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玉剧社号
(一)谈话导入。
我们通过学习课文,认识了我国古代的女纺织家黄道婆和英国在护理事业方面取得卓越成就的南丁格尔,今天我们再认识一位女性,她就是我国豫剧表演艺术家常香玉……板书课题:《香玉剧社号》。然后引导学生围绕“香玉剧社号”飞机,谈谈自己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读课文,画出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和不懂的问题,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读课文,读后交流。
(1)自学本课生字,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吗?
(2)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有什么问题提出来吗?
(三)自学课文,感悟理解。
1.默读课文,说说:常香玉是怎样带领剧社捐献飞机的?
(重点引导学生学习“常香玉捐献飞机”这一部分,让学生运用已学会的读书方法,结合重点语句,自读自悟,从描写常香玉是怎样想,怎样做的语句中,了解她的爱国行动,体会她的爱国之情。抓住“为什么要捐献飞机——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结果怎样”这个线索来回答)
2.读了《香玉剧社号》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法?
(四)巩固练习。
1.认读本课要求认识的8个生字及带出的词语。
2.画出本课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多读几遍,也可抄写下来。
神鸟
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掌握11个词语。
2、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明白故事中蕴含的道理,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
3、引导学生体会“既……也……”的用法,并用它造句。
4、初步了解课文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了解神鸟是怎样一次又一次地从依尔特戈尔可汗那里逃脱的,从而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从神鸟讲的三个小故事中,体会作者是怎样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善良愿望表达出来的。
教具准备课件
导学过程二次备课
预习题纲
1、读通课文,自学生字词,画出不懂的地方,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概括课文主要讲了哪几个小故事?
第一课时
一、深情介绍,引入课题
1、在我国民族大家庭中,流传着许许多多的民间传说和英雄传奇故事。本单元课文将把我们带入动人的民间故事中,让我们感
受各族人民的勇敢、纯朴、善良。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内蒙古的山林中,去看看一只美丽的“神鸟”,去听听那动人的故事。
2、板书课题:神鸟
3、揭示课题:“神鸟”的“神”是什么意思?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检查字音。
多音字:可汗、闷头不语、看着、更夫、埋怨。
易读错音的字:伶、淙、吩咐
指导形近字:“燥、躁”“婉、碗”
2、出示新词及含有新词的语句,检查认读及理解。
3、速读课文,再次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故事?神鸟是通过哪几个故事让自己彻底逃生的?
4、交流。
三、细读课文,体会感情
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从哪些语句中读出神鸟神奇?学生思考后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1、人们捉不到它。抓住重点词语“不少国家……”“谁也没有捉到”“都走出一条山路来”,读懂捉神鸟的人很多,神
鸟很神奇。
2、捉到后与人们的约定。神鸟和可汗之间有什么样的约定?
出示:你带着我走的时候,既不许唉声叹气,也不许闷头不语。
指导朗读,并引导造句,再读原句体会关联词语的作用。
3、用故事打动人心,知道有同情心的人都会被打动,一定会叹息,使人违背约定。
神鸟是怎样一次又一次地从依尔特戈尔可汗那里逃脱的?
三个故事有哪些相似点?
你对文中的狗、猫、乌鸦怎样评价?请发表你的感言。师相机引导朗读依尔特格尔可汗叹气的话。
这样好的狗、猫、乌鸦问什么遭到错杀?
你想对文中的猎人、妇女、阿尔拜说些什么呢?
这三个小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4、可汗最后决定不再捉神鸟。
指名并指导朗读第十七自然段。
此时,可汗的表现与课文开头中哪句话完全不同?
可汗有如此巨大的反差,说明了什么?
(1)、可汗也有同情心。
(2)神鸟确实聪明。
(3)告诉人们:要做善良的人。
5、总结
四、布置作业
你想对文中的猎人、妇女、阿尔拜说些什么呢?请用以“——,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下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读相关段落请同学说一说,神鸟是怎样一次又一次逃脱的?
2、为什么神鸟能一次又一次地逃脱?
二、初步了解课文的表达方法
1、除了神鸟,课文还写了哪些人物、动物?你怎么评价课文中的各种人物、动物?文章表达人们怎样的心愿?
2、你发现了吗?本文在结构上有何特点?
