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2011届中考语文基础知识复习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大家在认真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吧。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才能够使以后的工作更有目标性!你们到底知道多少优秀的教案课件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2011届中考语文基础知识复习》,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中考基础知识复习(二)

(标点符号,病句修改,名著导读,课内古诗文默写)

(一)导语

熟悉标点符号的种类,掌握各种标点符号的用法、作用。着重掌握冒号、分号、破折号、引号、问号的用法及标号和点号的连用,注意区分逗号与顿号、分号与逗号、引号与点号间的关系;能给现代文、文言文加标点;对错、漏的标点能加以改正和补出,做到书写规范,使用正确。

(二)标点符号的相关内容复习

1、标点符号的分类、作用、形状

标点符号分标号和点号,共十六种

点号有7种:句号。问号?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

标号有9种:引号“” 括号( ) 破折号-- 省略号…… 着重号.

连接号-或~间隔号.书名号《》专名号—

2、标点符号的用法及应试策略

A点号

①句末点号

(1)句号(。)陈述句和语气委婉的祈使句末尾。

(2)问号(?)疑问句末尾。

⑶感叹号(!)感叹号表示感情强烈的句子末了的停顿。

②句中点号

⑴逗号(,)表示一句话中间

⑵分号(;)表示复句内部并列分句间的停顿。

⑶顿号(、)

⑷、冒号(:)

a.用在总括后面的话,表示后面分项说明或表示冒号前面的话引起后面的话。

b.用在提示的话的末尾,表示后面有要说的话、所想的内容或所作的分析。

B、标号

标号主要标明语句的性质和作用,包括引号、破折号、括号、省略号、着重号、书名号、连接号和专用号种。

⑴引号(“”‘’)

A、引号的用法

①表示直接引用的话,②表示突出强调。③表示特定称谓。④有时用来引用成语、谚语、歇后语等。

B、使用引号应注意:

①引文之内又有引文时,外边的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倘若单引号之内又有引文,那又要用双引号,依次类推。

②直接饮用和间接引用的区别

⑵破折号(——)

A、破折号的用法

①表示破折号后面是解释说明的部分。2表示意思的递进。③表示意思的转换,跳跃或转折。④表示语音的延长。⑤表示语音较大的停顿或中断。

⑶括号(()[])

括号表示文中注释的部分。括号的注释是比较宽泛的没有具体限制,一般不需要读出来。

⑷省略号(……)

A、用法

①表示引文或引述的话里有省略的。②表示重复词语的省略。

③表示列举同类事物的省略。④表示静默或思考。

⑤表示说话断断续续。⑥表示语言的中断。⑦表示话未说完,语意未尽。

病句的辨析、修改

病句主要包括6种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其中前四类是语法结构方面的问题,后两类是句意方面的问题。

1.语序不当

(1)名词修饰语

多项定语与中心语的正确次序一般是:①表领属性的或时间、处所的;②指称或数量的短语;③动词或动词短语;④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⑤名词或名词短语。

另外,带“的”的定语放在不带“的”的定语前。

例如:一位优秀的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佛山一中的语文教师。

正确次序:佛山一中的(领属性的)一位(数量)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动词短语)优秀的(形容)语文(名词)教师。

下面是多项定语次序不当的例子:

①里面陈列着各式各样过去所使用的东西。(表性质的“各式各样”应紧靠中心词。)

下面是定语误放状语位置的例子:

①这种管子要不要换,在领导和群众中广泛地引起了讨论。(“广泛”应修饰“讨论”,“地”改为“的”)

(2)动词修饰语

多项状语次序比较复杂,须特别注意的是:

①先时间后处所;②先介词结构后情态动词、形容词;③表示对象的介词结构一般紧靠中心语;④不要弄错修饰对象。

例如:在办公室里许多老师昨天都同他热情地交谈。

正确次序:许多老师昨天(时间)在办公室(处所)都(范围)热情地(情态)同他(对象)交谈。

看下面的例子:

①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上一世纪曾发生过一场血战。(“上一世纪”应放在“这

片神奇的土地上“前)

②大家就工资问题交换了广泛的意见。(“广泛”应修饰“交换”)

(3)关联词语的位置

一般来说,两个分句同一个主语时,关联词语在主语后边;不同主语时,关联词语在主语前边。

下面句子是位置不当的例子:①他如果不能实事求是,事业就会受到损失。(“他”应移到“如果”后面)②要是一篇作品里的思想有问题,那么文字即使很不错,也是要不得的。(“即使”应移到“文字”前。照原句就变成了只是文字要不得,不是作品要不得。)

2.搭配不当??

(1)主谓搭配不当

例如:①我国棉花的生产,过去不能自给。(不能自给的是“棉花”而不是“生产”。)

(2)动词和宾语搭配不当

例如:①他在运动会结束后正式退出了运动员生涯。(“退出……生涯”动宾搭配不当)

(3)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

例如:①教师肩负培养大批科技队伍的重任。(“队伍”应改为“人才”)

(4)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

例如:①做好生产救灾工作决定于干部作风是否深入。(“做好”是一面性的,“是否深入”是两面性的。)

(5)否定与肯定搭配不当

例如:①我想这应该是不必叙述的,没有谁不会想象不出来。(“没有谁不会想象不出”等于说“谁都想象不出”,推测原意就是“谁也想象得出”。)

3.成分残缺或赘余

(1)缺主语

例如:①通过努力的学习,使她的成绩得到很快的提高。(应删去“通过”或“使”。)

(2)缺谓语

例如:①佛山市民都在努力为建设一个文明卫生城市。(结尾应加上“而奋斗”)

(3)缺宾语

例如:①虽然每天工作很忙,但还是抓紧和同学研究或自己看书。(“抓紧”什么?“时间”一词不能省。)

(4)累赘重复

例如:①一年来,妇女工作已打下了相当的工作基础,获得了一定的工作经验。(第二、第三个工作应删去。)

4.结构混乱

造成结构混乱的原因,主要有两种:?

(1)两种同义格式杂糅?

如:①一个人变好变坏,关键在于内因起决定作用。(“关键在于内因”与“内因起决定作用”同义,用一个即可。)?

(2)两个分句糅成一个单句?

分句之间的停顿用逗号或分号,如果误用连接并列成分的顿号,就造成分句糅合的毛病。例如:小张除跳舞外,兼任报幕、开场、结尾的节目还得由她编导。(“小张……兼任报幕”和“开场……由她编导”是两个分句,各有主语,其间误用顿号,“兼任”一词径直管到“节目”,造成杂糅和搭配不当的双重毛病。)?

5.表意不明

(1)指代不明

例如:有人主张接受,有人反对,他同意这种主张。(“这种主张”指代不明)

(2)有歧义

例如:①他请几个营的干部参加座谈会。(“几个”修饰“营”还是“干部”?)

6.不合逻辑

这里的“不合逻辑”指的是句子的意思在事理上讲不过去。例如:“学习有态度与方法之分。”这句话形式上跟“生物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之分”是一样的,但“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加起来等于“生物”,而“态度”和“方法”加起来不等于“学习”,所以这句话就是“不合逻辑”。

下面是一些逻辑上的有问题的类型。

(1)自相矛盾

例如:①他是多少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既然“幸免”,自然是没有死,怎么能说是“死难者中的一个”呢?应改为“多少人死难了,他是幸免的一个。”)

(2)范围不清

例如:①从事业的发展上看,还缺乏各项科学专家与各项人才。(各项人才包括科学家,不宜并列,该说“各学科的专家与其他人才”。)

(3)强加因果

例如:①最近我这位朋友去了一趟南方回来,结果他的思想依然如故。(去了南方回来思想变了,可以说是去了一趟南方的结果,现在“思想依然如故”,怎么能说是去了一趟南方的“结果”呢?)

(4)主客倒置

例如:①在那个时候,报纸与我接触的机会是很少的。(应该是“我和报纸的接触”。)

文学名著(中考集锦p74)

文学名著是对学生阅读状态的一种考察,考试目标主要为了解新课程标准建议课外阅读的名著以及其他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常见考点有:1、了解作家作品知识。2、了解主要情节、典型事件、注意人物及性格。3、知识与作品相关的诗句,名言、成语与歇后语等。4、能说出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体验。5、对一些内容或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

近年来名著阅读越来越为命题者所青睐。常见的题型有:①识记辨别题:这类题的题型主要有填写作品、人物、故事或既填人物又填故事等几种。②理解该课题:这类题常见的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概括出作品、人物、故事、战役、成语等。③感悟评析题:这类题一般是由人物评书、内容评析、人物思想评析等。④渗透迁移题:这类题目一般是在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迁移渗透。

总而言之,无论解答哪一类型的名著题,都是建立在阅读的基础之上,关键是平常要在课外阅读名著方面多下功夫,注重日积月累并做好阅读笔记,才会为解答提供宝贵的素材。

课内古诗文默写

一。《课程标准》对古诗词的阅读要求是:

诵读古代诗文,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背诵优秀诗文80篇。

对古诗词阅读的评价建议是:

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查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的大意。

教学大纲的要求是:

诵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二。中考语文对古诗词的考查:

1、积累默写,2、古诗词赏析。

体现于“积累与运用”板块。(三名:名篇、名段、名句)

三、根据题型,把握考点:了解中考古诗文默写的常见题型及示例。

(1)对接型默写:要求直接按课文原句填写上句或下句。

示例:默写: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理解型默写:采用提示篇名、内容要点及作用等方式,要求选填出合适的句子。

示例:古诗文默写:

《桃花源记》中能充分展现老有所养、幼有所长的和乐情景的句子是: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3)运用型默写:设计某种情景,根据情景内容选填恰当的古诗文句子。

示例:古诗文默写:

我国信息产业起步晚,发展快,颇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之势。(用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诗句填写)

(4)开放型默写:提出一种要求,让学生根据要求默写,答案多样化。

示例:

《过零丁洋》一诗中,表现诗人文天祥(写出诗人的名字)高尚节操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从而感召后代许多志士仁人为正义事业而英勇献身的诗句是: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四、根据题型,把握应对方法。

认真背诵是基础;规范书写很重要;全面理解是关键;

准确筛选不算难;合理迁移、灵活应用靠语感。

精选阅读

中考数学几何初步专题基础知识复习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大家应该要写教案课件了。我们要写好教案课件计划,才能在以后有序的工作!你们会写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中考数学几何初步专题基础知识复习”,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中考数学总复习专题基础知识回顾三几何初步

一、单元知识网络:

二、考试目标要求:

了解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和性质以及表示方法,掌握三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会解决与线段有关的实际问题;了解角的概念和表示方法,会把角进行分类以及进行角的度量和计算;掌握相交线、平行线的定义,理解所形成的各种角的特点、性质和判定;了解命题的定义、结构、表达形式和分类,会简单的证明有关命题.

具体目标:

1、图形的认识

(1)点、线、面

①认识点、线、面(如交通图上用点表示城市,屏幕上的画面是由点组成的).

②认识直线、射线、线段及性质.

③会比较线段的大小,会计算线段的和、差、倍、分,并会进行简单计算.

④了解线段的中点.

(2)角

①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角.

②会比较角的大小,能估计一个角的大小,会计算角度的和与差,认识度、分、秒,会进行简单换

算.

③了解角平分线及其性质

(3)相交线与平行线

①了解补角、余角、对顶角,知道等角的余角相等、等角的补角相等、对顶角相等.

②了解垂线、垂线段等概念,了解垂线段最短的性质,体会点到直线距离的意义.

③知道过一点有且仅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会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一条直线的垂线.

④了解线段垂直平分线及其性质.

⑤知道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进一步探索平行线的性质.

⑥知道过直线外一点有且仅有一条直线平行于已知直线,会用三角尺和直尺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这

条直线的平行线.

⑦体会两条平行线之间距离的意义,会度量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2、尺规作图

①完成以下基本作图: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作角的平分线,作线段的垂直

平分线.

②了解尺规作图的步骤,对于尺规作图题,会写已知、求作和作法(不要求证明).

3、命题与证明

①理解证明的定义和必要性.

②通过具体的例子,了解定义、命题、定理的含义,会区分命题的条件(题设)和结论.

③结合具体例子,了解逆命题的概念,会识别两个互逆命题,并知道原命题成立其逆命题不一定成立.

④掌握用综合法证明的格式,体会证明的过程要步步有据.

三、知识考点梳理

知识点一、直线的概念和性质

1.直线的定义:

代数中学习的数轴和一张纸对折后的折痕等都是直线,直线可以向两方无限延伸.(直线的概念是一个描述性的定义,便于理解直线的意义)

2.直线的两种表示方法:

(1)用表示直线上的任意两点的大写字母来表示这条直线,如直线AB,其中A、B是表示直线上两点的字

母;

(2)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直线,如直线a.

3.直线和点的两种位置关系

(1)点在直线上(或说直线经过某点);

(2)点在直线外(或说直线不经过某点).

4.直线的性质: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即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5.同一平面内两条不同直线的位置关系:

(1)两条直线无公共点,即平行;

(2)两条直线有一个公共点,即两条直线相交,这个公共点叫做两条直线的交点(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

个交点).

知识点二、射线、线段的定义和性质

1.射线的定义:

直线上一点和它一旁的部分叫做射线.射线只向一方无限延伸.

2.射线的表示方法:

(1)用表示射线的端点和射线上任意一点的大写字母来表示这条射线,如射线OA,其中O是端点,A是射

线上一点;

(2)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射线,如射线a.

3.线段的定义:

直线上两点和它们之间的部分叫做线段,两个点叫做线段的端点.

4.线段的表示方法:

(1)用表示两个端点的大写字母表示,如线段AB,A、B是表示端点的字母;

(2)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如线段a.

5.线段的性质:

所有连接两点的线中,线段最短(即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6.线段的中点:

线段上一点把线段分成相等的两条线段,这个点叫做线段的中点.

7.两点的距离:

连接两点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两点的距离.

知识点三、角

1.角的概念:

(1)定义一: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公共端点叫做角的顶点,两条射线分别叫

做角的边.

(2)定义二:一条射线绕着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成的图形叫做角.射线旋转时经过的平面

部分是角的内部,射线的端点是角的顶点,射线旋转的初始位置和终止位置分别是角的两条边.

2.角的表示方法:

(1)用三个大写字母来表示,注意将顶点字母写在中间,如∠AOB;

(2)用一个大写字母来表示,注意顶点处只有一个角用此法,如∠A;

(3)用一个数字或希腊字母来表示,如∠1,∠.

3.角的分类:

(1)按大小分类:

锐角----小于直角的角(0°<<90°)

直角----平角的一半或90°的角(=90°)

钝角----大于直角而小于平角的角(90°<<180°)

(2)平角:一条射线绕着端点旋转,当终止位置与起始位置成一条直线时,所成的角叫做平角,平角等

于180°.

(3)周角:一条射线绕着端点旋转,当终止位置又回到起始位置时,所成的角叫做周角,周角等于

360°.

(4)互为余角:如果两个角的和是一个直角(90°),那么这两个角叫做互为余角.

(5)互为补角:如果两个角的和是一个平角(180°),那么这两个角叫做互为补角.

4.角的度量:

(1)度量单位:度、分、秒;

(2)角度单位间的换算:1°=60′,1′=60″(即:1度=60分,1分=60秒);

(3)1平角=180°,1周角=360°,1直角=90°.

5.角的性质: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6.角的平分线:

如果一条射线把一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那么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

知识点四、相交线

1.对顶角

(1)定义:如果两个角有一个公共顶点,而且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角两边的反向延长线,那么这两

个角叫对顶角.

(2)性质:对顶角相等.

2.邻补角

(1)定义:有一条公共边,而且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的两个角叫做邻补角.

