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雨说》复习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有感情地诵读诗歌。
2、理解诗歌的主题,体会作者所抒发的思想和感情。
3、发挥联想和想象领悟诗歌的意境。
4、领会感悟生活中的真、善、美。
知识汇总
1、作者简介
郑愁予,本名郑文韬,祖籍河北,1933年生于山东济南。童年随父亲辗转大江南北。抗战胜利后到北京上学,49年随家人去台湾,1953年大学毕业,1968年赴美,在爱荷华大学学习,现旅居美国,任耶鲁大学东亚文学系教授。
15岁发表处女作《矿工》,1955年出版第一本诗集《梦土上》,有《衣钵》、《窗外的女奴》、《燕人行》、《雪的可能》等诗集。他的较有名的诗作大多以旅人为抒情主人公,因此,他被称为“浪子诗人”。《错误》是他流传最广的作品。在台湾被誉为“现代抒情诗的绝唱”。
2、读准加红字的音
田圃(pǔ)禁锢(jìngù)留滞(zhì)喑哑(yīnyǎ)襁褓(qiǎngbǎo)
3、理解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田圃】田园。
【襁褓】包裹婴儿的布或被。
【耸立】高高直立。
【洗礼】基督教接受人入教时所举行的一些宗教仪式。把水滴在受洗人的额上,或让受洗人身体浸在水里,表示洗净过去的罪恶。
内容分析
1、把握本诗主旨。
这首诗是诗人借春雨的拟人化形象,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充满“爱心”的倾诉,是诗人心灵唱出的一曲动人心弦的爱之歌。
2、雨“说”了什么话?这些话集中表达了一个什么意思?
雨说:四月已在大地上等待久了;
雨说:我来了,我来探访四月的大地;
雨说:我是到大地上来亲近你们的
雨说:我来了,我来的地方很遥远;
雨说:我来了,我来了就不再回去。
总之,这些话集中表达了诗人把雨比喻成温柔亲切的爱的使者,那些殷切的话语集中表达了对少年儿童的热爱,期望他们快乐自由地生活,永远笑对人生,以蓬勃的生命力去面对人生的挑战。
3、《雨说》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好在哪里?
这首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这样写赋予雨一种生动活泼的灵气,使雨的形象更加生动,使雨直接与儿童对话交流,更亲切,使诗歌充满了清新的情味。
4、“等待久了的田圃跟牧场雨说,我来了,我来探访四月的大地”一节有何言外之意?
这一节诗表面上在写经过严冬的大地渴望春天的来临,实则蕴含了经过苦难与浩劫的中国渴望着新的希望,渴望重新焕发生机。
5、整体感知诗歌中塑造的“雨”的形象特点。
文中的“雨”是温柔亲切的爱的使者,而淅淅沥沥的雨点是她探访大地的殷勤的脚步。
6、诗中有两节写到了雨要“教你们勇敢地笑”,你怎样理解这“笑”的内涵?
“笑”在这里代表一种快乐幸福、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要“勇敢地笑”,是诗人对孩子们的美好祝愿和殷切希望。
7、副标题为什么取做“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
副标题点明这首诗特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概括了诗的内容,表明诗人对中国儿童的期待和祝愿,有利于理解诗的主旨,同时也符合孩子的心理和理解程度。此外也蕴含着另一层深意,即这首诗写于70年代末,当时正值我国结束“文革”灾难不久而开始新的历史时期,诗人关注着中国大陆,看到它的变化所展现的希望,而儿童是中国的未来,因此这首爱之歌,是诗人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的祝福,也是对中国美好未来的祝愿。
问题探究
1、这首诗采用了拟人手法,这样写好在哪里?
这首诗采用了拟人手法,让“雨”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喃喃细语,使人感受到“雨”这位爱的使者亲切温柔的形象。“雨”在诗人笔下,被赋予生命的灵性,成为一种十分美好、神奇、有情有意的存在。不仅如此,对诗中的其他事物都作了拟人化的生动描写,如“绕着池塘跟跳跃的鱼儿说声好,去听听溪水练习新编的洗衣谣”,“柳条儿见了我笑弯了腰啊,石狮子见了我笑出了泪啊,小燕子见了我笑斜了翅膀啊那旗子见了我笑得哗啦啦地响”等等,俯拾皆是。这首诗是献给儿童的。全诗出色的拟人化表现手法,使这首诗具有亲切感人、活泼欢快、充满情趣的风格,它切合儿童的心理,能打动孩子们稚嫩的童心。
2、这首诗的语言有什么特色?
