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2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这时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学生爱听老师爱讲的教案。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2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正确读写“天性、宇宙、真切、脊梁、家家户户、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

 3.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

 教学准备:学生搜集有关德国的民情风俗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感悟文章大意。

2、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新词,感悟文章大意。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上学期,我们学习了一篇访谈录《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其中那棵大树还记得是谁吗?对,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教育家季羡林爷爷。今天,我们要同季爷爷一起去德国,去看看德国的花。(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流利。

2.出示生字,生齐读,指名读,师注意纠正字音:注意“莞”是个多音字,本课中读wǎn,表示地名时读“guǎn”,如,广东省的“东莞”;“姹”(chà)的声母是翘舌音,不要读成平舌音。

3.生指出书写上的疑难字,指导书写生字:

暇:与“瑕”区分记忆,偏旁表义

锦:与“绵”区分记忆。

嫣:右部的上下结构分配要合理。(师可范写)

4.生写生字,师巡视。

5.投影仪展示书写,师生评议。

6.结合预习情况,理解文中疑难词语:

房东:出租或出借房屋的人(相对“房客”而言)。

莞尔一笑:形容微笑的样子(多指女性)。

花团锦簇:形容五彩缤纷、十分华丽的景象。

姹紫嫣红:嫣:娇艳。形容各种好看的花娇艳绚丽。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在初读课题的时候,同学们会产生怎样的疑问?(谁把自己的花给别人看?为什么要给别人看?)

2.默读课文,自己在文中找答案。

3.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体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生字新词,熟读课文。

2、感受异域风情,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5课。(学生齐读课题)

二、学文

1.在初读了课文后,说说你对课题的理解。(根据学生的体会,以学定教确定教学的顺序)

2.生:我明白了德国人把自己养的花给别人看。

引导学生找到相应的语句“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谈谈自己的理解。(“花的脊梁”只是一些枝干和叶子,并不美观,而花最美丽的部分──花朵自己却不能完全欣赏到,那自己岂不是得不偿失吗?可引导学生对这个问题讨论一下,明白把自己的花给别人看,自己也能看到更多更美的花)

3.让我们走出房屋,来到街道欣赏美丽的花朵吧!请闭上眼睛,听老师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大家边听边展开想象,然后说说仿佛看到了什么。(教师在轻柔的音乐声中朗读)

生:我仿佛看到家家户户的窗子上鲜花怒放,红的似火,粉的像霞,白的如雪,五颜六色,千姿百态,美丽极了。

生:我仿佛看到在这些奇特房子的窗台上的花连成一串,汇成了一条条花的彩带。我感到逛街成了一种美的享受,真香真美。

师:谈得真好,想象丰富,谈出了自己的感受。请接着说……

生:我仿佛看到主人们正在把一盆盆快枯萎的花搬下阳台,换上一盆盆正在开放的鲜花。

生:我仿佛看到各种鲜花争奇斗艳,吸引来了大批的蝴蝶,围绕着各家各户的窗台翩翩起舞。主人闻着花香,欣赏着蝴蝶翩翩起舞;行人不时驻足观赏,真是“人在街头逛,似在花海中。”

生:……

师:是的,通过想象,大家已经充分感受到了这奇丽的景色。让我们看看课文中的插图,再通过我们有感情的朗读把这奇丽的景色表现出来吧。(有条件可观看德国街道的图片,感受这奇丽的景色)

随机理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意思。(配乐指名读、分男女生读、全班齐读;然后让全班看插图,能背则背,不能背则读;接着抄写本段中自己喜欢的语句)。

4.现在,你还会不会为你刚才在屋内没有看到自己种的美丽的花儿而后悔呢?(学生谈自己的体会,明白人人都把自己美丽的花奉献给大家,才能欣赏到如此美丽、奇特的风景。)

5.随机出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M.jaB88.coM

(1)联系课文内容谈谈你的体会。(每个人都把自己种的花儿展示在窗外,自己也能看到多于自己的更多、更美丽的花。)

(2)学生联系实际举例说明。(如:学生轮流值日打扫教室卫生,每人带课外书到班上建立图书角等等,都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3)再读读这句话,谈谈你明白了什么。(“我为人人”是说每个人心中要有他人,要有社会责任感,要用实际行动为大众着想,为社会尽到自己的义务。如果大家都这么想这么做就必然会换来“人人为我”的结果。虽然“人人为我”放在前面,但实际上“我为人人”是前提,只有“我为人人”尽到责任和义务,才会实现“人人为我”的美好愿望。)

6.学到这里,你觉得德国或德国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街道景色奇丽;德国人懂得为他人无私付出。)

7.季羡林再次来到德国,说:“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谈谈你的理解。(德国沿街的奇丽风景没有改变,依然是“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同时,也许作者言下之意还在赞扬德国人民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美好境界。这种境界是更令作者欣赏的,也是更“美丽”的。)

 

2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花美,人更美!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小编推荐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教学目标:

1、 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通过随文识字的方式认识脊梁、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家家户户、应接不暇等词语,并且会写其中的6个生字。

3、 运用做批注的阅读方法,抓住关键词感悟美丽的景色、奇特的民族。

4、 初步感受到德国的异域风情、异域文化: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教学重点:

运用做批注的阅读方法,抓住关键词感悟美丽的景色、奇特的民族。

教学难点:

初步感受到德国的异域风情、异域文化: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教学方法:

谈话启发法、朗读品悟法、课件演示法。

教学准备:

课件、打印板书、查阅脊的笔顺。

教学流程:

第一板块 初识景色的美丽

一、谈话导入

1、(课件出示图片)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这位慈祥的老人就是《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中的大树季羡林先生。(课件出示简介)早在1935年,季先生就远赴德国,在著名的哥廷根大学留学,一住就是十年。1980年,当先生再次踏上这片土地,已是满头银发。人家问他对德国、对哥廷根的印象,季老意味深长地说(出示: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2、到底是怎样的美丽让先生经历四五十年的风风雨雨,仍然念念不忘?先生后来写了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重返哥廷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它的节选内容(齐读课题)

二、初读、教学生字词

1、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课文。

2、指名分段读课文,相机出示两组词语。

脊梁 家家户户 莞尔一笑(第二自然段)

花团锦簇 姹紫嫣红 应接不暇 耐人寻味(第三自然段)

3、指名读,正音:脊梁读轻声,莞尔一笑的菀要变调,应接不暇的应读第四声。

4、书写指导:点红上述词语中的生字:脊、莞、锦、姹、嫣、暇

哪个字最难写,哪些容易写错,需要提醒大家?(脊的笔顺,嫣中与的变化,暇是日字旁)并在书桌上书空。

5、读完课文之后,你想用课文中的哪一句表达自己的感受?(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这也是季老先生的感叹。

第二板块 感悟景色的奇丽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在先生的眼中,哥廷根的景色是(板贴:奇丽的景色)奇是奇特, 丽是美丽。先生在德国留学时看到了怎样奇特美丽的景色,让他一叹再叹?快速默读课文第3自然段,找到描写景色奇丽的句子多读几次。

2、指名交流:你读的是哪些句子。(课件出示语段: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上,应接不暇。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3、我们再入情入境地来读读这些句子,读着读着,又感受到了什么?请边读边做好记号、批注。

4、交流学习收获。

预设一: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A、你感受到了什么?(我觉得花很美。它们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B、请你把这种美丽读出来吧。

C、多美的花呀,谁再来读?

D、出示语段帮助理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E、词语积累:像这样形容花美的词语你还积累了哪些?(课件出示:繁花似锦、百花齐放、百花争艳)把它们写在书的旁边。

F、齐读句子。

预设二: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上,应接不暇。

导:除了这句让你感受到美,谁还从其他句子中同样感受到了?(出示句子)

你从哪些词感受到了美?

花的海洋花多、色彩鲜艳、美丽多姿。指名读。

应接不暇还有谁从这句话里的哪个词感受到花多?指名读。

如入山**如此多如此美,让人仿佛漫步在(山**上。)关于山**有这么一段文字描述(课件出示)。从中你知道了什么?(绍兴的一条官道、景色很美)课文中指街道两旁高高的楼房上,临街的窗户边都种满了美丽的鲜花,让人感到美丽舒服。指名读。

5、 两句连读:谁能够把花的美、花的多、花的多姿多彩读出来?(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

大家都读得很好,把老师带到了奇丽的哥廷根。给你们一个奖励吧!我带你们去哥廷根的大街小巷走一走。(出示图片)齐读句子。

第三板块 体会风情的奇特

四、学习第二然段

1、导:好一派奇丽的景色啊!可是为什么会有如此奇丽的景色呢?我们用心来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并做好批注。

2、指名交流学习收获。

家家户户德国人爱花,每个人都养花。引读(正是因为这样,所以走过任何一条街)

三个都人人为他人着想,将花最美的一面给别人看。每一朵花上都绽放着一颗真切的爱心。在家中看,只能看到花朵的背影,满窗的绿色,很难看到鲜花的烂漫。正是因为这样,所以走过任何一条街

3、难怪,先生要发出这样的感慨(出示、生齐读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4、这样爱花的真切,爱花的境界,多次令先生感到吃惊。于是(出示句子:我曾问过我的女房东:你这样养花是给别人看的吧!她莞尔一笑,说:正是这样!)

莞尔一笑是怎样的笑?这么令先生吃惊奇丽景象,女房东只是莞尔一笑,这笑里包含着什么?

