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三单元:图形的拼组教案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要根据班级同学的具体情况编写教案。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三单元:图形的拼组教案”,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三单元:图形的拼组
单元教学内容:第三单元(图形的拼组)
单元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物体和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辩论和区分所学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了,这里主要是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间的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本单元教学的关键是把握好教学要求,既不能在上学期的基础上简单重复,又要能拔高教学要求,上学期在认识物体和图形时,也有拼摆,但那时只是用所学的形状拼搭一引起有趣的图案和事物,使学生加深对所学图形的认识,从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同时体会图形的显著特征。而本单元“图形的拼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摆、拼、剪等活动体会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关系。
单元教学要求:
1、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以及正方体的形状,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2、培养学生初步发展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3、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单元课时安排:约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图形的拼组(一)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使学生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形状和边的特点。
2、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加深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能辨别、区分这两种图形。
教学重点:通过操作让学生明白长方形和正方形各自的特点。
教学难点:能够根据各自的特点进行简单区分与判断。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出示长方形,请学生说一说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两条长边相等,两条短边相等)
再出示正方形,也请学生说一说正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四条边长度都相等)
二、新课。
1、拿出每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正方纸,师生共同操作。
(1)引导学生先看正方形,先上下对折,边要对齐,看上下两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上下两条边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再左右对折,方法同上。然后把正方形纸的两个斜对着的角对齐,折后观察折痕两旁的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再继续对折一次,观察折出的几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四条边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得出结论)
(2)用长方形纸折一折,看一看长方形的边长怎么样。
要求学生先思考:怎样折长方形的纸,就能使分成的两部分完全合在一起?然后,自己动手折一折,以四人一小组进行讨论,再翻开课本进行核对。
(3)区分长方形和正方形。
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和正方形(长方形的一边与正方形边长相等)先将两个图形重叠在一起,让学生观察:两个图形的边有什么关系?如图:
2、小结:今天我们学了什么?大家有什么收获?3、学做风车。
(1)先出示一个风车,将风车展开,让学生观察风车是由什么图形剪拼成的。
(2)拿出准备的长方形纸,同桌互相商量,想一想要折一个风车该怎么做。
学生动手操作。(先将长方形纸剪成一个正方形,再动手做成一个风车)如图:书P27风车图。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图形的拼组(二)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等方法,加深对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的感性认识。
2、初步认识这些图形之间的关系,同时通过对图形的分解与组合,初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
通过各种方法弄清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并能进行判断
教学难点:图形的分解与组合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把下列图形的题号填入相应的括号内。
长方形()正方形()
三角形()圆()
2、用小棒分别摆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各一个。
二、新授。
1、取出事先准备好的两张长方形纸,如让学生思考,两个这样的长方形可以拼成什么样的图形呢?
学生动手操作发现两个这样的长方形可拼成一个正方形,也可拼成一个长方形。
2、出事先准备好的四个小正方形,让学生想一想有几种摆法。
3、取出12根小棒,想一想,你能摆出几种图形。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手画)
4、完成教科书P28“做一做”。
你能用一个圆剪成一个正方形吗?(通过对圆的折剪,进一步加深对正方形边的特征的了解)
5、请学生拿出若干个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分组合作,自由拼摆图形,充分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P29练习六第1题。
学生独立拼摆,再进行汇报,教师应对学生的丰富的想象力给予肯定。
2、完成教科书P29练习六第1题
先引导学生想象拼组后的图形是什么图形,再让学生动手操作。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图形的拼组(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直观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以及特征。
2、通过学生动手拼一拼、摆一摆,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能辨认和区别这两种图形。
教学重点: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以及特征
教学难点:能辨认和区别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物。
让学生指出哪些是长方体,哪些是正方体。
2、在长方体下面的括号里面画“”,正方体的下面括号里面“√”。
3、口答。
长方体有几个面?正方体有几个面?
二、新授。
1、取出两个正方体,可以拼成什么图形?
2、取出三个正方体,可以拼成什么图形?
3、取出八个正方体,可以拼成什么图形?
教师:通过学生自由拼摆,让学生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区别以及之间的关系。
4、取出四个长方体,如:可以拼成什么图形?(一种拼成长方体,一种拼成正方体)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P28“做一做”。
通过用长方形纸做一个圆筒,让学生体会面可以围成体。
2、完成教科书P29第三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讲评。
3、完成教科书P29第四题。
先让学生观察长方体的上面、前面和右面,并懂得上下、前后以及左右之间的关系,然后进行正确的划线连接。
4、完成教科书P29第五题。
观察:(1)第一行和第三行有什么关系?
(2)第一行和哪几行有关系?
(3)第二行和哪几行有关系?
(4)你发现了什么?
(5)图中缺了几块?你是怎样得出来的?
5、完成教科书P29第六题。
先观察熊猫图,找出图中熊猫的脸部特征,再结合拼图想一想,怎样才能拼出一个正确的熊猫脸。
6、完成教科书P29第七题
根据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让学生想象正方体的六个面上分别标的是哪些数字,教师出示实物演示。

延伸阅读

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三单元教案人教版


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三单元教案人教版

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

第1课时单一标准

【教学内容】教材第27页例1及练习七1、2、3题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学会分类的方法。

[2、学生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提高造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4、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探究新知

1、引入

[教师:这是小明的家(比较凌乱),你看,小明正在找自己的帽子,可怎么也找不到,你知道为什么吗?

教师:我们帮他整理一下房间吧。教师随学生的回答利用课间帮助小明逐一归类、整理成整洁的房间。

教师:小明再找帽子能很快找到吗?怎么找?

教师:为什么这次很快找到了?]

小结:刚才我们所做的就是分类。分类摆放物品能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整洁、方便,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分类与整理。师板题分类与整理。

2、感知分类

出示例1:六一儿童节就要到了,小朋友们买了许多气球,看多漂亮!

[师问:这些漂亮的气球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板书“形状、颜色”)

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可以怎样分类呢?]

揭示课题,生活中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

(板书课题:分类)

2、巩固发展体验分类

(1)按形状来分一分,怎样记录分的结果呢?

[学生分组活动,分一分并想办法记录分类结果。]

讨论汇报:

[展示分类的结果。并讨论:你喜欢哪种记录结果的方式,为什么?]

板演分法。

小结:虽然大家记录结果的方式不同,当仔细观察整理的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教师:记录的形式多样,为什么整理的结果相同?

[教师结合不同的呈现方式,引动学生分析数据——哪种气球最多?那种气球最少?使学生读懂各种呈现方式,体会不同成像方式的特点。]

①边数边画;②先分,再数一数;③图和数相结合。

(2)还可以怎么分?

[按颜色分类计算,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结果。

学生分组活动后展示分类结果。]

教师组织交流、评价:你觉得他做的怎么样?说说理由。

(3)在对比中讨论

教师:刚才我们分的都是这些气球,为什么分类的结果不一样呢?

[教师:无论结果怎么样。什么应该是不变的?]

二、小结:

[教师:通过给气球分类,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分类,学会了怎样分类。下面我们就用所学会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三、巩固提升发散创新

1、课件出示练习七1、2、3题,学生集体完成。

[在汇报第2题时,可让学生回答:“从图上你分别知道了什么?”“同样的一组图片为什么分类的结果不一样?”从而让学生在对比中继续推在同一分类标准下分类结果的一致性与不同分类标准下分类结果的多样性。]

2、开放练习拓宽思路(分正方体)师:同学们拿出你们的另外一袋学具,请给这些物品分类。学生小组活动(4分钟)汇报交流。

四、课堂小结

今天同学们都学到了哪些知识?这些知识对你有什么帮助?

【板书设计】

分类与整理

形状颜色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进行统一标准下的分类整理,按不同的形状分一分,学生用不同的计数方法进行了统计,我引导学生对计数的结果进行了简单的分析,从而体会到了完整的统计过程。孩子们可以用边数边画、先分再数、图数结合的方式呈现统计的结果,最终学生发现了分类的标准虽然不同,但分类的结果相同。

第2课时不同标准

【教学内容】教材28页例2、做一做及练习七4-8题。

【教学目标】

1.学会分同一类物品,并按照多种标准分类,感知分类的意义。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能应用于生活中。]

【教学重点】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复习: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了按一个标准进行分类,谁能说说什么是“分类”?]

引入: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分类”。(板书课题:分类)

二、小组活动,探究新知

1.出示例2

[观察这些人有什么不同?(有大人和孩子、有男有女)请你们根据观察到的不同把这些人进行分类。]

2.小组讨论。

[说出自己是按什么分类的,又是怎样记录分类结果的?]

汇报交流。

[要求:说说你是怎么分的,再听听别人是怎么分的。]

3.指导看书。

a.说说书上两个小朋友是怎么分的。

按大人和小孩分:大人8人,小孩4人。

按性别男和女分:男6人,女6人。

[可以把分类的结果整理在统计表中。突出统计表的简洁性。]

b.小结:根据不同的标准,我们可以有不同的分法。体会不同分类标准下分类结果的多样性。

三、巩固练习,体验根据不同标准分类

1、完成做一做:把全班同学分成两组,可以怎样分?请填在书上的表格中。

2.分图形(第30页第4题)

[要求:想一想,你会怎么分?你为什么这样分?先逐步整理完成第(1)小题,然后填在(2)题的表格中。]

在表格中表示分组结果。

3.分图片。(第31页的第5题。)

[启发:现在请你们仔细观察这组动物,你能找出多少不同的地方?你们找到了这么多不同的地方,能不能根据每一个不同点都找到一种分法呢?学生自选标准把动物分成两类,并用简单的统计表呈现出来。(①按照行进的方式分为飞行的和爬行的;②按繁殖方式分为胎生的和卵生的等)]

4.小结分类方法。

师:通过活动,我们发现,每找到一种不同,就能相应地得到一种分法。这就是按不同标准分类。接着就请大家用今天学到的本领来做些练习。

5.混合练习。(第31页的第6题)

[引导学生理解象形统计图或简单统计表中数据所表达的意思:①说说图中呈现的是什么统计结果。②问学生:小乌龟这一项上涂了3个圆圈,表示什么?是学生真正理解象形统计图的含义。]

四、应用练习

1.给公园中的人分类。(第32页第7题)

[引导: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现在就让我们用学到的本领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这是公园中的一个场景,请大家把他们分分类。]

同桌互相说一种分法,然后交流。

2.给自己小组中的小朋友分类。

[引导:刚才大家想到了许多分类的方法,通过交流我们也听到了别的同学的想法。现在就请大家用学到的方法来给小组里的同学分类,你能有几种分法?]

a.小组活动。(放背景音乐)

b.集体反馈交流。

c.优胜组介绍所有的分法。

五、总结

[上节课我们学了用一种方法分类,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了按不同标准分类。分类时的关键是找到不同的地方。]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要求学生在不同的分类标准下学生自选标准进行分类整理,从而认识和理解了简单的统计表,并学会了用简单的统计表呈现分类的结果,最终学生感受到了: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体会到了不同分类标准下分类结果的多样性。

数学-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全册教案-第三单元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那你有没有为了一个问题而去做过一份教案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数学-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全册教案-第三单元”,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详细介绍:内容过多且设计不可显示内容过多,点击此处打开或鼠标右键选择另存为下载

第三单元:图形的拼组

单元教学内容:

第三单元(图形的拼组)

单元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物体和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辩论和区分所学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了,这里主要是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间的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本单元教学的关键是把握好教学要求,既不能在上学期的基础上简单重复,又要能拔高教学要求,上学期在认识物体和图形时,也有拼摆,但那时只是用所学的形状拼搭一引起有趣的图案和事物,使学生加深对所学图形的认识,从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同时体会图形的显著特征。而本单元“图形的拼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摆、拼、剪等活动体会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关系。

单元教学要求:

1、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以及正方体的形状,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2、培养学生初步发展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3、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单元课时安排:约3课时

NO:1

教学内容:图形的拼组(一)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使学生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形状和边的特点。

2、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加深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能辨别、区分这两种图形。

教学重点:通过操作让学生明白长方形和正方形各自的特点。

教学难点:能够根据各自的特点进行简单区分与判断。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出示长方形,请学生说一说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两条长边相等,两条短边相等)

再出示正方形,也请学生说一说正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四条边长度都相等)

二、新课。

1、拿出每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正方纸,师生共同操作。

(1)引导学生先看正方形,先上下对折,边要对齐,看上下两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上下两条边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再左右对折,方法同上。然后把正方形纸的两个斜对着的角对齐,折后观察折痕两旁的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再继续对折一次,观察折出的几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四条边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得出结论)

(2)用长方形纸折一折,看一看长方形的边长怎么样。

要求学生先思考:怎样折长方形的纸,就能使分成的两部分完全合在一起?然后,自己动手折一折,以四人一小组进行讨论,再翻开课本进行核对。

(3)区分长方形和正方形。

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和正方形(长方形的一边与正方形边长相等)先将两个图形重叠在一起,让学生观察:两个图形的边有什么关系?如图:

2、小结:今天我们学了什么?大家有什么收获?3、学做风车。

(1)先出示一个风车,将风车展开,让学生观察风车是由什么图形剪拼成的。

(2)拿出准备的长方形纸,同桌互相商量,想一想要折一个风车该怎么做。

学生动手操作。(先将长方形纸剪成一个正方形,再动手做成一个风车)如图:书P27风车图。

NO:2

教学内容:

图形的拼组(二)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等方法,加深对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的感性认识。

2、初步认识这些图形之间的关系,同时通过对图形的分解与组合,初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

通过各种方法弄清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并能进行判断

教学难点:

图形的分解与组合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把下列图形的题号填入相应的括号内。

长方形()正方形()

三角形()圆()

2、用小棒分别摆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各一个。

二、新授。

1、取出事先准备好的两张长方形纸,如让学生思考,两个这样的长方形可以拼成什么样的图形呢?

