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一个优质课堂,就是老师在讲学生在答,讲的知识都能被学生吸收。所以老师在写教案时要不断修改才能产出一份最优质的教案。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你们见过哪些优秀教师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8祖冲之”,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8祖冲之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字,会写8个字,参照“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生活中应尊重科学,崇尚科学,破除迷信。
4.培养学生动手查找资料的能力。
教学重点:
1.会认9个字,会写8个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从祖冲之的故事中懂得要崇尚科学,破除迷信。
教学难点:
1.本文生字生词较多,要指导学生利用区别比较、随文识记等方法记忆生字词,并在朗读课文中不断巩固。
2.从祖冲之的故事中懂得要崇尚科学,破除迷信。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观察月亮,查找有关月亮的资料。
2.字词卡片、课文朗读录音。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1.同学们,我们在生活中经常可以看见月亮,你注意观察过月亮的变化吗?它变化的形状像什么?
2.由月食引出祖冲之,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听课文朗读录音(或老师范读)。
2.讨论: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祖冲之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并完成:标出自然段;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记生字、词语,根据需要标注拼音,再多读几遍。
三、随文识字。
(一)分别请6位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评价,重点是:生字词语是否读准确,句子是否读通顺。师随机出示词语,通过读、评、读,达到巩固正音、识记生字、积累词语的目的。
1.第一自然段。
关于祖冲之,你们还有什么补充?(提醒学生关注课文后面的“信息窗”。)
2.第二自然段。
出示:饮酒作诗弹tn琴唱歌慌作一团敲壶h
正月的“正”读什么音,还有一个读音是什么?用另一个读音组词。
3.第三自然段。
出示:翻来覆去翻阅yu资zī料分析验证zhnɡ研究准确qu推算
4.第四自然段。
出示:徐州zhōu解释坦然听凭pnɡ处置zh
5.第五自然段。
出示:皓月当空灯火辉煌宾客满堂胡说八道
(二)出示无拼音字卡,巩固识字。
弹、壶、阅、资、证、确、州、凭、置
1.打乱顺序出示字卡,开火车认读生字;
2.选一个字组多个词;
3.用带有生字的词语说话。
4.连线练习:
壶凭置弹
zhtnpnɡh
证阅资确州
zhōuyuzīzhnɡqu
四、指导写字。
1.出示要求会写的字:弹、食、敲、壶、料、证、准、确。
2.读一读,再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的?在田字格中书写时要注意什么?弹:形声字,形旁“弓”表示弹琴、弹棉花时像拉弓射箭一样有一松一紧的过程;声旁“单”与“弹”韵母相同。书写时注意左窄右宽。敲:形声字,形旁“攴”表示手的动作;“高”与“敲”韵母相同。壶:上中下结构,上面的“士”不要写成了“土”;中间的秃宝盖托住上面的“士”字,盖住下面的“业”字。料:“妈妈把一斗米掺在饲料中喂小鸡吃。”证:形声字,形旁“讠”表示用语言证明;声旁“正”与“证”读音相同。书写时注意左窄右宽。准:左中右结构,中间和右边部分要写得紧凑。注意是两点水,不是三点水。确:书写时注意左窄右宽。
3.每个字练写2遍。
五、布置作业。
1.继续在写字本上完成写字练习。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游戏识字:学生闭上眼睛,老师分发卡片,得到卡片的同学当小老师带读生字并组词。
2.读拼音写词语:
()zhnɡmnɡ()zhǔnqu()shnɡxi()qiāoh
3.读自己喜欢的课文段落。(重点检查生字的掌握情况。)
二、朗读感悟。
1.对于月食现象,祖冲之和他的朋友们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和态度,你能把课文中相关句子找出来吗?
2.学生自由读课文,边找边画边体会。
3.全班交流:
突然,月食开始了。人们慌作一团,有的敲盆,有的敲壶,乱喊着:“快救月亮,天狗吃月亮了!”
祖冲之说:“别吵了,不是天狗吃月亮,是发生月食了。”
什么是“喊”,怎样喊的?用“喊”的语气读:“快救月亮,天狗吃月亮了!”他们为什么要“喊”?(再读句子,体会由于迷信带来的恐慌。)
从哪看出“乱”?——人们慌作一团,有的敲盆,有的敲壶。想象:还有的会干什么?用“有的……有的……还有的……”把当时的情景说一说。
人们为什么这样慌乱?(认为不吉利——迷信。)
读祖冲之说的话,评一评他的语气、态度是什么样的。(肯定、沉着。)
这一年七月十五日……听凭大人处置。
A.指导分角色朗读、评价。
刘延孙生气、拍桌子的语气、动作,说明他迷信思想重;而祖冲之“坦然”面对、“听凭处置”,说明他坚信自己的推算,尊重科学、相信科学。引导学生体会不同的心情,读出不同的语气。
B.祖冲之为什么对自己的推算深信不疑?读第三自然段。
“翻来覆去”是什么意思?祖冲之翻来覆去睡不着的原因是——生接读:怎样才能知道月食发生的时间呢?
翻阅资料,进行分析,大量的研究和验证……说明了什么?
祖冲之对科学研究有着严谨的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正因为他是经过反复地分析、研究和验证才得出结果,所以他的语气是()的,态度是()的。
C.再读祖冲之说的话,对比体会他的胸有成竹与刘延孙的气急败坏。
朗读比较:祖冲之坦然地回答说:“如果不发生月食,听凭大人处置!”
祖冲之回答说:“如果不发生月食,请大人处置!”
突然,圆月被云彩挡住了……你比神仙还能吗?
A.读刘延孙说的话。这时,他的语气怎样?为什么?
B.“胡说八道”什么意思?那个客人为什么说祖冲之胡说八道?(认为话不吉利,破坏了大家的情绪。)出示:皓月当空、灯火辉煌、宾客满堂、非常热闹。读客人说的话,读出讥笑的语气。
C.想想祖冲之当时是怎么想的,怎么说的。
D.正在人们讥笑祖冲之时,月亮发生了什么变化?(读最后一段。)指名做“呆”的动作,说说众人为什么全呆了。这时,他们又会想什么,说什么?
E.如果你是当时的一位客人,你想知道月食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吗?学生出示查找到的有关月食的资料。请几位同学分别做太阳、月亮、地球演示月食的成因。
三、总结。
学习了本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尊重科学、破除迷信。)
板书设计:

编辑推荐

《秋水》教案18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秋水》教案18”,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一.教学内容

《秋水》

二.学习目标

1.了解庄子及《庄子》

2.学习本文用设喻的手法说明哲理的写法

三.学习方法

1.积累成语望洋兴叹贻笑大方

2.熟读课文以致成诵

四.作者作品

庄子,名周,宋之蒙人。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生活极为贫困。据记载他曾住过陋巷,打过草鞋,并向监河侯借粮。楚威王闻其贤,以重金聘为相,然辞谢不就,只求适己任性,以快其意。

庄子是继老子之后道家学派的大师。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与老子并称为“老庄学派”。从庄子的整个思想体系和政治观点看来,庄子无疑是一个代表没落奴隶主阶级的哲学家。由于社会的根本变化,庄子的地位无法维持,这就决定他对现实极端不满。他既不满现实,又无法反抗它,就不得不走隐居遁世的道路。他是一个悲观绝望的厌世主义者,觉得“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所以妻死则“箕踞鼓盆而歌。”因此,庄子的处世态度就是玩世不恭,随俗浮沉。他好象非常胆怯、害怕,常说“无用之用”才是“大用”。这一切都充分表现一个没落阶级的思想观点。不过,庄子的放荡不羁,蔑视礼法和权贵,以及对统治者不合作,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曾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他还认为圣知仁义只是供统治者利用的工具,这些都是极为深刻的见解。

庄子散文在先秦诸子中具有独特风格。它首先是吸收神话创作的精神,大量采用并虚构寓言故事,作为论证的根据。因此,想象奇幻,最富于浪漫主义色彩。

《庄子》亦名《南华经》,今本《庄子》33篇,其中《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一般认为,只有《内篇》可确认为庄子所作,庄子用寓言或散文表现他深邃奥妙的哲学思想,文章十之八九是寓言。

五.《秋水》全文,主要通过河伯和海若的七段对话,本意是要申述庄子齐物论和相对主义的认识论。

六.全文解析

秋水

原文: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

关键字:时:名状,按时令。川:水道、河流。河:黄河。泾:通“径”。之:这样,如此。

译文:秋水依照时令及时来到,很多河流的水灌注到黄河里。水流是那样宽阔,在水的两边和水中的小洲与高出的河岸之间

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已。

辨:“辨”,辨别。焉:助词不译。然:形容词缀。以:认为

竟分不清对面的牛和马。于是乎黄河神高兴地自我得意起来,认为天下的美景都在自己这里。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而:表修饰顺连词。东:名状,向东。于:介词,引出到达的地点。而:表修饰连词。

他沿着河道向东走,来到了北海;面对着东方观望,看不到水的尽头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

始旋:开始,掉转。望洋:翘首远望的样子。

于是黄河神转过脸来,仰头对海神若感叹说:“野语有之日,‘闻道百,以为莫已若’者,我之谓也。野语:俗语百:很多

“俗语说,‘听说了许多道理,就认为没有谁比得上自己’,这就说的是我呀。”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

且夫:发语词。闻:动。闻:名。而:并列连词。之:结构助词,的。始:当初

况且我曾经听说有人轻视孔子的学问,看不起伯夷的节义,当初我不相信

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之:主谓之间取独殆:危险

现在我看到了您的博大无穷,我若不是走到您的门前,那就危险了。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长:长久,见:表被动方:道

我将长久地被有学识的人所讥笑。

七.重、难点

1.《秋水》的文学性与哲理性

2.词类活用

秋水时至顺流而东且夫我常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

3.特殊句式

宾语前置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被动句)

闻道百(定语后置)

宾语前置句的构成:

(1)动词(动宾)

①否定句宾语前置(否定词、代词)

不患人之不已知/忌不自信/毋吾以也/未之有也/莫已若/弗之怠也(不懈怠笔录)

我无尔诈尔无我虞/古之人不余欺也

②疑问句宾语前置(疑问代词、宾语)

吾谁欺?沛公安在?毛将焉附?

