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第14课理性之光

一名优秀的教师就要对每一课堂负责,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教师需要精心准备的。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帮助授课经验少的教师教学。那么,你知道教案要怎么写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第14课理性之光”,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第14课理性之光

本节内容《理性之光》属于思想文化史内容,因而在教学时应突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史观的教学,在正确分析思想产生的基础上,充分认识杰出启蒙思想家追求科学与理性、敢于批判旧制度的革命精神。启蒙思想家把文艺复兴以来对人的解放思潮提升到理论和制度层面,并提出了法治和民主政治等构想,对近现代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产生与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教学中本设计依据建构主义理论激发学生发现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根据内容需要教学方法上还可采用观察学习法、材料学习法和思辩学习法。

一、基本情况分析

(一)教材的分析

1.课标要求:简述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概述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2.本节内容抽象、理论性强,学生不易理解。因此,教学中要明确重点,突破难点。

教学重点:启蒙思想家的主张;利用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难点:因本节内容所涉及的四位思想家的主张极易混淆,所以重点解决以下两个难点:

难点一:分析启蒙思想家的个性特点及产生个性特点的原因(如:思想家的出身、地位、所接受的教育程度、文化氛围影响等);

难点二:思想家思想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和对近现代社会的巨大影响。

3.本节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和作用。

前承文艺复兴,后启资产阶级理性时代的到来。启蒙运动是第二次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其重大贡献即确立了民主政治的理论基石,具有前瞻性、革命性和进步性。

(二)学生的分析

高二学生经过高一阶段的学习,已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以及历史思维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知识联系能力较强。加上高中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观察自主性强,概括性高度发展,并且处于创新思维最佳发展区的前端。创新思维的主动性和有意识性强。因此教学过程应充分利用所学过的历史知识以及历史材料培养学生的知识联系能力、创新思维及概括能力。

(三)、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目标

(1)帮助学生了解启蒙运动产生的背景、性质、目的和主要内容。

(2)理解主要思想家具有代表性的主张。

(3)学会评价启蒙运动的影响。

2.能力目标

(1)在阅读启蒙思想家的言论资料时,培养学生对历史资料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评价问题的能力。

(2)通过比较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的异同,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归纳和比较能力。

(3)通过对启蒙运动兴起的历史条件与重大影响的探究,使学生认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理论、追求真理的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启蒙思想是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产物,是人类文明精华积淀之所在,更是近代资产阶级为之奋斗的成果,这些成果不仅仅属于其个人和那个时代,更属于世界、属于全人类。所以,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可以:

1.培养人文意识,强化法治观念。

2.关注社会进步,培养坚强的意志,树立科学精神,敢于怀疑,勇于创新,不断追求真理。

3.领悟先进思想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巨大推动作用,积极汲取启蒙思想精华,为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提供借鉴。

(四)教学方法分析

依据建构主义理论,把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引入课堂。创设情景、发现问题→探究式地解决问题→拓展问题。

二、课堂教学

(一)新课导入——发现问题

1.从身边事导入:班委、村委主任、人大代表是怎样产生的?

2.从所学过的世界思想史发展进程导入: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迫切需要思想理论的指导。

3.从目前世界上采用三权分立学说构建国家职权部门的国家导入:如美国。

(二)新课——探究式地解决问题

1.解决启蒙运动出现的原因问题——为什么

教学方法:回忆文艺复兴产生的原因,得出具有共性的规律,然后归纳启蒙运动出现的原因。

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发展

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封建制度仍然严重阻碍着资本主义发展。

原因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发展

人们的思想获得相当的解放

文艺复兴的影响

启蒙思想家个人素养的提高

2.寻找本节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核心问题:启蒙思想(确定核心问题的方法:学生速读——发表个人看法——师生互动达成基本共识)

教学过程:

首先,简单了解启蒙运动的含义,理性的含义。(教学方法:由学生看书回答,老师补充。)

启蒙运动

内容反封建专制主义、教权主义

核心思想理性主义

目的

消灭封建专制王权,宗教特权和等级制度,

追求政治民主,权利平等和个人自由。

性质欧洲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

其次,从不同角度学习掌握启蒙思想(教学方法:提出问题切入角度,指导学生看书;亦可反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从发展历程看:

17世纪兴起于英国,18世纪在法国出现高潮,19世纪扩展到全世界大多数国家。

从思想的传承看:(在学生看书思考的基础上指导学生采用比较方法分析)

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两次思想解放运动名称时间核心斗争对象特点

第一次文艺复兴14-16世纪人文主义天主教神学思想以人为中心

第二次启蒙运动17-19世纪理性主义封建旧制度强调理性

从启蒙思想家及其主张看:

教学方法:指导学生看书及材料,带着问题进行思考并回答问题。

问题一:课本上四位思想家的主张是什么?其最具特点的主张是什么?