学生动手操作发现两个这样的长方形可拼成一个正方形,也可拼成一个长方形。

2、出事先准备好的四个小正方形,让学生想一想有几种摆法。

3、取出12根小棒,想一想,你能摆出几种图形。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手画)

4、完成教科书P28“做一做”。

你能用一个圆剪成一个正方形吗?(通过对圆的折剪,进一步加深对正方形边的特征的了解)

5、请学生拿出若干个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分组合作,自由拼摆图形,充分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P29练习六第1题。

学生独立拼摆,再进行汇报,教师应对学生的丰富的想象力给予肯定。

2、完成教科书P29练习六第1题

先引导学生想象拼组后的图形是什么图形,再让学生动手操作。

NO:3

教学内容:图形的拼组(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直观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以及特征。

2、通过学生动手拼一拼、摆一摆,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能辨认和区别这两种图形。

教学重点: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以及特征

教学难点:能辨认和区别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物。

让学生指出哪些是长方体,哪些是正方体。

2、在长方体下面的括号里面画“”,正方体的下面括号里面“√”。

3、口答。

长方体有几个面?正方体有几个面?

二、新授。

1、取出两个正方体,可以拼成什么图形?

2、取出三个正方体,可以拼成什么图形?

3、取出八个正方体,可以拼成什么图形?

教师:通过学生自由拼摆,让学生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区别以及之间的关系。

4、取出四个长方体,如:可以拼成什么图形?(一种拼成长方体,一种拼成正方体)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P28“做一做”。

通过用长方形纸做一个圆筒,让学生体会面可以围成体。

2、完成教科书P29第三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讲评。

3、完成教科书P29第四题。

先让学生观察长方体的上面、前面和右面,并懂得上下、前后以及左右之间的关系,然后进行正确的划线连接。

4、完成教科书P29第五题。

观察:(1)第一行和第三行有什么关系?

(2)第一行和哪几行有关系?

(3)第二行和哪几行有关系?

(4)你发现了什么?

(5)图中缺了几块?你是怎样得出来的?

5、完成教科书P29第六题。

先观察熊猫图,找出图中熊猫的脸部特征,再结合拼图想一想,怎样才能拼出一个正确的熊猫脸。

6、完成教科书P29第七题

根据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让学生想象正方体的六个面上分别标的是哪些数字,教师出示实物演示。

数学-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全册教案-第三单元

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二单元教案人教版


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二单元教案人教版

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

第1课时

【教学课题】十几减9。

【教学内容】教材第10页例1、做一做1-3题及练习二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9。

[2.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通过实际操作理解算理,学会“破十法”“连减法”,掌握“想加算减法”,感悟算法的多样性。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9十39十79十49十6

9十99十29十59十8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9十()=129十()=13

9十()=149十()=15

9十()=169十()=17]

二、探究交流,展示汇报

1.出示教科书P10的图。引导学生看图,提问:谁能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有15个气球,买了9个,还有几个?)

[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算法的多样化:

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该怎样列式?]

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板书:15—9=

提问:如果没有图,要算15减9等于几,该怎样想?(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互相商量。教师可提示学生联系旧知识进行计算。)

[鼓励学生用学具摆一摆或在直观图中圈一圈的方法理解算理。]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1)9加6得15,15减9等于65想加算减法

(2)15可以分成9和6,15减9等于6;连减法

(3)10减9等于1,l加5等于6;破十法

(4)15减5等于10,再减4等于6。连减法

教师对学生的不同想法,应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多思考。

[进一步提问:这么多的想法都是对的,那么你觉得哪一种方法又快又好呢?

(鼓励学生用想加算减的方法:想9加几得15,15减9得6)同时板书得数“6”。)]

2.小朋友玩套圈游戏,投了14个圈,有9个没套中,套中了几个?提问:

(1)要求套中了几个,该怎样列式?(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4—9=)

(2)得多少?怎样想的?教师板书得数“5”。

3.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内容?(十几减9)教师板书课题。该怎样计算这些题目呢?

[教师指题,引导学生总结出想加算减的方法,同时也鼓励学生可选择自己喜爱的方法进行计算。]

三、检测与反馈

1.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在桌子上用小棒摆一摆,边操作边小声地说想的过程。然后指名说,再在方框里填上数。]

2.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3.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3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任指几题,让学生说一说最喜欢用什么方法计算。]

四、课堂练习

l.完成教科书P11练习二第1、2题。

2.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十几减9

15-9=

10–9=19+6=15

1+5=615–9=6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础上展开学习的。教学本课时引导学生从情景入手收集信息,发现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圈一圈,画一画的方法理解十几减9的不同算法,在比较中发现想加算减法是计算又快又对的一种方法,为今后的学习做了铺垫。

第2课时

【教学课题】十几减9的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材11-12页练习二。第3-9题。

【教学目标】通过十几减9的练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20以内退位减9的口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重点难点】熟练掌握“想加算减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导入新课

[填数计算,并讲一讲上下两行有什么联系?

(1)9+()=15(2)9+()=18

15-9=()18-9=()

(3)9+()=14(4)9+()=17

14-9=()17-9=()]

二、课堂练习

1.完成P11页练习一的第4题。

(1)出示画面,让学生理解题意。

[(2)让学生独立口算出每一个算式的答案,并将他们对号入座。]

(3)教师任意选择一题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完成P11页练习一的第3题。

教师将l0、14、13、17……写在黑板上,然后教师一手拿着9的卡片在黑板上移动(不必按顺序),卡片对着十几就算十几减9。

[教师还可以随意在黑板上指题,全班每一个学生举数字卡片表示得数,这样能激发学生做题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学习的效果。]

3.完成P12页练习一的第6题。

(1)出示题目让学生理解题意,口头叙述画面内容。

[(2)提问:这道题告诉我们什么条件,要我们求什么?]

学生观察后汇报:

[第一组植树8棵,第二组植树9棵,两个小组一共植树多少棵?]

(3)请学生列式,并复述口算过程。

[(4)你能根据列出的加法算式说出一个减法算式呢?说说这个减法算式中被减数、减数和差表示的意义吗?]

4.完成P12页练习一的第8题。

[(1)让学生独立理解题意,叙述画面内容。]

(2)让学生通过画面内容想一想:这道题可以提什么问题?

[(3)学生任意选择独立完成。]

三、课堂练习

1.完成P11页练习二的第5题。

2.完成P12页练习二的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布置作业。

1、完成练习练习二的第9题。

2、完成第12页思考题

【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的练习,使学生在有梯度的练习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了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在老师的鼓励下,运用想加算减法,学生计算的速度有了明显的提高。

第3课时

【教学课题】十几减8。

【教学内容】教材第13页例2、做一做及练习三1、2题。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8。

2、使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计算退位减法的思考方法。

【重点难点】掌握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常用的“破十法”和“想加算减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口算

8+3=9+5=7+6=8+5=

7+4=9+2=9+8=8+7=]

2.看卡片,说出()里应填多少。

9十()=168十()=13

9十()=158十()=17

[3.12—9=3,说一说想的过程。]

二、探究新知,展示交流

1.出示例2。

(1)观察画面,理解图意,复述画面内容。

[一共有12个风车,我们要买8个,还剩几个?]

(2)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3)学生分组讨论,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4)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列出算式。

12—8=4

[谈一谈你是怎样想的?]

10-8=28+4=12

2+2=412–8=4

[(5)小结:刚才大家动脑筋想出了几种不同的思考方法,这几种方法都很好。其中第一种方法比较快,它采用的是“想加算减”的思考方法。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也可以采用这种思考方法。]

2.补充练习:摆一摆,算一算。

让学生在书桌上摆出8个红圆片,再摆出5个黄圆片,然后再摆上大圆圈。提问:

(1)这种摆法表示什么意思?(8个红圆片,5个黄圆片,一共有13个圆片。)

[(2)再用虚线套住7个红圆片,这种摆法又表示什么意思?该怎样列式?(13—8=5或13—5=8)计算时你是怎样想的?(让学生说一说思考过程。)]

三、检测与反馈:

1.完成P13页的“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口算,全班集体订正,个别题目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巩固破十法)]

2.完成P15页“做一做”的第二题。计算并说出上下两行之间的关系?(巩固“想加法算减法”)

3.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十几减8

12–8=

10–8=28+4=12

2+2=412–8=4

【教学反思】

本节课有了十几减9一课作基础,学习十几减8就减低了难度。孩子们在探究算法的过程中,圈一圈,摆一摆,从而使学生建立了减法的模型。为今后学习解决问题打下了基础。个别同学计算的速度和准确率有待提高,平时要加强口算训练。

第4课时

【教学课题】十几减7、6

【教学内容】教材第14页例3、做一做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7、6。

2、使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计算退位减法的思考方法。

【重点难点】引导学生通过数据的观察直接说出“想加算减法”的思考过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11-814-913-815-9

11-917-912-816-8]

2.看卡片,说出()里应填多少。

6十()=128十()=13

5十()=117十()=14

9十()=166十()=13

[3.12—8=4,说一说想的过程。]

二、新授

1.出示例3。

(1)观察画面,理解图意,用自己的语言叙述画面内容。

[(2)出示鱼缸画面,请学生数一数,鱼缸里有多少条金鱼?(13条)(移动画面,黑金鱼隐藏到水草后)再让学生猜一猜隐藏到水草后的红金鱼有几条?(学生分组讨论,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列出算式。13—7=6谈一谈你是怎样想的:

10-7=37+6=13

3+3=613-7=6

[谁有不同的想法?让大家看看你的算式,猜猜你是怎么想的?]

(4)小结:刚才大家动脑筋想出了四种不同的思考方法,这几种方法都很好。

[(5)改变题意:一共有13条金鱼,6条黑金鱼,红金鱼有多少条?]

