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第七单元走向现代世界第一课全球性的震荡教案

教案课件是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大家应该开始写教案课件了。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才能够使以后的工作更有目标性!你们知道哪些教案课件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第七单元走向现代世界第一课全球性的震荡教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第七单元走向现代世界第一课全球性的震荡教案

第一课时[规模空前的战争浩劫(上)]

课程标准4-4列举现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与人物,了解它(他)们是如何影响当代中国和世界面貌的。4-5综合多种因素,认识中国与世界社会变迁中若干重大转折时期。1—1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因素对历史进程的影响。1—2列举环境变化的实例,说明历史上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教学要求: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和所带来的灾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对战争的危害有较深刻的认识,培养起热爱和平,珍惜和平生活的观念。

重点:两次世界大战的危害和影响难点: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和性质

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图片、录像);谈话法;

新课导入出示图片:请学生回答:你知道这些武器最早在哪次战争中被使用吗?

生答:氯气,坦克——第一次世界大战;潜艇、导弹、原子弹——第二次世界大战。

师:一战和二战给人类带来空前的灾难,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主题——

出示课题:规模空前的战争浩劫(上)新课教学(一)浩劫之一——第一次世界大战1.根源问: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源是什么?活动一:读图文,析原因。表格: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和德国工业总产值比较

1870年

1914年

英国

31.8%

14%

德国

13.2%

14.3%

书本漫画:图7—1设问:上述图文资料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请学生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图文生动地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主要原因是:帝国主义国家政治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殖民地。当时德国的统治者还宣称:德国在“古老欧洲的狭窄地带边界有很多任务要完成”,还有人坚持认为,德国的工业化和海外征服“就象自然法则那样不可抗拒”。英国和德国在激烈的竞争中,都在寻找自己的同盟,以壮大力量,压倒对方。于是,两大对立的帝国主义军事集团逐步形成了,战争一触即发。

2.过程(1914—1918)活动二:小组竞赛——比比你的观察力出示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形势图师:仔细观察形势图,比比看哪一组的同学从中获得的有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信息多?学生可以获得的信息有:(1)战争的爆发地是:萨拉热窝。(2)交战的双方:一方是同盟国,以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为首,一方是协约国,以英国、法国和俄国为首。(3)在一战过程中,欧洲战场上始终保持中立的国家只有:西班牙、阿尔巴尼亚、瑞士、荷兰、丹麦、瑞典、挪威等国。(4)重大战役有:▲着重介绍凡尔登战役。(播放录像资料)(如果缺乏录像资料,可出示相应图片,由了解此战役的学生介绍。老师在学生介绍的基础上做适当的补充。)问:通过观看录像,有关凡尔登战役你了解到什么?(每个同学限讲一点)在学生发言后出示:3.结果及其影响这场以重新瓜分殖民地为目的而进行的战争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这场战争的结果和影响如何呢?活动三:师生同阅读阅读以后,由学生概括一战的结果和影响,特别突出一战给人类带来惨重的损失,使帝国主义各国力量对比发生变化,以及苏俄的诞生。活动四:唇枪舌战在萨拉热窝事件中,19岁的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从其民族主义立场出发,刺杀了奥国王储弗朗茨·斐迪南,但却引发了一场规模巨大的世界大战,造成3000万人的死伤,3000多亿美元的经济损失。对普林西普与一战的关系,人们有不同的看法:观点一:普林西普是导致一战爆发的罪魁祸首观点二:普林西普无须承担一战爆发的责任你的观点是什么?请亮出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承转: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深重的灾难,但人们并没有吸取这一教训,仅仅过了20年,又一次世界规模的战争爆发了,人类又一次经受了规模空前的战争浩劫的洗礼。这就是——出示:(二)浩劫之二——第二次世界大战

1.原因[活动五]阅读讨论学生小组讨论后派代表发言,师生共同得出结论: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是——德意日法西斯妄图称霸世界。2.简况[活动六]七嘴八舌话二战出示《第二次世界大战形势示意图》要求:阅读二战形势示意图,结合你已有的知识储备,说说关于二战,你知道些什么?引导学生重点介绍:(1)时间:1939—1945(2)战争的发动者:德意日法西斯(3)重要转折点:1942年的斯大林格勒战役(展示图片或录像)(4)性质:一场法西斯侵略与反法西斯战争,是正义与邪恶的战斗(5)结果:意德日法西斯相继投降,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但是战争让6000万人失去生命,交战双方物资总损失40000亿美元。

适时介绍第一颗原子弹的使用及其危害。(1945年8月6日,美机在广岛投下当量为2万吨TNT炸药的原子弹,日本居民死难78150人,受伤和失踪51408人。8月9日,美机在长崎投掷第二颗原子弹,居民死难23750人,受伤43020人。)

[活动七]讨论:为什么反法西斯战争能最终取得胜利?一方面突出全世界热爱和平的国家和人民联合起来,建立起反法西斯同盟,与法西斯进行殊死斗争;另一方面强调法西斯反人类的本质必然使它走向失败,而正义的反法西斯战争必然取得胜利。承转:战争教育了人民,人民赢得进步,争取持久和平是亿万人民关心的头等大事。——3.联合国的创立时间:1945年10月24日目的:维护人类的持久和平主要创立国:美英苏中等(可以补充:当前联合国维和行动的资料)

第二课时[规模空前的战争浩劫(下)

教学要求: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对两次世界大战有更系统的认识,并能更深刻地认识战争带来的灾难,从而培养起热爱和平、珍惜和平的观念;通过引导学生探讨科技的两重性,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两次世界大战的异同点

难点:科学技术的两重性

新课导入

叙述:上节课我们学习了20世纪初爆发的两次规模空前的战争浩劫,它们就是——

生: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叙述:今天,就让我们再来审视这两次世界大战方方面面的情况吧。

出示课题:规模空前的战争浩劫(下)

新课教学

(一)两次世界大战的异同点

活动一:比一比,填一填。

不同点

类别

对象

根本

原因

起止

时间

战争

发起国

重大事件

结果

性质

一战

二战

相同点

……

承转:两次世界大战的共同点之一就是大量新式武器运用于战争,新式武器的出现说明了什么的进步?——科技。科技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关系十分密切。

(二)科技与人类

问:你能举出现实生活中科技促进人类生活的实例吗?

