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小学位老师,我们要让同学们听得懂我们所讲的内容。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你们见过哪些优秀教师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年月日》,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2、培养学生独立探索及合作交流的能力。在独立探索中发现年月日的知识。3、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精神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养成教育。教学重点:直到了解大小月份,并能说出每个月有几天,建立较长的时间观念。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探索,发现并了解年月日之间的联系,并能运用已学知识制作月历卡。教学用具:2006年年历卡、多媒体课件一、谈话引入:同学们,从小到大你一定经历了很多令你难忘的日子,这些日子对你来说一定非常有纪念意义,而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也有许多非常值得纪念的日子,下面就有几幅图,请同学们说一说,这些都是什么日子?发生在什么时候?二、探究新知:1、(多媒体出示)观察以上四幅图,说一说这些的意义的日子发生在什么时间。(自由发言,此处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师:到现在为止。你已经知道了哪些有意义的日子?这些有意义的日子用到了哪些时间单位?(学生举手回答)师板书:年月日2、我们以前还学过哪些关于时间的单位呢?(时、分、秒)和时、分、秒比起来,你觉得年、月、日表示的时间怎么样?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表示较长时间的单位:年、月、日(板书课题)三、探究新知:1、请同学们小组交流自己搜集整理的几个问题:(多媒体出示)关于年、月、日的规定。年月日之间的关系。每个月的天数。2、组织学生汇报交流过的信息:关于年、月、日的规定。地球绕太阳旋转一周是一年,月亮绕地球旋转一周是一个月,地球自转哟周是一日。(师出示课件说明)年月日之间的关系。一年有12个月,有365或366天。每个月的天数。有31天的月是:1、3、5、7、8、10、12各月。有30天的月是:4、6、9、11各月。2月有时是28天,有时是29天。3、学生验证总结出来的天数。(1)任选一张年历卡数一数是不是有12个月。(指明汇报)(2)拿着刚才的年历卡,从1月到2月挨着观察一遍,有31天的是哪几个月,有30天的是哪几个月?(指明上黑板汇报,多找几个年份的总结出每一年的这几个月天数都一样,只有2月特殊)提问:你知道为什么2月这么特殊吗?(生先汇报后再课件出示“你知道吗?”)3、小结:每一年都有12个月,有的年份有365天,有的年份有366天。每一年的1、3、5、7、8、10、12月是31天,叫大月。每一年的4、6、9、11月是30天,叫小月。平年的2月有28天,闰年的2月有29天。四、识记大小月:1、提问:怎样记住大月和小月呢?(生思考后汇报,师出示多媒体)(1)教师在学生说的基础上引出“左拳记忆法”,介绍方法:(多媒体出图)j伸出左手,手背朝上握拳,从左向右数。k凸出的地方每月是31天,凹下去的地方每月是30天(2月除外)l注意:数八月时要再从数一月的地方数起。(2)儿歌记忆法: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在介绍这两种方法之前,可以让学生先说一说,如果学生已经知道,就让学生来介绍)留给学生一点时间,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记忆大、小月。游戏:女生表示大月,男生表示小月,老师出示月份,相应的同学站起来。小结: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观察年历,已经得到了这么多的知识,同学们可真聪明,那么大家想不想知道自己今年的生日是星期几呢?五、巩固练习:(多媒体)1、在今年的年历卡中找到自己和爸爸、妈妈的生日,并告诉同桌是星期几。(到了这天你想为父母做些什么?)2、不看年历填一填:(让学生充分展示思考过程)今年的一、二、三月一共有()天。4月5日是星期三,那么4月6日是星期(),8月20日是星期天,那么8月21日是星期(),12月15日是星期五,那么12月17日是星期()。五月31日是星期三,那么六一儿童节是星期()。四月份有()个星期零()天。五月份()个星期零()天。3、猜猜老师的生日:程老师是1982年上半年最后一个月大月的第一天出生的,你知道是哪个月吗?是几月几日?我今年的生日过了没有?4、制作个性月历:制作一张2007年1月份的月历。小组讨论需要知道哪些信息。(2006年的最后一天是星期几、1月有多少天)汇报,师总结。把月历卡表格填好,集体纠正。每人制作一张2007年1月份的月历,并且给自己制作的月历卡贴上或者画上自己喜欢的图案,看谁做的最漂亮,最整齐。⑤展示学生作品。四、课堂小结:短短的一节课就要过去了,今天同学们通过观察年历,验证了我们以前知道的关于年月日的知识,并且还学到了许多新的知识。五、课外延伸:在课堂上同学们制作了非常漂亮和自己喜欢的月历,请你们用咱们今天学的知识,回家每人制作一张自己喜欢的2007年年历。《简单的计算》一年级数学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关于元、角的加法计算方法,会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
(2)认识用两位小数表示的以元为单位的商品价格,尝试解决一些简单的关于元、角的加法计算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有关元、角加法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人民币单位间的简单换算和统一单位的计算方法。
难点:统一单位的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合作学习、自主学习
【教学准备】例5、例6教学挂图、模拟人民币、商品标价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我们已经学习了人民币的认识,今天请大家一起来回忆一下。(师出示面值不同的人民币让学生复习。)
(1)、人民币的单位有哪些?
(2)、人民币按质地分为哪两类?
(3)、1元=()角1角=()分
(4)、写出下面的钱数
1张伍拾元,2张贰角和1张伍角写作:()
1张贰拾元,1个壹元硬币,1张伍角和1张壹角写作:()
1张拾元,1张伍元,1个壹元硬币,1个壹角硬币和1个伍分硬币写作:()师:孩子们,你们回答太精彩了!那么今天我们来继续认识人民币----简单的计算。(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
教学例5。
师:老师想考考你们,谁来帮帮老师用最快的速度拿出1元2角,然后悄悄的举起你们可爱的小手?
师:我们的小朋友都会拿出1元2角,现在请你们把手中的人民币样本放在抽屉里,然后用端正的姿势来告诉老师?
1、出示例5的主题图,
师:老师是这样拿出1元2角,请看大屏幕。
1元2角=()角。(板书)
师:你是怎样想的呢?