(2)性质:邻补角互补.

3.垂线

(1)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定义:当两条直线相交所得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时,就说这两条直线

是互相垂直的,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垂直用符号“⊥”来表示

(2)垂线的定义: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中,其中的一条叫做另一条的垂线,如直线a垂直于直线b,垂足

为O,则记为a⊥b,垂足为O.其中a是b的垂线,b也是a的垂线.

(3)垂线的性质:

①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②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简单说成:垂线段最短.

(4)点到直线的距离定义: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4.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1)基本概念:两条直线(如a、b)被第三条直线(如c)所截,构成八个

角,简称三线八角,如右图所示:∠1和∠8、∠2和∠7、∠3和∠6、

∠4和∠5是同位角;∠1和∠6、∠2和∠5是内错角;∠1和∠5、

∠2和∠6是同旁内角.

(2)特点: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都是由三条直线相交构成的两个

角.两个角的一条边在同一直线(截线)上,另一条边分别在两条直线

(被截线)上.

知识点五、平行线

1.平行线定义:

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平行用符号“∥”来表示,.如直线a与b平行,记作a∥b.在几何证明中,“∥”的左、右两边也可能是射线或线段.

2.平行公理及推论:

(1)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2)平行公理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即:

如果b∥a,c∥a,那么b∥c.

3.性质:

(1)平行线永远不相交;

(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3)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4)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5)如果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垂直于某直线,那么另一条也垂直于这条直线,可用符号表示为:

若b∥c,b⊥a,则c⊥a.

4.判定方法:

(1)定义

(2)平行公理的的推论

(3)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4)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5)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6)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知识点六、命题、定理、证明

1.命题:

(1)定义: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命题.

(2)命题的结构:题设+结论=命题

(3)命题的表达形式:如果……那么……;若……则……;

(4)命题的分类:真命题和假命题

(5)逆命题:原命题的题设是逆命题的结论,原命题的结论是逆命题的题设.

2.公理、定理:

(1)公理:人们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能作为判断其他命题真假依据的真命题叫做公理.

(2)定理:经过推理证实的真命题叫做定理.

3.证明:

用推理的方法证实命题正确性的过程叫做证明.

四、规律方法指导

1.数形结合思想

利用线段的长度、角的角度、对顶角、三线八角等基本几何图形,会求线段的长,以及角的度数,利用图形的直观性解决数的抽象性,能在一定条件下形数互化,由数构形,以形破数.

2.分类讨论思想

直线的交点个数及位置关系,角的大小等需要有分类讨论的思想,包含多种可能的情况时,应根据可能出现的所有情况来分别讨论得出各种情况下相应的结论,不重不漏.

3.化归与转化思想

在解决利用几何图形求线段长度和角的度数的问题时,常常是将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做辅助线、求和差等转化手段,归结为另一个相对较容易解决的或者已经有解决模式的问题,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由复杂与简单的转化.

4.注意观察、分析、总结

结合近几年中考试卷,几何基本图形中的角的计算、与线段和平行有关的实际问题是当前命题的热点,常以填空和选择形式出现,以考查基础为主;尺规作图通常结合计算和证明出现,要注意弄清概念,认真观察,总结规律,并做到灵活应用.

经典例题精析

考点一、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和性质

1.(1)(2010江苏宿迁)直线上有2010个点,我们进行如下操作:在每相邻两点间插入1个点,经过3次这样的操作后,直线上共有__________个点.

答案:16073

(2)下列语句正确的是()

A.延长直线ABB.延长射线OA

C.延长线段AB到C,使AC=BCD.延长线段AB到C,使AC=3AB

考点:直线、射线、线段的性质.

解析:选项A中直线是向两方无限延伸的,不能延长,所以A错;选项B中射线是向一方无限延伸的,而延长射线OA就是指由O向A延长,射线只能反向延长,所以B错;选项C中AC只能大于BC,线段延长应有方向,而且要符合实际意义,所以C错.所以选D.

举一反三

【变式1】下列语句正确的是()

A.如果PA=PB,那么P是线段AB的中点B.线段有一个端点

C.直线AB大于射线ABD.反向延长射线OP(O为端点)

考点:直线、射线、线段的性质.

解析:在只用几何语言表达而没有图形的情况下,要注意图形的不同情形,象A中往往容易考虑不到P、A、B三点可能不在同一直线上,要注意线段的中点首先应为线段上一点,而误选A;线段有两个端点,所以B错;直线可以向两方无限延伸,射线可以向一方无限延伸,所以直线与射线都无法度量长度,不能比较大小,所以C错.答案选D.

2.(1)数轴上有两点A、B分别表示实数a、b,则线段AB的长度是()

A.a-bB.a+bC.│a-b│D.│a+b│

(2)已知线段AB,在BA的延长线上取一点C,使CA=3AB,则线段CA与线段CB之比为()

A.3:4B.2:3C.3:5D.1:2

考点: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和线段的加减.

思路点拨:本类题目注意线段长度是非负数,若有字母注意使用绝对值.根据题意,画图.

解:(1)中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为:│a-b│或│b-a│.

(2)如图,因为CA=3AB,所以CB=4AB,则线段CA与线段CB之比为3AB:4AB=3:4.

答案:(1)C;(2)A

总结升华:解决本例类型的题目应结合图形,即数形结合,这样做起来简捷.

举一反三

【变式1】如图,点A、B、C在直线上,则图中共有______条线段.

答案:3

【变式2】有一段火车路线,含这段铁路的首尾两站在内共有5个车站(如图),图中共有几条线段?在这段线路上往返行车,需印制几种车票(每种车票要印出上车站与下车站)?

解:线段有10条;车票需要2×10=20种.

总结升华:在直线上确定线段的条数公式为:(其中n为直线上点的个数).在求从一个顶点引出的n条射线所形成的小于平角的角的个数也可用此公式.

【变式3】已知线段AB=8cm,延长AB至C,使AC=2AB,D是AB中点,则线段CD=______.

思路点拨:解决本例类型的题目应结合图形,即数形结合,本题考查延长线段的方向和线段的中点的概念.

解:如图,∵AB=8cmAC=2AB∴AC=2×8=16cm

∵D是AB中点∴AD=8×=4cm∴CD=AC-AD=16-4=12cm

考点二、角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角的两边可以度量.

B.角是由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构成的图形.

C.平角的两边可以看成直线.

D.一条直线可以看成是一个平角.

考点:角的定义

解析:角的两边是射线,不能度量,所以A错;平角的两边也是射线,不能是直线,所以C错;了解直线和平角两者之间的区别,角有顶点,所以D错.故选B.

4.已知OC平分∠AOB,则下列各式:(1)∠AOC=∠AOB;(2)∠AOC=∠COB;(3)∠AOB=2∠AOC,其中正确的是()

A.只有(1)B.只有(1)(2)C.只有(2)(3)D.(1)(2)(3)

思路点拨:角平分线定义的的三种表达形式.

答案:D

5.(1)(2010山东德州)如图,直线AB∥CD,∠A=70°,∠C=40°,则∠E等于()

(A)30°(B)40°

(C)60°(D)70°

考点: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外角定理.

答案:A

(2)已知∠与∠互余,且∠=40°,则∠的补角为_______度.

考点:角互余和互补定义.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互余、互补两角的定义,互余、互补只与两角度数和有关,与角的位置无关.

解:∵∠与∠互余,∴∠+∠=90°;∵∠=40°,

∴∠=90°-∠=90°-40°=50°.

∴∠的补角=180°-50°=130°.

举一反三

【变式1】如图,已知∠COE=∠BOD=∠AOC=90°,则图中互余的角有_______对,互补的角有_______对.

考点:互为余角和互为补角的定义.

思路点拨:在本题目中,当图中角比较多时,就将图形的角进行归类,找出每种相等的角,按照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的性质解决问题,注意要不重不漏.

解:互余的角有:∠COD和∠DOE、∠COD和∠BOC、∠AOB和∠DOE、∠AOB和∠BOC,共4对;

互补的角有:∠EOD和∠AOD、∠BOC和∠AOD、∠AOB和∠BOE、

∠COD和∠BOE、∠AOC和∠COE、∠AOC和∠BOD、∠COE和∠BOD,共7对.

【变式2】已知:如图,AC⊥BC,垂足为C,∠BCD是∠B的余角.求证:∠ACD=∠B.

证明:∵AC⊥BC(已知)

∴∠ACB=90°()

∴∠BCD是∠DCA的余角()

∵∠BCD是∠B的余角(已知)

∴∠ACD=∠B()

思路点拨:会根据所给的语句写出正确的根据.会用所学的定理、公理、推论等真命题概括几何语言.

答案:垂直定义;余角定义,同角的余角相等.

6.(1)已知∠1=43°27′,则∠1的余角是_______,补角是________;

(2)18.32°=18°()′()″,216°42′=_______°.

考点:掌握角的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1°=60′,1′=60″.

解:(1)∠1的余角=90°-43°27′=89°60′-43°27′=46°33′;

∠1的补角=180°-43°27′=179°60′-43°27′=136°33′;

(2)0.32°=0.32×60′=19.2′0.2′=0.2×60″=12″所以18.32°=18°19′12″;

42′=0.7°所以216°42′=216.7°.

举一反三

【变式1】计算.

①②

③④

考点:会计算角之间的和、差、倍、分,注意相邻单位之间是60进制的,相同单位互相加减.

解:①=68°70′=69°10′

②=62°×3+25′×3=186°+75′=187°15′

③=67°80′-37°33′=30°47′

④=69°60′÷3=23°20′

7.(1)(2010内蒙呼和浩特)8点30分时,钟表的时针与分针的夹角为__________°.

答案:75

(2)时钟在1点30分时,时针与分针的夹角为_______度.

解析:时钟上时针和分针是实际生活中常见的角,分针1小时旋转360度,1分钟旋转6度;时针1小时旋转30度,1分钟旋转0.5度.在相同时间下,分针旋转的角度是时针的12倍.钟表上1和6的夹角为150°,过了半小时,时针转了15°,所以1点30分时,时针与分针的夹角为150°-15°=135°.

举一反三

【变式1】某火车站的时钟楼上装有一个电子报时钟,在钟面的边界上,每一分钟的刻度处都装有一只小彩灯,晚上9时35分20秒时,时针与分针所夹的角内装有多少只小彩灯?

解析:9时35分20秒时,时针与分针的夹角间的小格数为个小格,中间有12个分钟刻度处,而每一个分钟刻度处有一只小彩灯,所以它们之间有12个小彩灯.

8.表示O点南偏东15°方向和北偏东25°方向的两条射线组成的角等于______度.

考点:方位角.

解析:如图,南北方向上的线与OA、OB的夹角分别为25°和15°,

所以∠AOB=180°-25°-15°=140°.

举一反三

【变式1】如图,在甲、乙两地之间修一条笔直的公路,从甲地测得公路的走向是北偏东48°,甲、乙两地间同时开工,若干天后,公路准确接通,则乙地所修公路的走向是南偏西________度.

考点:方位角在实际中的应用

思路点拨:结合图形,在求方位角时,掌握甲和乙之间方向相反的规律,甲观察乙是北偏东48°,乙观察甲就是南偏西48°.

答案:48°.

9.如图,OA⊥OB,∠BOC=40°,OD平分∠AOC,则∠BOD=_________°.

思路点拨:通过观察图形,找出各角之间的联系,关键是看清角所在的位置,结合图形进行计算.

解:∵OA⊥OB,∴∠AOB=90°,∵∠BOC=40°,

∴∠AOC=∠AOB+∠BOC=90°+40°=130°,

∵OD平分∠AOC,∴∠COD=∠AOC=×130°=65°,

∴∠BOD=∠COD-∠BOC=65°-40°=25°.

举一反三

【变式1】用一副三角板画角,不能画出的角的度数是()

A.15°B.75°C.145°D.165°

思路点拨:了解一副三角板中各角的度数,总结规律:用一副三角板画角,能画出的角都是15°的整数倍.

答案:C

【变式2】以∠AOB的顶点O为端点作射线OC,使∠AOC:∠BOC=5:4.(1)若∠AOB=18°,求∠AOC与∠BOC的度数;(2)若∠AOB=m°,求∠AOC与∠BOC的度数.

思路点拨:当题目中包含多种可能的情况时,应根据可能出现的所有情况进行分类,要做到无遗漏、无重复.

答案:(1)第一种情形:OC在∠AOB的外部,

可设∠AOC=5x,∠BOC=4x,

则∠AOB=∠AOC-∠BOC=x,即x=18°.

∴∠AOC=90°,∠BOC=72°.

第二种情形:OC在∠AOB的内部,

可设∠AOC=5x,∠BOC=4x,

则∠AOB=∠AOC+∠BOC=9x,

∴9x=18°,即x=2°.

∴∠AOC=10°,∠BOC=8°.

(2)∠AOC=5m°,∠BOC=4m°.或∠AOC=m°,∠BOC=m°.

知识点三、尺规作图

10.只用无刻度直尺就能作出的是()

A.延长线段AB至C,使BC=AB;B.过直线上一点A作的垂线

C.作已知角的平分线;D.从点O再经过点P作射线OP

解析:A中直尺应有刻度或利用尺规作图,B、C是尺规作图,但还需要圆规.应选D.

11.已知线段MN,画一条线段AC=MN的步骤是:第一步:____________,第二步:_____________,AC就是所要画的线段.

考点:这是尺规作图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的步骤,必须掌握.

答案:第一步:作射线AP;第二步:在射线AP上,以A为圆心,以MN为长为半径截取AC=MN.

举一反三:

【变式1】如图所示,请把线段AB四等分,简述步骤.

考点:作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的方法.

作法:步骤:(1)作AB的垂直平分线MN,交AB于O1;(2)作O1A的垂直平分线EF交AB于O2;(3)作O1B的垂直平分线GH交AB于O3,则O1、O2、O3即为线段AB的四等分点.

12.如图所示,在图中作出点C,使得C是∠MON平分线上的点,且AC=OA,并简述步骤.

思路点拨:用尺规作图作已知角的平分线,再用圆规截取AC=OA.

作法:作法如下:

(1)作∠MON的平分线OB;

(2)以A点为圆心,以OA为半径画弧交OB于C,连结AC,则C点即为所求.

总结升华:用尺规作图中直尺只起到画线(直线、射线、线段)的作用.而不能用来量取.

举一反三:

【变式1】如图所示,已知∠AOB和两点M、N,画一点P,使得点P到∠AOB的两边距离相等,且PM=PN,简述步骤.

考点:角平分线定理和垂直平分线定理.

作法:

(1)作∠AOB的平分线OC;

(2)连结MN,并作MN的垂直平分线EF,交OC于P,连结PM、PN,则P点即为所求.

知识点四、相交线、平行线

13.(1)(2010湖北襄樊)如图1,已知直线AB//CD,BE平分∠ABC,交CD于D,∠CDE=150°,则∠C的度数为()

A.150°B.130°C.120°D.100°

图1.

答案:C

(2)如图,AD∥BC,AC与BD相交于O,则图中相等的角有_________对.

思路点拨: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相交,所得的对顶角相等.

解析:∵AD∥BC∴∠OAD=∠OCB,∠ODA=∠OBC,

不要忽略对顶角相等:∠AOB=∠COD,∠AOD=∠BOC,故应填4对.

14.(1)如图所示,下列条件中,不能判断的是()

A.∠1=∠3B.∠2=∠3C.∠4=∠5D.∠2+∠4=180°

考点:平行线的判定.

解析:根据平行线的判定,A中∠1和∠3是内错角;C中∠4和∠5是同位角;D中∠2和∠4是同旁内角.不难得到:∠2=∠3不能判断.应选B.