生举例后,再追问:科技是否对人类生活只有促进作用?如果不是,请举例说明。

生举例后,引出:关于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利弊,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导出——

活动二:唇枪舌战话科技

正方——科学技术的发展造福于人类

反方——科学技术的发展毁灭着人类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科技发展本身无害,关键在于把科技用在哪里。我们应该把科学技术用于提高人类抵御灾害的能力,改善人类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一句话:我们应用科技造福于人类。

承转:两次世界大战的另一共同点是他们都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德意日法西斯干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

(三)图说法西斯暴行

活动三:课前把学生分成两大组,一组收集反映德意法西斯暴行的图片,一组收集反映日本法西斯暴行的图片,并分别给收集到的图片配上相应的文字说明。

可用实物投影仪、幻灯片或黑板报形式呈现。

展示完以后,由学生谈他们看后的感受。自然过渡到——

(四)我们应该如何避免战争?

活动四:我为和平献计策。

小组讨论后派代表发言。引导学生概括出:

1.发挥联合国的作用。

2.建立起公平合理的国际秩序。

3.国际合作,共同打击恐怖主义。

……

小结:略

第三课时[令人谈虎色变的经济危机]

教学要求:通过本课时的学习,了解1929-1933年经济危机最早爆发的地点,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实质及影响;通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对经济危机与资本主义之间的关系有较辩证和全面的认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基本情况

难点:经济危机的实质;经济危机中资本家的处理办法;经济危机与二战策源地形成的关系

新课导入

叙述:环顾1929—1933年间的资本主义国家,会发现一种奇怪的现象——美国有1040万英亩的棉花被全铲倒在地;密西西比河漂满牛奶;巴西有2200万袋咖啡豆烧毁或倒入大海;丹麦毁灭了11700头牲畜。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奇怪的现象呢?

出示课题:令人谈虎色变的经济危机

新课教学

活动一:新闻联播(设置本环节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经济危机的主要表现)

课前准备:1.把学生分成四组,选出各组组长。

2.由四位组长讨论确定各组报道的地区

(或国家)及主题

地区如:西欧、美洲、非洲、亚洲

国家如:美国、英国、日本、德国

主题如:商品被销毁;银行挤破门;失业的人们;工厂纷纷倒闭等

3.各小组成员围绕本小组报道的地区及相应的主题收集整理资料,写成新闻报道稿。

4.有条件的话可由各小组把相关资料特别是图片、图表、地图等制作成幻灯片作为各小组新闻报道的相应的背景

活动过程:

1.两位同学担任新闻联播主持人

2.可由主持人读各小组已准备好的新闻报道稿,也可以由小组派代表作为外景地记者做“现场报道”。

教师注意指导学生使用教材p91图7—9(寻找工作的失业者)和图7—10(挤满取款人群的银行)

其他可供参考的图片、地图、图表:

1929—193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情况表

美国

德国

英国

法国

日本

世界

外贸缩减

46.2%

40.6%

28.4%

16.5%

8.4%

1/3

工业下降

70%

69.1%

50%

48%

50%

2/3

失业人数

1700万

476万

近300万

85万

300万

近3000万

活动二:国际观察(设置本环节的目的是加深学生对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实质、影响等的理解)课前准备:1.选择一位同学担任主持人。

2.每个小组选派一位代表,作为资深记者参与现场分析。

3.主持人与各小组代表查阅资料,做好充分准备。

活动过程:1.主持人致开场语。

2.“资深记者”上场。

3.每位同学都是现场观众,他们可以提出他们有关经济危机的疑惑,并要求解答。

4.如果观众提不出问题,则由主持人提问。特别注意指导学生用好书本“母女的对话”:母女两人的对话反映了经济危机期间一种非常矛盾的现象,一方面是工人失业,没有钱买煤生火取暖,另一方面却是大量的煤堆积如山,造成浪费。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经济危机的本质是生产的“相对过剩”。教材P92图7—11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经济危机的正是资本主义制度本身孕育的。

活动三:我来想办法假如你是当时的一位国家元首,你所领导的资本主义国家正陷于危机之中,你需要解决的问题或者矛盾有哪些?你会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去解决?

设置本环节的目的是开拓学生的思维,同时,通过学生的自主思考,把握经济危机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关系,并为罗斯福新政的学习埋下伏笔。

小结:

1.2005年将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全世界人民都将隆重纪念这一历史性的时刻,你所在的班级也将举行一次即兴演讲比赛,请以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为主题撰写一段300字左右的演讲稿。

2.1914年秋,正当一个又一个欧洲国家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大屠杀之际,英国外交大臣格雷伯爵评论道:"灯光正在整个欧洲熄灭。"

(1)你认为格雷伯爵所说的“灯光”是指什么?

