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部编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二首》教学设计与反思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从而以举一反三的方式学会其他的知识点,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部编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二首》教学设计与反思”,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六单元
单元妙解导航
本单元教材是围绕大自然和太空来编排的,内容十分丰富,包括四篇精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古诗二首》由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和杜甫的《绝句》两首古诗组成,描绘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抒发了对大自然的深切热爱和赞美之情。《雷雨》一文用精练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自然景象。《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是一首儿童诗,全诗融自然科学知识于生动形象的语言之中,向学生介绍了大自然中许多细微的、能帮助人们识别方向的自然现象。《太空生活趣事多》用浅显生动的语言,介绍了一些新奇有趣的太空生活知识。《语文园地六》包括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写话展示台日积月累我爱阅读六个板块。
单元教学目标
1.认识52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会写34个生字。
2.引导学生养成自主识字的习惯,在生活中、阅读时积累词汇。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部分课文,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太空的神秘。
4.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从图文对照入手,沟通学生学习与生活之间的桥梁,培养学生从小关注科学、探索自然奥秘的意识。
单元重、难点
重点
1.掌握本单元的生字新词。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略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感受太空的神秘。
3.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意识。
难点
1.引导学生养成自主识字的习惯,在生活中、阅读时积累词汇。
2.引导学生在体验、观察、阅读中感悟课文的内容,激发学生观察生活的兴趣,培养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意识。
单元课时分配
《古诗二首》2课时
《雷雨》2课时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2课时
《太空生活趣事多》2课时
《语文园地六》3课时
15古诗二首
妙析教材
本课的两首诗均为七言绝句,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描绘和赞美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两诗虽然都是写景,但手法各异。《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为宋代诗人杨万里所作,诗人以满湖的荷花荷叶作为写作对象,前两句议论,后两句写景,抒发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热爱之情。整首诗景色醉人,韵味十足。特别是最后两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意境广阔,给人无尽的喜悦和想象。
《绝句》为唐代诗人杜甫所作,诗人以朴实自然的语句,一句一景,动静结合,有声有色地描绘了一幅无限生动的春景图。
学情分析
这两首古诗朗朗上口,便于背诵,也可能多数同学已经会背,但诗意不一定理解得很透彻。教师必须在教学时进行引导,之后让学生去读,去体会,去感受,去理解,最后让他们串讲诗意,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
教学建议
古诗欣赏是一种美的教育和情感的熏陶,它必须建立在每个学生独特的心灵体验上,尊重学生自身的知识建构以及多元认识是古诗教学的根本出发点。要真正理解古诗,就应将感悟诗意,品味诗情作为研读目标,践行用教材教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尊重学生对文本的独特理解和体验,达到课程标准中所要求的,使双方都能在充满诗意的课堂中共同获得美的体验和情感的熏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过程与方法】
在反复吟诵中感受诗歌不同的旋律与优美的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重点难点
重点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
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难点
1.理解诗句意思,体会古诗描写的意境。
2.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诗人的资料及古诗的写作背景,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生字新词。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会认晓、慈、毕、竟、映5个生字,会写湖、莲、穷、荷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3.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的意境。
4.通过朗读,感受西湖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教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重点难点
重点
1.会认晓、慈、毕、竟、映5个生字,会写湖、莲、穷、荷4个生字。
2.理解诗句的意思,有感情地吟诵古诗。
难点
感受西湖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新课导入
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风景如画,每一方山水,都是一幅迷人的山水画。同学们,你们知道素有人间天堂之称的是哪个地方吗?(杭州)说到杭州,我们不由地就会想到一处美景,那就是西湖。今天,我们就一起去诗人杨万里笔下的西湖游玩吧!
四、初读引领,感知古诗
诗人在早晨送别友人林子方时,写下了这首诗,接下来就请大家读一读这首诗。
1.自由读,读准字音。
(课件出示汉字:晓慈毕竟映)
2.指名读,读顺诗句。
3.指导读,读出节奏。
五、品读赏析,感悟古诗
1.再认真地读几遍,想想诗中写了西湖里的什么,用自己的话试着和同桌交流。
2.集体交流:诗中写了什么?
(1)出示第1、2句: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用自己的话说说意思。理解毕竟四时的意思。学生质疑。
(2)出示第3、4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用自己的话说说意思。着重体会无穷碧和别样红,并描述一下景象。
3.回归整体,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六、读说结合,升华情感
1.出示朱自清《荷塘月色》选段,引导学生根据诗意,结合图画,抓住映日荷花的特点说一段赞美荷花的话。
2.诗人看到这样的美景,情不自禁地赞叹﹙出示第1、2句﹚。
3.这首诗的题目是《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全诗写的是西湖的景色,诗中有送别的意思吗?诗人为什么要这样写?
4.想象一下,诗人面对这无边的美景,会向友人林子方说点什么?
小组交流,指名说。全班把诗送给友人林子方(学生配乐朗诵)。
5.背诵古诗。
七、指导写字
1.观察田字格中的字:湖莲穷荷
2.学生口头为这些字找拼音和词语朋友。
3.说说写这几个字要注意什么。
4.教师范写生字。
5.学生在田字格中描红、临写,教师相机指导。
八、课外拓展,丰富积累
介绍杨万里有关荷花的其他诗作。
九、梳理板书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叶无穷碧
花别样红
湖莲穷荷
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1.会认绝、鹂等6个生字,会写绝、含等4个生字,掌握行1个多音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绝句》。
3.理解古诗《绝句》的内容,体会诗的意境,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二、重点难点
重点
1.会认绝、鹂等6个生字,会写绝、含等4个生字,掌握行1个多音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绝句》,理解诗句的大意。
难点
根据诗意想象画面,感悟春天的色彩明丽、景色迷人,感受诗人的心情。
三、复习导入
1.小组比赛背诵《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填句:接天莲叶无穷碧,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揭示诗题绝句,简要介绍诗人杜甫。
四、自读古诗,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画出生字新词。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不认识的生字词。
3.汇报生字词解决情况,教师相机强调。
行是多音字,在诗中读hng,还有另外一个读音是xng,组词行走。
4.同桌互认生字新词。
5.指名读诗,齐读,注意纠正读错的字音。
五、图文对照,理解诗意
1.老师范读,要求学生边听边观察插图,思考:画面上有哪些景物?(柳树、黄鹂、白鹭、积雪、船)
2.看图思考:诗人是站在哪里看到这些景物的?(理解窗含门泊两个词语的意思)
3.学生质疑,师生共同释疑。(先让学生说说还有哪些不理解的词语,根据学生的提问,师生一起答疑)
4.看图读古诗,想象诗人欣赏大自然美景时的心情。(让学生带着感情再读古诗)
5.梳理诗句,说说诗意。
(出示课文插图,小组讨论,说说诗意。)
六、活动激趣,记诵诗句
1.找对应的词语。老师读一个词语,要求学生找出与它相对应的词语。
(如:两个一行,黄鹂白鹭,翠柳青天,窗门,西岭东吴,千秋雪万里船。)
2.师说生读。(老师描述诗句的内容,学生读相对应的诗句)
3.词语连诗。(老师出示诗中的任意一个词语,学生背出相对应的诗句)
4.情境背诗。(让学生扮演诗人,指着画面上的景物吟诗)
5.集体背诵。
七、指导写字
1.出示要求会写的字:绝含岭吴。引导学生交流记字方法,并练习组词。
2.启发学生说说自己的记忆方法。
3.重点指导绝与岭的写法。
4.老师范写。
(指导学生把字写美观,提示容易写错的地方)
5.学生先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再书写,老师巡视。
八、拓展延伸
搜集描写春天的古诗,试着背一背。
九、梳理板书
绝句
绝含岭吴
十、教学感悟
1.在古诗教学中,我注意课内外结合,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初步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如,课前让学生查阅有关杨万里、杜甫两位诗人的资料。课后搜集关于春天的古诗,使学生由此及彼,不局限于一节课、一本书,从而增大了学生对古诗的阅读量。
2.课堂上,我注重让学生想象画面,结合课后练习题的两句诗,请学生描述自己读诗时想到的画面,丰富了学生的语言,更使学生入情入境,感受诗歌的艺术表现力,领悟到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M.jAb88.Com

扩展阅读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1古诗二首《村居、咏柳》教学设计


1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能准确识读生词,认读轻声。能正确、规范地书写8个生字,听写课后8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运用方法理解诗句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人的情感,体会出作者对春天的热爱之情。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
2.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
1.初步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并能利用手中的学习工具自学古诗。
2.体会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释题、了解作者
1.同学们想一想,你以前会背哪些古诗?谁想起来,就请你站起来背给大家听。(学生起来背)
2.真好!看来大家非常爱学古诗。今天我们再学一首,这首古诗啊,内容和春天有关系。你们喜欢春天吗?(喜欢)清朝有位诗人高鼎特别喜爱春天,他用写诗的形式来表达对春天的喜爱。这首诗是诗人居住在乡村写下的一首诗,所以题目叫《村居》。
3.板书课题,拼读课题,释题:
村:乡村。
居:居住。
村居:在乡村居住。
(二)图文结合、初知大意。
1.(多媒体出示画面)说说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什么(草儿萌芽,柳树被风轻拂,黄莺边飞边唧唧地叫,孩子们正在放风筝。)看着这幅图你有什么感觉?
2.这首古诗写的就是这美丽的景色。请大家自己去读读吧:
(1)学生练读。
(2)指名读,正字音:
注意妆是翘舌音,后鼻音,剪前鼻音,醉、裁、丝是平舌音,莺、咏后鼻韵母。
(三)导读古诗,感受诗意。
1.现在你们看看图,再读这首诗,读一句,想一想,你猜猜这首诗是什么意思?把每句诗的意思猜出来。猜出来后告诉周围的同学,再听听其他同学怎么说。大家互相帮助,把这首诗学好。
(学生自学)
2.学习一、二句:
(1)(多媒体出示第一、二句诗的画面)谁来说第一句?指名说,大家补充。
(二月,青草茁壮成长,黄莺飞来飞去)
(2)学生质疑:我觉得不对,要是二月,青草茁壮成长,黄莺飞来飞去。应该是二月天草长莺飞呀,这里写的是草长莺飞二月天这是怎么回事?
(师点拨:这是古诗常用的方法,古人写诗常常不按照正常顺序写,为了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
(3)齐读第一句,指导停顿:
草长/莺飞/二月天,
(4)指名讲第二句,重点理解:
拂、醉(河堤上的杨柳,在茫茫的春烟中像喝醉了一样吹拂摇荡着。)
(5)指导读:
河堤/杨柳/醉/春烟。
(6)老师配乐读一、二句,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自己看到了什么?听了有什么感受?
(让学生充分地说:早春二月,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着,欢快地歌唱。堤旁的杨柳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着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烟雾里醉得直摇晃。)
(7)这么让人如痴如醉的景色,我们该怎么读好?
(8)指名反复读。老师指导。
(9)配乐全班齐读一二句。
3.学习三、四句:
(1)指名读三、四句,读后,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孩子们放学回来的早,趁着刮起的东风,放起了风筝。)
(2)(多媒体出示孩子放风筝的画面)
指名说诗意,理解纸鸢。
听到同学们动听的读书声,课文里的生字很想跟我们交朋友。看,它们是谁?
1.交流识记字形。出示:诗村童
加一加:诗讠+寺;村是木+寸,童是立+里。
1.教师指导书写。
出示诗村童的田字格课件
诗的左右结构,左窄右宽,村左右结构,左右等宽,木的捺变成点。
童上下结构,注意下面里的笔顺:
教师在黑板的田字格上板演,并让学生伸出手指,跟老师一起比划书写。提醒学生注意把握字的上下比例,把字写匀称。
3.学生练习写字。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个别指导,纠正写字姿势。个别作业展评。
第二课时
(一)知诗人,解题意:
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习古诗的方法吗?(共分四步:a.知诗人,解题意,b.释词语,明诗意,c.想意境,悟诗情,d.拓展阅读。)这节课我们就用这四步学诗法来学习《咏柳》。
1.关于作者,你知道多少?
2.学习生字咏、柳。题目咏柳是什么意思?
3.作者是怎么歌颂柳树的呢?请大家轻声读一遍古诗。什么意思呢?下面我们来进行第二步。
(二)释词语,明诗意:
1.利用手中的学习工具,以小组的形式来理解诗意。
2.汇报自学情况。
第一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A.妆:(课件演示妆的演变过程),意思是装饰,打扮。
一般都是谁打扮?那么本诗是说谁打扮?
B.绦:用丝编成的绳带。丝绦:形容一丝丝像丝带般的柳条。
这句话的意思是:柳树像碧玉装扮成的美女一样,千万枝柳条像她那绿色的丝带。
第二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裁:用部首查字法查戈字部。裁剪,用刀或剪子把片状物体分成若干部分。
这句话的意思是:知道这细嫩的柳叶是谁剪裁的吗?就是那像剪刀的二月春风啊!
(三)想意境,悟诗情。
1.再来读第一句话,说说你眼前出现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似一位姿态婀娜的美人出现在我们面前,那千条万缕的垂丝,也随之而变成了她的裙带。上句的高字,衬托出美人婷婷袅袅的风姿;下句的垂字,暗示出纤腰在风中摇摆。
谁能通过诵读把这美妙的画面读出来?
2.那视之无形的不可捉摸的春风,被作者用似剪刀形象化了。请大家展开想象的翅膀,还能剪出什么?
它正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给予我们美的想象。
3.此诗借柳树歌咏春风,把春风比作剪刀,说她是美的创造者,赞美她裁出了春天。让我们借作者的诗文,读出我们心中对春的赞美。
(四)横纵观,拓视野:
春天正向我们走来!让我们吟着春天的诗,与春天撞个满怀
请在下面的三首诗中,选一首喜爱的背诵下来,并说说理由。
出示古诗:朱熹的《春日》、杜甫的《绝句》(迟日江山丽)和叶绍翁的《游园不值》。
(五)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A.交流识记字形。
(课件出示)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碧妆绿丝剪
有什么办法记住它们?
加一加:王+白+石是碧,纟+录是绿,前+刀是剪,纟+纟是丝。
换一换:将去掉右边部分,换成女,就是妆。
B.指导书写。
1.教师在黑板上板演,并让学生伸出手指,跟老师一起比划书写。(提醒学生注意把握字的上下比例,把字写匀称)
2.学生练写。
教师巡视,个别指导,纠正写字姿势。个别作业展评。
(六)总结提升,拓展延伸
1.今天我们学习《咏柳》这首诗,你一定有很多的收获吧!把你的了解、想法和你的好朋友说一说。
2.柳树像一位婀娜多姿的女子,赶快拿出你的纸和笔把它画下来吧!