老师引导学生:
1元是10角,10角加上2角,就等于12角。即,1元2角=12角。
2、继续引导学生逆向思维
18角=()元()角。(板书)
想:把18角分成10角和8角,因为10角=1元,8角=8角
所以:18角=(1)元(8)角
3、独立完成“做一做”第1题,并说自己的想法。
(二)元、角的加减法计算
师:孩子们,你们刚才帮老师解决了问题,现在用你们所掌握的知识一起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1、出示例6的主题图。
师:从图中你们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请学生起来说说)
师:从图中你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然后学生自由提出问题,并回答可以解决,不合理之处,教师纠正。)
师:刚才你们提出很多的数学问题,老师挑出三个问题来解决。
三个问题:
(1)、买一个圆气球和一个爱心气球,要多少钱?
师:你们能自己列出算式吗?请在练习本上完成。列出算式后,请同桌讨论交流:“你是怎样计算的?”(小组汇报。)
板书:5+8=13角
师:在日常生活中,当满10角时就转化成“元”,所以13角=()元()角。板书:13角=1元3角
小结:单位名称都是“角”,可以直接计算。
(2)买一个笑脸气球比一个花朵气球贵多少钱?
师:谁能用响亮的声音读题目?
师:“贵”是什么意思?(贵是多的意思,贵多少就是多多少。)
师:你们能自己列出算式吗?请在练习本上完成。列出算式后,请同桌讨论交流:“你是怎样计算的?”(小组汇报。)
板书:1元=10角10-6=4角
师:为什么把1元换成10角?
生:1元减6角,它们的单位不一样,只有单位一样的时候才可以计算,因此1元换成10角。
小结:单位名称不同时,要先转化相同单位名称,再计算。
(3)买一个笑脸气球和一个天鹅气球,要多少钱?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板书:1元+3元1角=4元1角
师:谁来用响亮的声音说一说你的计算方法?
生:1元加3元等于4元,再加1角,所以等于4元1角。
小结:进行人民币的计算时,一定要注意单位名称!(全班读一读)
2.独立完成“做一做”第2题,并说自己的想法。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57页,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是例5和例6的知识。我们把上面的空格填完整。
三、知识运用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人民币的简单计算。现在,老师想考考你们,你们愿意接受老师的挑战吗?
一块三角蛋糕5元一块长方形蛋糕6元5角
一瓶塑料橙汁3元一盒纸盒橙汁3元
师:谁来告诉大家,你买哪种蛋糕和哪种饮料?用了多少钱?(指名汇报)五、全课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什么内容?有什么收获?
六、课后作业:
练习十三第1题和第3题。
【板书设计】人民币的简单计算
1元2角=()角18角=()元()角
5+8=13(角)13角=1元3角
【教学反思】
在这堂教学活动中主要是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人民币的认识,理解计算人民币的加、减法的生活应用,加深学生对只有相同单位的钱数才能直接相加减的认识。因此,本节课的知识点主要有三个:一是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二是知道商品价格的表示形式。三是进行简单的计算。同时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作用。
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在教学中要结合实际给学生创设实践的机会。要充分提供有趣的、与儿童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题材要多样化,呈现方式也应丰富多彩。通过深入地学习,我转变了以往的教学思路,积极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有所得、在交流中有所悟。在活动中理解和掌握知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也得到发展。先是以购物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唤起学生已有的经验。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关于人民币的简单加减法计算。
认识人民币是为了使用人民币,也只有在使用中才会熟悉人民币,才会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设计模拟购物的活动,不仅增强了学习积极性,而且进一步感悟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使学生体会做数学的乐趣。使学生在思维交锋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不同认知结构和思维方式的学生实现了“互补”,达到了共同提高,合作学习的目的,从而取得交流的实效,提高了探究实践能力。
《数数数的组成》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示例
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能够熟练地一个一个地或一十一十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个数。
2.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能力以及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教具准备:
小棒100根、橡皮筋10根、投影片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回答问题
1个十和2个一组成()
20是()个十组成的
5个一和1个十组成()
()个十和()个一组成17
2.投影出示第31页图。
提出问题
(1)画面上有几个小朋友?(4个)
(2)他们在干什么?(数一共有几只羊)
(3)他们都说了些什么?(有的说大概有100只,有的说比20只多得多)
教师:他们回答对吗?这些羊大概有几只?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数数、数的组成。
二、新授
1.教学例1。
(1)教师:同学们拿出小棒,一根一根地数,数出l0根用橡皮筋捆成一捆
(学生动手操作)。
10个一是多少,(10个一是一十)
(板书)是几捆?(一捆)继续数出10根捆一捆.
教师:你们如果再接着数出9根,现在一共是几根?(19根)教师:大家数到29根小棒,如果再添上一根是多少根?(30根)满10根又要捆一捆,现在一共有几捆?(3捆)
(2)教师拿出一排木块,全班同学数一数有几块?(10块)拿3排木块是多少块?(30块)再加2块呢?(32块)接着再加3块现在一共是几块?(35块)
(3)教师:刚才我们已数出30根小棒是几捆?(3捆)如果加入7捆小棒现在一共是几捆(10捆)?10捆是几根小棒呢?(100根)10个十是一百。(板书)
教师:数物体的个数可以1个1个地数,还可以10个l0。教师:数物体的个数可以1个1个地数,还可以10个l0,教师:数物体的个数可以1个1个地数,还可以10个l0个地数,10个十是多少?(10个十是100)
2.教学例2。
(1)数小棒从三十五数到四十二。
教师:请同学们拿出35根小棒,看谁拿得快(3捆又5根),再一根一根往下数一直数到四十二。(强调数到三十九根再数一根是多少)
四十二根是几捆又几根?
(2)离开实物直接数数,从八十八数到一百.
(3)做课本第35页例2上面的做一做。
让学生独立做,先从五十六根小棒数到六十三根,再接着数到七十二根,有些学生可能对五十九后面,六十九后面的数是什么有困难,老师要给予辅导。
教师出示3捆又5根小棒问学生现在一共是多少根小棒?(35根小棒)引导学生认真观察。35根小棒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35根小棒是由3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3个十和5个一组成多少呢?(3个十和5个一组成35)
三、巩固练习
1.做课本第35页例2下面的做一做。
首先让学生认真观察图形,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独立完成后,把你的想法告诉同桌的同学.
