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古人谈读书》课时教案(2)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那怎样写才能有一份高质量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古人谈读书》课时教案(2)”,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古人谈读书》课时教案(2)

课时目标

1,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文章的大意,注意区分一些字的现代汉语意思和古代汉语意思。

2,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从课文中的读书方法中得到启发。

3,学习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

一、复习导入。

1.找同学回顾背诵第一部分。

2.听写生字。检查并巩固上节课的内容,使学生回顾旧知,导入新知,也能让这节课的效率更高。

二、学习课文。

(一)学习第二部分。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部分,了解了《论语》中对待读书和学习的态度。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二部分,看一下不同时期的人对于学习、读书的不同态度。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宋]朱熹

2.找学生读一下这则小短文,其他学生纠错。

3.这篇小短文是宋代文学家朱熹的《训学斋规》中提到的著名的“读书三法”。介绍朱熹:朱熹,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

4.接下来请各小组同学借助注释,理解课文意思,把古今含义不同的词做好标注。

5.哪位同学可以翻译一下第一句?预设: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叫作心到、眼到、口到。

6.那么这“三到”的关系是怎样的?谁来翻译一下第二句?预设:心思不在读书上,那么眼睛就不会看仔细,心和眼既然不专心一意,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就一定记不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

7.所以说这“三到”中哪一“到”最重要?文中的哪句话表明了这一“到”的重要性?预设: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8.那么,“急”的意思是什么?与咱们现在的“急”的意思一样吗?预设:“急”在这里是要紧,重要的意思,而我们现在的“急”大部分是着急的意思。

9.为什么“心到最急”呢?预设:因为“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10.“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的意思是什么?预设:思想既然已经集中了,眼和口的应用难道会不到位吗?

11.也就是说思想既然集中了,眼和口的应用就会到位了。

12.那么朱熹的读书法是什么?预设:“心到、眼到、口到”。

13.这三者可以调换位置吗?预设:不可以,因为只有心到了,眼和口才能更专心地读书、学习。

14.平时的你读书时是怎样做的?效果怎样?生1:漫无目的地读书,读完之后,没有记住多少。生2:当我对这本书很感兴趣的时候,就会特别认真地读书,甚至于其他同学喊我都听不见。师:那就让我们用心齐读这一部分吧。师小结:这便是用心读书和不用心读书的结果,如果想要得到高效的学习,就需要我们用心读,用心学。这样,不管做什么事,我们才有可能成功。

(二)学习第三部分。1.指名学生读第三部分。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清]曾国藩

2.这一部分的作者是曾国藩,那么曾国藩是谁呢?

曾国藩,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

3.这段话出自曾国藩的家书,这位伟大的清代名臣给了我们怎样的读书方法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读课文,借助注释理解本文的意思。

4.这篇小短文主要告诉我们什么?预设:读书人学习,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

5.何为“有志”“有识”“有恒”?预设:就是有志气,有见识,有恒心。

6.非常正确,那么曾国藩是如何阐述自己的观点的呢?从哪里可以看出来?预设:分层论述,从分号那里可以看出来。

7.那么咱们就一个分号一个分号地来看一下他是怎么论述的。哪位同学能来说一说从第一个分号中,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预设:有志气,就决不甘居下游。

8.这里的“断”是“决不”的意思,与咱们现代汉语的意思有所不同,需要注意一下。所以,我们读书学习仅仅有志气就够了吗?还需要有什么?预设:仅仅有志气不够,还需要有见识,有见识就知道学无止境,不敢稍有心得就自满自足,像河伯观海,井蛙观天,这些说的都是没有见识的人。

9.这句话里面有两个典故,一个是“河伯观海”,一个是“井底之蛙”,这两个典故分别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河伯观海出自《庄子》: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辨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意思是:秋天里山洪按照时令汹涌而至,众多大川的水流汇入黄河,河面宽阔波涛汹涌,两岸和水中沙洲之间连牛马都不能分辨。于是河神欣然自喜,认为天下一切美好的东西全都聚集在自己这里。所以“河伯观海”和“井底之蛙”的意思差不多,都是形容人见识短浅。

10.这里运用典故说明了没有见识就没有办法沉下心来学习,容易自满自足的道理。

11.有见识可以让人看到自己的无知,但是如果一个人知道自己的无知了,却还是不坚持学习,这样的人可以成功吗?这则小短篇里是怎么说的?预设:不可以,文中说“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意思是有恒心就没有成不了的事情。

