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教案课件是老师上好课的前提,大家应该在准备教案课件了。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写好了之后,才能更好的在接下来的工作轻装上阵!哪些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1.2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第二节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2课时)
一.教学知识点
1.氧气的物理性质
2.氧气的用途。
3.氧气的化学性质(碳,硫、磷、铁、蜡烛在氧气里的燃烧)。
4.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
二.重、难、疑点
1.重点:(1)氧气的化学性质。
(2)化合反应,氧化反应概念的建立。
2.难点: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的区别。
3.疑点:氧化反应的定义中为什么不包括氧气的“气”’为什么不提剧烈反应的“剧烈”两字。
4.解决办法
(1)教师演示实验,并组织学生观察、描述记录实验现象,采用边实验、边观察、边记忆的方法学习氧气的化学性质。
(2)通过对比五个化学变化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概括归纳典型的氧化反应,并解释氧化反应定义中不写“气”字的原因来解决学生学习中的疑点。
(3)采用学生讨论教师总结的形式来突破难点。
三.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颜色、气味、状态、密度、溶解性、熔点、沸点等)。
2.了解氧气的用途。
3.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
4.了解氧化反应的概念,理解化合反应的概念的含义,会分辨并准确地区分它们。
(二)整体感知
本节内容是学生认识具体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开始和典型代表,是从化学学科特征出发,运用实验方法研究物质的开始,符合由浅到深,由简单到复杂的认识规律。本节既为学习氧气的收集准备了条件,又为学习燃烧与灭火储备了感性材料。为分解难点,本节可以介绍几种物质的化学式,如O2(氧气)、C(碳)、P(磷)、S(硫)、Fe(铁)、CO2(二氧化碳)、H2O(水)等。
(三)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1.空气含有哪些组分?各占多少?
2.第一节习题第3题。
3.描述燃烧现象的程序。
[讲解]:说明研究物质的方法:存在、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用途、制法,其中性质是主要的。
[板书]:一.氧气的存在
[提问]:物理性质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学生回答]:颜色、气味、状态、密度,溶解性、熔点、沸点等。
[教师活动]:展示一瓶氧气供学生观察其物理性质。
[结论]: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讲解]:除了刚才我们观察到的性质外,还可以通过更多的实验得到氧气的其他性质。
[板书]:二.氧气的物理性质
颜色
气味
状态
密度
溶解度
三态变化
无色
无味
气体
1.429g/L
不易溶于水
-183℃淡蓝色液体
-218℃雪花状淡蓝色固体
[提问]:我们学过哪些物质能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镁)反应现象是什么?那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下面这几种物质和氧气反应有何现象?
[板书]:二.氧气的化学性质
[实验]:演示[实验1—2]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学生活动]:认真观察实验现象。
[总结板书]: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现象: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的无色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碳+氧气→二氧化碳
C+O2→CO2
[实验]:演示[实验1—3]硫在氧气中燃烧
[学生活动]:认真观察实验现象。
[总结板书]:2.硫在氧气中燃烧
现象: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结论:硫+氧气→二氧化硫
S+O2→SO2
[实验]:演示实验:磷在氧气中燃烧
[学生活动]:认真观察实验现象。
[总结板书]:3.磷在氧气中燃烧
现象:发出耀眼白光,放出热量,生成浓厚白烟。
结论: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P+O2→P2O5
[实验]:演示[实验1—4]铁在氧气中燃烧
[提问]:装氧气的集气瓶要预先装少量的水或瓶底铺上一层细沙,为什么?带着问题观察实验。
[学生活动]:认真观察实验现象。
[总结板书]:4.铁在氧气中燃烧
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生成的黑色固体。
结论: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Fe+O2→Fe3O4
[小结]:装氧气的集气瓶要预先装少量的水或瓶底铺上一层细沙,是为了防止生成的灼热的四氧化三铁跌落炸裂瓶底。
[实验]:演示[实验1—5]石蜡在氧气中燃烧
[学生活动]:认真观察实验现象。
[总结板书]:5.蜡烛在氧气中燃烧
现象:火焰十分明亮,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瓶壁有水珠生成,有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生成。
结论: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
[教师活动]:演示和观察按以下四步进行:
(1)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物质在空气中(或氧气)预热(或点燃)前并不跟氧气发生反应;
(2)点燃后,引导学生观察他们在空气中是否能持续燃烧,以及燃烧时的现象;
(3)观察它们在纯氧中燃烧的现象(注意光与火焰的区别);
(4)对生成物的色、味、态的描述或检验。
以上实验按“演示(观察)——描述——记录——写出文字表达式”的顺序进行。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按照描述燃烧现象的方法描述实验现象。
[讨论]:前四个文字表达式有什么共同特征?(通过对比,总结出化合反应的概念)
[板书]:*化合反应:(1)定义: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2)特点:“多变一”A+B→AB
[讨论]:以上五个文字表达式的共同特点。(总结出氧化反应的概念)
[板书]:*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
[小结]:通过以上的实验可以看出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在高温条件下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它的化学性质可概括为氧化性,因此它常作为氧化剂。
[板书]:*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它在氧化反应中提供氧,具有氧化性。
[讨论]: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有什么区别?什么情况下一个反应既是氧化反应,又是化合反应?