3、总结:神鸟以其聪明才智,使得可汗不得不打消了捉它的念头。这是贯穿全文的大故事。而神鸟讲的三个小故事却是课文真
正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这种表达方式是我们应该学习借鉴的。
三、学习生字
重点指导书写“贼”“澈”“袱”
四、拓展阅读
阅读其他民间故事
猫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任凭、尽职、稿纸、跌倒、屏息凝视”等词语,能正确读出“无忧无虑、枝折花落、生气勃勃”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说出猫的性格,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3、学习××××××××××。
教学重点让学生根据猫的性格特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人和动物之间的感情。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搜集有关猫的生活习性的知识
导学过程二次备课
预习题纲
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自由读课文,梳理文章脉络。
第一课时
一、简介背景,导入新课
1927年“四?一二”蒋介石背叛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工农群众和革命知识分子。郑振铎被迫远走欧洲。
《猫》是郑振铎从事文学创作的早期作品,适逢“五四”青年要求自由平等、个性解放等问题,即使对不会说话的猫也应如此。在他这一时期的作品中,表现出新思想、新观念;表达出同情弱小无辜,谴责专制霸道;弘扬公道、民主、博爱的思想。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请同学们读写下列词语。
任凭贪玩尽职稿纸跌倒开辟屏息凝视
(认真地将词语读三遍,再书写一遍。遇到读不准的赶紧查字典。)
2.我能读准下列词语。
无忧无虑淘气遭殃枝折花落生气勃勃
(和同桌合作读,读不准的要马上纠正。)
三、细读课文,了解内容
让学生通过自由朗读课文,我知道()自然段是写大猫,()自然段是写小猫。
四、再读读文,重点探究
1.为什么说猫的性格古怪?用直线划出重点词句。
温馨提示:①默读课文1-3自然段,独立思考;
②和身边的同学讨论交流。
③有感情地朗读相关句子。
2.从哪些地方看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用波浪线划相关句子。
温馨提示:①默读全文,独自想像画面。
②每个同学都要发言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抓住大猫和小猫不同的特点,给课文段,理清脉络。
2.紧扣“性格古怪”学习大猫的特点。
3.通过反复朗读相关句子,在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的同时,说出猫的可爱之处。
板书设计猫
郑振铎
猫:生命之美,命运之悲
情:养猫之乐,失猫之悲
悟:猫之命运,人之得失
冬不拉
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认识6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掌握11个词语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它们的意思。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5、16自然段。
3、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
教学重点了解王子与黑熊搏斗并英勇牺牲的事件,感悟王子的勇敢无畏的品德。
教学难点琴声分别描述了哪些故事情节,能结合课文内容找出来并说一说。
教具准备课件生字卡片。
导学过程二次备课
预习题纲
1、查资料了解冬不拉这种乐器及相关传说
2、朗读课文三遍。①读准字音,认清字形。②把句子读通顺,读正确。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完后标出文中的生字词,把自己认为不好理解的段落或语句多读一读。
第一课时
一、读课题,导入新课
1、放录像,看冬不拉琴的样子,听弹奏冬不拉的乐曲。
导语:这种琴就叫“冬不拉”。冬不拉琴声悠扬,琴的样子也很有特色,那么这种乐器为什么叫冬不拉呢?这里面有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把你了解到的向大家做一下汇报。
2、能说说冬不拉琴的由来吗?
二、学习生字,读准字音
1、预习时易读错音的字有什么?易写错,易混淆的字是哪个?你是怎么区分、记忆的?
2、学习生字具体步骤:
(1)判断正确读音
冥思苦想(mínmíng)骏马(jùnzùn)
依恋(luànliàn)匕首(bǐbì)
(2)把正确字填在()里
一()莫()自()()勇如()如()
()()不安()死如()()眉不展
(3)带读词语
(4)自己读一读,记一记这些词语(见书)
三、理清顺序,了解文章结构
1、速读课文,想一想文章先写了什么又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按什么顺序记叙的?
2、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解决简单的问题。
四、布置作业
1、写生字,抄写词语,积累本课书中的成语。
2、读课后思考题,再次带着问题读书。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请齐读课题,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后你说一说“冬不拉”指的是什么?这节课我们要细读课文,看一看这种乐器得名的由来。
二、抓住重点,朗读理解,体会情感。
1、默读2-10自然段,思考
(1)你认为王子冬不拉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哪儿看出来的,边读边画批。
(2)全班交流(学生从哪一点切入都可以,教师最后梳理顺序)
要点一:不顾个人安危(2自然段)
出示文字片
步骤①“自告奋勇”一词什么意思?
②联系上文想想为什么王子自告奋勇去除掉瞎熊?
(联系第一自然段及国王的表现,理解“一筹莫展”、“心急如焚”、“愁眉苦脸”等词语的意思。明白任务艰难,危险性大,别人无法完成,替父分忧,为民除害这几个意思。)
要点二:胆大心细,不辞辛苦(5、6自然段)
①先读一读
②王子是怎样找黑熊、布置兽夹的?把描写他动作的词语找出来,从中你看出了什么?
(不畏艰辛的为民除害,他决心坚定,胆大心细。)
③写黑熊的这一自然段删去可以吗?为什么?