(2)(2010福建宁德)如图,把一块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直尺的一边上,如果∠1=35°,那么∠2是_______°.

考点:平行线的性质.

答案:55

举一反三:

【变式1】(1)如图,若AB∥CD,则∠A、∠E、∠D之间的关系是().

A.∠A+∠E+∠D=180°B.∠A-∠E+∠D=180°

C.∠A+∠E-∠D=180°D.∠A+∠E+∠D=270°

(2)如图所示,∥,∠1=120°,∠2=100°,则∠3=().

A.20°B.40°C.50°D.60°

考点:平行线的性质

思路点拨:通过观察图形,可作出一条辅助线,从而把问题化难为易.

(1)(2)

解析:(1)如(1)图,过E作EF∥AB,则也平行于CD,∴∠A+∠AEF=180°∠FED=∠D

∴∠A+∠AEF=∠A+∠AED-∠D=180°,故选C.

(2)如(2)图,过O作,则OB也平行于,∴∠1+∠BOC=180°,∠3=∠AOB,

∴∠BOC=180°-∠1=180°-120°=60°,∴∠3=∠AOB=∠2-∠BOC=100°-60°=40°.

15.(1)两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的平分线()

A.互相重合B.互相平行C.互相垂直D.相交

考点: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

思路点拨: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结合角平分线的定义解决问题.如图,a∥b,所以同位角相等;所以同位角的一半也相等,即∠1=∠2,所以同位角的平分线互相平行.

答案:选B.

(2)(2010重庆市)如图,点B是△ADC的边AD的延长线上一点,DE∥BC,若∠C=50°,∠BDE=60°,则∠CDB的度数等于()

A.70°B.100°C.110°D.120°

思路点拨:由DE∥BC,得∠CDE=∠C=50°,所以∠CDB=∠CDE+∠BDE=110°

答案:C

举一反三:

【变式1】如图,CD平分∠ACB,DE∥BC,∠AED=80°,求∠EDC的度数.

思路点拨:由平行线的性质和角平分线定义求出结果.

解:∵DE∥BC,∠AED=80°

∴∠ACB=∠AED=80°∠EDC=∠DCB

∵CD平分∠ACB

∴∠DCB=∠ACB=40°

∴∠EDC=∠DCB.

【变式2】如图,已知AB∥CD,∠DAB=∠DCB,AE平分∠DAB,且交BC于E,CF平分∠DCB,且交AD于F.求证:AE∥FC.

思路点拨:这类问题可由题设出发找结论,也可由结论出发找题设.

证明:∵AB∥CD∴∠ABC+∠BCD=180°

∵∠DAB=∠BCD∴∠ABC+∠DAB=180°

∴AD∥BC∴∠DAE=∠BEA

∵AE平分∠DAB,CF平分∠DCB

∴∠DAE=∠DAB,∠FCB=∠BCD

∴∠DAE=∠FCB∴∠BEA=∠FCB

∴AE∥FC.

【变式3】已知:如图,CB⊥AB,CE平分∠BCD,DE平分∠CDA,并且∠1+∠2=90°,

求证:DA⊥AB.

思路点拨:这考查学生整体考虑问题的能力,可以从已知推出结论,也可以从结论入手,找出和已知相对应的条件.

证明:∵CE平分∠BCD,DE平分∠CDA

∴∠1=∠ADC,∠2=∠BCD

∵∠1+∠2=90°

∴∠ADC+∠BCD=180°∴AD∥BC∴∠A+∠B=180°

∵CB⊥AB∴∠B=90°∴∠A=180°-∠B=180°-90°=90°∴DA⊥AB.

【变式4】求证: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的平分线互相平行.

思路点拨:考查学生解决这种证明题要先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再改写成已知、求证的几何语言形式的命题.

已知:如图,AB∥CD,EG、FR分别是∠BEF、∠EFC的平分线.

求证:EG∥FR.

证明:∵AB∥CD(已知)

∴∠BEF=∠EFC(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EG、FR分别是∠BEF、∠EFC的平分线(已知)

∴2∠1=∠BEF,2∠2=∠EFC(角平分线定义)

∴2∠1=2∠2(等量代换)

∴∠1=∠2(等式性质)

∴EG∥FR(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知识点五、命题、定理

16.(1)(2010浙江温州)下列命题中,属于假命题的是()

A.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l80°B.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C.矩形的对角线相等D.相等的角是对顶角.

答案:D

(2)判断下列语句是不是命题

①延长线段AB()

②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交点()

③画线段AB的中点()

④若|x|=2,则x=2()

⑤角平分线是一条射线()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命题的概念,判断语句是否是命题有两个关键,首先观察是不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再观察是否作出判断.

解析:①两个语句都没有作出判断.

答案:①不是②是③不是④是⑤是.

举一反三:

【变式1】下列语句不是命题的是()

A.两点之间,线段最短B.不平行的两条直线有一个交点

C.x与y的和等于0吗?D.对顶角不相等.

解析:理解命题概念,C答案虽然是句子,但没有作出判断,D答案是假命题但也是命题.故选C.

17.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

A.两个锐角之和为钝角B.两个锐角之和为锐角

C.钝角大于它的补角D.锐角小于它的余角

思路点拨:命题分为真命题、假命题.正确的命题是真命题,错误的命题是假命题.

解析:A、B中两个锐角之和可能是锐角、直角和钝角;D中的锐角不一定小于它的余角,如50°的余角是40°.应选C

举一反三:

【变式1】命题:①对顶角相等;②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③相等的角是对顶角;④同位角相等.其中假命题有()

A.1个B.2个C.3个D.4个

解析:③中,应掌握相等的角不一定是对顶角,但对顶角一定相等;④中只有两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才能相等.故③④是假命题.应选B.

18.分别写出下列各命题的题设和结论.

(1)如果a∥b,b∥c,那么a∥c;

(2)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思路点拨:命题分为题设和结论两部分,可以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答案:(1)题设:a∥b,b∥c,结论:a∥c;

(2)题设: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得的同旁内角互补,

结论:这两条直线平行.

举一反三:

【变式1】分别把下列命题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1)两点确定一条直线;(2)等角的补角相等;(3)内错角相等.

答案:(1)如果有两个定点,那么过这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如果两个角分别是两个等角的补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

(3)如果两个角是内错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

中考题萃

一、考试目标:

了解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和性质以及表示方法,掌握三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会解决与线段有关的实际问题;了解角的概念和表示方法,会把角进行分类以及角的度量和计算;掌握相交线、平行线的定义,理解所形成的各种角的特点、性质和判定;了解命题的定义、结构、表达形式和分类,会简单的证明有关命题.

二、中考真题:

1.(2010山东威海)如图,在△ABC中,∠C=90°.若BD∥AE,∠DBC=20°,则∠CAE的度数是()

A.40°B.60°C.70°D.80°

2.(巴中市)如图,“吋”是电视机常用尺寸,1吋约为大拇指第一节的长,则7吋长相当于()

A.一支粉笔的长度B.课桌的长度

C.黑板的宽度D.数学课本的长度

3.(青海省西宁市)(3分)如果和互补,且,则下列表示的余角的式子中:

①;②;③;④.正确的有()

A.4个B.3个C.2个D.1个

4.(湖南省湘西自治州)(3分)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O点,若,则∠2、∠3的度数分别为()

A.120°、60°B.130°、50°

C.140°、40°D.150°、30°

5.(2010四川内江)将一副三角板如图放置,使点A在DE上,BC∥DE,则∠AFC的度数为()

A.45°B.50°C.60°D.75°

6.(四川乐山市)(3分)如图,直线相交于点O,OM⊥,若,则等于()

A.56°B.46°C.45°D.44°

7.(海南省)(2分)如图,AB、CD相交于点O,∠1=80°,如果DE∥AB,那么∠D的度数为()

A.80°B.90°C.100°D.110°

8.(湖北省荆州市)(3分)将一直角三角板与两边平行的纸条如图所示放置,下列结论:(1)∠1=∠2;

(2)∠3=∠4;(3)∠2+∠4=90°;(4)∠4+∠5=180°,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A.1B.2C.3D.4

9.(四川宜宾市)(3分)如图,AB∥CD,直线PQ分别交AB、CD于点F、E,EG是∠FED的平分线,交AB于点

G.若∠QED=40°,那么∠EGB等于()

A.80°B.100°C.110°D.120°

10.(绵阳市)(3分)已知,如图,∠1=∠2=∠3=55°,则∠4的度数等于()

A.115°B.120°C.125°D.135°

11.(新疆自治区)(5分)如图,下列推理不正确的是()

A.∵AB∥CD∴∠ABC+∠C=180°B.∵∠1=∠2∴AD∥BC

C.∵AD∥BC∴∠3=∠4D.∵∠A+∠ADC=180°∴AB∥CD

12.(2010山东荷泽)如图,直线PQ∥MN,C是MN上一点,CE交PQ于A,CF交PQ于B,且∠ECF=90°,

如果∠FBQ=50°,则∠ECM的度数为()

A.60°B.50°C.40°D.30°

13.(2010江西)一大门的栏杆如图所示,BA垂直于地面AE于A,CD平行于地面AE,则∠ABC+∠BCD=

_____________度.

14.(湖南省株洲市)(3分)已知A、B、C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M、N分别为线段AB、BC的中点,且

AB=60,BC=40,则MN的长为___________.

15.(内蒙古)(3分)已知:,则的补角是_________度.

16.(湖南省)(3分)如图,与相交于点,,,则_____度.

17.(广州)(3分)如图,∠1=70°,若m∥n,则∠2=________.

18.(宁夏回族自治区)(3分)如图,AB∥CD,AC⊥BC,∠BAC=65°,则∠BCD=________度.

19.(浙江义乌)(5分)如图,若,与分别相交于点,与的平

分线相交于点,且,________度.

20.(湛江市)(4分)如图,请写出能判定CE∥AB的一个条件_________.

21.(四川省资阳市)如图,在地面上有一个钟,钟面的12个粗线段刻度是整点时时针(短针)所指的位

置.根据图中时针与分针(长针)所指的位置,该钟面所显示的时刻是______时_______分.

22.(湖北省襄樊市)(3分)如图,在锐角内部,画1条射线,可得3个锐角;画2条不同射线,可

得6个锐角;画3条不同射线,可得10个锐角;……照此规律,画10条不同射线,可得锐角_____个.

23.(杭州市)如图,已知,用直尺和圆规求作一个,使得.

(只须作出正确图形,保留作图痕迹,不必写出作法)

24.(2010广东茂名)如图,梯子的各条横档互相平行,若∠1=70o,则∠2的度数是()

A.80oB.110oC.120oD.140o

答案解析:

1.C2.D3.B4.D5.D6.B7.C8.D9.C10.C11.C12.C

13.270°14.10或5015.12016.36°17.70°18.2519.60

20.∠CDE=∠A、∠BCE=∠B、∠ACE+∠A=180°(不唯一)21.9,1222.66

23.作图如下,即为所求作的.

24.B

2011届中考语文作文辅导复习3


火车马上就要到站了,他的心情是焦急?紧张?连他自己也说不清。“她会来车站吗?”他怕她不来,但又怕看见她。这种感觉随着火车的进站而变得越来越强烈了。

终于,他站在了月台上,看着往来穿梭的旅客与接送亲友的人们,他在寻找一位穿紫衣服的姑娘,这是他们预先商量好的,她穿紫衣服,而他背紫色皮包。他在寻找每一点紫色,他的心跳得厉害,提着包的手也有些发抖了,“她为什么还不来?”

月台上的人越来越少了,最后只剩下了几个清洁工和列车员。刚刚开走的列车喷出的热气弥漫了整个月台,而他的心却凉了。他把包甩在地上,一屁股坐了下来。两只手抱住头,他真的很想哭。也直到这一刻,他才知道自己已经深深地爱上她了。

“你是在等一个穿紫衣服的姑娘吗?”

他抬起了头……

(提示:题材选择有诸多要点,其中第一点就强调了要直接从生活中摄取“原汁原味的生活材料”,“是生活情景的真实记录”。一言以蔽之:“真”。甲文中的“我”深人生活,写出了一个真实生动的兜售场面,揭出了“妇人”作假的手段,表现了对行骗夫妻的嘲笑的感情,也含蓄地写出了行骗的不得人心以及行骗者本人也将受到良心的谴责。甲文成功的一大原因正是在于作者悉心观察生活、精心选择题材。乙文则不然,写的是自己根本不熟悉的虚假的“恋爱”故事,胡编乱造就不可避免。故事公式化、人物语言书面化、主题一般化,而且漏洞百出——比如:两人误会既已消除,男的为何还会有女的不来接他的担忧?两人通信中便产生爱情,爱情基础是什么?由甲、乙文的比较阅读,可进一步体会如何才能选择好题材,进而写好文章。)

第五章谋篇布局的能力

【能力点解读】

文章需言之有物、言之成理,而有物、成理需建立在言之有序的基础之上,这“序”就是结构。写文章犹如建造房屋,挥毫着墨之前必须有一个合理的总体构想,写作过程中遵循这构想,文章完成时体现这构想,而这一构想的形成过程就是谋篇布局能力的训练过程。

【要点阐释】

文章好的布局体现在合理的结构上,要使作文达到结构合理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l完整性。文章的结构,是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内在联系和外部形式的统一,是构思与表达和谐的外在表现。构成文章的各个局部应服从主旨表达的需要,相互协调构成完美的整体,部分之间除了有内在的联系之外,还要有巧妙的外在组合,相互间不能彼此孤立。要以线索、时空、逻辑或主旨来组合、统帅各部分材料使之浑然一体,体现整体的完美。

2.严密性。文章全文应前后呼应、上下连贯,做到文脉畅通。要保持句子与句子之间语意上的连贯,它反映了思考与表述的连续性和逻辑性。如叙事必须体现事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说明必须体现事物的特征和规律,抒情必须体现感情的产生或者变化,说理必须体现实际的论证过程,等等,

3.层次性。安排有关材料总有一定顺序,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怎样开头、结尾,怎样过渡、照应,要有条不紊地构筑文章,这些须在动笔之前就考虑周详,小到复句、大到意义段都存在内部和外部的次序和步骤;分句间的关系,句群中的逻辑推理,意义段的起、承、转、合等都要求有清晰合理的层次安排。

4.灵活性。文章结构要富于变化,灵活巧妙,这包含两层意思。

首先,各种文体有其相应的合理的结构形式。如记叙文一般按线索来安排文章的结构,而线索又可以是人、事物、事件、思想感情以及时间、空间等等;说明文结构大致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来布局谋篇;议论文的完形结构是由引论、本论、结论三部分构成,其中本论部分的结构模式又可以是并列式、对比式、层进式等等。

其次,客观世界千姿百态、千变万化,文章的材料、提炼出的主旨也是异彩纷呈的,结构只是文章内容的合理巧妙安排。因此文章结构“大体则有,定体则无”,一些总结出的通常使用的结构形式固然可以使用,而选择一些结构形式进行新的排列组合也是常有的。写作中要敢于创新,巧于构思,既要会使用一定的结构形式,又要不拘泥于现成的结构形式,还要会创制新的结构形式,但要有利于表现自己的思想感情,不要因结构而损害文意。

【模式介绍】

下面分别就各种文体作模式介绍:

(一)记叙文结构和情节。

一)结构。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纵式。主要按时间顺序来组织材料,这种结构多适应于写一件事。

①顺叙。即依循事件发生、发展、变化等过程的“自然时序”进行叙述,如《项链》,先写“借”(开端),接着写“丢”、“找”、“赔”(发展、高潮),最后写“得知项链是假的”(结尾、高潮)。这样叙述的好处是由头至尾,次第井然,便于组织材料,容易文理贯通,