(6)学生独立列式,并说一说思考的过程。

l3—6=7

想:10-6=44+3=7

还可以这样算;

7+6=13

13-7=6

13-6=7

三、检测与反馈

1.完成P14页的“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口算,全班集体订正,个别题目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

2.做一做第2题。

[观察比较使学生感受“想加算减法”的简捷性。两个不同的减法算式利用的是同一个加法算式。]

3、完成P14页“做一做”的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提问上下两个□间的关系。]

四、总结并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十几减7、6

13—7=6l3—6=7

10-7=37+6=1310-6=4

3+3=613-7=64+3=7

还可以这样算;

7+6=13

13-7=6

13-6=7

【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的学习,在四种算法的比较中,学生已习惯使用想加算减法来口算,体会到了想加算减法的简捷性,体会到了算法的多样化。

第5课时

【教学课题】十几减8、7、6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材15-16页练习三3-10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练掌握十几减8、7、6的计算方法,正确地迅速地计算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

2.训练学生找出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的启蒙教育。

[3、能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从图中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

【重点难点】巩固十几减8、7、6的计算,熟练掌握“想加算加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教科书Pl5第4题,看谁都能算对。

[及时了解学生出现错误的原因,以提高退位减法的计算速度。]

二.课堂练习

1.完成P16页的第7题。

[首先帮助学生理解题意,读懂表格中的数据信息,在练习本上写减法算式,教师在巡视过程要加以提示,发现问题及时指导,提醒学生不要漏写。]

2.完成P16页的第8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订正,对个别减法题目要求学生说出思考过程。

引导学生能根据给出的条件和问题,从图中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从而解决实际问题。]

3.完成P16页的第9题加减混合运算。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三、数学游戏

教科书P16页的第6题。教师准备好两套不同颜色的卡片,一套写上14—8、12—5、12—4、16—9、15—8、ll—3、14—9、14—8、13—6、13—8等算式卡片;一套写上5、6、7、8等数字卡片。开始“找朋友”游戏。

[游戏开始时,教师先指定一名手拿数字卡片的学生到讲台上来,比如:5。这名学生手举卡片问全班学生:“5,5,你的朋友在哪里?”下面拿“14—9”、“13—8”卡片的学生接着说:“5的朋友在这里。”边说,边跑上讲台,站在拿5卡片的学生的两旁,再齐问台下的学生:“我们算得对吗?”全班学生齐答:“对、对、对。”紧接着热烈鼓掌。]

其余各题也按上法进行。

四、总结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三第10题。

【教学反思】

本节课关于十几减8、7、6的练习课,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巩固了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为计算速度和准确率的提高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但个别同学在运用这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计算还不够准确,还需加强口算训练。

第6课时

【教学课题】十几减5、4、3、2。

【教学内容】教材第17页例4、做一做的内容、思考题及练习四第2题。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5、4、3、2

[2、使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计算退位减法的思考方法。]

【重点难点】引导学生用学过的计算方法能完成十几减5、4、3、2的计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11-814-613-815-6

11-717-912-716-8]

2.看卡片,说出()里应填多少。

3十()=125十()=13

2十()=115十()=14

4十()=124十()=13

[3.12—6=6,说一说想的过程。]

二、探究讨论,展示汇报

1.出示例4。

[(1)独立计算,指名板演。]

(2)谈一谈你是怎样算的:

[让学生你任选一道题口述思考过程。如:计算12-4,想“4+8=12,所以12-4=8”,若学生提出“因为12-5=7,所以12-4=8”也是允许的。]

(3)小结。我们在计算十几减几时,学生会逐步喜欢“想加算减法”,已达到熟练计算,直接说出得数。

三、巩固练习

1.完成P17页的“做一做”7。

[让学生口算,全班集体订正,个别题目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

2、做一做思考题。

3、完成练习四的第2题。

[引导学生思考:被减数增加了,减法算式的数量怎么减少了?算式12-2、13-2和13-3还是退位减法吗?]

4.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十几减5、4、3、2

12-5=711-4=6

12-4=811-3=7

12-3=911-2=8

【教学反思】

学生经过开学一段时间的学习,对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选择“想加算减法”的越来越多,越来越熟悉这种计算方法,这节课的学习,我就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究算法,收到了很好的想过,计算速度有了显著的提高。

第7课时

【教学课题】十几减几练习课(一)。

【教学内容】教材18-19页练习四3-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练掌握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正确地迅速地计算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

[2.训练学生找出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的启蒙教育。]

3、培养学生计算退位减法的能力。

【重点难点】熟练掌握“想加算减法”计算方法,能直接说出得数。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练习口算减法,出示教科书Pl8第3题。

367

11-4=13-7=15-8=

589]

二.课堂练习

1.完成P18页的第4题。

[可组织学生开展游戏,并记录“捉小鸡”的过程,逐一写出相应的算式,再观察算式中的变量与不变量,你发现了什么?]

首先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在练习本上写减法算式。

2.完成P18页的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订正,对个别减法题目要求学生说出思考过程。]

3.完成P19页的第6题:[小动物喜欢吃什么?]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三、小结并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练习课是为了巩固所学,熟练掌握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为此在练习题的设计上我注重了学生数学思考方面的训练,引导学生理解了题意,快速地口算解答。

第8课时

【教学课题】十几减几练习课(二)

【教学内容】教材第19页练习四7-9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练掌握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正确地迅速地计算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

[2.训练学生找出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的启蒙教育。]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善于发现数学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能灵活运用加减法的互逆关系解决计算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口算

11-3=12-6=13-7=

12-8=11-2=14-5=

[学生任选一题说说“想加算减法”的思维过程。]

二.课堂练习

1.完成P19页的第7题。

4+8+6=11-3-3=

15-7+6=5+4+7=

8+7-9=19-5-8=

12-4+5=17-2+4=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完成P19页的第8题。下面每组算式卡片的得数相同,你能填出被遮住的数吗?]

()+97+()12-()

6+()()-5()+4

5+811-215-7

[首先让学生理解题意,举例说明得数相同是什么意思,然后观察每组中的三个算式,确定算式的得数,再让学生尝试填出所缺的数。]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订正,对个别减法题目要求学生说出思考过程。

3.完成P19页的第9题。

[可让学生看图,自主观察收集信息,再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三、布置作业,完成练习四第10题。

【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练习中让学生发现加法与减法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理解加法和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并能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突出了想加算减法的思维过程。学生对这一思维方式逐渐得到了认可。

第9课时解决问题(一)

【教学内容】教材第20页例5、做一做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看图理解图意,编简单的加减法应用题。

[2.初步学会分析解答简单求总数的加法应用题和求剩余的减法应用题。]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认真分析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引导学生通过画图来辅助分析“求另一个加数”数量关系,从而确定解题方法,突出检测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12—87+917—8

l6—715—511+2

2.★★★★★★★★

●●●●●

★和●一共有多少个?

3、△△△△△△△△△△△还剩多少个△?]

二、合作探究,展示汇报

1.出示教科书P20页的图。

[让学生观察画面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讲—讲画面的内容。让学生自由结合,互述画面内容。]

2.板书:有16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人,我们队踢进了4个。

[教师:同学们看到这些话,想一想问题是什么?]

有16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人,还有几人没来?

[教师:这道题的己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大家想一想该怎样列式?为什么这样列式?

教师提醒学生凡是应用题,得数后面都应该写上它的单位名称,并加上括号。]

讨论:有一个信息“我们队踢进了4个。”这个条件有用吗?

[介绍多余条件。]

怎样检验答案是否正确。

我是这样检查的:没来的7人加上9人等于16人,解答正确。

[3、讨论:针对图文应用题,我们应怎样解答?]

4、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学的是图文应用题,今后我们在做应用题的时候看清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比如:第(1)题是知道男生和女生各多少人,求总数用加法。(2)、(3)两题是知道两个数的总数和其一个部分数,求另一个数是多少用减法。

[可让学生自行讨论教师再进行总结]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P20的“做一做”。

[提问:这里有几个条件?有没有多余条件?]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在学生收集信息后,围绕要解决的问题展开分析,运用画图、摆一摆等方法,发现解决问题需要的信息和解决的方法,能找到题目中多余的信息排除掉,从而在图文应用题解答中明确求其中一个加数要用减法计算。

第10课时解决问题(二)

【教学课题】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应用题

【教学内容】教材第21页例6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比较两数多少的方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应用题,初步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重点难点】能用画图策略帮助理解数量关系,从而解决比多少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下面各题。

16-713-917-8

12-56+1312+4

[2.比多少。

小猫吃了18个,小猴吃了9个,谁吃得多?多几个?

教师提示:用一个对一个的方法想。]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教学例6。

1.出示例题。指名读题。知道小雪、小华各套中多少个?

[2.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可以怎么解决?]

3.让学生自己摆学具,比多少。

出示:小雪套中8个,小华套中12个。

教师:请大家用摆小棒的方法,第一行摆小雪的个数,第二行摆小华的个数。

[学生动手摆小棒,并向学生说明小雪和小华的个数要一个对一个地摆,这样便于观察。]

提问:哪一行摆得多?

你能把小华的分成两部分吗?(和小雪同样多的部分和比小雪多的部分)

并指出小华比小雪多的个数,说出小华比小雪多了几个。

[教师边提问边检查学生摆得是否正确,再指定一、二个学生摆给大家看一看。然后,教师根据学生摆的情况,启发学生思考,小华比小雪多得的个数,就是小华比小雪多摆了几个。]

4.教师:刚才我们用摆小棒的方法,知道小华比小雪多摆了4根小棒,就表示小华比小雪多套了4个。那么大家想一想,这一道应用题告诉我们的条件是什么,要我们求的问题又是什么?

[教师:要求小华比小雪多套几个,应该怎样想呢?(就是要求小华比小雪多的部分)

教师:用什么方法计算?]

5.请学生列式:12-7=4(朵)

口答:小华比小雪多套中4个。

6、想一想:小雪比小华少套几个?怎样解答?

[小华和小雪套的圈相差几个?怎样解答?]

7、小结:无论是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还是求两个数相差几,都要用减法计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P21页的“做一做”。

[小林家养了15只白兔和9只羊,兔比羊多几只?羊比兔少几只?]

2.方民家收了8棵大白菜,15棵圆白菜。圆白菜比大白菜多多少棵?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的应用题里,告诉我们两个数,要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首先要分清哪个数比较多,再想比较多的数是哪两部分组成的,从它里面去掉和另一个数同样多的部分,剩下的就是比另一个数多的,用减法计算。]

【板书设计】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

12-7=5(个)

【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学生的摆一摆、画一画的过程中理解了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应用题的题意,确定了正确的计算方法,从而建立减法的模型,明确了要用减法计算的原因。

第11课时解决问题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材第22-23页练习五1-9题。

【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简单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学会解答简单的减法应用题。

【教学重点】能够根据条件和问题,排出多余条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完成教科书P22第2题。

[本题中的多余条件“我们已经走了15分钟了”写在旁边,便于学生发现。学生能很快选择出题目中需要的信息,解决问题。]

二、解决实际问题

完成教科书P22第4题,本题中多余条件和有用条件写在一起,位置隐蔽,需要。

[让学生观察画面,口头编题,列式计算,全班订正。]

三、完成教科书P22第1题

让学生根据画面意思,进行编题。(小红和小丽每人要写15个大字,小红已经写了7个,还要写几个?小丽还要写6个字,她已经写了几个字?)

[引导学生找出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再列式解答,全班核对。]

[引导学生学会多次运用有效信息,体会条件与问题之间的联系,正确解决问题。]

让学生将两道题的条件和问题完整地说清楚,再列式解答。

[然后比较两道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强化问题结构,进一步理解减法的意义。]

四、完成教科书P21第3题

[全班同时开始,在指定的时间内检查学生的计算质量,对做得又快又好的同学给予表扬。]

五、完成教科书P23第6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教师任意指一两题,请学生说出思考过程。]

六、完成教科书P23第8题

七、课堂练习

完成教科书P23第5、7、9题。

【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练习中让学生发现加法与减法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理解加法和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并能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突出了想加算减法的思维过程。学生对这一思维方式逐渐得到了认可。

第12课时整理和复习(一)

【教学内容】教材第24页整理和复习第1题及第25页练习六1-3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归纳整理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

[2、通过一图四式的练习,使学生熟练地掌握20以内退位减法,进一步提高每个学生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的熟练程度。]

【教学重点】系统整理20以内退位减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我们已经学完了,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20以内退位减法。

教师在黑板上出示20以内退位减法表,并提问:

[1、想一想20以内退位减法一共有几道题?

2、找一找减法表中有什么规律?怎样才能很快地记住这36道题?]

二、探索规律,汇报交流

学生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1、竖着看,在排列上有什么规律?

(1)每一竖行的减数都不变.