2.再投影出示第33页图。提问个别学生:画面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这些羊有几只?
3、两人一组,互相说一说自己的学号,再说出它的组成。
甲:我是15号。十五是由1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
乙:我是50号.五十是由5个十组成的。
丙:我是32号.三十二是由3个十和2十一组成的。
四、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本节课学生学生的数数积极性很高因为他们都有基础所以学起来很轻松。教学效果很好基本上每个学生都达到了要求。是一节比较轻松课。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在上课前要仔细认真的编写一份全面的教案。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用数学》数学教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用数学》数学教案
第四课时: 用数学
教学内容:练习二十五的第7、8、10、11题
教学目标
1. 根据情境图中给出的信息(条件)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培养学生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充分运用情境图中给出信息(条件)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3.培养学生合理利用各种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进一步培养学生合理利用各种信心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问题卡片。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算卡片
8+5 0+0 15+4 5-5 5+7 10+9
17-7 18-5 2+3 4+10 6+9 17-10
10-7 5-4 6-2 7-3 8-0 18-10
(2)在括号中填数
( )+6=11 17-( )=2(指名回答,怎么想的?)
8+( )=13 6+( )=15 12-( )=2
(二)创设情境
(1)出示课件(停车场有9辆车,一个学生说:“又开来了6辆。”另一个学生问:“现在有几辆车?”)
引导学生思考:根据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现在有几辆车?你会列算式吗?
(2)完成教材练习二十五的第7、8题。
(三)用数学
完成练习二十五的10、11题(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理解图意)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每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有什么样的教案适合新手教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年级数学《分类》,”,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教学目标: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优质的课堂。要根据班级同学的具体情况编写教案。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一年级数学下册《用数学》教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课题八用数学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而耗费半节课的时间吧,通常大家都会准备一份教案来辅助教学。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苏教版一年级上册《复习(一)》数学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复习(一)》数学教案
第十单元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第9课时 复习(一)
教学内容:
课本第100-101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问题,复习加、减法的含义和20以内的加法计算。
2、整理20以内的加法表,并在表中寻找出规律。
3、通过喜闻乐见的练习,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亲切感和成功感。
教学重点:
复习加、减法的含义和20以内的加法计算。
教学难点:
整理20以内的加法表,并在表中寻找出规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加法的含义
1、出示第一题。
(1)学生观察图片,说说图的意思。
(2)请几位学生来说说图的意思,可以让学生尝试编数学实际问题。
(3)学生独立计算并完成书上的填空。
(4)集体订正,问:你是怎样想的?
2、提问:什么情况我们要用加法算?
二、整理加法表。
1、师:我们一起来帮小动物搭房好吗?
生:说说你准备怎么搭房。
小组讨论,集体交流。
学生进行有序地对加法算式整理。
提问:竖着看,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横着看,斜着看呢?
生:小组讨论,观察,发现加法表里的排列规律。
2、把得数是11、12、13?的算式一组一组地说出来。
3、从加法表中任选题目,快速说出得数。
三、口算
1、出示:复习第4题。
让学生独立做在书上
集体订正,对于错的及时分析原因。
组织学生交流:你有什么发现?
2、出示:复习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校对并订正。
四、补充练习
1、在〇里填上大于、小于或等于。
9+7〇15 14-10〇5 5+7〇7+5
13〇4+8 17-7〇9 6+4〇8+3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指名学生说说怎样比大小的。
2、解决实际问题。
(1)小红有8枝铅笔,小明和她同样多,两人一共有多少枝铅笔?
(2)书架上有18本故事书,借走一些后,还剩下8本,借走了多少本?
(3)三盒蛋糕,第一盒有6个,第二盒有8个,第三盒有9个。买2盒最多有( )个,最少有( )个。
教师读题,学生独立思考并列式计算。
组织学生交流,教师及时评价。
五、课堂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学到了什么知识?
教学反思:
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巩固两种计算思路:一是把“凑十法”迁移过来进行计算,二是交换加数的位置把算式转化成学过的算式,算出得数。同时在课堂中注意让学生交流算法过程及自己的想法,加强口算,进一步提高正确率和速度。
作为一小学位老师,我们要让同学们听得懂我们所讲的内容。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练习一》数学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练习一》数学教案
第五单元 认识10以内的数
第6课时 练习一
教学内容:
课本第21--22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数数、填数、摆学具加深对数的基本含义的理解,巩固对5以内数的顺序的认识。
2、体会基数与序数的不同。
3、指导学生在具体的场景中收集信息,进行数的大小比较。
4、对难写的数字进行重点辅导,使学生的书写更规范。
教学重难点:
正确运用“=”、“>”和“
课前准备:
课件、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出示练习一第1题。
树上有多少只鸟?
学生独立完成,复习对数字1~5的认识以及书写。
二、基本练习
说一说,摆一摆。
1、学生拿出学过的0~5的数,按一定的顺序摆一摆。比一比谁摆得又对又快。
2、按顺序数一数。
3、指导学生说说数的位置。
如:几在几的后面;几在几的前面;几的前面是几;几的后面是几。
4、看数字,摆圆片。
先填一填,填好后读一读。
三、综合练习
1、完成练习第一题。
2、练习一第7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交流,指导学生进行归纳。知道答案的不唯一性。
3、练习一第8题
(1)看场景图,用学过的数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看题目要求,理解题意,说说要做什么。
(3)学生独立完成。
(4)交流:尤其是蜻蜓和蜜蜂的比较。
4、练习一第9题
指导学生写0、2、3、5 。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
教学过程:
安排了“=”“>”“
比较两个事物的多少,基本是一一对应。引导学生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进行比较,并把比较的结果用“=”“>”和“”和“
“根据数的大小进行判断,使学生会用”=“”>“或”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所以老师在写教案时要不断修改才能产出一份最优质的教案。在上课时遇到各种教学问题都能够快速解决,那你有没有为了一个问题而去做过一份教案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人教版一年级上册《减法》数学教案”,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减法》数学教案
第六课时:减法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理解减法的意义,认识“-”号,会读减法算式。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思想目标:培养学生团结友爱、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
认识减法的意义,正确读减法算式。
三、教学难点:
利用数的分解组成,正确地计算5以内的减法。
四、教学具准备:
红花、小圆片、小棒、学具、
五、课时:1课时
六、教学过程:
(1)复习:
1、每个小朋友拿出圆纸片摆一摆,说数的组成。
2玩拍手接力的游戏。(如:可小组之间玩,师生玩等形式)
3、复习加法,学生拿出铅笔,左手2只,右手3只,合起来是几只?用算式表示。
(3)过渡:
逆向思维:教师做动作,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老师所做,把5支铅笔拿走2支,还剩下3只,可以用什么数学知识表示?
