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发新书》,仅供参考,但愿对您的工作带来帮助。

发新书(教材53~54页)

一、自学导航

活动一:

(1)复习看图编故事的方法,要讲清如下()、()、(人物)和(干什么)几点。

(2)自己准备(提示:故事中包含了哪些数学信息,你所要提问的问题是:———————————————)

(3)按照学号依次汇报。

(4)组内评价,选出代表。

项目故事完整问题合理表情优美辞藻丰富

个人评价

组员评价

(5)各组代表汇报。

活动二:

1.罗列问题,解决问题

1)你觉得哪个数学问题最有价值,你想解决?

2)什么方法可以解决?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以上方法你自己想出来的有()个,听组员介绍的,你知道的有()个?

2.进行操作,亲身体会

1)用小方块摆一摆

首先,先摆——,然后摆——,两个十可以放到一边,剩下的可以凑成()个十,一共是()个十,剩余(),所以18+19=()。

2)在计数器上拨一拨

先拨18,然后再拨19,个位满(),因此向前面进(),所以结果是()。

3)用口算的方法试一试

10+10=()

9+8=()

()+()=()

4)用竖式的方法列一列

19

+18

二、完成习题,学生讲解汇报

数学书:P53-54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能力目标: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发展估算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独立思考、交流合作,培养创新思维和交流能力,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

一、预习、质疑,看书《发新书》内容,完成学案活动一至活动二,教师下组指导看书,了解各组学习情况,重点指导学困生。由于学生年龄较小,在指导的过程中,应该着重培养学生学会看书,明白题意,学会圈画重点。

1.读题时提出要求,重点词句要求两遍;

2.圈出重点字词,例如“够”字。

3.解释词义

二、交流展示

交流5分钟,重点交流不会的知识点。

展示25分钟,每组根据任务大小派出若干名同学展示学案的活动一至活动二的内容,其他同学认真听、认真评,教师对重点问题进行点评。

项目故事完整问题合理表情优美辞藻丰富

组际评价

教师评价

注意,点评时关注易错点:

1.

2.

3.

4.

完善导学案2分钟。

延伸阅读

2020发烫的手指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每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那有什么样的教案适合新手教师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0发烫的手指,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8个:欣、赏、钢、琴、继、匆、努、伟。认识一个新部首:金字旁。积累词语6个:欣赏、继续、轻手轻脚、伟大、聪明、赞叹正确书写生字6个:钢、欣、赏、琴、努、伟。

2、在语言环境中理解 高亢激昂、委婉深沉全神贯注等词语的意思。

3、能正确朗读课文,并在此基础上尝试讲讲课文的大致内容。

4、通过学习,体会贝多芬的成功和他的勤学苦练、不懈努力是分不开的。

重点难点:

认识本课的生字8个,积累词语6个,正确书写生字6个。理解手指为什么会发烫的原因。

教学工具: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贝多芬两段钢琴曲)听了这两段乐曲你有怎样的感受?

2、学词语:高亢激昂、委婉低沉

谁能借助拼音读读这两个词语?(将字音读正确)

理解:高亢激昂、委婉低沉

3、(继续播放贝多芬钢琴曲)你们听,这琴声时而(高亢激昂),时而(委婉深沉)在维也纳一家简陋的小旅馆里,有一位旅客也正欣赏这美妙的琴声呢!

(1)媒体出示:课文第一小节

(2)轻声读读这段话,注意不加字,不漏字,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音。

4、学生字。

(1)这几个词语谁会读?