③用“之”“是”作提宾标志

④方位名词作宾语时,在谓语之前

项王西向坐北面而事之东面而视

(2)介词(介宾)

①疑问代词做介词宾语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吾谁与归

②一般词作宾语倒装是以谓之文也一言以蔽之

4.文章除设喻说理之外还运用了对比手法

(1)写景对比

(2)河神前后认识对比

5.附先秦诸子表

阶段

作品

作者

基本思想

艺术特点

春秋之交

《论语》

孔子弟子及再传

弟子

仁为核心

中庸、礼

德治教化,凝炼

简括警策诫人

《墨子》

墨子及其弟子

兼爱、非攻

维护手工业

有说服力逻辑性强条理清晰

《老子》

李耳本人

相素辩证法

简括有韵宜于诵读

战国中叶

《孟子》

孟子及其弟子万章等人

主张仁政以民为本

长于议论,富有气势,感情强烈语带锋芒,鼓动性强

《庄子》

庄子及弟子

虚无清静

顺其自然

放荡不羁

善用寓言,想象奇特,富于浪漫主义色彩

战国后期

《荀子》

荀况本人

人定胜天

质朴简约,善用比喻,结构谨严

《韩非子》

韩非本人

兼道儒法

选择前期法家思想

善用寓言,巧设譬喻,深刻明切,锋利无比严峻峭拔

18慈母情深


18*慈母情深

石桥铺小学李姣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理解词语“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教学重难点

体会母亲的善良、慈祥和我对母亲的感激和热爱。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贫穷辛劳的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地给钱让“我”买《青年近卫军》的事。课文先讲“我”想买一本《青年近卫军》。想得“整天失魂落魄”,可见渴望之极。但一元多的书价,贫困的家境,“我”的愿望难以实现。接着,写母亲给钱让我买书。最后,讲我终于有了第一本长篇小说。

2.介绍作者。

梁晓声(1949──) 《慈母情深》的作者,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父亲》;中篇小说《今夜有暴风雪》;长篇小说《雪城》、《年轮》等。小说集《天若有情》、《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人间烟火》、《白桦树皮灯罩》、《黑纽扣》。

3.采用分组、分角色、分段等多种方式朗读全文。

二、默读课文,勾画表现母亲深情的词句

1.理解我家境的贫寒。

2.体会母亲挣钱的辛苦。

3.感受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崇敬之情。

三、小组交流读懂什么,体会到什么,到全班来说说

(1)理解我家境的贫寒。连“破收音机”都“已经卖了,被我和弟弟妹妹们吃进肚子里了。”“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2)体会母亲挣钱的艰辛。工作在噪声震耳欲聋的角落,争分夺秒,“有事快说,别耽误妈干活!”“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以上这些,与妈妈慷慨地给我钱买书形成了强烈对比。“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3)感受我对母亲的感激、崇敬与热爱之情。“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那天,我用那一元五角钱给母亲买了一听水果罐头。”

1.老师非常想把《慈母情深》拍成一部小小的电视剧,让课文中的文字变成一幅幅画面。现在请你当导演兼摄像师,你准备选取哪些镜头?为什么?先读书思考,还可以同桌讨论讨论,然后我们交流。

2.学生读书准备后交流。

3.谁先说说电视剧的开头?

4.生边答师边指导朗读,引导体会对母亲及母亲对我浓厚的情感。

五、是啊!挣钱不易,毅然给钱,两相对比,足见慈母情深!分组朗读全文。注意集中表现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句子。

在角落工作的妈妈”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瘦弱的母亲!

“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贫苦的母亲!

“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辛劳的母亲!

然而正是这位母亲,当同事认为我是要钱买闲书,劝阻她给我钱时,母亲却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通情达理的母亲。

在读中再现情境,在读中体会感情。集中表现了慈母深情,同时反映了“我”当时的感受、体验,表达出强烈的热爱母亲的情感。强调“背直起来了”,“转过身来了”,“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

六、总结:读完课文,谁都会被慈母情深深打动。这位平凡的母亲,辛劳的母亲,贫寒的母亲,在这件日常生活小事中表现出的深沉的母爱,给人留下了何等难忘的印象。

七、拓展

课后题:“阅读链接”<纸船――寄母亲>,抽生谈谈日常生活中母亲关爱自己的小事,表达热爱母亲的感情。

八、作业

1.感情朗读。

2.背诵《游子吟》

孟郊: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辉?

点评:

重庆九龙坡区是我社第一批参加实验的实验区,它们从2001年参加课改以来,通过抓集体备课促进教师专业素质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以上就是该区在暑假期间组织教师备课的全部成果。看了之后,我有一些话要说:

一、感动。这些教案是九龙坡区教师在区教研室的带领的帮助下,经过一个暑假的辛勤工作研究出来的,是冒着重庆的酷暑做出来的,这种团结、协作、奋斗的精神实在令人感动。更令人感动的人,他们愿意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无私地奉献出来,给全国的实验老师提供备课的思路。所以,我想老师们在看到这些教案时,不应该窃喜又有了应付检查的材料,不应该产生偷懒的想法,因为这是彼时彼地的教案,不一定都适合你。老师们要感谢他们的最好方式是,对他们的教案提出自己的意见,或者提出自己的教案,这样才能形成共同研究的良好氛围。

二、感想。九龙坡区探索出来的集体备课、网络备课曾经在天津的经验交流会上介绍过,当时我就觉得这是一种很好的教研形式。它发动集体智慧、群策群力,准备出一份水准较高的教案,同时还省去了老师大量的无谓劳动,老师完全可以把这个时间用在学习提高上。面对这样一份相对“标准化”的教案,老师需要做什么呢?第一需要做的是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调整、完善教案;第二更需要做的是记好“教学反思”,看看自己在实施教案的过程中,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大到整个的设计思路,小到某一个问题的提问方式,都可以重新思考,虽然本课时不能重复,但长期经过这样反思,将对自己教学水平的提高很有帮助。

三、感慨。小学语文课改已经进入了第五年,第一批参加课改的老师和学生也用到了五年级上册教材。课程改革对老师观念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师生在此过程中的收获也是有目共睹的。但综观近一年多的课程改革的进展,使人不禁有“慢”下来,甚至是“走老路”的感觉。个中原因自然是很复杂的,但我以为大致有三:第一是经过课改初期的“激情燃烧”,这时已经有些疲塌了;第二越来越到小学毕业之时了,对如何考评尚不清楚;第三受某些专家的影响,加之一些瓶颈问题无法突破。而重庆九龙坡区的这些教案给我强烈感受是,老师的探索热情并没有衰减,改革的动力并没有消失,他们为自己前几年取得的成果而自豪,也为自己以后将取得的成果而充满信心。所以,参考、学习这些教案的老师,不光得到了某些备课上的便利,更应该为他们的精神而感动。(人民教育出版社小语室王林)

18、部首歌


一个优质课堂,就是老师在讲学生在答,讲的知识都能被学生吸收。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18、部首歌”,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8、部首歌

教学目标1.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6个生字。

2.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按标点停顿。初步学习部首表义的识字规律。

3.能看图用二三句话说说自己喜欢的鸟。

教学重点和难点寻找部首组字的规律,摸索记忆汉字的方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录音机、识字卡片

课前学生准备预习课文、圈好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

教学流程一、学儿歌一,揭示规律

1、教师出示:多媒体——百鸟图

2、你认识哪些鸟?(媒体飞出学生认出的鸟,同时衔出它的名字)

3、你有什么发现?

出示:鸟字旁,

鸟儿多:

小结:大多数鸟的名字中都带有“鸟字旁”的字。

4、我们称“鸟字旁”为部首出示:部首

5、补全课题部首歌,出示儿歌(一)(同时多媒体播放儿歌一)

师:这会儿,森林里又飞来了哪些鸟?多媒体:各种鸟(嘴里叼名字)

6、学生字:

(1)在鸟的名字中出现了很多生字,你有什么好方法能记住它们?自己试着说说。

(2)交流并板书:乌鸦、喜鹊、白鸽、仙鹤、黄莺、杜鹃、鸡、鸭、鹅

(3)这里有几个生字,你们都记住它们了吗?(给生字注音;自读;指名读)

7、生字回到部首歌中,你会念吗?(多媒体演示字回到儿歌中)

(1)自己试试,指名读读

(2)去掉拼音的动物名字,你能正确地读出来吗?(同桌赛读)

(3)齐读

8、有个小朋友可喜欢大白鹅了,你们想不想知道他是怎么来介绍的?(多媒体介绍)

师:是啊!那么多鸟都是人类的好朋友,你能用以下的句式给大家介绍介绍吗?(多媒体图示,同桌说说,全班交流)

“我喜欢,它长着。(头,嘴,身上,尾巴,脚……)它会。”

二、学儿歌二,了解规律

过渡:刚才我们学了部首是“鸟字旁“的字。你们知道吗?和太阳有关系的字是什么部首?

1、轻声读第二首儿歌,注意读准生字字音,读通儿歌。找一找,儿歌中有多少带有“日字旁”的字,用笔圈出来。

3、学生字

太阳公公的孩子中间又来了二个生字想和我们交朋友,你们有办法记住它们吗?

(出示生字:暮、昏)

(1)仔细看一看,这两个生字和以前学过的字在字形上有什么不同?(今天学的生字,表示太阳的“日”字在下半部分)

(2)多媒体演示,理解“暮”的意思,帮助学生记忆生字。

(3)教师指导,学生当堂书写”昏”。(注意“斜勾”的位置)

(4)多媒体出示:儿歌(二)

把生字放回到课文中来读读

4、孩子们,你们真聪明!除了这些,还有哪些带有“日字旁”的字,你们见过它们吗?

三、学儿歌三,运用规律

过渡:来认识一下它的兄弟“口字旁”的字?

1、那就请你们自己来读读第三首儿歌,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没读懂的地方?

