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备课教案,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备课教案
第一课时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2、结合生活情景能辨认角。
3、通过观察、操作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抽象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4、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难点:根据角的特征辨认角。
教学过程:
一、生活引入、揭示课题
1、感知生活中的角
(1)课件展示实物(剪刀、钟面、吸管、手帕、三角尺)
(2)找一找以上实物中的角分别在哪里,引导学生把角比画出来。(随学生的发言,课件演示,抽象出角)
(3)找找生活中的角
A、老师交代收集的场地范围(教室)和交流时间(2分钟)
B、学生收集、交流信息。
C、反馈(引导学生边说边比画出角)
2、揭示课题
通过探索,我们知道了角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今天我们就一块儿去认识角。(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二、抽象图形,形成表象。
1、刚才大家找到的这些是否都是角呢?数学中的角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接着研究好不好?(电脑演示,从实物中中抽象出的角)
2、你认为它们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3、我们把这个尖叫做角的顶点,(板书:顶点)从这个顶点引出的两条平平的、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边(板书:边),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4、谁来指出这个三角板的一个角,并指出它的顶点和两条边。
5、举起你的三角板,给同桌指出一个角的顶点和边。摸一摸它的顶点,什么感觉?再摸一摸它的两条边,又有什么感觉?
6、现在,谁再说一下,角到底是什么样的?小结:一个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的(课件)
7、闭眼想一想角的样子,可以用喜欢的方式比画比画。
三、巩固练习:
1、判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了?(出示图一)
2、考考你的眼里:数角(出示图二)
师:分组交流:每个图形的角在哪里?每个图形有几个角?
(抓住第三个图形这个契机以辩论的形式得出正确的结果。)
四、实践操作,丰富认识
1、学习用尺子画角。
师:那怎样才能画出一个漂亮的角呢?教师给每个小组提供各种材料(直尺、三角尺、剪刀、积木)
(1)要求:在以上材料中选择自己喜欢的工具在纸上画出角。看哪个小组想出的画角方法既快又好?(师巡视)
(2)学生自行选择工具,实施活动。
(3)集体交流,你认为哪种方法最好?
(4)老师也来画一个。你们能再画一个开口方向和这个不同的角吗?(找三生板演,余生在下面画,并相互欣赏)
(5)画得真好,能标上它的各部分名称吗?
2、做角。
(1)、下面我们放松一下,做一个小巧手的游戏,好不好?你面前有许多材料,除了图形中原有的角,你还能做出其它的角吗?看谁做的角最巧妙,老师这儿还有奖品鼓励呢!
(2)、哪个小组愿意交流一下你们做出的角?(生纷纷出示用线绳拉出的角,用圆形纸片折出的角,以及用硬纸壳做成的活动角等等)
3、研究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1)、看来角有大有小,老师这儿也做了两个角,猜一下,哪个大?为什么?能想个办法验证一下吗?
(2)、这位同学说用重叠的方法验证一下,试一试,你发现了什么?(电脑演示重合的过程)
(3)、老师还要告诉你一个秘密,角的两边像孙悟空的金箍棒一样,可以变化。注意看(电脑演示角的两边变长和变短的过程),你又发现了什么?
(4)、对,科学家也发现了这个秘密,齐读一遍。(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三、归纳总结,拓展延伸:
1、回顾一下,这节课我们都解决了哪些问题?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2、还有的问题,比如:角有哪几种?等等,我们还没有及时解决,课余时间,查查资料,并把你的发现告诉老师,让老师也分享一下你的成功和快乐,好吗?
教学反思:角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但二年级的孩子对于角的认识大多还停留在“尖尖的”这一层面上,很难抽象出数学中的角的形象和概念。
第二课时直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2、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折一折、画一画等操作活动,帮助学生建立直角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分析判断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与他人交流,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难点:初步认识直角,建立直角的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动手感知
1、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角,那你能不能用自己的学具做一个角?
2、展示。
谁能展示你所制作的角,并说说你制作的角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3、感知生活中的直角
课件出示:国旗、椅子、单杠
找出以上实物中共同具有的角,引导学生把角比画出来。
谁能说说,你制作的角和刚才画出的角有什么区别?
4、揭题
我们就把这样的角叫直角,今天我们就来认识直角。(板书)
二、合作探索,学习新知
1、教学例3。
(1)、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这种角?把你发现的这种角说给小组的同学听听。
学生小组交流发现。
汇报发现。
(2)、刚才我们认识了直角,我这里有一张纸,大家想一想,用这张纸能不能制作出一个直角?
(3)、学生动手操作
(4)成果展示:
(5)、小结:介绍用一张纸折出一个直角:先将这张纸上下对折,再沿着折痕对折就可以得到一个直角。
2、教学例4
(1)、你有什么方法可以验证一个角是不是直角的方法呢?把你的方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小组讨论交流验证一个角是不是直角的方法。
(2)、学生汇报,并验证方法:在我们的三角板上有一个是直角。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现在请你指出三角板上的直角。
学生观察三角板并指出三角板上的直角。
(3)、请你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看看哪些角是直角?
学生分别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周围的角中哪些是直角。并汇报。
3、画直角
(1)、你还能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干什么?
回忆一下上节课我们是如何画角的,然后请你用三角板上的直角画一个直角。画好后给小组的同学说说你是怎样画的。
学生回忆画角的方法,思考直角的画法再画出直角,交流画直角的方法。
(2)、指名板演画直角并说说画法。
画直角的时候要注意什么问题?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直角的画法。
三、学习效果测评
1、完成第40页的做一做第1题。
你能找出我们身边的直角吗?找到并验证后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学生分小组寻找直角并交流。
2、完成第40页的做一做第2题。
教师指导学生独立完成。
指名汇报并要求说出是怎样画的。
学生独立画直角并思考是如何画的。并汇报说明画法。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教师引导学生梳理知识。
教学反思:注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发挥合作优势,改变评价方式。
第三课时锐角和钝角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让学生能在认识直角的基础上辨认锐角和钝角,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地描述锐角和钝角的特征。
2、在认识角的数学活动中,初步了解三种角的大小,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过程与方法:
经历观察、比较、操作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分析能力和抽象能力,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重点、难点:会辨认直角、锐角、钝角。能正确区分锐角、直角和钝角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启发导入
1、出示游乐场图片,谈话激趣
2、观察图片,并与同桌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3、学生汇报引入“角”。
4、(点击,实物去掉,只剩角)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你都知道哪些有关角的知识?(直角、画角、做角、找角)
二、主动探索,获得新知
1、请小朋友画一个你喜欢的角
小组讨论,合作交流、就地取材。(学生画、师巡视,把学生画的不同形状、大小的角贴在黑板上)
2、这么多的角娃娃在黑板上可真有点乱,你们能把它们分分类吗?
合作交流
四人小组讨论: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
3、汇报,说明分的理由
4、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分类验证、渗透方法
(1)验证直角
师:我们怎样来验证这些角是不是直角呢?(肉眼直接能看出的就直接判断,如模棱两可的就用三角尺德尔直角比一比)
(2)验证其他两类角
师:你还能用这种方法来验证其他的角吗?
(3)给角取名
师1:你能给比直角小的角起一个好听的名字吗?
在很久以前数学家就给它们起了一个名字,叫锐角。(板书)快找一个锐角,举起来给大家看一看。
师2:你能给比直角大的角起一个好听的名字吗?
数学家也给它们起了一个名字,叫钝角。(板书)快找一个钝角,举起来给大家看一看。
(4)谁能完整地说一说角按大小可以分成几类?
三、实践运用、深化发展
1、做角:请小朋友快速地做一个自己喜欢的角,并给身边的同学说说:它是什么角?
2、举例:小朋友们做出了这么多的角,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它们也随处可见,说一说生活中你在哪里也见过这些角?
3、其实用我们人体四肢也可以表示角,谁愿意给大家展示一下、
4、找角(五角星)
你能发现这个五角星上有几个角吗?它们分别是什么角?
5、你们喜欢这些角朋友吗?可是它们迷路了,你们愿意帮助它们吗?(书第41页做一做2)
四、课堂小结
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会如何辨认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并会用三角板来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
第四课时活动课——用三角尺拼角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会用三角尺拼角。
过程与方法:通过拼一副三角尺、两幅三角尺,使学生更进一步辨认直角、锐角、钝角。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会用两个三角尺、三个三角尺拼出直角、钝角和锐角。
难点:培养学习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我们前一节课学了哪些角?什么叫钝角?什么叫锐角?什么判断一个角是直角、钝角还是锐角?【举例说明】用什么可以帮助我们判断一个角是直角、钝角还是锐角?
学生汇报:
我们学习了直角、钝角和锐角。
比直角小的角叫锐角,比直角大的叫钝角。
二、发展活动
出示教材42页例6的情境图(用两个三角尺拼一拼)
1、用两个三角尺可以拼成什么角?(学生可能会说:可以拼成一个钝角、两个直角、一个锐角)
那么你们能不能用两个三角尺拼出一个钝角?
分组操作,指名到前面边讲解边演示。
2、你们还可以拼出其他的角吗?希望你们多动脑筋、多动手拼一拼,看谁拼的角多。
分组操作,展示学生拼的各种角。(可能出现)
用直角和锐角拼出的肯定是钝角。
用锐角和锐角拼出的还是锐角。
用锐角和锐角拼出了钝角。
等等
三、巩固练习、提升能力
1、书P42做一做,用两幅三角尺拼出锐角、直角、钝角。
学生小组操作,汇报展示
2、讨论:一副三角尺和两幅三角尺拼出来的角有哪些是相同的,哪些是不同的?
3、练习八第13题
(1)说一说七巧板中的每一块板是什么形状,上面各有哪些角?
(2)比一比5块三角形板的各个角的大小,你有什么收获?
(3)用两块三角尺拼直角,你能拼出几个?拼钝角呢?