(教师按照学生回答,伺机板书:减法)
(4)新授:
1、教师一共有5支铅笔用5表示,拿走了2只铅笔用“-2”表示,3剩下3支铅笔用“=3”表示 (引导学生说出来,并认识减号“-”)
2、说一说:学生看老师动作,说一说老师做了什么?能用什么方法计算?并列出式子
3、小组内学习:学生观察课本纸鹤图和气球图,小组内每个小朋友任选自己喜欢的一幅图来说说图的意思,并用算式表示出来。互相检查列式真确了没有。
4、汇报学习情况:每组请一个小朋友说图意和算式。
5、巩固练习:贴红花图2,拿走1朵,列式计算;接着出示三朵,指名上来任拿红花,列式计算,接着下去贴四朵、五朵红花,说说有几种拿法和算法。
6、我当小老师:小组内一人用自己喜欢的学具摆出用减法计算的图,考考大家,其它人说说图意,并列式计算。
(要求每人都要摆一次)
7、指名小组汇报学习情况
(5)小结: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认识了什么新朋友?
板书:
教学反思: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加法和减法(12~21课时)教案”,仅供参考,但愿对您的工作带来帮助。
开发区小学一年级数学科目集体备课教案
课题:用数学
本课初备
课时
共10课时,本课第1课时
个人复备栏
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感受数学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重点难点:课前准备:实物投影仪,苹果图片。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小刺猬跟妈妈去捡果子,小刺猬捡了3个苹果。(教师在黑板上出3个苹果),刺猬妈妈捡了5个苹果(教师在黑板上出示5个苹果)二、新课教学1、例题教学。教师在3个苹果与5个苹果下面板书大括号。师:请你猜一猜这个朋友叫什么?学生大胆地发言,对说出大括号的学生,应予以肯定和表扬。师:我们的新朋友叫大括号,他的意思是把两部分合起来。师:你能根据这幅图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生:一共有几个苹果。(教师板书:?个)师:你的问题提得很好。“?”就代表我们同学提出的问题。谁能用学过的知识解决这个问题。自己先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然后再分小组讨论研究一下,要勇敢地说出自己的想法,研究后把答案写在课本上。学生完成后交流:3+5=8。2.教学“试一试”。(1)教师出示“试一试”的图,引导学生观察。师:看这幅图与第一幅比较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寻找出:第一幅画大括号下面是?个,求一共有几个。第二幅画大括号下面是10个,?个在篮子里。(2)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师:那大家能为第二幅图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生:一共有10个苹果,外面有3个,篮子里有多少个?(3)教师组织学生独立解答。(4)交流算式并说说算式表示的含义。三、完成“想想做做”1.“想想做做”1。(1)学生根据两幅图说说图中的信息及所求问题。(2)学生列式解答,集体交流。2.“想想做做”2。(1)引导学生弄清两幅图要求的问题。(2)学生列式解答,并说说算式表示的含义。3.“想想做做”3。(1)说说图中的信息。汽车上原来有9人,下车了3人。(2)根据问题列式解答。(3)交流想法。4.“想想做做”4。(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四、全课小结数学知识很重要,它能帮助我们解决很多问题,因此,我们要善于用数学知识并用心学好它。五、布置作业选用课时作业设计。练习设计:看图列式解答。1、2、3、4、教后记:参加备课人员
开发区小学一年级数学科目集体备课教案
课题:求未知数本课初备
课时
共10课时,本课第2课时
个人复备栏
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填未知加数的含义;理解并初步掌握填未知加数的思考方法,能正确地填()里的未知加数。重点难点:课前准备:实物投影仪、口算卡片。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算。用口算卡片出示10以内的加、减法,让学生口答,最后选2道加法题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算的。2.口答数的组成。出示,让学生口答。3、导入新课:刚才我们复习了数的组成和10以内的加、减法,今天我们来学习填加法算式中()里的数,(板书课题)说明()叫做“括号”,领读:括号。二、新授教学例题。1.出示苹果盒子图,提问:(1)盒子里有几个格子?(板书:10)(2)盒子里放了多少个苹果?(在10左边板书:8)(3)再放几个苹果就满10个了?老师说明:盒子里已经放了8个苹果,再放几个就满10个,也就是8个和几个合成10个,用加法算式表示就是8+()=10(板书:8+()=l0)(4)8+()=10表示8加几等于10,领读:8加几等于10。2.8+()=10这道算式与原来学的有什么不同?(这个算式里有括号,要算8加几等于10,就要在()里填上一个要加上的数。)3.要填8加几等于10,怎样想括号里要填几?说说你是怎样想的?(想8和几组成10,所以()里填2)除此之外,还可以怎样想?让学生充分讨论,说出自己的想法。(如想8个加上2个是10个,()里要填2;也可以从减法想,10个减8个是2个,()里填2;还可以直接数图中的空格。)4.小结:填加法算式中()里的数,只要看着算式想,一个数和几组成得几,()里就填几,也可以按照加法或减法的计算来想()里填几。二、想想傲傲1.“想想做做”1。(1)理解题意。(2)指导完成第1小题。(3)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2.“想想做做”2。小鸽子应把信送到哪里?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说一说括号里所填的数是怎么想到的。3.“想想做做”3。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4.“想想做做”4。学生看图把算式填写完整。四、布置作业选用课时作业设计。练习设计:一、在○里填上“>”、“<”或“=”。6○53○48-5○42+4○57-4○46+2○8二、在()里填上合适的数。5+()=8()+9=104+()=10()+3=77+()=9()+2=8教后记:参加备课人员
开发区小学一年级数学科目集体备课教案
课题:练习八⑴本课初备
课时
共10课时,本课第3课时
个人复备栏