2、小组用好方法来学学生字,读读生字、理解生字

鸣,指鸟兽或昆虫叫,如;鸡鸣、鸟鸣、蝉鸣、虫鸣。

啼,指某些鸟兽叫,如:公鸡喔喔啼、猿啼(两岸猿声啼不住)。

吼,指猛兽大声叫,如牛吼、狮吼。

3、考一考、比一比

4、你能说出几个有关口字旁的字?(根据学生回答,师板书)

四、巩固拓展

1、分组朗读三首儿歌,尝试背诵一二首儿歌。

2、游戏:寻找双胞胎

方法黑板上贴有“鸭、鹊、清、晓”等汉字,请学生说出或写出和这些汉字相近的另一个字。这些汉字组成了词语,你能读一读吗?(出示课后“读”的练习)

3、写一写(指导略):光、啼、鸣(先做手指操,音乐响起)

4、布置作业:回家后学编儿歌(学有余力学生完成)

板书设计

本课小结

反馈教学效果的作业

18小青蛙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那你有没有为了一个问题而去做过一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18小青蛙”,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18小青蛙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新笔画:斜钩。
2.自主积累词语,培养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了解课文内容,知道青蛙是有益动物,我们应该爱护它。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13个生字,写好4个字。
⊙教学难点
感悟课文内容,知道青蛙是有益动物,我们应该爱护它。
⊙教学准备
字词卡片、投影仪、朗读音带。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它将和我们共同来学习,你们猜猜它是谁?(投影谜语):
小小游泳家,说话叫呱呱;
小时没有腿,长大没尾巴。
猜猜这个小游泳家是谁?
2.学生猜谜、回答。
(出示小青蛙图片)师模仿小青蛙和大家问好。在你眼中这是一只怎样的小青蛙呢?
3.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18课《小青蛙》。这只小青蛙还有一段不平常的经历呢!请大家认真听课文录音,看看它到底遇到了什么事。
(二)初读课文
1.借助汉语拼音读全文,要求读准每一个字的读音。
2.质疑:你在读书时有没有遇到困难?(针对学生读不好的字,教师加以指导)
3.在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后,教师配乐朗读课文,使学生直接感受读书的快乐,听听与自己读的是否一致。
4.和老师竞赛读:师读一句,生跟读一句,看看是同学们读得棒,还是老师读得好。
5.同桌之间互读,全班齐读。
(三)随文识字
1.(出示生字卡片)生字宝宝从课文里跑出来了。小朋友还认识它们吗?
2.指名读生字卡片。
3.重点指导的生字:捉(翘舌音)见、劝(辨音)
等(后鼻韵母)什(翘舌音、前鼻音)
么(轻声)
(1)指名读。
(2)小老师领读。
(3)开火车读。
4.交流识字窍门:你记住了哪个字?是用什么办法记住的?
(四)课间休息
师教唱儿歌:
青蛙青蛙大嘴巴,
唱起歌来呱呱呱,
一只青蛙叫声呱,
两只青蛙叫呱呱,
三只青蛙呱呱呱。
(五)指导写字
1.复习字音,练习组词:妈、见、我、问。
2.复习与本课要写字有关的熟字:女、门、口。
3.启发学生用多种方法记忆字形。
(1)组合法。
“门”和“口”组成“问”。
(2)笔画分析法。
“见”字四笔写成,最后一笔竖弯钩;“我”字七笔写成,第五笔是斜钩。
(六)练习写字
1.先说说每个字的重点笔画在田字格的什么位置。
2.再在写字本上描红。
3.练习写好每个字。
要求写字时尽量不用橡皮,写好后查一查写得是否正确;在同一个生字中,哪个字写得最漂亮。教师进行巡视,随时纠错和表扬,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写的字,鼓励学生写好字。
第二课时
?
(一)通读课文,了解内容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对课文内容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你能说一说这首小诗讲了一件什么事吗?(板:捉——放)复习词语:青蛙、一只、为什么。
2.自由读全诗,数数全诗一共有几句话。
3.小组合作学习:四人一组自学课文,先读你最喜欢的句子,读完后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4.小组汇报:汇报时先读句子,再说意思。没说明白的地方其余小组给予补充。
(二)细读课文,引导感悟
1.(投影难过的青蛙图片,引导学生体会青蛙的心情)师:这只小青蛙被文中的小朋友捉住并带回了家。如果你是这只小青蛙,此时你会想些什么?会对我说些什么?
2.师:妈妈看到这种情况后,怎样对我说的?这句话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你能体会妈妈的心情吗?谁能把妈妈焦急的心情读出来?(板书:劝)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一、二句话。
4.师:你知道妈妈让我放小青蛙的原因吗?
指名回答。(板:爱也爱)
(1)指名读第三句。
(2)想一想平时妈妈是怎样爱你的。青蛙妈妈也像你的妈妈爱你一样爱着它的孩子。你能模仿妈妈的语气读读第三句话吗?
(3)分角色朗读。
5.齐读课文。
6.中间休息:教唱《小青蛙,快回家》
(三)展开想象,延伸拓展
1.你来编故事:课文中并没有告诉我们:“我”听了妈妈的话,会怎么想,怎么做,同学们能把它补充完整吗?
2.小结:老师不仅被你们的故事所陶醉,而且被你们的行为所感动。我想小青蛙回到了妈妈的身边一定会感激你们的。让我们一起再把这首诗美美地读一遍吧!
3.边看投影边试着背诵全文。
我爱(),捉了一只()。妈妈见了():()。我问妈妈(),妈妈():青蛙妈妈(),等它()。
4.指名背诵,请背诵得好的同学讲讲方法。
5.拓展:像青蛙这样的动物朋友,还有许多呢!出示动物图片。说说它们对人类的帮助。
总结:在生活中还有许多动物对人类有帮助。让我们行动起来,好好保护我们的动物朋友吧!
板书设计:
小青蛙
爱捉劝放
也爱快回家

18《凡卡》


作为一小学位老师,我们要让同学们听得懂我们所讲的内容。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8《凡卡》”,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18《凡卡》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课文,了解旧俄沙皇统治下穷苦孩子的悲惨生活,激发学生痛恨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

2.通过学习凡卡写信的内容以及他的神态、动作、联想,来了解他的内心。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凡卡写的信的内容,了解凡卡遭受的苦难。

2.理解写信过程中凡卡的想和文章结尾的含义。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二)学习生字、新词。

(三)以信为线索,给课文分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二)给课文分段,了解课文各段的主要内容。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翻译小说《凡卡》。小说的作者是19世纪后期俄国的伟大作家契诃夫。契诃夫从小就熟悉学徒生活,同情他们的不幸遭遇,所以《凡卡》写得真实感人。他写了很多极为深刻的揭露沙皇黑暗统治和旧俄人民悲惨生活的作品。他的作品曾经受到列宁的赞赏。今天学习的《凡卡》一文就是作者的一篇代表作品,它反映了旧俄沙皇统治时期人民的悲惨生活。

(二)自学课文。

1.自学生字、新词。(自己查字典,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

2.弄清小说中人物之间的关系,人物名字要读顺口。

3.思考下列问题,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凡卡是怎样的孩子?他的身世怎样?

(2)小说写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候?

(3)凡卡给爷爷的信主要写些什么?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生字、新词,要读准字音。

2.人物身份及部分词语解释。

凡卡茹科夫(伊凡茹科夫):小说的主人公。

阿里亚希涅:鞋匠,鞋店老板。

康斯坦丁玛卡里奇:凡卡的爷爷。

日发略维夫:老爷,爷爷工作的那家庄园的庄园主。

菲吉卡:牧主。

艾果尔,阿辽娜:凡卡的小伙伴。

卡希旦卡:老母狗的名字。

梆子:打更用的器具,空心,用竹子或木头制成。

崽子:常用来称幼小的动物,这里是对老板幼儿的贬称。

邮差:邮递员的旧称。

卢布、戈比:沙俄时使用的货币单位。一卢布等于一百戈比。

3.指名逐节试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4.分小组讨论思考题。

(学生讨论后,老师小结:凡卡是一个才9岁的农村孩子,他没有爹没有娘,只有一个亲人,就是他的爷爷。爷爷是个穷苦人,在乡下给庄园主当守夜人。9岁的凡卡,3个月前就被送到莫斯科的一家鞋店里当学徒,孤苦伶仃,生活十分悲惨。小说写的是凡卡给爷爷写信的事,这事发生在圣诞节前夜临睡之前的一段时间里,凡卡写完信把信寄出后才入睡。信里主要告诉爷爷他在店里生活很痛苦,要求爷爷带他回乡下去。)

(四)给课文分段。

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写信之前、写信过程、写信之后。)

2.按照这个顺序将课文分为三段。

(第1段:从开头到把那张纸铺在讲台上。第2段:从亲爱的爷爷康司坦丁玛卡里奇到康司坦丁玛卡里奇。第3段:从他很满意到课文结束。)

(五)作业。

1.抄写词语。(课内完成)

2.仔细阅读课文中信的部分,想想信中写了哪些内容。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了解凡卡给爷爷写信的目的和信的内容以及写信时的心理活动,从中体会凡卡学徒时的悲惨生活。

(二)学习文中插叙部分的内容及其作用。

(三)有感情地朗读信的内容和插叙部分的内容。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了解凡卡给爷爷写信的目的和信的内容以及写信时的心理活动,从中体会凡卡当学徒时的悲惨生活。

(二)学习文中插叙部分的内容及其作用。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文章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表现凡卡的悲惨生活的?

(以圣诞节前凡卡给爷爷写信这个方法来表现的。)

(二)学习第2段课文中写信部分的内容。

1.想一想,凡卡给爷爷写信的目的是什么?

(凡卡在莫斯科的学徒生活很悲惨,他实在无法忍受下去了,他在信中写了很多话,但他唯一的目的是哀求爷爷带他离开这里,回到爷爷身边。)

2.找出第2段课文中哪些自然段是凡卡写信的内容?画在书上。

(第3、8、10、11、12、15这六个自然段是凡卡写的信的内容。)

3.信的内容共有六个自然段,用一个词组成短句来进行概括,写出每一段的小标题。

(①只有一个亲人;②告诉爷爷自己在学徒中受尽折磨;③求爷爷把他带回去;④莫斯科不是穷人的;⑤求爷爷给他摘一颗金胡桃;⑥再次哀求爷爷把他带回去。)

4.指名根据小标题有条理地叙述凡卡的悲惨遭遇。

(三)学习课文中插叙部分。凡卡在写信时有许多内心活动,作者是用插叙的手法来表现的。

1.找出文中哪些部分是插叙部分。

(第4、5、6、13、14自然段是凡卡在写信过程中对过去生活的回忆,是文章的插叙部分。)

2.导读4、5、6自然段。

(1)第4、5自然段写的是什么内容?

(让学生先默读,这两个自然段插叙凡卡回忆爷爷在乡下守夜的情景。)

(2)想一想,当凡卡写到只有一个亲人了时,想到些什么?

(3)爷爷在凡卡心中是怎样一个人?

(年老、困苦、劳累,但很乐观、风趣、慈祥,跟爷爷在一起凡卡感到很快乐。)

(4)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4、5自然段。

(提醒学生用思念亲人的心情来朗读。)

(5)第6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家乡节前美丽的夜景。)

(6)家乡的夜景在凡卡心中是怎样的?

(是美的。)

(7)说说家乡的夜景在凡卡心中是怎样的美?

