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2012届高考生物第一轮染色体变异导学案复习

俗话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让学生们充分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帮助高中教师在教学期间更好的掌握节奏。那么一篇好的高中教案要怎么才能写好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12届高考生物第一轮染色体变异导学案复习”,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重难点一染色体变异

1.染色体结构变异

缺失重复倒位易位

图示

效应人类的猫叫综合征(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果蝇的棒眼(小眼数目减少。X染色体某一区段重复)一般无效应,但是

大段倒位导致不育一般无效应,但杂合子易位常伴有不同程度的不育

2.染色体数目变异

类别名称染色组构成事例

个别染色体数目增减(非整倍体)单体2N-1AA—1(abcd)(abc)唐氏综合征(XO)

双单体2N—1—1AA—1,AA—1(abc-)(ab-d)

缺体2N—2(1)AA—1,AA—1(abc-)(abc-)

三体2N+1AA+1(abcd)(abcd)(d)21三体综合征

四体2N+2(1)AA+1,AA+1(abcd)(abcd)(dd)

双三体2N+1+1AA+1,AA+1(abcd)(abcd)(cd)

染色体数目成倍增减

(整倍体)单倍体1或多个1个(abcd)或多个(abcd)蜜蜂的雄蜂

二倍体2NAA(abcd)(abcd)人果蝇豌豆

多倍体同源三倍体3NAAA(abcd)(abcd)(abcd)香樵三倍体西瓜

同源四倍体4NAAAA4个(abcd)蔓陀罗

异源四倍体4NAABB2个(abcd)2个(opqr)棉花烟草油菜

异源六倍体

6N2个(abcd)

AABBCC2个(opqr)

2个(wxyz)普通小麦

异源八倍体8N4个(abcd)

4个(wxyz)异源八倍体小黑麦

说明:大写字母表示染色体组,小写字母表示染色体。这里假定每个染色体组含有4个染色体。

3.染色体变异的几个概念的比较

概念特点形成过程事例

染色

体组一个正常配子所含的染色体数叫一个染色体组,用N表示。不含同源染色体,含有一整套完整的基因减数分裂果蝇

N=4

单倍体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的个体①可能含一个或几个染色体组

②二倍体和奇数多倍体的单倍体高度不育

③偶数多倍体的单倍体可育单性生殖

(可自然形成和通过花药离休培养形成)雄蜂

N=16

单倍体水稻

N=12

(或2N=24)

同源

多倍体具有三个以上相同染色体组的个体①茎秆粗壮,叶、果实和种子变大

②糖类、蛋白质含量多

③生长变慢,成熟推迟,育性降低①由染色体加倍形成

②由已加倍的多倍体与原来的二倍体杂交形成①四倍体西瓜

4N=44

②三倍体西瓜

3N=33

异源

多倍体两个或两个以上物种杂交后经染色体加倍后形成的个体远缘杂交

具有两个物种的特性先种间杂交

后染色体加倍

(自然或人工)普通小麦

6N=42

小黑麦(8N=56)

典题演示1(2010连云港一模)如图是某个二倍体动物的几个细胞分裂示意图(数字代表染色体,字母代表染色体上带有的基因)。据图判断不正确的是()

A.图甲细胞中有两个染色体组和两对同源染色体

B.乙细胞表明该动物发生了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

C.1与2或1与4的片段交换,前者属基因重组,后者属染色体结构变异

D.丙细胞不能进行基因重组

解析:根据题干中甲、乙、丙是同一个二倍体的几个细胞分裂图。甲图中同源染色体正在分开,是减数第一次分裂的特征;乙图中着丝点分开,而且有同源染色体,是有丝分裂的特征;丙图中着丝点正在分开,而且没有同源染色体,是减数第二次分裂的特征。由于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所以乙细胞不可能进行基因重组。1与2的片段交换,属于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1与4的片段交换,属于非同源染色体的交换,会改变染色体上基因的数目和排列顺序,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答案:B

易错易混点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与减数分裂过程中的交叉互换的区别

易位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是一条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单向易位)或两条非同源染色体间交换片段(相互易位)。这种变异会破坏原来的基因间的正常遗传关系,绝大多数是有害的。减数分裂过程中的交叉互换发生在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不影响原基因间的连锁、自由组合等正常遗传关系。增加了基因重组类型,丰富了生物的多样性。

变式训练1(2009江苏高考改编)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出现了甲、乙2种变异,甲图中英文字母表示染色体片段。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①甲图中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增加了生物变异的多样性

②乙图中出现的这种变异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

③甲图中的变异可出现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乙图中的变异只可出现在有丝分裂中

④甲、乙两图中的变异类型都可以用显微镜观察检验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染色体变异。甲图中发生的是染色体变异,属于染色体中某一片段位置颠倒,属于结构的变异;乙图中属于在着丝点分裂时,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移向了同一级,使子细胞中染色体多了一条,也属于染色体变异,染色体可以用显微镜中观察到。染色体结构变异可发生在减数分裂也可发生在有丝分裂过程中。

答案:D

重难点二染色体组、单倍体和多倍体

1.染色体组

(1)概念: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是携带着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的全部遗传信息,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做一个染色体组。

(2)特点:

①一个染色体组中不含同源染色体。

②一个染色体组中所含的染色体形态、大小和功能各不相同。

③一个染色体组中含有控制生物性状的一整套基因,但不能重复。

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判断

①据染色体形态判断:细胞内形态相同的染色体有几条,则含有几个染色体组。

②根据基因型判断:在细胞或生物体的基因型中,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出现几次,则有几个染色体组。

③根据染色体的数目和染色体的形态数来推算:染色体组的数目=染色体数/染色体形态数。

2.单倍体

概念: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

自然成因:由配子直接发育成的新个体,如蜜蜂的雄蜂。

人工成因:花药离体培养。

特点:植株长得弱小,高度不育。

育种过程:表解如下.

3.多倍体

概念: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

实例:香蕉(三倍体)、马铃薯(四倍体)、普通小麦(六倍体)。

特点:茎秆粗壮,叶片、果实、种子都比较大,营养物质含量增加,但发育延迟。

实例:三倍体无子西瓜。

育种过程:表解如下.

典题演示2(2010南通二模)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雌蜂(蜂王)是二倍体(2n=32),由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而来的雄蜂是单倍体(n=16)。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蜜蜂属于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

B.雄蜂是单倍体,因此高度不育

C.由于基因重组,一只雄蜂可以产生多种配子

D.雄蜂体细胞有丝分裂后期含有2个染色体组

解析:雄蜂是由未受精的卵细胞直接发育而来,是单倍体。

答案:D

知识拓展多倍体产生的主要原因

1.体细胞在有丝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完成了复制,但是细胞受到外界环境条件或生物内部因素的干扰,纺锤丝的形成受到破坏,以致染色体不能被拉向两极,细胞也不能分裂成两个子细胞,于是就形成染色体数目加倍的细胞。

2.染色体加倍也可以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产生染色体数加倍的配子,这样的配子在受精后发育成多倍体。

(2010连云港一调)下图是甲、乙两种生物的体细胞内染色体情况示意图,则染色体数与图示相同的甲、乙两种生物体细胞的基因型可依次表示为()

A.甲:AaBb乙:AAaBbb

B.甲:AaaaBBbb乙:AaBB

C.甲:AAaaBbbb乙:AaaBBb

D.甲:AaaBbb乙:AAaaBbb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染色体组相关的知识。依图可知甲细胞中有4个染色体组,属于四倍体,乙细胞中有3个染色体组,属于三倍体。

答案:C

问题1、什么是染色体组?什么是二倍体?什么是多倍体?什么是单倍体?

问题2、什么是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包括哪几种类型?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包括哪几种类型?

教师总结染色体变异与基因突变的区别:

染色体结构变异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从而导致性状的变异。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基因突变导致新基因的产生,染色体结构变异未形成新的基因。如图所示:

学习感悟

2011.11.17生物高三试题

一.选择题(1—10题每题1分,11—30题每题2分,共50分)

1.绿藻被认为是21世纪人类最理想的健康食品,螺旋藻(属蓝藻门)特有的藻蓝蛋白能提高淋巴细胞活性,增强人体免疫力。下列关于绿藻和螺旋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二者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B.绿藻和螺旋藻合成蛋白质的场所都是核糖体

C.绿藻有核膜、核仁,而螺旋藻没有

D.绿藻和螺旋藻都能进行光合作用,这与它们含有叶绿体有关

2.关于生物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体内参与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水是自由水

B无机盐是ATP、RNA和磷脂的组成成分

C生物体内无机盐的浓度的大小会影响细胞的吸水或失水

D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随细胞代谢的增强而减小

3.下列有关实验显色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A.常温条件下,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呈现紫色

B.显微镜观察,线粒体与健那绿发生作用呈现绿色

C.水浴加热条件下,蔗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

D.常温条件下,核糖核苷酸与甲基绿作用呈现绿色

4.下图为甲同学进行的一项实验的基本操作步骤,其中叙述错误的是()

A.该实验是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

B.E步骤滴加的是清水

C.B步骤是观察细胞质大小及细胞壁的位置

D.实验前后的处理形成了自身对照

5.下列有关细胞衰老和凋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健康成人体内每天有一定量的细胞凋亡

B.细胞凋亡受环境影响大,机体难以控制

C.老年人头发变白和白化病都是由酪氨酸酶活性降低引起的

D.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增加,导致癌细胞易发生转移

6.下列有关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孟德尔在豌豆开花时进行去雄和授粉,实现亲本的杂交

B.孟德尔研究豌豆花的构造,但无需考虑雌蕊、雄蕊的发育程度

C.孟德尔根据亲本中不同个体的表现型来判断亲本是否纯合

D.孟德尔利用了豌豆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特性

7、下列有关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遗传规律适用于细胞核内基因的遗传 B.遗传规律适用于伴性遗传

C.遗传规律发生在有性生殖过程中D.遗传规律发生在受精作用过程中

8.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B.杂种后代中显现不同性状的现象称性状分离

C.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D.等位基因是指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9.下面是关于基因、蛋白质和性状三者间关系的叙述,其中不正确的是()

A.蛋白质的功能可以影响性状

B.蛋白质的结构可以直接影响性状

C.基因控制性状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实现的

D.生物体的性状完全由基因控制

10、下列不属于萨顿假说中对基因与染色体关系的表述的是()

A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染色体也是成对存在的

B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C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染色体在形成配子和受精过程中,具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

D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同源染色体也是如此

11.将用3H标记的尿苷引入某绿色植物细胞内,然后设法获得各种结构,其中最可能表现有放射性的一组结构是()

A.细胞核、核仁和中心体B.细胞核、核糖体和高尔基体

C.细胞核、核糖体、线粒体和叶绿体D.细胞核、核糖体、内质网和液泡

12.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细胞分裂都会出现纺锤体和遗传物质的复制

B.衰老的细胞没有基因表达过程

C.致癌病毒可通过将其基因组整合到人的基因组中,从而诱发细胞癌变

D.细胞癌变是细胞高度分化的结果

13.如图是物质进出细胞方式的概念图,对图示分析正确的是()

