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
力学知识点1、力:
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力必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力的三要素。用一条有向线段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的方法叫力的图示。
按照力命名的依据不同,可以把力分为
按性质命名的力(例如: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磁力等。)
按效果命名的力(例如:拉力、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等)。
力的作用效果:形变;改变运动状态.
力学知识点2、重力: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重力的大小G=mg,方向竖直向下。作用点叫物体的重心;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质量分布和形状有关。质量均匀分布,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其几何中心处。薄板类物体的重心可用悬挂法确定,
力学知识点3、弹力:
(1)内容: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会对跟它接触的且使其发生形变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弹力。
(2)条件:接触;形变。但物体的形变不能超过弹性限度。
(3)弹力的方向和产生弹力的那个形变方向相反。(平面接触面间产生的弹力,其方向垂直于接触面;曲面接触面间产生的弹力,其方向垂直于过研究点的曲面的切面;点面接触处产生的弹力,其方向垂直于面、绳子产生的弹力的方向沿绳子所在的直线。)
(4)大小:
弹簧的弹力大小由F=kx计算,
一般情况弹力的大小与物体同时所受的其他力及物体的运动状态有关,应结合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确定.
力学知识点4、摩擦力:
(1)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接触面粗糙、有弹力作用、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三者缺一不可.
(2)摩擦力的方向:跟接触面相切,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但注意摩擦力的方向和物体运动方向可能相同,也可能相反,还可能成任意角度.
2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力学部分
力学的基本规律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12个方程);
三力共点平衡的特点;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第一、第二、第三定律);
力学的基本规律之:万有引力定律;
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行星、人造地球卫星、万有引力完全充当向心力、近地极地同步三颗特殊卫星、变轨问题);
力学的基本规律之:动量定理与动能定理(力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冲量与动量变化的关系—功与能量变化的关系);
动量守恒定律(四类守恒条件、方程、应用过程);
功能基本关系(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力学的基本规律之: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重力、分子力、电场力、引力做功的特点);
功能原理(非重力做功与物体机械能变化之间的关系);
力学的基本规律之:机械能守恒定律(守恒条件、方程、应用步骤);
简谐运动的基本规律(两个理想化模型一次全振动四个过程五个物理量、简谐运动的对称性、单摆的振动周期公式);简谐运动的图像应用;
简谐波的传播特点;波长、波速、周期的关系;简谐波的图像应用。
高中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曲线运动:物体运动轨迹为曲线的运动。
做曲线运动的条件: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与速度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F与不共线)
合运动与分运动:如果物体同时参与了几个运动,那么物体实际发生的运动就叫做那几个运动的合运动(物体的实际运动),那几个运动叫做这个实际运动的分运动。
平抛运动:沿水平方向抛出的物体,如果物体只受重力作用,这个运动就叫做平抛运动。
平抛运动的运动规律和结论
水平方向:x=
竖直方向:=gty=
圆周运动:物体运动的轨迹为圆的运动称为圆周运动。
描述圆周运动的基本物理量
线速度:质点通过的圆弧长跟所用时间的比值。线速度用v表示,即v=Δs/Δt
角速度:质点所在的半径转过的角度跟所用的时间比值。角速度用ω表示,单位rad/s,即ω=Δθ/Δt
周期: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一周所用的时间。周期用T表示,
频率:单位时间内完成圆周运动的圈数。频率用f表示,单位Hz,
转速:单位时间内转过的圈数。用n表示,单位为n/s,n=N/t。(当频率单位为n/s时,频率数值上等于转速f=n)
向心加速度:任何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都指向圆心,我们把这个加速度叫做向心加速度。
向心力: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具有指向圆心的加速度,把产生向心加速度的指向圆心的合力叫做向心力。
开普勒三大定律
1、开普勒第一定律: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2、开普勒第二定律:对任意一个行星来说,它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
3、开普勒第三定律: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和它的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即。
万有引力定律:自然界任何两个物体都相互吸引,引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引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M和m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r的平方成反比。
万有引力常量:
宇宙速度
1、第一宇宙速度(环绕速度):卫星在地面附近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第一宇宙速度大小为7.9km/s。
2、第二宇宙速度(脱离速度):如果卫星的速度继续增大,增大到等于或者大于11.2km/s时,卫星会克服地球的引力,逃离地球,11.2km/s称为第二宇宙速度。
3、第三宇宙速度(逃逸速度):到达第二宇宙速度的卫星还受到太阳的引力,如果卫星的速度还继续增大,增大到等于或者大于16.7km/s,卫星就会挣脱太阳引力的束缚,飞离太阳系,16.7km/s称为第三宇宙速度。
功: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并且让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了一段位移,这个力就对物体做了功。
功的计算:功等于力乘以物体在力方向上的位移。W=FLcosα。(α为力与位移之间的夹角)
功率:功与完成这些功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功率。P=W/t。
