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欢乐的泼水节》复习教案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这时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学生爱听老师爱讲的教案。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苏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欢乐的泼水节》复习教案》,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欢乐的泼水节》复习教案

【原文】

西双版纳的凤凰花开了,傣族人民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

这一天,人们提着桶,端着盆,早早地来到了大街上。大街的两旁早已准备好了清水,清水里有的滴上香水,有的撒上花瓣。开始泼水了,大家互相追赶,你拿瓢往我衣领里灌,我端盆向你身子上泼。老人、孩子、姑娘、小伙儿,个个身上湿淋淋,人人脸上笑开了花。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谁身上泼的水多,就意味着谁得到的幸福多,怎么能不高兴呢!

地上铺满了火红的凤凰花瓣,空中回响着欢乐的象脚鼓点。大家唱着歌,跳着舞,赛起了龙舟,放起了烟火,直到深夜还不肯离去。

【字词学习】

字:傣、端、桶、灌、鼓

词:凤凰、清水、泼水、象征、幸福、花瓣

【重点句子】

1.西双版纳的凤凰花开了,傣族人民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

2.大街的两旁早已准备好了清水,清水里有的滴上香水,有的撒上花瓣。开始泼水了,大家互相追赶,你拿瓢往我衣领里灌,我端盆向你身子上泼。

3.老人、孩子、姑娘、小伙儿,个个身上湿淋淋,人人脸上笑开了花。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谁身上泼的水多,就意味着谁得到的幸福多,怎么能不高兴呢!

4.地上铺满了火红的凤凰花瓣,空中回响着欢乐的象脚鼓点。

【练习题】

一、拼拼写写。

hùxiānɡxìnɡfúyìniányídù

()()()

二、比一比,组词。

味()样()

妹()祥()

【参考答案】

一、拼拼写写。

hùxiānɡxìnɡfúyìniányídù

(互相)(幸福)(一年一度)

二、比一比,组词。

味(味道)样(样子)

妹(妹妹)祥(吉祥)

精选阅读

二年级下册语文《难忘的泼水节》教案


二年级下册语文《难忘的泼水节》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促成的词。

2.看图学文了解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

3.学习用“先人物后背景”的方法观察图画。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4个自然段。

重组成的词语,会用“四面八方”、“笑容满面”造句。

2.通过点难点

重点: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

难点: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自读识字

(一)、介绍相关知识,导入新课。

泼水节是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傣族人民的盛大节日,在每年的清明节前后,这一天,傣族人民互相泼水,互相祝福。1961年,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在西双版纳的黎旺城,与傣族人民共度泼水节。

此教学过程用课件《难忘的泼水节》中系列图片“泼水节”及视频“傣族的泼水节”辅助完成。

(二)、指导看图。

出示大课文插图或叫学生看课本插图。

(1).图上画的是谁和谁?他们在干什么?(用谁和谁干什么的句式说一句话)

(2).除人物之外,图上还画了什么?(除了人物之外,图上还有撒了满地的花瓣和盛开的鲜花。)

(三)、初读课文。

(1)读准字音。

(2)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自由小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能直呼音节的,先拼读后直呼。

(3)指名中差生读课文,学生听后评议,纠正读错的字音。

(4)指名认读生字,师生共同纠正错误。

二、合作交流

1、认读生字词语

2.读好长句。

(1)学生标出自然段的序号,尝试读好长句。

(2)检查自然段标序号情况。

(3)指导读长句,让学生在课文中标出停顿符号。

傣族人民一年一度的泼水节/来到了。//今年,//傣族人民特别高兴,//因为/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要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水,//为人们祝福。///

3.读好感叹句。

(1)找出感叹句。

(2)指导读好感叹句,让学生在课文中标出重音符号。

4.读重点段。

(1)哪个自然段写周总理来到傣族人民中间?读一读。

(2)哪个自然段写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互相泼水祝福?读一读。

5.看课件的课文范读视频,进一步整体感知课文。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阅读《自读课本》中27课《绿色的竹楼》,28课《关怀》。

第二课时

三、品读领悟

(一)、复习检查。

1.指名朗读课文。

2.指名认读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二)、细读课文。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

(1)火红火红,一年一度是什么意思?(火红火红——特别红;一年一度——一年一次)

(2)体会“火红”与“火红火红”有什么不同?(火红只是客观地描写凤凰花的颜色,而火红火红则倾注了作者特别兴奋特别激动的感情。)

(3)读第一自然段。先读“火红的凤凰花开了,……”再读“火红火红的凤凰花开了,……”,体会作者的感情。

2.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这段话的内容。(原句是先果后因,改句是先因后果,注意“他们”在什么地方用。)

(1)先自由小声说。

(2)指名说。(今年,因为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要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所以他们特别高兴。)

(3)齐读第二自然段。

3.自由小声读第三自然段,想想这段共几句?每句话写什么?这段话写了什么?

(1)学生讨论。(共4句话,第1句写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了。第2句写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第3句话写人们赛龙船放花炮。第4句写人们热情欢呼。这一段写傣族人民热情欢迎周总理。)

(2)四面八方、赶来是什么意思?(四面八方——各处,范围很大。赶来——急着按时到达,生怕来迟了。)

把“赶来”换成“走来”行不行?为什么?

(3)“一条”和“一条条”,“一串”和“一串串”有什么不同?

(4)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人们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要按句子的顺序有条理地说,理解了的词要用自己的意思表达。)

4.齐读第四自然段。

(1)指名读第1句话,说这句话写什么?(周总理外貌)

(2)找出这句话中描写颜色的词,用“~~~~”标出。

(3)笑容满面是什么意思?用“~~~~”标出这个词。

(4)看图,理解“咖啡色、水红色、笑容满面”等词语。

(5)比较读课文。先去掉“~~~~”标出的词读这句话,再加上“~~~~”标出的词读,体会哪样写好,说说为什么。

(6)自由小声读第2句,用“——”标出表示周总理动作的词。

(7)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

5.指名读第五自然段。

(1)祝福、祝愿是什么意思?(祝福——祝愿人幸福平安。祝愿——向人表示良好的愿望。)

(2)想象周总理会说什么?傣族人民会说什么?

(3)这段话共几句话?每句话的意思是什么?(共3句话,第1句泼水节开始,第2句周总理泼水向人民祝福,第3句傣族人民泼水祝周总理健康长寿。)

(4)看图理解:周总理端着银碗,向人民祝福;傣族人民有的端着水碗,有的端着水盆,有的拿水瓶,有的打着象脚鼓,个个兴高采烈,祝周总理健康长寿。

(5)有感情地朗读,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

(6)尝试背诵这一自然段。

6.学习第六、七、八自然段。

(1)“开心”是什么意思?“令人难忘”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傣族人民这么开心?1961年的泼水节为什么令人难忘?(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回答)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六——八自然段。

(3)熟读,尝试背诵第六——八自然段。

(4)背诵五——八自然段。

(三)、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背诵课文五——八自然段。

四、巩固延伸

(一)、学习生字。

1.指名认读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

2.分析记忆字形。

(1)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分析记忆字形。

泼炮鲜祝

泼,三点水右边加“发”字。

炮,火字旁右边加“包”字。

鲜,鱼字旁右边加“羊”字。

祝,示字旁右边加“兄”字。

(2)用替换部件的方法分析记忆字形。

瓣:辩字中间的“讠”换成“瓜”,就是瓣。

(3)用偏旁加部件的方法分析记忆字形。

敬节福驶毯幸

敬,左边草字头下加“句”字,右边是反文旁。节,草字头下面加单耳刀。

福,示字旁右边加“一”“口”“田”。

驶,马字旁右边是扁口,加一撇一捺。

毯,毛字旁,右上加两个火字。

幸,土字头,下面点、撇,一个“干”字。

(4)用数笔画的方法分析记忆字形。

3.指导书写。

(1)指导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的位置。

鲜,左右相等,鱼字的第8笔要写成提。

瓣,左中右相等,三部分都写窄一点,左边辛字的第7笔写成撇。

节,上小下大,单耳刀要写得宽短一些。

福,左窄右宽,右边的“一”“口”“田”写得紧凑些。

毯,半包围结构,毛字的第4笔要托住两个火字。教师边指导,边板书,学生跟着写一遍。

(2)学生自己练习,每字写3个,教师巡回指导。

(3)学生对照黑板自批自改,教师了解批改情况。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

提醒:

关注“”公众号

回复“期末试题”即可获得word版本

二年级语文下册《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二年级语文下册《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遵循儿童识记规律,鼓励自主,分类处理,分化难点,突出重点,突破识字难关。

课文有一幅占一个整页的插图,我们不应忽视。本课教学可以图文结合,用好插图,引导阅读;再以阅读来加深对插图的理解。

【教学目标】

⒈会认“凤、凰”等12个生字,会写“龙、恩”等10个生字及“凤凰”一词。

⒉观察图画,培养观察能力,借助插图理解文章内容。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初步体会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的感情。

【课前准备】

⒈教师准备:挂图(课文插图);泼水节的视频材料;生字卡、生词卡。

⒉学生准备:了解周总理的生平及相关故事,了解傣族及泼水节的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引入课题,初知文意

⒈播放泼水节视频资料(或挂图)。

师:大家看到了什么?

