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从而以举一反三的方式学会其他的知识点,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较简单易懂的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5、北大荒的秋天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学习第四自然段先概括、后具体的构段方式。
3、能真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知道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地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地思想感情。
二、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指名读课文。
2、简介北大荒。
北大荒是指黑龙江省嫩江流域、黑龙江谷地和三江平原的广大地区。过去那里是一片荒芜,解放后,经过建设者的开垦,荒地已变成良田。
3、北大荒的秋天是什么样儿的呢?
二、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1、轻声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词,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再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3、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北大荒的秋天怎么样?找出能概括课文的
绛紫透明波纹燃烧山岭
荡起北大荒一碧如洗清澈见底几缕自由读。
说说哪些生字在读的时候要特别注意。
(紫是平舌音,烧、澈是翘舌音,岭、缕是边音,纹是前鼻音,岭是后鼻音,荒、绛是三拼音)
指名读,齐读。
2、读句子。
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转眼间/变成/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就像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
这是一个长句子,在读时要注意合理的停顿。
教师范读;学生练读。指名读,齐读。
3、读课文。
指名分自然段读。
师生共同评议。
4、回答问题。
北大荒的秋天怎么样?文中用哪一句话来概括?
四、理清课文脉络
默读课文,想想课文是从哪两方面写北大荒的景色优美的?
五、教学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指名读。
2、识记生字字形
3、指导书写。
六、作业
1、用钢笔描红。
2、组词:
先()火()此()冷()文()
洗()灰()紫()岭()纹()
3、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读词语;
2.指名读课文;
3.提问
二、讲读课文:
1.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指名读第二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写什么?
北大荒的秋天的天空有什么特点?(一碧如洗)
理解“一碧如洗”。
天空的的流云是什么样儿?
指名读第二句。
“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色彩真多呀!课文中把流云比作什么?(五彩斑斓的锦缎)
“五彩斑斓”什么意思?
请同学们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
练习朗读和背诵。
小结:这一自然段描绘了北大荒的秋天的美丽。
2.学习第三自然段。
轻声自由读第三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什么?
填空:小河(),如同(),静静地躺在()。一全小鱼()游过去,()水面上顿时漾起了().
理解“清澈”。
为什么把“小河”比作“一条透明的蓝绸子”?
指名朗读和背诵。
小结:这一自然段描写了北大荒的秋天小河的美丽。
3、学习第四自然段。
默读第四自然段,数一数一共有几句话,那一句话能概括这一段的意思,用“-----”划出来。
指名回答。(原野热闹非凡)
“热闹非凡”是什么意思?(十分热闹,超出一般)
那几句具体写“热闹非凡”?“大豆、高梁”当作什么来写了?(当作人来写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哪些词语最能表现出热闹的景象?
读这句话时,要把农民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读出来。
练习朗读,指名读。
练习背诵。
4、学习第5自然段。
指名读第5自然段。
理解:“大豆摇铃千里金”“茫茫”“草甸子”“沉甸甸”
练读第5自然段。
小结:北大荒的秋天不仅景色优美,而且物产丰厚。
5、齐读第6自然段。用赞美的语气读。
三、齐读课文,总结全文。
四、作业1.抄写词语。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3.照样子,写词语。4.背诵全文。
6、西湖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文,背诵全文。
2.学习本课11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用“犹如”、“像”、“仿佛”,“宛如”等词语口头造句。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西湖的清奇秀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二、重点难点:抓住重点词语和文中的比喻句,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西湖的美丽。
三、教学教具:挂图、录音机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调动积累,激发兴趣
同学们还记得上学期学过的《忆江南》吗?我们一起背背。
学生背诵《忆江南》,老师后背诵。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杭州和西湖真挚的感情。杭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称,西湖,就是镶嵌在“天堂”里的一颗明珠。同学们,今天我们来一次文中游西湖吧。
二、初读课文
⒈配乐范读课文。
⒉学生自读课文。
⑴准字音,读通句子。
⑵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⑶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想想他们在句子中的意思,并标出不理解的地方。
3.检查自学效果。
⑴出示词语:杭州天堂远眺掩映一般犹如典雅轻柔秀美连绵起伏
⑵指名读词,开火车读,齐读。(重点读准后鼻音、翘舌音)
⑶解释疑难词意,了解词语掌握情况。
⑷分自然段指名试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整体感知。
⒋感知全文
在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中描写了西湖的哪些美景?
板书:山峦湖水湖堤小岛华灯
学生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⒌查字典理解“素有”的意思。
⒍第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三、指导朗读
⒈教师启发:我们读了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体会了文中的美景。
你们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
⒉学生提问。
⒊教师小结。
四、作业
⒈描红
⒉抄写词语
⒊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生字
⒈导入:昨天我们学习了《西湖》这课,读了课文,学习了生字词。同学们提出了一些问题,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
⒉复习生字词。
⑴听写几个生字:雅、般、柔、州
⑵检查反馈,要求:①字形正确;②间架合理。
二、细读课文,理解文意
㈠第1自然段
⒈教师引导: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感受了西湖那如诗如画般的秀丽景色。
师生对背第一自然段,了解杭州有什么样的美称?
⒉西湖是什么?
㈡第2自然段
⒈同学们上节课读书时提出了一些问题:
⑴为什么说西湖时一副优美的山水画?
⑵为什么说西湖时人间仙境?
⑶月下的西湖时什么样的景象?
⒉以读代讲,读中作答
⒊启发思考:听了刚才这位同学的朗读,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
⒋西湖的美不仅在湖,也在山,哪些句子写出了山美?
(讨论后出示第2自然段第一句话)
引导理解“远眺”“层层叠叠”“连绵起伏”等词语。
⒌教师启发,引导朗读:
谁来读读描写西湖水美的句子?
“硕大”是什么意思?
自由试读,边读边想象西湖湖面上点点白鸥飞掠的景色。
⒍现在你们明白为什么称它为一副优美的山水画?请用朗读来告诉老师。
㈢学习第3自然段
十里西湖中是怎样的景色?为什么说它是人间仙境?
请同学们朗读相关自然段。
“仙境”是什么样的地方?你在什么地方见过?
那么你们想看看西湖仙境吗?请读课文。
读了哪一句你彷佛看到了仙境?
结合课文理解“飘逸”“掩映”“典雅”词语。指导朗读。
㈣学习第4自然段
⒈生自由读第4自然段。想想这一段围绕那句话来写的。
⒉(出示2,3,4句)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好像看到了什么?
⒊指名朗读两个比喻句。
⒋明月东升,湖光灯光交相辉映,此时如果你伴着悠扬的音乐泛舟湖上会有什么感觉?
⒌指导朗读最后一句。
⒍朗读:师读第一句,生读二、三、四句。
三、回溯全文,朗读品味
⒈我们循着远眺西湖--近赏湖中--月下游赏的线索,细读了课文,我们又领略了西湖人间仙境般的秀丽景色。这样的美文我们应反复读,品。
⒉学生朗读练习。
⑴自由读课文。
⑵教师小结
四、布置作业
⒈背诵课文。
⒉摘抄好词佳句。板书:6、西湖
山峦湖水(远眺)
湖堤小岛(近赏)
华灯琴声(夜游)
7、拉萨的天空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
3.品读语言,感受美景,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陶冶审美情趣。
教学流程
一、初读课文,感知美
1.揭示课题。
拉萨是我国西部一座有名的日光城。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道走进西部,走进拉萨,欣赏那里的迷人风光。揭示课题后,可问学生:从课题看,课文会写些什么内容?
让学生简单说说。
2.自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这里要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朗读时间)
(2)认读生字新词。
拼音去掉,用开火车领读的方式,读生字新词(相机引导学生要读出感情来)。
你们能为这些生字再找些新朋友吗?可让学生在黑板上写下来。
3.交流反馈。
(1)指名朗读课文。
(2)交流读书收获。
教师相机引导学生弄明白拉萨天空的特点,使学生对课文有个整体把握。
4.写字指导。
让学生仔细观察生字的字形,看看这些生字在书写时要注意些什么?怎样写才漂亮?
(1)交流汇报。(教师可抓住一些比较难写的字进行范写,如“忍”“帘”等字。)
(2)练习临写。(此时可以播放舒缓的音乐,以营造写字的氛围,教师巡视进行指导。)
二、精读课文,体会美
1.精读第一自然段。
(1)轻声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你从这个自然段中知道了什么?
(2)引导学生品读比喻句。这句话写的是什么?把“拉萨的天空”比作了什么?这样写你觉得怎么样?
2.精读第二、三、四自然段。
(1)拉萨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课文是怎样具体来写的呢?
让学生自由阅读第二、三、四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并用笔把那些最能体现拉萨天空特点的语句勾画出来。
(2)同桌交流。
(3)让学生从第二、三、四自然段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个自然段来朗读,读出感情。
3.精读第五自然段。
先看图,再读文,图文结合体会意境,感悟比喻的精妙。
4.让学生说说自己精读课文后的感受。
三、诵读课文,传达美
1.创设情境,并自主诵读。
同学们,刚才我们在作者的引领下一同走进了西部,走进了拉萨,欣赏了拉萨的天空,感受到了拉萨天空的迷人风采。现在有一批外国友人要去拉萨观光,你们何不借此机会先向他们介绍一下,使他们对拉萨的天空有个鲜明的印象。想一想,怎么介绍才能把拉萨天空的美传达给他们?
2.模拟情境,尝试介绍。
(让部分学生扮演游人)
四、开设作业“超市”,自主选择练习
1.小组之间开展写字或听写词语比赛。
2.摘录文中优美的语句。
3.写两个打比方的句子。
4.把这篇课文背诵给家长听,让他们感受和分享拉萨天空的美。
习作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有一定的时间去思考挖掘自己的特点,同时从别人的评价中对自己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2、通过学生对自己的优缺点、性格、兴趣、爱好、特长等内容的小结,使同伴对他有更多的认识与了解。
教学形式:集体活动为主,做一做,猜一猜,演一演,说一说,写一写,议一议。
教学重点:使学生坦露自我,进一步了解自我。
教学难点:在组织活动过程中,注意避免学生之间的相互比较好坏及封闭自我。
理论分析:
人是生活在各种人际关系之中的,与他人交往是人的一种心理需要。社会越先进人际关系越会显示其特有价值。从儿童、青少年的成长和发展来说,学会交往具有特殊意义。现在的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以自我为中心,往往只看到自己成功的一面,认识不到自己的缺点。他们对自己缺乏全面的认识,也很少主动去了解他人,使自己与周围人们之间的关系失衡,产生矛盾,在今后的人际交往中常常会失控,而处于失败之地。
认识自己,认识别人是人际关系中最基本的要求,也是人际交往的第一步。让学生认识了解自己和他人,有很多方式和途径,而积极、主动的态度则更为重要。本活动在课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自制一张个人档案卡,课上通过猜猜演演、讨论、交流等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使学生在宽松、活泼的气氛中,主动向他人展示自我,从他人的评价中认识自我,也通过集体活动增进同学间的相互了解。
课前准备:歌曲录音带《手拉手》、小红星,学生各制一份个人档案卡。
教学建议:
1、档案卡的制作可根据学生的喜好,不规定颜色、形状、大小。
2、本次活动只是围绕同学之间的互相认识进行,不存在比较学生好坏的性质。
3、活动结束后,可以把卡纸收集起来张贴于教室。
4、此活动可以5-6人的小组开展,也可以全班进行。
5、此活动适用于小学中、高年级。虽说小学的几年生活,学生已经有了认识,有了了解,但并不一定真正地了解。此项活动让学生有意识地认识自己,也认识他人,有利于在以后的交往中减少矛盾和误会。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前,老师请大家每人做了一张个人档案卡,在卡上写上自己的生日、性格、兴趣、爱好、优缺点、喜欢玩的大家做得非常好。老师把你们的档案卡装在这只箱子里(出示箱子)。今天,我们来进行一次有趣的活动。
揭题(板书:我的自画像),目的是让每位同学能更好地认识自我(板书:认识自我)同时,进一步认识班上的其他同学。
(板书:认识他人)
二、活动与训练
活动(一)猜猜他是谁
1、教师说明:下面,老师请一位同学上来,随意从这箱子中抽一张档案卡,把卡上写的内容大声读给大家听,读完后,请大家猜一猜,卡片上所描述的是哪位同学。
2、指名一位同学抽卡,读卡。
3、交流:
(1)卡片所写介绍的是我班的哪位同学?
(2)你为什么能准确猜出来?
4、请被猜到的同学上台。
(1)鼓励他介绍自己。你的朋友准确地猜出卡片是你做的,可见他对你已有所了解,也说明你能真实地把自己的情况写出来告诉别人,你做得真好!你想让朋友更了解你吗?如果愿意,就请把自己的情况详细地告诉他们。
(2)上台的那位同学自我介绍。
5、根据那位同学的介绍,请他展示一下自己的特长或爱好,教师及时给予表扬或激励。
6、听了刚才一位同学的介绍和表演,作为他的朋友,你觉得他还有哪些值得你学习的或你想给他提些什么希望?(朋友补充介绍)
7、多么真诚的话语,听了朋友的话,你有什么想法?(上台者谈体会)
8、小结:刚才那位同学勇敢地向大家介绍了自己,真诚地接受朋友的忠告,作为他的朋友,也能伸出友谊之手,如实向他提出希望,他们做得真好(每人奖一颗小红星,发到上台者手里时,送给他一句祝福的话)。那位同学在朋友的帮助下,更了解了自己,所以我们如果想进一步认识自己,可以让我们的朋友更了解自己,多帮助自己。
(板书:让朋友更了解我,多帮助我)
9、再请一位同学抽卡,读卡(方法同上,所不同的是可针对上台者卡上的爱好,让他作自我介绍)。
10、改变方式,把抽卡,读卡改为老师说某个同学的特点,考考大家对他是否了解。(避免同一形式的重复,激发学生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
11、老师让同学猜一个平时表现不太好的同学,让这位同学从朋友的赞扬声中看到自己也有不少优点,从朋友的忠告中得到启发,激励他以后往好的方面发展。
(如有时间,还可改变方式,可让班中一位同学讲出他的朋友的特点,让其他人猜,这样更能体现活动的主体性)。
过渡:刚才几位同学,通过让朋友更了解自己,从而得到朋友们更多的帮助,更认识了自己,同学们,你们想更了解自己吗?下面,就让你的同桌来了解你,帮助你吧。
(板书:同桌)
活动(二)同桌手拉手
1、宣布活动规则:
(1)请几位同学把卡发给每个同学;
(2)先由一位同学把自己卡上的内容读给同桌听;
(3)听者向读卡者提出希望或讲讲对方自己还没注意到的优点。
(4)另一位同学读卡,听前一位同学告诉自己、了解自己的优缺点。
2、同桌交流,教师主动加入,适当指导。
3、小结活动情况(过渡)
(三)实话实说
1、刚才,你通过朋友、同桌的帮助,一定有不少新的收获吧!谁来说一说?
(1)指名上台的同学说。
(2)指名一、二对同桌说。
2、你喜欢这样的活动吗?为什么?(再次点明主题)
小结:大家通过让朋友,同桌了解自己,得到了他们的帮助,更了解了自己。你们想进一步认识自己和别人吗?那就让大家一起来了解自己,让大家互相帮助,手拉手,共创美好的明天。
(板书:大家)
3、全班学生可互换卡片,也可随意把自己卡上的内容告诉给同学听,请别人向你提出希望,对别人优点说几句祝福的话。(放歌曲《手拉手》,渲染气氛)
三、总结
由于时间关系,这节课上,我们的自画像只能画到这儿,相信许多同学还有很多真心话要对同学或朋友说,也很想把自己的卡给更多的人看,让更多人了解自己。我们还可以相互交流,你可以把别人的祝福或忠告记在卡上。到期末,我们再来搞一次活动,相信到时,你们的自画像会更完美。
附板书:我的自画像
朋友
让同桌更了解我,多帮助我
大家
认识自我,认识他人
练习二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完成练习2中的第一项:学用字词句。
2、巩固查字典,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理解能力。
3、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词,培养学生对语句的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词
教、学具:多媒体、学生准备字典
教学设计:
一、谈话,激趣导入
小朋友们,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有着丰富的内涵,相同的字词在不同的语境中,意思有时就不同了,我们来看这样一个句子。
二、多媒体出示:明境一样的水面顿时漾起了一道道波纹。
1、学生自由读。
2、指名读。
过渡:这里的“漾”分别有两种解释,分别是什么呢?请打开书,认真阅读第一项,并把你的答案在书上画下来。
3、指名问:你选择的是哪一种解释,并说说原因。
指导看图。
4、教会理解生字的新方法: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词。
三、教学第二题
1、审题,并画了题目中的要求
2、让我们一起去帮助小猴吧!(出示句子)
3、指名读,要求读准确,将自己领悟的感情读出来。
4、按要求查字典。
5、分小组讨论、交流
6、汇报交流结果
7、出示:不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带点的词。
(1)有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湛蓝的天空里越发纯净。
(2)奶奶说:“小明,你长得可真结实。”
四、总结:根据上下文确定字词的意思,这是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我们掌握了这种方法,就能为我们理解课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作业:用联系上下文确定字词的意思预习下面课文的生字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完成“写好钢笔字”,对学生的写字姿势,学习习惯进行培养。
2、按照笔顺规则把“异济养”3个字写正确、写端正。
3、完成“读读背背”,培养学生对词语的积累和运用。
教学重点、难点:对学生写字的良好习惯的培养
教、学具: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教学“写好钢笔字”
1、审题
2、指导
(1)回忆写字要求和描红要求
(2)出示小黑板,认读3个字,了解这几个字的结构。
(3)仔细观察,找出3个字的共同笔划,并说出撇和竖怎样才能写好看。
(4)范写,启示要点(异:上下结构,上面的“巳”要写在横中线的中央部位;第四笔“横”要长一些,第五笔“撇”稍短,竖落在竖中线上;济、养:除了“撇”“竖”注意以外,还要将上面的“撇”“捺”展开。
(5)学生书空
3、练习:教师个别辅导并强调书写姿势。
4、反馈:表扬书写姿势正确的学生并作纠正训练
二、教学“读读背背”
1、审题:弄清题目要求
2、指导
(1)自由读成语,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或问老师。
(2)教师范读
(3)学生自由读
(4)理解成语意思,学生交流、讨论
(5)练读、指名读、分组读
(6)练背、同桌间互背、集体背、指名背
3、练习:根据书上插图,任选成语说一句话。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能力,能在和陌生人交流中,掌握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的能力。
2、能够有辨别善恶的能力,能有初步的防范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能力。
教、学具:投影片
预习要求:观察父母是如何面对有人敲门的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听力训练,放录音。
这是什么声音?相机板书课题:当有人敲门的时候
过渡:当你一个人在家的时候,有人敲门,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二、审题,出示书上插图。
三、指导
1、自主参与,大胆陈述
2、学生讲,及时纠正
3、指导学生将画面说具体。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谁是怎样的表情,这样做对不对呢?为什么?
4、学生分小组练说。
四、互助学习,拓展思维
1、平时都有谁会敲你家门,你如何对答呢?
2、设置情景:
(1)敲门者是出差归来的父亲。
(2)敲门者是自己不认识的,但说是认识爸爸或妈妈的人。
(3)敲门者是陌生人。
3、学生互相交流,讨论。
4、学生表演,大家点评,点评的要求是:态度是否大方;声音是否响亮;见熟悉的人时用礼貌用语,发现是陌生人,要委婉拒绝。对学生的表演进行鼓励,并及时纠正错误之处。
五、总结:面对朋友要热情、礼貌,面对陌生人的敲门要婉转拒绝。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完成学写毛笔字,对学生的初学毛笔字掌握的写字姿势进行训练,加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教学重点、难点: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教、学具:多媒体学生准备:笔、墨、砚
教学过程:
一、回忆写毛笔字的要求
二、学写:竖
1、竖有两种写法:悬针竖、垂露竖
2、范写:边写边讲解,起笔落笔的位置,以及如何运笔。
3、学生仿写。教师巡视,对个别学生重点辅导。
三、多媒体演示:十、个
1、学生仿写
2、反馈:学生在写的过程中有问题处,教师重新范写。
3、学生练习:教师巡视,对个别学生辅导。
四、反馈
将好的习字贴在墙上,对不足之处重点辅导

精选阅读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而耗费半节课的时间吧,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吗?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浔中中心小学2012年秋季三年级语文学科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5灰雀第一课时主备人员程振清执教者

教学目标

1.认识“桦、胸”等5个生字。会写“郊、散”等12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3.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

教学重难点

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或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个人使用批注

一、看图导入,交流资料

1.出示列宁照片,说说他是谁?利用课前预习收集的资料,谈谈你对列宁的了解。2.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简介列宁。今天要学习的这个故事,就是一个发生在伟大领袖列宁身上的看似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故事。3.板书课题,书空“雀”字笔顺,提示“雀”字是从描摹鸟的体形而造出的象形字。二、读通课文,初步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好自然段序号。2.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重点指导读准“散(sàn)步”、“胸(xiōng)脯(pú)”、“白桦(huà)树”。注意“诚”“病”“蹦”读后鼻音。3.赛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读书竞赛,互相提提意见、帮助别人读得更好。4.课文哪几自然段是具体写列宁寻找灰雀、灰雀回到林中的事的?2~13是课文的具体写这件事的,那第1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呢?三、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1.指名读第1自然段,说说了解到了什么。2.课文是怎么描写这三只灰雀的?找出来读一读。说说哪几个词语用得好,借助多媒体动画,相机理解“婉转”、“来回跳动”、“惹人喜爱”。3.教师引读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体会列宁心中的感受,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4.巧妙结尾、设置悬念:第二天,那只深红胸脯的灰雀竟然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里去了?列宁和小男孩围绕着这只灰雀发生了一段怎样的故事呢?下节课继续学习。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学生自主观察本课生字有什么特点。2.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字形的?3.提醒:本课左右结构的字较多,注意左右比例。独体字“步”、“者”书写时笔画要舒展。4.学生描红、摹写。5.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浔中中心小学2012年秋季三年级语文学科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5灰雀第二课时主备人员程振清执教者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等14个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3.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

教学重难点

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或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个人使用批注

一、贴图导入,激发兴趣

1.贴出三只灰雀在枝头欢歌、跳跃的图画。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多么惹人喜爱。列宁每天散步都来到这儿,和它们打打招呼,问候问候它们。可有一天,列宁发现有一只灰雀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儿去了呢?二、精读课文,感悟真“爱”