(宁静、优美、柔和、蓝蓝的天空、亮晶晶的星星整个林子沉浸在过节的气氛之中。)

(8)指导朗读第6自然段。

(用赞美的心情来朗读。)

小结:

这一部分关于爷爷守夜的回忆和家乡节前夜景的想象,都是描写凡卡内心活动的。从这两段插叙中,反映出凡卡思念亲人、思念家乡的心情。

3.导读13、14自然段。

(1)凡卡写到请爷爷摘一颗金胡桃时,又插叙了什么?

(和爷爷一块砍圣诞树这件事。)

(2)凡卡回忆起砍圣诞树这件事时,心情怎样?可以用哪一个字来概括?

(心情是快乐的。可以用乐字概括。)

(3)从哪里可以体会出凡卡这种快乐的心情?

(他想起到树林里去砍圣诞树的总是爷爷,爷爷总是带着他去。多么快乐的日子呀!要砍圣诞树了,爷爷先抽一斗烟,再吸一阵子鼻烟,还跟冻僵的小凡卡逗乐一会儿)

(4)带着快乐的感情朗读13、14自然段。

(凡卡这种快乐,是苦中有乐,朗读时要带着这种心情来读。)

4.说一说插叙手法在文中的作用。

(起到对比作用,凡卡想到在农村的乐,更衬托出目前生活的苦,更反映出凡卡要求爷爷带他离开的迫切心情。)

(四)小结:

在沙皇统治下的俄国农村,真像凡卡想象中那样美好吗?不是的,那也是劳动人民的火坑,从爷爷挨冻、守夜、砍树等足以说明爷爷的生活是困苦的。只是因为凡卡在乡下与亲人在一起,得到爷爷的爱护,才产生农村生活比学徒生活好一点的想法。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并了解作者是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文章的中心的。

(二)体会课文结尾的作用。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概括课丈的中心思想,并了解作者是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文章的中心的。

(二)体会课文结尾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

(一)默读全文,概括中心思想。

小说通过凡卡在圣诞节前给爷爷写信这件事,真实地反映了旧俄沙皇时代穷孩子的悲惨命运。

作者是怎样表达中心思想的?这篇文章为什么那么令人感动呢?

(因为这篇文章写得非常真实具体,对凡卡写信的内容及他的神态、动作、联想都展开了细节描写,写得有血有肉。由于全文注意了细节,抓住能表现中心思想的部分,所以使人印象深刻,有身临其境之感。)

(二)分析重点细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学习第2段写信过程的细节描写。

(1)请同学朗读信的内容,并思考:凡卡在给爷爷的信中都写了哪些事?其中哪一件事写得最具体?

(告诉爷爷学徒生活的痛苦,受尽种种折磨。)

(2)默读昨天晚上我挨了一顿打我就要死了!。思考:这一自然段写了几层意思?作者是怎样注意细节描写的?

(分四层意思:①挨打;②挨饿;③没法睡;④离开这儿。抓住细节,让学生体会:为什么挨打?不知不觉说明了什么?用什么打?随手又说明了什么?老板和老板娘是怎样打凡卡的?揪、拖、戳、捞这些动词说明了什么?吃的呢?简直没有。简直没有是什么意思?从哪里看出简直没有?)

2.在写信过程中凡卡回忆了哪些往事?

(1)默读砍圣诞树这件事。

(思考:和爷爷一块砍圣诞树时,冻了的山林怎么样?爷爷和凡卡冷得怎么样?要砍圣诞树时爷爷怎么样?被砍的树什么样?砍树的时候他们看见了什么?爷爷说了些什么?体会这些细节描写的语句。)

(2)说一说,从这些细节描写中,你体会到什么?

(3)从爷爷冷得吭吭地咳,他也跟着吭吭地咳这些细节中,我们不难看出砍圣诞树实际上是一种挨冷受冻的苦活,可是为什么凡卡现在回忆起来却觉得那么有趣呢?

(在冰天雪地中砍圣诞树既冷又累,但在凡卡的回忆中却是那么美好、快乐、有趣,这正说明了凡卡在莫斯科生活的孤独和痛苦。)

3.学习第3段课文写信之后,体会课文结尾的作用。

(1)请同学们用上面的学习方法,自学第3段,先找出哪些地方是细节描写,再说说你是怎样体会这些细节描写的作用的。

(2)学生自学。

(3)学生汇报自学情况。

(4)讨论:凡卡的梦能不能实现?为什么?

(三)总结:

通过以上对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本文结构比较复杂,它由三部分内容组成:作者叙述凡卡的悲惨遭遇,凡卡信的内容,写信过程中凡卡的回忆,其中凡卡的信的内容是全文的重点。在这三部分内容的表达上,抓住了细节,表现了凡卡,这个仅仅九岁的孩子复杂的内心活动,给爷爷写信,哀求爷爷把他带回去,说明了他在莫斯科学徒生活的悲惨,使我们深深同情他的悲惨命运,更加痛恨那个吃人的黑暗社会。

(四)作业。

1.思考课后练习第2题。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8、慈母情深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老师需要做好课前准备,编写一份教案。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那有什么样的教案适合新手教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8、慈母情深”,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18、慈母情深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母爱的深沉与宽广,感受母子之间的情感。

 3、体会文章是怎样通过外貌和语言描写表现母爱的。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到图书馆借出60年代出版的小说《青年近卫军》。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画出描写母亲外貌和语言的句子,体会课文是怎样表现母爱的。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刚刚学过了一篇表现深刻父爱的文章《地震中的父与子》,感受到了在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父亲迸发出的巨大力量。在日常生活中,母爱又是何等深沉啊!你们看,(教师出示小说《青年近卫军》)这是一本在六、七十年代风靡全国的苏联小说。在当时,这本小说的价格是1元5角钱。在那个年代人们的生活很贫困,1元5角钱在普通的家庭里就可以维持一天的生活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以这本小说为线索展开的。

板书课题:慈母情深。

[设计意图]

出示旧版小说实物,介绍当年的生活水平,提示文章的线索。

二、初读课文。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归纳一下,围绕着这本《青年近卫军》,课文写了哪些事?

学生默读课文。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课文内容。

[设计意图]

指导学生归纳主要内容,理解思路,整体感知课文。

三、朗读感悟,欣赏语言

 1、课前同学们已经画出了描写母亲外貌和语言的语句。现在我们结合你在课前和刚才阅读的感受再读课文,抓住最能打动你心灵的句子去读、去感受,并把你的感受随时记录下来。

 学生读书,写下自己的感受。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3、学生朗读自己感受最深刻的语句,读自己的阅读感受。

“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从“我”看见母亲的脊背弯曲着到母亲背直起来、转身、吃惊地望着我,这一系列的动作、神态的描写,让人感受到母亲工作是多么辛苦、劳累。这一段话中三次提到“我的母亲”,写出了“我”心里的感受,母亲辛苦工作累得疲惫不堪的情景给作者以深深的震撼。)

“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者。”(母亲身上带的钱很少,“揉得皱皱的”说明这些钱在身上带了很长时间,不曾花掉。看出家境的贫寒与挣钱的辛苦。)

“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母亲没有时间跟自己心爱的儿子多说一句话,只是为了多干一点活,多挣出一毛钱!)

“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你这孩子,谁叫你给我买水果罐头的!不是你说买书,妈才舍不得给你这么多钱呢!”(只要儿子爱看书学习、只要儿子争气,母亲从来不吝惜花多少钱,但是如果是为自己花钱,她竟这样数落自己的儿子。)

……

引导学生在交流、感受的过程中有感情地朗读好这些句子。

[设计意图]

母子连心。这其中的感情不须分析,不用讲解,学生一读就懂。这个环节就是让学生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用心去感受课文中深深的情感,边读边写出感受,在交流中丰富对课文的理解。

四、练习有感情朗读全文,体会文中语言、动作、神态描写中饱含的深深的母爱。

[设计意图]

将理解和感受融会贯通,将文章的形象再一次整体显现,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高。

五、拓展练习

 1、练习朗读冰心的诗《纸船——寄母亲》。

 2、练习朗读汪国真的诗《母亲的爱》。

[设计意图]

诗中的情感与文中的真情形成共鸣,激发学生对母爱的认识和思考。

六、布置作业

搜集表现母爱的诗歌或故事,练习朗读,准备在班会上表演。

教学反思:

《慈母情深》这篇课文中的每一个字都是用深深的情写出的。作者用饱蘸感情的笔触刻画出一位用含辛茹苦挣来的钱给儿子买书看的母亲的形象,表现了母爱的深沉、无私和宽广。这样文章的教学只需要创设条件让学生去读,让学生去感受、去倾听文中人物内心的声音,去与文中人物对话。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把阅读、感悟、表达感受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地阅读。当然,教师应在学生阅读前提出要求,即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去体会,把自己的阅读感受记下来,与同学交流等等。学生朗读、讨论、交流的过程就是表达感受、互相启发、丰富课堂、丰富课文、丰富自己内心世界的过程。总之,在这课书的教学中,教师应将引导阅读、诱发感悟和指导练习这三项阅读教学策略结合起来,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强调以读为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18《金色的鱼钩》


作为一小学位老师,我们要让同学们听得懂我们所讲的内容。每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18《金色的鱼钩》”,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18《金色的鱼钩》第一课时

目的要求:

1.读准字音.

2.学习第一,二段,知道红军过草地时的艰苦情况,学习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3.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重点:练习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难点:练习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语.

鱼钩是什么颜色的?可是,一篇文章的题目却是金色的鱼钩,这是怎么回事呢?(板书:金色的鱼钩)

二.检查预习

1.听课文录音,把自己读错的字标出来.之后,多读几遍.

2.联系课文说说词语的意思(单击课前预习中的字词练习)

3.说说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当时的环境.指名说,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4.你划下了哪些令你最感动的句子?

三.分段.

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几件事?(一件是讲老班长煮鲜鱼野菜汤给三个病号吃,他自己没吃一点鱼;一件是讲快走出草地时老班长牺牲了.)

2.快速默读课文,思考:全文可分几段?说说段意.(第一段,1---2自然段;第二段,3---22自然段;第三段.23---33自然段;第四段,34自然段.

四.通过自学,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1.齐读第一段.说说关于老班长的描写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默读第二段,边读边注意体会人物当时的思想感情,看你从文中体会到什么?(学生发言,教师和其他同学补充或提出异议)

可引导讨论:

(1)你觉得哪些词句可以看出老班长对我们非常负责?