(2)每一竖行的被减数从上到下依次递增1,这样它们的差也依次递增1

[引导学生得出:减数不变,被减数越大。差也越大。]

2、横着看,在排列上有什么规律?

(1)每一横行的被减数都不变。

[(2)每一横行的减数从左往右依次少1,这样它们的差也依次递增1。]

三、掌握算法

[想一想:20以内的退位减法题,你是怎样算的?]

四、归纳整理

[动脑筋想一想你还能发现什么有规律的排列?还能把这些卡片重新有规律的排列一下吗?]

五、口算练习

[1、教师任指表中一题,学生以最快速度口算出答案。]

2、教师随意指出表中一题,让学生找出与这道题得数相同的所有试题。

[3、针对学生容易出错的题目重点练习。]

4、做练习六第3题。

[全班同时开始做题,教师计算时间,看谁又对又快。要求每分钟完成8-10题。]

5、完成练习六第1题,夺红旗比赛,培养学生计算能力。

[6、完成练习六第2题,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熟练运用退位减法表中的规律,掌握得数相等的两个减法算式的特点。]

六、总结并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的练习,使学生在有梯度的练习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了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在老师的鼓励下,运用想加算减法,学生计算的速度有了明显的提高。

第13课时整理和复习(二)

【教学内容】教材第22页整理和复习第2题及23-24页练习六4-8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20以内加减法计算方法。

[2、通过复习结合加减法的含义,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正确的进行解题。]

【教学重点】能用画图、转化等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能有加法对减法进行检验。

【教学过程】

一、口算检测

13-68+713-5

16-815-67+9

15-714-56+6

12-514-612-9

二、复习应用题

1.出示教科书P25的第4题。

[(1)让学生口头编题,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2)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3)列式计算。结合图说明算式中各部分表示的含义以及算式的含义。]

2.独立练习教科书P25的第5题。

3.出示教科书P26的第8题。

[引导学生学会看懂统计表,并口头编题,列式计算,同时把表格填补完整。]

4.独立练习教科书P26的第7题。

[(提醒学生注意运算的顺序)培养学生灵活计算能力。]

三、课堂练习

[教科书P26的6题。用“想加算减法”计算很方便,用画图的方法分析问题很清楚。]

四、总结:

本单元学习结束了,你说说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用到了什么好方法?

【教学反思】

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体验式学习方式,最大限度地让学生自主探索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二单元教案(人教版)


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二单元教案(人教版)

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

第1课时

【教学课题】十几减9。

【教学内容】教材第10页例1、做一做1-3题及练习二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9。

[2.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通过实际操作理解算理,学会“破十法”“连减法”,掌握“想加算减法”,感悟算法的多样性。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9十39十79十49十6

9十99十29十59十8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9十()=129十()=13

9十()=149十()=15

9十()=169十()=17]

二、探究交流,展示汇报

1.出示教科书P10的图。引导学生看图,提问:谁能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有15个气球,买了9个,还有几个?)

[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算法的多样化:

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该怎样列式?]

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板书:15—9=

提问:如果没有图,要算15减9等于几,该怎样想?(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互相商量。教师可提示学生联系旧知识进行计算。)

[鼓励学生用学具摆一摆或在直观图中圈一圈的方法理解算理。]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1)9加6得15,15减9等于65想加算减法

(2)15可以分成9和6,15减9等于6;连减法

(3)10减9等于1,l加5等于6;破十法

(4)15减5等于10,再减4等于6。连减法

教师对学生的不同想法,应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多思考。

[进一步提问:这么多的想法都是对的,那么你觉得哪一种方法又快又好呢?

(鼓励学生用想加算减的方法:想9加几得15,15减9得6)同时板书得数“6”。)]

2.小朋友玩套圈游戏,投了14个圈,有9个没套中,套中了几个?提问:

(1)要求套中了几个,该怎样列式?(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4—9=)

(2)得多少?怎样想的?教师板书得数“5”。

3.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内容?(十几减9)教师板书课题。该怎样计算这些题目呢?

[教师指题,引导学生总结出想加算减的方法,同时也鼓励学生可选择自己喜爱的方法进行计算。]

三、检测与反馈

1.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在桌子上用小棒摆一摆,边操作边小声地说想的过程。然后指名说,再在方框里填上数。]

2.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3.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3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任指几题,让学生说一说最喜欢用什么方法计算。]

四、课堂练习

l.完成教科书P11练习二第1、2题。

2.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十几减9

15-9=

10–9=19+6=15

1+5=615–9=6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础上展开学习的。教学本课时引导学生从情景入手收集信息,发现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圈一圈,画一画的方法理解十几减9的不同算法,在比较中发现想加算减法是计算又快又对的一种方法,为今后的学习做了铺垫。

第2课时

【教学课题】十几减9的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材11-12页练习二。第3-9题。

【教学目标】通过十几减9的练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20以内退位减9的口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重点难点】熟练掌握“想加算减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导入新课

[填数计算,并讲一讲上下两行有什么联系?

(1)9+()=15(2)9+()=18

15-9=()18-9=()

(3)9+()=14(4)9+()=17

14-9=()17-9=()]

二、课堂练习

1.完成P11页练习一的第4题。

(1)出示画面,让学生理解题意。

[(2)让学生独立口算出每一个算式的答案,并将他们对号入座。]

(3)教师任意选择一题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完成P11页练习一的第3题。

教师将l0、14、13、17……写在黑板上,然后教师一手拿着9的卡片在黑板上移动(不必按顺序),卡片对着十几就算十几减9。

[教师还可以随意在黑板上指题,全班每一个学生举数字卡片表示得数,这样能激发学生做题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学习的效果。]

3.完成P12页练习一的第6题。

(1)出示题目让学生理解题意,口头叙述画面内容。

[(2)提问:这道题告诉我们什么条件,要我们求什么?]

学生观察后汇报:

[第一组植树8棵,第二组植树9棵,两个小组一共植树多少棵?]

(3)请学生列式,并复述口算过程。

[(4)你能根据列出的加法算式说出一个减法算式呢?说说这个减法算式中被减数、减数和差表示的意义吗?]

4.完成P12页练习一的第8题。

[(1)让学生独立理解题意,叙述画面内容。]

(2)让学生通过画面内容想一想:这道题可以提什么问题?

[(3)学生任意选择独立完成。]

三、课堂练习

1.完成P11页练习二的第5题。

2.完成P12页练习二的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布置作业。

1、完成练习练习二的第9题。

2、完成第12页思考题

【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的练习,使学生在有梯度的练习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了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在老师的鼓励下,运用想加算减法,学生计算的速度有了明显的提高。

第3课时

【教学课题】十几减8。

【教学内容】教材第13页例2、做一做及练习三1、2题。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8。

2、使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计算退位减法的思考方法。

【重点难点】掌握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常用的“破十法”和“想加算减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口算

8+3=9+5=7+6=8+5=

7+4=9+2=9+8=8+7=]

2.看卡片,说出()里应填多少。

9十()=168十()=13

9十()=158十()=17

[3.12—9=3,说一说想的过程。]

二、探究新知,展示交流

1.出示例2。

(1)观察画面,理解图意,复述画面内容。

[一共有12个风车,我们要买8个,还剩几个?]

(2)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3)学生分组讨论,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4)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列出算式。

12—8=4

[谈一谈你是怎样想的?]

10-8=28+4=12

2+2=412–8=4

[(5)小结:刚才大家动脑筋想出了几种不同的思考方法,这几种方法都很好。其中第一种方法比较快,它采用的是“想加算减”的思考方法。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也可以采用这种思考方法。]

2.补充练习:摆一摆,算一算。

让学生在书桌上摆出8个红圆片,再摆出5个黄圆片,然后再摆上大圆圈。提问:

(1)这种摆法表示什么意思?(8个红圆片,5个黄圆片,一共有13个圆片。)

[(2)再用虚线套住7个红圆片,这种摆法又表示什么意思?该怎样列式?(13—8=5或13—5=8)计算时你是怎样想的?(让学生说一说思考过程。)]

三、检测与反馈:

1.完成P13页的“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口算,全班集体订正,个别题目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巩固破十法)]

2.完成P15页“做一做”的第二题。计算并说出上下两行之间的关系?(巩固“想加法算减法”)

3.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十几减8

12–8=

10–8=28+4=12

2+2=412–8=4

【教学反思】

本节课有了十几减9一课作基础,学习十几减8就减低了难度。孩子们在探究算法的过程中,圈一圈,摆一摆,从而使学生建立了减法的模型。为今后学习解决问题打下了基础。个别同学计算的速度和准确率有待提高,平时要加强口算训练。

第4课时

【教学课题】十几减7、6

【教学内容】教材第14页例3、做一做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7、6。

2、使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计算退位减法的思考方法。

【重点难点】引导学生通过数据的观察直接说出“想加算减法”的思考过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11-814-913-815-9

11-917-912-816-8]

2.看卡片,说出()里应填多少。

6十()=128十()=13

5十()=117十()=14

9十()=166十()=13

[3.12—8=4,说一说想的过程。]

二、新授

1.出示例3。

(1)观察画面,理解图意,用自己的语言叙述画面内容。

[(2)出示鱼缸画面,请学生数一数,鱼缸里有多少条金鱼?(13条)(移动画面,黑金鱼隐藏到水草后)再让学生猜一猜隐藏到水草后的红金鱼有几条?(学生分组讨论,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列出算式。13—7=6谈一谈你是怎样想的:

10-7=37+6=13

3+3=613-7=6

[谁有不同的想法?让大家看看你的算式,猜猜你是怎么想的?]

(4)小结:刚才大家动脑筋想出了四种不同的思考方法,这几种方法都很好。

[(5)改变题意:一共有13条金鱼,6条黑金鱼,红金鱼有多少条?]

(6)学生独立列式,并说一说思考的过程。

l3—6=7

想:10-6=44+3=7

还可以这样算;

7+6=13

13-7=6

13-6=7

三、检测与反馈

1.完成P14页的“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口算,全班集体订正,个别题目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

2.做一做第2题。

[观察比较使学生感受“想加算减法”的简捷性。两个不同的减法算式利用的是同一个加法算式。]

3、完成P14页“做一做”的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提问上下两个□间的关系。]

四、总结并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十几减7、6

13—7=6l3—6=7

10-7=37+6=1310-6=4

3+3=613-7=64+3=7

还可以这样算;

7+6=13

13-7=6

13-6=7

【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的学习,在四种算法的比较中,学生已习惯使用想加算减法来口算,体会到了想加算减法的简捷性,体会到了算法的多样化。

第5课时

【教学课题】十几减8、7、6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材15-16页练习三3-10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练掌握十几减8、7、6的计算方法,正确地迅速地计算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

2.训练学生找出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的启蒙教育。

[3、能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从图中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

【重点难点】巩固十几减8、7、6的计算,熟练掌握“想加算加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教科书Pl5第4题,看谁都能算对。

[及时了解学生出现错误的原因,以提高退位减法的计算速度。]

二.课堂练习

1.完成P16页的第7题。

[首先帮助学生理解题意,读懂表格中的数据信息,在练习本上写减法算式,教师在巡视过程要加以提示,发现问题及时指导,提醒学生不要漏写。]

2.完成P16页的第8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订正,对个别减法题目要求学生说出思考过程。

引导学生能根据给出的条件和问题,从图中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从而解决实际问题。]

3.完成P16页的第9题加减混合运算。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三、数学游戏

教科书P16页的第6题。教师准备好两套不同颜色的卡片,一套写上14—8、12—5、12—4、16—9、15—8、ll—3、14—9、14—8、13—6、13—8等算式卡片;一套写上5、6、7、8等数字卡片。开始“找朋友”游戏。

[游戏开始时,教师先指定一名手拿数字卡片的学生到讲台上来,比如:5。这名学生手举卡片问全班学生:“5,5,你的朋友在哪里?”下面拿“14—9”、“13—8”卡片的学生接着说:“5的朋友在这里。”边说,边跑上讲台,站在拿5卡片的学生的两旁,再齐问台下的学生:“我们算得对吗?”全班学生齐答:“对、对、对。”紧接着热烈鼓掌。]

其余各题也按上法进行。

四、总结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三第10题。

【教学反思】

本节课关于十几减8、7、6的练习课,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巩固了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为计算速度和准确率的提高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但个别同学在运用这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计算还不够准确,还需加强口算训练。

第6课时

【教学课题】十几减5、4、3、2。

【教学内容】教材第17页例4、做一做的内容、思考题及练习四第2题。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5、4、3、2

[2、使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计算退位减法的思考方法。]

【重点难点】引导学生用学过的计算方法能完成十几减5、4、3、2的计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11-814-613-815-6

11-717-912-716-8]

2.看卡片,说出()里应填多少。

3十()=125十()=13

2十()=115十()=14

4十()=124十()=13

[3.12—6=6,说一说想的过程。]

二、探究讨论,展示汇报

1.出示例4。

[(1)独立计算,指名板演。]

(2)谈一谈你是怎样算的:

[让学生你任选一道题口述思考过程。如:计算12-4,想“4+8=12,所以12-4=8”,若学生提出“因为12-5=7,所以12-4=8”也是允许的。]

(3)小结。我们在计算十几减几时,学生会逐步喜欢“想加算减法”,已达到熟练计算,直接说出得数。

三、巩固练习

1.完成P17页的“做一做”7。

[让学生口算,全班集体订正,个别题目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

2、做一做思考题。

3、完成练习四的第2题。

[引导学生思考:被减数增加了,减法算式的数量怎么减少了?算式12-2、13-2和13-3还是退位减法吗?]