1.自由轻声读一读课文3-10自然段,哪几段是列宁说的话,哪几段是小男孩说的,找一找、读一读。2.屏幕出示课文3.5.7.9自然段,请大家读列宁的这几句话,仔细体会列宁这些话的意思。a.学生交流。哪句话特别有体会,可以说一说,也可以把体会到的用朗读来告诉大家。b.列宁的着急、担心、惋惜、关心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用一个词来概括,是什么?板书:爱。3.聪明的孩子,有谁知道灰雀到底到哪里去了?你从课文哪儿看出来的?出示4.8.10段。a.各自练读这几段话,指名朗读检查。指导读好“一定会飞回来的!”教师运用手势,指导学生加强语气。b.读后体会:这时候,小男孩在想什么呢?c.男孩为什么要捉走这只灰雀?他对灰雀的喜爱和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有什么不同?小组讨论、发表看法,相互补充,汇报体会。5.相机小结:列宁的爱是给鸟自由,男孩的爱却夺去了鸟的自由,列宁才是真正的爱鸟!6.细细体会列宁和男孩的心理感受,分角色朗读3-10自然段,三、烘托高潮,深入体会

1.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树林,看,它们又在枝头欢唱了。多媒体投影显示:列宁和小男孩在白桦树旁看着灰雀。2.学习课文11-13自然段,自由朗读体会,3.读了这几段,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吗?学生交流、提出疑问,如“列宁为什么要问鸟?鸟怎么会说话呢?”等等。4.小组讨论,解答上面列出的两个关键问题。教师参与讨论、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列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他可不愿伤害这个可爱的小男孩的心,这就是对孩子的爱!四、收集故事、积累提高

1.学了这篇课文,你发现了什么?大家一起来说说。2.收集列宁或其他名人的故事,读一读,开展讲故事比赛板书:5、灰雀(惹人喜爱)列宁男孩教育知错就改作业一、看拼音、写汉字。1、胸pú()2、面包zhā()3、白huà()树4、chéng()实5、huò()者6、wǎn()转二、解释下列词语。婉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言自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诚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学反思:

浔中中心小学2012年秋季三年级语文学科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6小摄影师第一课时主备人员程振清执教者

教学目标

1.认识“摄、媚”等8个生字。会写“突、按”等14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

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或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个人使用批注

一、揭题导入

1.上节课大家学习了前苏联革命领袖列宁和一个小男孩的故事。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位前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和一个小男孩的故事。这个男孩是一个小摄影师。

2.板书课题。读准生字:摄(shè)。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摄影”是怎么回事,“摄影师”是干什么的人。3.出示教学挂图,学生交流高尔基生平情况,教师相机补充讲解。二、初读课文

1.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2.检查朗读情况3.给课文标好自然段序号,提醒学生课文共15段,小摄影师给高尔基写信的那部分内容属于第1自然段。4.交流学习疑难,相机指导学生朗读该词、句所在段落,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初步疏解课文字、词障碍。5.齐读全文后,完整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三、合作识字

1.小组合作,想办法记住生字字形。2.交流识记方法2.总结:你有什么收获?四、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2.熟读课文

浔中中心小学2012年秋季三年级语文学科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6小摄影师第二课时主备人员程振清执教者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读写“突然、立刻、人行道”等12个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高尔基对小男孩无比慈爱、关怀备至的感情。培养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

体会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高尔基对小男孩无比慈爱、关怀备至的感情。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或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个人使用批注

一、复习导入,说话练习

1.巩固词语纸团墙报鞠躬打量吩咐摆弄胶卷秘书杂志社转告2.用上以上词语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二、角色演读,体会感情

1.以小组为单位,组长为导演,安排组员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文第1—11自然段的内容。提醒:以课文内容为剧本,找出描写动作、神态的重点词语,边做动作边朗读。

2.教师分组巡视、指导朗读、表演。

3.挑选一组学生上台表演,根据表演情况,相机指导理解几处重点语句。a.点评学生表演的动作。相机理解“鞠躬”、“打量”、“摆弄相机”、“赶紧站”等词语。b.从小男孩“咧嘴笑了”到“大哭起来”,说说你表演时体会到小男孩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引导学生从中感受到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之情。c.抓住高尔基的反应,尤其是“吩咐”二字,展开讨论,体会到他对下一代的宽厚慈爱和关怀。d.引读第10自然段,注意高尔基的神态动作,指导读好句子:“孩子,回来!我给你胶卷,我这儿有很多胶卷。”让学生反复朗读好这句话,从中感受到高尔基多么想留住小男孩,帮助孩子拍成这张照片,实现他美好的愿望。4.练习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出对话的不同语气。三、巧设疑问,升华感情

1.提问:小男孩会回来吗?2.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要求联系全文,在课文中找出自己的依据。3.高尔基希望孩子来吗?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话,抓住“不过”、“一定”等词表示的前后态度上的转变,再次深切感受他对少年儿童的关怀和深深的爱。课外延伸,想想续写1.小男孩匆匆赶往高尔基的办公室,再次见面时他们会说写什么?做些什么呢?请你展开想想,接着往下编写这个故事,同学间相互交流。板书6、小摄影师小男孩高尔基扔纸团请进来忘胶卷给胶卷热爱崇敬关心爱护作业:一、看拼音,写词语。bǎinònɡjiāojuǎnzhǔnbèicèmiàn()()()()二、把下面的字去掉偏旁后,再组词。例:摄——(聂)(姓聂)格——()()按——()()切——()()贴——()()教学反思:

浔中中心小学2012年秋季三年级语文学科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7奇怪的大石头第一课时主备人员程振清执教者

教学目标

1.认识“考、秦”等5个生字。会写“著、藏”等13个字。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3.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或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个人使用批注

一、板画激趣,谈话导入

你见过大石头吗?如果你见到一块大石头(教师板画一块大石头)你是否会产生一些疑问?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就对一块大石头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奇怪的大石头》(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三、检查预习,质疑解难

1.结合资料袋中的内容介绍本文主人公——李四光。

2.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质疑,师生共同解疑。

3、你对小李四光有什么印象?

教师相机板书学生对李四光的印象。如:爱思考,爱提问,好问好学,等等。

4、能用书上的话来充分说明你的观点吗?

四、再读课文,合作研读

1、再读课文,划出说明自己观点的理由。

2、小组合作,互相说说自己的观点和句子。

由记录员做好记录,准备全班交流。

五、指导写字,完成作业

1.认读要写的字。

2.争做写字小老师:那几个字容易写错,该怎么写,请你想一想,然后提醒大家。

3.各自抄写。

浔中中心小学2012年秋季三年级语文学科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7奇怪的大石头第二课时主备人员程振清执教者

教学目标

1、认识“考、秦”等5个生字。会写“著、藏”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等20个词语。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3.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

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或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个人使用批注

一、复习生字新词

指名读生字、新词,进一步巩固生字和词语。

二、感知巨石形象

课文讲的是李四光小时候的事。小时候的他常常和小伙伴们围着一块巨石捉迷藏。让我们到现场去,去看看这是一块怎样的巨石,他们是怎样围着巨石捉迷藏的。

如果使用电脑多媒体课件的话,继续演示李四光围着大石头躲闪,大石头遮住了李四光,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找不到他的情形,引导学生根据内容描述。

三、感受好问精神

时间长了,李四光对这块大石头有了疑问。他首先想到的是问老师,李四光会怎么问?老师怎么答的?李四光又会怎么想?同学们读读课文,同桌间演一演。

同桌读、演后挑选学生上台表演。

表演结束后教师问李四光扮演者:“听了老师的回答,你的疑问解决了吗?为什么?”

四、解开巨石之谜

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他爸爸也说不清。后来这个疑团有没有解开,怎么解开的,请大家读最后两自然段。

读后讨论。

a.李四光怎么解开这块孤零零的巨石之来历这一谜团的?

b.对这块巨石的研究引导他发现了什么重大成果?

五、交流读后感想

1.完整地朗读课文。

2.读了这篇课文,大家都会有一些感想,请你和大家交流一下。

3.小结鼓励:

孤零零的巨石联系着千万年前地质事件,童年的疑问引发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貌似平常的事件不平常,好奇的童心所发现的问题可能蕴含着大价值。愿我们小朋友们也有强烈的好奇心,遇事多提问、多思考,不懈探求,去揭开一个个神奇之谜,为国家、为人类作贡献。

板书:7、奇怪的大石头

产生疑问

李四光多方求教

学习地质

专门考察

冰川遗迹——震惊世界

作业:

一、形近字组词

坑()推()秦()域()

抗()堆()泰()城()

二、照样子写词语

严严实实:

密密()、()、()

很深很深的大坑:

很滑很滑的()、()、()

突兀的大石头:

平整的()、()、()

教学反思:

浔中中心小学2012年秋季三年级语文学科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8*我不能失信主备人员程振清执教者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结合课文,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或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个人使用批注

谈话导入

1.哪位同学订阅过《儿童时代》?你知道这份儿童刊物的最早创办者是谁?宋庆龄是怎样的一个人物?

利用自己寻找到的资料,结合资料袋中的内容向大家介绍。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她小时候的故事——《我不能失信》(板书课题)。

初读感知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顺畅。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检查。

3.讨论疏解:

a.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b.文中讲到了哪几个人?他们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爸爸伯伯家

宋庆龄

妈妈小珍

c.完整地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了一个星期天,宋耀如一家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去,二女儿宋庆龄也很想去。她突然想起今天上午要教小珍学叠花篮,爸爸妈妈都劝她改天再教,但她为了守信就留了下来。

分角色朗读

1.交代任务:前后四位学生为一组,分角色朗读,一位读旁白,其余三位分别读爸爸、妈妈和宋庆龄的话。先组内练习,然后小组间比赛。

2.组内安排角色,各组练习,教师巡视。

3.挑三四个小组进行比赛。

4.同学评议,推选优胜组。

讨论深化

1.读了这个故事,你觉得宋庆龄做得对不对?

2.你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你是怎么处理的?读了本文后有何感想。

3.小结:俗话说“一诺千金”,诚实守信是我们做人处事的基本准则,希望以后大家也能像宋庆龄一样重诺言,守信用。

板书:

8*我不能失信

爸爸伯伯家

宋庆龄

妈妈小珍

诚实守信

作业:

一、我能连:

yàocānqiànshìpū

早餐扑空解释照耀道歉

二、锦上添花:

()的眼睛()地说

()的嘴巴()地问

()的孩子()地笑

教学反思:

浔中中心小学2012年秋季三年级语文学科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语文园地二第一课时主备人员程振清执教者

教学目标

1、选择一个课外读到的名人故事讲给同学听,培养良好习惯。

2、同时认真听其他同学讲名人故事,交流读后感想。

3、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力。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力。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或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个人使用批注

一、谈话导入

最近在语文课上我们结识了列宁、高尔基、李四光、宋庆龄等许多名人,课外大家也在读名人故事、寻找名人资料,今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举行一个故事会。二、分组举行

1.调整座位,各小组围坐在一起。2.各人先在组内展示自己所画的名人像或图片,简要介绍自己要讲的故事的主人公。3.交代讲故事、听故事的要求:三、全班交流

1.各组汇报本组评选出的“故事大王”名单,教师颁奖。2.荣获“故事大王”称号的同学非常荣幸,“故事大王”们肯定愿意让更多的同学听到你的精彩故事。哪位“故事大王”给全班同学讲?四、畅谈感想

1.听了组内同学讲的名人故事、“故事大王”讲的名人故事,大家有些什么想法?3.一位位名人是一座座丰碑,他们的崇高思想与品格就像一座座灯塔,让我们将他们的形象永远铭记在心中,从他们身上获得力量,学得智慧,向自己的理想迈进。

浔中中心小学2012年秋季三年级语文学科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语文园地二第二课时主备人员周瑞嵘执教者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2、自主发现引用人物的对话的三种不同形式。3、读读背背,收集积累名人名言。培养学生的积累能力

教学重难点

引用人物的对话的三种不同形式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或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个人使用批注

一、我的发现

1.轻轻读读本题中的三个句子,相互比较,这些句子有何异同。2.出示抄有本题内容的小黑板或实物投影仪显示,学生交流发现。3.齐读句子、体会。4.到学过的课文中再找找相应的例子,并说明属于哪一类形式。二、读读背背X-k-b-1.-c-o-m

1.我们读了不少的名人故事,了解了名人崇高的品格,生动的事迹,而名人们说过的一些话也闪耀着思想的光芒,多积累一些名人名言,时常回味一下,可以使自己获得启迪,从中汲取力量,今天我们就来学一些。2.请各人轻声读书上提供的名人名言,把其中的生字拼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3.指名朗读交流。教师相机正音指导。4.想想这些名言的意思,并且试着放声读出感情。5.指名再读,师生评价。6.齐读巩固。7.交流各自课前收集的名人名言,有感情地朗读给大家听。三、总结

你有什么收获?

浔中中心小学2012年秋季三年级语文学科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语文园地二第三课时主备人员程振清执教者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2.读成语故事,了解故事内容。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

读成语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或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个人使用批注

一、谈话导入

我们汉语中有很多成语都是从历史故事演变来的,一个成语背后包含着一个故事,了解这样的一些故事会使你获得知识,获得教益。今天就来学一个成语故事——《闻鸡起舞》。

二、自主学习

1.各自轻声读故事,注意生字的读音,借助注音认真拼读,把故事读通顺。

2.指名朗读,师生共同正音正句。

3.各自再读。4.同桌间试讲。把故事讲给同桌听,相互学习、指正。

5.了解了这个故事,以后我们一看到“闻鸡起舞”这个成语就会想到听到鸡叫就起床练武习艺的祖逖、刘琨。以后说话写作,你想表示珍惜时间、发奋努力这个意思时,就可以用上“闻鸡起舞”这个成语。

三、总结

你有什么收获?附单元训练

第二单元测试

班级:姓名:分数:

一、读拼音,写汉字。(10分)

yíjìjiāojuǎnkǎocháxiōnɡpúmícánɡ

()()()()()

lìshǐlǚxínɡsànbùyǎnɡwànɡzhènjīnɡ

()()()()()

二、写出加点字的读音。(4分)

停当()转告()鞠躬()面包渣()

流域()陨石()婉转()摄影师()

三、组词。(5分)

郊()惜()诚()秦()社()

胶()借()城()春()杜()

四、照样子,写词语。(12分)

自言自语()()()()

严严实实()()()()

转来转去()()()()

五、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8分)

一()摄影师三()灰雀五()电车一()杂志社

两()照相机六()石头一()朋友一()白发

六、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4分)

著名()喜爱()明媚()震惊()

七、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标点。(7分)

1、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说一切准备停当

2、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3、是的小男孩站起来鞠了个躬请让我进去吧

八、选择合适的关联词语填空。(6分)

一┅┅就┅┅无论┅┅还是┅┅如果┅┅就┅┅

1、()我忘记了这件事,明天()应该向她道歉。

2、()听到小伙伴的脚步声,他()悄悄围着大石头躲闪。

3、()是凛冽的寒冬,()炎热的酷暑;一听到鸡叫,他们就立刻起床练武。

九、按课文内容填空。(10分)

1、(),天才在于积累。

2、世上无难事,()。

3、为()而读书。

4、任何成就都是()的结果。

5、()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

十、阅读短文,回答问题。(9分)

闻鸡起舞

晋朝的时候,一个叫祖逖的青年,与好友刘琨住在一起。

一天夜里,祖逖翻来覆去睡不着。他想,怎样才能为祖国效力呢?到了后半夜,他听到鸡叫的声音,受到启发,决心练就过硬的本领,报效祖国。于是,他提醒刘琨,两个人起床到院子里练习武艺。祖逖手执长剑,刘琨手挥大刀,认真的挥舞起来。从此以后,无论是凛冽的寒冬,还是炎热的酷暑;无论是刮风,还是下雨,一听到鸡叫,他们就立刻起身练武。由于勤学苦练,他们的武艺都很高强。

后来,祖逖当上了将军。他带领的队伍纪律严明,作战勇敢,打了不少胜仗,得到了老百姓的支持和拥护。

1、短文共有()个自然段。主要讲了晋朝青年()的故事。(3分)

2、“闻鸡起舞”的意思是()。

我还能写出带有动物名称的成语(至少4个)(4分)

()()()()

3、用“—”画出祖逖刻苦练功的句子。(2分)

十一、最近,你读了哪些名人故事?请把你知道的一个名人故事写下来。注意写清你在什么时间读了什么故事,故事的内容是什么,最后还可以写出自己读故事后的想法。(25分)

教学反思: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学计划

第二单元教学计划

一.单元名称:名人故事

二.单元分析:

列宁、高尔基、李四光、宋庆龄,这是四个闪光的名字,也是四位享誉中外的名人。本组课文讲述的就是有关这些名人的故事。

在以往的几册教材中,学生曾经接触到了有关名人的故事,譬如,一年级下册的《邓小平爷爷植树》,二年级下册的《爱迪生救妈妈》。不同于前几册教材中对名人故事的零散安排,本组教材以名人故事为专题,将导语、课文、语文园地、课后练习等内容系统、完整地组织在一起。安排了《灰雀》《小摄影师》《奇怪的大石头》三篇精读课文,《我不能失信》一篇略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灰雀》《小摄影师》分别讲述了列宁、高尔基和孩子之间发生的故事,《奇怪的大石头》《我不能失信》记叙了李四光和宋庆龄小时候的故事。四篇课文所展示的不是他们作为革命家、文学家和地质学家的丰功伟绩,而是他们日常生活中的平凡小事,正是在这些平凡的小事中,体现出了他们崇高的、美好的品质。

教学本组教材,要注意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发挥其整合的优势。每个教学环节,都要有意识地突出本组专题。在阅读教学中,要使阅读教学和口语交际、习作等训练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本组的导语中,即明确提出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收集一些名人的故事,更多地了解他们”的要求,此外,在《灰雀》课后,学习伙伴的泡泡中也做了相应的提示。这些内容的安排,是为了“语文园地”中“口语交际”的顺利进行所做的准备工作。

本组的四篇课文,通过具体的事例展示了那些名人在平凡的小事中不平凡的一面。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通过默读和朗读理解词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名人身上的优秀品质,并使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与此同时,要培养学生学会边读书边思考,积累语言的习惯。

三.单元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二学段的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习作提出的明确要求,结合本单元文本特点,我们应该达到以下目标:

1.会认37个生字,会写40个生字,掌握词语表中的46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灰雀》、《小摄影师》、《我不能失信》中人物的对话。

3.在对课文阅读过程中了解文章主要内容,并能通过关键词句体会人物内心活动,体会人物高尚、美好的品质。

4.学会引用人物语言的几种方式。

5.把自己知道的名人故事讲给同学听,讲故事时要讲得清楚,让别人听明白;听故事时要认真。

6.背诵好词佳句,背诵“读读背背”中的名人名言,搜集更多的名人名言。

7.学会通过事情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写作方法,并养成修改文章的好习惯。

四.单元重、难点:

1.在对课文阅读过程中了解文章主要内容,并能通过关键词句体会人物内心活动,体会人物高尚、美好的品质。

2.体会作者是怎么把内容写具体的。

五.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

序号
教学内容
课时
1
《灰雀》
2
2
《小摄影师》
2
3
《奇怪的大石头》
2
4
《我不能失信》
1
5
语文园地二

4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这时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学生爱听老师爱讲的教案。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第二单元5翠鸟教学目标: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翠鸟、苇秆、腹部、衬衫、透亮、泡泡、又尖又长、清脆、一眨眼、逃脱、饲养、渔翁、石壁、打消、念头”等词语,摘抄描写翠鸟外形和动作特点的句子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3、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4、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和说明的,以及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教学重难点:抓住描写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的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的观察顺序和观察方法。
教学设计思路:

本文在描写翠鸟外形和动作特点的同时,表达了人们对它的喜爱之情。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围绕这两个方面展开。本文语言浅显、生动,学生初读课文,大致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细读课文,找出相关语句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翠鸟的特点、怎样将其表达清楚的。这一问题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层次:第一,首先是翠鸟外形上的特点。第二,翠鸟动作上的特点。翠鸟在外形和动作上的特点关系密切,正是由于翠鸟在外形上具有上述的特点,它在抓鱼时才会如此的敏捷、迅速。这一点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格外注意。作者之所以将翠鸟的特点写得如此细致,是与其日常的认真观察分不开的,进而引导学生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作者在仔细认真的观察基础之上,运用生动、形象、活泼的语言描写翠鸟的特点,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把朗读和理解结合起来,在正确领会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朗读表达出作者的感情,通过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教师准备:相关课件学生准备:搜集有关翠鸟的资料。板书设计:翠鸟爪子----------小、红
头-------橄榄色、翠绿色
翠鸟羽毛背-------浅绿色颜色鲜艳
腹-------赤褐色小巧玲珑
眼睛-------------透亮灵活
嘴巴-------------尖、长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导入激趣
1.这节课老师要带同学们去认识一种非常可爱的小鸟,它的名字叫翠鸟,又叫叼鱼郎。(板书课题)从鸟的名字中同学们能发现它的一些特点吗?
2.补充介绍:翠鸟的羽毛鲜艳亮泽,非常美丽;翠鸟的动作十分敏捷,它是叼鱼的高手,能深入水中一米多深去追鱼,小鱼如果被它发现,定难逃命。
3.除了这些,同学们还想知道什么?
1、学生回答问题。2、学生听老师做介绍。3、学生提问。二、理清顺序
1.默读课文第一段,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翠鸟外形的,边读边用铅笔在书上勾画。
2.指名按课文中叙述的顺序说一说作者先写什么,再写什么,然后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学生说的同时,教师操作CAI课件依次画出翠鸟各部分的轮廓。)
3.说说从总体上看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从下到上)写羽毛的部分呢?(先总说,再分说头部、背部、腹部)
1、学生读第一自然段,勾画描写翠鸟外形的句子。2、学生序数。3、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描写顺序。三、抓住特点
1.学生分小组再次认真朗读课文,讨论并记住翠鸟各部分的特点。
2.指名按顺序说说翠鸟各部分的特点。(学生说的同时,教师操作CAI课件依次给翠鸟的各部分涂上相应颜色。)
3.指名从整体上说一说这只翠鸟的特点。(小巧玲珑、颜色鲜艳)
4.理解“小巧玲珑”的意思。(从三方面进行引导:①补充介绍:翠鸟体形很小,身长只有15厘米,相当于大人的拳头那么大;②结合翠鸟停的地方--苇秆的特点进行体会。③观察CAI课件中的翠鸟图进行体会。)
5.学生看CAI课件中的彩色翠鸟图,练习按一定的顺序向大家介绍翠鸟的外形。
1、学生分小组阅读、讨论。2、学生口述翠鸟外形特点。3、学生叙述。4、学生听老师做介绍。5、学生看图做介绍,进行语言训练。五、欣赏总结
1.课文第一段从爪子、羽毛、眼睛、嘴巴四个方面把翠鸟描写得栩栩如生、活泼可爱。你们认为哪些句子写得最精彩?引导学生鉴赏、朗读。
2.思考作者为什么能把翠鸟的外形写得如此精彩?(①作者认真地进行了观察并且对翠鸟有着深深的喜爱之情;②写作时,按一定的顺序抓住了翠鸟的特点。)
3.指导学生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第一段。
①学生分小组练习有感情朗读。
②指名朗读,师生共同评价,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③师配乐有感情朗诵。
④学生进行配乐有感情朗读、背诵。
1、学生讨论、欣赏。2、学生思考讨论。3、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二、学习第二、三自然段1、齐读课文二、三自然段,思考主要写了什么?(翠鸟的活动特点)
2、学习第二自然段
自读,理解每句话写了翠鸟哪些活动特点。
第一句:动作敏捷
(1)“贴着水面疾飞”说明翠鸟飞得低而快。重点理解“贴”和“疾”。
(2)“一眨眼,又轻轻地停在苇秆上了。”说明翠鸟停得急而轻。在停与飞的对比中感受翠鸟的动作敏捷。
第二句:专心机警
抓重点词体会,如:“一动不动”“注视”“等待”
通过比较“看着水面”与“注视着水面”而理解“注视”(集中注意力看)。
播放翠鸟飞与停的慢镜头,让学生具体感知。
1、学生齐读课文二、三自然段。2、学习第二自然段,理解、体会翠鸟活动的特点。3、学习第三自然段
播放翠鸟捉鱼的过程,学生自读课文,思考这段写了什么?(翠鸟捉鱼的过程)
提示学生从翠鸟捉鱼的过程中找出翠鸟活动的两个特点。
3、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第1、2句:锐利的眼睛
抓住“悄悄”“露”“尽管……还是……”体会。并理解“锐利”(尖锐锋利,指感觉灵敏)
第3、4句:行动迅速敏捷
勾出捉鱼的动作:“蹬开”“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贴着”“飞走”。从捉鱼过程中体会到(1)翠鸟的动作熟练连贯,不犹豫不落空。(2)动作在一瞬间完成,连机灵的小鱼也没反应过来。可见翠鸟行动迅速敏捷。
“只有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苇秆为什么摇晃?(翠鸟蹬开苇秆去叼鱼)水波为什么荡漾?(鱼儿被翠鸟叼出水面)
提示:“摇晃”和“荡漾”的时间都不可能太长,而翠鸟却完成了离开苇秆到叼起小鱼飞走的一连串动作,这说明(翠鸟的迅速敏捷)。这是作者从侧面写出了翠鸟的迅速敏捷。
4、、讨论:翠鸟捉鱼的本领与它的外形有什么关系?
启发:(1)翠鸟为什么能停在苇秆上“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泛着微波的水面”?(因为它有一双能“紧紧抓住苇秆”的小爪子。)(2)翠鸟为什么目光“锐利”,能发现机灵的小鱼?(因为它有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3)翠鸟为什么能在疾飞中叼起水中的小鱼?(因为它有一张“又尖又长”的嘴。)(4)翠鸟的羽毛以绿色为主,这对它悄悄等待捉鱼有什么作用?(与草、树的颜色相近而有掩护的作用,不易被发现。)
4、学生就相关问题进行讨论。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复习1、朗读第1——3自然段
2、指名简要概述已学内容
1、学生朗读课文1——3自然段。2、学生概括已学内容。二、学习第四自然段
1、在欣赏了翠鸟美丽的外形和捉鱼的精彩表演之后,你会产生什么想法呢?引入学习第一句。
“真想捉一只翠鸟来饲养”强调“真想”,感受那种非常喜爱、迫不及待的心情。
2、但这种想法可能吗?引入学习第2——6句
理解“陡峭”,板书“打消想法”。
3、导读:于是,我们只能……
从“远远地看着”“希望它……多停一会儿”中感受对翠鸟的喜爱。板书“希望”。
1、将学生引入课文描写的情境中。2、学生理解词语。4、进行爱鸟、护鸟教育。
思考讨论:假如你有机会接近甚至捉到了翠鸟,你该怎么办?
4、学生讨论。三、识字、写字1、出示字卡,引导学生识记生字:2、“秆、腹、衬、衫、泛、泡、饲、陡”都属于左右结构,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其结构上的特点,然后把重点放在部件比例的大小上,指导临写。指导“翠、翁”“秆、透”时,要注意它们之间的联系,它们分别“羽”“禾”的部件,但书写时是有区别的,要注意到具体笔画、笔形和结构上的特点,落实到位。1、学生识记生字。2、学生观察字形。3、教师范写。3、学生临写4、教师巡视指导。4、学生练写。课外资料:翠鸟许多人都认为,翠鸟是生活在河流沿岸的淡水鸟类。其实,翠鸟的家族成员众多。有些翠鸟就是在海边生活的。束带翠鸟和斑点翠鸟就是典型的海鸟。
束带翠鸟分布在北美洲和南美洲北部的沿岸地区。束带翠鸟经常生活在岸边的灌木丛和树顶上。束带翠鸟的菜谱很丰富,鲑鱼、虾和蟹都是它的美味佳肴。束带翠鸟在捕猎之前总是在水面上不停地盘旋,寻找水下的猎物。一旦找到猎物,它就会悄无声息迅速地潜下水去,抓住猎物。束带翠鸟是迁徙性的候鸟。每年八月,它们开始迁徙。四、五月份的时候再返回故乡。束带翠鸟栖息在海岸边的地洞里。地洞一般深达2.4米。地下洞穴是雌鸟和雄鸟共同挖掘的。一切准备就绪后,雌鸟产下的卵大约有5到7枚,刚好放在洞穴底部。经过23天左右的时间,小翠鸟就可以出世了。
斑点翠鸟生活在亚洲和非洲的南部地区。雄鸟的全身以黑色为主。脖子上有一圈宽宽的白色羽毛。尾部和翅膀上也有白色的羽毛。翅膀的下侧也是白色的。雌鸟的颜色与雄鸟十分相似。只是雌鸟脖子上的白色羽毛不是一圈,而只是胸前的一撮白毛。雌鸟还有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它们的脖子和腿都是黑色的。斑点翠鸟也有挖洞产卵的习性。不过,它们的地洞没有束带翠鸟那么深。斑点翠鸟挖掘的地洞一般只有30厘米深。隧道的顶端就是雌鸟的产房。斑点翠鸟一窝可以产下2到6枚卵。孵卵和喂养幼鸟的工作由雌鸟和雄鸟共同完成。
第二单元6、《燕子专列》教学目标: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欧洲、瑞士、舒适、空调、启程、特殊、长途、骤降、疲劳、饥寒交迫、温暖、政府、救护、车厢、致谢”等词语,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3、?体会恶劣气候、环境与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4、?感受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2、?体会恶劣气候、环境与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设计理念:
《燕子专列》是一篇人文情惊较浓的文章,因此本设计力图体现“以情为基点、以读为主线、以悟为手段”的新课程理念,让学生在步步推移的多种读式之中,以具体的语言为载体,深层感悟课文所蕴含的人文精神,体会人们保护动物的博大爱心。教师准备:准备相关图片、音乐学生准备:搜集有关瑞士的资料。板书设计:政府呼吁、专列运送燕子专列市民抢救站台送别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情境导入1、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条重要新闻,你们听(放录音)“听众朋友们,瑞士广播电台向大家播报一条重要新闻,现在成千上万的燕子生命垂危,大家快快行动起来,救救燕子!”2、可爱的小燕子们到底遇到了什么灾难?请同学们快快打开书22页,齐读标题《燕子专列》学生齐读课题,书空课题。二、初读课文1、同学们自由地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用你们喜欢的方式解决,可以借助拼音,可以查字典,也可以请教老师或同组同学。看谁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1、学生初读课文,小组内交流识字方法。2、四人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2、四人小组内订正、检查课文朗读。三、交流1、指名读课文,相机指导朗读。1、指名学生读课文。2、指名认读生字。强调“殊、骤”的正确读音。2、学生认读生字。3、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人们为燕子做了什么?引导学生从两个方面去想:一是政府方面(做决定、呼吁人们、燕子专列)二是人们纷纷走出家门,竭尽全力寻找、专程送行。3、学生交流。四、品读1、字词我们都掌握了,课文的内容我们也都了解了。下面自己再仔细地读一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中你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可以写出来,小组内先讨论解决,解决不了的问老师。1、学生读文,小组交流提出问题,解决问题。2、全班交流。2、学生全班交流。(引导学生解决提出问题。预设问题:(1)字词的理解:启程、特殊、跋涉、濒临、呼吁、料峭(2)课文内容的理解。3、质疑、探究。将难度较大的问题提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解答。(1)什么是专列?燕子专列是什么意思?你还能说出哪些专列?(1)学生回答。(2)为拯救燕子?瑞士政府做了哪些努力?(引导学生从政府决定用专列运送燕子,呼吁人们去寻找燕子两个方面体会)(2)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子体会瑞士政府关心保护燕子。(3)为拯救燕子,人们又是怎么做的呢?(引导学生从人们专程去站台送燕子、冒着严寒去寻找燕子体会人们对燕子的关爱。)(3)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纷纷、冒着、顶着、踏着)、重点句子体会普通市民对燕子的关爱。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4、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复习1、认读生字词。2、指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1、学生认读生字词。2、学生朗读课文。二、争当“最佳小记者”现在我们评选出最佳小记者,谁的新闻报道得具体、准确,情感动人,就能获得冠军。(每小组推荐一名,可参考老师的提示)学生小组交流,小组再推荐,全班交流。板书:时间——地点——谁——遇到了什么事——哪些新闻煤体——播报了什么行动——人们怎样行动的——最后结果怎样)三、拓展训练1、同学们,你们看,“燕子专列”开过来了,(放课件)你们听,唧唧喳喳的小燕子们在说什么呢?1、学生自由想象回答,在学生回答的时候,对学生进行保护动物、爱护家园的教育。2、列车载着获救的小燕子,也载着人们对小燕子的关爱之情,驶向温暖的远方。你读了这个故事,想对贝蒂说什么呢?2、学生课堂组织语言,课后完成写作。(可以是对贝蒂行为的赞赏,可以表达对贝蒂是否在恶劣天气中被冻坏的关心,也可以是自己从贝蒂身上得到的启示,还可以请贝蒂介绍当时拯救燕子时的想法和所见所闻。)四、书写。1、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2、“欧、洲、瑞、舒、殊、骤、涉、踏、救”都属于左右结构,“启、疲、载”都属于半包围结构,指导临写,注意结构比例。“舒”不要将“予”写成“矛”;“涉”的右半部分“步”不要多写一点;注意“载”的笔顺。4、教师巡视指导。2、学生观察字形,临写。3、学生练写。课外资料:

瑞士:欧洲中部内陆国家,和法国、意大利、奥地利、列支敦士登、德国接壤。面积4?13万平方公里。人口704万(1995年),日耳曼人占84%,其他的是法兰西人、意大利人。居民多数信基督教或天主教。城市绿化率约61%。首都在伯尔尼。瑞士由山地和高原组成,西北有侏罗山脉,中部、南部有阿尔卑斯山脉。瑞士境内湖泊很多,莱茵河、罗讷河等发源于此。山间谷地气候温和,高山比较寒冷。水力丰富,有少量煤、铁、石油和铀矿。瑞士经济发达,人均国民收入居世界前列。工业、金融业、旅游业发达,为经济三大支柱。钟表业历史悠产量居世界前列,誉称:钟表王国。1950年9月与我国建交。第二单元7、《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读通课文内容,了解一个小村庄被洪水卷走的原因,受到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
2、帮助学生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帮助学生联系上下文,说出有关句子的意思。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受到热爱自然、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教育。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环境保护对于人类的重要性,懂得生态平衡的意义。
教学设计思路:

本文篇幅短小,语言朴实,然而其隐含的道理却非常深刻,因此,“言简意深”是本文的主要特点。本篇课文语言浅显、朴实,可以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初读课文的要求有以下几点:一是借助拼音和同学之间的合作,扫清文字的障碍,将书读正确、流利;二是在读书过程中思考,那个“美丽的小村庄”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教师继续引导学生细读课文,领会和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这里的两个“谁”值得特别注意,“谁”不作为疑问代词,是“任指”,表示没有例外,两个“谁”字连用,表明这里的人们没有任何的约束和限制,去山上砍树非常随便,因此,森林被破坏也就顺理成章了,森林遭到过度的砍伐也就有了一个前提——没有人管。“拎”字,从字面上与“拿、带”一致,但为什么不可以换成后两者呢?这个“拎”字表达了人们的一种非常随意的心态,它把人们那种把砍树没当作一回事的心态淋漓尽致地勾画了出来。“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这句里有两个“不断”,它们表明了对森林的破坏还在继续。最后的省略号意味深长,它虽然省掉了文字的说明,但是比文字的说明更有韵味——对森林的破坏仍在继续。这里的两个“不断”和一个省略号,动态地、含蓄地表明了“过度”砍伐是如何一步一步形成的。上述的含义深刻的词句,可以引导学生讨论、思考。课前准备:学生收集有关环境保护的资料。
教学课时:两课时板书设计:
第二单元8《路旁的橡树》教学目标:1、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从筑路工人的行动中受到启示,增强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教学重难点:1、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从筑路工人的行动中受到启示,增强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2、培养独立阅读能力。教学设计思路:

对于理解“这条笔直的公路为什么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这个问题,学生都能用一句话回答出来。但是,这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只有用心体会,用情体验,自觉自动地感悟,与教材产生共鸣,才能有效地增进学生的发展。本课生字不多,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认读,可在检查学生朗读时纠正读音。教学这篇略读课文,可以通过学生自主阅读领会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并就自己读后的感受与同学进行交流。对于主要内容的把握,学生不会遇到太大的困难,但要注意体会人们在处理这棵橡树与路时的心情和开始时不同的态度。教师准备:搜集橡树图片。学生准备:有关橡树知识。板书设计:粗壮工人橡树结实工程师挺拔爱护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导入新课1、为了眼前的利益,整座山的树木几乎被一个小村庄的人们砍光,现在有一棵长在路旁的橡树,人们又是怎么对待它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今天的课文。2、板书课题:8路旁的橡树2、学生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教前预设,理解词语:延伸、挺拔、沉重、责备、高尚、沉默不语、楔子3.提出自己的疑问。教前预设:这条笔直的公路为什么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工程师和工人们都不说话,他们心里想什么?文中出现两次叹气,各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人们赞叹筑路人有一颗高尚的心……
1、学生自读课文。2、读课文,勾画词语,查字典或同桌讨论,理解词语意思。3、学生读课文,提出问题。二、指导阅读第二至七自然段。
1.自读课文第二至七自然段,思考:这条笔直的公路为什么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
2.画出描写橡树的句子,读一读。
(这条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高高的橡树。它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
1、学生自读课文。2、读课文,画句子。3.看到这样一棵高高的橡树,筑路人有什么反应呢?
(①工人们停了下来,把排水管放在地上。②工程师向工人们走来,他什么话也没对工人们说。工人们也沉默不语。)
4.对上面的第二句话进行提问:工程师心里在想什么?工人们心里又在想什么?学生分组讨论。
3、学生读文,找出答案。4、学生根据课文感悟回答。5.出示句子。
工程师为——叹了口气。
工人们为——叹着气。
6.体会工程师的话:现在谁也不会责备我们了”的意思。
5、体会工程师和工人叹气的不同含义。6、学生句子含义。三、指导阅读第八、九自然段。1.默读课文第八、九自然段。
2.思考:人们为什么赞叹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1、学生默读课文。2、学生思考回答。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四、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及搜集到的资料,交流人们是怎样保护环境的。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二教学目标:
1、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2、写出综合性实践活动中的见闻或想象。练习修改习作。
3、能发现比喻句的特点,体会怎样才能把句子写形象。
4、积累意思相反的几组词及优美的诗句。会认7个生字。
5、积极参加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教学重难点:1、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2、写出综合性实践活动中的见闻或想象。练习修改习作。
教学设计思路:

口语交际:围绕本组的专题,安排了以“我们能做点什么”为话题的口语交际训练。有关这次训练,教材在本组的导语、综合性学习提示中已经作了相关的说明。这次口语交际的目的,意在使学生将学习本组课文所获得的知识和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有效迁移,结合自己在综合性学习中的收获、体会,与同学就家乡的环境保护进行探讨和交流。

习作:本次习作,是综合性学习的一部分。要求学生结合前面的综合性学习来写,范围比较广泛,可以写自己调查了解到的情况,可以写几年后家乡环境的变化,也可以写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发生的有趣的事情。本次习作,可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指导。

1?激发习作兴趣。承接前面的综合性学习巧妙导入,如,大家围绕“环境保护”做了很多调查研究工作,是否愿意结合这次综合性学习,写一写自己了解到的情况、感受或想法;大家在口语交际课上交流了自己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的收获、体会,是否愿意把交流的内容写下来。

2?选择习作内容。引导学生回忆在口语交际中哪些同学(包括自己)的哪些内容表达得具体,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深,然后帮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从中选择习作内容。

3?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引导学生由说到写,把在口语交际中交流的内容写下来。学生可以借鉴本组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比如《翠鸟》抓住了所描写对象的特点、《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语言朴实,叙事生动清晰,揭示的道理深刻。引导学生使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语句。在习作之后,可以引导学生交换习作,互相修改

我的发现:教材中列举了两组句子,学生在读完每一组句子之后,都会有所发现,但是,所发现的内容会因学生不同存在着差异。最简单的是每一组的第二句比第一句词句多;二是每组的第二句是比喻句,这是从修辞的角度来发现;三是每组的第二句比第一句表达得更具体形象。在教学中,逐步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进行发现,使其感受到祖国语言的丰富、表达方式的多样,不断鼓励、启发学生运用这些规律,试着使用有新鲜感的词句,使自己的语言表达更加丰富多样。教学中不必给学生讲有关修辞知识。

日积月累:这部分包括“读读认认”和“读读背背”两部分内容。“读读认认”,安排的是一组反义词语,学生通过这一组内容的学习,既可以复习巩固已经学过的生字,又可以借助反义词学习新的生字,同时积累反义词语。可以先让学生借助拼音,自己认读,同桌互相检查,教师指名认读字音和朗读短文。注意“浊”读翘舌音,“罪”读平舌音、“廉、贪、偏”为前鼻音韵母。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再列举一些自己在平时的学习中积累的反义词语。“读读背背”,安排了古诗佳句,目的是积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五组诗句,只要求读读背背,诗句的意思一般可不讲解。教学准备:
1、词语卡片。
2、学生用各种不同方式表现自己综合性学习的成果。课时安排:3课时板书设计:语文园地二读读认认:清对浊廉对贪功对罪正对偏奖对罚优对劣善对恶勤对懒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导入:
课前同学们已经积极行动起来,去了解我们家乡的环境。大家都了解到了什么呢?让我们就来交流一下。(课前给每个小组设定了不同的主题)
学生拿出课前搜集到的资料。二、小组内交流1、就同一主题小组成员交流自己了解到的情况。
2、小组成员整理本组材料。1、小组内交流。2、小组成员整理资料。三、全班交流
小组成员就本组的调查主题进行全班交流。全班交流。四、总结、引导讨论
1、根据学生的汇报交流,总结所掌握的情况。
2、引导讨论:面对家乡的环境情况,我们小学生能做些什么呢?
如:从我做起,不乱扔垃圾;遇到破坏环境行为,予以制止;做父母及周围人的工作,增强环保意识,为树林做广告拍;亲手种花种树等。
3、评出合理化的建议。
1、进行总结。2、学生讨论,提出自己的建议。3、学生评出合理化的、可行性的建议。五、延伸拓展
希望同学们真正行动起来,做环保小卫士。并把今天我们交流的情况讲给父母听,看看他们还有什么好的建议。
学生课下完成。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导入二、忆一忆
三、学一学1、这一段时间,这个单元的课文让我们的视线始终停留在保护环境、保护大自然上,通过调查,我们不仅了解了家乡的环境状况,也在思考我们能做些什么?那么,你一定有值得记下来的东西,或者你对未来也曾想象过,在综合性学习中,没准还发生了有趣的事情。想跟大家进一步交流吗?
2、明确习作要求,欣赏范文。1、学生分组回忆调查情况。2、学生小组交流习作内容。3、学生全班交流习作主题。1、学习本组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2、《翠鸟》抓住了所描写对象的特点,《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语言朴实,叙事生动清晰,揭示的道理深刻。学生明确此次作文的要求。欣赏范文。1、学生分小组交流。2、学生交流习作主题,习作内容。3、学生全班交流,打开作文思路。学生体会所学课文在表达方面的特点。写一写提醒:把材料想完全,把想法说清楚或把事情的过程想仔细再写。
师巡视个别指导。
学生动笔写作。修改习作
1、自读习作,初步修改
(1)、请学生大声朗读自己的习作,发现问题,进行修改。
(2)、读别人习作,帮助同学修改。
2、选择不同内容习作,指名读,师生评议。
评议要点:
(1)语言是否通顺,用词是否准确。
(2)是否把意思表达清楚。
3、再次自我修改。1、学生修改文章。2、师生共同评议,发现问题,修改文章。3、学生修改作文。第三课时一、我的发现
1、出示课本里的两句话,让学生想一想发现了?
2、说说自己的发现。
3、说说你还积累了哪些这类的句子。
1、学生读句子,思考问题。2、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发现。3、学生互相交流。二、读读认认
1、自己读一读,认一认。
2、指名读,注意字音是否正确。
3、男女生对读,看谁生字认得准,并说说用什么办法认识的。
4、组词大列车。
1、学生读正反义词。2、指名学生读。3、男女生对读,交流识字方法。4、用所学生字组词。三、读读背背
1、自己练习读诗句。
2、指名读
3、请学生介绍每句诗句的出处。4、想一想:五组诗句有什么特点?你发现了什么?
(诗句都是写景的,并且每句中都有动物)
5、男女生比赛读
6、背诵诗句。1、学生自读诗句。2、指名学生读诗句。3、学生介绍诗句所描写的情景,并介绍出处。4、学生总结特点。5、男女生比赛读。6、学生背诵诗句。四、展示台1、学生自读展示台中学习伙伴的话,了解展示内容。
2、展示自己想展示的内容。
(1)在小组内展示
(2)在全班展示
1、学生读小伙伴的话。2、展示自己的作品。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备课


一个优质课堂,就是老师在讲学生在答,讲的知识都能被学生吸收。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备课》,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备课