师:这是什么节日的场面?(生答“泼水节”)

师:泼水节是我国傣族人民的重大节日,也是傣族人民向往的热闹的节日。小朋友们,1961年的泼水节可不一般呀!为什么呢?(生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回答。师板书课题“难忘的泼水节”)

2.初读课文。

师:到底多么令人难忘呢?让我们打开书开始读课文吧。遇到不认识的字先看“枫叶”上的注音,用铅笔把拼音标注在课文的生字头上。然后多读几遍,会认了,就擦掉铅笔写的注音。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或挂图)激发阅读兴趣,通过初读课文,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并找到不认识的字。

二、自主分类认读,尝试认字

⒈大家的生字都会认了吗?师用生字卡(或课件)出示生字,让学生自主尝试识字。学生不会认的带上拼音再读。

凤凰恩敲襟褂

咖啡踩端蘸寿

(1)哪些字你见过?在哪里见过呢?抽生读,全班读。

(2)你觉得最容易认的字有哪些?抽生认,全班读。

(3)你觉得哪些字最难记?难记的字多读几遍,思考如何记住它。再与全组交流识字方法。

(4)哪些生字所代表的动作你会做?生做一做,再读。

(5)哪些生字组成的东西你见过?说一说,再读。

师要注意倾听学生发音不准的地方,提示出来,再教读。

[设计意图]12个生字,数量看起来较多,但是分类处理,区别对待,就能化难为易。有的字见过面,有的容易认读,这些就不需花太多力气;剩下的是学生觉得较难认的,我们可以多花时间,用多种方式帮助识记,比如做一做动作,说一说词句,这样就能突破难点。

三、朗读片段,检验生字认识情况

师:刚才学的生字在词中、句中还会认吗?

1.生词卡认读。

词卡呈现:凤凰周恩来恩人敲打对襟白褂衣襟白大褂

咖啡踩伤端正顶端蘸墨水蘸水笔长寿

2.在句子中认读。

师:这几句话,看谁读得更流利。

周恩来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他接过一只象脚鼓,敲着欢乐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生字加粗或变红)

3.自由读书,检验课文的字都会认了吗?

4.边读书边想,发现问题,通过自己的思考在文中找到答案;还不明白的,可以向同桌提问。

5.哪一段你喜欢读,读给同桌听。

6.哪一段你觉得难读,请教班上的同学读一读,再自己多读几遍。

[设计意图]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只有将汉字及时纳入词中、句中,并在语言环境里会认会读,才算真正“会认”,这样的识字也才有真正意义。

四、自主观察,写字练习

1.师呈现要求会写的生字,学生认读复习。

2.生观察第一、二排的6个生字,觉得哪些字不好写,哪个笔画不好写,同桌讨论。

师:我发现这6个字都有“点”,它们的写法和位置都不一样。大家观察观察,再讨论讨论,看能发现些什么?(“恩”的下部分“心”,三个点笔势都不一样;“寿”“特”两字都有“寸”,可是“寸”的点的位置不同。)

3.观察讨论后,师范写,生试着练写2个生字。

[设计意图]学生书写质量高低往往与动笔前的观察水平相关联。因此,写字指导中要注意对学生进行观察指导,留足时间让学生自主观察,耐心观察。

第二课时

一.生字巩固,区分多音字。

1.复习12个会认的字。

师:大家上节课学的字还会认吗?现在考一考吧!呈现12个生字,再轮流抽读。

2.学习多音字。

师:12个生字会读了,现在出四个简单的字来认一认,看会认吗?

师呈现四个多音字“好、空、乐、盛”,抽生读。(读“好”。若生读“hǎo”师问:还可以读什么?读“hào”。以相同办法读后三个字。)

引导学生进行多音字的辨析、组词,注意纠正不当之词及读音。

[设计意图]识字是第一学段的重点目标。在各课教学的各个教学时段中,我们都应在可能的情况下考虑识字及巩固练习活动。

二、自主读书,图文联系

1.师:看来,多音字难不倒大家。不着急,难的来了。有信心接受挑战吗?这样吧,大家抓紧时间读书,读得越熟越好,待会儿就有难题考大家。(生自由读)

2.出示挂图(课文插图)

师:大家认真看图,注意图上画的内容,再对照哪些内容是书上有的句子或段落。

(1)用“──”画出反映图上景物的句子。

(2)用“∽∽”画出反映图上人物活动的句子。

(3)用“====”画出图上人物表情或心情的句子。

(4)把自己画出的部分读给同桌听,看自己勾画的句子正确吗?

3.生读书交流:课文除了写图上可以看得见的内容外,还有不能直接看到的内容,用下面的句式说说自己联想到的内容:

(1)看到周总理对傣族人民泼水,我仿佛听到周总理_____________,我想_____________。

(2)看到傣族人民向周总理泼水,我仿佛听到傣族人民_____________,我想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在学生充分自读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插图的作用,目的是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因为只有读懂了课文内容,才能正确勾画,才能对插图进行恰当联想。

三、重点段朗读

1.呈现课文第三自然段“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1)师:人们怎么赶的?

师引:东村的说:“嗨,今天周总理要来咱们傣族寨子参加泼水节哟!”大家会怎么说?“走呀,快走吧,……”

西村的说:“嗨,今天周总理要来咱们傣族寨子参加泼水节哟。”南村的说:“嗨,今天周总理要来咱们傣族寨子参加泼水节哟。”北村的说:“嗨,今天周总理要来咱们傣族寨子参加泼水节哟。”他们会怎样应答,怎样的心情聚拢来?只有这四个村吗?能读出怎么赶来的吗?

生读:“那天早晨,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2)读第三段全段。师:你们能想象当时的画面吗?左边的同学读,右边的同学听课文想象,再左右交换。

师:从这句中,你体会到了人们怎样的心情?(根据学生回答情况,教师归纳并板书“盛情迎候”)还有哪些地方能看出人们的盛情呢?读一读。

2.指导读第四、五两个自然段。引导学生归纳出周总理与傣族人民“敲鼓跳舞”、“泼水祝福”。(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归纳并板书“敲鼓跳舞”“泼水祝福”)

[设计意图]通过对“从四面八方赶来了”的具体情境的再造,丰富了学生对于“赶”来的情境的想象,可以有效地改善学生朗读的干瘪状况。

四、再读全文,感悟体验

1.读课题,读全文,说说读了课文后的感受。

师:这真是个难忘的泼水节,因为敬爱的周总理能和傣族人民一起参加泼水节,大家太快乐了太幸福了。

2.师:你能像老师这样,用下面的句式说出自己对课文的独特理解吗?

这真是个____的泼水节,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真是个____的泼水节,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真是个____的泼水节,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可以填“幸福”、“欢乐”、“开心”、“特别”的泼水节等)

[设计意图]通过一种开放的句式,鼓励学生用不同的词语概括自己的独特感悟理解,既发展语言,锻炼概括能力,又鼓励个性化的不同理解。

五、识字巩固,写字练习

1.观察第三、四排要求会写的字词,说说书写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2.教师范写。

3.生写,看谁写得更漂亮。

[设计意图]把识字任务分解,把书写要求分解,便于各个击破,利于扎扎实实地落实识写任务。

六、【板书设计】

11难忘的泼水节{盛情迎候

敲鼓跳舞

泼水祝福

[设计意图]1961年的泼水节十分难忘。难忘的是傣族人民盛情迎候周总理的场面,难忘的是周总理与傣族人民同敲象脚鼓同跳傣族舞,更难忘的是周总理与傣族人民亲密无间互相泼水互致祝福,因此,板书抓住难忘的几件事情能突出重点,简明地反映课文主要内容。

【特别建议】

本课识字量写字量都较大,我们教学时可将任务分解,分在两个课时分别完成;还可以将目标进行分化,对容易者少花时间,把重点放在难认难记的字上。

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识字不要只孤立记单个的生字,而应该尽快地将识记的汉字放进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再认和运用,这才是最有效的识字巩固方式。

二年级语文下册《难忘的泼水节》知识点复习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么教案怎样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二年级语文下册《难忘的泼水节》知识点复习”,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二年级语文下册《难忘的泼水节》知识点复习

【原文】

火红火红的凤凰花开了,傣族人民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又到了。

今年,傣族人民特别高兴,因为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要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

那天早晨,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为了欢迎周总理,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人们欢呼着∶“周总理来了!”

