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人教课标版二上:4《古诗两首》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让同学们很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你们见过哪些优秀教师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课标版二上:4《古诗两首》”,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课文标题

古诗两首(《赠刘景文》、《山行》)

教学目的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背诵课文以外的古诗。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感悟诗歌的韵味和意境的美好。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感悟诗歌的韵味和意境的美好。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及媒体资源播放

教学用具

字母卡片、媒体资源(动画、PPT、视频)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师:今天,我们学习两首古诗。(板书:古诗两首)。第一首是《赠刘景文》,第二首是《山行)》。这两首古诗从不同的侧面表现了秋天的美丽。

二、学习《赠刘景文》

1、教师朗读或播放媒体资源范读课文。

2、学生将不认识的生字作标记。

3、作者用了几种事物、几种颜色来表现秋天,请把它们划出来。

三、学生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找出课文中要求认读的生字,自读。

2、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小组轮流读。

(2)学生拼读,互相纠正。

(3)教师抽查学生拼读以上生字。

3、教师讲解重要的生字,学生书写。

(1)老师讲解重要的生字,帮助学生初步认识这些字的笔画、笔顺、结构、部首。

如:赠、擎、菊、残、橙、橘

(2)学生书写重点掌握的字,教师巡视。

(3)让学生到黑板上书写,其它同学到黑板批改。

四、课文讲解

1、学生自读全诗,并思考:这首诗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

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秋天

师:秋天的什么时候?你是怎么知道的?

(提示:荷尽、菊残 霜枝荷叶一般是夏天开放,秋天花都谢了。菊花一般是秋天开放,所以,有秋菊的说法。菊花都凋谢了,说明已是深秋。文中说菊残犹有傲霜枝,注意,霜是什么时候才有的?是天气很冷,气温降到零度以下才有,霜一般是深秋时节才有,所以有秋霜的说法。霜降是我国24节气中的第18个节气。霜降一般是在每年10月23日,它表示天气更冷了,就要进入冬天了。)

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深秋 荷尽 菊残 霜枝

师:这首古诗是写深秋的景色,作者以荷败、菊残,写出了深秋时节的特征。

学生朗读第二句: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师:这里要注意两个字的书写,一个是橙字,一个是橘字。(学生书写)

师:到了深秋时节,花谢了,叶子也败了,可是,作者说这是一年的好景,作者为什么这样说?

(提示:橙黄 橘绿诗人以橙子的金黄与橘子的青绿,把深秋的景色点缀得色彩鲜明而富有生气。诗人在此一反悲秋的调子,突出了秋天是收获的季节。)

此外,作者在第一诗里也作了说明:菊残犹有傲霜枝,大家注意这个傲字,傲是高傲,不屈服的意思。傲霜枝说明菊花虽然凋谢了,但它的枝干还在,天气很冷,但是它怎么样了?它不怕,毫不屈服。说明它很坚强。作者赞颂了菊花的残枝有傲霜凌寒的气概。)

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好景 橙黄 橘绿 傲霜枝

3、内容分析

师:作者通过写了哪些事物来表现秋天?

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荷、菊、橙、橘

师:这首诗里,作者写到了秋天的哪几种颜色?

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橙黄 橘绿

师:从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到,秋天的景致丰富多彩,在凋敝中又富有生机。

师:哪位同学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首诗的含义?

(提示:荷花已谢,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菊花凋谢了,还残留着花枝傲寒斗霜。一年最好的景致你要记住,那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时节。)

4、小结

这次课,我们学习了苏轼的《赠刘景文》。这首诗描写了荷、菊、橙、橘的姿态与颜色,展现了秋天的丰富多彩,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苏轼的《赠刘景文》。苏轼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和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四川眉山人。他写了很多诗。课后同学们可以找来读读。

接下来,我们要学习的是杜牧的《山行》。山行是在山中行走的意思。这首诗和《赠刘景文》一样,也是写秋天的景致。哪位同学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杜牧的情况?

(提示:杜牧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书法家,字牧之,陕西西安人。他是晚唐时的诗人。也写了很多诗,大家课后找来读读。)

二、学习《山行》

1、教师朗读或播放媒体资源范读课文。

(注意:课件中的第一句诗第四个字上字应为山字。)

2、学生将不认识的生字作标记。

3、作者用了几种事物、几种颜色来表现秋天,请把它们划出来。

三、学生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找出课文中要求认读的生字,自读。

2、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小组轮流读。

(2)学生拼读,互相纠正。

(3)教师抽查学生拼读以上生字。

3、教师讲解重要的生字,学生书写。

(1)老师讲解重要的生字,帮助学生初步认识这些字的笔画、笔顺、结构、部首。

如:寒、径、斜、枫、于

(2)学生书写重点掌握的字,教师巡视。

(3)让学生到黑板上书写,其它同学到黑板批改。

四、课文讲解

1、学生自读全诗,并思考:这首诗写的是秋天什么时候的景色?你是怎么知道的?

(提示:深秋 寒山 霜叶红。寒山说明天气很冷。作者路过一片枫林,说它红于二月花,枫叶是什么时候变红?枫叶一般是十月底十一月初变红,是深秋时节变红。)

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深秋 寒山 霜叶红

师:这首古诗也是写深秋的景色,作者通过描写寒山和红红的枫叶,写出了深秋时节的特征。

2、学生朗读全诗。

3、解释重要词语。

远上:向山的远处伸展。

寒山:深秋季节,天气渐冷,山上草木枯黄,给人一种凉意,故称寒山。

石径:石头小路。

斜:倾斜、弯弯曲曲。

远上:向山的远处伸展。

白云生处:指飘浮着白云的地方。

坐:因为。

爱:真爱,留恋。

枫林晚:傍晚时候的枫树林。

霜叶:被秋霜打过的枫叶。

红于:比还红。

4、内容分析

师:作者通过写了哪些事物来表现秋天?

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

师:从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到,秋天的枫叶在寒山与白云的衬托下,格外夺目。这首诗以霜叶红于二月花而被广为传诵。哪位同学知道为什么枫叶会变红?

(提示:枫叶变红是因为叶片中含有大量花青素。我们知道,叶子含有叶绿素,叶子还含有让叶片呈现黄色的叶黄素、类胡萝卜素,使叶子呈现红色的花青素。春夏时,叶片的叶绿素含量高,所以呈现鲜亮的绿色。叶黄素进行光合作用,随着气温的下降和白昼时间变短,叶绿素被大量分解掉,其他色素也就显现出来。到了秋天,气温降低,光照减少,对花青素的形成有利,枫树等红叶树种的叶子便呈现红色。)

师:哪位同学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首诗的含义?

(提示:深秋时节,有一条石板路,弯弯曲曲地伸向远方。白云飘浮,隐隐约约地看得见有人家居住。我因为喜爱这傍晚的枫林,停下车子不走。被霜打过的枫叶比春天的花还要红艳。)

师:学习这首诗,我们还要了解作者的写作方法。我们可以看到作者是先写远处的风景,再写近处的风景,由远而近地描写景物。大家说说远景写了什么?近景又写了什么?

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

远景:寒山 石径 白云 人家

近景:枫林 霜叶

5、小结

这次课,我们学习了杜牧的《山行》。这首诗描写了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展现了秋天的美丽,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五、学生自读课文、背诵课文

精选阅读

人教课标版二上:《坐井观天》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那怎样写才能有一份高质量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人教课标版二上:《坐井观天》”,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

2.能正确读写要求学会的词语。

3.分角色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了解故事内容并从中受到启发

【教学重点】

1.能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寓言的寓意。

【教学难点】

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体会寓言的寓意。

2.了解课文内容,以问题为线索,理解为什么小鸟认为天无边无际,而青蛙眼中天只有井口大?体会文章在对比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教师出示儿歌,师生共同拍手朗诵:小青蛙,呱呱呱,稻田里把害虫抓,保护庄稼顶呱呱。小朋友,请记好,保护青蛙很重要。

朗诵完毕,师问:孩子们,喜欢青蛙吗?今天我们一起学一则关于青蛙的寓言故事《坐井观天》。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给学生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课文朗读,让学生先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生动的情境画面加之规范的课文朗读,为下面课文的进一步讲读做了很好的铺垫。教师可以结合PPT资源,让学生带着学习任务进行初步感知与思考。

2.听完范读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以他们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准字音,画出生字词,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识字。

三、学习生字,了解词语

1. 教师播放课件,给学生呈现本课要求会读会写的字、词:

2.学生自学

(1) 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按要求自学。放声朗读,要求想办法把音读准。

(2) 自学检查

(3) 纠音后再次朗读,教师帮助学生正确掌握所学。

(4) 教师结合课件和学生一起进行生字学习,进行有重点的指导。沿第五画是横折弯,不是横折弯钩。 答是上下结构的字,上面是竹字头,下面是合。蛙右边是两个土,并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认准字形,会组词。

(5) 师:相信小朋友都认识了这些生字朋友,那么你能从课文中找到它们,并呼唤它们的名字和它们打招呼问好吗?教师请学生自由朗读。

四、课后思考:

师:小朋友,你认为天大吗?说说有多大?那么小鸟和青蛙眼里的天有多大呢?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词语

1.教师给学生出示本课的生字、词,请学生认一认。

2.自由读生字、词,记忆词语。

二、朗读感悟,细读课文

师:小朋友,上节课,老师和你们一起认识了课文的主角小鸟和小青蛙,现在,大家再来朗读一遍课文,找出小鸟和小青蛙的三次对话,想想它们为什么对天的看法不一样?

教师播放课件,给学生图文并茂地呈现课文内容,让学生更易更直观地熟知课文。

课文呈现完之后,教师先请学生小组合作讨论解决问题,然后和学生共同找出小主角的三次对话。

1、第一次对话

①指名读第一次对话。

②交流读懂了什么。

③指导孩子读出小鸟又渴又累的语气。并且加上适当的动作。

(浅显易懂的内容让孩子们充分地读,以读代讲,并在读中感知。)

2、第二次对话

①自读第二次对话,画出青蛙小鸟各自的观点。

②理解大话,联系实际谈谈自己或身边的人说过大话吗?说大话对吗?