问题二:根据所学知识和补充材料,你认为哪一位思想家的主张在当时最激进、影响深远?谈谈你的看法。

材料一:“英国人民自以为是自由的,他们是大错特错了。他们只有在选举国会议员期间,才是自由的,议员一旦选出后,他们就是奴隶,他们就等于零了。”

——卢梭

材料二:“伏尔泰结束了一个旧时代,而卢梭则开辟了一个新时代。”

——歌德

材料三:“当伏尔泰还为了文明与愚昧无知战斗时,卢梭却已经痛斥这种人的文明了。”

——赫尔岑

提示:(学生分析后教师针对性归纳)

卢梭的主张最激进,他认为真正保障人民自由平等权利的,不是英国的君主立宪,而是由人民直接拥有国家主权和立法权的民主共和制度。卢梭的思想闪耀着更明亮的智慧之光,他的“人民主权”说成为近现代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制度赖以产生、确立和发展的核心思想和理论基石,它直接影响法国大革命,是法国大革命的灵魂,启蒙思想对近代中国也有很大影响。

最后,通过上面的学习,师生共同完成下面表格:

代表人国别代表作主要观点思想地位及影响

3.解决启蒙运动的影响问题——怎么样

教学方法:学生根据以往所学的知识和掌握的规律:大胆设想——看书验证——举例说明对课本所阐述内容的理解——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中实践与认识的关系,社会发展需要新的理论产生,理论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社会的发展又不断丰富和完善理论。

(三)板书设计

第15课理性之光

一、启蒙运动的背景

1.18世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接近确立。

2.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3.封建制度仍然严重阻碍着资本主义发展。

4.自然科学的发展

人们的思想获得相当的解放

5.文艺复兴的影响

启蒙思想家个人的素养提高

二、启蒙运动的含义

启蒙运动

内容反封建专制主义、教权主义

核心思想理性主义

目的

消灭封建专制王权,宗教特权和等级制度,

追求政治民主,权利平等和个人自由。

性质欧洲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

三、启蒙运动的概况

代表人国别代表作主要观点思想地位及影响

孟德斯鸠法国《论法的精神》法的精神,三权分立原则。成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

伏尔泰法国《哲学通信》自由平等,抨击天主教会,歌颂理性把文艺复兴时期对教会的批判从现象引向了实质,培养了不少启蒙运动的追随者。

卢梭法国《社会契约论》天赋人权、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成为法国第三等级中下层群众所信奉的理论,并在后来的法国大革命中一度成为革命指导思想。JaB88.COm

康德德国《纯粹理性批判》等人非工具最终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

四、启蒙运动的影响

(四)拓展问题设计(如果课堂上时间不够,此题可留作课后作业)

Weholdthesetruthstobeself-evident(不证自明的,不言而喻的),thatallmenarecreatedequal,thattheyareendowedbytheirCreatorwithcertainunalienable(不能剥夺的)Rights,thatamongtheseareLife,Liberty,andthepursuit(寻求,追求)ofHappiness.

——THEDECLARATIONOFINDEPENDENCE

国会的立法机构,……按人口比例选举产生,行政权赋予总统,……司法权赋予最高法院的大法官……

——1787年美国宪法

伏尔泰不只是一个人,而是整整一个时代。

 ——雨果

结合材料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怎样的思想?这与哪位法国启蒙思想家主张一致?

(2)材料二体现了怎样的原则?这与哪位法国启蒙思想家主张一致?

(3)如何理解材料三中雨果对伏尔泰的评价?

(4)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三位启蒙思想家身上学到了什么?

参考答案:

(1)平等、自由。卢梭。

(2)三权分立(立法、行政、司法)的原则。孟德斯鸠。

(3)伏尔泰强烈反对天主教会,是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其思想对18世纪的欧洲产生了巨大影响,因此雨果用“整整一个时代”来评价他的历史地位。

(4)用理性而不是用外界的权威来判断一切的事物,敬畏真理,尊重人的权利和价值,不唯权威,敢于挑战封建专制制度和天主教神学。

精选阅读

第14课理性之光学案


第14课理性之光学案
△课标要求:
1、简述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2、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一、启蒙思想家的观点立法权:掌握
代表作:《》:三权分立行政权:掌握
1、孟德斯鸠司法权:掌握
最重要贡献:学说——后来成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
2、伏尔泰
代表作:《》——提出“说”和“论”