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他接过一只象脚鼓,敲着欢乐的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开始泼水了。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

傣族人们一边欢呼,一边向周总理泼水,祝愿他健康长寿。

清清的水,泼呀,洒呀!周总理和傣族人们笑着,跳着,是那么开心。

多么幸福啊,1961年的泼水节!

多么令人难忘啊,1961年的泼水节。

【字词学习】

字:傣、敲、驶、铺、蘸

词:凤凰、泼水、花瓣、花炮、健康、幸福

【重点句子】

1.今年,傣族人民特别高兴,因为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要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

2.那天早晨,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为了欢迎周总理,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人们欢呼着∶“周总理来了!”

3.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他接过一只象脚鼓,敲着欢乐的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4.开始泼水了。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

5.清清的水,泼呀,洒呀!周总理和傣族人们笑着,跳着,是那么开心。

【主要内容】

《难忘的泼水节》介绍泼水节的神话来历,通过景色的描写渲染出了节日的气氛,给全文定下了喜庆、祥和、欢快、幸福的基调。具体介绍了1961年的泼水节,文章撷取周总理与一对傣族青年泼水祝福的情节,了解傣族风俗和文化,感受周总理是个平易近人,尊重傣家传统,与民同乐的好总理。描写了敬爱的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在一起过泼水节的欢乐情景,体现了总理和人民的深厚感情。

【练习题】

一、看拼音写词语。

lónɡchuánzhōuēnláichánɡshòubǎishù

()()()()

二、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Hǎohào

爱好()好()奇美好()好()像

【参考答案】

一、看拼音写词语。

lónɡchuánzhōuēnláichánɡshòubǎishù

(龙船)(周恩来)(长寿)(柏树)

二、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Hǎohào

爱好(hào)好(hào)奇美好(Hǎo)好(Hǎo)像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难忘的泼水节》教案


作为一小学位老师,我们要让同学们听得懂我们所讲的内容。这时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学生爱听老师爱讲的教案。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难忘的泼水节》教案”,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难忘的泼水节》教案

【教材分析】

《难忘的泼水节》是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课文紧扣“难忘”记叙了1961年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到西双版纳的黎明城,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事。体现周总理和人民的深厚感情。课文中洋溢着的热情,就像火红的凤凰花,撒满字里行间。作者在人们欢迎周总理的场面描写中,抒发着兴奋和欢悦;在周总理泼水的描写中,泼洒着激动和幸福;在文章结尾,作者更是直抒胸臆,连用三个自然段四个感叹句,表达了人们的激动、幸福和难忘。

【学情分析】

由于课文所述内容年代较远,学生又对周总理了解不够,影响对课文所表达的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心相连的深厚情谊的感受。限于生活阅历,学生对傣族人民一年一度的盛大节日———泼水节了解甚少,须作简要介绍。要布置他们搜集相关资料,引导学生在自读自悟中和情感延伸中揣摩文章的意蕴,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掌握“铺”“盛”两个多音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与快乐。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感受。

【教学重点】

识记生字,课文的感情朗读,体会周总理和人民心心相连的深厚情谊。

【教学难点】

1.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2.体会周总理和人民心心相连的深厚情谊。

【教学准备】

教师:关于傣族泼水节的视频资料、周总理的资料,课件。学生:课前搜集傣族、泼水节、周总理的资料。

【教学设计】

一、图片激趣,谈话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组图片,我们来欣赏一下。

【课件播放“泼水节”组图】。图上的人们在干什么?你知道这是哪个民族的活动吗?同学们,关于“泼水节”你都知道些什么?

【课件出示资料袋:每年的清明节前后,当火红火红的凤凰花盛开时,傣族人民都要迎来他们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这一天,人们穿上节日的盛装,互相泼水祝福,听傣族人说,身上被泼到的水越多,代表收到的祝福越多。所以,这一天人们全身湿淋淋的。这个节日就是“泼水节”。】【课件出示:泼水节】

同学们,课文中描写的泼水节是与众不同的,是令傣族人民世代不能忘怀的。

【课件补题:难忘的】同学们,你在生活中有过难忘的事吗?

同学们,这次的泼水节为什么令傣族人民难忘?它到底特别在哪儿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设计意图:从欣赏图片和师生交流,激起学生对泼水节的兴趣;结合实际理解“难忘”,自然引出课文的话题“这次泼水节为什么令傣族人民难忘”,触发学生的探究心理,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

二、认读生字,感知大意

同学们,现在老师范读课文,你们边听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哪一年的泼水节?这一年的泼水节有什么特别之处?【课件播放文本范读】

生:课文讲了1961年的泼水节,这一年的泼水节是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度过的。

同学们,请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词语要多读几遍,把它读准确;遇到难读的句子也要多读几遍,把它读通顺。

同学们,任务完成了吗?老师来考考你们。

【课件出示生字带拼音的词语】同学们,认识它们吗?

同学们,谁来当小老师带领大家读读?

提示:“容、盛、祝、寿”是翘舌音;“踩”是平舌音;“敲、健”是三拼音。

同学们,一起来读读。

【去拼音认读生字】

去掉拼音还会读吗?那我们来试试看吧(一齐读,挑兵点将点点点,小小火车开起来)同学们生字掌握的特别好。

【出示单个字】

找同学读,男女生轮流读。

【打乱顺序】

找同学读,大小声读

【如何认识这些生字】

同学们,那是怎样识记这些生字宝宝的?向全班同学推荐推荐你的好方法。

生:生活中认字,换偏旁认字,加一加,减一减等多种方法识字。

同学们,生字宝宝中哪些是表示动作的词?找找看。【课件圈出聚光灯:泼、敲、踩】

【换新词】

同学们,谁来读读这些词?注意读准带点字的读音。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带点字还有一个读音怎么读吗?给它组组词吧。

同学们,现在我们来轮读课文,有自告奋勇的吗?其他同学评议。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感知课文内容,了解1961年泼水节的特别之处,为后面感受“难忘”做铺垫。在指导学生识字时,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增强识字的趣味性,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识字,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

三、了解背景,引起期待

1、学习第一自然段。

【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同学们,请齐读这个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傣族人民的泼水节一年有几次?在课文中画出相关句子。

【课件出示白板记号笔圈画:一年一度】同学们,你是怎样理解“一年一度”的?

同学们,你能用“一年一度”说一句话吗?

同学们,你们见过凤凰花吗?咱们来认识一下。【课件出示凤凰花图片】

同学们,凤凰花在每年的泼水节前后开放,开花时满树结花,远远看去就像一团团燃烧的火焰,课文用了一个词——“火红火红”【课件标示】。

同学们,这里如果用“火红”,你觉得怎么样?

生:用“火红”就不能看出凤凰花开得那么旺盛,那么热烈了。

同学们,凤凰花开得那么热烈,那么喜庆,每个人见了都是那么欢喜。好好地读读这一自然段。

2、学习第二自然段。

同学们,每年凤凰花开,泼水节来到的时候,傣族人民就会高兴起来。1961年,他们比往年更高兴,这是为什么?

【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同学们,谁来读读这个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

同学们,谁来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向大家汇报汇报?

同学们,朗读这段话时,你想突出哪几个词?为什么?

生一:突出“特别”。【课件标示:特别】

同学们,你可以换个词吗?

同学们,请把你换的词放到句子中读一读,看看你有什么感觉?

生二:突出“周恩来总理”。【课件标示:周恩来总理】

同学们,和他们过节的是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是应该突出。

生三:突出“敬爱”。【课件标示:敬爱】

同学们,你还想用“敬爱”形容谁?