(2)学习生字

钢区分形近字:刚、岗

琴:下面是今天的今

赏区分形近字:常、党

欣前鼻音

努形声字

伟左右结构

(3)你知道简陋是什么意思吗?请拿出你的好帮手字典,查查陋的意思。(狭小,简单)

(4)我们一起将生字放入句子中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5、过渡:在这门一家小旅馆里怎么会传来如此动听的琴声呢?究竟是谁在演奏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37课发烫的手指

(板书课题:37 发烫的手指 齐读课题)

6、读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

简介贝多芬:贝多芬是德国伟大的音乐家。

(齐读句子)

学习:伟 理解:伟大(有杰出贡献,了不起。)

7、过渡:他的手指为什么会发烫呢?带着问题听老师读课文,试着从文中找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

1、借助拼音轻声读读课文,边读边用直线划出描写贝多芬手指发烫原因的句子。

(1)交流。

(2)读句子,边读边想,你觉得贝多芬练琴怎么样?

理解:努力

(3)小结:是呀!贝多芬多努力啊!由于他练得时间太久,十个手指都发烫了,不得不随时用凉水冷却一下。(出示的句子中太久、都、随时这些词语变红。)

2、谁能读好这句话?(点名读,男女生读,齐读)

三、复习巩固

1、复习字词:抽读词语。

2、写字指导:

(1)出示钢、欣、赏、琴、努、伟等6个生字。

钢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琴:下面是今天的今,不加点

赏下半部分是贝

欣左右结构,右边是欠字旁

努上下结构,上下相当

伟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2)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进行描摹、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缘事而发 源清水长


最近读到叶黎明老师的文章《真实写作是中学写作教学的出路吗?》(《语文学习》2005.11)。叶老师在文中对李海林老师在沪港中学语文课程改革研讨会上所提出的真实写作进行质疑:所谓的真实写作是基于学生自发性表达的写作,只有学生自发、自愿、主动的写,才是真实的写。反之,凡是学生非自愿、非主动的写,都是虚假的写难道真实写作原来就是这个意思吗?难道我们今天写作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就是要消灭老师虚假的命题训练指导,消灭虚假的课堂教学,代之以学生自发的写作吗?质疑之后叶老师认为判断学生写作是否真实的标准,其实很简单,就是看写作是否表达真情实感。叶老师的质疑看似很有理由,不是吗?教师进行命题指导,强调作文时要表达真情实感难道有什么错吗?但叶老师的质疑却也引起了我的一些思考:首先我觉得叶老师对真实写作的解读似乎不完整或不严谨。试问能最大化地激发学生自发写作的愿望,写他们所想写的,写他们所愿写的,难道不是写作教学孜孜以求的目标吗?

其次判断是否真实的标准是真情实感当然不错,但关键是怎样让学生在写作中能够表达出他们的真情实感呢?我以为这恰恰是作文教学改革无法回避的根本点!事实上从命题作文到材料作文再到话题作文,高考作文命题样式的逐渐开放难道不正体现了人们对作文本质认识的进步吗?这一命题样式的变革过程也恰恰体现了人们对以怎样的命题方式能最大化地激发出写作者的真情实感的关注,简言之即体现了对写作主体因素的关注。

一篇文章的写作应该说必须具备三个主要的因素:一、作者内在的主观人格力量;二、作者所选取的题材内容;三、作者用来表现题材的技巧和形式。这是任何写作者都不能违背的准则。而在这三个要素中,我以为最重要而且起决定作用的,还是第个因素。但是长期以来作文教学的眼光总是落在后两个因素上,只注重题材内容、篇章结构以及作者的叙写手法上,偏偏忽略了这起决定作用的第一因素,也就是写作者的内在人格力量,包括其思想认识、生活经验以及实际的文化水平等。这种把极复杂的、极个性化的写作简化成仅做一些形式层面的技巧的指导的做法的确给人一种舍本逐末的遗憾!如此,长期以来的作文教学的确给人一种隔靴搔痒的感觉!李海林老师提出真实写作包括四个方面:真实的写作任务;真实的写作对象;真实的写作环境;真实的写作成果。这四真的核心精神就是追求作文情境的真实!怎样让学生写出他们的真情实感,怎样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到切合他们兴趣点的感性的素材?应该说四真体现了对写作主体、写作行为的关注与尊重,是作文教学的舍本逐末的回归!从这个角度讲李老师的这一观点有其合理的因素,不能简单地斥之为把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混为一谈(叶文)。这值得大家深思并作进一步的探讨研究。