功率与速度:一个力对物体做功的功率,等于这个力与受力物体在这个力方向上运动速度的乘积。P=FVcosθ,其中θ表示力F与速度V之间的夹角。
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mgh
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关系
1、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减小,重力势能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
2、重力做负功,重力势能增加,其他形式的能转化成重力势能。
弹性势能: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的各部分之间,由于有弹力的相互作用,也具有势能,这种势能叫做弹性势能。(一般用Ek表示)。
动能:我们把物体的质量乘以物体速度平方的一半叫做物体的动能。
动能定理:力在一个过程中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在这个过程中动能的变化。(简单的说就是合外力所做的功,等于动能的变化量),公式表述为:
势能:我们把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统称为势能。
机械能:我们把势能和动能统称为机械能。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物体系统内,动能与势能可以相互转化,而总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数学表达式: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凭空消失,也不会凭空产生,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别的物体,在转化或转移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高中物理《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点归纳
高中物理知识点1.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
(1)揭示了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的运动规律
(2)牛顿第一定律是惯性定律,它指出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惯性只与质量有关
(3)肯定了力和运动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4)牛顿第一定律是用理想化的实验总结出来的一条独立的规律,并非牛顿第二定律的特例
(5)当物体所受合力为零时,从运动效果上说,相当于物体不受力,此时可以应用牛顿第一定律
高中物理知识点2.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
(1)揭示了a与F、m的定量关系,特别是a与F的几种特殊的对应关系:同时性、同向性、同体性、相对性、独立性
(2)牛顿第二定律进一步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决定于物体的受力情况和初始状态
(3)加速度是联系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的桥梁,无论是由受力情况确定运动情况,还是由运动情况确定受力情况,都需求出加速度
高中物理知识点3.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
(1)力总是成对出现于同一对物体之间,物体间的这对力一个是作用力,另一个是反作用力
(2)指出了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的特点:“四同”指大小相等,性质相等,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同时出现、消失、存在;“三不同”指方向不同,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不同,效果不同
高中物理知识点: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
高中物理知识点1、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其解题基本思路是:利用牛顿第二定律F合=ma求出物体的加速度a
;再利用运动学的有关公式求出速度vt和位移s等。
高中物理知识点2、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确定物体的受力情况。其解题基本思路是:分析清楚物体的运动情况,选用运动学公式求出物体的加速度,再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力。3、应用牛顿运动定律结合运动学公式解决力和运动关系的一般步骤是:
(1)确定研究对象;
(2)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必要时画受力示意图;
(3)分析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必要时画运动过程简图;
高中物理知识点(4)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或运动学公式求加速度;
(5)利用运动学公式或牛顿第二定律进一步求解要求的物理量;
(6)运用牛顿第三定律进一步说明所求的物理量与其他量的关系。
高中物理知识点梳理
对于好多小伙伴来说,物理属于较难学的科目。这让物理成了不少高中生心中抹不去的痛。实际上只要掌握了好思路,养成了好习惯,你就会发现物理原来如此简单、有趣。
1见物思理,多观察,多思考
物理讲的是“万物之理”,在我们身边到处都蕴含着丰富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物理知识。
只要我们保持一颗好奇之心,注意观察各种自然现象和生活现象。多抬头看看天空,你就会发现物理中的“力、热、电、光、原”知识在生活当中处处都有。
一旦养成用物理知识解决身边生活中的各种物理现象的习惯,你就会发现原来物理这么有魅力,这么有趣。
2学会从“定义”去寻找错因
对于基本公式,规律,概念要特别重视。
“死记知识永远学不好物理!”最聪明的学生都会从基本公式和概念上去寻找错误的根源,并且能够做到从一个错题能复习一大片知识——这是一个学生学习物理是否开窍的最重要的标志!
3把“陌生”变成“透彻
遇到陌生的概念,比如“势能”“电势”“电势差”等等先不要排斥,要先去真心接纳它,再通过听老师讲解、对比、应用理解它。
要有一种“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和“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研究精神。这样时间长了,应用多了,陌生的就变成了透彻的了。
4把“错题”变成“熟题”
建立错题本。在建立错题本时,不要两天打鱼三天晒网,要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
尤其注意建立错题本的方法和技巧,要有自己的创新、智慧以及汗水凝结在里面,力求做到赏心悦目,让人看了赞不绝口,自己看了会赞美自己的杰作。
并且要常翻常看,每看一次就缩小一次错题的范围,最后错题越来越少,直至所有的“错题”变成“熟题”!以后再遇到类似问题,就会触类旁通,永不忘却。
5抓住重点,抓住主干
俗话说“打蛇打七寸”,抓住要害就等于抓住了命脉。
而每一本书、每一单元、每一节课、每个练习都有关键考察点和关键的解决方法。这些就是物理中的“命脉”所在。
比如“所有平抛运动和类平抛运动的问题只要抓住两种量三角形就可以很好的解决”;“所有的圆周运动的关键在于寻找向心力的来源”;“所有万有引力问题的解决方法主要是两大思路”;“恒定电路中的所有基本知识都可以归结为一个U-I图像”;“所有力学实验的基础是纸带问题”;“纸带问题的关键点只有两点:求加速度和求某一点的速度”;“电学实验的关键在于两大问题:电路选择(分压式和限流式)、器材选择”等等。6养成“良好的思维定势”
在解决物理问题的过程中经常有不好的思维定势影响我们,这些是我们要力求克服的。
而养成良好的思维定势则更为重要!良好的思维定势就是说:看到什么就要想到什么!