同学们,傣族人民最敬爱的是谁?

同学们,请一起读读这段话,重点关注突出的词语,把傣族人民特别高兴的心情读出来。

【课件出示第三自然段】同学们,请自读第三自然段,想想:傣族人民都用了什么方式来欢迎周总理?哪个场景让你印象最深?

生一:【课件出示:那天早晨,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同学们,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

同学们,你喜欢这个句子吗?为什么?

同学们,从“四面八方”这个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人们从各个地方赶来,来的人很多,热烈欢迎周总理。

同学们,为什么人们是“赶来”,而不是“走来”?

生;人们盼望早点见到周总理。

同学们,听,欢乐的象脚鼓点响起来了;看,成百上千的傣族人民穿着节日的盛装赶来了。这场面,可真是——(热闹)谁来读读这个句子?

生读:【课件出示:为了欢迎周总理,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

同学们,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

同学们,你喜欢这个句子吗?为什么?

同学们,一般在什么情况下会铺地毯?

生:非常隆重的场合,欢迎尊贵的客人时。

同学们,这里“鲜红的地毯”指的是什么?

生:地上撒满的凤凰花瓣。

同学们,通过这个句子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傣族人民的热情,他们迎接周总理时的快乐,他们欢迎方式的特别……

同学们,谁来读读这个句子?读出自己的感受。

生:【课件出示: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

同学们,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

同学们,你喜欢这个句子吗?为什么?

同学们,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从“一条条”“一串串”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欢迎的场面热烈而喜庆。

同学们,当总理到达的消息传来,人们欢呼着——周总理来了!

如果你是一位傣族的小男孩,你会这样欢呼——周总理来了!

如果周总理来到你身边,你会激动地欢呼——周总理来了!

从四面八方赶来的男女老少会一起兴奋地欢呼——周总理来了(大声齐读)

【学习第四自然段】

同学们,周总理来到了人群中,你能认出他吗?【课件出示课文插图】找找看。

同学们,课文是怎么描写的?【课件出示:周总理身穿……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谁来读读?

生读。

同学们,请仔细观察图片上周总理的穿着,你发现了什么?

同学们,周总理穿着傣族人民的民族服装,这让傣族人民感觉多亲切呀!

同学们,再看看周总理的表情,你可以用哪个词语来形容?

生;笑容满面

你能用“笑容满面”来说一句话吗?

【课件出示:他接过一只象脚鼓……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同学们,看,这时的周总理,还和傣族人民一起——(敲鼓、跳舞)

同学们,周总理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和傣族人民穿着一样的民族服装,和傣族人民一起敲起象脚鼓,一起跳起民族舞,这样的总理,你们喜欢吗?傣族人民喜欢吗?喜欢,就让我们一起把他的样子记住。

【学习第五、六自然段】

同学们,泼水节里最重要的活动开始了,让我们赶快去看看吧!

同学们,请默读这个自然段,边读边想:周总理和傣族人民是怎么过泼水节的?

同学们,谁来读读这个自然段?其他学生边听边看课文插图【课件出示插图】,想象:你的眼前呈现出了怎样的画面?你又似乎听到了哪些声音?

同学们,谁能用“一边……一边……”练习说话?

同学们,在泼水节这一天,水泼得越多,祝福也就越多。清清的水泼到白发老爷爷身上,周总理祝福他;清清的水泼到可爱的孩子身上,周总理祝福他;清清的水泼到年轻的小伙子身上,周总理祝福他……

同学们,从课文插图和课文的描写中,你感觉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同学们,如果你也是人群中的一员,此时此刻你会是什么心情?

生;欢乐、幸福、激动、兴奋……

同学们,一起来读读这两段话?读出你们的感受。

【学习第七、八自然段】

同学们,欢乐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周总理就要离开了。但是,这个泼水节永远留在了傣族人民的记忆中,人们在心里一遍遍地回味着——【课件出示第七、八自然段】。

同学们,这两段话都有感叹号,读一读,看看你能体会到什么?

【课件出示1961年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在一起的老照片】同学们,每当看到这张照片时,傣族人民就会忍不住感叹——【课件出示:多么幸福哇,1961年的泼水节!多么令人难忘啊,1961年的泼水节!】

很多年过去了,每到凤凰花开花的时候,人们就会倍加想念周总理,想念1961年的泼水节——【课件出示:多么幸福哇,1961年的泼水节!】

设计意图:通过热情洋溢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一个个热烈喜庆的场面。因此,一定要让学生和文本语言“亲密接触”,披文入情,还原情景,拨动心弦。此教学环节,教师创设了一定的情境,紧扣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揣摩体会,想象体验,并采取了多种形式的读,使学生流连于语言文字之间,仿佛来到了泼水节的现场,见到了和蔼可亲、笑容满面的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产生了情感的共鸣,从而深切感受到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四、写字指导。

我们一起来学习几个生字,请同学们拿出本我们一起练习写一写。我们先来观察第一个字“龙”,它具有什么特点呢?写的时候注意什么呢?

(生自由说)

师:那我们一起来写一写吧。

生练习写。

师:我们来观察下一个字“恩”,【播放笔顺】这个字有什么特点呢?写的时候我们需要注意什么呢?

(生自由说)

师:我们来给这个字组个词吧。生汇报。

师巡视指导

五、总结这节课就要结束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六、作业回家有感情的再读读课文,感受泼水节的难忘。收集少数民族节日的资料,课下交流。

七、板书设计

17.难忘的泼水节

《欢乐的泼水节》教学案例和评析


《欢乐的泼水节》教学案例和评析

问题的提出:

《欢乐的泼水节》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记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字里行间流露出浓浓的喜庆之意和深深的民俗风情。有人说,一篇课文的题目就好象是一部音乐作品的标题,它既是课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常常是显现主题、透露核心信息的关键。在《识字4》里我们学习过关于这方面的词串,如何利用旧知识激发兴趣,温顾知新呢?

案例描述:

复习旧知,体验当小作家的欢

师:小朋友,这是我们本学期学过的《识字4》,介绍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四个传统节日,如果请你来当小作家,编写关于傣族泼水节的词串,你打算写些什么词?

生:我选“泼水”,因为泼水可是泼水节里最重要的活动。

生:我选‘凤凰花’,因为凤凰花开,泼水节就到了。傣族人还把凤凰花的花瓣铺在地上呢!

生:我打算写“烟火”。

师:傣族人放的烟火是自己制造的。他们把放烟火叫放高升。

……

师:看来刚才大家读课文时都很认真。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让我们和傣族人民一起过一个齐读课题:欢乐的泼水节。

案例评析:

“既要知新,又要温故,在学习的过程中,匀出一段时间来温理以前读过的,这是个很好的办法。”“温故知新当然包括知识的巩固,但是决不等于单纯的背诵记忆,而是学生对已学东西的再认识和新探究。”从这些论述中我们不难发现,叶圣陶先生是十分重视温故习旧、温故知新。我们的阅读教学应注意教学资源的利用。而篇与篇之间的内在联系也是重要的教学资源之一。本册教材的《识字4》介绍了春节等四个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而本课讲的泼水节是少数民族——傣族的传统节日。上课伊始,我屏弃以往单调地认读词语的复习方式,从前后教材之间的内在联系入手,引导学生运用所得知识进行学习迁移:创设“我当小作家”的情境,让学生续写《识字4》——在第一课时初读课文的基础上,编写关于傣族泼水节的词串。一石激起千层浪,他们竞相参与交流。在欢乐的氛围中孩子们自由地交流着初读课文后的感受,不知不觉中又复习了新词。这个复习旧知、迁移知识、运用知识的过程,是孩子们经历思维训练、发挥创造力的综合过程。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难忘的泼水节》教案


难忘的泼水节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 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2.会写本课生字,会认生字,正确读写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了解,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

教学重点 :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

教学难点 :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三分钟:

二、导入新课

1.教师:在我们国家的南部有一个优美的地方,那里的风土人情吸引了四面八方的游客。我要介绍的地方就是云南的西双版纳。西双版纳的山美,水美,人更美,傣族人民最有特色的节日就是泼水节,这么开心的活动大家想去体验一下吗?