5、是啊,对于他们来说太平常了,本来就是这样的,那是哥廷根人长期以来的习惯和风俗啊。(引读)正是这样,每一家都是这样(出示句子齐读: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6、小结。

原来先生说的美丽并没有变,也包括这样美好的习俗啊。这样的人才组成了这样一个奇特的民族啊。(板贴:奇特的民族)

生齐读 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

第四板块 了解异国的文化

五、总结升华

1、可是,你们知道吗?先生留学德国时期,德国正处于怎样的情况?(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 是的,正是德国社会激烈动荡的十年,正经历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投降,整个国家都笼罩在一片末日的氛围里!物资奇缺,吃饭和取暖都无法保障,老百姓的生活陷入了巨大的困境!可是,它却为何依然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2、是啊,德国人爱花之真切确实让人感到吃惊。一面是饥寒交迫,一面是鲜花满街,这是生齐读 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

3、一面是炮火连天,一面是鲜花满街,这是

4、四五十年前,季老在德国留学的时候,看到的是这样奇丽的景色;四五十年以后,季老重返哥廷根,看到的依然是这样奇丽的景色

生齐读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上,应接不暇。

5、假如你以后有机会去德国,去哥廷根,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目之所及的,依然还是这样奇丽的景色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上,应接不暇。

6、这样奇丽的景色,在中国看不到,在美国看不到,在法国估计也看不到。这就是德国的风情,这就是德国的文化。因为,在那里生齐读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7、爱花,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真是一个奇特的民族啊!季老的这篇课文,为我们了解世界上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风土人情和文化打开了一扇奇特的窗。在接下来的阅读中,我们还将感受更多的异域风情、异国文化。

板书设计:

2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奇丽的景色

奇特的民族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案


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优质的课堂。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案

一、初识景色的美丽

师:如果有可能,我真想去北京看望一位97岁的老人。对,就是(用肢体语言引导学生看课件)季羡林先生,我特别敬佩的一位学者、一位慈祥的老人。早在1935年,季先生就远赴德国,在著名的哥廷根大学留学,一住就是十年。1980年,当先生再次踏上这片土地,已是满头银发。人家问他对德国、对哥廷根的印象,季老意味深长地说——(出示)

生:(齐读)“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师:到底是怎样的美丽让先生经历四五十年的风风雨雨,仍然念念不忘?先生后来写了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重返哥廷根》,今天我们来学习它的节选内容——

生:(齐读课题)“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师:请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课文。

生:(自由读课文)

师:请同学来分段读课文。吕金杭。

生1:(朗读第一自然段)

师:希文接着读。

生2:(朗读第二自然段)

师:对不起,“jǐliánɡ”(正音:“脊梁”)(以讲台上的花做引导)这就是花的——

生:(齐读)脊梁

生2:(重新朗读第二自然段)

师:潇寒接着读。

生3:(朗读第三自然段)

师:杭杰接着读。

生4:(朗读第四自然段)

师: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先生在文章的最后这样感叹——(出示)

生:(齐读)“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

二、感悟景色的奇丽

师:在先生眼中,哥廷根的景色是——

生:“奇丽”的。

师:(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实录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25课,按我区教研计划,准备在4月下旬正式上课。现教学设计已经写完,但算不了写好,知道这里大侠多,武功高,特来请求赐教,以助我一臂之力,特向看贴跟贴的表示感谢。

教学设计(本案中有借鉴网友及教案的设计,在此说明)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正确掌握脊、嫣的笔顺;正确读写天性、宇宙、真切、脊梁、家家户户、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

3.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

u教学重点:

1.理解词语的意思,读懂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并从中受到教育。

u教学难点:

了解作者所介绍德国风景于风俗特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

u教学准备:

德国风光影像及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画面;一盆花;课件。

u教学流程:

一、身临其境,看题质疑

1.教师担任导游的角色,播放德国风光影像,请同学观看,并讲解。

2.德国人家家户户喜欢把花栽种在临街的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你们知道他们这是做什么吗?(板书课题: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3.当你看到这样的课题时会有怎么样的疑问?

二、初步阅读,学习生字词

1.带着刚才的问题,阅读课文,并努力写好批注。

2.检查预习,学习生字词,并着重学习脊、嫣的笔顺。

三、品读课文,理解文本

1.指名读第一段

2.为什么德国在其中占重要的地位呢?德国人种花有什么特别之处呢?(学生寻找语句)

3.待学生说之后出示家家户户都在养花和他们是把花都栽在只能看到花的脊梁。指名朗读。

4.让学生试演德国人种花时怎么安放花盆的。引导理解脊梁。

5.理解莞尔一笑。爱花如此真切的德国人却将最美的鲜花给别人欣赏,这在我们看来是多么不可思议,而在德国人看来是如此的平常。你从文中什么词语看出来了?莞尔一笑(轻轻一笑)

6.季羡林爷爷当时惊讶,而房东却平常,你能理解作者心情吗?用朗读来体会下。

过渡:让我们走出房屋,来到街道欣赏美丽的花朵吧!请闭上眼睛,听老师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大家边听边展开想象,然后说说仿佛看到了什么。(教师在轻柔的音乐声中朗读)

1.示范朗读。

2.学生发言。

预测发言

生:我仿佛看到家家户户的窗子上鲜花怒放,红的似火,粉的像霞,白的如雪,五颜六色,千姿百态,美丽极了。

生:我仿佛看到在这些奇特房子的窗台上的花连成一串,汇成了一条条花的彩带。我感到逛街成了一种美的享受,真香真美。

生:我仿佛看到主人们正在把一盆盆快枯萎的花搬下阳台,换上一盆盆正在开放的鲜花。

生:我仿佛看到各种鲜花争奇斗艳,吸引来了大批的蝴蝶,围绕着各家各户的窗台翩翩起舞。主人闻着花香,欣赏着蝴蝶翩翩起舞;行人不时驻足观赏,真是人在街头逛,似在花海中。

生:

3.总结:谈得真好,想象丰富,谈出了自己的感受。通过想象,大家已经充分感受到了这奇丽的景色。让我们看看课文中的插图,再通过我们有感情的朗读把这奇丽的景色表现出来吧。

4.观看德国街道的图片,感受这奇丽的景色。

5.随机理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意思。接着抄写并练读本段中自己喜欢的语句。

6.有感情地朗读自己抄写的语句。

7.现在,你还会不会为你刚才在屋内没有看到自己种的美丽的花儿而后悔呢?(学生谈自己的体会,明白人人都把自己美丽的花奉献给大家,才能欣赏到如此美丽、奇特的风景。)

8.随机出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1)联系课文内容谈谈你的体会。(每个人都把自己种的花儿展示在窗外,自己也能看到多于自己的更多、更美丽的花。)

(2)学生联系实际举例说明。(如:学生轮流值日打扫教室卫生,每人带课外书到班上建立图书角等等,都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3)再读读这句话,谈谈你明白了什么。(我为人人是说每个人心中要有他人,要有社会责任感,要用实际行动为大众着想,为社会尽到自己的义务。如果大家都这么想这么做就必然会换来人人为我的结果。虽然人人为我放在前面,但实际上我为人人是前提,只有我为人人尽到责任和义务,才会实现人人为我的美好愿望。)

9.学到这里,你觉得德国或德国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街道景色奇丽;德国人懂得为他人无私付出。)

10.季羡林再次来到德国,说: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谈谈你的理解。(德国沿街的奇丽风景没有改变,依然是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同时,也许作者言下之意还在赞扬德国人民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美好境界。这种境界是更令作者欣赏的,也是更美丽的。)

11.理解我做了一个梦,做了一个思想的梦。

作者漫步异乡,置身于花的海洋,他被这个民族的崇高境界深深感动了。此时,作者心中有了一个美好的梦想,猜一猜,是什么?

四、拓展延伸,总结全文

1.引导交流:人永远不可能以个人生活在世界上,总是与别人一起构成这样那样的关系。一个人总是经常为别人做事,为他人服务,别人也在经常为你做是,为你服务。你有没有发现自己身边也有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试举例谈谈。(出示课件)

在家庭里,

在里,

2.总结全文:德国风景奇丽,民族奇特,在季羡林爷爷的笔墨下,你记住爷爷什么话了?

3.出示作业:

爱花的民族也很多,德国在其中占重要的地位。这是第一段里的一句话,学习课文后,你赞同作者这样说吗?

说说理由。

板书设计:

2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景色奇丽

景美

民族奇特

人更

25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A、B案)


25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A、B案)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2.感受异域风情,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

3.认识3个生字,会写7个。理解“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的意思。

学习重点

1.理解词语的意思,读懂课文,有感情朗读。

2.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并从中受到教育。

课时安排

1~2课时

A案

课前准备

1.德国风光片

2.“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画面。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在这色彩斑斓的世界,有许多美的东西。例如我们的祖国,有让我们引以为豪的锦绣山河;有远远流传的中华文化。当然,还有许多我们还不太了解的外国风光,异域文化。从今天开始,让我们同作者一道到国外的一些地方走一走,看一看。第一站──德国(板书)

1.播放录像:德国风光片

2.谈谈观后感受。

3.揭题:德国,有迷人的蓝色多瑙河,有梦幻般的莱茵河畔,有神秘的黑森林……总之,德国是一个极富魅力的旅游城市,它不仅风光无限美好,这个民族还有一道十分奇丽的景色。(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教学内容: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八组教材是以异国风情为主题,目的是为学生打开一扇异国文化的窗口,向学生展示一幅幅多姿多彩的异国风情画卷。学习本组课文一是要让学生抓住文章主要内容,了解不同地域的民族风情特点,增长见识;二是要让学生揣摩作者是怎样写出景物、风情特点的,学习运用作者的表达方法;三是要注意积累文章中的优美语言;四是课外运用各种途径尽可能多地搜集资料,丰富对异域风情的感受。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本组的第一篇精读课文。它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先生写的一篇精美的短文。文章中作者先点明德国是一个爱花的国度,然后回忆了自己早年在德国留学时亲身感受到的德国人非常爱花的情景并抒发了自己的感慨: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境界颇耐人寻味,最后讲述作者四五十年以后再次来到德国,又看到这番情景,表达了自己旧地重游的感受,即对德国奇丽风景和与众不同风俗习惯的赞美之情。这是一篇语言看似通俗易懂,实际上却包含深刻内涵的文章。它不同于一般写景物风情类文章,不是纯粹的描写景物,而是像拉家常一样娓娓道来,在讲述德国风景民俗的同时,用精练概括的语言点明了通俗易懂但又意味深长的哲理,让我们读后既开阔眼界,又回味无穷,同时受到思想启迪。

教材选编本文的目的,一是让学生了解一些德国的民族风情特点,积累优美的语言;二是使学生在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思想教育。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正确读写天性、宇宙等10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

3、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的特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

教学重点与难点:

了解德国的风景和风俗特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在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思想教育。

教学准备:世界各地风光片;德国街景片、重点词语和句子幻灯片。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揭示课题,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1、齐读课题。

2、简介写作背景。

三,检查预习,摸清学情。

1、分段概括段意,理清文章脉络

2、学生质疑,师相机板书。

三、紧扣奇,了解德国风情。

1、自由读文

2、找找能体现德国这个民族奇的句子。画画圈圈作批注。

3、全班交流。

预设一:

A、家家户户都在养花脊梁。

1、教学生字词脊梁;

什么是花的脊梁?

2、抓住关键词语谈体会。

3、师小结:德国人这种养花方式真奇呀!