A.据图可确定①为不耗能需载体蛋白的协助扩散

B.⑤、⑥两种方式的共同特点是顺浓度梯度运输物质

C.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可通过①、③两种方式被吸收

D.质壁分离实验中蔗糖进入细胞的方式为①

14.下列有关酶的实验设计思路正确的是

A.利用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B.利用过氧化氢、新鲜的猪肝研磨液和氯化铁溶液研究酶的高效性

C.利用淀粉、蔗糖、淀粉酶和碘液验证酶的专一性

D.利用胃蛋白酶、蛋清和pH分别为3、7、11的缓冲液验证pH对酶活性的影响

15、某人做酶的相关实验时,在试管中依次加入质量分数为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2mL,2%的新鲜淀粉酶溶液2mL,放入适宜温度的热水中,保温5min,然后加入质量浓度为0.1g/mL的NaOH溶液1mL,摇匀,再加入质量浓度为0.01g/mL的CuSO4溶液4滴,摇匀,试管中液体的颜色是

A、砖红色B、无色C、蓝色D、紫色

16.下表①~④分别是高中生物实验,在实验过程的相关处理中,正确的是()

实验内容相关处理

A.①生物组织中脂肪的检测可用龙胆紫代替苏丹Ⅲ染液

B.②观察细胞减数分裂实验可用蝗虫的精巢做实验材料

C.③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可用医用酒精代替丙酮

D.④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可用蒜叶代替洋葱根尖

17.为了检测“苏丹红”对人体细胞的毒害作用,研究人员以哺乳动物组织块为实验材料开展有关研究,得到下表结果。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实验开始时先制备细胞悬液

B.该实验还需设置一个空白对照组

C.该实验控制的最适温度为25℃左右

D.实验结果表明较低浓度的苏丹红毒性较小

18.下列有关ATP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人体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线粒体,不能产生ATP

B.ATP中的能量可以来源于光能、热能、化学能,也可以转化为光能、热能、化学能

C.ATP中的“A”与构成DNA、RNA中的碱基“A”表示的是不同物质

D.在缺氧的条件下,细胞质基质不能形成ATP

19.呼吸熵(RQ=放出的CO2量/吸收的O2量)可作为描述细胞呼吸过程中氧气供应状态的一种指标。下图示酵母菌氧化分解葡萄糖过程中氧分压与呼吸熵的关系,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呼吸熵越大,细胞无氧呼吸越强,有氧呼吸越弱

B.b点有氧呼吸强度小于a

C.为延长水果的保存时间,最好将氧分压调至c点

D.c点以后细胞呼吸强度不随氧分压变化而变化

20.科学家提取植物叶绿体研究光合作用的过程中,将叶绿体膜打破,分别分离出基质与基粒进行实验。下列对不同实验结论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在有光照和二氧化碳的条件下,基质和基粒的混合液能产生葡萄糖

B.在无二氧化碳的条件下,对基质与基粒的混合液给予光照,然后离心去掉基粒,为基质提供二氧化碳,基质中会有葡萄糖产生

C.光照条件下,为基粒提供二氧化碳和C3化合物,基粒中会有葡萄糖产生

D.黑暗条件下,为基质提供ATP、[H]和二氧化碳,基质中会有葡萄糖产生

21.关于下列四图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甲图中共有8种核苷酸

B.乙图所示的化合物中含糖类物质

C.组成丙物质的单糖是脱氧核糖或核糖

D.在人的体细胞内检测到的化合物丁很可能是蔗糖

22、将玉米的体细胞(2N=20)转入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在第二次细胞分裂的中期、后期,一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总条数和被标记的染色体条数分别是

A、中期20和20、后期40和20B、中期20和10、后期40和20

C、中期20和20、后期40和40 D、中期20和10、后期40和40

23.如图所示遗传系谱中有甲(基因为D、d)、乙(基因为E、e)两种遗传病,其中一种为红绿色盲,已知Ⅱ8只携带甲或乙一种致病基因。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病为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乙病为红绿色盲

B.Ⅱ7和Ⅱ8生一个两病兼发的男孩的概率为0

C.图中Ⅱ6的基因型为DdXEXe

D.Ⅲ13个体乙病基因只来源于Ⅰ2

24.在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可能具有1∶1∶1∶1比例关系的是()

①杂种产生配子类别的比例②杂种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

③杂种测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④杂种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

⑤杂种测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

A.①②④B.②③⑤C.①③⑤D.②④⑤

25.人类的每一条染色体上都有很多基因,若父母的1号染色体分别如图所示。不考虑染色体的交叉互换,据此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基因控制的性状等位基因及其控制性状

红细胞形态E:椭圆形细胞e:正常细胞

Rh血型D:Rh阳性d:Rh阴性

产生淀粉酶A:产生淀粉酶a:不产生淀粉酶

A他们的孩子可能出现椭圆形红细胞

B他们的孩子是Rh阳性的可能性是100%

C他们的孩子中有3/4能够产生淀粉酶

D他们的孩子中出现既有椭圆形又能产生淀粉酶的可能为3/8

26.在F2中出现了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四种表现型,其比例为9:3:3:1。与此无关的解释是()

AF1产生4中比例相等的配子

B雌配子和雄配子的数量相等

CF1的4种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D必须有足量的F2个体

27.赫尔希与蔡斯用32P标记T2噬菌体与无标记的细菌培养液混合,一段时间后经过搅拌、离心得到了上清液和沉淀物。与此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32P集中在沉淀物中,上清液中无放射性

B.如果离心前混合时间过长,会导致上清液中放射性降低

C.本实验的目的是单独研究DNA在遗传中的作用

D.本实验说明蛋白质不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28.下列有关染色体、DNA、基因、脱氧核苷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DNA分子结构中,与脱氧核糖直接相连的一般是一个磷酸基和一个碱基

B.基因一般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一个DNA分子上可含有成百上千个基因

C.一个基因含有许多个脱氧核苷酸,基因的特异性是由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决定的

D.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一条染色体上含有1个或2个DNA分子

29.下图为真核细胞DNA复制过程模式图,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酶①为DNA解旋酶,作用于碱基对中的氢键使DNA双链解开

B.图中可体现出边解螺旋边复制及半保留复制的特点

C.在复制完成后,甲、乙可在有丝分裂后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分开

D.若该DNA分子中有1000个碱基对,其中A200个,则图示过程共需C300个

30.有关科学家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艾弗里和赫尔希等人的实验都能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B.艾弗里和赫尔希等人的实验最关键的设计思路是设法把DNA和蛋白质分开

C.孟德尔成功的原因包括正确的选用实验材料和应用统计方法分析实验结果等

D.克里克除了参与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还提出了“中心法则”

二、非选择题(除注明外,每空1分,共50分)

31.(10分)下图左右为高等动、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图,根据图回答:

(1)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结构是[],其基本骨架是。

(2)在左、右两细胞中都存在,且含有遗传物质的细胞结构有________(填编号),其中不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的遗传物质存在于________(填编号)。

(3)若左侧图所示细胞为消化腺细胞,将3H标记的亮氨酸注入该细胞,在该细胞的结构中3H出现的细胞器先后顺序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用箭头和标号表示,2分)

(4)右图所示细胞中与能量转换有关的细胞器是________(填编号),与吸水有关的细胞器________(填编号)。

⑸用________法可分离各种细胞器,以研究其成分和功能;经研究发现不含膜结构的细胞器是________(填编号)。

32.(10分)右图表示番茄叶肉细胞内两个重要生理过程中C、H、O的变化。请据图回答:

⑴图中甲生理过程所发生的场所为,乙生理过程所发生的场所为。

⑵甲、乙生理过程中的[H]的作用分别是、。

⑶甲过程中C的产生发生在该过程的第阶段,乙过程中B在内被消耗。

⑷在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除产生了[H]、ATP外,还有的生成,②过程产生的A用于相邻细胞的③过程,至少经过层生物膜结构。

⑸下表是番茄生命活动中的一些数据,请根据这些数据绘制番茄对CO2吸收量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曲线(2分)。

生命活动状态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时光照强度

(千勒克司)光合速率最大时的光照强度

(千勒克司)光合速率最大时CO2吸收量(mg/100cm2叶小时)黑暗条件下CO2释放量(mg/100cm2叶小时)

数据39328

33.(12分)下图1表示某高等动物(基因型为EeFf)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的变化;图2表示该生物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图像(字母E、e代表染色体上的基因)。图3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一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分子的相对数目。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1中AB段的发生时期是,CD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2)图2中细胞处于图1的BC段。丙细胞的名称是。请仔细观察丙细胞染色体上的基因,分析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基因突变或。

(3)图2中甲细胞的基因型是___,甲细胞分裂的前一阶段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3中的a、b分别代表、。图3的III阶段对应于图2中的细胞。

(5)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图2的细胞,该时期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8分)下面两个图表示两个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密码子CGUUAUAUGACGGUGUCCCAG

氨基酸精氨酸酪氨酸甲硫氨酸苏氨酸缬氨酸(起始)丝氨酸谷氨酰胺

(1)甲图表示的生理过程所发生的主要场所是。其中的②表示,③起的作用

(2)甲图中,若②中A占26%,U占28%,那么,在相应的DNA片段中,A占,

C占。

(3)根据题中的信息写出乙图中③的氨基酸序列

(2分) 。

(4)根据题意,写出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

35(10分)生物的性状主要由基因控制,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遗传时存在一定的规律,请根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

Ⅰ、小鼠体色由位于常染色体上两对基因决定,B基因决定黄色,R基因决定黑色,B、R同时存在则皮毛呈灰色,无B、R则呈白色。一灰色雄鼠和一黄色雌鼠交

配,F1代表现型及其比例为:3/8黄色小鼠、3/8灰色小鼠、1/8黑色小鼠、1/8白色小

鼠。试问:

(1)亲代中,灰色雄鼠的基因型为,黄色雌鼠的基因型为。

(2)让F1的黑色雌、雄小鼠交配,则理论上F2黑色个体中纯合子的比例为。

(3)若让F1中的灰色雌、雄小鼠自由交配,得到的F2中:体色的表现型应为,黄色小鼠的基因型是。

Ⅱ、自然界中的果蝇雌雄个体中都有一些个体为黄翅、一些个体为灰翅,不知道黄翅和灰翅的显隐性关系,但已知该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请你设计一个通过两对杂交实验(提示:一对为正交,一对为反交)来判断这对等位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染色体上的方案。

正反交实验:正交为;反交为。

预测结果及结论:

(3分)。

生物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10题每题1分,11—30题每题2分,共50分)

1—5DDACA6—10DDBDB11—15CCBBD16—20BCCAC21—25DCDCD26—30BCADA

二、非选择题(除注明外,每空1分,共50分)

31.(10分)(1)⑩细胞膜 磷脂双分子层(2)③液泡(2)②⑧②

(3)④→⑨→⑦(2分)(4)①②③

⑸差速离心法④⑤

32.(10分)⑴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叶绿体⑵与O2结合产生水,释放大量能量还原C3(CO2)