(让孩子把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观点。)

③实验:用纸裹成呈圆柱形朝上看,发现了什么?

(用形象直观的摸拟观察代替烦琐的讲解,让孩子们轻而易举的理解了看似很难的问题。)

④读青蛙的话,可以适当加上动作和语言。

⑤小鸟认为天有多大?理解无边无际,用无边无际说话。

⑥分角色读第二次对话,边读边评价指导。

(课堂应是学生的,本环节注重孩子主体作用的发挥和听、说、读等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孩子通过声情并茂地读,根据自己的独特体验,创造性的再现了课文。)

3、第三次对话

① 分角色读第三次对话。

② 用一就说话。

③ 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第三次对话。

4、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坐井观天的意思。

三、角色表演,情感定位

1.孩子戴上头饰,进行角色表演,可以加上自己的想像,表演后孩子评议。

2.召开新闻发布会,小记者采访跳出井的青蛙,让青蛙谈自己的所见所感。同时采访结束时小记者把自己想说的话对青蛙和孩子们说说。

(采用儿童喜欢的角色表演和采访的形式,给孩子提供一次语言发展、创造的机会。让孩子改变角色,走进教材,充当其中的主人公,设身处地地感受文中角色的内心世界。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知识,让认知价值和趣味价值成为黄金搭档。)

四、教师小结

师:从同学们说的这些,我们知道了青蛙为什么错了,就因为它生活的范围小,看到的东西少,见识就少,又不相信别人,自以为是,连天大这样的简单问题都弄错了。青蛙将永远成为一只见识短浅的井底之蛙。哪位同学帮老师解答一下,坐井观天是什么意思?

生:

师:老师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多用眼睛去看一看,并且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那你将成为见多识广的人,可千万别像青蛙那样坐井观天啊!

五、拓展学习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能说说坐井观天的含义吗?从中你学到了什么?

2.你觉得自己有像青蛙的地方吗?想一想。

3.小组合作,续编第四次对话:如果青蛙真的跳出井口,它会看到什么,会说些什么?

4.查查资料或者向些人请教,看看地球、月亮和太阳谁最大。

六、板书设计

井底之蛙

课文 5 古诗两首|人教课标教材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所以老师在写教案时要不断修改才能产出一份最优质的教案。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课文 5 古诗两首|人教课标教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课文5古诗两首|人教课标教材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一

题西林壁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默写古诗。

2.体会诗人在庐山时,观察的地点和角度不同,所看到的景象也不一样。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

教学重点

1.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

2.引导学生把握好朗读的节奏,掌握抑扬顿挫。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思想,说说自己的感受。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准备

1.橡皮泥。

2.学生收集有关苏轼的资料。

3.powerpoint。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吟诵):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师:你们都知道老师吟诵的是哪首古诗吧?(题西林壁)今天,让我们随着诗人一起,到庐山去领略一下那神奇的自然风光。请全班打开课本第22面,齐读古诗《题西林壁》。

(生读古诗,师板书课题)

师:这首古诗,同学们都会背了,但是你们知道它的含义吗?今天,我们就要用学过的方法,来学习这首古诗。你们还记得我们学习古诗的步骤吗?

解诗题,知作者

抓字眼,明诗意

多诵读,悟诗情

二、学习课文

(一)解诗题,知作者

1.师:请结合课文的注释,理解一下本诗题目的意思。(书写在西林寺墙壁上的诗)

2.师:谁知道苏轼的生平?(生交流苏轼的资料。)

(苏轼,字子瞻,好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被合称为三苏。他一生坎坷,屡遭贬谪。本文是苏轼在被贬途中经过庐山时写下的五首游记诗之一。)

(二)抓字眼,明诗意

1.(师指名读古诗)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思考,你们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2.师:四人小组合作交流,你们从这句诗中读懂了什么?

3.师:谁来说说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作者)

横看成岭侧成峰:横着看,庐山是一条山岭,连绵不断;侧着看却仿佛变成了一座山峰。

4.师:你们能用橡皮泥捏出苏轼描绘的这座山吗?

远近高低各(重读)不同:向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看到的庐山景色都不相同。

5.师:从这两句诗中,你知道为什么庐山在苏轼的眼中,会有怎么多种变化吗?

(苏轼站在不同的地方,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庐山)

6.师:对,我们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景物是不同的。假如你现在就面对着庐山,你能用我站在___________看到__________说一句话吗?(出示小黑板)不识庐山真(重读)面目:(识:认清)我没有认清庐山的真面目(全景)只缘身在此山中:只因为我站在庐山中

7.师:这一句里有一个字很难写,谁知道呢?(缘字)让我们一起来疏通一下笔画。

(三)多诵读,悟诗情

多诵读:

1.师:老师有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要描写庐山?(作者喜爱庐山)作者从多个角度,细致地观察了庐山,简洁而生动地描绘了庐山的奇特景象,可见他对庐山的奇丽景色流连忘返。你们说,你们能不能把作者那赞美之情用优美的嗓子朗读出来?好,现在让我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朗读这首古诗。谁还记得读古诗的方法有几种?(齐诵、轮诵、唱诵、表演读、叠诵)好,现在就请你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这首古诗。

2.四人小组表演

悟诗情

师:刚才同学们非常有感情地朗读了《题西林壁》。但吴老师有一个地方却怎么也不能理解:作者为什么说自己不识庐山真面目呢?他不是已经说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了吗?(因为他所站的位置不同,横看成岭侧成峰是站在远处看的,而不识庐山真面目则是身在庐山时看的。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所以我们要想对事情有一个全面地了解,就要多听一听其他人的意见。)

三、总结

师:《题西林壁》这首古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更包含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人生哲理。

四、作业

1.背诵、默写《题西林壁》。

2.结合生活事例,说说你是怎么理解不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句诗的意思。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二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能借助注释理解生词;

2.读懂诗句意思,体会作者诗中的哲理;

3.背诵古诗,默写《题西林壁》。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题西林壁》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古诗的学习步骤及学习方法

学习步骤:初读感知理解诗题理解诗句品读悟意境熟读成诵

二、按学习步骤学习《题西林壁》

1.初读感知,读通读正确。

学生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读通读正确,然后抽读

2.了解作者,理解读题

(1)让学生课前查阅苏轼有关资料,课上互相交流。

(2)结合注释理解读题目的意思

3.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读句意思

补充:激趣导课

世间尤物丰富多彩,美不貹收,而且有着千丝成缕的联系,如果细心观察,用心思考,就有可能发现万物的奥秘,认识万物的联系,本课两首诗就是作者细心观察,用心思考发现万物的奥秘,思维两首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

4.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诗句意思

(1)分组合作学习,在组内各自交流自己对诗句的理解,理解诗句时,既要借助注释,又要联系上下文,既要联系课文插图,又要补充诗中没有的一些词句,才能正确理解诗句意思,这是理解诗句的一般方法,让学生明确方法后各自试着理解诗句大意,然后与组内同学互相探讨。

(2)全班交流

在全班交流过程中,教师适时点拔、启发、小结等,并与朗读有机结合,使学生在朗读中加深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情感。

5.品读悟意境

(1)启发谈话悟意境:作者浏览了庐山,不只是看,而是细心观察庐山的特点: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用心思考,为什么同样是庐山,却有不同的面目呢?经过思考,作者发现其中的奥秘: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首诗写了庐山的千姿百态,身处山中也难以看清它的真实面目,你从中悟出了一个什么道理?

(2)对于比较复杂的事物,如果不能客观地、冷静地进行分析就可能被局部的现象所迷惑,不能全面地正确认识这个事物。

三、品读诗名,读书读意

1.反复练习古诗。

2.指名朗读,读后评价。

3.学生齐读。

4.熟读成诵。

第二课时

一、复习第一首古诗

1.指名背诵读诗。

2.指名说诗句意思。

二、学习《游山西村》

1.初读感知。

2.了解作者,理解诗题。

(1)学生互相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陆游的资料,教师补充。

(2)根据注释理解诗题。

3.理解诗句大意,方法同学首一首古诗。

4.品读悟哲理。

5.就读成诵。

《古诗两首》教学随笔

备课充足,能使上课发挥得更加的好。在备课《游山西村》这首诗时,我就感叹于诗人用词的精炼、准确,仅山重水复无疑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就把作者当时由疑惑到惊喜的转变表现得淋漓尽致。整首诗蕴涵的东西很多,有对美的诠释,不仅景美而且人情更美。

在上课时,我首先让学生进行质疑,我们班一向走神的疗国欣站起来就问:柳暗花明又一村是什么意思?我让学生分解字来解释,柳暗柳是指什么?学生回答:柳树,暗呢?就是柳树很多,很荫深。花明,学生对这个没有能理解,我引导说春天的鲜花开得怎样,鲜花一丛丛,颜色很鲜艳。谁能把这句话连起来说?梁乐儒拿起书:这句诗是说陆游骑着驴走在山间,山一座又一座,水一条又一条,陆游怀疑前面没有路了,忽然他发现柳树荫深,鲜花鲜艳,不远处看到了一个村庄。我一听,骑驴,就知道他是从看插图知道的,我立即传递给学生另一种学习诗歌的办法,看插图。借助机会,我顺势让学生找找,这句诗中写了哪些景?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山、水、柳树、花。我指着诗句轻声地问:只写了景物吗?有写心情的吗?学生受到了挑战,悄悄地诵读了诗句,有,疑字,诗人看到重重山,怀疑没有路了。我激动地说:好,读得真认真,再看看,还有吗?另一个学生说:老师还有,又字,我体会到了陆游当时看到村庄他很高兴。能把高兴换一个词吗?惊奇接近了,又高兴又惊奇,可以说惊喜,在我的引导下,学生体会到了诗人心情的转变过程,我告诉学生这种写法就是情景交融。学生听得特别的认真。平时问题最多的蒙哲平站起来问:张老师,这句话说诗人去山西村的路上,为什么放在后面写?是不是弄错了。这下引起了我的注意,我故意说;是啊,是诗人弄错了吧?同意吗?学生若有所思地进入了思考,有个同学说:我不同意,诗人没有写错,他是把他在路上遇到的事情回忆说给山西村的村民听。说得对啊,其实这是一种倒叙的写法,这样更加的突出了最后两句,我这样一说学生,就联系到上个学期学习的《燕子专列》也是采用了这种写法。

这节课在师生的共同对话中推进了学习的深入,最后结束,我布置了一个作业,让学生回去进行扩诗。

人教课标版二上:《识字2》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课标版二上:《识字2》”,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课文标题

识字2

教学目的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体会词语的节奏感。

3、留心观察校园生活,体验课余生活的多彩与乐趣。

教学重点

读词语,想画面,识生字

教学难点

读词语,想画面,识生字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及媒体资源播放

教学用具

生字卡片、动画、PPT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你们下课后做些什么?你们的课外活动是怎样的?谁来和大家说说?