学生小组合作交流、操作、汇报、订正。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因为是实践活动课,所以学生普遍积极性较高,课堂气氛活跃,学习效果较好。
作为一小学位老师,我们要让同学们听得懂我们所讲的内容。为此老师就需要在上课前准备好教案,以此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那怎样写才能有一份高质量教案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2012年秋季二年级数学学科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有关角的一些知识。能正确辨别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用尺子正确画角。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课前准备三角板
教学过程个人使用批注
一、欣赏图片引出角
二、探究新知
1、看一看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能看到很多的角,三角板有三个角,(指两条边夹一个角,画弧)剪子的两片刀口形成一个角(指)凳子的每两根木条形成一个角(指)。指一指,在下面这些图形中哪部分是角。(出示吸管、水龙头)
在生活中只要你留意,可以看到很多的角。请你想想,说说,你看到过哪些是角。
2、摸一摸
同学们请你们摸一摸三角板上的一个角,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同学们你们说的很对,每个角都有一个尖尖的点,这个点叫顶点;还有两条直直的边。板书:
边
顶点
边
3、做一做。在你们的手里都有两根硬纸条,下面请同学们用这两根硬纸在你们的手里都有两根硬纸条,下面请同学们用这两根硬纸条做出一个角,做好后摸一摸它的边和顶点。
三、巩固练习
1、1、完成P40页的1、2、题。
2、下面的两个角,哪个角大?哪个角小?
讨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只要看两条边张开的程度,张开的大,角就大,张开的小,角就小
四、课堂小结
教后反思: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数学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数学教案第三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第三单元(图形与变换)教科书第37~47页的内容。
第一课时锐角和钝角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8~39页的内容。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学生对“角”“边”“顶点”“直角”的认识,熟悉比较角的大小。力求学生能够通过多种方法实现大小的比较。
2、新课的导入。在比较中提示一种角比直角大,还有一种角比直角小,从而揭示出锐角和钝角的概念。力求以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主导思想。在运用板书画一画,学生读一读的方法加深对锐角和钝角的认识、理解。
3、实践练习,注重学生知识的的形成过程,从判断推理、寻找发现、到小组合作的画一画、拼一拼、折一折的实践练习,在充分展示学生个体的优势的同时,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精神的培养。在合作的过程中考察学生任务、时间的合理统筹。
4、整个过程体现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探究的乐趣。充分体现生活数学、快乐数学。
教学重点:
1、认识锐角和钝角,并理解与直角的关系。
2、在认识理解的基础上,能够动手折叠或正确的画出锐角和钝角。
3、围绕生活,通过比赛的方式,巩固理解锐角和钝角。
教具准备:三角尺,纸张
学具准备:学生三角尺,纸张
教学过程:
一、引导入课,复习旧知。
1、复习内容。引导学生回忆关于角的知识。
出示角。根据图例回答这是一个(角)
角是怎么组成?请你在图上填出“边”“顶点”“边”
出示直角。这是一个什么?(直角)
除了这些,你还知道了哪些知识?小组讨论汇报
2、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两组:一组是移动后完全重合,即相等;一组是移动后不能完全重合,即不等。(第二组可请学生指出哪个角大,哪个角小)
3、比较锐角和钝角的大小(注意,此处不揭示出两个角的概念,只当作两个普通的角出现)。采用借助直角的方法完成比较。
1、出示上海杨浦大桥的情境图,请大家认真观察,在这幅图中,你们能找出角吗?指一指它在什么地方?
2、采用回忆的方式,进一步的加深对新知的认识理解。并进行板书。
①、一个是锐角,一个是钝角。(板书“锐角”和“钝角”)
②、说一说锐角与直角的关系。(在锐角的下方板书“比直角小”);在回忆钝角与直角的关系。(在钝角的下方板书“比直角大”)
③、按照学过的方法请学生分别在“锐角”和“钝角”字样上方板演两个直角。
④、根据概念用不同色彩的笔在一个直角上画出锐角,在另一个直角上画出钝角。以加深对锐角和钝角的理解。
⑤、读一读,加深记忆。并在练习本上分别画一个锐角和钝角,教师巡视。
⑥、抢答。教师根据锐角和钝角概念的不同说法进行提问。活跃课堂气氛。
例:A、锐角比直角()B、比直角大的是()
三、巩固实践阶段,将数学知识与生活相联系,实行小组活动教学,在合作中完成。
1、引导学生动手操作。
(1)请大家用事先准备好的纸片折出一个直角。
(2)请在大家再折出一个锐角和一个钝角。
(3)请大家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出一个锐角、一个钝角和一个直角。
2、自由活动:找一找!
老师带我你们去小海龟的家。瞧!小海龟的家都是由我们学习过的图形组成的,有锐角,钝角,还有直角。小朋友们仔细看一看,哪些角是直角?哪些角是锐角?哪些角是钝角?并说出原因。
四、总结,深化阶段。
①、小组内讲解什么样的角是锐角?什么样角是钝角?
②、体会,在我们做早操时,经常有两臂的运动,想一想,两臂伸展到什么程度时是锐角,什么程度时是钝角,什么时候又是直角。
五、课堂练习作业p39第1、2、3题,小组校对
教后反思:
第二课时平移和旋转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1~43页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情景,让学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让学生通过观察、分类、对比,初步了解物体的平移和旋转的变换特征;初步会判断图形的平移和旋转。
2、会在方格纸上平移简单的图形。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能正确说出图形平移的距离。
教具准备:课件、学具。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二、新授课
1、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
(1)看一看,说一说游乐园里有哪些游乐项目?
(2)这些游乐项目是怎样运动的?
(3)根据游乐项目不同的运动,可以分几类类?怎么分的?
(4)自己先分一分,有什么困难再在四人小组里交流一下。
2、初步了解平移和旋转的特征。
(1)说一说分类的理由
A:平移:火车沿笔直的轨道行驶、缆车沿笔直的索道滑行、火箭升空等物体都是沿着一条直线运动的,这种运动就叫做什么?
B:旋转:大风车、摩一轮等都是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为中心做圆周运动的,这种运动叫做什么?
(2)举生活中的实例,进一步了解平移、旋转特征。
(3)用学具在桌面做平移和旋转运动。
小结:通过观察,举生活中例子,初步感知物体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了解平移和旋转的特征。
3、练习(课件出示P41页方格图)
二、综合练习
1、下列现象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转?(课本P43页第三题)
2、欣赏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
全课总结:今天这节课你学会哪些新知识?还有什么问题?用哪些方法学会的这些新知识。
[设计意图]鼓励多种形式的学习,在先前学习的基础上开拓学生的思路,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课后活动应用平移和旋转做运动。
第三课时剪一剪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6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剪出连续的对称图案。
2、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边思考边操作的良好学习品质。
4、让学生剪出漂亮的图案,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能剪出各样图形。
教具准备:彩纸数张,剪刀一把、铅笔等。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二、探索新知
1、猜一猜,老师这里有一张纸,把它对折,然后在不开口的(有折痕)折边画出半个小人。请大家猜一猜,沿着画线把它剪下来,打开会是什么?你给它取个名字吧。
2、出示投影,看一看,一眼功夫就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对于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
那么它成了什么样了?请大家说一说,怎样才能很快剪出两个连续的小人。
(1)小组讨论,组员每人那一张纸,边思考边折,然后把自己的方法说给伙伴听让方法不同的学生进行演示,集体汇报。
a)方法1:把纸连续对折两次,再画出半个小孩。
b)方法2、把纸里外翻着折,折三次,再画出半个小人。
c)方法3、:把纸从一端连续往里折3次,再画出半个小人。
d)方法4、把纸对折一次,画出一个完整的小人。
(2)试一试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动手试一试,在学生活动过程中,教师收集出现不同的作品。评一评,议一议好在哪里,不好又在哪里?及时帮学生订正。[设计意图]这是一个重要环节,让学生通过观察两个连续的小人,加深对图形平移的认识。
(3)小结:看来要剪出两个完整的连续的小人,还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呢,请大家以后要注意这些问题。
3、巩固体验,请同学重新选择方法,用最快的速度再剪一次。
悟规律1、学生再活动一次,再剪一次。想一想,如果把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三次,能剪出几个小孩?说理由
4、发挥想象,自主创意出示教师作品,让学生给予评价。同时把你的作品展示给你同桌看。
三、总结评价这节课你掌握什么本领?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老师需要做好课前准备,编写一份教案。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那有什么样的教案适合新手教师吗?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数学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数学教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备课教案
9天鹅、大虾和梭鱼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字,会写9个字。
2、通过读故事,懂得合作的重要。
3、有感情朗读课文。
4、学会合作。
教学重点:识字与写字
教学难点:懂得合作的重要,学会合作.
教学过程:
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么?请说说你喜欢的动物名字和本领.生答.生:我喜欢小狗,它能看家。生:我喜欢小猫,它能捉老鼠。生:我喜欢……今天老师带来了三个小动物,(师展示图片)说说他们的名字和本领.生答,天鹅会飞,大虾会游泳,梭鱼会游泳.师板书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著名的寓言故事《天鹅、大虾和梭鱼》要知故事究竟讲了什么,先要和生字宝宝交上朋友,让生字宝宝领我们走进课文.
教学过程:
一、识字
1、快速初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出仍不认识的生字。
2、小组内合作解决生字,师指导方法:请同学们分小组合作解决生字,要求:组长安排轮流说出自己不认识的生字,每个同学发言时,其余同学帮助他解决。不抢说,不随便打断别的发言。(设计意图:以实践来引导学生学会合作)
3、再读课文,熟悉生字。
4、师出示生字卡片,检查认字情况,并作整体评价.点明合作的成功与否,合作中若有问题,可稍加指导.(设计意图:再次对合作进行指导,引导学生理解合作)
5、做猜字游戏3-4组.
6、与生字宝宝握握手。使领写“却”认识单耳刀。“步”注意下面的部分不是“少”。(指导规范写字,及书写字时纠正)
大家和生字宝宝已经很熟悉了,现在它们很想回到课文里重新和大家见见面.下面我们一起到故事里去吧!
二、细读课文,理解文意。
1、师范读课文。
2、生自由练读课文。读文要求:声音响亮,读音准确,有感情。
3、点名读文,生从以上三方面评读。
4、读课文第二小节,思考问题:
(1)天鹅、大虾和梭鱼他们都给自己上了套,而且拼命的拉车,车子动了没?为什么?