7、奇怪的大石头
课题
奇怪的大石头
学习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捉迷藏、悄悄、躲闪、
严严实实、转来转去、兴趣、平整、推动、旅行、考察、秦岭、遗迹、研究、成果、震惊”等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读懂课文内容;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学习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
学习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
课前准备
教师
课件
学生
查找李四光有关资料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一、简介李四光,导入课题。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位大朋友——课件出示李四光头像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小时候的故事,看看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3、板书课题。
1.说说自己知道的李四光
2.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2.教师相机板书学生对李四光的印象。如:爱思考,爱提问,好问好学,等等。
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谈对小李四光有什么印象?
3、用书上的话来说明自己的观点吗?
三、再读课文,合作研读
再读课文,划出说明自己观点的理由。
小组合作,互相说说自己的观点和句子。
由记录员做好记录,准备全班交流。
四、写字指导。
重点指导“藏、卧、旅、考”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要写的字,并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
2.描红仿写,然后说说自己什么字写得好,介绍经验。
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一、认读词语。
多种形式读词语
二、全班交流。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相机引导研读有关句子。
1、时间长了,他对这块大石头发生了兴趣: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思考:
为什么李四光会对这块石头感兴趣呢,这块石头有什么奇怪的地方吗?
用因为……所以……说说原因。感知巨石形象及李四光的好奇之心。
2、李四光跑去问老师……
想象情境,进行说话练习。
李四光会怎么问老师?同桌演一演对话。
3、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
老师的回答令李四光满意吗?
说话练习:
这么重的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应该会把草地(),可它没有卧进土里,所以一定()。感受李四光好问好质疑的品质。
4、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他爸爸也说不清。
演这次对话内容。
思考:李四光在请教多人失败后,你觉得他会怎么想?
5、这个问题李四光一直想了很多年,直到……才……
用直到……才……说话。感受李四光的执着,认真的态度。
三、总结升华
1、小李四光从一块巨石质疑,通过自己的探索,研究出的成果震惊了全世界,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有什么感想?
2、你想对李四光爷爷说什么话?
学生畅所欲言
四、课外积累
找课外资料,搜集名人小时候敢于质疑,勤学好问的故事。为口语交际做好准备。
作业设计
1、抄写有关李四光提出问题的句子。
2、配套练习册。
板书设计
奇怪的大石头
想了许多年
学习地质学}弄明白
专门考察
发现遗迹→震惊世界
课后反思
我在上这课时,由“你知道李四光的哪些知识?”导入,揭示课题。接着,引导学生针对课题提出了2个疑问:(1)奇怪的大石头“怪”在哪里?(2)李四光是如何思考和解决自己的疑问的?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找看从哪里可以看出这块石头的“怪”?我让学生反复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展开讨论,进行探讨。
欠缺之处:朗读的时间不多,形式过于单一,就是自由读。
8、我不能失信
课题
我不能失信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结合课文,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学习重点
1.体会宋庆龄拒绝父母的建议、坚持留在家里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
2.通过朗读对话,体会引用人物的话可以有不同的形式(即提示语在前、在中、在后等形式)。
学习难点
在阅读中,引导学生能通过人物的对话、表情和动作来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课前准备
教师
搜集、了解关于宋庆龄的生平资料。
学生
寻找宋庆龄的生平资料,阅读有关宋庆龄的故事。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一、谈话导入
1、哪位同学订阅过《儿童时代》?你知道这份儿童刊物的最早创办者是谁?宋庆龄是怎样的一个人物?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她小时候的故事——《我不能失信》(板书课题)。
利用自己寻找到的资料,结合资料袋中的内容向大家介绍。
二、初读感知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顺畅。
2、分组朗读检查。
3、讨论疏解:
a.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b.文中讲到了哪几个人?他们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爸爸伯伯家
宋庆龄
妈妈小珍
c.完整地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了一个星期天,宋耀如一家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去,二女儿宋庆龄也很想去。她突然想起今天上午要教小珍学叠花篮,爸爸妈妈都劝她改天再教,但她为了守信就留了下来。
三、分角色朗读
1.交代任务:前后四位学生为一组,分角色朗读,一位读旁白,其余三位分别读爸爸、妈妈和宋庆龄的话。先组内练习,然后小组间比赛。
2.挑三四个小组进行比赛。
1.组内安排角色,各组练习,教师巡视。
2.同学评议,推选优胜组。
四、讨论深化
1、读了这个故事,你觉得宋庆龄做得对不对?
2、你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你是怎么处理的?读了本文后有何感想。
小组内讨论,谈感想。
作业设计
配套练习册
板书设计
我不能失信
守信用
一诺千金
言而有信
课后反思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写了宋庆龄小时候诚实守信的一个故事。由于是略读课文,所以课堂上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自己朗读,自己感悟,说说自己心里的想法,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课堂中让学生通过角色体验,分角色朗读来感悟说话人当时的心里想法,更好的体会宋庆龄的诚实守信。
语文园地二
课题
语文园地二
学习目标
1、选择一个课外读到的名人故事讲给同学听,同时认真听其他同学讲名人故事,交流读后感想。
2、写一篇习作,介绍自己熟悉的人的一件事。
3、自主发现引用人物的对话的三种不同形式。
4、读读背背,收集积累名人名言。
5、读成语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学习重难点
1、口语交际。
2、习作练习。
课前准备
教师
课件
学生
收集自己准备讲的名人故事中涉及的名人图片、名人像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讲名人故事)
课时目标
1、培养学生大胆、大方和他人进行交流的好品质;
2、注重交际习惯的提示和引导:讲的同学要讲清楚,让别人听明白;听的同学要认真听,可以提问,可以补充。
3、学生体会到和同学交流的快乐。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一、谈话导入
最近在语文课上我们结识了列宁、高尔基、李四光、宋庆龄等许多名人,课外大家也在读名人故事、寻找名人资料,今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举行一个故事会。
二、读读要求

读交际要求
1、讲的同学要讲清楚,让别人听明白;听的同学要认真听,可以提问,可以补充。
2、听了以后有什么想法,大家互相交流。
三、分组举行
1、调整座位,各小组围坐在一起。
2、教师巡视。
1、组内展示自己所画的名人像或图片,简要介绍自己要讲的故事的主人公。
2、小组评价,评出本组“故事王”、“最好听的故事”、“听得最认真的同学”。
四、全班交流
1、各组汇报本组评选出的“故事大王”名单,教师颁奖。
2、挑选几名荣获“故事大王”称号的同学给全班同学讲故事。
3、师生评议
五、畅谈感想
1、谈话:听了组内同学和“故事大王”讲的名人故事,大家有些什么想法?
3、教师小结
1、学生畅谈感想。
第二课时(习作指导)
课时目标
1、要写清楚熟悉的人的一件事。
2、要写值得写的事,并能从这件事看出熟悉的人的品质。
3、培养学生习作的兴趣。
学习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学了这组课文,我们结识了好几位名人,他们或关爱自然,或平易近人,或善于思考,或诚实守信,一个个栩栩如生,跃然纸上。我们大家也有许多熟悉的人,在他们身上有许多值得写的事,这次我们就来学着写一写。
二、明确任务,选材构思
1、指导学生明确本次习作要求要求:
板书:
①写熟悉的人。
②语句要通顺。
③用一件事来写。
④抓住人物的特点。
2、教师随学生回答相应作评议和引导,
(1)要准确概括人物特点
⑵要写清楚事情地起因,经过,结果。
⑶写人物时要写人物的神情、动作、语言、心理,
板书:神情、动作、心理、语言
1、自己读读这次作文有哪些要求2、教生交流,并总结归纳出本次习作的要求。

2、小组讨论:
想写谁?让你印象最深的特点是什么?准备选择什么事例?
3、集体交流:
三、自拟题目,下笔成文
1、指导拟定题目:
孩子们,好的题目就是文章的眼睛,你准备为你的文章起一个什么名字?
2、教师巡回指导,对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在优秀习作的旁边做标记,争取将每个学生的习作情况了然于胸。
1、相互交流,教师指导学生拟题。

2、起草动笔,开始自己的习作。

四、交流习作,指导修改
1、教师引导学生围绕目标进行评价、修改。
1、刚才习作本上老师做标记的同学朗读自己的作文。
2、学生自己修改自己的作品。
五、与人分享习作乐趣
1、将自己的作文读给所写的人、或者爸爸妈妈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并再次修改自己的作文。
2、将修改后的作文誊抄在作文本上。
第三课时(习作指导)
学习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一、欣赏佳作
1、出示学生的一篇优秀作品:

2、交流归纳:

1、作者朗读作品,其他同学边看、边听、边思考:⑴写谁?人物有什么特点?
⑵什么事表现了这一特点和品质?
⑶哪些细节描写生动地体现来这一特点?
2、学生展示自己作品中的得意处。
二、修改问题较多的习作一篇
1、投影展示习作。


1、评议:
⑴什么地方需要修改?
⑵师生共同修改,体验修改的好处和乐趣
三、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并将修改后的自豪地读给伙伴听听
第四课时
课时目标
1、自主发现引用人物的对话的三种不同形式。
2、读读背背,收集积累名人名言。
3、读成语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学习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一、我的发现
1、出示抄有本题内容的幻灯片,。

2、教师引导总结:
这三个句子都是写人物说的话的,句子中加引号的部分都是引用人物说的原话。在引用人物原话时,通常要交代说话者是谁,说话时的动作、神态、语气等,这部分内容的位置可以有所不同,可以放在引用的人物话语的前边,可以放在后边,也可以放在中间。

1、轻轻读读本题中的三个句子,相互比较,这些句子有何异同。
2、学生交流发现
⑴指名读句子。
⑵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
3、齐读句子、体会。
4、到学过的课文中再找找相应的例子,并说明属于哪一类形式。
二、读读背背
1、谈话:我们读了不少的名人故事,了解了名人崇高的品格,生动的事迹,而名人们说过的一些话也闪耀着思想的光芒,多积累一些名人名言,时常回味一下,可以使自己获得启迪,从中汲取力量,今天我们就来学一些。
2、指名朗读交流。教师相机正音指导。
3、指名再读,师生评价。

1、轻声读书上提供的名人名言,把其中的生字拼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
2、想想这些名言的意思,并且试着放声读出感情。
3、齐读巩固
4、交流各自课前收集的名人名言,有感情地朗读给大家听。
三、成语故事
1、谈话:我们汉语中有很多成语都是从历史故事演变来的,一个成语背后包含着一个故事,了解这样的一些故事会使你获得知识,获得教益。今天就来学一个成语故事──《闻鸡起舞》。
2、指名朗读,师生共同正音正句。
3、小结
1轻声读故事,注意生字的读音,借助注音认真拼读,把故事读通顺。

2、再读故事。
3、同桌间试讲。把故事讲给同桌听,相互学习、指正。
作业设计
继续交流名人故事
板书设计
写自己熟悉的一个人
语句通顺
抓住人物的特点
写出人物的神情、动作、语言、心理
课后反思
一直以来,都觉得语文园地难上,这节课我课前让学生找名人故事和名人名言,学生或许用心去做了,上课时都想把自己找到的说给同学听,所以课堂气氛活跃。在上“我的发现”时,我先把书上的三句话分开讲,同学们掌握得较好;接着照书上仿写也可以;最后,解释什么是提示语及其作用是:可以更形象具体地表达说话者的语气、神态、动作等,知道提示语在句子中的位置,如:提示语在前、提示语在中、提示语在后等多种形式。通过拓展延伸,如,设想考试第一,爸爸拿到试卷后与你的一段对话,进一步巩固这三种形式。但学生鹦鹉学舌的多,自主创新的少,有待加强训练。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教学设计人教版


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而耗费半节课的时间吧,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从而以举一反三的方式学会其他的知识点,那怎样写才能有一份高质量教案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教学设计人教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教学设计人教版

【字词积累】
1、认识“秆、绣”等11个要求会认的生字,“翠、秆”等13个要求会写的生字。正确读写“翠鸟、苇秆”等16个词语。
2、读准字音:“秆”读:gān,“赤、衬”是翘舌音,读:chì、chèn。
3、记忆字形:“秆”要介绍是“禾”字旁,和“木”字旁的“杆”进行区分。“衬衫”要联系生活经验,部首是“衤”。“翠、翁”都有“羽”,但书写时要注意区别。“秆、透”都有“禾”,但因为所在位置不同,书写时也要注意区别。
【阅读理解能力训练】
随着读课文,结合字典中查到的意思,联系上下文的理解词语;练习概括自然段的段义。
1.读课文第1段,教师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鲜艳”的意思,老师提示学生在书上勾画出表示颜色的词语:“橄榄色、翠绿色、浅绿色、赤褐色”,结合这些词语来理解翠鸟的颜色鲜艳,再指导学生边朗读句子边想象,感受翠鸟的颜色鲜艳。查字典并借助图片理解“小巧玲珑、透亮灵活”的意思,联系本段第一句话“站在苇杆上”,体会翠鸟的“小巧”(小而轻),在此基础上,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翠鸟的外形特点。
2.读第2—3段,查字典并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清脆、一眨眼”的意思,联系上“尽管......还是......”理解“锐利”的意思,联系第二段“注视”,理解“为什么眼睛能够‘锐利’”;在教师的提示下,勾画出描写翠鸟动作的词语,读边想象画面,体会翠鸟动作的迅速。读“只有苇杆还在摇晃、波纹还在荡漾”,想象翠鸟蹬开苇秆引起的苇杆摇晃,波纹大小,持续时间,来体会翠鸟飞得快,行动快捷,进一步理解“疾飞”。
3.练习总结段落的意思
4.读第4、5段,查字典理解“陡峭”的意思,通过“我们真想捉一只翠鸟来饲养。”“在翠鸟飞来的时候,我们远远地看着它那美丽的羽毛,希望它在苇秆上多停一会儿。”来感受孩子们对翠鸟的喜爱之情。让学生自己说一说这两段主要讲了什么。
5、练习复述翠鸟的样子,翠鸟捉鱼的过程,用上新学的表现翠鸟特点的词语。
【表达学习与句段积累】
1、通过课后第3题,体会和发现作者语言表达方面的准确、具体、生动。
第一组中第二句的好处:。“爱贴着水面疾飞”比“爱在水面上飞”更能准确、生动地体现出翠鸟动作轻盈、迅捷的特点。第二组中第二句的好处:“蹬开”比“离开”更具体,将翠鸟离开苇秆时的动作、神态、速度生动地描绘了出来;“像箭一样飞过去”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表现了翠鸟的速度之快。
2、学习作者从不同侧面把一个意思写具体的方法。
进一步读第一段,学习作者是如何把“鲜艳”写具体的-先总的交代,然后从不同侧面来具体写。
3、进一步度第二、三段,体会作者细致观察整个过程事物的变化,把小动物做事的经过写具体。——“注视——行动——结果”
4、背诵课文第1——3段。
【写作练习】:观察一种小动物,仿照翠鸟的外形特点,按照写作顺序写出外形的特点;仿照翠鸟捕鱼的动作描写,写出这种小动物的动作特点。
《燕子专列》
【字词积累】
1、会读“欧、洲”等11个要求会认的字,会写“欧、洲”等14个要求会写的字。正确读写“专列、舒适、启程、特殊、长途、成千上万、麻烦、骤降、疲劳、饥寒交迫、政府、纷纷、救护、致谢”等词语。
“濒”字是前鼻音,应读:bīn,不要读成:pín。“骤”应读:zhòu,不要读成:zòu。“洲、殊、骤、涉”是翘舌音,“厢”是后鼻音。
2、可以把要求会写的字分类,“欧、洲、瑞、舒、殊、骤、涉、踏、救”是左右结构,“启、疲、载”是半包围结构的字,书写时要注意结构比例。另外,“舒”的右边是“予”,不是“矛”,“涉”的右半部分“步”不要多写一点。
【阅读理解能力训练】
结合从字典中查到的意思,再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想象作者所写内容的画面,读懂段落,练习概括自然段的意思。
1、读第1段,查字典理解“专列、舒适”的意思,通过生活经验并联系上下文理解“启程、送行”的意思,透过词语的表面意义,体会到人们将燕子看作了朋友以及对它们的重视。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这一段讲了什么。
2、读第2——4段,查字典并理解“麻烦”的意思,再结合下文中“气温骤降、风雪不止、长途跋涉、饥寒交迫、濒临死亡”等词语理解文中“麻烦”具体指什么。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和表达的情感。“听到消息后,居民们纷纷走出家门,冒着严寒,顶着漫天飞舞的大雪,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读后想象,人们当时是怎么做的,在教师的指导下,勾画出表示人们动作的词语,体会人们得知燕子的危险情况后内心的焦急之情,以及人们不畏恶劣天气拯救燕子的高贵品质。读“她的脸冻得通红,手冻得僵硬,但她一点也不在乎。”体会“通红、僵硬、但一点也不”这些词语的作用,指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小女孩为拯救受伤的燕子而忘我的精神境界。练习用自己的话叙述四个段落所讲的故事。
3、读第5段,查字典并结合课文理解“致谢”的意思,说一说这段讲了什么。
4、在读懂课文后,按照“为燕子送行——燕子遇险,人们救助——燕子专列带着人们的友情远行”的顺序,用自己的话讲述课文所写故事。
【表达学习与句段积累】
1、完成课后练习,再读课文,体会关键词语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听到消息后,居民们纷纷走出家门,冒着严寒,顶着漫天飞舞的大雪,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纷纷”指出拯救燕子的人多,“四处”指寻找燕子的范围广;透过这两个词语的字面意义,还反映了人们对于保护动物的博大爱心,为拯救燕子所付出的辛苦劳动。从表达效果上,运用“冒着、顶着、踏着”三个动词,能较好地体现气候环境的恶劣及人们为拯救燕子无所畏惧的高贵品质、教学时,引导学生采用删词、换词的方法体会词语的准确。
2、再读全文,从中归纳:与《翠鸟》相比较,本文也写了小动物,但是内容有什么不同?给了自己什么启示?
小动物生存,很多时候也需要人类的帮助。而我们帮助了小动物,就能够跟它建立起感情,它便会乐意接近你。它乐意接近你了,你就会有很多的机会去观察、研究、了解它的各种生活习性。因此,我们对待小动物要像好朋友,在它有困难的时候,在它需要帮助的时候,尽心尽力地为它做一些事情。而因为你关心它、要帮助它,这个时候你就会格外地关注它,这本身也是观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你会有很多意外的新发现。
练习:为自己家或者小伙伴家里的小宠物做点事情,细细体会你是怎么做的,仔细观察它的行为有什么变化,坚持着去做,看看它的行为是否有同样的变化?把这变化记录下来。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字词积累】
1、会读“郁、澈”等9个要求会认的字,会写“森、郁”等13个要求会写的字。正确读写“山谷、森林、郁郁葱葱、湛蓝、甜润、锋利、裸露、扩大、各式各样、应有尽有、喘气儿”等词语。
2、“湛”是翘舌音,读:zhàn,不要读成:shèn。“裸”应读:luǒ,不要读成:guǒ。“哮”应读:xiào。
3、注意“森、葱、犁、喘、黎”等字在田字格中要比例协调。“葱”的中间是“匆”,不是“勿”,一点不要丢。“黎”的上部右边不要多写一撇。“裸”是“衣补”不是“视补”。
【阅读理解能力训练】
1、读第1段,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美丽”的意思,再结合第1段中“郁郁葱葱、清澈见底、湛蓝深远、清新甜润”等词语来想象一下小村庄是怎样的美丽,读懂“美丽”与下文具体介绍的关系。
2、读第2、3段,联系生活实际理解“锋利、各式各样”的意思,查字典并结合动作理解“拎”的意思。和生活实际比较,体会“谁”的意思,接着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在教师的指导下,理解“谁”不作为疑问代词,是“任指”,表示没有例外,两个“谁”字连用,表明这里的人们没有任何的约束和限制,去山上砍树非常随便。在教师的指导下,将“拎”字和“拿、带”想比较,不能换成其它词,在此表达了人们的一种非常随意的心态。把“一棵一棵”和“一棵”想比较,体会人们根本没把砍树当一回事。联系这一段体会第3段中“不断”的意思,和最后的省略号的作用,它虽然省掉了文字的说明,但是比文字的说明更有韵味——对森林的破坏仍在继续。
读懂后,分别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两段讲了什么。
3、读第4、5段,体会“不管怎样……还”这文中的作用,表达出一种较为勉强的味道,试着去掉“还”字,比较有什么不同,实际上是对人们行为的否定。结合实际说一说“大雨没喘气儿”的意思,这里形象地说明了大雨连续不断、几天没停。联系语境说一说“咆哮”的意思,本来指野兽的吼声,文中形容河流的波涛声。联系前文理解“一切”的意思,这里指人们通过砍伐树木所获得的所有的物品。“什么——这里不是来提问的,而是用以“任指”随便的一个东西或物品。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两段讲了什么。
4、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复述课文内容,说清楚“过去小村庄什么样,是什么使小村庄发生了变化,最后小村庄怎样了”。
【表达学习与句段积累】
1、结合上下文体会排比句式运用的好处。
“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了。”变成房子,变成工具,变成家具,这里连用了三个“变成”,构成了排比句,教学时,引导学生体会这样的句式非常强烈地体现了人们对森林的破坏。
2、文中三次提到“锋利的斧头”,是有意的,“锋利的斧头”,代表着人们对树木森林的无情的、残酷的破坏,短视的利用,甚至可以说是那些无知的人们的一种象征。“锋利的”更突出地表明了这种破坏的残酷和无情。
练习:观察时留意身边环境在发生哪些变化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讲了小村庄的环境变化的故事。作者把这个变化写出来。教学时,可引导学生学习这种观察方法,观察周围环境的变化,了解变化的原因然后在写作时把变化写出来。
《路旁的橡树》
【字词积累】
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如“延”应读:yán,“楔”应读:xiē。
【阅读理解能力训练】
练习运用本单元学到的方法,用简练的话概括每一段的段意或意思相近的段落的意思。
1、通过读重点句子,结合词语体会人们在处理橡树和路时的心情。(1)“突然,工人们停下来,把排水管放在地上”。结合“突然”“停下来”说明出现了问题,为什么停下来呢,原来,“在这条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高高的橡树”,这棵橡树“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上的哨兵一样”,结合“粗壮、结实、挺拔”感受它充满了活力,是美的象征,是它使工人们停了下来。
(2)“工程师向人们走来,他什么话也没对工人们说。工人们也沉默不语。”结合“沉默不语”体会人们当时犹豫,不知如何是好的情境。
(3)“工程师长久地看着筑路计划,然后把目光转向橡树,叹了口气。工人们也沉重地叹着气。”结合“长久地、叹着气”体会工程师在内心深处复杂的心理斗争,表明他为了保护橡树,准备作出无奈的选择,结合“也、沉重地叹着气”体会工人们内心的担心、沉重。
(4)“它笔直笔直的,但只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笔直”与“弯曲”在这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公路自然是“宽阔、平坦、漂亮、笔直”好,但“只在一个地方”却弯曲了,是因为人们为了保护橡树才筑成这样的,强调了人们的良苦用心,显示了人们爱护树木、注意环保的高尚品质。
(5)“坐车过往这里的人不约而同地赞叹道:‘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查字典理解“不约而同”的意思,表面是指没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一致。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文中指人们都很认同、赞赏工程师和筑路工人的决定、行为。
2、按照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用关键的词连接复述课文内容。
3、引导学生积累词句,把自己认为优美的词句摘抄下来。
【单元回顾】
怎么“打比方”
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二》“我的发现”安排了这样两组句子:
(1)蒲公英的花可以张开、合上。
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
(2)一棵高大的橡树挺立在路旁。
一棵高大的橡树就像草原的哨兵,挺立在路旁。
我们发现了,每组的第二个句子,都使用了“打比方”地方法。
在《翠鸟》一课,课后安排了这样的一个练习题目:“我们交流交流,下面每组中的两个句子,哪个写得更好,好在哪儿?其中一组是:“翠鸟蹬开苇秆,很快地飞过去。翠鸟蹬开苇杆,像箭一样飞过去”。第二句也使用了打比方的方法。
在本单元的几篇课文中,我们读过了大量打比方的句子。比如:《翠鸟》中“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秀满了花纹。背上的羽毛喜爱哪个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燕子》中》燕子在车厢里唧唧喳喳,仿佛在向人类致谢。《路旁的橡树》中“它是那么粗壮、解释、挺拔,就像草原上的哨兵一样。它像箭一样笔直,但只是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这些句子,都是在通过打比方来形象地说明了某种事物的特点。
运用打比方的方式来写,好在哪里呢?我们看,在课文中,作者都是把具体事物比作了常见的、熟悉的事物。“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形容飞得极快,射出去的箭多块,鸟飞的就多快。采用比较的方式,将这句话与“翠鸟离开苇杆,很快飞走了”,同样表达飞得快的意思,但到底非得多快?表达得是不很清楚的。。
作者将路边的高大橡树比作了哨兵。为什么要比作哨兵?一是挺拔的样子,二是橡树能够保护草原,作者这样写就表达了哨兵的赞美和喜爱。而这是“一棵高大橡树挺立在路旁”这样的写法所不能表达出来的意思。
我们写文章,也可以运用打比方的方法。怎么用?
首先,我们要思考要写的事物具有怎样的外形特点,然后,再想一想:身边有哪些人们熟悉事物也具有这样的特点,这样,就可以打比方了:用“眼前要写的事物”像“哪些人们熟悉的事物”的方式来写下来。当然,如果你要表达喜爱的感情,你就要选择人们非常喜欢的熟悉的事物;如果你要表达憎恶的感情,你就要小心选择人们憎恶的熟悉事物。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复习要点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复习要点
一、重要的词语。
自言自语欢蹦乱跳严严实实转来转去闻鸡起舞龙飞凤舞亡羊补牢掩耳盗铃翻来覆去惹人喜爱秋高气爽
二、重要的多音字。
量当
三、本单元重要的读音。
白桦树胸脯婉转面包渣阳光明媚鞠躬咧开吩咐停当胶卷秘书杂志社陨石大坑突兀考察秦岭流域震惊
四、本单元重要的近义词。
仰望—仰视严寒—寒冷一定—肯定立刻—马上吩咐—命令赶紧—赶快停当—妥当到底—究竟著名—有名周围—四周震惊—震撼大量—很多经常—常常好听—动听突然—忽然特别—特殊打量—观察盼望—期望准备—预备转告—传达仔细—认真
五、本单元重要的反义词。
果断—犹豫危险—安全欢快—悲伤严寒—酷暑仔细—马虎守信—失信起伏—平坦坚强—软弱高大—矮小寒冷—炎热幸福—痛苦喜爱—讨厌诚实—虚伪
六、本单元重要的词语的搭配。
高大的白桦树欢快的灰雀阳光明媚的早晨著名的地质学家孤零零的站立奇怪的大石头突兀的大石头尖尖的嘴巴红红的眼睛
七、本单元重要的词语分辨。
郊惜低城推震记旅
胶借底诚堆振纪族
侧在蓝杂究捕婉碗
则再篮朵穷脯惋腕
坑梢稍峰
抗悄捎蜂
八、课文中要求背诵的重要段落。
1、语文园地二,我的发现《加标点的句子》。
2、语文园地二,日积月累《读读背背—名言名句》。
3、语文园地二,我会填《字词的填空》。
4、第五课《灰雀》中的第一段。
5、第七课《奇怪的大石头》中的第一段和最后一段。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分析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所以老师在写教案时要不断修改才能产出一份最优质的教案。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分析”,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分析

