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
第1节两种电荷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摩擦起电现象;知道物体带电的性质。
2.知道自然界中存在两种电荷;知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3.知道验电器的构造、原理;会使用验电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知道电荷量及其单位。
4.了解原子结构及一个电子带的电荷量是e=1.6×10-19C。了解导体和绝缘体。
过程与方法
1.体会人们认识“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以及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的过程。
2.通过实验,养成学生初步的观察、实验能力,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以及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电学,探究电的知识的兴趣。
2.在探究活动中养成同学之间的协作意识,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
【教学重点】
电荷种类及相互作用,验电器原理,原子结构。
【教学难点】
根据原子结构解释摩擦起电的原因。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玻璃棒(附丝绸)、橡胶棒(附毛皮)、验电器、支架、带绝缘皮铜导线、颗粒泡沫屑若干。
学生分组:气球,颗粒泡沫屑若干、水、梳子、玻璃棒(附丝绸)、橡胶棒(附毛皮)、塑料刻度尺、验电器、支架、带绝缘皮铜导线。
【教学过程】
主要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激趣导入【情境创设】
播放视频:有趣的放电现象。
【设置悬念】
同学们知道这种神奇现象的原理吗?
【引入新课】
这是一种放电现象,在了解“电”之前,可不要轻易尝试这种实验。神奇的电到底是什么?从今天我们就逐渐揭开它的神秘面纱。让我们一起走进——两种电荷。
(设计意图:联系实际,设置疑问,创设物理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认真观察、思考。)
有兴趣的观看。
交流热议。
二、探究新知
1.摩擦起电【问题过渡】
当空气干燥时用塑料梳子梳头发,为什么头发会随梳子“飘”起来?这些现象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引导实验】
日常生活中与以上现象类似的例子很多,想用给你提供的器材和身边的物品,亲手试试吗?
【实验器材】梳子、塑料尺、气球、碎纸屑、轻小泡沫。
【提出问题】
1.怎样判断物体是否带电?
2.什么是摩擦起电?
3.你还知道哪些摩擦起电现象?
学生思考、交流、讨论。
回答预设:
(1)梳子带电。
(2)摩擦起电。
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第周第导学稿
课题电荷课型新授课执笔人
备课组审核级部审核学生姓名
学习目标1、认识摩擦起电的现象,了解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2、了解验电器的原理及其作用,了解电荷量及其单位
3、了解原子结构,知道元电荷、自由电子和电荷的移动
教学重点电荷种类及相互作用,验电器原理,原子结构
教学难点原子结构及摩擦起电的原因
教学方法
学生自主活动内容
一、预习自学:
思考:当空气干燥时用塑料梳子梳头发,为什么头发会随梳子“飘”起来;如果我们身上穿了化纤衣服,衣服会粘在皮肤上,在晚上脱衣时,有时会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甚至会出现火花。这些现象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1、动手做实验:用毛皮摩擦橡胶棒,用丝绸摩擦玻璃棒,然后分别把棒靠近纸屑,乒乓球等轻小物体,记录观察现象:______。说明摩擦过的物体能够___________。
小结:物体具有了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说物体带了电荷。习惯上把带了电的物体叫做。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
2、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1)摩擦起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接触带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感应带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两种电荷
观察实验:将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放在支架上,用另一根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去靠近它,看到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放在支架上,用另一根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它,看到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放在支架上,用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它,看到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
自己动手实验:用手捋散开的塑料包装绳,捋的次数越多,看到的现象: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讨论分析以下材料:人们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发现,用摩擦的方法可以使各种各样的物质带电。带电后的物体凡是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互相吸引的,必定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互相排斥;凡是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互相吸引的,必定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互相排斥。
你能归纳出什么结论:。
(1)正电荷和负电荷
正电荷:指被摩擦过的棒所带的电荷,可用“+”表示。
负电荷:指被摩擦过的棒所带的电荷,可用“-”表示。
(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4、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
(1)利用带电体的性质来判断(即带电物体都有的性质)
例1:如果一个带电体吸引一个轻小物体,能否判断这个轻小物体也带电?
例2:如果一个带电体排斥一个轻小物体,能否判断这个轻小物体也带电?
