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案(鄂教版)

一个优质课堂,就是老师在讲学生在答,讲的知识都能被学生吸收。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较简单易懂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案(鄂教版)”,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课题20纪晓岚吟诗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字,会认4个字,正确读写“沉静、目不转睛、活蹦乱跳”等词的理解。

2.能用普通话有感情地朗读读课文。能正确流利地背诵文中的古诗。

3.对照1、2自然段中的古诗,想象文中描绘的画面。

懂得面对突发情况,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随机应变,灵活应对

教学重点1.想象“秋江独钓图”的情景。

2.体会纪哓岚的机智。

教学难点

教具学具字、词卡片,挂图

环节教学过程二次备课

一.导入新课:

1.学生汇报收集的资料,介绍你了解的纪哓岚。

2.板书课题,读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认读生字,生词。

2.指导难写、易错的汉字。

3.读通课文。

三.感知课文

1.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读读给你印象最深的地方?

四.诗文对照,想象独钓图。

1.请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读中想想:一人独占一江秋

2.请学生自由朗读第1.2自然段,联系文中古诗想想,古诗的哪些诗句就是文中哪些句子描写的情景。

3.同桌分工,对照着读诗和文对应的句子,想象诗文描绘的画面。

4.学生背诵古诗一次,然后闭者眼睛默默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

5.齐读古诗后,指名说说“一人独占一江秋”的语意。

6.评议补充,深化感悟。

五.指导读悟第5自然段。

1.学生按要求自渎自悟,自主探究第5自然段,仔细体会本段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同桌读读议议,交流读懂了什么,讨论不懂的问题。

3.班级交流,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1)朗读训练(先指名后齐读)

(2)讨论

乾隆皇帝说的话,前两个“好”字怎么理解,后两个“好”字各应怎么理解?

作者为什么连用四个“好”,表达出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是通过描写什么来表达思想感情的?

4.思考乾隆皇帝所说的话该怎么朗读,根据自己的设计练习朗读。

5.组织赛读、评读活动,开展感情朗读训练。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23印度王公的大米(一)

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字,会认7个字,正确读写“理所当然、蕴藏、辛勤”等词,并能学习运用。

2.默读课文,培养学生潜心默读,边读边想的习惯。

3.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小姑娘蝉德拉只要大米作为奖赏和村民对她的选择感到伤心的原因。

4.通过阅读,初步形成对小姑娘的印象,感悟她为贫穷村民着想,为穷人谋利益的品格,学习她从小心中有他人的精神。

教学重点

1.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小姑娘蝉德拉只要大米作为奖赏和村民对她的选择感到伤心的原因。

2.通过阅读,初步形成对小姑娘的印象.

教学难点

教具学具字、词卡片,挂图

环节教学过程二次备课

一.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读题。

2.这是一篇印度人民口头流传下来的民间传说,印度的王公有许多的大米,围绕大米发生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让我们来读读课文吧。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认读生字,生词。

2.指导难写、易错的汉字。

3.读通课文。

三.感知课文

1.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读读给你印象最深的地方?

四.学习课文第一部分(1----5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课文1---5自然段,边读边画出能表现蝉德拉个性爱好特点和思想特点的语句,想一想她的个性爱好特点与下文有什么联系?她具有怎样的思想,这种思想与后面的故事有什么关系?

2.学生把上面自主探究的内容在小组内作交流,并讨论不懂的问题。

3.班级交流,回答问题,开展言语实践训练。

(1)蝉德拉有什么个性爱好?你从哪些语句中知道的?联系下文想想,这一个性爱好和她提出所要大米的计算办法有什么联系?

(2)“这一切”指的什么?“十分愤怒和不平”表现出蝉德拉怎样的思想和感情?

4.指导朗读。

(1)对应朗读相关语段:引导学生把“蝉德拉喜欢大象,也喜欢数字……”与后文的“假如陛下允许……直到最后一个方格为止。

(2)通过教师范读和学生连读,评读等形式,有感情地读好“这一切令蝉德拉十分愤怒和不平”

四.学习课文第二部分(6---20自然段)

1.自读,说说这几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2.说说兽医的表现有什么不同。

3.蝉德拉是怎么给大象看病的?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五.学习课文第三部分(第17---21自然段)

1.自读自悟,思考蝉德拉为什么不要珍贵漂亮的珠宝作奖赏,而要求用大米作奖赏?先默读画出表明蝉德拉要大米作奖赏的原因的句子,思考这些句子表达出她的什么思想感情?并把自己的探究发现与同桌或小组的同学交流。注意读好表示原因的重点句子。

(3)学生“把她注意上那个棋盘”和下一段中的“假如陛下允许…..直到最后一个方格为止。”接连着自由读读,想想蝉德拉用什么方法计量奖赏的大米?你从中体会到什么?然后开展小组讨论:你觉得这种计算方法好不好?好在哪里。

3.齐读最后一自然段,想想为什么村民对蝉德拉的选择感到伤心?你认为蝉德拉的选择对不对?为什么?在指名答问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思考和说明问题,注意组织评议。

4.分角色朗读这一部分,体会蝉德拉的智慧和思想境界。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24印度王公的大米(二)

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字,会认5个字。正确读写“珍贵、便宜、愚蠢、仓库”等词。

2.默读课文,培养良好的习惯。

3.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完整地复述故事。

4.感悟蝉德拉的聪明才智和王公宁愿吃大亏,也要信守诺言的思想,能通过表演这个故事,反映课文中的人物印象。

教学重点1.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完整地复述故事。

2.能通过表演这个故事,反映课文中的人物印象

教学难点

教具学具字、词卡片,挂图

环节教学过程二次备课

一.导入新课:

1.师: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故事的前半部,知道蝉德拉向王公要大米作为奖赏,后来怎样了呢?让我们来学这个故事的第二部。

2.板书课题,读题。

二.二.检查预习情况。

1.认读生字,生词。

2.指导难写、易错的汉字。

3.读通课文。

三.感知课文

1.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读读给你印象最深的地方?

四.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学生自读自悟,思考王公为什么暗自高兴并马上答应蝉德拉的要求,你从中体会到王公怎样的特点?边读边画出表明原因的相关句子,边读边抓住描写王公的心理活动,语言和行动的词句体会。

2.讨论:

(1)王公为什么暗自计算中计量单位变化的词语,想想计量单位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2)联系上篇故事和本文故事的结果,你体会到王公有怎样的特点?

3.练习朗读,读出王公得意的神情和命令的语气。

4.读好后,做填空练习:

因为王公只想到(),没想到(),所以他暗自高兴并马上批准蝉德拉的要求,我们从中体会到王公是一个()的人。

五.引导学生读悟计算奖赏大米的过程。

1.默读2---9自然段,画出计算中计算单位的词语,想想计量单位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2.再次默读2---9自然段,画出描写王公在计算赏米过程中的语言和行动的重点句子,想想他为什么那么说、那么做,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3.指导朗读描写王公神态变化的三个句子:

王公来回踱着步子,眼睛瞪得大大的,充满了惊讶。

王公靠在了软座椅上。

印度王公非常吃力地站起来。

4.再次默读相关段落,找画出描写蝉德拉语言和动作的重点句:

蝉德拉开始解释道……

你把村民曾经耕作的土地还给他们,并且只收取一定量的,供你所需的大米。

填完整个棋盘将需要多少大米?

(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六.演课本剧:

1.提出要求:和同学一起演一演《印度王公的大米》这个故事。

2.以小组为单位学生排演。

全班汇演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古诗诵读8枫桥夜泊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中的生字、新词和重点诗句。

2.通过吟诵,体会《枫桥夜泊》所描写的景,体会作者心情。

3.学习作者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体会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根据对古诗内容的理解,想象诗中所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尝试自读,使学生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

教具学具

环节教学过程二次备课

一、谈话导入

1.唐诗是我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高峰;成为我国宝贵的文学遗产之一,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明珠。你们最熟悉的白居易、高适、李白、杜甫、张继等都是唐朝大诗人。有不少同学会背诵不少唐诗,谁愿意背一首?

2.简介三位作者及时代背景。

二、预习课文

1.按照预习要求分小组进行预习。

2.说说这两首诗向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作最喜欢哪一首?哪一句?说说为什么?

三、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1.读古诗,正音。

2.理解词语。

3.交流预习后的初步感受。

4.质疑问题。

四、学习《枫桥夜泊》

1.理解题目。

“枫桥”交代了什么?(地点)

夜:夜晚;泊:停泊;枫桥夜泊:夜晚把船停泊在枫桥边。

2.教师配乐范读。

3.反馈预习情况。

4.指名朗读。

5.引导学习全诗。

(1)齐读。

(2)逐句重点理解词语。

(3)诗人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4)诗人因何而愁呢?

(5)引导学生看图,说说这首诗所描写的景色。

(6)诗写景的目的是为了抒情,那么从诗人当时的心情,体会抒发了什么思想感情?(分组讨论)

(7)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五、根据学习《枫桥夜泊》的学习方法,掌握自学方法,自读自悟。

1.小组讨论后,教师指导,师生共同总结。

2.先同座互相读讲,再指名逐句读讲,有讲得不准确的,老师酌情指点。

3.把四句诗连起来讲,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5.练习背诵。

六、总结M.JaB88.COM

1.这首诗写的是什么?用自己的话说说理解,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1.抄写生字新词。

2.背诵《枫桥夜泊》

3.根据诗意,发挥想象,进行情境描写或绘画

教学反思

课题语文乐园(八)

教学目标

一、本次“语文乐园”包括“我来试试”“探究与发现”“口语交际”“习作”四部分。

二、“我来试试”的内容是读一读、读一读、说一说、写一写背一背。读一读中,训练学生的发音又快又准。

三、习作。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学具

环节教学过程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一、我来试试

1、读一读,想一想。

在我们学过的古诗中,有一些用词,是非常精妙的。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岭)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岩)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向襄阳向洛阳。(峡)

名词,往往成为作者笔下生动的借代,想一想,这几个名词,除了说明事物,还能代表什么。

2、读一读。

说一说绕口令,联系快速正确的吐词。

3、写一写,背一背。

先相信你自己,然后别人才会相信你。

认识自己就是进步。

成功时不要把自己看成巨人,失败是不要把自己看成矮子。

这几个句子,你从中看出有什么含义么?那么,你能从中找到原因么?

对,要自信,有不要盲目的自信。要谦虚,也不能一味的贬低自己。

4、读一读锦囊妙计

这是根据三国演义的故事改变的。主要将诸葛亮识破周瑜的诡计,相反,用三个锦囊,分别让刘备在三种情况下照办,最后大获全胜的事情。

读完短文,先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再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

鼓励学生读原著,说出那三个锦囊。

第二课时

二、探索与发现提示语

1、在对话中,我们常常说XX说,xx说道。。。。。。

也就是说,说话是有提示语的。

2、介绍提示语的作用。

3、介绍提示语的不同位置。

4、练习写提示语。

三、口语交际好朋友

1、说一说你的好朋友。

2、好朋友都在一块儿干什么。

3、好朋友之间有矛盾么?读一读这篇文章,看看你有没有这样的情况。

4、同学之间演一演,可后,他们会说些什么。

第三课时

四、习作一次特别的活动

1、先回顾一下,这学期都开展了那些活动。把他们制成表格。

2、表格注意几个不能缺少的内容。时间、地点、活动内容、参加的人、精彩的一幕。

3、把其中最有意思的一件写下来。

4、协作的时候,注意写好场面。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编辑推荐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鄂教版)


作为一小学位老师,我们要让同学们听得懂我们所讲的内容。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鄂教版)》,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课题19变幻多彩的地球

教学目标

1、学会8个字,会认2个字。

2、学会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结合课文内容,了解地球外表不同颜色的衣服,衣服颜色的来源及其对气候的影响,明确不同色彩的变化与人类生存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学具

环节教学过程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出示相关图片资料或播放有关地球的风光短片:同学们看到了什么景象?有什么感受?

2、师激情导入:多么神奇壮观的地球呀,她还特别爱打扮自己呢。大家想知道,她都喜欢穿哪些颜色的衣服吗?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3、板书读题。

4、依题探文,鼓励学生质疑:读了这个课题,同学们想知道些什么?你能提出几个问题来吗?

5、学生快速读文,读后提出相关问题。

6、师生交流互动,整理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二、检查生字新词

1、指名分节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当小评委。

2、读完后请其他同学评议,相机指导“爽”、“置”、“善”和“燥”的读音,提醒同学们注意多音字“薄”在文中的读音。

3、指名读由生字组成的词,师生共同纠正读音。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悟重点,理解内容

1、自读课文,便读边在书上圈点勾画,找出有关介绍地球不同颜色衣服的重点词句,摘录重点词填表。

蓝色的衣服→海洋湖泊→冬暖夏凉

黄色的衣服→沙漠、半沙漠→热时更热、冷时更冷

最重要的外衣→大气→调节气温、冷热适宜

白色的衣服→冰雪覆盖→降低温度

绿色的衣服→植物、森林→改善气候、适合人类

2、小组合作、交流探究。

①读一读,议一议:各种衣服的颜色是怎样形成的?它们对气候有什么影响?

②研读重点句段、探究拓展:你最喜欢哪种颜色的衣服?为什么?

3、集体交流,梳理归纳。

4、指导朗读,印证理解。

二、品读领悟、升华感情

1、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2、激情导思,组织学生讨论:地球是万物生灵的母亲,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为了使她更加美丽,适合于人类居住,人们正在开展哪些工作?我们应该怎样做?

3、启发、鼓励学生以自己的亲身体验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分析,以表达自己对地球,对大自然的关爱之情。

4、师生互动,总结归纳。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1、搜集有关地球质量与环境恶化的资料,在全班交流。

2、试着写一篇读后感或号召人类保护地球的倡议书

教学反思

课题20豆花庄的小家伙们

教学目标

1、学会8个字,会认9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品读重点词句,从中悟出一些品读句子的方法,培养学生理解重点词句的能力。

4、研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优美的自然环境给小动物们带来了快乐幸福的生活,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学具

环节教学过程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出示课文插图:同学们看到了什么景象?有什么感受?

2、师激情导入:多么优美的环境呀,大家想知道,这是哪儿吗?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3、板书读题。

4、依题探文,鼓励学生质疑:读了这个课题,同学们想知道些什么?你能提出几个问题来吗?

5、学生快速读文,读后提出相关问题。

6、师生交流互动,整理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二、检查生字新词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可以一个人读,也可以和同座一起读,注意读准生字的字音,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同座互相纠正生字读音,相机指导学生读准“脂、挚、室、帐、晒、素、郎、虑”等字,提醒同学们注意多音字“抹、荫”在文中的读音。

3、指名读由生字组成的词,师生共同纠正读音。

三、阅读思考: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豆花庄是一个美丽的村庄,童话般的世界?小动物们在这里过着怎样快乐的生活?

1、独立自主,探究学习:学生个人自读,边读边思,并在书上批画相关重点词句。

2、学生汇报自学所获,提出自己尚未弄清楚的问题。

3、小组合作,交流感受:

由豆花庄优美的自然环境和虫虫们快乐幸福的生活,你想到了什么?

提示学生由物及人展开联想,体会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

4、指导朗读、深化理解。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巩固生字词。

2、回忆: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了什么?

二、继续学习课文。

1、指名学生读课文8—18自然段,读后组织评议。

2、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3、出示小黑板展示4个重点句子(课后三个重点句和第17自然段),师生合作,品读感悟。可运用“读—思—议—评—读”的方法学习,在生生、师生交流互动的过程中深入体会句子的含义和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4、学生分组竞赛读这几个重点句,组织评议。

5、拓展深化:问什么说他们唱的是一支“绿色的歌”?你能把“金色的梦”的内容想象出来吗?

鼓励学生有创意的表达,先小组交流,再指名学生作典型发言。

6、配乐朗诵课文8—18自然段。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1、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背诵给小伙伴听。

2、小练笔:《金色的梦》

课题21特殊的葬礼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渴望内,背诵课文。

能运用已有学习经验自学生字词,感受本课词语的结构美。

抓住重点的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瀑布原有的雄伟气势和而今的枯竭情景,从而产生对环境加强保护的强烈愿望。

教学重点通过各种方法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引领学生真正走进文本,去感受瀑布原来的雄伟和而今的枯竭,从而唤起学生对美好环境的向往,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难点通过各种方法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引领学生真正走进文本,去感受瀑布原来的雄伟和而今的枯竭,从而唤起学生对美好环境的向往,增强环保意识。

教具学具生字卡片、生词卡、教学挂图

环节教学过程二次备课

一.初读初悟:

1.交流自主识字情况,巩固书写。

2.质疑生字词,通过交流或查阅字典,初步感知词义。

3.质疑课题,激起学生读文兴趣。

4.通读课文,把握内容,简要说说文中所发生的事件。

二.品读深悟:

1.引读感受,初悟情。

(1)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这场特殊的葬礼发生在------(引读第一自然段)

(2)生读完着段话后自由交流,了解到这场特殊葬礼的地方。

2.细读分享,深悟情。

(1)让学生默读后面相关的段落,看看能否自主解决提出的问题。

(2)欣赏优美句段,集体交流,在交流中对话,碰撞,引导学生深悟情,感受瀑布的巨大变化。

(3)原来的塞特凯达斯瀑布是什么样?

(4)用书上的词语或自己积累的词语说说原来的瀑布给人的感受。

(5)教师知道学生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6)配上瀑布的画面诵读,再次感受原来的瀑布气势是多么的雄伟。

(7)但这雄伟的景观,竟然“不辞而别”。联系生活经验说说对“不辞而别”的理解。

(8)引读第五自然段。说一说对这时瀑布又有什么感受。

(9)学生自在交流。

(10)如果你此刻就是到那里的游人,你会有什么感触?

(11)让我们满怀遗憾地再次读读这一自然段。

(12)昔日雄伟壮观的瀑布就要和我们告别了,是它自己不辞而别的吗?

3.了解人们之行为,唤起爱环境的情感。

(1)人们肆意的破坏,给瀑布,大自然,给自己带来的损失是显而易见的,这些就像警钟长鸣,给人们以启示,请自渎最后三个自然段,看看你能从中了解到些什么?

(2)学生交流冲文中了解到的人们的行为。

(3)塞特凯达斯瀑布的悲剧让人们感到-------(引读最后三个自然段)

三.回扣题目,自悟理。

1.读完课文,再次回味题目,你觉得这次特殊的葬礼特殊在哪里?

2.不仅是对象特殊,意义更为特殊,它是对人们的警示,它是对人们的提议,它也是人们对大自然的承诺。让我们行动起来------(引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3.在葬礼上,总统的演讲饱含深情,动人心弦。请你根据课文内容,试着写写这篇演说词,半班上做演讲。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古诗诵读7题西林壁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默写古诗。

2.体会诗人在庐山时,观察的地点和角度不同,所看到的景象也不一样。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

教学重点1.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

2.引导学生把握好朗读的节奏,掌握抑扬顿挫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思想,说说自己的感受。

教具学具1.橡皮泥。

2.学生收集有关苏轼的资料。

环节教学过程二次备课

一、导入

(师吟诵):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师:你们都知道老师吟诵的是哪首古诗吧?(题西林壁)今天,让我们随着诗人一起,到庐山去领略一下那神奇的自然风光。请全班打开课本第22面,齐读古诗《题西林壁》。

(生读古诗,师板书课题)

师:这首古诗,同学们都会背了,但是你们知道它的含义吗?今天,我们就要用学过的方法,来学习这首古诗。你们还记得我们学习古诗的步骤吗?

解诗题,知作者

抓字眼,明诗意

多诵读,悟诗情

二、学习课文

(一)解诗题,知作者

1.师:请结合课文的注释,理解一下本诗题目的意思。(书写在西林寺墙壁上的诗)

2.师:谁知道苏轼的生平?(生交流苏轼的资料。)

(苏轼,字子瞻,好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被合称为“三苏”。他一生坎坷,屡遭贬谪。本文是苏轼在被贬途中经过庐山时写下的五首游记诗之一。)

(二)抓字眼,明诗意

1.(师指名读古诗)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思考,你们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2.师:四人小组合作交流,你们从这句诗中读懂了什么?

3.师:谁来说说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作者)

横看成岭侧成峰:横着看,庐山是一条山岭,连绵不断;侧着看却仿佛变成了一座山峰。

4.师:你们能用橡皮泥捏出苏轼描绘的这座山吗?

远近高低各(重读)不同:向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看到的庐山景色都不相同。

5.师:从这两句诗中,你知道为什么庐山在苏轼的眼中,会有怎么多种变化吗?

(苏轼站在不同的地方,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庐山)

6.师:对,我们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景物是不同的。假如你现在就面对着庐山,你能用我站在___________看到

__________说一句话吗?(出示小黑板)不识庐山真(重读)面目:(识:认清)“我”没有认清庐山的真面目(全景)只缘身在此山中:只因为我站在庐山中

7.师:这一句里有一个字很难写,谁知道呢?(“缘”字)让我们一起来疏通一下笔画。

(三)多诵读,悟诗情

多诵读:

1.师:老师有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要描写庐山?(作者喜爱庐山)作者从多个角度,细致地观察了庐山,简洁而生动地描绘了庐山的奇特景象,可见他对庐山的奇丽景色流连忘返。你们说,你们能不能把作者那赞美之情用优美的嗓子朗读出来?好,现在让我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朗读这首古诗。谁还记得读古诗的方法有几种?(齐诵、轮诵、唱诵、表演读、叠诵……)好,现在就请你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这首古诗。

2.四人小组表演

悟诗情

师:刚才同学们非常有感情地朗读了《题西林壁》。但吴老师有一个地方却怎么也不能理解:作者为什么说自己“不识庐山真面目”呢?他不是已经说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了吗?(因为他所站的位置不同,横看成岭侧成峰是站在远处看的,而不识庐山真面目则是身在庐山时看的。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所以我们要想对事情有一个全面地了解,就要多听一听其他人的意见。)

三、总结

师:《题西林壁》这首古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更包含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人生哲理。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1.背诵、默写《题西林壁》。

2.结合生活事例,说说你是怎么理解“不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句诗的意思。

教学反思

课题语文乐园(七)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有关气象知识的谚语,使学生了解相关的气象知识,激发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培养对大自然的关爱之情。

2、通过朗读地名小诗,认识生字,了解祖国的各行政区简称及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爱国之情。

3、通过写背有关成才的名言警句,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开拓进取,奋发有为的精神。

4、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不断探索和积累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法,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高阅读水平。

5、通过口语交际“大家一齐行动”进一步激发学生关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学具

环节教学过程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一读

1、学生自由读谚语,边读边思考这些谚语的意思。

2、查阅字典或相关资料,进一步加深对谚语意思的理解。

3、同桌交流,说说自己的理解。老师巡视,了解学生的理解程度。

4、全班齐读,集体反馈。学生汇报自己对这几条谚语的理解,老师可对谚语所表达的气象原因稍作指导。

5、适当延伸: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气象知识的谚语?说出来跟大家共同欣赏吧。

二、读一读

1、出示中国行政区域地图,指导学生看图了解京九铁路所经过的省市线路。

2、学生试读,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3、借助字典或有关资料,了解“京、津、冀、鲁、豫、皖、鄂、赣、粤”相对应的9个省市的全称。

4、齐读地名诗。

5、分组学习,了解简称相对应的省市全称。

6、集体交流、信息反馈。

7、学生读读议议,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

三、写一写,背一背

1、学生自读,边读边思,想一想这几条名言的字面意思。

2、抄写名言,写后再读深思,说说名言所蕴含的深刻含义。

3、小组交流,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说什么是“江山代有才人出”,“世上今人胜古人”,“青出于蓝胜于蓝”等等。

4、熟读,背诵三条名言。

5、启发学生议一议:这几句名言对自己有什么启发?

6、师生共同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一读

1、学生自由读诗歌。

2、读思结合:

⑴根的生长有什么特点?

⑵它对生活的看法是怎样的?

⑶根的可贵之处是什么?对你有什么启发?

3、学生自读自悟,然后同桌交流学习体会。

4、全班交流反馈,师生共同归纳小结。

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二、探究与发现

1、学生自由读题。

2、读后思考:通过这种表格的设计,能很快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由此对你有什么启发?