12.这三者可以缺少其一吗?预设:三者缺一不可。

13.只有“有志”“有识”“有恒”三者相辅相成才能取得成功。

14.现在请小组内把每句话的意思连起来,说说整段的意思。

15.请同学们再次齐读文章,感悟文章内容。

小组合作的模式更能促进学生学习的兴趣,由小组交流到班内交流,由小及大,从读到逐句分析,使得学生循序渐进地理解句子的含义,从而深入理解句子的内涵。

三、总结全文。

这篇课文由三则小短文组成,第一则出自《论语》,告诉我们要谦虚好学、勤学好问;第二则是告诉我们读书要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其中,“心到”尤为重要;第三则告诉我们读书要“有志”“有识”“有恒”,三者缺一不可。我们知道了读书学习的方法,就明白了读书学习的要义,如果能将这些方法运用到实际中去,将会更好地促进我们的读书与学习。通过总结回顾整篇课文,从而总结出学习读书的方法,并能将这些方法更好地应用到学习实际中去。

四、作业设计。

1.学完这篇课文,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写写课文中的哪些读书方法对你有启发。

2.背诵这篇课文。

延伸阅读

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古人谈读书》优秀教案


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古人谈读书》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2.通过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把握文意。

3.学习古人读书的方法。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3.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参考答案:

一、不耻下问诲人不倦诵读岂不是

二、1.智慧2.说3.随意

三、1.②2.②3.①

教具

准备课件教学设计设计意图导入

()分钟一、复习导入。(出示课件8)

1.谁来说说《论语》三则的意思?

2.朱熹的这篇文章想告诉我们什么?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前两篇文章,这两篇文章从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两方面进行了介绍,让我们受益匪浅。现在,我们学习第三篇文章。这是曾国藩对读书人的要求。

【设计意图: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有利于夯实基础,并为这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新课

教学

()分钟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出示课件9)

1.根据注释,解决生字词。

师补充:恒:恒心

自足:自我满足

2.朗读课文,划分节奏。

划分指导:我们在划分节奏的时候,要注意,不能把完整的词划分开来,要保持词语的完整。如: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画出自己喜欢【设计意图:以自学为主,通过自学把握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

的句子,并试着解释意思。

三、细读课文,深入把握。(出示课件10)

1.默读课文,思考:读书人对读书有什么要求:

生读课文,总结并汇报: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古人谈读书》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古人谈读书》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1.会认“矣、耻”等3个生字,会写“耻、诲”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每句话的意思,弄懂每篇文章所表达的重点。

3.体会古人读书的方法和态度,并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有所启发。

教学重点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2.朗读这三篇文章,理解每句话的意思,弄懂整篇文章的意思。教学难点体会古人读书的方法和态度,并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有所启发。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把握重点字的读音和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疏通文意。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设计意图导入

)分钟一、激趣导入。(出示课件2)

1.同学们,你知道哪些古人读书的故事?谁来给我们讲一讲?(生讲述故事,师加以引导和

【设计意图:通过讲述古人读书的小故事引入本课,引

评价)古人喜欢读书,古人又经常会把自己的读书方法和学习态度写下来,供后世参考。今天,我们就学习《古人谈读书》这篇文章,去看看古人是如何对待学习的。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古人谈读书》创新教案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古人谈读书》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矣、耻”等3个生字,会写“耻、诲”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每句话的意思,弄懂每篇文章所表达的重点。

3.体会古人读书的方法和态度,并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有所启发。

教学重点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2.朗读这三篇文章,理解每句话的意思,弄懂整篇文章的意思。

教学难点

体会古人读书的方法和态度,并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有所启发。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把握重点字的读音和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疏通文意。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出示课件2)

1.同学们,你知道哪些古人读书的故事?谁来给我们讲一讲?(生讲述故事,师加以引导和评价)古人喜欢读书,古人又经常会把自己的读书方法和学习态度写下来,供后世参考。今天,我们就学习《古人谈读书》这篇文章,去看看古人是如何对待学习的。

语文五年级上册《古人谈读书》教学设计


语文五年级上册《古人谈读书》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这篇文章由三篇文章组成。这三篇文章都是以古文的形式呈现的。第一篇选自《论语》,是对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的解读;第二篇是朱熹的名篇,介绍的是读书的方法;第三篇是曾国藩的文章,曾国藩通过这篇文章告诉我们,读书要有志、有识、有恒,并从正反两方面加以论证,证明三者对读书人来说缺一不可,非常重要。

二、说目标

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和课文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会认“耻、矣”等3个生字,会写“耻、诲”等9个生字。

2.朗读这三篇文章,理解每句话的意思,弄懂整篇文章的意思。

3.体会古人读书的方法和态度,并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有所启发。

三、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和本课的教学内容,我把重点确定为:理解每句话的意思,弄懂整篇文章的意思。把难点确定为体会古人读书的方法和态度,并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有所启发。

四、说教法和学法

1.选择教法,形成思路

为了能让学生用最快的速度理解课文,把握课文的思想,我围绕三维目标,引导学生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借助课件展示等方法,对这篇课文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2.学法指导,形成能力

我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用读的方式促进学生对课文深入理解,让学生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提高学生的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