(不可以。这部分写出了黑熊的狡猾,可以看出下面王子与瞎熊的搏斗时危险万分的。)
要点三:勇敢无畏,不怕牺牲(7自然段)
①王子与瞎熊是怎样搏斗的?读一读
②指名朗读,大家评一评。
③你感到这场面怎么样?
2、小结:
(1)冬不拉是怎样的一个人?
(2)理清文章层次,先写什么又写什么。
三、想象画面,朗读课文,体会情感。
1、“冥思苦想”什么意思?人们深思什么,苦想什么,为什么这样冥思苦想?(联系上文)
2、想出什么办法?
3、读琴声这一部分,说一说通过音乐阿肯是在讲述什么事情?
4、找出与琴声相对应的故事情节读一读。(同桌对读)
5、理解“视死如归、低回婉转、音韵铿锵、如泣如诉”几个词语的意思,这分别是怎样的场景?
6、指名四人读四种琴声,指名四人读四种相应的故事情节。
(1)指名朗读
(2)说一说这几个情节。(出示填空)
7、带着想象,配乐朗读。
8、配乐背诵(自由读、背)
9、试着背一背,介绍自己是怎么背诵的?
(想象画面背、回忆故事情节背、抓住四个词语背等)
10、用琴声叙述王子为民除害的故事,让你感受到什么?
(音乐也是一种语言,音乐的魅力,音乐文化的特点)
四、弄清来历,明白意义,体会情感
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说一说乐器的来历。
五、总结全文,归纳板书,提高升华
1、全文还有几处描写表达了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请你找出来读一读。
2、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请和大家说说。
3、归纳板书,提高升华
冬不拉纪念琴
自告奋勇承担重任视死如归
不辞辛苦准备作战低回婉转
毫不畏惧英勇搏斗音韵铿锵
献出生命为民除害如泣如诉
七、布置作业,巩固练习
1、继续背诵课文15、16自然段
2、积累词语,会说成语的意思。
3、小练笔:写读后感。要求从多角度写
(如对人物的崇敬,对音乐语言魅力的感受)
海豚救人
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六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了解海豚是怎样救人的,它为什么能够救人?
3、领会作者运用的表达方法。
4.受到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人文教育。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了解海豚是怎样救人的,它为什么能够救人?
教学难点领会作者运用的表达方法。
教具准备有关海豚的资料录像
导学过程二次备课
预习题纲
1、初读课文,画出文中的生字,并借助工具书扫除阅读障碍
2、自由读课文,想一想,海豚是怎样救人的,它为什么能够救人。
第一课时
一、观看录像,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看过海豚的表演吗?谁来谈谈?想不想再次亲眼目睹一下海豚的绝技?播放海豚表演的录像。
2.海豚可真能干,它们不仅是水族馆里的“表演明星”,更让人惊奇的是,它们还是“见义勇为”的海上救生员呢.在这节课,我们讲一起研究“海豚救人”这种不可思议的现象。
二、初读课文,感知文意
1、归疑并导入初读课文
海豚怎么救人,为什么救人,请你读一读课文,相信你会了解到许多有趣的知识。(生自由读课文,交流信息)
2.交流读书的收获
同过刚才的阅读,你了解到那些知识。(学生交流阅读所得)
三、再读课文,尝试研读
1、小结引入深究部分,鼓励用不同的学习方法。
大家一下子就抓住了问题,明白了海豚之所以能够救人,是来源它对子女的“照料天性”。不过,读书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我建议大家(出示)小组里合作学习课文中提供的海豚救人的三个事例,共同探究海豚为什么能够救人。可以自由运用我们以前学习课文的方法。
2、学生分组学习,商议学习方法,并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分工合作。教师巡视,了解学法,并作指导和点拨。
3、归纳学法,互相启智。
师梳理具有代表性的学法组织交流。
学法A:表演讲故事。
学生运用拟人的方法,将海豚救人的三个事例娓娓道来,第四位同学得出海豚救人的美德,来源于海豚对其子女的“照料天性”这一结论。
点拨:组织学生评议这种学法;鼓励其他学生加以补充完善。
学法B:读一读、画一画、想一想、说一说。
学生画出若干句子品读:
①就在他们求生无望之际……营救它们。
②不料,海豚却把身子往下沉……背上了”。
③“她拼命往岸边游……护送她到靠近港口的安全地带。” ④“海豚救人的美德……‘照料天性’”
点拨:抓住有价值的句子带领全班感悟,美美地品读,感受海豚救人及时、动作灵巧、聪明伶俐及其照料天性等。
学法C:列表方法
学生将海豚救人的三个事例列表归纳。
4、殊途同归,融汇理解。
(1)出示句子:海豚救人的美德,来源于海豚对其子女的“照料天性”。
读中感悟:海豚照料子女的天性是怎样转变为救人的行为呢?