二、利用生字卡重点学习生字:层、尽、染、淡、登、翠、爽、壮

注意:弹是多音字,在本课读tn。

1、播放动画,正确掌握以上生字的拼音、字形、笔画、结构,适用讲解生字的字义,并利用生字来组词。

2、重点讲解难写的字、易错的字、相似的字。

3、利用生字卡片抽读和听写。

三、结合图片学习生字词

1、熟读以下生字词并正确书写。

下象棋 弹钢琴 拉二胡 唱京戏 喂鸽子 养金鱼 做航模

2、做填空练习将刚才所学的生字词填入以上词语中。

下( )棋 ( )钢琴 拉二胡 ( )京戏 ( )鸽子

( )金鱼 做( )模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

1、教师范读或播放动画范读课文,并启发学生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课外活动。

2、播放课外活动的图片,让学生用刚学习的词语来描绘各张图片。

3、播放京剧片断或展示美术作品,提高学生对文中提到的课外活动的内容的感性认识。

4、启发学生补充描述其它课外活动。

二、小结

这次课我们学习了描写课外活动的一些词语。请同学们想想除了这些,您所知道的课外活动还有哪些?

人教课标版四上:5《古诗两首》教案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在上课前要仔细认真的编写一份全面的教案。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人教课标版四上:5《古诗两首》教案》,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围绕观察与发现这一专题编排,教学内容都是关于观察大自然景物和发现大自然奥秘的。

《题西林壁》这首古诗是苏轼在1084年游庐山时题在西林寺墙壁上的一首诗。全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而且还蕴含着人生的哲理,内涵深刻,耐人寻味。要想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正如俗语所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句的意境,明白古诗阐述的道理。

3、学会观察的方法,乐于把观察所得表达出来。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中所含哲理,培养学生互助学习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引入新课

师: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山清水秀,风景优美。同学们都知道哪些风景名胜,说说看。

生说风景。

说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

2、师:同学们说了不少,我也向大家介绍一处风景。

教师展示庐山的图片。

说明:让学生对庐山有初步认识,吸引学生注意力。

3、师:看了以后,你觉得庐山怎么样?

生谈感想

说明:使学生对庐山的感性认识进行梳理,同时巩固认识。

4、师:著名的北宋诗人苏轼在观赏了庐山后,写下至今仍为人们称颂的诗篇《题西林壁》。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这首古诗。

板书:题西林壁

二、初读古诗,认识生字。

1、师:请同学们自读古诗,并把不认识的字勾出来。

齐读古诗,纠正读音。

师:我知道班上的同学朗诵的能力非常出色的,能不能为老师朗诵一次。

学生读古诗,对出现的问题加以纠正。

重点:卷舌音、平舌音

2、范读古诗,讲读法。

师:同学们朗诵得不错,如果能注意一下停顿就更好了。可别小看停顿,在古诗中是很有讲究的。一般来说,一句诗中每两个字一停顿,最后三个字连着读。大家愿意听老师按照这个规则朗诵一遍吗?

师配乐朗诵古诗,请学生在每句诗的停顿处用/作上标记

师:请同学们再来朗诵一遍,注意停顿。

生齐读古诗(配乐)

三、明确学习任务,组织自学。

师:在这堂课中我们要理解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句的意境,明白古诗阐述的道理,同学们有没有信心?(激励学生)好,现在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学习。如果遇到了难题可以向老师,同学求助。(合作学习)

提示:自学过程中,学生在解释诗时会不知道如何下手;解决办法:讲学法,我们在解释古诗时,通常要使用拆分法,所谓拆分法,就是将一句诗分成若干个部分分别加以解释,然后将这些解释联系起来。同时你还必须联系整首诗的内容来解释,举例说明。

学生自学,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给学生出示一些相关资料。

举例:苏轼个人情况,西林寺,庐山风景等。

5、组织学生交流学习成果。

师:你们的任务完成了吗?

学生汇报后,教师总结后,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加以纠正。

6、师:同学们,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学生提问,教师组织互助解疑。

师:现在请同学来朗诵这首诗。在朗诵这首诗时你可以想象一下庐山的面貌;成片的云雾遮挡着连绵起伏而又挺拔陡峭的庐山,庐山时隐时现,看到如此美丽的风景,你非常的高兴,于是就朗诵出这首广为流传的《题西林壁》。

四、分析古诗结构

1、师:看得出许多同学都想来朗诵,那就请同学们一起朗诵。但在朗诵这首诗时,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一般来说,古诗可分为两部分所见和所感。同学们在朗诵时看看这首诗中哪一部分是写诗人看到的?哪一部分是写作者的感受的。

提示:前两句是写诗人看到的,后两句写感受。

2、诗人向大家描述了他眼中的庐山,可是诗人眼中的庐山却有不同的样子,这是为什么呢?对此诗人是怎样解释的?

提示:只缘身在此山中

3、为什么处于山中就看不清庐山的全貌呢?

提示:诗人站在庐山的正面,只能看到它的正面,而山是不是只有一个面呢?所以无论诗人从什么角度看庐山,都只能看到庐山的一个部分。

4、背诵

师:下面请同学们背诵这首古诗。

学生先自由背诵古诗,一段时间后教师检查背诵情况

五、总结

1、师:这首诗通过写诗人在庐山因为观察的角度不同,看到的庐山也不相同,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观察事物时,从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样子会不同。现在,我要给同学们讲一个故事,大家在听故事时要想一想故事中的人物错在那里。

教师讲故事《盲人摸象》。

师:请同学们说说这四位盲人他们错在那里?

2、师:请大家对照学习任务自己检查一下是不是都完成了。(出示学习要求)生检查。诗人苏轼通过观赏庐山明白了一个道理要想了解一个事物就必须全面的进行观察,不能只看一面。其实,许多道理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学习中,希望同学们也做个有心人,从生活、学习中找道理,学道理。好吗?

板书

题西林壁

北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观察的

远近/高低/各不同。 实写角度不

不识/庐山/真面目, 同,观

只缘/身在/此山中。 明理效果察

不同。

人教课标版四上:20《古诗两首》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两首古诗,背诵并会默写。

3.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走进诗句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

二课时。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课时;《送元二使安西》一课时)

教学过程: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一、导入

1. 师:听我的描述猜猜他是谁:他是唐代著名诗人,好饮酒。酒后绝妙的诗词随口成诵,人们盛赞他斗酒诗百篇,称他为诗仙。

生回答:李白。

2.师:真棒!在古代,交通不便,朋友一旦分别就难再见面。所以朋友分别时往往作诗词相赠,以表达彼此的深情厚谊。这种诗被称为送别诗。你们还记得李白的送别诗吗?

生答《赠汪伦》。

教师叫生齐背。

3.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李白送别诗的传世之作《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板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二、解题

1.齐读诗题

师:这首诗是李白三十多岁时写的。孟浩然是与他同一时期最著名的诗人之一。李白非常仰慕孟的才华、人品。他在诗中写道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因此,他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请同学们借助注释,想想题目讲的什么意思。

2.指名讲题目意思。

板书:李白 送 孟浩然

三、初读

1.师:李白为好友孟浩然送别,心情如何呢?请同学们听听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看清字形。

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范读动画:

2.师: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这首古诗。

学生读古诗。

3.指一名学生:老师见你读得津津有味,能给大家读读吗?(学生读。)

4.师:真不错!第一次就读得这样好!谁想再读读?(2-3名学生读。)

师:一起来一遍。

学生齐读全诗。

5.大家读得真好!只是每行诗的意思你们明白吗?请你们对照注释,试着用自己的话讲讲。

6.利用媒体资源中课件中的生字动画进行以下教学活动:

首先学习第一、二行诗。

(1)自由读这两行,找出不理解的字、词。(学生质疑。)

(2)指名讲诗意。(2-3名学生讲。教师引导学生把话讲通顺。)

(3)齐读这两行诗。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讲诗意。

7.学习三、四行诗。(用学习一、二行的方法进行。)

8.师:谁能把全诗的意思说一说。(1-2名学生讲大意。)

四、深入理解,感悟诗情。

1.师:大家学得真好!请默读古诗,找出哪两行叙述了李白与孟浩然送别的事情,哪两行写了李白送别时看到的景色?

提示:第一、二行。

2.师:读得真细致。知道他们分别的时间吗?

生:烟花三月。

师:能描绘一下烟花三月的具体景象吗?

学生口头描绘。

3.师:我们来看看几幅图片:

师:这就是烟花三月,你们看烟花三月的扬州美不美呀?

生回答:美!

4.师:是呀,在这千年胜地的黄鹤楼上,在这如诗如画的江南春天,诗人本该和老朋友孟浩然共饮美酒,吟诗作赋。这是多快乐的事情啊!但今天,老朋友却离李白而去。李白的心情会怎么样呢?

提名学生回答。

师:你们看,诗人在平淡的叙事中,依依惜别之情自然地流露出来。

5.师:下面我们再来品品后两行诗,这两行诗明着是写景,其实更写出了诗人的心情,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1)生齐读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师:尽的是什么?不尽的又是什么?

提示:尽的是帆船和孟浩然的身影。不尽的是诗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和友情。

(3)师:是啊。李白目送着孟浩然走到江边,登上小船;目送着帆船缓缓离岸,渐渐远去,看不见朋友的身影;目送着朋友的小船消失了,只见一片儿白帆;最后连那点儿白色的帆影也不见了。此时,李白离去了吗?