3、小组交流:在平时的语文学习活动中,你还有哪些好的学习方法?

4、指名学生作典型发言,介绍自己好的学习方法,组织学生评议。

5、师生共同小结,肯定、表扬与鼓励好的语文阅读方法,并运用于自己的学习实践。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明确目标。

1、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学习要点。

2、明确本次口语交际要求我们办一起关于环境保护的板报,要求大家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为办好板报出谋划策。

二、质疑激趣,开拓思路。

社会在进步,生活水平在提高,人们更加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但是,为了追求眼前的利益,人类又往往自觉不自觉地用耗竭资源、破坏生态和污染环境的方式来追求收益的最大化,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和体会?

三、联系实际,举例说明

`1、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破坏或影响环境的行为或现象?

2、同桌互相交流。

四、看课文提示,学生小组交流、互动:要办好这一期板报,应该做好哪几个方面的准备工作?

五、学生讨论交流,老师做好巡视指导。

六、明确分工,小组协作

1、自拟稿件

2、搜集相关资料和图片,丰富板报内容

3、设计板报的版面、配画、插图、装饰等

4、推荐字写得好的同学抄写板报,绘画水平高的同学为板报配画…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鄂教版)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所以老师在写教案时要不断修改才能产出一份最优质的教案。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你们见过哪些优秀教师的小学教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鄂教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课题7寓言两则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理解寓意。

2、朗读课文,练习复述寓言故事。

3、培养生字质疑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重点词句,理解寓意

教学难点

通过理解重点词句,理解寓意

教具学具

环节教学过程二次备课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一定很喜欢寓言吧,说说你学过哪些寓言故事?

2、今天我们在来学习一则寓言。

板书:滥竽充数。

3、字典理解“滥”“竽”的意思及注意读音和写法。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

要求:读正确,做到不错字、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

2、范读课文。

要求:认真听,然后再练习读一读。

3、默读课文。

思考:这则寓言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4、学生质疑,小组讨论,教师引导筛选确定:

(1)南郭先生是怎样混在乐队里吹竽的?

(2)后来他为什么偷偷地逃走了?

三、重点感悟,揭示寓意

1、学习1——2自然段

(1)轻声读课文,划出重点句和重点词。

(2)投影片出示:每逢吹竽,他也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混在队里充数。

a指名读句子

b你怎么理解“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

(3)指导朗读,体会南郭先生是怎么“混”的。

(4)思考讨论:南郭先生这样混,为什么没被发现过呢?

结合上文理解“讲排场”

(5)说说这两个自然段主要讲什么?

2、学习3、4自然段

(1)轻声读3、4自然段,划出重点句和词语并理解。

(2)指名读3、4自然段

a“这个消息”是指什么?

b南郭先生听到这个消息,为什么偷偷地逃走了?

c小组讨论交流,全班汇报。

(3)说说这两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3、创设情境表演:南郭先生要逃走,遇到了吹竽的同行,这时两个人会怎么说?(学生表演后评议)

4、假设同学们碰到了南郭先生,会怎么对他说呢?(让学生畅所欲言,说出心里话)

四、拓展延伸,总结全文。

1、生活中,有没有类似“滥竽充数”的事或人?说一说。

2、总结全文。

板书设计滥竽充数

宣王必三百人混

缗王一一听之逃

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08熟能生巧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理解10个词语的意思。

2.能划出描写武士射箭和卖油翁注油动作非常熟练的句子。

3.能正确地默读课文,按课文内容回答有关问题。

4.懂得要掌握任何一种本领都离不开长期的实践。

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回答课后第1题

教学难点

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教具学具

环节教学过程二次备课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的10个生字,初步理解10个词语的意思。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理解课文第1、2自然段。

(二)教学过程

1解释成语,揭示课题。

(1)说说这篇课文是讲什么的。(讲“熟能生巧”的道理)

(2)谁能说说“熟能生巧”中的“熟”“生”“巧”分别是什么意思?整个词语的意思是什么?

2自学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读课文,思考:

①课文是用什么来说明这个道理的?(用故事的形式来说明道理的。)

②故事的主要人物有几个?主人公是谁?故事的主要内容讲什么?

(2)同桌讨论思考题①、②。

(3)请差、中、好三位同学分别说说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3默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默读课文,完成作业:

①划出生字新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的意思。

②完成作业本第1、2、3题。

(2)自学交流,教师点拨。

①读生字卡片,重在正音。几个容易读错的宇:翁(读wēng,不读wōng),嗖(读sōu,不读shōu),沾(读zhān,不读zàn),啧(读zé,不读zhé)

②按顺序出示10个新词,请学生自愿站起来读一遍,然后说说这些词的意思。一个学生一次说一个词,其余学生认真听,然后对前面同学的解释进行评议。

③让同桌同学互改作业本1、2、3题。

4讲读第1、2、3自然段。

(1)默读课文第1、2自然段,思考课文后第1大题的第

小题:从哪里看出武士箭术很好?围观的人和卖油翁的态度有什么不同?分别在书上划出表示围观的人和卖油翁的态度的句子,完成下面表格的上半部分。(表格要事先印好。)

谁有什么本领怎么议论

围观的人武士卖抽翁

射箭武士

卖油老翁

(2)交流。

按照下面格式,用一段话说说自己填的内容。

有一位武土能。围观的人看后。武士自以为。而卖油翁,却说。

(3)练习反问语气的读法。

①你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武士自以为“很了不起”?(第3自然段)

②用反问的语气读这一自然段。

5.作业。

(1)抄写生字,每个字写3遍。

(2)(作业本)第4题。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第4、5自然段。

2.划出描写武士射箭和卖油翁动作非常熟练的句子。

3.懂得要掌握一种本领离不开长期实践的道理。

(二)教学过程

1.复习。

(1)读生字、新词,说说词义。交流(作业本)第4题。

(2)说说上节课在表格上填写的内容。

2.默读第4、5自然段。

(1)带着课文后第1题第(2)小题的问题,默读第4、5自然段,完成表格(见第1课时)后半部分。

(2)互相交流。按照提供的格式(见第1课时)说说可填的内容。

3.默读全文,划出描写武士和卖油翁动作非常热练的句子。

(1)自读自划。

(2)小组交流。

(3)课堂交流。请一两位学生表演一下武士射箭和卖油翁注油的整个过程。比一比,看谁学得像。

(4)集体读表示两人动作的句子。

4.完成《作业本》第5、6、7题。

5.体会熟能生巧的道理。

(1)讨论:射箭武土和卖油翁各自的“绝活”是怎么获得的?(长期的练习)

(2)谁能举出一个热能生巧的事例?(教师点撮:我们学过的课文里有这样的例子吗?我们班级里、学校里有许多小能手,他们的本领是怎么来的?我们自己有过类似的体会吗?)

6.选做作业:把一个熟练动作的完成过程写下来。教师可

表演一个动作过程(如穿针引线的一系列动作,开始写毛笔字前的一系列动作),让学生仔细观察,然后鼓励学生口头描述,最后写到《作文本》上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09莫泊桑拜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酷爱”、“滔滔不绝”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莫泊桑和福楼拜的对话,从中懂得仔细观察、刻苦练笔、不断积累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必由之路。

4、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福楼拜的循循善诱和莫泊桑虚心好学、勤学苦练的精神。

教学重点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福楼拜和莫泊桑的人物特点和提高写作水平的主要途径

教学难点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福楼拜和莫泊桑的人物特点和提高写作水平的主要途径

教具学具

胶片

环节教学过程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初读课文,理清脉络,学习第一段。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揭示课题

2、像莫泊桑这样的大作家,并不是一开始就能写出好的作品来,也是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那么莫泊桑是怎样拜师学习写作的呢?

二、初读课文

要求: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字新词。

2、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三、读后检查:

1、指名交流原文中出现的生字新词,并讨论有关字词的意思。

“酷爱、揣摩、烙印、孜孜不倦、滔滔不绝、直截了当”

2、指名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四、浏览课文,理清脉络。

一、(1):莫泊桑拜师的原因;

二、(2—9):莫泊桑拜师的经过;

三、(10):莫泊桑拜师的结果。

五、学习第一段

1、自由读第一段。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2、学生交流。(莫泊桑从小酷爱写作,作品平常,心情焦急)

3、指名朗读。(读出钦佩、焦急的语气)

六、作业

抄写课后的词语两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通过第一段的学习,知道了莫泊桑为了想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怀着一种急切的心情拜文学大师福楼拜为师。后来他终于成为了一位著名的文学家,这是因为他把福楼拜的指导牢牢记在心中的结果。

(1)、出示胶片:莫泊桑把老师的话牢牢记在心头,更加勤奋努力。

(2)、齐读

(3)、发问:莫泊桑把福楼拜的什么话牢牢记在心头呢?

二、导读第二段:

1、自由读第二段。画出你认为福楼拜所说的话中最关键的话。

2、指名交流。

(1)、“是你的功夫还不到家。”

A、福楼拜是针对什么说这句话的?

B、从“直截了当”这个词,可以看出福楼拜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C、福楼拜认为必须怎样做才能使功夫到家呢?

(2)、“怎么会没有什么好写呢?”

A、福楼拜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句话的?

B、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几次?

C、比较:怎么会没有什么好写呢?

有好多东西可写。

D、这个自然段中一连用了9个问号,读法一样吗?

E、学生交流读后的感受。指名朗读。

(福楼拜是一个既严肃又耐心的人)

F、分角色朗读第二次对话。

(3)、“光仔细观察还不够,还要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和没有写过的特点。”

A、福楼拜说的这句话又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从中你再次感受到莫泊桑具有什么特点?

B、你从这句话中明白了什么?还有哪些话是围绕这句话写的?

C、对福楼拜的教诲,莫泊桑有什么反应?

D、自由读第9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你觉得莫泊桑和福楼拜是一个怎样的人?

(提示:莫泊桑的表情,福楼拜说话时的提示语)

三、小结:

不难看出莫泊桑和福楼拜师徒二人一个是虚心求教,一个是直言不讳;一个是万般无奈,一个是循循善诱;一个是勤学苦练,一个是悉心指导。

板书:

板书设计莫泊桑福楼拜

虚心求教直言不讳

万般无奈循循善诱

勤学苦练悉心指导

↓↓

勤学善教

引读:莫泊桑把老师的话,更加,他从老师的话中懂得了,写作要,,,因此,莫泊桑终于写出了。

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古诗诵读3清明

教学目标

1、思想情感目标:领略我国古代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品位古代诗歌丰富的内涵。

2、知识目标:初步掌握评价性阅读的知识,学习简单的文艺评论的写法。

3、能力目标:在活动中进行联想和想象能力的训练,增强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学具

环节教学过程二次备课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教师:播放课件(课文配套光盘中的图片+民乐《雨打芭蕉》),教师朗读《清明》。并请学生评价这首诗哪些字词用得好。

学生:欣赏图片、音乐及教师朗读,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小结,多媒体展示课文对本诗的评价。

纷纷(在周汝昌先生心目中“纷纷”一词正是《清明》绝句中的“诗眼”,那么何谓“诗眼”?)

比较:纷纷之雪──大

纷纷之雨──细

揭示了诗歌形象春雨的特色

比较:春雨:天街小雨润如酥

夏雨:如倾如注

秋雨:淅淅沥沥

小结:揭示了春雨做冷欺花,将烟困柳的凄迷而又美丽的境界。体会做冷欺花,将烟困柳的独特境界:春雨寒冷,侵袭了开发的花朵,春雨迷蒙,象烟雾般笼罩着柳树。纷纷所体现的正是这样一个凄迷而又美丽的境界。通过对纷纷这个词语的品味,领会了诗歌所描绘的景:春雨的特点与境界。纷纷还形容了行人的心情,凄迷纷乱的心情,由何而来新课标第一网

行人断魂:

通过品味这两个词语,作者体会了诗歌的情:清明时节,应当是家人团聚,悼念已逝亲人之际,可自己却孤身行路,不免触景伤怀,又加上细雨纷纷,更增加了愁绪。

小结:通过品味纷纷、行人和断魂,我们体会了诗歌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这正是我国古典诗歌中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一种绝艺,一种胜

联想:《红楼梦》:杏帘在望《小放牛》

揭示了遥的妙处:不远不近的距离,包含了含蓄无尽的兴味,引起无穷想

杏花村

美丽的杏花深处的村庄──增加了诗歌美感,引起无限想象。

小结:诗歌到此戛然而止,可是通过对这两个词语的品味,我们发现诗歌言已尽而意未完,它留给我们一个广阔的想象余地。

(二)、展示信息,引发思考

学生:各小组演示课件,汇报收集整理后的材料。其他学生记录和自己所收集不同的观点。

教师:总结评价,简要概括。

活动依据:开放式教学活动模式,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潜能,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创新学习,从而让更多学生获得全面、主动、自由、和谐的发展。

(三)分组活动,构图绘画

学生:分四个小组活动讨论,根据自己的想象,给《清明》这首诗配一幅插图。并通过投影仪展示(一般的班级可只谈构思,如艺术班幼师班可展示绘画的草图,烹饪班可进行菜式的设计。)

教师:做适当的优劣点评。

活动依据:在课堂上把“话语权”交给学生,把“表达的舞台”让给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真正主人。拓宽语文学习的思路,把语文学习和专业、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创造的快乐。

(四)拓展探究,迁移提高

教师:课件展示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学生:找出这首诗的关键词进行评价,展开合理想象,口头描绘这幅图景。

活动依据:“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语文课堂教学要来源于课本而高于课本,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拓宽学生的思路,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能。

(五)小结

教师提问:如何评价一首诗?

学生:思考回答,总结规律。

教师:多媒体展示小结。

1、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与诗歌留下的想象空间,正是作者赏析这首绝句的两个角度。而这两点也是我们赏析其它诗歌的重要角度。

2、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正是通过塑造心物相契的艺术景象来表达情感,从而创造出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的。因此,我们在赏析诗歌时,要抓住语言品味出景象的特点,进而领会诗人的思想情感,品出诗歌的味外之味。

3、一首好诗,要能够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而我们在赏析诗歌时,要想把握好诗歌形象,领会诗歌的不尽之意,必须张开想象的翅膀,填补诗的空发觉诗的深层意蕴。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语文乐园(三)

教学目标

一、本次“语文乐园”包括“我来试试”“探究与发现”“口语交际”“习作”四部分。

二、“我来试试”的内容是读一读、读一读、说一说、写一写背一背。“读读背背”的内容是8个成语。本题要求学生积累的成语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每个成语中有一组意思相近的词。

三、探究与发现部分,注意阅读要仔细。

四、作文要言之有物。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学具

环节教学过程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一、我来试试

1、读一读,想一想。

对于表示看的词语,有很多。

看、瞧、瞅、盯

眺望、鸟瞰、仰视、

左顾右盼、东张西望、

还有许多词语,在表达上都有多样性,培养学生进行分类积累。

2、读一读。

8个成语,在感情色彩上,分成褒义与贬义。

前四个,是批评那些自作聪明的人的,后四个,是赞美那些踏实认真的。

3、写一写,背一背。

这一次的名言名句,既有古代文人的,又有现代科学家的。主要都是围绕,学习,要刻苦、读书,可以改变人来说的。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4、读一读入木三分

阅读短文,要求学生能概括短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并能写出自己的感想。

短文主要写了东晋时期的王羲之,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是怎样刻苦练习,以致达到入木三分的效果的。

指导学生阅读时,要让学生充分地读,边读边思考:“这篇短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要重视学生自己的感悟和理解,引导学生在与同学交流中加深自己的理解。在回答时,还要让学生说说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的。

读完短文,先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再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

第二课时

二、探索与发现

课本要求观察马车,富丽堂皇的,或者装饰简陋的。但是,这和我们同学的生活实际不相符合,因此,我改变为观察自行车。

观察骑自行车的人,在不同情况下是怎样行走的。晴朗时,风雨交加时,交通堵塞时,等等。还要猜测一下他们内心的想法。

还可以从很多方面去观察。

三、口语交际购物

本次“口语交际”旨在培养学生有条理地陈述事情的能力。要求学生能围绕春游钱给自己购物的事情为话题,通顺、完整、准确的描述购物的经过。。

要使学生能展开讨论。特别是,要把每一种物品的作用顺便说出来。

第三课时

四、习作我的观察日记

这次“习作”是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并进路生活中的观察对象。

形式上,用日记的形式。

把自己在生活中的新发现,都在有趣的想象中展现出来,编写一个有趣的故事。以培养学生发现、创新的意识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鄂教版)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鄂教版)”,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课题1、少年

教学目标

1.认识“仞、茁、翱”三个汉字,学会“冈、源”等八个生字。

2.随课文理解:万仞、茁壮、翱翔、英秀等词语。

3.读懂诗,知道诗中将少年比喻成什么?为了突出少年的那些特点。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感受作为少年的自豪感,从而产生奋发自强的信念,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体会诗意、激发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体会诗意、激发情感。

教具学具

环节教学过程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一个人的一生要经历几个阶段,你们知道,你们现在正处于什么时期吗?(少年)

少年时期是最值得我们羡慕的,想知道我们羡慕你们什么吗?用一首诗告诉你们吧。

板书课题:少年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认读生字、生词。

2.指名读诗句。

3.学生交流从诗中了解了些什么?

三.整体感知课文:

1.汇报你读懂和不明白的地方。

2.释疑:

3.梳理诗的内容。

作者说少年像什么?

板书:太阳(高山的)源泉小树小鹰乳虎刀刃英秀

四.读熟整首诗:

五.学写生字:

1.再次认读生字:

2.范写“鹰”,提示被包部分笔画多,要写紧凑。

3.学生练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听写词语:山冈源泉小鹰飞翔

2.读诗:

二.思考与讨论:

1.作者说少年像什么?太阳源泉小树小鹰乳虎刀刃英秀

2.作者为什么要这样比喻?是为了突出少年的什么特点?

3.讨论、梳理学生的发言:

三.指导朗读、背诵。

1.将诗中的“少年”换成“我们”,大声读一读,看你有什么感受?

2.你为什么会有自豪感,你在读诗时想到了什么,说说你的想法。

3.背诵。新课标第一网

四.拓展:

1.你觉得少年还像什么?试着写几句。

2.交流你的小练笔:

五.学写生字:乳撞磨刃

板书设计

太阳

源泉(高山)

小树

少年像小鹰

乳虎

英秀(人中)

作业设计

课题2.小松树

教学目标

1.会认四个生字,会写六个生字,理解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长得更高,才能望得更远”的含义。

教学重点

懂得“只有长得更高,才能望得更远”的含义

教学难点

懂得“只有长得更高,才能望得更远”的含义

教具学具

环节教学过程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简笔画出一棵小松树,提问:你们知道松树的哪些特点吗?

二.了解自学情况:

1.小组生字红绿灯(检查生字学习情况)

2.指名读课文。

3.默读,概括课文大意。

三.质疑问难。

四.指导学习书写生字。

1.观察字形,交流记忆方法。

2.教师范写。

3.学生练写。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认读词语。

2.指名读课文。

二.师生互动:

1.自由读,画出中心句。

2.“只有长得更高,才能望得更远”是什么意思?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

3.小松树是怎么明白这个道理的?读课文,思考。

三.生自学课文,看看小松树的成长共分为几个阶段,每次成长的动力是什么,结果怎么样。

四.全班交流。

五.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想?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2.小松树

只有长得更高,才能望得更远

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3小溪流的歌

教学目标

1、能按要求认真预习课文。

2、学会本课八个生字,会认12个生字。

3、能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感受小溪流自强不息、永不停步的精神。

教学重点

能按要求预习课文

教学难点

感受小溪流自强不息、永不停步的精神

教具学具

第一课时

一、揭题

读题。说说你想知道什么?

二、按要求预习课文

三、检查自学

1、生字词

(重点:耍、愁、桩、挠卵石拐弯)

2、质疑问难

四、自读课文,初知大意

1、这篇课文主要讲谁,讲他做了些什么?

2、用横线划出写小溪流如何奔流的句子读一读。然后填空。

小溪流在()地奔流。

小溪流一边()一边()。

小溪流在()奔流()。

小溪流就这样()地奔流、奔流。

(体会小溪流永不停步的精神)

3、讨论课后题1。

五、朗读全文

六、作业作业1—3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用“不断”、“欢快”造句。

2、了解第2自然段先总后分的写法。熟读这一段中的几个拟人句。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感受小溪流自强不息、永不停步的精神。

教学重点: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感受小溪流自强不息、永不停步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齐读课文(对话分角色朗读)。

2、填空:

()的小溪()的卵石

()的嗓子()的样子

()的山谷()的海洋

3、交代任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读:小溪流的心情怎样?给你的感觉如何?

2、朗读指导:朗读的声音应该怎样?速度怎样?

3、练读、评议。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导读小溪流怎样玩耍的句子。

读着读着,给你什么样的感觉?(调皮活泼)你觉得现在的小溪流就像什么?你喜欢哪些词句?

2、填空:

他()岸边的卵石,()地上的小草,让漂浮着的小树叶打(),一会儿()那些追赶他的小蝌蚪。

所填的词语应该怎样读?

3、这一段是什么结构?(先总后分)

4、感情朗读。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

1、导读:小溪流是怎样冲过巨石的?读出它的勇敢劲儿。

2、难句理解:他用清亮的嗓子歌唱,山谷里不断回响着的回声也是清脆的,叫人听了就会忘记疲劳与忧愁。(小组讨论)

3、朗读指导。

五、学习第二大段。

1、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各角色当时的心情。

2、指导朗读:第一句两个分句中的第二个“到前面去”语调要变高。后一句中的“为什么呀?”要读出反问的语气。“我不能停留要读出坚定的语气。

3、明确枯树桩已失去了生命的力量,生活没有意义。而小溪流为什么停不下来呢?(为人民做好事)

讲讲小溪流可为人民做哪些有益的事?

六、学习第三段

明确小溪流汇合成了大河,它就更有力量,可以为人们做更多的事了。

小结:小溪流这种自强不息,永不停留的精神真使人感动。

七、总结

学了课文,你认为应该向小溪流学些什么?

板书设计10、小溪流的歌

一、快活、玩耍、冲了过去

二、我不能停留——推动水磨勇往直前、自强不息

三、汇成大河

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古诗诵读1:游园不值

教学目标

(一)学习古诗《游园不值》理解诗句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理解“应怜”“小扣”等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三)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

(一)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春天美好的景色,体会作者赞美春天的情感。

(二)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具学具

环节教学过程二次备课

(一)学习《游园不值》,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体会诗句的意思。

(1)学生学习《江畔独步寻花》的标示方法,轻声读古诗,用铅笔划出符号标示。教师将《游园不值》一诗抄在黑板上。

(2)请2~3名学生按自己的理解朗读古诗,师生一起进行评议。教师将正确的标示画在黑板上。

(3)对照黑板上的标示,学生朗读古诗,同桌间相互评议。

(4)请2~3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学生评议。

(5)有感情地齐读古诗,体会诗句意思。

2.逐句讨论学习,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1)《游园不值》也是一首描写春天景物的诗,但描写的角度和内容与《江畔独步寻花》一诗不尽相同,我们来看看诗人叶绍翁是怎样描写春天的。

(2)学生四人一小组讨论学习,逐字逐句理解诗句意思。讨论后推荐五名学生上前讲解字、词、句的意思,其他学生边听边表自己的见解,教师作适当点拨。

a.解释题目“游园不值”

(园:指私人花园。不值:没有遇到要访的人。题目的意思是:作者去游园,而主人不在,没有能进到园里去)

学生对“游”字的解释一般会解释为“游玩”“游览”等,教师指导学生通过查字典确定“游”的意思是到各处从容地行走;闲逛。

b.理解“应怜屐齿印苍苔”的意思。

这句诗学生解释起来比较困难,教师在帮助学生确定字、词意思的基础上,让学生想一想怎样解释这句诗比较恰当。学生很容易按字面解释成“大概爱惜木底鞋下的横梁印上青苔”,这样的解释学生也会觉得不通,进而错解成“大概爱惜木底鞋下的横梁,怕鞋染上印上青苔。”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指导学生联系下句诗来学习。“小扣柴扉久不开”较易理解,学生对照课文注释能顺利地解释成“轻轻地敲柴门,过了好久也没人开门。”教师这时引导学生思考:诗人敲门,好久没有人来开门,诗人想大概是园子的主人……根据第一句诗你来把诗人的猜测补充完整。学生讨论找出恰当的解释。根据诗句意思明确“怜”的对象是“苍苔”而不是“屐齿”,这样就容易理解这句诗的意思了。

通过以上的学习,使学生懂得解释古诗有时不能按字面意思简单地连词成句,而是要联系上下诗句的意思合理地进行解释。

请1~2名学生将两句诗的解释说一说。

(大概是园子的主人爱惜青苔,怕我的木底鞋在上面留下脚印吧,轻轻地敲那柴门,好久了也没有人来开。)

c.理解“春色满园关不住”的意思。

(满园的春色是关不住的)

春色是什么意思?(春天的景色)

d.理解“一枝红杏出墙来”的意思。(一枝红杏伸出了墙外)

这两句诗诗人用了两处对比的手法,你能找出来并体会这样写的妙处吗?