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习生字,读准发音,记清字形。
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背诵古诗,体会两首诗中马的形象的异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入情入境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体会每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古诗的学习以学生诵读为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领悟词句的大致意思。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及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喜欢马吗?你最喜欢马的哪些方面?给大家说一说。
2.今天我们学习两首古诗,就都描写了马。(教师板书课题。)
二、《房兵曹胡马》初步感知
1.这首诗是哪位诗人所写?(唐朝诗人杜甫)
2.自由朗读这首诗歌,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指名朗读,教师点评;学生齐读。
三、了解古诗内容
1.解题。
《房兵曹胡马》的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这首诗以胡马为题材。胡马的主人房兵曹,是一位姓房的武官,其生平、身世皆不可考。
2.解释词语。
(1)兵曹:兵曹参军的省称,是唐代州府中掌官军防、驿传等事的小官。房兵曹,不详为何人。
(2)胡:此指西域。
(3)大宛(yuān):汉代西域国名,其地在今乌兹别克斯坦境内,盛产良马。大宛名:著名的大宛马。
(4)锋棱:锋利的棱角。形容马的神骏健悍之状。
(5)竹批:形容马耳尖如竹尖。
(6)峻:尖锐。双耳峻是良马的特征之一。
(7)堪:可以,能够。
(8)托死生:马值得信赖,对人的生命有保障。
(9)骁(xiāo)腾:健步奔驰。
3.诗句理解与赏析。
(1)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房兵曹的马是著名的大宛马。瘦骨棱棱,好比刀锋。
篇首直接点题,交代出胡马产地,令人感到它不同寻常。因为大宛一向以出产汗血马而著称于世。接下来写马的形态:骨相瘦劲,状如锋棱。这里表现出了诗人对马的审美情趣:他总是重视马的清骨神韵,偏爱瘦马而厌弃肥马。这种审美情趣在以丰腴为美的盛唐时期,不能不说是超然脱俗的。
(2)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两耳尖锐,如同削竹。四蹄轻快,犹如劲风。
颌联写了马的外部形态。诗人略去胡马的首尾、毛色等不写,只取具有特征性的双耳和四蹄来写,形容耳峻,像竹筒削成;夸张蹄轻,能急速生风。这是对马的气质、品格的刻画,同时也借以言志,寄托情怀。
(3)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所向之地,空阔广漠。不怕险阻,可托生死。
颈联承接上句,品评之意,赞美之情,溢于言表。能有这样纵横飞驰、勇往直前的马,主人真是可以将生死托付与它了。
(4)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有如此健壮、如此奔腾快捷的良马,足可横行万里之外。
尾联更是因马及人,人马合写,表达了对马主人的殷切希望之情。骁腾有如此是对上文的总结,万里可横行希望友人能够英勇杀敌,保卫祖国横行于疆场之上,立功于万里之外。这也是诗人壮阔胸怀的自我写照。
四、总结提升
这首诗表面上是赞马,实际上是喻人。采用了借物言志或托物寓意的手法,通过对马的骁腾善驰、可托生死、横行万里、所向无阻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的英勇气概,并寄托了他对未来前途的坚强信念。
第二课时
一、《马诗》初步感知
1.这首诗是哪位诗人所写?(唐代李贺)
李贺(790816),唐代诗人,字长吉,世人称他为诗鬼。福昌县昌谷(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昌谷,后世因此称他为李昌谷。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再加上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贫寒家境的困扰,使得这颗唐代诗坛上闪着奇光异彩的新星,于公元816年过早地殒落了,年仅27岁。
2.自由朗读这首诗歌,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指名朗读,教师点评;学生齐读。
二、了解古诗内容
1.解题。
李贺的《马诗》共二十三首,这是第五首,采用了比兴的手法。《马诗》是通过咏马、赞马或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及怀才不遇的感慨与愤懑,表达对自由豪放生活的爱慕和向往。
2.解释词语。
(1)大漠:广大的沙漠。
(2)燕山:在河北省,东西走向,构成了一些重要隘口,如古北口,喜峰口等。一说为燕然山,即今之杭爱山,在蒙古人民共和国西部。
(3)何当:何时,何日。
(4)金络脑:即金络头,用黄金妆饰的马笼头。
(5)踏:走,跑。此处有奔驰之意。
(6)清秋:清朗的秋天。
3.诗句理解及赏析。
(1)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广阔的沙漠如万里铺雪,燕然山上悬挂着如钩的弯月。
这两句展现出一片富于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乍看是运用赋法: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这幅战场景色,一般人也许只觉悲凉肃杀,但对于志在报国之士却有异乎寻常的吸引力。燕山月似钩,钩是一种弯刀,从明晃晃的月牙联想到武器的形象,也就含有思战之意。作者所处贞元、元和之际,正是藩镇极为跋扈的时代,而燕山暗示的幽州蓟门一带又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带,所以诗意是颇有现实感慨的。思战之意也有针对性。平沙如雪的疆场寒气凛凛,但它是英雄用武之地。所以这两句写景是在为后两句的抒情做铺垫,又具兴义。
(2)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何时能够配上金饰的络头,在清爽的秋天奔驰向前。
后两句借马抒情:什么时候才能披上威武的鞍具,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树功勋呢?暗含的意思就是企盼把良马当作良马对待,以效大用。金络脑属贵重鞍具,象征着马受重用。显然,这是作者热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所发出的感叹。
三、比较赏析
《房兵曹胡马》与《马诗》都是写了马,比较一下他们有什么异同?
1.相同点:
(1)两首诗都借写马来抒发感情。
(2)两首诗都抒发了建功立业的豪情。
2.不同点:
(1)第一首诗对马进行描写,而第二首诗描写边疆景色。
(2)第一首诗表达的感情中包含了对别人的鼓励,而第二首诗没有。
四、作业布置
背诵并默写这两首古诗。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二首》教案


古诗二首
妙析教材
《古诗二首》编排了两首古诗,它们从不同的观察角度描写了春天。
《村居》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见到的春天的美景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咏柳》是首咏物诗,描写了早春二月的杨柳,借柳树歌咏春天。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对春天已有了自己的感受,能较好地与课文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教师可利用这一点,激发课堂教学的情趣,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古诗教学达到魅力无穷、活力四射的境地。所以,在本课的古诗教学中,要以读为主,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进入到诗歌所营造的意境中去,在读中意会,读中感悟,读中体验,在读中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教学建议
学习本课,可引导学生先自读自悟,借助文字想象诗中的画面,然后再看图,感悟图文相通之处。还可先引导学生依据插图来体悟课文,把课文与图意融为一体,再启发学生思考和想象,加深对诗句的领会、理解,从而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古诗含义,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春天的美景。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在语境中整体认读、自主识字,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识字。
2.借助画面理解词语和诗句的意思,小组合作朗读、想象、体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春光的美好和乡村儿童生活的情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重点难点
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句,背诵古诗。
难点
1.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春天的美景。
2.感受春光的美好和乡村儿童生活的情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教学准备
教师:古诗的配乐曲子,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彩笔及画纸。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会认莺、拂、堤、柳、醉5个生字,会写诗、村、童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村居》,背诵古诗《村居》。
3.理解古诗《村居》,感受春光的美好和乡村儿童生活的情趣。
二、重点难点
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难点
体会诗人对春光的赞美之情和对儿童的喜爱之情。
三、激趣导入
在二三月间,公园里、学校中,到处都是春暖花开的景象。今天,老师想带大家到一首古诗中去找一找小山村的春天,大家跟随老师一起吧!(板书课题:村居)
四、自读古诗
1.请大家自由读古诗,用自己喜欢的学习符号标记应重点注意的地方。(如不认识的字、不懂的词、难写的字等)
2.(出示风筝图,上面带有生字)大家瞧,这些风筝多美呀,你能将它们放飞得更高吗?(指名认读生字)
提示:莺的韵母是ing,不要念成in。
堤的声母是d,不是t。
3.同学们真不错,将漂亮的风筝都放上了天。让我们再来认认它们!(齐读生字)
4.自读古诗,想一想:古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5.小组交流。
五、品悟古诗
(一)学习第1、2句。
出示: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师:早春二月的小山村是冰冷沉静的吗?它有怎样的美景?
1.自由读读古诗,你会有很多发现的。
2.学生自由读第1、2句。
3.你看到了什么?分组交流。
4.你能把你看到的景物带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吗?(指名读第1、2句)
重点引导学生通过长飞拂醉等字眼体会早春二月的勃勃生机。
5.瞧,早春二月里,草儿吐出嫩绿的新芽,黄莺也飞来快乐地歌唱,河堤上的杨柳仿佛陶醉在这迷人的春色里,在春风中轻拂堤岸。我们的小山村变成了一个充满生命力的世界。你们想配合这美丽的画面再来读读吗?(指名读)
6.你还有什么发现,有什么感受?能说给大家听吗?(生汇报)
7.这么多美妙的感受,我想大家一定能读好这两句诗的。(生齐读第1、2句)
(二)学习第3、4句。
出示: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1.你能读好它吗?
2.自由读这两句古诗。
3.在这么好的春光里,你想做些什么呢?(指名说)
4.村子里的孩子也和大家一样喜欢这美妙的春天吗?他们在干什么?(分组交流)
5.你们能配合画面,说说这两句诗所描绘的情景吗?(分组交流,尝试练说)
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归来早忙趁体会孩童欢畅的心情。
6.读了这两句诗,你有什么感受?能说给大家听听吗?(生汇报)
7.你们的想法都很有意思,你们能将自己的想法融进诗里读出来吗?(指名读)
8.想不想加入他们放风筝的队伍中去呢?这样吧,让我们朗读古诗,用诗歌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吧。(生齐读第3、4句)
六、背诵古诗
1.早春的山村,草长莺飞,杨柳依依。孩子们也将自己心爱的风筝放飞。多美的春景图呀!它不仅吸引了诗人高鼎,也迷住了大家。我相信这首古诗你们一定能背下来。
2.集体配乐吟诵。
3.生自由背。
七、指导书写
指导写好生字诗童村,重点写好生字童。
1.看电脑小博士的笔顺顺序,学生认真观察笔顺顺序、笔画写法。
2.指名反馈。
童字是上下结构,共有12画,可组词为儿童、童年。
3.观察田字格中的童字,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找到关键笔画,再通过课件演示,提醒学生立的最后一横最长。)
4.教师范写3个生字。
5.学生描红并临写3个生字。
6.师生评议。
八、梳理板书
村居景物草长莺飞杨柳春烟美丽人物儿童散学忙放纸鸢快乐
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1.会认咏、妆、丝、绦、裁、剪6个生字,会写碧、妆、绿、丝、剪5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咏柳》,背诵古诗《咏柳》。
3.领略春天自然景物的美,体会诗人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二、重点难点
重点
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难点
领略春天的美,体会诗人借柳树歌咏春天的情感。
三、导入新课,初感诗境
1.课前齐唱歌曲《春天在哪里》。
2.齐背古诗《村居》。
3.导入:同学们,春天来了,这轻快飞行的黄莺,吹面不寒的杨柳风,羞红了脸的桃花,随风轻摇的柔柳,组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你们看,这是什么?(课件出示:杨柳图)
4.我们以前还学过一首古诗,叫《咏》(学生答:《咏鹅》),咏鹅就是赞美鹅,那么咏柳是什么意思呢?(指名说)
5.揭题解题:柳树真美啊,唐朝诗人贺知章也被柳树的美所陶醉了,所以写下了这首赞美柳树的诗《咏柳》。
6.欣赏配乐朗读,学生感受古诗的节奏。
7.自由读诗,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8.突显生字,指出这些字是今天所要学习的生字,再让学生读这些生字。(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四、交流切磋,诵读感悟
1.指导学习第1、2句。
出示: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1)生齐读。
(2)(出示从远处看柳树的图片)你们看看柳树像什么?倒垂下来的柳枝又像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3)多么婀娜的柳树啊,在诗人的眼中,它就像什么呢?(碧玉、丝绦)
(4)指名读。教师相机指导: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2.合作学习第3、4句。
出示: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和同桌一起读第3、4句。多读几遍,读出感情。
(2)学生自读。
(3)(出示第4句诗的课件)让学生体会用剪刀来比喻二月春风的精妙之处一树碧玉,万条绿丝绦和数也数不清的细叶,原来是二月春风的杰作啊!继而体会诗人对春天的赞美与喜爱之情。
(4)指名读,相机提问:你觉得自己读得怎么样?哪里读得好?你为什么这样读。
3.小结:这棵柳树多美啊,它长得又高又绿,树上垂下无数的柳条,它的叶子细细的,多么惹人喜爱啊!
4.接下来请大家闭上眼睛,边听配乐朗诵边想象一下这首诗的意境,等一下我要请同学们把你们感受到的意境描述出来。
五、分组活动,熟读成诵
师:大家都喜欢这首古诗,请同学们想一想,你喜欢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表现这首古诗,告诉老师,好吗?
(学生思考、讨论,并纷纷说出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诵、用白话文翻译、画画等。)
1.教师根据学生的提议把他们分成三组:朗诵组、翻译组、画画组。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选择小组。
2.学生分组开始创作。(教师巡视、指导、启发学生开阔思路)
3.分组展示。
(1)朗诵组用多种朗读方式诵读古诗;
(2)翻译组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春天的美景;
(3)画画组展示各自根据诗意描绘的图画。
4.师:刚才同学们都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了这首诗歌,我觉得大家都做得非常好。
六、指导书写
1.出示要写的5个生字,学生观察、讨论:哪些字好记好写?
2.学生提出难写、难记的字,教师指导。
绿的笔顺要多次书空,让学生记牢,写的时候不要把右下部写成水。
丝字注意笔顺。
剪字下面是个刀,不要写成了力。
3.学生自己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七、梳理板书
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八、教学感悟
在教学这两首诗时,我都能以生动亲切的语气导入新课,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我以有层次的朗读、吟诵为重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悟诗境,从而体会诗人的情感。此外,我还根据合作互动的原则,改变单纯的师生交往的形式,通过小组合作、生生交流等环节,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空间。

[教学反思]《古诗二首》教学反思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教学反思]《古诗二首》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在教学《古诗二首》前,我仔细阅读了教学参考,学习了一些有关低年级古诗教学的文章。教学参考上提出了五方面的教学目标:1、了解春天早晨的景色和野草返青的自然现象,体会诗人对春光和野草的赞美。2、学会本课的7个生字,理解古诗、处处、风雨、野火等词语的意思。3、会用处处写句子。4、能说出两首古诗的意思。5、能背诵课文,默写课文。教学重点是背诵和默写古诗。教学难点是体会诗的意境。我想,那我该如何来教学这一课,让我们二(1)班的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真正能体会诗的意境,得到美的享受,从而完成教学目标,突破难点呢?倘若我在教学过程仅作单纯地分析讲解,然后提问,让学生再回答,说说古诗每个句子的意思,接着反复练习背诵。这样的教学,学生只是被动地听着,使劲地记着,至于审美情趣的陶冶,诗的意境的体会这样的文化性就不能体现了。显然,这样的教学早已淘汰。

人本主义教学观指出: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有思想、有感情、有独立的人格,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每个学生都蕴藏着独立学习的巨大潜能。新课标把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语文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我平时正努力地用新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学。那这二首古诗的教学,我如何尝试用新理念来更好地达到教学的完善?我动了一些脑筋。

首先,让学生在问中发现古诗奥妙无穷。

低年级学生正处在学知识长见识的黄金阶段,遇到不懂的事总喜欢打破沙锅问到底。他们对自己的生活充满着无穷无尽的幻想和各式各样、稀奇古怪的问题和想法。我觉得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善于利用这些宝贵的资源,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只要能充分挖掘出这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他们就会像鸟儿一样展开翅膀,在想象的天空中无拘无束地翱翔。古诗短短的几行字,里面却蕴涵着丰富的文化知识和诗人所传递的情感和意境,学生一定会有许多好奇。片段一:

师:(两手放背后,学古代文人的样慢步踱进教室,边踱步边吟诗《春晓》)

生(许多):我也会念。(并轻轻念起来)

师:(出示诗《春晓》)那我们念念,想想你会不会有问题?