生用书中的语言组织表达。
(2)师小结:海豚出于母爱,照料幼豚浮出水面呼吸,年深日久。这种母爱得到了升华,成了一种见义勇为的救人行为。让我们一齐读读第7自然段,体会体会吧!
四、激活文本,丰富认识
1、师启发开拓思路:
海豚除了救人,还能为我们做什么呢?大家课前搜集出不少资料,能选择有价值的与小伙伴分享交流,更是其乐无穷。
2、生简述资料,进一步感受“海豚是人类的好朋友”的丰富内涵。
五、激发情感,升华认识
1、师述:这一路学来,我们逐渐了解海豚,(点击海豚图片)它会表演,能救人,会领航,老师忍不住想对它们说:“海豚,你们这群可爱的海中精灵,你们永远是我们的好朋友!”同学们,你们又想对海豚说些什么呢?同桌之间说一说吧!
2、请若干学生畅所欲言。
3.师点拨:是啊!海豚爱人类,我们也爱海豚啊!正如同学们所说,我们应该富有爱心,保护地球,让海豚救人的美丽源远流传,让人类与动物友好相处的故事绵延不绝!
板
书
设
计8.海豚救人
1966年韩国海船
1972年南非姑娘
1992年印尼货轮
救人原因:照料天性
珍珠鸟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课文内容,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朗读课文,正确认读13个生字。
3.学习领悟信赖是人类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基础,让学生爱护动物、善待生命。
的情感。
生爱护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珍珠鸟在“我”的照料和呵护下发生变化的过程。
教学难点体会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
导学过程二次备课
预习题纲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自由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第一课时
一、简介背景,导入新课
冯骥才(1942~),当代作家。原籍浙江慈溪,生于天津。天津市文联主席、国际笔会中国中心会员、《文学自由谈》和《艺术家》主编等职。著有长篇小说《义和拳》(与李定兴合写)、《神灯前传》,中篇小说集《铺花的歧路》《啊!》,短篇小说集《雕花烟斗》等。
金山珍珠别名锦花鸟、锦华鸟、珍珠鸟、小珍珠、锦花雀等。金山珍珠羽毛鲜艳,体态娇小玲珑,动作活泼轻巧,非常可爱,是国内外著名的玩赏鸟。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联系上下文写出下列词句的意思:
雏儿索性细腻伏案信赖神气十足不由自主
三、细读课文,了解内容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珍珠鸟长什么样儿?
珍珠鸟的习性。
四、再读读文,重点探究
认真读读课文,想一想,珍珠鸟在“我”的照料和呵护下发生了哪些变化?1.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从哪里体现了“我”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
2.以学习小组的形式讨论研究。
3.指导朗读,引导小结:
第一次:作者对它观察仔细,“好肥”。
第二次:小鸟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大,胆子越来越大,而“我”不管它,不伤害它,微微一笑。
第三次:重点体会“摸、啄”。
第四次:小鸟对作者非常信赖,把他的肩头当成最安全的地方。
4、是啊,作者此时的内心感受和我们是一样的: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①找出文中写珍珠鸟的活动变化的句子,画上横线,读一读,说说为什么珍珠鸟的活动会有这些变化?
②文中有许多吸引人的描写,请你找出你觉得好的地方,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再有感情的朗读一下。
③谈谈你对“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的理解。
板书设计珍珠鸟
怕人的鸟──亲近人──信赖人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那怎样写才能有一份高质量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五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1(S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1黄道婆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媳、轧、卉、赢、祠”5个生字,会写“谣、筒、媳、虐、累、州、憔、悴、套、效、率、踏、卉”13个生字,掌握“歌谣、虐待、劳累、憔悴、效率、花卉、赢得、举目无亲、衣食无忧、百感交集、潜心研究、应运而生”等词语,理解“衣衫褴褛、乌泥泾布、衣被天下”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文章主要内容,学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文章主要内容,学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教学难点:
了解文章主要内容,学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活动过程
一.介绍有关黄道婆的资料
黄道婆(约1254—?)又名黄婆。我国元代著名的棉纺织技术家。松江乌泥泾镇(今上海县华泾镇)人。出身贫苦,小时为童养媳,不堪虐待,逃离家乡后流落到崖州(今海南省的三亚市),向黎族人民学得纺织技术。1295—1296年间,她返回家乡,着手改革纺织生产工具,创造了轧花车、弹花弓、纺车,改革了织机,提高了生产效率。她热心地把纺织技术传授给乡人,促使松江一带棉纺织业繁荣发展,对当时植棉和纺织业起了推动作用。至今她的家乡仍建有黄母祠。北京的国家博物馆里还陈列着她的塑像和松江布。
二.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1.形近字组词
谣()摇()遥()筒()简()媳()熄()
虐()虎()累()紧()焦()瞧()套()
耷()效()郊()率()摔()踏()蹋()
卉()奔()赢()绩()渍()轧()祠()
2.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举目无亲:
衣衫褴褛:
衣食无忧:
百感交集:
三.再读课文,感知内容,理清层次。
1.全文写了黄道婆的几件事?