2.教师(板书:泼水节)相机认识生字"泼",左右结构的字,左边写得窄一点,右边是个发,水泼头发,泼泼泼。

3.教师播放傣族泼水节的课件,初步感受泼水节的热烈场面。

4.谁知道泼水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傣族)

5.谁知道泼水节是怎么回事?介绍一下你查的资料。(每年凤凰花开的时候,人们穿上漂亮的服装,背起象脚鼓,互相泼水祝福,这是傣族人民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

6.谁知道傣族人民居住在哪儿?(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南部的 西双版纳地区)

7.再观察图画,图上的人们表情怎么样?穿着什么手里拿着什么?(人们喜气洋洋,兴高采烈,人们穿的衣服色彩鲜艳漂亮,头上包着头巾,多数人衣服都没有领子,绣着花边,赤着脚。周总理穿着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的 头巾。人们手里有的拿着碗,有的包着水罐子,还有的敲着鼓和周总理一起欢度泼水节。

8.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工作十分繁忙,还抽出时间与傣族人民一起共度泼水节,把幸福和 欢乐带给了傣族人民,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总理和人民心连心,他心里装着各族人民)。

9.周总理是怎样与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为什么说这次泼水节难忘?下面我们一起走近课文,从中寻找答案。

二、探究新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读思考:

(1)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检查初读情况(全文共有8个自然段,主要讲了1961年周总理在西双版纳同傣族人民共度泼水节的情景。)

4.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领读,齐读。

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学习1~3自然段

(1)默读第1自然段,这短话告诉了我们什么?(凤凰花开时就是泼水节到来时,凤凰花是什么颜色的?

(火红火红的)

(2)指名读第2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段告诉了我们什么,"今年"指哪一年?(今年周总理要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人们特别高兴。"今年"指1961年)

(3)齐读第3自然段,看看傣族人们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 画出描写人们动作的词语。(敲起 赶来 撒满 欢呼)

如果把"赶来"换成"走来"行吗?为什么("赶来"有"急切"的意思。泼水节是傣族人民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大家都愿意来到最热闹的地方欢度节日,最重要的是听说周总理也来参加今年的泼水节,人们早就想亲眼看一看总理,大家恐怕来晚了,赶不上和周总理一起联欢,所以起了个大早。)

人们把最鲜红的凤凰花瓣撒在地上表示什么?(表示人们对总理的无限热爱,这是傣族人民迎接最尊贵的客人和最亲的亲人时的一种礼节。由此可以看出总理在傣族人民心中的地位。 人们为了欢迎周总理还准备了什么?读一读有关句子。

"一条条""一串串"说明了什么?(江面驶过很多轮船,很多的花炮齐放,场面非常热闹。)"欢呼"一词表达了人们的 什么心情?应该怎样读?(人们渴望见到总理,今天愿望终于实现,人们抑制不住心中的喜悦。用欢呼声表达自己的情感。读时声调要高,要表达出傣族人民激动、高兴,情不自禁的心情。)

2.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指名读,齐读。

3.学习第4~6自然段

(1)读第4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这一自然段介绍了周总理的外貌和神态以及总理敲着象脚鼓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的情景。)

(2)看图上总理的服装,他 为什么要穿这样的衣服?(尊重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

(3)画出这一段中描写总理动作的词语,说说这些词语说明了什么?(接过 、敲着、踩着、跳舞。说明总理和人民心连心和人民是一家人。)

(4)小组学习第5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总理向傣族人民泼水,为人民祝福。傣族人民向周总理泼水,祝他健康长寿。)

(5)齐读第6自然段,这一段写了什么?(总理与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欢乐场面。把节日热烈、欢愉的气氛推向了高潮。

4.学习7~8自然段

(1)这两个句子各用上叹号表达了什么?"幸福哇" "难忘啊"提到句子前面起突出和强调作用。

(2)为什么说1961年的泼水节是幸福的、难忘的?(因为周总理来到这里,把幸福欢及好的祝愿带给了傣族人民,傣族人民永远也忘不了这一天。)

(3)齐读这两个自然段,体会"难忘"。

三、归纳总结

我们为有这样的总理而感到骄傲与自豪,让我们齐读课文,来表达我们队总理的热爱吧!

1.齐读课文

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四、当堂练习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填空,再读一读。

( )的地毯 ( )的龙船 ( )的头巾 ( )的花炮 ( )的泼水节 ( )的山峰 (鲜红的地毯 漂亮的龙船 水红色的头巾 好看的花炮 难忘的泼水节 高高的山峰)

板书设计

17 难忘的泼水节

周总理 傣族人民

泼呀,洒呀 笑哇,跳哇

教学反思:

编辑推荐:小学1-6年级各个版本语文教案汇总

提醒:

小学数学试题、知识点、学习方法

尽在“”微信公众号

部编二年级语文上册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一、本时段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来源、学习内容、这节课的价值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
这篇课文是一个充满温情的感人故事。傣族人民在凤凰花开的时候会举行一年一度的泼水节。但这一次的泼水节是敬爱的周总理和他们一起欢庆这个节日。
二、本时段教学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该课题预计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做出一个整体描述)
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的感受。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说明学习者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等三个方面的学习准备(学习起点),以及学生的学习风格。最好说明教师是以何种方式进行学习者特征分析,比如说是通过平时的观察、了解;或是通过预测题目的编制使用等)
学生的思想很活跃,课堂气氛良好。学生回答问题积极。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说明本课题设计的基本理念、主要采用的教学与活动策略)
.通过听录音或教师范读,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自主感悟傣族人民欢迎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热闹场面。
五、本时段教学重点及难点(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
1、识字、写字和抓住重点词句自主感悟泼水节的热闹场面。
2、如何使学生走近周总理,走进傣族,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感受节日的热闹和人们的喜悦。
六、本时段教学过程(这一部分是该教学设计方案的关键所在,在这一部分,要说明教学的环节及所需的资源支持、具体的活动及其设计意图以及那些需要特别说明的教师引导语)
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第一板块:解题激趣,营造氛围。
通过图片和课外资料的补充,初步了解周总理,初步感受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注重学生的思维参与,尊重了学生的阅读需要。“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的课堂教学。”在课文学习的过程中,我考虑到学生理解的需要,给学生自由支配时间。在读书时做记号,调动学生思维参与,给他们独立思考的机会来感受、体验文章蕴涵的感情,同时,这也是一种读书的能力和习惯。
第二板块: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第三模块;品读课文,理解内涵。
第四模块;总结课文
七、本时段教学评价设计(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注重学生的思维参与,尊重了学生的阅读需要。在学习过程中,考虑到学生理解的需要,给学生自由支配时间。在读书是做记号,调动学生思维参与,给他们独立思考的机会来感受,文章润涵的感情。
八、本时难忘的泼水节

周总理←——→傣族人民
幸福、难忘
段板书设计(本节课的主板书)
如板书中含有特殊符号、图片等内容,为方便展示,可将板书以附件或图片形式上传。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难忘的泼水节》语文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难忘的泼水节》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17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感受。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和抓住重点词句自主感悟泼水节的热闹场面。

【教学难点】

如何使学生走近周总理,走进傣族,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感受节日的热闹和人们的喜悦。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引入,走进泼水节。

1.出示课文插图。

我们的祖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你能看着这幅图猜出这是我国的哪个民族?并说说理由。

(了解学生已有的关于傣族的知识,并从中引出“泼水节”“凤凰花”等生字。)

2.朗读感悟第一段。

(1)出示句子“火红火红的凤凰花开了,傣族人民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又到了。”指名读。

(2)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

火红火红:花的颜色非常鲜艳。练习:火红火红的( )

一年一度:每年只有一次,泼水节相当于汉族的春节。

(3)指导朗读把傣族人民的高兴、兴奋放进去读一读。

指名读、齐读。

3.出示傣族泼水节的图片,师简介。

4.泼水节年年过,1961年的泼水节令傣族人民世代难忘。

(板书:难忘的)

师: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难忘的泼水节(读课题)

(1)学习“襟”“褂”你发现这两个生字有什么特点?(衣字旁)看图了解“对襟白褂”。(拓展:了解“大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划出认为比较难读的词语,多读几遍。

2.指名分节读课文,随机教学生字。

第二段:周恩来总理,读准“恩”。

简介总理。

第四段:

(2)咖啡色长裤,看图理解。(渗透学法:课文中的插图能帮我们更好的读懂词语,读懂句子,在今后的学习中可要好好用用这些插图。)

(3)齐读第四段。

第五段:盛满,多音字:盛。端、蘸,做动作理解词义。

齐读第五段。

3.同桌对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帮助同桌及时改正读错的字音。

4.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师:刚才,我们大声地读着课文,读得有滋有味,现在,我们静下心来,默读课文,用上“1961年,( )和傣族人民一起度过了一个( )的泼水节。”这个句式来说说课文内容。

三、品读第三段,感受人们欢迎总理的热闹场面。

1.我们知道总理平时工作很忙很忙,但他还来到傣族参加泼水节,人民多高兴呀,让我们也来加入他们的队伍,自由朗读第三段,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生第一次读)

2.交流。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有关词语。

3.创设情境。

师:看着,看着,听着,听着,我们仿佛也变成了傣族人,也许你就是那个撒花瓣的人,你就是那个放花炮的人,你们就是那些开船的人,为了欢迎总理,你做了些什么?你的心情怎样?请大家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一边做动作。(生第二次读)

4.交流、感悟。

①句子1: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师:我从东村来,为了见总理,早上天不亮我就起床了,坐了两个小时的车才到这里,你呢?你从哪儿来?