(2)从文中找出说明问题的句子,读一读。
生分小组合作交流,每组有一名同学代表回答。(锻炼合作)
师板书图1。小结:天鹅、大虾和梭鱼他们虽然合伙拉车,也很用力,但是劲没往一处使,所以大车不动。
5、读课文第一小节,课文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生答。可读文中句子说明。
6、你有办法帮帮三个小动物么?出主意,想办法。(应用合作)
师小结:合伙人只有真正合作,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是,才会合作成功。这节课同学们合作得很好,以后要注意合作方法。(评价合作)
三、小结:通过学习课文,希望同学们理解合作,在学习和生活中学会与他人合作。
四、作业布置:想想你和别人合作过什么事,写下来。
教学反思:采用不同的朗读方式(范读——自由读——细读——品读——赛读——接力读——挑战读——精读),逐步达到正确、流利、有节奏感,在反复朗读中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寓意。
10《征友启事》
教学目标
1.会认“征、启”等12个生字。会写“言、者”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知道小牛的两张征友启事的内容有什么不同。
4.懂得与人交往时,既考虑自己的需要,也要考虑别人的实际情况。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朗读课文,正确认读“会认”的字和正确书写“会写”的字。
2.难点:领悟“征友启事”内容的不同,所引起不同的结果。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关注经验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
师:日常生活中,老师、同学们都有自己的朋友,咱们一起来聊聊朋友这个话题,好吗?(自由说)
师:有一头小牛很孤独,也想交朋友,它是怎样做的呢?
2.揭示课题:征友启事
3.读题质疑
师:看到课题,你有什么疑问?猜一猜课文可能写了什么内容?
(教师可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如:征友什么意思?启事是什么意思?它为什么征朋友?它想征什么样的朋友?谁成为了它的朋友等。)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自由读
师:刚才,同学们提出了那么多有意思的问题,看谁通过读书就能解决问题!读书时要做到读准字音,不掉字、不添字,边读边想。
2.小组合作读书
让学生画出难读的句子,小伙伴们互相帮助把句子读通顺。小组内交流,对学生普遍感到难读的地方,教师帮助、指导。
3.读后释疑
师:初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围绕质疑中提出的问题。)
4.师范读
①圈画生字。
②评一评,老师读得怎么样?
(教师范读时,要提醒学生养成倾听的好习惯,如:比一比,看谁最会听,会听也是会学习的表现。)
三、再读课文巧识生字
1.小声读课文,边读边记圈画出的生字。
2.出示生字词语:启事、征友、陪同、耕田、联系、猎狗、兴奋、或者、语言、牛栏、团长。学生试读,齐读,开火车读。
3.游戏中识字
①出示生字(可写在花瓣上):征、启、陪、耕、联、猎、奋、或、者、言、栏、团。
师:你还在哪儿见过这些生字?(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反馈)
②自由认读,开火车读。
③摘花游戏。
(请一名同学上台“摘花”,摘下后,组词。若读得正确,下面的同学举起手中相应的字卡,跟读。例:台上的同学摘下“联”,高高举起:联,联欢的联,台下的同学举起字卡“联”,跟读两遍。)
4.交流识字方法
(此活动在小组内进行,相互说一说,怎样才能记住这些生字的。教师可适时引导学生用“加一加”、“减一减”、“熟字加偏旁”、“猜谜语”等方法识字。如:木加兰就是栏,正加上双人旁就是征友的征,著字去掉草字头就是者,窗户下面一个口就是启。)
5.生字组词,丰富词汇。(例:启:启事,开启,启发,启迪……)
四、指导写字
1.出示本节课要写的三个字“言、者、狗”,选一个字组词,如:言,发言、语言。
2.让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言、者、狗”的位置,同桌间说一说这三个字的字形与结构。
(教师可引导学生说一说言、者是独体字,重点指导“狗”字,左右结构,要写得左窄右宽。)
3.描红。(教师可提醒:怎样才能把字写好?自由选择一个字,相互说一说。)
4.师范写。
5.生临写。(提醒书写姿势)
6.练写,互相评价。(教师引导学生从字形、书写速度、书写姿势等方面互相评价。)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激趣导入
1.教师读生字,学生出示相应的字卡,同桌比赛,看谁出得又快又准。
2.提问: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小牛,它非常想和别的动物交朋友,它怎样做了呢?
(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引出课题:征友启事。)
二、精读理解感悟内化
1.自由读,标出自然段。
2.学习第一段,理解“孤单”。
相互说说,在什么时候感到孤单,把自己当作孤单的小牛,同桌互读,指名读,体会小牛的心情,读出“很想”找朋友的愿望。
3.学习2—4段
①自由朗读,提出问题。出示第一张启事的内容,引导学生提问题,如:小牛找朋友的条件是什么?它能找到朋友吗?从哪几句话可以看出来?
②合作学习,解决问题。自由选择学习小伙伴,围绕问题,讨论探究,共同解决。教师巡回指导。(教师重点指导学生理解“做到以上几点”等词句)
③教师引导:假如你是(山羊、猎狗、马驹等),当你摇着头离开时,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同桌交流,指名说。)
④小组表演读。学生戴着头饰表演读,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读书、表演,在具体的情境中感悟小动物们渴望交到朋友的兴奋心情及交不到朋友的失望,理解“兴奋地走来,又摇着头离开”等词句。
4.学习5—6段
师:小牛没有找到朋友,很失望,就去找老牛,老牛会对小牛说些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5、6段,读出小牛“诉苦”的样子,体会小牛的心情。
①师生齐读。
②同桌互读。(入情入境,把自己想像成孤单、找不到朋友的小牛,读出失望、伤心的语气。)
5.小组合作学习7—14段
①自由读。出示第二张征友启事的内容,小声读一读,理解“或者”的意思。对比“谁能做到以上几点,欢迎联系”与“谁只要能做到以上一点,就欢迎前来联系”这两句话的不同。用自己话说说这两句话的意思。
师:假如你就是山羊、猎狗等动物,看到这张启事,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小组交流,指名说。)
②小组内分角色读。边读边体会小动物们看到启事及交到朋友后高兴的心情,比一比,看谁读出了小动物们高兴的语气。(理解“热闹”的含义)
③指名分角色读。其他同学做小老师,认真听,评一评谁读得好,好在哪里,不足的给他提出改进意见。
④戴着头饰表演读。
6.感悟文章的思想内涵。
教师引导:怎样才能交到朋友呢?学到这里,聪明、善于思考的小朋友都已经明白了。也就是老牛在教给小牛办法时说的一番话,想想看,老牛会对小牛说些什么呢?(小组讨论,在讨论反馈的基础上教师总结)
教师总结:我们交朋友的时候,不能对朋友要求太多,条件不能太高,否则,我们就交不到朋友。
三、指导写字
1.认读,组词。(认读此节课要写的五个生字:栏、奋、团、迎、或,选其中1—2个字组词,积累词汇。)
2.观察。(这几个字在四线格中的位置及书写特点,同桌相互说一说。)
3.师范写。(边写边述说笔顺及注意事项,生观察。)
4.临写。
5.练写,互相评价。
四、拓展训练自由表达
1.你还见过哪些启事?
2.课下收集有关朋友方面的箴言名句。
教学反思:小牛两次征友的结果,为什么不一样呢?这是课文的重点,也是难点。在小组自学比较两个征友启事的基础上,可以师生互动通过角色扮演、口语交际的活动方式进行体验学习,体会“一起------一起------一起------”和“或者一起------或者一起------或者一起------”的征友要求能带来不同的结果。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为此老师就需要在上课前准备好教案,以此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平移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平移教案
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感受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初步体会平移的特点。
2、通过学生讨论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和动手能力
3、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4、使学生体会在格子图中数物体移动距离的方法。
一、感受平移,提出问题
今天这节课,老师跟小朋友们一起来研究平移这种我们生活中经常见到的运动方式。(出课题)
1、交流预习内容
昨天晚上同学们自己预习了平移这个内容,小朋友们通过预习你们知道了什么?你还有什么问题吗?(学生说自己预习时了解到的,并提出问题,学生互相帮助解决)
2、举生活中的例子。
刚才小朋友们说了自己预习时了解到的有关平移的知识,那现在你们能给大家举一些生活中你认为的平移的例子,并用你的身体演示给大家看?
(先在四人小组里做,让小组的朋友评价一下你做的是不是平移,在上台来表演给大家看)
老师在中间插一些平移的画面,介绍生活中有的平移
刚才小朋友表演的都是按照一条直线的平移,那还有不按照直线运动的平移吗?(学生上台表演)
注意:让学生展示多种不同形式的平移。
(在表演过程中让台下的学生评价他做的是不是平移)
3、出判断题:找出这些运动中全是平移的一组。(在全是平移的一组中,加入一个沿曲线平移的物体)
判断的时候,先排除有不是平移的组,然后重点讨论全是平移的一个组。这组平移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通过这组判断你发现了什么?
4、小结平移的本质:
刚才你是怎么样判断一种运动是不是平移?平移运动是怎么样的运动,你可以说说你的想法吗?(先在四人小组里说说你的想法)
5、练习:鱼图(提要求时强调:是要作平移)
二、格子图中数移动距离
1、课件出示:房子(烟筒上有一只小鸟,屋檐上有一只小鸟)
请你观察房子做了什么运动?(平移)
(配音)移动后烟筒上的小鸟说:我向上移动了5格(对)
屋檐上的小鸟说:我向上移动了4格(错)
谁说得正确呢?(学生讨论)你觉得它为什么出错呢。
2、移动房子:
整座房子移动了多少格?(让学生发表意见,说说自己是怎么数的)让学生对他的做法进行评价。
3、出示:房子向右移动图全班一起完成。向()移动()格
4、学生自已动手开书完成其他。
5、练习:动手完成p43第1题。
三、用平移的知识尝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1、通过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出示平移在生活中的应用的画面。
3、人们在生活中运用了平移,你们觉得你能运用平移改进一下我们身边的东西,来方我们的生活吗?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材分析
第三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包括三篇课文和一个练习。三篇课文分别是《夕阳真美》《送给盲婆婆的蝈蝈》《火红的枫叶》和《古诗词两首》。这些课文从不同侧面让学生认识社会,认识人生,懂得道理。《夕阳真美》生动地描绘了夕阳西下时天地间壮丽而富有变化的景色。《送给盲婆婆的蛔蛔》是一首儿童叙事诗。通过记叙“我”将心爱的蝈蝈送给盲婆婆的故事,表现了当代少年儿童关爱他人的好思想、好行为,褒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诗文主题鲜明集中,人物形象生动,语言浅近明快,富有儿童情趣。诗文富有童趣,感情真挚,意象优美,是反复吟诵的好教材。《火红的枫叶》描绘了学生在枫树林里寻找最红的枫叶,做成贺卡送给老师的事,表达了孩子们对大自然对老师的爱。这三课都配有与课文相适应的插图,对理解课文有了事半功倍的作用。通过有感情朗读和背诵课文,更加深刻地理解课文。对文中的妙词佳句进行积累,同时训练学生的语感。
教学总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学会本单元32个生字,绿线内的25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学习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看图练习写话。
3.让学生联系上下课文,懂得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本单元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新部首。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词,学习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
2.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明白课文讲述的道理。
教学时间
《夕阳真美》……………………2课时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2课时
《火红的枫叶》……………………2课时
《古诗词两首》……………………3课时
5、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一个新偏旁,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激发学生奉献爱心,关心和帮助盲人。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认识新偏旁,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关心、帮助他人。
养成教育训练点:
1.培养学生勤于朗读背诵的习惯。
2.学会关心、帮助他人。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在今天的社会,人们都非常关心残疾人,帮助他们解决难处。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课文讲的是一位小朋友关心一位失明老人的事。
二、板课题,解题
1.学生字“盲”,学生书空。
2.齐读课题。
3.解释“盲婆婆”,“蝈蝈”的意思。
三、初读指导
1.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画出生字,读一读。
2.出示小黑板:读生字词。(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
3.自读课文,分小节。
4.指名读、分组比赛读、齐读。
5.看下面四小节意思,对照课文,在括号里填上序号。
()向盲婆婆表示自己的心意。
()相信会使盲婆婆满意。
()给盲婆婆送蝈蝈。
()向盲婆婆说明送蝈蝈的目的。
6.小结。
四、指导写生字
1.分析字形。
“野”里字旁。“替”上下结构。教师范写。“喜”教师边示范边讲述。
2.同样方法学习其它的字。
五、描红练习
第二课时
一、听写生字
二、学习课文
1.指导看图。
出示课件:(1)图上画了哪些人?(2)系红领巾的小朋友在做什么?他的表情怎么样?他拿什么?(3)小结图意。
2.分小节学习。
第一小节:
(1)齐读。
(2)“我”提回蝈蝈时的心情是怎样的?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
(3)“我”送蝈蝈给盲婆婆时的心情又是怎样的?从哪个词可以看出?