代表作:《》
4、康德认为人不是他人的,而是自身的
影响:其理性批判哲学最终确立了人类的地位,康德是西方哲学史上划时代的哲学家
二、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1、丰富和发展了人文主义的:自由、平等、人权、民主、法制、三权分立等
2、为未来社会设计了明确的:三权分立、以法治国等
3、以“”为旗帜:以法制保障天赋人权,以三权分立保障民主制度,防止独裁专权等
△巩固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17—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集中批判的是()
A专制主义、教权主义B专制主义、霸权主义C教权主义、重商主义D专制主义、重商主义
2、伏尔泰说:“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是我愿意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这表明()
①他提倡自然权利学说②他强调人民应享有言论自由③他主张人人平等④他主张思想自由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3、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是西方向近代社会迈进时期发生的三次重大思想解放潮流,它们在历史作用上的一致性表现在()
①发展了人文主义②冲击了天主教会的束缚
③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④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
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②
4、右图中的人物对于美国来说,最大的影响是()
A缔造美国
B美国1787年宪法的制定
C最大限度发挥美国的民主意识
D加强美国中央集权
5、恩格斯说:“十八世纪主要是法国人的世纪”。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是()
A法国最早确立君主立宪制B启蒙运动在法国达到高潮并影响世界
C法国率先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D法国成为世界最大的殖民帝国
6、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共同观点是()
A提出主权在民的思想B主张三权分立C否定君主专制D重视公共意志
7、孔子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与其有类似思想的启蒙思想家是()
A孟德斯鸠B卢梭C康德D伏尔泰
8、“18世纪是伏尔泰的世纪”,下列说法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①伏尔泰是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②比同代的理性学者更尖锐的批判现存制度,更热情的歌颂理性
③伏尔泰主张建立民主共和国④伏尔泰的启蒙思想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启蒙思想家把欧洲的封建制度比作漫长的黑夜,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
材料二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踢马刺吗?……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之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人。——《伏尔泰语录》
材料三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委托给一个人、几个人,因为一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体,其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相互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论》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启蒙思想家为什么把封建制度比作“漫长的黑夜”?“理性的阳光,指的是什么?

(2)材料二体现了什么思想?如何评价?

(3)归纳材料三所体现的思想,并指出这一思想的历史影响?

(4)在“自由”这个问题上,材料二与材料三各侧重于什么?
2、在古代希腊、罗马文明之后,基督教会对西方世界近千年的思想统治,使人们的个人意识受到极大的压制。为此,不同国家、不同领域的杰出人士不顾教会势力的迫害和世俗的误解,在欧洲掀起了三次影响巨大的思想解放潮流,带领着人们迈进科学的理性时代。
请回答:
(1)14~18世纪的西欧,出现了哪三次影响巨大的思想解放潮流?它们能够兴起的相同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这三次思想解放潮流各自具有怎样的特点?请结合各自的内容加以说明。
特点
文艺
复兴
宗教
改革
启蒙
运动
(3)三次思想解放潮流产生的共同影响是什么?

第14课理性之光(复习学案)
编者:邬德发(深圳市皇御苑学校历史高级教师)
△课标要求:
1、简述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2、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一、启蒙思想家的观点立法权:议会掌握
代表作:《论法的精神》:三权分立行政权:君主掌握
1、孟德斯鸠司法权:法院掌握
最重要贡献:三权分立学说——后来成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
2、伏尔泰
代表作:《社会契约论》——提出“天赋人权说”和“人民主权论”