生:没有。

师:他在干什么?

生:他久久地不愿离去,仍注视着帆影消失的地方。

师:李白看见了什么?

生:滚滚的长江水向天边流去。

(4)师:这滚滚流去的仅仅是长江水吗?大家来讨论一下。

学生分组讨论。讨论后汇报。

(5)师:李白独立江边,久久凝望,他的目光,他的心紧紧与朋友相随。他们真是人虽分,心相随,情永在。他们的友谊真是情深意长。

五、背诵古诗

1.师:我们已体会了李白与孟浩然的深情厚谊。假如我们现在就站在江边,看着好朋友乘着帆船渐渐远去,心中感慨万千,吟出这首送别诗吧!女同学先来。

女生齐读。

2.师:这是柔情地相送。男生来读一读。

男生齐读。

3.这是豪壮地送别。

3.一起来吧!能背就背,不能就读。

5.齐背这首诗。

六、拓展延伸

1.李白后来又为这次送别写了一首五言诗。

板书:

江下行

李白

去年下扬州,江送黄鹤楼。

眼望帆去远,心逐江水流。

师:这首诗非常的直白,就像上面这首诗的注释。来,一起读一读。

学生齐读两遍,把诗抄写在书旁。

2.提名学生说一说这首《江下行》的意思。教师指导并相机板书:

板书:

目光送

李白 情深意长 孟浩然

心相随

七、作业

1.查找有关送别的诗句。

2.小练笔

同学们,假如你是孟浩然,你看到好友李白如此伤心,你会对他说什么?请你写下来。

八、总结

师:李白和孟浩然之间那种真挚的友情感人至深,让我们再来体会一下这种友人之间的深情厚意吧。

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范读视频:

送元二使安西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 会写2个生字(舍、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感悟诗歌的内容, 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

4.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 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理解时局的意思。

2.想象诗歌中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同学们,你的朋友多吗?在你的朋友或亲人要和你分别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我有一位很要好的朋友,我们一起学习,一起生活,什么知心话都说,可毕业后,她去别的地方工作了,我回到了这里。我们有几年没见面了,真想去看看她呀,我们常常写信、打电话,还时常在梦里相见呢。你有这样的体会吗?

昨天我们学习了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大家把它背诵一遍。

学生背诵。

2.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关于朋友相送的古诗读诗题《送元二使安西》。

板书:送元二使安西

3.师:我先来阐明一下我们本节学习古诗的三个重要步骤:

板书:

1.解诗题,知作者。

(学法) 2.抓字眼,明诗意。

3.多吟诵,悟诗情。

4.解诗题。

(1)学生轻声读诗题。

师:读了诗题,你有什么问题?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适当评价。

问题1:谁送谁?

提示1:王维送元二

问题2:去什么地方?

提示2:去安西

问题3:安西是哪?

提示3:是唐代中央政府为管理西域地区安西都护府的简称,治所在龟兹城也就是今天的新疆库车。这位姓元的朋友的奉朝廷之命,从长安出发前往安西,唐朝时期,凡是去往西部,都在长安渭城送别,在今天的西安渭河北岸。

(2)再读,感情读。 送――元二――使――安西

5.知诗人:

关于王维你知道些什么?

提示:王维:字摩诘,太原祁人,今山西祁县,通音乐,工书画。唐代著名诗人。画家。苏轼曾赞: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师: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王维。

播放媒体资源课件中的有关王维的介绍视频:

6.解诗意:

知道了诗题与作者,接着我们一起感受这首诗的内容。

二、初读古诗

1.初读:请大家自由地朗读这首诗,特别注意把注音的生字读准。

2.播放媒体资源课件中的范读动画,让学生注意自己的发音和字形:

3.利用媒体资源中课件中的识字动画,指导学生学习生字。

4.再读古诗,注意它的停顿。

5.指名读古诗,生评议;(抓住学生的优点对字音、节奏等方面作评价);再指名读。

三、理解诗意

1.师:我们读了这首诗。你看:春晨,朝雨初停,天气清朗,柳翠欲滴,驿道洁净.渭城旅馆,饯行酒宴,即将结束.情浓酒香,别话依依.西出阳关,大漠漭漭,关山漫漫,孤身跋涉,寂寞艰辛,唯愿贤弟前路珍重,珍重! 听了我的描述,你看到了什么?

生回答。

2.遇到不懂的地方怎么办呢?(生自由说)

3.师帮助归纳:老师给大家三条求助方法:

1〕多读看图,用心思考;

2〕查工具书;

3〕向他人求助。

4.生开始自主学习,老师也和你们一起学习。

5.指名说说自己的收获,比比谁知道的最多。重点词句教师板书。

(1)渭城朝雨浥轻尘,

渭城(字眼,点明地点):秦时咸阳城,汉改渭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

朝(字眼,点明时间):早上(同朝辞白帝彩云间)

浥:湿润(注意字型)

轻尘:尘埃(注意尘字的小没有勾)

解释:渭城早上的雨湿润了道路上的尘埃。

师:这一句你认为怎样读?指几名读。

渭城\朝雨\浥\轻尘,

(2)客舍青青柳色新。

客舍:旅店。舍:she四声,宿舍、校舍。多单字,还读三声,舍不得、舍己救人。新:焕然一新。

解释:旅店外的绿柳被雨水冲洗得焕然一新。

读读这句。

师小节:这一句诗都是描写作者当时所看到的景物。

客舍\青青\柳色\新。

和前一句连起来读读。

(3)劝君更尽一杯酒,

劝:请。君:对人的尊称,表示你的意思。君读音,写时注意什么?

更尽:再饮完。解释:请你再喝完一杯酒。

师:从这句诗中,你看见了什么?感受到什么?(王维和元二喝了好几杯,却还没离开,看出他们依依不舍)

读出来,好吗?

劝君\更尽\一杯\酒,

(4)西出阳关无故人。

西:向西行走。故人:老朋友。

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

解释:等你西行出了阳关就再也没有一个交情深厚的老朋友了。

师: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喝下这杯酒了吗?可我分明感觉到这酒里还有点别的滋味。你品出来了吗?

这一杯酒够不够?那就

师生:再来一杯。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数不清这是第几杯酒了,喝完这一杯,元二该启程了,让我们举起酒杯,再送他一程吧。

生: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小结:从这一句诗你体会到什么?(诗人与好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西出\阳关\无\故人。

6.我们理解了这首诗,前两句告诉我们送别时的环境,后两句作者送别时的情景。

师板书:景、情

四、体会意境,朗读背诵。

1.老师与学生交流学习体会。

老师也学习了这首古诗,边听边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我的老朋友元二今天跟我告别从渭城出发,去千里之外的西域当差。恰巧这天公作美,今日清晨下起了绵绵细雨,滋润了道路两旁的青青柳树。平日里,这条人来人往的大道上车水马龙,尘土飞扬,而现在一场小雨刚停,天气清朗,仿佛是上天特意为朋友安排的一样。也不枉我特意赶来为君送行呀。来,再干了这一杯吧,出了阳关,此行一去,不知何日才能再相见,这份情怎能让人割舍得下呢?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2.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呢?从诗中的哪些字词中最能看出王维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呢?

提示:劝君、更尽、无

作者先写景,再写情,是借景抒情。

3.想象自己与亲人朋友分别时的场面,加上你从诗中体会到的情感,再读这首诗。生自由练读。

4.指名读,师生评议。(从情感上去评价)再指名读。

5.指导:有时为了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我们还可以加上动作朗诵这首诗。

生练习。

6.师:请一位同学试着用他的朗诵把我们带到渭城去。

利用媒体资源中的课件中的配乐视频,让学生朗诵。

7.指名学生背颂,齐背。

五、拓展赏析

1.师:同学们还有没有其他关于朋友相送的古诗,选出自己最喜欢的,再好好读一读。

举例:别董大、赠汪伦、送元二使安西、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

2.师:生活中美丽风景和难忘的心情都可以用诗表达出来。

让学生试着即兴创作诗歌。

六、作业

检测本课生字词,读字组词。

人教课标版二上:《识字3》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在上课前要仔细认真的编写一份全面的教案。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人教课标版二上:《识字3》》,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祖国的伟大。

3.有热爱祖国的感情,对三字经这种语言形式感兴趣。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知三字经的语言形式,感悟丰富的文化内涵。

3.有热爱祖国的感情,对三字经这种语言形式感兴趣。

【教学难点】

感知三字经的语言形式,感悟丰富的文化内涵。有热爱祖国的感情,对三字经这种语言形式感兴趣。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教师出示地图,谈话:瞧,这是什么?你能从地图上找到黄河、长江、长城、台湾吗?你还能找到哪些省市呢?你们知道这些地方合起来都有一个名字,叫什么吗?这些山川美不美?像不像一幅美丽的图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写我国美景的三字谣。

2.教师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教师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课文朗读,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

2.之后教师请学生以他们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准字音,画出生字词,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识字,不认识的字可以对照拼音读一读或者同桌合作解决。

3.之后教师出示字卡,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纠正学生发音,帮助学生正确掌握所学新知。

教师随机帮学生区分下面几组形近字:州---川鸟---岛与---写族---旅

三、指导写字

1.教师出示要写的字。学生自主观察、进行生字识记。

2.教师请学生说说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字形,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心中的想法。并和学生一起总结识字规律。

■夕:撇不宜长。

■川:撇要写成竖撇,中竖应稍短,右竖要长。

■民:字形特点上窄下宽,竖提要直,斜钩要呈弓形,尽量舒展。

■与:是三笔写成。

■族:是左右结构,左边方作为偏旁,横要短,撇要长。

3.教师先给学生师范书写,然后请学生练习书写,教师给予指导,写完后大家共同评议,比比谁写的工整美观。同时教师要对表现好的同学或者小组给予一定形式的奖励。

四、朗读感悟

师:我们中国在古代又称神州、华夏,我们的祖国山河壮丽,风景如画。想去看看吗?(多媒体出示)

师:你看到了什么?你到过哪里?