生:西村……

师:我从东,你从西,他从北,从不同的地方赶来,就叫做从--四面八方赶来。

生读第一句。

把“赶”字读成“走”字?为什么不可以?

师小结:你们真会读书,从一个“赶”字中就能体会人们着急的心情,把这个字圈一圈,读懂了这个词,读好句子就更容易了。(齐读)

②句子2:人们在地上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一条条龙船划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

师采访撒花的人:你为什么撒花?撒了不少了。理解“撒满”。

看图:引读:一条条、一串串。

抓住“一条条、一串串”与“一条、一串”的区别,让学生领悟节日的热闹和喜庆。

③句子3:人们欢呼着:“周总理来了!”

师:看,总理来了,你会怎么说?一起来欢呼。

5.小结:1961年的泼水节多么喜庆,多么热闹,多么高兴,让我们连起来读读第三段。

6.闭上眼睛,听音乐,感受泼水节那欢快的场面。

师:让我们捧起书,再去感受泼水节带来的热闹和欢乐吧,齐读课文1-3段。

7.评议,渗透学法。

读得那么投入,你一边读一边在想什么呢?(一边读课文一边想象画面,能帮助我们更好的读好课文,真是个好方法!)

四、创设情境,巩固生字新词。

1.简笔画:一条小路。把带有词语的凤凰花花瓣轻轻“撒”在小路上,让学生轻轻地读一读。

2.依次出示“周恩来”“泼水节”“健康长寿”,请学生“采花瓣”,并带着大家读一读。

3.找出同偏旁的字组成的词语“对襟白褂”“凤凰”“咖啡”。

4.读读剩下的词语,你发现了什么?(都是表示动作的词)师“采花瓣生”,读词语。

5.把词语分成三排贴在黑板上,齐读词语。

6.选择几个词语说说跟课文内容有关的句子。

五、书写指导。

1.师范写“忘、泼”两个字重点指导第一笔的位置、写法。

2.生练写,教师提醒写字姿势。

3.指导写“泼”。学生说写这个字时要注意什么?教师写。

4.生练写。

5.自评:认为自己写得好的字,加个五角星。

6.展示,互评。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卡片认读词语。

2.背诵课文一至三自然段。

二、品读课文,感受“难忘”。

1.细看穿着,体会总理的入乡随俗。

(1)出示课文插图。

瞧,周总理已经来到了我们的身边。谁来介绍介绍我们的总理?

(2)请生介绍周总理。出示词卡:对襟白褂、笑容满面。

(3)出示课文中的句子,指名读句子。

(4)提升:总理为什么要换上和傣族人民一样的衣服?

2.品味动作,体会总理的与民同庆。

(1)周总理笑容满面的来到傣家儿女的中间把自己当成普通的傣家人,他又是怎样做的呢?自由读4、5段,划出描写周总理动作的句子。

(2)学生交流,读句子。

特别注意描写总理动作的一些动词:接过、敲着、踩着、端着、拿着、泼洒等。

(3)指导朗读:体会总理当时的心情。

3.畅想语言,体会总理的真诚祝福。

(1)师:谁来说说傣族人民的表现?

出示句子:傣族人民一边欢呼,一边向周总理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

指导读好句子

(2)语言训练:

出示:周总理一边__________,一边__________。

(3)周总理一边向人们泼洒,一边为人们祝福,他有许多祝福的话儿想要告诉大家呢!总理的满腹话语谁能来倾诉?“

总理会对姑娘说……

总理会对小伙子说……

总理会对老爷爷、老奶奶说……

总理会对叔叔阿姨说……

总理会对我们说……

4.再现画面,指导朗读。

观看记录片中截取的总理参加泼水节的录像片段,感受当时热闹场面。

齐读4-5自然段。

5.朗读第6-8自然段。

师:多么让人激动的场面啊!谁能把作者的心情用声音表达出来!

学生自由读--个人展示--挑战读--齐读。

三、升华。

1.为什么1961年的泼水节令人难忘?

2.小结:景难忘,人难忘,情更难忘。

3.再一次深情地读一读课题。

4.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指导写字。

重点:穿、向、令。

五、拓展延伸。

1.找找周总理的图片和故事。

2.找资料,了解我国其他各民族的独特风俗和重大节日。

编辑推荐:小学1-6年级各个版本语文教案汇总

提醒:

小学数学试题、知识点、学习方法

尽在“”微信公众号

二年级语文上册《难忘的泼水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二年级语文上册《难忘的泼水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评价要点

环节一

复习生字

导入新课活动一

1.上课前,我们认识了些生字朋友,同学们还记得它们吗?出字生字:①指名认读;②齐读一遍。

2.写题读题:看来,上节课同学们生字学习得很牢固,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难忘的泼水节》。

环节二

研读课文

探究感悟活动一:

全班交流:

1.傣族人民怎么欢迎周恩来总理?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2.出示句子:

“那天早晨,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为了欢迎周总理,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用“好像”说句子。

“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积累短语)

3.指导朗读。要把傣族人民的欢乐场面和人民热爱周总理的心情读出来。指名读、齐读、表演读。

4.周恩来总理穿的什么?找出其中表示颜色的词语,从周总理的穿戴可以看出周总理有怎样的心情?

“周恩来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⑵说表示颜色的词。

⑵“笑容满面”可看出什么呢?

⑶这时的周总理会对人们说些什么?

活动二:

1.找出文中描写周总理动作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圈出表示动作的词语,周总理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说明了什么?

“他接过一只象脚鼓,敲着欢乐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

⑴ 周总理怎样泼水?向傣族人民祝福什么?说一说。

⑵傣族人民怎样泼水?向周总理祝福什么?说一说。

⑶ 练习句式“一手……一手”“一边……一边……”

⑷交际互动。教师演总理,学生当人们,互相祝福,互动。

⑸ 课件演示泼水的场面。

⑹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2.多么让人激动的场面啊!谁能把作者的心情用声音表达出来!

学生自由读——个人展示——挑战读——齐读

3.为什么1961年的泼水节令人难忘?再一次深情地读一读课题吧!

4.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完成目标二)学生能感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评价目标三)环节三

拓展延伸

交流感知活动一:拓展练习

了解了这些风俗习惯之后,想象一下,在泼水节上,周总理把水泼向傣族人民时,他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想一想,说一说

环节四

书写指导活动一:

1.课件出示要写的汉字:“泼 龙 穿 令”

2.学生观察:说说这四个字的结构有什么不同之处?分别要提醒大家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3.教师范写,学生跟着书空。

活动二:

1.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注意纠正书写姿势。

2.作业评价展示。

(完成目标二)学生在自主观察中,老师的范写中正确认识字形与结构。(评价目标二)

附:板书设计

难忘的泼水节

祝福 周总理 傣族人民

幸福 令人难忘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

提醒:

教学技巧、热点好文、教师资料、老师必读

尽在“”微信公众号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一、本时段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来源、学习内容、这节课的价值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

这篇课文是一个充满温情的感人故事。傣族人民在凤凰花开的时候会举行一年一度的泼水节。但这一次的泼水节是敬爱的周总理和他们一起欢庆这个节日。

二、本时段教学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该课题预计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做出一个整体描述)

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的感受。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说明学习者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等三个方面的学习准备(学习起点),以及学生的学习风格。最好说明教师是以何种方式进行学习者特征分析,比如说是通过平时的观察、了解;或是通过预测题目的编制使用等)