2.全文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概括介绍(
)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写的是(
)
第三部分(5、6自然段)写的是(
四.练习与巩固
1.用直线把下面的词语准确地搭配起来。
赢得了设备增强传授
增加体重耐心地教育
增添声誉无私地体质
2.在下面的句子中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1).()劳累过度,黄道婆织布的速度慢了点儿,公婆和丈夫便把她毒打了一顿。
(2).()流落他乡,举目无亲,()黄道婆坚信,凭自己勤劳的双手,一定能够活下去。
(3).黄道婆看到黎族人()棉花种得好,()纱也纺得好。
五.布置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精神的。
2.了解我国历史上的巾帼英杰黄道婆对我国纺织业的伟大贡献及她勇于革新、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我国历史上的巾帼英杰黄道婆对我国纺织业的伟大贡献及她勇于革新、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精神的。
活动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课文讲述我国历史上著的纺织革新家黄道婆传授()、革新(),为父老乡亲们造福故事。
二、研读感悟,体会情感
1、请同学们以四人为一个小组,找出能体现黄道婆特点的句子。
预设的句子有:
(1)年幼的她欲哭无泪,再也无法忍受这种牛马不如的生活,便决心冲出牢笼。
A、“牛马不如的生活: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
B、带点的字告诉我们少年时的黄道婆是一个什么样的女孩儿?
(2)虽然流落他乡,举目无亲,但是黄道婆坚信,凭自勤苦的双手,一定能够活下去。
“流落他乡”“举目无亲”说明黄道婆生活();“坚信”“一定能够活下去”表现出了黄道婆的()。
(3)虽然黄道婆在崖州过得衣食无忧,但是她常常思念家乡。每次想起家乡的贫穷和人们劳作的艰辛,黄道婆便百感交集。终于,到老年的时候,黄道婆毅然搭上顺道的海船,回到了故乡。
A、从“常常”一词看出了什么?
“百感交集”是什么意思?
由此看出什么?
B、有一句诗是这么写的“月是故乡明”,是啊,在中秋佳节的时候,她想念;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她想念;拿起纱线纺纱的时候,她更想念,由此你觉得黄道婆是一个怎样的人?
2、细读第5自然段,完成表格,想想表现黄道婆的什么精神。
原来创造、改进
轧棉籽
弹棉花的工具
纺纱工具
纺织品
图案织进织物中
3、小结:正是黄道婆的这种无私奉献、勇于创新的精神推动了家乡的变化,松江棉布远销全国各地,赢得了“衣被天下”的声誉
三、说写结合,升华情感
1、当黄道婆去世后,人们是怎么纪念她的?
2、出示各种各样布的图,问:看到这一切,你想对这位老婆婆说些什么?
3、假如同学们去上海的“先棉祠”参观,面对黄道婆的塑像,你又有什么感想?请写下来
4、总结:黄道婆无私奉献、勇于革新的精神令人敬佩,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棉神”。
四、布置作业
把黄道婆的故事讲给家人听。
12提灯女神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歧、欲、敦、窟、渍、瞩”6个生字,能正确书写“誉、鄙、歧、毅、伦、敦、窟、批、臭、渍、降、瞩”12个生字,正确读写“声誉、鄙视、歧视、毅然决然、伦敦、贫民窟、大批、污渍、臭气冲天、下降、瞩目”等词语,会用““不是……就是”“不仅……还”造句。
2.能概括各段段意和文章主要内容。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能概括各段段意和文章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体会“不是……就是”“不仅……还”在句子里的作用和练习造句。
活动过程
一.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1.读一读下列词语
声誉鄙视歧视伦敦贫民窟患者大批污渍瞩目下降优裕毅然决然
臭气冲天安然长逝
2.形近字组词
愈()鄙()邮()岐()技()毅()殿()伦()轮()抡()敦()郭()窟()窑()患()恩()批()渍()债()臭()息()降()隆()瞩()嘱()裕()浴()
二.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本文可分为部分来理解: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讲(
)
第二部分(第5——9自然段)讲(
)
第三部分(第10、11自然段)讲(
)
三.练习与巩固
1.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无所()()气急()坏()气冲天不()于耳
()目无亲衣食无()百()交集()哭无泪
2.写近义词
安慰()关怀()亲切()探视()
鄙视()朴素()毅然()照料()
3.缩写句子。
(1)山顶上一束柔和的阳光正好射穿黎明前的薄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听到了姐姐获奖的喜讯,年迈的父亲激动得手抖个不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远在他乡的母亲那慈祥的面容便清晰地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通过理解课文,学习南丁格尔无私奉献和忘我工作的精神。
2.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
教学重点:
1.能通过理解课文,学习南丁格尔无私奉献和忘我工作的精神。
2.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
活动过程
一.学习第一部分
默读第1—4自然段,思考
1、南丁格尔的家人反对她去当护士的原因是什么?