(一枝——满园,关——出。诗人虽然没能进入花园,但看到伸出墙外的一枝红杏,好像看到了满园的春色,让人产生无限的联想。)

e.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说一说整首诗的意思。

(3)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诗人本想去游园赏春,但主人不在,他看到伸出墙外的一枝杏花便想到了春色满园。体会体会诗人的心情有哪些变化,要表达怎样的情感)

(诗人没有遇到主人心情有些失望、扫兴,但看到红杏想到满园的春色不禁高兴起来。表达了诗人赞美春天的情感)

(板书:(看)一枝红杏——(想)满园春色)

同样是描写春天景色,《江畔独步寻花》中盛开的鲜花、起舞的戏蝶、歌唱的娇莺使我们看到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色图;而《游园不值》中那枝怒放的红杏使我们想到了满园盎然的春色。诗人描写春天的内容和角度不同,却同样能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和生趣。

(4)背诵《游园不值》。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语文乐园(一)

教学目标

一、本次“语文乐园”包括“我来试试”“探究与发现”“口语交际”“习作”四部分。

二、“我来试试”的内容是读一读、读一读、说一说、写一写背一背。本题要求学生积累的词语有一个共同特点:每个词语中有一些音或者形的变化。特别是词语接龙。

三、习作部分注意启发学生写真实的生活。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学具

环节教学过程二次备课

一、我来试试

读一读,说一说。

1、让学生复习背过的有关的成语,再让学生独立读这些词语,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自己发现这些词语的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也有利于学生背诵。

2、引导学生说说平时积累的这类词语,如,“人来人往”“往XXX”“XXXX”。鼓励学生在课外阅读中留心这样的词语,多积累这样的成语。

3、结合本次练习,布置学生课外搜集动物成语、花草成语等,开展语文活动,给学生提供学成语、用成语的机会,进一步激发积累成语的兴趣,使课内课外的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

写一写、背一背。

1、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

2、花有重开时,人无再少年。

3、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读一读”安排的是读短文《鹏程万里》。

阅读短文,要求学生能概括短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并能写出自己的感想。

短文主要鲲鹏与晏雀志向与能力的不同,作者希望同学们学习燕雀的高远。

1、学生充分地读,边读边思考:“这篇短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学生在与同学交流中加深自己的理解。学生说说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尤其是最后一段的感慨,明显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读完短文,先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再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要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说真话,可以谈对故事的看法,也可以谈对作者感慨的理解;可以从家长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方面谈,也可以从自身的体验方面谈,更可以联系生活中的类似现象谈。

第二课时

二、探究与发现

这次学习主要是学习拟人句

1、太阳出来了,太阳向着她微笑。月亮出来了,月亮也向着她微笑。

学习句子的表达方式,照样字也写一些

2、森力后面还是森林,再望过去,还是森林,望得更远,还是森林,森林,。。。。。那么,森林后面还有什么呢.?

很明显,这个句子要注意,“还是”“还是”的连接作用。

三、口语交际

本次“口语交际”旨在培养学生有理有据地陈述自己的观点的能力。要求学生能围绕一个话题分正、反两方阐述完全不同的看法。

要使学生能展开讨论,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1?帮助学生选择一个设和自己的职务。可以用书中的话题,也可以由学生确定话题,使争论的话题更有针对性,更能激发学生辩论的欲望。

2?选定话题后,引导学生根据自己一方所持的观点准备材料。参加辩论前,各方要充分交流每个人的看法,梳理材料,达成共识后分配任务,或推选辩论主要代表。

3?辩论的时候,要求学生不仅要阐明自己的观点,还要注意倾听对方的发言,适时抓住对方发言的漏洞进行反驳。不能你说你的,我说我的,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应变能力。

4?要注意规范学生的语言,辩论不仅要讲“理”,还要讲“礼”,培养学生文明的语言习惯。

第三课时

五、这次“习作”是让学生写自己的新发现,以培养学生发现、创新的意识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1?导入,如,讲许多生活中应该拒绝的事情,,让学生知道,真实的表达,发表不同看法,是一个了不起的本领。以此来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

2?帮助学生打开思路。通过互相交流,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从中选择值得写一写的自己的拒绝。只要是“自己说不”都可以。如,无论多小的发现,只要是自己的,都有价值,都可以写。这样,学生就能打开思路,就能愉快地表达。

值得注意的是,习作一定要“把说不的过程写清楚”。这一点应作为评价这次习作的重要标准。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案(教科版)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案(教科版)
15紧靠森林,为什么还要种树
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以一个傣族小村寨为例,用提出问题的方式揭示了文章的主题,写了村寨的人们如何爱护森林,自觉保护这个天然宝库,并合理利用自然条件发展生产的事,告诉人们保护森林就是保护生物资源,自然规律不能随意违背,生态平衡不可随意破坏,只能根据生态规律利用自然,改造自然。
设计理念
本文文题即问题,以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自己去文中寻找答案。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用抓关键词、句的方法去理解文章,并深入地谈自己的感受。文章要告诉我们的道理较为深刻,让学生们用联系文中实例的方法去领悟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学目标
1.教育学生懂得保护森林、保护树木的重要性,懂得人类只能根据生态规律合理利用自然,改造自然,而不能随意破坏自然的深刻道理。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版、坝、菠等11个生字,会写族、印、萝等13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1.懂得橄榄坝这个傣族小村寨紧靠森林,人们还要大量种植树木的原因。
2.理解课文最后两个重点句子的意思。
教学准备
傣族村寨风光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情引趣
1?观看傣族村寨风光片。
今天老师做导游,请同学们随我一起去领略一下云南西双版纳一个叫做橄榄坝的傣族小村寨的美丽风光。(播放橄榄坝小村寨的风光片。)
2?在片中,同学们都看到了什么?
(各种各样的树木、很多的水果、鱼塘、农田、家畜……)
3?看到了这么多的东西,同学们想说些什么?
(橄榄坝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生活富裕……)
4?同学们说得非常好,老师要告诉同学们,除了我们所看到的这些画面之外,橄榄坝还有一大特点,就是它紧挨着原始森林。(继续播放风光片,橄榄坝旁的原始森林。)
5?老师看到同学们的脸上出现了疑惑的神情,那你们好奇的是什么呢?
(挨着原始森林,为什么自己还要种那么多树呢?)
6?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5课:紧靠森林,为什么还要种树。(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读不懂的地方多读几遍。
2.标好自然段。
3.男女生分组读文,纠正字音。
4.指名读文,检查读文情况。
5?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三、读书思考,深入感悟
1.橄榄坝的人紧靠着原始森林,他们为什么不去旁边的原始森林采摘、砍伐、猎取现成的资源发家致富,而要辛辛苦苦地自己动手种树呢?到文中去寻找答案。边读边画。
学习第3自然段,指导学生抓关键词、句,谈自己的理解。
关键句:因为他们知道,原始热带雨林是个“百宝园”。
关键词:“百宝园”:林中有珍贵乔木,树下生药材,树上长美味菌类,还有珍贵动物。
关键词:“绿色蓄水库”:整存零取。
小结:正因为原始热带雨林是“百宝园”,是“绿色蓄水库”,(引出第3自然段最后一句话)“因此,他们十分爱护森林,自觉地保护这个天然水库,并合理利用自然条件,发展生产。”
2.橄榄坝的人们是怎么合理利用自然条件,发展生产的呢?
学习第2自然段。
关键句:这个小小的傣族村寨,真是农、林、牧、副、渔五业兴旺。
橄榄坝的人们过着这么幸福的生活,是因为他们“十分爱护森林,自觉地保护这个天然宝库,并合理利用自然条件,发展生产。”(学生读文。)
3?结合橄榄坝的例子谈一谈橄榄坝的五业兴旺,和他们爱护森林、保护水源之间的关系。学习第4自然段。
(如果人们不爱护森林,随意滥砍滥伐,森林也会有消失的一天。如果没有了森林这座“百宝园”,人们就不能烧柴、盖房子,不能打猎、采药材,没有了森林,动物们都没有了家园;没有了森林这座“蓄水库”,不再能细水长流,人们无法再种植水稻,发展农业;鱼塘都会干涸,就发展不了渔业……)
教师总结:也正是因为有了今天这样的生活,橄榄坝的人才更加懂得爱护森林,保护自然的好处,他们合理利用自然,改造自然,让大自然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第2课时
一、积累内化
1?默读全文,说说橄榄坝这个傣族小村寨紧靠森林,为什么人们还要大量种植树木?
2?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用给出的关联词语叙述课文大意。
因为……所以……如果……就……
3.做课后练习第3题,说说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4.完成“自选词语”。
二、识字写字
1.认读生字。
多种形式检查学生对本课要求认的11个生字的认识情况。
2.指导书写本课的13个生字。
区别形近字:族—旅稻—滔编—偏牧—放雀—省
重点强调:写“印”字时左边不要丢掉中间一短横;“律”字是双立人旁。
三、拓展延伸
1?查找破坏森林造成严重后果的实例。
2?让学生结合家乡的自然情况,提出保护森林、草原和城市绿地的建议。
教学反思:
16警惕大自然的报复
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以生动形象的事例,说明了什么是“食物链”和“生态平衡”,然后又以美国“黑色风暴”为例,具体说明谁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平衡,谁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的道理,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大自然生态平衡的规律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唤起人们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设计理念
本课语言简洁明了,易读易懂,重点应是使学生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积极主动地保护环境。教学中应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空间,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充分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目标
1.通过课文中所列举的事例,使学生明白“谁破坏了生态平衡,谁就会受到惩罚的道理,从而能自觉地保护自然环境。
2.能够举例说一说什么是“食物链”,什么是“生态平衡”。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认识10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够主动积累词语。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具体事例体会“谁破坏了生态平衡,谁就会受到惩罚的道理。
2.能举例说出什么是“食物链”,什么是“生态平衡”。
3.正确书写本课13个生字。
教学准备
有关课文内容的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导语。
大自然五彩斑斓、美丽、富饶,不仅给我们创造了生存的环境,还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但是大自然中也有一些可怕的、灾难性的事件,下面我们就来看一段录像。
(录像出示:雪崩、火山爆发、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以强烈的视觉映象冲击学生的感官,在上课之初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为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做好铺垫。)
2?启发提问。
看完课件后提问:同学们看完这些片段,内心有什么感受?
预设:(1)这些灾难太吓人了!
(2)大自然太可怕了!
3?揭示课题。
是的,这些灾难太可怕了!但是如果我们不保护好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就会加剧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的破坏,而遭到大自然的报复。
我们应该怎样警惕大自然的报复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16课《警惕大自然的报复》(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创设情境引题能够让学生首先在思想上对“大自然”的报复有个较清楚的概念,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带着激情进入学习课文的氛围之中。)
二、自主读书知环保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带着问题读课文,到文中去找答案。
同学们,看到课题相信你一定对这篇课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迫切地想读一读。学贵有疑,所以老师提醒大家,要善于提出问题,并带着问题去读书,这样才能把课文读懂。那么这篇课文你想带着哪些问题去读呢?
预设:(1)大自然为什么会报复我们?
(2)我们要怎样警惕大自然的报复?
教师桌间巡视。
(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引导学生学会质疑、解疑,指导学生的读书方法,有助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小组间讨论交流。
(1)说一说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
(3)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不懂的问题。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课堂上给学生足够的探究思考、合作交流的时间,重视生生互动,使他们有机会相互切磋、共同提高,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4.检查读书情况。
同学们,通过合作学习你们一定对课文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谁来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谁破坏了生态平衡,谁就会受到惩罚”这句话的?
预设:(1)不应该破坏食物链,破坏生态平衡。
(2)要保护大自然,尽量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
(3)破坏了环境,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报复,得到应有的惩罚。
三、合作交流议环保
1.自读课文,查找事例。
下面请同学们再来读一遍课文,边读边找出作者举了哪些事例来说明“谁破坏了生态平衡,谁就会受到惩罚”。
2.小组交流,得出结论。
请各小组统一答案后填在表格里。
表格示例:
破坏生态平衡的事例[]造成的自然灾害(小组合作交流,不仅锻炼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也锻炼学生整理信息的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3.汇报交流结果。
预设:(1)捕捉护林益鸟后,破坏树林的生长。
(2)捕杀黄鼠狼造成鼠害成灾。
(3)1934年美国东部因破坏森林、草原而遭受黑色风暴袭击。
4.延伸学习,加深理解。
通过同学们的汇报,我们进一步了解了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你还知道哪些由于人为伤害而造成的自然灾害?
学生展示汇报自己查找的资料。
预设:沙尘暴、酸雨、虫灾……
同学们说得真好,为了保护大自然,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我们每个人应该尽自己的一切努力不去破坏“食物链”和“生态平衡”。
四、探究升华做环保
1.理解词语,加深环保意识。
(1)阅读理解。
说到“食物链”和“生态平衡”,我们应该怎样来理解这两个词?请一名同学来朗读一下第2自然段,大家结合实际来理解这两个词语。
谁能说说这里的“食物链”指的是什么?
预设: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浮游生物。或狐狸吃兔子,兔子吃草。
你还能举出其他例子吗?
(2)师生共同归纳。
食物链:生物群落中各种动植物和微生物彼此之间由于摄食的关系所形成的一种联系。例如,蚜虫食小麦,瓢虫食蚜虫,山雀食瓢虫,老鹰食山雀,形成一种包含几个环节的食物链。草食动物吃绿色植物,肉食动物吃草食动物,这是最基本的食物链,也叫营养链。食物链中不同环节的生物,其数量趋向相对恒定,以保持自然平衡。
生态平衡:指一定的生物群落及其生态系统发展过程中,各种对立因素互相制约而达到的相对稳定的平衡。如麻雀吃果树害虫,同时它的数量又受到天敌的控制,三者的数量在自然界中达到一定的平衡。
2.小组讨论。
生态平衡为什么不能被破坏,如果被破坏会怎样?
3.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引导、点拨。
说说你从这篇文章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预设:不要破坏森林,要爱护花草树木,保护小动物,爱护环境,保持生态平衡。
4?小结。
只有维持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的联系,才能维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
(通过小组内交流汇报和讨论,举一些实例理解“食物链”和“生态平衡”这两个词语的意思,让他们尝到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乐趣。)
五、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保护大自然的必要性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相信你们一定能做个保护环境的小卫士。
板书设计
16警惕大自然的报复
食物链:大鱼—→小鱼—→虾米—→浮游生物
生态平衡:不能破坏
第2课时
一、回顾旧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预设:(1)知道了谁破坏了生态平衡,谁就会受到惩罚。
(2)了解了什么叫“食物链”。
(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简单的回顾,体现了整体性阅读。)
二、指名读文,圈画生字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圈出生字。
2.反复认读,巩固识字。
(1)出示带注音的字,指名领读。
(2)去掉注音再读一读,同桌之间互相考一考。
(3)老师随意抽取生字卡片指名读,考查学生识字情况。
三、归类识字
1.本文共有13个生字,下面请同学们按结构给它们分类。
2.指导写字。
教师对难写的字进行统一的指导,规范学生写字。
(1)上下结构的字,重点指导“警”字的长横要写长,托住上半部分;“蠢”的撇捺伸平些,盖住下面的两个“虫”字;写“愚”字时,下面“心”的卧钩的起笔、收笔要参照上半部分的宽窄来定。
(2)左右结构的字“啄”,写时引导学生想象,找窍门记住不要丢掉第九笔的“丶”。
3?评价提高。
学生书写时,教师巡视,发现共性问题出示出来,并集体评价,再对自己写的字进行修改。
(引导学生归类识记汉字,有利于学生掌握汉字的规律,方便学生记忆。)
四、发出倡议唤环保
我们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深刻了解了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为了让更多的人有环保意识,我提议,同学们每人写一份倡议书,呼吁大家“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通过此项活动,引导学生重视环保,注意“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激发学生环保的热情。)
五、总结
教学反思:
快乐读书屋八
地球只有一个
这是一首颇具童趣的小诗。这首小诗采用了拟人的写作手法,把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比作我们亲爱的“妈妈”,把人类比作“妈妈的女儿”。小诗旋律优美动人,语言清新含蓄,让人读了不禁沉醉其间。这样的小诗能够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畅想理想世界的欲望,并产生愿为保护我们的地球而努力,为保护我们的地球妈妈而奋斗的决心。
设计理念
1?采用“以读为本”的教学策略。通过不同层次的朗读训练,引导学生在读书中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本独特的语言魅力,产生深刻的情感体验。
2?从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的角度出发,注重引导学生结合实际,体会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体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诗歌,认识到地球只有一个,是我们唯一生存的家园,我们应该保护地球,保护赖以生存的环境。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联系上下文,调动学生的内在体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4?认识3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生活实际,领悟诗歌中所蕴涵的道理。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能用最美的词汇、最生动的语言来描述你发现的生活中的美吗?预设:蓝蓝的天空、清澈的小河、妈妈的微笑……
你们有没有想过这些美好的事物都是谁赋予我们的呢?(预设:家、祖国、大自然、地球……)对,是地球,地球给了我们一切,然而地球只有一个。我们又该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做些什么呢?
今天我们就共同来阅读“快乐读书屋八”中的《地球只有一个》这篇文章,相信读后你一定会有收获的。(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理解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并用笔圈出要认的字,反复读几遍。
2?结合学生读书的情况,针对学生读书所出现的问题,教师做相机指导。
3?同桌互读课文,互相检测读书效果。
4?指生按自然段接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倾听,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
5?汇报交流,再提出不懂的问题。(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对他们的看法多给予鼓励)
三、细读课文,感悟主题
1?读文前提示,从中提炼出阅读要求。
2?默读课文,思考:要让我们的生存环境更美,生活质量更好,我们该做些什么?可以在书中画出有关的语句,也可以在书中进行归纳和整理。
3?讨论交流读书的收获,同时帮助学生解决不理解的词句。
要让我们的生存环境更美,生活的质量更好,我们应该做:
(1)保护环境的使者:栽下爱的花朵淌过蓝色的河流飘过洁白的云朵
穿上五彩的衣裳清新的空气洁净的银波
嫩绿的竹林温馨的小窝
(2)维持和平的使者:放飞和平的白鸽开辟友谊的长河
保护地球中的人类、动物、植物,和谐共存
消灭战场让战场成为历史
四、精读段落,深化感悟
1?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节,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2?重点指导3、4小节和6、7小节。
(1)当你读这两小节时,你的头脑中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学生语言描述)
(2)在朗读时应该选择合适的语气表达情感,让听的人和你产生共鸣,你觉得该用什么语气来读,才能让别人仿佛也看到那美丽的画面?(舒缓、欢快)
(3)练习朗读。
(4)指名读后师生评议。
(5)竞赛读或教师范读。
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或积累自己喜欢的语句。
五、通读全文,回归整体
1?指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有条件的班级可以配乐)
2?出示认字卡,学生认读,交流识字方法。
3?全班齐读、背诵课文。(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来选择,会背的背,背不流利的跟着读。)
六、拓展延伸,升华主题
1?我们理想中的地球是那样的美好,然而,你们知道吗?负载着60亿人口的地球已经是百病丛生、危机四伏(展示图片资料),面对这样的家园,我们少年儿童应该比成年人更关心自己和地球的未来。我们能为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做些什么呢?(生自由诉说)
2?阅读《小学语文阅读资源》中第40课《小孩与树木同价》和第41课《小鸟的呼唤》,回答文后问题。
3?积累本课中的优美词句,规范地抄写在本子上,然后读给家长听。
4?写一首小诗,表达自己保护地球的心愿。
板书设计
地球只有一个
保护环境的使者维护和平的使者
\/
负起神圣的职责
创造美好的世界
教学反思:
能说会写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教材简析
这是本单元的口语交际话题。在学习本单元几篇有关生态平衡的文章后,通过这次口语交际,使学生从文本走向生活,关注周围的环境,把语文学习与生活拉近、联系起来,培养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习惯和能力,树立地球小公民的责任心,增强环保意识。教材内容清楚地提出了这次口语交际的话题,即“保护环境,你打算怎么做?结合生活实际说给大家听”。图中小朋友的话,提示了口语交际的部分内容和方式。
设计理念
1?口语交际话题要关注生活,倾向于小问题。口语交际的话题,可以是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也可以是某一阶段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问题。“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这一话题属于社会关注的焦点、热点问题。切忌做大,要把大主题缩小,让学生认识到,环保要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才能将这一主题回归学生生活,让每个孩子都有话想说,有话可说。同时又要体现出对生活的适度拔高、提炼和浓缩。
2?口语交际任务要具有指向性,致力于增强学生交际密度。口语交际是每个学生生活中的重要部分,口语交际能力是学生生存与生活的必备能力,因此口语交际教学应指向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尽可能多地为每个学生参与交际实践、提高语言交际能力创造条件。
教学目标
1?通过口语表达交流,让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要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
2?说话态度要认真诚恳,举止大方端庄,语言要清楚简练。善于倾听,乐于表达,有礼貌。
教学重、难点
1?发言时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让别人听明白。
2?善于倾听别人的发言,能及时补充自己的认识和想法,不重复表达。
教学准备
结合交际内容制作的短片。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单元主题,了解交际话题
1?回忆单元内容。
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这一单元学过的文章,你能概括地说说,这一单元的学习主题是什么吗?谈谈学习后感受。
2?观看短片,搭建互动平台,引出话题。
(短片素材建议:美丽的自然风光——地球遭受的破坏——引发的自然灾害。)
同学们,保护地球,保护环境看起来是个很大的话题,其实它与我们息息相关,环保话题随处可见。(短片以字幕的形式出现交际内容:节约资源、杜绝浪费、爱护花草树木、不随意捕杀野生动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能为环保做些什么呢?结合实际谈一谈。
(注意知识前后的联系,注意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把大主题缩小,结合实际,降低难度,便于学生操作。)
二、开展口语交际活动,调动全员参与
1?明确口语交际时要注意的问题。
(1)口齿清楚,声音洪亮。
(2)善于倾听别人的发言,有礼貌。
2?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话题交流。
(1)独立思考想点子,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各自想出的点子,并说出理由。小组成员要注意倾听,发表不同的看法。比比看谁的点子有创意。
(2)全班交流,师生参与评价。(教师评价倾向于学生交流中随意插话现象,引导孩子认真听。对表达时语言逻辑性强的学生要及时表扬,随时把交际中要注意的问题落实在实际中。)
(3)发表看法,评选出“金点子”。(如①见到破坏环境的现象要及时劝告。②周末组织几个同学到社区当义务环保劝导员或宣传员。③同桌合作办小报宣传环保。④为校园或社区设计环保广告牌。⑤提出环保建议等。)
(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功能,调动全体学生参与口语交际的积极性,给每位学生提供交流表达的机会,引导学生学会倾听、质疑,让课堂动起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交流,为环保献计献策,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3?创设生活情境,检验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环保意识。
(1)两组学生上台分别扮演不同角色。
①一同学打球后去洗脸,洗完脸抱着球就跑了,学校的自来水龙头大开着。
②一个小孩捉了一只青蛙,边走边玩。
(2)全体学生评议:如果你见到这种现象该怎么做?直接与表演者对话,彼此互评。在指导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倾听,听的时候围绕对方的发言思考自己的发言思路。
(3)请同学分小组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现象、扮演不同角色进行对话表演,其他同学当评委参与评价。
(表演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知道环保就在我们身边。)
4?设计环保广告。
(1)小组讨论,为一处环境设计一条环保广告语。
(2)全班交流,评选出最佳广告语。
5?谈话小结,学生自由发言,交流本节课收获。
(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懂得“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并付诸于行动。通过小组合作设计环保广告语,增强合作意识,训练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三、拓展延伸活动
课后学生自由组合成小组,讨论为保护环境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并付诸行动。
板书设计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教案(s版)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在上课时遇到各种教学问题都能够快速解决,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教案(s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课题语文百花园七教学时间5课时

学习目标1、使生学会从意义和用法两个方面区分音同形似字,防止用字混淆,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2、懂得成语的字面意思,以及其引申义和比喻义。

3、通过自然段的训练,要求学生学会捕捉中心句,读懂自然段的意思。

4、通过读读背背、采集本,积累语言,丰富课外知识。

5、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加强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教学准备1、学生收集有关动物的成语、寓言故事。

2、教师自制的简单课件。

教学难点编、写动物寓言故事。教法

教学方案设计修改意见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语海畅游)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语文百花园七,相信在这里,你会有更多的收获。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出发吧!