比如:看到“惯性”就想到“质量”;看到“合速度”就想到“实际速度”;看到“摩擦力”就先分析是静摩擦力还是滑动摩擦力;看到“合外力”就想到“加速度”;看到“能量变化”就想到各种对应的“功能关系”等等。
7一定避免“想当然”
得出任何结论必须要有根有据!根据必须是物理规律。
做物理题最忌讳的就是:“想当然”、“我以为应该这样……”“我觉得应该样…”“我想是这样的…”“就应该是这样…”。
要记住:越是这种想当然的东西越是物理中最容易出错的东西。伟大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很多领域取得了非常伟大的成就,但在物理问题中却经常犯一些经验性、想当然的错误。
比如:他认为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得快,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等等。而伽利略则开创了实验与理论结合来推导解答出物理问题的先河。从而推翻了亚氏的经验主义、想当然的错误。
所以在平时学习物理时得出每一个物理结论要力求做到“有根有据”!要能够从物理公式、定理、定律来推导出你的结论。
8最容易做的题往往最容易出错
遇到熟题,容易题一定要加倍小心特别注意。
此类题目最容易让同学们高兴,如果你大意、轻视甚至藐视它,大难就要降临到你的头上了。或许出错就在哪一个方向或者单位上。
记住:越是容易题目越容易犯错!就因为你的轻视。所以“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对解题非常适用。
9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
审题一定要慢,要仔细认真。
特别注意把“关键词”“关键字眼”都勾画出来,这既可以增加审题的速度和准确度又可以避免审题出错。
审题时一定要与题给的图像结合并且要在草纸上画出大致过程或状态;当具体的物理情景非常清晰,分析思路非常明确时,再在试卷上下笔。此时的慢审题,反而增加做题的速度和准确率。
10临睡前回顾当天所学知识
这种过电影似的回顾会使所学知识的系统化并使得知识记忆的更加深刻。回顾的的时候从主干知识到次干知识再到细节知识,回顾的越详细越全面效果越好。
当天晚上没有想出来的知识第二天起床后尽快复习查看。这样做有两样好处:既巩固了知识,避免了遗忘;更重要的是又理顺了知识关系,形成了知识系统和网络。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夯实巩固并系统化物理知识的方法。
11在大脑中多储存实例
理论联系实际是学好物理的最好方法之一,这种方法在解决一些概念性的问题时经常遇到。例如遇到曲线运动问题就想到两个实例“匀速圆周运动”和“平抛运动”。
12养成严谨、细致的习惯
在物理学习中凡是因为不会做题造成的失分问题都不是大问题。但是凡是因为会做题却造成的失分问题都不是小问题。
比如:有很多学生因为规范性差、粗心大意(审题、计算错误)造成的失分。
而这些只要平时养成好习惯都是完全可以避免的。严肃一些来说是否认真、是否细心乃是一个人素质高低的体现。
13避免“个别错误”,克服“共性错误”
大部分学生犯错误都会有“共性的错误”和“个别的错误”。“个别的错误”必须得攻克,因为别人都会,而你不会,你就会被落得更远。
“共性的错误”是:出题人本来就知道大多数人都会共有的缺点,从而设下陷阱故意让你去钻,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在下笔之前、审题之时就识破其圈套。
谁能提前做到这一点,谁就可以比别人先胜一筹。从而更能稳操胜券。
14把复杂问题简单化
物理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即“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所以平时我们“遇到复杂问题要绞尽脑汁、尽可能想出多种解决方法,从中选用最简单的方法去作答”。
有不少同学在平时学习中形成了匆匆审题,匆匆做题的习惯,结果导致在匆匆中“匆匆出错”。
这部分同学应该静下心来,打开思路,扩展思维,多想办法解决问题才能提高做题效率,从而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5每次练习、做题、听课都要有长远打算
现在会的、懂的知识不代表以后就不会忘记。要把那些容易忘掉、容易混淆、容易出错的题或者结论及时的归纳整理下来,把一些知识的死角整理到一块。多抓联系、多反思归类、多对比,以备后用。
16严谨细致的思维,百算无误的精细
对待学习要有“做别人的榜样”的自信!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最好,做成所有人的典范
文章来源://m.jab88.com/j/74824.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