⑶三叶绿体基质⑷丙酮酸6⑸(2分)

33.(12分)(1)间期(有丝分裂的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着丝点分裂(2)乙、丙次级卵母细胞或极体交叉互换

(3)EEeeFFff染色体的着丝点整齐排列在赤道板上,形态稳定,数目清晰

(4)染色体染色单体(5)丙

(6)乙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34.(8分)(1)细胞核mRNA催化相邻的核糖核苷酸聚合(2)27%23%

(3)缬氨酸—精氨酸—谷氨酰胺—苏氨酸—甲硫氨酸(2分) 

(4)DNA→RNA→蛋白质

35、(10分)

(1)BbRrBbrr(2)1/3

(3)黄色:灰色:黑色:白色(顺序可以颠倒)BBrr、Bbrr

Ⅱ.雄性黄翅×雌性灰翅雄性灰翅×雌性黄翅 

预测结果及结论:若正反交子一代表现出的性状一致,说明这对等位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若正反交子一代表现出的性状不一致,说明这对等位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上。(3分)

扩展阅读

2012届高考生物专题复习:染色体变异


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是要弄自己的教案课件,大家在认真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吧。只有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对工作更加有帮助!你们知道多少范文适合教案课件?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2012届高考生物专题复习:染色体变异”,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第2节染色体变异

1、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

2、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

一、染色体变异分类

变异类型具体变化结果举例

染色体结构变异缺失缺失某一片段染色体上的基因数目或排列顺序改变,从而导致性状变异猫叫综合症

重复增加某一片段

易位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

倒位某一片段位置颠倒

染色体数目变异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大量基因增加或减少,性状改变幅度较大三倍体无籽西瓜

染色体组成倍的增加或减少

二、与染色体数目变异有关的辨析

1、染色体组: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携带着控制生物生长发育的全部遗传信息。

2、二倍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成,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包括几乎全部动物和过半数的高等植物。

3、多倍体

(1)概念: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体细胞中含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其中,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染色体组的叫做三倍体,含有四个染色体组的叫做四倍体。例如,香蕉是三倍体,马铃薯是四倍体。

(2)分布:在植物中常见,在动物中极少见。

(3)特点:与二倍体植株相比,多倍体植株常常是茎杆粗壮,叶片、果实和种子都比较大,糖类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含量丰富。

4、单倍体

(1)概念:由未受精的生殖细胞发育而来,染色体数和染色体组数是正常体细胞的一半,即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

(2)特点:与正常植株相比,植株长得弱小,且高度不育。

三、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

1、实验原理

低温抑制纺缍体的形成,以致影响染色体被拉向两极,细胞不能分裂成两个子细胞,于是染色体数目改变。

2、方法步骤

洋葱根尖培养→取材固定→制作装片(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观察。

3、试剂及用途

(1)卡诺氏液:固定细胞的形态。

(2)改良苯酚品红染液:使染色体着色。

(3)解离液[15%的盐酸和95%的酒精混合液(1︰1)]:使细胞分散。

一、三种可遗传变异的比较

比较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

变异实质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基因结构的改变染色体结构或数目变化

适用范围真核生物进行有性生殖产生配子时任何生物均可发生真核生物核遗传中发生

产生结果产生新的基因型,未发生基因的改变产生新的基因,但基因数目未变可引起基因数量上的变化

类型①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②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①自然突变

②人工诱变①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②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意义形成多样性的重要原因,对生物进化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提供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对生物进化有一定意义

实例黄圆与绿皱豌豆杂交,后代产生黄皱与绿圆个体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普通小麦(六倍体)

雄蜂、单倍体玉米

育种应用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多倍体育种

图显示出某物种的三条染色体及其上排列着的基因(图中字母所示)。试判断图乙列出的①②③④四种变化依次属于下列变异中的()

(1)染色体结构变异(2)染色体数目变异(3)基因重组(4)基因突变

A.(1)(1)(4)(3)B.(1)(3)(4)(1)

C.(4)(3)(4)(1)D.(2)(3)(1)(1)

本题综合考查生物可遗传变异的类型。将①②③④四种变化与已知的染色体比较可判断依次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结构变异。

B

二、二倍体、多倍体与单倍体的分析

二倍体多倍体单倍体

概念体细胞中含2个染色体

组的个体体细胞中含3个或3个以

上染色体组的个体体细胞中含本物种配子染色

体数的个体

染色体组2个3个或3个以上1至多个

发育起点受精卵受精卵配子

植物特点正常果实、种子较大,生长发

育延迟,结实率低植株弱小,高度不育

举例几乎全部动物、过半数

高等植物香蕉、普通小麦玉米、小麦的单倍体

下列关于染色体组、单倍体和二倍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一个染色体组中不含同源染色体

B.由受精卵发育成的,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叫二倍体

C.单倍体生物体细胞中不一定含有一个染色体组

D.人工诱导多倍体的唯一方法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要理解一个染色体组的构成必须把握以下三点:①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②是一组非同源染色体,③携带着控制生物生长发育的全部遗传信息。由受精卵发育成的,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叫二倍体。如果是由配子未经受精直接发育而成的,无论其体细胞中含有几个染色体组,那么该生物一定是单倍体。人工诱导多倍体的方法是用秋水仙素或低温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D

(2010江苏高考)10.为解决二倍体普通牡蛎在夏季因产卵二出现肉质下降的问题,人们培育出三倍体牡蛎。利用普通牡蛎培育三倍体牡蛎合理的方法是

A.利用水压抑制受精卵的第一次卵裂,然后培育形成新个体

B.用被射线破坏了细胞核的精子刺激卵细胞,然后培育形成新个体

C.将早期胚胎细胞的细胞核植人去核卵细胞中,然后培育形成新个体

D.用化学试剂阻止受精后的次级卵母细胞释放极体,然后培育形成新个体

本题考查多倍体育种方法操作,抑制第一次卵裂导致染色体加倍,培育而成的个体为四倍体,A项错误,用射线破坏了细胞核的精子刺激卵细胞,然后形成的新个体为单倍体,B项错误。C项利用移植方法获得的个体为二倍体,C项错误。极体中含有一个染色体组,受精卵含有两个染色体组,含有极体的受精卵中含有三个染色体组,发育而成的个体为三倍体,D项正确。

D

(2009江苏高考)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出现了甲、乙2种变异,甲图中英文字母表示染色体片段。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①甲图中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增加了生物变异的多样性

②乙图中出现的这种变异属于染色体变异

③甲、乙两图中的变化只会出现在有丝分裂中

④甲、乙两图中的变异类型都可以用显微镜观察检验

A.①③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本题考查的是染色体变异。甲图中发生的是染色体变异,属于染色体中某一片段位置颠倒,属于结构的变异;乙图中属于在着丝点分裂时,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移向了同一级,使子细胞中染色体多了一条,也属于染色体变异。染色体可以用显微镜中观察到,因此选C。而C选项中乙图只会出现在有丝分裂中,甲图可是减数分裂也可是有丝分裂。

C

(2009上海高考)右图中①和②表示发生在常染色体上的变异。①和②所表示的变异类型分别属于

A.重组和易位

B.易位和易位

C.易位和重组

D.重组和重组

由染色体图像可判断①中两条为同源染色体②中两条为非同源染色体,①是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交换部分染色体片段属于重组,②是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部分染色体属于易位。

A

(2008广东高考)对于低温诱导洋葱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正确的描述是

A.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最多

B.在显微镜视野内可以观察到二倍体细胞和四倍体细胞

C.在高倍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细胞从二倍体变为四倍体的过程

D.在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方面,低温与秋水仙素诱导的原理相似

观察染色体数目,先用解离液杀死细胞,在高倍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二倍体细胞和四倍体细胞,不能观察到细胞从二倍体变为四倍体的过程;分裂间期在整个细胞周期中最长,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最多;在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方面,低温与秋水仙素诱导的原理相似,抑制有丝分裂前期纺锤体的形成。

ABD

1.下列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是

A.利用“工程菌”生产人类胰岛素

B.果蝇I号染色体上的片段移接到Ⅲ号染色体上

C.染色体中DNA的一个碱基对缺失

D.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

B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包括染色体片段的增添、缺失、移接和颠倒。利用“工程菌”生产人类胰岛素是基因工程;染色体中DNA的一个碱基对缺失是基因突变;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是正常变化。

2.(2010安徽省巢湖市高三第一次质检)以下情况属于染色体变异的是A

①21三体综合征患者细胞中的第21号染色体有3条;②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了互换;③用秋水仙素处理番茄的幼苗长大的植株;④花药离体培养后长成的植株;⑤非同源染色体之间自由组合;⑥配对的同源染色体内部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互换

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⑤C.②③④⑥D.②④⑤⑥

3.人类遗传病种类较多,发病率高。下列选项中,属于染色体异常遗传病的是(C)

A.抗维生素D佝偻病B.苯丙酮尿症

C.猫叫综合征D.多指症

4.下列关于染色体组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一个体细胞中任意两个染色体组之间的染色体形态、数目一定相同

②一个染色体组携带着控制生物生长发育的全部遗传信息

③一个染色体组中各个染色体的形态、大小各不相同,互称为非同源染色体

④体细胞含有奇数个染色体的组个体,一般不能产生正常可育的配子

A.①②B.①③④C.①③D.②③④

D解析:全部的非同源染色体在一起组成一个染色体组,一个染色体组中的一条染色体只能在另一个染色体组找到一条形态相同或相似的染色体(XY是同源染色体,处于不同的染色体组,但它们的形态不同),故①错。

5.