郑愁予的诗往往透出中国古典诗的修养和一种动人的江南文化气息,这首诗也是这样,它的一些用语和诗句,例如“蓑衣”“斗笠”“小燕子见我笑斜了翅膀”,令人不由得想起杜甫的诗“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诗人还善于针对诗的接受对象,运用一些特别适合少年儿童读者的口语,例如“为什么不扬起你的脸让我亲一亲”“绕着池塘跟跳跃的鱼儿说声好”“你们吃着苹果擦着嘴”等等,有一种动人的、令人感到无比亲切的美。诗人除了成功地运用拟人手法,把“雨”想像成一种善解人意的生命存在,也善于在事物之间进行一种奇特的诗意的转化,例如“你们嘴里的那份甜呀,就是我祝福的心意”,不仅把具体可感的“吃着苹果”时“嘴里的那份甜”,贴切地变为“我祝福的心意”,而且以这样的诗句结尾,暗示了一种诗的祝福的力量。
考点解析(2011江苏扬州)在“经典诵读”活动中,有同学在读下面两首诗的时候提出两个问题,请你帮助解决。
【甲】夜雨寄北李商隐【乙】芙蓉楼送辛渐①王昌龄
君问归期未有期,寒雨连江夜入吴,
巴山夜雨涨秋池。平明②送客楚山孤。
何当共剪西窗烛,洛阳亲友如相问,
却话巴山夜雨时。一片冰心在玉壶③。
【注释】①辛渐:王昌龄的朋友。②平明:黎明。③冰心:像冰一样纯洁明净的心。玉壶:玉制的剔透明亮的壶。冰心、玉壶都喻指高洁、清白的品质。
(1)“巴山夜雨涨秋池”“寒雨连江夜入吴”,这两句中诗人写“雨”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两首诗都表达了作者思念亲友的思想感情,但侧重点有所不同,【甲】诗中“何当共剪西窗烛”表达了___________的情感;【乙】诗中“一片冰心在玉壶”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的志向。
解析:该题是诗歌的比较阅读,两首诗都与“雨”有关,都表达了作者思念亲友的思想感情。
(1)渲染气氛,融情于景。(2)急切与妻子(亲人)见面坚守高洁、清白的品格(节操)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大家应该要写教案课件了。我们要写好教案课件计划,才能在以后有序的工作!你们会写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雨说》导学案”,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九年级语文《雨说》导学案
班级组名姓名
【学习目标】
1、在有感情地朗读中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2.学习本文拟人手法的精妙应用。
3.通过反复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节奏美、意境美、人情美。
【重点难点】
重点:揣摩诗歌中运用拟人、象征的艺术手法,提高理解、欣赏诗歌的基本能力。
难点:通过作者对春雨形象的描绘和歌颂,领悟作者对儿童的关爱之情,激发对人生的思考。
【资料助读】
1、走进作者:郑愁予,1933年生,台湾诗人。本名郑文韬,原籍河北,生于山东济南。童年随当军人的父亲走遍大江南北,饱览祖国各地的风土人情、山水风光。1949年随家人去台湾后,一面学习,一面写作,其作品受到纪弦的赏识,1963年成为现代诗社的主要成员。他的诗中贯穿着两种互补的气息神韵,一种是豪放、爽快、豁达的“仁侠”精神,另一种则是曲折动人、情意绵绵、欲语还休的婉约情韵,这两种气质充分显示了诗人深厚的古典文学修养。出版诗集有《梦土上》《衣钵》《窗外的女奴》《燕人行》《莳花刹那》等。
2、写作背景:这首诗写于20世纪70年代末,当时正值我国“文革”灾难结束不久,诗人身在台湾却十分关注中国大陆。经历了十年浩劫的中国,一切都开始显露生机,正如春雨降临大地,万物复苏,诗中的“雨说”,其实也就是诗人在说。这首爱之歌,是诗人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的祝福,也是他对中国美好未来的祝福。诗人从小在炮火中长大,深切体会过战争的苦难和流浪的心酸,所以他更珍视童心的天真浪漫,也更能懂得“关爱”对童年的意义。诗中的“雨”
成了温柔亲切的爱的使者,寄寓了诗人真切的希望。
自主学习
(一)复习巩固。
朗读接力。
每个小组选派同学,分读诗歌,然后全体朗读,加深对诗歌的感受。
(二)导学部分。
“雨”说了什么?