1.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导入的环节,我采用了让学生讲故事的方式,这样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激起他们学习的欲望。

2.对于课文的理解,我首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他们在自读的基础上先把握课文内容,然后再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解决重点词句,从而达到对课文的理解,明白作者写作意图。

3.为了开阔学生的眼界,我还设置了拓展延伸的环节,引导学生搜集课外的有关读书的名言,以扩大学生的积累。

4.板书设计:

六、教学效果预设。

五年级语文《古人谈读书》备课素材


五年级语文《古人谈读书》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由三篇文章组成。这三篇文章都是以古文的形式呈现的。第一篇选自《论语》,是对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的解读;第二篇是朱熹的名篇,介绍的是读书的方法;第三篇是曾国藩的文章,曾国藩通过这篇文章告诉我们,读书要有志、有识、有恒,并从正反两方面加以论证,证明三者对读书人来说缺一不可,非常重要。

【作者介绍】

孔子(公元前551.9.28―公元前479.4.11):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仁、义、礼、智、信,是儒家学派创始人。

朱熹(1130.9.15—1200.4.23),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受儒教祭祀。朱熹的理学思想对元、明、清三朝影响很大,成为三朝的官方哲学,是中国教育史上继孔子后的又一人。

曾国藩(1811.11.26-1872.3.12),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与《诗经》等“五经”,总称“四书五经”。全书共20章、492篇,首创“语录体”。是中国现代传扬并学习的古代著作之一。

五年级上册《古人谈读书》教案设计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五年级上册《古人谈读书》教案设计”,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五年级上册《古人谈读书》教案设计

时间

2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矣、耻”等3个生字,会写“耻、诲”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每句话的意思,弄懂每篇文章所表达的重点。

3.体会古人读书的方法和态度,并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有所启发。

教学重点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2.朗读这三篇文章,理解每句话的意思,弄懂整篇文章的意思。

教学难点

体会古人读书的方法和态度,并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有所启发。

人是如何对待学习的。

小学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古人谈读书》教案两课时合集


小学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古人谈读书》教案两课时合集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把握重点字的读音和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疏通文意。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出示课件2)

1.同学们,你知道哪些古人读书的故事?谁来给我们讲一讲?(生讲述故事,师加以引导和评价)古人喜欢读书,古人又经常会把自己的读书方法和学习态度写下来,供后世参考。今天,我们就学习《古人谈读书》这篇文章,去看看古人是如何对待学习的。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忆读书》教案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忆读书》教案设计

一、名言导入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像和许许多多高尚的人谈话。”别林斯基说:“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命伴侣和导师。”读书可以让我们了解古今中外的历史、风土人情、文化艺术,品味成长过程中的烦恼、困惑,体悟作品中人物的性格及命运……我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冰心又是如何看待读书的呢?我们从冰心的《忆读书》中去寻找答案吧!

二、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快速浏览课文后的“思考与练习”,尽快抓住阅读要领,带着问题读课文。(这一步通常要求学生在预习中完成,主要是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2、朗读。要求读准读顺。朗读中画出自己不认识或不理解的字词,借助文中注释和工具书弄清字音和词义。

重点词语:悬念笸箩酷爱消遣津津有味若有所失人情世故索然无味风花雪月自已

3、作者八十多年读书生涯的切身体会是什么?可用文中哪句话概括?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句话是理解课文的关键。)

4、文章的思路是怎样的?

明确:由“读书好”引到应“多读书”并要“读好书”。

三、提取信息,概括要点

围绕着作者八十多年读书生涯的切身体会,作者回忆了哪些具体事例?请抓住关键词,从中概括第2段至第13段的思想内容要点。(这一步意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培养快速筛选信息的能力。)

思想内容要点:⑴读书好。这是全文的重点,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看:书中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能激起人的各种感情,让人获得多种美的享受;读书能扩大知识面;读书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读书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⑵多读书。作者告诉我们,她从七岁开始读《三国演义》,直至晚年仍在“读万卷书”。⑶读好书。作者说,她“会挑选、比较”。

四、品味语言,理解句意

1、朗读第1段,思考文中关联词“一……就”的表达效果。

明确:由这个关联词构成的句子,让人感受到作者那压抑不住的情感,足见作者对读书有多么浓厚的兴趣、多么深切的体会。

2、讨论课后“思考与练习”三。

五、感受读书,总结归纳

1、作者说:“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和读书感受,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学生自由发言,畅所欲言。)

2、教师总结归纳:

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冰心能成为一个作家,与她的多读书是分不开的。只有“多读书”,“读好书”,你才会体会到“读书好”。希望同学们多读书。

附:板书设计

忆读书

冰心

能感染人、陶冶人

读书好能扩大知识面

有助于写作

读书体会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

多读书:从七岁开始读书至晚年仍在“读万卷书”