(2010上海市奉贤区高三二模)下图表示四个个体内的体细胞。根据下图所作出的判断中,正确的是(B)

 

A.由B细胞培育出的个体一定能产生后代

B.图A、B细胞各有三个染色体组,C细胞有二个染色体组,D细胞有一个染色体组

C.每个染色体组中含有三个染色体的是A、B、D

D.与B相适应的基因型可以是aaa、abc、AaaBBBcccDDd、aabbcc等。

6.下列有关单倍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BCD

A.未经受精的卵细胞发育成的植物,一定是单倍体

B.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体,一定不是单倍体

C.生物的精子或卵细胞一定都是单倍体

D.含有奇数染色体组的个体一定是单倍体

7.关于多倍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植物多倍体不能产生可育的配子

B.八倍体小黑麦是用基因工程技术创造的新物种

C.二倍体植株加倍为四倍体后,营养成分必然增加

D.多倍体在植物中比动物中更常见

D思路分析:多倍体可产生可育配子的四倍体马铃薯;八倍体小黑麦可通过多倍体育种获得;二倍体植株加倍为四倍体后,营养成分一般增加,但不会必然增加。

8.下面所列材料中,最适合用于“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的是(C)

A、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B、洋葱鳞片叶叶肉细胞

C、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D、洋葱根尖成熟区细胞

9.低温和秋水仙素都能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起作用的时期是(B)

A、细胞分裂间期B、细胞分裂前期

C、细胞分裂中期D、细胞分裂后期

10.秋水仙素诱导产生多倍体和诱导基因突变的生理作用分别是(D)

①抑制细胞有丝分裂时形成纺缍体;②加速细胞内染色体复制;③使染色体配对紊乱,不能形成可育的配子;④干扰DNA的正常复制。

A、①③B、②④C、③④D、①④

11.中国科学院院士、遗传学家李振声于2007年2月27日被授予200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他运用小麦与偃麦草(一种野生牧草)远缘杂交和诱导染色体结构变异等技术,成功地培育出多个优良小麦新品种,为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D

A.基因重组、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可以为生物进化提供原始材料

B.染色体结构变异,大多数对生物体不利,但在育种上仍有一定的价值

C.上述多个优良小麦新品种培育成功,说明生物多样性具有巨大的潜在使用价值

D.上述研究获得成功,运用了诱导基因重组技术和染色体结构变异技术,未运用诱导基因突变技术和染色体数目变异技术

12.下列有关遗传和变异的说法正确的是(C)

A.所有的变异都是由基因引起的。

B.所有的变异,都能够遗传下去。

C.基因突变发生会产生新的基因,出现等位基因。基因突变发生的时期在分裂的间期。

D.三倍体无籽西瓜的性状的出现是染色体变异的结果,这种性状不会遗传下去。

13.(2010广东省揭阳市高三二模)下列有关生物变异的说法正确的是D

A.基因中一个碱基对发生改变,则一定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

B.环境因素可诱导基因朝某一方向突变

C.21三体综合征是由染色体结构变异引起的

D.自然条件下,基因重组可发生在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

14.某些类型的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变异,可通过对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的观察来识别。a、b、c、d为某些生物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染色体变异的模式图,它们依次属于C

A.三倍体、染色体片段增加、三体、染色体片段缺失

B.三倍体、染色体片段缺失、三体、染色体片段增加

C.三体、染色体片段增加、三倍体、染色体片段缺失

D.染色体片段缺失、三体、染色体片段增加、三倍体

15.水稻的糯性、无籽西瓜、黄圆豌豆×绿皱豌豆→绿圆豌豆,这些变异的来源依次是()

A.环境改变、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B.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基因重组

C.基因突变、环境改变、染色体变异D.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

D解析:水稻的糯性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无籽西瓜是四倍体母本西瓜与二倍体父本西瓜杂交得到的三倍体种子种植后得到的果实,因为染色体联会紊乱,不能产生正常的种子,故

16.下图为普通小麦(异源六倍体)的形成过程示意图。据材料分析有关问题:

(1)试分析甲丁的染色体组数及可育性

甲;丁;

(2)在A、C过程中常用的方法有:

物理方法:;化学方法;

生物方法:;

(3)我国育种工作者利用野生黑麦与普通小麦培育出了既高产又适应高原环境的八倍体小黑麦。请判断八倍体小黑麦是否为一个新种?

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是:、、。

(8分)(1)二组,不育; 三组,不育; 

(2) 低温处理 ;秋水仙素处理; 细胞融合技术; 

(3)是一个新种、突变和重组、选择、隔离(2分)

17.野生香蕉是二倍体,通常有大量的硬子,无法食用.无子香焦栽培品种多为三倍体,容易受到病毒、真菌等感染。有一种真菌感染引起的香蕉叶斑病正在全球蔓延,严重影响香蕉的生产。蕉农需要通过喷酒大量化学药剂来防治叶斑病,对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目前科学家正在努力寻找能抵抗这种真菌的野生香蕉,以便培育出新的香蕉品种。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野生香蕉变异成无子的香蕉栽培品种,这种变异类型属于。

(2)一段时间后,蕉农发现再喷洒同等剂量的化学药剂不能有效地阻止真菌进一步传播,试分析原因。

(3)若科学家找到了携带该真菌抗性基因的野生香蕉,如何通过多倍体育种的方法培育出抗该真菌的无子香蕉?(写出简要思路)。.

(4)香蕉表面发黑是因为表皮细胞内的酚胺类物质逸出液泡,这些物质与细胞质基质的多酚氧化酶(最适催化温度为30℃)相遇而被氧化成棕黑色造成的。实验表明香蕉皮在4℃时比在常温时发黑得更快。请分析回答:

①温度从常温降至4℃,香蕉细胞内的多酚氧化酶活性会有何变化?。

②请分析香蕉皮在4℃时比在常温时更快发黑的原因。.

(5)除培育抗病新品种或喷洒化学药剂防治香蕉叶斑病外,你认为还可通过什么途径来防治香蕉叶斑病?

(1)染色体数目变异(1分)

(2)由于化学药剂的选择作用,具有抗药性的真菌增多,农药杀灭真菌的效果会降低(2分)

(3)用秋水仙素处理具抗性的二倍体野生香蕉的幼苗,获得四倍体香蕉;用四倍体香蕉作

为母本与二倍体野生香蕉杂交,获得三倍体香蕉,然后从中选育出抗病的品种(3分,

其它合理答案酌情给分)

(4)①活性降低(1分)

②4℃时香蕉细胞内的液泡膜透性增加,酚胺类物质容易溢出液泡,且在此温度下多

酚氧化酶仍然起催化作用(2分)

(5)引入该真菌的天敌进行生物防治(其他合理答案也可,1分)