代表作:《纯粹理性批判》
4、康德认为人不是他人的工具,而是自身的目的
影响:其理性批判哲学最终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康德是西方哲学史上划时代的哲学家
二、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1、丰富和发展了人文主义的内涵:自由、平等、人权、民主、法制、三权分立等
2、为未来社会设计了明确的政治蓝图:三权分立、以法治国等
3、以“理性主义”为旗帜:以法制保障天赋人权,以三权分立保障民主制度,防止独裁专权等
△巩固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17—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集中批判的是(A)
A专制主义、教权主义B专制主义、霸权主义C教权主义、重商主义D专制主义、重商主义
2、伏尔泰说:“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是我愿意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这表明(D)
①他提倡自然权利学说②他强调人民应享有言论自由③他主张人人平等④他主张思想自由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3、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是西方向近代社会迈进时期发生的三次重大思想解放潮流,它们在历史作用上的一致性表现在(A)
①发展了人文主义②冲击了天主教会的束缚
③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④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
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②
4、右图中的人物对于美国来说,最大的影响是(B)
A缔造美国
B美国1787年宪法的制定
C最大限度发挥美国的民主意识
D加强美国中央集权
5、恩格斯说:“十八世纪主要是法国人的世纪”。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是(B)
A法国最早确立君主立宪制B启蒙运动在法国达到高潮并影响世界
C法国率先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D法国成为世界最大的殖民帝国
6、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共同观点是(C)
A提出主权在民的思想B主张三权分立C否定君主专制D重视公共意志
7、孔子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与其有类似思想的启蒙思想家是(C)
A孟德斯鸠B卢梭C康德D伏尔泰
8、“18世纪是伏尔泰的世纪”,下列说法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C)
①伏尔泰是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②比同代的理性学者更尖锐的批判现存制度,更热情的歌颂理性
③伏尔泰主张建立民主共和国④伏尔泰的启蒙思想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启蒙思想家把欧洲的封建制度比作漫长的黑夜,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
材料二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踢马刺吗?……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之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人。——《伏尔泰语录》
材料三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委托给一个人、几个人,因为一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体,其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相互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论》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启蒙思想家为什么把封建制度比作“漫长的黑夜”?“理性的阳光,指的是什么?
因为欧洲是神权与王权相结合的封建统治,没有民主和自由,人们的思想受到教会的严格控制。“理性的阳光”指按照资产阶级的要求和意愿来改造世界。
(2)材料二体现了什么思想?如何评价?
自由平等、天赋人权。对反对封建主义起了进步作用。
(3)归纳材料三所体现的思想,并指出这一思想的历史影响?
权力相互“制约与平衡”。为资本主义确立了一套政治构想,对资产阶级的立法规范起了积极作用。
(4)在“自由”这个问题上,材料二与材料三各侧重于什么?
材料二侧重于要求获得自由平等,天赋人权;材料三侧重于如何保卫自由与人权。
2、在古代希腊、罗马文明之后,基督教会对西方世界近千年的思想统治,使人们的个人意识受到极大的压制。为此,不同国家、不同领域的杰出人士不顾教会势力的迫害和世俗的误解,在欧洲掀起了三次影响巨大的思想解放潮流,带领着人们迈进科学的理性时代。
请回答:
(1)14~18世纪的西欧,出现了哪三次影响巨大的思想解放潮流?它们能够兴起的相同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运动、启蒙运动。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2)这三次思想解放潮流各自具有怎样的特点?请结合各自的内容加以说明。
特点
文艺
复兴以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为名,以人文主义为旗帜,提倡人性,反对神性,倡导个性解放。
宗教
改革以宗教改革的形式,进行反封建斗争,挑战教皇为首的宗教权威,以反映时代特征的宗教理论实行宗教改革。
启蒙
运动以理性主义为旗帜,斗争矛头直指封建专制,主张“天赋人权”“三权分立”“主权在民”,宣扬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博爱。
(3)三次思想解放潮流产生的共同影响是什么?
冲破了宗教神学的思想束缚,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上的准备。

理性之光


第15课理性之光
课标要求

简述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概述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落实课标

一、社会背景

1.18世纪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在思想领域迅速展开反对封建统治与教会特权的斗争;

2.自然科学突飞猛进的发展,人们相信人的理性和自身的力量。

3.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二、核心思想

理性主义:提倡人的独立思考和判断,反对宗教迷信,敬畏事实,提倡科学,公开地反对封建专制及宗教思想。其实质目的是反对封建主义的神权、王权和特权,提倡资本主义的自由、平等和人权。

启蒙运动时期的人文主义以人类的共同属性为前提,指出人类社会应该满足人类对自由平等的要求。人们已经从人的崇拜发展到对理性的崇拜。

三、代表
四、历史影响:

1、启蒙运动是17、18世纪欧洲历史上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启蒙思想家提倡理性、科学、自由、平等和民主,为人类社会创造了富贵的精神财富。

2、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舆论准备,推动了欧美和世界资产阶级革命:启蒙运动从英法两国开始,然后扩展到荷兰和德国等诸多国家,不仅为法国大革命作了思想动员,而且成为美国和拉美独立运动的精神动力;

3、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构建提供了理论基础:启蒙思想家倡导的自由平等、主权在民、三权分立等政治主张成为各国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主要原则。

高二历史《理性之光》教学设计


高二历史《理性之光》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一)课标要求:简述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的发展。

(二)地位与作用:

本单元理论含量很高又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人文精神是世界文化领域的瑰宝,在东西方的思想文化领域都是一笔不可计量的精神财富。这些进步的思想极大地推动了人类思想的进步和人类认识水平的提高。今天,了解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有利于提高学生自身的人文素养,对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积极的意义。

人文主义、人文精神在西方主要是通过三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产生、复兴到发展成熟。本节课所涉及的内容讲述的就是其中最重要的第三次思想解放运动: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因此,本课在整个世界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三)重点难点

重点:启蒙思想家的主张,尤其是康德的主张。

依据: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的主张学生或多或少都有接触,而康德的主张是学生相对陌生,但也是这一课的精髓。

难点:梳理各种主张的内在联系,理解启蒙运动对人文精神的发扬。

依据:教材的编排可以重新整合,厘清各种主张内在联系、逻辑顺序,更有利于加深对启蒙运动的认知和理解。

二、学情分析

高二文科班学生经过高一阶段的学习,已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以及历史思维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知识联系能力较强。加上高中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观察自主性强,概括性高度发展,并且处于创新思维最佳发展区的前端。创新思维的主动性和有意识性强。因此教学过程应充分利用所学过的历史知识以及历史材料培养学生的知识联系能力、创新思维及概括能力。