生:这首诗是谁写的?

生:那个人干吗写这首诗?

生:他写的是什么意思?

生:写这首诗的人是什么时候的人?

生:什么叫不觉晓?

生:春晓是谁?(不明白,特好奇)

生:我好想看看诗人的样子!

生:最好我也会写这样的诗。

生:如果有一个神奇的机器猫把我带到古时候,该多有趣。

瞧,虽然学生在幼儿园甚至更小已经会念这首《春晓》了,可他们那小脑门中仍然装着无穷无尽的问题。而且,不同的学生有自己不同的思维方式,他们会敢于用自己的独特思维进行提问。即使有的问题显得非常天真、幼稚,可这都是他们的真实想法。学生在问中想象,在想象中寻找快乐,在快乐中喜欢了学古诗。

其次,让学生在交流中理解诗意。

修订大纲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又特别好动,学习注意力易分散,兴趣不稳定。怎样让学生自主地发现古诗的意思,并且会说呢?

片段二:

师:《春晓》一首诗才20个字,可里面知识可丰富了,想知道吗?

生:想。

师:如果小朋友能自己去主动发现,那有多了不起。大家组成小小组,一起动脑筋,交流你知道的地方,好吗?(生开始交流)

师:大家一起来说一说。

生:我知道眠的意思,是指睡觉。

生:对,眠是睡觉,春眠就是春天在睡觉。

师:春天,晚上睡觉会怎样呢?

生:我认为是春天晚上睡得什么也不知道了。

生:不是什么也不知道,肯定是睡得很香。

生:我觉得睡在被窝里可暖和了,早上都不想起来。

师:是呀,睡得舒服,一觉醒来却发现天亮了。

生:我知道第一句的意思了,是说春天到了,晚上睡觉睡得好甜,不知不觉是早上了。

师:说得真好,那晓是什么意思?

生:晓是指早上。

生:是指太阳升起来了,晓字偏旁是日字旁,日就是太阳。

生:晓就是天亮了。

我为学生搭建自由舞台,引导学生分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理解古诗意思。这无疑给课堂带来一泓活水,学生个个兴致勃勃。他们在交流中发挥了自己的才能,在交流中培养了合作精神。并且,学生发现学习古诗一点儿也不枯燥,有了兴趣,注意力也集中多了。

再有,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的意境。

语文课标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大量事实证明:低年级学生学古诗,靠老师的逐句串讲,根本行不通;必须更多地借助读,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识字、学词、析句、理解内容,培养阅读能力及习惯。让学生耳、脑、口、眼协调活动,注意诗的停顿和节奏,读出感情,从中感受到诗的语言美、节奏美、音律美,从而渐入古诗意境。让学生在变换中领会读的乐趣,悟出诗的意境,提高朗读能力。因此,我虽然知道学生很多早已会背诵了,但我还是花了大量的时间,用多种方法指导学生进行朗读。通过读,学生体会了春天的美丽,野草顽强的生命力。

当然,我在教学时还有很多环节把握得不好。如果在教学时能制作课件,让学生在感官上再去发现美丽,也许效果会更好。还有,让学生说得少了点。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12《古诗二首》教案与反思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12《古诗二首》教案与反思”,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统编版

年级语文下册

12

教案《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后反思
古诗二首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池上》

诗描写了

个小娃偷采白莲的有趣情境,非常接近儿童的生活,符合儿童的心理,充满了童真、童趣。《小池》以清

活泼的语言描写了初夏荷花池的美丽景色,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由衷喜爱之情。本

的设计重点是使学生学会古诗并掌握识字方法,在此基础上,通过情境体验,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头脑中活起来,使学生回想起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朗读、想象等激发学生的情感,借助音乐、画面等教学手段,带领学生走进诗中,感受诗中儿童的快乐,进而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意境,受到美的熏陶。

前准备
1.

文插图、关于本

的多媒体

件。(教师)
2.古筝曲《春江花月夜》。(教师)
3.做

份本

生字小卡片。(学生)
4.搜集整理以前读、背过的古诗。(学生)

时安排
2

时。
教学过程


、激发兴趣,引入

1.师引言:同学们,夏天到了,你们高兴吗?说说为什么。(学生交流)是啊,老师也非常喜欢夏天,去年夏天,老师还出去游览了

番,拍了不少照片呢!今天,老师把照片给你们带来了,大家愿意和老师

起分享快乐吗?请大声说出你们看到的美景吧!(

件展示令人赏心悦目的荷塘美景:碧绿的荷叶挨挨挤挤,亭亭玉立的荷花娇媚动人,鲜嫩的莲蓬清香诱人。)
2.师激趣:看到这么美的荷塘,你们最想干什么或说什么?(学生交流)看到这么美的池塘、莲花,谁不想欣赏

番呢?今天这节

我们就

起欣赏

12

《古诗二首》。
3.识记并书写生字首。
(1)指生当小老师领读,注意强调首是翘舌音。
(2)结合字理图讲解首的本义并组词。
(3)结合本

讲解首的引申义并组词。
(4)指导学生书写。
①指导学生观察首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②学生尝试交流书写注意点。
③教师归纳:点、撇位于竖中线两侧,首横长且直,横画上下对正。
4.揭题:诗人白居易也来到了池边,看见了荷花池上发生的

个关于小娃的有趣故事,于是,诗人忍不住写了

首诗。板书诗题。相机理解诗题:荷花池塘里。
5.简介作者白居易。
(1)学生介绍诗人。
(2)教师补充。
白居易字乐天,是唐代著名诗人,有诗魔之称,他的诗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
设计意图:让现实生活这

活的资源与生动的画面结合在

起,调动学生视、听等多种感官,让学生眼前

亮,身心愉悦,为轻松学习古诗奠定了基础。
二、初读古诗,认读生字
(

)自读诗句,认识生字词。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读古诗。(

件显示要求:拼读生字音节,注意读准字音;用加

加、换

换等方法识记生字字形;给生字找朋友组词;读通句子,争取读出古诗的韵律。)
3.汇报交流。
预设:
采:注意读准平舌音,结合字理理解字义。
踪:注意读准平舌音,结合形声字识记生字。
迹:分析结构和笔顺,扩词,理解踪迹。
萍:扩词,看图片理解浮萍。
(二)熟读古诗。
1.划节奏读诗。
师引导:大家和生字娃娃交上了朋友,已经能把诗读通了,但这远远不够,我们还应该读出诗的节奏来。这首五言诗该怎样划分节奏呢?请用/画出来。(学生各自练习朗读,并根据练习时的节奏用铅笔在书上做记号。)
2.指名汇报,相机大屏显示: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

道开。
3.指名读诗。
4.师讲解诵读要领并范读:诵读古诗的时候,不要

顿地读,这会破坏古诗的韵味,要注意音断气连,像老师这样,你们听
5.齐读古诗。
6.趣味诵读。
师引导:这样就读出诗的节奏来了。还有什么方法可以让我们读起来更有趣些呢?师示范拍手读。同学交流多种方法:跺脚读、合作读、开火车读、表演读
7.小结:同学们,刚才你们手舞足蹈、摇头晃脑地读诗,这样多有趣啊!
8.师引导:同学们,初读了诗文,你们知道荷花池上发生了

件什么事吗?(

个小娃偷采白莲。)
设计意图:让每个学生把古诗读准、读好,是教学古诗最基本的目

。在这里安排了多种形式的读,力争让学生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读出韵律。
三、吟诗炼字,体会意境
(

)前两行小娃偷采莲。
1.师引言:

个小娃在池塘上偷偷地采了好多白莲,究竟有趣在哪儿呢?让我们

同走到荷花池边去看

看吧。(

件出示: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2.学生自由轻声诵读古诗,边读边想象画面。
3.学生交流看到的画面。
(1)引导学生通过你问我答的形式汇报自己是如何看出来的。
小娃:男孩儿或女孩儿。
小艇:船。
(2)指导学生观察画面展开联想:荷塘是什么样的?白莲是什么样的?(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想象到的莲叶何田田的美好画面,唤起大家对荷花池和娇嫩的莲蓬的向往之情。)
(3)指导学生融情想象:如果你就是这个小娃,看到

池的荷花都在风中舞蹈,风中还传来了莲蓬的清香,你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呢?(相机理解莲蓬。

件展示莲蓬:瞧,这就是莲蓬,它长在荷花花瓣中间。莲蓬里藏着

粒粒的莲子,花瓣落了之后就慢慢成熟了,甜甜的莲子可是夏天解暑的好东西。)
(4)采访式指导朗读。
①小娃欣赏着美景,陶醉在花香中,此时此刻,他的心情怎么样?(高兴。)来,读出你的高兴。(被采访的学生读)
②小娃采着莲蓬,吃着莲子,此时此刻,他的心情怎么样?(又高兴又激动。)来,读出你的激动。(被采访的学生读)
③小结:小娃欣赏着美景,享受着美味,真是惬意又幸福。请大家

起读出你们此刻的感受。(学生齐读)
4.朗读前两句诗,思考:你最欣赏其中的哪个字?
(1)师引导:这么多的白莲是小娃瞒着荷塘的主人偷偷采的,你想想,如果你是小娃,这时候,你会想些什么呢?
(2)指导读出紧张、高兴的心情。
(3)是的,偷采了白莲回家的小娃既高兴,又紧张。(齐读)
(4)引导学生讨论:你觉得小娃的这种偷可恶吗?
(5)你有过偷偷地做

些类似的恶作剧的经历吗?
(6)小结:对呀,

个偷字,形象地表现了小娃的天真调皮,写出了诗人对小娃的喜爱之情。(齐读)
(7)配乐再次有韵味地诵读前两行诗句。
(二)后两行景美童心纯。
1.师引导:小娃偷采白莲,真的不会被发现吗?你们从哪儿知道的?
2.学生默读后两行诗,谈理解。
3.学生汇报交流。
(1)小娃忘记了隐藏自己的行踪,满池的浮萍被他的小船冲开了

道波痕。
(2)理解:不解不懂得,不明白,不知道。
(3)认识浮萍。
①导学:浮萍究竟是什么样的呢?
②看,这就是浮萍,它是

种漂浮在水面上的植物。(先指着画面让学生理解,再出示浮萍的图片。)
(4)当小船慢慢驶来,浮萍(做手势)
(5)可是小娃哪里知道,小船划出的波痕已经暴露了他偷采白莲的事。多么纯真质朴的孩子呀!
(6)看到浮萍开了,你会怎么想?(替小娃担心、着急。)
(7)指导学生读出这种心情。(自读、指23名学生读、齐读。)
4.猜诗人的行为、心理:
(1)诗中不仅藏着

幅幅美丽的、有趣的画面,还藏着

个人呢?你们猜,他是谁?
(2)你猜白居易此时正在岸边干什么?(窥视、偷笑。)
(3)我来采访

下:请问白老先生,您为什么在偷偷地看,偷偷地乐?
(4)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利用换位思考的方法,把诗中的小娃和现实中的人物心理进行对比,更好地引导学生感悟整首诗的意境。巧妙引导学生讨论这种偷可恶吗?并回想自己做过的恶作剧,意在让学生和诗中的小娃产生共鸣,体会孩子的可爱、纯真与童年的快乐、无忧、自由。学生通过想象偷采白莲的小娃的心理,将作者情、诗中情与自己的情感融会贯通,产生共鸣。
四、感情朗读,背诵全诗
1.指导学生想象古诗的内容,练习背诵。
2.检查背诵。
3.师引导:诗中的小娃多可爱呀,你能把这首诗改编成

个有趣的故事吗?(学生改编故事,交流。)
4.小结:其实,像这首诗

样,写儿童有趣故事的诗还有很多,比如《四时田园杂兴》《村居》《宿

市徐公店》等,

后大家可以找来读

读。
设计意图:趁热打铁,脑中放电影,把简单的四句诗想象成

个小故事,

边背

边体会意境,利于学生当堂背诵,提高学习效率。
五、指导写字
1.先让学生观察采的字形,引导学生分析。
2.教师范写。
3.学生练习写。(要求学生保持正确的写字姿势,做到三个

。)
4.展评学生写的字。
设计意图:写字是

年级教学中至关重要的环节。指导书写的过程,不只是提高书写技能的过程,更是学生主动发现写字规律的过程。此环节让学生先观察生字再分析字的间架结构,降低了书写难度,加上教师规范的书写,给学生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以诗引诗,创设情境
1.(出示配乐