5、北大荒的秋天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学习第四自然段先概括、后具体的构段方式。

3、能真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知道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地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地思想感情。

二、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指名读课文。

2、简介北大荒。北大荒是指黑龙江省嫩江流域、黑龙江谷地和三江平原的广大地区。过去那里是一片荒芜,解放后,经过建设者的开垦,荒地已变成良田。

3、北大荒的秋天是什么样儿的呢?

二、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1、轻声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词,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再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3、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北大荒的秋天怎么样?文中用哪一句话来概括?

三四、理清课文脉络:默读课文,想想课文是从哪两方面写北大荒的景色优美的?

四、教学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指名读。2、识记生字字形。3、指导书写。

五、作业

1、用钢笔描红。

2、组词:

先()火()此()冷()文()

洗()灰()紫()岭()纹()

3、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1.读词语;2.指名读课文;3.提问

二、讲读课文:

1.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指名读第二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写什么?

北大荒的秋天的天空有什么特点?(一碧如洗)理解一碧如洗。天空的的陆云是什么样儿?

指名读第二句。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色彩真多呀!课文中把流云比作什么?(五彩斑斓的锦缎)五彩斑斓什么意思?请同学们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练习朗读和背诵。)

小结:这一自然段描绘了北大荒的秋天的美丽。

2.学习第三自然段。轻声自由读第三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什么?

填空:小河(),如同(),静静地躺在()。一全小鱼(游过去,()水面上顿时漾起了().

理解清澈。为什么把小河比作一条透明的蓝绸子?指名朗读和背诵。

小结:这一自然段描写了北大荒的秋天小河的美丽。

1、学习第四自然段。

默读第四自然段,数一数一共有几句话,那一句话能概括这一段的意思,用-----划出来。

指名回答。(原野热闹非凡)热闹非凡是什么意思?(十分热闹,超出一般)

那几句具体写热闹非凡大豆、高梁当作什么来写了?(当作人来写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哪些词语最能表现出热闹的景象?

读这句话时,要把农民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读出来。

练习朗读,指名读。练习背诵。

4、学习第5自然段。指名读第5自然段。

理解:大豆摇铃千里金茫茫草甸子沉甸甸

练读第5自然段。

小结:北大荒的秋天不仅景色优美,而且物产丰厚。

5、齐读第6自然段。用赞美的语气读。

三、齐读课文,总结全文。

四、作业

1.抄写词语。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

3.照样子,写词语。4.背诵全文。

6、西湖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文,背诵全文。

2.学习本课11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用犹如、像、仿佛,宛如等词语口头造句。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西湖的清奇秀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二、重点难点:抓住重点词语和文中的比喻句,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西湖的美丽。

三、教学教具: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调动积累,激发兴趣

同学们还记得上学期学过的《忆江南》吗?我们一起背背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杭州和西湖真挚的感情。杭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称,西湖,就是镶嵌在天堂里的一颗明珠。同学们,今天我们来一次文中游西湖吧。

二、初读课文

⒈配乐范读课文。⒉学生自读课文。

⑴读准字音,读通句子。⑵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⑶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想想他们在句子中的意思,并标出不理解的地方。

3.检查自学效果。

⑴出示词语:杭州天堂远眺掩映一般犹如典雅轻柔秀美连绵起伏

⑵指名读词,开火车读,齐读。(重点读准后鼻音、翘舌音)⑶解释疑难词意,了解词语掌握情况。

⑷分自然段指名试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整体感知。

⒋感知全文在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中描写了西湖的哪些美景?

板书:山峦湖水

湖堤小岛

华灯

学生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⒌查字典理解素有的意思。⒍第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三、指导朗读

⒈教师启发:我们读了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体会了文中的美景。你们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

⒉学生提问。⒊教师小结。

四、作业⒈描红;⒉抄写词语;⒊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生字

⒈导入:昨天我们学习了《西湖》这课,读了课文,学习了生字词。同学们提出了一些问题,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

⒉复习生字词。

⑴听写几个生字:雅、般、柔、州⑵检查反馈,要求:①字形正确;②间架合理。

二、细读课文,理解文意

㈠第1自然段

⒈教师引导: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感受了西湖那如诗如画般的秀丽景色。

师生对背第一自然段,了解杭州有什么样的美称?⒉西湖是什么?

㈡第2自然段

⒈同学们上节课读书时提出了一些问题:

⑴为什么说西湖时一副优美的山水画?⑵为什么说西湖时人间仙境?

⑶月下的西湖时什么样的景象?

⒉以读代讲,读中作答⒊启发思考:听了刚才这位同学的朗读,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

⒋西湖的美不仅在湖,也在山,哪些句子写出了山美?

(讨论后出示第2自然段第一句话)引导理解远眺层层叠叠连绵起伏等词语。

⒌教师启发,引导朗读:

谁来读读描写西湖水美的句子?硕大是什么意思?

自由试读,边读边想象西湖湖面上点点白鸥飞掠的景色。

⒍现在你们明白为什么称它为一副优美的山水画?请用朗读来告诉老师。

㈢学习第3自然段

十里西湖中是怎样的景色?为什么说它是人间仙境?

请同学们朗读相关自然段。

仙境是什么样的地方?你在什么地方见过?那么你们想看看西湖仙境吗?请读课文。

读了哪一句你彷佛看到了仙境?结合课文理解飘逸掩映典雅词语。指导朗读。

㈣学习第4自然段

⒈生自由读第4自然段。想想这一段围绕那句话来写的。

⒉(出示2,3,4句)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好像看到了什么?

⒊指名朗读两个比喻句。

⒋明月东升,湖光灯光交相辉映,此时如果你伴着悠扬的音乐泛舟湖上会有什么感觉?

⒌指导朗读最后一句。⒍朗读:师读第一句,生读二、三、四句。

三、回溯全文,朗读品味

⒈我们循着远眺西湖--近赏湖中--月下游赏的线索,细读了课文,我们又领略了西湖人间仙境般的秀丽景色。这样的美文我们应反复读,品。

⒉学生朗读练习。⑴自由读课文。⑵教师小结

四、布置作业

⒈背诵课文。⒉摘抄好词佳句。

板书:

6西湖

山峦湖水(远眺)

湖堤小岛(近赏)

华灯琴声(夜游)

7拉萨的天空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九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四个字只识不写,理解“湛蓝”,“纯净”,“明洁”等词语。

3、能凭借具体语言材料,体会作者通过对拉萨天空的赞美来表达热爱拉萨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到生活中去感受美。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准确、形象。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优美的词汇。

教具准备:投影

教学时数: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投影导入,激发兴趣:教师边放投影边在柔美的音乐中,介绍拉萨及拉萨的天空。

二、初读课文

1、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划出自己认为较美的词。

2、学生自读课文,要求1]读准生字的读音,认清字形。2]边读边想,读懂主要词语,特别是描写和赞美拉萨天空的词语。采用多种办法弄懂词语意思。3]将课文读通顺,对自己可以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三、检查初读情况

1.开火车读字卡词卡,正音。2.指名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略微指导。

3.指名朗读课文,正音。4.说说你觉得拉萨的天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四、音乐中各自读课文,加强正音效果,增加朗读机会。

一、学习生字。

1〕出示妙、纯、线、忍四字,生读2〕教师请同学说说有什么好办法记这些字吗?

3〕比较“纱、沙、妙”“纯、线”4〕学生自学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听写生字词

二、精读感悟

1学习第一段

1〕观看投影片,学生说说你看到拉萨的天空是怎样的?书上又是怎样写的?划出词语细细品位,展开想像。

2〕教师配乐读,余生边听边想像。

3〕生自练读,将想像到的景象读出来。指名读,齐读。

2学习2-4段

1〕学生自己读2-4段,边读边划出自己最喜欢的词句,细细品读,想想作者为什么这样描写。

2〕分小组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朗读点评。

3〕指生全班交流。教师针对学生读的词句,落实重点语基内容,指导学生体会作者的写作角度,积累写作技巧。

4〕配乐读2-4段,欣赏读。

过渡谈话,这样美的拉萨天空,你想说什么?作者也有千言万语,都汇成了一句话,齐读第五自然段。

3、理解第五自然段这个比喻句。学着用比喻句。

4、自由朗读全文,整体回味拉萨的美景。

三、学习生字

1、出示晶、建。指导写“晶”字。2、学生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第三课时

一、指生配乐读全文

二、指导背诵

(1)教师将关键词写在黑板上,播放投影片和音乐创设情境,帮助学生记忆。

(2)同座位之间互背检查。(3)指名试背,奖励。(4)全班齐背。

三、学习生字

1出示圣、窗、帘。2重点指导“窗”字。自学其他生字。3生描红,师巡视指导。

四、练习

1在课文中找出两组意思相近的词语。蔚蓝()纯洁()

2摘抄你欣赏的好词句。

板书设计

7拉萨的天空

湛蓝透亮清水洗过

纯净明洁

神往紧紧久久

蓝晶晶

圣地的窗帘

练习2

教学要求:

1.学用字词句,能联系上下文正确字词的意思。

2.写好钢笔字,注意带撇和竖笔画的字怎样写才好看。

3.读读背背,积累描绘民族建筑和山水风光的词语。

教学重点:学用字词句,联系特定语境,在字典中选择正确的意思。

教学难点:理解读读背背中的成语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学用字词句

1.在《北大荒的秋天》一课中有这样一句话(出示:明镜一样的水面顿时漾起了一道道波纹。)大家细细读一读,想想这句话里的“漾”是什么意思?

2.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理解这个字?(查字典)

3.通过查字典知道“漾”字有两种解释,是哪两种?(生言:水面轻微动荡;液体太满而向外流。)

4.那你们想一想这句话里的“漾”字应该选择哪种解释呢?(同桌讨论,集体交流。)

5.方法小结:一个字词的意思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不同的理解,我们应该结合上下文来理解这个字词在特定环境中的特定含义。我们一起来做个练习。

6.小猴在读童话书时遇到了几个不认识的字,你能帮他查查字典找到确切的解释吗?

7.出示句子,查出带点字的读音,指导生将语句读通顺。

8.小组讨论带点字应该字典中的哪种解释。

9.集体交流——蔫:在这里比喻小象性格内向不好动。

挎:这里是说小白兔胳膊上挂着的。蹑:在这里是指小彼得掂着脚尖动作很轻。

10.根据上下文确定字词的意思,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你们学会了吗?请试着用这种方法预习新课文中的字词(师出示例句,供学生练习。)

第二课时

一、写好钢笔字。

1.观察例字,思考这几个字中的撇和竖怎么写才好看。2.同桌交流归纳特点。

3.集体交流得出结论:撇要紧缩,短而弯;竖要舒展,长而尖(师板书范写)

4.引导学生注意间架结构的特征,规范书写。5.学生描红,用投影仪反馈指导。

二、读读背背。

1.是一组描绘民族建筑和山水风光的词语,大家试着去读一读,不会读的字查字典。

2.小组自学,把词语读准,读连贯。

3.集体检查,指导难点:厦、琼、壑;曲径通幽、眼花缭乱、玉宇琼楼。

4.多种形式练读(同

桌读、开火车读、合作读、赛读)。

5.默读词语,对照图画思考他们的意思。

6.交流词语的理解,师点拨难点—玉宇琼楼:华丽精美的建筑物。

错落有致:安排装饰得很有规律。曲径通幽:弯曲的小路把人引向幽雅的境地。

7.自由练读词语,边读边体会词语的意思,结合图画想象词语描绘的情境。

8.反复诵读直至背诵。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考点归纳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吗?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考点归纳》,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考点归纳

第五课《北大荒的秋天》

1、《北大荒的秋天》描绘了北大荒的自然风光和丰收景象,说明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表达了作者的热爱之情。

2、文章第四自然段:原野热闹非凡。成片的大豆摇动着豆荚,发出哗啦啦的笑声;挺拔的高粱扬起黑红黑红的脸庞,像是在乐呵呵的演唱。山坡上、大路边,村子口,榛树叶子全都红了,红得像一团火,把人们的心也给燃烧起来了

1)这一段的构段方式是总分。中心句是:原野热闹非凡。中心词是:热闹非凡。具体从三个方面来描写的:大豆、高梁和榛树叶子。

2)从笑声和演唱可以看出作者把大豆和高梁当作人来写的,这种写法叫做拟人。

3)表达了人们喜悦的心情。

3、“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转眼间变成了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就像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这是一个比喻句。你能再找几个这种类型的词语吗?银灰、血红、橘黄、金黄

答:乌黑、鲜红、雪白、天蓝、草绿、土黄……

4、仿照第四自然段的总分方法写一段话。

秋天的果园热闹非凡。满树的苹果涨红了脸,像是在向我们微笑;香蕉笑弯了腰,仿佛在欢迎我们的到来;石榴咧开了小嘴,像在乐呵呵地演唱。

5、练习说话:只有……才……

例句:只有平时认真学习,期末才能考出好成绩。

6、背诵: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喜欢用“大豆摇铃千里金”来赞美遍地黄金的九月,这里的田野、山岭、江河,连同那茫茫的草甸子都会在这个季节里用双手捧出沉甸甸的宝物来。

7、课文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答: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

8、课文从哪些方面描写了北大荒的美?

答:天空:一碧如洗;小河:清澈见底;原野:热闹非凡。

第六课《西湖》

1、《西湖》是一篇写景散文,描绘了西湖的美景,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感情。

2、月光下的西湖,又是一番景象。又是怎样的景象呢?

答:一是明月东升,二是华灯倒映湖中,三是琴声“悠扬”。

3、近义词:犹如-宛如-好像-仿佛

例句:平静的湖面,犹如一面硕大的银镜。明净的湖水晃动着绿岛和白云的倒影,仿佛仙境一般。岸边的华灯倒映在湖中,宛如无数的银蛇在游动。

4、造比喻句。

1)秋天到了,树上的黄叶象一只只蝴蝶飘落下来。

2)十五的月亮仿佛一个大圆盘。

5、写一首描写西湖的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6、杭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称。课文中写到得景物有:连绵起伏的山、平静的湖面、、环湖树、白堤苏堤、三个小岛。

7、在这如画的西湖边走一走,看一看,怎能不令人心旷神怡呢?(把句子换个说法)答:在这如画的西湖边走一走,看一看,真是令人心旷神怡呀。

8、理解“心旷神怡”:心情舒畅、精神愉快。

9、西湖十景有:平湖秋月、曲院风荷、柳浪闻莺、断桥残雪、花港观鱼、雷峰夕照、南屏晚钟、三潭映月、宝石流霞、黄龙吐翠。

10、“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中苏指“苏州”,杭指“杭州”。

11、课文采用由远到近的描写方法。

第七课《拉萨的天空》

1、背诵全文。尤其是最后一段。这是一篇文笔优美的散文,描写了拉萨天空的湛蓝、透亮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拉萨的喜爱之情。课文中插图上的建筑叫“布达拉宫”。

2、拉萨为什么被称为:“日光城”?答:因为拉萨全年无雾,阳光充足。

3、课文中赞美拉萨天空的词语有:湛蓝、透亮、纯净、明洁、蓝晶晶

4、拉萨:日光城重庆:山城昆明:春城哈尔滨:冰城苏州:姑苏城南京:石头城济南:泉城

5、“在拉萨,人们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摸到蓝天。有人说“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这话真是太妙了。这是一种夸张的写法,拉萨由于地势与天空更近,更能让人感觉到天空的蓝,仿佛拉萨的一切都被蓝所浸润、包容,更能让人感受到触手可及的境地。“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则进一步描绘了蓝天如水的美妙境地。

6、“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纯净;有拉萨河畔草地的对照,湛蓝的天空显得更加明洁”。句子用“白云和蓝天”“草地和蓝天”对比的手法,更突出了天空的“蓝”。