(2)当小梁发现老班长不吃鱼汤却嚼草根,咽着鱼骨头时,老班长地神态有什么变化?划出有关词句.(单击课前预习中的内容理解2)

(3)想象一下,老班长的神态变化反映了他当时怎样的内心活动?(单击课前预习中的内容理解3

(4)划出小梁神态变化的句子,想象一下,他当时心情怎样?(单击内容理解4)

(5)写老班长的一忧一喜,为什么忧,为什么喜?这说明了什么?(单击内容理解5)

第二课时

目的要求:

1.学习第三段,学习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2.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总结上节课的学习方法.

二.学习第三段.

1.默读课文第三段.

2.抓住有关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1)老班长始终不肯吃鱼,仅仅是因为鱼太少了吗?

(2)为什么说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单击内容理解7)

(3)课文最后一句有什么含义?在写法上有什么作用?(单击内容理解6)

(4)课文写老班长,为什么用金色的鱼钩作题?单击内容理解8)

三.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把你认为最能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的一段话找出来,试着读一读,其他同学讨论交流,可以补充改正.最后,把全文有感情地朗读下来.

四.巩固练习.

(单击巩固练习中的拼音填空,比字组词,词语搭配,选字填空.学生口头练习.)

18我叫足球


课题

18我叫足球

课型

新授

课时

2

教学

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词,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初步了解足球运动的起源及发展概况,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育学生从小热爱运动。

重点

难点

学会本课的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

挂图、生字卡片

师生教学互动过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二、初读课文。

三、教学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

二、学习课文。

四、总结课文

1、(出世课文插图2)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2、板书课题。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2、要求:边读边画小节号、生字词,把生字字音读准。

3、再读课文,要求:字字读准,句句读通。

4、检查自学效果。

5、出示:我出生在/很久很久以前的中国,那个时候/只有皇帝过生日/才用我来庆祝。

(1)谁能来读读这个句子?你是怎样停顿的?

(2)指导读句子

6、文中还有长句,用老师的方法来读读。

1、出示生字卡片,复习巩固生字读音。

2、教学“示字旁、巾字底”

3、反馈:检查“运、带”的笔顺。

5、指导写字:纪、带。

1、抽读生字卡片。

2、给“纪、祝”扩词。

1、自读第一自然段。

(1)读完后,你知道了什么?

(2)“年纪一大把喽”是什么意思?

(3)齐声有感情朗读课文。

2、自读第二自然段。

(1)为什么足球的年纪一大把呢?

(2)谁通过查资料知道:足球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

(3)足球那么风行全世界,原来可是我国的祖先发明的,你想说什么?

3、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

(1)课文告诉了我们什么?

(2)你能感受到足球是最流行的运动吗?说说看。

(3)为什么足球能给人们带来欢乐呢?

4、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读读课文。

1、指名几个同学读课文。

2、你能做个足球向别人介绍自己吗?

3、指名介绍,评析。1、看图,说话。

2、齐读课题。

1.自己读读词语,哪些生字的字音值得注意?

2.正音:庆、功、皇、门、祝。

3.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4.把生字词带入到课文中,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5、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共议。

6、齐读课文。

1.自学课后笔顺表。

2.学生描红、临写。

1.认读生字。

2.口头扩词。

1.学生交流读课文的收获。

2.齐读第一自然段。

3.学生交流有关足球的资料。

4.说说感受。

5.说说足球给人们带来欢乐(2001年10月7日,我国男足冲出亚洲,走向世界,举国欢腾的场面。)

6.有感情地读课文。

1.几个同学读课文。

2.同桌互相介绍。

板书设计

历史长

18、我叫足球

给别人带来欢乐

18《鸟的天堂》


18《鸟的天堂》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课后练习题3的9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3.默读课文,理解内容,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那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4.领悟作者抓景物特点进行联想的表达方法,体会文章语言的准确、生动。

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积累、运用语言;

2.体会鸟的天堂的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并能用各种方式表达个人阅读感受。

教学准备:

1.课前师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上网或查阅有关《鸟的天堂》的资料(文字、图片、音像等),开资料展示会。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自选目标,展示预习成果。

课前,教师提供给学生能体现层次性并带有方法提示的预习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自选目标和方法来预习。课前5分钟,学生对照预习要求,汇报自己完成哪些任务。课始,教师抽机检查,巩固预习所得。

(评:语文学习是个性化行为。自选目标的预习考虑了学生个体差异和潜能的独立学习。预习成果的展示,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二.整体感知课文。

1.交流自学感受:鸟的天堂给我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要求学生分别用一个词、一个短语或一句话来说。

2.速读课文:找出文中写出了作者经过鸟的天堂后发出赞叹的句子。

课件出示: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三.揭示研读专题,开展研读。

㈠让学生围绕以上这句话提出问题,从中提炼研读专题:

①前一个鸟的天堂指什么?后一个鸟的天堂指什么?

②为什么巴金爷爷会发出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这样的赞叹?

独立研读课文2.小组合作研读,得出初读成果。

㈡集体交流:

1.引入学习描写大榕树的相关段落。重点学习七、八自然段,体会榕树的美。

⑴围绕描写榕树枝杆多、树大的相关语句,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让学生了解大榕树的特点,体会、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通过交流,相互启发,共享学习心得。教师顺势进行朗读指导)

⑵围绕描写榕树叶子的相关语句,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联系学生实际,以及自己的感受谈体会,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教师要珍视学生的个体感受。)

通过以上环节,归纳:

远:许多株一簇簇

榕树大

近:一株干:不可计数绿

根:垂伸茂盛

枝:卧富有生命力

叶:翠绿堆

⑶教师参与朗读7、8两段,进一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体会、感悟榕树奇特的美。

(评:把阅读与质疑有机结合,把阅读与思考有机结合,把阅读与感悟有机结合,让学生经历读思悟通的学习过程,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行为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

2.引入学习描写群鸟的相关段落,体会百鸟齐飞的动态美。

⑴演示课件(群鸟齐飞图,配乐朗诵课文),让学生重点品味12、13自然段;

⑵自由练读12、13自然段,再小组个人赛读,每组评出最棒的一个人;

⑶小组推荐,选两位同学朗读12、13自然段;(课件配乐)

⑷交流感受:你想到了什么?

⑸师生共同感悟,这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评:以不同形式的读来代替讲,在读中理解文章内容,感悟表达技巧,拓展升华和积累语言,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创设情境,进行语文实践。

推荐小鸟参加鸟类演讲比赛。课件出示主题:我们的生活多么快乐。

要求:根据课文12、13自然段的内容,发挥想象,自由表达。

1.以小组为单位,自由练说,评出一位高手参赛。

2.生准备后交流,生生互相评价。

小结:精彩的演讲,使我们更加喜爱大榕树,也更加珍惜我们快乐自由的幸福生活。当然也忘不了人类对我们的友善与保护。此时,我们也更能体会出巴金老爷爷的赞叹:

齐读: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评:把演讲这一学生熟悉的活动方式引进课堂,把教材还原成生活场景,让学生在现实的、生活化的生命态中展开对话,活化了教材。)

五.自选练习

教师出示以下三组不同形式的练习,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特长任选其中一项,可以小组合作完成。

1.摘抄:把本课中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或精彩片段摘抄下来;

2.画鸟的天堂:根据文中描写的情景来画鸟的天堂,可插入简短的文字说明;

3.结合课文,参考课前搜集到的资料卡片,设计导游词,可以小组合作实地当一回导游演习一下。

(评:差异性的练习设计,尊重了学生的个性,体现了教学的弹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18.灰雀


18.灰雀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小男孩有错就改的好品质,做个诚实的孩子。

2.学会本课生字词,继续培养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和句子意思的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重点

1.继续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能力。

2.理解课文,学习小男孩诚实的美德。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列宁也没再问那个男孩,因为他已经知道男孩是诚实的。这是难点。因为课文并没有明确写出小男孩告诉了列宁灰雀哪儿去了,他怎么知道一定会飞回来,它还活着,必须在学习全文后联系上下文才能找到正确答案,因此有一定难度。

课前准备

1.配乐感情朗读磁带、录音机等。

2.灰雀鸟的插图。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题意,激发兴趣

老师出示课题《灰雀》后,问:看到这个课题,你们谁能猜猜它可能是写什么内容的?

(学生可能答出:写灰雀鸟的样子、生活习性,它怎么可爱;也可能答出写与灰雀鸟有关的故事等等。)

你们谁说的对呢?我们学习了课文后就全明白了。好,下面我们开始学习。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任务是:在自己读课文的基础上,完成老师提出的预习内容。

二、自读课文,完成预习

(一)自由读课文,完成以下要求:

(1)边读边画出生字词,标出自然段序号。

(2)把生字字音读准确,查字典理解不懂的词。

(3)按五步识字法自学生字词。

(二)检查自学情况:

(1)可用齐读,个别读,互相读多种形式检查读书是否正确、流利。生字读音是否准确。

(2)检查共有几个自然段?

(3)检查学生查字典对词语理解情况。

坚定:不动摇。

惹人喜爱:惹,引起;引起人的喜爱。

(4)了解学生如何记忆生字的:

郊、惹、渣三字可用旧字加偏旁方法记。

散:注意右边是四笔攵。

或:偏旁是戈字旁。第五笔是不要写成一。坚:上下结构,下边是土。

(5)练习用生字组词。

要求先组在课文中出现的词语,再组其他词语。可指出散是多音字:(sǎn)

郊外,(郊区;郊游)散步,(散心;零散)

惹人喜爱,(惹怒)面包渣,(土渣,渣土)

或者,坚定,(坚强,坚实,坚固)

(6)指导书写:本课生字较少,又学过自学生字方法,因此本课可先把生字词学会。

(7)作业:①写生字词。②熟读课文。

板书设计

第二、三课时

上节课我们学会了本课生字,初读了课文,这节课我们要继续深入学习,了解围绕灰雀发生的故事,教育我们学习小男孩的什么品质,还要通过感情朗读,深入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你们一定很喜欢这个故事,这节课我们看谁学的好,理解的深入。

一、逐段学习,理解内容

(一)指名读第1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个自然段共有几句话?第1、2两句什么意思?与下文是什么关系?

2.列宁在公园里看到了什么样的鸟?这鸟为什么惹人喜爱?从哪儿可以看出列宁非常喜欢它们?从这个自然段中找出这样的句子读读。

(共有6句话。第1、2两句写列宁养病期间每天去公园散步,这是交待事情的起因。)

(三只灰雀非常惹人喜爱:①因为它长的美: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②它们活泼可爱,叫声动听。)

3.理解:欢蹦乱跳,非常各是什么意思?