从《爱如茉莉》深发开去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那么教案怎样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从《爱如茉莉》深发开去”,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从《爱如茉莉》深发开去

杭州市天华学校孙云丽

爱原来可以像茉莉花那样,虽然平淡无奇,但所散发出来的缕缕幽香,能让人久久回味。这是我从薛法根老师的《爱如茉莉》的课堂中所深深感受与体会到的。

薛老师的课其实就如同茉莉那样,看似简简单单,实则却是经过精心的设计,细细咀嚼真是有滋有味。于是,我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抑或是冲动,想说上几句自己对薛老师这堂课看法与建议。

欣赏完《爱如茉莉》,觉得这堂课有这么几个方面可谈:

一、形式简单内蕴丰厚。

我们看到在薛老师的这堂课中,没有课件,教学根本就没有运用多媒体,只有一张纸、一只粉笔、一张嘴,教法简单、简洁、简化,然而整堂课却在薛老师的独特引导与点拨下,使得文章中那份平淡、和谐的爱充斥着学生的心灵,让学生与文本深层次的碰撞,擦出了对人生真谛的感悟——平凡的爱是经久不衰的。

二、教学设计软中带硬

听课中你几乎不容易察觉出薛老师的设计痕迹,在不经意间,把学生带到了文本中,让学生亲临父母间的那份“茉莉爱”,引起共鸣,从而很好地落实了人文性的需求。如对“探”、“叮嘱”的挖掘,薛老师是把学生慢慢地带入,引到这个点上来,最后升华到“一切景语皆情语”这个中心上来。在悄无声息中,把知识已落实。

三、教学氛围庄谐相融

整个课堂氛围可以明显地感觉出是两部分:前一部分的感情基调以庄重、宁静为主,可以去聆听;后一部分以轻快、明朗为主,可以充分地展开,发挥想像力。这样的安排是合理的,如果一味的庄重,就会使人压抑,如果一味的诙谐、活泼,那只会让人感觉课堂过于喧闹,而薛老师这样的动静结合安排就非常的和谐。

四、评语自如环环相扣

我特别注意了一下薛老师对每位发言的学生的评语,发现薛老师的话中没有重复,而且紧接着学生说话的轨迹继续延伸下、拓展下去,还间或以幽默风趣的语言相对,调动了课堂的氛围,从而我们可以看出薛大家的语言功底之深。

接下来我想浅谈一两点对薛法根老师这堂课课的小小意见:

第一点就是对课文的朗读,特别是有感情地朗读,留给学生的时间太少,这样就缺乏一个实实在在的情感指导,引起的共鸣感不足。

还有一点就是对爱的解读稍有欠缺,我感觉薛老师好像就仅局限于父母之间的爱,其实他忽略了一点,那就是孩子对父母的爱的深深理解与感悟,这一暗线也应该脱颖而出,让学生去发掘,从而使得父母之间、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爱交错,互相感染,这样可能会让课堂的内容与精神底蕴更加厚实。

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发豆芽》数学教案


一个优质课堂,就是老师在讲学生在答,讲的知识都能被学生吸收。通常大家都会准备一份教案来辅助教学。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那么教案怎样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发豆芽》数学教案”,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发豆芽》数学教案

活动内容

教科书第128~129页。

活动目标

通过发豆芽活动,了解生活中的相关知识,运用多种途径查询和收集相关资料,并能运用数学的方法记录和描述豆芽的生长情况,培养同学们动手实践、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教师收集相关资料,并先做一次实验。学生分组准备黄豆、绿豆各50g,以及发豆芽的器皿。

活动过程

一、提出问题,揭示课题?