请用一组比较整齐的句子概括一下“雨说”的内容,比如:
雨说了它来的目的:
雨说了它来的心情:
雨说了它来的希望:
雨说了它来的地方:
雨说了它来的任务:
……
并将冒号后的内容填写完整。
合作、探究、展示:
1、你认为“雨”说得如何?
引导学生找出最有创意和特色的句子进行咀嚼和评价。
雨说得很艺术,比如“小溪渐渐喑哑歌不成调子”,写出了冬天枯水季节的河流特点。
雨说得很生动,比如
雨说得很,比如
雨说得很,比如
雨说得很,比如
雨说得很,比如
……
2.诗歌主要采用什么手法?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举例分析。
至少举三个以上的例子。
3.如何理解“只要旗子笑,春天的声音就有了/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这句话?
4.最后一节诗中哪些词句暗示了雨的命运?
5.雨的祝福是什么?如何理解?
6.理解诗歌的寓意:
把握诗歌中的关键词。
7.雨的形象。
春雨的形象是春天使者的形象,是形象,是形象,是形象,是形象,是形象,是形象,是形象……
8.再次带着感情朗读全诗。
当堂检测
1.以“我对雨说……”的句式完成下面两个练习:
(1)你听懂了雨对你说的话吗?把全诗中的“我”改成“你”,“你”改成“我”,改变部分内容,变换人称,自由朗读,体会诗意。然后同桌配合,就原诗和改后的诗对应着读。比如:
你来了,你走得很轻,而且温声细语地
你的爱心像丝缕那样把天地织在一起
你呼唤每一个孩子的乳名又甜又准
你来了,雷电不喧嚷,风也不拥挤
谈一谈这样改变方式的朗读体会:人称改变之后的呼应朗读,形成了一唱一和的态势,让人和雨形成了交流。
(2)你选择其中的某一小节写几句“我说”,作为对“雨说”的回答,要求飞扬想象力,巧妙应用拟人手法,并选择具体的生活场景和细节作为诗歌内容,学生自由创作并朗读。
比如:
我说,雨来了,你来了就不要再回去了
你就是我们辫梢上的珍珠啊
你就是我们嘴里的糖啊
有一天,我们寻找春天的影子
原来它被你带到我们的心里了
拓展练习:
1、阅读下面诗歌,完成课后练习题。
错误郑愁予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底心如小小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a.说说这里运用的修辞手法。(举一、二例说明)
b.试归纳这一短诗的大意。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对现代诗歌的特点一定有了初步的了解和领悟。试着开动自己的脑筋,发挥自己的才思,以“月”为主题,运用拟人、象征等写作手法创作一首小诗。
【优秀导学案】
2雨说
【学习目标】
1.激发学生阅读诗歌的兴趣,启发学生感受现代诗歌的节奏美、
意境美、人情美。
2.初步培养学生解读意象和品味意境的能力。
【学习重点】
把握诗的内容体会诗所表达的内容。
【学习难点】
学会初步鉴赏诗的技巧。
【学习方式】
1、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
2、诵读法,并养成多动笔的习惯,品味、积累优美的文学语言
【导学过程】
课前准备: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及背景。
一、预习检测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整体感知
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就语调、语速、语气、重音、停连等作标记,
感受全诗洋溢着的音乐美。然后请学生说说诗人为我们营造了一种
怎样的情调。
2、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讨论下面的问题。
(1)雨“说”的话主要表达什么意思?
(2)副标题为什么取做“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
三、展示点拨,质疑问难
1、自由吟咏,请学生结合自己想像的画面,给“雨”前边加上恰当的
修辞成分,并思考诗人寄予“雨”怎样的内涵。
2、诗中有两节写了雨要“教你们勇敢地笑”,怎样理解这“笑”的
含义。
新课标第一网
我的发现:
四、盘点收获,拓展提升
拟人手法的使用,使这首诗洋溢着活泼的生命力。它究竟有何妙处呢?