1.教师边看多媒体边介绍有关黄河、长江、长城、珠峰的知识。指导学生朗读第一、二句,读出祖国的山河壮美、风景如画。

2.看多媒体介绍台湾。

师:在我国东南部有一座宝岛台湾岛。它虽然远离大陆,但与我们大陆却是一家的。它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但由于历史原因,台湾至今还没回到祖国的怀抱。

指导朗读第三句,读出宝岛台湾与大陆是一家,两岸人民盼望着早日实现祖国统一。

3.多媒体展示全国各族人民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指导朗读第四句,读出各族人民正在齐心协力,奋发向上,为振兴中华而努力。

4.师生互动朗读课文,之后生生互动,教师要及时给予纠正。

五、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台湾也是我们祖国的一部分,许多年前,他和香港澳门都离开了祖国妈妈。现在香港、澳门已经回到了我们祖国妈妈的怀抱,相信不久的将来,台湾也一定会回到祖国的怀抱的。你们说是不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比一比谁读出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六、课后拓展

1.小朋友回家后,以我来说说我们的祖国为题,也在练习本上写几句三字经,下节课我们一起交流。

2.小朋友,你知道自己是什么民族的吗?你还知道祖国的其他民族吗?搜集一下资料,了解其他55个民族的相关知识吧!

人教课标版二上:《识字6》


作为一位刚入职不久的新任教师,在授课上的经验比较少。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课标版二上:《识字6》”,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认识恨、漠、炭、贫等9个汉字;会认读冷漠、虚假、索取、奉献等词语;会写丑、饥、温等8个汉字。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初步感知词语的反义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朗读背诵、识字写字的过程中,培养关爱他人的情感,在幼小的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准备对子的相关知识(从书上找,问长辈)。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交流展示,引入教学

1.交流课前收集的对子材料,激发学生兴趣。

师:小朋友,有谁在课前收集到了对子词句?是从哪儿收集到的?请给大家说说好吗?

学生交流搜集到的资料。

师:刚才几位同学说得很好;通过今天的学习以后,相信其他同学都能说。

2.谈谈课前了解的对子知识,鼓励探究学习。

师:前面,有很多小朋友交流了自己收集到的对子;现在呀,老师想问问大家:什么叫对子?你是怎么知道的?(鼓励学生大胆地说)

生自由回答。

师:看来,小朋友们在课外已经学到了很多关于对子的知识。这节课,老师将带着大家学习更多的对子、了解更多关于对子的知识。好不好?

[说明]对子(对联)是汉语言的精华,说对子、写对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我们的儿童就生活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之中。尽管他们还没有正式学过关于对子的知识,但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已有了一定积累。因此,在设计课的进入时,考虑了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做到了向课前延伸。这既有利于沟通课内外联系,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二、熟读课文,认识生字

1.初读对子,感知生字。

(1)师:小朋友,请把课文试读两遍,遇到不认识的字先自己想想办法。

生试读,师可以边巡视边点拨指导,要特别关注学习困难学生。

师:同学们读得很认真,有哪位小朋友愿意读给全班同学听一听?

生读,师指导。

师:谁来评一评这两位小朋友读得怎么样?

指名评价刚才的朗读。

(2)播放媒体资源课件中的读一读,更正读音。

(3)生齐读(也可自由读、分组读,直到读准、读通、读熟为止)。

2.认读字词,识记生字。

师:课文中的生字生词非常调皮,跳到这儿来了(出示写有生字生词的小黑板),大家还认识它们吗?

学生认读:恨、漠、炭、贫、冷漠。边读边纠正,直到读准、读熟为止。

说明:在方式上可以生动活泼一些,如:在课文中指读,在生词中认读;还可以开展抢答竞赛活动:就是利用反义词词义相反的特点,让学生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以抢答比赛的形式认读,以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快速反应能力。

师:我们不仅要读准这些生字,还要想办法把它们记在头脑里。现在请大家观察这些生字,

看谁能想出最好的办法把它们记住(教师出示字卡)。

生思考,回答。

师:大家想的办法非常好,有些字还可以组成对子来记住它。如记恨字,可以通过组爱对恨来记;记贫字,可以通过组贫对富来记。

说明:让学生读通、读熟课文,是为了充分发挥文本的作用,引导学生在多次听读、阅读中感知生字生词,为进一步地认读识记打下基础;引导学生认读带有生字的词语,利用抢答的方式认读对子以及启发学生自己想办法记住生字,都是为了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在生动活泼的形式中把生字生词读得更准、认得更清、记得更牢。一句话:形式要为内容服务。

第二课时

一、再读课文,感悟积累

1.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感悟课文的基本内容

师:现在大家读课文第一组对子,边读边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你看到的哪些行为和事物是美好的,哪些是丑恶的?哪些值得爱、哪些应该恨?哪些是真诚的、哪些是虚假的?

生:读

说明:读的形式要多种多样:学生自由朗读、全班齐读、教师或学生示范读总之要读出感情来,读出节奏来,读出意味来,然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体会和理解,能说多少算多少,老师根据学生理解实际,适当点拨一下冷漠、热忱、雪中送炭等学生难以理解的词语。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读课文第二组对子,边读边体会:什么是贫、什么是富?什么是冷、什么是暖?什么叫饥寒、什么叫温饱?

生读。

说明:侧重于引导学生朗读感悟,对索取、奉献等较抽象的词语通过举例帮助学生理解。

2.简要介绍对子的有关知识,启发学生发现对子的规律。

师:我们今天学的这篇课文全部是对子。大家想不想知道什么是对子?

师简单说说常识:对子就是大家常听说的对联,对联又可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等等;在形式上有正对、反对等

师:大家读了今天的对子有什么发现?(老师可出示例句让学生进一步观察)

提示:每组对子的两句字数相等、内容是相关的、上下是衔接的。

师:同学们真聪明!发现了不少新知识,遇到一组句子要判断它是不是对子,要通过多读多想、多体会来判断!

3.指导学生积累对子,练习对对子。

师:请同学们把课文读一读、背一背,并学着课文中的对子练习对几个对子。

生读背对子、练习对对子(可以先分小组对,然后在全班交流,并引导评一评)。

师:刚才,小朋友们读得好、背得好、对得也好!现在我们要练习用在第一册和本册中学到的字词对对子

教师可提供一些字词,让学生选择对对子,如:硬软、浅深、反正、容易困难

说明:本课教学,除了要完成阅读,识字教学这一重点任务外,还要让学生感悟到情感的爱憎分明,感受到汉语语言文字的魅力,了解一点关于对子的基本知识,初步培养辨别对子、对对子的能力。所以安排上述三个步骤,以实现此教学目标。

二、指导书写,引导拓展

1.引导观察,把握要领。

播放媒体资源中的学一学,指导书写。学生认真观察。

重点指导:丑字,不能把中间的横写成点; 暖字的右边不是爱字;贫字,上面是分不是今。

2.学生描红、临写,师巡视指导。

3.引导拓展,增强素养。

师:今天,小朋友们学了很多对子,还知道怎么对对子哪!回家后,把学过的对子背给爸爸妈妈听一听;抽时间收集一些对子或写一些对子,准备在班上交流好吗?

说明:这样设计,一是为了引导学生成为写字的主动者(学会观察、学会发现),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二是为了沟通课内外联系,让学生在实践中积累对子、创造对子。

人教课标版二上:《识字 8》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认识射、卫、填、嫦、娥等9个生字;会写卫、宇、航等6个汉字;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积累词句,感受语言文字的韵律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增强学生主动阅读中国神话故事,了解当今科技成果的愿望,培养学科学、爱科学的习惯。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制作特色字词卡(如卫星的样子),图片(或课件);

2.学生准备:制作生字学习卡片,向长辈了解嫦娥奔月等传说和人造卫星等现代科技成就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形象导入,激发兴趣

1.组织学生交流课前收集到的神话故事或现代科技图片,调动学习热情。

师:小朋友们在课前收到了神话故事,找到了不少科技图片,现在向全班同学交流交流,展示展示,好不好?

例:我收集到了后羿射日的神话故事。据说后羿是一位擅长射箭的天神。

我听爸爸讲过女娲补天的故事,我知道女娲是中国造福人类的女神。

我收集到的是神舟五号上天的图片,请大家看。

2.教师向学生展示神舟五号的相关视频,激发学习兴趣。

播放媒体资源课件中的神舟五号视频

师:请小朋友看黑板或大屏幕,想想、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

师:小朋友们真会观察,知道得真不少。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学习更多的神话故事,了解更多的现代科学成就。大家喜不喜欢?

生:喜欢!

【说明】学生对课文中写到的古代神话故事和现代科技成就,可以说是既生疏又熟悉,只要注重引导他们就会知古又知今,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我们在设计教学时,注重向课前延伸,注重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和利用生动形象的故事、图片(课件)等,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感知汉字

1.读通课文,创造识字情境。

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范读动画,示范朗读。

师:现在,请小朋友试着读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先自己想办法解决,实在解决不了的就画上△,稍后提出来一起解决。

生试读,教师巡视指导。

师:小朋友读得很认真,现在我们大家一起来帮助解决难题。谁先来说?

生反馈。

师:遇到不会认的字我们要动脑筋想办法解决,可以看拼音,可以查字典,可以问别人,还可以先大胆猜一猜。下面同桌或学习小组互相帮助,把不会认识的字认过去,然后把课文读几遍,争取读通顺。

生合作解决不会认的字,并把课文读通顺,师巡回检查,发现问题。

2.认读字词,识记生字。

师:刚才,同学们在试读课文的过程中,把不会认的字都想办法认识了。现在老师要把其中要求我们掌握的生字和生词单独拿出来,让大家认读。看看小朋友的眼睛能不能搬家。好不好?

老师出示生字生词卡片。生认读生字生词。老师边听边适时重点点拨指导:射、嫦、宙、载是翘舌音,载还是多音字。点拨后再指导学生反复认读,并抽查强化。

师:我们不仅要读准这些生字,还要想办法把它们都记住。请小朋友说说自己想的办法,让全班同学都学一学。好吗!