(2)为什么“灯光正在整个欧洲熄灭”?这说明了什么?

3.列表比较两次世界大战的异同点。

延伸阅读

第七单元走向现代世界第二课开辟新的发展道路教案


每个老师需要在上课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课件,是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必须要写好了教案课件计划,未来的工作就会做得更好!究竟有没有好的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第七单元走向现代世界第二课开辟新的发展道路教案”,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七单元走向现代世界第二课开辟新的发展道路教案
[第一课时]理想变为现实的十月革命
课程标准
4-4列举现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与人物,了解它(他)们是如何影响当代中国和世界面貌的。
4-5综合多种因素,认识中国与世界社会变迁中若干重大转折时期。
5-4通过叙述有关史实,展现人民群众在社会变革中的伟大作用。
2—3选择中外不同时期典型的国家管理形式,描述其主要特点。
教学要求:通过学习,了解十月革命这一世界历史上重大事件爆发的背景、经过、结果及影响;通过对十月革命爆发的背景及影响的分析,学会用全面的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指导学生设计制表,学会运用分析对比的方法形成历史知识结构;指导学生解读历史图片,并运用其中的有效信息理解和认识有关历史内容。通过对列宁与十月革命胜利之间关系的剖析,使学生正确认识在革命过程中杰出个人及人民所起的作用;正确评价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重点: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和意义
难点:十月革命对俄国及世界历史的影响
新课导入:从上一课的内容过渡——同学们,通过第一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了在20世纪的上半期,世界发生了剧烈的震荡。那么,这些剧烈的震荡表现在哪里?
生:世界大战的爆发、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师:面对剧烈的震荡,人们在思索着问题的症结,那么,你认为这些震荡出现的症结在哪里?生:战争爆发的根源是资本主义政治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经济危机爆发的实质是生产的相对过剩。师追问:生产的产品相对于什么而言是过剩了?生:劳动人民的购买力。
师:在传统的资本主义模式下,劳动人民做牛做马,却只能获取极低的报酬。
综合大家刚才的分析,震荡出现的症结所在正是传统的资本主义模式本身。
那么,怎么解决这一问题呢?方案一:用新的社会制度取代。方案二:对传统的资本主义模式进行改造。俄国人民选择了第一种方案。出示课题:理想变为现实的十月革命新课教学:1.十月革命的原因(背景)
活动一:读一读,议一议问:十月革命是一场什么性质的革命?
生:无产阶级革命。是以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为目的的革命。
问:那么,为什么俄国会发生十月革命?
请阅读书本及相关资料,了解十月革命前的俄国。(2分钟)
具体了解(1)一战前的俄国经济状况如何?
(2)一战给俄国造成了哪些影响?
(3)1917年3月的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结果如何?
思考:十月革命前俄国的国情对十月革命的爆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的看法。然后由小组派代表回答。
2.过程
(1)展示图片:列宁回到彼得格勒
革命的胜利需要领袖的正确指导。在革命的关键时刻,流亡国外的列宁回到彼得格勒。讨论:为什么列宁回到彼得格勒会受到工人和士兵的热烈欢迎?列宁和十月革命的关系如何?让学生结合本课学过的内容回答。
教师小结:十月革命的领导人是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正是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制定了正确的方针、政策,才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
列宁的到来对于俄国革命来说,就像行驶在重重迷雾中的航船看到指航的灯塔一样,有了明确的方向。列宁向布尔什维克党和无产阶级提出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任务。列宁在革命的生死关头为俄国指明了方向,统一了全党的思想,坚定了无产阶级争取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信心。
(2)播放录像:《列宁在十月》节选部分
教师根据录像讲解:11月6日晚到7日早晨,20万赤卫队员、革命士兵和水兵迅速占领了彼得格勒的主要桥梁、火车站、邮电局、国家银行和政府机关等战略要点。7日晚上9点45分,“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发出了向敌人最后攻击的炮声。随着炮声,革命群众和士兵向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最后一个堡垒发起了总攻。雷鸣般的“乌拉”声压倒了枪击声。到8日凌晨二时许,起义者占领了东宫,临时政府的十六位部长被擒获,彼得格勒十月武装起义取得胜利!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以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日子永远地载入了人类解放斗争的史册。概括:十月革命的基本情况——时间,主要领导人,主要参加者,最主要的特征……在学生概括时出示相应的图片、漫画,如
3.结果十月革命取得了胜利,俄国成立了苏维埃政府,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政府把土地分配给农民,把银行和大企业收归国有,由工人监督企业生产。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了。活动二:思维激扬十月革命为什么能取得胜利?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正确指导;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采取了正确的方针政策;俄国工人阶级力量比较集中……4.影响、意义
阅读相关资料,讨论:十月革命对俄国历史和世界历史分别产生了哪些影响?十月革命的胜利有何历史意义?(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对俄国来说,它是俄国历史上最深刻的一次社会革命,在俄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为把俄国从一个相对落后的帝国主义国家,改造成为有广阔发展前景的社会主义工业强国创造了重要前提。
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十月革命的胜利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革命斗争。
十月革命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模式,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模式。
它的胜利,不仅改变了俄国历史的发展方向,而且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开辟了历史的新纪元。
[第二课时]“西亚病夫”的崛起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时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土耳其被称为“西亚病夫”的原因及“西亚病夫”的崛起过程;利用资料,把握凯末尔在土耳其崛起中的历史作用,说明历史人物在顺应历史潮流时将对历史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正确认识改革对国家与民族发展的作用。
重点:凯末尔领导的革命和改革
难点:凯末尔改革的原因
新课导入课间:伴随着轻柔的音乐,欣赏一组土耳其的风景图。如
上课铃响:同学们欣赏了一组图片,你能谈谈你看了这些图片之后的感受吗?
生:美丽、具有异国风情……师:那么,有没有同学知道这是什么国家呢?