第二小节
(1)指名读。
(2)这是一只怎样的蝈蝈?(美丽,会唱歌)
蝈蝈真的会唱歌吗?“我”为什么会这样说?(因为蝈蝈的叫声很动听)
从第二句你知道平时“我”是怎样为盲婆婆解闷的吗?哪一个字能体现“我”对盲婆婆的尊敬?(您)
第三小节
(1)指定小组齐读。
(2)“歌声”指谁的?“歌声会领你走进田野”是什么意思?(蝈蝈长在田野里,它的叫声会让你联想到田野的景色。)
盲婆婆能看到小溪流淌的清波吗?(不会,但她可以想像,从而看出她心里很高兴。)
(3)出示投影片。
A图上描写的是什么景象?(盲婆婆随着蝈蝈的叫声,仿佛来到了田野,看到了小溪的清波,回到了欢乐的童年。)
B从盲婆婆的神情,可以看出什么?(蝈蝈为盲婆婆带来了不少欢乐)
C盲婆婆还会看到什么,想些什么?
第四小节
(1)比较2、4小节,(第一句相同,意思不相同,第四节中表示的意思更深。)
(2)夸蝈蝈唱得好听有什么用意?(蝈蝈会为婆婆带来更多的欢乐。)
(3)巩固认识“……”省略句。
三、总结
四、指导朗读
五、指导背诵
板书设计:
5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送蝈蝈
领看到清波
让它替我唱歌
盲婆婆
带想起欢乐
教后反思:
由于生活环境的缘故,孩子们很少听到蝈蝈的叫声,所以在教学本课时,我借助多媒体课件的帮助,通过图片和声音,帮助孩子们理解课文中的词句。在理解字词句的基础上,再讲解故事内容,将助人为乐,尊爱老人等优秀品质与孩子们的生活联系起来,让孩子们的思想得到提升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要根据班级同学的具体情况编写教案。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2018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备课教案”,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18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备课教案
第三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
三图形的运动(一)
教材分析
本单元包括三部分内容:认识轴对称、平移和旋转、剪一剪等。这些内容都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学情分析
轴对称、平移和旋转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是两种基本的图形变换。二年级学生的能力差别比较大,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也有不同的层次,对空间图形的理解水平参差不平,针对这一实际情况,对不同的学生课时目标也应有不同的要求。本单元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知识的综合运用,有利于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变换,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教学时,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物体,注重实践活动的丰富多样性,帮助学生发展空间观念,使学生能在不同数学活动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可以获得广泛的活动经验。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学会辨认轴对称图形;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
数学思考: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轴对称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能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变换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问题解决:经历运用平移、旋转或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能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情感态度: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教学重点:从实物对称抽象出轴对称图形,感知旋转与平移现象。
教学难点:正确判断、区别旋转与平移现象,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课时安排:4课时
1.轴对称图形的认识…………………1课时
2.平移和旋转1课时…………………1课时
3.实践活动:剪一剪…………………1课时
4.练习七………………………………1课时
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学会辨认轴对称图形;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
数学思考: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轴对称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能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变换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问题解决:经历运用平移、旋转或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能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情感态度: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教学重点:从实物对称抽象出轴对称图形,感知旋转与平移现象。
教学难点:正确判断、区别旋转与平移现象,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课时安排:4课时
1.轴对称图形的认识…………………1课时
2.平移和旋转1课时…………………1课时
3.实践活动:剪一剪…………………1课时
4.练习七………………………………1课时
第一课时轴对称图形的认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2)使学生理解对称轴的含义,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学会欣赏数学美。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突破方法:通过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突破重点。
难点: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突破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学习突破难点。
教法与学法
教法:谈话法、直观教学法。
学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剪好的一些轴对称图形,每名学生准备一些彩纸和一把剪刀。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播放课件,故事导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感受对称
(1)引导观察,感知对称。
师:为什么说在图形王国里,小蜻蜓、小蝴蝶、树叶都是一家子的呢?
生自由发言。
生1:我认为......
生2:我觉得......
生3:我想......
师:同学们有很多自己的想法。下面,我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图形的左边和右边,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给小组的同学说一说。
学生互相讨论,交流想法。
学生自由发言。
生1:我发现......
生2:我发现......
(2)认识“轴对称图形”。
师: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说得也很有道理。下面,请同学们再想象一下,如果我们把这些图形的左边和右边对折起来,会发生什么情况呢?
学生自由发言。
师:你们的想法正确吗?我们可以去验证一下。
(让学生用手中的图形对折试一试)
教师小结:如果把一个图形对折以后,两边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我们就把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板书课题)
(3)剪“轴对称图形”。
师:现在,同学们都知道小蜻蜓、小蝴蝶、树叶为什么在图形王国里是一家的了吧。因为它们都是......(学生看板书回答:轴对称图形)
师:对称的东西还有很多,(课件出示)比如:我们穿的衣服、用的剪刀和戴的眼镜,这些东西也是对称的。老师这儿还有一些用纸剪出来的图形,来看看都是些什么?(出示图片:有衣服、松树、飞机、爱心桃等)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图形是对称的吗?折折看。
师:看着老师剪出的这些轴对称图形,同学们肯定也想自己动手剪一剪,那么,请同学们商量商量,如果给你一张纸,怎样才能剪出一个轴对称图形。
学生讨论后自由发言。
生1:我想......
生2:我猜......
生3:我是这样剪的......
播放课件演示:怎样剪一个轴对称图形。
组织活动:动手剪一个轴对称图形。
然后让学生将自己小组剪出的轴对称图形进行展示。(贴在黑板上)
(4)认识对称轴。
师:刚才,同学们用自己的双手剪出了这么多美丽的轴对称图形,虽然,每个人剪出的图案不一样,但请你们仔细观察,这些轴对称图形的中间都有什么?我们把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师:请同学们动手指一指这些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在哪儿?好,下面我们就把它画出来吧!同学们说说,你觉得该怎么画?
生讨论交流。
播放课件演示:画对称轴的方法。
学生用铅笔画出自己剪出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5)说“生活中的对称”。
师:其实生活中有很多轴对称图形。请大家找一找,和小组同学互相说一说。
生互相交流。
师:老师今天也给你们带来了一些轴对称图形,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吧!(播放课件)
三、巩固深化,拓展延伸
(1)显身手。(辨对称)
课件出示:判断下列哪些物体是轴对称图形,是的请画出它的对称轴。
独立完成,指名汇报,集体评价。
(2)猜图形、画图形。(猜对称)
①出示图形的一半,请学生猜这是什么物体。
说一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②在格子图上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完成后请小组交流,你是怎么做到的?
(3)找对称轴。(玩对称)
师:看,这是我们学过的哪些图形?(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圆)你们说说,它们是轴对称图形吗?那么,它们分别有几条对称轴?
(学生利用手中的图形动手折一折,找出它们的对称轴。重点指导圆的折法。)
学生汇报交流,课件演示: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四、全课总结(赏对称)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交流学习感受。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轴对称图形。对称,是一种美,是数学美在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只要你留心观察,到处都能找到对称的足迹。
播放多媒体课件,欣赏美丽的轴对称图形。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平移
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感受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初步体会平移的特点。
2、通过学生讨论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和动手能力
3、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4、使学生体会在格子图中数物体移动距离的方法。
一、感受平移,提出问题
今天这节课,老师跟小朋友们一起来研究平移这种我们生活中经常见到的运动方式。(出课题)
1、交流预习内容
昨天晚上同学们自己预习了平移这个内容,小朋友们通过预习你们知道了什么?你还有什么问题吗?(学生说自己预习时了解到的,并提出问题,学生互相帮助解决)
2、举生活中的例子。
①刚才小朋友们说了自己预习时了解到的有关平移的知识,那现在你们能给大家举一些生活中你认为的平移的例子,并用你的身体演示给大家看?
(先在四人小组里做,让小组的朋友评价一下你做的是不是平移,在上台来表演给大家看)
老师在中间插一些平移的画面,介绍生活中有的平移
②刚才小朋友表演的都是按照一条直线的平移,那还有不按照直线运动的平移吗?(学生上台表演)
注意:让学生展示多种不同形式的平移。
(在表演过程中让台下的学生评价他做的是不是平移)
3、出判断题:找出这些运动中全是平移的一组。(在全是平移的一组中,加入一个沿曲线平移的物体)
判断的时候,先排除有不是平移的组,然后重点讨论全是平移的一个组。这组平移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通过这组判断你发现了什么?