读好书:会挑选、比较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忆读书》创新教案


《忆读书》教案设计

一、教学设想:这篇文章我是想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自由交流、合作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旨在引导青少年懂得“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道理。

课文内容分析

《忆读书》一文作者冰心先生在这篇文章中主要向中学生讲述有关读书的问题。通常在这一类的文章中我们看到的多是理论性的说教。如:读书会给我们带来的各方面的好处等等,让学生读来索然无味,自然也就无法激发学生对于读书的兴趣。而冰心先生这篇文章却另辟蹊径。首先文章开篇一句“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让人听来很亲切,好像一位慈祥的奶奶在与自己谈活,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心。在整篇文章中,完全是对自己亲身经历的讲述,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跟随冰心奶奶成长,直到文章结尾得出结论:“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娓娓道来之语,如心底之泉水,缀缓流进了学生的心中,让他终身难忘。

教学目标

①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法。

②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

③锻炼学生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表达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感。

教学方式:采用座谈的形式较好,可以给学生更大的想像、发挥空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也为老师提供创新,灵活的教学方法。

二、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可由与书相关的名人名言、俗语或谜语导入。

例如:

谜语

千层宝典一翻开,

黑白纵横一排排,

历代往事它记载,

知识没它传不开。

名言:1.书是传播知识的工具。

2.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二)阅读理解课文

1.请同学们朗读文章,遇到生字生词可查字典或在小组内商讨解决。(约7分钟)

引导学生先分组分任务讨论学习课后的字词积累,然后每组自由进行交流学习。

1、给下列的字注音:

宴、凯、笸箩、丢、催促、凑、罡、煞、堆砌、寇

2、词语解析:

津津有味若有所失人情世故索然无味

风花雪月无病而呻

(活动目的):让学生了解文章内容,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受最大的信息量。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

2.问题抢答。(可以小组为单位,优胜组给予表扬)

(1)冰心奶奶读书的体会是什么?

(2)哪些内容可以说明“读书好”?

设计说明:此环节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锻炼学生快速筛选信息的能力。

参考答案:

(1)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2)①读书可以获得美的享受。②读书可以扩大知识面。③读书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④读书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

(三)师生座谈

设计说明:(因为这是一个比较轻松的话题,课堂形式可以采用圆桌会议来布置,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陈述自己的见解,也有利于在开学之初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增进彼此的亲近感)

1.为了活跃气氛,教师可先带头讲一下自己的读书体会。

2.学生之间交流发言。(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恰当引导)

附课堂发言实例:

学生1

:看了冰心奶奶写的《忆读书》后,我也有了自己看法。我想说一说小时候看的第一本连环画《三国演义》,刚一看马上就被里面的英雄人物吸引了,关羽、诸葛亮……。我最佩服诸葛亮足智多谋、运筹帷幄,三气周瑜,借东风大败曹操,真是让人佩服不已,从那以后,我就经常看历史故事,对我国的历史也就略有了解。

学生2

:我也认为看书比看电视好,书里面写的优美的句子、情节,在电视中是无法表现出来的。只有自己体会。我还记得,老师给我们朗诵的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的那一段景物的描写“月光洒在那一片叶子和花上……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多美的描写呀!我觉得我的欣赏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学生3

:就是,多读书对写作也有很大的帮助。我上小学时,妈妈经常给我买各种书籍,比如:《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还有《小学生作文》,各种报纸杂志,我的写作水平有了很快的提高。五年级时,我的作文还获得全国小学生征文比赛优秀奖呢。

……

师:我以冰心先生的话来结束这节课一--“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四)作业

1.拟定一个本学期的读书计划。

2.课下准备一下,向同学介绍你看过的一本喜欢的书:,(可在口语文际课上进行交流,以学生语言组织、表述的情况及班内其他要求借阅的多少来打分)。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忆读书》教材分析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那你有没有为了一个问题而去做过一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忆读书》教材分析”,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忆读书》教案设计

教材分析:

本篇课文的作者是女作家冰心,她创作的小说、散文及戏剧著作众多,并译成各种文字。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对书的喜爱,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的9个生字及生字组成的新词,能够联系实际和上下文理解本课词语和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将学生带入课文描写的如诗如画的情境中,感受读书的重要性。

3、积累语言,像作者那样留心观察自己周围的事情。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受到语言美的熏陶。

4、鼓励学生在阅读时多问几个为什么,逐步掌握阅读的方法,提高独立阅读的能力。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将学生带入课文描写的如诗如画的情境中,感受读书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掌握阅读的方法,提高独立阅读的能力。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受到语言美的熏陶。

教学思路:

这篇课文用诗一样的语言,告诉我们: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一、交流谈话,导入新课:

师问,平日里你都喜欢读什么书?丛书中尼有什么收获?指名回答。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这是一篇诗一样的文章,同学们一定等不及了,也想读读这优美的诗篇,请你们打开书,利用手中的字典、结合课后的生字表解决生字新词,将课文读通读顺。