二、分项训练

语海畅游

1、汉字真有趣

(课件出示)

“度”“渡”音同形相像,意义用法不一样。“渡”字多指渡水上,过江过河用船渡,“度”字多指时间上,假日节日用欢度。

(1)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这首辨字歌,想一想,这首辨字歌是怎样区分“渡”和“度”的?

(2)学生讨论,然后汇报,教师引导。

(“渡”有三点水旁,表示与水有关,所以一般用在渡水上,如“渡江”“渡河”“渡船”等;“度”多指时间上,如“欢度”“度假”“一年一度”等。)

(3)你还能用“渡”和“度”再分别组几个词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及时纠正指导。)

(4)请同学们想一想,你还知道哪些音同形似的字呢?你是怎样区分的呢?说一说。

[通过拓展的练习,更能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2、读一读,查查成语词典,理解它们的意思,再说几个带有动物名称的成语。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有关动物的成语,请看:(课件出示)

鹤立鸡群虎头蛇尾鸡犬不宁

井底之蛙鼠目寸光狡兔三窟

九牛一毛浑水摸鱼羊肠小道

(1)谁来读一读。

(2)你知道这些成语的意思吗?如果还有不理解的,赶快拿出词典查一查吧。

(3)学生查词典,理解词语的字面意思及其引申义和比喻义。

(4)学生汇报。

(鹤立鸡群:像鹤站在鸡群当中。比喻才能或仪表出众。

虎头蛇尾:虎头硕大,蛇尾细小。比喻做事有始无终,开始声势浩大,后来劲头不足。

鸡犬不宁:鸡狗都不得安宁。形容扰乱十分厉害。

井底之蛙:井底的青蛙住在狭小的地方。比喻见识少的人。

鼠目寸光:形容目光短浅。

狡兔三窟:狡猾的兔子有三个洞穴。比喻采取多种预备措施躲避祸患,保全自己。

九牛一毛:许多牛身上的一根毛。比喻微不足道。

浑水摸鱼:比喻趁混乱时机捞取不当的利益

羊肠小道:形容狭窄弯曲的小路。)

[不能只单纯地说字面的意思,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说出引申义和比喻义]

(5)你还知道哪些有关动物的成语,说一说,让大家共同来分享。

3、读一读,想想下面一段话是围绕哪一句写的。

(课件出示短文)

(1)请同学们自由读文,想一想,这段话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学生读文讨论后汇报。

(3)那么哪句话讲的就是这段话的意思呢?说说你的理由。

(这段话是围绕第一句“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写的,因为后面的几句话讲的是蝙蝠为什么能在夜里飞行,也就是具体说科学家揭开了什么秘密。从结构上看,这段话先概括地说,再具体地说。)

(4)同学们说得可真好,那么,在前面学习的课文中还有这样的段落吗?请你找出来,与大家交流交流。

[这样做的目的是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课堂总结,置留作业。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2、把你知道的音同形似的字写出来,再组成词语。

3、继续收集有关动物的成语。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积少成多)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节课,老师要带给你更有趣的与动物有关的古诗和成语,想知道吗?那就跟我来吧!

二、分项训练

积少成多

读读背背

(课件出示)

画眉鸟

百啭(zhuàn)千声随意移,

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

不及林间自在啼。

(宋欧阳修)

(1)这是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的《画眉鸟》,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

(2)学生自由读诗,然后教师指名读。

(提示学生注意诗的节奏)

(3)谁能说说这首诗的大意?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4)学生汇报,教师引导。

(在开满鲜花的山岗上,在长着各种树木的林子里,画眉鸟的叫声婉转动听。整天关在笼子里叫唤,不如在树林间自由自在地啼叫。

这首诗咏画眉鸟,表现了画眉鸟在自由天地飞翔的欢乐和被囚后的痛苦,反映了诗人追求自由生活的思想感情。)

(5)理解了诗意,你能背诵下来吗?试一试。

我的采集本(课件出示)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1)请同学们仔细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汇报

(都是有关动物的,包含两个分句,由8个字组成。)

(3)谁能说出这些成语里面都有哪些故事呢?

(学生能够说出的由学生讲,学生不知道的由教师讲解。)

(4)你还知道其他相类似的成语吗?说一说。

三、课堂总结,置留作业

1、师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2、抄写成语。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阅读平台)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这节课,老师要带给你一个寓言故事,《狮子和鹿》

(板书:狮子和鹿)

二、学习短文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想一想这个小故事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学生读文,小组讨论交流。

3、学生汇报,教师梳理。

(一只鹿开始得意地欣赏自己的角精美别致,而认为自己的腿太细,太难看。后来有一只狮子向它逼近,鹿用它那四条长腿远远地把狮子甩在后面。就在狮子灰心丧气的时候,鹿的角被树枝挂住,鹿差点被狮子扑住,它用全身力气才从树枝中挣脱出来。于是它又嫌弃起那两只差点让它送命的美丽的角,而喜欢上了自己四条让它狮口逃生的腿。)

1、请同学们再想一想,鹿对自己的角和腿前后的看法有什么不同?

(开始喜欢自己的角,讨厌自己的腿。后来喜欢自己的腿讨厌自己的角)

2、这个寓言故事中蕴涵着什么道理呢?

3、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后汇报。

(任何事物既有它的长处,也有它的短处,我们不能只从外表上去看待事物。)

4、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事情呢?学习了这则寓言故事,你觉得应该怎样去面对生活中的事情呢?

(学生结合实际,谈出自己的看法,教师要正确的引导)

三、课堂总结,置留作业

1、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2、把这则寓言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第四、五课时

教学内容:(语文大课堂)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个深刻的道理,包含在一个有趣的故事中,这就是寓言的主要特点。有的寓言故事表面上讲的是动物之间的事,实际上还是为了教育人,我们读后也会受到很大的启发。

二、分项训练

语文大课堂

1、收集动物的寓言故事,填写读书卡片。

(1)老师在课前,布置了大家去收集寓言故事,你们都收集了吗?又是从哪里收集到的呢?

(2)学生汇报收集到的寓言故事。

(3)在这些寓言故事中,你最喜欢哪一个呢?这个故事中又包含了一个什么道理呢?

(4)请同学们完成下面的读书卡片。

故事名称

主人公

主要内容

包含的道理

选自何处

2、以小组为单位讲动物寓言故事,评一评读书卡片。

(1)小组内互相讲讲寓言故事。

(2)评出完成得好的读书卡片,并说明好在哪里。

3、讲、演动物寓言故事,或把故事内容画成连环画。

(1)刚才,同学们评出了好的读书卡片,那你们愿不愿意讲你们认为好的寓言故事用你们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呢?

(2)下面我们就开展一个竞赛活动,看看哪个小组的同学表现得最好。

[学生可选择多种方式,体现学生特长,尊重学生。]

(3)学生展示。

(看谁的故事讲得生动,哪些同学演得精彩,谁的连环画画得形象。)

4、编、写动物寓言故事。

(1)同学们,我们已经了解了那么多的寓言故事,你发现这些故事的共同特点了吗?

(2)如果让你来编一个动物寓言故事,你准备编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3)故事里有什么动物呢?它们做了什么事?说了什么话呢?

(4)你为什么要编这样一个故事呢?故事里包含一个怎样的道理呢?

(5)出示要求(课件)

一、故事要有趣味性;

二、故事中要包含一个道理;

三、故事内容要完整,条理清楚。

(1)同学们可以自己编,也可以几个人一起编,编好后说一说。

(2)动笔把编好的故事写下来。

(写故事时可以对故事做一些修改。)

(3)出示学生写的动物寓意言故事,读一读,评一评。

三、课堂总结,置留作业

1、这节课,我们通过读、讲、演、画、编等多种学习活动,对有关动物的寓言故事有了更深的了解,而且自己还编写了寓言故事,你们真是了不起!

2、把自己编写的寓言故事讲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听。

教学后记: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案


第八单元

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结合重点词句

2.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体会到学习要练好基本功和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和道理。

3.练习提出问题和大家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学重点:体会人物的心理,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难点:体会描写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所要说明的意思。

教时:13课时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纪昌学射、妻子、拜见、理睬、肠胃、汤药、医治、百发百中、扁鹊治病、无能为力”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体会到学习要练好基本功和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和道理。

3.练习提出问题和大家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学重难点:

1.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结合重点词句。

2.体会人物的心理,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

2.正确读写“纪昌学射、

3.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体会到学习要练好基本功和防微杜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读书兴趣

我们读过《惊弓之鸟》的故事,还记得故事中的更赢吗?他不仅是射箭能手,更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今天,我们再去认识两位古代著名的射箭能手。他是谁呢?箭法又如何呢?

多媒体出示句子:飞卫是一名射箭能手。有个叫纪昌的人,相学习射箭;就去向飞卫请教。

读句子:说说从句子中,你了解到了什么?还想了解什么?(学生可能说:知道飞卫和纪昌都是射箭能手,知道纪昌是飞卫的徒弟,并且他能百发百中。可能提出这样的疑问:飞卫是怎样教纪昌的,使他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要想解开心中疑问,我们就来读寓言故事《纪昌学射》,我想,同学们不仅会从故事中找到答案,还会得到有益的启示。

二、自读自悟,完成以下要求

1.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

2.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为心中的疑问找到答案。

3.思考:你有什么问题想跟大家探讨?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三、交流讨论,朗读课文

1.指名课文,注意随机指导读正确词句。

2.汇报纪昌怎样学射的,指导学生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纪昌想学习射箭,向飞卫请教。飞卫让他练眼力,先练眼睛盯着一个目标,一眨不眨,后练把极小的东西,看成一件很大的东西,纪昌都照做之后,飞卫才开始教他开弓、放箭。后来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3.讨论疑问和交流启示。

学生可能提出以下疑问:飞卫为什么先让纪昌练眼力,而不先教他开弓放箭?

根据学生的交流教师可相机引导,让学生从多角度体会故事的寓意。

(1)假如纪昌不先练眼力,他会百发百中吗?

小结:纪昌学射的故事,告诉我们学任何一项本领,都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要想掌握射箭本领,就要先练眼力。要想掌握骑车本领,就要……;要想掌握滑冰本领,就要……;要想掌握操作电脑本领,就要……;要想掌握……,就要……。你能举例说一说吗?

(2)假如纪昌没跟飞卫学射,而跟一个普通箭手学射,会成为射箭能手吗?

小结:看来,学习本领和好老师的指导与自己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四、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指导读课文的2、3自然段。一是读好老师飞卫的话,要读得清楚明白。二是要读好纪昌的做法,通过“躺”“睁大”“注视”“每天”“聚精会神”“盯”等词语,读出他的认真和虚心。三是要读出纪昌练习眼力取得的非凡成绩——就是有人用针刺他的眼皮,他的眼睛也不会眨一下;那只小虱子,在纪昌的眼里一天天大起来,练到后来,大得竟然像车轮一样。要读出夸张的描写。

五、识字、写字、写词

1.识字:事、虱。

2.写字、写词。

指导重点:“昌”不能写成“冒”。“妻”把上半部分与“女”连起来。“刺”左半部分是“”不是“束”。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拜见、理睬、肠胃、汤药、医治、百发百中、扁鹊治病、无能为力”等词语。

2.练习提出问题和大家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体会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和道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认识了射箭能手纪昌,这节课再来认识一位古代名医,他是谁呢?

多媒体慢慢播放故事或发下阅读资料,学生阅读,了解扁鹊其人:

有一次,扁鹊和弟子子阳、子豹等人路过虢国,虢太子恰好患病,病得很厉害,人们都以为他死了。为此,全国正举行大规模的祈祷活动,把国家大事都撂在一边。扁鹊得知后,前去为虢太子医治。扁鹊告诉国君,太子患的是“尸劂”(类似今天的休克或假死)。于是,扁鹊叫弟子子阳磨制针石,在太子头顶中央凹陷处的百会穴扎了一针。过一会儿,太子就苏醒过来。接着,扁鹊叫弟子子豹在太子两胁下做药熨疗法。不久,太子就能做起来。再服二十天的汤药,虢太子就完全恢复了健康。从此以后,天下人都知道扁鹊有“起死回生”之术。

生读短文回答:故事中主要讲的是谁,他是什么人?

小结:看来,扁鹊真不愧是神医啊。就是这个神医扁鹊,与蔡桓公之间发生了一个小故事,并广为流传。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篇寓言故事《扁鹊治病》。

二、自读自悟,完成以下自学要求

1.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

2.边读边思考:扁鹊几次见蔡桓公?都说了什么?结果怎么样?练习简要地讲述课文内容。

3.把自己的疑问或写下自己受到的启示,准备与大家交流。

三、交流讨论,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指名读课文,注意指导读好“蔡桓公、敷烫、骨髓”等词语和第6自然段中扁鹊说的话:“皮肤病用热水敷……”

2.指名讲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3.交流讨论。

(1)交流学生的疑问。学生可能产生这样的疑问:

①扁鹊是有名神医,蔡桓公怎么会不相信他?

②明知蔡桓公不相信,扁鹊为什么还一而再再而三地去说?

③扁鹊为什么几天前就跑到秦国去了?

结合学生的疑问,结合讨论,体会蔡桓公根本没有觉察到自己有病,所以不相信扁鹊的话;而扁鹊出于医生的医德才一次又一次去提醒蔡桓公治病,当他觉得自己无法治疗时,跑到秦国,是出于自己安全的考虑。

相机指导读好扁鹊的话和蔡桓公的态度。扁鹊的话和蔡桓公的态度要结合揣摩他们的心理读好。扁鹊的话要诚恳耐心。

如:扁鹊第二次来看蔡桓公之前是怎么想的?第三次呢?第四次呢?

蔡桓公听了很不高兴,没有理睬他。”他心里会怎么想?

“蔡桓公听了非常不高兴。”他心里会想什么?

“蔡桓公觉得奇怪,派人去问他。”蔡恒公会怎么想,怎么说?

蔡桓公浑身疼痛,派人去请扁鹊给他治病。”此时浑身疼痛的他,又会怎么想

(2)交流受到的启示。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可相机点拨:蔡桓公本为患的是皮肤上的小病,怎么会要人命呢?使学生体会到防微杜渐,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不能讳疾忌医,固执已见等道理。

(3)如果能够跨越时空,你想对蔡桓公说什么?用几句话写下来,想想蔡桓公听了你的话会说什么?也用一两句话写出来。题目可用《跨越时空的对话》。

例文:

跨越时空的对话

我:蔡桓公,虽然你是国君,又快死了,我还是忍不住要说你两句:扁鹊是那样著名的医生,你怎么把他当庸医一样看呢?怎么怀疑他想显示自己的高明呢?他几次提醒你,你怎么就那么固执地认为自己没病呢?小病终于因没有及时治疗成了不治之症,这都怪你自己啊!我想你一定也在后悔吧!

蔡桓公:唉,你批评得没错。我快死了,没别的愿望,只希望大家从我的事中吸取教训吧!那个词叫什么?对,叫“防微杜渐”吧!

四、认读生字,抄写字词

重点指导:

对比记忆:“肠、烫、汤”的字形。

蔡,“祭”的第五笔是“フ”第六笔是捺。

教后记: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体会到学习要练好基本功和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和道理。

《文成公主进藏》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认识7个生字。读读记记“唐朝、西藏、大臣、求婚、断定、豌豆、耕种、技艺、沼泽地”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文成公主的功绩,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体会文成公主进藏故事的美妙与神奇。

3.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练习简单地讲述故事。

教学重难点:

了解文成公主的功绩,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练习简单地讲述故事。

教学过程:

一、课文的题目是《文成公主进藏》,谁能说说那些部分具体写文成公主进藏?

从第5自然段到13自然段,写文成公主进藏。

师简要讲述“文成公主入吐蕃的”历史事件。

二、请快速浏览课文这一部分,你能简要说说文成公主进藏中发生了几件事吗?

四件事。一条河挡住了去路,她找了一段树干搭了一座桥;在沼泽地上撒了一把羊毛,就走过去了;遇见恶乌鸦,以为松赞干布死了,修了一座石头房子纪念他;把乃巴山背走;遇见神鸟天鹅这件事。

三、抽学生简要概括。

师:我发现你们概括得都很简洁。如果把这部分的内容简要地讲述,你想怎么讲呢?

1.文成公主和她的随从们,跨过一条条河,翻过一座座山,走了一程又一程,终于来到西藏,和松赞干布结成夫妻。

2.文成公主向西藏出发,一路上,她搭桥、铺路、遇到恶乌鸦和神鸟天鹅、移走乃巴山,终于来到西藏和松赞干布结成夫妻。

四、一个运用故事中的话来总结,一个概括几件小事来总结,都是好方法。那么,文成公主进藏前几段,主要写了什么呢?你能不能用一两句话说一说?

五、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六、关于考验智慧一段,还可以说得更简洁一些?

“两个难题”就概括了,这样就简洁了。

七、我们来看课文最后一段,能用一句话说说它的意思吗?这件事仅仅是对西藏有好处吗?再读读第一句话。

八、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呢?

第一部分是求婚成功,第二部分是文成公主进藏,第三部分是文成公主的贡献。

九、把故事简要地与同桌交流一下,抽学生复述。

十、学生交流自己读过的民间传说故事。

十一、回家把故事讲给父母听。

教后记: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文成公主的功绩,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体会文成公主进藏故事的美妙与神奇。

[NextPage]

《普罗米修斯》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以较强的整体意识,在教学中展示一个思维放飞的过程,一个情感激荡的过程,一个言语转换的过程。重点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去体会普罗米修斯对众神之王宙斯的态度。普罗米修斯对火神大力神等众神的态度,人类对普罗米修斯的态度,并以此为路径,去阅读发现普罗米修斯“为人类造福决不动摇、决不妥协、决不改变”的态度的一致性,以及人们对为人类带来“火种”的英雄的敬佩之情和感激之恩的一致性。

教学目标

1.在体会人物心情和拓展阅读的同时,培养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2.在浏览、复读和绘声绘色的朗读中,记住普罗米修斯这个故事,构建“为人类造福,誓死不变”的英雄形象。

3.理解“气急败坏”、“饶恕”、“惩罚”、“驱寒取暖”等新词,积累“忍受、遭受、承受”、“决不会-更不会”、既不能——也不能“”尽管-就是“等词语和句式。

教学重难点:在体会人物心情和拓展阅读的同时,培养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大家自由的、放声的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能读出一幅一幅的画面来。

二、读着这一个感人的故事,想象着这一幅一幅感人的画面,你的心有没有被打动。仔细读读课文6、7、8三个段落。翻来覆去读,翻来覆去想,直到能把这“最严厉的惩罚”一点一点地说清楚了,你就停下来。(提醒:把能够反映这是最“严厉的惩罚”的句子用浪线画下来。)

1.谁用一句话谈谈你对“最严厉的惩罚”的感受?

2.这些句子让你有了怎样的感受?

3.哪些词语让你对“最严厉的惩罚”的感受更加真切?

(有四个层次,特别要体会3、4两个层次。A“锁”;B“啄”;C“不是一次,而是天天啄”;D、“不是一年两年,而是许多年”。让学生加上自己的联想,具体说说这“最严厉的惩罚”。)

4.面对最严厉的惩罚,普罗米修斯是怎样的态度?找到课文中的句子读读;理解“屈服”、“决不屈服”、“尽管――就是”,“如此”。

师生轮读“最严厉的惩罚”和“宙斯的态度”。

想象一下普罗米修斯的表现吗?面对普罗米修斯的态度,你有什么想法?

三、普罗米修斯决不屈服的态度,我们还可以从课文的其他地方感受到。

1.课文第5段

2.课文第一节“冒着生命危险————”。

四、互文阅读

1.(补充情节资料1)假如你是一位演员,你会如何朗读普罗米修斯的话?用“决不——”来说说他的态度。

2.(补充情节资料2)假如你是一位导演,你会要求演员如何来朗读普罗米修斯的话?用“决不——”来说说他的态度。

3.读课文最后一段。假如你是一位编剧,你会让普罗米修斯怎样对大力神说?

小结:(看板书)普罗米修斯为了给人类带来火种,在宙斯最严厉的惩罚面前,决不屈服,当火神劝他归还火种的时候,他表示决不——————,当他的好朋友河神要去向宙斯求情的时候,他还是——————,即是宙斯的心腹前来劝他的时候,他仍然是决不————。普罗米修斯就是这样一位真正的英雄,现在人们习惯叫他“取火英雄”。

五、在咱们中国的神话中,也有一位取火英雄,他的名字叫“燧人氏”。比较读读,这两个故事有哪些相同的东西在里面?

1.学生练习

2.交流:都是讲取火的事;都是讲取火艰难的事;都是讲人们怀念取火英雄的事。

3.为什么人们都如此怀念取火的英雄,而且5000多年来,一直传颂?(宜联系课文1、2段,理解火给人类带来了幸福和光明,火让人类远离了悲惨和黑暗)。

4.小结:火给人类带来了光明和幸福,带来了希望和理想。现在,当我们读到普罗米修斯这个名字的时候,不仅仅觉得他是一位神,一位英雄,更觉得他是人类的理想和希望。当我们叫着普罗米修斯的名字的时候,我们就会想到人类充满了希望,充满了理想。

六、总结:

普罗米修斯是大家都应该记住的故事。当然,我们今天学习普罗米修斯也是为了打开一扇门,打开一扇通往古希腊神话世界的门,课文后面的资料袋给我们列举了几个故事,大家都去读一读。

教后记:

《渔夫的故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渔夫是怎样用智慧战胜魔鬼的。

3.理清文章脉络,简要地讲述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1.2.3

教学难点:2.3

教学准备

师:多媒体故事画面或挂图及阅读要求、《一千零一夜》、小黑板;生:《一千零一夜》、《东郭先生和狼》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本单元前几篇课文,把我们引入了故事长廊。今天,我们再次阅读精彩的神话故事,《渔夫的故事》,从中去获得收获。

齐读课题

二、明确阅读要求,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1.默读连接语,用“——”句出阅读要求,课件展示。

2.阅读要求:把这个故事简要地讲给家人听,根据以往阅读的方法,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1)独立思考。

(2)四人小组讨论。

(3)抽说(分意义段,读懂每段重点内容。依次抓每段重点内容讲述。)

三、自学生字词、多音字

1.四人小组交流生字音形及词义。

2.读小黑板生字词(齐读、抽读、去掉音节读)。

3.读多音字。

撒sā撒网塞sāi塞车

sǎ撒种sài塞北

四、自学解决,简要讲述故事

1.自读课文,分意义段,并把段意写在书上。(给一定时间读书。教师巡视与生探讨。)

第一意义段(1-4自然段)渔夫捕鱼捞起了一个黄铜胆瓶,用小刀撬去瓶口锡封,一股青烟冒出变成魔鬼。

第二意义段(5-15自然段)魔鬼听说所罗门已死,没有惧怕,于是要杀死救他的渔夫,并讲出了理由。

第三意义段(16-25自然段)渔夫引诱魔鬼再次进入瓶里,并封住瓶口,战胜了魔鬼,转危为安。

2.生小声简述故事。

3.抽生讲述,其余认真听,等会补充,修正。(多媒体展示故事或挂图,图书结合看,并板书。)

五、揭示中心思想

1.出示多媒体阅读要求:认真默读课文,看看在比自己不知强大多少倍的魔鬼面前,渔夫是怎样做的?为什么这样做?渔夫用什么救了自己?