学生的思想很活跃,课堂气氛良好。学生回答问题积极。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说明本课题设计的基本理念、主要采用的教学与活动策略)

.通过听录音或教师范读,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自主感悟傣族人民欢迎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热闹场面。

五、本时段教学重点及难点(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

1、识字、写字和抓住重点词句自主感悟泼水节的热闹场面。

2、如何使学生走近周总理,走进傣族,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感受节日的热闹和人们的喜悦。

六、本时段教学过程(这一部分是该教学设计方案的关键所在,在这一部分,要说明教学的环节及所需的资源支持、具体的活动及其设计意图以及那些需要特别说明的教师引导语)

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第一板块:解题激趣,营造氛围。

通过图片和课外资料的补充,初步了解周总理,初步感受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注重学生的思维参与,尊重了学生的阅读需要。“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的课堂教学。”在课文学习的过程中,我考虑到学生理解的需要,给学生自由支配时间。在读书时做记号,调动学生思维参与,给他们独立思考的机会来感受、体验文章蕴涵的感情,同时,这也是一种读书的能力和习惯。

第二板块: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第三模块;品读课文,理解内涵。

第四模块;总结课文

七、本时段教学评价设计(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注重学生的思维参与,尊重了学生的阅读需要。在学习过程中,考虑到学生理解的需要,给学生自由支配时间。在读书是做记号,调动学生思维参与,给他们独立思考的机会来感受,文章润涵的感情。

八、本时难忘的泼水节

周总理←——→傣族人民

幸福、难忘

段板书设计(本节课的主板书)

如板书中含有特殊符号、图片等内容,为方便展示,可将板书以附件或图片形式上传。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难忘的泼水节》教案设计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难忘的泼水节》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l2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感受。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情意。

教学难点:理解1961年的泼水节为什么会令人“难忘”?

教具准备:生字词卡片、有关傣历年的资料

教学方法:谈话导入、合作交流、朗读感悟

课时划分: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傣历年是我们傣族人民一年一度最热闹最隆重的节日你们参加过“泼水节”吗?如果你参加过给大家讲讲自己的感受好吗?让学生讲述。

今天,我们要学习“难忘的泼水节”它与平时同学们所参加的泼水节有什么不同,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找出生字。

l、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出本文的生字。

2、指名读。

3、互读互听互相纠正读音。

三、再读课文学习生字

l、出示要求认的生字、让学生认读

2、指名读。

3、互读正音。

四、朗读感悟

1、再读课文,边读边想,为什么1961年的泼水节是一次难忘的泼水节?

2、学生讨论交流

3、带着问题读第三自然段。

①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

②用自己的话向大家描述一下人们欢迎周总理的情景。

③理解“四面八方”。

④指导朗读。

4、指导看图、理解第4自然段

①师:看,周总理来了,他走到傣族人民中间来了!(出示挂图)谁来说说总理今天打扮得怎样?总理脸上的神情怎样?

②让学自由读第四自然段,画出描写总理衣着和表情的词句。

③结合图,说说除了总理,还有谁也是笑容满面?

④师:傣族人民因为能和敬爱的总理一起过节而笑容满面,现在也请你笑容满面地读一读第五自然段。

5、体会第五自然段

①分角色扮演,老师扮演总理,同学们扮演傣族人民一起泼水祝福。

②启发想象

总理把水泼到老人身上,祝愿他们

总理把水泼到青年人身上,祝愿他们

总理把水泼到小孩身上,祝愿他们

③正因为1961年泼水节是和总理一起过的,所以傣族人民感到那年泼水节是“幸福”、“难忘‘’的。

④有感情朗读6-8自然段。

五、作业布置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预习要求写的生字。

第二课时

一、读文、识记生字

1、自读课文,找出要求写的生字。

2、指名出示要求写的生字。

3、指名读生字。

二、复习

1、用开火车形式读要求认识的生字。

2、同桌互相说说1961年的泼水节为什么令人难忘?

三、识字、写字

1、出示要求写的字让学生记住字形。

2、介绍记字方法。

3、用生字组词,并理解字义。

4、写字。

①让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的位置。

②重点进行范写指导。

③学生书写老师巡回辅导。

四、课外延伸

1、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风情,哪位同学能向我们介绍一下你知道的少数民族风情?

2,学生介绍。

3、老师补充。

如彝族”火把节“、基诺族”“、哈伲族”嘎汤帕节“,

五、作业布置:

积累本课好词佳句。

六、本课小结:

七、板书设计:

泼水节的怀念


教学目标:

1.联系语境正确认读多音字,理解魁伟的意思,积累描写泼水节美好传说及喜庆场面的句子,进一步体会排比句的表达作用。

2.抓住关键词语理解相关语句;借助提示复述阿果、阿岩和周总理相互泼水的情景。

3.了解泼水节这个富有情趣的民族节日,感受总理对傣族传统的尊重,对傣族人民的热爱。

重点难点:

抓住关键词语理解总理三次笑的含义,感受总理对傣族传统的尊重,对傣族人民的热爱。

教学工具:

多媒体工具

教学过程:

一、揭题引入,了解泼水节

1.上课之前,让我们先来欣赏一组图片。看看人们正在干什么?知道这是我国哪个民族正在庆祝他们的传统节日?

板书:泼水节 傣族

2.解释傣族、泼水节:傣族,是主要聚居于我国云南省西双版纳等地区的少数民族,他们热爱水,被称为水的民族。每年的4月,到了谷雨节气,就迎来了傣历的新年,当凤凰花开遍傣家山寨的时候,傣族人民就用泼水的形式欢度自己的节日,那就是泼水节。

3.解释傣历:老师刚才提到的傣历指的是傣族的传统历法,是傣族人结合本民族的特点创制的,与我们的历法不一样。因此,傣族人过新年的日子与方式与我们的也不一样。这一点,课文有注释,请你快速浏览了解。

板书:傣历

4.出示词语花篮:吉祥 晶亮 耀眼 大街小巷 流淌 示意

5.学习第一节

(1)引入:课文是如何介绍泼水节的呢?让我们快速浏览课文第一小节。

(2)学习第一节

① 自由朗读、指名读,注意多音字的读音:盛满、结出

② 重点指导句子,说说你的感受

出示句子

老人说,这是因为泼水节的水盛满了吉祥和幸福,泼到草木上,会开出最美的花朵;泼到花朵上,会结出最甜的果实;泼到人身上,会得到最大的幸福。

A:先指导个别读,读好这三个最;突出最后一个最。是啊, 泼水节的水盛满了吉祥和幸福!让我们通过朗读,把这份喜悦和祝福带给大家,后引读。

B:泼到老人身上泼到年轻人身上泼到小孩子身上这全是因为泼水节的水盛满了吉祥和幸福。

板书:吉祥、幸福

二、初读文本,感受喜悦氛围

1.揭题

(1)过渡:接下来,让我们把镜头回放到1961年的泼水节,那一年的泼水节是特别的!它,让我们回忆起一个人,一件事,一幕幕动人的情景,勾起人无尽的怀念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了解大致内容,注意新词的读音。

2.学习第二节

(1)过渡:1961年的泼水节是那么的令人熟悉,我们眼前又出现了喜人的画面指名读第二小节。

(2)重点训练词语重组

让我们一起仰望天空,瞧,那是一朵朵那是一片片还有那一串串节日的欢乐在空中洋溢,沿着大街小巷一齐流淌。

3.质疑:还是那样的场景,为什么1961年的泼水节如此令人怀念呢?

(用一、两句话概括课文大意:周总理与带家人互相泼水,欢度泼水节。)

4.总理怎么过泼水节?划出描写总理的语句,读一读。

5.发现语句中的共同之处:反复写到总理的笑。

三、细读文本,感知怀念之情

1.指导复述第四节,感受欢乐的情景

(1)让我们进一步走进课文,先来读读总理的第一次笑。

(2)谁能简要复述文中写阿果、阿岩与周总理泼水欢笑的情景?

媒体出示: 人物 表现(动作)

阿果 追击 泼

魁伟的傣家人 出现 (欢笑)泼

阿果 (笑)逃跑

那人 追赶

阿果 逃跑

阿岩 冲 泼

(解释)魁伟:身材魁梧,强壮高大。

(3)看到阿岩与阿果喜悦追逐着,总理也欢笑着,与他们一起泼水,加入欢庆的活动。齐读第四小节。

2.联系上下文,体会笑的含义

(1)过渡:在与阿果、阿岩的交谈中,总理又笑了。默读48节,联系上下文,想想总理为什么笑了。

(2)交流

A、出示:总理笑着说:我们是来过泼水节的。他示意随行人员把伞收起来,又笑着对阿果说:你的保镖不错呀!