4、小结平移的本质
刚才你是怎么样判断一种运动是不是平移?平移运动是怎么样的运动,你可以说说你的想法吗?(先在四人小组里说说你的想法)
5、练习:鱼图(提要求时强调:是要作平移)
二、格子图中数移动距离
1、课件出示:房子(烟筒上有一只小鸟,屋檐上有一只小鸟)
请你观察房子做了什么运动?(平移)
(配音)移动后烟筒上的小鸟说:我向上移动了5格(对)
屋檐上的小鸟说:我向上移动了4格(错)
谁说得正确呢?(学生讨论)你觉得它为什么出错呢。
2、移动房子:
整座房子移动了多少格?(让学生发表意见,说说自己是怎么数的)让学生对他的做法进行评价。
3、出示:房子向右移动图全班一起完成。向()移动()格
4、学生自已动手开书完成其他。
5、练习:动手完成p43第1题。
三、用平移的知识尝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1、通过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出示平移在生活中的应用的画面。
3、人们在生活中运用了平移,你们觉得你能运用平移改进一下我们身边的东西,来方我们的生活吗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旋转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生活中例子初步感知旋转这中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2、通过学生的操做体会旋转,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感知旋转
教学过程:
一、体会感受
1、观察电风扇、风车等旋转的物体
2、请同学们用手比划一下它们是怎么动的。
3、举生活中有没有象这样子的一些运动呢,请呢举例子说明。
象这样的一类的现象我们把它叫做什么什么呢?
判断:哪些物体的运动属于旋转。
二、感受旋转的方向。
1、展示两类按照不同方向旋转的物体,让学生进行分类。
2、说说你为什么要这样分。
3、出示钟面,让学生观察,秒针是怎么样旋转的。
4、给旋转按不同的旋转方向起个名字。
小结:象这样一类跟秒针一样从左往右转动的叫作顺时针转动,而跟它相反的转动叫逆时针旋转。
三、动手做一做
1、完成43页第三题。
2、自己表演一个旋转。让你手里的东西旋转起来。
3、按照指示按照不同方向转动。
4、动手完成课本42页做做一做。
四、展示旋转美,创造旋转美
1、出示紫荆花图,让学生想想它是怎么样被创造出来的?
2、用旋转创造出美丽的图案。
全课总结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单元综合练习
教学目标:
1、整理和练习图形和变换,巩固平移和旋转的表象
2、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互相帮助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画平移的后的图形
教学过程
一、数平移距离
1、观察43页第一题,让学生说一说怎么样数平移的距离。
2、动手涂颜色。
3、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样找到那条船的。
二、画平移后的图形。
1、先让学生给43页第二题的四个点标上记号。
2、问学生,图形移动3格上边的点移动几格?图形的大小还是保持原来的样子吗?
3、学生讨论,该怎么样画平移后的图形。
4、学生汇报方法。
5、老师总结:先找好四个点移动后的位置,再把四个点连起来就可以得到一个平移后的图形。
6、学生自己动手完成第2题的两个要求。
7、独立完成44页第5题。
三、判断练习
1、判断哪些物体的运动是平移和旋转。
2、判断哪些角是直角,锐角和钝角。
四、动手操作
1.自己动手或小组合作完成45页的做一做。
五、动手完成剪一剪。自学剪一剪,在全班展示作品。
一个优质课堂,就是老师在讲学生在答,讲的知识都能被学生吸收。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较简单易懂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设计”,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设计
图形的运动
教材分析
本单元包括三部分内容:认识轴对称、平移和旋转、剪一剪等。这些内容都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学情分析
轴对称、平移和旋转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是两种基本的图形变换。二年级学生的能力差别比较大,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也有不同的层次,对空间图形的理解水平参差不平,针对这一实际情况,对不同的学生课时目标也应有不同的要求。本单元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知识的综合运用,有利于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变换,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教学时,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物体,注重实践活动的丰富多样性,帮助学生发展空间观念,使学生能在不同数学活动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可以获得广泛的活动经验。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学会辨认轴对称图形;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
数学思考: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轴对称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能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变换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问题解决:经历运用平移、旋转或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能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情感态度: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教学重点:从实物对称抽象出轴对称图形,感知旋转与平移现象。
教学难点:正确判断、区别旋转与平移现象,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第一课时轴对称图形的认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2)使学生理解对称轴的含义,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学会欣赏数学美。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突破方法:通过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突破重点。
难点: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突破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学习突破难点。
教法与学法
教法:谈话法、直观教学法。
学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剪好的一些轴对称图形,每名学生准备一些彩纸和一把剪刀。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播放课件,故事导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感受对称
(1)引导观察,感知对称。
师:为什么说在图形王国里,小蜻蜓、小蝴蝶、树叶都是一家子的呢?
生自由发言。
生1:我认为......
生2:我觉得......
生3:我想......
师:同学们有很多自己的想法。下面,我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图形的左边和右边,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给小组的同学说一说。
学生互相讨论,交流想法。
学生自由发言。
生1:我发现......
生2:我发现......
(2)认识“轴对称图形”。
师: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说得也很有道理。下面,请同学们再想象一下,如果我们把这些图形的左边和右边对折起来,会发生什么情况呢?
学生自由发言。
师:你们的想法正确吗?我们可以去验证一下。
(让学生用手中的图形对折试一试)
教师小结:如果把一个图形对折以后,两边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我们就把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板书课题)
(3)剪“轴对称图形”。
师:现在,同学们都知道小蜻蜓、小蝴蝶、树叶为什么在图形王国里是一家的了吧。因为它们都是......(学生看板书回答:轴对称图形)
师:对称的东西还有很多,(课件出示)比如:我们穿的衣服、用的剪刀和戴的眼镜,这些东西也是对称的。老师这儿还有一些用纸剪出来的图形,来看看都是些什么?(出示图片:有衣服、松树、飞机、爱心桃等)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图形是对称的吗?折折看。
师:看着老师剪出的这些轴对称图形,同学们肯定也想自己动手剪一剪,那么,请同学们商量商量,如果给你一张纸,怎样才能剪出一个轴对称图形。
学生讨论后自由发言。
生1:我想......
生2:我猜......
生3:我是这样剪的......
播放课件演示:怎样剪一个轴对称图形。
组织活动:动手剪一个轴对称图形。
然后让学生将自己小组剪出的轴对称图形进行展示。(贴在黑板上)
(4)认识对称轴。
师:刚才,同学们用自己的双手剪出了这么多美丽的轴对称图形,虽然,每个人剪出的图案不一样,但请你们仔细观察,这些轴对称图形的中间都有什么?我们把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师:请同学们动手指一指这些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在哪儿?好,下面我们就把它画出来吧!同学们说说,你觉得该怎么画?
生讨论交流。
播放课件演示:画对称轴的方法。
学生用铅笔画出自己剪出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5)说“生活中的对称”。
师:其实生活中有很多轴对称图形。请大家找一找,和小组同学互相说一说。
生互相交流。
师:老师今天也给你们带来了一些轴对称图形,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吧!(播放课件)
三、巩固深化,拓展延伸
(1)显身手。(辨对称)
课件出示:判断下列哪些物体是轴对称图形,是的请画出它的对称轴。
独立完成,指名汇报,集体评价。
(2)猜图形、画图形。(猜对称)
①出示图形的一半,请学生猜这是什么物体。
说一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②在格子图上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完成后请小组交流,你是怎么做到的?
(3)找对称轴。(玩对称)
师:看,这是我们学过的哪些图形?(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圆)你们说说,它们是轴对称图形吗?那么,它们分别有几条对称轴?
(学生利用手中的图形动手折一折,找出它们的对称轴。重点指导圆的折法。)
学生汇报交流,课件演示: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四、全课总结(赏对称)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交流学习感受。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轴对称图形。对称,是一种美,是数学美在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只要你留心观察,到处都能找到对称的足迹。
播放多媒体课件,欣赏美丽的轴对称图形。
教学反思:借助课件,给予学生直观上的演示,加之自己的动手操作,对本节课的知识掌握的比较轻松,效果好。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平移
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感受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初步体会平移的特点。
2、通过学生讨论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和动手能力
3、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4、使学生体会在格子图中数物体移动距离的方法。
一、感受平移,提出问题
今天这节课,老师跟小朋友们一起来研究平移这种我们生活中经常见到的运动方式。(出课题)
1、交流预习内容
昨天晚上同学们自己预习了平移这个内容,小朋友们通过预习你们知道了什么?你还有什么问题吗?(学生说自己预习时了解到的,并提出问题,学生互相帮助解决)
2、举生活中的例子。
①刚才小朋友们说了自己预习时了解到的有关平移的知识,那现在你们能给大家举一些生活中你认为的平移的例子,并用你的身体演示给大家看?
(先在四人小组里做,让小组的朋友评价一下你做的是不是平移,在上台来表演给大家看)
老师在中间插一些平移的画面,介绍生活中有的平移
②刚才小朋友表演的都是按照一条直线的平移,那还有不按照直线运动的平移吗?(学生上台表演)
注意:让学生展示多种不同形式的平移。
(在表演过程中让台下的学生评价他做的是不是平移)
3、出判断题:找出这些运动中全是平移的一组。(在全是平移的一组中,加入一个沿曲线平移的物体)
判断的时候,先排除有不是平移的组,然后重点讨论全是平移的一个组。这组平移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通过这组判断你发现了什么?
4、小结平移的本质:
刚才你是怎么样判断一种运动是不是平移?平移运动是怎么样的运动,你可以说说你的想法吗?(先在四人小组里说说你的想法)
5、练习:鱼图(提要求时强调:是要作平移)
二、格子图中数移动距离
1、课件出示:房子(烟筒上有一只小鸟,屋檐上有一只小鸟)
请你观察房子做了什么运动?(平移)
(配音)移动后烟筒上的小鸟说:我向上移动了5格(对)
屋檐上的小鸟说:我向上移动了4格(错)
谁说得正确呢?(学生讨论)你觉得它为什么出错呢。
2、移动房子:
整座房子移动了多少格?(让学生发表意见,说说自己是怎么数的)让学生对他的做法进行评价。
3、出示:房子向右移动图全班一起完成。向()移动()格
4、学生自已动手开书完成其他。
5、练习:动手完成p43第1题。
三、用平移的知识尝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1、通过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出示平移在生活中的应用的画面。
3、人们在生活中运用了平移,你们觉得你能运用平移改进一下我们身边的东西,来方我们的生活吗
教学反思:学生对生活中的平移现象比较熟悉,我重点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比如抽屉的抽拉是平移现象,汽车运动是平移现象等,力争表达准确。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旋转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生活中例子初步感知旋转这中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2、通过学生的操做体会旋转,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感知旋转
教学过程:
一、体会感受
1、观察电风扇、风车等旋转的物体
2、请同学们用手比划一下它们是怎么动的。
3、举生活中有没有象这样子的一些运动呢,请呢举例子说明。
象这样的一类的现象我们把它叫做什么什么呢?