三、目标分析

(一)知识目标:了解启蒙运动产生的原因,理解主要思想家具有代表性的主张及其内在联系。

(二)能力目标:

通过分析启蒙思想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人文意识,增强民主法治观念。

关注社会进步,树立科学精神,敢于怀疑,勇于创新,不断追求真理。

领悟先进思想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巨大推动作用,积极汲取启蒙思想精华。

四、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初步形成学生的“大历史观”,正确地把握基本脉络。

启发式教学法:利用文字资料、多媒体技术等方法创设历史情境,并辅之以比较法、讨论法等。

五、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学生学习

活动设计

一导入:

请同学们观看大屏幕上的照片。你们应该知道这是发生在哪一天什么地方的事情吧?我们可以看到这张图片上挥舞着的红色国旗,似乎表达着某种爱国热情。但是,我们接下来再看几幅图片。那么同学们认为这样的行为是真正的爱国吗?真正的爱国应该以理性为前提。那么什么是理性?让我们一起走进17-18世纪的欧洲,感受那个时代的理性之光。

二新课:

请大家阅读课本,回答理性之光的“光”是指什么呢?

那用什么方式将人们引向光明?何谓理性呢?

(17、18世纪先进的思想家认为,迄今为止,人们处于黑暗之中,应该用理性之光驱散黑暗,把人们引向光明。而理性就是强调凡事要以人的思维去判断,而不依赖天意或神的旨意,不用外界的权威来判断一切事物。只敬畏真实,尊重科学,不再信奉传统的偶像和教条。在实践中,启蒙学者破除迷信,解放思想,既不唯上帝,也不唯权威,更不唯经书、古书。一切唯理性是从。)

第一篇光之源

人们为什么需要用理性之光驱散黑暗?当时有什么黑暗?(提出这个问题,展示材料——17、18世纪欧洲国家的政治状况、人们的政治追求以及科学方面的发展。通过对材料的解读,提升认识,得出“光”之源所在,也就是启蒙运动的原因。)

材料1:詹姆士一世:“人民的全部义务就是无抵抗的服从。”

路易十四:“朕即国家”路易十六:“因为我想这样做,这就合法。”

问题:这个材料表明当时有什么黑暗?

材料2:在17世纪晚期,伦敦中间阶层在任何时候至少拥有三套套装,以便定时更换,还配有成套的带扣、纽扣、帽子、假发、丝带、花边和其他饰品。18世纪笛福提到,当时的时髦男人穿着10—20先令一码的

随着讲述,观看图片。

学生回答

学生看书

回答问题

学生阅读分析材料

回答问题

教学步骤

学生学习

活动设计

亚麻布做成的衬衫,每天换两次内衣。而过去人们穿用价钱便宜一半的平纹荷兰亚麻布制成的衬衫已感到心满意足,而且一周最多换两次衣服。据报道,在1728年沃里克赛马会上,“剑桥郡的阿彻太太和布罗姆利太太浑身珠光宝气”。

提问:在17-18世纪的欧洲有什么人想冲破黑暗追求光明呢?他们又有没有这个实力?

材料3: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提问:他们有了经济实力,那有没有具备解放思想的市场?能不能做到一呼百应呢?

材料4:牛顿发现了一个基本的宇宙的法则,这个法则既支配了整个宇宙,也支配了最微小的物体。这样一来,自然界俨然成为一架按照自然法则运行的庞大的机械装置,这一架装置可以靠观察、实验、测量、及计算被人们所认识。由此类推,支配人类社会的法则依靠人的理性也可以为人们所发现。

提问:他们为什么要高举理性的旗帜、选择了理性的方式呢?

第二篇光之芒

(关于启蒙思想的代表及其主张,我认为教材的编排可以重新整合。在仔细思考这一课的内容之后,我觉得可以从各种主张的内在联系入手,找出各种主张的逻辑推理顺序,使得这一节的知识更加清晰与系统。)

学生阅读分析材料

回答问题

学生阅读分析材料

回答问题

学生阅读分析材料

回答问题

教学步骤

学生学习

活动设计

基督教的基本教义之一就是上帝爱每一个人,无论美丑强弱、高贵卑微,在上帝眼中都至为宝贵。因此,深受基督教影响的西方人认为人生来平等,在国家没有形成的自然状态下,生命、追求幸福是人的固有权利。但自然状态下没有国家也有不少弊端,例如发生地震、洪水、火灾、战争之时,没有强有力的力量来保护人民的这些权利。所以,自由的人们以平等的资格订立契约,去寻找一种形式使之能够保护每个人的人身与财富,而这个形式就是国家。也就是说,国家的权力来自于人民的授予。

以上所出现的主张各属于哪些启蒙思想家呢?