2012届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导学案


一位优秀的教师不打无准备之仗,会提前做好准备,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每个高中教师都不可缺少的。教案可以让学生们充分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帮助高中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优秀有创意的高中教案要怎样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2012届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导学案》,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第2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遗传方式及特点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选项遗传方式遗传特点
A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患者男性多于女性,常表现交叉遗传
B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患者女性多于男性,代代相传
C伴Y染色体遗传病男女发病率相当,有明显的显隐性
D常染色体遗传病男女发病率相当,有明显的显隐性
伴Y染色体遗传病是由Y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女性因无Y染色体而不可能发病,所以也就无显隐性关系。
C
2、如图所示细胞均来自同一雄性生物体,则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图①和图②可能来自同一初级精母细胞
B.精子的形成过程应为图中④③②⑥①
C.图②细胞中有8条脱氧核苷酸长链
D.该生物体细胞染色体数为4条
图中①是生殖细胞、②是次级精母细胞、③是处于四分体时期的初级精母细胞、④是原始生殖细胞、⑤是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⑥和⑦是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次级精母细胞。根据图①和图②中染色体的形态和来源分析,它们可能来自同一个初级精母细胞,A项正确;按照减数分裂的过程,如果不加以仔细分析,只根据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精子的形成过程可以是图中的④③②⑥①,但几个图中的染色体的标记(表示来源)明显不同,所以这几个图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不具有连续性,肯定不是由一个原始生殖细胞演变来的,所以B选项的说法是不正确的;图②细胞中含有2条染色体、4个DNA分子,即有8条脱氧核苷酸长链,C项正确;图④是原始生殖细胞,其中有染色体4条,因为体细胞与原始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相同的,所以D项也是正确的。
B
3、中华大蟾蜍,不仅是农作物、牧草和森林害虫的天敌,而且是动物药——蟾酥的药源。如下图为中华大蟾蜍细胞分裂部分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用中华大蟾蜍的睾丸作材料制作装片,在显微镜下有可能观察到图中三种物像
B.甲细胞形成乙细胞的分裂方式为有丝分裂,最终产生的子细胞的基因型为AaBbXCXC
C.丙细胞表示的是次级卵母细胞后期分裂图像,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是第一极体和卵细胞
D.若雌性中华大蟾蜍患有线粒体DNA缺陷引起的疾病,与正常雄性个体交配,后代中患病几率几乎为0
B
4、(2011丰台模拟)若人的成熟神经细胞核中DNA含量为a,下列各项核DNA含量分别为2a、a、0.5a的是()
A.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子
B.精原细胞减数分裂间期、精细胞、第二极体
C.精原细胞有丝分裂后期、口腔上皮细胞、成熟红细胞
D.正在发生凋亡的细胞、癌细胞、卵细胞
成熟神经细胞核中DNA含量a,即人的体细胞核中DNA含量为a,则相应细胞核中DNA含量:初级精母细胞为2a,次级精母细胞为a,精子为0.5a,精原细胞减数分裂间期DNA进行复制,DNA含量为a→2a,第二极体为0.5a,精原细胞有丝分裂后期为2a,口腔上皮细胞为a,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为0,正在发生凋亡的细胞为a,癌细胞要看所处时期,卵细胞为0.5a。
A
5、下图是某生物体的精原细胞增殖以及形成精细胞过程示意图,其体细胞中染色体及DNA数目均为2n。图中标明了染色体与染色体上的基因。①③细胞都处于染色体的着丝点向两极移动的时期,下列有关的判断错误的是()
A.①中无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为4n,DNA数目为4n
B.②中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为2n,DNA数目为4n
C.③中无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为2n,DNA数目为2n
D.此分裂过程产生的另外三个精细胞的基因组成是aB、Ab、aB
因为①③细胞都处于染色体的着丝点向两极移动的时期,所以①细胞为精原细胞有丝分裂后期,含有同源染色体,DNA数目为4n,染色体数目为4n;②初级精母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DNA数目为4n,染色体数目为2n;③次级精母细胞是初级精母细胞分裂形成,DNA减半,为2n,此时无同源染色体,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则染色体数目为2n;与图中精细胞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精子的基因型为Ab,其他两个精子的基因型为aB。
A
6、某研究小组从蛙的精巢中提取一些细胞,测定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无突变发生),将这些细胞分为
三组,每组的细胞数如图所示。从图中所示结果分析,不正确的是()
A.乙组细胞中有一部分可能正在进行DNA的复制
B.丙组细胞中有一部分可能正在发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重新组合
C.乙组细胞中既有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也有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
D.用药物阻断DNA复制会减少甲组细胞的生成
丙组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存在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重新组合。
B
7、(2011惠州模拟)向日葵某细胞在形成花粉时,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有染色体34条,此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可产生四分体数为()
A.34个B.68个
C.17个D.136个
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主要特点是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变成染色体,此时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恢复到初级精母细胞染色体数即34条(17对),因此减数分裂过程中形成17个四分体。
C
8、(2011湘潭模拟)果蝇的受精卵有8条染色体,其中4条来自母本,4条来自父本。当受精卵发育成成虫,成虫又开始产生配子时,下面关于其中一个配子中染色体情况的说法正确的是()
A.4条来自父本或4条来自母本
B.2条来自父本,2条来自母本
C.1条来自一条亲本,另3条来自另一条亲本
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
受精卵发育成的成虫,其性母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既有来自父方的也有来自母方的,在进行减数分裂的时候,非同源染色体随机自由组合,因此A、B、C三种情况都存在。
D
9、下列为卵巢中一些细胞图像,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若图中所示细胞分裂具有连续性,则顺序依次为甲→丙→乙→丁
B.若乙的基因组成为AAaaBBbb,则丁的基因组成为AaBb
C.与乙相比丁细胞染色体数减半,所以它一定为卵细胞
D.甲、乙、丙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组数依次为4、2、1
若图中细胞分裂具有连续性,则甲表示卵原细胞有丝分裂后期,乙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丙为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丁为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故顺序为甲→乙→丙→丁;若乙细胞基因型为AAaaBBbb,则丁的基因组成中应不含等位基因;与乙相比丁细胞染色体数减半,所以它为卵细胞或极体;甲、乙、丙细胞含有染色体组数目为4、2、1。
D
10、为甲、乙、丙、丁4种遗传性疾病的调查结果。根据系谱图分析,推测这4种疾病最可能的遗传方式以及一些个体最可能的基因型是(多选题)
A.系谱甲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系谱乙为X染色体显性遗传,系谱丙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系谱丁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B.系谱甲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系谱乙为x染色体显性遗传,系谱丙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系谱丁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
C.系谱甲一2基因型Aa,系谱乙一2基因型XBXb,系谱丙一8基因型CC,系谱丁一9基因型XDxd
D_系谱甲一5基因型Aa,系谱乙一9基因型XBXb,系谱丙一6基因型CC,系谱丁一6基因型XDxd
系谱甲1号性状未知,影响做题,甲病代代有,是显性遗传病的特点,男女都有患者,因此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乙病7号只传女不传男;丙病6号女亲子代都没病所以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丁病只有男性患病,且有交叉遗传现象,因此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判断出遗传类型,基因型可依此写出。
BD
11、表现型正常的一对夫妻有一个患白化病的色盲儿子和一个表现型正常的女儿,该女儿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是()
A.1/3B.5/6
C.1/4D.1/6
患病儿子的基因型可表示为aaXbY,所以这对夫妇的基因型可表示为AaXBXb和AaXBY,正常女儿的基因型为AAXBXB的概率为1/3×1/2=1/6,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为1-1/6=5/6。
B
12、控制Xg血型抗原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Xg抗原阳性对Xg抗原阴性为显性。下列有关Xg血型遗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在人群中,Xg血型阳性率女性高于男性
B.若父亲为Xg抗原阳性,母亲为Xg抗原阴性,则女儿全部为Xg抗原阳性
C.若父亲为Xg抗原阴性,母亲为Xg抗原阳性,则儿子为Xg抗原阳性的概率为75%
D.一位Turner综合征患者(性染色体组成为X0)的血型为Xg抗原阳性,其父为Xg抗原阳性,母亲为Xg抗原阴性,可知其疾病的发生是由于母亲的卵细胞缺少X染色体所致
根据题意可知:Xg抗原阳性是X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可假设Xg抗原阳性由基因A控制,等位基因a控制Xg抗原阴性。由于女性性染色体是两条,杂合子表现Xg抗原阳性,所以A项正确;B项中父亲的基因型为XAY,母亲的基因型为XaXa,子代中女儿的基因型全部为XAXa(Xg抗原阳性),B项正确;C项中父亲的基因型为XaY,母亲的基因型为XAXA或XAXa,但纯合子和杂合子在人群中的比例不能确定,不能按各占1/2计算,所以C项错误;D项中母亲为Xg抗原阴性(XaXa)只能提供给子代Xa,这位Turner综合征患者(性染色体组成为X0)的血型为Xg抗原阳性,XA只能来自父方,D项正确。
C
13、果蝇(2N=8)是生物学研究中很好的实验动物,它在遗传学研究史上作出了重大贡献。在一个自然果蝇种群中,灰身与黑身为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B表示,隐性基因用b表示);直毛与分叉毛为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F表示,隐性基因用f表示)。现有基因型相同的一组雄蝇与基因型相同的一组雌蝇杂交得到以下子代表现型和数目(只)。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灰身直毛灰身叉毛黑身直毛黑身分叉毛
雌蝇900270
雄蝇36401311
A.两组亲代果蝇的表现型分别为灰身直毛、灰身直毛
B.子代表现型为黑身直毛的雌蝇中纯合子的数目约为13只
C.该种群中控制灰身与黑身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控制直毛与分叉毛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D.F基因在其同源染色体上一定不存在等位基因
A、B、C三项均正确,雌蝇和雄蝇中灰身和黑身的性状分离比均约为3∶1,雌蝇全为直毛,雄蝇中直毛和分叉毛的性状分离比约为1∶1,因而可确定控制灰身与黑身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控制直毛与分叉毛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两组亲代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BbXFXf、BbXFY,其表现型为灰身直毛、灰身直毛,子代表现型为黑身直毛的雌蝇中纯合体约占1/2,数目约为13只。D项错误,在雌性果蝇中,F基因在其同源染色体上存在等位基因,而在雄性果蝇中不存在。
D
14、某农场引进一批羔羊,群内繁殖七代后开始出现“羔羊失调症”。病羊于出生数月后发病,表现为起立困难、行走不稳,甚至完全不能站立。病羊多是治疗无效而死亡。此病在羊群中总发病率为2.45%,同胞羔羊中的发病率为25%,病羊中雌雄比为31∶38。对此病的分析及预测正确的是()
A.此病的致病基因很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
B.该致病基因在羊群中的基因频率为2.45%
C.因为此病无法医治,羊群中的致病基因频率会迅速降为0
D.再次引进多只羔羊与本群羊交配,可有效降低发病率
A项错误,该病与性别无关,而且是繁殖七代后才出现,所以最有可能是位于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B项错误,该病的发病率不等于致病基因的基因型频率;C项错误,基因型为Aa的个体表现型正常,能存活,所以羊群中的致病基因频率不会降为0,可能接近于0;D项正确,引进多只羔羊与本群羊交配,可有效降低发病率。
D
15、下图为两个家族的遗传系谱图。一个家族中有早发家族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致病基因位于21号染色体上。另一个家族中有红绿色盲患者。21三体综合征患者比正常人多一条21号染色体。以下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早发家族型阿尔茨海默病是显性遗传病
B.Ⅰ1和Ⅱ6都是杂合子
C.Ⅲ10与Ⅲ12结婚,生育表现型正常孩子的概率为1/4
D.Ⅲ13只患21三体综合征,染色体异常可能源于Ⅱ8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不分离
A项正确,首先判断出甲家庭患红绿色盲,乙家族患早发家族型阿尔茨海默病,据双亲有病Ⅱ7正常可判断早发家族型阿尔茨海默病是显性遗传病;B项正确,Ⅲ10的基因型表示为XbXb,进一步推断Ⅱ6和Ⅰ1的基因型分别为XBXb、XBXb;C项正确,Ⅲ10与Ⅲ12的基因型可分别表示为aaXbXb和AaXBY,后代中出现正常孩子的概率为12×12=14;D项错误,Ⅱ8的基因型AA或Aa,如果Ⅱ8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不分离,后代中一定患病。
D
16、(2011烟台模拟)果蝇的眼色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在暗红眼♀×朱红眼♂的正交实验中,F1中只有暗红眼;在朱红眼♀×暗红眼♂的反交实验中,F1中雌性为暗红眼,雄性为朱红眼。则正、反交实验的F2中,朱红眼雄果蝇的比例分别是()
A.1/2、1/4B.1/4、1/4
C.1/4、1/2D.1/2、1/2
由题意可知,正交实验:XAXA×XaY→XAXa和XAY,F2中朱红眼雄果蝇(XaY)占1/4;反交实验XaXa×XAY→XAXa和XaY,F2中朱红眼雄果蝇(XaY)占1/4。
B
17、一对同卵孪生姐妹与一对同卵孪生兄弟婚配,其中一对夫妇头胎所生的男孩是红绿色盲患者,二胎所生女孩的色觉正常;另一对夫妇头胎生的女孩是红绿色盲患者,二胎生的男孩色觉正常。这两对夫妇的基因型是()
A.XBXB×XbYB.XBXb×XBY
C.XbXb×XBYD.XBXb×XbY
同卵孪生姐妹(或兄弟)基因型是相同的,根据色盲病的遗传特点,一对夫妇所生的男孩是红绿色盲的基因必定来自母亲,即孪生姐妹必含Xb;另一对夫妇头胎生的女孩是红绿色盲,其基因型为XbXb,必定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即孪生兄弟的基因型为XbY,又因二胎生的男孩色觉正常,其母亲必含XB,故孪生姐妹基因型为XBXb,答案为D。
D
18、1903年美国遗传学家萨顿关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是如何提出的()
A.通过做实验研究得出的
B.运用假说—演绎法提出的
C.运用类比推理提出的
D.运用系统分析法提出的
萨顿关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运用的是类比推理,他将看不见的基因与看得见的染色体的行为进行类比,根据其惊人的一致性,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
C
19、某雌雄异株植物的叶形有阔叶和窄叶两种表现类型,该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有三组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对下表有关信息的分析,错误的是()
杂交组合亲代表现型子代表现型及株数
父本母本雌株雄株
1阔叶阔叶阔叶243阔叶119、窄叶122
2窄叶阔叶阔叶83、窄叶78阔叶79、窄叶80
3阔叶窄叶阔叶131窄叶127
A.仅根据第2组实验,无法判断两种叶形的显隐性关系
B.根据第1或第3组实验可以确定叶形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C.用第2组的子代阔叶雌株与阔叶雄株杂交,后代中窄叶雄性植株占1/2
D.用第1组子代的阔叶雌株与窄叶雄株杂交,后代窄叶植株占1/4
从杂交组合1分析,阔叶为显性性状,窄叶为隐性性状,根据后代雌株均为阔叶,雄株既有阔叶又有窄叶,推测控制叶形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且只能位于X染色体上;从杂交组合3分析,父本为阔叶,母本为窄叶,子代雌株表现为阔叶,雄株表现为窄叶,也能推断控制叶形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若选择第2组子代的阔叶雌株与阔叶雄株杂交,设相关基因用B、b表示,则阔叶雌株的基因型为XBXb,阔叶雄株的基因型为XBY,其杂交结果为XBXB、XBXb、XBY、XbY4种基因型,其中窄叶雄株仅占1/4。
C
20、处于正常细胞分裂后期的某细胞内含有10个DNA分子。下列绝不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A.该细胞可能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B.该细胞可能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C.该细胞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D.产生该细胞的生物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可能是5条或10条
假如此细胞是单倍体(染色体数为5)的正常的体细胞,则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时,细胞内含DNA分子数为10。假如此生物的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10个,那么此生物的原始生殖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时,细胞内含DNA分子数为10个。综合以上两种情况,那么产生该细胞的生物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可能是5条或10条。如果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时细胞内含有10个DNA分子,则为5条染色体,这样的细胞不可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
A
21、图中横坐标1、2、3、4表示某种哺乳动物(2n)在有性生殖过程中某些时期的细胞。图中a、b、c表示各种结构或物质在不同时期的连续数量变化,可以与图中1、2、3、4相对应的细胞是()
A.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精子
B.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
C.卵原细胞、次级卵母细胞、第一极体、第二极体
D.卵原细胞、初级卵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第一极体
初级精(卵)母细胞、次级精(卵)母细胞(或第一极体)中染色体∶DNA∶染色单=1∶2∶2,但初级精(卵)母细胞中的染色体是次级精(卵)母细胞中的两倍,精(卵)原细胞中无染色单体,染色体和DNA数目相同,精细胞或精子中无染色单体,但染色体数是精原细胞的一半。
B
22、如图所示是某遗传病的系谱图。6号和7号为同卵双生(由同一个受精卵发育而来),8号和9号为异卵双生(由两个不同的受精卵发育而来),如果6号和9号个体结婚,则他们生出正常男孩的概率是()
A.5/12B.5/6C.3/4D.3/8
A
23、如图为甲病和乙病的遗传系谱图,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如果甲病为隐性遗传病,则Ⅲ9和Ⅲ11不可能表现正常,所以甲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B.假设乙病为显性遗传病,则Ⅰ1和Ⅰ2必须同时患乙病,该假设才成立
C.图中乙病在男性中发病率大于女性,所以一定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D.如果乙病为常染色体遗传病,则Ⅰ1和Ⅰ2婚配所生子女患病的几率为5/8
如果甲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则Ⅱ3和Ⅱ4所生女儿一定为患者,这与系谱图中的信息不符。如果乙病为显性遗传病,则Ⅰ1和Ⅰ2至少有一方为乙病患者即可证明假设成立。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遗传特点是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这是在人群中调查所得的结论,而不是在家系中调查所得的结论。如果乙病为常染色体遗传病,则Ⅰ1的基因型为aaBb,Ⅰ2的基因型为AaBb(其中A和a为控制甲病的基因,B和b为控制乙病的基因),则后代正常的几率为1/2×3/4=3/8,所以后代患病的几率为5/8。
D
24、下列有关性别决定的叙述,正确的是()
A.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Y染色体都比X染色体短小
B.同型性染色体决定雌性个体的现象在自然界中比较普遍
C.含X染色体的配子是雌配子,含Y染色体的配子是雄配子
D.各种生物细胞中的染色体都可分为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
果蝇的Y染色体较X染色体大一些。同型性染色体如XX决定雌性个体,但也有ZZ个体表示雄性的,但所占比例较小。XY雄性个体产生两种雄配子,分别是含X染色体的和含Y染色体的。大部分被子植物是不分性别的,也就是说没有性染色体。
B
25、下图为某种遗传病的家族系谱图,有关该遗传病的分析正确的是(多选)()
A.III5与正常男性结婚,生下一个患该病男孩的概率是l/4
B.若III2与III4结婚,后代患该遗传病的概率将大大增加
C.从优生的角度出发,建议III1在怀孕期间进行胎儿的基因诊断
D.III4与III7为直系血亲,III2与III7为旁系血亲
AC
二、非选择题
26、某科学家欲探究甲苯对小鼠精母细胞减数分裂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请完成相关问题:
实验课题:探究甲苯溶液的浓度大小对小鼠精母细胞的减数分裂的抑制性强弱。
实验材料:浓度为1.6μg/g、3.2μg/g、4.8μg/g的甲苯溶液、生理盐水、育龄相同雄性小鼠若干、秋水仙素等。
实验步骤:将小鼠随机等分成四组,分别皮下注射等量的三种浓度的甲苯溶液和生理盐水。48h后注射秋水仙素并处死小鼠,剥离小鼠睾丸曲精小管,将其捣碎、离心、染色,制成临时装片,观察小鼠减数分裂相。
实验结论:实验结果如下表。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组别分裂相数
实验组低 1.6μg/g206
中 3.2 μg/g166
高 4.8μg/g153
对照组生理盐水260
实验分析:
(1)该实验中,实验的自变量为________;因变量为________。
(2)处死小鼠前,注射秋水仙素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实验可选用________作为染色试剂。
(4)从机理上推测,甲苯作用于精母细胞,可能抑制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甲苯是致癌剂,从实验结果上看,过量接触甲苯易造成机体________功能减退。
减数分裂的实验与有丝分裂的实验所用的试剂及作用原理基本相同,具体表现在染色体都可用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染色,原理都是用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体的形成。甲苯抑制了精母细胞的DNA复制或蛋白质合成。
实验结论:甲苯溶液的浓度越高,对小鼠精母细胞减数分裂的抑制作用越强 (1)甲苯溶液的浓度大小 减数分裂进行的情况 (2)抑制纺锤体的形成,让减数分裂停止在某一时刻 (3)龙胆紫溶液(醋酸洋红液) (4)DNA的复制或蛋白质的合成(答对一个即可) (5)生殖
27、如图1表示某果蝇体细胞染色体组成,图2表示该果蝇所产生的一个异常生殖细胞,依图回答下列问题:
(1)果蝇的一个精原细胞X染色体上的W基因在__________期形成两个W基因,这两个W基因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期发生分离。
(2)若一个精原细胞的一条染色体上的B基因在复制时一条脱氧核苷酸链中一个A替换成T,则由该精原细胞产生的精细胞携带该突变基因的概率是________。
(3)基因B-b与W的遗传遵循________________定律,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时,在次级精母细胞中性染色体组成为________。
(5)图2所示的是一个异常的精细胞,造成这种异常的原因是在该精细胞形成过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在图3中绘出与该精细胞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另一个精细胞的染色体组成。
(6)若该果蝇的后代中出现了一只性染色体组成为XXY的可育雌果蝇,该果蝇性成熟后与一只正常雄果蝇交配,后代可能出现________种性染色体组成,分别是____________。(不考虑染色体异常导致的致死现象)
(1)果蝇X染色体上的两个W基因是DNA分子复制的结果,发生在细胞分裂的间期,这两个W基因位于姐妹染色单体上,故其分离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2)一个精原细胞的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在复制时一条链上出现差错,则该染色体形成的2条染色单体中含有一个突变基因,经减数分裂产生的4个精细胞中只有一个精细胞含有突变基因。(3)由于B-b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而W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故它们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4)经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的次级精母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因此,性染色体组成XX或YY。(5)依图示,细胞内含有2条Y染色体,原因有可能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单体未分开,从而进入同一个精细胞中,另一个精细胞中不再含有Y染色体。(6)XXY的雌果蝇产生的配子有两种情况:XX、Y或X、XY,它们分别与正常精子X、Y结合,将形成6种不同性染色体组成的后代。其遗传图解如下:
(1)间 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 (2)1/4 (3)基因的自由组合 这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4)XX或YY (5)减数第二次分裂中一对姐妹染色单体(或者Y染色体)没有分离 如图所示
(6)6 XXX、XXY、XX、XY、XYY、YY
28、(2011潍坊一模)Ⅰ.果蝇的体色(灰身、黑身)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为研究果蝇体色的遗传规律,研究者人为地组成了A、B两个蝇群,A全部为灰身,B全部为黑身,进行了以下五组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组别交配组合
后代表现型及数目
灰身黑身
第1组A蝇群(♀)×B蝇群(♂)26178109
第2组A蝇群(♂)×B蝇群(♀)762858
第3组第1组的F1自交29401050
第4组第2组的F1自交2730918
第5组第2组的F1(♀)×
黑身果蝇(♂)17541648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第1、2、3、4组的实验结果可以判断果蝇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身是隐性性状。
(2)第5组交配实验称为________,用于检验________。
(3)第1、2组的少数后代为黑身,说明双亲中________蝇群中混有杂合子。
(4)运用________的方法对上述遗传现象进行分析,可以判断果蝇的体色遗传符合孟德尔的________定律。
Ⅱ.已知果蝇刚毛和截毛这对相对性状由X和Y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位于同源区段上),刚毛(B)对截毛(b)为显性;控制果蝇的红眼和白眼性状的基因只存在于X染色体上,红眼(R)对白眼(r)为显性(如图所示)。
果蝇的性别常常需要通过眼色来识别。
(1)若只考虑刚毛和截毛这对性状的遗传,果蝇种群中雄果蝇的基因型除了有XBYB(如图所示)和XBYb外,还有________。
(2)种群中有各种性状的雄果蝇,现有一只红眼刚毛雄果蝇(XRY),要通过一次杂交实验判断它的基因型,应选择表现型为________雌果蝇与该只果蝇交配,然后观察子代的性状表现。
①如果子代果蝇均为刚毛,则该雄果蝇基因型为XRBYB;
②如果子代红眼果蝇为刚毛,白眼果蝇为截毛,则该雄果蝇基因型为________。
③如果子代________,则雄果蝇基因型为XRbYB。
Ⅰ.(1)根据第3、4组F1自交,灰身与黑身之比为3∶1,黑身为隐性。(2)第2组的F1(♀)与隐性类型杂交称为测交,用来判断F1的相关基因组成。(3)第1、2组的少数后代为黑身(远少于1/3),说明双亲中灰身蝇群中混有杂合子。(4)用统计学分析,自交后代为3∶1,测交后代为1∶1,符合分离规律。
Ⅱ.(1)X与Y染色体上可能有显性或隐性基因,雄果蝇的基因型有XBYB、XBYb、XbYB、XbYb。(2)红眼刚毛雄果蝇(XRY)的基因型有XRBYB、XRBYb、XRbYB三种情况。
可进行测交实验,选择白眼截毛(XrbXrb)雌果蝇与该只果蝇交配,分析后代可能出现的现象。
Ⅰ.(1)黑 (2)测交 F1的相关基因组成 (3)A (4)统计学 基因分离
Ⅱ.(1)XbYB、XbYb (2)白眼截毛 ②XRBYb ③红眼果蝇为截毛,白眼果蝇为刚毛