(欢蹦乱跳:又蹦又跳,很活泼好动;非常:特别的意思。)

4.比较句子;把上边两个词语去掉再读读这句话,哪句好?为什么?

(书中原句好,因为欢蹦乱跳把灰雀活泼可爱的样子写活了,非常一词写出可爱的程度之深。充分体现了这三只灰雀引人注目,惹人爱。)

从哪儿看出列宁很喜欢它们呢?读出这样的句子,画出表现喜爱的词语。说说你对加黑词语及句子的理解。

(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乐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每次:前面提到列宁每天都要来公园散步而且每天都来看鸟。这里的每次,实际就是每天,都要:没有一次不停下来的,起强调作用。仰望:抬头而且是带着喜爱心情观看。经常:多次,常常。这句话意思:列宁每天都来看鸟,而且都仔细地,怀着喜爱的心情抬头观看着,还常常带面包渣和谷粒喂它们。可见列宁对这些鸟爱之切,爱之深。

以上是训练学生先会找出句子中的重点词语,而且会先在理解重点词语基础上再理解句子意思的方法,长期这样训练下去可提高学生爱动脑习惯,提高他们分析理解能力。

(二)我们接着往下学,看看列宁这样喜欢的鸟发生了什么变化?

接着指名读2~10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

1.哪只灰雀不见了?

2.列宁当时什么态度?从哪儿可以看出?

3.列宁与小男孩有几次对话?每次对话列宁与小男孩的思想感情是怎么变化的?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这天列宁发现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不见了。列宁很着急:从在周围的树木中找遍了,也没找到可以看出,在周围的树木中说明列宁走了很多地方,找遍,说明列宁找的很仔细,找了很长时间。列宁与小男孩有四次对话。第一次列宁问小男孩看见过那只灰雀吗?小男孩说没看见。第二次,列宁像是在自言自语,又像是在对小男孩说,从中小男孩感到列宁对这只灰雀很担心,也很关心,列宁的爱鸟之心对小男孩是有触动的,因此第二次小男孩没说话,但此时无声胜有声,小男孩内心思想活动是很活跃的,他此时态度已有所变化,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还没有勇气。当列宁第三次自言自语时,什么叫自言自语?(自己对自己小声说,一般在心中有事,总放不下时就会自言自语。)小男孩被列宁爱鸟之心深深打动了。多好的灰雀呀,表达列宁对灰雀喜爱之深,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如果把自言自语可惜两词去掉,与原句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去掉这两词,只是说他知道这鸟丢了,再也不会回来了,课文原句却表达了列宁对于灰雀的丢失无限惋惜之情,心里总放不下,因此自言自语。列宁虽然此时是自己对自己说,可小男孩听见了,被列宁爱鸟心切深深打动,再也按捺不住自己的感情,就看看列宁说:会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但此时从小男孩说话时的神态:看看列宁,说明他说话时还有点心虚,胆怯,但必定是说出了鸟的下落。但列宁没亲眼所见,也不知是真是假,因此紧紧追问了一句,这时小男孩完全觉悟了,并已说出鸟没有死,因此坚定地回答:一定会飞回来!,坚定在这儿是什么意思呢?原意是:坚决、不动摇。在课文中是讲小男孩说话时态度是肯定的,不含糊的。我们从他们的对话中知道:鸟是被小男孩捉去了。我们怎么知道的:是小男孩自己说话时的态度可以使我们断定他知道鸟的下落。

以上是在老师引导下,围绕提出的问题,抓住重点词句,对四次对话进行分析、理解,体会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在分析理解过程中可再适当围绕重点句,重点词增加一些问题。这是文章的重点部分,是表现小男孩思想品质变化过程,要抓住这一点认真分析。

4.我们把列宁与小男孩对话这部分有感情地读读。谁能说说读出什么语气?

(读出列宁对灰雀喜爱之情,丢失后惋惜之情。要读出小男孩思想变化,每次对话语气是不同的,第一次小男孩说没看见时态度也是肯定的,但有些心虚,第二次小男孩没出声,要读出他内心有斗争,第三次小男孩承认了灰雀还活着,但说话时还有些胆怯,最后小男孩态度是坚定的。)分小组读、个人读、集体读等形式进行。

(三)小男孩说的是不是事实呢?接着往下学。最后齐读11~13自然段。思考:

1.这只丢失的灰雀是怎么回来的?

2.你从哪儿看出来的?为什么?

(这只灰雀是小男孩送回来的。因为列宁看到鸟的同时看到那个小男孩站在白桦旁,低着头。从这儿可以看出小男孩知道自己错了,很懊悔,很不好意思,所以低着头。)

3.从小男孩的表现说明什么?

(说明他是诚实的。)

4.列宁为什么没再问那个小男孩?你认为列宁从哪些地方看出小男孩是诚实的?联系上下文想想。

(列宁看到灰雀已回来了,为了尊重小男孩的自尊心,所以就没再问。

从三方面看出小男孩是诚实的:一是从他坚定的态度,二是第二天果然又看到了灰雀,三是看到他低着头。)

5.果然是什么意思?(和预料的一样。)

6.列宁什么时候已预料到这鸟在小男孩那儿?(小男孩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列宁从小男孩说话的口气已预料到鸟就在他那儿。)

7.列宁为什么会和灰雀说话?

(看到他喜爱的鸟又回来而高兴,也是为小男孩能知错就改而欣慰,他表面是在和鸟说话,实际是说给小男孩听。)

教师:列宁明明知道灰雀是听不懂人话的,他这样做一方面像同学们刚才说的,表达了他为鸟飞回而高兴,为小男孩知错就改感到欣慰。同时也表现了列宁很幽默,很注意教育别人的方式方法,这样做维护了小男孩的自尊心,不至于使他很难堪。

8.读出列宁的幽默感及高兴的心情;再把11~13自然段读一读。

9.开始小男孩不是说没看见吗?为什么你们说小男孩是诚实的。

(学生自由发言,发表自己见解。)

感情朗读全文,加深理解。

这是一个很有趣也很感人的故事。列宁怀着深深的爱鸟之情去寻找丢失的鸟。这爱鸟情感动了捉走鸟的小男孩,小男孩自觉改正了错误,可双方都不公开说出,这种双方相互理解,又很幽默的感情,应通过感情朗读深刻地表达出来。小男孩从不承认到认错又到改错的一系列语言、神态的变化,反映小男孩还是单纯,可爱,诚实的,要引导学生读出与他们差不多大小的同伴的内心情感变化,加深对做一个诚实的孩子是可爱的的认识。

板书设计

18将相和


18将相和

一、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个历史故事,是根据司马迁《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它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线索,通过三个小故事,写出了将相之间由不和到和好的发生、发展和结果。赞扬了蔺相如勇敢、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和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政治远见,也赞扬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赞扬了两人爱国的好思想。

二、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从蔺相如为了国家利益,对敌人不畏强暴,机智勇敢,对友胸怀宽广、忍辱退让的好品质中受到启示和教育。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能抓住人物特点,搞清各段之间的联系及各段与整篇的关系,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务求理解的读书习惯。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4、复述“负荆请罪”这一故事。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重难点:

 1、理解三个故事的原因和结果。

 2、了解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

四、教时安排:三课时

五、课前准备:挂图、小黑板、布置学生预习

课前预习:

 1、读课文自学生字词,理解课后第4题中带点的词;

 2、按“预习”弄清题意,给课文分段,起小标题;

 3、再读课文,思考课后第1题。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在预习的基础上,从整篇入手,初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组织分段;仔细阅读第一大段,开始接触第二大段。

教学重点:

掌握生字新词,分段,讲读第一大段。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提问分析检查预习情况

1、将相和:廉颇和蔺相如同心协力。比喻文官武将团结一致,共同把国家的事情办好。

2、简介导入:这是一篇历史故事,是根据司马迁的《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它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静,以蔺相如的活动为线索,写了三个小故事。哪三个小故事呢?

二、学生默读课文(自学)

1、掌握生字词;

2、给课文分段,弄清课文讲了哪三个小故事。

三、检查自学情况

1、生字:指导读准“允”“yun”不念“run”;要与“充”区别;

指导书写“廉”“广”部,剩10画,不是8画。

2、课后第4题的词,理解带点的词。

3、课文主要讲了哪三个小故事?(完璧归赵、渑池会、负荆请罪)

4、提问分段(按故事分三大段)

四、学习第一段:完璧归赵

1、齐读第一节,思考:这节与下面三个故事有什么联系?(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背静。三个故事都是在这样的历史背静下发生的。)

战国: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时期。

赵国处在秦齐两大国之间,因此军事、外交方面的措施,关系国家兴旺的重大意义。

2、指名读2、3节,解释“和氏璧”;

思考回答:赵王接到信为什么非常着急?

3、齐读4、5节

蔺相如是怎样说的?指名读第6节

4、蔺相如是怎样造成秦国理屈,完璧归赵的?

(1)出示挂图,学生自渎8、9节,把画中蔺相如的动作词打点;

(2)指名口述过程

(3)这表明蔺相如有怎样的精神?(不畏强暴,机智勇敢的斗争精神)

5、结果怎样?齐读第10节

(蔺相如完璧归赵立了功,赵王封他做了上大夫。)

大夫:官职,分上、中、下三等,上大夫为最高一级的大夫。

五、小结“完璧归赵”的前因后果

(起因是秦王企图骗取赵国的和氏璧,结果由于蔺相如的机智勇敢而完璧归赵。)

六、自学下两个故事,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学习第二、三大段,分清每个故事的前因后果,搞清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及三个故事与整篇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了解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指名说说第一个故事“完璧归赵”的前因后果。

二、明确本课学习内容。

阅读思考:(小黑板)

1、你会提出什么问题?

2、弄清每个小故事的原因和结果。

3、蔺相如、廉颇是怎样的人?

三、学习第二段

1、学生默读、思考

2、你会提出什么问题?

质疑解难:瑟——古时候的一种弹奏乐器。

缶——瓦制的器皿。(瓦罐)

我们把大家提出的问题归纳为几个重点讨论。(出示小黑板)

(1)谁为什么提出渑池会?

(2)赵王决定怎样?

(3)蔺相如为什么逼秦王击缶?

(4)秦王击缶后,为什么“不敢把赵王怎么样?”

