)。

3.抽象情境,看图叙述提问。

(1)课件出示图画应用题。

(2)引导学生观察“大括号线图”,找到图中的两个已知条件和要解决的问题,说清图意——篮子外有3个苹果,篮子里有9个苹果,问:一共有几个苹果?

(3)通过交流,学生得出这次仍需将已知的两个部分合起来求出整体。

(4)请学生解决问题,列出算式:3+9=12(个)。

(5)小结:无论是实物图还是大括线图,同学们都是利用了两个部分求出了整体,正确地用加法解决了问题。

4.开放情境,自主寻找信息。

(1)课件出示“练习二十”第4题情境图。

(2)请学生观察情境图,尝试找到图中藏着的条件信息,并提出一个相关的、用加法解决的问题。

(3)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随即汇报。

(4)学生通过交流发现,图中可以找到如下条件,提出相关问题:

①左边有9只蜜蜂,右边有5只蜜蜂,一共有几只蜜蜂?

②左边有9朵红花,右边有4朵红花,一共有几朵红花?

③左边有6朵黄花,右边有3朵黄花,一共有几朵黄花?

(5)请学生将自己找到的条件信息标注在情境图中相关事物旁,并根据自己所选择的条件,在书上列算式解决问题,每人解决两个问题。

(6)同桌交流自己所列算式,相互评价。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层层递进的问题解决的形式,由浅入深地帮助学生回顾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并运用已经掌握的计算方法,正确解决问题。在环节设计中,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创设的情境从动态情境——静态情境——抽象情境——开放情境,由易到难,帮助学生激发原有解决问题的经验,并经历了复述信息——整理信息——描述信息——构建信息的信息分析的发展过程,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运用计算,进一步熟练了计算的方法和技巧。

(三)巧用方法,灵活计算

创设小动物运白菜大赛的问题情境,请学生来做小裁判,判断小动物运的白菜谁多谁少。

1.巧用推理比较大小。

(1)出示情境图,小动物运白菜比赛,第一个出场的是小牛兄弟,它们一个运了(9+5)棵,另一个运了15棵。

(2)引导学生比较9+5和15的大小。

(3)学生交流后发现,可以有以下方法。

①先计算出9+5=14,然后比较14和15的大小。

②不用计算,思考10+5才等于15,推理出9+5的得数一定比15小。

2.巧用算理比较大小。

(1)出示情境图,第二个出场的是小灰猫和小白猫,它们一个运了(9+8)棵,另一个运了(7+9)棵。

(2)引导学生比较9+8和7+9的大小。

(3)学生交流后发现,可以有以下方法:

①分别计算出两个算式的得数再比较大小。

②观察算式的特点,两个算式都有一个相同的加数9,因此只需要比较算式中的另一个部分8和7的大小,就可以比较出算式和的大小。

3.巧用结果逆向思考。

(1)出示情境图,第三个出场的是小熊兄妹,哥哥运了20棵,大于妹妹运的“()+9”棵。

(2)引导学生发现,这次是知道了数20和算式“()+9”的比较结果,但不知道括号里的数是几。

(3)学生交流后,有的学生只想出其中一个答案,并通过计算验证对错即可;有的学生可以根据10+9等于19,推理出()里最大填出的数是10,因此可以填入0~10这些数。

【设计意图】在本环节创设了小动物运白菜的比赛情境,引导学生运用计算比较算式与数、算式与算式的大小。本环节选取了有特点的3组比较,学生不仅可以依靠计算来比较大小,还可以用推理、算理、结果等等进行巧妙地比较。这样的练习,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不同的学习平台,更是着眼于计算中有思维含量的发展点,帮助学生在计算内容中发展思维、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四)实际问题,自主解决

创设购买午餐的情景,让学生在模拟实际生活的情境中尝试自主选择、自主解决问题。

1.提供信息,算一算。

(1)出示情境图。

(2)请请说一下小熊购买的午餐中各个商品的价格。

(3)请计算一下小熊购买的午餐一共要花多少钱。

2.逆向问题,猜一猜。

(1)出示情境图。

(2)引导学生发现这个问题中的两个条件是“小狗的午餐一共花了16元”“其中主食是9元”,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所买的饮料是多少钱”。

(3)通过交流,引导学生借助思考9+()=16,来找到小狗购买的饮料是什么。有以下一些方法:

①学生可以用前面学习中掌握的“9加几等于十几,得数个位上的数都会比加数几少1”的规律得出这个数是7。

②可以通过思考6+10=16,现在一个加数少1是9,另一个加数就要多1,因此是7。

3.开放情境,选一选。

(1)请学生自己搭配午餐,选择一种主食和一种饮料,并计算自己的午餐要花多少钱。

(2)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搭配和计算的算式。

【设计意图】本环节创设了与生活中常见的情况非常相近的情境,让学生在算一算、猜一猜、选一选中不断运用计算解决问题。尤其是在猜一猜中,这样逆向的题目,不仅为后面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进行了铺垫,更是引导学生运用前面学习的规律和加数的意义帮助自己进行逆向思考,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

(五)总结全课,交流提升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10加几、十几加几及其减法》教学设计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这时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学生爱听老师爱讲的教案。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10加几、十几加几及其减法》教学设计”,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自主探究10加几、十几加几及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运用11~20各数组成正确计算10加几、十几加几及相应的减法的口算过程。认识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学习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目标分析

本课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基于学生掌握了11~20各数组成的基础上。学生完全能通过知识的迁移、比较和推理,自主探究10加几、十几加几及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运用11~20各数的组成,掌握10加几、十几加几及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脱离直观借助数的组成,理解10加几、十几加几及相应的减法的算理。