[小结]:判别某化学反应是不是化合反应,要着眼于生成物是否只有一种,判别某化学反应是不是氧化反应.要着眼于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有没有跟氧发生反应。化合反应、氧化反应是从两个不同的侧面描述化学反应类型的方法。有氧气参加反应.且生成物只有一种物质的反应既是氧化反应又是化合反应。
[板书]:四.氧气的用途
[讨论]:课本图1-9氧气的用途,各种用逮分别体现出氧气的什么性质?
[板书]:(1)供给呼吸
(2)支持燃烧A炼钢g,宇航C.气焊
“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的辩证规律。
(四)总结、扩展
氧气是初中化学的代表物质,本节我们对氧气进行了具体辨析。其中,氧气跟碳、硫、磷、铁、石蜡的反应是本节的重点,大家要按照“根据现象得结论”的规律,掌握五个反应的现象及文字表达式,同时要学会“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的规律。
四.布置作业
1.列表对比记忆五个演示实验的反应物、反应条件、反应现象(在空气中、在氧气中)、生成物、文字表达式、反应类型(化合反应、氧化反应)。
2.思考:如何检验一瓶无色气体是氧气?
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中很重要的一个课件,大家静下心来写教案课件了。只有规划好了教案课件新的工作计划,这样我们接下来的工作才会更加好!你们会写教案课件的范文吗?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氧气的性质和用途(2)”,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11.氧气的性质和用途2(新授物质课)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1.理解化合反应的概念,初步学会判断化合反应的方法。
2.了解氧化反应的概念及其反应的判断和氧气的用途。
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通过对反应物和生成物种类的归纳,初步学会判断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的方法。
科学思想:使学生初步理解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科学品质:通过对氧气化学性质的归纳,培养学生对科学严谨认真的态度。
科学方法: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分析、归纳,认识反应的本质。
重点、难点: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的建立及对反应的基本类型的判断。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我们已经学习了氧气的性质,特别是通过实验研究了氧气的化学性质。
[提问]1请说出氧气能与哪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2请写出碳、硫、磷铁与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碳+氧气二氧化碳
硫+氧气二氧化硫
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倾听、回忆
回忆并且回答:氧气能与碳、硫、磷、铁等物质发生反应
复习旧知识
为获取新的知识伤脑筋铺垫。
考察学生对文字表达式的掌握情况。
[引言]不但碳、硫、磷、铁可以与氧气反应,蜡烛也可以与氧气发生反应。
[演示]蜡烛在氧气中燃烧
[观察提纲]反应前集气瓶是否干燥
点燃的蜡烛放在空气中火焰的焰色。
将点燃的蜡烛伸入纯净的氧气中可看到什么现象
反应后触摸集气瓶壁并观察反应后有什么现象
反应后向集气瓶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观察变化
倾听
观察并记录
反应前集气瓶是干燥的,点燃的蜡烛在空气中火焰为黄色,放入氧气中,发出白光,放出热量。反应后,石灰水变浑浊。
激发兴趣。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讨论题]1为什么反应前集气瓶壁必须是干燥的
2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了什么问题?