点拨一:总理笑着说他是想告诉阿果、阿岩什么?(打消顾虑,拉近距离,表示友好与亲近)总理又想告诉随行人员什么?(要尊重傣族传统,一切要入乡随俗)

板书:尊重

点拨二:总理又笑着说其实总理早看出来了(阿果、阿岩是情侣)从总理的笑声中,你又感受到什么?(平易近人、随和)

点拨三:这一笑,笑得阿果(引读,读出阿果的羞涩与甜蜜)

B、出示图片和文字

总理想起来了,用银钵舀了满满一钵净水,欢笑着,拉开阿岩的衣襟,顺着脊梁浇了半钵,又把半钵从阿果头上轻轻浇下去。

点拨:总理想起什么来了?他又是怎么做的?这是为什么?

(如同一位傣家的长辈,将最深的祝福送出,衷心地祝愿阿果与阿岩幸福,这份祝愿里,凝聚着周总理对傣家人的深情厚谊。)

板书:真诚祝愿

C、感情朗读阿果、阿岩的感动,读出省略号表达的意犹未尽的感觉

12、泼水节与那达慕


12、泼水节与那达慕

一、教学目标的设定

《泼水节与那达慕》是我国少数民族中的两个极负盛名的传统节日,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的节日,而那达慕是蒙古族的盛会。课题由此及彼,引出本课的教学内容是与少数民族的文化习俗息息相关的,教学目标重在感受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初步树立尊重兄弟民族的意识。

鉴于我校学生在结合文本,通过网络资源进行资料查找、探究方面的能力较强,我在教学设计中决定采用多媒体图像感知和网络教学相结合的开放式教学策略实施教学目标,预期达成的目标是:

认知目标:

1、了解少数民族各具特色的传统节日与风俗习惯。

2、感受我国少数民族文化丰富多彩,初步树立尊重兄弟民族的意识。

3、初步了解我国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繁荣的政策。

情感目标:感受我国少数民族文化丰富多彩,初步树立尊重兄弟民族的意识。

使能目标: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策略的设计与运用

俗话说:“学成于思。”思是重要的,但如何思?我的看法是必须在学中思、行中思。以此落实品德与社会学科的“社会性与人文性”知识基础。因此,在活动引入部分,我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打开学生话匣子,引发一场关于对少数民族初步印象的谈话。

活动一:关于对少数民族初步印象的谈话

学生已经知道我国是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课伊始,话题从学生对于少数民族的初步印象切入,由此知晓我们在街头看到的只是少数民族生活的一个角落,我国各少数民族的文化是非常丰富的,随后引领学生进入多彩的“民族之旅”,学习第12课《泼水节与那达慕》,调动起学生学习与探索的热情。

活动二:学习教材,检索网页,了解民族传统节日

那么,什么是泼水节,什么是那达慕呢?围绕课题请学生阅读课文中有关泼水节和那达慕的介绍。在穿插播放“泼水节”录像时,感受民族节日的象征意义。同时,鼓励学生如果想了解更多各民族的传统节日,可以再到书上,到网络上检索有关资料,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到两个民族节日,进行合作学习,完成一张《民族节日一览表》。由于我国55个少数民族,分布地域广泛,学生对各民族节日虽有耳闻,但未必熟知。在这种情况下,结合“探究角”提供的资料,再交给学生一个相关的网站,通过媒体图文并茂的感知手段,让学生快速高效地领略部分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感性地认识各个民族节日的时间、习俗、主要活动、象征意义等。通过活动既可加强他们收集信息、吸收整理信息的能力,又能在随后的《民族节日一览表》反馈中强化这些能力。学生徜徉于多姿多彩的民族节日之中,不仅丰富了课堂教材的资源,又因为网络化教学的开放式特点,增强了学生到课外生活中积累与拓展的信心,学生也由此潜在性地树立起初步的民族文化意识。

活动三:欣赏歌舞,展示实物,了解少数民族文化

下一环节的“快活林”,就完全可以作为前面教学内容的延伸,对少数民族的其他风情,如歌舞、服饰、工艺品等进一步深入探究,更强烈地感受民族文化习俗的深厚魅力。

我国各少数民族不但传统节日富有特色,而且能歌善舞。能歌善舞是少数民族的最大特点,热情好客的少数民族朋友常常载歌载舞,庆祝自己的节日,欢迎远方的客人。于是,经过调查,我从学生音乐教材中剪辑了一组少数民族歌曲,并在课上以“听一听、说一说,这是什么民族音乐”的形式,播放少数民族音乐,请学生会唱的跟着唱起来,能跳得跟着音乐跳一跳民族舞蹈。学生在唱唱跳跳中感受民族歌舞的独有特色。在他们对少数民族歌舞有所了解的基础上,播放一段录像,欣赏杨丽萍大型原生态歌舞集《云南映象》,从欣赏和想象中感悟舞蹈讲述的内容。再告知学生这是一台获得中国舞蹈奖最高奖项荷花奖的歌舞集,请他们猜猜看,这样高水平的歌舞会是谁演的?等学生情绪盎然时,揭示台上这么棒的演员四分之三是云南土生土长的农民,这些民族演员都是全才,又能跳又能唱,又能敲打,那种跳三步唱四拍的技巧就是舞蹈大师也做不来;他们那种高调及多声部的唱法,连音乐大师也赞叹;可见,少数民族具有天生的、很高超的艺术天分,这就是民族歌舞的魅力,它蕴藏着民族文化的精髓,等着我们去吸纳!其中洋溢的民族歌舞独特的感染力应该是具有震撼力的。

少数民族不仅歌舞美,他们的民族服装也美。请学生做连线游戏:给不同民族的人挑选合适的服装。通过辨认少数民族的不同服装,增强对各民族不同文化的感性认识。知道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统一体,五十六个民族都创造了辉煌的民族服饰文化。由于每个民族的生活环境、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民族性格和审美情趣的差异,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服饰,为我们演绎着多彩的缤纷服装秀。

少数民族的兄弟姐妹歌舞美,服装美,而且心灵手巧。接下来的“民族工艺品展示会”,学生在相互交流中逐步体会精湛的“民族工艺品”又是少数民族中堪称一绝的神奇文化。

以上活动后,再请学生谈谈对少数民族的印象,激发学生对民族历史文化的敬仰之情。

最后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教学“探究角”和“快活林”时,最重要的是注意学生的情感体验,重在谈感受,让学生体会到各民族各具特色,都可爱,都了不起。有的勤劳智慧;有的体格健壮;有的能歌善舞;有的心灵手巧……特别是许多地方的许多与生俱来的民族文化,是很值得我们汉族人民学习与吸收的。

这就是学习本课的重要性:从小教给学生接触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教会他们学习并尊重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其深远的意义在于,增强民族团结意识,实行民族平等,实现中华民族共同繁荣。而这也正是第二、第三课时将要达成的教学目标。因此,在课后延伸部分,指导学生结合教材内容探究“中国行政区划图”,找出五个民族自治区,加深对“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任何一个民族,不论人数多少,都一律平等”的认识。还可以请学生从探究每张普普通通的人民币入手,切切实实地感受我国民族平等,亲如一家。将这些引进课堂,成为最真实、最鲜活、最有说服力的教学资源,从而拓展课堂的内涵,启示学生产生新的领悟和感知。

以上教学设计意在为学生创造直观地、开放的,具有延续性和拓展型的学习空间,让学生实实在在地领悟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璀璨的文化瑰宝,少数民族朋友热情好客、活泼坦诚的性格,汉族人可以多吸纳、多学习;少数民族朋友能歌善舞,大胆释放内心的热忱,汉族人也可以多尝试,打开尘封的心门,让胸怀更宽广。

总之,通过教学,在学生的潜意识中,让他们领悟到怀着欣赏、尊重的态度看待少数民族独特的文化,这样不仅有益于维护与增进民族大团结,而且有益于增强民族平等与繁荣;通过教学,努力体现《课程标准》中的新理念“关注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注重人文素养的培养”,是本课教学设计的目标与宗旨。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欢乐的泼水节》复习教案》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94716.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