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2017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中国历史上不平等条约签订时间及内容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高中教师需要精心准备的。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更好的找到学习的乐趣,帮助高中教师缓解教学的压力,提高教学质量。您知道高中教案应该要怎么下笔吗?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2017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中国历史上不平等条约签订时间及内容”,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2017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中国历史上不平等条约签订时间及内容

『第一次鸦片战争签订』

①中英南京条约

又称《江宁条约》。1842年8月29日签订。条约规定:

1.中国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港口;

2.割让中国领土香港;

3.中国赔偿二千一百万。

1843年7月22日和10月8日,又签订了两个补充条约:《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

进一步规定了英国帝国主义在华的特权:

1.压低中国关税,规定进口税率5%;

2.允许外国兵船停泊在中国通商港口;

3.准许英国在“五口”租界。

②中美《望厦条约》

1844年7月3日签订。

又称《五口通商章程》。条约使美国取得了英国《南京条约》同样的特权,并又规定:扩大领事裁判权,允许美国兵船自由出入中国通商港口。

③中法《黄浦条约》

1844年10月24日签订。

即《五口贸易章程》,使法国除取得了英、美在中国的同样特权外,还增加:

1.允许和保护在通商港口建造天主教堂和坟地;

2.取消清政府对天主教的禁令,发还教堂。

『第二次鸦片战争签订』

①中英《天津条约》

1858年6月26日签订。

主要内容是:

1.英国公使得驻北京,并在通商港口设领事馆;

2.增开南京、台南、汉口、九江等九个通商口岸;

3.英国人可以往内地游历、通商;

4.英国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往来;

5.中国给英国赔偿白银四百万两等。

②中法《天津条约》

1858年6月27日签订。

使法国除取得英国上述特权外,又规定:

1.允许天主教入内地自由传教;

2.法国兵船可以在通商口岸停泊;

3.中国给法国赔款白银二百万两。

③中俄《瑷珲条约》

1858年5月签订。

主要是:

1.中国将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的大片领土割让给俄国;

2.乌苏里江以东至海的中国土地改由中俄共管。

④中俄《天津条约》

1858后6月13日签订。

主要是:

1.允许俄国在上海、宁波、福州、厦门、广州、台南、琼州七口通商;

2.准许在中国设领事,并派兵船在通商口岸停泊;

3.准许俄国教士入内地自由传教;

4.日后中国若给其它国家以通商等特权,俄国得一律享受。

⑤中美《天津条约》

1858年6月18日签订。

主要是:

1.美国公使驻北京;

2.增开潮州(汕头)、台南通商;

3.扩大最惠国待遇等。

⑥中英《北京条约》

1860年10月24日签订。

又增加:

1.开天津为商埠;

2.准许英国招募华工出国;

3.割占九龙司地方一区;

4.增加赔款为八百万两。

⑦中法《北京条约》

1860年11月2日签订。

又增加:

1.开天津为商埠;

2.准许法国招募华工出国;

3.任法国传教士在各省租买土地,建造自便;

4.增加赔款为八百万两。

⑧中俄《北京条约》

1860年11月2日签订。

增加:

1.中俄共管的乌苏里江东至海的大片中国领土划给俄国;

2.规定蒙、新西北边界,割占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大片中国领土;

3.开放喀什噶尔为商埠等。

⑨中美《续增条约》

1868年7月28日签订。

主要是:

1.扩大掠夺华工;

2.美国可在中国设学校;

3.对侨民不得“欺侮凌虐”。

⑩中葡《天津条约》

1887年12月1日签订。

主要是:

1.允许葡萄牙永驻澳门;

2.同样享受英、美等在中国的特权。

11.中俄《伊犁条约》1881年2月24日签订。主要是争夺伊犁河流域的中国领土,并将兵费增为九百万卢布。

12.中英《烟台条约》或称《滇案条约》,1876年9月13日签订。

主要是:

1.英国得派员至云南调查;

2.英国可经甘肃、青海、四川等地进入西藏,转赴印度;并可由印度进入西藏;

3.增开宜昌、芜湖、温州、北海为通商口岸;

4.租界免收洋货厘金;

5.减少进口税;

13.中法《会议简明条约》

1884年5月11日签订。

主要是:

1.清政府承认法国与越南订立的不平等条约;

2.允许在中越边境开埠通商;