并和读者的“接受心理”更为合拍。但要注意的是,选材时要根据中心精心剪裁,叙述时要注意详略,突出重点,要写出波折,不能罗列现象,平铺直叙,写成“流水帐”。

②倒叙。即先把事件结局提到前边来叙述,然后再回头叙述事件的发生发展。例如鲁迅的《祝福》,写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先交待人物的结局——祥林嫂在新年将临之际,在人们的祝福声中悲惨地死在雪地里,回过头来再叙述她不幸的一生,交待她的死因。有人把这种情况叫做“大倒叙”。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把事件中间惊人(或高潮)部分提到开头写,然后转入顺叙,交待前因,与中间部分衔接后,继续往后叙述。如《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文章开篇先从“二月三日下午四点钟”北京市特种药品经营部里急促的电话铃声写起,电话里传来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六十一个阶级弟兄的生命,危在旦夕!接着回到“二月二日”“就在同一个时间内”,从头叙述事件的起因,之后,又从“二月三日,下午四点多”接着往后叙述事件的发展与结果。有人把这种情况叫做“小倒叙”,也有人称之为“中心开花”。无论是哪一种情况,它们的优点都在于能够“刺激”读者,扣人心弦,引人入胜,并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但这种倒叙的方法是不能随便使用的,放在开头先写事件的结局或某个中间环节,必须具有特别的意义,这样先写出来,才能显示“倒叙”的优点,以增强表达效果。

2.横式。主要按中心来组织材料,它多适应于写几件事或几个场景的文章。如《琐忆》,按“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两方面来组织材料,至于事件发生的先后时间,则不在考虑的范围之内。又如《校园好事多》,可以记叙校园内同一时刻不同地点的几个场面。对于一些用几件事写一个群体或一个人的文章,叙述时,有时还以时间为序,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完璧归赵、渑池会、廉蔺交欢)、《教官》(开场白、练马步、欢送会)等,这样写,既紧扣主题,又理清了层次。

3.纵横交叉式。以时间为经、地点为纬组织材料,如《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就是如此。它整体上是按时间先后顺序组织材料的,可视为“纵式”,而局部又写了在同一时间里发生在不同地点的两件事,这又可视为“横式”。

二)情节。

“文似看山不喜平”,记叙文的情节安排最忌这个“平”字,而许多同学在作文时却常犯“平”这个毛病——叙事如记豆腐帐目,记人千篇一律,毫无个性,情节简单浅陋,不见波折。读这样的文章,如置身于一马平川,无浪平湖,一览无余,索然寡味。原因就在于他们不懂得怎样构思、怎样安排情节才能使人产生一种审美的愉悦。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构思技巧。

1.一波三折法。有些文章看了开头就知道它的结尾,读者就会提不起兴致。要避免这一毛病,就得在文章中增加一点波折,使情节回旋推进,给人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有一篇文章记述的是老师发试卷时的情景。开始,“我”紧张地等待发试卷,拿到试卷后,看到的是低分。至此,一般的处理会是写“我”心灰意懒,回到家里又被父母骂了一通。这样写,一点波折也没有,读来就索然寡味了。本文的小作者没有这么处理,而是接连设计两个“波折”:先是发现“低分”,在全班竟还名列前茅,原来“低分”不低!可是,当“我”窃窃自喜时,又突然发现一道占分很高的试题不全对,老师却评判得满分。如果减去多给的分,“我”的成绩又是下游了,而分数将关系到能否有资格当选为三好学生,关系到能否得到家长早就承诺的“重奖”,于是“我”陷入了剧烈的思想斗争中。情节的发展波澜迭起、出人意料,这就不断给人以新鲜感、新奇感,从而大大增强了文章的吸引力。

2.设置悬念法。在文章开头或中间提出问题,提出矛盾,或设置疑团,以引起读者的关注,并吸引其急切地阅读下文,以求弄清个中原委。前文所讲的“纵式”结构中的“大倒叙”和“小倒叙”,都属于这种构思方法。例如《女摊主》一文,一开始,小作者就在读者面前推出了一个紧张的场面:“我”被一青年妇女追赶,在大街上没命奔窜。为什么被追?追的结果如何?两个疑团,一下子扣住了读者的心弦,一直到文章的结尾处,两个疑团才被解开,这样,文章就具有较强的可读性。

3.巧设误会法。这种方法是让作品中的人物一方对另一方造成误会或双方互相误会,从而引起矛盾,造成故事情节的发生与发展,使人物情感的波澜层层递进,多姿多彩。如《修车》一文,它的情节是这样的:“我”家门前来了个修车的,年龄和“我”差不多大。“我”一方面让他修车,另一方面又为他年纪轻轻不读书却摆摊修车而看不起他,揶揄他。当他说“难修”时,“我”更以为他是卖关子敲竹杠,对他既是冷笑,又是嘲弄。车修完了,他却没要“我”的钱,原来他和“我”同在一个学校读书,是利用星期天义务为群众服务的。明白了真相后,“我”十分尴尬。本文是典型的运用“误会法”设计情节的记叙文。此类文章,作者往往开始设计了误会,然后故意领着读音在误会的“歧途”上越走越远,最后真相大白,被误者“迷途知返”,感慨顿生。误会法运用得好,不但能在大开大阖的情节中使人物性格鲜明地凸现出来,而且能使文章在情节结构上跌宕多姿、魅力无穷。

4.安排巧合法。这是利用生活中的偶然事件来结构故事情节的方法。可以把本来互不关联的人物、事件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联系在一起,集中而强烈地反映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冲突,深化作品的主题,增强其故事性、戏剧性,使读者在惊讶中得到美的享受。如《凤凰车又回来了》一文,写半年前女方向“我”要去当“彩礼”的凤凰自行车,半年后又恰好被“我”妹妹以同样的方式找女方的弟弟要了回来,这是“巧合”;恰好“我”又记得这辆车的记号,发现了这一秘密,又是“巧合”。正是这些巧合构成了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

5.抑扬互借法。具体可分为两种形式:

①先抑后扬式。即对人想表扬则先批评,对事欲说对则先说不对,对物欲说好则先说不好。抑和扬的关系是:抑是为了扬,因此先抑后扬式又叫欲扬先抑式,或叫欲褒先贬式。

如有位同学在《都市风情》中写道:“一身常见的乡下人的装束,一眼便看出是远道来此发财的农民。浓浓的汗臭已钻进了我的鼻腔,于是便狠狠地瞪了她一眼,扭过头去……可恶的盲流!”(先抑)“我无意间掉下来一张十元的钞票……女孩子拉着小男孩儿(农民的孩子)奔了过来,把那张十元的钞票塞进了我手里:‘我爹要我把这给你,他说这是你的。’说完,姐弟俩便一蹦一跳地向他们的父亲跑去……”(后扬)小作者经历了这件小事后,惊奇地发现,这些盲流也给喧嚣纷乱的都市生活注入新鲜血液——乡下人特有的憨厚、朴质和真诚,以至于“我久久地站在原地,久久地……”,品德高尚的乡下人令人钦佩。

再如《珍贵的礼物》一文,“妈妈从国外访问演出回来了……我就急着要她把给我的礼物拿出来”,“妈妈笑着递给我一小包东西……我打开小盒子,一看,不禁哑然失笑,那是什么呀!是一个铜塑的光着身子撒尿的小男孩”,“我撅着嘴巴”不高兴了。(先抑)妈妈见状,“把我拉到身边,给我讲了这个小男孩的故事”。听完故事后方始得知“这个男孩是比利时的民族小英雄”,只见“小钢人闪闪发光”,“我紧紧地握着铜人,爱不释手”,到了晚上还与小铜人“细细对语”,“我也是一个热爱祖国的红领巾,我爱我的祖国”,“我们两个将成为最亲密的好朋友”,并决心也要做“一个爱国的民族小英雄”。从不爱到爱,为了说明礼物的珍贵,偏先说礼物不珍贵,这就是先抑后扬式的文章结构。

②先扬后抑式。这种形式与前者恰好相反,即对人欲批评则先表扬,对事欲说不对则先说对,对物欲说不好则先说好。扬是个手段,目的是为了抑,故又称之为欲抑先扬式,或欲贬先褒式。这种方式,先用抬高的表象造成更大的陡势和高度差,使后面能够跌得沉重有力,从而获得强烈的艺术效果。

如《胜利者的卑微》一文:“蔚蓝的天幕下,翩翩踱来一位中年男子,高高的个儿,宽宽的额头。他吹着口哨,精神饱满,一步一耸肩,两步一转圈。仿佛云雀在向他欢呼,白杨在向他招手,小草在向他颔首致敬,溪流在向他欢歌……他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一靥真切的笑意在那绯红的脸上荡漾开来,嵌在脸上的两个酒窝使他显得多么善良,多么可爱!”(先扬)极力“抬高”“他”饱满的精神和可爱的外表,是“扬”。“原来,他曾坐在酒吧间,胡吹神侃,唾沫四溅,煞有介事地向众人撒了一个弥天大谎;见周围的人津津有味地听着并不时发出议论,他才心满意足地抹了抹小胡子,拍了拍肚皮,走了。后来,他又在这儿亲耳听到了别人在散布他制造的谣言。此时,他激动得着实甩下一个漂亮的响指。今天,他又知道了那个被他中伤的对手去世的消息。他胜利了,怎能不兴高采烈?(后抑)

尽可能揭露“他”的本来面目,使其卑劣的人格和美好的外表形成极大的反差,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这位“胜利者”的可怜与可悲。

【实例分析】

实例一题目:西华厅的一天

结构(内容):

从“早上”“新的一天开始了”写起,接着叙述周总理在卫生间批阅急电、急件、看报;“九点钟开国务会议”到“中午十二点半”;同两位部长研究工作到下午两点;又同几位秘书研究工作到三点开始会见外宾,直到傍晚六点半才回到西华厅;刚刚端起饭碗,贺龙副总理请示工作,接着同陈毅副总理研究外事工作,直到深夜一点多夜餐以后;两点到毛主席住处请示工作,直到“清晨五点多钟,我陪总理走出主席住处”,才又回到西华厅;而总理又开始批阅“放满了宽阔的办公桌”的各种文件,直到上午十点,总理才躺下休息。

简析:本文完全按照时间先后铺开来写,井然有序,很好地表现了周总理的“日理万机”,歌颂了他为党为国家为人民而呕心沥血、无私奉献的可贵品质。

实例二题目:人民的好医生李月华

结构(内容):

文章开头写一辆疾驰的救护车载着病危的李月华向县医院开去,许多人跟着车追了好远,念叨着她的平安归来,然后回头叙说她的种种事迹,最后写了她病逝的情况,她的精神对人们的“激励”。

简析:本文是按“小倒叙”即“中心开花”来安排材料的,这样把“高潮”放在开头写,扣人心弦,引人入胜,并使这位“好医生”的形象更加鲜明高大。如果本文按时间顺序写,便难以收到上述效果。

实例三题目:一个受人敬仰的人

结构(内容):

(1)他热爱生活,热爱工作,为了工作经常放弃休息时间,有时还带病坚持工作;

(2)他一心为别人着想,见困难就上,见荣誉(利益)就让。上级分下一个“特级”指标,学校领导研究后决定推荐他,他却婉言拒绝,硬是让给了另外一位老师;

(3)他办事公正,敢于反对不正之风,抵制歪门邪道,他多次看到不平现象挺身而出,伸张正义。

简析;既然是“受敬仰的人”,他的优点就不止一个方面,本文通过写三件事,从不同的侧面表现了这个人的优秀品质,使人物形象更丰满,主题更突出。本文在结构上属“横式”。

实例四瞬间

“江晓.你的大作又发表了!”随着这一声叫喊,大家的目光都投向了班上的才女、我的同桌——江宵。江晓听后,抬起头来,激动、兴奋使她那白净的脸颊微微泛着红色。微笑在她的脸上一点儿一点儿地荡漾开来。

我羡慕地看着她,对她嚷道:“你真厉害呀,教教我,该怎样写?”她微微一笑.没有吭声,随后,我便拜读了她的大作。文章写的是《我最尊敬的人》。她在文章中写道:“每天清晨,我都能看见他挥动着扫帚,他脸上的汗水在阳光的照耀下,发出金色的光……”原来她写的是学校打扫校园的清洁工。文章中她那真挚的感情,使我倍受感动。我也每天都能看到那位清洁工,为何我就没想到去写他?我觉得自己非但不尊敬他,甚至每天见他扫地时都远远绕开。此时,我对同桌更加刮目相看。她矮小的身躯在我心目中一下子变得那么高大。

那天,我们几个同学站在校园中聊天,正聊得兴高采烈,那位清洁工走了过来,弯着腰拾地上一个个的塑料袋。“让一下。”清洁工抬头对江晓说。江晓听后,瞥了一眼那位清洁工,嘴角撇了一下,不情愿地让开了。我惊愕了!那一瞬间,她的脸上分明写满了——鄙夷!那不是她尊敬的人吗?她为什么这样呢?难道她真是一个心口不一的人吗?我不禁向她看了看,她依旧眉飞色舞地说着,仿佛刚才的事情根本没有发生。我对她的崇拜顿时消失了。她变得特别矮小、丑陋、。现在我甚至有些鄙视她,还有她那一钱不值的作文。

在最不经意的一瞬间,最能反映一个人的灵魂深处,它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人虚伪、丑陋的一面。

就在这一瞬间,江晓将自己的虚伪暴露无遗。我真想大声告诉她;能不断写出优秀文章的人,人格也一定要是高尚的!

简析:本文选取一个“瞬间”的镜头,表现了一个心口不一、精神丑陋、人格低下的人,成功地运用了欲抑先扬之法,叙议结合,描写形神兼备,是一篇运用了技巧却无卖弄技巧之嫌的佳作。

实例五下面这篇文章采用“纵式”结构按时间顺序叙述的,你读后感觉效果怎样?