五、达标测试,巩固提高
1.给下列句中加粗的字注音。
(1)当田圃冷冻了一冬禁锢着种子()()
(2)我是在白云的襁褓中笑着长大的()()
2.根据注音写出汉字。
(1)yīn哑()(2)丝lǚ()
(3)suō衣()(4)斗lì()
3.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1)当鱼塘寒浅留滞着游鱼
寒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留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去看牧场就要抽发忍冬的新苗
忍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应该运用怎样的语调朗读这首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课文回答问题。
如果配乐朗读这首诗,你将选择哪首曲目?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课内阅读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雨说:我是到大地上来亲近你们的
我是四月的客人带来春的洗礼
为什么不扬起你的脸让我亲一亲
为什么不跟着我走,踩着我脚步的拍子?
跟着我去踩田圃的泥土将润如油膏
去看牧场就要抽发忍冬的新苗
绕着池塘跟跳跃的鱼儿说声好
去听听溪水练习新编的洗衣谣
雨说:我来了,我来的地方很遥远
那儿山峰耸立,白云满天
我也曾是孩子和你们一样地爱玩
可是,我是幸运的
我是在白云的襁褓中笑着长大的
第一样事儿,我要教你们勇敢地笑啊
君不见,柳条儿见了我笑弯了腰啊
石狮子见了我笑出了泪啊
小燕子见了我笑斜了翅膀啊
第二样事,我还要教你们勇敢地笑
那旗子见了我笑得哗啦啦地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雨说:我来了,我来了就不再回去
当你们自由地笑了,我就快乐地安息
有一天,你们吃着苹果擦着嘴
要记着,你们嘴里的那份甜呀,就是我祝福的心意
6.选文中,雨“说”的一席话集中表达了一个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作者赋予了“雨”以人性化的表现,这样写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请根据语意给下列诗句划分节奏。
第一样事儿,我要教你们勇敢地笑啊
君不见,柳条儿见了我笑弯了腰啊
石狮子见了我笑出了泪啊
小燕子见了我笑斜了翅膀啊
9.请默写出空行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春天来了,你听了春雨对你说的话之后,想对春雨说些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关于“春雨”的诗有许许多多。请你再查找一首写春雨的诗,并体会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布置作业:
1、阅读下节教材,提出你发现的有价值或困惑的问题,填写在下节“师生随笔”中;
2、你喜欢雨么?请拿起你手中的笔,写一首关于雨的诗歌。
七、自我反思:
【拓展阅读】
(一)关于“雨”的诗文
1.定风波(沙湖道中遇雨)(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2.雨景(朱湘)
我心爱的雨景也多着呀:
春夜春梦时窗前的淅沥;
急雨点打上蕉叶的声音;
雾一般拂着人脸的雨丝;
从电光中泼下来的雷雨──
但将雨时的天我最爱了。
它虽然是灰色的却透明;
它蕴着一种无声的期待。
并且从云气中,不知哪里,
飘来了一声清脆的鸟啼。
3.雨(郁达夫)
周作人先生名其书斋曰“苦雨”,恰正与东坡的“喜雨亭”名相反。其实,北方的雨,却都可喜,因其难得之故。像今年那么的水灾,也并不是雨多的必然结果;我们应该责备治河的人,不事先预防,只晓得糊涂搪塞,虚糜国帑,一旦有事,就互相推诿,但救目前。人生万事,总得有个变换,方觉有趣;生之于死,喜之于悲,都是如此,推及天时,又何尝不然?无雨哪能见晴之可爱,没有夜也将看不出昼之光明。
我生长江南,按理是应该不喜欢雨的;但春日暝蒙,花枝枯竭的时候,得几点微雨,又是一件多么可爱的事情!“小楼一夜听春雨”,“杏花春雨江南”,“天街小雨润如酥”,从前的诗人,早就先我说过了。夏天的雨,可以杀暑,可以润禾,它的价值的大,更可以不必再说。而秋雨的霏微凄冷,又是别一种境地,昔人所谓“雨到深秋易作霖,萧萧难会此时心”的诗句,就在说秋雨的耐人寻味。至于秋女士的“秋雨秋风愁煞人”的一声长叹,乃别有怀抱者的托辞,人自愁耳,何关雨事。三冬的寒雨,爱的人恐怕不多。但“江关雁声来渺渺,灯昏宫漏听沉沉”的妙处,若非身历其境者绝领悟不到。记得曾宾谷曾以《诗品》中语名诗,叫做《赏雨茅屋斋诗集》。他的诗境如何,我不晓得,但“赏雨茅屋”这四个字,真是多么的有趣!尤其是到了冬初秋晚,正当“苍山寒气深,高林霜叶稀”的时节。
我的阅读感受: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01851.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