教学目标:1.使学生巩固1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方法,熟练地口算得数是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2.熟练地掌握根据一幅图写出相应的加法和减法算式,进一步了解加、减法之间的联系。重点难点:课前准备:0~10的数字卡片(两张3)。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10以内的加、减法,这节课我们就来上一节练习课,重点练习10以内的加、减法。二、基本训练1.口算:3+6=9-8=1+9=5-4=8+2=10-8=5+5=10-2=9-3=3+7=9-7=4+5=口算完后,选一道加法和一道减法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2.出示2+6=86+4=10,要求口算出得数,口答每道题相应的3道算式。三、综合练习1.练习八1。(1)出示练习八1的图,看图,说一说图意。(2)看着这样的一幅图可以写出几道加法和几道减法算式?(3)学生完成书中的填空。集体校对后分小组说一说你的想法。2.练习八2。(1)学生算一算,连一连。(2)集体交流。3.练习八3。看谁都能算对。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后,对做得又对又快的学生给予表扬。四、布置作业选用课时作业设计。练习设计:一、看图写算式。二、根据3、7、10和2、5、7写出两道加法和两道减法算式。教后记:参加备课人员
开发区小学一年级数学科目集体备课教案
课题:练习八⑵本课初备
课时
共10课时,本课第4课时
个人复备栏
教学目标:能结合加法和减法的含义,根据图画所表示的意思列出算式。重点难点:课前准备:教学过程:一、练习1.练习八4。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2.练习八5。(1)引导学生说一说每幅图的意思。(2)学生独立解答。(3)结合图再说一说,算式表示的含义。3.练习八6。(1)出示小白兔采蘑菇图,数一数地上一共有多少个蘑菇?想像10个蘑菇采了1个剩几个?采了3个剩几个?采了5个、7个、9个呢?(2)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想成共10个蘑菇,地上还有1个,采了几个?地上还有3个、5个、7个、9个,采了几个?(3)学生在课本上填上得数,集体校对。4.练习八7。(1)学生独立完成。(2)相互交流订正。二、布置作业选用课时作业设计。练习设计:一、看图列式计算。二、连一连。三、小动物回家。教后记:参加备课人员
开发区小学一年级数学科目集体备课教案
课题:连加、连减
本课初备
课时
共10课时,本课第5课时
个人复备栏
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掌握连加和连减的计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培养口算能力。重点难点:课前准备:实物投影仪,学具盒。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算。4+3=9-5=10-4=2+6=7-1=8+2=7+2=6-3=5+5=2.摆一摆,算一算。(1)左边摆6根小棒,右边摆3根小棒,问一共有多少根小棒?怎样列式计算?为什么用加法算?(2)先摆10个△,去掉2个,求还剩几个怎样算?为什么要用减法算?二、新授1.教学连加。(1)出示例题图,先让学生说一说图意:原来有4个南瓜,又运来2个,还剩1个没运。引导学生看图:原来有4个南瓜,又运来2个,一共有几个?怎样算:(板书:4+2)一共几个?4个加2个后,还要运来1个,要算一共有几个,算式里要怎样写?(接着板书:+1)请小朋友看图想一想,黑板上4+2+1表示把哪几部分的南瓜个数合起来?像这样,把三个数合起来的算式叫连加。(板书:连加)(2)连加算式的读法。连加怎样读呢?(读作4加2再加1)老师领读,学生齐读,同桌互读。(3)连加的计算方法:,4+2+1等于几呢,请同学们想一想,原来有4个南瓜,运来了几个?还要运几个?4个加2个是几个?再加1个呢?老师板书:4+2+1=7↓64+2+1等于几,先算4加2得6,6再加1等于7。指名说说计算过程,再同桌互说一下计算过程。(4)小结;计算三个数连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用得数与第三个数相加,算出结果。2.教学连减。(1)出示例题图,让学生弄清图意:原来有8根丝瓜,先摘了3根放在篮子里,接着又摘了1根。(2)提问:原来一共有多少根丝瓜?先摘下几根放在篮子里?算还剩几根?怎样列式?(板书:8-3)还剩几根?又摘下1根,要算还剩几根,要用什么方法算?8已经减了3,还要再减几?(接着板书:-1)请小朋友看图说一说,黑板上8-3-1是什么意思?老师;8-3-1表示从8根里面先去掉3根,再去掉1根,像这样从8里面连续减两次的算式叫连减。(板书:连减)(3)连减算式的读法。连减怎样读?(读作:8减3再减1)老师领读,学生齐读,同桌互读。(4)指导连减的计算方法。想一想,8根丝瓜,先摘了几根,剩几根?5根中再摘掉1根,最后还剩几根?8-3-1可以怎样算?学生回答,老师板书:8-3-1=4↓5(5)小结:计算三个数连减,先把前两个数相减,再用得数去减第三个数,最后把结果写在等号的后面。三、完成“想想做做”1.“想想做做”1。(1)先出示小棒图。图上画了什么?求一共有多少根小棒怎样算?算式应该是3加几,再加几呢?请小朋友先填算式,再填得数,集体订正。(2)出示正方形图。老师说明虚线框表示去掉。数数一共有多少个正方形?先去掉几个?又去掉几个?怎样求算剩下的?算式应该是10-4,再减几呢?请小朋友先填算式,再填得数,集体订正。2.“想想做做”2。(1)先出示小鸟图,指名说一说图意,树上原来有4只小鸟,先飞来3只,又飞来3只。(2)求一共飞来多少只?怎样列式计算?(3)学生填书,集体校对。3.“想想做做”3。(1)先出示小鸭图,指名说一说图意,池塘里原来有9只小鸭子,先游走2只,又游走4只。(也可以先上岸2只,又上岸3只。)(2)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求剩下的只数。(3)学生填书,集体校对。(一)9-2-4=3(二)9-2-3=44.“想想做做”4。独立完成,集体校对时选一道连加和连减题说说运算顺序。5.“想想做做”5。出示图,请学生列式,学生有可能列出连加或连减算式,但无论哪种都要求学生结合图说说算式所表示的意思,如9-3-2、3+2+4等。6.“想想做做”6。学生在田字格中写一写、算一算。四、布置作业选用课时作业设计。练习设计:一、填一填。二、算一算。1+2+5=9-3-4=6+0+2=4+2+4=9-4-2=10-0-6=1+5+3=10-2-5=9-1-5=三、看图列式。1、
2、四、填上数,使每条线上的三个数相加得10。
教后记:
参加备课人员
开发区小学一年级数学科目集体备课教案
课题:加减混合本课初备
课时
共10课时,本课第6课时
个人复备栏