3怎样写出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蜡烛+氧气二氧化碳+水
讨论并回答:
1.因为生成物中有水,所以反应前集气瓶必须是干燥的,否则无法观察到水。
2.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
培养学生分析能力,进行思维能力训练,学习科学的方法。
巩固文字表达式的写法。
[问题讨论]从碳、硫、磷、铁与氧气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中分析反应物、生成物的种类有什么共同特点。
[讲解]化学反应类型很多,为了便于我们学习我们把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做合反应。
[提问]怎样简单的表示出化合反应?
分析、归纳并回答。
反应物都是两种、生万物都是一种。
领悟。
回答:多变一
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
认识反应特征。
[板书]三、化合反应
1.定义: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2.特点:多变一
3.表示方法:A+B→AB
阅读课本第16~17页,并划出重点。
归纳出规律性的知识。
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归纳能力。
[课堂练习]1.列举出学习过的几个反应由学生鉴别
做课堂练习。
及时巩固重点知识。
[引言]我们家里吃的盐是氯化钠,如果把氯化钠溶解于水形成盐水是什么变化?
[讨论题]1化合反应属于什么变化?
2.氯化钠溶解于水形成盐水属于什么变化?
3.形成盐水的过程是化合反应吗?
4.说明不是化合反应的原因。
思考讨论并回答。
1.属于化学变化
2.属于物理变化
3.不是化合反应
4.因为氯化钠溶解于水形成盐水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而化合反应有新物质生成一定是化学变化。
质疑、探索。
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讨论]碳、硫、磷、铁与氧气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中除反应类型外还有什么共同特点?
[讲解]因为反应时都有氧参加反应,所以称为氧化反应。
[板书]四、氧化反应
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称为氧化反应。
观察、分析得出结论:
(1)反应条件都是点燃
(2)反应时都有氧气参加反应。
领悟。
阅读课本第17页
培养学生分析能力。
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提问]为什么氧化反应中无“剧烈”二字,举例说明。
[讲解]像铁生锈、人的呼吸都是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但并不剧烈,所以定义中无剧烈二字。
[提问]为什么氧化反应中是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而不是物质与氧气发生反应?
[讲解]因为氧除氧气这种存在的形式外还有其它存在的形式。
思维,猜想。
思考。
倾听。
巩固对氧化反应的理解,从广义上认识氧化反应。
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讨论]判断氧化反应的依据是什么?是否与化合反应一样,生成物只是一种?举例说明。
回答:物质与氧发生反应,生成物不一定是一种。如:石蜡燃烧
学会判断氧化反应的方法。
[课堂练习]判断什么样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什么样的反应即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
做课堂练习二
加深理解,及时巩固。
[提问]1.氧化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吗?举例说明,可得出什么结论。
2.化合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吗?举例说明,可得出什么结论。(答案:不一定,例如:氨气和氯化氢反应只是化合反应不是氧化反应,由此可得出,化合反应不一定是氧化反应。)
思考、讨论并回答:
1.不一定,例如石蜡燃烧只是氧化反应,不是化合反应,由此可得出:氧化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
通过对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的区别的认识,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
[课堂练习三]分辨出哪些反应即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
做课堂练习
及时反馈
[指导阅读]氧气的用途(课本第17页)
[讨论]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有什么关系?