件:吟咏春天。)引导学生背诵古诗《春晓》《咏柳》。
2.交流:我们刚才背诵的诗有什么共同点呢?(都是描写春天景色的诗。)
3.教师引导:大自然的美景总是令人陶醉。从古至今,不知多少诗人用他们的笔赞美它。(出示配乐

件:夏天情。)师导言:生机盎然的春天过去,姹紫嫣红的夏天来了,你们看到了什么?
4.导入

,揭题。
是呀,大自然是那么美好,万物是那么和谐。南宋诗人杨万里被这个美丽的小池塘深深地吸引,写下了

首名为小池的诗。今天我们就

起来学习这首诗。(板书

文题目:小池。)
5.学生读

文题目,教师介绍作者。
设计意图: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学古诗前运用多媒体以背诗说话引入,以诗找景,以图解诗,以景悟情,变静为动,化难为易,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二、初读古诗,学习字词
1.教师导学:这是

个什么样的小池塘呢?我们

起来有滋有味地读读吧!
出示自学要求:
(1)自读诗歌,勾画难认难记的生字生词,借助拼音多读几遍,可以读给同桌听,也可以读给老师听。
(2)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生字。
(3)自由朗读古诗,要把诗歌读得字正腔圆。
2.指名朗读古诗,在对学生进行朗读评价的过程中相机出示泉流爱柔荷露角的生字卡片,巩固字音,交流识字方法,联系诗句或者生活实际理解字义。教师相机指导:
(1)

件出示泉的字理图,学生观察后小结:甲骨文字形像水从山崖泉穴中流出的样子。本义:泉水。
(2)

件出示爱的字理图,学生观察后小结:手捧着东西送给朋友,以此表示友爱、喜爱。相机用爱组词并说话。
(3)引导学生用加

加或形声字的方法识记流柔荷露。
(4)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识记角。
3.指导学生将生字带入古诗中,再次朗读诗句,读出古诗的节奏。
(1)让我们再回到这个小池塘,去体会它的美。老师再读。
(2)这首古诗听起来很美,你会读吗?
(3)请你也这样读

读,读出节奏。
(4)谁愿意读给大家听?
(5)师生对读,同桌对读,男女对读。
(6)师生接力读,全班接力读。
设计意图:《语文

准》把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作为

学段识字的重要目

,因此,本环节的设计重在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生字。教师采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学生用自己感兴趣的方式识字,把理解字义和识记字形结合起来,潜移默化地领悟生字的特点。
三、深入朗读,体会诗意
(

)整体感知。
1.

件出示插图:仔细观察画面,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
2.引导学生边看画面边读,说说诗中描写了什么景物,在诗中找出来。(荷花池、泉眼、树荫、荷叶、蜻蜓。)
(二)理解诗意。
1.谁来说说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1)相机引导质疑:泉眼的水是怎样流的?惜是什么意思?谁舍不得谁?怎样理解爱晴柔?
(2)指导朗读:

道细流缓缓地从泉眼中流出,池畔的绿树在阳光的照射下,将树荫投到水面,忽明忽暗。这么宁静的景色,我们该怎么读呢?(要读得轻柔、甜美,速度稍慢,饱含不舍之情。)
(3)指导想象:荷叶刚露出什么?蜻蜓就怎样了?如果它们会说话,会说些什么?
(4)早和才诗人用得非常准确、生动。有了这两个字,我们读这两句诗时眼前仿佛看见了什么?(学生交流)
(5)引言:多么细微的画面,竟然被细心的诗人观察到了。如果你是诗人杨万里,此时会怎样来吟诵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呢?
①指名反复读,读出欣喜的语气。
②配乐读。
2.总结:是啊,清清的泉水,茂密的大树,娇嫩的荷叶,可爱的蜻蜓构成了小池优美的风景。难怪诗人要把这样的小池写下来,这里真是太美啦!全班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并试着背诵。
设计意图:没有朗朗的读书声,语文

堂将失去活力。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入情境,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揣摩、体会诗句承载的情感,情动而辞发。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小荷渐渐长大,大家想知道它们在盛夏时节的美丽姿态吗?(出示

件:满池的荷花的图片及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小池只是大自然中的

个非常非常小的部分,大自然中还有很多美丽的景色呢。这些美景正等待着大家去发现,去观赏,去赞美。当然,大自然更期待你们去爱护。这样,美景才会越来越美,越来越多。
设计意图:阅读杨万里的另

首描写盛夏荷花的诗,与本文对比,增强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增加古诗的积累,使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进而更加热爱生活。
五、写字指导
1.学生仔细观察

后田字格中的无树爱尖角的字形,思考怎样才能把这些字写得正确、好看,并把自己的建议分享给大家。
2.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进行补充,重点注意:
(1)无的最后

笔是竖弯钩。
(2)观察爱在田字格里的位置,注意比例。
(3)尖的

笔是竖,大要写得舒展。
3.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4.学生练写,欣赏评议。
设计意图:学生观察探究生字,教师范写,直观地向学生展示写字的过程,让学生领悟写字的要点,掌握运笔的方法,最后欣赏评议生字,让学生在自主、轻松、活泼的氛围中写好生字。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语文

准》强调在小学各学段要重视学生的朗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读书。在充分挖掘想象力的情况下,让学生根据简单而生动的画面,配上音乐,多种形式地朗读,这样,学生对诗句的理解更透彻。在教学中借助影视资源,紧紧抓住偷采不解藏踪迹惜早立等学生难以体会的字、词展开阅读活动,引导学生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反复朗读,悟出作者的情。在朗读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互相评价,使朗读层层深入,在评价中适时借助影视资源理解诗句,体会情感,升华情感。在想象中朗读,让学生运用形象思维,品味语言文字,启发想象,在学生想象出现困难时,借助影视资源,让学生感悟

文情感,达到情感的升华,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内在思想感情。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12《古诗二首》教学设计及反思


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优质的课堂。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12《古诗二首》教学设计及反思”,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设计说明
《池上》

诗描写了

个小娃“偷采白莲”的有趣情境,非常接近儿童的生活,符合儿童的心理,充满了童真、童趣。《小池》以清

活泼的语言描写了初夏荷花池的美丽景色,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由衷喜爱之情。本

的设计重点是使学生学会古诗并掌握识字方法,在此基础上,通过情境体验,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头脑中“活”起来,使学生回想起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朗读、想象等激发学生的情感,借助音乐、画面等教学手段,带领学生走进诗中,感受诗中儿童的快乐,进而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意境,受到美的熏陶。

前准备
1.

文插图、关于本

的多媒体

件。(教师)
2.古筝曲《春江花月夜》。(教师)
3.做

份本

生字小卡片。(学生)
4.搜集整理以前读、背过的古诗。(学生)

时安排
2

时。
教学过程


、激发兴趣,引入

1.师引言:同学们,夏天到了,你们高兴吗?说说为什么。(学生交流)是啊,老师也非常喜欢夏天,去年夏天,老师还出去游览了

番,拍了不少照片呢!今天,老师把照片给你们带来了,大家愿意和老师

起分享快乐吗?请大声说出你们看到的美景吧!(

件展示令人赏心悦目的荷塘美景:碧绿的荷叶挨挨挤挤,亭亭玉立的荷花娇媚动人,鲜嫩的莲蓬清香诱人。)
2.师激趣:看到这么美的荷塘,你们最想干什么或说什么?(学生交流)看到这么美的池塘、莲花,谁不想欣赏

番呢?今天这节

我们就

起欣赏——

12

《古诗二首》。
3.识记并书写生字“首”。
(1)指生当小老师领读,注意强调“首”是翘舌音。
(2)结合字理图讲解“首”的本义并组词。
(3)结合本

讲解“首”的引申义并组词。
(4)指导学生书写。
①指导学生观察“首”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②学生尝试交流书写注意点。
③教师归纳:点、撇位于竖中线两侧,首横长且直,横画上下对正。
4.揭题:诗人白居易也来到了池边,看见了荷花池上发生的

个关于小娃的有趣故事,于是,诗人忍不住写了

首诗。板书诗题。相机理解诗题:荷花池塘里。
5.简介作者白居易。
(1)学生介绍诗人。
(2)教师补充。
白居易字乐天,是唐代著名诗人,有“诗魔”之称,他的诗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
设计意图:让“现实生活”这

活的资源与生动的画面结合在

起,调动学生视、听等多种感官,让学生眼前

亮,身心愉悦,为轻松学习古诗奠定了基础。
二、初读古诗,认读生字
(

)自读诗句,认识生字词。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读古诗。(

件显示要求:拼读生字音节,注意读准字音;用加

加、换

换等方法识记生字字形;给生字找朋友组词;读通句子,争取读出古诗的韵律。)
3.汇报交流。
预设:
采:注意读准平舌音,结合字理理解字义。
踪:注意读准平舌音,结合形声字识记生字。
迹:分析结构和笔顺,扩词,理解“踪迹”。
萍:扩词,看图片理解“浮萍”。
…………
(二)熟读古诗。
1.划节奏读诗。
师引导:大家和生字娃娃交上了朋友,已经能把诗读通了,但这远远不够,我们还应该读出诗的节奏来。这首五言诗该怎样划分节奏呢?请用“/”画出来。(学生各自练习朗读,并根据练习时的节奏用铅笔在书上做记号。)
2.指名汇报,相机大屏显示: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

道开。
3.指名读诗。
4.师讲解诵读要领并范读:诵读古诗的时候,不要

顿地读,这会破坏古诗的韵味,要注意音断气连,像老师这样,你们听——
5.齐读古诗。
6.趣味诵读。
师引导:这样就读出诗的节奏来了。还有什么方法可以让我们读起来更有趣些呢?师示范拍手读。同学交流多种方法:跺脚读、合作读、开火车读、表演读……
7.小结:同学们,刚才你们手舞足蹈、摇头晃脑地读诗,这样多有趣啊!
8.师引导:同学们,初读了诗文,你们知道荷花池上发生了

件什么事吗?(

个小娃偷采白莲。)
设计意图:让每个学生把古诗读准、读好,是教学古诗最基本的目

。在这里安排了多种形式的读,力争让学生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读出韵律。
三、吟诗炼字,体会意境
(

)前两行——小娃偷采莲。
1.师引言:

个小娃在池塘上偷偷地采了好多白莲,究竟有趣在哪儿呢?让我们

同走到荷花池边去看

看吧。(

件出示:“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2.学生自由轻声诵读古诗,边读边想象画面。
3.学生交流“看”到的画面。
(1)引导学生通过“你问我答”的形式汇报自己是如何“看”出来的。
小娃:男孩儿或女孩儿。
小艇:船。
(2)指导学生观察画面展开联想:荷塘是什么样的?白莲是什么样的?(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想象到的“莲叶何田田”的美好画面,唤起大家对荷花池和娇嫩的莲蓬的向往之情。)
(3)指导学生融情想象:如果你就是这个小娃,看到

池的荷花都在风中舞蹈,风中还传来了莲蓬的清香,你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呢?(相机理解“莲蓬”。

件展示莲蓬:瞧,这就是莲蓬,它长在荷花花瓣中间。莲蓬里藏着

粒粒的莲子,花瓣落了之后就慢慢成熟了,甜甜的莲子可是夏天解暑的好东西。)
(4)采访式指导朗读。
①小娃欣赏着美景,陶醉在花香中,此时此刻,他的心情怎么样?(高兴。)来,读出你的高兴。(被采访的学生读)
②小娃采着莲蓬,吃着莲子,此时此刻,他的心情怎么样?(又高兴又激动。)来,读出你的激动。(被采访的学生读)
③小结:小娃欣赏着美景,享受着美味,真是惬意又幸福。请大家

起读出你们此刻的感受。(学生齐读)
4.朗读前两句诗,思考:你最欣赏其中的哪个字?
(1)师引导:这么多的白莲是小娃瞒着荷塘的主人偷偷采的,你想想,如果你是小娃,这时候,你会想些什么呢?
(2)指导读出紧张、高兴的心情。
(3)是的,偷采了白莲回家的小娃既高兴,又紧张。(齐读)
(4)引导学生讨论:你觉得小娃的这种“偷”可恶吗?
(5)你有过偷偷地做

些类似的恶作剧的经历吗?
(6)小结:对呀,

个“偷”字,形象地表现了小娃的天真调皮,写出了诗人对小娃的喜爱之情。(齐读)
(7)配乐再次有韵味地诵读前两行诗句。
(二)后两行——景美童心纯。
1.师引导:小娃偷采白莲,真的不会被发现吗?你们从哪儿知道的?
2.学生默读后两行诗,谈理解。
3.学生汇报交流。
(1)小娃忘记了隐藏自己的行踪,满池的浮萍被他的小船冲开了

道波痕。
(2)理解:不解——不懂得,不明白,不知道。
(3)认识浮萍。
①导学:浮萍究竟是什么样的呢?
②看,这就是浮萍,它是

种漂浮在水面上的植物。(先指着画面让学生理解,再出示浮萍的图片。)
(4)当小船慢慢驶来,浮萍……(做手势)
(5)可是小娃哪里知道,小船划出的波痕已经暴露了他偷采白莲的事。多么纯真质朴的孩子呀!
(6)看到浮萍开了,你会怎么想?(替小娃担心、着急。)
(7)指导学生读出这种心情。(自读、指2—3名学生读、齐读。)
4.猜诗人的行为、心理:
(1)诗中不仅藏着

幅幅美丽的、有趣的画面,还藏着

个人呢?你们猜,他是谁?
(2)你猜白居易此时正在岸边干什么?(窥视、偷笑。)
(3)我来采访

下:请问白老先生,您为什么在偷偷地看,偷偷地乐?
(4)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利用换位思考的方法,把诗中的小娃和现实中的人物心理进行对比,更好地引导学生感悟整首诗的意境。巧妙引导学生讨论“这种‘偷’可恶吗?”并回想自己做过的恶作剧,意在让学生和诗中的小娃产生共鸣,体会孩子的可爱、纯真与童年的快乐、无忧、自由。学生通过想象“偷采白莲”的小娃的心理,将作者情、诗中情与自己的情感融会贯通,产生共鸣。
四、感情朗读,背诵全诗
1.指导学生想象古诗的内容,练习背诵。
2.检查背诵。
3.师引导:诗中的小娃多可爱呀,你能把这首诗改编成