2011届高考生物染色体变异复习7


第39课时染色体变异

知识精华

染色体的结构变异:缺失、重复、倒位、易位、举例

题例领悟

例题:普通小麦是六倍体,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是42条,指出下列各细胞的染色体数目(1)六倍体小麦的花粉()(2)六倍体小麦花粉离体培养发育成的植株()(3)六倍体小麦的胚()(4)六倍体小麦的胚乳()(5)六倍体小麦的珠被()

A、21B、42C、63D、84

解析:普通小麦是6倍体,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42条。花粉是生殖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有21条染色体,因此(1)(2)答案为A。(3)胚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染色体数为42,答案为B。(4)胚乳是由受精极核发育而来的,染色体数为:两枚极核(2×21)+一枚精子(21)=63,答案为C。(5)珠被为体细胞,染色体数为42,答案为B。答案:A、A、B、C、B

自我评价

一、选择题

1、用花药离体增养出马铃薯单倍体植株。当它进行减数分裂时,观察到染色体两两配对,形成12对。据此现象可推知产生花药的马铃薯是()

A、三倍体B、二倍体C、四倍体D、六倍体

2、八倍体小黑麦配子中的染色体组数是()

A、8B、4C、2D、1

3、单倍体玉米植株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应是()

A、16个B、10个C、8个D、20个

4、普通小麦是六倍体,它的单倍体中含有的染色体组数是()

A、1个B、2个C、3个D、4个

5、下列关于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由合子发育成的生物体细胞中有几个染色体组就叫几倍体