大咸面包

在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有一次我们的班主任丁老师病了……我们五名同学决定去看望她。

刚出发,大个子英英突然说:“我们去看望病人应该买点东西呀,大人们都是那样的。”……

但钱呢?……“要不,咱们走着去,这车票钱省下来买礼物吧。”我(这个当大队长的)不得不在关键时刻作出这样的决定。大伙乐了,跳着蹦着向前跑去。

那时丁老师家在市中心成都路,而我们这些孩子住在“下只角”……那是个盛夏季节,火辣辣的毒日简直要把人烤焦,我们的嗓子快冒烟了。一路上,冰棒的叫卖声诱惑着我们,但谁也不敢动用将要买礼物的钱。

一个弄堂口摆着个茶摊……我犹豫了一下,轻轻地说了一声:“要不,一毛钱买两杯白开水,大家轮流着喝一点占吧。

我们足足走了两个小时,丁老师家终于在望了。在一家食品店里,我们踌躇着,买什么呢?大家在兜里翻呀,挖呀,凑起来一数,一共九元九角钱。……终于,我们看中了一只大大的咸面包,可一问,要10元钱。哎呀,就差一角!大家想起刚才喝水花去的一角钱,后悔得要哭……”“快看,地上有一角钱,咱们能买面包了!”……我拣了起来……喃喃地说:“这钱……这钱不是我们的……不能用……丁老师知道了要难过的……”“我去交给警察叔叔!”大约我们的举动引起了营业员阿姨的注意,……“一角钱阿姨给你们出.拿去吧。”我们如获至宝,七嘴八舌地感谢了这位救星。

当我们一跛一跛破地捧着大面包来到丁老师面前时,她紧紧地搂住我们……我看到她的眼睛红了,又湿了,不知怎么的,我的鼻子也酸酸的—…

二.议论文结构模式

“引论———本论—一结论”的“三块结构”,是议论文结构的基本格式。引论部分主要是提出论点和论述的内容,本论部分是运用论据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对论点加以证明,结论部分既是对整个论证的总结,也是对论点的再次强调。在以上三个部分中,本论是文章的主体,占全文的大部分篇幅。引论所提的论点能否使人信服,全得靠本论的论证。本论中的结构模式,常用的有三种。

(1)并列式。“并列式”就是并列地组织若干论据或分论点,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去证明中心论点。并列结构有两种方式:

第一,例证并列。特点是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各举山几个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例。如《山川草木寓哲理》一文,作者阐述“求思之路”这一点,并列列举了古代名家观草木有感的三个事实论据:①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②白居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③王安石“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这种结构一般可用下图表示:

引论(提出论点)

I论据①十分析论证

本论(证明论点)论据②十分析论证并列

论据③十分析论证

结论(总结全文)

这种形式有时是在并列的几个事例之后分别进行分析论证。有时也可以先把几个论据并列排出,然后进行综合分析。

第二,理由并列。特点是将每个理由提炼成一个分论点,从不同侧面分别阐述中心论点,这几个分论点之间是并列关系。如《讲认真》一文,在论述“学习不但必须有刻苦的精神,而且要有认真的态度”这一中心论点时,提炼了三个分论点:①讲认真,在学习和研究中就要一丝不苟;②讲认真,在学习和研究中就要寻根究底;③讲认真,在学习和研究中就要有个高标准。这种结构可用下图表示:

引论提出中心论点分论点)

论证分论点①——论据十分析论证

本论论证分论点②——论据十分析论证并列

论证分论点③——论据十分析论证

结论总结全文

这种形式就是用几个并列的分论点从不同的方面论证中心论点,这几个分论点一般在引论部分随中心论点一并提出,有时也可直接出现在本论部分。

并列论证的优点是论证全面,思路开阔,结构周密。但要注意,论据或分论点不能有交叉或包含的概念。它们应该互相独立,又有内在的联系。另外,并列论证中,论据或分论点之间一般含有主次、轻重、先后等关系(例如上述《山川草本寓哲理》一文中用的三个事例之间就有时间上的先后关系),所以也要注意合理地安排它们的顺序,不能以为反正是并列关系,哪个先讲,哪个后讲,无关紧要。

(2)对比式。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论证,有时正反两个方面的内容所占篇幅差不多;有时以正面为主,反面为辅。如《评“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一文,本论部分采用对比式结构,形成这样两层:①一个“自扫”,事事以自己为核心,其结果必然是顾了个人,忘了集体,肥了帮伙,亏了国家;②如把“自扫”改为“互扫”,“公”字就突出了,集体就突出了,国家就记在心里了,自然也就会去管“他人瓦上霜”了。这种结构可用下图表示:

引论(提出论点)

论点

正面论据(理论、事实)

本论小结对比

论点

反面论据(理论、事实)

小结

结论(总结全文)

在写作实践中,本论部分的各段,正面和反面可以单独成段,也可在一段中既有正面也有反面。不管怎样布局,都要有分析论证的过程。

(3)层进式。它是用几个有递进关系的分论点做论据,由表及里,层层深入地论证中心论点的结构方式。如《崇高的理想})一文,是由五个分论点递进排列构成: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②理想是有社会性、阶级性的;③什么是伟大的理想;①理想问题,实质上是世界观问题;⑤实现共产主义才是我们崇高的理想。这种结构可用下图表示:

引论(提出论点或论题)

论证分论点①——论据十分析论证

本论论证分论点②——论据十分析论证递进

论证分论点③——论据十分析论证

结论(总结全文)

这种层进式结构层次之间,有的是由浅入深.层层推进;有的是由面到点,逐步集中;有的是由现象到本质;有的是由做法到原因。这种结构,要求比较高,没有把握不要轻易使用。

(4)“引、析、联、结”式。

材料作文写作时均可按四步走。

①引——由材料引出文章的论点;

②析——(也可称为“议”)对材料或论点进行阐释和分析;

③联——联系实际,列举事例(包括古今中外典型事例,感想型要尽量多联系自己或自己身边的事,引申型要尽量多联系社会现状,叙例时语言要概括精炼。)

④结——总结全文,归纳看法,强调论点,回应篇首。

在这四步中,其中的“析”“联”属文章的“本论”,其顺序井不是固定不变的,根据需要,有时先“析”后“联”,有时也可先“联”后“析”,而且“析”与“联”亦不可截然分开,边“联”边“析”,“析”“联”结合的文章很多。总之,明确了基本要求之后,在写作中便可根据具体情况而灵活掌握了。但要记住,这四步中每一步都不可忘却材料,又不能死搬材料,引用、照应、回扣都要语言精当,恰到好处(明扣暗扣都可)。

【高效训练】

(一)根据要求,为《坚持就是胜利》一文中的本论部分编写提纲。

1、采用并列式的结构;

2、采用对比式的结构;

3、采用层进式的结构。

(二)《读书与作人》这道习作题,可以把“做人”分解为语言、风度、情操等等方面,然后逐一把这些方面与读书联系起来,层层深入地论述读书对做人的影响;也可以对书进行分解,如分为好书与坏书,然后分别论述读好书与读坏书对做人的不同作用。试按照上面的提示和下列要求,列出文章本论部分的结构提纲:

层进式:

对比式:

(三)按规定的方式把下面几组材料加以重新安排,使之顺序合理,能更好地证明论点。

A组;

论点:要严于解剖自己。

方式:层进式。

材料:①严于解剖自己,要有自知之明;

②严于解剖自己,必须具有为真理而献身的勇气;

③严于解剖自己,要勇于自我批评。

B组:

论点:自学也能成才

方式:并列式。

材料:①社会主义制度给自学者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和美好的前景;

②社会是一所大学校,知识的大门永远向着勤奋自学的人敞开;

③结合本职工作也能自学成才,三百六十行,行行都能出状元。

C组:

论点:“混”是个人主义者的处世哲学

方式:层进式

材料:①混者实际上是为个人利益而混;

②混者八面玲珑,不分爱憎,对人敷衍,对事搪塞;

③混者做人没有固定的目标,朝三暮四,什么都做,什么都不认真做,什么都做不好。

D组:

论点;满招损,谦受益

方式:对照式

材料:①马克思说:“我越是看的书多,越是感到自己的不足,越是要发奋学习。”

②“有学问的人像酒瓶,肚大嘴小;有的人像漏斗,肚小嘴大。”

③鲁迅说:“我哪里及得高尔基的一半。……我想撕掉别人给我贴起来的名不符实的“‘百科全书’的假招贴。”

④关云长武艺高强,他听说老将黄忠被封为“五虎上将”之一,十分不满,说“黄忠何人,敢与吾同列”,当孙权派人为儿子向他女儿求婚时,他又勃然大怒: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乎!由于骄傲,目中无人,他大意失荆州,后来又败走麦城,被俘遭杀。

(四)把下面《说勤》的两篇提纲补充完整。

一)总分式提纲

①勤练,勤记,勤观察,勤动手,勤思考,勤总结,让勤奋落实在学习的每一个环节上。

②勤练、勤记将给你最基本的事实和理论的武装,勤观察和勤动手在占有事实和掌握知识中也是必不可少的。

④__

⑤胜利属于勤奋学习者。

二)层进式提纲

①天才出于勤奋,熟能生巧,勤能补拙。勤奋是才能的基础,智慧的源泉。只有勤奋,才能获得成功。

②勤奋是时代对我们的要求,知识爆炸,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知识经济时代正在到来,竞争越来越激烈,我们要在世界上站住脚,就非勤奋不可。

⑤懂得勤,坚持勤,善于勤,“巧”门便开,我们就能成为聪明人,获得成功。

(参考答案:

-)③勤思考可以使一个人时刻保持着清醒的头脑,进一步挖掘、发现知识中所蕴蓄的丰富内涵。

④勤总结可以使我们及时发现学习中的成功之处或不足,为今后的勤奋学习指明正确的方向。

要点:(1)以第一句的内容为总括。(2)参照第二句已有的内容。

(3)紧密联系“勤奋”与“学习”两个要素。

二)③要坚持“勤”④要善于“勤”

要点:以第五句为总结性语句,参照第二句“懂得勤”的内容,可以推断出第三四两句的写作角度。)

(五)下面是《谈“失败”》一文两种不同的写作提纲,请将他们补充完整。

一)失败是成功之母

①失败了,善于总结经验教训,就可以引出胜利的果实。失败是成功之母,是古今中外无数事实证明了的真理。

②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政权的斗争历史,便是在斗争中不断总结失败教训的历史,是从失败中引出胜利结果的历史。

③④

⑤因此,面对失败,决不能气馁,更不能放弃斗争和进取,应当总结经验教训,找出失败原因,并作坚持不懈的奋斗,去争取胜利。

二)败者未必为寇

①有人说:“成者为王,败者为寇。”其实不然,成功者未必是真理的化身,而失败者也未必是谬误的代表。

②中国古代的农民起义,虽然屡遭失败,但是推动了历史的发展,真理在起义农民这一边。

③。④。

⑤所以失败并不意味着谬误,有时只是双方力量悬殊所造成的。我们要正确看待失败者,不以成败论英雄。

(参考答案:

一)选材要点:(1)事例应努力涵盖古今中外各个角度。

(2)事件中应有“总结经验教训,找出失败原因,最终走向胜利”的因素。

二)选材要点:(1)都必须是失败者的事例。

(2)失败原因是“双方力量悬殊”。

(六)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以《青年人应当自立》为题,列出一个层进式写作提纲。

有位名人曾经说过这样的话: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汉。至今这话对我们仍有很大的教育作用。

(参考答案:

(1)有针对性地引用材料(2)归纳出本文的中心论点——青年人应当自立

(3)根据中心论点的要求解释自立的含义(4)写出自立的意义与不能自立的危害

(5)分层次谈如何自立(6)总结上文,强调论点

(七)先看示例,从下列题目中任选一个,用并列式(横式)结构编写一个写作提纲

1.珍惜生命的三分之一2.谈贡献

3.说”‘勤”4.论教师的作用5.要培养创造能力

示例:正确对待课余爱好

1.发展课余爱好是可喜现象,应该受到鼓励和支持。

2.正确发展个人的课余爱好,要处理好三种关系:

(1)处理好发展课余爱好与学好功课的关系。

(2)处理好广博与精深的关系。并列式

(3)处理好取舍的关系。

(八)先看示例,从下列题目中任选一个,用递进式(纵式)结构编写一个写作提纲

1.不以规矩不成方圆2.“勿以善小而不为”

3.既重知识,更重能力4劝君莫打鸟

示例:严于解剖自己

1.要不断进步,必须无情地“解剖我自己”。

2.论述如何才能“解剖”好自己。

(1)对自己要有自知之明。(这是“解剖”好自己的前提。不了

解“病”在哪里,就无从下刀。

(2)光有自知之明还不够,还要勇于自我批评。(这是解剖好自

己的途径。不开刀,就无从去“病”)递进式

(3)自我批评的勇气来源于对真理的追求和崇高的信念。(这是

解剖好自己的关键。不掌握开刀的规律,刀就开不好,也

就难以真正去“病”。)

(九)阅读下面的材料,写一篇议论文(按结构模式列出详细提纲)。

孩子们在沙滩上玩耍。当发现了一只贝壳,便用脚踢飞了。但同时在踢开的壳内,发现了一颗闪亮的东西,他们拿去见大人。“这是什么东西?”“这是珍珠?嗨,多稀罕的一颗大珍珠!”“珍珠?这是哪儿来的呢?”“这是石子钻进贝里,贝用血和肉磨制成的。啊,哪贝壳呢?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

第六章语言表达能力

【能力定位】

调遣语言,是指写作者要合理地运用语言材料为表达作文的主题服务,这是一篇作文能否成功的关键之一。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写作是学好语言的重要实践。一篇文章能有丰富的内容、生动的情节、细腻的描绘、催人的鼓动效应和启迪思想的作用,全赖于语言作为载体,才能表达出来。要掌握一定数量的汉字和词语,增强遣词造句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同学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学习人民群众生动、形象的语言,并在古今中外优秀作品中汲取有生命力的语言营养,在写作实践中养成锤字炼句的习惯,逐步掌握写作的语言运用规律,提高语言素养。

【要点阐释】

毛泽东同志在《工作方法六十条》中指出:“文章和文件都应当具有这样三种性质: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写作中我们运用语言材料时,也应遵循这“三性”,并把它们作为我们学好语言的最基本要求。

一、语言的准确性

这就要求对所运用的语言予以条件限制,并且准确地使用语言。首先,要讲真话,讲公道话,要对所阐述的事物认识明确,即写进文章的或作为根据的事实是客观存在的,绝非无中生有,如果是杜撰或臆造的事实(如假新闻等),那么结构技巧再好,语言再精美,都是站不住脚的。其次,要有确切的程度,一是一,二是二,不能无限拔高。如果把七分成绩写成十分,则是浮夸文风的一种表现,阅读者看了也会嗤之以鼻的。再就是细节要真实,尤其是记叙文在表现场景和人物动作等时,要符合生活规律和历史现状。议论文、说明文在阐述问题时观点要明确,不罗嗦,不东扯西拉,避免态度暧昧。写作者是向别人宣传自己主张和论点的,必须对文章所触及的有关知识能正确掌握,如果把自己都未搞清或搞错的东西介绍给读者,只能以讹传讹,贻误别人。当然,正确的政治观点是确保作文语言准确性的首要条件。

二、语言的生动性

一篇文章光是准确,还不能达到吸引人的目的。为了增强文章的可读性与影响力,语言还要具有生动性。这就要求把内容写得具体些,语言显得活泼些。如果语言文字太干瘪,缺乏文采,文章就会枯燥乏味,令人望而生厌,不忍再读。语言的生动是与作者的思想活动分不开的,思想保守、僵化的人很难写出生动活泼的文章来。

写出生动活泼的文章,要有生动的表现形式,这就要运用各种方法。如运用修辞手段,郭沫若《科学的春天》用了一连串排比句来赞美粉碎“四人帮”后的好形势,文字错落有致,气势很强。鲁迅《<野草>题辞》以重叠和反复的句子来称颂野草的品格,立意深刻,感情奔放,堪称散文诗中的杰作。对褒贬词语的正确运用,也能为文章增强生动性,像同样是一群人的聚集,“团结各界人土”就从正面肯定了团结的积极作用,而“勾结狐朋狗党”则是反面人物的动作体现,让人一看就明白动作主体的身份。语言还要有创新意识,如果在文章中老是讲别人已讲烂了的话,那文章就像钻石失去光泽那样无人欣赏了。

三、语言的鲜明性

要把文章写得语言鲜明,并非是多用形容词和副词。恰恰相反,简洁明快,质朴自然,不故意雕琢,就能达到鲜明的目的。准确是文章鲜明性的基础。

语言的鲜明性首先表现在态度鲜明上,作者赞成什么,反对什么,歌颂什么,批评什么,要明朗确定,一点儿不含糊。邓小平《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一文,一开头就说:“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是明确的,这里主要有三个问题,一个是主权问题……”态度是何等鲜明。其次,要突出作者观点,文中要有一个“我”。尤其是在夹叙夹议时,要亮出自己的看法,不能老是摘录或引用别人的观点或言论,因为作者如果不表示自己的观点,这样的文章只能起传声筒的作用。在表现形式上,语言鲜明的文章往往是开门见山,开始就入题的。唐代杜牧《阿房宫赋》开头四句是:“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秦始皇一统天下的初期的壮观景象用12个字就鲜明地显现在人们眼前。标题也是作文的有机组成部分,论说文应直接揭示主题,所以一个好标题就能把中心思想鲜明地揭示出来。