个有趣的故事吗?(学生改编故事,交流。)
4.小结:其实,像这首诗

样,写儿童有趣故事的诗还有很多,比如《四时田园杂兴》《村居》《宿

市徐公店》等,

后大家可以找来读

读。
设计意图:趁热打铁,脑中放电影,把简单的四句诗想象成

个小故事,

边背

边体会意境,利于学生当堂背诵,提高学习效率。
五、指导写字
1.先让学生观察“采”的字形,引导学生分析。
2.教师范写。
3.学生练习写。(要求学生保持正确的写字姿势,做到“三个

”。)
4.展评学生写的字。
设计意图:写字是

年级教学中至关重要的环节。指导书写的过程,不只是提高书写技能的过程,更是学生主动发现写字规律的过程。此环节让学生先观察生字再分析字的间架结构,降低了书写难度,加上教师规范的书写,给学生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以诗引诗,创设情境
1.(出示配乐

件:吟咏春天。)引导学生背诵古诗《春晓》《咏柳》。
2.交流:我们刚才背诵的诗有什么共同点呢?(都是描写春天景色的诗。)
3.教师引导:大自然的美景总是令人陶醉。从古至今,不知多少诗人用他们的笔赞美它。(出示配乐

件:夏天情。)师导言:生机盎然的春天过去,姹紫嫣红的夏天来了,你们看到了什么?
4.导入

,揭题。
是呀,大自然是那么美好,万物是那么和谐。南宋诗人杨万里被这个美丽的小池塘深深地吸引,写下了

首名为“小池”的诗。今天我们就

起来学习这首诗。(板书

文题目:小池。)
5.学生读

文题目,教师介绍作者。
设计意图: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学古诗前运用多媒体以背诗说话引入,以诗找景,以图解诗,以景悟情,变静为动,化难为易,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二、初读古诗,学习字词
1.教师导学:这是

个什么样的小池塘呢?我们

起来有滋有味地读读吧!
出示自学要求:
(1)自读诗歌,勾画难认难记的生字生词,借助拼音多读几遍,可以读给同桌听,也可以读给老师听。
(2)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生字。
(3)自由朗读古诗,要把诗歌读得字正腔圆。
2.指名朗读古诗,在对学生进行朗读评价的过程中相机出示“泉”“流”“爱”“柔”“荷”“露”“角”的生字卡片,巩固字音,交流识字方法,联系诗句或者生活实际理解字义。教师相机指导:
(1)

件出示“泉”的字理图,学生观察后小结:甲骨文字形像水从山崖泉穴中流出的样子。本义:泉水。
(2)

件出示“爱”的字理图,学生观察后小结:手捧着东西送给朋友,以此表示友爱、喜爱。相机用“爱”组词并说话。
(3)引导学生用“加

加”或“形声字”的方法识记“流”“柔”“荷”“露”。
(4)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识记“角”。
3.指导学生将生字带入古诗中,再次朗读诗句,读出古诗的节奏。
(1)让我们再回到这个小池塘,去体会它的美。老师再读。
(2)这首古诗听起来很美,你会读吗?
(3)请你也这样读

读,读出节奏。
(4)谁愿意读给大家听?
(5)师生对读,同桌对读,男女对读。
(6)师生接力读,全班接力读。
设计意图:《语文

准》把“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作为

学段识字的重要目

,因此,本环节的设计重在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生字。教师采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学生用自己感兴趣的方式识字,把理解字义和识记字形结合起来,潜移默化地领悟生字的特点。
三、深入朗读,体会诗意
(

)整体感知。
1.

件出示插图:仔细观察画面,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
2.引导学生边看画面边读,说说诗中描写了什么景物,在诗中找出来。(荷花池、泉眼、树荫、荷叶、蜻蜓。)
(二)理解诗意。
1.谁来说说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1)相机引导质疑:泉眼的水是怎样流的?“惜”是什么意思?谁舍不得谁?怎样理解“爱晴柔”?
(2)指导朗读:

道细流缓缓地从泉眼中流出,池畔的绿树在阳光的照射下,将树荫投到水面,忽明忽暗。这么宁静的景色,我们该怎么读呢?(要读得轻柔、甜美,速度稍慢,饱含不舍之情。)
(3)指导想象:荷叶刚露出什么?蜻蜓就怎样了?如果它们会说话,会说些什么?
(4)“早”和“才”诗人用得非常准确、生动。有了这两个字,我们读这两句诗时眼前仿佛看见了什么?(学生交流)
(5)引言:多么细微的画面,竟然被细心的诗人观察到了。如果你是诗人杨万里,此时会怎样来吟诵“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呢?
①指名反复读,读出欣喜的语气。
②配乐读。
2.总结:是啊,清清的泉水,茂密的大树,娇嫩的荷叶,可爱的蜻蜓构成了小池优美的风景。难怪诗人要把这样的小池写下来,这里真是太美啦!全班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并试着背诵。
设计意图:“没有朗朗的读书声,语文

堂将失去活力。”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入情境,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揣摩、体会诗句承载的情感,情动而辞发。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小荷渐渐长大,大家想知道它们在盛夏时节的美丽姿态吗?(出示

件:满池的荷花的图片及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小池只是大自然中的

个非常非常小的部分,大自然中还有很多美丽的景色呢。这些美景正等待着大家去发现,去观赏,去赞美。当然,大自然更期待你们去爱护。这样,美景才会越来越美,越来越多。
设计意图:阅读杨万里的另

首描写盛夏荷花的诗,与本文对比,增强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增加古诗的积累,使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进而更加热爱生活。
五、写字指导
1.学生仔细观察

后田字格中的“无”“树”“爱”“尖”“角”的字形,思考怎样才能把这些字写得正确、好看,并把自己的建议分享给大家。
2.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进行补充,重点注意:
(1)“无”的最后

笔是“竖弯钩”。
(2)观察“爱”在田字格里的位置,注意比例。
(3)“尖”的

笔是“竖”,“大”要写得舒展。
3.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4.学生练写,欣赏评议。
设计意图:学生观察探究生字,教师范写,直观地向学生展示写字的过程,让学生领悟写字的要点,掌握运笔的方法,最后欣赏评议生字,让学生在自主、轻松、活泼的氛围中写好生字。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语文

准》强调在小学各学段要重视学生的朗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读书。在充分挖掘想象力的情况下,让学生根据简单而生动的画面,配上音乐,多种形式地朗读,这样,学生对诗句的理解更透彻。在教学中借助影视资源,紧紧抓住“偷采”“不解”“藏踪迹”“惜”“早”“立”等学生难以体会的字、词展开阅读活动,引导学生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反复朗读,悟出作者的情。在朗读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互相评价,使朗读层层深入,在评价中适时借助影视资源理解诗句,体会情感,升华情感。在想象中朗读,让学生运用形象思维,品味语言文字,启发想象,在学生想象出现困难时,借助影视资源,让学生感悟

文情感,达到情感的升华,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内在思想感情。

部编版二下15古诗二首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而耗费半节课的时间吧,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部编版二下15古诗二首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本单元是围绕“自然科技”来编排的,由四篇课文组成。以古诗开始,意在以凝练的语言表现自然景观的神奇秀美,激发学生在品词析句中汲取语言精华和感受大自然魅力的兴趣,同时通过介绍自然知识的短文和诗歌等,使学生不仅感受祖国山河的秀美,又可以汲取自然科学知识的琼浆,唤醒学生热爱自然与科学的意识。
本单元还安排了语文园地六,包括“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写话”、“展示台”、“日积月累”、“我爱阅读”。
课题内容简说
古诗二首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通过描写六月西湖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美,同时也含蓄地表达了对友人林子方的眷恋之情。杜甫的《绝句》,一句一景,动静结合,有声有色,展现了杜甫草堂周围多姿多彩、清新开阔的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愉悦的心情。
雷雨本文用精炼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本文以诗歌的形式为我们介绍了四种天然的“指南针”:太阳,北极星、大树的枝叶、沟渠里的积雪,展示了大自然的奥秘和情趣。
太空生活趣事多本文用浅显生动的语言,介绍了一些有趣的太空生活知识,激发了学生了解科技、探索宇宙的兴趣。
1.会认45个生字,会写34个生字;提高自主识字的能力,培养认真书写的习惯。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诗歌,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3.初步学会默读,能边读边想象。在反复诵读中理解内容,品味美感。
4.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感悟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激发探究自然知识、了解科技、探究大自然奥秘和神秘宇宙的兴趣。
5.掌握一些辨别方向的方法,有留心周围事物、发现科学知识的意识。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1.会认45个生字;会写34个生字;掌握“含、迎、永、碰、容、易”等字的笔顺。
2.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略大自然的神奇和科技的先进,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和关注科学的兴趣。
15.《古诗二首》.................................................................................................................................2课时
16.《雷雨》.........................................................................................................................................2课时
17.《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2课时
18.《太空生活趣事多》.....................................................................................................................2课时
语文园地六.........................................................................................................................................3课时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品味、交流中把握单元重点,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养成自主识字、主动积累词汇的习惯,激发学习兴趣。X|k|B|1.c|O|m
15古诗二首
课题古诗二首课型新授课
设计说明古诗二首安排了两首古诗,一首宋代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一首唐代杜甫的《绝句》。在教学中,通过朗读品味诗中语言的优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用引读法教学,即教师在教学中加入一些说明、描述、想象性的语言,用以体会诗句的丰富内涵,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感受诗歌表达的意境,加深学生对古诗的理解。
学前准备1.搜集相关图片及作者资料。(师生)
2.制作生字卡和多媒体课件。(教师)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1.会认5个生字;会写4个字;能正确读写“毕竟”、“黄鹂”等词语。
2.读懂诗句,理解诗意,体会感情,感受意境。
3.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启发学生依据诗句展开想象,以画配诗,引导学生通过想象的画面,领会诗的意境,感受诗人想要表达的感情。
学习重点学习诗人对画面生动描述的能力,体会诗人想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前准备1.搜集有关杨万里的资料。(师生)
2.制作生字卡和多媒体课件。(教师)
3.自学生字词,熟读古诗。
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用时:5分钟)1.导入新课。
(1)教师导入:同学们,有人说,离别是诗,离别是歌,离别是泪水。那么古人是怎么描写离别之情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送别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导入新课,板书课题《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3)介绍作者杨万里。
2.引导学生交流:读诗题,你读懂了什么?
3.小结:净慈寺,是西湖边上的一座寺庙。林子方,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一个朋友。这一天,林子方正要到外地做官,杨万里在西湖边上送别他。1.学生齐读课题。
2.学生读了课题后,提出自己的问题。送别的时间、地点?谁送谁?1.杨万里是()朝诗人,代表作有()
二、初读古诗,识记生字词。(用时:10分钟)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识记“晓”、“慈”、“毕”、“竟”、“映”。
2.老师检察自学情况。
(1)指认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2)开火车认读生字。
(3)用生字组词。
3.指导书写“湖、莲、穷、荷”4个生字。
4.指导学生小组合作交流,互相释疑,讨论难点。1.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圈画生字,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
2.同桌互读,纠正读音。
3.仔细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出怎样才能写好这些字。
4.学生读诗,注意停顿。小组交流自学心得。2.给下面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晓(xiǎoyǎo)
慈(zǐcí)
竟(jìnjìnɡ)
映(yìnyìnɡ)
3.我会拼写词语。
xīhú()
liányè()
wúqiónɡ()
héhuā()
4.根据朗读节奏,给下面的诗句画停顿符号。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三、探究研读,深入赏析(用时:20分钟)1.引导学生读古诗,有不懂的字词先提出来。(交流重点字词)(课件出示——标注)
(1)毕竟:到底。
(2)四时: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本诗指除六月外的其他时候。
(3)接天:与天相接。
(4)映日:映照着太阳。本诗中映照的是朝阳。(从题目的“晓”字中可以看出)
(5)别样:特别。
2.指名学生说一说每行诗的意思,交流对诗意的理解。
3.教师示范读古诗,让学生思考下面问题:
(1)这首诗写的是什么?读完整首诗,在你的脑海里呈现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学生回答后,出示西湖荷花荷叶的美景图片)
(2)此诗除了赞美西湖的“无边的荷叶,一片碧绿”外,还赞美了西湖的什么呢?
(3)题目是送别,可诗人在全诗只写了景色,这是为什么呢?
(4)作者写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点学生回答)
4.教师指导讲解描绘诗句的意境,赏析“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两句。
5.赏读全文,指导背诵。1.学生再读古诗,交流学习,结合课件给出的标注,理解诗句的意思。
2.学生阐述每行诗的意思。
3.学生思考后尝试回答:
(1)这首诗是诗人杨万里在六月一天的早晨在西湖旁的净慈寺送友人林子方时看到满湖荷花荷叶的美景。
(2)还赞美了西湖的“映日荷花别样红”。
(3)诗人想让友人也记住这满湖荷花,记住他今天的送别之情。
(4)描绘了西湖六月的美景,显示了大自然蓬勃的生命力,表达了诗人的欣喜之情,同时将对友人的祝福和勉励融入其中。
4.学生自由朗读全诗,感悟意境。5.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首诗先叙述美景,再写诗人的感受,从而达到先实后虚的效果。()
(2)“接天莲叶无穷碧”既写出了荷叶之无边无际,又渲染了天地之壮阔,具有极其丰富的空间造型感。()
6.填空。
(1)《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送别的时间是________,送别的地点是________,题目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整首诗描写了_______
_____________。其中写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句抒发了诗人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总结,拓展。(用时:5分钟)1.引导学生背诵古诗。
2.教师了解学生的背诵情况。
3.比一比,看谁背得又对又快。1.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并尝试背诵古诗。
2.学生比赛背诵古诗。7.默写《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教学反思《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描写了西湖盛夏的美丽风光,通过对西湖景色的极度赞美,婉转表达了对友人的眷恋之情。在教学中,我鼓励孩子们在理解的基础上富有情感地多次朗读,努力将自己带入诗的意境之中,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同时通过情境画面导入,多媒体课件展示层层叠叠的荷叶连绵到天边,在阳光的照耀下荷花显得格外娇艳的影像图片,引导学生从景入手,从字词的理解以及诗的画面中,体会诗人描写“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美妙之处。在课堂上,学生们各抒己见,表述了自己对诗的理解,收获了不错的效果。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1.学习古诗《绝句》,会认“鹂”等7个生字,会写“吴”等4个生字。
2.了解古诗所描绘的景象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3.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学习重点背诵古诗,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象。
学前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搜集杜甫的资料及作品。(学生)
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1.指名背诵《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教师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全诗通过对六月西湖风光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美,同时也含蓄地表达了对友人的眷恋。这节课,我们要学习另一首古诗《绝句》。(板书:绝句)
3.组织学生交流杜甫及作品。1.背诵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学生交流介绍杜甫的生平及作品。8.写出两首自己知道的杜甫的诗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自主合作,学习古诗(用时:15分钟)1.教师轻快地范读古诗,学生谈谈听后的感受。
2.介绍写作背景。
3.教师提出要求,学生自读古诗。
(1)用自己喜欢的识字方法学习本诗中的生字。
(2)你从诗中读出了哪些景物和哪些颜色。
4.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一读。
5.各小组提出不懂的或难理解的问题集体讨论释疑。教师相机指导难懂的词句,并引导学生体会画面的意境。1.认真倾听老师的范读,体会诗歌欢快的美感。
2.通过交流搜集到的资料,了解这首诗的历史背景。
当时,安史之乱被平定了,天下太平,诗人回到了自己居住的成都草堂,看到草堂周围生机勃勃的景色,情不自禁地写下了这首诗。
3.根据自学提纲进行自学。
4.自主识记生字,与同学交流自己的识字方法。
如,生活识字法识记“吴”:吴是姓,口天吴。形声字识记“含”“岭”“泊”“柳”。字义联想识记“鸣”等。
5.与小组同学交流自己读懂的地方,有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提出,交流自己从诗中读懂的内容。9.解释词语。
鸣:_________________
千秋雪:_____________
泊:_________________
万里船:_____________
10.组词。
含()吴()
绝()岭()
11.一字组多词。
泊()()
鸣()()
12.把古诗补充完整。
两个黄鹂()翠(),一行白鹭()()()。()()西()千秋雪,门()东吴()()船。
三、品诗感悟,熟读成诵(用时:10分钟)1.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喜欢的地方。
2.学生汇报,相机引导。
(1)找出表示颜色的词语。
(2)找出表示数量的词语。
(3)找出表示动作的词语。
(4)作者都描写了哪些近景、远景。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4.给诗配画,深入理解。
(1)根据诗意,给诗配画,喜欢哪一句就画哪一句,并以相关的诗句作为标题。
(2)小组交流展示画作。
(3)展示评议学生的画。
(4)展示课件。
①比较课件与学生画作的不同之处。
②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看到的画面。
5.尝试背诵古诗。1.默读古诗,在教师的引导下体会词语的妙处。
(1)表示颜色的词语:黄、翠、白、青。
(2)表示数量的词语:两个、一行、千秋、万里。
(3)表示动作的词语:鸣、上、含、泊。
(4)近景:两个黄鹂鸣翠柳。远景:一行白鹭上青天。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1)同桌互听,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小组内练读。
3.(1)根据自己对诗意的理解,选择自己喜欢的诗句画画。
(2)小组讨论。
(3)根据古诗内容评价其他作品。
(4)从色彩、声音、动态美等方面比较课件与学生画作的不同,发挥想象描述画面。
4.背诵古诗。13.找出古诗中表示颜色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解释句子中的加点字。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含:__________________
泊:__________________
15.根据意思写诗句。
(1)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上欢乐地歌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透过窗户看得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
_________________
四、巩固生字,练习写字(用时:10分钟)1.出示本课要求书写的生字。
2.学生认读、组词。
3.教师引导学生注意以下书写要点:
(1)“岭、绝、”是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岭”字右边是“令”,不要写成“今”。
(2)“岭”字的右边、“含”字上面的“人”字头都要写得舒展。
4.欣赏优秀作品,指出学生书写过程中存在的共性问题。
(1)书写姿势不够规范。
(2)起笔和顿笔容易忽视。1.认读要求会写的生字。
绝含岭吴
2.根据生字的结构来分类:
左右结构:绝岭
上下结构:含吴
3.认真观察字的结构及笔画。
4.认真观察老师的示范,注意难写字的要领。
5.练习书写。16.抄写词语。
绝句东吴山岭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这首古诗画面感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教学的时候,抓住这一特点是至关重要的。就学生的特点而言,抓住“画”这一关键要素学习古诗也是最为恰当的。因此,在这首古诗的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学生收集到的图片、课文插图以及相关视频材料,让学生走进气势磅礴的庐山,景色优美的西岭。我还充分利用简笔画进行板书,不仅直观地再现了古诗所描绘的景象,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片段
交流悟诗情
师:在知道了全诗的大致意思后,我们也只是知道了个大概,学了点皮毛,假如我们再深入研究,会有很多新的发现。同学们,你们还想深入了解些什么?
生:我想知道诗人为什么写这首诗。
生:我想知道诗人当时的心情怎样。
生:我想知道诗人写这首诗表达的情感。
师:哦!那就请同学们就近找学习伙伴讨论讨论,看看能不能得到你们想要的答案吧。
(学生相互讨论)
师: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吧。
生1:我知道诗人在净慈寺送林子方的时候看到西湖的荷花写成这首诗的。
生2:我知道这首诗写出了荷花的美。
生3:我知道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喜爱之情。
师:同学们真的很不错,回答得很好。诗人在六月的西湖送别友人林子方,没有叙友谊,更没有抒发离愁别绪,而是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婉转地表达对友人的眷恋。那么,同学们,在这首送别诗中,诗人的情感隐藏在哪里呢,你能找到吗?
生:这满池相依相靠的荷花与莲叶就相当于作者和朋友之间的关系。
师:哦,寓情于景,那么看着这满湖的荷花,如果你是杨万里你还会对朋友林子方说些什么?
生:“接天莲叶无穷碧”,这无边无际的荷花和荷花就相当于我和你的友谊,永远没有尽头!
师:嗯,这么美的古诗,这么深重的情谊!同学们,现在我们自由朗读这首古诗,体会一下,尝试着背诵一下。
赏析:在这个教学片段中,老师以同学交流讨论为主线,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中思考感悟。学生在朗读、交流讨论中,用心体验,用情表达,既感悟了语言,又进行了语言实践活动,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12《古诗二首》教案与反思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较简单易懂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12《古诗二首》教案与反思”,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古诗二首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池上》