四、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计数器等。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做好铺垫

1.填一填。

1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

12是由()个十和()个一组成的。

3个一和1个十合起来是()。

2.看计数器写数,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写数。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数的组成及根据计数器写数的活动,为学习10加几、十几加几及相应减法做好铺垫,唤起学生的旧知,帮助学生架起新知和旧知之间的桥梁。

(二)探究新知,交流算法

1.探究10加几及相应减法的计算方法。

(1)课件出示小棒图。

这里一共有多少根小棒?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2)根据小棒图列出加法算式。

10+3=13或者3+10=13

由学生介绍算式表示的意义,并说出计算的方法。

(3)根据小棒图列出两道减法算式。

13-10=3和13-3=10

由学生介绍算式表示的意义,并说出计算方法。

(4)观察对比

师:观察这3道题有什么相同的?有什么不同的?交流算法。

在学生交流之后,教师总结:

①解决问题的方法用到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②13减个位上的数,就是10;13减十位上的数,就是个位上的数;

③10加3就把3写在个位上。

(5)尝试练习,内化方法。

完成教材第78页“做一做”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汇报交流。

【设计意图】借助小棒图及数的组成,帮助学生自主探究10加几及相应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

2.探究十几加几及相应减法的计算方法。

(1)课件出示计数器:

师:看着计数器你能列一道加法算是吗?

(2)指名回答,教师板书:11+2=13

(3)引导学生思考。

师:2与那位上的数相加?为什么要加在个位上?

(4)课件出示计数器:

把看到的用算式表示出来。

学生列式:13-2=11

师:为什么要从个位减3?十位和个位都是1了,这两个1表示的意思一样吗?

(5)教师介绍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6)尝试练习,内化方法。

完成教材第78页“做一做”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交流算法。

小结:通过刚才的计算,我们发现10加一位数就得十几;十几减几(个位上的数相同)就得10,十几减十就得几;十几加一位数要加在个位上,十几减一位数要减在个位上。

【设计意图】借助计数器,帮助学生理解十几加几及相应减法的计算方法,渗透位值制,为后面学习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做准备。

(三)及时巩固,强化算法

1.基本练习。

(1)完成教材第78页“做一做”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交流算法。

(2)完成教材第80页练习二十八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实际应用。

完成教材第80页练习二十八第5题。

(1)理解“推迟3天”的意思。

(2)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想法。

【设计意图】练习分为两个层次,基本练习脱离了直观图的支撑,帮助学生强化算法。第二层次安排了解决问题,意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

(四)全课小结,提升认识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计算问题,请用温馨的话提示大家在计算时要注意的问题。

一年级上册《9加几》教案


一年级上册《9加几》教案

教学目标:

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9加几的题目,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掌握9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出示卡片9+()=10,指名口答。

2.口算。

9+1+2=9+1+5=9+1+3=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

1.出示运动会场景画面。

2.解决还有多少盒饮料的问题。

(1)让学生观察画面左边。

(2)研讨解决还有多少盒的问题。

让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小组内交流,互相启发,共同解决这个问题。

(3)组织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请小组的代表向全班同学介绍本组解决问题的方法。根据学生的发言,逐一出现各种解决方法。①点数出结果。②接着数,数出结果。③用“凑十法”算出结果。④充分肯定学生探索的方法,并以“你喜欢哪一种方法”为题,让学生交流自己的体会,加深学生对各种解决方法的认识。

(4)强化凑十法。①教师引导:有的同学用加法算出还有13盒饮料。回想一下,怎样算的?纸箱内有9盒饮料,箱外有4盒饮料,这两部分合并在一起,就是现在有的饮料。所以要用9+4计算。(板书:9+4)②演示9+4的口算过程。怎样算出9+4的得数呢?重述凑10的过程:放进箱里1盒是10盒,箱外面还有3盒,10盒加上3盒一共是13盒。③说明9+4的口算方法。算9+4,怎样想出得数呢?先让学生结合黑板上的演示,想一想怎样算9+4得几?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教师说明:因为9+1得10,所以算9+4,先把4分成1和3;9加1得10,再加3得13。然后,在9+4后面板书13。让学生齐读算式。

3.解决拉拉队的学生一共有多少人的问题

(1)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并出示问题:拉拉队的学生一共有多少人?(2)让学生从画面上收集数据,找出:男生有9人,女生有6人(3)教师口述:男生和女生一共有多少人,就要把男生9人与女生6人合并在一起,用加法计算。算式是(待学生回答后板书)9+6。(4)让学生讲讲怎样算?得数是几?(5)全班交流,完成计算(允许学生用不同方法想出得数)。

4.小结。今天我们开始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前面计算的9+4、9+6两题的得数都超过了10,就是进位加法。今天这节课我们具体研究9加几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9加几)我们已经知道9+4=13、9+6=15,那么9+2、9+3......怎样算?得数是多少呢?我们共同研究9加几的计算方法。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做一做”(1)摆一摆,算一算。先圈一圈,再填写思维图,直观操作和抽象思维一一对应。

2.通过游戏完成练习十七第2题。巩固计算,加强训练,提高计算正确率。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1.做练习二十第1题。(1)先让学生看图说题意,再填写算式。(2)说一说加的过程,集体评议、订正。注意阅读文字,观察、发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做练习二十第4题。发散思维,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鼓励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

3、总结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9加几》教案设计》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一年级数学的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06217.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