生猜测。出示地图。这就是西亚国家土耳其,我们的祖国曾被蔑称为“东亚病夫”,而土耳其则被蔑称为“西亚病夫”,土耳其为什么会被称为“西亚病夫”呢?它的现状如何?被称为“西亚病夫”的土耳其是如何崛起的?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去感悟土耳其的沧桑巨变吧。
新课教学:1.1922年前的土耳其
播放介绍土耳其历史的短片。看完后,请学生概括:土耳其的过去是怎么样的?
(1)奥斯曼帝国时期的土耳其曾是一个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信奉伊斯兰教,是个政教合一的国家。
(2)20世纪初,土耳其已经远远落后于西方列强,沦为了西方列强的殖民地,被称为“西亚病夫”。
(3)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土耳其战败,成为战胜国瓜分的对象。
小组讨论——土耳其为什么会从一个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沦为“西亚病夫”?它与清帝国的衰落有什么共同点?
2.土耳其人民的民族解放斗争
(1)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追随德国的土耳其成了战败国,领土被英、法、意和希腊等国瓜分。土耳其面临着亡国的危机。"不独立,毋宁死!"土耳其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展开了规模浩大的抵抗运动。这时,一位将军毅然辞去了卖国的素丹政府授予的军职,以平民身份参加了抵抗运动,他就是凯末尔。
想一想:身为高级军官的凯末尔,为什么置个人得失于不顾,毅然决然地投身于领导土耳其民族独立运动的洪流之中呢?
(2)过程
出示教师课前绘制《土耳其民族解放运动示意图》,做简要的讲解。
思考:土耳其国民军在反对协约国支持的希腊进犯的战争中,为什么能够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呢?
承转:凯末尔领导土耳其人民赶走了外国军队,赢得了国家的独立和自由,建立了土耳其共和国,他是否已经完成了他的工作,可以安享荣华富贵了?
3.凯末尔改革
小组讨论:凯末尔为什么说真正的工作才开始?结合材料二分析他所说的真正的工作是指什么?
各抒己见:凯末尔领导的土耳其共和国政府应该从哪些方面采取改革措施,才能促使土耳其的重新崛起?
概括:政治——废除封建神权制度、封建等级制度,实行政教分离。
经济——制定合理的经济发展规划,减轻农民负担,推动工农业生产,,
思想文化上——进行文字改革,重视教育事业,破除落后观念、习俗。
……
凯末尔改革,使土耳其迎来了历史发展的新时期。
课堂拓展:
1.土耳其从“西亚病夫”到一个独立、自由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从一个封建神权专制国家到现代土耳其,与凯末尔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说,今天我们这节课在感受土耳其的沧桑巨变的同时,也在感受凯末尔不凡的人生历程,土耳其人民至今仍在深深地怀念着他。
出示以上图片,要求:
拿起你的笔,在书本留白处写下你对凯末尔的评价。(字数:50—100字。)
2.土耳其从一个地跨欧亚非的奥斯曼帝国到被称为“西亚病夫”的列强的殖民地,从殖民地到一个独立自由的国家,从一个封建神权国家到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它的历程给我们什么启示?
[第三课时]改革弊端的罗斯福新政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时的学习,了解罗斯福新政的背景、目的、措施及作用;通过对罗斯福总统的了解,培养学生简单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通过对罗斯福新政的学习,使学生正确评价其作用,它对消除经济危机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它不触动资本主义经济基础,因此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危机。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罗斯福新政的措施
难点:正确评价罗斯福新政
课前准备
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别命名为“萧条时代”组、“今日美国”组、“总统先生”组、“新政纲领”组,并布置相应的任务。
新课导入
叙述:同学们对上一课学习的那场大规模的经济危机一定记忆犹新吧。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了解这场经济危机的发源地美国是如何走出这场危机的。
新课教学
(一)危机与新政
1.经济危机再回首
活动一:“萧条时代”
师:首先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那场令人谈虎色变的经济危机吧。有请“萧条时代”组上台。
小组代表:展示课前收集到的美国大萧条时代的相应图片资料。从工业发展、金融市场、就业状况、人民生活等方面展示大萧条时代(即严重经济危机时期)美国的经济状况。
承转:那么,今日美国的经济状况如何呢?
有请“今日美国”组的同学们。
小组代表:展示本小组收集到的反映当今美国经济状况的图片、表格等资料。
质疑:那么,是谁带领着美国人民从经济危机中走出的呢?
2.美国总统罗斯福
活动二:课本剧表演:胡佛与罗斯福
由“总统先生”小组表演。一位学生扮演胡佛总统,一位学生扮演罗斯福先生,一生扮演主持人。模拟总统竞选辩论会。其余学生扮演选民,最后举手表决。
过程:(1)主持人介绍胡佛总统和罗斯福先生的简历。
(2)主持人提出问题,由胡佛和罗斯福阐述各自的见解。(要求符合历史史实)
(3)胡佛和罗斯福总结陈辞。
(4)学生投票选举,并由不同阶级、阶层代表阐述选择的理由(事先把学生分成不同的阶级和阶层)。
3.新政纲领
活动三:由“新政纲领”组同学分金融、工业、农业、就业、救济等方面介绍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并分析采取这些措施的理由和最后的结果。
新政的影响:经济缓慢恢复,资本主义统治得到巩固。新政还为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提供可供借鉴的发展道路。
在上面三个环节结束后,播放歌曲《幸福的日子又来了》
再见,悲惨的时日;去吧,倒霉的时日!我们终于摆脱了你。你好,快乐的时日!
灰暗阴沈的时日啊,如今你成了过去。因爲幸福的日子又来头顶上天空又变得晴朗,
让我们再唱一首开心的歌,幸福的日子又来啦!
现在一起欢呼吧!没有人再怀疑了,让我们告诉全世界,幸福的日子又来啦!
你们的烦恼消失了,从此无忧又无虑。头顶上天空又变得晴朗;让我们再唱一首开心的歌,幸福的日子又来啦!
(二)活动四:我们的观点
1.解决美国经济危机,我的妙招——
2.罗斯福新政为什么会取得成功?
练习:
1.连线题。
A列宁①美国历史上唯一一位连任四届的美国总统
B凯末尔②土耳其国父
C罗斯福③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
2.上题中的三个人物都对历史发展做出杰出贡献,你最欣赏和敬佩的是哪一位,为什么?
第三课民族复兴的新道路
第一课时中华民族的觉醒
课程标准4-4列举现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与人物,了解它(他)们是如何影响当代中国和世界面貌的。4-5综合多种因素,认识中国与世界社会变迁中的若干重大转折时期。6-5在世界文明的进程中,了解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的奋斗历程,明确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3-1描述社会生活中某种制度的延续和变迁。3-2列举文化传播的一些途径,了解历史上不同地区之间交流的结果。
5-4通过叙述有关史实,展现人民群众在社会变革中的伟大作用。
教学要求:通过学习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让学生了解到知识分子,特别是青年爱国学生,他们为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总是走在革命的最前列,起着先锋模范作用。了解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的巨大作用。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增加对社会的责任感。
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开展,五四运动的经过。
难点:新文化运动的性质,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新课导入情境导入:

第六单元席卷全球的工业文明浪潮第一课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教案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到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将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制定好,才能够使以后的工作更有目标性!你们清楚有哪些教案课件范文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第六单元席卷全球的工业文明浪潮第一课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教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第六单元席卷全球的工业文明浪潮第一课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教案
第一课时
课标要求
3-4列举事例,说明历史上交通和通信手段的不断进步,使区域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
4-1列举历史上有代表性的科技发明,了解它们是如何推动历史前进的。
4-3列举近代历史上重要事件与人物,说明它(他)们在社会变革中的突出作用。
4-5综合多种因素,认识中国与世界社会变迁中的若干重大转折时期。
教学目标(1)掌握工业革命时代有代表性的科技发明,了解蒸汽机在工厂生产中推动历史前进的影响和作用。(2)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懂得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原因,认识蒸汽机在工厂生产中的作用,以及理解19世纪被称为“科学的世纪”的原因,从而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分析材料的能力。(3)了解工业革命时代重要的发明家和科学家的成果,体会他们在社会变革中发挥的作用,进而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社会生产的发展需要技术革命。
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教学重点:(1)了解工业革命时代重要的发明家和科学家,以及他们的发明创造成果。(2)通过图文资料的阅读,培养学生对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原因、蒸汽机在工厂生产中的作用,以及19世纪被称为“科学的世纪”原因的分析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体会工业革命时代重要事件和人物对推动社会变革的作用。
教学方法(1)阅读学习法(2)情景体验法
学与教的过程教师首先播放汽车、轮船的汽笛声,工厂的机器轰鸣声,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辨别并思考这些机器是什么时候发明的?由此引入工业革命,探讨它对人类社会的巨大影响。
关于工业革命的兴起,教师可设计三个问题组织学生探究。
○什么是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开始于什么时候?○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发生在英国?○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于哪一部门?为什么从该部门开始呢?
结合教材中的参考资料,在小组讨论、探究的基础上,得出如下结论:第一,工业革命也叫产业革命,是指资本主义由工场手工业过渡到大机器生产阶段,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在英国的纺织业出现了机器生产,从而代替了手工劳动。第二,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出现的原因,可以从市场的拓展、制度的保证、资本的积累三方面来说明当时的英国最早具备了这些条件。第三,一方面棉纺织业是英国的新兴工业部门,受束缚小,迫切需要革新技术;另一方面当时棉纺织品的市场需求量大,而政府又禁止从国外输入,这就促使不少英国人努力从事棉纺织业的技术革新,从而有了许多新的发明创造。
让学生在课前准备和搜集一些有关蒸汽机和瓦特的资料,在课上讲述,以激起学生对瓦特改造蒸汽机的兴趣,同时认识到任何发明创造都是要经历无数次失败和挫折,最后才获得成功。
展示教材中图6—2、图6—3、图6—4三幅图,让学生进行比较分析图中三种工具备自的局限性,从而得出改进技术、更新设备──蒸汽机发明的必然性。特别要强调的是蒸汽机的发明,是瓦特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积极钻研反复实践的结果。
通过flash动画演绎当年史蒂芬孙发明的蒸汽机车与马车赛跑的情景,鼓励学生在想像的基础上,加深对蒸汽机改变交通运输的理解。
工业革命的影响,可通过分析教材中的材料和补充资料,概括出工业革命给生产和生活领域都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阅读教材,组织讨论:○19世纪为什么被称为“科学的世纪”?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总结:西欧各国在认识科技重要性的基础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鼓励科学研究、大学实验室的设立、自然科学课程的设置、适应工业化需要的专业设置以及科学学会的成立等,对科学的普及和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这种氛围下,一系列重大的科学理论和研究成果的出现,都使19世纪成为“科学的世纪”。
达尔文名言:“能够存活下来的物种并非是最强大的,也并非是生存环境最优越的,而是最具活力的。”结合教材中阅读卡《物种起源》的知识,试举例分析体会达尔文进化论在今天自然和社会生活中的运用。
问题研讨
本课时立足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在创设情境、提出质疑和提供学习材料的基础上,让学生从深层次、多思维的角度去理解和认识工业革命。重点突出工业革命发生的条件、蒸汽机改良的进程、工业革命带来的影响以及对最新科学理论的理解上,因此对问题的质疑和材料的选择要做到精炼准确,不要给学生增加文字阅读的困难。另外要尽可能地突出把握工业革命第一阶段的成果和影响,以别于工业革命第二阶段的成果。