1、学生初读课文解决生字新词,教师巡回指导。

2、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纠正错误发音,指导个别字的发音。

三、研读课文,了解内容;

这篇文章表达了自己热爱书的思想感情。因此我认为在教学中还应以读为主,为的是让学生通过阅读,能够较为深刻的感受文本所表达的中心思想,也为学生能够通过自己一遍一遍有效和真情的与文本对话。

四、品读课文,感悟内涵:

在设计品读课文这一环节中以各种不同的阅读方式和有效的指导,让学生能够自主感悟,自发抒情,自然续情。

1、自由阅读课文,解决课前预设的问题:冰心少年时代是怎样读书的?你是否做到了“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2、选择几段读给你的同位听听,看看你的同位能否明白作者是怎样读书的?从书中学到了什么?。根据学生情况,及时指导学生用“心”来说话。用心来朗读。再指名朗读。

3、从课文中找到“总而言之”“同而言之”这两个词语,体会它们的意思和在文章中的作用。

4、读读课文的最后一节,回想文中一句句真情的话语,你能感受到作者想表达自己怎样的感情吗?

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五、感情朗读,深化主题;

全班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作者“喜欢读书”的心情。个人,小组间互读,评议。

六、谈感受:

让学生采用多种形式表达自己读后的感受,你应该怎样读书?

作业设计:

搜集读书的名言警句

[板书设计]:

忆读书

读书好

多读书

读好书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忆读书》知识点教案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忆读书》知识点教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忆读书》教案设计

知识与能力

1.整体感受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掌握课文中的丰富而富有表现力的词语。2.概括事例,理清记叙的顺序。

3.深入理解“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意义。过程与方法

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与冰心老人对话,激发学习兴趣,养成热爱读书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抓住文章思想内容的要点,对作者所说的“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有较透彻的理解。

难点: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培养分析概括能力,理解掌握课文中的丰富而富有

表现力的词语。

教具准备

录音机、课文朗读磁带、电脑(课件)

-1-

课时安排

两课时教学方法

问答法、讨论法、点拨法、反复阅读法(速读法、朗读法和细读法)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名言导入

谁能说说有关读书的名言?(回忆学过的名言,检查学生对知识的积累。)(1、书读百遍,其义自见。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3、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悔读书迟。4、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5、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能吟。6、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7、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导语:我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冰心又是如何看待读书的呢?我们从冰心的《忆读书》中去寻找答案吧!二、诵读活动----整体感知

(一)阅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1、了解作者、作品、文章体裁。2、快速浏览课文后的“思考与练习”,尽快抓住阅读要领,带着问题读课文。3、自由朗读。要求读准读顺。朗读中画出自己不认识或不理解的字词,借

助文中注释和工具书弄清字音和词义。

重点词语:悬念笸箩酷爱消遣津津有味若有所失人情世故

索然无味风花雪月自已

4、男女各为一组,互相听、读,指出对方朗读的失误与不足。5、听录音朗读,把握朗读的节奏和语气。(二)思考、交流

1、作者八十多年读书生涯的切身体会是什么?可用文中哪句话概括?

明确:“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全文的中心)

2、作者按什么顺序来回忆幼时、少时读书经历的?在文中圈画出表明顺序的

词语。(主要让学生理清记叙的顺序。)

时间顺序:七岁时;同时;到我十一岁时;在我十二三岁时。3、文章的结构是怎样的?(主要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明确:由“读书好”引到应“多读书”并要“读好书”。第一部分:(1)总说。突出作者对读书感受、体会的强烈。第二部分:(2—11)先总后分。以自己幼时的经历谈“读书好,多读书”,说明读书是人生最大的乐趣,从读书中能得到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第三部分:(12—13)侧重谈“读好书”,以作者80多年的阅读经验说明如何挑选,比较、选择好书。第四部分:(14—15)概括全文中心内容:“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2-

4、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及主旨

明确:课文通过回忆幼年时、少年时读书的经历及多年的读书经验,勉励青少年“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三)细读

带着“冰心介绍自己什么时候读了那些书?”这个问题去读。(四)交流

请学生在文中圈画作者幼时、少时读过的书。然后小组比赛,合上书本看哪组答得又多又准。幼时:《三国演义》(罗贯中)、《聊斋志异》(蒲松龄)、《水浒传》(施耐庵)、《荡寇志》(俞万春)、《精忠说岳》(钱彩)、《满江红》(岳飞)、《声声慢》(李清照)少时:《茶花女遗事》(小仲马)、《红楼梦》(曹雪芹)、《西游记》(吴承恩)、《封神榜》(许仲琳)

明确:这些内容体现了“多读书”这一中心。作者告诉我们,她从七岁开始读《三国演义》,直至晚年仍在“读万卷书”。三、小结

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冰心能成为著名女作家,与她的多读书是分不开的。只有“多读书”,“读好书”,你才会体会到“读书好”。希望同学们多读书。四、作业