3.调回在越南的中国军队。

14.《中法新约》又称《越南条约》,1885年6月9日签订。

除要中国承认法国在越南的特权外,还降低了中越边界的进出口税率;日后中国修筑铁路应向法国商办;法国退出台湾、澎湖。

『甲午中日战争时订立』

①中日《马关条约》

1895年4月17日签订。主要是

1.中国承认朝鲜由日本控制;

2.日本强占台湾、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

3.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

4.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5.允许日本人在各通商口岸任便设领事馆和工厂;

6.日军占领威海卫,俟赔款付清后才撤退。

②中日《交收辽南条约》

1895年11月8日签订。竟要清政府以三千万两“赎回”辽东半岛。

『八国联军战争时订立』

①《辛丑条约》

1901年9月7日,清政府与英、美、俄、德、日、法、意、西班牙、奥地利、荷兰、比利时十一国签订。主要是:

1.中国赔款四亿五千万两,分三十九年还清,年息四厘,本息合计达九亿八千多万两;

2.将北京东交民巷划为外国使馆区,中国人不准居住;

3.拆毁大沽炮台及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外国军队驻扎北京和从北京到山海关沿线的十二个重要地区;

4.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参加“与诸国仇敌”的各种组织,违者处死。

5.各地官员如发生“伤害诸国人民”事件,必须立即镇压,否则立即撤职,永不任用;

6.清政府承认附和义和团的错误,向帝国主义“道歉”。

精选阅读

高考历史知识点归纳:辛丑条约


高考历史知识点归纳:辛丑条约

《辛丑条约》,亦称《辛丑各国和约》、《北京议定书》,是中国清朝和英、美、法、德、俄、日、意、奥、西、荷、比十一国在义和团运动失败、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后签定的一个不平等条约。条约签定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七月二十五日,辛丑年,故名辛丑条约。因条约签订日为阳历9月7日,因此有“九七国耻”一说。

当时清朝政府内部有将首都迁往内地(西安)继续与联军作战的建议。但是当时的清政府实际上已经没有可靠的军队了。义和团已经被战败,山东以南省份的总督们早在义和团期间就已经与外国达成地方上的协议,违抗清政府支持义和团的决定。因此清政府决定签署这个条约来保全自己。

《辛丑条约》共12款,另有19个附件,主要内容有:

1、赔款。中国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年息4厘,本息共计9.8亿两,以海关税、常关税和盐税作担保。

2、划定使馆区。将北京东交民巷划定为使馆区,成为“国中之国”。在区内中国人不得居住,各国可派兵驻守。

3、拆炮台、驻军队。拆除大沽及有碍北京至海通道的所有炮台,帝国主义列强可在自山海关至北京沿铁路的12个地方驻扎军队

4、胁迫清政府承诺镇压反帝斗争。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加入任何“与诸国仇敌”的组织,违者处死。各省官员必须保证外国人的安全,否则立予革职,永不录用。凡发生反帝斗争的地方,停止文武各等考试5年。

5、对德、日“谢罪”。清政府分派亲王、大臣赴德、日两国表示“惋惜之意”,在德国公使克林德被杀之处建立牌坊。

6、惩治附合过义和团的官员。从中央到地方被监禁、流放、处死的官员共百多人。

7、设立外务部。将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首,成为清政府与列强交涉的专门机构。

一、巨额的赔款,是列强对中国空前的大规模勒索;为支付这笔赔款,清政府加紧搜刮人民,使中国人民生活更加贫困,社会经济更加凋敝。

二、在北京设立的“使馆界”,实际上是“国中之国”,是帝国主义策划侵略中国的大本营。外国侵略者控制京津地区,使清政府完全处于军队的控制之下,便于侵略者直接派兵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

三、按照条约规定,清朝官吏严厉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进一步成为帝国主义帮凶。

四、该设外务部的规定,便于清政府能够按照外国侵略者的意旨实行卖国的外交政策。

1、法国政府曾向各国递交一份备忘录,为将要到来的议和定调子。其中写道:“由于各国使馆希望前往沿海或各国部队想要从沿海前往首都(北京),为了保持道路始终畅通起见,各国对某些地方进行军事占领。”该条文的核心内容最终写入了(D)

A.《黄埔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40年英国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有学者在谈到这次战争之后中外交往的历史时曾说:“在鸦片战争以前,我们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在以后,他们不肯给我们平等待遇。”

材料二: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关税税率,中国须同英国商定。材料三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本轮船可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材料二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关税税率,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材料三: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本轮船可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材料三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本轮船可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材料四: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由各国派兵保护;拆除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吏,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加入反帝性质的组织,对反帝运动镇压不力的官吏,永不叙用”;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