3、逐问题讨论

答(1):指名读11节,此时将相关系怎样?(和)

答(2):指名说(秦王叫赵王鼓瑟并叫人记录,表示秦赵地位不平等,以此侮辱赵国。蔺相如逼秦王击缶,也叫人记录,维护了赵国的尊严。)

答(3):指名读14节(蔺相如逼秦王击缶是为了维护赵国尊严。)

答(4):(因为秦王知道了赵国文官蔺相如的厉害,所以他不敢把赵王怎么样。)

4、弄清故事的原因和结果。

齐读第15节蔺相如立了什么功?(他维护了赵国的尊严)所以赵王封他为上卿。

四、用同样的方法学习第三个故事。

1、学生小声自渎,思考总要求。

2、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学生互问)

归纳问题(出示小黑板)

(1)廉颇为什么不服气?

(2)蔺相如是怎样做的?他为什么避着廉颇?

(3)廉颇为什么负荆请罪?

3、小组讨论

4、逐问题讨论

答(1):指名说读第16节(蔺相如职位比廉颇高。)

答(2):指名说(蔺相如避着廉颇)为什么?指导读蔺相如说的一段话,体会他是为了赵国,心胸开阔。

答(3):(出示挂图)指名读第18节(诚意和好、勇于改过)

5、说一说故事的前因后果

结果中哪个词点了题意?(同心协力)

6、说说蔺相如、廉颇是怎样的人?(见板书)

蔺相如为什么会机智勇敢、心胸开阔?(爱国)

廉颇为什么会勇于改过?(爱国)

7、思想教育:我们平时,只有全班同学团结一心,才能把班级工作搞好。

五、练习:指名说原因、结果,然后同桌互说。

11、将相和

 廉颇 蔺相如(齐心协力)爱国

 完璧归赵 立功机智勇敢

 渑池会见 再立功 心胸开阔

居功自傲 负荆请罪 勇于改过

(原因) (结果) (品质)

《18 鸟的天堂》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让同学们很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你们见过哪些优秀教师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18 鸟的天堂》”,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18鸟的天堂

开课前:利用课间休息时间,在轻快的音乐声中,教师和几位擅长绘画的孩子,根据上节课初读课文的感受,一起在黑板上画枝繁叶茂,独木成林的大榕树。)

(点评:根据本课特点,创新板书设计。)

师:上节课,我们和作者一起,(师指黑板上的画)远远地望见了这株大榕树。现在,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我们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了!

(多媒体播放大榕树片段,师配乐诵读课文第七、八自然段,生边听边欣赏。)

(点评:自然引入对重点段的学习。)

师:欣赏着榕树,作者发自内心的赞美,他是怎么说的呢?请孩子们打开课本,默读课文有关段落,找一找这句话。

(生默读课文)

生:作者是这样说的: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生:(齐读)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师:榕树美,美在哪儿呢?这样吧,我们自由朗读描写榕树的段落,体会体会。有喜欢的句子就勾出来多读几遍,有不太理解的地方就在旁边作上记号。

(生朗读、勾画、体会)

(点评:引导学生自读、感受、质疑。)

师:你们喜欢读哪些句子,体会到了些什么,谁来说说自己的理解?

生:我觉得这株榕树特别的大,因为作者远望时还以为是几株榕树,可现在走近了,看清楚了才发现,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生:我还给他补充一点,这株榕树长在一座小岛上,一株树就占据了整座小岛,真的是独木成林。

生:我喜欢读这几句话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从这几句话中,我体会到了榕树的绿叶特别美,颜色鲜艳欲滴,又十分的繁茂,充满了生机。

(师根据学生的描述在黑板上的榕树上增添了一簇簇绿叶。)

生:我认为榕树最美之处还在于它的根。榕树的根与众不同,课文中是这样写的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枝上生根,使榕树显得特别的奇特。

师:还有哪些孩子体会到了榕树根的奇特?也欢迎你发表自己的见解。

生:榕树枝上生根,是因为榕树枝上长着许多气根,气根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越长越长,一接触到地面,就钻进了泥土里,长成了新的根。

师:哟,你的知识可真丰富!你是怎么了解到气根的知识的?

生:我是从《十万个为什么》这本书中的植物篇里了解到的。

师:多读课外书的确能增长我们的见识!(指黑板上的画)孩子们,你们看,这长胡须一样的东西就是他刚才为我们介绍的气根,这直直的根就是由气根长出的支柱根。

生:那这榕树之所以能独木成林就是因为长着这些气根,难怪课文中说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我从这句话还体会到了榕树的壮观的美!

师:你的理解更深刻了!那你来读读这句话。

(生读)

师:还有谁想读?读出榕树的大、榕树的奇。

(生再读)

师:读得真不错!我们继续交流。

生:课文中还有一句话,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象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从这句话我体会到了榕树富有活力,生命力旺盛的美。

师:体会得真好!那你能把这句话读好吗?

生:能!

(生有感情地读这句话)

师:的确读出了自己的感受。

(点评:通过交流,相互启发,分享学习心得。)

师:孩子们,刚才读书时,你们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也可以提出来。

生:课文中说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我不明白新的生命在颤动指的是什么,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呢?
师:这样吧,再自由地读一读这句话,然后可以联系着上下文,可以联系着生活实际,和平时的感受,看看自己有什么见解。

(生自由地读、体会)

(点评:联系本组重点训练项目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

师:想好了可以把自己的理解说给前后的同学听一听。

(生自由交流,师也参与其中)

师:谁来谈谈自己的理解?

生:作者是黄昏时到那儿去的,这时候小鸟们都回窝了,躲在大榕树上,只是偶尔扑扑翅膀。当小鸟扑翅膀时,绿叶就晃动起来。可是绿叶太多了,课文中说是不留一点缝隙,所以作者看不见躲在树上的小鸟,但是他却感觉到了生命的颤动。

师:这是你的理解,比较独特。还有不同的见解吗?

生:课文中说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说明这是一株富有活力的大树,作者从它的每一片绿叶上感受到了这种勃勃的生机,所以说是每一片绿叶上都有新的生命在颤动。

师:你能联系着上下文来谈自己的理解,真不错!

生:绿色是生命的象征,作者看到这每一片绿叶,在晚霞的映照下,闪耀着动人的光彩。尤其是那新生的嫩叶,绿得鲜亮,绿得发光,让作者情不自禁地发出感叹,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师:孩子,你的感受多深刻呀!

生:刚才几个同学都说到了这每一片绿叶本身就蕴育着无限生机,但我觉得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原因,也许当时吹过一阵阵微风,这些充满活力的绿叶在风中你挤我,我挤你,不停地摇动,才让作者产生了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的感觉。

师:你认为风吹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也很有道理。

生:我觉得绿叶本身并没有动,但是这满树的叶子翠绿欲滴,在阳光的照耀下,发出夺目的亮光,作者看久了,似乎感到绿叶上的点点光斑像是一些可爱的小精灵在舞蹈,眼前有一些绿色的光点在闪烁,所以作者感受到了生命的颤动。

师:你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多美的画面啊!孩子们,看来我们每个人对这句话都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受。也许是风吹,也许是鸟动,也许是阳光的照耀,也许是新发的嫩芽,或许是那绿叶本身就蕴育着无限的生机,才让作者产生了如此奇妙的感觉。让我们用自己的感受再读读这句话,你觉得怎么读能表达自己的感受就怎么读。开始吧!

(点评:尊重学生对阅读的多样感受。)

(生自读体会。)

师:谁想来读?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请了两名学生后发现学生情感的投入不够)

师:这句话写得很美,我也很喜欢,想读给大家听一听,你们听我读得怎么样。

(师有感情地朗读)

师:我是带着自己的感受,非常投入感情地在读。你们还想读一读吗?

生:想!

师:那就再练习练习吧!

(生再次自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师:谁想来读一读?

(请了4名学生朗读,读得很不错。)

师:这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的感受是多么奇妙呀!难怪作者会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这――

生:(齐)美丽的南国的树!

师:这也是我们发自内心的赞美――

生: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师:这是赞美榕树,赞美南国,更是赞美神奇的大自然――

生: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师:伴随优美的音乐,让我们再来欣赏欣赏这独木成林的美景吧!

我们一起读7、8自然段。

(师生一起配乐朗诵7、8自然段)

师:这两个自然段写得真美。让我们把榕树的美久久地留在记忆里,好吗?

生:好!

师:那我们把7、8两个自然段记下来。可以按作者怎么写的这个顺序记,可以看着插图记,如果自己有更合适的记忆方法那也行。我们看看哪些孩子更能干,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尽快地把这两个自然段记下来。

(生练习背诵)

(点评:积累语言。)

师:会背了吗?

生:会了!

师:那我们一起来背一背!

(师生一起背诵7、8自然段)

师: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背到这种程度,真是挺不错了!今天回家以后再练习练习,相信会背得更熟练的。

师:刚才,我们和作者一起,在太阳落山的时候来到这里(指黑板上的大榕树),欣赏了这美丽的南国的树;第二天清晨,当阳光照耀在水面上,一切都显得更加光明的时候,我们再一次来到了这里。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师拍手),一只大鸟飞了起来!

(随着师的叙述多媒体播放一声鸟鸣,飞出一只大鸟)

师:我们继续拍掌!

(师生伴着欢快的音乐声有节奏地击掌,多媒体播放群鸟纷飞的情景,师配着画面解说:树上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令我们的眼睛应接不暇。)

师:看孩子们现在的表情,个个都那么惊喜!那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再次欣赏那热闹的场面吧!放声地,自由地读读课文,你可以坐着读,可以站起来读,可以找伙伴一起读,也可以请老师和你一起读!

(生自由地无拘束地朗读课文12、13自然段)

师:刚才我们读书读得多带劲呀,就好像真的看到了小鸟沐浴着清晨的阳光,在自己的家园快乐飞翔。美术课上,我们也画了各种各样的小鸟,来,让它们也飞起来,给它们找个家吧!

(生在欢乐的音乐声中高高兴兴地把自己画的小鸟贴到黑板上的大榕树上)

(点评:学科间的融合恰当,利用了美术课的资源。)

师:谁来说说,小鸟们都在大榕树上干什么呀?

生:我画的是小鸟的一家,鸟妈妈正在给鸟娃娃喂食,鸟爸爸在一旁很开心地望着母子俩。

生:我那只小鸟在大榕树上自在的飞来飞去,想找几个伙伴一起做游戏。

生:我的那只啄木鸟正在履行医生的天职,在给大榕树捉虫治病。

生:还有的小鸟在一起追逐嬉戏,玩得特别高兴。

师:听你们这么一说,看来,这里的确是鸟的乐园,鸟的天堂。孩子们,大榕树上增添了这么多(指黑板上的小鸟)新伙伴,当然就更热闹了!课文中是怎么具体描写的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师生齐读12、13自然段)

师:(生刚读完描写画眉鸟的句子)你们看,小画眉来了!