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豆芽的生长过程吗?你自己发过豆芽吗?

2.学生根据查询的资料和咨询科学教师得到的知识进行交流。

3.根据学生的交流,提出:我们也来试一试发豆芽。

揭示课题:发豆芽。

二、讨论交流,得出活动步骤

1.提问:发豆芽要做哪些准备?怎样记录发豆芽的过程呢?对最后的记录如何分析呢?

结合学生的交流,得出本次活动的主要步骤:调查与收集;发制与记录;整理与分析;推测与应用。

2.学生结合教材了解4个环节应该做什么,并在全班交流。

教师重点提问:发豆芽的统计图画什么好?为什么?如何计算发豆芽的盈利情况?

三、学生分组活动

1.教师演示发豆芽的过程。

2.教师提出要求:

(1)发豆芽活动要做的事情比较多,我们要分组进行,每组5个人。

(2)为了方便观察与记录,我们都将豆芽统一放在教室里进行观察,每天每个组在固定时间进行浇水。

3.各组学生进行发豆芽实验。

时间大约是6天。教师对各组实验的情况进行适时的指导,对各组的记录进行及时督促与检查。各组在发豆芽完成后,及时进行数据分析,制作好相应的统计图表,写好分析总结。

四、小组交流,感受价值

交流发豆芽的具体做法和注意事项。

五、观察、记录、分析

1.观察豆芽的生长情况。(大约6天时间)

2.记录豆芽的生长情况。(每天进行记录)

3.把豆芽的生长情况制成统计图表。

4.分析统计图表,写好总结。

六、总结反思

小组结合统计图汇报豆芽生长情况,说说在发豆芽活动中的收获。

注:五、六两个教学过程在课外进行。

[简评:本课设计采取课内课外相结合的方式,突出发豆芽的相关资料收集,讨论发豆芽的活动步骤,对发豆芽活动进行分析、交流、评价。通过分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能力;统一在教室进行,便于学生观察、比较、交流、互相激励。同时,把发豆芽活动的重点放在依据实验数据制作、分析统计图表上,以体现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体现综合应用的数学味。]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买新书》数学教案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买新书》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17?18页。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理解并掌握连除、乘除混 合运算的运算顺 序,并能正确计算。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

让 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热情。

3.情感态度。

通过观察分析、合作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求异思维。

重点难点

重点:分析题意,理解并掌握连除、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难点: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具准备

小黑板、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口算:10×6÷28,70÷3×6 6÷2÷11,9-42÷7,9×0÷15,4×8-12。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学校 图书室新进200本书,需要摆放到2个书架上,每个书架有4层,大家帮帮忙好吗?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有助于学生借助巳有的生活经验理解题意,接受新知识。

通过读题你发现题中的哪些已知条件?从这些已知条件中你能知道什么?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已知条件:新进200本书,用2个书架放,每个书架有4层。从已知条件可以知道:书架共有8层。

问题:平均每个书 架每层放多少本书?

由这些已知条件和暗含条件,探究不同的解题方法:

有2个书 架,每个书架有4层,可以知道共有4×2=8﹙层﹚。200本书放8层,得出第一种方法。

200﹙4×2﹚

还可以这样分析:200本书放在两个书架上,每个书架放多少本?

200÷2=100﹙本)

100本放在四层,每层放多少本?从而探究出第二种解题方法:200÷2÷4

估计商是多少,并尝试计算。

在小组中说说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全班交流。

(1)200-﹙2×4﹚ ﹙2﹚200÷2 ÷4

=200÷8 =100÷4

=25﹙本) =25﹙本)

答:平均每层放了25本。

观察、比较、归纳。

A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两个算式有什么不同。

班内反馈:第一个算式是连除,第二个算式是有乘也有除。

师做小结,连除运算从左往右 按顺序计算,乘除混合运算,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的。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读题发现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暗含条件,知道各个已知条件之间的关系,再通过让学生先估商,再尝E试计算,理解算法。

三、举一反三,巩固新知。

师:出示教材第 17页下方左侧情境图。请大家算一下,这个学 校每个班级有多少学生?