第一课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1读有关资料,说明电的使用、汽车和飞机的发明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通过比较分析,知道手工工场和工厂生产的不同。
2.收集相关资料,讲述发明者的发明活动及发明故事,认识一切成功源于勤学多思,从而培养勤于思考敢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主要科技发明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手工工场和工厂的不同。
教学难点:主要科技发明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培养勤于思考敢于创新的精神。
导入1.发电机的发明和应用的教学建议
○引导学生回忆工业革命兴起时的主要发明,想想蒸汽动力的局限性。
○然后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结合图6-10了解发电机发明的情况。
○接着可介绍法拉第、格拉姆、西门子的事迹,提问:“电力的广泛应用有什么影响?”(电机、电话、电灯这三大发明,照亮了人类实现电气化的道路。电力工业的发展,促进了蒸汽机和内燃机的改进。内燃机的广泛应用,为制造汽车和飞机解决了发动机装置问题,引起一次交通运输工具的革命。)
[活动]科学是人们认识自然界的一种活动,它的成果是科学理论的发现;而技术则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它的成果是新产品或新工艺的发明。科学理论常常可以转化为技术原理,从而启发新的技术发明。科学理论促进技术发展,技术发明又为科学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科学理论的发现与技术发明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接下来,结合图片,让学生讨论交流:电能的优点。(传递速度快,传输损失小,能远距离输送,并能按用户需要科学分配能量。电站可建在水源、燃料、交通各方面条件适合的地方,便于集中生产、集中管理、电能无污染。)○然后让学生在阅读图6-14和活动设计的基础上,讲述爱迪生的发明故事及其主要发明,认识科学发明的伟大和艰辛。
[活动]教师可讲述2003年8月14日下午,包括纽约、底特律、新泽西等地在内的几乎整个美国东部地区和加拿大东南部遭遇了一场罕见的大断电。通讯、交通一片混乱,曼哈顿街道上的红灯全部熄灭,道路上拥堵着装满乘客的汽车和奔跑着追逐汽车的人们。这说明现代工业生产、日常生活都离不开电。也可让学生联系日常生活说一说:“如果没有电,生活将会怎样?”
2.一些重要发明的教学建议○教师可利用图片,了解汽车和飞机试制成功的过程。还可引导学生回忆火车的发明,说出重要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展变化。应说明汽车和飞机的发明与应用虽然不是电力应用的直接结果,但它是本阶段工业革命的延伸和扩展。○接下来,让学生看图6-17,想想新的信息传递工具有哪些?然后指出这些新技术的发明,为信息时代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最后,教师可让学生思考,同工业革命的早期阶段相比,“工业革命的新阶段有什么特点?”(首先,具有坚实的科学理论基础。其次,工业革命的新阶段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新的技术和发明超出了一国的范围,其规模更加广泛,发展也比较迅速。第三,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标志,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人在工厂]1.工厂的教学建议○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蒸汽机发明后,工厂发生的变化。然后将图6-18和6-19进行比较,说出工厂发生的变化,由此感受蒸汽机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教师可通过活动的形式,加深学生对工厂管理制度的认识。如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制作小贺卡,有的组分工合作完成,有的组由每位同学单独完成,看看哪一组效率高。通过这个小活动让学生体验到分工合作可以大幅度提高劳动效率,认识分工合作是大工厂机械化生产的前提,总结大工厂制度的历史作用。
[活动]图6-20反映的是手工工场时代苏格兰高地妇女织布的情景,她们在户外工作,可以边聊天边织布,工作环境很轻松。而日本缫丝厂管理非常严格,对女工每天起床、早餐、午餐、下班的时间,甚至吃饭、休息的时间都有严格的规定,并且在工厂内不能闲谈唱歌,不能离开工作岗位,不能干工作以外的事情。
2.工厂管理制度的教学建议○让学生依据教材,结合自己的理解,谈谈什么是标准化的生产方法。(标准化生产是为适应科学发展和合理组织生产的需要,在产品质量、品种规格、零部件通用等方面规定统一的技术标准的生产方法。它于19世纪后半期诞生在美国。)○然后让学生看教材中的“阅读卡”和图6-21,了解流水线生产方法,思考流水线的生产方法的作用和它对现代社会大规模生产的意义。同时,要结合活动设计中的图6-22和文字内容,阐述对流水线生产方法的看法。
[活动]流水线生产方法,也叫福特制,1913年由美国“汽车大王”亨利福特首创,最先在福特汽车公司采用,其主要特点是:在实行生产自动化和产品标准化的基础上,利用高速传送装置,把生产过程,组成流水作业线,连续不停地运转,强制工人快速操作,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迅速增加产品的数量,这是通过劳动组织形式和生产管理方法的改进来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一项成就。实行这种制度,由于简化了操作方法,降低了对劳动者的技术要求,可降低生产成本,但劳动强度增加。所以学生的两种看法都有片面性,要一分为二地看待流水线。
教学反思本课内容比较枯燥,多数学生对这一内容缺乏兴趣,而且教材整体线索乱,不好讲解。在教学中多数以讲授为主,但感觉很有难度。对于一些重大的发明及其过程无法做到相当熟练,给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如果教材线索清晰,可能会好一点。所以,在讲授时,对教材作了一定的处理,总体感觉还可以。同学们课前能够收集相关的资料,在收集资料、处理资料方面有所提高,但对于一些基础知识的掌握上,有一定的困难。对于一些抽象的东西,如工业革命、工厂等很难理解和把握。争取在本课结束后,在复习一次,这样可能会好一些。