阅读并找到答案: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
氧气的用途是由性质决定的。
认识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用途。
[板书]医疗
供给呼吸登山、潜水
氧气的用途航空
气割、气焊
支持燃烧炼钢
宇航
[讲解]因为氧气支持燃烧,可以给人类造福,但也可以给人类造成灾难,如发生火灾。氧化反应还会使食物腐烂,铁生锈等。
思考、归纳并回答。
记录。
倾听、领悟
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教育学生辩证的认识氧气的性质。
[小结]1.学会判断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的方法。
2.了解氧气的用途。
分析、归纳并回答。
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
课后记: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是刚刚学到的两个反应类型,对于一个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的具体例子要求学生能够区分。课后第三题的答题情况不好也正说明学生没有掌握好氧化反应和化合反应的概念和利用概念区分反应类型。
教案课件是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大家应该开始写教案课件了。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才能够使以后的工作更有目标性!你们知道哪些教案课件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氧气的性质和用途学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第三课时氧气的性质和用途学案
8、通常情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略大,溶于水的气体,液氧和固态氧都是的。
9、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溶于水的气体。干冰是CO2固体。
10、物质和氧发生的反应叫氧化反应。
燃烧和缓慢氧化的共同点①都是氧化反应,②都放热。
11、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有助燃性、但没有可燃性。
物质名称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在空气中燃烧现象化学方程式注意事项
硫
(淡黄色)发出的火焰,放出大量热,生成
。淡蓝色的火焰硫在燃烧匙内
先后燃烧
木炭
(黑色)发出,放出大量热,生成。持续红热
无焰无烟C+O2(充足)—
C+O2(不充足)—盛木炭燃烧匙应由
上而下慢慢伸入瓶中
铁丝
(银白色)红热,
不能燃烧
做该实验时把铁丝绕成螺旋状是为了增大__________,铁丝末端系上火柴杆是为了__________,实验前先在瓶底铺__________或放__________是为了防止反应生成的熔化物溅落瓶底,致使_______。
蜡烛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用一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内壁出现水珠,迅速倒转,倒入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发出黄白色火焰,火焰分层,稍有黑烟现象不能说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磷
红磷:暗红色
白磷:黄白色放出大量的热,
有浓厚的白烟生成用于发令枪
镁
(银白色)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有的白烟生成,生成白色固体
(1)用夹持镁条燃烧;桌面上需垫
。
(2)用于照明弹
(6)H2和O2的现象是:发出淡蓝色的火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O和O2的现象是:发出蓝色的火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H4和O2的现象是:发出蓝色的火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乙醇和氧气:C2H5OH+3O22CO2+3H2O(产生淡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
注意:凡是可燃性气体点燃前都要验纯。例如:H2、CO、CH4等
12、H2、CO、C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1)可燃性(2)还原性
(1)H2还原CuO、Fe2O3、Fe3O4的化学方程式
、
H2还原CuO的现象是黑色粉末变成红色,同时管口有水珠出现。
(2)CO还原CuO、Fe2O3、Fe3O4的化学方程式
、
CO还原Fe2O3的现象是红棕色粉末变成黑色,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3)C还原CuO、Fe2O3、Fe3O4的化学方程式
、
13、CO2的化学性质:
(1)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一般可燃物燃烧。
(2)与水反应:
向紫色石蕊试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可观察到溶液由______色变成____色,用化学方程式解释为___________,加热后又看到溶液由______色变_____色,用化学方程式解释为___________________。
(3)与澄清石灰水反应:CO2+Ca(OH)2——(检验二氧化碳)
(4)与灼热的碳反应:CO2+C——(吸热)
(5)不能供给呼吸。
14、①除杂:CO(CO2)通入氢氧化钠溶液
CO2(CO)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CaO(CaCO3)只能煅烧
②检验:CaO(CaCO3)加稀盐酸CaCO3+HCl---
15、O2的用途:(1)供给呼吸(2)支持燃烧氧气还可以用于气焊、气割、制液氧炸药、火箭推动剂等。
16、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产生途径:化石燃料的燃烧(主要),动植物的呼吸,动植物尸体的分解。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消耗途径:植物的光合作用(主要),天然水体的溶解。
17、在进入山洞或久未开启的菜窖之前,我们可以通过____________试验,来检验其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是否对人的生命构成威胁。进入煤矿井(填“需”或“不需”)做该实验。
18、O2的制法
A.药品:H2O2溶液和MnO2(黑色)或KMnO4(紫黑色)
B.反应条件:加热