2、南丁格尔为什么要去当护士?
3、那她又是在放弃什么?从中你认为南丁格尔是个怎样的人?
二.学习第二部分,研读重点段落
(一)自由读第五自然段
1.了解“霍乱”这种病。
霍乱是一种由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通过被污染的食物或水传染,主要症状是呕吐、腹泻、脱水、高烧等,如不及时治疗会导致死亡。
2.在“南丁格尔不顾个人安危,志愿参加紧急救护工作。”加点词语表现出了南丁格尔()的思想品质。新课标第一网
3.“她在医院日夜奔忙,照料生命垂危的病人,不少无法救治的重病患者在她的怀抱中平静地死去。”在这句话中,“日夜奔忙”表现出了南丁格尔忘我的工作精神,“无法医治”、“重病患者”表现了南丁格尔会有()的危险,更说明她是一个()的人。
4.这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学习第六自然段
1.这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病房里是什么样的?对病房里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3.为什么那么多伤员称南丁格尔为“提灯女神”?
三.学习第三部分
南丁格尔逝世后,她在护理事业方面的卓越成就,引起了全世界的瞩目,为了永远纪念她,人们是怎么做的?
四.总结反馈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一定有很多的收获,来试一试吧:
1、国际护士协会和国际红十字会把南丁格尔的生日____月____日定为__________。
2、南丁格尔认为人生最大的幸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们称她为“提灯女神”,表达了对她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神的________之情。
五.练习与巩固
1.给下列句子中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把序号填在括号里)。招:①举手上下挥动;②用广告或通知的方式使人来;
③惹;④引来(不好的事物)
(1)南丁格尔从小聪明伶俐,性情善良,招人喜爱。()
(2)妈妈远远地向我和爸爸招手。()
(3)校门口贴着失物招领启事。()
2.联系课文内容填空。
正是因为南丁格尔的努力,人们改变了对护士职业的偏见,开始用“白衣天使”来称呼这位圣洁美丽的女士以及她所象征的护士职业。
人们对护士职业的偏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们用“白衣天使”来称呼南丁格尔以及她所象征的护士职业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这句话中我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香玉剧社号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常香玉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品质。
2、运用已掌握的学习方法理解词句,读懂课文。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常香玉捐献飞机的原因及经过,学习常香玉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品质。
教学难点
了解常香玉捐献飞机的原因及经过。
活动过程
一.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1.读写下列词语
募集后盾满目疮痍猖狂辗转反侧名角搞好一丝不苟踊跃积蓄
捋袖翱翔申报百废待兴轰轰烈烈丧心病狂狂轰滥炸
2.形近字组词
募()幕()墓()慕()暮()盾()质()猖()倡()搞()稿()苟()踊()桶()涌()蓄()畜()翱()
二.再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理清层次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第三部分(第5---10自然段)第四部分(第11自然段)三.抓住重点内容,深入理解
1.常香玉为什么要捐献飞机?
2.在捐献飞机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3.常香玉是怎样克服这些困难的?
4.想一想课文赞扬了常香玉的什么思想?
四.总结全文
1.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法?