——以上材料均摘自《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我们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指的是什么?19世纪中国受到哪些方面的“不平等待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材料二、三、四分别出自哪个不平等条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几段材料反映的一条主线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指清朝前期盲目自大,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中国受到的“不平等待遇”:西方列强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签订不平等条约、制造惨案、屠杀中国人民、掠夺财富、经济侵略、文化侵略等。(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2)材料二出自《南京条约》;材料三出自《马关条约》;材料四出自《辛丑条约》。

(3)中国一步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曾以清光绪帝名义发布的《罪己诏》称:“今兹议约,不侵吾主权,不割吾领土,念列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事后追思,惭愤交集。”文中的“议约”是指(D)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4、鲁迅说:“至于中国所谓的手段,在我看来,有时也应该说有的,但绝非’,倒是想’。然而,夷又哪有这么愚笨呢,却先来一套”。中国近代史上能体现以夷制夷、以夷制华、以华制华三种策略的历史事件分别是(A)

A、甲午战争,太平天国,《辛丑条约》

B、《辛丑条约》,太平天国,甲午战争

C、太平天国,《辛丑条约》,甲午战争

D、甲午战争,《辛丑条约》,太平天国

5、1900年以后,在天津老城南门外(南市一带)出现了租界与天津地方当局均不实施管理并一度畸形繁荣的地区,俗称“三不管”。这本质上反映出近代天津城市的(C)

A、封建落后性

B、治安管理的不合理性

C、半殖民地半封建性

D、建设的散乱随意性

2017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


2017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

1.1912年孙中山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宪法性文件;1954年一届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2.《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1954年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共同纲领》在当时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其临时宪法的职能终止于1954年宪法的颁布。

3.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形成;1956年“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指出,标志着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1982年“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方针的提出,使政治协商制度进一步完善。

4.“长期共存、互相监督”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同民主党派长期合作的思想;“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则生动地表述了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之间彼此信任、真诚合作的关系。

5.“文革”得以发动的根本原因不是党内制度不健全,而是党的“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结果。中国要避免这样的悲剧重演,主要在于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实行并落实依法治国方略,而不单是防止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

6.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密不可分。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前提和基础,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体现和保障;民主必须法制化,法制必须保障民主,社会主义民主是民主化与法制化的统一。

7.台湾问题不同于港澳问题,前者是内战遗留问题,属于中国内政,而后者是殖民主义遗留问题。东西德、韩国和朝鲜问题的产生,则是二战后根据国际协议形成的,属于二战的遗留问题。

8.周恩来总理首先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并逐渐成为国际社会所公认的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9.1971年中国是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而不是加入联合国。这是因为中国是联合国创始国之一,也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创始国之一。

10.1979年中美建交,中美关系实现完全正常化,并不意味着美国放弃压制中国的政策。

11.中美关系的缓和是中日关系正常化的关键,但不是根本原因,关系正常化符合中日双方的利益是根本原因。

12.中俄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不是中俄结成联盟,而是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的新型关系,既从本国利益出发,又充分考虑了伙伴的利益。

高考历史知识点归纳:马关条约


高考历史知识点归纳: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是中国清朝政府和日本明治政府于1895年4月17日在日本马关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原名《马关新约》,日本称为《下关条约》或《日清讲和条约》。《马关条约》的签署标志着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束。

马关条约是有史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给近代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具体表现一下四点:

①台湾等大片领土的割让,进一步破坏了中国主权的完整,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②巨额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同时,加速了的发展。清政府大借外债,列强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③通商口岸的开放,使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

④允许在华投资办厂,严重阻碍了的发展。

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①承认日本对朝鲜的控制;

②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

③赔偿日本军费两亿两白银;

④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4个通商口岸,日船可以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

⑤准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立工厂。《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

《马关条约》的签订,损害了俄、德、法三国在华的侵略权益。俄、德、法三国向日本提出照会,并以武器强迫日本放弃侵占辽东半岛。日本被迫同意将辽东半岛归还中国,但向清政府勒索白银3000万两作为“赎辽费”。

1、与《南京条约》、《马关条约》相比,《辛丑条约》在影响上有何特点(B)

A、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C、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使中国完全沦为殖民地

2、清政府与哪国签定条约中,最早涉及开设工厂(C)

A、英国

B、美国

C、日本

D、法国

3、近代中国有一不平等条约规定:“第二款中国将管理下列地方之权并将该地方所有堡垒、军器工厂及一切属公物件,永远让与日本:……二、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三、澎湖列岛……”上述引文应出自(C)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4、某条约签订以后,帝国主义国家竞相在中国投资、生产、设银行、修铁路、开矿山,大量输出资本。这一现象的出现与该条约的哪项条款密切相关?(C)

A、与英国商定关税

B、增辟通商口岸

C、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D、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

5、阅读下列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和李鸿章的一段对话:

伊藤:停战多日,期限甚促,和款应从速定夺,我已备有改订条款节略……中堂(指李鸿章)见我此次节略但有允、不允两句话而已。

李鸿章:难道不准分辨?