【方法点拨】

语言要有文采,“文采”的本义是“华丽的色彩”,那么,就语言而言,是不是有了“华丽的色彩”就有了文采呢?而朴素的语言是不是就没有文采?要回答这个问题,先得搞清看待“文采”的角度。单单从语言的角度看,“有文采”就是辞藻华丽;从审美角度考虑,“文采”有“华丽”和“朴素”之分。作家徐迟说:“美是多种多样的,雄浑阔大是美,激昂慷慨是美,热情澎湃是美,而含蓄朴素同样是美,而且往往是美的极致。朴素不是没有文采,而是至巧近拙的文采。”(《说散文》)因此我们说“有文采”不等于华丽,而朴素也不是没文采。

那么,中学生在作文中怎样才能做到“有文采”呢?我们以为“有文采”不等于华丽,还需要思想作支撑;“朴素”不是没文采,但“朴素”也不是直白、浅陋。“有文采”的文章应具备如下特点:

(1)富含哲理,耐人寻味。

(2)富于变化,错落有致。

(3)节奏感强,朗朗上口。

要使你的语言具备上述特点,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加强练习。

(一)巧用修辞

修辞的作用就是使语言生动、形象,恰当的修辞会使你的语言文采斐然。如:

如果一直向上看,那么就会觉得一直在下面;如果一直向下看,那么就会觉得一直在上面。如果一直觉得在后面,那么肯定是一直在向前看;如果一直觉得在前面,那么肯定是一直在向后看。目光决定不了位置,但位置却永远为目光而存在。(其此《位置》)

这段文字巧用排比和对比,从不同的角度论述目光和位置的关系,使“目光决定不了位置,但位置却永远为目光而存在”这一结论的得出有水到渠成之感,虽然文字平实,却耐人寻味。再如:

“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与生命交接处的链条,一旦断裂,永无连接。(毕淑敏《孝心无价》)

排比与比喻的结合,把“孝”具体化、深刻化,让读者明了于心又回味无穷。再如:

左思为写《三都赋》闭门谢客,数载耕耘。三九严冬,笔耕不辍;三伏酷暑,意兴犹酣。多少白日,三餐忘食;多少夜晚,独对孤灯。(张彦金《无悔的付出》

这段文字精练生动,寥寥数语把左思的付出表达得淋漓尽致,这得益于作者巧用了对偶这一修辞手法。下面分别举例说明。

1.排比句

排比句式能增强语势,淋漓尽致地渲染气氛,刻画丰满的形象,充分抒发思想感情;能周密论述道理,深刻表达思想有内容。假若用得合适,是很容易取胜的。

高考作文“玫瑰园”材料,有位考生是这样写的: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东西,我们看待事物不能只盯住它的一个方面,否则就犯了‘盲人摸象’的错误。国色天香的牡丹虽好,但香气远远比不上茉莉;‘铁榔头’郎平拳头虽硬,但不一定能绣花;一位功课门门优秀的学生虽令人称羡,但在运动场上却甘拜下风。所以只看一个方面,是不能匆忙下结论的。我们说一种事物好,只是从整体来说,优点很多,但仍免不了有缺点,就如同玫瑰一样,我们不能说它有刺,花就不美。(《不能片面看问题》,一类卷)

在议论中,集中一个段落,用排比事例,可以达到非凡效果。一篇《拒绝谎言》的满分作文第三自然段就是这样组合的。

“诚信是一种充满自信的责任心的体现,而谎言则让你的人生永远处在虚伪的“光辉”下。古代便有“获季布一诺可抵千金”之说法,这正是对诚信者的最高肯定。唐朝李义府在当时被称为‘人猫’,便是因为他在人前极尽阿谄之能事,而在背后却挑拨离间,陷害了不少忠臣。而当年陷害岳飞于风波亭之大奸臣秦桧,亦说出过‘桧荷国忠,甚愧无报’之类的漂亮话。然而,历史是公正的,昔日的奸臣至今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经受正义的拷问。”

开篇或结尾用排比式比喻句,技高一等。

下面这篇《心的丈量》的满分作文,开篇使用了比喻,十分醒目,十分聪明,这种方法易学,用上就高人一等。

“我愿如云一样潇洒飘泊,却有风之羁绊;我愿像鸟一样自由飞翔,却有弓弩网罟之惊;我愿如流水之负载而轻扬,却有淤积崖壁之埋阻。

在映过朝朝代代不动声色的明月的水里,拥有着梅的疏影与藕的深根,也掠过鹤的白羽与蝶的金翅。我抱着《诚信》这本书坐在水边,想着我的人生,好羡慕古代的那些隐者,如云、如乌、如流云,远离尘世的喧嚣,不必为自己许下的诺言而负载。我总在想着,为什么会有风之羁绊,为什么会有弓弩网罟之惊,为什么会有淤积崖壁之埋阻?怀里抱着的书是那么深刻,我的心却如池鱼似的悠游。末了,归巢的鸟儿掠过苍穹去迎接聚集的星辰,我顺手摘下一片绿叶夹在《诚信》中,忽然走回家去。”

又如范文:

假如记忆可以移植

记忆好比一杯美酒,甜美甘醇;记忆好似一首清丽的小诗,韵味隽永;记忆像是一棵待熟的青果,昂着头回味成长的苦涩与喜悦;记忆是一辆彩车,载着缤纷的色彩,载着缤纷的人生。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我要……

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我要移入真,移入那世上一切的真。移入慈母的真情,移入游子的赤诚;移入真挚的友情,让友谊的火焰永远在心头跳跃;移入真挚的爱情,让爱的光明驱散心头的黑暗,照彻内心的天空;移入人与人之间的那份理解,让世界永不寂寞。因为这世界,若是少情,人生又有何意义?

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我要移入善,移入这世上一切的善。移入友善,多份理解;移入淳朴的善良,体味人生的真情,体味人性的伟大;移入发自内心的善,在困难面前,共筑一座钢铁长城。移入善,让自己的心变得澄清,让善的温馨在心间永远地散发……

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我要移入美,移入这世上一切的美。移入朦胧的美,体味爱的芬芳;移入欢快、活泼的美,体味着春的蓬勃,体味生意的盎然;移入那理性的美,在逻辑的世界里翱翔;移入力的壮美,体验力的热情火焰,让自己的潜力尽情燃烧。这美的记忆哟!

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我还要移入人生的坎坷与苦难。体味在坎坷的道路上攀援的勇气和意志,体味在苦难的历程里的坚毅与辛酸。在生命的起跑线上,奏响前进的号角;在人生的旅途上,奏起奋进的曲目;在成功的喜悦中,奏出胜利的凯歌。

饮完记忆这杯美酒,我醉了,做了一个又一个美丽的梦。在梦中我看到了那一份份难舍的情缘,看到了一幅幅感人至深的画面,看到了缤纷的美,看到创造之神在向我招手。忽而我的眼前又出现了一群铁汉,是他们拉起了时代的序幕,在枪林弹雨中冲锋陷阵,在泥浆中苦苦奋斗,在工厂和实验室中坚守,一次又一次地书写着辉煌,一次又一次地奏着凯歌。他们对我说:向着明天勇敢地前进吧,只为那母亲的骄傲。我默默地点了点头,我的记忆中再也抹不去——这一幕…………

该文作者能依文题要求,紧扣中心,倾泻出一篇文采洋溢的美文。起语不凡,用排比式的比喻,揭示“记忆”带给人们的无限愉悦。文中的几处省略又恰如一串点燃思维的火花,万种奇思,尽在不言中。文章主体部分,先用排比平行式结构,分别写出作者所要移植的内容——真善美;接着笔锋一转,写出应当移植的另一层内容——坎坷与苦难,因为这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它可以磨炼人的意志,增长人的才干。此外,结尾以“梦”收笔,与前“假如”遥相呼应,也可谓匠心独具。

2.对偶句

对偶是一种好形式,但在文章中,对偶的形式可宽泛些,主要是利用这种形式达到整齐多样的效果。例如《习惯》,有位考生是这样写的:

“我喜欢在每个早晨等待世界分娩出太阳,喜欢在每个夜晚点数星星又多了几颗;在雨天我从不打伞,让雨点轻轻地滴在我渴望的面颊上;在雪天我常常一个人出去散步,雪花落在我的睫毛上,我便有了一双梦幻的眼睛……噢,你别偷偷笑我,这只是我的习惯。我习惯于和动物交朋友,我家门前的蚂蚁每天都会收到我馈赠的美餐;我习惯于和植物做知己,我家院中的玫瑰总要闪烁着我为它点缀的露珠。真的,我熟悉自然界像熟悉我的挚友。早晨我问候这世界,晚上我不会忘记道声‘晚安’,因为这一切都已成为我的习惯。”

(《习惯》选段,原文获满分)

3.比喻句

比喻,可以使对象表现得更形象真切,文章中如果用了好的比喻,分数一定会高出一个等级。下面是一位考生《尝试》,开篇用的比喻。

“尝试是什么?尝试是乌云蔽日时能直上云霄的那种最勇敢的鸟;尝试是大浪迭起的海面上勇往直前的一叶扁舟。对于勇敢者,尝试是一条崭新的生活之路;对于弱者,那迫不得已的尝试是一座高筑的墙。十八个春秋,风风雨雨。回顾往事,我无悔无憾;展望未来,我信心百倍。我勇敢地面对生活,因为生活教会了我勇于尝试。(以上是开头,接着记叙了作者在海边高崖跳水的一次尝试,最后是结尾)。我相信我会珍惜这一方生存的空间,我会勇敢地迈步于人生之路,那勇于尝试的勇气将伴我一生,碧海作证,白帆作证!”

(《尝试》,一类卷)

有一篇文章结尾是这样的:

诚信是航船的巨帆,推动它驶向理想的彼岸;诚信是山鹰的双翅,托着它飞上成功的顶峰;诚信是我们的双腿,支撑着我们站在世界上,朝着我们的目标不断地开拓、进取。

再如:

初夏,还能看到春天的背影,而街上已被五色的彩裙所点缀。青春的女孩,活泼的短裙,像一首轻快的舞曲;端庄的少妇,飘逸的长裙,使城市多了一道温柔的风景。

初夏也是雨的季节。6月的天气像个调皮的孩子,时而愁容满面,哭得整日雨水淋淋,但忽而又喜笑颜开,把阳光播撒一地。勤劳的家庭主妇们都拿它毫无办法,只盼着它能给个风和日丽的晒洗日。

描写初夏时令特征,主要通过“五色的彩裙”表现。“青春的女孩,活泼的短裙,像一首轻快的舞曲”一句,“活泼”是移用,“舞曲”用了比喻的特殊形式通感。全句清新明快,形象生动,且与所写的内容融为一体。(如果后一个分句也用比喻,则更美。)第二段把初夏的天气比作“调皮的孩子”,这本不特别,但小作者能巧妙地抓住喻体的特征,把夏天时雨时晴的气候特点形象而优美地描绘出来了。

4.对比句

一篇《拒绝谎言》是这样写的:

诚信是你事业腾飞的基石,可以让你产生一种亲和力,博得他人的尊敬。而谎言是一种深刻的自私,是骨子里的尖刻,成功或许会团谎言与你擦肩而过。诚信应是一种美德,谎言才是步入成年历经世事后的人的“专利”。然而年轻人的谎言是社会道德的沦丧,给自身、给集体带来了极坏的影响。

5.拟人句

拟人属比拟的一种形式,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两种,前者把物当人,后者把人作物。运用比拟,能把人或物描述得更为具体形象,鲜明生动,并能充分抒发作者强烈的爱憎感情,从而增强语言的感染力。我们这里只提拟人,是由于高考作文用得比较多。拟人的关键是赋物以灵性,将其人格化,实际上用写人词语来写景状物也是常用的拟人手法。

当你走在放学的路上,发现身旁的姑娘、小伙都戴上了太阳镜,穿上了各种款式的凉鞋,你最先感受到的是:夏天在敲门。

当你回到家,发现妈妈已经换上了凉席,爸爸已经装好了电扇;电视剧间隙所播的广告片换成各式防晒用品时,你更可以感到:夏天已经推开门了。

当你一觉醒来,发现楼下出现了卖瓜的老农和油亮的大西瓜,菜场上有你久违的毛豆时,你看到,夏天已经进了门。

朋友,当你所穿的,用的,吃的发生了这些变化,你能不说夏天到了吗?

(二)巧用联想

联想和想象是写作的最基本能力,也是作文要考查的最重要的方面之一。巧用联想和想象不仅可以开拓思路,还可以使文章有文采,可谓一举两得。如:

雪夜,该有多少点燃的蜡烛,在倾听着天空飘洒的言语;该有多少诗人升腾着灵感的火焰,澎湃着艺术的激情,吟唱着“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壮美;该有多少跃跃欲试的画家无力画出雪白的精神;该有多少涌动的琴声用音符描绘着春的到来,再巧的手指怎能弹出落雪美妙的音韵;该有多少美妙的迎春花藤伸出梦境之外,每一处结开的芭蕾都酝酿着春的经历;该有多少爱雪的人,想象落雪的情景,喜悦如雨;潮湿的心灵,长出新绿的叶片;该有多少情人,借每一片雪花,飘飞着对爱情和人生的祝福。(刘兰鹏《落雪》)

作者充分发挥想象,写出了雪夜的灵动,写出了雪夜的美。没有想象,不管怎样描写,都不会有如此美丽的雪夜展现在读者面前的。再如:

赶快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一片砖瓦。也许是大洋彼岸的一只鸿雁,也许是近在咫尺的一个口信。也许是一顶纯黑的博士帽,也许是作业簿上的一个红五分。也许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许是一双洁净的旧鞋。也许是数以万计的金钱,也许只是含着体温的一枚硬币………(毕淑敏《孝心无价》

作者巧妙联想,通过排比和正反对比告诉读者赶快尽一份孝心,无论怎样的方式,在“孝”的天平上都是等值的。若没有联想,怎样尽孝的问题就得不到解答。

(三)巧用动词、形容词等

要做到“有文采”,就需要有“一字传神”的效果,这样的效果,可以通过选择锤炼动词来达到。如:

“喂!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那人一只大手,向他摊着;一只手却撮着一个鲜红的馒头,那红的还是一点一点的往下滴。老栓慌忙摸出洋钱,抖抖的想交给他,却又不敢去接他的东西。那人便焦急起来,嚷道,“怕什么?怎的不拿!”老栓还踌躇着;黑的人便抢过灯笼,一把扯下纸罩,裹了馒头,塞与老栓;一手抓过洋钱,捏一捏,转身去了。(鲁迅《药》

这里表述手的动作一共用了13个动词,其准确程度、生动程度几乎达到了无可更改的地步。一个“摊”字把刽子手索款的架势活现了出来;而“抢”“扯”“裹”“塞”,既准确生动地表现了手所触到的四个不同对象,又贴切地反映出动作的急迫利索。对于洋钱,只一个“抓”,就可看出讹诈式的攫取。

为了使所用动词准确贴切传神,在选用同义词时,需要根据表达对象的要求,严格区分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

一篇《折断的翅膀》的满分作文,开篇用了形象描写的方法,也令人刮目相看。

“蓝天。白云。苍鹰展翅飞翔于蓝天白云之间。我们惊叹于苍鹰那和谐自在的飞翔时,是否想到了它那双强有力的翅膀?没有翅膀,苍鹰恐怕是永远飞不起来的。

人,是智慧的人。他的心灵长着一对翅膀,凭着那对翅膀,穿梭在茫茫人海中,不至于迷茫,不至于失望,也不至于众叛亲离,在漫漫人生路途中寻找生命的真谛。那双翅膀便是诚信,拥有它,你就拥有超然达观的人生;拥有它,你就不会在物欲横流的物质世界中迷失自己;拥有它,你就不会在色彩缤纷的社会中失去方向。