教学目标:通过观察,使学生初步理解加减混合的含义,掌握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培养口算能力。重点难点:课前准备:实物投影仪。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算:3+2+5=10-5-3=5+1+1=8-3-5=8-4-2=8-0-6=最后一排的题让学生说出计算过程。2.看图列式。二、新授教学例题。1.出示例题图,让学生说图意。图上画了些什么?图上的人们在干什么?2.数一数车上原有多少人?下车几人?怎样列式?又上来3人怎么办?谁能列出算式?;(板书:7-2+3)3.这道题跟我们前面学习的连加、连减有什么不同?教师指出:像这样有加又有减的算式,叫做加减混合。(板书:加减混合)4.哪位小朋友试着读读看?(7减2再加3)老师领读,学生齐读,同桌互读。5.看一看图上的意思,想一想“7-2+3”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么?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7-2+3=8↓5指名再说说计算过程,同桌互说。6.小结。像“7-2+3”这样有加又有减的加减混合题,计算方法与连加、连减一样:先算前面的,再算后面的。三、想想做做1.“想想做做”1。出示第1题的图,在教师的指导下,帮助学生弄清图意,原来有6棵树苗,又拿来2棵,栽了3棵,还有多少棵?列出6+2-3=,最后说出计算过程,填写得数。2.“想想做做”2。出示第2题图,在教师的指导下帮助学生弄清图意,原来有5个小朋友在打扫卫生,走了2个,又来了3个,现在有多少个小朋友?列出5-2+3=,最后说出计算过程,填写得数。3.“想想做做”3。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选一两题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4.“想想做做”4。通过计算,用线连一连,学生自己连一连,集体校对。5.“想想做做”5。(1)出示“想想做做”5的图,让学生说说图意,图上画了些什么?(2)要求学生根据此图列出连加、连减或加减混合算式,只要学生所列算式符合图意都可以。(3)汇报所写的算式,并结合图说一说它所表示的意思。如:(2+2+2=6,8-3-1=4,3+1+4=8,4+3+2=9,9-4-3=2等等。)6.“想想做做”6。独立在田字格写一写、算一算。四、布置作业选用课时作业设计。练习设计:一、填一填。二、算一算。3+2+5=7+3+0=9-5-3=8-3-2=4+3-2=5+3-6=5-3+7=10-7+4=三、看图列算式。1、2、教后记:参加备课人员
开发区小学一年级数学科目集体备课教案
课题:练习九本课初备
课时
共10课时,本课第7课时
个人复备栏
教学目标:1.巩固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2.进一步熟练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提高口算能力。重点难点:课前准备:实物投影仪教学过程:一、复习教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采取开火车或抢答形式进行口算。5+32+68+20+98-5二、练习1.练习九1。(1)同桌比赛,比一比,谁的青蛙跳得快。(2)同桌交流,相互找出错误,独立订正。(3)集体反馈:最快,最棒的青蛙是谁。2.练习九2。6道混合计算的题目,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指名说一说运算顺序。3.练习九3。(1)学生独立比较大小,教师巡堂了解情况。(2)集体交流反馈、订正。4.练习九4。(1)读懂题目:横行,竖行上的数分别相加。(2)学生独立尝试加一加。(3)集体交流,要把每次的算式说一说。5.练习九5。(1)学生独立写一写,算一算。(2)展示学生的作品,强调书写习惯。三、全课小结希望同学们能养成认真计算、工整书写的好习惯。四、布置作业;选用课时作业设计。练习设计:一、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5+7=10-7=4+8=
13-3=5+9=10-9=
2+9=3+8=4+7=
4+9=3+4=5+8=
二、在○填上“>”“<”或“=”。
5+9○149○18-107+8○16
10-8○712○3+89+6○15
三、算一算。
3+4+1=7+2+1=2+2+4=
6+4-0=4+3+2=5-0+3=
10-4-4=7-6+5=
教后记:
参加备课人员
开发区小学一年级数学科目集体备课教案
课题:复习⑴本课初备
课时
共10课时,本课第8课时
个人复备栏
教学目标:1.进一步认识加、减法的含义。2.进一步熟练计算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提高口算能力。重点难点:课前准备:加法表和减法表。教学过程:一、导入复习内容前面我们已经学了加、减法的意义和10以内的加、减法,今天我们就来上一节复习课。(板书课题)二、复习加、减法的含义1.出示图,学生独立列式,集体交流。可以列两个加法算式,两个减法算式。2.出示金鱼图,说一说图意。这题已知什么?求什么?(已知原来有2条金鱼,又游来3条,求一共有多少条?)求一共有多少条?用什么方法算?为什么用加法算?学生填书后口答。3.出示鸽子图,说一说图意。这题已知什么?求什么?求还剩多少只?用什么方法算?为什么用减法算?学生填书后口答。4.比较一下这两题,为什么一个用加法算,一个用减法算?5.老师小结:在做图画应用题时,先要看清图意,然后再想用什么方法算,如果要把两个部分合起来,算一共有多少,就用加法算;如果要从一共里去掉几个,算还剩多少,就用减法算。三、复习10以内的加法1.出示加法表。(1)竖着看,第一行得数是几?第二行得数是几?第三行呢?……竖着看,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每一竖行里每道题的得数都相同。)(2)横着看,第一行1、2、3、4……都加上几?第二行1、2、3、4……都加上几?第三行呢……横着看,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每行都是1、2、3、4……加上相同的数。)(3)斜着看,你发现了什么规律?2.利用加法表练习。(1)让学生竖着、横着、斜着按顺序各读一遍算式和得数。(2)要求学生说出5道加3和加4的算式及得数。(3)要求学生说出所有得数是7和10的加法算式。四、复习10以内的减法1.出示减法表。(1)竖着看,第一行从几里减17第二行都从几里都减几?第三行呢?……竖着看,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每一行里都是从相同的数里减几。)(2)横着看,第一行2、3、4……都减几?第二行减去的都是几?第三行呢?……横着看,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同一行里减去的数相同。)(3)斜着看,你发现什么规律?2.利用减法表练习。(1)让学生横着、竖着、斜着按顺序各读一遍算式和得数。(2)要求学生说出减3,减6的算式和得数。(3)要求学生说出7减几,10减几的算式和得数。(4)随便指一道算式,要求很快说出得数。五、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复习了加、减法的意义和10以内加、减法,在做题时,要看清图意,选择正确的方法计算,在做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时,小朋友要能算得又对又快。六、布置作业选用课时作业设计。练习设计:一、先算得数,再按得数把算式搬到屋里去。2+5=9+0=5+3=5+4=7-2=1+5=3+5=8+1=10-2=10-5=1+7=0+9=二、看图列式。教后记:参加备课人员
开发区小学一年级数学科目集体备课教案
课题:复习⑵本课初备
课时
共10课时,本课第9课时
个人复备栏