伊藤:只管辩论,但不能减少。

李鸿章:既知我国为难情形,则所求者,必量我力所为。

伊藤:日限既促,故将我所能做到者,直言无隐,以免多方辩论。请回答:

(1)指出李鸿章和伊藤博文对话的时间和地点。

(2)伊藤博文谈话时咄咄逼人的原因是什么?

(3)结果签订了什么条约?它对中国的社会性质有何影响?

答案:

(1)1895年;日本马关。

(2)日本在甲午战争中打败中国。

(3)《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我们是东海捧出的明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我胸中还氲氤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七子之歌·台湾》

(1)诗歌中的“郑氏”“酷炎的夏日”“母亲”各指什么?

(2)作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1)郑成功。日本侵略者。祖国大陆。

(2)表达了作者对日本侵略者的痛恨和对回归祖国的渴望。

2017高考历史知识点汇总


2017高考历史知识点汇总

 1、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史的历史沿革:

一、原始社会(二三百万年前——公元前21世纪)

过渡时期(皇帝尧舜禹时期大约4000——5000年前)

二、奴隶社会(公元前21世纪——春秋时期公元前476年)

三、封建社会(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鸦片战争1840年)

四、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年——1949年)

五、过渡时期(新民主主义社会)(1949——1956年)

六、社会主义社会(1956年——今天)

一、奴隶社会的发展史:

1、夏(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建立)(前21世纪——前16世纪)

2、商(奴隶制社会的发展时期)(前16世纪——前11世纪)

3、西周(奴隶制社会的鼎盛时期)(前11世纪——前8世纪即公元前771年)

4、东周(奴隶制社会的衰落时期)

(春秋时期(奴隶制社会的瓦解时期)(前770年——前476年)

(战国时期(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前475年——前221年

二、封建社会的历史沿革:

1、秦汉时期(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社会形成时期)

(前221年——公元220年魏取代东汉)

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大分裂时期也是民族大融合时期)(公元220年魏国建立——589年隋朝建立)

3、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589年——907年)

4、五代十国时期(大分裂时期)(907年唐灭——960年北宋建立)

4、辽宋夏金元时期(少数民族政权并立时期也是民族大融合时期)(960年北宋建立——1368年明朝建立)

5、明清时期(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1368年——1912年清帝退位)

如何巧记方法:以奴隶社会为例:

夏(前21世纪)减去5个世纪——就是商(前16世纪)

再减去5个世纪——就是西周(前11世纪)——减去3个世纪(就是东周即春秋时期开始(前8世纪前771年)——再减去3个世纪(就是战国时期开始(前5世纪前475年,进入封建社会)

理解记忆:半殖民地——政治上主权部分沦丧,区别于印度、埃及等殖民地

半封建——经济上资本主义开始兴起,但是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如何运用政治学原理分析历史问题:

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原理”——

例一:井田制瓦解(经济基础)——导致了“分封制无法维持下去”(上层建筑)——标志着奴隶制社会开始瓦解

例二: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先进的生产力)的发展缓慢的原因是——受到落后的封建生产关系的阻碍

例三:战国时期,铁器、牛耕的推广(先进的生产力)——推动社会进步,要求建立新的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于是,封建性质的改革运动风起云涌。什么是中央集权制度?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意义?

(1)定义:指全国的军政财权归属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执行中央政令。

(2)特点:官僚机构组织严密,分工明确,既相互配合又彼此牵制,最终使最高统治权集皇帝于一身。

(3)意义:

(A)有利于巩固封建统治,为历代统治者继承和发展。(历代统治者都要加强中央集权)

(B)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保障经济文化的发展,国家的独立。

****主义与中央集权的关系——二者相辅相成,中央集权是君主****的前提和基础,君主****是中央集权的必然产物。目的都是为了保证中央和君主的绝对权利。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91832.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