新课标第一网
2.假如你是以下的身份,对于常香玉的这一举动,你会怎么想,怎么说。
(1)我是常香玉的孩子,我想说:
(2)我是常香玉所在社团的员工,我想说:
(3)我是一名抗美援朝军人,我想说:
(4)我是常香玉的一位忠实观众,我想说:
五.练习与巩固
1、把词语补充完整。
满目()()百()待兴()心病狂
()()反侧悲()难眠一丝不()
()()烈烈()()不舍
2、为下面的字选择字义。
1.望:A.向远处看;B.探望;C.盼望,希望;D.名望。
一望无垠()喜出望外()德高望重()看望病人()
2.满:A.全部充实;B.使满;C.达到一定期限;D.完全。E.满足;F.骄傲。
骄傲自满()满不在乎()满意()不满四年()
插满了箭()满上这杯酒()
14居里夫人的三克镭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镭、陋、弘、癌、签”5个生字,会写“镭、陋、郎、贯、囊、弘、捐、赠、数、癌、签”,掌握“简陋、法郎、富甲一方、困惑不解、出乎意料、腰缠万贯、解囊相助、弘扬、捐赠、数年、癌症、签字”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简练地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掌握本课生字。
教学难点:
能简练地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活动过程
一、背景介绍(有关居里夫人的生平)
居里夫人(1867—1934),波兰物理学家,最早荣获诺贝尔奖的女性。她勤奋努力,于1893年获得物理学硕士学位,1894年又获得数学硕士学位。1903年,居里夫妇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金。1911年12月,居里夫人又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居里夫人终生为人类的幸福献身科学,从不计较个人的私利和荣誉。她先后获得奖金10种之多、奖章16种之多,以及100多个名誉头衔。
二、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1、读写下列词语
镭元素简陋弘扬癌症签字捐献赠予周折典雅困顿固执出乎意料
大公无私富甲一方困惑不解解囊相助腰缠万贯一贫如洗
2、形近字组词。
镭()雷()陋()柄()贯()惯()囊()弘()宏()捐()娟()赠()憎()癌()签()鉴()检()捡()
三、深入读文,理清文章脉络
本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1---4自然段)先从美国记者麦隆内夫人1920年5月的一天采访居里夫人讲起,讲居里夫妇在十八年前炼出了第一克镭,当时每克镭价值(
),这位夫人应该早已()了,事实上十八年后居里夫人却买不起一克镭。原因是(
)。
(第5、6自然段)讲麦隆内夫人(
)经过以及数年以后(
)情况。
第7、8自然段揭示了居里夫人()的崇高思想和()。
四、再读课文,完面下表
名称来历用途
第一克镭
第二克镭
第三克镭
第二课时
1.指导学生读懂课文,通过三克镭的故事,了解居里夫人科学家人格的伟大和精神的崇高。
2.引导学生找出课文里哪些事情表现了居里夫人对人类贡献巨大,哪些事情显示出居里夫人经济的困顿,并初步了解课文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重点:
学生能读懂课文,通过三克镭的故事,了解居里夫人科学家人格的伟大和精神的崇高。
教学难点:
能找出课文里哪些事情表现了居里夫人对人类贡献巨大,哪些事情显示出居里夫人经济的困顿,并初步了解课文这样写的好处。
活动过程
一. 复习导入
本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深入学习课文,感受居里夫人的伟大人格
(一)第一克镭
1、第一克镭是怎么来的?
2、居里夫人用来干什么了?
3、当麦隆内夫人见到居里夫人时,是什么给麦隆内夫人留下深刻印象?
4、镭当初的身价每克高达75万法郎,这大约相当于450万人民币。按理说居里夫人应该过着怎样的生活?
5、而这些居里夫人都没有,她有的只是()
6、“简陋”前面再加个“异常”的作用是(
)
7、面对着惊讶不已的麦隆内夫人,居里夫人如何解释的?
8、你觉得居里夫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二)第二克镭
1、居里夫人的第二克镭是怎么来的?
2、居里夫人用第二克镭干什么了?
3、假如现在你就是美国记者麦隆内夫人,你将怎样对那些有钱的美国妇女说?
4、那么课文中对那些有钱的美国妇女的描写是否可以删除,为什么?
(三)第三克镭
1、那么居里夫人的第三克镭是怎么来的?
2、居里夫人用这第三克镭又干了什么?
(四)学习第三部分
1、对于居里夫人没有能力购买一克镭继续进行研究的情况,一些人认为,居里夫人在镭的问题上固执得令人难以理解,只要在专利上签个字所有的问题都可以解决 。但居里夫人在自传里是怎么写的?
2、如果是你,你喜欢做这样的人吗?为什么?
3、开拓思路:你还知道在生活中哪些人具有居里夫人那样?能用我们学过的一个词来评价这些人吗?
三.总结反思
居里夫人这样伟大的科学家值得我们学习吗?从居里夫人的身上,你想到了什么?写下你的感受
15花木兰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理解部分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体会花木兰的人物性格,并初步了解剧本这种文学形式,领悟其是怎样通过人物的对话来表现人物特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花木兰的爽朗、善良和孝敬父母、热爱祖国的情怀,并初步了解剧本这种文学形式,领悟其是怎样通过人物的对话来表现人物特点。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剧本这种文学形式,领悟其是怎样通过人物的对话来表现人物特点。
活动过程
一.导入,介绍背景
我国古代有一个朝代叫北魏。就在北魏后期,北边的柔然族、东北边的库莫溪、契丹等少数民族逐渐强大起来。他们经常派兵骚扰中原,抢劫财物。北魏朝廷为了对付他们,常常大量征兵,送到边防去驻防。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个时期。
二.再次认识剧本
1.这篇文章和我们四年级时学《快乐王子》这篇文章相似,都是剧本。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剧本是舞台演出的依据和基础。
2.剧本有下列特点:
(1)空间和时间要高度集中
(2)反映现实生活的矛盾要尖锐突出
(3)剧本的语言要表现人物性格
3.从剧本中我们能读懂什么?