1、积累这课的生字词,并用“津津有味”、“若有所失”、“人情世故”等词语造句。

2、课外阅读:选择自己喜欢的冰心的作品,向同学推荐,并附推荐意见。

第二课时

一、听写生字词二、诵读活动(一)细读课文

1、圈画出能表明作者读书体会的词语。2、交流

①、四人为一小组,交流。

如:读《三国演义》让作者感到“津津有味”、“好听极了”,还“含泪上床”,“哭了一场”;读《水浒传》让作者“尤其欣赏”、“气愤填胸”;读《红楼梦》让作者“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滋味”;读现代优秀文学作品让作者“心动神移,不能自已”;读《茶花女遗事》则让作者对外国小说“有了广泛的兴趣”,知道了许多外国的人情世故。多年读书经历让作者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得到了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

明确:以上内容体现了“读书好”这一中心。

-3-

②、概括归纳“读书好”的体会。(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培养快速筛选信息并会概括的能力。)

这是全文的重点,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看:书中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能激起人的各种感情,让人获得多种美的享受;读书能扩大知识面;读书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老师曾在我的作文本上批“柳州风骨,长吉清才”);读书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3、细读12—13段

思考:作者关于“读好书”的体会是什么?

明确:书读多了,就会有比较,要选那些故事情节精彩、人物形象生动、有真情实感、语言质朴浅显的作品来读。

(二)品读-----品味语言,理解句意(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1、朗读第1段,思考文中关联词“一??就??”的表达效果。

明确:由这个关联词构成的句子,让人感受到作者那压抑不住的情感,足

见作者对读书有多么浓厚的兴趣、多么深切的体会。

2、如何体会“我只好带着对于故事下文的无限悬念,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

明确:动作、神态描写,表现出“我”对《三国演义》这本书的恋恋不舍,

却又无可奈何的心情。

3、朗读第4段,作者在回忆自己幼时读《三国演义》的情形时,用“咬了牙”“居然”等词语,说说这些词语好在什么地方?

明确:对一个七岁的孩子来说,读《三国演义》确实有一定的难度,但这本书太吸引作者了,她决定咬牙读。用上“咬了牙”一方面很准确生动,同时表现了她对书的热爱。

“居然”表示出乎意料,表现了她读懂后的惊喜之情。4、讨论课后“思考与练习”三。

三、提升------感悟体会(学生自由发言,畅所欲言。)1、作者说:“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

解和体会。

:这句话说明了冰心老人一生对读书的喜爱。书籍已经成为她生命中必不可少的东西,只要读到好书,她就非常快乐。她在这一生中读的书很多并积累下了很多的知识;体会到了冰心老人在她这一生的大部分时光都用在了读书和写作上,说明她对读书的孜孜不倦的精神。

2、你们有什么读书体会?(引导学生注意平时读书要有自己的体会)让学生联系自己的读书经历,交流读书体会。四、拓展

1、交流自己喜欢的冰心的作品,向同学推荐,并附推荐意见。

可以有感情地朗诵一首小诗;可以背诵一段美文;也可以介绍一篇文章。(鼓励学生积极表现,读出真心、真情,获得美的享受。)2、趣味问答

①、“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是指哪三个人?

-4-

②、《三国演义》中“三国”指哪三国?③、《三国演义》中“三绝”指哪三个人?④、“岳母刺字”的故事你可能知道,你知道岳母在儿子背上刺下了什么字?⑤、“哪吒闹海”出自哪部书?

⑥、“倒拔垂杨柳”的好汉是谁?他是哪部书中的人物?五、总结课文,倡议学生课外时间多读好书。六、课外作业:

我们学习了冰心奶奶的读书心得,各位同学也交流了自己的体会,大家能不能结合自己的情况,制订一个本学期的读书计划呢?分析自己读书现状,制订读书计划。(列出推荐书目供学生拟定计划时选用。)七、课后记(做到及时反馈)

板书设计

忆读书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松鼠》课时教案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松鼠》教案设计

教材分析

《松鼠》是一篇科学小品文,出自法国博物家布丰之笔,文章用词凝练,用比喻、拟人等方法对松鼠的吃食、外形、居住、行动、搭窝、生育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精当的介绍,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对松鼠的喜爱。教学中要着重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和抓住文章重点词句,分析得出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松鼠的,体会作者所表达的真挚情感。

学情分析

鼓励学生质疑,找出本文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感悟,培养学生喜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

教学方法

教学中,重在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一边充分感受松鼠的漂亮、乖巧、驯良,一边自觉和《鲸》进行写法比较,寻找异同点,并领悟这种写法。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正确读记“乖巧、驯良、清秀、矫健、机警、玲珑、躲藏、追逐、强烈、溪流、警觉、触动、锐利、错杂、狭窄、勉强、遮蔽”等词语。