(多媒体播放小画眉站在树枝上兴奋歌唱的情景)

师:望着这热闹欢腾的场面,小画眉心中有很多感受。假如你就是这只小画眉,你想怎样表达自己的感受?表达感受的方式很多,我们看一看。

(多媒体屏幕上打出):

 假如你是这只小画眉鸟:
1、想说些什么?说一说。
2、写一段文字(小诗,顺口溜),读一读。
3、编写歌词,唱一唱。
4、看到些什么?画一画。
5、

师:如果自己还有其它表达感受的方式,那也行。请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种方式,准备准备吧!

(生准备,师帮助指导。)

(点评:1、开发学生的潜力,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鼓励学生创新。

 2、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

师:哪只小画眉愿意和大家交流?

生:我写了一首诗。天空是白云的家,大地是小草的家,溪流是鱼儿的家,榕树是小鸟的家。我们在家园里快乐歌唱,我们在天堂里幸福成长!

师:这是你第一次写诗吗?

生:是的。

师:第一次写诗就这么精彩,看来你挺有这方面天赋的!希望能读到你的第二首、第三首诗。

生:我是一只小画眉,我想对大榕树说:美丽的大榕树啊,你是我们的家园,我们在你的怀抱中自由地生活。你看,初升的太阳照耀着我们,我们飞翔,我们歌唱,我们舞蹈。我们感谢你啊,大榕树,你是我们的天堂!

生:我是一只小画眉,站在树枝上休息的时候,看到鸟妈妈正在教孩子学飞行。鸟孩子叽叽喳喳地叫着,飞着,好多次都险些摔下去,鸟妈妈耐心极了,一遍又一遍地教小鸟保持飞行中的平衡。我看到这一切,兴奋地叫起来:鸟妈妈真好,真好!

师:真是一只可爱的小画眉,为我们讲了发生在鸟的天堂里的一个动人的故事。

生:我写了一则顺口溜:我是一只小小鸟,呼朋唤友来玩耍。希望巴金赶快来,描绘天堂好风光。

师:哟,难怪巴金爷爷写了这篇《鸟的天堂》,原来是你这只小画眉把他请来的。

生:我这只小画眉是来报告大家一个好消息的:中国足球队出线了!中国足球队冲出了亚洲,走向世界了!大家快来替他们开个庆功会!

师:这只小画眉还是个足球迷呢!

生:我有成千上万的小伙伴在大榕树上生活,我们在这里过着无忧无虑的日子,希望人们不要伤害我们,让我们永远拥有鸟的天堂!

师:是啊,要想鸟的天堂永远是鸟的天堂,的确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共同努力!

生:我想为大家唱一支歌,我配的是《小松鼠》一歌的曲子:大榕树长得壮,绿树叶,发新芽,任嬉戏,任玩耍,森林大树我们的家。大榕树,长得壮,各种鸟儿来安家,花喜鹊,黄鹂鸟,欢欢喜喜齐歌唱。

师:孩子们,你们觉得这只小画眉的歌声怎样?

生:真好听!

师:孩子们,今天,我们和作者一起,欣赏了鸟的天堂。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像今天这样,用自己的真情、真心感受小鸟的快乐,珍爱自然的美丽,创造幸福的生活!

18《学与问》


18《学与问》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说出诗句中带点字的意思,再理解诗句的意思。

4、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教学重点:理解多问与勤学的关系。

教学难点: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教具准备:光盘、挂图、录音机。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设疑

1、讲述哥白尼小时候的故事,导入新课。

2、揭示课题:18学与问

3、提问:学与问到底有什么联系呢?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初步理解词语的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词语。

钥匙、芳菲、翱翔、强健、哥白尼、五彩缤纷、

殿堂、好奇、瞬息万变、相辅相成、日新月异

(2)大致交流词义。

(3)指名读课文,读通顺。

3、默读课文,思考: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各写了什么?

第1自然段: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

第2自然段:哥白尼从小喜欢问,导致他对科学的不懈追求。

第3自然段:小学生有问题邀请叫别人,拜能者为师。

第4自然段:我们要像沈括那样,把勤学好问与观察思考结合起来。

第5自然段: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课文围绕学与问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四、写字指导

1、指导要点:钥缤瞬辅翱

2、学生在书上描红。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

钥匙疑团殿堂日新月异好奇强健探求瞬息万变

二、精读课文

1、学习第1、2自然段。

(1)学生自己读,思考:哥白尼是怎样走上科学探究之路的?

(2)理解不懈追求。

(3)简介哥白尼及其地动说。

(4)结合科学家哥白尼的事例,启发学生谈谈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的含义。

2、学习第3自然段。

(1)知名朗读。

(2)结合上下文,理解五彩缤纷、日新月异、瞬息万变。

(3)提问:我们新一代的小学生面对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世界,应该怎么办?

(4)问:向谁问?

(5)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能者为师的理解。

(6)引读第3自然段。

3、学习第4自然段。

(1)过渡: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联系起来,在这方面,北宋大科学家沈括小时候是怎么做的呢?

(2)自己读第4自然段。

(3)沈括小时候对什么产生疑问?

理解古诗意思,知道身阔的疑问:为什么同是套话,开花的时间相差这么远呢?

(4)沈括问妈妈,妈妈是怎么回答的?

(5)后来沈括是怎样明白其中的道理的?

(6)从这个事例中,你明白了什么?

4、学习第5自然段。

(1)指名读。

(2)讨论:学与问是什么关系?怎样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朗读课文,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指名读课问。

2、指名说说主要内容。

3、说一说自己搜集的中外名人勤学好问的故事,写下来。

板书:18学与问

勤学问思结合养成习惯

好问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说出诗句中带点字的意思,再理解诗句的意思。

4、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教学重点:理解多问与勤学的关系。

教学难点: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教具准备:光盘、挂图、录音机。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设疑

1、讲述哥白尼小时候的故事,导入新课。

2、揭示课题:18学与问

3、提问:学与问到底有什么联系呢?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初步理解词语的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词语。

钥匙、芳菲、翱翔、强健、哥白尼、五彩缤纷、

殿堂、好奇、瞬息万变、相辅相成、日新月异

(2)大致交流词义。

(3)指名读课文,读通顺。

3、默读课文,思考: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各写了什么?

第1自然段: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

第2自然段:哥白尼从小喜欢问,导致他对科学的不懈追求。

第3自然段:小学生有问题邀请叫别人,拜能者为师。

第4自然段:我们要像沈括那样,把勤学好问与观察思考结合起来。

第5自然段: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课文围绕学与问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四、写字指导

1、指导要点:钥缤瞬辅翱

2、学生在书上描红。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

钥匙疑团殿堂日新月异好奇强健探求瞬息万变

二、精读课文

1、学习第1、2自然段。

(1)学生自己读,思考:哥白尼是怎样走上科学探究之路的?

(2)理解不懈追求。

(3)简介哥白尼及其地动说。

(4)结合科学家哥白尼的事例,启发学生谈谈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的含义。

2、学习第3自然段。

(1)知名朗读。

(2)结合上下文,理解五彩缤纷、日新月异、瞬息万变。

(3)提问:我们新一代的小学生面对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世界,应该怎么办?

(4)问:向谁问?

(5)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能者为师的理解。

(6)引读第3自然段。

3、学习第4自然段。

(1)过渡: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联系起来,在这方面,北宋大科学家沈括小时候是怎么做的呢?

(2)自己读第4自然段。

(3)沈括小时候对什么产生疑问?

理解古诗意思,知道身阔的疑问:为什么同是套话,开花的时间相差这么远呢?

(4)沈括问妈妈,妈妈是怎么回答的?

(5)后来沈括是怎样明白其中的道理的?

(6)从这个事例中,你明白了什么?

4、学习第5自然段。

(1)指名读。

(2)讨论:学与问是什么关系?怎样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朗读课文,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指名读课问。

2、指名说说主要内容。

3、说一说自己搜集的中外名人勤学好问的故事,写下来。

板书:18学与问

勤学问思结合养成习惯

好问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说出诗句中带点字的意思,再理解诗句的意思。

4、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教学重点:理解多问与勤学的关系。

教学难点: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教具准备:光盘、挂图、录音机。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设疑

1、讲述哥白尼小时候的故事,导入新课。

2、揭示课题:18学与问

3、提问:学与问到底有什么联系呢?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初步理解词语的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词语。

钥匙、芳菲、翱翔、强健、哥白尼、五彩缤纷、

殿堂、好奇、瞬息万变、相辅相成、日新月异

(2)大致交流词义。

(3)指名读课文,读通顺。

3、默读课文,思考: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各写了什么?

第1自然段: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

第2自然段:哥白尼从小喜欢问,导致他对科学的不懈追求。

第3自然段:小学生有问题邀请叫别人,拜能者为师。

第4自然段:我们要像沈括那样,把勤学好问与观察思考结合起来。

第5自然段: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课文围绕学与问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四、写字指导

1、指导要点:钥缤瞬辅翱

2、学生在书上描红。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

钥匙疑团殿堂日新月异好奇强健探求瞬息万变

二、精读课文

1、学习第1、2自然段。

(1)学生自己读,思考:哥白尼是怎样走上科学探究之路的?

(2)理解不懈追求。

(3)简介哥白尼及其地动说。

(4)结合科学家哥白尼的事例,启发学生谈谈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的含义。

2、学习第3自然段。

(1)知名朗读。

(2)结合上下文,理解五彩缤纷、日新月异、瞬息万变。

(3)提问:我们新一代的小学生面对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世界,应该怎么办?

(4)问:向谁问?

(5)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能者为师的理解。

(6)引读第3自然段。

3、学习第4自然段。

(1)过渡: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联系起来,在这方面,北宋大科学家沈括小时候是怎么做的呢?

(2)自己读第4自然段。

(3)沈括小时候对什么产生疑问?

理解古诗意思,知道身阔的疑问:为什么同是套话,开花的时间相差这么远呢?

(4)沈括问妈妈,妈妈是怎么回答的?

(5)后来沈括是怎样明白其中的道理的?

(6)从这个事例中,你明白了什么?

4、学习第5自然段。

(1)指名读。

(2)讨论:学与问是什么关系?怎样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朗读课文,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指名读课问。

2、指名说说主要内容。

3、说一说自己搜集的中外名人勤学好问的故事,写下来。

板书:18学与问

勤学问思结合养成习惯

好问

《18祖冲之》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语文微课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76259.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