2.默读思考(给一定读书时间,教师与生探讨)。

3.四人小组讨论(要求:组长管理,从参与,教师参与。)

4.集体讨论,充分发表意见。

渔夫放出了魔鬼,救了他,魔鬼恩将仇报反而要杀渔夫。渔夫对魔鬼说:“我要问你一件事,你必须说实话。”“我没亲眼看见,绝对不能相信。”魔鬼要让渔夫想信自己是住在瓶里,于是就钻进瓶里,渔夫立刻封住了瓶口。渔夫战胜了魔鬼,救了自己。

渔夫设计引诱魔鬼进入瓶里,就可救自己。渔夫假装不相信魔鬼是住在瓶里,说:“我没亲眼看见,绝对不相信。”激将魔鬼,魔鬼要让渔夫相信自己是住在瓶里,于是钻入了瓶里。

渔夫用智慧救了自己,战胜了魔鬼。(板书)

5.读第三意义段。

六、读《东郭先生和狼》,认识魔鬼的本性

七、拓展

1.读资料表。

2.读《一千零一夜》。

板书设计

32*渔夫的故事

渔夫捕鱼捞到黄铜胆瓶放出魔鬼

魔鬼要杀渔夫恩将仇报

渔夫引诱魔鬼入瓶用智慧战胜魔鬼

教后记:能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渔夫是怎样用智慧战胜魔鬼的,理清文章脉络,简要地讲述课文内容。

《语文园地八》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把自己读过的一本好书,用普通话清楚明白地介绍给他人;通过互相介绍,了解什么是好书,激发读整本书、读好书的兴趣。

2.自主选择内容,自由习作,把自己想读的意思写清楚,学习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练习修改自己的习作。

3.读“我的发现”,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并交流自己的发现。

4.读背歇后语,积累歇后语,初步了解歇后语的作用。

5.熟读趣味故事,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奇妙,感受人物的才思敏捷。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读一本好书。

2.实物投影仪。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名言导入

对于书,我们都不陌生。书,好书,到底会给人带来什么呢?在我们以前,有很多有成就的人都说过读书的作用。

(多媒体打出,师生齐读)

列宁说:“书籍是巨大的力量。”

高尔基说:“爱护书籍吧,它是知识的源泉。”“每一本书都在我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让我看到一个不可思议的新世界。”

伏尔泰说:“当我们第一遍读一本好书的时候,我们仿佛觉得找到了一个朋友;当我们再一次读这本好书的时候,仿佛又和老朋友重逢。”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

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像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别林斯基说:“好的书籍是最贵重的珍宝。”

今天,我们就来交流一下,自己读过什么好书,向大家介绍一本你喜欢的好书。

自由交谈:自己读过哪些好书(说说书名,可不提及内容)

介绍一本好书

1.指名介绍一本好书。

a.请1名同学介绍一本好书。

b.征求大家的意见,想了解哪个同学读的哪本书,请那位同学介绍。

师生评价,概括出介绍、推荐一本好书的方法:一是要把书名、内容说清楚明白;二是可以从不同角度介绍──比如有趣的部分、书给人的启示、快乐等;三是要把握听的同学的疑问简要解答。

2.小组开始互相介绍。

可以介绍自己最想向大家介绍的一本书,也可以根据小组同学的兴趣,应他们要求,介绍一本自己读过大家又感兴趣的书。小组之间评价谁介绍得清楚,选出大家都感兴趣的一本或两本书。

3.各小组评出都感兴趣的一本书,以小组为单位在全班介绍,小组成员互相补充。

4.教师也参与介绍一本好书,在语言上给学生一种规范、引导和点拨。

5.根据学生介绍,把好书名字写在黑板“好书看台”里,鼓励大家有条件亲自读一读这些书。

再读名言,能说说通过以前的读书经历和今天的交流,你对谁说的话有同感?(学生交流,体会好书的作用)

小结:名人们说的书,应该都是指好书。今天,我们谈到的书,应该说也都是“好书”。这些好书会像营养品一样滋润我们的心灵,像朋友一样陪伴我们的人生,像窗户一样打开我们的世界,给我们力量、勇气和智慧。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和好书交朋友呢?

生活拓展

1.请家长为自己购买一本同学推荐的好书,要把这本书的内容跟家长介绍清楚。

2.在适当的时机,多开展几次“推荐一本好书”“推荐一种好杂志(报纸)”的活动,使学生对读书产生持久的热情。

第二、三课时习作

导入激趣,拓展思路

1.导语:同学们,我们已经写了不少作文了,每一次都有内容的要求。有的同学说,要是让我自己想写什么就写什么,那该多好!今天,就请同学们自由习作,写自己最想写的内容。

2.读习作提示,想想自己最想写什么。

3.教师小结:引导学生从内容和体裁两方面体会习作的自由。如内容,可以写人,可以写事,也可以写景;可以写实事,也可以写虚拟、想象中的事。体裁上,可以是故事,可以是童话、寓言,可以是散文,也可以是诗歌。

自主习作

师生评议作文

1.交流自己写了什么内容。

2.小组之内交流读习作,选出大家认为比较优秀的文章,并说说好在哪。

在读习作前,小组成员要把文章的特点讲一讲,以激发听者的兴趣。

3.同学读自己的习作。根据实际情况,可体现以下特点:内容各异,体裁各异,语言流畅,内容具体。

4.教师推荐一篇有明显优点也存在问题的文章,引导大家读、修改。修改后再读一读。

5.自己修改习作。

拓展阅读风格各异的小文

1.导读:写作文最好是有感而发,写自己真实的想法,真正要说的话,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写,这样的作文才会感染人。我们来欣赏一下风格各异的几篇文章,有的是专家写的,有的是小学生写的,相信一定会给你很大启发。

2.自由读文章。

第四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复习导入

1.读词语盘点中的词语。

2.听写词语。

3.互相纠错。

读对话,了解内容

1.自读“我的发现”,想想从小林和小东的谈话中,你知道小东有什么发现?

2.同桌分角色读,进一步读好对话。

谈一谈,小东有什么发现

1.谈一谈小东有什么发现?

2.谁还有相同的发现?

3.抓主要内容,你还发现有什么好方法?

学生自由谈,肯定学生学习中注意发现总结方法。

练习用自己能掌握的方法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在前几个单元中任选两篇概括)

读课本中的歇后语

1.读六个歇后语,说说发现了什么?

2.熟读歇后语。

3.讲解三个典故“关羽失荆州”“王羲之写字”“周瑜打黄盖”。如果学生知道,可请学生讲一讲。

4.背歇后语。

说说在读书过程中,关于用歇后语的句子。教师出示几个带有歇后语的句子,让学生体会歇后语在句子中的作用──使句子形象生动

1.“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没有坚持不懈的努力,张小亚是不会取得这么好的成绩的。

2.他对人了解得很深刻,讲起某人的特点来,那真是王羲之写字──入木三分。

3.你才有了一次好成绩,看,一大意又落后了。这真是应了那句话:关羽失荆州──骄兵必败。

第五课时趣味语文

趣味语文

1.自读两个小故事,读熟练。

2.你觉得趣在哪?说一说。

3.读对子,反复吟诵,感悟趣。

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

风扇扇风,风出扇,扇动风生

花甲重逢,增加三七岁月

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

4.拓展作业:

把书中的故事讲给家人听。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搜集趣联妙对故事,在语文活动课上讲给老师和同学听。

阅读延伸

课外作业:读选读课文。

教科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参第八单元


第八单元

本单元的单元主题是“廉洁自律”。选入主体课文《一夜的工作》《布衣元帅》;在“快乐读书屋”中选入《清贫》和《林则徐求雨》。在这4篇课文中向学生们展示了四位近代和当代杰出的历史人物和无产阶级革命家周恩来、徐向前、方志敏和林则徐的事迹,这几位人物的共同特点是克己奉公、廉洁自律。相信这四位人物的事迹一定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在“能说会写”板块中设计有“怎样提出批评”“当时应该这样做”等口语交际和习作练习。“语文七色光”中安排了语文基础知识和能力训练、语言积累、文化知识介绍、大家一起来等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在本单元阅读教学中要注意拉近学生与课文中人物和事件的距离,想方设法让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人物的高尚品格。

15一夜的工作

教材说明

〔解题〕

《一夜的工作》是何其芳写的一篇记叙文。

何其芳(1912—1977),我国现代著名诗人、文学家。四川万县人。1929年开始发表作品。1935年在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后,先后在天津、山东等地中学教书,并创办《川东文艺》《工作》杂志。1938年到延安,在鲁迅艺术学院任教。1944年至1947年,两次到重庆工作,曾任中共四川省委委员、宣传部副部长、《新华日报》副社长等职。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文学评论》主编。著有诗集《夜歌》《夜歌和白天的歌》,散文集《画梦录》《还乡杂记》,文艺论文集《关于现实主义》等。

本文节选自何其芳写的《回忆周恩来同志》。文章写“我”陪同周总理审阅第一次“文代”会上的报告稿,亲眼见到周总理一夜工作的情形,热情赞颂周总理不辞劳苦的工作精神和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表达了对周总理的崇敬与爱戴的感情。文题是一个偏正词组,中心词是“工作”。“一夜的工作”就是工作了一夜。

〔结构分析〕

本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共7个自然段,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我”把周总理在第一次“文代”会上的报告记录稿送周总理审阅。这是“我”能够看到周总理一夜的工作的前提条件。

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写“我”看到了周总理一夜工作的情形。这部分是全文的重点。先写总理让“我”睡觉,而他却仍在工作。再从两方面写醒来后看到总理工作的情形,一是如何审阅文稿,表现周总理不辞辛苦与认真的精神;二是吃夜宵的情形,表现周总理廉洁自律、艰苦朴素的品格。

第三部分(第6、7自然段),写“我”的感慨与激动,盛赞周总理的伟大、高尚。

〔语意理解〕

“周总理在第一次‘文代’大会上做了报告。《人民文学》杂志要发表这个报告,由我把记录做了整理,送给总理审阅。”

两句话交代了“我”去总理办公室的缘由。“报告”是周总理做的,报告稿是凭录音整理的,要在正式的、国内影响很大的《人民文学》上发表,必须交由报告人亲自审阅。这是要求,也是责任。由此,“我”得以进入中南海政务院总理办公室。这是一个文艺工作者接触伟人的千载难逢的良机。“第一次‘文代’大会”,全称“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会”,1949年7月2日在北平(今北京)召开。会上,周总理作了政治报告。《人民文学》是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的大型文艺期刊。“审阅”,审查性阅读。

“这一天,总理办公室通知我去中南海政务院。”

这一句交代总理办公室的地点及“我”去陪总理审阅文稿的时间。“办公室”,本意指办公的屋子,在这里指负责周恩来总理日常行政性事务的部门。“政务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的简称,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4年9月15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是我国国家政务的最高执行机关。后改为“国务院”。

“那是一间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室内设备极其简单,一张不大的写字台,两把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

这句话描述了周总理办公室的陈设。先写屋子“高大”,又是“宫殿式”的,说明此屋原为皇家园林的一部分,豪华而气派。接着笔锋一转,描述总理在此办公的条件出乎常人意料的简单。作者把每个设备名称前都用数量词和程度词去修饰,强调“简单”之极。写了3件设备:写字台,只“一张”,还“不大”;“转椅”,有“两把”,都是“小”的;“台灯”,仅“一盏”。这是一个普通工作人员的配备标准。作者极为感叹,用“仅此而已”作结,再次强调其简朴:仅仅这几样,再无别的东西了。这是从办公条件角度写周总理生活的简朴。

“总理见了我,指着写字台上一尺来高的一叠文件,说:‘我今晚上要批这些文件。你们送来的稿子,我放在最后。你到隔壁值班室去睡一觉,到时候叫你。’”

这是写周总理工作的情形,从数量和时间上表现周总理工作繁重、紧张,工作效率极高。“一尺来高的一叠文件”,说明工作量大,工作繁重。人的阅读速度是有限的,批文件又不能浏览,要仔细读,准确理解文件内容,然后拿出处理意见,再写在批件上。批每一份都要花不少时间,批“一尺高”的文件该用多少时间哪!“今晚要批这些文件”,指明繁重的工作量必须一夜干完,足见周总理思维敏捷,工作效率非常高。

“他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用铅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一个小圆圈。他不是浏览一遍就算了,而是一边看一边思索,有时停笔想一想,有时还问我一两句。”

这是具体记叙周总理审阅文稿的情形。作者使用4个动词,描述周总理审阅的方式。一是“看”,即阅读,透过文句了解文稿内容;二是“圈”,对文句做出标记;三是“思”,理解文稿的内容,作出判断,想出处理办法;四是“问”,了解情况,解疑解惑。这4个动词与“不是浏览”说明周总理审阅文稿十分认真,一丝不苟。文件多而时间短,一般人可能敷衍,看看就算了,或让秘书、下属去处理,然而周总理不这样,亲自审阅,并且决不马虎。

“值班室的同志送来两杯热腾腾的绿茶,一小碟花生米,放在写字台上。总理让我跟他一起喝茶,吃花生米。花生米并不多,可以数得清颗数,好像并没有因为今夜多了一个人而增加了分量。”

这3句写周总理夜宵的食物,从饮食角度写周总理生活的简朴。周总理工作一夜,吃点夜宵理所应当,然而他在夜宵中饮的是“绿茶”,吃的是“花生米”,也是仅此而已。绿茶只两杯,一人一杯,花生米“数得清颗数”极言量少。付出多多,补给少少。读来令人唏嘘感叹,心中立起一个纯正朴素、品高德重的伟人形象。

“喝了一会儿茶,就听见公鸡喔喔喔地报晓了。总理站了起来对我说:‘我要去休息了。上午睡一觉,下午还要参加活动。你也回去睡觉吧。’”

这是说总理整整工作了一夜,极言工作时间之长。“喝了一会儿茶”,表明间休时间很短。鸡叫,表明天亮了。上午睡觉,下午参加活动,活动太多。联系前文,既可看出总理能力强,智慧超群,工作效率高,又可看出总理太劳累,是在夜以继日、日以继夜地工作,真是一腔热血献国家,鞠躬尽瘁为人民。

“看啊,这就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总理。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每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的。你们看见过这样的总理吗?”

这是作者在抒发激越的情感。共4句。第1句,表明无比劳苦、十分简朴就是中国总理的风格,句中洋溢着自豪情感。第2句,说明总理的可贵精神与高尚品格绝非虚浮的颂扬,而是真实的,“我看见了”,“我”是目击者,句中流淌着幸福情感。第3句是文章点睛之笔,指出这一夜不过是总理辛劳与简朴的例证,是他全部工作与生活的缩影。周总理一生都在辛勤地操劳,追求清正廉洁,这句话中翻滚着作者冲动的情感。第5句用反问形式向世界呼喊:你们看不到这样的总理,因为其他任何一个国家总理不可能如此;我看见了这样的总理,因为我目睹了总理“一夜的工作”,这句中蕴涵了澎湃的激情———自豪、幸福、激动相融之情。

〔写作特点〕

1.选材典型。

本文只选择周总理“一夜的工作”作具体记叙。这一夜工作代表了总理的一生工作,赞美了总理令人敬服的精神与品格。作者选取了典型性材料,采取以点带面的方法来构思。总理可贵精神的内涵是博大的,作者只选取了两方面来写:一是工作上的一丝不苟与超群的能力,二是生活的简朴与平凡。

2.多种表现手法的综合运用。

文章运用了对比法,比如宫殿式办公室中简朴的设备;“我睡觉”与周总理在工作,位高却饮食平平等,都是用对比法。数字法在本文也多次使用,如“一张”“一盏”“两把”“一尺”“一叠”等都突出了总理的精神与品格。此外,作者恰当地运用了记叙与抒情。特别是结尾段的抒情,升华了主题,把周总理放到全世界去颂扬,表明总理的精神与品格无与伦比。

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通过本文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周恩来总理一夜的工作的情况,了解他工作认真、生活简朴。进而体会到周总理是一个爱国爱民、艰苦朴素、不辞辛劳的人,从而使学生对周总理产生崇敬和热爱之情。

2.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理解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4.认识5个生字。会写出12个生字及注意生字结构。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学习课文,找出重点词句,体会其含义,并且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去真正体会总理的可敬可爱之处。

2.查找资料,对周总理的事迹有更全面的了解。

〔教学准备〕

1.教学挂图或多媒体课件。

2.查找相关总周理的资料。

〔教学时间〕

建议本课教学2课时。

〔操作要点〕

1.读书指导。

⑴激情导入,板书课题。

①由于记录周总理的事迹和歌颂总理的有关文章很多,可以由教师出示赞扬周总理的诗句,让学生谈谈感触最深的地方,或者是直接让学生们讲一讲有关周总理的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②板书课题。

⑵初读正音,读通课文。

①让学生们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②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纠正学生读错的字音。

③小组内同学之间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掌握语速,读出对周总理的崇敬之情。

⑶再读课文,合作讨论。

①再读课文。可以让学生根据对课文的初步理解有感情地读课文。

②整体感知。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概括对总理一夜工作的感受,鼓励学生自由发言。

③抓住中心词语。从学生的发言中,提出课文中的重点部分是围绕着总理这一夜的工作“劳苦”和“简朴”这两个词来展开的。

④合作讨论。引导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讨论:总理这一夜的工作是怎样的劳苦和简朴呢,画出具体的词句来谈一谈。在这一教学环节中,让学生抓住重点的词句谈理解,从具体的语句中体会周总理虽然身为国家领导人,但是他的生活和工作却是如此的简朴和辛苦。

⑤播放周总理工作时的录像片或是展示挂图,让学生们进一步理解总理生活环境的简朴,工作的辛苦,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从而对总理产生崇敬之情。

⑥结合实际,展开想象。在现实生活中,学生一定会认为作为一位总理的生活一定是十分气派的,但是文中的描写却不是这样。比如说,可以让学生由“那是一间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与我们现今实际生活展开想象,而后又与文中对照;可以让学生从“值班室的同志送来两杯热腾腾的绿茶,一小碟花生米”这里来联系学生实际的生活体验去谈总理生活的简朴,加深学生对总理的热爱之情。

⑦再读课文,深刻感悟。让学生们理解总理一夜工作的辛苦及生活简朴后,可以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师指导学生评价。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通过文中“我”与总理短暂的相处来看,可以看出什么?从而让学生们体会到总理对下属的爱及“我”对总理的发自内心的崇敬。

⑷扩展延伸。

可以通过课件播放总理生前最后一段日子的工作时间表,加深理解周总理工作的辛苦。或者在教师的总结中播放在1998年总理诞辰100周年的时候,作曲家三宝写的曲子《你是这样的人》,加深对伟大总理的无限崇敬之情。

2.积累内化。

⑴完成文后的练习。

⑵收集周总理的相关资料和图片。

3.认字写字。

⑴认读生字。

①再读课文,找出课文中含有生字的词语或句子,画出来同桌相互读。

②请“小老师”上台指字,领学生读字。并且指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记住这些生字。

③“开火车”认读生字。

⑵指导书写。

①学写“叠”字,注意上面三个“又”字的位置和大小安排。

②学写“咨”字,注意下面的“口”字,一定不要托住上面,要写的小些。

③学写“喔”字,注意“口”字旁的位置。

④注意“浏、碟、杂”等字的结构安排。

4.练习。

在班级里开展纪念总理的活动,表演节目来追念总理。

16布衣元帅

教材说明

〔解题〕

《布衣元帅》是写徐向前元帅生前事迹的记叙文。文章通过3个小故事赞扬徐向前元帅不居功自傲,廉洁自律、朴实无华的革命者本色。

徐向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缔造者之一,党、国家、军队的卓越领导人,我国著名的“十大元帅”之一。1901年11月8日生于山西省五台县永安村。1924年6月入黄埔军校一期学习。192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他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他处处以党和人民利益为重,始终保持廉洁奉公、艰苦奋斗的作风,为党、国家和人民无私地奉献毕生的精力。1990年9月24日病逝。

本文用一个偏正词组作标题,中心词是“元帅”。“布衣”,指用布做的衣服,在古代,平民穿布衣,所以,又用布衣代指平民,即普通百姓。“布衣元帅”,像普通百姓一样的元帅。这个标题概括了文章内容,赞扬了主人公的美德。

〔结构分析〕

本文结构比较特殊。先用一个自然段作导语,由3个故事构成了文章的主体,每个故事各立标题。从大的结构看,应分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概述徐向前元帅始终保持革命者朴实无华的本色。这是本文的“导语”。

第二部分(3个小故事),写徐向前元帅保持朴实无华的3个小故事。这是本文的“主体”。

第一个故事,“一块地毯”。写徐向前让秘书把自己家里配发的地毯送到三座门招待所,表现徐向前元帅不讲求待遇,处处想着国家利益的克己奉公的优秀品质。

第二个故事,“看门老人”。写一个干部带妻子来访,把徐向前元帅误作看门老人,表现徐向前元帅不居功自傲、平易近人、朴实无华的优秀作风。

第三个故事,“路是自己走出来的!”。写徐向前元帅教育子女不要依靠父母,要自立做人,表现徐向前元帅不搞特殊化、严于律己的优秀品质。

〔语意理解〕

“徐向前元帅革命一生,功高盖世,但从不居功自傲,始终保持革命者朴实无华的本色。办公室墙上,他亲笔书写的‘人民的公仆’5个大字的横幅,就是他一生品质的写照。”

这两句新闻导语性质开篇的话,概括了徐向前元帅一生的业绩与优秀的品质。第1句是一个转折复句,先概述“功高盖世”,再一转笔锋,赞扬他“朴实无华”的本色。“功高盖世”,盛赞功劳居世人之上。“居功自傲”,认为某件事情的成功是由于自己的力量,产生骄傲自大情绪。“朴实无华”,朴素踏实而无华丽的炫耀。“本色”,物体原来的颜色,本文指原本的品质。第2句是个单句,指出徐向前以“人民的公仆”为座右铭,并身体力行,最终成为真正的“人民的公仆”。“公仆”,为人民大众服务的人。“横幅”,横的字画、标语。徐向前自书横幅“人民的公仆”,表明他用“人民的公仆”来提醒自己保持革命者本色,坚持为人民服务。“人民的公仆”是徐向前“一生品质的写照”,是说“人民的公仆”正描绘出徐向前的言行与品质,也就是徐向前做到了人民公仆的要求。

“买块新地毯要花好多钱呢。”“现在国家还很穷,每元钱都应该用到建设上!”

这是徐向前教育、动员秘书把地毯交给三座门招待所的两句话,是徐向前见到家中铺上地毯后“不高兴”的原因。第1句说明买地毯很贵,买地毯要花许多钱,因而不该买地毯铺。第2句进一步指出国家穷,要节约开支,把有限的钱用在国家建设上。这是讲要处理好国家和个人的关系,把国家建设放在第一位。这是《一块地毯》这个故事的关键句,表现徐向前元帅不追求物质享受,时刻关心国家利益的品质。这是徐向前元帅“朴实无华”本色的第一方面。

“做梦也没想到元帅会是这样,比普通人还普通呢!”