2、朗读课文,了解松鼠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人文情怀。3、比较《鲸》的说明方法,明白异同点,并充分感受课文中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积累语言。

4、能用较准确、生动的文字对某一种动物的特点进行说明。

教学重点

认真读读课文前的阅读提示,按照阅读要求进行自主阅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作者是从哪几方面介绍松鼠的,体会作者对松树的喜爱之情,并探究本文与《鲸》在表达方法上的异同。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探究本文与《鲸》在表达方法上的异同,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探究。

课前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猜谜语,猜猜这是什么动物?(出示谜语:叫鼠不是鼠,尾巴像扫帚,喜欢树上住,松果当食物。),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课题松鼠。齐读课题两遍。介绍作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在学课文前,同学们先读一下导读,看看给我们提了什么问题?找个学生读问题。我们要带着问题读课文,不过本课的字词拦路虎大家一定要赶走他。

2、学生读课文,思考。

3、检查生词。出示投影(开火车形式读,齐读)

4、指名接读课文,要求读通顺、流利。读完后让学生评价一下学生读得怎么样。

5、松鼠是一种怎样的小动物?文中有一句话概括出来了。

学生读。引出:漂亮、驯良、乖巧。(板书)

三、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1、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

(1)、本文介绍了松鼠的什么特点?

(2)、文章是用什么结构来写的?

(3)、课文在表达上与《鲸》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哪些不同的地方?2、汇报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讲解,具体可涉及到的内容是:⑴描写松鼠的外形的部分(第一自然段):

①这部分课文中用了一句话概括了松鼠的外形特点,谁读给大家听听:(板书重点词:美丽,讨人喜欢)

②你能读一读描写松鼠美丽、讨人喜欢的句子吗?(朗读指导:读的时候要读出那种喜欢的语气。)

③总结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谈礼貌》教案


(一)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能使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让学生从小养成以礼待人,使用礼貌语言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初步感知说理性文章的表达方法。

教具准备:

投影、录音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感知说理性文章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人在社会上生活,总要和别人交往。在人们的交往过程中,一个人是否讲礼貌,往往能反映出这个人的文明素质和文化修养。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专门谈礼貌的课文。

2、板书课题:谈礼貌

齐读。

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什么地方要讲礼貌?礼貌对我们来说有何意义?)

二、初读课文

1、提出自学要求。

朗读课文,遇到生字读读生字表上的拼音,读准字音;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把它读流利。

2、检查:

(1)读新词语:

礼貌矛盾咳嗽思想情操粗暴纠纷安慰文化修养

(2)朗读下列古训或俗话:

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

(3)挑选自己认为读得最好的段落,当众读一读,师生评点,随机纠正读错的字音,指导读通句子,读好人物对话。

三、默读课文

默读课文,不理解的地方作上标记?,然后提出来。

(放到下节课讨论)

四、指导书写生字

1、学生自读生字,说说哪些字不易写好,哪些地方书写时应注意。

2、范写下列生字,边写边讲述注意点:

貌、嫌、咳、嗽、鬼

五、布置作业

1、完成习字册中练习。

2、抄写课后习题3的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感知说理性文章的表达方法。

3、教育学生从小学会以礼待人和养成使用礼貌语言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激发情趣

上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初读了课文。我有一个疑问,想请同学们来解决这个问题。课文讲了好几个有关讲礼貌的故事,可教师想不通:为什么课题不用《礼貌的故事》,而要用《谈礼貌》作为课题呢?请同学们读读课文,再讨论讨论。学生交流,适时点拨。

学生思考问题

二、精读感悟,迁移运用

(一)精读第一自然段。

1、自读,思考: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道理?

2、自读,交流。(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为了说明这个道理,作者用了一句古训。

板书: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齐读。

3、、请同学们用课文中的语句来说一说这句古训的意思。

4、谁能用课文中的有关词语,分别说说失色于人、不失色于人、失口于人、不失口于人的意思。

5、齐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把这个道理记在脑子里。

(二)精读第二至第四自然段。

1、课文用三个小故事来进一步说明讲礼貌的好处。请同学们先把写故事的语句用括号圈出来,再自由选择一个故事读一读,要注意把故事中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读好。谁能把故事读得有声有色,就说明他已经读懂了。

练读,交流读,评点

板书:故事说理

2、现在我们再来看看第一个故事后面的一句话。

出示:这正如俗话所说,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

联系故事内容来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讨论、交流、评点)

完成如下板书:神态、动作、语言

3、如果我们把这三段话交换一下位置再读一读,你有什么想说的?