(2)用验电器来检验。
演示实验:用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验电器金属箔片张开,此时金属箔片带_______电,用力多摩擦几下橡胶棒,再去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验电器金属箔片张开的角度变____________,验电器金属箔片张开的角度不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
小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课本99—100页,完成以下问题
5、电荷的多少叫,用字母Q表示。
电量的单位是,简称库,符号是。
6、原子的结构元电荷
(1)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和组成的。原子核带电,电子带电。电子是带电的最小微粒。人们把最小的电荷量叫,常用符号表示。e=C
(2)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的与核外所有电子的负电荷在数量上,整个原子对外,即整个原子呈中性。
7、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
观察实验:取两个验电器A和B。用金属杆把A和B连接起来,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触验电器A,可以看到A和B的金属箔都张开了。
改用橡胶棒把A和B连接起来,重做上面实验,可以看到只有验电器A的金属箔张开,而B仍然闭合。
小结:实验现象说明:电荷在金属杆中移动。
导体是的物体,常见的导体有等;绝缘体是:的物体,常见的绝缘体有等。金属靠__________导电。
二、自我检测
1、在国际单位制中,电荷的单位是()
A、库仑B、安培C、焦耳D、伏特
2、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摩擦起电的是()
A、用头发摩擦过的钢笔杆能够将碎纸屑吸引起来
B、磁铁能把钢针吸引起来
C、用干燥的毛刷刷毛料衣服时,毛刷上吸附着许多细微脏物
D、在干燥的天气中脱毛衣时,听到轻微的“噼啪”声,甚至在夜晚能看见火花
3、我们经常在加油站看到一条醒目的标语“严禁用塑料桶装运汽油”,这是因为桶内汽油会不断与桶壁摩擦,使塑料桶带了___________,造成火灾隐患。
4、有A、B、C三个轻质小球,它们相互靠近时,A排斥B,B吸引C。已知A球带正电荷,则B球__________,C球________。
5、电风扇叶片上经常布满灰尘,是因为风叶转动时与空气_____而产生____,带有_____的叶片会把空气中的灰尘吸着不放,以致叶片上特别容易脏。
6、打开自来水龙头,放出一股细小的水流,用在干燥的头发上梳过的塑料梳子靠近水流,可以观察到水流___________,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7、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叫做_____,用带电体接触它的金属球时,它的两片金屏箔就由于____________而张开,且带电体带电量越多,张开的角度就_____。
8、电视机的荧光屏表面经常有很多灰尘,这主要是因为()
A、荧光屏具有吸附灰尘的能力D、电视机工作时,荧光屏表面有静电
C、电视机工作时,荧光屏表面温度较高B、房间内灰尘的自然堆积
9、在编织某种地毯时,编织过程中夹杂一些不锈钢丝,这是因为()
A、使地毯更好看B、使地毯更耐用
C、使地毯更善于传热D、释放静电,便地毯不易沾上灰尘
10、用绝缘线吊起三个通草球,其中任何两个靠近时,都互相吸引,则它们的带电情况是()
A、两个带正电,一个带负电B、两个带异种电荷,一个不带电
C、一个带电,两个不带电D、两个带负电,一个带正电
11、用绸子摩擦玻璃棒,玻璃棒带正电,这是由于()
A、摩擦起电创造了电荷
B、绸子上的正电荷转移到玻璃棒上,使得玻璃棒带正电
C、绸子上的电子转移到玻璃棒上,使得玻璃棒带正电
D、玻璃棒上的电子转移到绸子上,所以玻璃棒带正电
12、两个带等量异种电荷的验电器,用一金属棒把它们的金属球连接起来后,发生的现象是。
13、把带正电的物体甲接触不带电的乙,乙物体带,原因是电子从转移到。
14、现有六种物品:铜条、玻璃丝、铅笔芯、水银、塑料棒、陶瓷片.小明将它们分成两类,如下表所示,小明是按物质的哪种物理属性对它们进行分类的()
第一类第二类
铜条铅笔芯水银玻璃丝塑料棒陶瓷片
A、密度B、磁性C、硬度D、导电性
总结与反思:
自我评价专栏(分优良中差四个等级)
自主学习:____合作与交流:______书写:_____综合:_________
每个老师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是教案课件,到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需要我们认真规划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可以更好完成工作任务!你们知道多少范文适合教案课件?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两种电荷导学案”,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第五中学备课专用稿(改进版)
九学年理化组第课时总课时
课题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
第1节两种电荷集体备课时间:9月3日第1周
授课时间:月日第周
学习目标1、认识摩擦起电现象,了解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2、了解验电器的原理及其作用,了解电荷量及其单位;
3、了解原子结构,认识元电荷、自由电子和电荷的移动;
4、了解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学习重点两种电荷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学习难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验电器的原理及电荷的移动。
教具丝绸、毛皮、橡胶棒、玻璃棒、散开的塑料绳,碎纸屑、验电器、金属棒
学法指导阅读课本第32-34页,利用双色笔将书中重点勾画出来,看完书后对重点知识点默记一次,完成自学检测。
一、温故知新:
1、常见的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构成的。
2、关于热机的效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热机做的有用功越多,效率一定越高