4.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十几减5、4、3、2

12-5=711-4=6

12-4=811-3=7

12-3=911-2=8

【教学反思】

学生经过开学一段时间的学习,对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选择“想加算减法”的越来越多,越来越熟悉这种计算方法,这节课的学习,我就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究算法,收到了很好的想过,计算速度有了显著的提高。

第7课时

【教学课题】十几减几练习课(一)。

【教学内容】教材18-19页练习四3-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练掌握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正确地迅速地计算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

[2.训练学生找出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的启蒙教育。]

3、培养学生计算退位减法的能力。

【重点难点】熟练掌握“想加算减法”计算方法,能直接说出得数。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练习口算减法,出示教科书Pl8第3题。

367

11-4=13-7=15-8=

589]

二.课堂练习

1.完成P18页的第4题。

[可组织学生开展游戏,并记录“捉小鸡”的过程,逐一写出相应的算式,再观察算式中的变量与不变量,你发现了什么?]

首先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在练习本上写减法算式。

2.完成P18页的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订正,对个别减法题目要求学生说出思考过程。]

3.完成P19页的第6题:[小动物喜欢吃什么?]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三、小结并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练习课是为了巩固所学,熟练掌握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为此在练习题的设计上我注重了学生数学思考方面的训练,引导学生理解了题意,快速地口算解答。

第8课时

【教学课题】十几减几练习课(二)

【教学内容】教材第19页练习四7-9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练掌握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正确地迅速地计算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

[2.训练学生找出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的启蒙教育。]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善于发现数学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能灵活运用加减法的互逆关系解决计算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口算

11-3=12-6=13-7=

12-8=11-2=14-5=

[学生任选一题说说“想加算减法”的思维过程。]

二.课堂练习

1.完成P19页的第7题。

4+8+6=11-3-3=

15-7+6=5+4+7=

8+7-9=19-5-8=

12-4+5=17-2+4=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完成P19页的第8题。下面每组算式卡片的得数相同,你能填出被遮住的数吗?]

()+97+()12-()

6+()()-5()+4

5+811-215-7

[首先让学生理解题意,举例说明得数相同是什么意思,然后观察每组中的三个算式,确定算式的得数,再让学生尝试填出所缺的数。]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订正,对个别减法题目要求学生说出思考过程。

3.完成P19页的第9题。

[可让学生看图,自主观察收集信息,再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三、布置作业,完成练习四第10题。

【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练习中让学生发现加法与减法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理解加法和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并能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突出了想加算减法的思维过程。学生对这一思维方式逐渐得到了认可。

第9课时解决问题(一)

【教学内容】教材第20页例5、做一做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看图理解图意,编简单的加减法应用题。

[2.初步学会分析解答简单求总数的加法应用题和求剩余的减法应用题。]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认真分析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引导学生通过画图来辅助分析“求另一个加数”数量关系,从而确定解题方法,突出检测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12—87+917—8

l6—715—511+2

2.★★★★★★★★

●●●●●

★和●一共有多少个?

3、△△△△△△△△△△△还剩多少个△?]

二、合作探究,展示汇报

1.出示教科书P20页的图。

[让学生观察画面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讲—讲画面的内容。让学生自由结合,互述画面内容。]

2.板书:有16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人,我们队踢进了4个。

[教师:同学们看到这些话,想一想问题是什么?]

有16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人,还有几人没来?

[教师:这道题的己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大家想一想该怎样列式?为什么这样列式?

教师提醒学生凡是应用题,得数后面都应该写上它的单位名称,并加上括号。]

讨论:有一个信息“我们队踢进了4个。”这个条件有用吗?

[介绍多余条件。]

怎样检验答案是否正确。

我是这样检查的:没来的7人加上9人等于16人,解答正确。

[3、讨论:针对图文应用题,我们应怎样解答?]

4、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学的是图文应用题,今后我们在做应用题的时候看清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比如:第(1)题是知道男生和女生各多少人,求总数用加法。(2)、(3)两题是知道两个数的总数和其一个部分数,求另一个数是多少用减法。

[可让学生自行讨论教师再进行总结]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P20的“做一做”。

[提问:这里有几个条件?有没有多余条件?]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在学生收集信息后,围绕要解决的问题展开分析,运用画图、摆一摆等方法,发现解决问题需要的信息和解决的方法,能找到题目中多余的信息排除掉,从而在图文应用题解答中明确求其中一个加数要用减法计算。

第10课时解决问题(二)

【教学课题】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应用题

【教学内容】教材第21页例6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比较两数多少的方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应用题,初步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重点难点】能用画图策略帮助理解数量关系,从而解决比多少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下面各题。

16-713-917-8

12-56+1312+4

[2.比多少。

小猫吃了18个,小猴吃了9个,谁吃得多?多几个?

教师提示:用一个对一个的方法想。]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教学例6。

1.出示例题。指名读题。知道小雪、小华各套中多少个?

[2.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可以怎么解决?]

3.让学生自己摆学具,比多少。

出示:小雪套中8个,小华套中12个。

教师:请大家用摆小棒的方法,第一行摆小雪的个数,第二行摆小华的个数。

[学生动手摆小棒,并向学生说明小雪和小华的个数要一个对一个地摆,这样便于观察。]

提问:哪一行摆得多?

你能把小华的分成两部分吗?(和小雪同样多的部分和比小雪多的部分)

并指出小华比小雪多的个数,说出小华比小雪多了几个。

[教师边提问边检查学生摆得是否正确,再指定一、二个学生摆给大家看一看。然后,教师根据学生摆的情况,启发学生思考,小华比小雪多得的个数,就是小华比小雪多摆了几个。]

4.教师:刚才我们用摆小棒的方法,知道小华比小雪多摆了4根小棒,就表示小华比小雪多套了4个。那么大家想一想,这一道应用题告诉我们的条件是什么,要我们求的问题又是什么?

[教师:要求小华比小雪多套几个,应该怎样想呢?(就是要求小华比小雪多的部分)

教师:用什么方法计算?]

5.请学生列式:12-7=4(朵)

口答:小华比小雪多套中4个。

6、想一想:小雪比小华少套几个?怎样解答?

[小华和小雪套的圈相差几个?怎样解答?]

7、小结:无论是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还是求两个数相差几,都要用减法计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P21页的“做一做”。

[小林家养了15只白兔和9只羊,兔比羊多几只?羊比兔少几只?]

2.方民家收了8棵大白菜,15棵圆白菜。圆白菜比大白菜多多少棵?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的应用题里,告诉我们两个数,要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首先要分清哪个数比较多,再想比较多的数是哪两部分组成的,从它里面去掉和另一个数同样多的部分,剩下的就是比另一个数多的,用减法计算。]

【板书设计】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

12-7=5(个)

【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学生的摆一摆、画一画的过程中理解了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应用题的题意,确定了正确的计算方法,从而建立减法的模型,明确了要用减法计算的原因。

第11课时解决问题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材第22-23页练习五1-9题。

【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简单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学会解答简单的减法应用题。

【教学重点】能够根据条件和问题,排出多余条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完成教科书P22第2题。

[本题中的多余条件“我们已经走了15分钟了”写在旁边,便于学生发现。学生能很快选择出题目中需要的信息,解决问题。]

二、解决实际问题

完成教科书P22第4题,本题中多余条件和有用条件写在一起,位置隐蔽,需要。

[让学生观察画面,口头编题,列式计算,全班订正。]

三、完成教科书P22第1题

让学生根据画面意思,进行编题。(小红和小丽每人要写15个大字,小红已经写了7个,还要写几个?小丽还要写6个字,她已经写了几个字?)

[引导学生找出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再列式解答,全班核对。]

[引导学生学会多次运用有效信息,体会条件与问题之间的联系,正确解决问题。]

让学生将两道题的条件和问题完整地说清楚,再列式解答。

[然后比较两道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强化问题结构,进一步理解减法的意义。]

四、完成教科书P21第3题

[全班同时开始,在指定的时间内检查学生的计算质量,对做得又快又好的同学给予表扬。]

五、完成教科书P23第6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教师任意指一两题,请学生说出思考过程。]

六、完成教科书P23第8题

七、课堂练习

完成教科书P23第5、7、9题。

【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练习中让学生发现加法与减法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理解加法和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并能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突出了想加算减法的思维过程。学生对这一思维方式逐渐得到了认可。

第12课时整理和复习(一)

【教学内容】教材第24页整理和复习第1题及第25页练习六1-3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归纳整理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

[2、通过一图四式的练习,使学生熟练地掌握20以内退位减法,进一步提高每个学生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的熟练程度。]

【教学重点】系统整理20以内退位减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我们已经学完了,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20以内退位减法。

教师在黑板上出示20以内退位减法表,并提问:

[1、想一想20以内退位减法一共有几道题?

2、找一找减法表中有什么规律?怎样才能很快地记住这36道题?]

二、探索规律,汇报交流

学生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1、竖着看,在排列上有什么规律?

(1)每一竖行的减数都不变.

(2)每一竖行的被减数从上到下依次递增1,这样它们的差也依次递增1

[引导学生得出:减数不变,被减数越大。差也越大。]

2、横着看,在排列上有什么规律?

(1)每一横行的被减数都不变。

[(2)每一横行的减数从左往右依次少1,这样它们的差也依次递增1。]

三、掌握算法

[想一想:20以内的退位减法题,你是怎样算的?]

四、归纳整理

[动脑筋想一想你还能发现什么有规律的排列?还能把这些卡片重新有规律的排列一下吗?]

五、口算练习

[1、教师任指表中一题,学生以最快速度口算出答案。]

2、教师随意指出表中一题,让学生找出与这道题得数相同的所有试题。

[3、针对学生容易出错的题目重点练习。]

4、做练习六第3题。

[全班同时开始做题,教师计算时间,看谁又对又快。要求每分钟完成8-10题。]

5、完成练习六第1题,夺红旗比赛,培养学生计算能力。

[6、完成练习六第2题,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熟练运用退位减法表中的规律,掌握得数相等的两个减法算式的特点。]

六、总结并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的练习,使学生在有梯度的练习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了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在老师的鼓励下,运用想加算减法,学生计算的速度有了明显的提高。

第13课时整理和复习(二)

【教学内容】教材第22页整理和复习第2题及23-24页练习六4-8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20以内加减法计算方法。

[2、通过复习结合加减法的含义,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正确的进行解题。]

【教学重点】能用画图、转化等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能有加法对减法进行检验。

【教学过程】

一、口算检测

13-68+713-5

16-815-67+9

15-714-56+6

12-514-612-9

二、复习应用题

1.出示教科书P25的第4题。

[(1)让学生口头编题,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2)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3)列式计算。结合图说明算式中各部分表示的含义以及算式的含义。]

2.独立练习教科书P25的第5题。

3.出示教科书P26的第8题。

[引导学生学会看懂统计表,并口头编题,列式计算,同时把表格填补完整。]

4.独立练习教科书P26的第7题。

[(提醒学生注意运算的顺序)培养学生灵活计算能力。]

三、课堂练习

[教科书P26的6题。用“想加算减法”计算很方便,用画图的方法分析问题很清楚。]

四、总结:

本单元学习结束了,你说说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用到了什么好方法?