生:按照要求独立完成后再与同学交流。

师:现在请同学们展示下自己是怎么计算的?

生1:3×3计算的是三个年级的班级数量。

270÷9计算的是每个班级的人数。

生2:270÷3÷3=30﹙名)。我先算的是每个年级的人数,然后算的是每个班级的人数。

生3:270÷﹙3×3﹚=30﹙名)。3 ×3是三个年级班级的数量。

师:想一个问题有多种思路、多种 办法。(出示教材第17页下方右侧情境图)同学们看看可以有哪些方法来解决问题?大家先交流,最后我们汇总下看看有多少种方法?

生:交流展 示。

方法一:

96÷4=24﹙只) 24÷2=12﹙只)

方法二:

96÷4÷2=12﹙只)

方法三:

96÷﹙2×4﹚ = 12﹙只﹚

三、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解决了什么问题?你有什么收获和感受?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数学教案

提醒:

最新小升初政策、最新奥数试题、最全小学数学知识点

尽在“”微信公众号

《一网情深》——《夏洛的网》新书推介课 教案教学设计


作为一小学位老师,我们要让同学们听得懂我们所讲的内容。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一网情深》——《夏洛的网》新书推介课 教案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一、说读书名言,谈读书感受

1、这学期大家读了哪些书?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2、小结:

看来同学们从书中已经汲取了许多营养,是啊,童话故事,可以使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寓言故事可以使我们懂得做人的道理;历史故事可以使我们感受到人类文化的博大精深。总之,书是我们的朋友。今天,老师再向大家推荐一本好书,相信读了之后,会激起我们每个人心中的爱与温情!

二、观察封面,出示书名。

1、这是一本了不起的书,先来看看笼罩在这本书上的光环吧

【光环闪亮】

2、这究竟是一本怎样的书呢?先一睹为快吧!来看看封面。

3、(出示封面)说说封面上都有谁?

谁最吸引你的视线?为什么?

4、封面上最显眼的就是书名了,齐读书名

5、书名中的夏洛可能是谁?你是怎么知道的?

三、点击人物

1、想知道故事中还有哪些人物吗?我们一起去看看(出示人物表)

四、看目录,选择所爱,假想情节

它们之间可能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

五、分享经典

1、(出示图片:弗恩抢夺爸爸手中斧子)

这个女孩是谁,这个男人又是谁?女孩为什么要争夺男人的斧头?

2、大家猜测的结果不是重要的,关键是通过猜测能培养我们的预测推理能力。

3、(点击出示句子)默读。

4、你知道了什么?

5、你又有什么样的问题?

(这究竟是一头怎样的小猪?弗恩的爸爸为什么要用斧头把它砍死?最后被弗恩救下来了吗?)

6、(出示弗恩怀抱小猪的画面)多温馨的场面啊!让我们和弗恩一起真切地呼唤小猪的名字:威尔伯。

7、(点击出示图片,快乐的日子总是那么短暂)

8、弗恩用她的爱心救了小猪,我们每个人心中都会长长地舒一口气,但威尔伯的命运并没有从此一帆风顺。不久,威尔伯换了新家,离开了弗恩,它很不快乐。(句子)

9、在经历一次不成功的逃跑后小猪陷入了深深的孤独。它要一个朋友,可是:

母鹅要孵蛋;小羊羔说猪的价值比零还要少;就连那只不招人喜欢的老鼠也不跟它玩。

10、朗读体会。

11、最后它结识了一个忠实的朋友,它的名字叫夏洛,正当它们快乐地生活在一起的时候,有一天,传来一个丑恶的消息,这就是第7章坏消息,猜猜看,是一个怎样的坏消息?

12、同学们,听到这个消息,你有怎样的感受?