在启蒙时代,明确倡导自由平等观念的是谁?

材料1: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轭,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踢马刺?……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之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人。

材料2:1778年2月,84岁高龄的伏尔泰回到阔别28年的巴黎。消息一传开,全城都轰动起来。一些只闻其名、未见其人的年轻人更是欣喜若狂,纷纷涌到他的下榻处,使周围的街道挤得水泄不通。妇女们趁他经过时,偷偷地从他的皮衣上拔下一两根毛,当做圣物保存。

材料3:播放视频(并引出下一个人物:卢梭)

材料4:“必须建立一种全新的契约。通过社会契约,人民建立一个自己管理自己的政府。……统治者的权力来自他同人民签订的契约,如果他违反了民意,人民就有权推翻他。”

阅读课本

思考回答

阅读材料

感受思想

阅读材料

感受思想

教学步骤

学生学习

活动设计

提问:卢梭的主张带来了什么影响呢?(播放视频)

国家是由于自由的人们以平等的资格订立契约而产生的,人们只是把自然状态下的权力转让给整个社会而不是奉献给了个人,因此人民在国家中是自由的,国家的权力也是人民赋予的。因此如果人民遇到了暴君,就应当推翻他,通过革命的方式建立民主共和国。这也是众多革命的理论来源,如法国大革命。然而,我们对卢梭的这个观点可以更进一步思考。

材料5:“法律是什么?”人民问。“法律就是人民的意志。”罗伯斯庇尔回答说。“我们就是人民,我们不要什么法律;我们的这种意志就是法律。”人民回答说。罗伯斯庇尔满意的点头微笑。

材料6:狄更斯在《双城记》中为我们如临其境般地描绘了一个难忘的情景——坐在断头台前的妇女们一边打毛线一边数着掉下的头颅:“二十二、二十三……”当断头台的速度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要”时他们恢复了绞刑,还不足以填饱狼妖的血盆大口时他们就用排枪射杀、用大炮轰击,甚至发明了底舱可以活动的船将“罪犯”们集体溺毙!

提问:同学们暴力革命有可能带来什么问题?

我们可以看到暴力革命有可能带来的依然是恐怖的独裁。那怎么办呢?当时启蒙时代还有另外一位思想家为了将统治者关在笼子里,而想出了分化当政者权力的办法。他是谁?(孟德斯鸠)

下面,请同学们自主完成孟德斯鸠的小档案。

而且孟德斯鸠的主张在哪些地方变成了现实呢?

上述思想是人们发扬理性的精神,构建出了一套政治体系,提出了

观看视频并思考

阅读材料

思考回答

看书回答

填写档案

回答问题

教学步骤

学生学习

活动设计

民主政治的社会制度。可是,理性是万能的吗?人的知识是有限的,人的理性是有限的,那么人们通过理性搭建出来的任何制度哪怕是民主制度也应该是有问题的。如果制度是不完美的,那生活在制度下的每一个人的公平尊严如何去保证呢?与我们一样,当时对理性提出这样疑问的是康德。

材料:1724年4月22日康德出生于东普鲁士首府哥尼斯堡的一个马鞍匠家庭。1755年康德任教哥尼斯堡大学,取得编外讲师资格,任讲师15年,任教自然地理学、数学、力学、工程学、伦理学、自然科学、物理学、雄辩学等。

提问:我们有了疑问,如何去寻求解决方案呢?在追寻解决方案之前,我们先看一个历史真实案例。

材料:1884年7月5日,杜德利船长、斯蒂芬斯助手、布鲁克斯船员和17岁男孩见习船员帕克因为暴风雨导致乘坐的船失事,逃到救生艇上,离陆地超过1000英里。而在船上的男孩帕克,是一个无父无母的孤儿,身边也没有什么朋友。相反船上的其余三个人都是在英国拥有自己家庭的人。救生艇上没有水,除了一点点大头菜,头三天没有任何吃的,第四天吃了一个海龟,又坚持了几天。到了20日,他们已经7天没有食物,5天没有水了。
 这时那个男孩帕克因为不听劝告,喝了海水,以至于身体变得非常虚弱。这时,杜德利船长找来了所有的人,商量是否要以抽签的形式,杀死那个抽中的人,用他的血肉来充饥,好让其他人能活下去。

24日这三个成年人(男孩因为虚弱不能参与了)再次商量应该所有人应该投票,杀死一个人好让其他人活下去。但事实上只是商量,并没有投票。
当话题谈到了自己的家庭时,他们又都想活下去了。杜德利和斯蒂芬斯建议不要投票了,就杀死那个男孩吧,布鲁克斯还是反对。杜德利

学生思考回答

阅读材料

了解康德

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并进行深入讨论

教学步骤

学生学习

活动设计

和斯蒂芬斯提议如果明天还没有救援船出现在视线之内就杀死那个男孩吧。
第二天,杜德利做了祈祷,乞求神的原谅,然后,杀死了那个已经没有抵抗力男孩。四天之后,他们获救。

讨论:如果你在那条船上,你会做出怎样的选择?你认为杜德利等人是否应该被判罪呢?