4、指导学生朗读句子。

预设二:

B、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在一起,汇成了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1、指导读好如入山阴道上。

2、默读,找关键词谈体会。

3.相机教学: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山阴道等词。

4、体验德国奇丽街景。

5、朗读指导。

6、师小结。

预设三:

C、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1、读句子。

2、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高尚境界。

预设四:

D、美丽没有改变又是家家户户的窗口上开满了鲜花。

1、读句子。

2、体会美丽没有改变。

四、师总结:

五、布置作业:

必做题: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自然段。

2、写生字。

选做题:

1、查阅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试着写写梦的内容。

2、搜集有关德国的资料,进一步了解德国。

板书设计:

2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耐人寻味?养花方式人人为我花团锦簇

美丽不变?奇花多而美我为人人姹紫嫣红

奇丽、奇特?美丽不变应接不暇

思乡的梦?

第二课时(略)

设计说明:本课设计依照课标,体现学段特点,引导学生自主研读。教学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抓住重点,深入领悟-品读赏析,揣摩写法-积累语言,尝试运用的思路进行,紧扣奇丽的景色和奇特的民族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从而使学生了解一些德国的民族风情特点,感悟到德国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崇高境界,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

课文: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季羡林

爱美大概也算是人的天性吧。宇宙间美的东西很多,花在其中占重要的地位。爱花的民族也很多,德国在其中占重要的地位。

四五十年以前我在德国留学的时候,曾多次对德国人爱花之真切感到吃惊。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我曾问过我的女房东:你这样养花是给别人看的吧!她莞儿一笑,说:正是这样!

正是这样,也确实不错。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今天我又到了德国,刚一下火车,迎接我们的主人问我:你离开德国这样久,有什么变化没有?我说: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我说美丽指的东西很多,其中也包含着美丽的花。我走在街上,抬头一看,又是家家户户的窗口上都开满了鲜花。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

2016五下语文2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导学案


2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导学案

年级:五学科:语文编号:25-1小组:姓名:

本周习惯:学会更有效的字词展示方法

课题: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课型:精读课时:第一课时

主备人:冯树升审核人:张景晴

【学习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正确读写重点词语。(重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读课文第3自然段,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重点)

【时间预设】

导入2′合作学习10′预展5′展示探究18′达标检测5′

【知识链接】

季羡林: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聊城大学名誉校长、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是北京大学唯一的终身教授。2009年7月11日,季羡林因心脏病突发在北京病逝,享年98岁。

学习流程教与学

【自主预习】

认真读课文1遍,查字典完成任务一。

★1、认、读、写生字词任务一

①读、记、写下面的词语:(用红笔把重要的或难的加上拼音,并在文中标画出下面词语)

天性、宇宙、真切、脊梁、家家户户、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应接不暇、耐人寻味

我还搜集到的重点词语或好词有:

②我能写出这个字的正确笔顺:(用红笔标出易错笔画,重点,书写一定要一笔一画、规范)

脊会写的7个生字在书写上

皮颇需要注意的有:

③多音字我知道:(拼音书写要规范)

(莞尔一笑)

()

④找形近字,并组课外词。

莞()锦()姹()暇()颇()

()()()()()

正确、快速朗读课文2遍,巩固任务一掌握的新字词。

★2、读课文,理解词语。任务二

①有感情朗读课文。

②词语意思需要知道,能帮助理解课文内容。(先联系课文上下文猜测大致意思,写在句号左边,再查字典明确意思,写在句号右边。注意加点字的意思)

莞尔一笑:。

花团锦簇:。

姹紫嫣红:。

应接不暇:。

耐人寻味:。

词语理解了,再正确、快速阅读课文2遍完成任务三。

★3、整体感知课文,有感情朗读。任务三

①在季羡林第一次去德国时,让他感到吃惊的是什么?用红色波浪线画出并写上批注。

②在季羡林老先生的眼中,德国有着奇丽的景色,从课文哪里能够看出?用红色直线画出并写上批注。

在季羡林老先生的眼中,德国是个奇特的民族,从课文哪里能够看出?用黑色直线画出并写上批注。

③有感情地读出吃惊、奇丽、奇特。

再正确阅读课文2遍,整体感知全文。

【导入新课】家长签字:

1、谈植物、划,再认季羡林。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明确目标。

【合作学习】

群学:组内交流、学习【自主预习】1、2、3

【展示探究】

1、抽签、预展。

2、展示、探究。

【达标检测】

★1、把词语补充完整

花团()()()()一笑()紫()红

应接()()()()寻味

★2、选择

★★3、试着给对子背诵第三自然段。

【总结评价】

本节课,我的收获:

2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导学案

年级:五学科:语文编号:25-2小组:姓名:

本周习惯:学会更有效的字词展示方法

课题: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课型:精读课时:第二课时

主备人:冯树升审核人:张景晴

【学习目标】

1.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会课文第3自然段。(重点)

2.我能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民族特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重难点)

【时间预设】

导入5′合作学习5′预展3′展示探究22′达标检测5′

【知识链接】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最早出现在法国十九世纪作家大仲马1844年出版的小说《三个火枪手》,又译作《三剑客》。英文原文是:Oneforall,allforone.翻译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或是“大家为一人,一人为大家。”

学习流程教与学

【自主预习】

认真有感情朗读课文2遍,完成任务一。

★1、有感情朗读、深入理解感悟文章任务一

①德国的风景特点是()。

从上一节课,我们已经知道四五十年前这一特点从“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这句话中能看出,哪几个词语更能突出景色奇丽、美?用红笔圈出。怎样读才能读出这奇丽的美景呢?展示给大家吧!

四五十年后,德国风景的这一特点又从哪些句子能看出来?在文中找出,工整地抄写下来并有感情地朗读展示:

②德国的民族特点是()。从哪些语句能够看出?(根据全篇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遍,巩固任务一,完成任务二

★2、有感情朗读、感悟含义深刻的语句。任务二

①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从课文中那一句话能看出德国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用黑色横线在文中标出。为什么说这种境界“耐人寻味”?举一个生活中你感受到的类似的境界解释说明。

②变化是有的,但美丽并没有改变。

联系上下文,发挥你的想象,没有改变的美丽有什么?

③在德国,为什么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为什么德国有着奇丽的景色,是一个奇特的民族,根本原因是()

再有感情朗读课文1遍,整体感悟课文,再完成任务三。

★3、有感情朗读,学习写法。任务三

①对比阅读第二和第四自然段,想想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②……她莞尔一笑,说:“正是这样!”

正是这样,也确实不错。走在任何……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通过阅读第二、三自然段和看图示,感受“正是这样,也确实不错。”这句话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再正确阅读课文2遍,整体感知全文。

【导入新课】家长签字:

★1、听写检测词语,导入新课。

2、明确目标。

【合作学习】

群学:组内交流、学习【自主预习】1、2、3

【展示探究】

1、抽签、预展。

2、展示、探究。

【达标检测】

★1、我能按课文内容填空

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的窗子前都是、

。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让我们看的人如,。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2、多项选择:作者说“美丽并没有改变”意思是()

A:花还是一样美丽。B:房屋、建筑一样美丽。

C:主人的笑容还很美丽。D:人们的心灵还是那样美丽。

【总结评价】本节课,我的收获: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课例


一、教学背景

这篇文章是由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先生写的一篇精美隽永的短文。文章用优美的语言,讲述了作者两次到德国,在那里亲身感受到德国人非常爱花。描述了德国家家户户窗口都开满鲜花的情景,抒发了对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境界的感慨,表达了对德国奇丽风景和与众不同风俗习惯的赞美之情。

选编本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一些德国的民族风情特点,积累优美语言;二是使学生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教育。

二、课堂实录

1、导入新课,齐读课题。

师:同学们,在这色彩斑斓的世界,有许多美的东西,例如我们的祖国有让我们引以为荣的锦绣山河,有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当然还有许多我们不太了解的外国风光和外国文化。今天,季羡林先生就带我们走进德国,一起感受德国的独特魅力,特别是德国的花。请大家齐读课题《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生:齐读课题《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2、自由读文,了解民族的奇特、景色的奇丽。

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作者四五十年后故地重游时发出怎样的赞叹?

生:作者发出了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的赞叹。(教师板书:奇丽奇特)

师:好,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

生:生读句子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师: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从课文的哪些句段中体会到景色的奇丽,又是从哪些句段体会民族的奇特?你们可以圈点、标画、批注,要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有了感受之后再和同桌交流交流,然后把你的感受说出来。(学生默读课文)教师巡视。

师:好,我们一起来交流,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景色的奇丽,民族的奇特?请你说,其他同学认真听,可以补充、可以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

生:我从第二自然段: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把花都栽种在外面,不像我们中国人把花养在屋子里。这让我感受到民族非常奇特。当时的作者很吃惊,很不理解。

师:听到了没有,他用了一个非常恰当的词语,很不理解。他们民族的奇特让我们也很不理解。他们把花种在窗子外面,是不是不喜欢花呢?

生:不是,他们很喜欢花,家家户户都在养花,。而且把最美的花放在窗外,让别人去观赏。他们处处为别人着想。

师:养花给别人看,是不是意味着自己不喜欢花呢?

生:不是

师:不是,从哪看出来呢?

生:因为爱花的民族很多,德国在其中占重要的地位。

师:噢,原来他们也喜欢花,养花也是很美妙的事情,作者季羡林先生在四五十年前看到的中国人养花与德国人养花有什么不同?

生:我们中国人在四五十年前把花养在屋子里。

师:四五十年前季先生笔下的中国人养花是为了自己看,那季先生初到德国,看到德国人这样的养花,花朝外开,把最美的花让别人看,心里很吃惊就不难理解了。就让我们把这种感受通过朗读表达出来,读出吃惊和不理解。

生:自由练习朗读第二自然段。

师:自己养花却让别人看,你说奇特吗?

生:奇特。

师:还从哪看出这个民族的奇特?

生:我从只能看到花的脊梁里读明白了,他们把最美的花让别人看,而自己看花的脊梁,感觉到这个民族的奇特。

生:从多次曾问过这两个词,也能看出作者当时很吃惊,不理解,也能感受到这个民族的奇特。

师:这个民族不仅奇特,还有怎样奇丽的景色呢?学生自由读书。

生:我从这句话感受到景色的奇丽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教师出示这段文字课件(红字出示)。

师:从哪些词中你读到了美?

生: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

师:请大家读一下这些词,读出它的美,怎样读?

师范读,请学生跟读。

师:花团锦簇是什么意思?

生:花团锦簇是指花朵一团紧挨着一团,非常美丽。

师:嗯,不错,你能用这个词说一句话吗?

师:姹紫嫣红是什么意思?

生:姹紫嫣红是形容各种颜色的美丽的花朵争妍斗艳。

师:应接不暇是什么意思?

生:东西很多看不过来了。

师:你能用它说一句话吗?生造句。

师:还从那些词中感到了花多?

生:花的海洋。

师:请你读一下这一句话。生读

师:谁来评价一下他读的怎么样?