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熟练计算10以内加、减法以及连加、连减、加减混合提高口算的速度和能力。2.进一步熟练地掌握根据一幅图列出两道加法和两道减法算式。3.进一步掌握填未知加数的思考方法,能正确地填()里的未知数。重点难点:课前准备:教学过程:一、导入复习内容上一节课我们复习了加、减法的意义和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今天我们继续来上一节复习课。(板书课题)二、复习口算出示第72页第6题。学生口算比赛,同桌相互交流。三、复习填未知加数1.出示5+()=10括号里填几?你是怎么想的?(方法合理就行)2.完成第73页第7题,学生填在课本上,集体订正时重点放在最后一题()+()=10,鼓励学生说出多种方法,只要和为10都可以,对有序地说出和是10的所有加法算式的学生给予表扬。四、复习计算1.完成第73页第8题,订正时说一说它们的运算顺序是什么?老师小结:在计算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时,要先算第一步的结果,再算出第二步。2.出示第73页第9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五、复习应用题1.完成第73页第10题。(1)学生看图,说说图上画了什么?(2)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3)学生根据问题独立解答。(4)集体交流。2.完成73页第11题。(1)引导学生看图说一说图中所画的。(2)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3)选择自己的问题列式解答。(4)集体交流,说说算式表示的含义。六、布置作业选用课时作业设计。练习设计:一、看图列式。二、在()里填上合适的数。()+5=74+()=95+()=9()+()=8三、当小象、小马是什么数时等号才能成立。教后记:参加备课人员
周兆发赵培陈增英郭如贤魏玉珍徐攀芳开发区小学一年级数学科目集体备课教案
课题:丰收的果园本课初备
课时
共10课时,本课第10课时
个人复备栏
教学目标:通过实际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会日常生产、生活里存在着数学问题,初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同时复习已经学习的数和计算,以及方位等有关内容。重点难点:课前准备:实物投影仪。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秋天到了,果园里的水果都成熟了,小动物们来到果园里参加劳动,(出示“丰收的果园”教材第74~75页的图并板书。)二、新授1、观察图。“丰收的果园”里有些什么?2.认方位。(1)从中间看,梨树在哪边?谁在梨树上?谁在梨树下?小猴在谁的上面?在谁的下面?(2)在运水果的队伍中小猫前面一辆车是谁在推?后面一辆车是谁在推?3.数一数,算一算。(1)运苹果的车有多少辆?是哪几辆?运梨的车有多少辆?是哪几辆?(2)苹果树有多少棵?梨树有多少棵?苹果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怎样求?(3)苹果有多少筐?梨一共有多少筐?你是怎么数的?(让学生感知到既可以1筐1筐地数,也可以2筐2筐、3筐3筐地数。)(4)树上有几只小鸟,又飞来几只,一共有多少只?谁能说说你是怎样求一共有多少只的?4、分小组活动。除此之外,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分小组活动,每个学生说一说自己所想的问题,在小组中交流,然后在班级里交流。)三、全课小结(略)四、布置作业选用课时作业设计。练习设计:1.在老鹰捉小鸡的游戏中有()个男孩,()个女孩,一共有()人。2.在小鸡队伍中第()个,第()个,和第()个是小男孩。3.你还能提出其他问题吗?教后记:参加备课人员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老师需要做好课前准备,编写一份教案。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年级数学综合练习教案”,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6、综合练习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为此老师就需要在上课前准备好教案,以此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怎样写才能有一份高质量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新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新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
内容及简析
认识图形(二),这部分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区分常见的立体图形了,这里主要是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这些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本单元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通过摆、拼、剪等活动体会图形特征,感知图形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
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他人交往、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措施
1.充分给学生机会,让他们通过拼、剪等操作活动,在活动中体会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
2.让学生感知平面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
课件、图形卡纸、实物等。
课时安排:约5课时。
第一课时认识平面图形
教学时间:
教学内容:教材第2页的内容及相关的练习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拼、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3.能辨认各种图形,并能把这些图形分类。
教学重、难点:
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教具准备:
图形卡纸、实物、学具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实物出示)小朋友们还记得这些图形朋友吗?
(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
二、初次感知,认识图形
这些立体图形上面有我们这节课要认识的新朋友,他们就藏在这些立体图形的表面上,你在哪个立体图形的表面上找到了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呢?
生1:我在正方体上找到了正方形。
生2:我在长方体上找到了长方形。
……
【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感知“面”在“体”上,渗透事物普遍联系的思想,从而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2寻找多种方法。
师:你能把你找到的图形移下来吗?你可以用什么方法?