诗描写了

个小娃“偷采白莲”的有趣情境,非常接近儿童的生活,符合儿童的心理,充满了童真、童趣。《小池》以清

活泼的语言描写了初夏荷花池的美丽景色,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由衷喜爱之情。本

的设计重点是使学生学会古诗并掌握识字方法,在此基础上,通过情境体验,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头脑中“活”起来,使学生回想起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朗读、想象等激发学生的情感,借助音乐、画面等教学手段,带领学生走进诗中,感受诗中儿童的快乐,进而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意境,受到美的熏陶。

前准备
1.

文插图、关于本

的多媒体

件。(教师)
2.古筝曲《春江花月夜》。(教师)
3.做

份本

生字小卡片。(学生)
4.搜集整理以前读、背过的古诗。(学生)

时安排
2

时。
教学过程


、激发兴趣,引入

1.师引言:同学们,夏天到了,你们高兴吗?说说为什么。(学生交流)是啊,老师也非常喜欢夏天,去年夏天,老师还出去游览了

番,拍了不少照片呢!今天,老师把照片给你们带来了,大家愿意和老师

起分享快乐吗?请大声说出你们看到的美景吧!(

件展示令人赏心悦目的荷塘美景:碧绿的荷叶挨挨挤挤,亭亭玉立的荷花娇媚动人,鲜嫩的莲蓬清香诱人。)
2.师激趣:看到这么美的荷塘,你们最想干什么或说什么?(学生交流)看到这么美的池塘、莲花,谁不想欣赏

番呢?今天这节

我们就

起欣赏——

12

《古诗二首》。
3.识记并书写生字“首”。
(1)指生当小老师领读,注意强调“首”是翘舌音。
(2)结合字理图讲解“首”的本义并组词。
(3)结合本

讲解“首”的引申义并组词。
(4)指导学生书写。
①指导学生观察“首”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②学生尝试交流书写注意点。
③教师归纳:点、撇位于竖中线两侧,首横长且直,横画上下对正。
4.揭题:诗人白居易也来到了池边,看见了荷花池上发生的

个关于小娃的有趣故事,于是,诗人忍不住写了

首诗。板书诗题。相机理解诗题:荷花池塘里。
5.简介作者白居易。
(1)学生介绍诗人。
(2)教师补充。
白居易字乐天,是唐代著名诗人,有“诗魔”之称,他的诗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
设计意图:让“现实生活”这

活的资源与生动的画面结合在

起,调动学生视、听等多种感官,让学生眼前

亮,身心愉悦,为轻松学习古诗奠定了基础。
二、初读古诗,认读生字
(

)自读诗句,认识生字词。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读古诗。(

件显示要求:拼读生字音节,注意读准字音;用加

加、换

换等方法识记生字字形;给生字找朋友组词;读通句子,争取读出古诗的韵律。)
3.汇报交流。
预设:
采:注意读准平舌音,结合字理理解字义。
踪:注意读准平舌音,结合形声字识记生字。
迹:分析结构和笔顺,扩词,理解“踪迹”。
萍:扩词,看图片理解“浮萍”。
…………
(二)熟读古诗。
1.划节奏读诗。
师引导:大家和生字娃娃交上了朋友,已经能把诗读通了,但这远远不够,我们还应该读出诗的节奏来。这首五言诗该怎样划分节奏呢?请用“/”画出来。(学生各自练习朗读,并根据练习时的节奏用铅笔在书上做记号。)
2.指名汇报,相机大屏显示: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

道开。
3.指名读诗。
4.师讲解诵读要领并范读:诵读古诗的时候,不要

顿地读,这会破坏古诗的韵味,要注意音断气连,像老师这样,你们听——
5.齐读古诗。
6.趣味诵读。
师引导:这样就读出诗的节奏来了。还有什么方法可以让我们读起来更有趣些呢?师示范拍手读。同学交流多种方法:跺脚读、合作读、开火车读、表演读……
7.小结:同学们,刚才你们手舞足蹈、摇头晃脑地读诗,这样多有趣啊!
8.师引导:同学们,初读了诗文,你们知道荷花池上发生了

件什么事吗?(

个小娃偷采白莲。)
设计意图:让每个学生把古诗读准、读好,是教学古诗最基本的目

。在这里安排了多种形式的读,力争让学生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读出韵律。
三、吟诗炼字,体会意境
(

)前两行——小娃偷采莲。
1.师引言:

个小娃在池塘上偷偷地采了好多白莲,究竟有趣在哪儿呢?让我们

同走到荷花池边去看

看吧。(

件出示:“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2.学生自由轻声诵读古诗,边读边想象画面。
3.学生交流“看”到的画面。
(1)引导学生通过“你问我答”的形式汇报自己是如何“看”出来的。
小娃:男孩儿或女孩儿。
小艇:船。
(2)指导学生观察画面展开联想:荷塘是什么样的?白莲是什么样的?(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想象到的“莲叶何田田”的美好画面,唤起大家对荷花池和娇嫩的莲蓬的向往之情。)
(3)指导学生融情想象:如果你就是这个小娃,看到

池的荷花都在风中舞蹈,风中还传来了莲蓬的清香,你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呢?(相机理解“莲蓬”。

件展示莲蓬:瞧,这就是莲蓬,它长在荷花花瓣中间。莲蓬里藏着

粒粒的莲子,花瓣落了之后就慢慢成熟了,甜甜的莲子可是夏天解暑的好东西。)
(4)采访式指导朗读。
①小娃欣赏着美景,陶醉在花香中,此时此刻,他的心情怎么样?(高兴。)来,读出你的高兴。(被采访的学生读)
②小娃采着莲蓬,吃着莲子,此时此刻,他的心情怎么样?(又高兴又激动。)来,读出你的激动。(被采访的学生读)
③小结:小娃欣赏着美景,享受着美味,真是惬意又幸福。请大家

起读出你们此刻的感受。(学生齐读)
4.朗读前两句诗,思考:你最欣赏其中的哪个字?
(1)师引导:这么多的白莲是小娃瞒着荷塘的主人偷偷采的,你想想,如果你是小娃,这时候,你会想些什么呢?
(2)指导读出紧张、高兴的心情。
(3)是的,偷采了白莲回家的小娃既高兴,又紧张。(齐读)
(4)引导学生讨论:你觉得小娃的这种“偷”可恶吗?
(5)你有过偷偷地做

些类似的恶作剧的经历吗?
(6)小结:对呀,

个“偷”字,形象地表现了小娃的天真调皮,写出了诗人对小娃的喜爱之情。(齐读)
(7)配乐再次有韵味地诵读前两行诗句。
(二)后两行——景美童心纯。
1.师引导:小娃偷采白莲,真的不会被发现吗?你们从哪儿知道的?
2.学生默读后两行诗,谈理解。
3.学生汇报交流。
(1)小娃忘记了隐藏自己的行踪,满池的浮萍被他的小船冲开了

道波痕。
(2)理解:不解——不懂得,不明白,不知道。
(3)认识浮萍。
①导学:浮萍究竟是什么样的呢?
②看,这就是浮萍,它是

种漂浮在水面上的植物。(先指着画面让学生理解,再出示浮萍的图片。)
(4)当小船慢慢驶来,浮萍……(做手势)
(5)可是小娃哪里知道,小船划出的波痕已经暴露了他偷采白莲的事。多么纯真质朴的孩子呀!
(6)看到浮萍开了,你会怎么想?(替小娃担心、着急。)
(7)指导学生读出这种心情。(自读、指2—3名学生读、齐读。)
4.猜诗人的行为、心理:
(1)诗中不仅藏着

幅幅美丽的、有趣的画面,还藏着

个人呢?你们猜,他是谁?
(2)你猜白居易此时正在岸边干什么?(窥视、偷笑。)
(3)我来采访

下:请问白老先生,您为什么在偷偷地看,偷偷地乐?
(4)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利用换位思考的方法,把诗中的小娃和现实中的人物心理进行对比,更好地引导学生感悟整首诗的意境。巧妙引导学生讨论“这种‘偷’可恶吗?”并回想自己做过的恶作剧,意在让学生和诗中的小娃产生共鸣,体会孩子的可爱、纯真与童年的快乐、无忧、自由。学生通过想象“偷采白莲”的小娃的心理,将作者情、诗中情与自己的情感融会贯通,产生共鸣。
四、感情朗读,背诵全诗
1.指导学生想象古诗的内容,练习背诵。
2.检查背诵。
3.师引导:诗中的小娃多可爱呀,你能把这首诗改编成