我没有见过断翅的乌儿在天空中飞翔。

我也不相信失去诚信的人能够辉煌灿烂。”

(四)巧用句式

现代汉语有多种句式,有肯定句、否定句,有主动句、被动句,有倒装句,还有文言句式,写作时要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恰当的句式,这样可以使语言准确、凝练,增强表达效果,而使语言有文采。如:他们会吃人,就未必不会吃我。(鲁迅《狂人日记》)“未必不会吃我”同“大概也会吃我”意思相同,但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只有如此才能准确地反映出“狂人”当时对情况进行估量的那种微妙的心理变化。

1.倒装句

如:“那位宰相舍弃了自己面子上的威严,以宽仁礼让的胸襟,大度能容之气概,化干戈为玉帛,止争斗于未起。如果没有超出常人的高风亮节,怎会作出如此的舍弃?”(张彦金《学会舍弃》)

上段文字中的“止争斗于未起”是文言句式——状语后置,用在这里使语句整齐,节奏感强。

2.整散结合。

现代中学生写文章,当然要以散句为主,但是全用散句就难免单调、散漫,表现不出文采。整句庄重有力,匀称谐调。如:

历史是一段长长的有始无终的距离,它贯穿着人类的血脉,沉淀着先人用生命写给后人的启示。几百年的风风雨雨,早已荡涤了风波亭上的点点残血;几百年的潮起潮落,早已淹没了零丁洋里的声声叹息。然而,岳武穆的满腔热血,文天祥的一颗丹心,早已深深地印在了历史的书页中,化作了民族的魂,随着日月的更替,让人们深味着其中的永恒。(张彦金《距离产生美》)

上面这段文字整散结合,参差错落,既有流畅的旋律,又有铿锵的节奏。

3.假设句

假设句式的使用是议论文中的常见形式,往往事情在一个方面论述受到限制时,用“假如……”“如果……”从另一方面展开,将会使论述更深一个层次。有人把这种思考方式叫“退位思考”或“换位思考”。打个比喻,这就像拳击,直直地把拳打出去没有力量,倘若把拳抽回来,再猛地击出去,这才有力量。

例如《近墨者未必黑》一文中,考生就用了“假设句式”。

“鲁迅先生在《拿来主义》一文中阐述了批判地吸收中外文化遗产的问题。试想,当面对着古今中外鱼龙混杂,精华糟粕并存的文化遗产时,如果一味抱着‘近墨者黑’的观点,战战兢兢,不敢进前或者干脆一脚踢开,以确保自己的“清白”,这不就成了鲁迅笔下的‘孱头’和‘昏蛋’了吗?只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力,不自私,大胆地去吃‘鱼翅’,把鸦片‘送进药房’,扔掉‘烟灯’、‘烟枪’、遣散‘姨太太’,就能去其糟粕,吸取营养,充实自身,近墨者不但未必黑,反而会获得许多有益的东西。”

(《近墨者未必黑》,一类卷)

同样是使用爱迪生的例子,一般人则直说爱迪生发明了多少成果,但下面这两位考生同样都有“假设句式”角度却迥然不同,都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位考生在论述“只有冲破习惯”一文中这样说:

“如果爱迪生习惯于黑暗生活,今天我们也许还在点着蜡烛;如果赵武灵王习惯于宽大的袍子,沉重的战车,也许赵国早就灭亡了;不客气地说,如果老祖宗猿人习惯于爬着走路,恐怕我们今天的境况就不可想象了。”(《习惯》)

一位考生论述“人才的发掘”一文中这样说:

“试问,如果爱迪生的母亲也像他的老师一样,认为他不聪明,老提一些无关紧要的事,那么今天我们能有电灯、电影吗?爱因斯坦若因糟糕的小板凳而被扫入蠢笨之列,能有今天的相对论吗?全国著名的陆昱,具有非凡的数学头脑,但就是有粗心的毛病,要不是数学老师撇开他的粗心,硬要他参加全国小学生数学竞赛,华罗庚杯上能有他的名字吗?”

假设句式可以使语言的含量增加,可以从好几个方面来概括内容。散文家赵丽宏在《叩门》一文中也用了“假设句式”,是这样的:

“假如你是一个身患疑病的病人,终于到了可以知道最后诊断的时刻,你去叩医生的门;假如你是一个信心不足的学生,在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精疲力尽的考试之后,终于等到了该发榜的日子,你去叩主考老师的门;假如你是一个一时误入迷途的人,这一天,你翻悟了,你怀着羞悔的忐忑不安的心情,走到曾经规劝过你,却被你断然拒绝过的朋友的门口……在这样的时刻,你怎么会不假思索、冒冒失失地敲响那些关着的门呢!”

假设句式也可以以一个语段为单位,形成排比句假设语段。上海有次“语言美”演讲比赛,一位一等奖获得者,就是成功地运用了排比式假设语段。

“假如让我选择,我选择什么呢?

假如让我选择,我真想选择一个返老还童的妙方,还我青春,还我年华,还我那段人生最珍贵的黄金岁月。然而这都是不可能实现的。

好吧,那我就选择用浪漫主义色彩编织渲染而成的一腔情愫,来表达我对祖国的一片赤子之心和我的一点梦幻吧!

假如让我选择,我愿意变成一只蜜蜂,在祖国的花园里,我将飞来飞去,不知疲倦地为祖国酿制甘甜的蜂蜜。

假如让我选择,我愿意变成一只紫燕,在祖国的蓝天上,我将穿越千家万户,向祖国向人民报告春的信息。

假如让我选择,我愿意变成一滴雨点。在祖国的北方,我将飘飘洒洒,从天而降,扑向大兴安岭森林火区,迎着熊熊燃烧的火焰,那怕以四分之一秒的速度,把我化为一团烟气。

假如让我选择,我愿意化成一株青松,在祖国的边疆,我将傲然屹立在陡崖峭壁,迎着呼啸的炮弹,显示出我庄严威武的身姿。这足以吓退胆敢来犯之敌!

有一篇《车与辕》,其中有一段是这样的:

“在现实生活中,诚信变得尤其重要。为人处世的过程中,诚信像一块试金石,又像一盏明灯,照亮人们的灵魂。如果说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是桥,那诚信便是坚固的桥墩;如果说人生的成功是一座塔,那诚信便是塔下牢固的基石;如果说“金钱”“权力”“才学”……都是人生的财富,那诚信便是那颗最亮的最耀眼的钻石。诚信的价值不在于伸手可取的金钱,也不在于举步可登的名位,它是一种永久的财富,不论时间和空间。那位破产的银行家斯托克用40年的时间偿还每一笔债务,这就是诚信。”

还有篇文章也用了“如果”句式:

如果我是米洛斯的维纳斯我决不舍弃关貌;如果我是古希腊的柏拉因我决不舍弃“才学”;如果我是威尼斯的夏洛克我决不舍弃“金钱”……如果我只是我自己,那么我决不会放弃“诚信”。

4.反问句

反问句在议论文中使用频率很高,较好地运用也会使文章锦上添花。“玫瑰园”材料写议论文,有位考生在谈“人才”时这样写道:

“记得我从报纸上看到这样一则报导,一位知识分子仅仅是因为计算错了一个数据,从而总是受到同行的排挤从此不再受到领导的重用,这位知识分子十分痛苦,人生哪有不犯错误的时候呢?哪能只因为这一点小小的缺点,小小的不足,小小的不完美就对整个人进行否定呢?这位知识分子以前做过许多贡献,难道这些都被那小小的不是淹没了吗?埋没这样的人才不觉得可惜吗?难道忘记了‘不以一眚掩大德’的至理名言了吗?”

“玻璃罐”材料写议论文,有位考生也用了反问句,写道:

“春雨中的一幕告诉了我们什么呢?‘运动鞋’的一脚,‘红雨衣’的嘟嚷,‘高跟鞋’的牢骚,在生活中并不少见。也许我们也曾有过类似的表演或‘沾光’,正因为如此,生活才失去了本应有的温馨。不是吗?马路上的果皮,长椅上的足迹,宿舍前的垃圾,人群蜂拥的公共汽车站,屡修屡毁的街头电话亭……当我们有意无意地创造这样的‘杰作’,当我们身受其害却又止于抱怨,甚至还要让别人也来‘沾光’的时候,生活还能是美好的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读书、休息,我最讨厌有人吵闹,那么别人读书休息时我该怎样?候车、购物,我最怕有人加塞,难道别人就欢迎我加塞吗?”

(五)利用名言名句,使文章高人一筹

在高考中假若文章恰当地引用了名言警句,就会使文章顿时生辉。根据“老树皮、新树皮”写文章,一位考生在记叙女儿、儿子赞颂树皮时,引用了“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来赞颂新树皮,引用“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来赞颂老树皮,就得分较高。

例如:

“为国家、民族的利益着想,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统。古代有‘哀民生之多艰’的屈原,念念不忘平定中原的陆游,‘精忠报国’的岳飞等民族英雄。近代有孙中山、毛泽东、周恩来这些中国的脊梁,他们本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点,救民于水火之中,兴国于混乱之世。”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司马迁面对奇耻大辱,他不是叹息、沉沦而是锐意进取,‘幽而发愤’,含冤蒙垢数十年,终于写出了‘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记》,流芳后世。”

(《矢志与笃誓))

要以博大的胸怀笑对人生,如毛泽东同志所说的那样,“风物长宜放眼量”。去发现别人的亮点吧,别拘泥于自己的小圈子。(高考作文)

当我从中看到了希望世上能有“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的广厦,“而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杜甫,当看到为使中国画坛脱离“八股画风”,经常自己出钱让青年学生出国深造的徐悲鸿…………(高考作文)

开学分班,苍白的通知书上白纸黑字让人。惊肉跳:“慢班”。……我不知道回家后怎么向父母开口。每当看到慈爱的父母“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时,我总是“低头愧人子,不敢叹风尘”。(高考作文)

“窥一斑而见全豹”,从一枚钱币而了解中国浩瀚的历史,我有说不出的自豪和骄傲。

(高考作文)

以上四例都是把诗文名句镶嵌于自己的句子中,恰切自然,对表情达意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也使人感到丰富的文化内涵,不仅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而且也表现出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功底。这样的语言,理所当然会受到阅卷老师的好评。

800字的文章,集中而灵活地展示几个句群就可以了,而以名人名言为主要内容的句群最受人青睐,既展示了自己的博学,也符合发展等级的要求,何乐而不为?

请看这个句群:

“言必信,行必果。”古人的话总是那样富于哲理。易水之畔,荆轲的悲壮形象是那样动人,至死不忘的依然是自己的承诺。“士为知己者死。”荆轲死了,他壮烈地死去了,他给后人留下的是一种不得不令人低头致敬的“信”。“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谭嗣同用鲜血和生命来捍卫维新变法,蹈海醒民的陈天华、仗剑去国的秋瑾女士向世人昭示的不也是那个“信”么?

下面两个句群中也巧妙地引用了名言。

诚信应是一种美德,谎言才是步入成年历经世事后的人的“专利”。然而年轻人的谎言是社会道德的沦丧,给自身、给集体带来了极坏的影响。想当年,复旦大学一名学生申请出国时伪造了导师的证明,事发至今,复旦仍收到外国大学要求核对证明的信件。教训啊,这是一个让人引以为戒的教训啊!无怪乎,泰戈尔说:“诚信是一块幕布,撕破了再也无法犯回。”

然而,文明的进程要撕玻谎言的笼罩,真理终将战胜邪恶。请记住海涅的话;“生命不可能在谎言中开出美丽的花朵的。”让我们团结起来,用你的诚信之箭,射穿谎言!

2011届中考语文作文辅导复习4


第7课时让细节生动起来

考点解析

细节,是刻画人物、展开情节的细小环节。细节描写,是指用“画龙点睛”的方法,对人物、景物或场面的某一特征作细致、具体的描绘,以达到“于细微处见精神”的描写手法。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作品。一个好的细节,可以起到“窥一斑而略知全豹,以一目而尽传精神”的奇妙作用。

一篇文章要想写得有文采,生动的细节描写是必不可少的。细节描

应对策略

写要力求真实,细节真实是文章的命根子,细节描写一旦失真,文章也就失去了感染力。

怎样才能写好细节呢?

1.要精雕细刻。细节就好像电影中的特写镜头。只有“细”,才能使千姿百态的各种人物在举手投足、一颦一笑间传达出人物的神韵。这种片断或浓墨重彩、精工细描,或饱含深情、抒发感慨,或画龙点睛、提出哲理……这种文字看似短,但“磁力”很大,它往往能像闪光的珍珠一样博得阅卷老师的青睐。

例1:一天,李老师讲《月亮》这一课,她轻轻念着,弯弯的月亮小小的船,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念完后,李老师问:“同学们!你们说弯弯的月亮像什么呀?”

“像小船。”“对!这位同学说得对极了!”

“像镰刀。”

“弯弯的月亮最像镰刀了,丽丽说得真好。娟子!弯弯的月亮像什么呀?”

“老师!弯弯的月亮像外婆院子里结的豆角。”娟子认真地说。

“哄!”教室里响起了笑声,李老师气得脸发白:“娟子,不许说月亮像豆角,听见了吗?”娟子低下头,她好委屈,她明明看见弯弯的月亮像豆角,为什么老师会生气?她好不服气:弯月亮就是像豆角,就像!就像!