判断:哪些物体的运动属于旋转。
二、感受旋转的方向。
1、展示两类按照不同方向旋转的物体,让学生进行分类。
2、说说你为什么要这样分。
3、出示钟面,让学生观察,秒针是怎么样旋转的。
4、给旋转按不同的旋转方向起个名字。
小结:象这样一类跟秒针一样从左往右转动的叫作顺时针转动,而跟它相反的转动叫逆时针旋转。
三、动手做一做
1、完成43页第三题。
2、自己表演一个旋转。让你手里的东西旋转起来。
3、按照指示按照不同方向转动。
4、动手完成课本42页做做一做。
四、展示旋转美,创造旋转美
1、出示紫荆花图,让学生想想它是怎么样被创造出来的?
2、用旋转创造出美丽的图案。
全课总结
教学反思:同样注重口语的表达,有的学生说电扇是旋转现象,还有的学生说水龙头是旋转现象,必须纠正:电扇扇叶转动是平移现象,打开或关闭水龙头时是旋转现象。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单元综合练习
教学目标:
1、整理和练习图形和变换,巩固平移和旋转的表象
2、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互相帮助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画平移的后的图形
教学过程
一、数平移距离
1、观察43页第一题,让学生说一说怎么样数平移的距离。
2、动手涂颜色。
3、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样找到那条船的。
二、画平移后的图形。
1、先让学生给43页第二题的四个点标上记号。
2、问学生,图形移动3格上边的点移动几格?图形的大小还是保持原来的样子吗?
3、学生讨论,该怎么样画平移后的图形。
4、学生汇报方法。
5、老师总结:先找好四个点移动后的位置,再把四个点连起来就可以得到一个平移后的图形。
6、学生自己动手完成第2题的两个要求。
7、独立完成44页第5题。
三、判断练习
1、判断哪些物体的运动是平移和旋转。
2、判断哪些角是直角,锐角和钝角。
四、动手操作
1.自己动手或小组合作完成45页的做一做。
五、动手完成剪一剪。自学剪一剪,在全班展示作品。
教学反思:结合动手操作,才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平移现象。强调无论怎么平移,方向是不变的这个道理。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练习三》数学教案
第3课时 练习三
教学内容:
课本第16 -17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多边形的形状,了解多边形的名称与边数的关系。
2、让学生在动手操作活动中,进一步熟悉平行四边形。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平行四边形。
难点:在动手操作活动中进一步熟悉平行四边形。
教学准备:
课件、长方形纸、剪刀。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同学们,第二单元《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已经学完了,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收获吧!你愿意与大家分享吗?
二、自主探究
今天,我们首先回忆所学知识,把自己的收获、体会、快乐分享给其他人,好吗?
学生交流:
(我知道了多边形的名称和边数的关系,有几条边就是几边形;我认识了平行四边形;我知道了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讲解:多边形的名称和边数有关,几条边围成的就是几边形,那么多边形的边和角有关系吗?有什么关系呢?
出示教材16页第2题,学生观察,交流汇报:
四边形有4个角,五边形有5个角,六边形有6个角,几边形就有几个角,角的个数与边数相同。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三第 1 题。
学生跟着书上的例子边折边填空,然后全班交流。
2、练习三第 2 题。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辅导。集体讲解。
3、练习三第 3 题。
学生小组交流拼法,集体汇报。
4、练习三第 4 题。
学生先判断,再交流说说怎么样将原来的图形改成平行四边形,并在钉子板上围一围。
5、动手操作完成练习三第 5、6 题。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在整理单元知识点的时候,引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回忆复习,有效地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训练。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在观察、思考、讨论中逐渐认识图形,总结数学知识。充分利用生活中的知识和经验,引导学生掌握图形的特征,进而认识图形。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材分析(苏教版)
第三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包括三篇课文和一个练习。三篇课文分别是《送给盲婆婆的蝈蝈》《一株紫丁香》和《有趣的发现》。这些课文从不同侧面让学生认识社会,认识人生,懂得道理。《送给盲婆婆的蛔蛔》是一首儿童叙事诗。通过记叙“我”将心爱的蝈蝈送给盲婆婆的故事,表现了当代少年儿童关爱他人的好思想、好行为,褒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诗文主题鲜明集中,人物形象生动,语言浅近明快,富有儿童情趣。《一株紫丁香》是一首散文诗。诗中用儿童的口吻说话,以一株紫丁香为寄托,从一个侧面塑造了人民教师辛勤工作、爱学生的美好形象,表达了少年儿童尊师爱师的真挚感情。诗文富有童趣,感情真挚,意象优美,是反复吟诵的好教材。《有趣的发现》是讲了科学家的故事。生物学者达尔文对太平洋中的一个小岛上的昆虫的观察,发现只有适应自然环境的生物才能得以生存的道理,在有趣发现中渗透科学思想的教育。
这三课都配有与课文相适应的插图,对理解课文有了事半功倍的作用。通过有感情朗读和背诵课文,更加深刻地理解课文。对文中的妙词佳句进行积累,同时训练学生的语感。
教学总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复述《有趣的发现》。
2.学会本单元28个生字,绿线内的22个只识不写,认识1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学习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看图练习写话。
3.让学生联系上下课文,懂得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本单元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新部首。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学习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
2.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明白课文讲述的道理。
教学时间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2课时
《一株紫丁香》……………………2课时
《有趣的发现》……………………2课时
5、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一个新偏旁,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激发学生奉献爱心,关心和帮助盲人。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认识新偏旁,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关心、帮助他人。
养成教育训练点:
1.培养学生勤于朗读背诵的习惯。
2.学会关心、帮助他人。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在今天的社会,人们都非常关心残疾人,帮助他们解决难处。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课文讲的是一位小朋友关心一位失明老人的事。
二、板课题,解题
1.学生字“盲”,学生书空。
2.齐读课题。
3.解释“盲婆婆”,“蝈蝈”的意思。
三、初读指导
1.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画出生字,读一读。
2.出示小黑板:读生字词。(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
3.自读课文,分小节。
4.指名读、分组比赛读、齐读。
5.看下面四小节意思,对照课文,在括号里填上序号。
()向盲婆婆表示自己的心意。
()相信会使盲婆婆满意。
()给盲婆婆送蝈蝈。
()向盲婆婆说明送蝈蝈的目的。
6.小结。
四、指导写生字
1.分析字形。
“野”里字旁。“替”上下结构。教师范写。“喜”教师边示范边讲述。
2.同样方法学习其它的字。
五、描红练习
第二课时
一、听写生字
二、学习课文
1.指导看图。
出示课件:(1)图上画了哪些人?(2)系红领巾的小朋友在做什么?他的表情怎么样?他拿什么?(3)小结图意。
2.分小节学习。
第一小节:
(1)齐读。
(2)“我”提回蝈蝈时的心情是怎样的?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
(3)“我”送蝈蝈给盲婆婆时的心情又是怎样的?从哪个词可以看出?
第二小节
(1)指名读。
(2)这是一只怎样的蝈蝈?(美丽,会唱歌)
蝈蝈真的会唱歌吗?“我”为什么会这样说?(因为蝈蝈的叫声很动听)
从第二句你知道平时“我”是怎样为盲婆婆解闷的吗?哪一个字能体现“我”对盲婆婆的尊敬?(您)
第三小节
(1)指定小组齐读。
(2)“歌声”指谁的?“歌声会领你走进田野”是什么意思?(蝈蝈长在田野里,它的叫声会让你联想到田野的景色。)
盲婆婆能看到小溪流淌的清波吗?(不会,但她可以想像,从而看出她心里很高兴。)
(3)出示投影片。
A图上描写的是什么景象?(盲婆婆随着蝈蝈的叫声,仿佛来到了田野,看到了小溪的清波,回到了欢乐的童年。)
B从盲婆婆的神情,可以看出什么?(蝈蝈为盲婆婆带来了不少欢乐)
C盲婆婆还会看到什么,想些什么?
第四小节
(1)比较2、4小节,(第一句相同,意思不相同,第四节中表示的意思更深。)
(2)夸蝈蝈唱得好听有什么用意?(蝈蝈会为婆婆带来更多的欢乐。)
(3)巩固认识“……”省略句。
三、总结
四、指导朗读
五、指导背诵
板书设计:
5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送蝈蝈
领看到清波
让它替我唱歌
盲婆婆
带想起欢乐
6、一株紫丁香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写9个生字。
3.体会小学生赞美和感激老师辛勤奋劳动的真挚情感,懂得要尊敬老师,热爱老师的道理。
教学重点:
认识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老师工作的辛苦,表达对老师的赞美和感激之情,感悟浓浓的师生情意。
养成教育训练点:
培养学生尊敬老师、热爱老师的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释题质疑
1.播放录像,引入课文第一小节。
利用多媒体播放一群孩子窃窃私语的录像,马上吸引学生注意,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然后课件出示第一小节内容,学生在读中找到答案。
2.欣赏丁香花,引出课题。
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使盛开在春天的紫丁香花盎然开放在秋天的课堂上,跨越时空的界限,营造一种身临其境的美。(出示紫丁香图片)紫丁香是一种花,开的花儿较小,常有白色和紫色两种,春天盛开时有浓厚的香味,是人们庭院中常种的树木。喜欢吗?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让学生在读文中,运用自己喜欢的识字方法自学生字,扫清阅读障碍,把课文读通顺。
1.学生认真朗读课文。老师希望你在读的时候尽量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认读词语:踮起脚尖儿、安静的小院、绿色的枝叶、盛开的花儿、消除疲倦、时时挂牵、困得眨眼、又香又甜
读好句子节奏:帮您消除/一天的疲倦
感谢您/时时把我们挂牵
让花香/飘进您的梦里
3.这首诗歌分为几小节呢?(5小节)请5位小朋友来读读。(指名读)
4.读了课文,你仿佛看到一群小朋友在干什么?