师:你能读出它的美吗?谁来读?

师:好,请这位同学读一下。其余同学把眼睛闭上,细心听,漫步在德国

街道上你想到了什么?

师生听。

生:我仿佛看到了我就在德国的街道游览,看见了家家户户窗台上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生:我仿佛听到了游人在赞叹着美丽的花。

生:我仿佛听到了小鸟在歌唱,看到了蝴蝶在花上飞舞。

生:如果有机会我一定也要去德国旅游。

师:大家的想象力真丰富,大家想不想亲眼目睹这么美的景色?

生:想。师播放课件:德国街道美丽的图片。

师:走在这样的街上你会发出什么感叹?

生:美。

师:那就让我们来美美地读一读,师领读男同学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

男生齐读: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师:领读女同学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

女生齐读: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师:领读我们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

全班齐读: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师: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老师也情不自禁地想读了。可以吗?生:可以。

(配乐、出示课件德国居家风景图画)教师声情并茂朗读第3自然段。

生:老师读得真美。

生:老师的朗读让我们陶醉在这奇丽的景色中了。

师:谢谢你们的夸奖,这篇课文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他就像一首奇丽的小诗,让我们再一次诵读。

课件出示:以诗歌的形式出现学生读过的句子。

走过任何一条街,

抬头向上看,

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

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

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评:充分让学生朗读景色奇丽的句子,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感受奇丽景象,体会语言美,从而积累优美的语言。)

3、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师:是啊,德国人人爱花,却人人都将花最美的一面给别人看,这种做法实在是令人感到奇特、感到惊叹。从他们的做法中你看出了什么?(这样的做法可谓是什么?用书上的语句说这就叫什么?)

生: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师:能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吗?

生:每个人心中都有他人,有社会责任感,要用实际行动为大众着想,为社会尽到自己的义务。而人人都这么想这么做,必然就会换来人人为我。

师:你看,德国人就是这样,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而走在街上又各自看别人的花。我们身边有这样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例子吗?

生:同学轮流值日就是这样的,每个人值日的时候都是尽心地为别人服务,反过来,别人值日,也是尽心为我们服务。

生:同学们每人带课外书到班上建立图书角,既是给别人提供了书,而别人也为你提供了书阅读

生:在社会上也是如此,无论你干哪一行,你总是在某一个方面为别人服务,而在许多方面,你都在接受别人为你服务。

师:是呀,只要每个人都做到我为人人,那必然换来人人为我的境界。

4、理解变化是有的,美丽并没有改变。

师:四五十年后,作者再次来到德国,他又发出了什么样的感悟?请同学们默读第四自然段,找出相应的句子。

生:变化是有的,但美丽并没有改变。

师:美丽指的是什么呢?

生:我从前面的学习读懂了美丽指的是德国那奇丽的花。

生:美丽指的是那里的环境很美。

师:你还怎样理解这个美丽,美丽还指什么?

生:美丽还指德国人的心灵很美。

生:美丽还指他们那种无私境界的美,这种奇特的美。

师:谈得好,在美丽的花背后,却隐藏着这么多美丽的东西,难怪作者说,请大家一起来读这句话────

(生齐读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三、教学随感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当我看到这个题目时,我就被深深地吸引了,当得知是季羡林先生的文章时就更加爱不释手,反反复复读过多遍,越来越觉得季老就在眼前,伟人的形象随之高大;越来越感觉到季老的文品如其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是人生的一种崇高的境界,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不仅仅是季羡林先生在介绍德国的民俗风情,更重要的是在赞扬一种精神!精美隽永的短文不难理解,重要的是让学生对国学大师油然而生敬仰、崇拜之情。所以,走进季羡林成为本堂课的教学目标。

在教学中,先紧扣作者四五十年后到德国故地重游发出的赞叹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引发学生自主概括。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重点问题──作者在德国看到了一种怎样奇丽的景色?抓住重点词语进行体会,在这一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图文结合想象奇丽美景。之后,相机引导学生感悟理解第3自然段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这种境界,字面上是很好理解的,但是体会到这种境界的高尚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我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的实际谈感受,从而明白季老先生就是个具有这种崇高境界的人,他也希望我们的民族也有这样的境界。

今天,孩子们也许还不太懂,但是这位鸿儒长者一定会在他们的心灵树起一道丰碑!这行云流水般的散文,自然天成,其背后蕴藏着作者的一片匠心: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崇高的人生境界是多么令人向往!

19.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教案


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而耗费半节课的时间吧,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19.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教案”,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教学目标 

1、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概、脊、莞、尔、确、簇、汇、暇、含、绮”10个生字。能正确描写并记忆“尔、确、汇、绮、含”5个字。积累“大概、栽种、确实、汇成、应接不暇、包含”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阅读的过程中了解文章的内容。

3、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了解德国人与众不同的种花习惯,懂得“美好的事物应该与大家一起分享”的道理。

教学重点1.能在课文的语言环境中学习字词,特别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等词的意思。

2.通过理解词句来学习课文。

教学难点读懂课文,明白“美好的事物应该与大家一起分享”的道理。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收集德国街道的图片。

学生准备充分预习课文,收集自己喜欢的花的图片。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小朋友,你们喜欢花吗?(出示:学生自己搜集的各种花的图片)说说花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2.学生交流。

3.师:是啊,鲜艳的花朵是那样的迷人,许多人都喜欢花,它给人以美的享受。有一个国家的人民,自己种的花都是让别人看的,这是怎么一回事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19课,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学习部分字词。

a)师:在德国,人们是怎样种花的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播放多媒体演示有关画面)

b)学生自己轻声读课文,完成填空练习:

在德国,自己栽种的花(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走过德国的任何一条街,我们能看到家家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看的人(应接不暇)。

3.小组合作学习生字:“脊、簇、汇、暇”

(1)读字组词。

(2)“脊”书空,读词语“脊梁”时“梁”是轻声。

(3)“暇”与“霞、瑕”形近字辨析。

(4)“汇”:扩词。

三、学习课文,品读词句。

1.学习第一节。

(1)指名读第一节。

(2)说说读了第一节的感受。

(3)师小结:是啊,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那德国人是怎么爱美的呢?他们的美是表现在哪里的呢?

2.学习课文第二、三节。

(1)自己轻声读课文的第二、三节。思考:在德国自己的花怎么给别人看?为什么自己又去看别人的花呢?

(2)同桌互学生字:“莞、尔、确”理解“莞尔一笑”

(3)学生读后交流,出示句子:

他们的花不是养在屋子里,而是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①出示花朵的模型,理解“花的脊梁”。

②说说德国人怎么给别人看自己种的花?

③指导朗读第二节。

(4)出示句子: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①自己读句子,说说有什么感受?(指导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②学生交流,教师指导读句。

(5)正因为这样,别人才能看到这样的美景。出示句子:

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接连在一起,汇成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①自己读,体会哪些地方能体会到街景的美?

②出示德国街景的图片,再次理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花的海洋,应接不暇。”

③各种形式指导朗读。试着看着图片背句子。

3.①指名读第四节,理解“美丽的东西”

②出示句子:多么绮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学习生字“绮”,理解“绮丽”,指导朗读。

4.小结:是啊,德国更美了,正是因为有了那些人美,心灵更美的德国人。

四、创设情景,拓展说话。

1.你平时是不是也愿意将美好的事物和大家一起分享呢?你有这样的事吗?和大家交流交流。

2.小结:希望大家在生活中,共同分享美好的事物,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五、复习字词

六、指导书写:

“尔、确、汇、含、绮”

教学效果反馈这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一些德国的民族风情特点,积累优美语言;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使学生在语言文字训练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教育。

开课伊始,我通过播放一组德国风光的短片,让学生对德国有个初步的认识,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的学习德国奇丽的风景和奇特的风俗习惯奠定情感基调。

教学时,我在学生自学字词,充分自读达到正确、流利朗读的基础上,紧扣作者四五十年后到德国故地重游发出的赞叹来组织教学,引导学生探究:作者在德国看到了一种怎样奇丽的景色?课文是怎样具体描写的?为什么说是“奇特的民族”?并在这一过程中引导学生图文结合想象奇丽美景,并相机引导学生感情理解了第三自然段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学第四自然段时,抓住“美丽并没有改变”引导学生理解感悟,并进行语句的填空,训练学生表达。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课堂实录


第一课时

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自学生字词(略)

第二课时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写的文章,请大家齐读课题《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学生齐读:课题《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师:同学们在上一节课已经熟读了课文,也自学了生字词,在读课文时遇到过什么问题吗?现在可以提出来。要注意,提的问题要经过认真思考,提得有价值。请大家快速浏览一遍课文,然后,提出问题。

(学生浏览课文。)

师;谁有问题了?请提出来。

生1:我从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这一句产生了疑问,为什么说景色是奇丽的?民族是奇特的呢?

师:是啊!这个问题提得好。我记住了你的问题。(教师板书:奇丽、奇特。)

生2:第三自然段中说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为什么说这种境界颇耐人寻味?耐人寻味是什么意思?。

师:问题提得很有价值,你在读课文的时候,特别要注意第三自然段,看你自己能不能读懂。(教师板书: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生3:变化是有的,但美丽并没有改变!美丽的东西指得是什么?

师:这个问题,相信只要你自己认真读书,就能找到答案。(教师板书:美丽)

生4

这是一个花的梦,一个思乡的梦!到底是怎样的一个梦?(教师板书:梦)

师:还有问题吗?好,大家提的问题都很好,既有思维价值,也很有整体性。这些问题中,先研究哪个问题呢?在学习本课之前,我们阅读了这一组的单元导读,这组课文的单元主题是什么?

生:这组课文的单元主题是了解不同地域的民族风情特点。

师:还有吗?

生:是了解外国风光、异域文化的。

生:从表达上,还要揣摩作者是怎样写出景物、风情的特点的。

师:也就是说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要我们学习运用这样的表达方法。

师:好,在刚才同学们提出的这些问题中,哪个问题与了解不同地域的民族风情特点这个主题更为密切?

生:是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这个问题。

师:好,请大家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

生:生读句子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师:咱们就先围绕这个问题来研读课文,我们在研读的过程中,再逐一解决其他问题。可以吗?

生:可以。

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从课文的哪些句段中体会到景色的奇丽,又是从哪些句段体现民族的奇特?你们可以圈点、标画、批注,要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有了感受之后再和同桌交流交流,然后把你的感受说出来。(学生默读课文)教师巡视。

师:好,我们一起来交流,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景色的奇丽,民族的奇特?请你说,其他同学认真听,可以补充、可以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

生:我从这句话感受到景色的奇丽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在窗前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景象,这叫我感受到那里的花很多,颜色也特别鲜艳,非常美丽。

师:教师出示这段文字课件(红字出示)

师:就这句话,你是怎么感受到了景色的奇丽?