三年级英语上册第二单元导学设计


三年级英语上册第二单元导学设计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听,说,读,写四个字母以及认读以这四个字母开头的单词
2、通过听力练习,让学生区分一些易混淆的字母。
3、让学生正确书写四个字母的大小写,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4、进一步学习打招呼和问候语,使学生能听懂、会说Goodmorning!/Goodafternoon!Thisis...Nicetomeetyou./Nicetomeetyou,too.
5、通过创设实际情景,使学生能够进行运用。
6、初步培养学生模仿发音和语调的习惯,要求模仿正确、语调自然。
教学重点:四个字母的正确书写和发音。进一步学习打招呼和问候语Goodafternoon!Nicetomeetyou,too.
教学难点:四个字母的正确书写和c和d、b和d、c和b的发音,书写的区别。Goodafternoon!和Nicetomeetyou.的连读,以及afternoon的发音。
教具准备:
1、教师准备四种颜色的颜色笔。
2、教师准备blue,green,yellow,red的单词卡片和图片。
3、教师准备教学录音教材。
4、教师准备ChenJie,Mike,WuYifan,Mike’smother,Sarah,Zoom的图片。
5、准备教学的录音器材。
6、四个字母的卡片和图片。
教学过程:
1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
热身、复习一
(1)教师播放本单元B部分的歌曲coloursong学生听一听,说一说歌曲中的内容。让学生简单了解新单词rainbow(但不以此为重点,学生适当了解即可)
(2)学生试唱歌曲Coloursong。
(3)认读blue,green,yellow,red的单词卡片和图片。
(4)将blue,green,yellow,red等重点单词卡片和图片分别挑出来做游戏。
游戏方法:
教师让学生把颜色笔拿出来摆在桌子上,教师说口令,学生以最快的速度拿出相应的颜色笔,拿错颜色的学生要进行惩罚。
2呈现新课(Presentation)
呈现新课一
 1.教授字母A
1)教师分别出示图片苹果和蚂蚁,让学生回答:Whatsthis?随着学生回答出:Itsanapple.Itsanant时,出示英文单词。再让学生看着这些单词找出所含的相同字母Aa。教师要注意学生回答问题时,apple和ant前an的使用。
2)先让学生认读和区分大小写字母Aa。并让学生说出大小写Aa的笔顺。(可以根据书本中wirteandsay来回答)对学生回答正确的及时给与表扬,并让学生进行书空练习。学生如回答错误,再找其他学生帮助说出正确答案,然后进行书空练习。
3)教师在黑板上画好的四线三格中教写大小写字母Aa。让学生在练习本上抄字头,然后给时间让学生多写几个以达到学会的目的。教师在这一时间内要在学生中进行巡视,以便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
2.教授字母B
1)教师分别出示图片book和bag,让学生回答:It’sabook.Itsabag.出示book,bag两个英文单词,让学生看单词找出所含相同字母Bb。
2)让学生认读和区分大小写字母Bb,并说出各自的笔顺。教学步骤同画面1的第二、三步。
3.同样步骤学习字母C、D。
4.看课本听录音跟读单词和字母。
5.教师出示单词卡,让学生大声朗读。培养学生认读能力。
6、让学生听录音,选择正确的字母。考查学生对一些比较容易混淆的字母的区别。教师必要时讲解一下这些字母的发音和形状。
3趣味操练(Practice)
趣味操练一
(1)让学生听第一单元的ABCsong部分的录音,边听边拍手,在节奏的感知下学唱歌曲,加深对字母发音的印象。
(2)教师把字母的大小写的卡片打乱,让学生分成四大组把相应的字母大小写进行配对,配对完成得最快的那一组为赢。
热身、复习二(Warm-up/Revision)
(1)教师播放本单元B部分的歌曲师生共同演唱。
(2)教师播放A部分Let’stall的对话。让学生进行表演对话。
(3)教师随意拿出一张学生作品,同时拨动钟表,让全班同学根据时间和图上的人物打招呼。
呈现新课二(Presentation)
(1)教师出示钟表,使学生了解到时间----下午,并问学生,这个时间段能否用Goodmorning.打招呼或问候,引出Goodafternoon!的学习。
(2)让学生先听一遍录音,感受一下语音。
(3)让学生听录音,教师展示各句话的中文图案,学生跟读B部分Let’stalk的内容。教师再次强调Goodmorning.和Goodafternoon!两个句子的区别。
(4)教师出示Mike,WuYifan,Mike’smother的图片,师生共同扮演以上人物,师生间进行简单的交流。
Mike:Hi,Mom.
Mike’smother:Hi.
Mike:Mom,thisisWuYifan.
Mike’smother:Goodafternoon,WuYifan.
WuYifan:Goodafternoon.Nicetomeetyou
Mike’smother:Nicetomeetyou,too.
(在说Nicetomeetyou.Nicetomeetyou,too.两句话时,教师鼓励表演者握手表示见到你我很高兴。)
趣味操练二(Practice)
(1)教师给学生分小组,三人一组分角色表演Let’stalk的内容。
(2)认一认,读一读,排一排
教师将B部分Let’stalk的句子内容打乱顺序,写在卡片上,贴于黑板。
步骤:a.学生读卡片上的句子。b.学生听录音,指句子。c.不听录音,学生排列句子。d.听录音,订正句子顺序。e.全体学生读排列正确的句子。
(3)教师鼓励学生自己读Let’splay部分的句子。
(4)教师将准备好的ChenJie,Mike,WuYifan,Mike’smother,Sarah,Zoom的图片。让学生表演Let’splay部分的对话。
(5)小组练习Let’splay部分的对话。学生可用自己的制作的手指图像进行。
4、扩展性活动(Add-activities)
Readanddraw
出示两张图,每张图上都是Mike,WuYifan,Mike’smother三人的对话,学生根据所读对话内容画出相应的时间或太阳的位置。

第四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够听说、认读本课时Letslearn(B)部分white,black,brown,orange等颜色单词。
3.能听懂本课时Letsdo(B)部分的指令语,并能按照指令语做出相应的动作。
4.在听听做做的活动中训练学生手、脑、口、心、眼协调统一的能力。
教学重点:表示颜色单词white,black,brown,orange的学习。
教学难点:1、white一词中元音字母i发的音不易到位,black,brown的发音也较难,且学生不易区分。
2、Let’sdo部分的指令语,听懂、会做即可。
教具准备:
1、教师准备有颜色的纸板制作的指令牌。
2、教师和学生都准备一套水彩笔或蜡笔。
3、学生准备一张白纸。
4、教师准备配套教材的录音带。
5、教师准备一个小球。
教学过程:
1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
(1)师生相互问候
T:Hello,/Hi,/Goodmorning,/Goodafternoon,boysandgirls.
S:Hello,/Hi,/Goodmorning,/Goodafternoon,teacher.
(2)游戏:猜颜色
让一个学生手中藏一种颜色的图片,上前主持游戏,请其他同学猜颜色。学生们众说纷纭,颜色词练习。猜对的学生给与奖励并由他负责主持下一轮游戏。(颜色以学过的为主blue,green,yellow,red,)
2呈现新课(Presentation)
(1)在猜颜色游戏中,教师有意在最后出示一个学生没学过的颜色,引出新单词的教学。如:white,教师在出示白彩笔之后带读white,学生跟读。white一词中元音字母i发的音不易到位,教师要提示学生张开口,发好音。
(2)教师让学生拿出蜡笔和水彩笔,学习black,brown,orange。方法:教师举起橙水彩笔或蜡笔说:Orang,orange,thisisorange.边说边举,边听边看,训练学生手、脑、口、心、眼协调统一的能力。注意black,brown的发音,适当提示,切忌盲目纠音。
(3)利用颜色卡片,教师再次带读white,black,brown,orange,提示white,black,brown的发音。
(4)学生听Let’slearn的录音,指着书上的图跟读。边说边指,边听边看,也训练了学生手、脑、口、心、眼协调统一的能力。
3趣味操练(Practice)
(1)认读所学颜色的卡片blue,green,yellow,red,white,black,brown,orange
(2)教师拿出准备好的四张画有棕熊的图画,然后让学生准备好8种颜色,选出四位学生进行涂颜色游戏,看哪一组的学生能画出正确的棕熊。
(3)让学生听Let’sdo部分的录音,根据录音做动作,说到颜色时就手中举起蜡笔。
(4)教师举起准备好的指令牌,让学生说指令牌的颜色,教师说指令,学生做动作。如:教师举白色牌子时,学生说:black,black,教师说:Standup.学生做起立的动作。
4扩展性活动(Add-activities)
让学生动手用所学颜色画把雨伞或做个陀螺。并让学生将所做的物品转动起来,说说所看到的颜色。这时,教师可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力,做事情、说英语。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练习二教案


教学内容:《练习二》
教学目标:
1、进行根据上下文理解词义的词句练习。
2、写好带有“撇”、“竖”的钢笔字。
3、读读背背一组描写景物的成语。
4、口语交际---当有人敲门的时候。
5、学写毛笔字----基本笔画“竖”。
教学重难点:
1、字:漾、蔫、挎、蹑
2、成语:“高堂广厦”等八个成语。
3、口语交际:当有人敲门的时候
教学准备:课件图片等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字意的学习方法。
2、书写“异、齐、养”三个字中的“撇”和“竖”两个笔画。
一、教学第一题:学用字词句
第一部分
1、审题,指名读题目。
2、出示小黑板:明镜一样的水面顿时漾起了一道道波纹。
3、学生自由读原句。
4、小组学生把这两种解释都放入句中自由读一读。
出示:
漾:①水面轻微动荡。
②液体太满而向外流。
5、指名说应选哪一种解释并说明原因。
第二部分
我的十分钟
1、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下列学习任务:
①读懂题目要求。
②小组成员合作查字典,并选择确切的解释。
③由组长记录下答案。
2、组织学习小学汇报。
3、师引导其他学生评议。
蔫性子:性格内向,不好动。
挎篮子:胳膊上挂着。
蹑着脚:踮着脚,动作很轻。
第三部分
1、小结:根据上下文确定字词的意思,这是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掌握了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在今后的阅读中快速、准确地了解一些难解的字词的意思。
2、指定一篇后面的课文,请学生用此法预习生字词。
3、汇报交流。
二、教学第二题:写好钢笔字
1、认识要写的字。
2、小组学习。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讨论:这几个字中的撇和竖怎样写才好看?
3、轮流汇报讨论结果,指名总结:撇要紧缩,短而弯;竖要舒展,长而尖。
4、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提醒学生观察,注意间架结构和布局。
5、学生练习描红、仿影,细细体会。
6、反馈:展示优秀作业,表扬优秀字例和书写姿势正确的学生。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成语,熟读成诵。
2、钢笔字要求正确、规范,掌握毛笔字的基本运笔方法。
一、教学第三题:读读背背
1、读题,审题。
2、我的十分钟
出示8个成语,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完成下列学习任务:
①读准字音,把成语读正确。
②结合课前的预习,小组成员合作理解成语的意思。
③组长记录下自己小组成员不理解的成语。
3、小组汇报合作学习成果。
4、教师适当予以点拨,并提出以下问题全班同学交流。
①每一行两个成语之间有什么关系?
②八个成语有什么共同之处?
5、指导学生熟读成诵。
二、教学第五题:口语交际
1、读题,明确要求。
2、指导学生观察插图。
出示书上的挂图,说说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完成下列学习任务:
①当有人敲门的时候,可能会出现哪几种情况?
②针对不同的情况,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小组内讨论。
③小组内成员根据讨论的结果,选择其中一种进行表演。
组织学习小组汇报。
3、师相机提出下列问题供学生集体讨论:
在不同的情况下,我们应注意些什么?
①当自己一人在家时,如果高敲门者是亲朋好友或非常熟悉的人,就要充满热情,礼貌接待。
②当自己一人在家时,如果敲门者是陌生人,首先要询问他的身份以及与家人的关系,接着要设法核实。如果一时无法核实,而又觉得有所疑问,甚至发现明显的破绽,那千万不能开门。
5、让学生把讨论的结果连起来说一说。
6、教师总结。
三、教学第六题:学写毛笔字
1、竖有悬针竖和垂露竖之分。
2、教师书写,指导运笔方法。
①悬针竖:逆锋右上入纸,向下行笔,渐行渐提,引申出锋,力送锋尖,悬空回缩收笔。
②垂露竖:起笔同上,中锋下行,收笔处稍顿再折向左上缩回,藏锋收笔。
③要在竖中线上书写,不要歪斜。
3、学生练习书写。

智慧瞬间: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s版)


一个优质课堂,就是老师在讲学生在答,讲的知识都能被学生吸收。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s版)”,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s版)