【教学反思】

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体验式学习方式,最大限度地让学生自主探索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小学数学第二册全册教案-第二单元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从而在之后的上课教学中井然有序的进行,那么教案怎样写才好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数学-小学数学第二册全册教案-第二单元”,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详细介绍:内容过多且设计不可显示内容过多,点击此处打开或鼠标右键选择另存为下载

第二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20以内的退位减法

单元教材简析: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两个:一是十几减几需要退位的减法,简称“20以内的退位减法”;二是用“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以前学过的进位加法解决螽铁实际问题,即“用数学”。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对进一步学习多位计算和其他数学知识,与20以内的进位加法同等重要,都是基础知识。因此,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必须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方法,并通过合理的练习达到一一的熟练程度,切实为以后后学习打好基础。学会计算并动用于生活中解决问题,对理解运算的意义,体会数学的作用,和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十分有益的。同时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要注意1、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学习知识;3、处理好算法多样化的教学;4、采取灵活、有趣的方法提高计算练习的效果;5、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单元教学要求:

1、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单元教学重、难点:

理解算理,掌握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单元课时安排:约12课时

例1………………………………3课时左右

例2………………………………4课进左右

例3………………………………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3课进左右

NO:1

教学内容:第10-----12页的内容(十几减9的减法)

教学目标:

A:知识技能性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十几减9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理解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进行十几减9的计算。

B:过程性目标

1、经历收集信息的过程,发现数学问题,初步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理解数学的价值

2、初步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观点。

3、通过不同方法的选择,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经历探讨计算方法的过程

2、能正确地、比较熟练地进行十几减9的计算

教学准备:课件小鸟卡片房子卡片题纸一张一支彩笔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师:前几天,我们刚过完了“正月十五”,小精灵那天也参加了一次生动有趣的游艺活动,活动中有一些奖品,你们想去看看吗?(电脑出示主题图)

二、探索方法,解决问题

1、观察主题图,提出问题

师:仔细观察,小朋友正在进行哪些活动准备颁发哪些奖品?(观察后指名回答)

点击电脑出现画外音:

泡泡:同学们,在这幅图里,我发现了很多的数学问题,你们愿意和我一起解决吗?

那好,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小明和他的小伙伴们正在干什么?(电脑出示套圈图)

师:这是什么活动?让学生介绍。

泡泡:小明投了14个圈,有9个圈没套中,套中了几个?师:泡泡提出了什么数学问题?你们能帮助他解决吗?如何列式?为什么要用14-9呢?14-9怎样算?把你的想法告诉你小组的同学们,看哪一个小组的计算方法最多?

2、小组交流,探讨算法

指名回答,教师将算法板书在黑板上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些算法,你最喜欢哪一种?请用你最喜欢的方法再说一说这道题。

师:今后在计算的时候,你就可以选择你最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电脑出示泡泡伴有画外音)

泡泡:咦,那边怎么那么热闹,同学样,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电脑出示汽球图)

3、选择算法,进行计算

(出现画外音)

(1)泡泡:哦,原来老师正在发奖品,数一数,老师手中一共有多少个气球?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手中的气球发生了什么变化?

(电脑演示分气球的过程)

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怎么列式?板书:15-9=

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并让几个学生说出不同的计算方法。

(2)师:顽皮的小泡泡又不见了,让我们找一找,它跑到哪里去啦?(电脑出示谜语图)

原来泡泡在猜谜语,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能试着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同桌互相说一说,并列式

(有13条谜语,猜出了9条,还有几条没有猜出?或者说:还差几条就猜完了?然后指名学生向全班汇报)

三、熟练算法,进行应用

1、看图列算式(第12页)

要求:看懂图意,独立列式,指名上台进行订正

2、圈一圈,算一算(第13页)

要求:让学生独立完成,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圈?

四、观察算式,找出特点,发现规律

1、师:同学们,仔细观察黑板上的这些算式,它们都有什么特点?

2、除了这些,你还能写出十几减9的算式吗?谁能给这些算式排排队,让它一个也不少。(指名板演)

3、再观察,你还能发现什么?

师:那我们找到这些规律,有什么用处呢?

4、抢答练习

利用找出的规律,同桌进行练习

如:学生A:13-9学生B:4

五、游戏小鸟找房子(第13页的图)

游戏要求:先让学生计算出小鸟身上的算式,然后和房子上的号码一一配对;

游戏形式:小组合作,全班订正;

游戏结果:有一只小鸟没有房子,同学们帮它建造一座。

No:2

教学内容:练习课

完成第13页的第4题-第8题

教学要求:

1、要求通过练习,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快速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的数感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优良品质。

3、通过练习,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用几种不同的方法来进行计算,同时渗透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能够用不同的方法来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电脑课件一套口算卡片多张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听算(视算)

13-917-912-915-9

18-914-9

(全班齐听)

1)、集体订正

2)、评讲:谁能说一说:18-9=?你是怎么想的?

把你的想法用小棒摆一摆,并与你的同桌说一说(边摆边说)

3)、指名学生说自己的算法,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4)你最喜欢哪一种算法?用你最喜欢的算法再把18-9等于几说给你的小伙伴听。

2、看图写算式(课件出示)

◎◎◎◎◎◎◎

◎◎◎◎◎◎◎◎

(指名板演,全班齐练)

板书:9+6=15

6+9=15

15-6=9

15-9=6

3、算一算

第14页的第5题

要求:先同组的同学互相的说一说,然后再列出算式

最后集体订正,对于全对的同学给予鼓励。

4、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口答

教师拿出准备的数学抽拉卡片或数字转盘,教师随意抽拉或转动,让学生口答出得数

二、出示课件(第14页的第6题和第8题)

要求:1)先让学生看图说图意

2)再指名说图意

3)再列式计算,并与你的同学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三、练习

学生完成书中第7题

回家写一个十几减九的算式,给妈妈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能说出几种方法就说几种,比一比,看谁说的方法又多又好。

NO:3

教学内容:十几减几(第15页例2)

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练习三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理解“十几减几”的算理,学会“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正确计算“十几减几”的题目。

2、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和探索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掌握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正确地计算十几减几的题目。

教学难点:能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口算并且正确率高

教具准备:照例2制作的“小猫钓鱼”动画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沟通联系

电脑出示口算:

8+578766857

5913-916-918-915-9

17-914-9

(全班齐练,集体订正)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多媒体出示“鱼缸内金鱼游动,鱼缸外两只小猫走动观看金鱼”的画面。首先请学生说明看到了什么,让学生描述这一生动景象,调动学生的兴趣。

2、多媒体发出声音,同时在左边小猫嘴边出现“13条金鱼,花的8条,黑的有几条?”的文字。稍停一会儿,多媒体再次发出声音,同时右边小猫嘴边出现“13条金鱼,黑的5条,花的有几条?”的文字。

3、引导学生讲述两只小猫对话的意思,明确要解决的问题。

4、启发学生根据图意和要解决的问题,想想自己准备用什么方法解决。

5、组织小组讨论,广泛发表自己意见

6、组织全班同学交流,对各种方法进行评议。

在各组讨论的基础上,广泛反映出各种方法。教师要表扬同学想的方法多,能独立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请同学们就出自己在解决问题时喜欢哪种方法,并说明理由。

7、有导向性的小结

教师以参与者的语言,表明自己根据大家的发言很受启发,乐意运用“想加算减”的方法,但也要肯定“破十减”等方法的合理性。

三、巩固计算方法

1、先在书上完成“做一做”第一题,请同学讲一讲上下两题有什么关系,并举几个例子口头考考其他同学。一方面扩大练习的量,另一方面提高兴趣。

2、为变化方式,可把“做一帮”第2题做成卡片,以二人“找朋友”的方式,先说加法题后说减法题,互相练习,活跃气氛,提高练习速度。

四、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练习三第1、2题完全放给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分别说说解题时自己的想法。也可以分小组,由组长组织同学们交流,交流时要照顾到每一个同学,特别是差一点的同学。教师老师应加强巡视,主动参与一些小组的交流,了解情况,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NO:4

教学内容:练习课

(第16页的第3题―――――第17页的第7题)

教学要求:

1、通过练习,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并能够熟练地运用方法进行正确熟练地计算。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及数感。

3、培养学生良好地思维方式和运用多种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多种计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熟练地计算,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教学准备:计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听算

12-712-412-314-816-9

8913-614-511-215-7

17-815-9

(集体订正)

评讲:说一说:11-215-7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

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2、说得数,再写算式

书中第16页的第3题:

要求:每一个四人小组先在组里互相说出算式、得数,最后写出算式。(全班齐练,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二、游戏提高练习

1、找座位

(1)给每个学生一个算式卡片,同时出示5把贴有3、4、6、7、9卡片的椅子,让学生把卡片放到相的椅子上去,比一比,看哪些同学放得又对又快。

(2)还有没有送出去的卡片吗?

那你们想不想也他们找个家呢?请你们想个办法给它找个家。(学生活动)

2、找朋友

(书中第17页的第8题)

活动要求:教师先将书中的题目出示在黑板上,然后请8个小朋友分两组比赛,看哪一个组的小朋友找的又对又快。(集体订正,对于做的又对又快的小组给予鼓励)

三、全课小结:

(略)

四、完成作业

P17:7

NO:5

教学内容:练习课

完成练习三的第8题―――第13题

(即:P17:8―――P18:13)

教学要求:

1、通过各种题型的练习,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鼓励学生能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

3、学会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不同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一套电脑课件一套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听算

14-812-513-613-814-9

12-416-914-811-815-8

(全班齐练,集体订正)

评讲:

1)说一说12-4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

2)还有不同的想法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3)在这些算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用你最喜欢的方法再与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12-4=?,看看谁说的最好。

2、计时计算比赛(P18:12)

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对于做得又对又快的同学全班同学给予鼓励。集体订正

二、变式练习

1、计算(P18:9)

1)指导学生看题

2)全班学生独立完成

3)集体订正

(或者把这三题让9个同学分成三个小组以比赛的形式来进行,看哪个组的同学做的又对又快,对于做得又对又快的小组给予鼓励)

2、比较大小(P18:10)

1)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订正,并说一说你为什么填这个符号?

三、解决问题

出示电脑

1、老鹰抓小鸡的图,让学生观察(P18:11)

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有12只小鸡,一个鸡妈妈,一个老鹰)

点击电脑出现:P18:11的画面

问:你又看到了什么?通过你所看到的,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板书)

板书:12只小鸡,已经捉住了5只,还有几只?

问:如何列式?你是怎样想的?

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还有不同的算法吗?

2、小猴图

电脑出示P18:13

让学生认真观察: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你能够根据这幅图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如何列式?还有不同的列式吗?请与你同组的同学互相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板书)

5+8=137+6=13

13-5=813-7=6

13-8=513-6=7

NO:6

教学内容:用数学(P19:例3)完成相应的做一做

教学要求:

1、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2、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3、学会提出与他人不同的数学问题。

4、能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5、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高尚情操。

教学重点:

学会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的能力。

教学准备:主题图二幅

教学过程:

师:春天到了,教师带领同学们来到了郊外进行春游活动,同学们来到郊外,非常开心,吃过饭后,便玩起了游戏。

一、说一说

出示主题图:(例3的主题图)

1、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还有什么发现?(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1)有8个女同学,有6个男同学

2)13个同学玩捉迷藏的游戏,这里有6个同学

3)有16个同学来踢球,已经来了9个人。

2、师: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问题吗?比一比,看谁提出的问题最多,试一试(先同桌互说,然后指名说,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还能提出不同的问题吗?

3、想一想,你能根据这些信息列出算式吗?试一试

(板演,齐练,评讲)

如:第1小题:868-6

问:你为什么要用这种方法算,说说你的理由?

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请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再全班说一说。还有没有与他不一样的算法吗?