生:我从家家户户这个词读懂的,德国的所有人他们都是把花摆放在窗外的,不是一家两家把花摆放在窗前的。所以,我感受到这里的景色又奇特,又美丽。

师:不错,你能从一个词语里读懂,很会学习,读书就要这样注意揣摩它的意思。能说说,你还从哪看出不是一家两家这样做的?

生:从任何这个词看出那里的每一条街都盛开着鲜花。不是只有一条街有如此美的景象,而是所有街道上的家家户户都自主的把花让别人看。走在那条街道都能看到这样美丽的花。

师:你找的很准,谈得也很深刻,这样美能不能给大家读一读?

生:读句子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师:感情没有读出来,谁能再读,让我们感到花的多,花的美,景色的奇丽?

生:再读。

师:好,他读时什么词强调了呢?

生:是任何

师:还应该强调什么词?

生:我觉得还应强调家家户户

师:请同学们再联系着读读。

生:练读。

师:请你来试试。(生读)

师:这么美的词语请大家一起读读。(课件打出红色字: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生:齐读词语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师:请大家想象一下,在你眼里,花团锦簇,姹紫嫣红,是怎样的景象?

生:就是花太多了,一簇连着一簇,都紧紧的簇拥在一起,颜色有各种各样的,非常鲜艳,特别美丽。

生:这种景象一定是大家都特别向往的,花多得成团,各色鲜花怒放的美丽景象。

师:多美的景色,请大家都来读读美丽迷人的景色。

生:练读。

师:就这一段,你还从什么句子看出景色的奇丽?

生:我从这句话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看出景色的奇丽。

师:能否说说你的理由?

生:因为从这句能读出那里的花非常奇丽,花多的眼睛都看不过来了。看得我眼花缭乱,我觉得那种境界太美了。我们很喜欢这种境界。

师:从哪个词语看出花的多

师:从花的海洋和应接不暇这两个词看出那里全是花的世界,窗外全有花在点缀着。课件(红字出示:花的海洋应接不暇)。

生:我给他补充,我从山阴道这个词读懂了人走在街道上,就仿佛在山上,两边高高的茂密的树,路上被树木挡着阳光而很阴凉。在我们的生活中只有走进树林才有这样的意境呢!

师:这位同学在读书时融入了自己的生活体验。我们从哪里看出来的,要从书上找到依据,具体的词语或者是哪句话,这些都是比较好的读书方法。请大家练着读读这奇丽的景色。(学生练读)

师:你们想不想亲眼目睹一下这奇丽的景色?

生:想

师:好,下面我带大家一起去看看,我请一名同学读,大家一边听一边看文字,一边展开想象,透过这些语言文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一会请你描述一下。

师:学生配乐读。

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到了家家户户的窗子上都盛开着含苞欲放、千姿百态的鲜花,在向我们招手,行人还不时的驻足观赏。

生:我仿佛看到了德国人家家家户户的窗前鲜花怒放,红的似火、粉的像霞、白的如雪、争芳斗艳,美极了。我感到走在街道成了一种美的享受。

师:想象得太丰富了,谈出了你此时自己的真实感受。请接着说。你仿佛听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听到了,花儿们窃窃私语,好像在说我们要感谢我们的主人啊!

生:我仿佛闻到了,花儿们散发出的阵阵清香。

师:看(出示课件),大家所描述的就是这样的景色,人们每天沐浴在花的海洋里,闻着花香,听着鸟语,望着窗外一朵朵,一簇簇,竞相开放,姹紫嫣红的鲜花,真是一种美的享受。请你们用朗读把老师带到这美丽的异国风光。你们想不想美美的读一读?

生:想

师:谁能自己给大家读一读,读书太重要了,一个语文素养高的人,必定是朗读水平高的人。

生:一名学生读。

师:让我们一起美美的读一读。

生:学生齐读第三自然段奇丽景色的句子。

师:此时你走在这样的街道上,你的心情会怎样?

生:我的心情非常高兴。

生:我的心情很愉悦,神清气爽。

生:我的心情比较舒畅。

师:带上我们此时的感受,再来读这段话,相信你会读得更好。

生:大家自由读这一段奇丽景色的句子。

师:多么美的异国风光,你能背下来吗?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一背。谁背下来就可以向老师举手示意。

生:学生背诵。

师:刚才我们感受到了景色的奇丽,你从哪体会到了这个民族的奇特?让我们接着交流。

生:我从第二自然段: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把花都栽种在外面,不像我们中国人把花养在屋子里。这让我感受到民族非常奇特。当时的作者很吃惊,很不理解。

师:听到了没有,他用了一个非常恰当的词语,很不理解。他们民族的奇特让我们也很不理解。他们把话样在窗子外面,是不是不喜欢花呢?

生:不是,他们很喜欢花,家家户户都在养花,。而且把最美的花放在窗外,让别人去观赏。他们处处为别人着想。

师:养花给别人看,是不是意味着自己不喜欢花呢?

生:不是

师:不是,从哪看出来呢?

生:因为爱花的民族很多,德国在其中占重要的地位。

师:噢,原来他们也喜欢花,养花也是很美妙的事情,我们中国人养花与德国人养花有什么不同?

生:我们城市的居民把花养在屋子里。

师:谁家养花举手。(大多数都举手)

师:我们养花的目的是什么?

生:我家养花的目的是为了美化环境。

生:我家养花的目的是为了净化空气。

生:我家养花的目的是为了给家人带来美的享受。

师:我们养花是为了自己看,那季先生初到德国,看到德国人这样的养花,花朝外开,把最美的花让别人看,心里很吃惊就不难理解了。就让我们把这种感受通过朗读表达出来,读出吃惊和不理解。

生:自由练习朗读

师:自己养花却让别人看,你说奇特吗?

生:奇特。

师:还从哪看出这个民族的奇特?

生:我从只能看到花的脊梁里读明白了,他们把最美的花让别人看,而自己看花的脊梁,感觉到这个民族的奇特。

生:从多次曾问过这两个词,也能看出作者当时很吃惊,不理解,也能感受到这个民族的奇特。

师:具体地说说理由。

生:多次说明不是一次。他曾经问过女房东,她却莞尔一笑,我从这里也能看出他们很自豪的。

师:他们认为这都很正常,而作者多次对他们养花之真切感到吃惊,请大家接着往下读。

生:(学生接着读第二自然段。)

师:他们这样做我们也很不理解,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生:因为他们很高尚、无私,为别人着想,把最美的花让给别人看。

师:你从文中哪里看出他们为别人着想。

生:我从第三自然段的每一家都是这样,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到别人的花。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这几句话看出的。

师:德国人这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精神境界,给当时留学的季先生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请把你(指课始提到这个问题的同学)刚才提的问题再重复一遍。

生:为什么说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师:你先说说对耐人寻味的意思是什么?

生:值得人深思。

师:为什么说这种境界让人耐人寻味呢?

生:他们把花给别人看,这种为别人着想的精神境界耐人寻味。

师:这是他的理解,接着读。

生:他们那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高尚的、无私的精神境界让我们耐人寻味。

师:能结合上下文,谈谈对这两句话的理解吗?

生:我从第二自然段作者曾问过女房东,这样养花是为了别人看的吧,她莞尔一笑,说:正是这样!德国人养花的与众不同。再联系下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这就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师:这就叫会读书。谈得多深刻啊!我们理解了这个问题,明白了每个人要先为别人奉献,在为别人奉献的同时,也能得到很多,这却实耐人寻味呀!相信大家再来读,会读得更好,更耐人寻味了。(出示这段文字课件)

生:齐读句子。

师:现在你明白为什么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生:因为德国人们把美丽奉献给别人,在奉献的同时,他们也能得到别人赋予自己的最美的东西。失去了自己的利益,把最美的总是留给大家。

师:当我们再次读这段话的时候,你会带着怎样的心情来读?

生:我会带着赞美的心情来读。

生:我会带着敬佩之情来读。

生:我会带着欣赏的心情来读。

师:请大家自由的读这句话。

生:读

师:你们之所以感受这样深刻,是因为众多的德国人无私的境界,深深地打动了我们,他们的这种境界就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师:正是有了这样的一种境界,使我们见识到了这样奇特的民族,请大家读。(课件出示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师:在德国我们能看到漂亮的花海,能闻到花绽放的清香,所以让我们感受到他们人人为我的境界。奇丽的花,奇特的民族,深深的打动了季先生,所以他说:大家齐读这句话。

生: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师:街道上的这种美是谁让你们享受到的?

生:德国的居民们。

生:德国这个民族让我们享受到的。

师:你们之所以感受这样深刻,是因为众多的德国人无私的境界,深深的打动了我们,他们的这种境界就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师:正是有了这样的一种境界,使我们见视到了这样奇特的民族,请大家读。

生读──二自然段

师:正是有了这样的一种境界,也才有了这样奇丽的景色。

生读──三自然段写景的部分。

师:我为人人,家家户户都在养花

生再读──二自然段

师:人人为我,大家共同创建了这样如画的景象。

生再读──三自然段写景的部分。

师:这样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这样的奇丽的景色,会长久保持吗?

生:会的

师:那我们再看看,当季先生再次踏上这块土地时,又有了怎样的感受。刚才谁从这里提出了什么问题。(学生举手)

师:请你重复一遍。

生:我提的问题是变化是有的,美丽为什么没有改变,美丽到底指什么?

师:现在你能解决了吗?

生:我从2自然段家家户户都在养花、3自然段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还有4自然段又是家家户户的窗口上读懂了美丽指的是德国那奇丽的花。

生:美丽指的是那里的环境很美。

师:你还怎样理解这个美丽,美丽还指什么?

生:美丽还指德国人的心灵很美。

生:美丽还指他们那种无私境界的美,这种奇特的美。

师:谈得好,在美丽的花背后,却隐藏着这么多美丽的东西,难怪作者说,请大家一起来读这句话────

生齐读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师:刚才谁在这一段里提出有关梦的疑问,现在你怎样理解这个问题?