例:我们已经学过真、常、我字,利用加偏旁的办法我记住了填、嫦、娥字;

通过把栽与载、前与箭进行比较,我就记牢了箭、载两个字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想的办法非常有效。今后我们遇到生字生词,都可以自己想办法来认读、识记。

【说明】本步骤的教学重点是认读、识记生字生词,但生字生词的认读不能孤立地进行,更不能由教师单向灌输。因此,本设计首先通过引导试读课文感知汉字,为学习生字生词营造生动的语言环境(创设语境);其次注重引领学生在独立试认、合作探究、教师点拨中解决生字生词。

第二课时

一、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1.听神话故事,理解第一组词语所讲的内容。

播放媒体资源中的神话故事:《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女娲补天》《精卫填海》

师:小朋友,你还知道哪些神话故事呢?现在老师给大家时间,在4人小组内互相讲神话故事,然后每组推一个故事大王上台讲给全班同学听,比一比,看哪一个小组讲得最好!

生分4人小组互相讲故事,并推选故事大王,师巡视收集反馈信息。

师:现在请故事大王上台讲神话故事,大家欢迎!

每组推荐的故事大王讲故事。

师:这几位故事大王讲的故事很精彩。像这样美丽动听的传说故事还有很多。大家平时还可以多读一些。现在我们再来读读这四个词语。

生读第一组词语,要求读熟、读出韵味、读出理解和感悟来。

2.组织学生观看反映现代科技成就的图片,理解第二组词语所讲的内容。

师:请同桌(或学习小组)互相交流讨论自己找到的卫星、飞船、火箭等图片,然后请同学向全班介绍自己所了解的有关知识。

例:我知道人造卫星是什么,它是环绕地球在天上运行的机器

我在画册上看到过航空母舰,它在大海里航行,比大船还要大

我在电视上看到过宇宙飞船,还看到杨利伟叔叔上了天

师:看来,小朋友们平常很爱学习观察,知道这么多的现代科技知识。现在老师也有一组图片想展示给小朋友们看看。请大家边看边想,然后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讲给大家听听。

出示媒体资源中人造卫星、航空母舰、宇宙飞船、运载火箭的图片:

生看图片,然后交流,并朗读本组词语,教师适时作些点拨指导,帮助理解,拓展知识。

3.引导学生将传统神话故事与现代科技成就进行对比,从而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

【说明】对于小学二年级学生来讲,如果孤立地从词语上来理解古代神话的意思和现代科技成就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在设计本步骤时,注重了将讲故事图片展示与教师适当点拨结合起来,将朗读感悟与引领拓展结合起来。

二、指导书写,引领拓展

1.指导观察,掌握要领,进行书写练习。

师:出示本课要学会书写的6个生字,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规律。

指名回答,师提示:(1)舟字旁和舟字在写法上有不同点,通过示范让学生发现要领。(2)宝盖头第三笔不能写成横折钩,是横钩。

播放媒体资源中的写一写部分,学生随课件书空,掌握笔顺。

师:现在请大家试着写几遍,争取写正确、端正、漂亮。

生试写,师巡回观察,了解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指导。

2.引领拓展,丰富知识,培养科学精神。

师:请同学们在课后再请长辈讲神话故事和现代科学成就或自已买一些神话故事书和反映现代科技成就的书(如《十万个为什么》等)看一看,两周后开一次交流会。

【说明】写字教学不是叫学生机械抄写,而是指导学生主动学习、观察发现、认真实践的过程;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习惯,丰富学生的知识,也需要课内外结合。

人教课标版二上:《识字5》


在每学期开学之前,老师们都要为自己之后的教学做准备。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人教课标版二上:《识字5》》,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并学习相关词语,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谚语,了解谚语的意思,读后有自己的想法。

3.通过收集谚语,增长知识,认识更多的字,养成善于收集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1.能正确认读本课的10个生字。

2.能深刻理解5条谚语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难点】

1.能深刻理解5条谚语所蕴含的道理。

2.通过收集谚语,增长知识,认识更多的字,养成善于收集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上课伊始,教师播放童谣《拔萝卜》,和学生一起表演说唱,营造轻松和谐的语文学习氛围,为接下来的一系列语文学习做准备。

2.师:小朋友以前听说过拔萝卜的故事吧!今天老师和大家又听了这首有趣的童谣,哪位小朋友知道歌谣中的老爷爷为什么一开始没有拔出萝卜,后来又成功了呢?

生:

(引导学生明白人多力量大,要团结合作的道理。)

3.师:今天我们的学习也要依靠小朋友们的集体力量,团结一心才能顺利完成,加油吧!

二、整体感知,读准字音

1.教师给学生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课文朗读,让学生整体感知,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教师再放资源,让学生跟着模仿朗读,自行纠正语音语调。

3.师:小朋友喜欢电视上老师读的吗?你也来模仿一下吧,然后读给同桌听听吧!

4.之后教师点名让小朋友读,同学集体帮忙正音。教师播放资源,和学生一起认读本课的生字词,并进行有重点的教授。

5.小朋友,这么多的精彩的谚语,你最喜欢那一则呢?为什么呢?

三、朗读感悟,理解品味

1.教师请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对这些谚语的理解,之后逐一进行讲解。

(1)教师为学生出示512抗震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谚语人心齐,泰山移的含义。

(2) 教师为学生出示柴多火烧得旺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谚语人多计谋广,柴多火焰高的含义。

(3)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难折断。

教师请同学到前面来做实验:请一位女同学来折一根筷子,请班级最高最壮的男生来折一把筷子,看看结果。让学生从眼前的情景中明白道理:人多力量大,团结就是力量。同时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容易的反义词是困难。

(4) 教师给学生出示植树造林防止沙尘的画面,帮学生理解谚语树多成林不怕风,线多搓绳挑千斤的含义。

(5)师:春天是怎样的景象?(百花盛开),出示画面,帮助学生理解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的含义。

3.教师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谚语,读给大家听,并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

四、教师小结

今天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学习了5句谚语,老师希望大家都将这些谚语铭记于心,作为我们生活中的座右铭,时刻提醒自己,教育自己。

五、课外拓展

老师从别处又收集了几则谚语,大家课下也一起来收集吧,然后我们开个谚语发布会,看看哪位小朋友能结合自己的实际给我们讲一讲其中的道理。

(1)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2) 众人划桨开大船。

(3)宁可做过,不可错过。

(4)让人一寸,行理一尺。

(5)两虎相斗,必有一伤。

(6)风大就凉,人多就强。

(7)一争两丑,一让两有。

人教课标版二上:《识字4》_语文教案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人教课标版二上:《识字4》_语文教案”,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字,会写8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成语,体会其中的韵律感

3.初步感知成语的特点并有收集成语的兴趣。

【教学重点】

1.能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成语,体会其中的韵律感,理解其意思。

【教学难点】

1.能理解成语的意思。

2.体会韵文的韵律感,感知成语,培养学生学习、收集成语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

1.教师呈现媒体资源《拔苗助长》,请学生观看,揭示课题。

2.教师简介成语的特点。如,汉语的成语大多由四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有的成语从字面上不难理解,像后来居上。有些成语必须知道来源或典故才能懂得意思,像杯弓蛇影。让我们到课文中去认识几位新的成语朋友吧!

二、初步朗读课文

1.教师出示识字中的成语,请学生边读成语边想想成语的意思。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重点的讲解。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比喻平平常常的人和事物。也会有他的长处。

取长补短:吸取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

相得益彰:指互相帮助,互相补充,更能显出好处。

管中窥豹:比喻从观察到的部分,可以推测全貌。

坐井观天:比喻眼光狭小,看到的有限。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比喻为局部现象所迷惑,不能认清事物的全貌;或问题的本质。

拔苗助长:用来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徒劳无功:白白劳苦一番,并未得到收获。

瓜熟蒂落:瓜在成熟时,瓜的蒂就会断,说明到了成熟之期。

水到渠成:比喻条件成熟,事情自然成功

2.教师播放媒体资源中的示范朗读,让学生模仿跟读。

3.教师请学生自己朗读,读准字音,并给与一定的指导。

三、读词识字

1.教师请学生自由朗读,不会的字看书上的注音拼读。?

2.自愿读,师生正音。提示:寸,平舌音;彰、障,分清声调。

3.出示字卡,学生认读。

4.小组合作识记生字。?

5.指导读全文,读出韵味,巩固认字。

6.教师出示教学挂图,引导学生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告诉学生,本课八个要写的字中,有六个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要重点指导左右结构的字。要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观察、分析字形,运用左右结构的字的书写规律把字写规范,写美观。

补:第四、五两笔要短,右边不过竖中线,左边不要写成示字彷。拔左窄右宽,捺要舒展,右边不要写成发。所左边的笔顺是。助、功:右边都是力字,横折钩的折笔要往左斜,不能写垂直。

四、课外阅读指导?

1.读本组后面的课文,想一想,课文与本课哪个词语的意思相同或相近。

2.找成语故事读一读,积累几个你喜欢的成语。

人教课标版二上:《识字7》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准确、熟练地朗读拍手歌,读出节奏

3.有保护动物的意愿

教学重点

认字写字,熟读课文。

教学难点

培养保护动物的意愿

教具准备

1.贴画:一棵大树,十二片生字树叶,八只小动物(老虎、黄鹂、老鹰、百灵、熊猫、大雁、孔雀、锦鸡)、课题

2.各种动物头饰,每人一个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动物吗?你最喜欢什么动物?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有关动物的拍手歌好吗?请大家打开书,翻到课本122页。

学生交流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二、认识生字词

师:(贴课题:识字七)在这首儿歌里就藏着几只动物,现在就用你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把这些动物找出来,碰到不认识的字就去请教一下课文里的小桃子和小树叶。

学生自由读课文。

师:美丽的大森林一下子来了这么多小动物,多热闹啊!森林里还有一棵神奇的树,树上的叶子里藏着一个秘密,我想请一个小朋友上来翻开这些树叶,看看有什么秘密?

教师贴大树图,请学生翻开树叶,认读树叶后面课文中的生字,齐读。

师:动物们想检查一下小朋友刚才是不是认真读课文,读生字了,谁会认?