这是新娘子自言自语的话,也是她内心活动的揭示。前文提到新娘子心目中元帅的形象:很威风,车马盈门,卫兵不少。这是她按过去元帅的形象猜想出来的。一是盛气凌人(很威风),二是宾客及办事人员繁多(车马盈门),三是戒备森严(卫兵不少)。正因为如此才产生了两次错误判断,误以为徐向前是“看门老人”。当她确认这个布衣老人正是元帅后,才会惊诧不已。“比普通人还普通”是不正常的,这种感慨是对徐向前的颂扬,这句话是“看门老人”这个故事的关键句,表现徐向前元帅生活俭朴,平易近人,不搞特殊化的品质。这是徐向前元帅“朴实无华”本色的第二方面。

“‘路是自己走出来的!’徐帅常常告诫自己的子女,不要靠爸妈去‘铺路’。”

这两句话是讲徐向前元帅教育子女如何做人。这是一个科学的教育方法。徐帅反对为子女“铺路”的做法,他主张“路是自己走出来”,即靠自己的才智和辛勤努力,开创自己的事业。这两句是并列关系,先肯定,再否定,否定是为强化肯定。这两句话是“路是自己走出来的”这个故事的关键句,表现徐向前严格要求子女不搞特殊化,不仅自身“朴实无华”,也要求子女不搞特殊化,让“朴实无华”的好品质代代相传。这是徐向前元帅“朴实无华”本色的第三方面。

〔写作特点〕

1.文风朴实无华。

文章是用朴实无华的风格写“朴实无华”的徐向前元帅的。本文思路朴实。一开头就开门见山直点主题,接下去写3个小故事印证主题,使人信服,敬服。其次,语言朴实。全文平白如话,很像一个普通百姓在娓娓讲述心目中崇敬的老元帅。无华词,无赘句,也不夸张、形容,很少修饰。因此,读者读起文章来毫不费解。

2.构思有创意。

文章虽平白易懂,但也不失艺术化的记叙。比如,文题用的是一个老词去表现当代英雄,这是艺术的“老词新用”。结构新颖,简短开场白后,并列写3个小故事,成为开场白观点的例证,大有“君若不信,有事为证”之意。3个小故事,都拟了小标题,标题短小精悍,都是故事内容的浓缩,第3个小故事还以主人公的名言为标题,更为醒目、深刻。

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徐向前元帅俭朴、自律、甘为人民公仆的优秀品质。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简要叙述课文中这几个小故事。

3.认识3个生字,会写本课的12个生字。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中三个小标题的含义,理解本课是怎样通过三个具体事例来突出本文中心的。

2.从徐向前元帅的言行中体会其高尚品质。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或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建议本课教学2课时。

1.读书指导。

(1)板书课题,明确题意。

①板书课题。

②齐读课题后,引导学生们说说在字面上是怎样理解这个题目的意思。可以在学生回答后,教师对文中的人物做必要的介绍,然后让学生真正弄清“布衣元帅”的含义,从题目的分析加深对课文中心的理解。

(2)初读正音,读通课文。

①学生自由读课文,可以大声朗读,也可以小声读,还可以默读。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②指名读课文,再次正音。

(3)提出质疑,讨论交流。

①质疑:指导学生带着疑问再读课文,可以让学生在读文前考虑一下这篇课文在记叙的形式上与我们平时所学的课文有什么不同?(主要让学生谈出本课是在本文的大标题下又立三个小标题,讲述了三件事情来说明一个中心的结构)或者让学生们带着疑问初读课文,用多种方法理解不懂的词语,画出疑难的句子。可以通过小组内讨论解决,也可以提出来大家解答。

②合作交流: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讨论:

A.文中的三件事,每件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概括地说一说。

B.为什么把徐向前元帅称为布衣元帅,课文中的哪件事给你的印象最深。进而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中心。

C.课文用了三个小标题写了三件事,要让学生仔细体会三个小标题各有什么含义,体现了徐元帅的什么品质。

以上三个问题是本课的重点,要给四人学习小组充分的时间让他们讨论研究;然后每个小组找代表同学来回答问题,在全班交流。

(4)指导朗读。

对于心理活动的描写和人物的对话,要加强朗读的指导。如“一块地毯”这个故事中,秘书前后的心理变化描写,先是“心想:一个元帅家里铺块地毯,谁也不会说过分”;然后又写了“秘书很不情愿。他想:一个高级干部招待所,也不缺这块地毯呀!”最后写“秘书感动得说不出话,当天就把地毯送到了三座门招待所。”在朗读训练中要抓住秘书感情的变化。同时对徐向前与秘书的对话,也应该加强朗读指导。又如在“看门老人”这个故事中,则应抓住新娘前后不同的想法与感受进行朗读指导。在“路是自己走出来的”这段中重点抓住人物的对话进行朗读指导。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发挥示范作用,还要引导学生学会评价。在评价时,既要鼓励学生指出优点,又要提出不足,在师生共同评价中,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2.积累内化。

⑴自选词语,由学生独立完成。

⑵完成文后练习。

⑶搜集、积累体现老一辈革命家艰苦朴素精神的资料,全班交流。

3.认字写字。

(1)认读生字。

①再读课文,找出课文中含有生字的词语或句子,画出来多读几遍,巩固识字。

②可以让学生们讨论后让学生自由举手,喜欢教哪个字就教哪个字。

③“开火车”认读生字。

(2)学写生字。

本课中的“帅、徐、婚、漆、祥”等字写时要注意左窄右宽。“祥”的偏旁是“礻”不是“衤”。

在书写“剥”这个字时要注意左宽右窄,并且这个字的左半部不要写成“录”而是“录”的变形。

写“革”这个字时不要将上半部写成“艹”。

4.练习。

收集徐向前元帅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快乐读书屋八

清贫

教材说明

〔解题〕

《清贫》是方志敏的遗作。

方志敏(1900—1935),我国无产阶级革命家,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和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的创建人之一。江西弋阳人。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县委书记、特委书记、省委书记、省军区司令员、闽浙赣工农民主政府主席、红十军政委,1931年当选为中央工农民主政府执行委员、主席团委员。1934年11月,率红军抗日先遣队北上抗日,途中遭国民党反动派阻击。1935年1月,在江西德兴县怀玉山陇首村与国民党军作战时因叛徒魏长发出卖而被捕,在狱中坚贞不屈,8月6日在南昌下沙窝英勇就义。遗著有《可爱的中国》《狱中纪实》等。《清贫》是方志敏被捕后写的一篇文章。

本文记述了被俘时两个国民党士兵搜身而一无所获后,坦荡地表白矜持不苟、廉洁奉公是共产党员的美德。指出清贫、洁白、朴素是革命者战无不胜的力量源泉。“清贫”,清白、贫穷,一无所有。本文用这个词作标题,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表明本文写共产党员以恪守清贫为美。

〔结构分析〕

本文共10个自然段,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我”从事革命十余年,从没有奢侈过。这一部分是开篇的议论,提出全文的主旨:清贫是共产党员的美德。

第二部分(第2-8自然段),写被俘时被两个国民党士兵搜身的过程。这部分记叙得很具体。先写两个士兵认为“我”是共产党的大官,能搜出钱财。再写两个士兵仔细搜身后,继而用武器威胁仍找不到钱财。最后写两个士兵拿走一个怀表和一支自来水笔。这个事例证明共产党员确实恪守清贫。这是从随身所带物品角度写,是印证主旨的事例之一。

第三部分(第9自然段),写“我”家中也只有几套旧汗褂裤和几双缝底的线袜。这是从家中财产角度写,是印证主旨的事例之二。

第四部分(第10自然段),写清贫、洁白、朴素是革命者战胜困难的原因。这是本文的总结。

〔语意理解〕

“在这长期的奋斗中,我一向是过着朴素的生活,从没有奢侈过。”“这在有些人看来,颇似奇迹,或认为夸张;而矜持不苟,舍己为公,却是每个共产党员具备的美德。”

这两句话居于第1段中,阐明一个观点,清贫是共产党员的美德。这是开篇点明主旨。第1句是自我表白,革命多年一向清贫。第2句是并列复句,从正反两方面谈不同人对清贫有不同看法:有些人认为是奇迹或夸张;共产党员认为这是美德。“有些人”概指国民党反动派之流,他们从“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观点出发,认为获得钱财是人的本性,经手巨款而不贪简直是不可思议。共产党员则相反,搞革命不为发财,而是为天下百姓的解放,必须把有限资金用于革命事业,事业兴旺、成功是革命者的心愿、本色。这两句是本文中心所在。“奢侈”,花费大量钱财,追求过分享受。“颇”,很,相当的。“颇似奇迹”,非常像是奇迹。“矜持”,拘谨,拘束。“不苟”,不随便,不苟且。“矜持不苟”,本文指约束自己,恪守清贫,不随便放弃操守。

“我不比你们国民党当官的,个个都有钱。我今天确实是一个铜板也没有。我们革命不是为着发财啦!”

这是方志敏回答国民党士兵的话,字字有力,落地有声,赞扬了共产党员恪守清贫的美德。这句话把国民党官员与共产党干部加以对比,讽刺了国民党贪污腐化、聚敛民财、盘剥百姓的丑行。赞美共产党员的美德。“个个有钱”,指出聚敛民财、盘剥百姓在国民党中不是个别现象,而是人人如此。“一个铜板也没有”,强调“清贫”。“不是为了发财”,阐明革命者的宗旨,不为个人谋利益,要为天下谋幸福。

“我说出那几件‘传家宝’来,岂不要叫那些富翁们齿冷三天!”

这句话进一步讲共产党员是清贫的。前文写身上没带钱财,这里又讲家中没有值钱物品,共产党员家里家外都是清白如洗。“传家宝”,指前文说的几套旧汗褂裤,几双缝底线袜。这两种物品都是日常穿用物品,而且褂裤已陈旧,线袜还缝补过。就是这些,已经是方志敏的“传家宝”了,可见,共产党员真“清贫”到了什么程度。

“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

这句是对全文的总结,也是共产党员追求清贫的品格的宣言。这句话指出清贫这一品格的意义在于它是战胜困难、克敌制胜的关键。恪守清贫、洁白、朴素,才能不沾染贫污腐化,才能获得人民的敬爱与支持。“得民心者得天下”,只有这样,事业才能成功。“清贫”,是不追求物质享受;“洁白”,是心地纯洁,一心为公;“朴素”,是生活节俭。3个词从物质与精神两个方面揭示共产党员美德的内涵。

〔写作特点〕

1.叙议结合的写法。

这是一篇议论性很强的记叙文,文章将叙述与议论有机结合在一起。一开头是一小段议论,提出了一个鲜明的观点。接着举国民党士兵搜身而一无所获、家中的财产少得不能再少两个事例,说明这个观点。最后,以议论作结,阐明“清贫”的伟大意义。这样围绕“清贫”阐述,有理有据,无可辩驳地说明了本文观点。

2.强烈的对比。

全文从头到尾,都在对比。一开篇便对比,如,革命久远,身居高官,却不奢侈;经手巨款,却不贪占;对清贫,有人不信,有人坚持。例举中更是巧用对比,如,两士兵认为方志敏应该有钱,但却搜不出钱。再如,用国民党高官的品质与共产党高官的品质相对比。写家中有“传家宝”,却仅是旧褂裤与线袜;自己认为是“宝”,富人却“齿冷”三天。巧用对比突出了共产党的美德。

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了解方志敏同志虽然掌握革命款项,却生活清贫,没有积蓄的故事,让学生体会方志敏廉洁自律、不怕贫苦和艰苦奋斗的美德,从而激发学生们对革命领导人的敬爱之情。

2.学习本文通过人物的个性化语言、动作的描写使人物形象鲜明的写作方法。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认识本课的9个生字。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联系重点语句体会方志敏同志清贫一生的原因。

〔教学准备〕

挂图或多媒体课件。

课前可让学生查找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

建议本课教学1课时。

〔阅读建议〕

建议采取“读题释题———读书交流———朗读感悟”的读书方法,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对方志敏的敬佩之情得以升华。

1.读题释题。

(1)板书课题。可以让学生说说‘清贫’是什么意思。

(2)质疑引趣,导入正文。

引导学生说一说课前查到的有关“方志敏的”资料,了解他是个掌管革命财物的“大官”,同时告诉学生文中所说的清贫的人就是这个管钱的“大官”,竟然会身无分文,以此设疑,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读书交流。

(1)让学生自由地朗读课文。说一说这篇课文讲了什么事。

(2)说一说读完本文后你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

(3)交流:方志敏同志的“清贫”都体现在文中的哪些地方?从中读懂了什么?

先由四人小组讨论、交流,然后每个小组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问题来回答。做到生生交流、组组交流、全班交流。

3.朗读感悟。

(1)让学生们通过个人读,同桌互读,或是分段朗读,将课文读通读顺。

(2)学生找自己的小伙伴来分角色朗读,注意要读出不同人物的不同语气。从而体会方志敏的高大形象。在朗读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人物品质,可以加上学生的想象用恰当的动作表演。

(3)通过朗读,再一次感受方志敏的“清贫”后,让学生们谈一谈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4.检查识字。

“吓”是多音字,既读hè(威吓、恐吓)又读xià(吓了一跳)。

5.课后鼓励学生讲一讲知道的方志敏同志的其他故事。

林则徐求雨

教材说明

〔解题〕

本文是一篇写历史名人林则徐为官清廉的故事。文章记叙了林则徐巧妙地制伏手下官吏为百姓募钱购粮的事,赞扬了林则徐关心百姓、惩治腐败、清正廉洁的品格与足智多谋的办事谋略。

林则徐(1785—1850),清末政治家。字少穆,福建侯官(今闽侯)人。嘉庆十六年中进士。他有政治远见,关心国家前途与百姓疾苦。任东河河道总督时曾修治黄河,任江苏巡抚时又修白茆、浏河等水利工程。1838年在湖广总督任内,禁止鸦片,成效卓著,是禁烟派代表人物。鸦片战争爆发后,他严密设防,使英军在粤无法得逞。因受投降派诬陷被革职,赴浙江筹划海防,不久充军新疆。后起用为陕西巡抚,擢云贵总督,因病辞职回原籍。1850年起任为钦差大臣前往广西镇压农民起义,在途中病故于潮州普宁县。著有《林文忠公政书》《信及录》等。

文题《林则徐求雨》是一个主谓词组,点明主人公和事件,概括了本文主要内容。“求雨”,请求上天降雨解旱。过去,受迷信思想影响,遇久旱不下雨,人们认为是上天的惩罚,于是举行仪式,祈求上天怜悯降雨解旱。

〔结构分析〕

本文共11个自然段,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大旱之年,林则徐向官员募钱买米赈灾,官员不肯捐钱。这是林则徐“求雨”的原因,提出了捐钱买米这个问题。

第二部分(第2~10自然段),写林则徐率众官员设坛求雨。这是林则徐“求雨”的过程,实际上是捐钱买米这个问题的解决过程。这部分是本文重点,反映林则徐处理问题的高超艺术。先对官员提出求雨前的要求:沐浴吃素,诚心诚意。再让众官在烈日下暴晒。接着让众官饮茶引发呕吐,检验呕吐物。最后揭露众官只知享受,不关心百姓疾苦的丑行。可见,林则徐“求雨”实际是为百姓募钱。

第三部分(第11自然段),写众官又惭愧又害怕,愿意捐钱。这是林则徐“求雨”的结果,捐钱买米这个问题得以解决。

〔语意理解〕

“林则徐看了,心里十分着急,就命令官员捐钱买米,平价卖给百姓。他一再劝官员们尽自己的力量,主动捐助。可是官员们都说自己没有钱,结果没有一个人肯捐献。”

这3句话交代了本故事的背景,提出了捐钱为百姓买米的问题。3句话是用对比法写的,写出了在百姓挨饿的时候林则徐与众官员的不同态度。林则徐看在眼里,急在心上,说明他心系百姓,关心百姓疾苦,与百姓心连心;众官员对百姓挨饿漠不关心,只知自己享受,明明有钱,偏谎称无钱,拒不捐钱。“命令官员”捐钱买米,不是不民主,而是众官腐化成性,自动捐是不可能的,只能“命令”。“一再劝”,是说林则徐不单命令,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林则徐又“刚”又“柔”,足见他对百姓关心之切,也看出他讲究策略。

“我们这些人平时养尊处优,过着舒适的日子,一点不知道民间的疾苦。今天我跟各位来尝尝这种滋味。”

这是林则徐命众官受烈日暴晒的话。“求雨”不过是林则徐募捐赈灾的手段,为让众官毫无觉察自愿捐钱,他按真实的求雨要求去做。事先,沐浴吃素,事中焚香祈祷,以示诚心。接受日晒,既表示诚心以感动上天降雨,又让众官吃点苦,以体恤百姓之情。第1句批评众官的腐化生活,是“因”;第2句让众官体验“苦”,是“果”。“养尊处优”,指生活在优裕的环境中。“疾苦”,(人民群众)的苦难。

“验看结果,官员们吐出来的都是荤腥的山珍海味,只有林则徐吐出来的是粗劣的野菜和杂粮。”

林则徐“求雨”过程用3个策略:第一是沐浴吃素;第二是烈日暴晒;第三是饮茶呕吐。这三个策略一步一步“诱”众官自爆“原形”,被林则徐抓住了错处,最后不得不为灾民捐钱买米。本句写出他的第三个策略,用对比法指出众官腐化成性,林则徐清正廉洁。“荤腥”,指鸡鸭鱼肉等食物。“山珍海味”,指产于山野和海洋中的各种珍稀食品,多指丰盛的菜肴。“荤腥的山珍海味”,指众官没有恪守“沐浴吃素”的要求,说明他们一向腐化堕落。“粗劣”,粗糙低劣。“野菜”,可以食用的野生植物。“杂粮”,稻谷、小麦以外的粮食,即俗话中的“粗粮”。林则徐吃低档的野菜和杂粮,说明他能与民同苦,展示出“清官”的清纯廉洁、心系百姓的品格。

〔写作特点〕

1.运用“曲笔”刻画人物形象。

从写作角度看,适当采用“曲笔”能增强文章的生动性,突出人物个性。本文的文题采用“曲笔”法,表面看写林则徐“求雨”,实际写林则徐向众官募钱为民买米。写“求雨”过程也大量采用“曲笔法”,比如,要求众官沐浴吃素,表面看是“求雨”时很虔诚,以便真正“求”得“雨”,实际上是为后来验证呕吐物打铺垫。

2.设置悬念,推动情节发展。

文中设置了悬念,让情节在一个个悬念之中发展,使文章扣人心弦。题目用《林则徐求雨》,使读者心“悬”起来,难道林则徐还迷信?写林则徐让众官在烈日下暴晒,使读者心又“悬”起来,“求雨”干嘛要让人暴晒?写林则徐让众官暴晒后痛饮茶水,读者心第三次“悬”起来,林则徐在玩什么名堂?写众官呕吐了,林则徐不让清理,读者心第四次“悬”起来,林则徐要研究呕吐物其意何在?直到文章结尾,读者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一切都在艺术地调查众官的饮食,让众官不打自招“家底”,心悦诚服献钱。

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林则徐求雨的故事,了解林则徐是历史上一位治官有方、谋略灵活、忧民爱民且廉洁清正的好官。从而潜移默化地教育学生从小要做一个正气凛然、光明磊落的人。

2.对本课所讲的故事能够有自己的理解和看法,认识到林则徐所想的好计策的绝妙之处。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认识要求识的10个生字,引导学生寻找好方法自主识字。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林则徐“求雨之意不在雨”这个用意的妙处所在。

2.弄清故事发生的前因后果。

〔教学准备〕

查找有关林则徐的资料或小故事。

〔教学时间〕

建议本课教学1课时。

〔阅读建议〕

建议采取“整体感知———回答问题———读书交流”的读书方法,让学生们能够有条理地讲述文中的小故事,全面了解文中林则徐的性格特点和为官作风。

1.资料导入,激发兴趣。

(1)让学生们说一说查找的有关林则徐的资料(一般学生都会查找林则徐“虎门销烟”的事迹)。接下来教师可以从“虎门销烟”的故事中让学生们谈谈林则徐是个什么样的人。

(2)教师在学生对林则徐的为人有所了解的情况下,板书课题。

(3)可以让学生们根据题目质疑。鼓励学生根据课题提有价值的问题。

2.读课文,回答问题。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从中可以训练学生们默读、快速阅读课文的能力。

(2)读书后重点交流以下问题:

①林则徐为什么要去求雨?

②在求雨的这一天发生了什么事?

③从故事中,你有什么感受?你认为林则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这三道题先由四人小组在课文中找答案后再讨论交流,了解林则徐设坛求雨是为了达到让官员为百姓捐助这一目的,继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讨论中要注意合作的实效性,小组成员之间要明确分工,互相合作,要鼓励学生各抒己见,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3.举办故事会。

让学生们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讲出文中这个小故事。先自己练习,再同桌之间讲一讲,也可以在四人小组内讲一讲文中的小故事。在练习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加上适当的表情、动作。每小组选代表讲这个故事,举行一个小小故事会,既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4.检查认读生字。

5.课外延伸。

林则徐是这样一个让人敬佩的人物,你想对他说些什么?鼓励学生谈真实地感受,或者学生还知道他的哪些感人故事,也可以讲一讲。

能说会写

怎样提出批评

教材说明

《怎样提出批评》主要是训练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遇到不守公德、攀比或不文明等现象要批评,该怎样批评,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学会批评的技巧。教材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说明了对哪些现象要开展批评,以及批评时要注意的事项;第二部分提示要创设不同的情境、分角色进行口语训练,营造一种交际氛围,培养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能力。

〔教学目标〕

1.再现生活情境,指导学生在情境中练习提出批评。

2.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增强公德意识。

3.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批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创设情境,营造交际氛围。

2.指导学生掌握批评艺术,在口语交际中促进知识向技能的转化。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建议本课教学1课时。

〔操作要点〕

1.引导学生读懂教材,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和要求。

2.创设口语交际的情境。

(1)自由组合,可选择教材中提供的情境。教师也可以设计与本节课内容相符合的情境。

(2)确定角色,自由练说。

(3)小组内合作练习。

小组成员合作研究扮演好每个角色,尤其是提出批评的人,要注意自己的语言、动作、神态,要符合人物的身份,更重要的是说话要恰当。

3.交流汇报、集体评议。

(1)以小组为单位到前面表演。

(2)集体评议。

评议时要肯定优点,提出不足,指导学生学会评价,要从表演者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具体的评价,从而体会批评时的态度及语气。

4.教师小结,鼓励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大胆实践。

当时应该这样做

教材说明

本次习作内容是写一件事。“当时应该这样做”给写话提供了一个范围。也可重新命题。

教材由两部分构成。共有两段文字,第一段说明了本次写话的范围———写自己以前做过的或遇到的做得不合适的事,想象当时怎么做会更好。第二段则说明了本次习作的要求:把事情经过写出来,经过要写清楚、完整。重点写出自己认识的变化,要把心理活动写出来。

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选择事例,并围绕中心有条理地写清事情的经过。

2.养成写前列提纲,写后认真修改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指导学生写清事情的经过。

2.写出自己认识的变化。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或挂图。

〔教学时间〕

建议本课教学2课时。

〔操作要点〕

1.口述交流,确定事件。

(1)学生回忆以前做过或遇到过的事,组内交流。

(2)教师指导学生选材,要选择自己亲身经历或遇到过的,现在认识到当时没做好的事。

(3)汇报、评说。

2.围绕中心,选择事例。

事例必须有代表性而且是真实的,重点要写清自己的认识是怎样变化的,鼓励学生要分步把经过写具体。

3.读写结合,借鉴方法。

(1)欣赏例文,借鉴运用的写作方法。

(2)再次修改,练说。

(3)师生评议。

4.编写提纲,动笔习作。

教师指导学生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和恰当的方法来表现个人认识的变化,指导学生把意思表达清楚,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5.互相交流,认真修改。修改时,要注意不写错别字,把语句写通顺,更重要的是把事情经过写具体。

6.总结。

语文七色光八

教材说明

本次“语文七色光”由四项语文实践活动构成。第一项为语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训练。内容为按着一定顺序排列词语。训练时要注意词语间的逻辑关系,按照顺序,把它们有序地重新排列,这项训练的目的是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第二项为“日积月累”。内容为积累以“廉洁自律”为主题的成语和名言,教学中除引导学生理解成语及名言的意思,熟记成语外,还要引导学生扩大积累量,交流自己的积累,以进一步发展语言,接受教育;第三项为“知识窗”。内容为介绍徐向前元帅和几出著名的清官戏。在教学中,应向学生介绍几个徐向前元帅的小故事,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使学生受到深刻教育;第四项为“大家一起来”。内容为编辑文章目录和节目单。完成此项内容前,应先让学生搜集相关资料;再小组内充分讨论、交流;最后教师要总结编辑目录和节目单的一些方法及注意事项,师生共同完成此内容。

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有序地排列词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熟记有关“廉洁自律”的成语和名言,增强“廉洁自律”的意识,激发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趣。

3.了解老一辈革命家廉洁自律的故事,以及清官的故事。引导学生对当前社会现象有正确认识。

4.引导学生收集、整理材料的能力,并使学生在发展性评价中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重点、难点〕

1.积累有关廉洁自律的成语及名言等。

2.通过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具备整理资料、编排材料的能力。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搜集一些有关廉洁自律和勤俭节约的名言、成语、故事,记在积累本中。

〔教学时间〕

建议本课教学2课时。

〔操作要点〕

1.练。

此项练习旨在引导学生有序排列词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1)指导学生读题,明确题目要求。

(2)引导学生注意词语间的逻辑关系。大多涉及一个过程中各阶段的先后顺序。

(3)学生按先后顺序排列词语,并说明理由。

2.日积月累。

此练习旨在引导学生理解词意,积累词语、名言的同时,了解廉洁自律、清正廉洁的精神。

(1)学生自由读。

(2)指名读,师生评议。

(3)初步理解词语以及名言警句的意思。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用抓重点词和联系语言环境理解词语等方法理解这些词语和名言警句的意思。

(4)小组内检查朗读,对读得好的同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扬他。

(5)练习背诵。

(6)扩展积累,朗读或背诵课前搜集的有关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的成语名言,初步理解其含义,从中感悟其精神。

(7)比一比,看谁积累的多。

3.知识窗。

(1)介绍徐向前元帅的简历及相关资料。

(2)师生共同交流有关徐帅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的小故事。

(3)学生谈感受,说得好的学生要给予表扬鼓励。

(4)学生说说每个清官戏的主人公分别是谁,以及故事的主要内容。

(5)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清官戏或故事,并谈感受。

5.大家一起来。

此项训练旨在培养学生开阔视野,关心时事的兴趣,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及合作意识。

(1)学生读题,明确题目要求。

(2)了解收集情况,教师进行指导。

(3)学生自由讨论,互相交流。

(4)教师指导编排方法。

(5)学生合作,编写目录或节目单,小组间传阅交流。

(6)汇报展示,学生评价。

(7)教师总结。

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鄂教版)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让同学们很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鄂教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印度王公的大米(一)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学会12个字,会认7个字,正确读写“理所当然、蕴藏、辛勤”等词,并能学习运用。

2、默读课文,培养学生潜心默读,边读边想的习惯。

过程与方法:1、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小姑娘蝉德拉只要大米作为奖赏和村民对她选择感到伤心的原因。2、通过阅读,初步形成对小姑娘的印象。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为穷人谋利益的品格,学习她从小心中有他人的精神。

教学重点: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小姑娘蝉德拉只要大米作为奖赏和村民对她选择感到伤心的原因。

教学难点:通过阅读,初步形成对小姑娘的印象.:感悟她为贫穷村民着想,为穷人谋利益的品格,学习她从小心中有他人的精神。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学会12个字,会认7个字,正确读写“理所当然、蕴藏、辛勤”等词,并能学习运用。2、默读课文,培养学生潜心默读,边读边想的习惯。3、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小姑娘蝉德拉只要大米作为奖赏和村民对她选择感到伤心的原因。

教学重难点:通过阅读,初步形成对小姑娘的印象.