那让康德来回答的话,他会给出什么答案呢?(人非工具)

人的生命不能成为他人幸福、或者生存下去的手段。

生命无论高贵与卑贱、愚钝与智慧,都是平等的;身体无论健全与残疾、有用与无用,都是不可侵犯的。

也正是如此,康德这个闪耀着人性光辉的思想照亮了欧洲。其仙逝时,哥尼斯堡全市居民陷入巨大的悲恸中。人们连续十六天自发前往瞻仰这位不足一米六的巨人、伟大哲学家的遗容。直到现在,加里宁格勒的年轻人结婚时,也不忘带上一束花放到康德的墓前。

总结:英国哲学家罗素认为:“启蒙运动主要是为了传播光明,消除过去普遍的黑暗……大百科全书在某些方面堪称18世纪启蒙运动的象征,它强调冷静而理性的探讨,旨在为人类开辟更幸福的新前景。”那么更幸福的新前景实现了吗?理性之光芒照耀到了2012年的中国西安了吗?让我们留待课后自主思考吧。

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并进行深入讨论

学生回答

阅读材料

了解康德

思考升华情感

第14课节日


俗话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更好的找到学习的乐趣,帮助高中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您知道高中教案应该要怎么下笔吗?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第14课节日》,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第14课节日[教学目标]
1.了解节日类型;掌握岁时农时节日的由来及特点;宗教祭祀节日的形成演变;纪念庆贺节日的内容及特点;通过对不同国家、民族节日风俗的学习,培养学生比较、归纳和分析的能力;通过对节日文化内涵的了解,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现象的探究意识。
2.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认识节日的不同类型、产生及演变,了解节日的历史文化背景;结合材料与问题,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找到节日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3.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生活,懂得节日的演变折射出社会的进步变迁和文明的交流;节日充满着生命的感恩和生活的喜悦,要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其中的优良传统。
[重点与难点]
重点:节日由来。
难点:节日演变和文明发展关系。
说明:
1.分析节日的由来,可以知道节日类型的划分,理解节日所蕴含的文化背景,故为本课重点。
2.节日演变和文明发展涉及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多学科知识,故为本课难点。
[教学设计]
1.导入新课。出示图片,引发学生对节日由来和传统节日现状的思考。
以2006年春节来临之际,河南大学教授、中国著名民俗学家高有鹏撰的《保卫春节宣言》引起了各方关注的新闻材料导入新课,使学生认识到每年我们都要过许多节日,有些节日是传统的,有些是外来的;有些是全民的,有些是个别人群的,我们要了解节日是怎么来的,节日背后蕴含着怎样的文化内涵。
2.讲授节日的分类。请学生列举所知道的节日,尝试划分类别。教师介绍教材的划分方法。
教师说明教材的划分方法有三类:岁时农事节日、宗教祭祀节日、纪念庆贺节日,但第三类似乎应该叫政治人文节日更恰当。因为纪念和庆贺的意思也包含在前两类节日中。
3.讲授节日的由来。出示材料和图片,引导学生分析、归纳节日的由来和东西方节日所表现出的差异。提问“今天我们为什么要过节?”引导学生理解节日的功能。
本环节意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节日由来的了解,认识到传统节日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通过对材料一、二、三、的分析知道:岁时农时节日是农业民族根据农业生产的周期性特点,严格按照岁时安排农事,节气时令交替时举行的一些象征性的意识和活动。最初是为了不违农时,是技术性的,当然后来被文人赋予了人文的含义。
通过对材料四、五的分析,知道宗教祭祀节日,政治、人文节日的绝大部分是纪念宗教史或世俗历史上的事件、人物。
以学生熟悉的端午节和材料六为例,分析中国传统节日具有多个主题,这也是中西文化的不同点。
以课中出现的材料引导学生讨论“今天我们为什么要过节?”,理解传统的节日往往具有纪念、感恩、怀念的作用,是情感的积聚和宣泄,具有凝聚力;经济全球化时代出现了许多人文节日,如世界环境日、艾滋病日、世界无烟日等节日,具有警示作用;节日还有一个功能就是休息,如星期天——基督教叫主日,从犹太教的安息日而来。英文holiday的解释就是“假期,节日”。