生:这梦表达了作者当时在德国留学时,企盼我们的祖国也能有这样美的境界。

生:这梦寄托着季先生,想让我们中国人,也拥有这种自觉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精神。

生:他想尽早学习德国的优秀民族文化,早日回到自己的祖国,让自己的祖国也这样和谐。

师: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梦?需要同学们读季先生的作品,了解他的心境。(教师出示作者照片)这就是作者留学德国的城市哥廷根,这个城市因一座大学而成名,那就是著名的哥廷根大学。这所大学已经孕育了32位诺贝尔奖的得主。早在1935年,我们中国也有两位有志青年,带着祖国的期望和自己的宏志,求学于哥廷根大学。其中一位就是我们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先生。当时他才25岁,满怀雄心壮志在哥廷根大学留学十载,1945年才回归祖国。1980年,35年后,当他再次踏上第二故乡,感慨万千。后来写下了今天我们所学的这篇课文。课下,同学们读他的《季羡林先生》、《季羡林文集》就会对这句话有更深的了解。

师:每学一篇课文,我们都要领悟比较突出的表达方法。这篇课文描写奇丽景象的句子,写的既具体又生动,让我们体验到了语言描写带来的美,大家已经背下来了,请试着默写,不会的也可以抄写。

生:默写或抄写。

下课。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案例


一、教学策略选择

1、教材分析:《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八组的开篇文章。本组教材以异国风情为专题,目的就是为学生打开一扇异国文化的窗口,向学生展示一幅幅多姿多彩的异国风情画卷。本文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先生写的一篇精美隽永的短文。文章不同于一般写景物风情类的文章,不是纯粹描写景物,在讲述德国风景民俗的同时,用最精炼概括的语言点明了通俗易懂而又意味深长的哲理,读起来让人既开眼界,又回味无穷,颇受教育。

在本篇课文的学习中一是要训练学生抓主要内容,了解不同地域的民族风情特点,增长见识;二是要揣摩作者是怎样写出景物、风情特点的,学习运用作者的写作方法;三是注意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句;四是要从实际出发,查找资料以丰富对异域风情的感受。

2、教学目标及重难点:五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同时本学期的语文教学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和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等,在本组学习中要加以复习巩固。这篇课文在理解上的难度不大,可充分利用学生过去学习写景状物类课文的阅读经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根据以上要求制订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如下:

知识技能:1、学会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语言。

2、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感受异域风情。

3、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

过程方法:通过朗读、想象、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感受异域风情。

教学难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

3、教学策略选择及理论依据

学习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体现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同时《语文课程标准》还倡导新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接受学习之外,学会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精神。本课的教学设计努力遵循这一理念,教学过程中,在学生扫清了字词的障碍后,以跟随季羡林先生展开异域风情之旅的课堂展开形式,贴近作者视角,选择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为切入点,以寻觅美丽感悟美丽升华美丽为贯穿课堂学习活动的线索,引导学生品读文本,在感情诵读、角色体验、情境想象、联系生活等形式多样的语言文字训练中感受德国风情,体会异国文化,领悟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实现语言与精神的同构共升。

二、教学过程实录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1、谈话激趣:在这个色彩斑斓的世界里,各个国家有着不同的风土人情和民族文化,今天老师将带你们去一个遥远的国度德国去看一看。谁能谈谈你心中的德国?

生:介绍德国的资料

2、(多媒体出示哥廷根的城市风貌)看,这就是德国的哥廷根。这座城市因哥廷根大学而著名,因为在这所大学里曾培育了三十多位诺贝尔奖得主。我国的季羡林先生就曾在此留学十载,到1945年才回归祖国。1980年,35年后的他再次踏上这块故土,他感慨万千,写下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板书课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学知识越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就越感兴趣。德国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遥远的国度。利用多媒体课件,拉近了学生和文本之间的距离,走进学生的认知世界和情感世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把你认为优美的语段多读几遍。(生自由朗读课文)

2、指名朗读优美的语段,并在语段中学习生字新词。

(1)(多媒体出示课文的第二段)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我曾问过我的女房东:你这样养花是给别人看的吧!她莞尔一笑,说:正是这样!

①师指脊梁:这个词语谁来读准它,注意梁读轻声

②莞尔一笑:读准字音,说说它的意思。

师:介绍成语的来历:出自《论语阳货》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现在用来形容女性的。请女孩子们笑一笑。

(2)(出示课文的第三段)谁愿意来读一读?

①认读生词: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颇,注意应是多音字。

②理解成语的意思,说说还有哪些描写花多的成语?

3、积累成语:看,中国的文化渊远流长,语言文字更加丰富多彩,选择两个优美的成语写在积累本上,看谁写得既正确又工整。

【扫除字词障碍,为深入理解课文打下基础。】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德国给在此留学十年的季羡林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边读边想德国给作者留下了什么印象?用书中的一句话概括

生:快速浏览课文并汇报。

师:(板书: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以本单元的主题切入问题,加强了文章与单元训练重点之间的联系。】

(四)细读课文,品味奇丽奇特。

1、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书中寻找季老先生眼中不变的美丽吧。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划出你认为优美的语段,想一想它美的原因。

【让学生自读自悟,自主探究,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充当好引导者的角色。】

2、汇报交流体会奇丽。(多媒体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1)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①指名再读这句话,想想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从任何一条街、家家户户、花团锦簇、姹紫嫣红。感受到了花多、花美。

②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色呢?(课件展示一朵朵、一簇簇,许许多多鲜花竟相开放的画面,理解花团锦簇;课件展示五颜六色鲜花竟相开放的画面,理解姹紫嫣红。)

生:想象画面

【课件创设情景,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加深了对词语的理解,让学生更能深刻地体会到景色的奇丽。】

③看,许多鲜艳的花聚集在一起,各种花儿艳丽夺目的好景象就可以称之为

生: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④如果是你置身在这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花海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生:展开想象

⑤指导感情朗读:

是呀,每天沐浴在花的海洋里,闻着花香,听着花语,身处异国他乡的季羡林先生徜徉在街道上,他看到了(多媒体出示这一段)指名感情朗读。

当四五十年后他又一次踏上这块土地,美丽的花儿依旧,美丽的城市依旧,他看到了(生再读这段)

今天,当世界各地的游客来到哥廷根,他们也看到了(生再读这段)

【通过朗读、想象,让文本走进学生的思维空间,将练习说话和理解课文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过渡:多美的花啊!我们已陶醉其中了,课文中还有描写美丽的句子吗?

(2)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①(播放多媒体课件)体会花的海洋、应接不暇

②的确是花的海洋,花的世界,现在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这座城市,一同漫步在花的海洋中,你一定会惊奇的发现,师引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③面对这美丽的景色作者发出了怎样的赞叹?

(多么奇丽的景色啊!)

过渡:仅仅是花的美丽造就了这奇丽的景色吗?(不是)那又是什么呢?(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

3、学习第二自然段,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为什么说这种境界颇耐人寻味?

(1)过渡:自己喜欢花,自己养的花却是给别人看的。作者不理解,我们也不理解,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2)出示句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①耐人寻味的境界指的是什么?

生联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理解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②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德国人是怎样养花的?

师介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是季羡林先生在德国留学十年的真切感受,他的房东太太像慈母般的关心爱护他,像对待儿子一样照顾他。在这十年的留学期间,使他真正感受到了德国人淳朴简单的人生境界,就像花儿一样美丽。

③正是有了这样的一种人生境界,使我们见识到了这样奇特的民族,作者也由衷地赞叹道:(生齐读: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培养学生时时、处处有语文、学语文的意识,引导学生将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触手向课外延伸,向社会延伸,沟通了语文和生活之间的联系。】

过渡: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会长久保持吗?50年后,当季先生再次踏上这块土地时,又有了怎样的感受。

【做好过渡,处理好上下文的衔接。】

4、学习第四自然段

(1)(生读课文找出句子):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2)这里的美丽指的是什么?(景色美,心灵美)

(3)看来,美的风景,美的心灵总是让人无法忘记,让人永远追寻,四五十年后,作者又到了德国,发现很多东西变了,可当作者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师引读生练习积累背诵第三自然段)

(4)这美丽的景色,美好的心灵始终没有改变,我们由衷的再一次发出赞叹(生齐读: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五)总结

结束语: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朵花,就让我们绽放成最美的风景,在自己的心里,在别人的眼里。

【这个环节的设计,加强了学生对文章的思想内容的了解,升华了主题。】

(六)板书设计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多么奇丽的景色!

花团锦簇

姹紫嫣红

多么奇特的民族!

人人为我

我为人人

【板书的设计,突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点明了文章的主题。】

三、教学反思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一篇含蓄隽永的散文,读来清新自然,读罢回味无穷。上课之前,我认真研读了教材、教参,查找了大量的资料。这是一篇较为短小的文章,内容也浅显易懂,教学时,在学生自学生字词、充分自读达到正确、流利朗读的基础上,紧扣作者四五十年后到德国故地重游发出的赞叹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引发学生自主学习。

那么如何展开呢?经过反复的思考研究,我确定了讲课的思路。首先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抓住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这句赞叹的语句,引导学生去研读课文,通过朗读去想象奇丽的景色,通过朗读去体会德国这个民族的奇特,然后再上升到理性的东西,使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在教学目标的达成上,预设的教学目标基本实现,总的教学脉络清晰,一步步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情感,在思考中理解句意,从而理解本文所要表达的意思,而且使学生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并积累了课文中优美的语句。

课堂上在引导学生想象描述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景象时,同学们在理解词语意思的基础上,教师借助多媒体课件展示一朵朵、一簇簇,许许多多鲜花竟相开放的画面,理解花团锦簇;课件展示五颜六色鲜花竟相开放的画面,理解姹紫嫣红。通过课件创设情境,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加深了对词语的理解,对课文的感悟,让学生更能深刻地体会到景色的奇丽,同时感受着德国这个民族特有的风情,学生在感悟课文内容时由衷地发出感叹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创造了多么美丽的奇景啊。由此我的思考是:当我们拿到一篇语文课文时,一定不要早早地束缚了自己的思想,应该把文章放在整个单元中,细细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又要照顾到编者的设计意思,再加上自己的独特体验,这样才能够把课上得深刻、丰厚。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这堂课中也存在不足之处,在引导学生想象景色奇丽一部分内容时,我处理得太繁琐,有点浪费时间了,学生已经理解这段话的内容,我还是让学生反复去读去想,读得太多了,反而有点过犹不及。所以,在感悟民族奇特,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时,时间就显得仓促了很多。

特级教师沈大安说过:有效教学的要求之一就是让学生亲历过程。就是在课堂中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亲自去读一读,亲自去品一品,亲自去感受一下,亲自去体验一番,才能激发他们内心的情感。教师要想方设法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只有在学生的内心里铺垫起足够的情感,才能厚积而薄发。只有明白了自己的缺点,才有进步的可能,今后我会加倍努力,使自己的语文课堂更加精彩。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

2、《语文课程标准》

《自己的话是让别人看的》分析点评

顺城区教师进修学校

宋丹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文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北大教授季羡林先生写的一篇精美的短文,当我看到这个题目时,我就被深深地吸引了,文章的字里行间流淌着一种很美的韵味。本文的叙述就像拉家常一样娓娓道来,季羡林先生不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德国的民俗风情,更重要的是在赞扬一种精神!