品析:这篇作文是一篇美丽动人的叙事散文,之所以动人,是因为作者选用了一个动人的细节——“豆角月亮”这一与众不同的答案,表现了纯洁的童心。作用运用如诗般纯净而又行云流水般流畅的语言,通过平实而蕴含丰富的细节描写,使整个故事令人难以忘怀。

2.要细致观察事物。要使描写生动形象,在观察事物过程中,我们要调动自己的各种器官,对事物作非常细致地观察。

例2:下面这段文字:“天边那一弯新月发出淡淡的清辉,静静地洒在阳台上。迷朦的月色下,那些白天里姹紫嫣红的花,青翠欲滴的叶,都显得暗淡多了。这时候,几朵刚开的昙花冰清玉洁,散发缕缕清香,沁人心脾。啊!还有一朵正含苞欲放的蕾儿,会不会开呢?我端祥了好一会儿,忽然间,花蕾动了一下……终于,花蕾尖上不知不觉裂开了一个小孔,接着,小孔缓缓地张开,然后花瓣一片片地逐渐舒展开来。那一片片花瓣像是水晶雕成的,连一条条花脉都看得清清楚楚;花心洁白柔嫩,花边透出了一层鹅黄。”

品析:作者对花作了详尽的描写,花的厚地、气味、色彩、纹路,花蕾开放的整个过程,让人如临其境,写得细腻生动。

3.精心锤炼词语。在细节描写中,我们要选择恰当的词语,力求一字传神。

例3:鲁迅先生《孔乙己》一文中写孔乙己:“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

品析:“摸”,表钱数不多之意。特定的动作正是孔乙己生活窘迫、穷困潦倒、遭遇悲惨的写照。传达出作者对他的哀伤同情。

4.善于“浓妆淡抹”

描写要恰当好处。“浓妆淡抹总相宜。”无论是写景,或是写人,都得“相宜”。该浓则浓,该淡则淡;浓有浓的情致,淡有淡的韵味,两者各有所长,各尽其妙。

例4:赵连荣使劲揉了揉眼,仔细这么一看:喝!好大的个头儿,足有一冒手高,赵连荣要看他,都得仰着脖儿。只见他膀扇儿有门扇那么宽,胳膊有小檀条儿那么粗,四方脸盘儿又红又黑,两只眼睛又圆又大。浓眉毛,高颧骨,高鼻梁,宽下巴,看样子也就是二十七八岁,可是长了有半寸多长的稀稀拉拉的连鬃胡子。他满脸都是灰尘,就象刚打破窑里钻出来一样。在他的左眼窝儿下边有一个小洞,一条紫红的血线从里边流出来,顺着鼻窝儿流到嘴角儿,又流到脖子下头去。身上的衣服满是血浆泥土,已经看不清他穿的军装是什么颜色了。他手里没有武器,紧紧地攥着两只象油锤一般大小的拳头,怒目横眉,咬牙切齿,全身都带着杀气。他笔直地站着,动也不动,活象个铁打的金刚。

(刘流《烈火金刚》)

品析:这段工笔描写,不仅使一个魁伟高大、勇猛刚强的英雄形象跃然纸上,而且扣人心弦,使读者情不自禁地急切追问:这个英雄是谁,他是哪个部队的,左眼窝下是怎么受伤的?于是以此为线索引出了“史更生死而复生,赵连荣舍身成仁”的故事情节。

5.巧用“烘云托月”。

艺术大师齐白石有一幅画:用淡墨泼洒而就的芭蕉叶上停着一只小小的瓢虫,小虫不但触须毕现,连身上的花纹也清晰可辨。就凭这么一个小精灵的点缀,整个画面就平添了妙不可言的生趣。

高明的作者总是想着法子打破陈旧的框框。所谓“避正”,就是对人物不作直接的描蓦,而是通过和这一个物有关的人或景从侧面烘托、刻画,从而使习作产生抢眼的感染力。

例5:小芹今年十八岁,村里的轻薄人说,比她娘年轻的时候好得多。青年小伙子们有事没事,总想跟小芹说句话。小芹在洗衣服,马上青年们都去洗;小芹在树上采野菜,马上小青年们也都去采。吃饭的时候,邻居们端上碗爱到三仙姑那里坐一会,前庄上的人来回一里路,也并不觉得远……(赵树理《小二黑结婚》)

品析:这段文字没有一处直接描写小芹的美,然而通过渲染人们处处、时时想和小芹接近这一点,说间接地将小芹的美丽表现了出来。

当然,如果你也想笔下的人物有传神的细节,那么你需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一个善于捕捉的大脑,仔细地观察你周围的人并将他们的细微言行记录下来;当然,你也需要学习作家们的名篇,从中摄取你所需要的细节。久而久之,你也能写出令人叫好的细节。

佳作点品

2007太原市中考作文题

阅读下面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中国的二十四节气不仅与物候、时令准确对应,而且还有着一个个内涵丰富的名字。让我们看看春季的几个节气:“立春”还带着残冬的余寒,但天气变暖,送来了春的气息,是一种转折,也是一个新旧交替的标志;“惊蛰”就像一个故事,一声春雷把万千蛰居沉睡的生命唤醒,就像父亲的棒喝,让顽劣的孩童懂得了奋进;“春分”这一天,太阳正当赤道上方,它将自己的光一丝不苟地均分给了地球南北,显示出一种公正。

请从“立春”、“惊蛰”、“春分”中,任选一个作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1)文体不限,努力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2)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立春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新旧交替乃自然规律。飘雪之后,春天还会远么?——题记

老Z是我们的班主任。高高的个子,头发整齐地向后梳着,强壮魁梧的身材看起来倒像个体育老师,但他却在鼻梁上架了一副啤酒瓶底一样厚的眼镜,一副很滑稽的样子。

记得初一的时候,老Z一进教室门,我们就被他的外貌唬住了,用不怒自威形容正合适。我在心里盘算,这么“恐怖”的老师,今后三年有罪受了。当时幼稚的我们,认为男士当老师是很没出息的表现,心里对老Z很是不屑,总是和他对着干。在老Z课上,我们从来不回答问题,就是想看看他这独角戏如何演下去,想方设法地让他在庄严的三尺讲台上出丑。

此刻,老Z暴躁、脾气不好的缺点被我们用放大镜无限扩大;而他治学严谨、幽默风趣的优点却被我们自动过滤了。

那时,我们和老Z相处在最冷的冬天。

初二了。老Z突发奇想带着我们几个去他家的玉米地,沿途寻访古迹。师命不敢违,我带着几分不愿踏上征程。那次寻古之旅,成为我们和老Z关系的转折。

出发那天,天气很好。老Z率领着我们五个人骑着车子一路讲解。从太原大学遗址到崇善寺,从太原城墙到儿童公园的纪念堂,我们沿途中用DV拍摄,手抄笔录,完全沉浸在老Z新奇的“语文课”中。学习知识,阅读历史,我们穿梭于知识之海时也渐渐看到了老Z浮现出海面——博古通今的优点。之后,我们去了老Z在乡下的家。途中,老Z在车上给我们讲了许多田间的趣闻。不知不觉中,我们与老Z更亲近了。现在回想才发现,当时自己心中的情感,叫做崇拜。

此时,春天已悄无声息地降临了。

白驹过隙,我们一路潇洒地走到了与老Z分别的这一天。直至动笔答题的那一刻,才发觉心中强烈的不舍。从对立到亲密,从不屑到崇拜,从疏远到亲近,老Z用自己的人格魅力驱走寒冬,用他带来的春的气息温暖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田。

品评:

本文写出了自己与“老Z”三年相处,从经历“寒冬”到迎来“立春”的心路历程,笔调清新自然,心理刻画细腻生动,情感浓郁。

“高高的个子,头发整齐地向后梳着,强壮魁梧的身材看起来倒像个体育老师,但他却在鼻梁上架了一副啤

酒瓶底一样厚的眼镜,一副很滑稽的样子。”——外貌描写传神生动。

“在老Z课上,我们从来不回答问题,就是想看看他这独角戏如何演下去,想方设法地让他在庄严的三尺讲台上出丑。”——心理刻画符合人物个性。

作者用流畅自如的文字把自己对“老Z”起初的畏惧、不屑,到之后逐渐了解、崇拜的过程刻画得张弛有度,真挚动人。而在文章的最后一段,作者用细腻的文笔写出了自己的内心世界,酝酿出一份暖暖的诗意,如载落花的清溪潺潺而过,给人以温馨的感受。

真题演练

1、生活中往往有一些细节为我们所忽视,有些事情就是因为一个细节而功亏一篑;生活中我们也往往为一些细节所感动,让我们体会到这个世界的爱和温暖。生活中,有没有让你刻骨铭心的细节?你曾为一些细节伤心过吗?你曾为一些细节感动过吗?面对细节你最想说些什么?

请以“细节”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②文体不限③800字左右。

构思导引:

作文的成败,思想立意是最重要的一关。有些考生认为话题作文,只要不离题就可以了,其实话题作文像其他作文一样要求立意深刻。要想立意深刻就要理解话题的内涵,就要把话题放到阅读的大背景下,放到人生的大背景下,放到社会的大背景下,作一番认真的思考,然后找到比较理想的角度写作。

我们的传统思想一贯认为细节并不重要,“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曾是我们引以为豪的一句话。有人说,在中国,想做大事的人很多,但愿意把小事做细的人很少;我们不缺少雄韬伟略的战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决不缺少各类管理规章制度,缺少的是规章条款不折不扣的执行。这些话值得我们深思。我们必须改变心浮气躁、浅尝辄止、不求甚解的毛病,提倡注重细节、把小事做细……

内容上,我们既可以写凡人小事,平凡却让人持久感动的一些细节,也可以写伟人重视细节的故事,也可以写市场经济下,忽视细节而带来的恶果,或者重视细节后带来的成功。天南海北,古今中外,有关细节的东西都可以调动到笔端。但切记,所写的这些细节必须有意义,有意思,与社会人生紧密关联,万万不可为写细节而写细节。

写法上,既可以写成散文,也可以写成记叙文、议论文,还可以构思写成小说。但组材时要突出细节,要么选取几个生活片段突出某个或某几个细节,要么以某个细节为线索,构思;如果写议论文,那一定观点鲜明,抓住细节的某一方面立论,并合理论证。

总之,无论采取何种形式,都要恰当地围绕话题,阐发“细节”的深层内涵,表现积极的价值取向。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时下有不少人很舍得花时间、花钱物来美化自己的仪表,穿金戴银,涂脂抹粉,极力为之,却忘了透视自己的灵魂,对落满败叶、布满污垢、长满斑点甚至毒瘤的心灵漠然视之。对此,你有何感触和想法?

请以心灵美容为话题,联系自己或社会实际写一篇文章。

要求:1.要多角度地分析问题,只要与话题相关即为符合题意。2.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编述故事、抒发感情、发表议论、展开想象等。3.题目自拟。4.不少于600字。

构思导引:

材料概括指出了只注重外表、忘却了心灵修养的情况,要求以心灵美容为话题,联系自己或社会实际写篇文章。考生可根据这个要求,去记叙需要美容的心灵表现;也可记叙外表美容与心灵美容的区别;也可以从为心灵美容的具体过程、办法以及结果等方面着笔;也可以写成以议论为主的文章,分析心灵美容的原因,阐述为心灵美容的重要意义,进而指出该怎样为心灵美容;还可以由话题引出自己对心灵美容的感想或深层次的思考,并进一步揭示出心灵美容的紧迫性,以唤起人们对这个话题的广泛关注和思考,这是很重要的一点。题目思路很宽,或写自己所做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或谈社会生活实际,采用多种表现手法,深入剖析现象,努力指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只要与心灵美容这个话题有联系,无论直接还是间接反映这个话题,都是题目所允许的。

附录五:2007中考细节生动作文选读

1、2007杭州市中考作文

友善

爱人者人恒爱之,善人者人恒善之。

岁月的河流匆匆流过,成长的脚印深深留下,蓦然回首,它领着我走过高山,涉过河流,一路走来,一路吟唱……

她,就是我的恩人,我的亲人,我的“亲奶奶”。她,告诉我什么是善,告诉我什么是宽容,什么是人间真挚的感情。

我们初遇在一个静谧的夜晚。老奶奶在我眼中简直就是一个不起眼的角色。我去超市购物,没想到刚在路上不注目的她也尾随而至,“哼!跟屁虫……”我很轻蔑地斜了她一眼,不过她并不生气。进了超市,我疯一般地拿这拿那,什么巧克力名牌啦,德芙啦麦片啦,糖果啦,小薯片啦……恨不得一切都装进我的篮筐里。真是冤家路窄,在购物完,我又见到了她,只见她只提着一篮鸡蛋走向柜台,“乡巴佬!”我想真是的,买个鸡蛋到这里来干什么,这也是你这种人来的地方……正在轻视之时,我竞忘了去抢占位置结帐。这该“死”的老太婆又“抢”占先机,我叫道,“喂!你没看到我的东西都快满出吗?”说着,我才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向前冲,还是我年轻力壮,她只好站在一旁发呆,无奈地摇着头。我一一摆出我的物品,也不知过了多久,服务员突然叫道:“该付账了,一共是208元……”我摸了摸口袋,一看,啊,只有……“唰”的一下,我脸发了红,这下死定了。“姑娘,请……”服务员催道。

“是不是钱不够,我帮你吧。”啊,令我出乎意料,竟然是她,这个“不起眼”的老太婆。我刚才还……唉,面子也没了。只见她掏着皱巴巴的50元递给了服务员。我心里很不是滋味,是歉意,还是自责,五味齐全,我已分不清了。

“姑娘,做人要心胸宽大,与人为善啊……”我的心像被揪死了。

与人为善,与已为善。我记住了她的话。

爱人者人恒爱之,善人者人恒善之。让我们用一颗真挚的善心去一路吟唱吧!

2、2007河北省中考作文

年少不是借口

——写给爸爸的一封信

爸爸:

对不起,我今天又和您吵架了。

您骑着摩托带着我,路旁的街景剪辑般地向后退,我知道离考场越来越近了。我趴在您背上,还在拼命地背着“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您无数次问我考试用具准备好没有,您不厌其烦,我却早已听厌:“爸,您能不能不烦我?”您终于沉默了。爸爸,您不知道,我无意间看到那发白的鬓角,我想起了妈妈藏在橱子里快要用光的染发剂,那时我突然觉得自己是一个罪人,一个杀人犯,是我谋杀了您的青春。我不想让您打断我背诵那些古诗,因为我不想再谋杀了您美好的希望。

爸爸,您现在一定还在学校的大门外,找一张别人丢弃的传单纸,扑在台阶上坐着,捧着一瓶矿泉水等我出来。爸爸,对不起!我知道,年少不是借口;我知道,未来的路不能这样走;我知道,从前的我任性执拗。

爸爸,您一定还记得一个月前,我揉破二模成绩单,赌气地对您说:“考多少分不用你管!”您一定还记得一年前我躲在床上不去上补习班,您对我大吼:“你别在折磨我!”您一定还记得三年前我因为您不让我看《大风车》离家出走,当我望着小摊上的煎饼馃子正馋的流口水时,您伸出温暖的手把我拉走……

爸爸,您一定还记得好多好多。爸爸,每一次您都原谅了我,爸爸,我错了。

爸爸,还有十分钟就收卷了。

爸爸,还有两个月我就要上高中了。

爸爸,再有三年我就要远离家乡去读大学了。

爸爸,我要用一辈子的时间来向您说:“对不起!”因为您疼我,爱我,不仅仅是这两个小时。

祝您

健康

愿愿意抛弃年少这一借口的您的孩子

××年×月×日

3、2007苏州市中考作文

清晨,我在我家附近的林阴道上散步。微风拂面,夹着泥土的芳香,新鲜清凉。再看看路边的小草,叶尖晶莹的露珠,在初日的照射下,绽放出异样的光芒。好舒畅!我情不自禁的甩甩胳膊,扭扭脖子,嘴里哼道:“屁股扭扭,脖子扭扭,大家一起来做运动。”

突然,几株月季吸引了我的视线。

翠绿的叶,鲜红的花,只可惜,我看到了败笔之处。几朵花谢了,地上躺着一片萎缩了的暗黄的花瓣。我心中蓦然多了几丝惆怅。美丽总是短暂的,世上哪种美丽能够持久呢?我沉默了,凝视着那些落花发呆。

突然,一个苍老声音惊醒了我:“小姑娘,你在干什么?”我侧目一看,原来是一位出来晨练的老人。“我在看这些花。”我指了指那些落花。老人呵呵地笑起来:“原来是个小林黛玉啊!”我不自然的笑了笑。“其实落花是伟大的。有句古诗说‘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你如果这么想,这些枝头上鲜艳的花朵,都是去年落花的复活再生,它们用今年的凋零换来了明年开放,是不是应该庆祝呢?”

老人又说:“你看,如果哪个看见我们两个在这里聊天,就这么想,和这个小姑娘比起来,这个老头快下土了,还蹦踏什么?哎呀,如果真的这样,生活太灰暗了,还有什么意义?你说是不是?”老人乐呵呵的看着我,我不好意思,脸一阵一阵发烫。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小朋友,这是陶渊明说的。时不我待,在早晨就欣赏太阳,在晚上就欣赏星星。你们年轻,就应该奋斗,我们老了,还应该‘壮心不已’,你越乐观,生活越多美好!”

老人向我摆摆手:“再见了,小朋友,抬起头来,你的脸在阳光下比牡丹还美呢!”

老人远去了,我捡起一些花瓣扬向空中,随口吟诵道:“晴朗的早晨,你在我的指尖开放,你在我的心里开放。”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03769.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