一.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读题。2.这是一篇印度人民口头流传下来的民间传说,印度的王公有许多的大米,围绕大米发生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让我们来读读课文吧。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认读生字,生词。2.指导难写、易错的汉字。3.读通课文。

三.感知课文

1.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读读给你印象最深的地方?

四.学习课文第一部分(1----5自然段)

1.生自由读课文1---5自然段,边读边画出能表现蝉德拉个性爱好特点和思想特点的语句,想一想她的个性爱好特点与下文有什么联系?她具有怎样的思想,这种思想与后面的故事有什么关系?

2.学生把上面自主探究的内容在小组内作交流,并讨论不懂的问题。

3.班级交流,回答问题,开展言语实践训练。

(1)蝉德拉有什么个性爱好?你从哪些语句中知道的?联系下文想想,这一个性爱好和她提出所要大米的计算办法有什么联系?

(2)“这一切”指的什么?“十分愤怒和不平”表现出蝉德拉怎样的思想和感情?

4.指导朗读。

(1)对应朗读相关语段:引导学生把“蝉德拉喜欢大象,也喜欢数字……”与后文的“假如陛下允许……直到最后一个方格为止。

(2)通过教师范读和学生连读,评读等形式,有感情地读好“这一切令蝉德拉十分愤怒和不平”

作业设计:1家庭作业:预习课文:读课文,圈生字,标自然段。查字典,理解词语。了解课文主要内容。2课堂作业:1)写小字。2)完成《课堂作业》2题

学生活动:1、读题。2、读读给你印象最深的地方?3、小组内交流,并讨论不懂的问题。

4、对应朗读相关语段。5、学生连读,评读。

课后小记: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小姑娘蝉德拉只要大米作为奖赏和村民对她选择感到伤心的原因。

2、通过阅读,初步形成对小姑娘的印象,感悟她为贫穷村想,为穷人谋利益的品格,学习她从小心中有他人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小姑娘蝉德拉只要大米作为奖赏和村民对她选择感到伤心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巩固生字词。2、回忆: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了什么?

二、继续学习课文。

1、指名学生读课文,读后组织评议。2、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三学习课文第二部分(6---20自然段)

1.自读,说说这几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2.说说兽医的表现有什么不同。

3.蝉德拉是怎么给大象看病的?

4.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四.学习课文第三部分(第17---21自然段)

1.自读自悟,思考蝉德拉为什么不要珍贵漂亮的珠宝作奖赏,而要求用大米作奖赏?

2.先默读画出表明蝉德拉要大米作奖赏的原因的句子,

3.思考这些句子表达出她的什么思想感情?

4.并把自己的探究发现与同桌或小组的同学交流。注意读好表示原因的重点句子。

5.学生“把她注意上那个棋盘”和下一段中的“假如陛下允许…..直到最后一个方格为止。”接连着自由读读,想想蝉德拉用什么方法计量奖赏的大米?

6.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7.然后开展小组讨论:你觉得这种计算方法好不好?好在哪里。

8.齐读最后一自然段,想想为什么村民对蝉德拉的选择感到伤心?

9.你认为蝉德拉的选择对不对?为什么?

10.在指名答问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思考和说明问题,注意组织评议。

五分角色朗读这一部分。

体会蝉德拉的智慧和思想境界。

作业设计:

家庭作业:

1、课后1----4进制2、背诵课文3、听写词语

课堂作业:

完成《课堂作业》3----6

板书设计:

23印度王公的大米(一)

婵德拉的智慧和思想境界

学生活动:1、复习巩固生字词。

2、自由练习朗读。

3、思考这些句子表达出她的什么思想感情?

4、体会蝉德拉的智慧和思想境界。

课后小记:

24印度王公的大米(二)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学会12个字,会认5个字。正确读写“珍贵、便宜、愚蠢、仓库”等词。

1.默读课文,培养良好的习惯。2.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完整地复述故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蝉德拉的聪明才智和王公宁愿吃大亏,也要信守诺言的思想,能通过表演这个故事,反映课文中的人物印象。

教学重点:1.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完整地复述故事。

能通过表演这个故事,反映课文中的人物印象

教学难点:2.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完整地复述故事。

能通过表演这个故事,反映课文中的人物印象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准备: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学会12个字,会认5个字。正确读写“珍贵、便宜、愚蠢、仓库”等词。

2、默读课文,培养良好的习惯。3、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难点: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完整地复述故事。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师: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故事的前半部,知道蝉德拉向王公要大米作为奖赏,后来怎样了呢?让我们来学这个故事的第二部。

2.板书课题,读题。

二.二.检查预习情况。

1.认读生字,生词。2.指导难写、易错的汉字。3.读通课文。

三.感知课文

1.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读读给你印象最深的地方?

四.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学生自读自悟,思考王公为什么暗自高兴并马上答应蝉德拉的要求,你从中体会到王公怎样的特点?边读边画出表明原因的相关句子,边读边抓住描写王公的心理活动,语言和行动的词句体会。

2.讨论:

(1)王公为什么暗自计算中计量单位变化的词语,想想计量单位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2)联系上篇故事和本文故事的结果,你体会到王公有怎样的特点?

3.练习朗读,读出王公得意的神情和命令的语气。

4.读好后,做填空练习:

因为王公只想到(),没想到(),所以他暗自高兴并马上批准蝉德拉的要求,我们从中体会到王公是一个()的人。

作业设计:1家庭作业:

预习课文:读课文,圈生字,标自然段。查字典,理解词语。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课堂作业:1)写小字。2)完成《课堂作业》2题

学生活动:1、认读生字,生词。

2、读读给你印象最深的地方?

3、边读边抓住描写王公的心理活动,语言和行动的词句体会。

4、体会到王公有怎样的特点?

5、读出王公得意的神情和命令的语气。

课后小记: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默读课文,培养良好的习惯。

2、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完整地复述故事。

3、感悟蝉德拉的聪明才智和王公宁愿吃大亏,也要信守诺言的思想,能通过表演这个故事,反映课文中的人物印象。

教学重难点:1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完整地复述故事。

2能通过表演这个故事,反映课文中的人物印象。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1、复习巩固生字词。2、回忆: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了什么

二、继续学习课文。

1、指名学生读课文,读后组织评议。2、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三.引导学生读悟计算奖赏大米的过程。

1.默读2---9自然段,画出计算中计算单位的词语,想想计量单位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2.再次默读2---9自然段,画出描写王公在计算赏米过程中的语言和行动的重点句子,想想他为什么那么说、那么做,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3.指导朗读描写王公神态变化的三个句子:

王公来回踱着步子,眼睛瞪得大大的,充满了惊讶。

王公靠在了软座椅上。

印度王公非常吃力地站起来。

4.再次默读相关段落,找画出描写蝉德拉语言和动作的重点句:

蝉德拉开始解释道……

你把村民曾经耕作的土地还给他们,并且只收取一定量的,供你所需的大米。

填完整个棋盘将需要多少大米?(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四.演课本剧:

1.提出要求:和同学一起演一演《印度王公的大米》这个故事。

2.以小组为单位学生排演。3.全班汇演。评价。

作业设计:

家庭作业:

1、课后1----42、背诵课文3、听写词语

课堂作业:

完成《课堂作业》3----6

板书设计:

24印度王公的大米(二)

婵德拉的聪明才智和王公宁愿吃大亏,也要信守诺言的思想。

学生活动:1、复习巩固生字词。2、读悟计算奖赏大米的过程。

3、找画出描写婵德拉语言和动作的重点句。4、以小组为单位学生排演。

5、全班汇演,评价。

课后小记:

古诗诵读枫桥夜泊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诵读这首古诗。2、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古诗,体会诗歌的意境,了解诗歌的意思,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过程与方法:入情入境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以及互相交往、合作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诗词的喜爱。2、培养独立鉴赏诗词的能力,形成个性化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诵读这首古诗理解古诗大意,体会感情,感受意境。

教学难点:诵读这首古诗理解古诗大意,体会感情,感受意境。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1.唐诗是我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高峰;成为我国宝贵的文学遗产之一,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明珠。

2、你们最熟悉的白居易、高适、李白、杜甫、张继等都是唐朝大诗人。

3、有不少同学会背诵不少唐诗,谁愿意背一首?4、简介三位作者及时代背景。

二、预习课文

1.按照预习要求分小组进行预习。2.说说这两首诗向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最喜欢哪一首?哪一句?说说为什么?

三、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1.读古诗,正音。2.理解词语。3.交流预习后的初步感受。4.质疑问题。

四、学习《枫桥夜泊》

1.理解题目。“枫桥”交代了什么?(地点)

夜:夜晚;泊:停泊;枫桥夜泊:夜晚把船停泊在枫桥边。

2.教师配乐范读。3.反馈预习情况。4.指名朗读。5.引导学习全诗。

(1)齐读。(2)逐句重点理解词语。(3)诗人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4)诗人因何而愁呢?(5)引导学生看图,说说这首诗所描写的景色。(6)诗写景的目的是为了抒情,那么从诗人当时的心情,体会抒发了什么思想感情?(分组讨论)(7)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五、根据学习《枫桥夜泊》的学习方法,掌握自学方法,自读自悟。

1.小组讨论后,教师指导,师生共同总结。2.先同座互相读讲,再指名逐句读讲,有讲得不准确的,老师酌情指点。3.把四句诗连起来讲,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5.练习背诵。

六、总结

1.这首诗写的是什么?用自己的话说说理解,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作业设计:家庭作业:1、读诗3遍2、大致理解诗意。

课堂作业:《课堂作业》1-----4

学生活动:1、简介三位作者及时代背景。

2、按照预习要求分小组进行预习。

3、学生看图,说说这首诗所描写的景色。

4、掌握自学方法,自读自悟。

5、用自己的话说说理解,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6、背诵古诗。

课后小记:

语文乐园(八)

教学目标1、本次“语文乐园”包括“我来试试”“探究与发现”“口语交际”“习作”四部分。

2、“我来试试”的内容是读一读、读一读、说一说、写一写背一背。

3、读一读中,训练学生的发音又快又准。

4、习作。

教学重点探究与发现部分,注意阅读要仔细。

作文一次特别的活动。

教学时间:4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我来试试”的内容是读一读、读一读、说一说、写一写、一背。

“读读背背”的内容是名言。

教学重点:“读读背背”的内容是名言。

教学过程:一、我来试试

1、读一读,想一想。

在我们学过的古诗中,有一些用词,是非常精妙的。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岭)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岩)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向襄阳向洛阳。(峡)

名词,往往成为作者笔下生动的借代,想一想,这几个名词,除了说明事物,还能代表什么。

2、读一读。

说一说绕口令,联系快速正确的吐词。

3、写一写,背一背。

(1)先相信你自己,然后别人才会相信你。

(2)认识自己就是进步。

(3)成功时不要把自己看成巨人,失败是不要把自己看成矮子。

这几个句子,你从中看出有什么含义么?那么,你能从中找到原因么?

对,要自信,有不要盲目的自信。要谦虚,也不能一味的贬低自己。

二.教师小结

学生活动:1、读古诗。

2、说一说绕口令,联系快速正确的吐词。

3、读名言,体会意思。

4、体会名言意思并交流。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阅读短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探究与发现部分,注意阅读要仔细。

教学过程:一、读一读

《锦囊妙计》

1这是根据三国演义的故事改变的。

2主要将诸葛亮识破周瑜的诡计,相反,用三个锦囊,分别让刘备在三种情况下照办,最后大获全胜的事情。

3读完短文,先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再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

4鼓励学生读原著,说出那三个锦囊。

二、探索与发现提示语

1、在对话中,我们常常说XX说,xx说道。。。。。。

也就是说,说话是有提示语的。

2、介绍提示语的作用。

3、介绍提示语的不同位置。

4、练习写提示语。

学生活动:1、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

2、学生读原著,说出那三个锦囊。

3、介绍提示语的作用。

4、练习写提示语。

第三课时口语交际好朋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培养学生的谈话沟通能力。

2培养学生倾听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明确交际内容——掌握交际方法——创设情境,互动交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清楚表达的能力和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教学难点:清楚表达,让别人乐于接受自己的谈话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今天咱们做个小游戏,游戏的名字叫做“我的好朋友”。

2、游戏是这样的:说说自己的好朋友,顺接下去……

二.全班交流

1、学生回忆,说自己的经历(强调将过程说清楚)

2、引导说具体:你的心情又是怎么样的?(学生交流)

3、老师小结:同学们,老师惊讶地发现你们长大了,你们也有了自己的思想,面对好朋友间的矛盾,你们也能自己解决了。

三.情景创设

1.好朋友都在一块儿干什么?

2.好朋友之间有矛盾么?读一读这篇文章,看看你有没有这样的情况。

3.同学之间演一演,可后,他们会说些什么?

四.交流评议

学生活动:1、做个小游戏。

2、说自己的经历。

3、说具体:你的心情又是怎么样的?

4、同学之间演一演,可后,他们会说些什么?

5、交流评议。

第四课时习作一次特别的活动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表达具体通顺,能运用一些平时积累的好词佳句。2能够修改自己的文章。

过程与方法

观察、体验生活法、合作探究法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观察能力。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表达具体通顺,能运用一些平时积累的好词佳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小故事引入,请学生谈感受。

2、教师导入

二、组织交流,开阔思路

1、写前交流,在小组交流自己准备写的事。

2通过交流,大家互相启发,取长补短,进一步开阔思路。

三、明确要求,学习范文。

1、提出习作要求,学习范文。

2、学生动笔写作文。

四、选材指导。

1、全班交流评议。选择有代表性的在班上交流,同时大家一起评议,指出不足,提出修改建议。

2理清思路,确定写作顺序及表达方法.

五、品读习作,修改评议

1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2教师选择典型的习作让学生朗读.

3师生共同评析

4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

六、拓展延伸

1.把修改后的作文认真的写在作文本上

2拓展延伸.把自己的作文读给同学听,与同学分享。

请同学说说他们能从你写的事情中得到什么启发。让他们把之间的想法写在自己习作的后面

作业设计:家庭作业:

1、收集书籍发展史的相关内容。2、读背名言。交流意思。

3、准备《口语交际》的资料。4、习作。

课堂作业:

完成《课堂作业》1----7

学生活动:1、小故事引入,请学生谈感受。2、学生动笔写作文。

3、修改自己的作文。4、把修改后的作文认真的写在作文本上。

鄂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特殊的葬礼》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渴望内,背诵课文。

2.能运用已有学习经验自学生字词,感受本课词语的结构美。

3.抓住重点的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瀑布原有的雄伟气势和而今的枯竭情景,从而产生对环境加强保护的强烈愿望。

教学重、难点:

通过各种方法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引领学生真正走进文本,去感受瀑布原来的雄伟和而今的枯竭,从而唤起学生对美好环境的向往,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生词卡、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

2课时

一.初读初悟:

1.交流自主识字情况,巩固书写。

2.质疑生字词,通过交流或查阅字典,初步感知词义。

3.质疑课题,激起学生读文兴趣。

4.通读课文,把握内容,简要说说文中所发生的事件。

二.品读深悟:

1.引读感受,初悟情。

(1)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这场特殊的葬礼发生在------(引读第一自然段)

(2)生读完着段话后自由交流,了解到这场特殊葬礼的地方。

2.细读分享,深悟情。

(1)让学生默读后面相关的段落,看看能否自主解决提出的问题。

(2)欣赏优美句段,集体交流,在交流中对话,碰撞,引导学生深悟情,感受瀑布的巨大变化。

(3)原来的塞特凯达斯瀑布是什么样?

(4)用书上的词语或自己积累的词语说说原来的瀑布给人的感受。

(5)教师知道学生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6)配上瀑布的画面诵读,再次感受原来的瀑布气势是多么的雄伟。

(7)但这雄伟的景观,竟然“不辞而别”。联系生活经验说说对“不辞而别”的理解。

(8)引读第五自然段。说一说对这时瀑布又有什么感受。

(9)学生自在交流。

(10)如果你此刻就是到那里的游人,你会有什么感触?

(11)让我们满怀遗憾地再次读读这一自然段。

(12)昔日雄伟壮观的瀑布就要和我们告别了,是它自己不辞而别的吗?

3.了解人们之行为,唤起爱环境的情感。

(1)人们肆意的破坏,给瀑布,大自然,给自己带来的损失是显而易见的,这些就像警钟长鸣,给人们以启示,请自渎最后三个自然段,看看你能从中了解到些什么?

(2)学生交流冲文中了解到的人们的行为。

(3)塞特凯达斯瀑布的悲剧让人们感到-------(引读最后三个自然段)

三.回扣题目,自悟理。

1.读完课文,再次回味题目,你觉得这次特殊的葬礼特殊在哪里?

2.不仅是对象特殊,意义更为特殊,它是对人们的警示,它是对人们的提议,它也是人们对大自然的承诺。让我们行动起来------(引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3.在葬礼上,总统的演讲饱含深情,动人心弦。请你根据课文内容,试着写写这篇演说词,半班上做演讲。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案分析(人教版)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案分析(人教版)

29太阳

教学要求

1、了解有关太阳的知识,激发学生学习自然科学兴趣和探索精神。

2、学会本课的13个生字,掌握“估计、繁殖、煤炭、寸草不生”等词语;了解太阳的特点及太阳和人类的关系。

3、归纳说明文的说明方法,读懂说明文;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展开想像,体会太阳的特点。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太阳的特点,知道太阳和人类的关系密切。

难点:1、具体想像太阳离我们有多远,它有多大,有多热。

1、学习说明文的说明方法。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13个生字,掌握文中的常用词语。

2、学习第1—3自然段,了解太阳的特点。

3、归纳说明文的说明方法。

4、朗读课文的前三个自然段。

教具准备: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有关太阳的哪些知识?

三、自学预习

1、学习生字。读准字音,记清字形,了解字义。

2、细读课文,标出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想想每段讲了什么?

3、练习朗读课文,提出疑问。

四、检查自学情况(出示卡片)

1、读准字音。2、记住字形。3、检查朗读情况。(每人读一个自然段)

五、学习课文

1、学习第1自然段。

(1)请同学读课文。(2)讨论两个问题:

A、课文的开头有什么特点?和哪课开头相同?你听说过这个传说吗?

B、学了这段,了解了太阳的什么特点?是怎么知道的?

2、读第2、3自然段,说说太阳还有什么特点?

一、作业

1、朗读第1—3自然段课文。

2、组词:

低()钢()殖()估()灰()疏()

抵()刚()植()故()炭()蔬()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第4—8自然段,了解太阳和人类的关系。

2、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过程

一、学习课文

1、太阳离我们那么远,和我们的关系怎样呢?自己读课文,在书上画出来。

2、全班讨论,自由发言。

3、共同讨论对最后一句话的理解,激发兴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二、利用各种形式练习背诵(个人背、小组背……)

三、板书

远:一亿五千万、三千五百、二十几如果……就是

太阳的特点大:一百三十万个地球数字、比较、假设

热:大火球六千三千就是……

动植物、人类生活

太阳与我们关系密切气象没有……就没有……

防治疾病

一、作业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从课文中找出三组反义词。

30有趣的生物共栖现象

教学要求

1、体会生物共栖现象的趣味,培养探索自然界奥秘的情趣。

2、自学生字、新词,了解什么是生物的共栖现象。

3、通过读课文,弄清生物共栖的原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1、了解什么是生物的共栖现象和它们共栖的原因。

2、展开想像,体会生物之间朝夕与共、和睦相处的情景。

教学准备:有关动物挂图。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解题:查一查“共栖“是什么意思?

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四、自己预习

1、查字典、词典学习字词。

2、读课文,标出自然段。文中哪几种生物的共栖现象?在书上画出。

3、小组内讨论,交流自学情况,提出疑问,讨论解决。

4、重点检查生字词理解情况。

五、学习课文内容

1、请同学分段读课文。

2、讨论下面的问题。

(1)课文中讲了几种生物的共栖现象?它们各是什么样的动物?为什么能共栖?

(2)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读后你感觉怎样?

六、补充内容,激发兴趣

请大家说说,自己知道的生物界的共栖现象还有什么?说说自己知道的生物的其他有趣现象,互相交流。

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八、板书设计

犀牛与犀牛鸟

生物共栖现象鳄鱼与燕千鸟相依生存各得其利——有趣

百舌鸟和金黄鼠

31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

教学要求

1、激发学生使用电脑网络的兴趣。

2、学会本课的11个生字,掌握常用的词语;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信息高速路给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带来的好处;学习上网,交流上网的体会。

重点难点

重点:1、读懂课文内容,知道课文中讲了哪两件事。

2、知道信息高速路指的是电脑网络,了解它给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带来的好处。

难点:初步了解文中出现的名词术语:网络、网站、电子邮件……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掌握“网络、便捷、屏幕、迫不及待、应有尽有”等词语。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写了哪两件事;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教具准备: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解题(板书课题)

二、默读课文,了解大意

三、学习生字、新词

1、易错的生字。(出示卡片)

2、理解词语(出示卡片)

四、学习课文

1、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哪两件事?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在书上做个记号。

2、小组内讨论,交看法。

3、讲读第1自然段课文。

(1)请同学读课文。

(2)共同讨论:什么是“信息高速路”?它有什么作用?