金老师在这节课中能紧紧围绕课文的重难点进行教学,以读为本,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感受德国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高尚无私的境界。

一、从作者的感受出发,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上课伊始,金老师以多媒体课件展示德国的风土人情,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把学生引入课文,通过读文,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同时找出描写季先生感受的句子,然后让学生围绕这一含义深刻的句子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学习。课堂上,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感受到这种奇丽的景色指的是花美,奇特的民族指的是德国人高尚无私的境界,从而揭示文章的中心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最后围绕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教师提出问题:不变的美指的是什么?总结全文,进一步深化了文章的中心,使整堂课浑然一体。由于教师能够深入钻研教材,使这堂课的教学思路比较清晰,完成教学目标。

二、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让文本走进学生的思维空间

新课程改革要求课堂要以学生为本,引导学生朗读体验。金老师在这堂课上一步步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情感,在思考中理解句意,给予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品读,在品词析句的基础上进行多次地、反复地、比较性地读,在读中感悟,读中想象,读中理解,让文本走进学生的思维空间。

如片段一:

(1)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①指名再读这句话,想想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从任何一条街、家家户户、花团锦簇、姹紫嫣红。感受到了花多、花美。

②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色呢?(课件展示一朵朵、一簇簇,许许多多鲜花竟相开放的画面,理解花团锦簇;课件展示五颜六色鲜花竟相开放的画面,理解姹紫嫣红。)

生:想象画面

③看,许多鲜艳的花聚集在一起,各种花儿艳丽夺目的好景象就可以称之为

生: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④如果是你置身在这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花海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生:展开想象

⑤指导感情朗读:

是呀,每天沐浴在花的海洋里,闻着花香,听着花语,身处异国他乡的季羡林先生徜徉在街道上,他看到了(多媒体出示这一段)指名感情朗读。

当四五十年后他又一次踏上这块土地,美丽的花儿依旧,美丽的城市依旧,他看到了(生再读这段)

今天,当世界各地的游客来到哥廷根,他们也看到了(生再读这段)

点评片段:

教师在教学中紧紧抓住重点句中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等优美词语,反复品读、感悟,通过多媒体课件再现德国街道鲜花盛开的迷人景象,把学生带到课文的意境中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教师引读让学生的朗读上升了一个高度,想象当季羡林先生重返故地、各国游客沐浴在花海中的感受和心情时,学生完全融入情境之中,学生自然而然的就把这种美读出来,达到了朗读训练的目的,最后背诵积累。这一环节教师在朗读训练设计上层次清晰,由浅入深,不仅进行了朗读训练,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感悟,还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这篇文章精美短小,学生在理解上没有难度,教师通过反复地读,不同层次的读,使学生感受到了季羡林先生的文章意蕴丰富而深远,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最后一个环节让学生走近季羡林,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季羡林,给学生一个阅读学习的空间,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引领学生带着思考和追求去不断攀登阅读的高峰,这样课堂教学就显能得丰厚些,也达到了我们语文教学的目的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1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每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较简单易懂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1”,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正确读写天性、宇宙、真切、脊梁、家家户户、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

3、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

【教学准备】

学生搜集有关德国的民情风俗。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上学期,我们学习了一篇访谈录《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其中那棵大树还记得是谁吗?对,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教育家季羡林爷爷。今天,我们要同季爷爷一起去德国,去看看德国的花。

(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自读课文,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顺、流利。

2、出示生字,生齐读,指名读,师注意纠正字音:

注意莞是个多音字,本课中读wǎn,表示地名时读guǎn,如,广东省的东莞;姹(ch)的声母是翘舌音,不要读成平舌音。

3、生指出书写上的疑难字,指导书写生字:

暇:与瑕区分记忆,偏旁表义

锦:与绵区分记忆。

嫣:右部的上下结构分配要合理。

(师可范写。)

4、生写生字,师巡视。

5、投影仪展示书写,师生评议。

6、结合预习情况,理解文中疑难词语:

房东:出租或出借房屋的人(相对房客而言)。

莞尔一笑:形容微笑的样子(多指女性)。

花团锦簇:形容五彩缤纷、十分华丽的景象。

姹紫嫣红:嫣:娇艳。形容各种好看的花娇艳绚丽。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在初读课题的时候,同学们会产生怎样的疑问?

(谁把自己的花给别人看?为什么要给别人看?)

2、默读课文,自己在文中找答案。

3、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体会。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5课。

学生齐读课题。

二、学文

1、在初读了课文后,说说你对课题的理解。

(根据学生的体会,以学定教确定教学的顺序。)

2、生:我明白了德国人把自己养的花给别人看。

引导学生找到相应的语句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谈谈自己的理解。

(花的脊梁只是一些枝干和叶子,并不美观,而花最美丽的部分──花朵自己却不能完全欣赏到,那自己岂不是得不偿失吗?可引导学生对这个问题讨论一下,明白把自己的花给别人看,自己也能看到更多更美的花。)

3、让我们走出房屋,来到街道欣赏美丽的花朵吧!请闭上眼睛,听老师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大家边听边展开想象,然后说说仿佛看到了什么。

(教师在轻柔的音乐声中朗读。)

生:我仿佛看到家家户户的窗子上鲜花怒放,红的似火,粉的像霞,白的如雪,五颜六色,千姿百态,美丽极了。

生:我仿佛看到在这些奇特房子的窗台上的花连成一串,汇成了一条条花的彩带。我感到逛街成了一种美的享受,真香真美。

师:谈得真好,想象丰富,谈出了自己的感受。请接着说

生:我仿佛看到主人们正在把一盆盆快枯萎的花搬下阳台,换上一盆盆正在开放的鲜花。

生:我仿佛看到各种鲜花争奇斗艳,吸引来了大批的蝴蝶,围绕着各家各户的窗台翩翩起舞。主人闻着花香,欣赏着蝴蝶翩翩起舞;行人不时驻足观赏,真是人在街头逛,似在花海中。

生:

师:是的,通过想象,大家已经充分感受到了这奇丽的景色。让我们看看课文中的插图,再通过我们有感情的朗读把这奇丽的景色表现出来吧。

(有条件可观看德国街道的图片,感受这奇丽的景色。)

随机理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意思。

(配乐指名读、分男女生读、全班齐读;然后让全班看插图,能背则背,不能背则读;接着抄写本段中自己喜欢的语句。)

4、现在,你还会不会为你刚才在屋内没有看到自己种的美丽的花儿而后悔呢?

(学生谈自己的体会,明白人人都把自己美丽的花奉献给大家,才能欣赏到如此美丽、奇特的风景。)

5、随机出示: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⑴联系课文内容谈谈你的体会。

(每个人都把自己种的花儿展示在窗外,自己也能看到多于自己的更多、更美丽的花。)

⑵学生联系实际举例说明。

(如:学生轮流值日打扫教室卫生,每人带课外书到班上建立图书角等等,都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⑶再读读这句话,谈谈你明白了什么。

(我为人人是说每个人心中要有他人,要有社会责任感,要用实际行动为大众着想,为社会尽到自己的义务。如果大家都这么想这么做就必然会换来人人为我的结果。虽然人人为我放在前面,但实际上我为人人是前提,只有我为人人尽到责任和义务,才会实现人人为我的美好愿望。)

6、学到这里,你觉得德国或德国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街道景色奇丽;德国人懂得为他人无私付出。)

7、季羡林再次来到德国,说: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谈谈你的理解。

(德国沿街的奇丽风景没有改变,依然是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同时,也许作者言下之意还在赞扬德国人民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美好境界。这种境界是更令作者欣赏的,也是更美丽的。)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与说明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这时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学生爱听老师爱讲的教案。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与说明”,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一篇语言看似通俗易懂,实却包含深刻内涵的文章,教学本课应力求让学生通过多读书,在读书中抓住重点词句揣摩文本内涵,体会课文情感,感悟人间真情。从而落实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的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一要求。具体的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如下:

一、交流比较,激趣引入

1、师谈话:同学们,我们许多家庭养过花,你们都把花摆放在哪里?跟大家说一说?同时也想一想,我们家里栽种花草的目的是什么?

2、学生说自己或身边的人养花的目的。

3、师小结过渡:从同学们的发言中,老师知道我们养花常常是等花开了,就把花摆放到厅堂里、案桌上、阳台上,养花的目的主要是自家欣赏。现在,请大家看看屏幕上的图片,说一说这里的人把花养在哪里?

4、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学生读图,知道这里的人喜欢把花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悟到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5、师谈话引入:把花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这是多么奇丽的景色啊!这里的人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学习了《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篇课文后,大家就会明白的。

6、揭示板书课题,学生读课题。

[设计意图]导入环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世界,先是让学生说自己或身边的人养花的目的,而后老师小结过渡,出示课文插图,让学生在读图中直观感知德国人喜欢把花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出现了奇丽的景色,最后提出为什么要这样做这一话题,引入新课。这样的导入,从学生的生活出发,直接切入课文内容,容易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谈话过渡:现在,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遍,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1)课件出示课文生字词,指名读,齐读,纠正读音,重点引导学生识记好脊、嫣等生字。

(2)检查课文朗读,注意正音,了解学生对课文蕴含情感的把握情况。

4、默读课文,想想说说:作者在德国看到了一种怎样的奇丽的景色?找出课文有关语段读一读,初步感知这种奇丽的景色。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教学先是让学生通过自学扫清字词障碍,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这是阅读教学的最基本要求,接着再让学生根据课后思考练习2、4的要求,初步感知课文所描述的奇丽的景色,这是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前提。

三、抓住重点,细读感悟

1、抓住家家户户,读出德国人爱花之真切的情感

(1)师谈话过渡:课文说四五十年以前我在德国留学的时候,曾多次对德国人爱花之真切感到吃惊,文中有一个多次出现的词最能说明德国人爱花,读读课文,找一找这个词,并把相关的语段画下来。

(2)学生读课文,找相关语段,说自己的理解。

(3)课件随机出示下面句子,教师作相应指导。

①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这句话的指导一要抓住语段中的三个都字,让学生明白家家户户都养着花,都这样做,为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做铺垫;二要注意朗读时声调的上扬要有层次。)

②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这句话的指导一要注意让学生说说为什么会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从而理解家家户户、任何一条街、花的海洋之间的联系;二在读这个语段时,要注意对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的提示:可提醒学生联系春游、秋游的体验来朗读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可提示学生朗读的语速可稍快,有应接不暇之感。)