13、是啊,威尔伯听到这个消息后几乎急疯了,它哭着说:我不要死!就在它悲痛绝望的时候,从猪圈上方传出一个坚定的声音:我救你!

14、一只蜘蛛真能拯救威尔伯的命运吗?它到底是怎样救威尔伯呢?想知道吗?

15、对,是网,是夏洛结网救威尔伯的,这是一张充满爱心的网,这是一张美丽的网,这是一张改变小猪命运的网赶快去阅读这本书吧!

六、好书推荐

写这个精彩故事的作家是美国的E.B怀特,他的童话作品还有《吹小号的天鹅》、《精灵鼠小弟》等,但,《夏洛的网》是他最好的作品。

沪教版第三册37《发烫的手指》教案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在上课时遇到各种教学问题都能够快速解决,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沪教版第三册37《发烫的手指》教案,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汉语拼音正确认读本课的10个生字:“维、馆、亢、委、婉、缝、继、凉、芬、伟”;能在老师的指导描写并记忆“馆、亢、委、凉、芬、伟”。

2、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按标点停顿。在阅读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正确朗读课文,理解“手指为什么会发烫”的原因。

3、通过教学让学生懂得只有勤学苦练才能取得成就。

教学准备

相关课件

教学重点和难点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手指为什么会发烫”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人新课。

1、小朋友们闭目欣赏一段交响音乐。

2、交流:听了之后,你有什么感受?

3、引出句子:琴声时而高亢激昂,时而委婉深沉……

(读词:“高亢激昂”、“委婉深沉”;听音辨别“高亢激昂”、“委婉深沉”;指导读句)

4、引出第一节(读词:“维也纳”、“简陋”、“旅馆”)

二、整体感知,了解大意。

1、过渡:请小朋友听一听课文故事。

2、交流: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3、随机板书:疑惑、赞叹

三、精读课文,明白道理。

(一)旅客为什么而感到疑惑呢?

1、小朋友轻声读读课文第二节,找找答案。

2、交流并板书:渗水

3、指导读句

(二)旅客又为什么而“赞叹”呢?

1、轻轻读读课文3、4、5小节,圈划出有关的词句。

2、交流并随机出示:

(1)透过门缝,他看见一位年轻的先生正在全神贯注地弹琴,身边放着一盆冷水。

①给“全神贯注”找个近义词朋友?(换上“聚精会神”读句)

②指导读句

(2)他不时地把手在水里浸一下,然后甩甩双手又继续弹琴。原来,他弹得太久,十个手指都发烫了,需要随时用凉水冷却一下。

①师引读句子

②读到这里你有什么感受吗?

③指导读句

(3)“你知道吗?他就是大音乐家贝多芬先生。”侍者轻轻地告诉他。

“是吗?”这位旅客睁大了眼睛,心里不禁暗暗赞叹,“真努力呀,伟大的音乐家!”

①旅客为什么会睁大眼睛?

②指导读句

3、师引读3、4、5节

四、总结课文,课后探究。

1、根据板书总结课文。

2、简介贝多芬:谁知道他曾谱写过哪些音乐作品?

3、布置探究作业:课后收集有关名人苦练的小故事。

只有“情动”,才有“辞发”——看于永正老师作文指导课有感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所以老师在写教案时要不断修改才能产出一份最优质的教案。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只有“情动”,才有“辞发”——看于永正老师作文指导课有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只有“情动”,才有“辞发”——看于永正老师作文指导课有感

只有“情动”,才有“辞发”——看于永正老师作文指导课有感

作者:黄立群

我曾多次观看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执教的作文指导课教学实录。每次看后,都受益匪浅。于老师的课堂上,无时不闪教改之光,无处不溢和谐之气氛。最近,我又看了他执教的《于老师印象记》作文指导课教学实录,让我再次领略了名师的风采,欣赏到他那高超的教学艺术。下面我特撷取该课的一个精彩片段谈谈自己的感受:

(上课伊始,于老师走上讲台,面向学生。)

师:当我出现在讲台前的时候,我发现,我们班同学都用一种询问的目光看着我。大家肯定有好多问题想提。现在,把你要问的问题考虑考虑,想问什么问题。(学生稍作思考,学生纷纷举手)。

生:老师,我请问您贵姓?