出示动物图片,指名认读上面动物的名称。

师:现在,动物们要把生字上的音节蒙起来了,看看还有谁认识它们,把认识的字读给同桌的小伙伴听,不会读的去请教一下小伙伴。

学生合作学习,师巡视。

三、交流方法

师::谁愿意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认识这些字的?谁会说?(指名说)

师小结:小朋友会换部首,加部首,做动作,猜谜语的方法来认识生字,你们想的方法真多,真了不起。

师:我出两个字谜,你们猜一猜,两个人走在独木桥上。(生:丛)

师:房顶上拴了一头牛。(生:牢)

四、朗读儿歌

1.师: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树叶生字,动物们可有点寂寞了,它们要带着这些树叶生字回到儿歌里去了。我们能让他们走吗?

师:自由地把课文读一读,留住他们。

生读课文,师巡视。

播放媒体资源中的朗读课文部分,示范朗读。

2.师:喜欢哪种动物,就去读一读文中相关的句子,读出喜爱的感情。然后读给周围的小朋友听,让别人也喜欢它。

四人小组读课文,师个别辅导。

3.师:动物们想听听小朋友们读的怎么样了。

指名读,师生共评。

4.师:老师也喜欢一些动物,我想读一读,可以吗?

教师范读。

5.师:还有谁愿意读?

多请几位同学读,师生共评。

6.师:除了这些动物,你还喜欢其他的动物吗?为什么?

学生自述,畅所欲言。

师:小朋友都把动物当成了自己的好伙伴,好朋友。把你们喜欢的动物头饰戴起来,一起来读课文的最后三句。(生齐读。)

师:为小朋友们鼓鼓掌。(生鼓掌)

五、表演读

师:掌声真好听。那我们边鼓掌拍手边读儿歌。看谁的掌声最热烈!

生边拍手边读儿歌。

师:我发现有些同学不仅拍手读儿歌,而且还加上了动作,表演的真好,其他小朋友想演一演吗?

师:去找小伙伴,大家一起演一演。

生互相拍手表演,自由发挥。

六、总结全文

师:你们演的真好,森林里的动物们想邀请你们做客了,我们一起轻轻的,静静的走入它们的家。

播放媒体资源中爱护动物的视频:

生看视频,师讲解:蓝蓝的天空,白白的云朵,绿绿的草坪,清清的湖水,大自然就像一幅幅美丽的图画。聪明的小朋友在这幅画里生活、学习;可爱的小动物们在这幅图画里唱歌、嬉戏。大自然是我们共同的家园。

师:小朋友,看了这些小动物的生活情景,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自由回答。

师:同学们,小动物是我们的好伙伴,让我们从小做一个关心动物,保护动物的好孩子,做一个保护动物的小宣传员,好不好?那我们把这首儿歌唱给所有的人,让所有的人都来保护动物好吗?

生齐答。

师:好了,小朋友们,领着你们的动物伙伴一起出去玩吧!

学生戴着动物头饰走出教室。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词语

利用媒体资源中的读一读部分,复习词语。

指名认读,小组读,齐读。

二、趣读课文

1.师:请小朋友用对口令的的方式读课文,如,女生读你拍一,我拍一,男生读保护动物要牢记

2.集体齐背拍手歌,同桌之间拍手。

二、巩固识字

1.自己边读生字卡边将字卡摆开。

2.学生听字音找字卡。

3.猜字谜,找字卡。

师:请小朋友注意听老师说出谜面,猜出谜底,就将字卡举起来。

如:火上山倒了灵

一个女孩欢欢喜喜嬉

美丽的鸟儿鹂

手拿户口本护

三、练习写字

1.将要求写的字卡贴于黑板上,指名认读并组词。

2.小组讨论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

3.学生自由汇报。

倡导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生字,只要有利于认字就应肯定。

4.分类指导写字。

(1)分组观察,找出共同点和不同点。

拍、护、保、物、鸡、猫: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丛、牢:上下结构,丛上长下短,牢上短下长。

(2)学生说观察所得及书写时的注意事项,教师给予肯定。

播放媒体资源中的写一写部分,指导笔画、笔顺。

教师重点强调物、猫左偏旁的笔顺:鸡字左边又捺变点;反犬旁的弯钩不要太弯。

(3)学生描红。

(4)引导欣赏。

四、巩固记忆字形

做小小魔术师:给下面的字加一部分组成新字。

从--()苗--()鸟--()白--()

牛--()户--()呆--()

五、拓展延伸

1.利用媒体资源中的分分类,引导学生把画面上的动物分成鸟类和哺乳动物。

2.展示自己编的拍手歌。

3.和同学一起边拍手边说自己编的拍手歌。

人教课标版二上:《窗前的气球》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

2、正确书写8个生字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感受同学之间的友爱,学会关心同学

5、能用可爱的高兴地造句

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

2、体会同学之间的友爱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师:小朋友,你们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出示:气球图片)想一想,用气球可以做哪些游戏?

学生回答。

师:小小的气球不仅能给我们带来快乐,它还是一剂治病的良药呢!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学完课文就知道了。

2、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22课《窗前的气球》。

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

1、师:请同学们打开书,我们来自由地读课文。读课文前,哪个同学来给小伙伴们提个要求呢?

学生自己提读书要求,认真地自由读课文,认生字。

2、出示媒体资源课件中的读一读,教学生词。

指名读,找小老师领读、齐读。

3、师:读得真准确。课文中还有一些生字朋友,你能叫出它们的名字吗?

出示要求认识的生字卡片。齐读,开火车读。

师:想想你有哪些好办法记住它们?

学生思考、回答,鼓励学生富有个性的识字方法。

4、师:认识了生字,再读课文,相信你们会把课文读得更加流利,谁愿意来读一读课文?

指名分段读课文,纠正发音。

5、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范读动画,更正读音。

三、研读

1、整体感知

师:请同学们再快速的浏览一遍课文,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例:我读懂了科利亚得了传染病住进了医院,同学们不能去看他,放了一个气球去问候他。

师适时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传染病。

2、学习1、2自然段

(1)范读

师:是啊,科利亚病了,住进了医院,因为他得的是传染病,所以只能一个人呆在病房里。请同学们想象科利亚一个人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的情景,认真听老师读课文。

教师入情地范读课文1、2自然段,引生入境。

(2)指导朗读

师: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回答难过、寂寞、孤单等。

师:你们都是情感十分丰富的孩子,能通过朗读来把你的感受表达出来吗?请自己练一练。生入情入境地朗读。

师:谁来有感情地读一读?

指生朗读。

师:都想用朗读来表达你的感受吗?让我们一起读读12自然段吧。

生齐读。

(3)体会科利亚孤独、无奈的心情

师:科利亚一个人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他不能和爸爸妈妈去逛公园,也不能和同学们一起游戏,他只能呆呆地望着窗外那一角天空,他觉得真没意思(板书真没意思)。

师:此时此刻,科利亚呆呆地望着窗外在想什么?

生答。

例:他好想爸爸妈妈来看他。

他好想自己的病快点好呀。

他好想和同学们一起玩耍,一起学习,一起做游戏。

3、学习第3、4自然段

(1)师:正在这时,科利亚突然看到了什么?

生读第3、4自然段后回答。

例:他看到一个红气球在窗前停了一会,还一上一下地动起来,气球上画着一张笑眯眯的小脸。

(2)理解可爱并造句

小黑板出示句子:

①气球上画着一张小脸。

②气球上画着一张可爱的小脸。

师:读读这两个句子,你喜欢哪句话,为什么?

生自由读句子,回答。

师:你能通过朗读,让我们体会到这张小脸的可爱吗?

生有感情朗读这句话。

师:读得多好啊,你们想读吗?一起读读吧。

生齐读。

师:谁能用可爱的说一个句子?

例:妈妈给我买了一个可爱的洋娃娃,可逗人喜爱了。

我的妹妹长着一张可爱的小脸。

4、学习第5自然段

(1)体会科利亚高兴、激动的心情

师:当科利亚看到这个画着可爱小脸的气球,他怎么样了?谁能用课文中的句子来说一说?

生读课文最后一句话:科利亚望着窗外那张逗人的小脸,高兴的笑了。

师:谁来读读这句话,让大家都体会到科利亚高兴的心情?

生有感情地朗读。

师:让我们一起读读这句话吧。

生齐带着感情地朗读。

师:读了这句话,想想你能给大家提出一个什么问题?

生:他为什么高兴地笑了?

师:是呀,他为什么高兴地笑了,快和同桌认真读读4.5自然段,边读边想,想好了互相说一说。

学生同桌边读边议,讨论后回答。

例:因为他看到气球上的小脸看上去很好玩、很逗人,所以高兴地笑了。

因为他看到气球,知道同学们来看他了,所以高兴地笑了。

(2)合作表演

师:现在你们就是科利亚的同学,想一想你们在窗下是怎样把这个气球放上来的?想好后,在四人小组里商量商量,并试着演一演。

生分小组自由排练,师巡视并点拨。请一组同学合作表演。

师:同学们,你们想通过这个气球对科利亚说些什么呢?

学生回答。

四、拓展

师:除了这个办法,你还有什么办法去问候科利亚?

学生思考、回答。

师:有同学们关心他,想着他,想想没过多久科利亚怎么样了?

生答。

师:科利亚得了传染病很不幸,可是他又是多么的幸福,因为有这么多同学关心他,让我们一起再把这个故事读一读吧。

生齐读课文。

五、深化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窗前的气球》这篇课文,你喜欢这个气球吗,为什么?