(其它各题与以上相同)

B:出示“做一做”的主题图

学生观察:

问:(1)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把你看到的说给你的同学听。再数一数,你发现了什么?还有不同的发现吗?

(2)你能够根据你所看到的说成一个数学小故事吗?试一试(四人小组互说)

(3)指名说(3――――5人)

(4)你们有根据这些数学小故事列出算式吗?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5)除了刚才的这些问题,你还能提出其它的问题来并且列出算式吗?讨论一下,互相说一说。

二、练一练

1、完成P21:1

出示图,让学生认真观察:

(1)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你能根据这些信息编出一个数学小故事吗?四人小组互说,然后指名说

(2)你能根据你编的这些数学小故事列出算式吗?

(3)学生独立完成,同时指名板演。

(4)你能说说它们各等于几?你是怎么想的吗?

2、P21:2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三、全课总结

(略)

四、完成课外作业

NO:7

教学内容:练习课

完成第21页的第3题―――第22页的第7题

教学要求:

通过练习,对于前面学过的知识进行巩固,培养学生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计算方法及能力;同时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第4题和第7题的课件数字卡片一套

教学过程:

一、听算

14-516-913-412-8

11-615-712-516-8

(集体订正)

评讲:说一说:16-8=?你是怎样想的?

(对于全对的同学给予鼓励)

二、基本练习

1、看谁算得又对又快(P21:3)

对于做得又对又快的同学在全班给予鼓励

(集体订正)

2、找朋友(P22:5)

将第5题制成卡片,然后再将卡片发给学生,让他们找朋友(或者请8个同学分成两组进行找朋友的比赛,看看哪个组的同学找得又对又快)

3、比较大小(P22:6)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三、用数学

1、电脑出示第P22:4题的图,让学生认真观察

问: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如何列式?为什么用这种方法进行计算?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同桌互说,然后指名说,最后集体评价)

2、电脑出示P22:7题的图

问: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还能提出不同的问题吗?

如何列式?为什么用这种方法进行计算?

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同桌互说,然后指名说,最后集体评价)

板书:9+4=134+9=13

13-9=413-4=9

一、全课总结

(略)

二、完成课外作业

NO:8

教学内容:整理和复习(一)

教学要求:

通过复习,对本单元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性的归纳和整理,使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同时还能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本节课主要是引导学生观察20以内退位减法表的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概括、综合的能力。

教学重点:计算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一张20以内的退位减法表口算卡片数张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听算

12-914-615-716-913-7

(全班齐练,集体订正)

评讲:说一说13-7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还有不同的想法吗?(先同桌互说,然后指名说,比一比,看谁说得的方法多方法好)

二、练习指导

1、退位减法表

(1)出示20以内退位法表,引导学生发现表中的规律。

A、竖着看,分别读出每行的算式及结果,边读边思考,每竖行是怎样排列的。启发学生回答。

B、横着看。让学生默读每排的算式及结果,想一想,各排是怎样排列的。(引导学生观察,启发学生回答)

C、问:从减法表中,还能发现排列上有什么规律吗?启发学生回答。

2、练习

(1)让学生把差是6、8、9的算式一组一组地说出来。

如:16-8=□-□,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引导学生总结如何才能准确无误地写出所有等于8的算式。

(2)教师读算式,学生举数字卡片表示得数。

(3)针对学生容易弄错的题进行练习。

3、一画四式

师:你能根据一幅图写出四个算式吗?试一试。看书第24页的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最后集体订正

三、课外作业

P24:2

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NO:9

教学内容:单元整理和复习(二)

教学要求:

1、通过本节课的复习,要求学生能够准确地根据数学信息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并能够正确迅速地进行解答。

2、熟练地掌握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重、难点:

能够正确地提出问题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电脑课件一套口算卡片一套

教学过程:

一、听算

15-813-512-615-798

11-714-614-816-718-9

(全班齐练,集体订正)

评讲:14-8=?你是怎样想的?还有不同的想法?

二、用数学

1、电脑出示P24:4

(1)问: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信息?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先同桌互说,然后的全班说(3----5人)

(2)你能列出算式吗?试一试(学生独立完成后与同桌互相说一说:我为什么这样列式?)

(3)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还有其它的想法吗?

2、电脑出示P25:6

(1)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订正,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还有其它的想法吗?

三、观察与思考

独立完成P25:5

1):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2):认真观察每一竖行的三道题,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四人小组讨论,然后指名说)

3):还有其它的发现吗?

(三者间的联系)

NO:10

教学内容:练习课(单元整理和复习三)

完成P25:8――――-P26:11及思考题

教学要求:

1、学会看懂简单的统计图表,并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2、能够根据图意写出算式,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掌握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

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一套口算卡片一套

教学过程:

一、口算

12-712-412-314-8

16-96+813-614-5

(全班齐练,集体订正)

评讲:16-9=?你是怎样想的?

二、计算

17-8-39+4-611-6+7

5+9-85+4+68+7-9

(全班齐练,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三、比一比

夺红旗,比一比,看哪个组能够最先夺到红旗

要求:选出8个同学分成二组,进行接力赛。对于做得又对又快的组给予鼓励。

1)11-812-613-714-9

2)12-713-811-615-9

四、看图

电脑出示第九题的图

1)让学生看图,同桌互说图意

2)指名说图意

3)学生列式解答,并与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再指名说

五、用数学

电脑出示第P26:11题图

问:你从图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你解决图中提出的这个问题吗?试一试

你是怎样想的?说说你的想法。

六、思考:

我们一队有12个男生,老师让每两个之间插进一个女生的话,可插进多少个女生?

(1)学生讨论

(2)根据题意进行实际的演示。

数学-小学数学第二册全册教案-第二单元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二册全册第三单元教案


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而耗费半节课的时间吧,这时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学生爱听老师爱讲的教案。从而以举一反三的方式学会其他的知识点,那怎样写才能有一份高质量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二册全册第三单元教案”,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三、加与减(一)

单元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景中,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感受数的加减法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2、探索并掌握100以内不进位,不退位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计算。

3、初步经历在具体情景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教学时间:10课时

第一课时:小兔请客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能正确地进行整十数的加减法计算。

教学重点: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会正确计算整十数的加减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1、教师童话引入课题。创设加减法情境。

2、看课文插图。请学生说说图意。

二、新知学习。

(一)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学生回答……

生1:一共有多少个?

学生列式计算。说说你是怎么想?

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3、再看图。

请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生:还剩下多少个果子?

生列式计算。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二)认识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教师指导学生认识各部分的名称。

加数+加数=和被减数—减数=差

三、巩固新知

1、练一练

学生独立观察图意。

自己列式计算。

全班核对。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2、学生计算。请学生板演。

有选择的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3、数学游戏:谁先到家。

让学生理解题意后。分组选择小动物。

如:第一组是小猴,第二组是小狗,那么第三组选择小松鼠。

依次类推。

在老师的口令下学生自己进行速算。

其他也如此。

四、课堂总结。

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采松果

教学目标:

⒈让学生体会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口算这些加法。

⒉用加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意识。

⒊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情,以积极思考、操作实践并与同学合作学习的态度。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求原来有多少的思考过程及列式计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

初步理解用加减法计算的算理。

教学过程:

㈠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⒈师:小朋友,今年小松鼠采松果大丰收啦!。松鼠妈妈和小松鼠一组去采松果,松鼠妈妈说:“我已经采了25个松果。”小松鼠数了数说:“哦!我采了4个松果”你想向小松鼠提什么问题呢?

学生提问,(学生提的问题已经学过就口答解决。)

⒉师:老师和你们想的一样,“一共采了多少个松子?”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

㈡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⒈师;请同桌的两位小朋友扮两只小松鼠,演一演采松果的过程。想一想怎么算?同桌说说。

⒉交流汇报:通过刚才的采松果活动,你知道“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该怎么算了吗?指名学生说出自己的算法:

列出算式。

25+4=29

4+25=29

师问:你是怎样想的?

⒊小结: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知道,要求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只要把“松鼠妈妈采来的25个”和“小松鼠采的4个”合起来。

⒋师:现在你能用响亮的声音回答老师的问题了吗?

学生自己说,同桌互说,指名说。

师;这就是我们学习的用加法解决实际问题。(板书课题)

5师:你还能提什么问题?

生: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个?

同桌的同学交流演示。

指名学生列式:25-4=21

师问:你是怎么想的?

指名学生说一说。

㈢从生活中体验

⒈师: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实际问题。

摆一摆:小红摆25根小棒再放4根,一共有多少根小棒。请同学列式。

小明有25根小棒拿走4根。还剩多少根?

2练一练:

师引导学生逐题解答:前两题要学生说出是怎么想的,并列出算式、口答问题。

第三题学生口算

拓展练习:

⒊想想填填的第4题:

第三课时:巩固练习

教学目标:使学生能比较熟练的掌握整十数和两位数加一位数的不进位和不退位的加减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回忆整十数和两位数加一位数的不进位和不退位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二、练习过程:

1、指名板演。其他学生自己计算。

30+5010+4060+2070+2050+4090+10

90-7080-5070-6050-4080-6050-10

说说是怎么想的?

2、计算。

24+536-45+8325+4

52+32+5799-85+6135-2

指名说说是怎么想的?

核对答案。

3、看图列式。

22M6M27M

5M?M

?M

让学生仔细观察,同桌讨论。

独立列出算式,计算。

4、这样的算式你能写几个?

34+□=3□4□—4=4□

小组讨论,自己填写。

核对。我写了几个?同意吗?

5、选问题,再解答?

东东做了26朵小红花,小芳做了3朵小红花。

问题:一共做了几朵小红花?

东比小芳朵多多少朵?

小芳比东东少多少朵?

三、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什么地方觉得学得有点难?

第四课时:青蛙吃害虫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景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讲述青蛙吃害虫的故事,出示主题图。

揭示课题并板书

二、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列出算式

1、看了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解决问题

两只青蛙共吃了多少只害虫?

大青蛙比小青蛙少吃多少只?

列出算式计算

三、动手操作,探索算法

1、用计数器拨一拨56+30

先拨什么,再拨什么,结果是多少?

2、由拨珠过程想一想,56+30是怎么算的?

3、出习题,讲算理:23+4046+50

4、用计数器拨一拨56-50,想一想,先拨什么,再拨什么,得多少?

5、想一想计算过程

6、出算式,讲清算理:74-4062-50

四、巩固练习

看图说图意,再列式计算

第(1)(2)(3)(4)题

五、小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

第五课时:练习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熟练的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树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2、进一步加深对加减法意义的理解。

教学重点:能正确熟练的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练一练

1、口算第一题

独立完成,开火车交流订正

2、你能算出温差是多少吗?(第二题)

什么是温差?北京的最高温度是多少?最低温度是多少?上海呢?

独立进行计算

3、比大小

二、买玩具

1、创设情景:今天,小明的妈妈来到商店里,只见商店里摆满了各种各样的玩具,你们说说,它们各是多少钱?

2、请选择你喜欢的两种玩具,请你算一算需要多少钱,填在书本上。

3、现在,小明的妈妈有50元钱,请你帮他看看能买哪两种玩具?

三、数学游戏:信鸽送信

把卡片式子放入66、39、32的信箱

完成后交流校对

四、看图列式

1、第六题:你从图上知道哪些数学信息?独立完成后,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第七题:分组提问并列式解答

五、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练习和复习,我们巩固了所学的加减法计算,提高了计算能力,体会到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问题,所以我们每个小朋友都要做个有心人,学会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第六、七课时:拔萝卜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景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发法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尝试自己的方法,体现算法多样化并掌握计算发法。

2、能熟练的计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

第六课时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讲述小兔拔萝卜的故事

2、出示主题图:板书课题拔萝卜

二、分析情景,提出问题

1、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解决问题

一共有多少个萝卜?

小黑兔比小白兔多拔几个?

小白兔比小黑兔少拔几个?

如何列式计算?

三、探索算法

1、提问:36+23=?你想用什么方法来计算?