五、作业

1、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

2、用直线把词语搭配起来。

查阅世界绘制纸张

建立信息节约环境

了解联系保护贺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第2—5自然段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写了哪两件事。

2、知道信息高速路给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带来的好处。

3、交流上网的体会,激发使用电脑网络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引出本课内容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自然段,通过爸爸的话,使我们了解了什么叫电脑网络,它有什么作用。下面通过写“我”上网的两件事,具体介绍了网络的功能。

二、学习课文

1、请同学读读后一部分课文,想想课文写了哪两件事?

2、读第2、3自然段,讨论下面两个问题。

(1)你有过“我”这样经历吗?在网上查过什么信息?

(2)从哪些词句看出“我”对网络的喜爱之情?

3、读第4自然段,从爸爸妈妈的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4、读第5自然段。共同讨论网络的用处还有哪些。让大家尽情地发言,达到互相交流、激发兴趣的目的。

三、板书

查阅信息

信息高速路(电脑网络)发送邮件喜爱、赞叹之情

……

四、作业

1、带着感情朗全文。

2、组词:

络()捷()钩()幕()辅()贺()

落()睫()购()慕()铺()架()

3、用上关联词把两句话起来。

发电子贺卡能节约纸张。发电子贺卡能保护地球环境。

32地球万岁

教学要求

1、教育学生要为保护地球、为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而做出努力。

2、自学生字、新词;理解诗句的意思,知道诗中写了哪些内容。

3、带着盛情朗读全诗,体会作者表达感情。

重点难点

1、理解全诗字了哪些内容,知道保护地球的意义。

2、有感情地朗全诗。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用地球仪)

二、自学生字、新词

1、自己读诗,看拼音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查字典、词典理解词语。

1、重点指导、讲解。(出示卡片)

三、阅读课文

1、标出全诗共几节,哪几节写了相同的内容,应该如何朗读。

2、小组讨论,在班上发言,练习朗读。

3、这美好的一切指什么?展开想像,充分发言。

4、带着感情朗读全诗。

二、作业

积累、运用八

教学要求

1、了解地球所处的位置妙不言,知道只有地球上存在生命,要更加爱护地球,保护好环境;为能过一个意义的暑假做准备。

2、会读、会背有关气象方面谚语,理解短文内容,了解地球所处的位置妙不可言;练习写科幻故事,想像要丰富,内容要具体。

3、培养学独立阅读短文的能力,能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通过口语交际,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展开丰富的想像,写出有趣的科幻故事。

重点难点

1、阅读短文,了解地球上出现生命的原因和地球的位置之间的关系;写出符合要求的作文。

2、展开想像,写好科幻故事。

教学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读、会背谚语、理解大意。

2、阅读短文,理地球所处的位置与生命存在的关系。

教具准备:太阳系的挂图。

教学过程

一、自己读谚语

1、自己读谚语,不认识的字查字典,不理解的词查词典。

2、小组内讨论谚语的意思。

3、利用各种方式练习背诵。

二、阅读短文

1、自己默读课文,不理解的词查词典,标出短文共有几个自然段,每段

讲了什么内容。

2、讨论问题

(1)地球处在什么样的位置?

(3)地球上为什么会有生命存在?

3、自由发言。

二、作业练习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以“暑假怎么过”为内容,开展口语交际活动,提高口头表能力。

2、启发学生,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尽量把暑假生活安排得丰富多彩。

教学过程

一、自己准备

想想自己暑假面具有什么打算?准备怎么过?要有意义,生活还应丰富多彩。

二、小组讨论

全班分几个小组,在组内谈自己的打算。

三、在班上介绍

各组选出说得好、活动安排好和同学在全班发言。

四、大家评议、补充

发言后,大家评出自己认为说得好、安排得好的同学,还可以提出补充意见和建议。

五、总结表扬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习作,提出习作要求,让学生写出科幻故事。

2、展开想像,作文内容要具体。

教学过程

一、明确写作要求。这次习作要求同学编故事,所谓故事,必须是有头有尾的,所讲述的内容有连贯性,富有吸引力,能感染人。而这次编故事还必须是科幻故事,所以要求学生要大胆想像,从这点上看这次写科幻故事的作文与想像作文有共同之处,而不同之处是这次作文要写好故事情节。

二、同学们回忆《黑猫警长》、《小灵通漫游未来》……这些故事,体会什么叫有情节?什么叫展开想像?什么叫富有吸引力?

三、共同讨论选材,达到互相启发的目的。

请同学们说说自己曾幻想过什么?哪些是属于科学幻想?使个人独立选材时做到心中有数。

四、想像大胆。既然是幻想就不是现实,要远远超出现实,还可以采用拟人的手法来写,使故事更吸引人。

五、学生作文,教师指导。

六、讲评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导学案


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而耗费半节课的时间吧,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导学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29寓言两则》导学案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我要学会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我要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我要体会出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

学习重点体会人物心理,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知识链接扁鹊真实姓名是秦越人,又号卢医。约生于公元前四○七年,卒于公元前三一○年。因为医生治病救人,走到哪里,就为那里带去安康,如同翩翩飞翔的喜鹊,飞到哪里,就给那里带来喜讯。因此,古人习惯把那些医术高明的医生称为扁鹊。秦越人在长期医疗实践中,

刻苦钻研,努力总结前人的经验,大胆创新,成为一个学识渊博,医术高明的医生。

他走南闯北,真心实意地为人民解除疾病的痛苦,获得人民普遍的崇敬和欢迎。于是,人们也尊敬地把他称为扁鹊。

★预习任务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字音。课文,认识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通读熟,弄清楚故事的内容,从中受到启发。

3、搜集一则寓言故事,准备讲给大家听。

★预习收获:

一、我会写词语.

Qīzǐlǐcǎichangweibiǎnquèbàijiàn

()()()()()

tāngyàojìchāngxuéshèbǎifābǎizhòng

()()()

二、多音字组词。

扁()()奇()__()

三、课文我知道。

1、《纪昌学射》中的人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讲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

2、《扁雀治病》中的人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讲的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

四、我找的寓言故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预习课文后我得到的启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疑问

我生成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组生成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我评价家长评价学科长评价教师评价

★学习任务

【任务一】《纪昌学射》和《扁鹊治病》你最喜欢哪个?请把它用自己的话讲出来,并说说它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比一比,看谁讲的最活灵活现)

【任务二】你觉得两则故事中的人物分别是怎样的人?为什么?

______的纪昌因为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的飞卫因为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的扁鹊因为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的蔡桓公因为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务三】讲讲你找的寓言故事,想想它给我们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个性修改补充

自我评价学科长评价

想一想,写一写。

纪昌想掌握射箭本领,于是就先练眼力。如果我们想要掌握骑自行车的本领,就要先________________;要想掌握滑冰本领,就要先________________;要想掌握操作电脑的本领,就要先_____________________;要想掌握_______的本领,就要先___________________;要想掌握_________的本领,就要先____________。

由此可见,学习任何一项本领,都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练笔蔡桓公不听扁鹊的话,病情便拖得越来越重。此时他已经躺在病榻上奄奄一息。如果能够穿越时空,你想对他说什么?他听完你的话又会说些什么呢?想一想,写出来。

我:

蔡桓公:___

自我评价学科长评价教师评价

《30文成公主进藏》导学案

指导老师: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我要学会生字新词,正确读写本课词语。

2、我要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简案的复述课文。

3我要了解文成公主的功绩,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体会文成公主进藏故事的美妙与神奇。

学习方法朗读讨论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展示学习法、看图联想

知识链接文成公主是唐朝宗室之女,她聪慧美丽,自幼受家庭熏陶,知书达理,信仰佛教。十六岁时文成公主远嫁西藏,成为松赞干布的王妃。在她的影响下,汉族的碾磨、纺织、陶器、造纸、酿酒等工艺陆续传到西藏、促进了西藏经济、文化的发展。

★预习任务

1.读准字音,会写词语,想办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通读熟,弄清楚故事的内容。

3.记一记故事的情节,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一讲。

4、读完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4、查找文成公主的其他故事。

★预习收获:

1、我读了____遍课文。我读的最棒的是第_______自然段。我愿意把它读给______听。

2、给划线字注音。

唐朝()的时候,吐蕃()首领松赞干布派大臣()去唐朝求婚。使臣凭借智慧,求婚成功。于是,文成公主从京城带上豌()豆、油菜、小麦等种()子和各种耕种()技术进藏()了。他们跨过大河,走过沼()泽,翻过高山,终于来到西藏,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结()成了夫妻。

3、我知道课文共____个自然段。文章先写,(-----自然段);再写(-----自然段);最后写。(-----自然段)

4、文成公主去西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成公主对西藏做出的贡献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主解决

【问题一】唐朝皇帝出了哪些难题来考验使臣?使臣又是怎样解决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二】文成公主进藏途中遇到了哪些难题?她是如何解决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疑问

我生成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组生成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作交流

【任务一】请用自己的话简案讲讲《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并说说这个故事给你的感受。(看谁讲得既清楚又生动)

【任务二】将你找的文成公主的其他故事讲给大家听。

个性修改补充

自我评价学科长评价

用修改符号修改下列病句。

1.从此,西藏的往来更加密切了。

2.直到现在,乃巴山下还有公主的脚。

警察叔叔在大街上保护交通秩序。

4、读了《纪昌学射》的故事后,很受启发。

你能补充着写一写吗?

1.在路纳遇到一条河,文成公主。

后来,老百姓就把公主亲手搭的这座桥叫做“”。过沼泽地时,因为文成公主,所以路纳的牛羊

2.听到松赞干布死了的消息,文成公主,她没有心思梳妆,右边的头发散了也不理会,因此,。

3.乃巴山挡住了去路,文成公主就。

自我评价学科长评价教师评价

直到现在,乃巴山下还有公主的脚印。

《31、普罗米修斯》导学案

指导老师: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我要学会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意思。

2.我要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我要把这个故事熟记于心,讲给别人听。

(二)、过程与方法:

1、我要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我要认真看课文插图,并抓住有关语句,揣摩人物的心情。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我要体会出普罗米修斯的精神,受到感染与熏陶。

学习重点感悟普罗米修斯的精神,从有关语段的描写中体会人物心情

知识链接

普罗米修斯(古希腊语中“深谋远虑”之意)他是古希腊神话传说中的提坦神,他创造了人,并且是人类的教师,凡是对人有用的,能够使人类满意和幸福的,他都教给人类。同样的,人们也用爱和忠诚来感谢他报答他。但最高的天神领袖宙斯却要求人类敬奉他,让人类必须拿出最好的东西献给他。普罗米修斯不断为人类辩护,因而触犯了宙斯。宙斯为了惩罚他,拒绝给予人类为了完成他们的文明所需要的最后的物品——火。

读完“知识链接”我知道了:

★预习任务

1.读准字音,会写词语,想办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2.读通读熟课文,体会出人物心情并将它读出来。

3.想想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普罗米修斯是一个怎样的神?

4、画出最有感触的语句,写写自己的感受。

★预习收获:

一、我学会了以下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课文中写到的古希腊天神有:普罗米修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我知道普罗米修斯与这四位天神之间发生了这样的故事:

太阳神阿波罗众神领袖宙斯

(取走火种)()

普罗米修斯

()()

火神大力神赫拉克勒斯

我能用简洁的语言把上面四个主要情节串起来说说整个故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发现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预习课文后我的感受是:

★我的疑问

问题

自己在阅读中生成的问题

小组讨论归纳后生成的问题

自我评价家长评价学科长评价教师评价

各位同学:请根据预习内容,认真思考独立完成下面的题目,在小组内交流后准备多元展示。

★学习任务

【任务一】用自己的话讲讲文中令你印象深刻的情节。(看谁讲的最吸引人)

【任务二】用简洁的句子或四字词语评价一下诸位天神,并找出相关语句谈一谈。

我觉得普罗米修斯是个____________的神。是从__体会到的。

我觉得宙斯是个____________的神。是从____________体会到的。

我觉得火神是个___________的神。是从_________体会到的。

我觉得赫拉克勒斯是个____________的神。是从____________体会到的。

【任务三】面对悬崖上为人类而受苦受罪的普罗米修斯你想说些什么呢?请写一写吧。

★个性问题补充

自我评价学科长评价

想象写话。

1、没有火时,人们只好_________________;没有火时,人们只好_________________;

没有火时,人们只好_________________......

2、普罗米修斯给人间送来了火种,人们欣喜若狂。男人们_____________________;女人们_____________________;小孩们_____________________。

3、普罗米修斯被死死地锁在悬崖上,狂风刮来,暴雨袭来,鹫鹰啄食,普罗米修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他低下头看到人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听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于是便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本文故事讲给自己的亲人听。

◆阅读《希腊神话集》,准备进行“希腊神话故事”竞赛。

自我评价学科长评价教师评价

32、《渔夫的故事》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我要学会生字、新词。

2、我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渔夫是怎样用智慧战胜魔鬼的。

3、我要理清文章脉络,简要地讲述课文内容。

学习方法朗读讨论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展示学习法

知识链接阅读课后“资料袋”

★预习任务

1.读准字音,会写词语,理解词语的意思。(无恶不作恩将仇报下流无耻)

2.揣摩人物的语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通读熟,弄清楚故事内容。

3.想一想故事中的渔夫和魔鬼分别是怎样的?

4、记一记故事情节,准备把它讲给大家听。

★预习收获:

1、漂亮的书写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请把本课的生字正确、规范、美观地抄写下面。

2、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______()______

解()______藏

()______()______

3、选字填空。

(讯迅)___速灯(笼茏)___丑(露陋)___

起----(世誓)到(底低)___违(被背)___

4从课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知恩图报--()愁眉苦脸--()结束--()善良—()

5、我知道。

《渔夫的故事》选自阿拉伯著名的民间故事《》,这本书又叫《》,是由264个小故事组成的。著名的《》《》《》《》都出自这本书,她被誉为世界民间文学创作中“最壮丽的一座纪念碑”。

6、文是按照______________的顺序写的。主要内容讲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

7、者抓住了魔鬼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进行描写,从而表现出魔鬼的性格。

★自主解决:故事中的渔夫和魔鬼分别是怎样的?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在文中句子,感受写在旁边)

★我的疑问

我生成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组生成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我评价家长评价学科长评价教师评价

★学习任务

【任务一】请把自己最喜欢的部分读给大家听。

提示:你会采用什么方式读呢?除了读之外,你还能用哪些方式把它展示给大家。

我们最喜欢________________自然段。

我们组准备采用____________方式来读。

【任务二】请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说说你从故事中得到的启示。

提示:不能看书。讲清楚魔鬼为什么要杀死渔夫和渔夫战胜魔鬼的部分。

个性修改补充

自我评价学科长评价

请你读一读,用本课的四字成语填一填。

一天渔夫捞着一个瓶口用锡封着的黄胆瓶,,()。他撬去锡封,瓶里变出一个()的巨大魔鬼。()的魔鬼不但不感谢渔夫,还(),要杀渔夫。最后,渔夫用自己的智慧将()的魔鬼骗入胆瓶,取得了胜利。

对下面的句意的理解,对的打“ˇ”,错的打“×”。

1、一听所罗门死了,魔鬼立刻凶恶地说:“渔夫啊,准备死吧!你选择怎样死吧,我立刻就要把你杀掉!”

A、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魔鬼有一点良心,因为他让渔夫选择死法。()

B、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魔鬼没有良心,他的本性就是凶恶狡猾,做坏事还给自己编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真是无耻之极。()

2、这时候渔夫想到:“他是个魔鬼,我是个堂堂正正的人。我的智慧一定能压制他的妖气。”

A、这是渔夫语言的描写,表现渔夫对魔鬼的无比讨厌。()

B、这是预付心理活动的描写,从他的想法中可以看到渔夫很智慧。()

课内阅读。

魔鬼()像堡垒,()像铁叉,()像桅杆,()像山洞,()像白石块,()像喇叭,()像灯笼,样子非常凶恶。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2、这个句子运用了()修辞手法。

3、从这个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自我评价学科长评价教师评价

《语文园地八》导学案

指导老师: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我要培养自己看书的习惯。提高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

2、我要掌握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自主预习板块

1、自学“词语盘点”中的词语,达到听写程度。

2、认真读一读“我的发现”。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3、读准读熟日积月累,理解意思,学会运用。

4、认真读“趣味语文”,看看你得到什么体会。

交流展示板块

【任务一】交流学习“我的发现”。

【任务二】读“日积月累”,说说意思,再背一背看谁背得多,看谁背得快。

【任务三】讲讲“趣味语文”这个故事。说说你的体会。

自我评价学科长评价

拓展考练板块

一、填空

1、这案元我们学的两则寓言是(),《纪昌学射》一则寓言告诉我()的道理。

2、《扁鹊治病》这则寓言用一个成语来概括是()。扁鹊是()的人,蔡桓公是()的人;这则寓言告诉我们()。

3《普罗米修斯》一文主要写了()的事。

4《渔夫的故事》选自(),又叫(),由()个小故事组成,代表作品有(),《一千零一夜》被誉为()。我读过的民间故事()。二、选字填空

坚艰()苦()定()难()固

决觉()得()定()心感()

尽禁()头()止不()()量

三、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一()石屋一()羊毛一()规矩一()沼泽一()青烟

四、组词

焰()驱()配()绕()

陷()躯()佩()饶()

恕()狠()跟()肠()

怒()恨()根()畅()

六、照样子写词语.。

驱寒取暖(含反义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百发百中(带数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天安门升国旗仪式

两分零七秒,是天安门广场的国旗从地面升到杆顶的时间。

天安门广场的国旗必须和太阳一同升起。但是每天太阳出来的时间不一样,怎样掌握升旗时间呢?国旗班从天文台得到了一年365天太阳升、落时间表。他们根据这个时间表,确定每月上、中、下旬的升旗时间。盛夏酷暑,前半夜很难入睡,后半夜刚刚有些朦胧就得起身整装,因为4点33分太阳在地平线露头儿,国旗得同时升上旗杆顶。遇到阴雨天气,见不到太阳,国旗也依然按日出时间高高升起。你可以想象,国旗班的战士是多么辛苦!

每天清晨,随着升旗电钮的按动,升旗战士昂首并踵,挺胸收腹,向冉冉上升的五星红旗行注目礼。他们威武雄壮的形象,给庄严的时刻增添了光彩。

1、这篇短文的主要内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分零七秒”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升国旗的要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每天升旗的时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________”划出国旗班的战士为使国旗和太阳一同升起所付出的劳动。

6、用波浪线划出国旗班的战士升国旗时的动作。

7、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是()句式。

8、说说你从短文中想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我知道6个课内歇后语和1个课外歇后语。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评价:

小学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材分析


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介绍
一、单元内容介绍
本单元由四篇课文和“语文百花园八”组成。四篇课文中,《孔子学琴》《端午节的由来》是精读课文,《西门豹》《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略读课文。《孔子学琴》讲述了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精益求精学琴的故事;《端午节的由来》介绍了我国民间传统节日端午节的由来;《西门豹》记述了战国时期的西门豹将计就计破除迷信、惩治坏人的故事;《汤姆索亚历险记》讲的是小男孩儿汤姆索亚勇于探险、富有正义感的故事。编选这组课文的目的,意在继续引导学生感悟中华传统文化,同时了解外国优秀文化,并从中汲取营养。
围绕课文的主要情节,每篇课文均编排有一至两幅生动形象的插图,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重点、难点内容。
“语文百花园八”的五个栏目里安排有词语真有趣、选词填空、体会反问句表达的效果等基础知识,以及读背古诗、阅读短文、口语交际、习作等语文学习活动,意在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引导学生学习语文基础知识,丰富语言积累,增强阅读实践,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本单元的导语意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励学生接触中外优秀文化。导语还提示阅读本单元课文,要学习用稍快的速度默读,并练习复述课文。导语下面的情景图画的是学生表演课本剧《西门豹》,三位同学边看边交谈的情景。
本单元课文故事性强,生动有趣,为学生所喜闻乐见。教学时,要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提高默读速度。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积极思考、探索,理解课文内容,领会事件意义,体会人物特点。还要注意引导学生抓住故事的主要情节,练习复述课文。
本单元要求认识23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掌握常用词语。
二、单元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孔子学琴》《端午节的由来》等课文,感悟中华传统文化,积累有关名人名言。通过阅读《汤姆索亚历险记》了解外国优秀文化,并从中汲取营养。
2、认识23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掌握常用词语。
3、抓住文章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内容,推想词语的意思,从而理解重点句的含义;借助生动形象的插图,及音像资料等理解课文的重点、难点内容。
4、在阅读实践中,通过句子的对比思考、探索,体会句子的表达方式。
5、抓住故事的主要情节,按照事件情的发展顺序复述课文内容。
6、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默读课文及回答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练习,提高默读速度和阅读质量。
7、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清楚地叙述自己在节日中发生的一件印象深刻的事。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三、学习状况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已经基本养成了自学生字的习惯,所以在本单元对于生字的教学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学,教师着重设计检测字词就可以了,对于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引导学生感悟中华传统文化,同时了解外国优秀文化,并从中汲取营养。课文内容较长,练习默读课文,提高阅读效率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锻炼学生用最短的时间获取更多的信息。

四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归纳(鄂教版)


四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归纳(鄂教版)

字:

1、区别口语与书面语的读音;

2、区别前、后鼻音,多音字、音近字、形近字;

3、认识四种书体特点;

4、掌握222个生字,会认159个生字。

词:

1、认识成语串,积累意思相近表达情义的成语;

2、区别近义词,同义词;

3、认识积累有关学习的、动物的、反映长征的成语;

4、认识积累三字成语;

5、了解区别各种表示地貌的词语意义及表示我国各省简称的成语;

6、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感受词语色彩、表达作用并积累;

7、积累来自成语、寓言故事的成语。

句:

1、学习体会引述句和转述句的不同表达方式;

2、积累名人名言、民俗谚语及有关中国传统节日的诗句;

3、领悟感受关键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如中心句(9),含义深刻的句子(2、4、10、15、16、18),拟人、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句子(1、语乐一、4、14、15、18、20);

4、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写句子;

5、学习引号的用法(语乐五、八);

6、学习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语乐六);

段:

1、理解段与段之间的联系;

2、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语乐三);

3、品味描写中排比修辞手法和联想方法的作用(18、20、14);

4、想象感悟语言描绘的意境(14、20、22;)

5、领悟总分构段方式并仿写(6、语乐二);

6、背诵课文中喜欢的段落(1、10、14、16、18、20、22)。

篇:

1、领悟举例子,抓特点说明事物的说明方法(13、14、15);

2、领悟环境描写作用(12),体会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表达方式(11、12);

3、体会前后照应的写法(12);

4、品读积累古诗词;感受现代诗歌的语言美,积累语言(语文乐园四、七);

5、学习用列表法了解课文内容(语乐七);

6、复述课文(24)。

习作:

1、课后小练笔

学习课文表达方式小练笔(1、2、13);续编课文(3、23);观察事物写话(9);学习抓事物特点说明事物的方法写话(15);生活实践调查记录(17)。

2、单元习作

《我不……》说真话,诉真情,学习修改作文

《下雨的时候》观察、想象与阅读体验结合创编故事,要合情合理

《我的观察日记》留心周围事物,日记内容真实,语句通顺,条理清楚

《意想不到的收获》条理清楚的记录事情的发展变化养成认真修改的习惯

《好吃的水果》学习观察事物的基本方法,抓特点表喜爱之情

《谢谢你》抓人物外貌选具体事物表现人物品质

《假如我是……》关心身边的环境问题,具体有条理的叙述,养成独立构思的好习惯

《一次特别的活动》抓活动的精彩处,写出活动的特别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案(鄂教版)》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语文小学四年级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80164.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