B.热机消耗的燃料越少,效率一定越高
C.热机做一定的有用功,消耗的燃料越少,效率一定越高
D.热机做功越快,效率一定越高
二、自主学习:
(一)、两种电荷
阅读课本32页至33页内容,请自主完成下列问题,思考:
当空气干燥时用塑料梳子梳头发,为什么头发会随梳子“飘”起来;如果我们身上穿了化纤衣服,衣服会粘在皮肤上,在晚上脱衣时,有时会发出响声,甚至出现火花。这些现象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1.摩擦起电:演示实验:用毛皮摩擦橡胶棒,用丝绸摩擦玻璃棒,分别把棒靠近纸屑,乒乓球等轻小物体,现象:_______________。说明摩擦过的物体能够_____。
结论:摩擦过的物体具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说物体带了。习惯上把带了电的物体叫做带电体。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
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演示图15.1-1
①正电荷:被摩擦过的所带的电荷。
负电荷:被摩擦过的所带的电荷。
②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同种电荷,异种电荷。
3.电荷量:①定义:,简称。
②单位:,简称,符号。
4.验电器:
(1)构造:。
(2)原理:两片金属箔带同种电荷由于。
(3)用途:检验物体。
(二)、原子及其结构
1、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逊发现原子具有结构的秘密。
2、原子由___和____组成,位于原子的中心是_____,____带正电,____带负电。
3、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总共所带负电荷在数量上_____所以整个原子呈中性。
4、元电荷:电子是带有最小的粒子,所带的电荷量为。符号。
5、摩擦起电的原因: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当两个物体摩擦时,哪个物体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它的一些电子就会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失去电子的物体因为缺少电子而带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因为有了多余电子而带等量的电。
6、摩擦起电的原因: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只是电荷,使正、负电荷分开。
(三)、导体和绝缘体:演示图15.1-4、15.1-5
1.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
演示实验:
取两个验电器A和B。用金属杆把A和B连接起来,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触验电器A,可以看到A和B的金属箔都张开了。
改用橡胶棒把A和B连接起来,重做上面实验,可以看到只有验电器A的金属箔张开,而B仍然闭合。
实验现象说明:电荷在金属杆中定向移动。
(1)导体:的物体。如、、人体、大地、酸碱盐溶液等;
(2)绝缘体:的物体。常见的绝缘体有、、、、玻璃、塑料等;
备注
(3)自由电子:在金属中部分电子可以脱离原子核的束缚,而在金属内部自由移动,这种电子叫做。金属导电靠的是___________
注意:导体与绝缘体之间没有绝对的界线。如:湿木是________,玻璃是_______,被烧红玻璃是_________。
三、知识点总结
摩擦起电及其原因、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规律、导体与绝缘体。
四、自我检测
1.验电器是根据____________的规律制成的,用来检验物体_________.
2.电子是带有最小______的粒子,这个最小电荷是__________C,称做_____,用e表示.
3.摩擦起电并不是_________,只是电荷从一个物体____到另一个物体,使_____分开.
4.三个带电的通草球A、B、C,其中A排斥B,C吸引B,说明A和C带___________电荷.若B带正电荷,则A带__________电荷,C带_________电荷.
5.如果两个带电体互相排斥,则它们所带的电荷必定是_______电荷,如果两个带电体互相吸引,则它们所带的电荷必定是________电荷.
6.若两个完全相同的验电器带等量的异种电荷,两金属球互相接触后,箔片的张角将_________,这时发生了电荷的_________现象.
7.用一个带电小球去靠近另一个塑料小球,如果出现________现象,不能判断塑料小球是否带电;如果出现________现象,则可判定塑料小球一定带电.
8.有A、B、C三个带电体,已知A带正电,将A、B、C依次与一个原来不带电的验电器接触,验电器的箔片第一次张开较小的角度,第二次角度继续增大,第三次角度变小了,由此可知:B带________电,C带________电.
9.电扇使用一段时间后,扇叶很容易沾上灰尘,这是因为扇叶转动过程中带上了________,具有___________的性质,所以灰尘被吸在扇叶上。
10.我们经常在加油站看到一条醒目的警示:“严禁用塑料桶运汽油”。这是因为在运输过程中汽油会不断与筒壁摩擦,使塑料桶带________,造成火灾隐患。
11.如图13-7所示,在开关和小灯泡之间连接两个金属夹A和B,在两个金属夹之间分别接入硬
币、塑料尺、铅笔芯、橡皮,闭合开关后,能使小灯泡发光的是()
A.硬币和橡皮B.硬币和铅笔芯
C.橡皮和塑料尺D.铅笔芯和塑料尺
12.国际单位制中,电荷量的单位是【】
A.库仑B.伏特C.欧姆D.瓦特
13.以下现象中不属于摩擦起电的是()
A.将被毛皮摩擦过的塑料棒靠近碎纸屑,纸屑被吸起
B.在干燥的天气中脱毛衣时,会听到轻微的“噼啪”声
C.用干燥的毛刷刷毛料衣服时,毛刷上吸附有许多细微脏物
D.把钢针沿着磁铁摩擦几次,钢针就能吸铁屑
14.通常情况下,属于导体材料的一组是()
A.铜和玻璃B.银和陶瓷C.铁和橡胶D.铝和盐水
15.四个带电小球,相互作用情况如图,已知A带负电,则B、C、D带电情况是()
A.B带负电,C带正电,D带正电B.B带负电,C带正电,D带负电
C.B带正电,C带负电,D带负电D.B带正电,C带正电,D带负电
16.下列五种学习用品中:①透明塑料袋②金属刀片③塑料三角尺④铅笔芯⑤橡皮擦。属于绝缘体的有()A.①③⑤B.②④⑤C.③④⑤D.①②④
【作业布置】
教材第35页1、2、3题。
文章来源://m.jab88.com/j/76033.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