8*好伙伴
设计思路:
[这篇课文是阅读课文。课文写护林员马哈多救了一只乌鸦,乌鸦成了马哈多和猎狗的朋友,他们友好相处。具体写乌鸦为落在井里的猎狗送食物的事。本课教学设计以“读(课文)—圈(生字)—画(新词)—匡(三字或四字词语)—拼(生字)—写(生字)—组(两个词语)”七步曲完成自学课文,充分调动学生预习自觉性,扫清学习课文生字的障碍,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再通过“自己读——质疑——再读——交流——感悟”等多种形式的学习,理解、感悟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互帮互助的诚挚情谊。]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互帮互助的诚挚情谊。
2.培养学生爱护动物、和动物友好相处的意识。
3.认读文中“巡、逻、汪、拨、焦”5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明白马哈多看着他的两个好伙伴,为什么激动得流下了眼泪。
教学难点:抓住“好伙伴”的表现,体会它们之间如亲人般互相关心、爱护的深情。]
课前准备:
1.体现动物诚挚情谊的录像片段
2.温馨的音乐曲
3.友情和交友格言
4.歌曲《永远是朋友》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展示课件第三屏)看录像片段导入。
1、板书“好伙伴”,理解“好伙伴”。提问:怎样的朋友才是好伙伴?
[2、读课题,质疑。启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
(预设:谁和谁是好伙伴?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
3、过渡:是啊,好伙伴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瞧一瞧吧!
二、自读课文,质疑。
1、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画出生字词。
2、出示生字词,检查字音。
巡逻汪汪叫拨开焦急
3、同桌互读,纠正读音.
4、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三、读议结合,理解、感悟
1、朗读全文,思考:谁和谁是好伙伴?
[2、课件出示:护林员带着猎狗回来了,乌鸦“哇哇”叫着迎接他们的快乐情景。]
3、乌鸦是怎样与马哈多和猎狗成为好伙伴的?请同学们找到课文中有关段落读一读。
汇报交流:
1.2人小组交流自己的收获或疑问。
[2.交流感动自己的语句。
(1)第二段:“马哈多把受伤的乌鸦带回家,给它抹药,帮它养伤。”(板书:用真诚打动对方)
(2)第三段:“马哈多和猎狗外出护林时,乌鸦就守在家里。护林回来,乌鸦就会哇哇地叫着迎接他们。日子过得很快乐。”(板书:会很幸福)
(3)第四段:“马哈多两天两夜没见到可爱的猎狗了。他很担心,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像得了一场大病。”(板书:互相牵挂)
(4)第五段:“‘猎狗你究竟在哪里呀?’马哈多抬头望望乌鸦,那乌鸦飞出飞进,也显得焦急不安。”(板书:为朋友着急)
(5)第八段:“乌鸦怕它饿死,就一次一次地给它送食物。”(板书:互相关爱,互相帮助)
(6)第九段:“马哈多看着他的两个好伙伴,激动得流下了眼泪。”(板书:真挚情谊感动他人)]
3.朗读让自己感动的句子。
4.(展示课件第四屏)师生配乐合作朗读全文。
指导学生小组合作,然后师生讨论汇报。(如:朗读文段、表演读、分自然段读、讲故事等。)
[5、课件出示:护林员马哈多愁眉苦脸地坐在地上叹气和乌鸦在焦急地飞来飞去的情景。]
6、学生朗读文段,画出使你最受感动的句子多读几遍,然后说说你的想法。
四、升华理解,扩展再创造
1.谈话过渡。
2.学生用一句话说说自己对“伙伴”的理解吗?
[3.(展示课件第五屏)那就根据你对“伙伴”的理解,按照这样的格式编一首小诗,送给自己的好伙伴。送给好伙伴的诗伙伴就该??伙伴就该??伙伴就该??与好伙伴在一起会?]
4、学生汇报,老师随机指导朗读。
5、马哈多看着他的两个好伙伴,为什么激动得流下了眼泪?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各抒己见。
[6、学生汇报,老师小结:乌鸦和猎狗虽然是普通的动物,但是他们却有着人一样的美好情感,有着像兄弟般的情谊。]
五、展示交流
1.(展示课件第六屏)欣赏关于如何结交朋友,如何与朋友相处的格言。
2.读一读,选自己喜欢的读给同学们听,并说说自己的理解。
3.把自己喜欢的格言背下来,作为自己结交朋友时的座右铭。
(展示课件第七屏)让我们伴着《永远是朋友》这首歌,找到自己的好伙伴,说一说自己的心里话。歌词:
[创设时机,加深对“伙伴”的理解,教育学生交朋友要懂得以心交心。升华主题,歌颂友情!]
六、歌曲升华
七、反馈练习
1、把这个故事讲给小伙伴或家长听。
[2、仔细观察一种小动物,把它的故事写下来。
3.摘抄课文中好词好句。]
4.写一写我和好伙伴的事。
板书设计:
8*好伙伴
猎狗乌鸦咬住、叫着飞进飞出、焦急不安
读写结合,培养学生写习作能力。
好伙伴互相帮助让马哈多流下眼泪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时自学为主,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验真挚情谊。抓住“好伙伴”的表现,体会它们之间如亲人般互相关心、爱护的深情。感悟到了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互帮互助的诚挚情谊。
百花园二
第1课时
【教学内容】语海畅游、积少成多、阅读平台。
【重点难点】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语文百花园二”,相信通过我们这一次的努力,我们一定能收获更多的知识。
二、学习“语海畅游”第一题(“读读绕口令,看谁读得好”)
师:你们看,这两个句子真有意思!
1、课件出示句子:一平盆面烙一平盆饼,盆平饼,饼平盆。
门外有六辆六轮大马车,你爱拉哪两辆就拉哪两辆。
师:大家先试试自己朗读一下,看看他们有什么特点。
生练习。师指导朗读。
[师:你们有什么发现?
交流讨论:“盆”“平”和“饼”、“辆”和“两”容易混淆。
师:那读好这几个字,你们有什么好方法吗?
师:现在大家先在小组内练习,选一个比较好的代表,咱们来比赛,看看哪个小组读的最好。]
生进行比赛。评出比较好的,进行示范。
2、再试着用其他的形式进行练习。
[师:你们还知道哪些绕口令?课后把它写在采集本上。]
三、学习“语海畅游”第二题(“把句子补充完整”)
1、出示课件:因为(),所以我今天就不去公园了。
因为(),所以()。
[师:大家读一读这两句话,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汇报:前面说原因,后面说结果。
师:现在我们试着补充一下,想一想为什么我就不能去公园了?
3、学生回答,师补充。
[师:谁能模仿第一句的句式自己说一句话。]
4、交流订正。
四、学习“积少成多”第一题(“读读背背”)
1、出示古诗课件。
[师:同学们现在自由练读古诗,注意读通顺、流利。]
2、指名读、纠错。师范读、再比赛读等多种形式读来巩固这首诗。
师:读了这首诗,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表见解)
师:我们来试着背诵一下这首诗。
[小结过渡:关于动物的古诗我们背会了,那我们来看一些关于动物的成语。]
五、学习“积少成多”第二题(“我的采集本”)
1、师:大家自读题中小朋友说的话。
2、师出示有关生肖的成语。
[师:这是这个小朋友搜集的一组成语,这就是有关动物的一些成语,你们再仔细观察一下,它们还有什么特点,可以同桌讨论。]
3、得出结论:他们是有关生肖的成语。
师:那你找出每个成语中的生肖动物,看看自己是哪个属相。
4、生回答,并练习背诵。
师:你还知道哪些带动物名称的成语,课后写在采集本上。
[小结过渡:自然界的动物实在太有趣了,不仅有关于它们的古诗和成语,而且有小朋友也加入了观察它们的行列,瞧,书上就收集了一位小朋友的观察日记。]
六、学习“阅读平台”(“观察日记一则”)
1、师:请大家自读短文,注意把短文读通顺。
2、指名读,纠错。
师:大家再读,边读边想:你知道了什么?
[3、讨论交流:
①小蚂蚁是怎样把比它大得多的面包渣儿搬回家的?
②你想跟小蚂蚁说些什么?
师:你还知道小蚂蚁的哪些趣事儿?说给大家听。
师:日记的格式要注意些什么?]
七、总结收获
师:这个小朋友观察得多仔细呀!看来要想知道很多知识,必须得观察仔细才行。
老师希望大家都做一个有心人,仔细观察周围的事物,你一定有很多想不到的发现。
板书:
词海畅游
积少成多
阅读平台
第2课时
一、提问导入,揭示题目。
1、师:上节课我们了解了许多小动物的知识,那你们喜欢什么小动物呢?(指名回答)师:是啊,动物世界真有趣,小动物们活泼可爱,深受我们的喜爱。鹦鹉能学人说话,大象能帮人搬运东西,经过训练的狗,能为盲人引路,响尾蛇的尾巴能发出喀啦喀啦的声音,萤火虫的尾巴能发出微弱的亮光。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说说这有趣的动物吧。
2、师板书课题:有趣的动物世界。
[3、师:老师带来了一些动物的图片,都是同学们熟悉的动物,你们想看一看吗?]
(出示动物图片,学生看动物图片)。
4、师:现在大家打开课本,齐读要求,说说这次要求我们做什么?(指名回答)
5、师:那你们说要介绍小动物,应该从那几个方面介绍?(指名说)
板书:可爱的样子、小动物的生活习性、与动物之间发生的趣事
6、师:说的过程中还要注意什么?听的小朋友要怎样听呢?
板书:说:清楚、明白、声音洪亮、说话流利听:仔细、专心、发表见解
[小结:师这就是我们要做到的要求,请同学们拿出收集的图片和资料,做好交流的准备。]
二、师示范交流
1、师:老师这里也有一只小猫,老师来说说它吧。(范说小猫的样子和生活习性。)
[师:它全身毛茸茸的。耳朵尖尖的,就像两个小三角形。睛睛圆圆的,到了晚上还会发光。它的小鼻子,小嘴巴特别可爱。又细又长的胡须往两边翘。(样子)
它喜欢白天睡觉,晚上活动。走起路来静悄悄的。最喜欢吃鱼和老鼠。它的叫声喵喵喵,好听极了。(习性)]
三、开展交流
1、师:现在大家就从三方面把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和小组中的成员一起交流,并推荐一名代表在班上交流。
2、四人小组合作交流,教师巡回,鼓励学生积极交流。
[各小组推荐代表在班上交流,同时引导学生进行评议,评议的时候教师相机指导,师生互动评议。]
四、拓展延伸
师:我们和动物的关系如此密切,我们要如何保护他们呢?谈谈自己的做法。
[推荐给大家两本书《十万个为什么》(动物与昆虫版)和《动物世界大百科》,大家可以多多了解动物。]
五、布置作业:
向家长介绍一种小动物,为自己的动物作文配画,班级将制作以《有趣的动物世界》为题的作文书画展。
板书:
有趣的动物世界
可爱的样子
小动物的生活习性
与动物之间发生的趣事
第3课时
【教学内容】“笔下生辉”
【教学理念】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让学生表达真情实感,”还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
【教学目标】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了解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特点,从而激发孩子们喜爱小动物,保护小动物的感情。
2、写一写自己喜爱的小动物的特点。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3、通过写话的展示、评价、修改,发展学生欣赏作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依托文本,会照样子写写自己喜欢的小动物,语句通顺,比喻恰当。
【教学难点】想象要大胆、合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有趣的小动物,这节课我们就来写一写。
师:同学们,你的家里养过小动物吗?(生答)你去动物园看过动物吗?(生答)
二、指导交流
1、师:现在回忆一下上节课我们是怎么描述我们喜欢的动物的?(指名回答)
[2、师:你对这个小动物的哪一方面最感兴趣?你可以和小组成员交流一下,然后派一名代表来说说。]
3、师生交流,师适时指导。
4、师:你和这个可爱的小动物发生过什么有趣的事吗?和同桌交流交流。
师:谁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呢?
三、指导写作
1、师:如果今天要我们吧我们观察到的这个小动物写成一篇观察日记,大家说应该写些什么?(指名回答)
2、那在写作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
[师生总结:
①先写小动物的样子,然后写小动物吃的和玩儿的时候,再写和它发生的有趣的事,最后要写一写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②格式要写清楚日期和天气情况,要符合日记的格式。]
四、学生写作
师:现在,我们就把自己最感兴趣的哪一方面写下来吧!试一试谁写得最有趣!
[学生先练习片段写作,教师指导时就有针对性了。]
五、布置作业
课后完成关于小动物的一篇观察日记。
板书
笔下生辉
小动物
样子日期
吃和玩儿星期
趣事天气情况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在说绕口令的练习中继续学说普通话;通过补充完整句理解因果关系的句子,知道了因果关系句子间的联系,掌握了因果关系句子的特点,发展学生语言;继续培养了学生积累语言的习惯和按要求积累词语的能力;通过阅读练习,使学生了解观察日记的格式,发展学生的想象力;通过介绍动物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本课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达到逐步提高语文综合能力的目的。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较简单易懂的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8.蒲公英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词语。
2、有感情地读好人物对话,理解人物的心理活动。
3、学会抓住重点词语复述课文。
4、通过对课文的学习,理解不要被表象所迷惑,学会抵制诱惑。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读好对话。
2、学习抓住重点词语复述课文。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题
1.出示蒲公英的有关图片,相机引入课题。
2.蒲公英是什么样子的,指名说说自己搜集的资料。
3.教师适当做补充
二、初读课文,随文学习字词。
1、分自然段指名读课文。
2、学习文中的词语。
3、读包含新词的句子和难读的长句。
三、概括全文大意。
四、生字描红。
第二课时
一、描述画面导入新课。
风儿轻轻地一吹,小蒲公英种子高兴地离开了妈妈的怀抱,他们满怀幻想地飞上了空中。假如你是一颗小蒲公英种子,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
(过渡:小蒲公英就这样开始了自己快乐的旅行,在它们的眼里一切都是那么新鲜,一切都那么有吸引力。太阳公公看到了,他觉得有话要嘱咐这些孩子们,听听,太阳公公说什么了?)
二、学习第二段。
1、指名读太阳公公的话。
2、你听懂了什么?
3、太阳公公是怎样嘱咐小蒲公英的呢?谁能读出来。(指导朗读,读出亲切的语气。)
4、指名读,学会评价。
5、如果你是一颗小蒲公英种子,你会怎么想?
(过渡:小种子们究竟怎么回答的呢?)
三、学习第三段。
1、师读第三自然段。
2、生回答问题,知道有三种想法。
3、指名读三种不同的想法。
(过渡:小种子们各自选择了什么样的环境,结果怎样呢?)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画面出示:小种子飞向四面八方。
2、结果呢?为什么会这样?
3、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过渡:读完这个故事,我想了很多很多,如果小种子们都听太阳公公的话,就都可以在黑黝黝的泥土里茁壮成长了。可结果却不是这样。你一定有许多话想说。)
4、出示:
假如我是飞向泥土的小种子,我会对那两颗小种子说:()。
假如我是那两颗小种子,我会后悔地说:()。
假如我是太阳公公,我会这样劝说:()。
读完这个故事,我受到的最大启发是:()。
五、复述课文。
9.三袋麦子
教学目标:
1能够认识本课的10个生字,能正确朗读并且书写。能够正确朗读课文中9个二会字。
2能够通顺流利地朗读课文,知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每一个小节讲了什么。
3学习课文第一段知道三个小动物是怎样对待土地爷爷的礼物的,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一段。
教学重点:
能够正确朗读和书写一会生字。能够正确朗读二会字。
能把课文读通顺流利。
教学难点:
知道三个小动物是怎样对待土地爷爷的麦子的。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段。
课前准备:动物的头饰。幻灯制作。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今天,老师为小朋友们带来了三个小伙伴,你们想认识他们吗?(出示小猪、小牛、小猴的道具图片)他们三个小伙伴给我们讲述了一个非常好听的童话故事。(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学生自学
1不过读这个故事前老师有个要求;幻灯片出示自学的要求:先读课后的生字,再读课文,边读边标自然段,读课文时要注意: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
2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自学
3老师感觉同学们今天自学非常认真,认真去做一件事情一定会做得很棒的,经得起检查的。
4老师这儿还有更难的词语呢,你们能读吗?幻灯片出示:(二会字的上面都标有拼音)
太棒啦馒头发霉搬到憨厚告诉神秘收获能干
5指名分组领读,憨厚就是形容人老老实,能干的“干”是多音字。
6读得棒极了,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小节?
7老师就邀请九对同桌来读九个小节吧。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画出难读的生字。根据学生朗读课文学习生字,纠正读音,尤其是后鼻音、前鼻音。“食”最后两笔;“防”、“访”部首不一样;“仍”右边的笔顺;“保存”的近意词是保管。
“一份迫不及待食品保存防止拜访仍”
8课文读通顺了,这些生字有了各位的友情提醒,以后书写起来一定会加倍注意的。让我们把这些生字再来读一遍。
9课文一共有九个小节,如果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呢?不信咱们来读一读。
10是怎样的时间顺序?1-4节写一年以前,5-9节写一年以后。
三学习课文1-4节
1过渡:在一年以前,快要过年了,土地爷爷给小猪、小牛和小猴各送了一份节日礼物——一口袋麦子。在小猪眼里这是怎样的麦子呢?(根据回答板书:黄灿灿的)
2黄灿灿的,真是好麦子呀,咱们的小猪可开心啦,朗读小猪说的话。
3小猪是怎么做的?要求读好“迫不及待”、“各种各样”。你觉得小猪怎样?
4小猪是馋了点,不过他能把麦子磨成面粉,还会做成各种各样点心到还真有点美食家的风格哟!
5土地爷爷的麦子在小牛和小猴的眼中又是怎样的呢?他们是怎么做的呢?(根据回答板书:饱满上等的麦种)
当学生说到“在小猴眼中是上等的麦种”时引导学生思考:你觉得怎样的麦子才是是上等的麦种?
6小猪没有瞧出来,小牛虽然勤劳也没有瞧出这是上等的麦种,小猴看出了这是上等的麦种,说明什么呢?(比小猪小牛看得仔细;有丰富的劳动经验)
7三个小动物对待麦子的方法各不相同,一年以后的情况也是各不相同,我们下节课再继续学习。
四书写本课的生字
板书:
三袋麦子
小猪憨厚可爱
小牛勤劳节俭永远的麦子
小猴聪明能干
第二教时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
2、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一些重点词的意思。
3、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各抒己见,学习正确的思维方法,培养创造性思维。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使学生饶有兴趣地练习分角色朗读或表演。
教学难点:
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各抒己见,学习正确的思维方法,培养创造性思维。
教学准备:小动物头饰两套、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听写生字词:
一份食品防止访问迫不及待2、读词语:(1)出示:黄灿灿烙饼饱满保存虫蛀麦种
舔舌头拜访憨厚麦囤兴奋能干(2)指名读3、选用第一行的词语说说一年前发生的事。
二、学文思辩,演读促悟
1、过渡:不知不觉一年过去了,土地爷爷又来拜访它们啦!(贴土地爷爷图)土地爷爷在三个小动物家发现了什么呀?请小朋友打开书,自己读5到9小节,读完后想一想:你最喜欢土地爷爷到哪个小动物家看到的情景?(点击幻灯2)
2、交流
3、师:那么多小朋友都喜欢到小猴家去,我们就先去拜访小猴吧!
小猴:
(1)(点击幻灯3)来到小猴家,你发现了什么呀?
学生交流“麦囤里堆得满满的”
(点击文字)土地爷爷跟着小猴到里屋一看,啊,麦囤里堆得满满的。
师:是啊,看到这个景象,你会觉得?那你能读好这句话吗。
指导生朗读出惊奇的语气。
(2)小猴家的麦囤里怎么会堆得满满的呀?(指名交流)
师:小猴也是这么说的。(点击文字)谁来做小猴,也来说一说呀!
学生读小猴的话。
(师:这只小猴可自豪了,腰杆挺得直直的!读得真不错!)
(师:多热情的小猴呀,还叫土地爷爷带一些回家呢!)
(3)看着小猴家丰收的情景,听着小猴自豪的话,你准备怎么来夸夸小猴呀?
学生交流
(小猴,你真聪明,真能干!)
(小猴,你把一口袋麦子变成了快一屋子的麦子,你真是太了不起了!)
(4)听着你们的夸奖,老师忍不住要来做做土地爷爷,也来夸夸小猴。(师边说边随即戴上头饰)谁来做小猴呀?
师生表演:
师:小猴,你家麦囤里怎么会有那么多麦子的呀?
生:土地爷爷,你去年给我的一口袋麦子,我全把它种下了地,今年我获得了大丰收!我还要谢谢你的麦子呢!土地爷爷,您今天无论如何也要带一些回家!
师:谢谢你!小猴呀,你真聪明!真能干!
(5)小朋友,配上我们的动作一起来演演土地爷爷和小猴,好吗?想演土地爷爷的举手,哪些人想演小猴的?双引号外面的话我们一块儿来读!
(6)我们小朋友和土地爷爷都觉得小猴又——又——。(板书:聪明能干)
过渡:接下来你想去谁家呀?
小猪:
(1)(点击小猪图)来到小猪家,你们看见这只小猪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呢?(示文字)老师请你们就来当当小猪,演一演。先练练看!
(2)师拿小猪头饰到一学生前:刚才你演得特别像小猪!(戴上头饰)请你上去演给大家看!
(3)生演小猪。
组织评价:他演得好不好?你觉得哪些地方他演得特别精彩?
学生评价(你给大家读一读这一句,好吗?)
小猪的话,谁还能比他读得更可爱的?
学生赛读(师:看来,你对去年做的好吃的真是念念不忘呀!)
(4)师:(点击文字)听着小猪天真的话语,看着小猪——(憨厚可爱的样子),土地爷爷——(忍不住哈哈大笑)。
师:小朋友,你们想对这只憨厚可爱的(边说边板书)小猪说些什么?
学生交流
生:小猪呀,你几天就把那袋麦子吃光了。吃完了,你就吃不到这么好吃的东西了!你也要像小牛一样省着点吃的呀!
师:你说得真有道理!谁就是省着点吃的?
师:不过老师觉得小猪当初想得也没错呀!土地爷爷给麦子它,就是吃的呀!
生:可是它几天就吃光了,吃光了就没得吃了呀!
师:我们也可以把小猴家看到的告诉小猪呀!
生:小猪,小猴可不像你,它把麦子全种下了地,现在它家就有吃不完的麦子了!
(5)这只憨厚可爱的小猪听了你们的劝告,以后肯定会变聪明些了!
小牛:
(1)(点击幻灯)师:告别了小猪,土地爷爷来到——(小牛家)。(点击文字)小牛告诉老人——。小牛抱出那只口袋,里面仍有——。
(2)土地爷爷看见了就问了:“小牛呀小牛,这袋麦子你怎么到现在还没有吃完呀?”哪只小牛来说?
(3)生:。。。。。。
(4)师:小牛呀,你这下面的麦子可能发霉了!有的恐怕已经被虫蛀空了,你可要小心呀!谁来替小牛告诉土地爷爷呀?
(5)生:。。。。。。。
(6)听了小牛的这些话,你们想对小牛说些什么呀?
生:小牛,你可真节俭!
生:小牛,你可真是省吃俭用!
生:小牛,你真细心,不怕苦不怕累,把麦子保存得这么好!
(7)师:土地爷爷跟你们一样,(点击文字)听了点点头,夸奖小牛很——!
(板书:节俭)(可再加分角色齐读)
5、师引导讨论:(点击幻灯)三个小动物家我们都去过了,看到三种不同的结果,我们不由得想起一年前,小动物们对麦子不同的处理方法。小朋友,你最赞成哪种小动物的做法呀?为什么呢?
6、学生各抒己见
三、拓展想象,总结巩固
1、师:小朋友,文中的小猴不是让土地爷爷把麦子带一些回家吗?土地爷爷还真拿了些呢!(点击幻灯)快过年时,土地爷爷又上路了,他准备把这些麦子作为节日礼物再送给我们班的同学呢!学了这篇课文,你肯定变得更聪明了!你打算怎么处理这袋麦子呢?
生自由交流。
2、大家开动脑筋,各抒己见,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作为奖励,老师就请大家看看这部动画片,边看边跟着一起说说这个故事吧。
播放动画,引导复述。
10.哪吒闹海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生字词学习课文1-3自然段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
2、理解课文1-3自然段体会哪吒为民着想、不畏强暴、机智勇敢的品质。
教学过程:
一、听歌曲导入。
1、放歌曲《少年英雄小哪吒》。同学们,刚才我们听的这首歌中唱到的小英雄是谁呀?(板书:哪吒)谁能大声地把他的名字再说一遍?看得出大家都很喜欢哪吒,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喊喊他的名字。
2、大家对哪吒都有哪些了解呢?谁愿意来说一说?(相机表扬)
3、今天我们就来学一篇关于哪吒的课文。(板书:闹海)
4、齐读课题。
5、看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
6、刚才同学们提的问题都很好。我们拿到一篇新课文时就要带着问题去读,这样收获会很大。这些问题的答案在哪儿呢?答案就在课文中。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前大家都读过课文了,谁来说说你是怎样读课文的?(相机表扬)出示生字词,检查读音。
2、课文有几个自然段?你读得最好的是哪几句?能不能勇敢地站起来读给大家听?哪几句读得不太好的,向同学请教一下。
3、听了他的读,你有什么要说的吗?
4、读了这么多遍课文,还愿意来读吗?愿意读的再去读读课文,边读边想象出动画来,这样就能把课文读得更好;不愿意读的,你可以闭上眼睛来欣赏一下同学的朗读,在你的脑海里有没有出现什么动画来。
5、又读了一遍课文了,现在,你能简单地讲一讲这个故事了吗?
6、小结:要想把这个故事讲生动了,看来还得再认真仔细地读读课文才行。
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我们先来看第一自然段。你能不能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哪吒为什么要去闹海?
2、读了这一段,你有什么体会?(龙王父子太可恶了)你是从哪些词语体会出的?以前同学们看过动画片,大家可以根据动画片的内容说一说。
3、龙王父子这样可恶,你能不能带着厌恶之情来读好第一句话?
4、过渡:哪吒是怎么治他们的呢?接下来看第二自然段。
四、学习第二自然段。
1、师范读课文。
2、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3、你能想象一下此时的龙王是什么样子吗?现在再来读最后一句话。(指导读出害怕、惊慌的语气)
4、从同学们的朗读中,老师感觉到了哪吒的厉害。我们一起读读第二自然段。
5、过渡:哪吒是有备而来,带来两件法宝来闹海。夜叉上来查看,又发生了什么事?
五、学习第三自然段。
1、轻声读课文,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2、指名回答。
(1)哪吒机灵小哪吒的机灵表现在哪里?圈出有关的词语好好读一读。从这儿我们可以看出哪吒打夜叉根本不肥什么劲。(积累不费吹灰之力、小菜一碟、不值一提)
(2)夜叉凶狠(相机出示图)
3、练习读好这个自然段。
4、练说:夜叉跟哪吒打斗时如有一虾兵在场,虾兵会如何向龙王报告他看到的一切呢?
5、这么一来,龙王怎么了?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六、指导写生字。
七、多音字组词:哪兴
八、作业布置:
1、进一步熟读课文。
2、把1-3自然段中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抄下来并背一背。
3、写话:
如果一个虾兵看到了哪吒和夜叉打斗的过程,他会怎样向龙王报告他所看到的一切?
九、板书设计:哪吒闹海
因为……所以……与夜叉打斗
《哪吒闹海》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上课前2分钟时(这段音乐需要1分半钟),课件播放一段《哪吒传奇》片头曲《小英雄哪吒》。(在孙楠的柔美的音乐声中,学生似曾听过,哦!原来是小时侯看过的动画片《哪吒传奇》的熟悉的音乐,一下子就勾起了学生的潜藏在记忆深处的积淀物。)
一、复习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十课《哪吒闹海》!(齐说)
2、上节课啊,我们认识了很多词语朋友,看看大家有没有和它们成为好朋友?不要发出声音,仔细看!
称霸一方,东海龙王父子,胡作非为,兴风作浪,哪吒,老百姓
3、还认识它们吗?(认识)哪组愿意来开双轨火车?每个读两遍!
4、我们一起来读,每个两遍,要读得响亮干脆。
5、那你能不能用上其中的几个词语,说一两句话。
用上了三个词语,很不错。
你说得也很通顺具体,下面让我们来看看书上是怎么来描写的。
出示:
东海龙王父子称霸一方,经常兴风作浪,害得人们不敢下海捕鱼。哪吒决心治一治他们,为老百姓出一口气。
二、学习第一小节
东海龙王父子称霸一方,经常兴风作浪,害得人们不敢下海捕鱼。读着读着,你眼前仿佛出现怎样一幅画面?
(1)海面上刮起大风,把船都吹得左摇右摆的。(是啊,风可真大。)
(2)经常刮大风,下大雨,淹没村庄和农田,害苦了百姓。(可不是,多霸道,蛮横无理,可恶的龙王父子害得人们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3)龙王父子胡作非为,简直就是这个地方的霸王,所以人们说他们“称霸一方”,经常“兴风作浪”(齐说)
3、小哪吒看到这龙王父子的恶行,心里会想什么啊?
(1)一定要好好教训教训他们!(对,不能对他们客气,就要狠狠地教训他们)
(2)非要好好治治这可恶的父子俩!(真气愤,为人民打抱不平)
(3)小哪吒下决心要为百姓出一口气!(可恶的龙王,我一定不会放过你们的,有这样的决心一定会成功的)
4、让我们带着这样的心情一起读读第一小节。(齐读)
三、学习第二----四小节
1、这小哪吒啊,人小志气可不小,没过几天,他就来到东海边,痛痛快快地大闹了一场。请你自己读读课文2—4小节,看看小哪吒带了什么法宝去闹海,又是怎么闹海的?(自读)
2、交流
一闹东海水晶宫
二闹东海杀夜叉
三闹大战三太子:
3、学习第二小节
在闹海的过程中,找出你最喜欢的一个场面,你能从其中的哪些词看出哪吒是个怎样的人?
1)一闹:交流
出示图片文字,学生交流第二小节,找出重点词,感悟。
敢作敢为,为民着想,勇敢,敢于向龙王挑战,胆大,本领大
跳进、掀起
(1)跳进:他很勇敢(可不是,想都没想就跳了下去,多勇敢啊!)
(2)取下、一摆、水晶宫都摇晃起来了:哪吒的本领很大,而且不怕龙王。(哪吒虽小,胆子却很大,连龙王都不放在眼里)
(3)掀起:这混天绫真是个宝贝!哪吒的本领真高强!(是啊,就这么轻轻一摆,便掀起了滔天巨浪,威力无比啊!)
谁能来用自己的朗读把哪吒的勇敢、本领大表现出来。
四、结课:
小英雄哪吒急人民所急,忧人民所忧,不畏强暴,敢于向邪恶的龙王家族发起挑战,他的勇敢,崇高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最后,让我们把对哪吒所有感情都化作动听的歌声,一起来夸一夸我们的小英雄哪吒吧!
在《哪吒传奇》片尾曲中结束。与课伊始的片头曲相呼应,给学生一种和谐完整之感。
五、布置作业
1.把今天学到的故事用自己的话讲给父母听听,并且讲给同学们和老师听。
2.改编成课本剧,并且在本班的主题活动上演一演。
习作三
第一课时
一、教学要求:
1、仔细观察图画,按照一定的顺序说说图上的景物。
2、在图上添上几种动物,或者画,或者贴。
3、根据自己的经验给整幅图涂上颜色。
二、教学重点:
在图上添上几种动物,或者画,或者贴。
三、教学难点:
根据自己的经验给整幅图涂上颜色。
四、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颜料等做画工具。
五、教学过程:
一、引导学生仔细看图。
1、看图:
(1)学生说一说图上画了什么?
(2)说时按什么顺序?
(从上到下,从下到上都可以)
2、指导学生在图上添上动物。
(1)学生说说天空中有哪些动物,树林中有哪些动物,小河里有哪些动物?
(2)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动物图片贴在书上的图上。
(3)学生也可以直接将自己喜欢的动物画到图中。
二、想象作画,补画小动物。
1、你们觉得这幅图上还少了点什么?你把耳朵贴过去听一听,除了风吹过树梢的洗涤沙沙声,小河里淙淙的流水声,再没有其他声音了,一切都是静谧的,安静得有点寂寞。小朋友,拿起我们的画笔,再画点什么呢?
2、学生自由作画。
3、学生用几句话介绍自己所画的动物。
三、指导学生涂颜色。
1、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涂上各种颜色。
2、老师巡视,不作统一的规定。
3、由图画入手,从整体观察图画。
四、练习说话。