学生可能想出以下几种方法:
(1)描形的方法。
(2)用印泥印的方法。
(3)用剪的方法。
(4)在纸上折出印痕的方法。
3、学生动手操作。
学生利用手中的实物选择其中一种方法,在纸上得到物体的表面图形。
师:我请同学们把画好的图形贴到黑板上。贴的时候要思考,你画的图形和谁是好朋友?
三、初步认识图形特征
1、认识长方形。
师:认识这些图行吗?谁知道他们的名字?
师:举起你们画的长方形。我看到同学们画的长方形有大、有小,形状也不一样,他们为什么都叫长方形呢?
生:长方形有四条边,有两条长长的边,也有两条短短的边。长方形有四个一样的角。
2、认识正方形。
师:这些图形也有四条边,也有四个角,它为什么叫正方形呢?它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生:正方形有四条边,四条边是一样长的,有四个一样的角。
3、认识平行四边形
师:这些图形都有四条边,四个角。为什么叫平行四边形呢?它有什么特点?
生:平行四边形有四条边,相对的边平行,有四个角,相对的角相等。
4、认识三角形。
师:那些图形都叫什么图形呢?它有什么特点?
生:它们叫三角形,有三个角,三条边。
5、认识圆。
师:还有一个好朋友都等不及了。它是什么图形?(圆)你们快和它交朋友吧!谁来介绍一下这位好朋友?(出示圆形)
师:(出示一个球)它是什么图形?是不是圆呢?这是一个球,它跟我们今天学的圆有什么不一样呢?(摸一摸:圆是平平的,球是鼓鼓的。)
小结:这些图形都是平面图形。
四:应用与提高
1、辨析。
请你把三角形找出来。
提问:这两个图为什么不是三角形呢?
2、看教材第5页第3题。
现有学生独立完成后再集体订正。
观察上图由什么图形组成?先数什么,再数什么?你怎样数的又对又快?
3、利用学具评出自己喜欢的图形。
板书设计:
认识平面图形
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
学生作品:
第二课时平面图形的拼组
教学时间:
教学内容:
教材第3页“拼一拼”及相关的练习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初步感知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问题解决与数学思考
通过折、摆、拼等活动,体会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间的关系。
情感与态度
感受图形美、学会用联系变化的观点看待事物。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初步体会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难点:初步体会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
风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教师出示一个风车,并以谈话引入:同学们看,这是什么?你们喜欢风车吗?谁动手做过这样的风车?给大家介绍一下做这样的风车要用哪些东西?
二、感受新知,观察比较
1.提问:你们说得很对,做风车的风叶要用一张正方形的纸,正方形上节课跟我们见过面了,是个老朋友了,回忆一下,除了正方形你还认识哪些图形?在这些图形中,哪些图形和正方形最相似?为什么?
2.提问:它们都有四个角,四条边,先来看看长方形,它的四条边有什么特点?
上面的边对着下面的边,这样相对的边我们把它叫做对边。
3.引导学生继续观察长方形的边。
提问:我们能想办法证明长方形对边相等吗?
生可以自由选择证明方法,如对折、测量等,并请用不同方法的学生上台演示。(出示课件整理小结)
教师板书:对边相等
4.引导学生观察正方形的边,你有什么发现?
你能证明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吗?
5.小朋友们真了不起,通过你的观察,动手验证了两种图形边的特点,那你能不能利用手中老师发给你的长方形纸做一个风车呢?(全班同学动手做风车,教师给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说一说你在做风车的过程中发现了哪些图形?
6.一个简简单单的风车,就让我们发现了这么多的图形,你能试着用这些图形来拼更多的图形吗?大家来试试!
三、动手实践
1.学生独立完成第3页的“做一做”。
2.第6页的第4题。
3.第6页的第5题。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进行了图形的拼摆,同学们学得很投入,课下请大家留心观察生活中有哪些基本图形拼成的图案,说不定会有更多更好的发现。
板书设计:
平面图形的拼组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每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连加》数学教案”,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连加》数学教案
第十一课时 连 加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5页例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连加的含义,掌握连加的计算方法,正确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判断能力和迁移能力。
3.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连加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的进行计算。
教具准备:课件,磁性小棒,实物投影仪,录音机,录音磁带。
学具准备:10根小棒。
教学过程设计
一、激趣导入
进行“画苹果比赛”,分男女两队,第一轮为双人赛,第二轮为三人赛。
每轮比赛结束后由学生列出算式,判断出胜方。
师:我们看到了一场激烈的比赛,老师还注意到了,同学们能计算出3个数相加的结果,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连加。
教师板书课题,学生跟读。
二、新课
课件演示:先是1条鱼游出来,接着5条鱼一起游出来,又游来了2条鱼。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说画面的意思,并列出算式。
教师板书算式:1+5+2=8。
教读算式,学生跟读:1加5再加2等于8。
师:算式里的“1”表示什么?“5”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8”表示什么?
指名答。
问:计算1+5+2=8,第一步先算什么?第二步再算什么?(指名说)
除了这方法以外,还有没有别的想法?
教师小结:像这样把三个数合起来的算式加连加。在计算时,我们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把加得的结果再和第三个数相加;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加,把加得的结果再和第一个数相加;还可以先把第一个和第三个数相加,把加得的数再和第二个数相加。
三、教师教做课中操
四、联系生活实际
师:连加在我们生活中经常用到,比如说我们开学时买作业本,买了2本算术本,2本图画本,4本生字本,一共买了多少本作业本,算式是2+2+3=7(可由学生说)。平时你们在哪里用过连加?谁能说一说?(指名说)
五、动手摆小棒
让学生按照教师要求摆小棒,同时请一名学生上台演示。
学生根据摆小棒的情况列出算式,并在小组内交流计算方法,个别汇报。
六、游戏:出手指
学生以六人小组为单位进行游戏:其中三名学生出手指,另外三名学生根据
对方所出手指数写连加算式,游戏轮换进行。
教师宣布游戏开始后,巡视并进行指导。
游戏结束,投影出学生写的算式,集体讲评。
七、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还记得连加算式怎么读吗?怎样计算连加?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教师资讯、教师交流、教师学习
尽在小学教师帮!
《一年级数学教案(教科书第12-13页)》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97987.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