4.以《保卫春节宣言》的材料(见资料附录材料七)请学生归纳古今过年的区别,提问:造成这些变化的原因有哪些?怎么看待“年味淡了”这个问题。
本环节重在培养学生全面分析和看待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理解节日的变迁原因,对传统节日的变化形成正确的看法。
造成节日传统发生变化的原因有:社会发展,物质生活提高,生活节奏加快,文化生活样式丰富,使得诞生于农耕时代的一些传统仪式不再适合现代社会而发生改变;经济全球化时代中外文化的碰撞和选择,使得社会更加多元,人们观念变化,人们的选择也更加多元。如饭店年夜饭、电话短信拜年、春节出国旅游等。
通过对“怎么看待‘年味淡了’这个问题”的探讨,使学生意识到春节文化的演变里包含着不少社会的变迁,从变化中也看到了社会的进步。“年味”在老传统和新时尚中交错融合,春节也就在融合中一年年往前走。但我们要意识到不管形式怎么变,春节在传承民族文化,凝聚民族精神方面的主题和精髓永远都不应该过时。
我们对传统节日要有包容的态度,给人们更多的选择方式,如果一味地指责淡化传统节日,也是不符合现实的,更是不明智的。
[资料附录]
材料一:“春雨惊春青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东小大寒。”——“二十四节气歌”
材料二:“……二月惊蛰抱蚕子,三月清明坟飘子。四月立夏插秧子,……七月立秋烧袱子……”——四川地区流传的《节气百子歌》
材料三:“西园梅放立春先,云镇霄光雨水连。惊蛰初交河跃鲤,春分蝴蝶梦花间。……牡丹亭立夏花零落,小簪小满布庭前。……翡翠园中零白露,秋分折桂月华天。”——《节气歌弹词》名弹词艺人马如飞(清末)
材料四:据《圣经新约全书》载:耶稣受难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后,第三天复活。根据公元325年尼西亚公会议规定,复活节在每年春分后第一个圆月后的第一个星期日,一般在3月22日至4月25日之间。基督教多数教派都纪念这个节日。庆祝活动的具体内容各地不一,最流行的是吃复活节蛋,以象征复活和生命。
材料五:1949年11月,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在莫斯科举行理事会议,中国和各国代表愤怒地揭露了帝国主义分子和各国反动派残杀、毒害儿童的罪行。为了保障世界各国儿童的生存权、保健权和受教育权,为了改善儿童的生活,会议决定以每年的6月1日为国际儿童节。
材料六:有个美国人安纳利鲁弗斯写过一本《世界节日趣谈》,不少节日确实有趣,如“产婆节”、“帝王奔跑节”、“三便士纪念日”、“冬季晚钟节”、“穿着彩衫的吹笛人节”、“贪睡者节日”、“圣巴多罗马的面包赛节”、“野猪头晚餐日”等。
材料七:“在俗语中讲,年来到,闺女要花儿,小小子儿要炮,老头儿要个破毡帽。……在我的家乡有一种年节菜,叫杂烩,一般有豆腐(象征福份),有青菜(像征财富),有丸子(象征完美)等必有的吉祥物。……晚辈在春节向长辈磕头、朋友之间相互作揖……春联书写和年画制作的传统……”——高有鹏《保卫春节宣言》[板书设计]

岁时农事节日社会发展们现今节纪念
节日宗教祭祀节日文化生活丰富选感恩
纪念庆贺节日中外文化碰撞和选择择日功能警示
多休息
元…体现民族文化的特色、折射人类文明的发展[训练设计]
阅读下列材料,以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谈谈你对“韩国申报的江陵端午祭”事件的看法,并阐释写一篇短评。
巴黎时间2005年11月24日,由韩国申报的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此前,所谓的“中韩端午节‘申遗’之争”已经进行了一年多。端午节起源于中国,并已经有了2500多年历史,在韩国,端午节传入已经有了上千年历史,在江陵地区,端午祭有着繁琐的祭祀仪式。如果从迎神的“前夜祭”算起,一般要举行五个昼夜;如果从“山神祭”算起到送神止,时间长达20多天。——人民网
提示:
1.以节日习俗而言,端午节虽然发源地在中国,但是在长期流传和文明交流中,被中国周边的国家和民族所吸纳,所接受,并置于自己的文化土壤之中,形成各国、各民族独特的节日习俗。
2.在经济发展下的社会转型期,必须重视传统文化的保护,否则,在全球化时代,我们的文化身份和文化之根将会丧失。
3.中国不少传统文化都存在着香火中断、继承人匮乏的威胁。我们要想给无形的文化遗产注入生命力,韩国“江陵端午祭”的成功申遗是我们可以借鉴的“他山之石”,它不仅有传统内容,还融入了不少现代因素,这样的传统和文化才是有生命力的。
[课件]
见附件。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76466.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