三、合作读文,加深体验
同桌再读检查是否读通顺,体会交流内容、情感。
四、识字写字
1.猜字谜:舌头尝出甘蔗味(甜)。一人站在大树旁(休)。
2.小组自学要写的字:歌、牵、院、您、除、息、困。重点记字形,理解字义。
3.通过谈话,交流各自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教师强化常用的记字方法。注意“歌”的右边是“欠”,不是反文旁。
4.练习书写。
院、除:左右结构,左窄右宽,都有双耳旁。
“休”要和“体”区另字形。
休、伸:左右结构,左窄右宽,都有单人旁。
息、您:上下结构,上窄下宽,都有心字底。
歌:第一、六两笔横要短,给右边的“欠”留出位置。
牵:上边的“大”要写得小一些,中间的秃宝盖要写得宽一些。
5.学生先观察每个字在四字格中的位置,描一个,写两个。注意规范学生的书写姿势。
6.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写的字,进行评议。
第二课时
一、精读课文,悟情明理
根据学生所说的内容,用课件出示相关的小结。幻灯片:各小节内容
1.在第二、三、四小节学习中通过抓住关键词“做伴”、“疲倦”、“挂牵”等理解课文内容,再结合多种方式的朗读,培养语感,使学生体会到老师工作的辛苦,激起学生的尊师爱师之情。
2.播放动画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
动画歌曲欣赏《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利用欣赏歌曲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生活体验,激起儿童情感上的共鸣,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感悟师生之情。
3.看到这一切,孩子们商量好,要送给老师一份特殊的礼物,是件什么样的礼物呢?(学生观察课文插图:是一株紫丁香)
第1小节:踮起脚尖儿,走进安静的小院,我们把一株紫丁香,栽在老师窗前。
(1)你看到这几个同学了吗?他们是怎样走进那安静的小院的?
(2)踮起脚尖的动作。
(3)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想想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
(4)指导朗读。
4.一株小小的紫丁香被孩子们悄悄地栽在了老师窗前,寄托了同学们许多美好的心愿。在他们的内心深处,有多少话儿想对老师说呀!孩子们想对老师说些什么呢?小声读读课文。
5.引读:孩子们想对老师说——
第2小节:老师,老师,就让它绿色的枝叶,伸进您的窗口,夜夜和您做伴。
(1)生读。
(2)紫丁香传递着你们的心声,应该怎样读,才能表达出同学们的深情呢?
一句话,一份情,看谁的朗读能使老师感动。
引读:孩子们想对老师说——
第3小节:老师——绿叶在风里沙沙,那是我们给您唱歌,帮您消除一天的疲倦。
(1)生读。
(2)沙沙,沙沙,多美妙的声音。如果你就是那片沙沙作响的绿叶,你想给老师唱什么歌?
(3)你们的歌真是太美了,听着这一首首动听的歌曲,老师的头不再痛了,腰不再酸了,老师也不觉得疲倦了。
(4)让我们一起来唱响这支动听的歌吧!(齐唱)
(5)师深情诉说:老师您听见了吗?风吹绿叶的声音代表我们的心,我们用歌声来消除您一天的疲劳!
引读:孩子们想对老师说——
第4小节:老师——满树盛开的花儿,那是我们的笑脸,感谢您时时把我们挂牵。
(1)生读。
(2)引说:你们张开笑脸,是想感谢……
幸福的孩子们,你们曾经受到老师怎样的牵挂?
(3)夜深人静,只有紫丁香陪伴在老师窗前。可是,那满树盛开的花儿是那么美丽,真像孩子们的一张张笑脸。花儿对着老师,仿佛孩子们围着老师微笑着说话呢!同学们猜一猜,“笑脸们”会说些什么呀?
(4)张开我们的笑脸,用我们的朗读把感谢送给敬爱的老师吧!(生齐读)
引读:孩子们想对老师说——
第5小节:
夜深了,星星困得眨眼,老师,休息吧,让花香飘进您的梦里,那梦啊,准是又香又甜。
(1)生读。
(2)你也想说说吗?说话练习:老师,我想对您说——
6.是呀,孩子们还有太多太多的话想对老师说,可是,夜深了,星星都困得眨眼,老师的房里灯光仍然亮着,我们的老师还在辛勤地工作。此时此刻,你想对老师说些什么?用怎样的语气劝老师休息?
7.为什么老师的梦准是又香又甜?(孩子爱)
二、迁移运用,升华情感
学生配乐朗读,升华情感。
板书设计:
一株紫丁香
夜夜做伴
感谢挂牵爱睡梦香甜
消除疲倦
7、有趣的发现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2.学习本课生字,其中两条绿线中的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懂得生物只有适应自然环境才能生存下来的道理。学习达尔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2.学习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难点:
1.学习复述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尤其是第三自然段,在读中贯穿词句训练。
养成教育训练点:
1.培养学生积极朗读、背诵的习惯。
2.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习惯。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你们知道世界上有哪些著名的科学家吗?
(出示达尔文像)他就是一百多年前,英国著名的科学家——达尔文。你对达尔文有什么了解?简介达尔文。
今天,我们所要学的课文是讲述达尔文关于发现的一个故事的,这就是《有趣的发现》。
2.板书课题,解题。
(1)“有趣”是什么意思?
(2)看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吗?
(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练读文章。
要求:(1)读准生字字音和多音字。
(2)标出自然段序号。
(3)将课文读通读顺。
学生按要求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2.检查自学效果。
出示一类生字词
一百达尔文反复比较生存容易研究
(1)自己读读词。
(2)你在字音上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正音:“文”“反”“研”都是前鼻音。
“存”读平舌音,“容”声母是“r”。
“易”“研”是整体认读音节。
(3)带读、开火车读、齐读。
(4)去掉拼音齐读词语。
(5)你能给这些生字组词或组成语,或用生字说一句话。
出示二类生字词
有趣著名考察因为淹死而
(1)自已读读生字词。
(2)齐读生字词。
(3)理解意思。
3.朗读课文
(1)课文一共几个自然段?指名分自然段朗读,重点指导读通第3自然段中的第二、三、四句。
(2)齐读课文。
三、初步理解课文,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读了课文,那你能回答我们刚才上课提出的问题吗?解决简单问题,剩余的问号我们下节课来解决。
2.这篇课文主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故事?
3.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再说说达尔文是个什么人?说说著名是什么意思?给它找个近义词。
4.小朋友,你还会用这样的句式来介绍一下达尔文吗?
句式训练:达尔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读一读生字词,巩固字音。
2.分析字形。
(1)自已先看笔顺表,自学生字。
(2)通过熟字记忆生字。
交----较穷-----究在-----存开----研
(3)哪个字难写,哪个同学可以当小老师教教大家。
3.指导书写。
易:上下结构,上小下大,最后两撇要平行,最后一撇比前面一撇长。
达:里面的大最后一笔捺改为点。
较:“车”做偏旁时最后一笔应是提。
存:半包围结构,看准在田字格的位置。
4.教师范写生字,学生描红、书写。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导入新课
1.读生字卡片并给生字扩词。
2.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讲读课文
(一)读第二自然段。
1.过渡:达尔文是在哪儿,发现了什么有趣的现象呢?让我们赶快去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吧。
2.学生自由朗读。
3.指名学生分句读,想想你读懂了什么?
4.交流
(1)(在哪发现?)——学习第一句。
(2)(发现什么?)——学习第二句。
出示插图:瞧,岛上的昆虫要么翅膀特别大,要么就没有翅膀。发现了这样一个情况,达尔文感到——(很奇怪)。他奇怪些什么呢?
句式训练:达尔文看到岛上只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却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感到很奇怪。
(二)读第三自然段
1.先来看看达尔文是怎样考察的吧!
2.出示:第三自然段第一句。
3.指名读,正音。
4.出示达尔文考察时的插图:小朋友,你觉得达尔文考察的时候态度怎样?
5.很认真,很细心。
6.这句话中哪些词最能突出他的认真的态度呢?
(1)“许多”
你猜想一下,达尔文会捉来哪些昆虫?
为了方便研究,达尔文捉来了这么多种昆虫,而且每一种的数量也很多。
指名读好词语。
(2)“反复”
“反复”一词说明了什么?
是啊,科学家的许多发现,就是在一次又一次的试验中找到答案的,达尔文也不例外。
指名读好词语。
(3)“终于”
“终于”一词说明了什么?
达尔文找到答案很不容易。没有反复的观察比较如何得来正确的答案呢!
指名读好词语。
7.齐读第三自然段第一句。
8.终于找到了答案,这个答案是什么呢?请小朋友继续读第三自然段。
9.答案是什么?有哪几种情况?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翅膀刮大风结果
没有的不会飞不大可能淹死
发现特大的能顶住能生存下来
小的顶不住逐渐消失
10.引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11.讨论:小朋友,从达尔文的发现中,你又发现了什么?(只有适应自然环境的生物,才能生存下来)
(三)细读第四自然段。
1.齐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
2.本文中“有趣的发现”指的是什么?
3.教师简介这个发现的重要性。
三、复述课文。
1.指导复述课文。
指导复述课文的要求:主要内容只要说出来就可以了,不必背诵课文。
2.指名学生读课文。
3.学生自由读课文,练习复述。
4.同座位练习复述课文,互相纠正。
四、总结全文。
通过对本文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只有适应环境的生物才能得以生存,我们要学习达尔文仔细观察的精神。
五、拓展练习
你还知道哪些科学家的故事?选一个你最喜欢的讲给大家听。
板书设计:
翅膀刮大风结果
没有的不会飞不大可能淹死
有趣的发现特大的能顶住能生存下来
小的顶不住逐渐消失
4.《曹冲称象》
教学目标:
1.认读本课的13个生字,学写8个生字。
2.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并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培养学生做事有信心。相信自己的能力。
4.遇事动脑筋想办法的良好习惯,做事时注意采纳别人合理的意见。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通过读、思、述、议、演示、观察等学习活动,感悟曹冲称象办法的巧妙。
课前准备:字词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思导学
1.创意导学。
同学们,你们见过大象吗?谁能说一说大象长得什么样?(看课件)有没有见过称象?(板书:称象)如果叫你称象,该怎么办?然而大约早在1800年以前的时候,我们聪明的祖先中有一个才7岁的孩子,就出色地完成了称象的任务。他的名字叫曹冲。他是三国时代魏国国王曹操的儿子。你们想知道曹冲是怎样称象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称象》。
2.前置性学习检测
(1)看到这个题目,你最想知道什么?