个有趣的故事吗?(学生改编故事,交流。)
4.小结:其实,像这首诗

样,写儿童有趣故事的诗还有很多,比如《四时田园杂兴》《村居》《宿

市徐公店》等,

后大家可以找来读

读。
设计意图:趁热打铁,脑中放电影,把简单的四句诗想象成

个小故事,

边背

边体会意境,利于学生当堂背诵,提高学习效率。
五、指导写字
1.先让学生观察“采”的字形,引导学生分析。
2.教师范写。
3.学生练习写。(要求学生保持正确的写字姿势,做到“三个

”。)
4.展评学生写的字。
设计意图:写字是

年级教学中至关重要的环节。指导书写的过程,不只是提高书写技能的过程,更是学生主动发现写字规律的过程。此环节让学生先观察生字再分析字的间架结构,降低了书写难度,加上教师规范的书写,给学生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以诗引诗,创设情境
1.(出示配乐

件:吟咏春天。)引导学生背诵古诗《春晓》《咏柳》。
2.交流:我们刚才背诵的诗有什么共同点呢?(都是描写春天景色的诗。)
3.教师引导:大自然的美景总是令人陶醉。从古至今,不知多少诗人用他们的笔赞美它。(出示配乐

件:夏天情。)师导言:生机盎然的春天过去,姹紫嫣红的夏天来了,你们看到了什么?
4.导入

,揭题。
是呀,大自然是那么美好,万物是那么和谐。南宋诗人杨万里被这个美丽的小池塘深深地吸引,写下了

首名为“小池”的诗。今天我们就

起来学习这首诗。(板书

文题目:小池。)
5.学生读

文题目,教师介绍作者。
设计意图: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学古诗前运用多媒体以背诗说话引入,以诗找景,以图解诗,以景悟情,变静为动,化难为易,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二、初读古诗,学习字词
1.教师导学:这是

个什么样的小池塘呢?我们

起来有滋有味地读读吧!
出示自学要求:
(1)自读诗歌,勾画难认难记的生字生词,借助拼音多读几遍,可以读给同桌听,也可以读给老师听。
(2)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生字。
(3)自由朗读古诗,要把诗歌读得字正腔圆。
2.指名朗读古诗,在对学生进行朗读评价的过程中相机出示“泉”“流”“爱”“柔”“荷”“露”“角”的生字卡片,巩固字音,交流识字方法,联系诗句或者生活实际理解字义。教师相机指导:
(1)

件出示“泉”的字理图,学生观察后小结:甲骨文字形像水从山崖泉穴中流出的样子。本义:泉水。
(2)

件出示“爱”的字理图,学生观察后小结:手捧着东西送给朋友,以此表示友爱、喜爱。相机用“爱”组词并说话。
(3)引导学生用“加

加”或“形声字”的方法识记“流”“柔”“荷”“露”。
(4)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识记“角”。
3.指导学生将生字带入古诗中,再次朗读诗句,读出古诗的节奏。
(1)让我们再回到这个小池塘,去体会它的美。老师再读。
(2)这首古诗听起来很美,你会读吗?
(3)请你也这样读

读,读出节奏。
(4)谁愿意读给大家听?
(5)师生对读,同桌对读,男女对读。
(6)师生接力读,全班接力读。
设计意图:《语文

准》把“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作为

学段识字的重要目

,因此,本环节的设计重在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生字。教师采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学生用自己感兴趣的方式识字,把理解字义和识记字形结合起来,潜移默化地领悟生字的特点。
三、深入朗读,体会诗意
(

)整体感知。
1.

件出示插图:仔细观察画面,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
2.引导学生边看画面边读,说说诗中描写了什么景物,在诗中找出来。(荷花池、泉眼、树荫、荷叶、蜻蜓。)
(二)理解诗意。
1.谁来说说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1)相机引导质疑:泉眼的水是怎样流的?“惜”是什么意思?谁舍不得谁?怎样理解“爱晴柔”?
(2)指导朗读:

道细流缓缓地从泉眼中流出,池畔的绿树在阳光的照射下,将树荫投到水面,忽明忽暗。这么宁静的景色,我们该怎么读呢?(要读得轻柔、甜美,速度稍慢,饱含不舍之情。)
(3)指导想象:荷叶刚露出什么?蜻蜓就怎样了?如果它们会说话,会说些什么?
(4)“早”和“才”诗人用得非常准确、生动。有了这两个字,我们读这两句诗时眼前仿佛看见了什么?(学生交流)
(5)引言:多么细微的画面,竟然被细心的诗人观察到了。如果你是诗人杨万里,此时会怎样来吟诵“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呢?
①指名反复读,读出欣喜的语气。
②配乐读。
2.总结:是啊,清清的泉水,茂密的大树,娇嫩的荷叶,可爱的蜻蜓构成了小池优美的风景。难怪诗人要把这样的小池写下来,这里真是太美啦!全班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并试着背诵。
设计意图:“没有朗朗的读书声,语文

堂将失去活力。”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入情境,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揣摩、体会诗句承载的情感,情动而辞发。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小荷渐渐长大,大家想知道它们在盛夏时节的美丽姿态吗?(出示

件:满池的荷花的图片及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小池只是大自然中的

个非常非常小的部分,大自然中还有很多美丽的景色呢。这些美景正等待着大家去发现,去观赏,去赞美。当然,大自然更期待你们去爱护。这样,美景才会越来越美,越来越多。
设计意图:阅读杨万里的另

首描写盛夏荷花的诗,与本文对比,增强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增加古诗的积累,使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进而更加热爱生活。
五、写字指导
1.学生仔细观察

后田字格中的“无”“树”“爱”“尖”“角”的字形,思考怎样才能把这些字写得正确、好看,并把自己的建议分享给大家。
2.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进行补充,重点注意:
(1)“无”的最后

笔是“竖弯钩”。
(2)观察“爱”在田字格里的位置,注意比例。
(3)“尖”的

笔是“竖”,“大”要写得舒展。
3.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4.学生练写,欣赏评议。
设计意图:学生观察探究生字,教师范写,直观地向学生展示写字的过程,让学生领悟写字的要点,掌握运笔的方法,最后欣赏评议生字,让学生在自主、轻松、活泼的氛围中写好生字。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语文

准》强调在小学各学段要重视学生的朗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读书。在充分挖掘想象力的情况下,让学生根据简单而生动的画面,配上音乐,多种形式地朗读,这样,学生对诗句的理解更透彻。在教学中借助影视资源,紧紧抓住“偷采”“不解”“藏踪迹”“惜”“早”“立”等学生难以体会的字、词展开阅读活动,引导学生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反复朗读,悟出作者的情。在朗读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互相评价,使朗读层层深入,在评价中适时借助影视资源理解诗句,体会情感,升华情感。在想象中朗读,让学生运用形象思维,品味语言文字,启发想象,在学生想象出现困难时,借助影视资源,让学生感悟

文情感,达到情感的升华,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内在思想感情。

冀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那有什么样的教案适合新手教师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冀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古诗二首》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

2、 了解古诗的主要内容,体会两首古诗中所蕴涵的朋友之间的深情。

3、 正确认读本课十五个生字,会写八个。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体会文字的韵律美,意境美。

教学难点:

从所蕴涵的朋友深情中受到思想教育。

教具准备:

多媒体创设的动画或图片

教学过程:

一、介绍李白

1. 板书李白

师:李白这个名字大家都很熟悉,谁来介绍一下?

2. 学生谈对李白的了解。

3. 请学生背诵李白的诗。

二、导入《赠汪伦》

以课件展示王伦写给李白的信,激趣导入文本。

三、学习古诗中的生字、新词。

1. 理解题目。

2. 课件出示诗配画欣赏。

3. 自读诗,老师提醒学生把字音读正确。

4. 指名读。

5. 学生自学生字。

6. 交流:你怎么记?

7. 去掉拼音读诗。

8. 配合课件读。

四、游戏:找朋友(边唱边表演)

五、理解古诗的意思。

1. 学生自己理解。

2. 师生交流。

师引导:汪伦送行,李白知道吗?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理解忽闻)

想象:他们两个在分别时可能会说些什么?做写什么?

学生谈对李白的了解

学生自己理解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为更好地学习课文打基础。

帮助学生在语境中认识生字新词,有利于记忆。

以赠送给学生《送孟浩然之广陵》的方式结尾。

3. 有感情地朗读。

六、以赠送给学生《送孟浩然之广陵》的方式结尾。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教学设计同上。)

*书写生字

1、重点指导客、遍、深、弟四个生字。

2、其他生字学生独立书写。

*课外延伸

1、让孩子课下去搜集有关朋友深情的古诗。

2、把自己搜集到的材料整理在小本本上。

有感情地朗读

充分调动学生情感体验,发挥想象,体会老朋友在分别时的深情。

让孩子们进一步体会朋友之间的深情厚意,使孩子们更加珍惜朋友之情,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二首-望庐山瀑布》教案设计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二首-望庐山瀑布》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望庐山瀑布》。理解诗的意思,感受庐山瀑布的壮观气势。

2.学会本课的生字。

3.背诵古诗,结合诗的内容展开想象,并把想象到的画面说出来。

生字、新词卡片;与诗歌内容相一致的多媒体课件。

一复习回顾,引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二首古诗《望庐山瀑布》。

二初读古诗,识记生字

1.这首古诗是哪位诗人写的?(李白。)李白是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歌气势豪放,想象奇特大胆,语言清新自然,被称为“诗仙”,和杜甫并称为“李杜”。著有《李太白集》。

2.借助拼音读古诗。要读准字音,圈出生字。

3.集体认读生字:炉烟挂流尺疑银

4.交流记字的方法。

5.集体反馈。

(1)挂:右半部分是由两个“土”组成的。(2)流:右半部分不要少写“丶”。

6.再读古诗,读准字音。

三精读古诗,体会意境

1.先听老师读古诗,然后说一说这首诗写的是哪里的景色。(庐山瀑布。)

2.数一数这首古诗共有几句。(4句。)

3.质疑、解疑,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1)庐山:三山五岳中三山之一,在今江西省九江市南。

(2)香炉:指香炉峰,是庐山西北部的一座山峰。它的形状尖而圆,峰上烟云缭绕,就像一座香炉,因此而得名。

(3)生:产生。(4)紫烟:紫色的烟雾。

(5)挂前川:指瀑布好像一条大河垂挂在山前。川,河流。

4.说一说这首古诗的意思。(太阳照耀着香炉峰,升腾起紫色的烟雾,远看瀑布就像一条大河垂挂在山前。湍急的水流从三千尺的高处飞泻下来,让人怀疑是银河从天而降。)

5.想一想,在这首诗中,诗人看到了什么?(香炉峰、瀑布。)

6.看到了这样的景象,作者想到了什么?(疑是银河落九天。)

7.观看课件,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四课后延伸拓展

1.展开想象,把想到的画面说一说。

2.推荐李白的诗《独坐敬亭山》,建议学生背诵。

1.教学《望庐山瀑布》时,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教师让学生谈谈对李白的了解,学生的知识面很丰富,不仅背了不少李白的诗,还知道他之所以被称为“诗仙”,是因为他的诗想象丰富,诗中常会出现凡间没有的奇景。

2.教师范读,学生练读,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走近作者

李白(701~762),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被后人称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其诗风格豪放洒脱,想象丰富奇特,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

《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一个优质课堂,就是老师在讲学生在答,讲的知识都能被学生吸收。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古诗二首》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第一单元的第二课。本课两首诗都是咏物言志诗,可以说是写马诗里的压卷之作。虽都写马,但各具特色。杜甫的《房兵曹胡马》一诗,作者用雄健的笔力刻画雄健之马。全诗分前后两部分,诗的前四句写马的外形动态,是实写。诗人恰似一位丹青妙手,用传神之笔为我们描画了一匹神清骨峻的胡马。它嶙峋耸峙,状如锋棱,四蹄腾空、凌厉奔驰。这匹宝马良驹在诗人细致的刻画下,是那样的气韵生动,维妙逼真。诗的后四句转写马的品格,用虚写手法,由咏物转入了抒情。写它纵横驰骋,穿空阔度险峻越障碍甚至足以托付生命。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包含着无尽的期望和抱负,将意境开拓得非常深远,它既是写马驰骋万里,也是期望房兵曹为国立功,更是诗人自己豪迈情怀、壮阔胸襟、雄伟志向的写照。

李贺的《马诗》通过咏马来表现诗人远大抱负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想要报效国家及施展才华的广阔空间的渴望,但这些,诗人都是得不到的。诗歌描写了清冷大气的场面,写出了静态中的马的苍劲有力,同时诗人通过“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来表达自己想要实现理想的迫切心情。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背诵两首古诗,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2.独立识字、学词,认字3个,写字7个。

3.理解市局的意思,初步体会这两首古诗咏物言志的写法特点。

教学重难点

古诗的诗句以学生诵读为主,朗读要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自悟词句的大致意思,在自读体会的基础上合作学习,交流对语句的体会。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出示课题

同学们喜欢马吗?你最喜欢马的哪些方面?给大家说一说。通过这一阶段的阅读,马在我们每个人心中都留下了美好的形象,今天我们来学习两位著名的诗人笔下的马,看看能为我们带来哪些新的感受。(板书课题:古诗二首)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两首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读后借助注释,试着说说两首诗的大概意思。

2.指名朗读古诗,一人读一首,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

3.全班齐读两首古诗,边读边想:这两首诗有哪些相同的地方?读后交流:

 (1)作者都是唐朝的诗人,随机让学生借助自己搜集的有关资料,谈谈对作者的了解,教师作适当的补充,介绍背景。(课件出示)

 (2)都描写了马。随机设疑:写马只为写马吗?对此我们需要认真体会。

三、交流释疑、品悟诗情。

中心议题1:这两首诗分别描写了怎样的马?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有效策略:

1、反复朗读诗句,借助工具书理解重点字词及诗句的意思,在书上批注。(学生先学,师补充关键词意思)。

大宛:汉代西域国名,素以产“汗血马“著称。

竹批:马的耳朵似劈开的竹子。

骁腾:健壮、快捷。

钩:一种弯刀,古代的一种兵器。

金络脑:贵重的鞍具,象征马受重用。

何当:什么时候才能够。

2、自由读诗,用“----”画出表达诗人思想感情的诗句,反复朗读、体会,简单批注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中心议题2:这两首诗都是写马的,比较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有效策略:

1、这两首诗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特点和不同点?(相同点:咏物言志。不同点:《房兵曹胡马》前四句正面写正面写马的外形动态,是实写,后四句转写马的品格,由咏物转入抒情,是虚写。《马诗》没有直接描写马的外形特点,而是借马的品格,表达自己的感情。)

2、这两首诗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不同的思想感情?(《房兵曹胡马》表达了作者积极进取、建功立业的抱负。《马诗》表达了作者想要实现理想却怀才不遇的复杂心情。)

四、感受意境,总结全文:

如果说《房兵曹胡马》的前四句主要是通过描写马的外形特点来刻画马的雄健神骏,表达诗人内心所受到的视觉冲击的话,那么在诗歌的后四句,则是通过转写马的品性来抒发自己的豪迈情怀,英豪之气。看到房兵曹拥有如此的好马,诗人杜甫的灵感焕然喷发,于是他大笔一挥,创造出了一幅形神兼备、惟妙惟肖的“胡马”图,言简意赅又淋漓尽致。千载之下,我们都似乎可以体会到杜甫在写作此诗时那种欲罢不能、不吐不快的创作欲望及诗人建功立业的鸿鹄之志,壮阔胸襟!