B、由配子发育成的生物体,细胞中无论有几个染色体组也只能叫单倍体

C、单倍体一般高度不孕,多倍体一般茎秆粗壮,果实、种子较大

D、单倍体都是纯种,多倍体等位基因至少有三个

6、水稻的某3对相对性状,分别由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3对等位基因控制。利用它的花药进行离休培养,再用浓度适当的秋水仙素处理。经此种方法培育出的水稻植株,其表现型最多可有()

A、1种B、4种C、8种D、16种

7、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可诱导形成多倍体植物,秋水仙素的主要作用是()

A、使染色体再次复制B、使染色体着丝点不分裂

C、抑制纺锤体的形成D、使细胞稳定在间期阶段

二、简答题

8、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杂交育种的理论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诱变育种的理论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单倍体育种的理论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多倍体育种的理论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下面是两个实验:(1)用适当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未被传粉的番茄花蕾,其子房就发育成无籽果实;(2)用四倍体西(雌)与二倍体西瓜(雄)杂交,获得三倍体西瓜种子,种子萌发并长成植株后,用二倍体西瓜的花粉进行人工授粉,能形成无籽西瓜,请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番茄果实的无籽这一变异_____________遗传。如果用这株番茄的枝条进行扦插,长成的植株上所结的果实为_______________果实。

(2)三倍体西瓜的无籽这一变异______________遗传。如果用这株西瓜的枝条进行扦插,在长成的植株上,子房壁细胞含有______________个染色体。

自我评价答案:

1、C2、B3、B4、C5、D6、C7、C

8、(1)基因重组(2)基因突变(3)染色体数目变异(4)染色体数目变异

9、(1)不能,有籽(2)能,3

2012届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导学案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能够保证教课的顺利开展,准备好一份优秀的教案往往是必不可少的。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进入课堂环境中来,帮助高中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那么如何写好我们的高中教案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2012届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导学案”,相信您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

课堂导学案

一、内环境的含义与各种成分的关系
1.问题设计:
(1)如何理解内环境是组织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提示:内环境是组织细胞生活的周围环境,是组织细胞依以生存的基础。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首先是与内环境之间的交换,然后内环境与外界环境之间再进行物质交换。

(2)辨析:血液与血浆、体液与组织液
提示:血液包括血细胞与血浆,血浆是血细胞生存在的直接环境,属于内环境组成部分。血血液属于组织层次,它不属于内环境。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而组织液属于细胞外液的组成部分。
(3)简述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的统一性与差异性?
提示: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两者之间只隔着细胞膜,由于细胞膜有选择透过功能,所以两在成分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如细胞质基质中的大分子物质如血红蛋白、]呼吸酶、RNA等在细胞内液中存在,细胞的一些分泌蛋白在细胞外液中存在,如血浆蛋白、胰岛素、抗体等
但两者在成分上也存在统一性,凡是能通过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进出细胞的物质它们既存在于内环境又存在于细胞内液,如水分子、氧气氨基酸无机盐离子等。
2.

(2008广东高考改编)根据右图判断,正确的描述是
①组织细胞代谢旺盛时组织液将减少
②组织细胞正常生命活动都离不开a、b过程
③安静状态下细胞内液中的CO2低于组织液
④过程b或c受阻可导致组织水肿
A.①③B.①②C.②④D.③④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内环境稳态的相关知识。理解内环境的成分相对稳定及组织水肿的原理是本题的解题突破口。稳态是相对的,组织液中的物质是有变化的;过程b或c受阻可导致组织间隙渗透压增高,导致组织水肿;组织细胞代谢旺盛,代谢产物增加时,引起组织液浓度升高;无论是安静、还是运动状态细胞呼吸过程中产生CO2,细胞内液的浓度都大于组织液。
答案C
二、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1.问题设计:
(1)下列关于溶液渗透压大小的比较,请完成表格填写。
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渗透压高低
越多
越少

提示:
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渗透压高低
越多越大越高
越少越小越低

(2)人体剧烈运动时肌细胞中产生的乳酸或人吃进碱性食品时血浆中的pH值是否发生明显改变?为什么?
提示:不会,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
2.知识归纳
血浆中的pH调节过程


(原创)剧烈运动时血浆中乳酸大量增加而pH基本不变。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主要是由H2PO4—/HPO42—缓冲系对pH调节
B.乳酸在内环境中被分解成CO2和H2O
C.乳酸能与血浆中的NaHCO3反应生成乳酸钠和二氧化碳和水
D.乳酸在内环境中在酶的作用下转化为乳糖被组织细胞利用
[解析]本题考查意图是血液中酸碱度保持相对稳定的机制。解题的突破口是血液中离子缓冲对对进入血液中酸性或碱性物质的调节。血液中的是要离子缓冲对是能H2CO3/HCO3-,乳酸的转化主要是在细胞中转化。
[答案]C
三、内环境稳态及其调节机制
1.问题设计:举例说明内环境物化性质的相对稳定对人体细胞代谢的影响。
提示:人体细胞代谢是在酶的催化作用下进行,而酶的活性与温度、pH值等有密切关系。

2.知识归纳
类别具体内容
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
稳态的实质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处于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
调节的能力有一定限度,超出限度内环境稳态就会遭到破坏
稳态的意义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的必要条件


1.(原创)下列关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血浆中蛋白质维持了pH的相对稳定
B.免疫系统清除病原体不属于内环境稳态调节
C.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指标是固定不变的
D.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解析]考查学生对人体稳态及其调节的理解。理解稳态的概念、稳态调节的机制是本题的解题突破口。血浆中的无机盐维持了内环境的稳态,稳态的调节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的共同结果,内环境稳态是在调节基础上的稳态,所以各项理化指标的相对的稳定。
答案D

1.(苏北四市2010高三二调研)有关体内稳态维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维持体温稳定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调节
B.大量流汗导致失水过多,通过减少抗利尿激素分泌进行调节
C.消耗葡萄糖增多使血糖浓度降低,此时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
D.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碳酸释放到血浆中,血浆的pH值无明显变化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内环境稳态的相关知识,解题关键]掌握水平衡,糖调节和PH调节等稳态的基本内容。体温的恒定通过神经体液共同调节的;抗利尿激素的作用的增加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失水过多应该增加抗利尿激素的分泌;胰高血糖素的作用是升血糖,胰岛素的作用是降血糖,血糖浓度低了,胰高血糖分泌增加;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是乳酸,不是碳酸,由于血浆中有缓冲对PH是无明显变化的。
[答案]A
2.(2009年上海卷8).下列人体不同种类的体液之间,电解质浓度差别最大的一组是
A.血浆与组织液的HCO3-B.组织液与细胞内液的蛋白质
C.血浆与组织液的Cl-D.组织液与淋巴液的Na+
解析:细胞是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需要多种酶共同参与,酶大多为蛋白质,因而细胞内液与组织液在蛋白质浓度上相差较大。
答案:B

2011.11.17生物高三试题
一.选择题(1—10题每题1分,11—30题每题2分,共50分)
1.绿藻被认为是21世纪人类最理想的健康食品,螺旋藻(属蓝藻门)特有的藻蓝蛋白能提高淋巴细胞活性,增强人体免疫力。下列关于绿藻和螺旋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二者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B.绿藻和螺旋藻合成蛋白质的场所都是核糖体
C.绿藻有核膜、核仁,而螺旋藻没有
D.绿藻和螺旋藻都能进行光合作用,这与它们含有叶绿体有关
2.关于生物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体内参与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水是自由水
B无机盐是ATP、RNA和磷脂的组成成分
C生物体内无机盐的浓度的大小会影响细胞的吸水或失水
D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随细胞代谢的增强而减小
3.下列有关实验显色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A.常温条件下,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呈现紫色
B.显微镜观察,线粒体与健那绿发生作用呈现绿色
C.水浴加热条件下,蔗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
D.常温条件下,核糖核苷酸与甲基绿作用呈现绿色
4.下图为甲同学进行的一项实验的基本操作步骤,其中叙述错误的是()
A.该实验是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
B.E步骤滴加的是清水
C.B步骤是观察细胞质大小及细胞壁的位置
D.实验前后的处理形成了自身对照
5.下列有关细胞衰老和凋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健康成人体内每天有一定量的细胞凋亡
B.细胞凋亡受环境影响大,机体难以控制
C.老年人头发变白和白化病都是由酪氨酸酶活性降低引起的
D.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增加,导致癌细胞易发生转移
6.下列有关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孟德尔在豌豆开花时进行去雄和授粉,实现亲本的杂交
B.孟德尔研究豌豆花的构造,但无需考虑雌蕊、雄蕊的发育程度
C.孟德尔根据亲本中不同个体的表现型来判断亲本是否纯合
D.孟德尔利用了豌豆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特性
7、下列有关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遗传规律适用于细胞核内基因的遗传 B.遗传规律适用于伴性遗传
C.遗传规律发生在有性生殖过程中D.遗传规律发生在受精作用过程中
8.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B.杂种后代中显现不同性状的现象称性状分离
C.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D.等位基因是指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9.下面是关于基因、蛋白质和性状三者间关系的叙述,其中不正确的是()
A.蛋白质的功能可以影响性状
B.蛋白质的结构可以直接影响性状
C.基因控制性状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实现的
D.生物体的性状完全由基因控制
10、下列不属于萨顿假说中对基因与染色体关系的表述的是()
A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染色体也是成对存在的
B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C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染色体在形成配子和受精过程中,具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
D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同源染色体也是如此
11.将用3H标记的尿苷引入某绿色植物细胞内,然后设法获得各种结构,其中最可能表现有放射性的一组结构是()
A.细胞核、核仁和中心体B.细胞核、核糖体和高尔基体
C.细胞核、核糖体、线粒体和叶绿体D.细胞核、核糖体、内质网和液泡
12.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细胞分裂都会出现纺锤体和遗传物质的复制
B.衰老的细胞没有基因表达过程
C.致癌病毒可通过将其基因组整合到人的基因组中,从而诱发细胞癌变
D.细胞癌变是细胞高度分化的结果
13.如图是物质进出细胞方式的概念图,对图示分析正确的是()
A.据图可确定①为不耗能需载体蛋白的协助扩散
B.⑤、⑥两种方式的共同特点是顺浓度梯度运输物质
C.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可通过①、③两种方式被吸收
D.质壁分离实验中蔗糖进入细胞的方式为①
14.下列有关酶的实验设计思路正确的是
A.利用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B.利用过氧化氢、新鲜的猪肝研磨液和氯化铁溶液研究酶的高效性
C.利用淀粉、蔗糖、淀粉酶和碘液验证酶的专一性
D.利用胃蛋白酶、蛋清和pH分别为3、7、11的缓冲液验证pH对酶活性的影响
15、某人做酶的相关实验时,在试管中依次加入质量分数为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2mL,2%的新鲜淀粉酶溶液2mL,放入适宜温度的热水中,保温5min,然后加入质量浓度为0.1g/mL的NaOH溶液1mL,摇匀,再加入质量浓度为0.01g/mL的CuSO4溶液4滴,摇匀,试管中液体的颜色是
A、砖红色B、无色C、蓝色D、紫色
16.下表①~④分别是高中生物实验,在实验过程的相关处理中,正确的是()
实验内容相关处理
A.①生物组织中脂肪的检测可用龙胆紫代替苏丹Ⅲ染液
B.②观察细胞减数分裂实验可用蝗虫的精巢做实验材料
C.③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可用医用酒精代替丙酮
D.④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可用蒜叶代替洋葱根尖
17.为了检测“苏丹红”对人体细胞的毒害作用,研究人员以哺乳动物组织块为实验材料开展有关研究,得到下表结果。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实验开始时先制备细胞悬液
B.该实验还需设置一个空白对照组
C.该实验控制的最适温度为25℃左右
D.实验结果表明较低浓度的苏丹红毒性较小
18.下列有关ATP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人体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线粒体,不能产生ATP
B.ATP中的能量可以来源于光能、热能、化学能,也可以转化为光能、热能、化学能
C.ATP中的“A”与构成DNA、RNA中的碱基“A”表示的是不同物质
D.在缺氧的条件下,细胞质基质不能形成ATP
19.呼吸熵(RQ=放出的CO2量/吸收的O2量)可作为描述细胞呼吸过程中氧气供应状态的一种指标。下图示酵母菌氧化分解葡萄糖过程中氧分压与呼吸熵的关系,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呼吸熵越大,细胞无氧呼吸越强,有氧呼吸越弱
B.b点有氧呼吸强度小于a
C.为延长水果的保存时间,最好将氧分压调至c点
D.c点以后细胞呼吸强度不随氧分压变化而变化
20.科学家提取植物叶绿体研究光合作用的过程中,将叶绿体膜打破,分别分离出基质与基粒进行实验。下列对不同实验结论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在有光照和二氧化碳的条件下,基质和基粒的混合液能产生葡萄糖
B.在无二氧化碳的条件下,对基质与基粒的混合液给予光照,然后离心去掉基粒,为基质提供二氧化碳,基质中会有葡萄糖产生
C.光照条件下,为基粒提供二氧化碳和C3化合物,基粒中会有葡萄糖产生
D.黑暗条件下,为基质提供ATP、[H]和二氧化碳,基质中会有葡萄糖产生
21.关于下列四图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甲图中共有8种核苷酸
B.乙图所示的化合物中含糖类物质
C.组成丙物质的单糖是脱氧核糖或核糖
D.在人的体细胞内检测到的化合物丁很可能是蔗糖
22、将玉米的体细胞(2N=20)转入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在第二次细胞分裂的中期、后期,一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总条数和被标记的染色体条数分别是
A、中期20和20、后期40和20B、中期20和10、后期40和20
C、中期20和20、后期40和40 D、中期20和10、后期40和40
23.如图所示遗传系谱中有甲(基因为D、d)、乙(基因为E、e)两种遗传病,其中一种为红绿色盲,已知Ⅱ8只携带甲或乙一种致病基因。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病为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乙病为红绿色盲
B.Ⅱ7和Ⅱ8生一个两病兼发的男孩的概率为0
C.图中Ⅱ6的基因型为DdXEXe
D.Ⅲ13个体乙病基因只来源于Ⅰ2
24.在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可能具有1∶1∶1∶1比例关系的是()
①杂种产生配子类别的比例②杂种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
③杂种测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④杂种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
⑤杂种测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
A.①②④B.②③⑤C.①③⑤D.②④⑤
25.人类的每一条染色体上都有很多基因,若父母的1号染色体分别如图所示。不考虑染色体的交叉互换,据此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基因控制的性状等位基因及其控制性状
红细胞形态E:椭圆形细胞e:正常细胞