(1)故事内容
(2)重点通过人物特点感受
三.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
1.读写下列词语
逊色、昼夜、鞋袜、赫赫、凯旋、忠孝、巾帼、从军、男丁、不期而遇、幸会、张灯结彩、晋升、一表人才、受之有愧、不可思议、须眉
2.读课文想想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四.自由读,评价人物
1.默读课文,想想花木兰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里看出的,划出相应句子,做批注。
2.交流
(1)全文有几个人物?
(2)这些人物各有什么特点?
3.分角色朗读课文
五.练习与巩固
1.组词
昼()袜()迟()抹()
凯()孝()皑()考()
2.把词语补充完整。
出生入()冲()陷阵智()双全
不()而遇喜气()()()()战功
3.“失”字有多种意义,在不同的词语中应选哪一种,请在括号里填上编号。
失:1.没有达到目的;2.改变常态;3.错过;4.丢;5.找不着;6.错误,疏忽。
大惊失色()实验失败()失物招领()工作失误()
4.修改下面有毛病的一段话。
王老师已经50多岁了,他却向年轻人一样充满朝气。清晨,他迈着隐健的步子走向学校;深夜,他还在灯下备课。最近,他被评为“优秀教师”的光荣称号。他说:“我要把毕生的精神献给教育事业。”
刘三姐
教学目标1、会认“喉”等六个字。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刘三姐是如何用歌声做武器与土豪劣绅作斗争的。
认识和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积累“激情四溢”等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刘三姐是如何用歌声做武器与土豪劣绅作斗争的。
教学难点了解土豪劣绅听了刘三姐的歌声如坐针毡,丧魂落魄,而乡亲们听了却扬眉吐气,拍手称快的原因。
教具准备录音机磁带
导学过程二次备课
预习题纲
1、搜集有关壮族的风俗民情等资料。
2、读课文三遍。①读准字音,认清字形。②把句子读通顺,读正确。③再读课文,把自己认为不好理解的段落或语句多读一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放《刘三姐》选曲:《山歌好比春江水》。
2、谈话: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歌曲,大家知道它出自哪里吗?
(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点评、小结)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要求:
1、读准生字表中的会认字,并记住它们。
2、思考:课文是分几部分写的?重点部分写了刘三姐的哪几件事?
3、全班同学在小组中交流,然后汇报初学情况。
三、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1、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为什么土豪劣绅听了刘三姐的歌如坐针毡,丧魂落魄,而乡新们听了却扬眉吐气,拍手叫好?
2、刘三姐和乡亲们唱的山歌中你喜欢哪些?可以给同学们读读,也可以唱一唱,然后说说为什么喜欢?
四、巩固练习
从课文中找出相应成语
⑴描写刘三姐和乡亲们的:
⑵描写土豪劣绅和秀才的: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要根据班级同学的具体情况编写教案。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火把节》教案”,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预习。
1.根据需要查找资料(如有关彝族、火把节等情况)。
2.自读课文,自学生字;默读思考:课文是分哪几部分写的,你是根据什么划分出来的?
(二)导入新课。
谈话:
1.同学们都喜欢哪些节日?说说过节的情况和心情。
2.我国是有着五十六个民族的大家庭,除了全国人民共同的节日,很多民族还有自己特有的节日,我们先交流一下查找的这方面的资料。
3.“来吧,到我们大凉山来吧,……”听,彝族朋友在召唤我们了。我们今天就一起走进大凉山,走进彝族的火把节去感受那盛大的节日气氛吧!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
2.说说课文写了哪几部分内容。
3.课文写了火把节的哪几个场面?
(四)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1.读了课文,你对彝族火把节有了哪些了解?
(准备过火把节那天的活动——打扫房子,准备节日饭菜,斗牛、摔跤,点燃火把奔向田野山川,围着篝火尽情歌舞,火把节的来历)
2.你最喜欢哪些场面,说说自己的感受。
3.说说彝族火把节的来历。了解了这个传说,你想到了什么?大家交流。
(通过第2、3两问,了解彝族的民族风情和彝家人的优良美德,从而感受民族文化的无穷魅力。)
(五)有感情朗读课文。
1.采取个人读、小组读、指名读等方式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朗读你最喜欢的段落,展示给大家听。
(六)巩固练习。
1.交流学习、记忆生字的方法。
2.读读写写(课后练习4)
3.词语采集——交流自己从课文中积累的词语。教案《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火把节》教案》,
《S版五年级语文下册香玉剧社号教案》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语文五年级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86761.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