1、指名说说自己画了什么动物,并简单说说理由。
2、抓住图画内容,老师出示填空:
()的天空,()的小河,
()的树林,()的野花
3、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把这些景物连起来说一段连贯的话。
第二课时
一、教学要求:
1、习作要求,依照例文的方法,图文结合抓住写动物的基本要求写自己喜欢的一种动物。
2、要求写本次习作,并誊写,字迹端正、清楚。
二、教学重点:写好作文。
三、教学难点:图文结合,写出动物的特点。
四、教学准备:观察自己喜欢的一种动物。
五、教学过程:
一、指导学生读例文。
1、学生读懂每句话,了解写动物可以写哪些内容。
2、说说例文中的哪些句子写得好,好在哪里?
二、指导学生写景物。
出示好词语花篮,好句子筐:
天高云淡白云悠悠五彩缤纷点缀生机勃勃一碧如洗生机盎然涟漪
一阵微风吹来,树叶沙沙地低语,像是大树妈妈给小鸟唱的摇篮曲。
白云悠悠,不时地和小鸟说着甜蜜的话儿,多美呀!
路边的小花儿涨红着脸,害羞地躲在叶子中间,绿油油的小草大方地跳着摇摆舞,有趣极了!
1、让学生观察景物,抓住景物的特点说说。
2、按一定的顺序把观察到的景物连贯成一段话。
3、在本篇作文中景物可以简略地写。
三、指导学生写动物。
1、读了例文,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动物,仿照例文说一说。
2、在小组内进行自我介绍,学生之间可以相互提醒、补充,弥补自己的不足。
3、组将说得较好的同学推荐到班级里交流,互相评议,共同提高。
4、老师小结。
四、老师提供部分精彩片段赏析。
1、一群小虾时而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时而来几下立定跳远。它们摆动着长长的胡须,挥舞着两只大钳子,好像在说:“别看我们小,但也不是好欺负的。”
2、小树林里一片宁静,一阵微风吹过,树叶发出了“沙沙”的声响。小山坡上,小草晃动着小脑袋,好奇地望着新世纪。小野花们竞相开放,一丛丛、一簇簇,五颜六色。它们摇曳着美丽的身躯,逗得蝴蝶、蜜蜂一个劲地围着它们唱歌、舞蹈。
3、小乌龟呀,真是一个胆小鬼!你瞧它,走一步,东瞧瞧,西望望,就怕遇上危险。哈,前面漂来几棵水草,小乌龟以为是遇上了敌人,急忙把头、脚、尾巴一下子缩进了硬壳里。
五、学生独立仿写练习,老师巡回指点。
六、交流评价,修改誊写。
1、交流学生的习作。
2、学生自己修改誊写。
七、板书:
习作3
观察景物画上小动物
按顺序抓住主要景物。
有详有略,有动有静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冀教版)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所以老师在写教案时要不断修改才能产出一份最优质的教案。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那有什么样的教案适合新手教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冀教版)”,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冀教版)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鳞、嵌、撒”3个生字,会正确书写“睁、晴、蚂、蚁、搬、泳、逗、雁、略、钓、汪、撒”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段落背诵。
3.引导学生将生活与课文内容结合起来,了解大自然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通过朗读诗歌,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增强对诗歌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现象,积极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增强对诗歌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策略与方法:
合作交流,读中感悟。
教学媒体:
课前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走进生活、走进图书王国、走进网上世界,进行活动,寻找大自然的语言,如:春、夏、秋、冬的语言,晴天、雨天的语言,地震的语言,或其它语言,以及一些谚语。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教师先板书“大自然”,指名学生读。引导学生交流自己对大自然的了解。
2.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大自然中神奇的自然景观,多姿多彩的花草树木,调皮可爱的鸟兽虫鱼……给学生以整体感知大自然的美妙神奇。
3.师:看过之后,你最想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学生畅所欲言。)
4.师:美丽神奇的大自然多么令人神往,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吧!
5.完成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诗,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问同学、查字典等。
2.用课件出示文中的生词,指明读,开火车读。
3.用各种形式理解文中词语。
如:“鱼鳞”通过学生的生活经验或图片加以理解;
如:“嵌在”、“撒在”等词语可以结合诗中的具体语境来理解或让学生根据词语的不同进行造句的训练。
(学生有可能会提出其它不明白的词语,比如:山巅、汪洋、漂砾、妙不可言等,“山巅”可以看图片;“汪洋”可以通过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漂砾”则由教师读有关的资料;“妙不可言”可以结合诗中的具体语境来理解)
4.检查读文情况:
教师指名学生按小节读课文,听者可以习惯性的进行评价。
三、师生对话、品悟诗情。
1.教师引导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读完课文后,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感觉,什么样的印象或是什么样的看法。(你知道了哪些大自然的语言?)
2.引导学生交流读后的感受、印象或看法。
3.引导学生抓住自己观点的支撑点,即文中语言文字的品位与理解。(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交流,也可以读书中的句子)
A:天上的白云是大自然的语言,白云飘得高,明天准是个晴天;
B:地上的蚂蚁是大自然的语言,蚂蚁搬家,出门要带雨伞;
C:小蝌蚪一出现,春天就来到了人间;
D:大雁往南飞,就证明秋天就在眼前;(在理解第4.5小节时,让学生反复朗读,从中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
E:树上的年轮也是大自然的语言;
F:鱼身上的鱼鳞一圈就是一岁,这也是大自然的语言;
G:“三叶虫”化石嵌在喜马拉雅山巅,可以告诉我们这里曾经是汪洋的大海;
H:大自然把一块“漂砾”撒在江南的庐山,告诉大家这儿有过寒冷的冰川;
I:人有语言,大自然也有语言;大自然的语言妙不可言,不爱学习的人从来看不懂,粗心大意的人永远看不见。
(在学生读文交流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直观理解“逗点”“年轮”“鱼鳞”“三叶虫”“漂砾”,唤起学生对已有生活经验的回忆,理解大自然的语言。不仅让学生明白这种现象,理解词句的意思,感受句子的内容,还能令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激发对大自然的兴趣,在此基础上再指导学生朗读,就能够读出真情实感,水到渠成。并引导学生理解“妙不可言”的意思。从而进一步感受大自然的奇妙规律,激发学生观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教师可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随机的板书:
白云高飘——晴天
蚂蚁搬家——要下雨
……)
4.怎样才能发现和懂得大自然的语言?
(学生用自己的话理解,做一个爱学习、细心观察的人)
5.整体回顾全文,美读中品位始终所蕴涵的情感。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识字:对于本课出现的生字,要求学生尽量自学,识记。
读准“撒、鳞、嵌、略”几字的读音。
2.指导书写时,让学生注意观察“搬”“撒”的字形结构,注意各部分的书写比例。“钓”字右半边是“勺”,不要写成“勾”。“雁”半包围结构,注意里面的写法。
五、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让学生搜集更多的有关大自然的语言,最好能用诗歌的形式说一说写一写。
《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一)
文本细读:
课文讲述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研究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题为“第一朵杏花”,实际上是从把握第一朵杏花开放的精确时间来说明竺可桢严谨的治学态度。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例子,却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容。
课文按时间先后顺序,分为三部分:1——5自然段讲竺可桢要知道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孩子不明白什么原因。6——15自然段讲第二年在孩子的帮助下,竺可桢爷爷准确地记下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16——17自然段讲竺可桢爷爷通过长年精确观察,掌握了气候变化规律。
本课的学习,应以读贯穿课的全过程,以不同形式的读引导学生感悟、积累和迁移语言。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抓住自学中的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是感悟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本课9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9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能通过竺可桢爷爷的动作和语言体会他对科学的严谨认真负责的态度。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想象对话时的情景,从而感悟竺可桢爷爷的人物形象。
过程与方法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通过各种朗读训练,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增强对文章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们从竺可桢爷爷和小女孩身上受到启发,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准确地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策略与方法:
合作交流,读中感悟,想象训练。
教学媒体:
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资料,(可以是竺可桢生平资料、故事或者关于气象学方面的资料)
提前预习课文。准备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揭课导入:(板书课题:第一朵杏花)可让孩子带着问题走进课文。
2.问:你知道每年第一朵美丽的杏花是什么时候开的吗?(通过学生的预习回答)
3.师: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看竺可桢爷爷是用什么办法得知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的!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问同学、查字典等。
2.用课件出示文中的生词,指明读,开火车读。
3.用各种形式理解文中词语。
如:“绽开”、“吹皱”教师可以问:“什么东西可以绽开呀?”
“吹皱”找出文中的句子来理解,想象这美丽的景色。
如:“习惯”、“顷刻间”、“需要”、“搞研究”通过学生的生活经验理解。
如:“估计”、“推断”、“规律”可以结合文中的具体语境来理解。
4.检查读文情况:
教师指名学生读课文,听者可以习惯性的进行评价。指名逐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只有读正确、读通顺才能更好的理解课文。
三、师生对话、品悟诗情。
1.教师引导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从哪看出来的?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2.引导学生交流读后的看法。
3.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重点进行交流,即文中语言文字的品位与理解。(引导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交流。)
A:我明白了竺可桢爷爷要知道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孩子不明白什么原因。(请学生读1——5自然段,并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师:“你能想象出当时的情景吗?”(前后两个同学互相读)
重点指导读第3自然段,体会这些词句的作用。(“弯下腰来”说明竺爷爷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习惯地问”说明竺可桢在坚持长期物候观测的日子里养成了主动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B:我明白了第二年在孩子的帮助下,竺可桢爷爷准确地记下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请学生读6——15自然段)
问:“当时他们的心情怎样?你能读出来吗?”(学生自由试读)
在读的时候让学生自由读,想想每一句是谁说的?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并帮它加个提示语。鼓励学生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填一填。
如1:“爷爷,您又看花来啦?”那孩子仰起脸来天真地问。
“什么事情啊?“竺爷爷()。
“竺爷爷,杏花开啦!”()。
如2:窗外一个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爷爷!竺爷爷!”
竺爷爷()地问:“什么事情呀?”
小孩子()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
竺爷爷()地问:“什么时候?”
小孩子()地说:“刚才。”
竺爷爷()地问:“是第一朵吗?”
小孩子()地说:“是。”
如3:孩子边跑边叫喊,急切的语气中掩饰不住内心的兴奋:“竺爷爷,竺爷爷!”
竺爷爷()问:“什么事情呀?”
孩子()说:“竺爷爷,杏花开啦!”
竺爷爷()问:“什么时候?”
孩子():“刚才。”
竺爷爷()问:“是第一朵吗?”
孩子():“是。”
讨论之后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填提示语读出语气,指导朗读。从中学生明白小孩子是为自己终于完成了竺爷爷去年交给的任务而高兴,竺爷爷是为自己终于弄清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而兴奋。
师:引导学生提出不明白的地方。
学生有可能问:“竺爷爷为什么顷刻间像年轻了几十岁呀?”(让学生读一读15自然段,读后说说自己的看法)
C:我明白了竺爷爷对待科学研究很认真,从来不使用“大概”和“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代替观察!
师:那大家怎样理解这句话呢?你能用一个成语说说他这个人吗?(一丝不苟、专心致志……)
师:竺可桢爷爷作为一名物侯学家,他的成就是这样么得来的。
4.整体回顾全文。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识字:对于本课出现的生字,要求学生尽量自学,识记。
读准“撒、鳞、嵌、略”几字的读音。
2.指导书写时,让学生注意观察“搬”“撒”的字形结构,注意各部分的书写比例。“钓”字右半边是“勺”,不要写成“勾”。“雁”半包围结构,注意里面的写法。
五、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1.说一说从竺可桢爷爷身上,受到了什么启发?
2.教师还可以补充《竺可桢和自然日记》,竺可桢精确观察大自然:什么时候第一朵花开,第一声蛙鸣,第一次雷声,第一次落叶,第一次降霜,第一次下雨------他的笔记本是大自然的缩影。
3.鼓励学生交流有关竺可桢爷爷的故事,下节课举行一次“名家汇萃”的故事会,了解名人故事,体味名人情操。
《植物的“感情”》教学设计
文本细读:
《植物的“感情”》是一篇科学小品文,作者通过讲述生动、有趣的事例介绍了植物神奇的“感情”,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课文第一自然段指出“植物似乎也是有感情的”,这与人们平常认为的“草木无情”的常理相背,容易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课文第二自然段列举了含羞草、向日葵、西红柿三种植物是有“感情”的,而且不同的植物表现的感情不同,表达方式也不尽相同。
接着文章重点介绍了植物之间的“感情”既丰富又奇特。课文第三自然段进行了概括说明。“萎靡不振”“和睦相处”点明了植物有着鲜明的爱憎感情,说明了植物间相处的两种不同情况。
课文的第四、五、六自然段就围绕这两种不同的情况进行了具体的说明。“大豆和玉米是一对好邻居;棉花特别欢迎大蒜在身边。”
“黄瓜讨厌西红柿,喜欢菜豆角做伴;铃兰花和丁香花势不两立,而喜欢勿忘我作邻居。”“谷子与水果长时间在一起,谷子霉烂而水果干瘪。”你看,不光植物之间有感情,就连植物的果实之间也有感情。
植物之间为什么会有感情呢?文章第七自然段回答了这一问题,这是由于植物有一种生长的本能:
1.汲取自己所需要的养料,排斥对自己生长不利的因素。
2.外界的能量对植物新陈代谢有影响。这一部分讲的是植物有感情的本质,与前面讲的植物有感情的表象是有着密切联系的。
文章从表达上,运用了列举数字、举例和比较的说明方法,介绍了植物神奇有趣的“感情”,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本课十三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十三个要求会写的生字。了解“萎靡不振”、“和睦相处”、“势不两立”、“新陈代谢”这些词语的意思,掌握“曲”和“给”多音字的用法。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读课文的同时,了解植物神奇的“感情”,培养学生观察、了解大自然的兴趣。
过程与方法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通过各种朗读训练,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增强对文章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们了解植物神奇的“感情”,培养学生观察、了解大自然的兴趣。
策略与方法:
合作交流,读中感悟。
教学媒体:
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资料,了解植物生长方面的有关知识及植物之间相互影响的事例。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揭课导入:(板书课题:植物的“感情”)师:“同学们,人有感情,其实植物也是有感情的,只是它的表达方式与我们人类不同,你知道那些植物是有感情的?”(学生交流课下搜集的资料)
2.师:让我们共同走进课文去看看植物“神奇”、“有趣”的感情吧!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问同学、查字典等。
2.用生字卡片出示文中的生词,指明读,开火车读。
3.用各种形式理解文中词语。
如:“含羞草”、“丁香花”、“货轮”、“棉花”可以借助图片帮助理解;
“迅速”、“较浅”、“讨厌”、“竞赛”可以通过学生的生活经验自己理解;
如:“恰恰”一词可以让学生找出有关的句子,进行换近义词的方法帮助理解;
如:“促使”、“供给”可以结合文中的具体语境来理解。
(另外学生有可能提出文中不理解的词语,如:“萎靡不振”、“和睦相处”、“势不两立”、“新陈代谢”、“干瘪”、“霉烂”“窒息”等放在文本中理解。
4.检查读文情况:
教师指名学生读课文,听者可以习惯性的进行评价。指名逐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只有读正确、读通顺才能更好的理解课文。
三、师生对话,品悟诗情
1.教师引导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边读边画出自己感兴趣的语句。
2.引导学生交流读后的看法。
3.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重点进行交流,即文中语言文字的品位与理解。(引导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交流,也可读书中的句子)
A:我明白了含羞草、向日葵、西红柿三种植物是有“感情”的。(请学生找出有关的句子反复读,体会植物奇妙的感情)
B:我明白了有的植物碰到合不来的伙伴会萎靡不振。农民就给它们安排能够和睦相处的邻居。
师问:“你怎么知道的?找出相关的句子!”
(引导学生读4——6自然段)
4.在理解课文的同时理解刚才那些不明白的词语。
5.问:“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引导学生说出,①植物为什么有感情呀?②题目中的感情为什么加引号呀?)
学生讨论后交流。
6.整体回顾全文。
7.师:今天我们学习了课文,你有什么想对这些植物说的吗?
(引导学生说出它们的感情很神奇、可爱、有趣、奇特等)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注意读准“较”(jiào)、“供”(ɡōnɡ)、“曲”(qǔ)的读音。
2.指导书写时,注意“迅”字的比画书写顺序。“勿”不要写成“匆”,“柿”右半部分是“市”。
五、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把学生知道的其它植物的感情说一说。
《蜜蜂》教学设计
【文本细读】
这是一篇通过典型事例说明蜜蜂具有方向辨认能力的科普文章。文章首先介绍了问题的产生。即“听人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他被抛弃到哪里,总是可以自己回到原处。”接着用了较长的篇幅介绍法布尔在女儿的配合下进行了蜜蜂能否辨认方向的实验。
实验基本情况:
实验目的:证明蜜蜂有没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实验要素:
数量——四十只
特征——背上做了白色记号(过程中二十只蜜蜂受伤)
条件——两里半、沿途有许多景物、逆向的微风
结果——四十分钟,两只飞回,并带有满身花粉;
第二天又有十五只飞回;共计十七只蜜蜂飞回。
实验结论:这不是一种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无法解释的本能。
法布尔是一位充满爱心的昆虫学家。因此在他的作品中,既可以让我们获得科学知识,感受科学的严谨与条理,又可以让我们体会人文的细腻与真诚。从科学的角度,法布尔的思考是比较周密的,实验过程是条理清楚的,对实验的记述也是比较客观的。并且,在实验的过程中又不乏人文的光辉。如过程中小女儿爱格兰的表现,以及作者对蜜蜂“眺望”“遥远的家园”和“怀念巢中的小宝贝和丰富的蜂蜜”的猜想,使我们在了解科学的同时,又体会到了几许亲情与关爱。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13个生字,掌握“扔、劣、免、弃、闷、证、阻、环、拥、沿、括”11个生字。
2.阅读课文,知道法布尔是通过怎样的实验证明“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的。
3.在读课文的同时,体会学习法布尔提出问题和用实验证明问题的科学的思维方式,以及扎实认真对待科学的态度。
过程与方法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通过各种朗读训练,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增强对文章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课文,体会学习法布尔提出问题和用实验证明问题的科学的思维方式,以及扎实认真对待科学的态度。
【策略与方法】
合作交流,读中感悟。
【教学媒体】
课前让学生搜集动物奇特的本领。
教师准备:法布尔的常识和他的《昆虫记》。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先出示介绍法布尔和他的《昆虫记》。(学生可以补充)
2.师问:你知道为什么法布尔能够成为昆虫学家?你知道他是怎样进行观察实验的吗?
3.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问同学、查字典等。
2.用生字卡片出示文中的生词,指明读,开火车读。
3.用各种形式理解文中词语。
如:“抛弃”、“扔到”、“货轮”可让学生做动作理解;
如:“避免”、“一拥而出”、“恶劣”、“阻力”、“包括”、“沿途”、“丰富”可以通过学生的生活经验自己理解;
如:“证实”、“闷了”、“凭借”合文中的具体语境来理解。
(另外学生有可能提出文中不理解的词语,如:“眺望”、“触到”、“逆向”等小组内理解。
4.检查读文情况:
教师指名学生读课文,听者可以习惯性的进行评价。指名逐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只有读正确、读通顺才能更好的理解课文。
三、师生对话、品悟诗情
1.教师引导学生再读课文,“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引导学生交流法布尔进行“蜜蜂”实验的目的、过程和实验得到的结论。
3.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重点进行交流,即文中语言文字的品位与理解。(引导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交流)
(1)我明白了无论蜜蜂被抛弃到哪里,总是可以自己回到原处。
1(让学生找出能证明蜜蜂有辨认方向能力的有关语句。)
把蜜蜂放在纸袋里,带它们走了二里半路;(引导学生明白从距离上说明在这样的距离范围内蜜蜂回到蜂巢没有问题。)
2“我在屋檐下的蜂窝里捉了四十只蜜蜂”、“有二十多只蜜蜂受到损伤”、“有十七只蜜蜂没有迷失方向,它们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从数量上说明蜜蜂辨认方向的能力。)
3“空中吹起了微风。”、“沿途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从环境上说明,情况很复杂,对蜜蜂认路增加了难度。)
4“蜜蜂们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说明蜜蜂辨认方向不是像我们人类一样选择大的景物作为参考,并出示课后第二题,地一句话,学生理解着重号词语的意思)
以上交流的重点是实验的过程,其它两项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表达一下。(同时理解不明白的词语)
4.讨论:读了课文,受到怎样的启发?
引导学生说出:
A:办事应该像法布尔那样仔细认真;
B:从文中可以看出,法布尔是一个充满爱心与同情心的人。
……
5.师:我们身边有多少司空见惯的现象?我们也曾产生过多少这样那样的问题?只要我们像法布尔一样有追根求源的精神,我们也能一步步走进科学的殿堂。
6.整体回顾全文。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教学中可以用“熟字+偏旁”的方法识记“劣、闷、证、阻、环、拥、括”;用比较形近字的方法识记“扔(仍)”“免(兔)”“弃(弄)”“沿(没)”。注意“扔”的右边“乃”不要写成“及”;“免”字不要多一点写成“兔”;“弃”字不要少写一点,上面写成“亡”。
五、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师:许多动物有着奇特的本领。“词句积累”中列举的就是其中的一部分。可以让学生说说对课后列举词句的理解,也可以让孩子们说说自己知道的其他动物趣闻。
《矿矿的研究》教学设计
文本细读:
这是旅美华裔学者黄全愈写的一篇介绍自己的儿子在国外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完成蓝鲸研究论文的文章。本文故事情节简单,语言朴实无华,但内容却能给我们和孩子带来巨大的冲击。
事情的经过可以分成如下三部分:
从开头到“……你们可以到迈阿密大学图书馆去看看。”是第一部分,讲儿子要写蓝鲸的研究论文,得去图书馆查阅资料,“我”对儿子的能力表示怀疑。
从“两个小时以后……”到“这回矿矿告诉了我不少我以前并不知道的东西。”讲儿子在妈妈的陪同下借阅了许多关于蓝鲸的书籍,在儿子查阅资料的过程中“我”也学到许多知识。
从“矿矿终于完成了他有生以来的第一份研究报告……”到结束。讲矿矿完成了他的蓝鲸研究报告,这是“我”看到的最简短最感兴趣的论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的11个生字,掌握“介、订、纠、迈、寿、攻、吨、矿、妻、岩、临”等11个生字。
2.阅读课文,知道矿矿是怎样查阅资料完成他关于“蓝鲸”的研究的,了解矿矿写的论文的大致内容。
3.从阅读“矿矿的研究”中,使自己生发感慨、感悟,甚至研究与创造的冲动。
过程与方法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通过各种朗读训练,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增强对文章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阅读“矿矿的研究”中,使自己生发感慨、感悟,甚至研究与创造的冲动。
策略与方法:
合作交流,读中感悟。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首先向孩子介绍黄全愈,而后过渡到他在国外上小学的孩子。
黄全愈,美籍华裔教育的学者。2000年出版《素质教育在美国》,成为当年国内非文艺类的第一畅销书。2003年,黄全愈又推出了“新书”《生存教育在美国》和《“高考”在美国》。其他的请学生介绍。
2.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问同学、查字典等。
2.用生字卡片出示文中的生词,指明读,开火车读。
3.这些词语在小组内解决,解决不了的全班交流。
比如:“纠缠”;另外“迈阿密大学”可以看图片或由教师介绍;
(除了要求认的字、词语外,学生还有可能提出“抱怨”等,教师给予及时解决)
4.检查读文情况:
教师指名学生读课文,听者可以习惯性的进行评价。指名逐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只有读正确、读通顺才能更好的理解课文。
三、师生对话,品悟诗情。
1.教师引导学生再读课文,“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重点进行交流,即文中语言文字的品位与理解。(引导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交流)
○1我明白了矿矿要写蓝鲸的研究论文,得去图书馆查阅资料,爸爸对儿子的能力表示怀疑。
○2矿矿在妈妈的陪同下借阅了许多关于蓝鲸的书籍,在矿矿查阅资料的过程中爸爸也学到许多知识。
○3讲矿矿完成了他的蓝鲸研究报告,这是爸爸看到的最简短最感兴趣的论文。
以上交流的重点是体会矿矿的认真和执着,并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教师可以补充矿矿在美国学习的一些常识。(见参考书)
3.讨论:读了课文,你有过矿矿这样类似的研究成果吗?
4.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5.整体回顾全文。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本课要求认识11个生字,要求掌握“介、订、纠、迈、寿、攻、吨、矿、妻、岩、临”等11个生字。教学中注意比较“介——分”是“人”字头,不是“八”字头。
2.用形声字比较字形的方法记忆“订、攻、吨、矿”等生字。
五、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把孩子领到图书室,或者把孩子引导到丰富的生活,去问父母、大人或者街坊邻居,或者某些专业人士,让孩子从中汲取自己需要的营养,也像矿矿一样完成自己的研究成果。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72955.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