出示第二自然段中写故事的语言及第三自然段中说理的句子。

再读第二、三个故事后面的话,再结合故事内容谈谈自己的理解。(讨论、交流、适时评点)

板书:贴切

小结:可见,为了说明一个道理,要从不同的角度,选择合适的事例,再根据这个事例进行恰当的说理,才能使人信服。

4、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

读一读,学生讨论、交流。

三、交流收获,自悟自得

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取得了哪些收获?

齐读第五自然段。

交流。

四、练习设计

完成练习册。

熟读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感知说理性文章的表达方法,尝试从生活中选择事例,并结合事例说说礼貌待人的好处。

教学过程: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复习

说说这篇课文的表达方法。

板书:事例动作说理神态语言贴切

三、完成课后练习

1、指名读题。

2、明确要求:根据刚才我们学到的方法,怎样才能把事例说好?

(1)先定内容,内容要与讲礼貌有关。

(2)说的时候要紧紧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

说好处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要紧密结合事例的内容来谈。)

3、练习说话。(准备、交流、评点)

4、齐读第五自然段。(交流)

四、练习设计:

课后习题4

板书设计:

24、谈礼貌

神态

故事动作

语言

说理贴切

课后笔记:

(二)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能使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让学生从小养成能礼待人,使用礼貌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理解课文,让学生懂得从小养成以礼待人,使用礼貌语言的习惯。

主要板书计划:

不失色态度彬彬有礼关

礼古训君子不失口说话使用礼貌语言系

马上吼道呔,爷问你讨人嫌更

貌①和

下马施礼请问人心暖谐

待连忙抬脚对不起

②生

人优良传统微笑着说没关系活

文雅和气宽容更

③安慰不能怪你美

沟通心灵反映情操和修养好

作业设计、安排:

课内:1、组词

2、补完词语

3、造句

课外:抄写词语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习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段落。

一、揭示课题

1、板书:30、谈礼貌

2、学习貌,指名组词

3、指名说说常用的礼貌用语有哪些?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提醒学生注意:嫌、盾、训、逊是前鼻音;

嗽是平舌音

校课文中读jiao

2、说说下列词语意思

古训矛盾咳嗽粗暴纠纷

安慰情操修养文雅

3、指名分段读课文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道理

2、学生交流

3、齐读课文

五、指导写字

1、指导

2、学生用钢笔描红生字

六、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语言材料,懂得礼貌待人的好处。

一、检查复习

1、指名读词语

2、指名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

1、学习第1自然段

(1)由读第1自然段,想想你读懂了些什么?

(2)学生交流,师板书:君子不失色不失口

(3)重点理解: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彬彬有礼,粗暴,出言不逊

(4)师小结:从对古训的解释中可以知道:要做到待人彬彬有礼,就要注意自己的态度和言语。(板书:态度、言语、彬彬有礼)

(5)这一自然段先引用古训,目的是要引出一个什么话题,找找课文中哪句话回答了这个问题。(板书:使用礼貌语言,优良传统)

(6)想想这一自然段该用什么语气读?(庄重的语气)

(7)齐读第1自然段

2、学习第24自然段

师:同学们,从学习第1自然段中知道礼貌待人包括了态度有礼貌和说话有礼貌两个方面,现在看第24自然段写的三个例子中,哪些语句是写人的态度,哪些语句是写人的语言的。

(1)学生自读,围绕要求同桌讨论。

(2)交流

A、生交流第一个例子:(牛皋问路岳飞问路)

根据生交流,师板书:马上施礼呔,爷问你

下马施礼请问

B、师:作者用哪句话来概括了这两种情况的?请大声齐读:出示句子: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板书:人心暖讨人嫌)

C、小结并指导朗读第2自然段(牛皋表现,用否定语气;岳飞表现,用赞美的语气)

D、齐读第2自然段

继续交流(第2个例子)

A、师根据学生交流,后板书:连忙抬起脚对不起

微笑着说没关系

B、齐读最后一句板书:避免纠纷架起桥梁

C、指导朗读:(读出平和、高兴的语气)

D、齐读第3自然段

交流第3个例子。

A、学生交流,师板书:文雅和气宽容安慰,不能怪你

沟通心灵反映情操和修养

B、指导朗读

C、齐读第4自然段

(3)练习(出示填空题)

牛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岳飞先_________,然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朋友________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女青年______________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周总理__________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可见要写礼貌待人,就要把具体的态度和语言结合起来写,这样才能写得生动感人。

(5)小结:课文24自然段分别举了古人和今人,普通人和伟人的三个事例来说明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的重要,这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

3、学习第五自然段

(1)指名读,想想每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

(2)理解交往

(3)齐读第2句话(理解恰当地、和谐)

(4)这一自然段在课文中起什么作用?

(5)指导朗读

(6)齐读第5自然段

(7)小结,板书:关系更和谐,生活更美好

三、作业

1、课后练习4

2、熟读课文,搜集生活中礼貌待人的事例。

《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古人谈读书》课时教案(2)》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语文五年级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82705.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