第一课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学生们有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离不开老师辛苦准备的教案,大家开始动笔写自己的教案课件了。用心制定好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才能更好地安排接下来的工作!你们会写教案课件的范文吗?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第一课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课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第一课时
课标要求
3-4列举事例,说明历史上交通和通信手段的不断进步,使区域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
4-1列举历史上有代表性的科技发明,了解它们是如何推动历史前进的。
4-3列举近代历史上重要事件与人物,说明它(他)们在社会变革中的突出作用。
4-5综合多种因素,认识中国与世界社会变迁中的若干重大转折时期。
教学目标(1)掌握工业革命时代有代表性的科技发明,了解蒸汽机在工厂生产中推动历史前进的影响和作用。(2)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懂得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原因,认识蒸汽机在工厂生产中的作用,以及理解19世纪被称为“科学的世纪”的原因,从而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分析材料的能力。(3)了解工业革命时代重要的发明家和科学家的成果,体会他们在社会变革中发挥的作用,进而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社会生产的发展需要技术革命。
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教学重点:(1)了解工业革命时代重要的发明家和科学家,以及他们的发明创造成果。(2)通过图文资料的阅读,培养学生对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原因、蒸汽机在工厂生产中的作用,以及19世纪被称为“科学的世纪”原因的分析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体会工业革命时代重要事件和人物对推动社会变革的作用。
教学方法(1)阅读学习法(2)情景体验法
学与教的过程教师首先播放汽车、轮船的汽笛声,工厂的机器轰鸣声,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辨别并思考这些机器是什么时候发明的?由此引入工业革命,探讨它对人类社会的巨大影响。
关于工业革命的兴起,教师可设计三个问题组织学生探究。
○什么是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开始于什么时候?○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发生在英国?○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于哪一部门?为什么从该部门开始呢?
结合教材中的参考资料,在小组讨论、探究的基础上,得出如下结论:第一,工业革命也叫产业革命,是指资本主义由工场手工业过渡到大机器生产阶段,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在英国的纺织业出现了机器生产,从而代替了手工劳动。第二,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出现的原因,可以从市场的拓展、制度的保证、资本的积累三方面来说明当时的英国最早具备了这些条件。第三,一方面棉纺织业是英国的新兴工业部门,受束缚小,迫切需要革新技术;另一方面当时棉纺织品的市场需求量大,而政府又禁止从国外输入,这就促使不少英国人努力从事棉纺织业的技术革新,从而有了许多新的发明创造。
让学生在课前准备和搜集一些有关蒸汽机和瓦特的资料,在课上讲述,以激起学生对瓦特改造蒸汽机的兴趣,同时认识到任何发明创造都是要经历无数次失败和挫折,最后才获得成功。
展示教材中图6—2、图6—3、图6—4三幅图,让学生进行比较分析图中三种工具备自的局限性,从而得出改进技术、更新设备──蒸汽机发明的必然性。特别要强调的是蒸汽机的发明,是瓦特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积极钻研反复实践的结果。
通过flash动画演绎当年史蒂芬孙发明的蒸汽机车与马车赛跑的情景,鼓励学生在想像的基础上,加深对蒸汽机改变交通运输的理解。
工业革命的影响,可通过分析教材中的材料和补充资料,概括出工业革命给生产和生活领域都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阅读教材,组织讨论:○19世纪为什么被称为“科学的世纪”?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总结:西欧各国在认识科技重要性的基础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鼓励科学研究、大学实验室的设立、自然科学课程的设置、适应工业化需要的专业设置以及科学学会的成立等,对科学的普及和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这种氛围下,一系列重大的科学理论和研究成果的出现,都使19世纪成为“科学的世纪”。
达尔文名言:“能够存活下来的物种并非是最强大的,也并非是生存环境最优越的,而是最具活力的。”结合教材中阅读卡《物种起源》的知识,试举例分析体会达尔文进化论在今天自然和社会生活中的运用。
问题研讨
本课时立足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在创设情境、提出质疑和提供学习材料的基础上,让学生从深层次、多思维的角度去理解和认识工业革命。重点突出工业革命发生的条件、蒸汽机改良的进程、工业革命带来的影响以及对最新科学理论的理解上,因此对问题的质疑和材料的选择要做到精炼准确,不要给学生增加文字阅读的困难。另外要尽可能地突出把握工业革命第一阶段的成果和影响,以别于工业革命第二阶段的成果。
第一课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1读有关资料,说明电的使用、汽车和飞机的发明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通过比较分析,知道手工工场和工厂生产的不同。