C.反应原理:①2H2O22H2O+O2↑②2KMnO4K2MnO4+MnO2+O2↑
D.实验装置:
①试管口,防止水倒流,致使试管炸裂。
②铁夹夹在离试管口1/3处。
③试管内导管刚露出橡皮塞即可,便于导出气体。
④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防止
。
⑤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导管伸到集气瓶口即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时,导管应伸入集气瓶中,接近瓶底部,便于排尽瓶中的空气。
⑥检验:。
⑦收集方法:用排水法(因不易溶于水)或向上排空气法(因氧气密度比空气大)。
⑧验满: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当看到集气瓶口处有气泡向外逸出,说明瓶中集满氧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验满时,。
⑨操作步骤:组装仪器—检气密性—装药—固定—加热—收集—移导管—熄火
⑩排水法收集完毕后,必须先,然后。否则,水槽内水会倒吸入试管内,引起试管炸裂。集满氧气的集气瓶应用毛玻璃片盖住,正放在桌上。
工业上制氧气的方法:是分离液态空气法(物理变化)
19、CO2的制法
①实验室制CO2的方法是: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不能用浓盐酸(产生的气体中含有HCl),不能用稀硫酸(生成的CaSO4微溶于水,覆盖在大理石的表面,阻止反应的进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CO2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③如何验满CO2
④如何检验CO2
⑤工业上制CO2的方法是:煅烧石灰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0、实验室制H2的方法:是用锌和稀硫酸反应(也可用稀盐酸)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H2可用排水法或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21、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在化学反应里能_______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________和___________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叫催化剂(“一变二不变”)。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____________。(催化剂对反应的产量没有影响,也不能改变一个反应是否能发生。)
【例题1】下列关于氧气的物理性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通常情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B.氧气的密度略小于空气
C.氧不易溶于水
D.液氧是没有颜色的
【例2】为了避免实验失败甚至造成严重后果,有些化学实验必须严格遵循操作的顺序,例如,点燃氢气前必须先验纯,再点燃。请你仿照示例填写下表1、2中的空格,再举出3个必须严格遵循操作顺序的实验,填写下表中的所有空格
必须严格遵循操作顺序的实验先做什么再做什么
示例:点燃氢气先验纯再点燃
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先再把系有燃着的火柴棒的铁丝伸入集气瓶中
2制取O2、H2、CO2等气体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再
3先再
4先再
5先再
【思考3】在双氧水制取氧气时,如何证明二氧化锰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都没有改变?
【解答】可采用下列实验步骤:
①分别称取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大约3∶1),均匀混合后,装入大试管中并固定在铁架台上。
②加热,待氯酸钾完全分解不再产生气体时,再撒入少量氯酸钾仍能迅速放出氧气,可以证明二氧化锰的化学性质没有改变;
③将上述试管内的剩余固体,其中含氯化钾和二氧化锰,完全倒入烧杯中加蒸馏水溶解,其中氯化钾能溶于水,二氧化锰不溶于水,二氧化锰不溶于水而留在液体中。
④过滤。可见滤纸上留有黑色的二氧化锰固体。用节蒸馏水冲洗后,烘干。
⑤称量二氧化锰固体的质量,与反应前对比,可知质量未改变。
【练习】1、有下列实验装置示意图:
ABCDEFGH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装置代号)。
(2)若用B装置制备氢气,且产生的气体中不含酸性杂质气体,则试剂X常用,用G装置收集氢气,②应与(填接口序号)相连。
(3)现有如下资料:
①实验室用FeS固体与稀H2SO4在常温下反应制取H2S气体。
②通常状况下,H2S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大的有毒气体,能溶于水,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能与碱溶液反应。
若在实验室中用上述装置制备并收集一瓶干燥的H2S气体,且符合“绿色化学”理念,所选装置从左到右的连接顺序为(填接口序号)。
2、请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仪器a、b的名称。a是_____;b是_____。
(2)若用B装置制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烷是密度小于空气、难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制取甲烷。制取甲烷的发生装置应选择_____(填装置编号,下同),收集装置应选_____;请写出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右图是“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测定”实验的改进装置。主要操作是:在实际容积为150mL的集气瓶里,先装进50mL的水,再按图连好仪器,按下热的玻璃棒,白磷立即被点燃。
①白磷从燃烧到熄灭冷却的过程中,瓶内水面的变化是_____;若实验非常成功,最终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_____mL。
②集气瓶里预先装进的50mL水,在实验过程中起到哪些作用?_____(填写序号)
a.加快集气瓶冷却b.液封导气管末端以防气体逸出c.缓冲集气瓶内气压的骤然升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80162.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