Rh血型D:Rh阳性d:Rh阴性
产生淀粉酶A:产生淀粉酶a:不产生淀粉酶
A他们的孩子可能出现椭圆形红细胞
B他们的孩子是Rh阳性的可能性是100%
C他们的孩子中有3/4能够产生淀粉酶
D他们的孩子中出现既有椭圆形又能产生淀粉酶的可能为3/8
26.在F2中出现了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四种表现型,其比例为9:3:3:1。与此无关的解释是()
AF1产生4中比例相等的配子
B雌配子和雄配子的数量相等
CF1的4种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D必须有足量的F2个体
27.赫尔希与蔡斯用32P标记T2噬菌体与无标记的细菌培养液混合,一段时间后经过搅拌、离心得到了上清液和沉淀物。与此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32P集中在沉淀物中,上清液中无放射性
B.如果离心前混合时间过长,会导致上清液中放射性降低
C.本实验的目的是单独研究DNA在遗传中的作用
D.本实验说明蛋白质不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28.下列有关染色体、DNA、基因、脱氧核苷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DNA分子结构中,与脱氧核糖直接相连的一般是一个磷酸基和一个碱基
B.基因一般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一个DNA分子上可含有成百上千个基因
C.一个基因含有许多个脱氧核苷酸,基因的特异性是由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决定的
D.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一条染色体上含有1个或2个DNA分子
29.下图为真核细胞DNA复制过程模式图,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酶①为DNA解旋酶,作用于碱基对中的氢键使DNA双链解开
B.图中可体现出边解螺旋边复制及半保留复制的特点
C.在复制完成后,甲、乙可在有丝分裂后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分开
D.若该DNA分子中有1000个碱基对,其中A200个,则图示过程共需C300个
30.有关科学家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艾弗里和赫尔希等人的实验都能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B.艾弗里和赫尔希等人的实验最关键的设计思路是设法把DNA和蛋白质分开
C.孟德尔成功的原因包括正确的选用实验材料和应用统计方法分析实验结果等
D.克里克除了参与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还提出了“中心法则”

二、非选择题(除注明外,每空1分,共50分)
31.(10分)下图左右为高等动、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图,根据图回答:
(1)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结构是[],其基本骨架是。
(2)在左、右两细胞中都存在,且含有遗传物质的细胞结构有________(填编号),其中不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的遗传物质存在于________(填编号)。
(3)若左侧图所示细胞为消化腺细胞,将3H标记的亮氨酸注入该细胞,在该细胞的结构中3H出现的细胞器先后顺序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用箭头和标号表示,2分)
(4)右图所示细胞中与能量转换有关的细胞器是________(填编号),与吸水有关的细胞器________(填编号)。
⑸用________法可分离各种细胞器,以研究其成分和功能;经研究发现不含膜结构的细胞器是________(填编号)。
32.(10分)右图表示番茄叶肉细胞内两个重要生理过程中C、H、O的变化。请据图回答:

⑴图中甲生理过程所发生的场所为,乙生理过程所发生的场所为。
⑵甲、乙生理过程中的[H]的作用分别是、。
⑶甲过程中C的产生发生在该过程的第阶段,乙过程中B在内被消耗。
⑷在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除产生了[H]、ATP外,还有的生成,②过程产生的A用于相邻细胞的③过程,至少经过层生物膜结构。

⑸下表是番茄生命活动中的一些数据,请根据这些数据绘制番茄对CO2吸收量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曲线(2分)。
生命活动状态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时光照强度
(千勒克司)光合速率最大时的光照强度
(千勒克司)光合速率最大时CO2吸收量(mg/100cm2叶小时)黑暗条件下CO2释放量(mg/100cm2叶小时)
数据39328

33.(12分)下图1表示某高等动物(基因型为EeFf)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的变化;图2表示该生物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图像(字母E、e代表染色体上的基因)。图3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一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分子的相对数目。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1中AB段的发生时期是,CD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2)图2中细胞处于图1的BC段。丙细胞的名称是。请仔细观察丙细胞染色体上的基因,分析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基因突变或。
(3)图2中甲细胞的基因型是___,甲细胞分裂的前一阶段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3中的a、b分别代表、。图3的III阶段对应于图2中的细胞。
(5)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图2的细胞,该时期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8分)下面两个图表示两个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密码子CGUUAUAUGACGGUGUCCCAG
氨基酸精氨酸酪氨酸甲硫氨酸苏氨酸缬氨酸(起始)丝氨酸谷氨酰胺
(1)甲图表示的生理过程所发生的主要场所是。其中的②表示,③起的作用
(2)甲图中,若②中A占26%,U占28%,那么,在相应的DNA片段中,A占,
C占。
(3)根据题中的信息写出乙图中③的氨基酸序列
(2分) 。
(4)根据题意,写出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
35(10分)生物的性状主要由基因控制,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遗传时存在一定的规律,请根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
Ⅰ、小鼠体色由位于常染色体上两对基因决定,B基因决定黄色,R基因决定黑色,B、R同时存在则皮毛呈灰色,无B、R则呈白色。一灰色雄鼠和一黄色雌鼠交
配,F1代表现型及其比例为:3/8黄色小鼠、3/8灰色小鼠、1/8黑色小鼠、1/8白色小
鼠。试问:
(1)亲代中,灰色雄鼠的基因型为,黄色雌鼠的基因型为。
(2)让F1的黑色雌、雄小鼠交配,则理论上F2黑色个体中纯合子的比例为。
(3)若让F1中的灰色雌、雄小鼠自由交配,得到的F2中:体色的表现型应为,黄色小鼠的基因型是。
Ⅱ、自然界中的果蝇雌雄个体中都有一些个体为黄翅、一些个体为灰翅,不知道黄翅和灰翅的显隐性关系,但已知该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请你设计一个通过两对杂交实验(提示:一对为正交,一对为反交)来判断这对等位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染色体上的方案。
正反交实验:正交为;反交为。
预测结果及结论:
(3分)。

生物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10题每题1分,11—30题每题2分,共50分)
1—5DDACA6—10DDBDB11—15CCBBD16—20BCCAC21—25DCDCD26—30BCADA
二、非选择题(除注明外,每空1分,共50分)
31.(10分)(1)⑩细胞膜 磷脂双分子层(2)③液泡(2)②⑧②
(3)④→⑨→⑦(2分)(4)①②③
⑸差速离心法④⑤

32.(10分)⑴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叶绿体⑵与O2结合产生水,释放大量能量还原C3(CO2)
⑶三叶绿体基质⑷丙酮酸6⑸(2分)

33.(12分)(1)间期(有丝分裂的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着丝点分裂(2)乙、丙次级卵母细胞或极体交叉互换
(3)EEeeFFff染色体的着丝点整齐排列在赤道板上,形态稳定,数目清晰
(4)染色体染色单体(5)丙
(6)乙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34.(8分)(1)细胞核mRNA催化相邻的核糖核苷酸聚合(2)27%23%
(3)缬氨酸—精氨酸—谷氨酰胺—苏氨酸—甲硫氨酸(2分) 
(4)DNA→RNA→蛋白质
35、(10分)
(1)BbRrBbrr(2)1/3
(3)黄色:灰色:黑色:白色(顺序可以颠倒)BBrr、Bbrr
Ⅱ.雄性黄翅×雌性灰翅雄性灰翅×雌性黄翅 
预测结果及结论:若正反交子一代表现出的性状一致,说明这对等位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若正反交子一代表现出的性状不一致,说明这对等位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上。(3分)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97710.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