2.收集相关资料,讲述发明者的发明活动及发明故事,认识一切成功源于勤学多思,从而培养勤于思考敢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主要科技发明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手工工场和工厂的不同。
教学难点:主要科技发明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培养勤于思考敢于创新的精神。
导入1.发电机的发明和应用的教学建议
○引导学生回忆工业革命兴起时的主要发明,想想蒸汽动力的局限性。
○然后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结合图6-10了解发电机发明的情况。
○接着可介绍法拉第、格拉姆、西门子的事迹,提问:“电力的广泛应用有什么影响?”(电机、电话、电灯这三大发明,照亮了人类实现电气化的道路。电力工业的发展,促进了蒸汽机和内燃机的改进。内燃机的广泛应用,为制造汽车和飞机解决了发动机装置问题,引起一次交通运输工具的革命。)
[活动]科学是人们认识自然界的一种活动,它的成果是科学理论的发现;而技术则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它的成果是新产品或新工艺的发明。科学理论常常可以转化为技术原理,从而启发新的技术发明。科学理论促进技术发展,技术发明又为科学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科学理论的发现与技术发明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接下来,结合图片,让学生讨论交流:电能的优点。(传递速度快,传输损失小,能远距离输送,并能按用户需要科学分配能量。电站可建在水源、燃料、交通各方面条件适合的地方,便于集中生产、集中管理、电能无污染。)○然后让学生在阅读图6-14和活动设计的基础上,讲述爱迪生的发明故事及其主要发明,认识科学发明的伟大和艰辛。
[活动]教师可讲述2003年8月14日下午,包括纽约、底特律、新泽西等地在内的几乎整个美国东部地区和加拿大东南部遭遇了一场罕见的大断电。通讯、交通一片混乱,曼哈顿街道上的红灯全部熄灭,道路上拥堵着装满乘客的汽车和奔跑着追逐汽车的人们。这说明现代工业生产、日常生活都离不开电。也可让学生联系日常生活说一说:“如果没有电,生活将会怎样?”
2.一些重要发明的教学建议○教师可利用图片,了解汽车和飞机试制成功的过程。还可引导学生回忆火车的发明,说出重要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展变化。应说明汽车和飞机的发明与应用虽然不是电力应用的直接结果,但它是本阶段工业革命的延伸和扩展。○接下来,让学生看图6-17,想想新的信息传递工具有哪些?然后指出这些新技术的发明,为信息时代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最后,教师可让学生思考,同工业革命的早期阶段相比,“工业革命的新阶段有什么特点?”(首先,具有坚实的科学理论基础。其次,工业革命的新阶段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新的技术和发明超出了一国的范围,其规模更加广泛,发展也比较迅速。第三,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标志,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人在工厂]1.工厂的教学建议○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蒸汽机发明后,工厂发生的变化。然后将图6-18和6-19进行比较,说出工厂发生的变化,由此感受蒸汽机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教师可通过活动的形式,加深学生对工厂管理制度的认识。如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制作小贺卡,有的组分工合作完成,有的组由每位同学单独完成,看看哪一组效率高。通过这个小活动让学生体验到分工合作可以大幅度提高劳动效率,认识分工合作是大工厂机械化生产的前提,总结大工厂制度的历史作用。
[活动]图6-20反映的是手工工场时代苏格兰高地妇女织布的情景,她们在户外工作,可以边聊天边织布,工作环境很轻松。而日本缫丝厂管理非常严格,对女工每天起床、早餐、午餐、下班的时间,甚至吃饭、休息的时间都有严格的规定,并且在工厂内不能闲谈唱歌,不能离开工作岗位,不能干工作以外的事情。
2.工厂管理制度的教学建议○让学生依据教材,结合自己的理解,谈谈什么是标准化的生产方法。(标准化生产是为适应科学发展和合理组织生产的需要,在产品质量、品种规格、零部件通用等方面规定统一的技术标准的生产方法。它于19世纪后半期诞生在美国。)○然后让学生看教材中的“阅读卡”和图6-21,了解流水线生产方法,思考流水线的生产方法的作用和它对现代社会大规模生产的意义。同时,要结合活动设计中的图6-22和文字内容,阐述对流水线生产方法的看法。
[活动]流水线生产方法,也叫福特制,1913年由美国“汽车大王”亨利福特首创,最先在福特汽车公司采用,其主要特点是:在实行生产自动化和产品标准化的基础上,利用高速传送装置,把生产过程,组成流水作业线,连续不停地运转,强制工人快速操作,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迅速增加产品的数量,这是通过劳动组织形式和生产管理方法的改进来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一项成就。实行这种制度,由于简化了操作方法,降低了对劳动者的技术要求,可降低生产成本,但劳动强度增加。所以学生的两种看法都有片面性,要一分为二地看待流水线。
教学反思本课内容比较枯燥,多数学生对这一内容缺乏兴趣,而且教材整体线索乱,不好讲解。在教学中多数以讲授为主,但感觉很有难度。对于一些重大的发明及其过程无法做到相当熟练,给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如果教材线索清晰,可能会好一点。所以,在讲授时,对教材作了一定的处理,总体感觉还可以。同学们课前能够收集相关的资料,在收集资料、处理资料方面有所提高,但对于一些基础知识的掌握上,有一定的困难。对于一些抽象的东西,如工业革命、工厂等很难理解和把握。争取在本课结束后,在复习一次,这样可能会好一些。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94991.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