(2)谁能给大家说一说你知道的曹操和曹冲是什么样的人?
二、字词教学
1.自主阅读。注意给生字正音,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读、齐读。
2.再指名分段读课文,注意给生字正音。找出文中的人物。教师相机板书曹操、官员、曹冲
3.小组合作学习,读读生字记记字形,并给它们找找朋友。
4.小组汇报交流,教师点拨指导,读准字音“柱、秤、沉、止”。
(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读,齐读。)
5.重点教学书写生字:底、然、称、秤
三、精讲探究
1.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段主要讲的是谁?讲了他什么事?(生答)教师简介曹操,理解“官员”一词。
(2)指导朗读。
2.学习第二段
(1)看图说说你看到的这头大象。
(2)指名读,思考:这头大象长得怎么样?找一找文中写大象的句子,理解“身子像堵墙,腿像四根柱子”的意思。图文结合具体认识象高大。
(3)指导再读描写大象的句子,读出象又高又大又重的感觉来?
(4)看到这么一头大象,大家心里会想什么?官员们表现怎样?(语句训练,用“一边??一边”说句话。)
(5)官员们想出了几种办法称象呢?这些方法行吗?(讨论)曹操听了官员们的议论态度怎么样?(理解“直摇头”)
(6)朗读第2、3段,引导读出疑问、反问的语气。
过渡:七岁的曹冲,听了官员们的议论,边听边思考,灵机一动,计上心来,想出一个了办法,引读:他站出来说??(读第四段曹冲说的话)
3.刚才一上课时,有的同学就想了解曹冲是怎样称象的,现在请大家看第四段,再读这一段,看看曹冲是怎样称象的?
(1)和同桌说说曹冲是怎样称象的。
(2)出示课件,看一看曹冲是怎样称的。
(3)用上“先、再、然后”这几个词语,在小组内说说曹冲是怎样称的,推荐一名最好的给大家说说。
4.按照曹冲的办法称出大象的重量了吗?学习最后一段。
四、课后检测:按课文内容填空。
先把大象赶到(),看船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身上()。再把大象(),往船上(),等到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然后把船上的石头搬下来()。()一共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6.《一封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对比露西的前后两封信,想想你更喜欢哪封信呢?学会语言的运用技巧。
3.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4.懂得凡事都往好处想,这样生活才能过得更美好。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多种方法识字,规范书写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初步体会当说话人在话语后面时的标点符号的使用方法。
2.懂得在亲人面前要报喜不报忧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
师:孩子们写过信吗?在写信的时候,你们一般会告诉朋友或亲人一些什么事情?揭示课题:一封信。
二、初读课文,识写生字。
1.根据自读提示,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努力把课文读通顺。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我会认的字画上圆圈。难读的地方多读几次。
2.识记生字。
(1)带拼音认读生字。
(2)去掉拼音认读生字。
(3)开火车读生字。
(4)交流识字方法。
(5)认读词语。
三、再读课文,理解感悟。
1.学习第一封信。
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三自然段,边读边思考:露西在信里告诉了爸爸哪些事?这些事都有一个什么共同的特点?找出相关句子画下来!
(1)重点句1“你不在,我们很不开心。”开门见山的告诉爸爸他们的生活不开心,这样的信,爸爸看到以后会怎样?只能徒增烦恼。
(2)重点句2“还有,家里的台灯坏了,我们修不好。从早到晚,家里总是很冷清。”从这句话看出爸爸不在的日子,家里的生活过得很不好。特别是“总是”一词。
(3)学习用“总是”说一句话。
2.学习第二封信。
请自由读课文7到14自然段,边读边思考:露西在信里告诉了爸爸哪些事?这封信和第一封信的内容一样吗?他表达的是露西怎样的心情?找出相关句子画出来。
(1)找出露西第二封信的内容,读一读。
(2)重点句子1“太阳闪闪发光。阳光下,我们的希比希又蹦又跳。”这句话写出了什么?也写出了什么?(我们家的希比希过得很快活,我们也跟着过得很快活)
(3)重点句子2“还有,下个星期天我们去看电影。”从这句话,感受到了我们的生活怎么样?
3.对比第一封信和第二封信。第一封信主要表达的是什么思想?第二封信表达的又是什么思想?你认为第一封信好些?还是第二封信好些?为什么?
四、写字指导。
1.观察要求写的生字,说说在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
2.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
3.学生描红、练写。
4.教师点评。
五、作业:
1.练写本课生字
2.完成配套练习
7《妈妈睡了》
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8个生字,会读文中11个生字。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深刻体会父母的关爱之情,同时懂得关爱父母。
教学重、难点:懂得关爱父母,并了解文中部分词语。
课前准备:课件、奖励评价志、磁带、二类字小黑板、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在舒缓、轻重、抒情的音乐声中,教师在走动中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师:听老师读完课文,你想说什么,问什么呢?
师:(板书课题《妈妈睡了》)注重看老师写“睡”字,左边是“目”右边是“垂”。
二、分层读课文,在阅读中识字。
1.初读课文,自我识字。
2.练读长句,认读生词。
4.在品读生情中,理解运用词语。
师:老师这里有五个“词语苹果”,分别是慈祥、红润、均匀、深沉、美丽。如果请你选一个送给妈妈的话,你会选哪一个?认真读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到你是这个“词语苹果”的原因。
5.游戏:汉字魔术。
第一组:闭、闻、问、闪、间(教师指读生字时:“门”字框不变,不更换里面的部件)
教师相机提问:为什么“问”字里面是“口”?“闪”字里面是“人”?“间”字里面是“日”?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第二组:润一评、第三组:热、熟;第四组:哄、吸,第五组:各、页、额,第六组:乏、说、眨(以上每组形声字出孔时,形旁不变,只换声旁)
三、细读课文,感情交融
读完了课文,你觉得妈妈对孩子怎样?(妈妈很爱孩子)孩子对妈妈怎么样?(孩子也很爱妈妈),把课文里反映妈妈爱孩子,孩子爱妈妈的句子找出来,画上记号(可以小组讨论)
1.妈妈爱孩子
(1)像我睡着时妈妈看着我一样
(说明妈妈对我的照顾无微不至,就连睡觉都陪在我身边)
(2)妈妈的嘴巴,眼角都在挂着笑意好像在给我唱催眠的歌谣
妈妈的嘴巴,眼角都挂着笑意,为什么小作者会想像成是在给我唱催眠的歌谣?(肯定是妈妈经常给‘我’唱催眠曲哄我入睡)
(3)妈妈的嘴巴,眼角都挂着笑容好像又想好了一个故事。
(肯定是妈妈经常给我讲故教育和启迪)
(4)她干了好多活儿?干什么了(日夜为我操劳)
小结:你的妈妈也一定很爱你,你能说说吗?
2.孩子爱妈妈
(1)像我睡着时妈妈看着我一样,我也看着妈妈
说明了孩子已经开始懂事,懂得了回报,学会了像妈妈爱护自己一样关爱妈妈。
(2)她真该好好的睡一觉了
这是一个真心爱妈妈的孩子发自内心的感慨,反映了孩子对妈妈深深的爱。指导朗读:边读边回忆自己的妈妈是多么爱自己,多么辛苦。
四、小结
是妈妈给了我们生命,一把屎一把尿,含辛茹苦地把我们养大,我们在妈妈的爱里快乐成长,妈妈的爱像绵绵的春雨,滋润着我们的心田,夏天,妈妈的爱是清凉的风,雨天,妈妈的爱是遮雨的伞,当我们生病的时候,妈妈的爱是滴落的泪水,当我们进步的时候,妈妈的爱是甜甜的吻,让我们祝福天下所有母亲幸福、安康、
五、课下作业:发自肺腑地对妈妈说一句你最想说给妈妈的话,把这些话写在纸条上,回家后悄悄放在妈妈能看到的地方。
5.玲玲的画
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会写画、拿、候、幅、奖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文中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3.读出人物对话的语气和表情,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读出人物对话的语气和表情,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
教学难点: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准备:
1.让学生预习课文,认识生字,理解字词,了解课文相关知识,感知文章大意。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老师听说二(1)班的孩子画画特别棒,今天特地选了其中的两幅作品,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下吧!课件出示:看看这是谁的作品?那这一幅?还有这幅,猜猜它的作者是谁?嗯。猜对了。今天老师还把玲玲请到课堂上来了,快来和她打个招呼吧!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玲玲的画》,来和老师一起写课题,讲解“玲”字的写法。
二、检查预习,初读感知
1.学习生字
(1)检查自主认字情况
(2)互帮互助解决不认识的字
(3)你指我认,学生互相评价
(4)小老师领读,课件出示词语
2.自由读文
三、细读感悟
(一)画好作品,体会“满意”。(课件出示第一幅画)
1.读第一段,体会玲玲的心情
2.指名读第一段,读出玲玲的高兴和满意。
3.理解“端详”,指名做动作表演,用端详说话练习(4)齐读.
(二)弄脏作品,感受着急课件出示第二幅画,体会意外。
自由读第4段,自悟人物心情。指名读,读出伤心难过
(三)画更漂亮,再悟“满意”
1.自由读7-9段。
2.勾画爸爸的话。指名读,爸爸是怎么和玲玲说的?谁愿意当一当慈祥的爸爸。三人小组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心情
3.课件出示第三幅画,与第一幅画比较,哪个更漂亮?为什么?
4.体会人物肯动脑经。玲玲“想了想”,说明她是个怎样的孩子?玲玲在想些什么?指名说。
5.引导用“懒洋洋”说话,通过对比体会人物的满意心情。
6.设问:如果你是玲玲,你还会想到哪些办法?
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同学们,学了课文,我们知道玲玲在生活中遇到了不如意的事,她在爸爸的指点下,通过动脑筋,将坏事变成了好事。我们二1班的同学也是爱动脑筋的孩子,你们看,他们也遇到了这样的难题,课件一出示:女同学的裙子被桌子勾破了,男同学的数学只考了60多分,你能用上爸爸的话来帮帮她吗?这节课同学们表现得很出色,让我们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多动脑筋,定能使你变得更加聪明。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读读抄抄”中的句子。
2.课下,把课文编成一个课本剧,和同学们一起演一演。
板书设计:
5.玲玲的画
高兴伤心满意
肯动脑筋,坏事变好事
《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数学教案》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数学教案二年级”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96470.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