《马诗》一、二句展现出一片富于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三、四句借马以抒情:什么时候才能披上威武的鞍具,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树功勋呢?显然,这是作者热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所发出的嘶鸣。

五、拓展延伸,实践积累

搜集其它描写马的古诗,欣赏交流体会。

六、当堂检测:

1、说说两首古诗中重点字词意思及诗句意思。

2,两首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背诵古诗。

七、分层作业。

必做题:背诵古诗并默写。

选做题:收集马的成语。阅读《同步阅读文库》相关篇目。

板书设计:

古诗二首

房兵曹胡马 马诗

唐朝 杜甫唐朝 李贺

无空阔托死生何当金络脑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快走踏金秋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所以老师在写教案时要不断修改才能产出一份最优质的教案。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古诗二首》教学设计”,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古诗二首》教案

-、文本教学解读

本课有两首古诗,分别是唐代白居易的《池上》和宋代杨万里的《小池》。《池上》用白描的手法,勾勒出一个偷采白莲的顽皮小孩的形象;《小池》则描绘了由泉眼、流水、树阴、荷叶、蜻蜓构成的夏日小景图。文中以两幅图画与诗相配,再现了诗歌的情境,帮助儿童朗读理解,感受诗意。诗歌语言浅显易懂,琅琅上口,有利于学生诵读理解。

1.识写生字。

课文12个生字要求会认,7个生字要求会写。

认读"首"字,从课题入手,学习"首"做量词的用法。

认读"踪、迹、荷、浮、萍、露"6个字,根据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让学生自主识记,其中"荷、浮、萍"3个字,可以借助课文插图,读一读生字,认一认事物,将识字与认识事物结合起来。

认读"泉、角",可以借助古文字和字理,感受这两个字的构形的图画感;"采"可以结合图画,让儿童模仿着做一做一只手在树上采摘果子的动作,帮助识记。

在书写时,"采、爱"这2个要书写的字中都有"爪字头",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注意各自的特点。"爱"的"爪字头"比"采"的稍扁,撇也稍平。"首""尖""角"书写要注意笔画和笔顺,提示:"首"字的主笔长横略倾斜,中间两横疏密均匀,且和右边的"横折"不挨着;"尖"字上面的"小"没有钩,写时要注意上小下大。"角"上"刀字头"的撇写时要略长,中间两横和左右两边都有空隙。写"树"字时,要提示结构紧凑,"木"和"又"的捺都要变成点。

2.观察插图,结合生活,展开想象,理解诗意。

观察《池上》所配插图,说一说图意"这是什么地方,你都看到了什么",认识"小艇"和"浮萍",感受"偷采白莲回"的喜悦,将诗人所看所想充分让学生想象感悟,再回到诗中读悟,理解诗意。《小池》同法,迁移学习,说一说图意"这是什么地方,你都看到了什么",感受宁静的夏日小景。抓住每一行诗所写的景物,看图读诗,体会感受"泉眼""树阴""小荷""蜻蜓"的特点,理解诗意,再读诗悟情。

3.指导朗读,背诵积累。

在识字理解的基础上,学生尝试朗读诗文。首先,要根据注音把诗读正确、读熟练,如"露、藏"的读音。其次,要学习正确断句,指导读出诗的节奏,突出"惜、晴柔、尖尖、立"等词,其中"惜、爱"在读的时候应边读边体会自然景物带来的美好心境。"立上头"在朗读时要读出蜻蜓的轻巧,回味无穷的意韵。最后,在正确、连贯朗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尝试用多种方法背诵诗文。

4.看图说话,迁移诗文。

白居易用了短短四行诗描述了池上有趣的一幕,让学生读诗想象画面,编一个完整的故事,说清楚时间地点,想象人物的动作语言和心理。还可以出示其他几首与夏日池塘有关的诗,让学生读一读, 背一背,感受夏日池塘里的不同景色。

二、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首、踪"等12个生字,会写"首、无"等7个生字。

2.用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踪迹、浮萍、采、藏"等词语的意思,初知古诗大意。感受诗中蕴藏的夏天情趣。

3.正确朗读、背诵古诗,感受诗句中蕴藏的夏日情趣。

教学重点:

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法初知古诗大意。

教学难点:

会写"首、釆、无"等字。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 观察插图,结合生活,识记生字,学习《池上》

1.看图说感受,入题《古诗二首》。

(1)出示生活中池塘荷花图片若干幅,交流看到了什么并说说感受。

(2)入题并板书《古诗二首》。

2.图文结合,学习"首"字,导入《池上》。

(1)"古诗二首"的"首"是量词,读一读"首"作量词组成的词语"一首诗、一首歌"。

(2)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看到夏日池塘发生的趣事,写了一首诗--《池上》。 板书诗题。

3.初读全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4.学习前两句,读懂诗句,读悟诗意。

(1)池塘上发生了什么事呢?指名读诗句,同桌对读诗句。

(2)学习"采"字。

①出示采的汉字演变。

甲骨文 金文 篆书 隶书 楷体

提示:上面是"爪字头"的变形,下面是一个木字,意思是用手采摘植物。

②指名组词。

(3)自由读前两句诗,注意表现出"撑、偷、采"的动作及当时的心情,体会诗意。

(4)同桌带着动作练读诗句,全班齐读诗句。

5.学习后两句诗,读懂诗句,领悟诗情。

(1)一个小孩子撑着小船,偷偷地去采白莲,高兴极了,结果如何呢?指名读诗句,男女生合作读诗句。

(2)观察课文插图。找出图中小孩留下的踪迹,图文结合理解"踪迹";认识"浮萍",借偏旁记忆;浮萍是生长在水面上的水草,所以偏旁分别是"三点水"和"草字头"。

(3)情感朗读,体会"浮萍一道开"的优美意境。

6.再读全诗,巩固生字。出示不带拼音的古诗,学生加动作朗诵,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板块二 读出节奏,熟读成诵

1.读出节奏。

(1)教师范读,读出五言诗"二二一"的节奏。

(2)同桌对读,模仿读出"二二一"的节奏。

(3)学生带着节奏练读,加动作展示。

2.熟读成诵。

(1)难度递增的补充式背诵:

形式一:小娃撑小艇,

不解藏踪迹,

形式二: 撑 ,

偷采 。

不解 ,

一道开。

(2)看课文插图背诵全诗。

3.吟用《池上》。

(1)古人作诗,通常都是边抚琴,边吟唱诗句,给学生播放《池上》的吟唱音频(吟唱版本选自陈琴《池上》、聂枫《小池》)。

(2)学生边听边放声吟唱。

板块三 观察配图,结合生活,识记生字,学习《小池》

1.观察配图说话,解诗题。

出示课文插图,看到了什么?用"哪里有什么""什么怎么样"的句式说一说。

2.比较异同,识记"爱、荷"。

(1)出示两幅课文插图:两首诗题目都有一个"池"字,哪里相同呢?

提示:都写到了荷花,都表达了诗人的喜爱之情。

(2)相机学习生字"爱、荷"。

①荷:出示不同荷花的图片,复现"荷"字,扩展词语。

②这两首诗都写出了对荷花的喜爱之情,出示生字"爱",学生组词。

(3)出示两幅课文插图:两首诗题目都有一个"池"字,哪里不同呢?引题,板书诗题。

提示:一个写池上发生的事,一个写小池中的美景。

3.初读全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4.学习前两句,读懂诗句,读悟诗意。

(1)指名读后,结合插图,寻找诗中描绘的景物:泉眼,泉水,细流,树阴。

(2)出示泉眼流出清泉的图片,标识并学习"泉"字。(出示泉的古文字,感受"泉"字就像从地下冒出的水流的样子)

(3)泉眼悄然无声是因舍不得细细的水流,哪一个字让你感受到了这种情感呢?指名说,指导读出"惜"字的情感,轻柔地读。

(4)树阴倒映水面是喜爱晴天和风的轻柔。柔柔地读一读。出示"柔"字卡,组词。

(5)小组赛读诗句。

5.学习后两句,读懂诗句,领悟诗情。

(1)出示课文插图,初夏的荷塘里,蜻蜓也被吸引来了,指名读。

(2)蜻蜓被什么吸引来了呢?指名答,相机学习生字"露、角"。

露:出示句子填空,联系生活实际理解"露"的意思。

①海水退去, 露了出来。

②初夏的池塘里, 从水面露了出来。

角:①出示"角"的汉字演变。

甲骨文 金文 篆书 隶书 楷体

②出示图片(牛角、羊角、鹿角、山角、尖尖角),复现记忆,理解不同的"角"。

(3)生字回到诗句,同桌对读,师生对读。

6.迁移《池上》的读法,学生练习读出古诗节奏。

提示:其中"惜""爱""尖尖"在读的时候声音拉长,体现出意境来。"立上头"应一个字一个字地读,读出回味无穷的意韵。

7.多种方式背诵古诗。

8.拓展阅读。

池中除了会有小船、小娃、浮萍、白莲、蜻蜓,还会有什么呢?老师读几首诗句,大家一起看看唐宋的诗人们还描绘了哪些景物?

提示:青蛙、碧苔、倒影、莲叶等。

板块四 生字归类,部首变形,学写生字

1.范写生字"采、爱、尖、角",并提示汉字结构及书写要领。

提示:同有"爪字头"的"采、爱",两个"爪字头"有异同,"爱"的"爪字头"比"采"的稍扁,撇也稍平。

2.范写左中右结构的"树"字,注意结构紧凑,"木"和"又"的捺都应变成点。

3.范写"首、无",注意独体字在田字格中的笔画占位。

(1)在掌握"横、竖、撇、捺"写法的基础上,重点学习"竖弯钩"的写法。

(2)边示范边提示书写要领。

北京版二年级语文上《古诗二首(一)》教学设计


教学分析:

第一首《夜宿山寺》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诗人运用夸张的手法和丰富的想像,描写山寺中楼阁的高大雄伟。第二首《花影》是宋代诗人苏轼的作品,诗题点明了读的内容。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两首古诗。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学会8个生字,5个认读字。认识刀字头和衣字旁。

能力目标

能按要求填空。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两首古诗。

情感目标

了解诗的内容。能说出从哪儿看出山诗很高。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你会背哪些古诗呀?给大家背一背。

2、教师也给大家背两首。

3、今天我们就来一起了解这两首古诗的意思。

二、新授古诗

(一)夜宿山寺

1、自由轻声读几遍,读准字音。

2、教师带读,生跟读。

3、互相读一读,评一评。推选出读的好的同学读给全班听。

4、谁能比他们读的更好。

5、你喜欢哪句话?为什么?你知道它的意思吗?

6、闭上眼睛,跟随教师一同走上夜晚的山寺,高耸的楼房足有几百尺高,(站在楼上)手都可以摘到星星了。不敢高声说话,(因为)害怕惊动了天上的神仙。

7、说说你看到了什么?用自己的语言说说。

8、再读读这首诗,说说诗意。

9、这首诗告诉了我们什么?山寺很高。

10、从哪儿看出来的?读读。

11、齐呤诵。

12、跟着教师背,然后同学之间互相背。

(二)花影

1、自由轻声读几遍,读准字音。

2、教师带读,生跟读。

3、互相读一读,评一评。推选出读的好的同学读给全班听。

4、谁能比他们读的更好。

5、你喜欢哪句话?为什么?你知道它的意思吗?

6、解释瑶台。(指房前干净、平整的台阶。)

7、闭上眼睛,我们一起去看看花影。层层叠叠地铺在屋前的台阶上,几次叫书童去扫也扫不掉,刚刚被落山的太阳带走了,又被一轮明月给送回来了。

8、说说你看到了什么?用自己的语言说说。

9、再读读这首诗,同桌间互相说诗意。

10、这首诗告诉了我们什么?

11、齐吟诗。

12、跟着教师背诵。

13、练习

①背完后自己填写。

②检查。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背古诗

2、旧字:道尸皮神合

拼音:s w c sh b ou ai ei

3、认识新偏旁刀字头是由刀字变化而来的。衣字旁和示字旁的区分。

二、识字

1、识字寺。

A.读拼音。

B.讲解笔画。

C.组词语。寺院

D.讲解字的结构。

E.指导书写。

2、识字危。

A.读拼音。

B.讲解笔画。

C.组词语。危险、危害

D.讲解字的结构。

E.指导书写。

3、识字被。

A.读拼音。

B.讲解笔画。

C.组词语。被子、棉被

D.讲解字的结构。

E.指导书写。

三、自主学习

1、自学诗、首、尺、才、拾。

2、信息反馈。

3、指导书写。

4、互相检查。

四、课堂练习

1、整体观察这课生字,每个独立写一遍。

2、抢读。

五、巩固

1、读生字及认读字(重是多音字)。

2、朗读课文。

《部编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二首》教学设计与反思》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古诗二首教学设计”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93804.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