生答,引导学生说出这个气球传递着同学们之间的友谊。

六、小结

师:这个红气球传递着同学之间纯真的友谊、衷心的祝福,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小伙伴听,让他们也喜欢上这个窗前的气球。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出示要求认识的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2、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窗前的气球》,谁能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回答。

二、指导写字

1、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2、把生字卡片贴在黑板上,请生选择喜欢的生字组词,能组几个就组几个。

3、学生自由观察各个生字,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生字说说,写这个字应注意些什么。

教师随机指导,重点指导以下几个字:

户:独体字,点在竖中线上,横写在横中线上,要注意方框不要写得太大,最后一笔竖撇要立起来。

亚:中间是两竖,两边的点和撇要向上。

周:中间的上面是土,不是士。

病:注意介绍病字旁及其写法。

4、学生描红、写字,老师巡回指导。

三、课后练习

1、出示小黑板,上有课后题读读写写。

2、读句子,将可爱的高兴地作比较:的地读音相同,字不一样,的后跟的一般是东西,地后跟的一般是动作。

3、请学生用可爱的高兴地说句子、写句子。

四、再读课文

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一读课文。

生选喜欢的方式:自己读、同桌读、小组读、和好伙伴一起读课文,师巡视。

人教课标版二上:《父亲和鸟》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为此老师就需要在上课前准备好教案,以此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教课标版二上:《父亲和鸟》”,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父亲的爱鸟之情和我的护鸟心愿。

3.主动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练习用我会读中的词语说句子。

课前准备

1.搜集一些有关森林、鸟类生活的资料。

2.学生读读课文,认认生字。

3.师生各准备生字、词语卡片一份。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师:小朋友们喜欢森林和小鸟吗?上节课我们学了一个小男孩儿救小鱼的故事,这节课我们学习一位父亲爱森林和小鸟的故事。

板书课题:父亲和鸟。

2.齐读课题。

3.学生讲述有关森林及鸟类的知识或提出问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激趣导读

师:一对父子在一片树林里进行这一段关于林中小鸟的对话,你们想知道他们说了什么吗?

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范读动画,示范朗读,提醒学生注意生字读音。

2.师: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课文,要求:读通课文,不认识的字借助树叶中的拼音读准字音,再把树叶中的字多读几遍,然后小组内互相认读生字,看谁读的准确。

学生自己练习读课文,小组合作识字。

3.利用媒体资源中的认一认部分,教学要求认识的字。

(1)教师指导重点读准后鼻韵母的字蒙、浓、腾,前鼻韵母的字喃。

(2)学生交流记字方法。

指名回答,教师相继指导如:提示喃、浓的声母都是鼻音n;观察味与妹、惜与借的字形,教给学生一些记字的方法,如味为什么是口字旁,猎为什么是反犬旁。嬉是喜字加上一个女字旁,味去掉口就是未。蒙字有几个读音等。

4.出示我会读中的词语,教学生词。

指名读、男女生赛读,齐读。

5、学生逐段读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要求读得流利。

三、指导写字

1.利用媒体资源中的写一写部分,指导书写。

指导学生整体观察,发现规律。如:可以将并、喜、重、群等字放大,让学生观察这些字当中横的写法。

2.放手让学生描红、临写,亲身感悟字的写法。

3.教师示范书写学生认为难写的字。让学生观察、体会,从中领悟写字的规律。

4.学生书写作业展示,师生评议,写得好的奖励一颗小星星。

四、实践活动

师:请小朋友们课后充当小小考察员,按父亲的说法找一找哪里有鸟。闻一闻小鸟的气味,听一听鸟的鸣唱,看一看鸟欢快的样子。想想还有什么办法可以发现哪里有鸟。

五、布置作业

抄写生字词三遍。

第二课时

一、谈话引入

1.师:亲爱的小朋友们,在你们的记忆中有哪些美好的回忆?谁来说一说?

指名说。

2.师:是呀,那些美好的回忆将伴随着我们成长。今天我们要学的故事《父亲和鸟》(出示课题)是留在一个孩子心灵深处的美好回忆。记得那是一个清晨,一个雾蒙蒙的清晨,我们经过一片树林。

出示清晨有雾的树林图片

师:清晨的树林,它让你感觉到了什么?

例:它让我感觉到清晨有很多雾

它让我感觉到清晨是很凉爽的

它让我感觉到清晨的空气很新鲜。

二、学习课文3-8自然段

1.品读句子:父亲突然站定,朝雾蒙蒙的树林,上上下下地望了又望,用鼻子闻了又闻。理解望了又望,闻了又闻的意思。

(1)引出两词。

师:这是一片美丽的有着清新空气的树林,我和父亲朝着小路经过这个树林,他朝着树林谁来读这个词。(生:望了又望)(师贴望了又望卡片),他还(生:闻了又闻)(师贴闻了又闻卡片)。一起来(生齐读两个词)。

(2)读通句子。

师:让我们把这两个词放到句子中去,自由读读。

生自由读、指名读。

(3)领会句意。

师:那父亲望到了什么?又闻到了什么?打开课本读第3-8自然段,建议大家读两遍。

生自由读,交流。

师:谁来和大家交流,父亲望见了什么?

提示:望见的是树枝在摇动。

师:你是从哪里读到的?

提示:课文的第5自然段。

师:你们读读第5自然段,思考:父亲是不是望见树枝在动?

生:自由读第5自然段。

师:父亲望见了树枝在动,他知道了什么?

提示:他知道了有许多鸟。

师:那我站在父亲身边知道树枝上有许多鸟吗?

提示:不知道。

师:那为什么父亲知道,我不知道?

例:因为我粗心。

以为父亲看得很仔细,看到的是里面,而我看到的只是表面。

可能是父亲很喜欢鸟,发现了鸟的习惯,儿子不喜欢,他不会去探索鸟的奥秘。

师:那父亲闻到了什么呢?

提示:鸟味。

师:你知道什么样的气味是鸟味吗?你闻得出来吗?谁闻得出来?

提示:父亲。

师:父亲说鸟的味道是一种怎样的味道?

提示:父亲说是热腾腾的。

师:热腾腾是一种气味吗?那是一种什么呢?

提示:是感觉。

师:这种感觉谁能感觉得到。

生齐答:父亲。

师:为什么只有父亲感觉得到?

提示:父亲懂得鸟的知识。父亲一生都喜欢鸟。

师:他是小时候还是从小到大都看见鸟,喜欢鸟的?

提示:父亲从小到大都看到鸟的。是从第一自然段中知道的。

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

师:父亲是不是今天才来到树林望了又望,闻了又闻?

指名回答。

师:他经常到这儿来玩,这是一种常年累月积累下来的感觉,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觉津津有味地读这句话。

生齐读。(师提议自由读该怎么读。)

生自由读。

指名读。师评价。

师指着黑板上卡片,生齐读两词。

师:这两个词中都有什么字?

生齐答:又

师:两个词都有又表示什么意思?

生:不止看了一次,不止闻了一次,也就是望了好几次,闻了好几次。

(4)朗读指导。

师:父亲很熟悉,他应该一来树林就知道,为什么要望了又望,闻了又闻?说理由。

学生回答。

师:你面对怎样的东西你会望了又望,闻了又闻?

指名回答。

师:小朋友说了这么多理由,父亲对熟悉的树林望了又望,闻了又闻,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觉读。

自由试读。

师:这种感觉真的不一样,让我们回到3-8自然段,把这种感觉连起来感受一下。

学生自由试读。

师:父亲呀,每次来到这片树林,都会情不自禁地从这片树林走过,你们听父亲说鸟要唱歌了,瞧,它们刚坐下鸟儿就唱了起来。

出示课文插图,并播放小鸟的鸣叫声。

师:小鸟的叫声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例:让我感受到了小鸟在欢迎我们。

让我感受到了森林里的新鲜事。

让我感受到了这是一种幸福。

三、学习课文9-12自然段

1.品读句子:父亲说:这是树林和鸟最快活的时刻。我知道父亲这时也最快活。

师:小鸟的歌声迟迟不肯离去,父亲也说

出示句子:父亲说:这是树林和鸟最快活的时刻。我知道父亲这时也最快活。

指名读句子。师评价。

师:每个小朋友都在位置上大声地表现一下吧。

生齐读这句话。

师:此时,父亲的心情如何?

生齐:高兴。

2.理解句子:父亲又对我说: 在鸟最快活的时刻,在鸟飞离树枝的那一瞬间,最容易被打中。

生打开课本自由读9-12自然段。

师:愿意读给同桌听听吗?把你的快乐传达给你的同桌。

生同桌互读。

师:就在我快活的时候,父亲又对我说了这样一段话。

出示句子:父亲又对我说: 在鸟最快活的时刻,在鸟飞离树枝的那一瞬间,最容易被打中。

生自由读。

师:再读这句话,思考:父亲的心里除了快活,还有什么?

提示:担心小鸟被猎人打中。

师:请大家带着这样的感情读一读这句话。

指名读。

师:此时,父亲的内心感受有很多很多,请你们带着自己体会到的感受,在座位上自由地读一读。

生自由练读。

四、学习课文第13自然段

理解: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

师:当小鸟快乐时,父亲就喜悦,当小鸟危险时,父亲就担心,你们说,这样的父亲会成为猎人吗?为什么?

生:不会。若父亲是猎人,就不会担心小鸟被打中。

师:父亲和小鸟就像什么一样?

例:亲热的朋友一样。

亲朋好友一样。

亲生父子一样。

一家人一样。

兄弟一样。

像自己的宝宝一样。

自己一生中最喜欢的孩子

师:你们说这样的父亲会成为猎人吗?

出示句子: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

生齐读。

师:如果这样的父亲是猎人,会怎样?

学生想象、回答。

五、学习课文14-16自然段

师:如果这样的父亲是猎人的话,小鸟的命运是怎样的?轻轻地读14-16自然段。

学生回答。

师:若这样的父亲成为猎人,真可怕呀!所以

生齐说: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

指名读。生齐读。

六、总结提升

师:难道我仅仅高兴父亲一个人不是猎人吗? 我心里还有更大的愿望,你知道吗?

例:让其他的猎人不打小鸟。

我希望世界上不要有猎人。

我要让大家都来保护动物。

我要让我的后代保护大自然的一草一木。

我希望动物园里的动物到大自然去生活。

师:这是我最美好的心愿,希望我身边所有的生灵都不要受到伤害,我们的自然和人类能友好相处,和谐相处。我希望所有的人都跟父亲一样,用自己的真心去善待我们身边的生灵,我们的生活才会处处充满温情,大自然与人类的情感才会日益密切,日益和谐。

《人教课标版二上:4《古诗两首》》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高中诗经两首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8114.html

更多
上一篇:卢沟桥的狮子 下一篇:磁现象磁场(2)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