师:免“贵”,我姓于。

生:请问您尊姓大名?

师:姓也不尊,名也不大,叫于永正。(

小学二年级语文《发烫的手指》练习题(上册)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通常大家都会准备一份教案来辅助教学。在上课时遇到各种教学问题都能够快速解决,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小学二年级语文《发烫的手指》练习题(上册),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学习是一个边学新知识边巩固的过程,对学过的知识一定要多加练习,这样才能进步。因此,我们精心为大家整理的二年级语文发烫的手指练习题,欢迎大家参考。

一、比一比,组词。

赏()刚()伟()努()休()

堂()钢()违()怒()体()

二、我会写出带点字的读音。

高亢()委婉()继续()匆忙()

察看()渗水()疑惑()简陋()

三、填上合适的词。

()地告诉()地赞叹()地弹琴

()的先生()的钢琴声()的音乐家

透过()躺在()睁大()

四、我会读下面的名言,并能再写一句。

1.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张衡

2.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华罗庚

语文作为小学教育的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学好其它课程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整理了二年级语文发烫的手指练习题,希望大家能够合理的使用!

沪教版二年级上册《发烫的手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汉语拼音正确认读本课的10个生字:“维、馆、亢、委、婉、缝、继、凉、芬、伟”;能在老师的指导描写并记忆“馆、亢、委、凉、芬、伟”。

2、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按标点停顿。在阅读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正确朗读课文,理解“手指为什么会发烫”的原因。

3、通过教学让学生懂得只有勤学苦练才能取得成就。

教学准备:

相关课件

教学重点和难点: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手指为什么会发烫”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人新课。

1、小朋友们闭目欣赏一段交响音乐。

2、交流:听了之后,你有什么感受?

3、引出句子:琴声时而高亢激昂,时而委婉深沉……

(读词:“高亢激昂”、“委婉深沉”;听音辨别“高亢激昂”、“委婉深沉”;指导读句)

4、引出第一节(读词:“维也纳”、“简陋”、“旅馆”)

二、整体感知,了解大意。

1、过渡:请小朋友听一听课文故事。

2、交流: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3、随机板书:疑惑、赞叹

三、精读课文,明白道理。

(一)旅客为什么而感到疑惑呢?

1、小朋友轻声读读课文第二节,找找答案。

2、交流并板书:渗水

3、指导读句

(二)旅客又为什么而“赞叹”呢?

1、轻轻读读课文3、4、5小节,圈划出有关的词句。

2、交流并随机出示:

(1)透过门缝,他看见一位年轻的先生正在全神贯注地弹琴,身边放着一盆冷水。

①给“全神贯注”找个近义词朋友?(换上“聚精会神”读句)

②指导读句

(2)他不时地把手在水里浸一下,然后甩甩双手又继续弹琴。原来,他弹得太久,十个手指都发烫了,需要随时用凉水冷却一下。

①师引读句子

②读到这里你有什么感受吗?

③指导读句

(3)“你知道吗?他就是大音乐家贝多芬先生。”侍者轻轻地告诉他。

“是吗?”这位旅客睁大了眼睛,心里不禁暗暗赞叹,“真努力呀,伟大的音乐家!”

①旅客为什么会睁大眼睛?

②指导读句

3、师引读3、4、5节

四、总结课文,课后探究。

1、根据板书总结课文。

2、简介贝多芬:谁知道他曾谱写过哪些音乐作品?

3、布置探究作业:课后收集有关名人苦练的小故事。

《发新书》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语文微课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98386.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