③我走在街上,抬头一看,又是家家户户的窗口上都开满了鲜花。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这句话的指导一要抓住又字让学生联系上文第二自然段第一句,从而明白我对德国人爱花之真切会感到吃惊的原因;二要抓住两个多么让学生联系上文第三自然段的最后一句,明白使我感到耐人寻味的是什么;三要提醒学生注意在朗读时情感要高昂些。)

2、抓住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走进颇耐人寻味的境界

(1)师谈话过渡:在前面的读书中,我们知道德国人的确是个爱花的民族,那么他们为什么要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呢?找出文中最能说明这一问题的一个句子,并把句子反复读一读,说说自己的理解。

(2)学生读句子,说自己的理解。

(3)课件出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教学时要注意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

①理解我为人人,要与第二自然段的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这句话联系起来。

②理解人人为我,要与第三自然段的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在看别人的花这句话联系起来。

③理解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要与第四自然段的我走在街上,抬头一看,又是家家户户的窗口上都开满了鲜花。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这句话联系起来。

④要让学生把上面三点连起来说说对句子的理解,从整体上进行把握。

⑤要指导学生在朗读时语速要放慢些,有一个回味无穷的感觉。

3、抓住没有改变,读懂美丽并没有改变的含义

1、师谈话过渡:四五十年以前作者在德国留学的时候,看到家家户户都把花养在临街窗户的外面,四五十年后,作者又看到这一景象,这时他又有什么样的感受呢?读读第四自然段,也就明白了。

2、学生齐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3、课件出示: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学生读句子,读懂美丽并没有改变的含义。教学时要抓住没有改变来指导:

(1)花养在临街窗户的外面的习惯没变;

(2)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景象没变;

(3)德国人爱花之真切没变;

(4)这句话的朗读要注意在美丽后稍有停顿,没有改变要读得肯定,要读出重音。

4、抓住花的梦、思乡的梦,悟得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的内涵

1、师谈话过渡:作者在文章的最后一句话写了我做梦,你是怎样理解这两个梦的呢?反复读读这句话,说说你的理解。

2、学生读句子,说看法。

3、课件出示: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老师在指导学生理解这句话时要细腻些:

(1)在德国思乡,这个乡指的是哪里?答案简单:不是德国,是我的祖国,是在中国的乡;

(2)做了一个花的梦,我在德国梦的花指什么?要联系上文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让学生明白我看到德国临街窗户的花,就想到家乡的山,家乡的花;

(3)整句话的理解,要注意联系第一自然段中的爱美大概也算是人的天性吧爱花的民族也很多,从而让学生也能在生活中感受到课文所描述的境界。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教学抓住文中的四个关键句段,让学生在读书中揣摩文本内涵,体会课文情感,感悟人间真情。

四、回读全文,升华情感

1、学生回读全文,选择自己最受感动的句子,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对德国人爱花之真切的赞美。

3、练习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设计意图]该环节的教学,通过感情朗读、背诵的练习,旨在让学生读出情感,积累语言。

五、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1、说说读了课文你想到了些什么?也可说说生活中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事例。

2、集体交流。在学生联系实际谈感想时,教师要侧重从以下两个方面加以引导:

一要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来说;

二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生活中感受到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3、教师谈话总结:在今天的学习中,我们走进德国,认识了一个爱花的民族,知道养花要给别人看,才能在看到别人的花中看到自己的花,明白了只有我为人人,才能人人为我,懂得了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4、布置作业

(1)把课文中描写花美的句子抄下来。

(2)鼓励学生写一写生活中感受到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设计意图]该环节的教学,先是让学生谈学习课文后的感受,再说说生活中感受到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而后教师总结谈话,把学习向课外延伸,鼓励学生真诚地去帮助别人。作业的设计意图主要是:抄写句子是积累语言的需要;小练笔,是本堂课教学的延伸,是联系和沟通课内外知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凭借。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正确读写天性、宇宙、真切、脊梁、家家户户、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

3、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启示与教育。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德国的民情风俗以及季羡林先生的资料。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前谈话:

季羡林爷爷年轻的时候,曾经在德国留学生活了十年,过了四五十年以后再次去了德国,回来后感慨万千,写了一篇文章。今天,我们就随语言大师季羡林的文章走进德国,或许你能从中对德国人有所了解。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流利。

2.出示生字,生齐读,指名读,师注意纠正字音:注意莞是个多音字,本课中读wǎn,表示地名时读guǎn,如,广东省的东莞;姹(ch)的声母是翘舌音,不要读成平舌音。

3.生指出书写上的疑难字,指导书写生字:脊、嫣

三、由浅入深,探究文本

1、看课题,体会让的意思。将让字去掉,与课题作比较:(1)、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2)、自己的花是别人看的。

通过比较让学生明白:加上让有主动的、心甘情愿的给别人看的意思。

2、浏览课文,发现文中藏着的让。请你发现一下,文中哪些句子告诉我们德国人养花是让别人看的?看看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

(1)学生浏览课文,发现让,教师巡视点拨。

(2)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对以下句子作深入引导。

句子一: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请学生读,理解脊梁的意思。花的脊梁就是花朵的背面(包括枝干和叶子)。显然,德国人养花是给别人看的。)

句子二:我曾问过我的女房东:你这样养花是给别人看的吧!她莞尔一笑,说:正是这样!

(德国人养花真是与众不同,非常奇特呀!)齐读。

3、德国人的让,让出了什么呢?下节课,我们接着学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德国人是怎样养花让别人看的?他们这样养花有好处吗?

二、品读课文,感悟美丽

1、学习第三自然段。

(1)文中第三自然段有一句话就说到了: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找出具体描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的句子,划上横线。

(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2)这里景色真美呀,这段文字也很美!同学们再默读这两句,谈谈你读后的感受。

预设一: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抽学生读文,结合你的生活所见闭眼想象,花团锦簇姹紫嫣红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想看看这样美的画面吗?(出示图片)师解说:花成团,一簇紧挨着另一簇,十分茂盛,这就叫花团锦簇(抽几生,读出花团锦簇的形象),它侧重写花的形态;这些花有紫色有红色,五颜六色,十分艳丽,这就叫姹紫嫣红(点几组,读出姹紫嫣红的味道),它侧重写花的色彩。作者用词多么准确呀。

预设二:应接不暇

不光一家窗前是这样美,家家户户都是这样呀!放眼望去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理解应接不暇:

暇什么意思?(空闲,没事的时候。暇与时间有关,所以要记住它是日字旁。)不暇就是(没有空闲)。应接不暇呢?(看图)这里的花非常奇丽。看了左边又想看(右边),看了楼上又想看(楼下),看了近处又想看(远处),看了怒放的还想看(含苞欲放的),看了这条街,还想看(那条街)。看得我们眼花缭乱,眼睛都忙不过来了,这就叫做应接不暇。

花多而美,让人眼睛看不过来,这就叫

商场里,商品琳琅满目,我们眼睛都看不过来,这也叫

爸爸过生日,来了很多客人,全家接待不过来,这也叫

生活中,你还有应接不暇的时候吗?

这里的鲜花如此美丽,如此壮观,让人应接不暇呀,我们欣赏到了德国奇丽的景色。你能通过朗读再现这样的美景吗?

(3)指导朗读

作者优美的语言,将我们带到了德国。(齐读)

同学们,我们就在德国,到街上去看看吧!(齐读)走过任何一条街

这里花如海,总也看不够啊!(背)走过任何一条街

内容理解了,读的遍数多了,自然就能背诵。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熟读成诵,也是我们惯用的背诵方法。

(4)过渡:走在美丽的大街上,花香醉人,心旷神怡,自然地让人想到奇丽景色背后人们崇高的思想境界,这种境界就是课文中说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是呀,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多么有意思呀!所以作者说(齐读)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5)理解耐人寻味的意思。(人们走在这样的街道上,看到自己种的鲜花被别人欣赏,不由得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想法。

像这种引起人们思考、值得人们回味的情形,我们可以称它为耐人寻味。)

2、学习第四自然段

(1)四五十年过去了,季羡林爷爷又一次到了德国,又一次看到了这奇丽的景色,当朋友问他德国有什么变化吗?他说:(齐说)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2)季羡林说的美丽指什么?德国人有什么特点?。

(3)猜度季羡林的梦。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结合季老的《留德十年》、《再回哥廷根》文章片段,说说季老到底做了一个怎样的梦。)

四、作业设计

1、抄写文中描写花美的句子,并背诵第三自然段。

2、推荐阅读:季羡林爷爷的回忆录《德国印象》。

五、板书设计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奇奇

花团锦簇丽特人人为我

姹紫嫣红的的我为人人

景民

色族

教学反思:

在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的笔下,德国充满异国风情的美丽,在一个异常普通的小镇的居民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人性的美丽,成就美丽的境界,这就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教材《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给我留下的深刻感受。《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篇课文为我们叙述了季羡林先生在德国留学时的所见所闻,文字简练优美。通过描写德国人种花的与众不同,突出他们每个人都有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精神,也因为如此,他们才会将自己的花种在临街的窗户外面让别人看。全文充满了作者的真情实感。

在课堂上,我请学生自由默读课文,体悟风情,找出人人为我的句子。随着学生的交流,课件出示: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引导学生想象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情景,利用图片理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意思,体会花之美。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理解应接不暇的意思,体会花之多。

以读为本是阅读教学的基本特征,以上片段我围绕中心问题反复研读课文,将重点段句的朗读与悟情有机的融为一体,努力遵循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在品位的基础上读,在读中进行想象,力图使学生融入作者的情感,把学生领进浓浓的诗意境界,言为心声,希望学生把心境和感受读出来,入情入境,有滋有味。

这篇课文的难点是理解文中蕴含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精神,如何于无痕处解决这一难题,是我课堂中力求突破的。这个问题,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再加上课件教学的配合,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

回顾整堂课,还是有一些让自己不甚满意之处:

朗读教学的指导一直是我教学的弱项。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做了尝试,未进入最佳朗读状态,学生的朗读水平有待提高,我很希望在体会感受景色奇丽这个环节上指导朗读给全课掀起第一波高潮。可惜事与愿违,虽然通过直观的图片视觉冲击,学生能体会到美丽的景致,也可以想象得到漫步德国街头美好的心境,但是并不能在读的过程中把各自的感觉读到位,的确成为一桩憾事。

这样一次充满馨香四溢的异国风情之旅,让我感受之真切到老师的高度将决定课堂的深度和广度是何故。如何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将会是我不懈之追求的目标。

《2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花的勇气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86588.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