2、小组内交流算法:

方法一:摆小棒计算

方法二:在计数器上拨珠计算

方法三:先算30+20=506+3=950+9=59

方法四:先算36+20=56再算56+3=59

方法五:先算23+6=29再算29+30=59

方法六:列竖式计算

3、、竖式计算:

36

+23

———

59

说说在进行竖式计算时需要注意些什么?给小伙伴们提个醒

小结算法:笔算加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4、口算或竖式计算:43+25

四、试一试。

1、36-23=?你能自己算出来吗?试试看

2、交流方法

五、练一练,巩固竖式计算方法

独立完成练一练第一题

六、小结;今天,大家通过自己思考并和同伴交流,知道了计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多种计算方法。

第七课时

一、复习并巩固竖式计算

1、出示:24+3576-42

请用竖式计算

2、说说竖式计算中要注意什么?

二、判断正误:森林医生

1、讲啄木鸟的故事

2、请找出每个树林中竖式计算的错误原因并改正。

3、交流,讲评。

三、看图列式

1、你能说说这道题的意思吗?

2、独立列式解答

3、你从这道题中知道了什么新知识?

四、口算

1、请用口算或竖式计算,完成第二题

交流校对,并选几道说说口算方法

五、看图提问解答

1、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2、你能用获得的信息解决书上的两个问题吗?

3、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谁会解决?

六、小结;通过复习和练习,大家更加熟练的掌握了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学会用竖式了用竖式进行计算,希望大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做到学有所用。

第八课时:回收废品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景中理解比多比少的问题。

2、在学具的操作中,能正确列式并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在具体情景中理解比多比少的问题,并能正确列出算式计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语文课中我们讨论了我们身边的垃圾是怎么来的,也讨论了垃圾的危害,同学们也想了很多处理垃圾的方法,今天我们要上的就是回收废品,请同学们打开书本去

小林、小红、小青三位小朋友是怎么做?

二、看图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从图上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小林收集了23个塑料瓶和26个塑料袋

小红收集的塑料瓶比小林多6个

小青收集的塑料袋比小林少4个

2、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小红收集了多少个塑料瓶?

小青收集了多少个塑料袋?

3、解决问题

列出算式计算

(1)23+6=

研究算法

(2)26-4=

说说算法

三、巩固算法

1、第一、二题先分清谁多谁少然后再列式计算

2、独立完成第3题,后校对,并选几道说说算法

3、第四题是一道开放题,每位学生可以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然后列式计算,也可以把问题出给同伴做。

练习三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100以内(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2、进一步培养根据情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提高加减法计算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灵活、熟练、准确的计算。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引导学生回顾与反思

1、出示口算题

30+507+6058-6

20+4355-2384-40

2、抽生说说每题的计算方法

3、出题:32+3699-34

独立计算,请生板演,并说说应注意什么?

二、组织竞争练习

1、比一比,练一练

2、提出比赛规则

3、组织进行口算

1题独立计算“开火车”校对,统计全对的人数。

2题独立运用竖式计算

4题观察图画,用自己的话说说题意,独立完成。

5题观察图画,互相交流规律,在书上接着画。

6题在孔雀羽毛上写出得数是37的算式,小组合作。

8题独立完成

4、统计每组得分,评选优秀小组。

三、通过数学故事,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1、看图讲故事

2、被墨水遮住的地方可能是什么数呢?你是怎么想的?

3、交流汇报。

四、简介“数学万花筒”的小知识

五、小结

第二课时

一、口算练习

1、出示口算练习

2、抽学生说说计算的过程

二、看图列式

1、第三题

你从图上知道了什么?独立列式解答

2、第九题

讲叙申奥成功的故事,出事申奥投票结果

算算北京比多伦多多几票?

三、巩固练习

1、第七题

看图说题意:一套衣服是什么意思?

请估计100元可以怎样买?

请列式计算,每套衣服应付多少元?

2、第十题

出示图,请学生说说哪些商品,各是什么价格?

请学生读题,列式计算

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解决提出的问题

四、数学游戏

1、出示神奇的算式

2、请计算第一组第三题,再观察这三题有什么规律?

3、说说发现的规律

4、请按照规律将第一组后五题填出,交流

5、说说这些算式的神奇之处

6、计算第二组前三题,找出规律,再接着把算式填完。

7、第二组算式又有什么神奇之处呢?

8、你还能发现这两组之间的联系吗?

五、小结

通过练习,同学们进一步了解到生活中存在许多数学问题。我们要学好数学,并运用数学知识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我和小树一起长

教学目标:

1.善于联系生活实际提出数学问题,并能正确解答。

2.倡导植树造林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学会提数学问题。

教学难点:

学会提数学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为了保护我们地球这美好的家园,一年级小朋友开展了植树造林的活动。

二、新课

1.出示主题图

2.学生自由观察,并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

3.小组汇报交流

4.指名汇报

5.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小组间进行交流。

三、应用教学

1.出示主题图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提出问题

3.小组讨论

4.汇报交流

5.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6.解答疑问:

淘气在飞机上看到的凉亭是什么形状?

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一单元教案人教版


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一单元教案人教版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

★单元要点分析

1、能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行和圆这些平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通过七巧板拼组图形,能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4、初步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第1课时认识平面图形

【教学内容】教材2-3页例1及做一做的内容,练习一1、2、3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知道这些常见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了解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在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多种解决问题方法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小组合作开放型的学习环境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敢于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点】[从物体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教学难点】建立平面图形的观念

【教学准备】图形卡纸、实物、学具等。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1.复习立体图形。

小朋友们还记得这些图形朋友吗?(课件出示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

[2.启发学生动手操作,用学具摞出“体”。

你能把这些图形平平的面画下来吗?学生在纸上画一画。]

二、展示交流,探究新知

1、想一想:你们画下的图形有什么特点?

[2、学生小组讨论并且小组小结最后派代表全班交流。]

教师小结:

不同点:共同点:

长方形对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直的平面的

正方形4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直的不断开的

圆没有角(即封闭的)

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

三、反馈与检测:

1.说一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你学过的图形?

[2.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画一画自己喜欢的图形?

小组内评一评,各小组展示作品。]

3.练习一第1题。

请小朋友涂一涂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知道各涂什么颜色吗?小组讨论合作,反馈汇报哪些涂成黄色,哪些涂成蓝色,哪些涂成紫色,哪些涂成红色?

4.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拼一拼图形。

[同桌合作比一比哪一桌拼的最好?全班交流展示。]

5.第2题:数一数有几个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

[独立完成,说说你是怎么数的?有什么好方法?]

小结方法。

[四、拓展提高练习:

取长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

取正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

取正方形纸一张,对角折再对角折。]

观察结果。

五、总结:今天你们学到了什么?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个有什么特点?

[你有什么想问的?]

【板书设计】认识图形(二)

不同点:共同点:

长方形对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直的平面的

正方形4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直的不断开的

圆没有角(即封闭的)

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

【教学反思】

本课是在学生认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我在课上引导学生用自己手中的物体,发现它们身上存在的平平的面,然后在纸上把它们拓下来,从而得到要认识的平面图形,再仔细观察,发现这些图形的特点,能够在找出它们,并能用这些平面图形拼组新的图形,培养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第2课时

【教学课题】拼一拼。

【教学内容】教材第3页例2,做一做的内容,练习一4-5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

2.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3.通过学生大量拼摆图形,发现图形可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及联系,感受图形美。]

4.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重点难点】

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

【教法设计】引导观察,动手操作,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正方形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教师出示一个风车,并以谈话引入:同学们看,这是什么?

你们喜欢风车吗?谁动手做过这样的风车?给大家介绍一下做这样的风车要用哪些东西?]

二、感受新知,观察比较

1.提问:你们说得很对,作风车的风叶要用一张正方形的纸,正方形上个学期跟我们见过面了,是个老朋友了,回忆一下,上学期除了正方形你还认识哪些图形?

[在这些图形中,哪些图形和正方形最相似?为什么?]

2.讨论交流:它们都有四个角,四条边,先来看看长方形,它的四条边有什么特点?

[上面的边对着下面的边,这样相对的边我们把它叫做对边。]

3.引导学生继续观察长方形的边。

提问:我们能想办法证明长方形对边相等吗?

[生可以自由选择证明方法,如对折、测量等,并请用不同的方法的学生上台演示。(教师板书:对边相等)]

4.引导学生观察正方形的边,有什么发现?

[你能证明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吗?]

5.小朋友们真了不起,通过你的观察,动手验证了两种图形边的特点,那你能不能利用手中老师发给你的长方形的纸做一个风车呢?(全班同学动手做风车,教师给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说一说你在做风车的过程中发现了哪些图形?

[6.一个简简单单的风车,就让我们发现了这么多的图形,你能试着用这些图形来拼更多的图形吗?大家来试试!]

三、动手实践,检测反馈

1.学生独立完成第3页的“做一做”。

你还能拼出什么图形?

2.第6页的第4题。

[(1)小题教师可示范对折方法,再让学生剪开,在引导学生比一比所剪出的两个图形说一说有什么发现?

(2)小题放手让学生自己完成。]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一个正方形可以可以分成两个同样的长方形或三角形、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

3.第6页的第5题。

[建议学生可以自己的选择用估计、画一画、摆一摆的方法探究出答案。缺了8块砖。]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进行了图形的拼摆,同学们学得很投入,课下请大家留心观察生活中有哪些基本的图形拼成的图案,说不定会有更多更好的发现。

【板书设计】

拼一拼

对边相等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拼组,使学生发现了这些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从而进一步认清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学生的学习兴趣十分浓厚,效果很不错。

第3课时看谁拼得多

【教学内容】教材第4页例3及做一做,练习一第6-8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形状以及特征。

[2、通过学生动手拼一拼、摆一摆七巧板,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能辨认和区别这两种物体。]

【重点难点】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以及特征。

【教法设计】引导观察,动手操作,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长方形的特点。出示一个长方形?让学生说长方形的特点。结论?长方形有四条边?是长长的。

2、正方形的特点。出示一个正方形?让学生说正方形的特点。结论?正方形有四条边?是方方的、正正的。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交流汇报。

1、第7页练习一第6题。

仔细观察,用那个物体能画出左边的图形?圈一圈。

[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关系,知道平面图形经常是某个立体图形的表面。]

2、第7页练习一第7题。

[出示长方体,谁来说一说:长方体有几个面?

各个面分别是什么图形?

是不是长方体的每个面大小、长短都一样呢?]

3、第6页练习一第4题。

昨天我们用相同或者不同的图形,拼出了自己喜欢的图案,今天我们继续来玩拼一拼的游戏。

动手。

介绍七巧板,了解有关七巧板的历史知识。

[用手中的七巧板拼摆图形,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活动。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图案供参考,以激发孩子们拼摆的兴趣,便于他们不断地创新出新的图形。]

汇报。

三、巩固新知,检测与反馈:

1、第7页练习一第8题。

[让学生在头脑中先对左侧的图形进行“折叠”,再找出“4”对面的数字。]

2、思考题:

[把一张长方形纸剪成大小相等的两块,你能想出几种剪法?]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学生充分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园的特征的基础上,利用一副七巧板去拼摆自己喜欢的图形,孩子们动手的兴趣被激发了出来,他们同桌合作,不断地拼出不同的图案,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兴致很高,学得快乐!

小学数学第二册第四单元教案(人教版)


小学数学第二册第四单元教案(人教版)

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

第1课时数数,数的组成

【教学内容】教材第34页的例1和第35页例2的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能够熟练地一个一个地或一十一十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个数。

[2.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能力以及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重点难点】认识计数单位“一”、“十”和“百”,熟练地拐歪数100以内的数。

【教具准备】小棒100根、橡皮筋10根、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回答问题:

1个十和2个一组成()

20是()个十组成的

5个一和1个十组成()

()个十和()个一组成17]

2.投影出示第33页百羊图。

提出问题:

(1)画面上有几个小朋友?(4个)

(2)他们在干什么?(数一共有几只羊)

(3)他们都说了些什么?(有的说大概有100只,有的说比20只多得多……)

[教师:他们回答对吗?这些羊大概有几只?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数数、数的组成。]

二、新授。

1.教学例1。

(1)教师:同学们拿出小棒,一根一根地数,数出l0根用橡皮筋捆成一捆(学生动手操作)。10个一是多少,(10个一是一十)(板书)是几捆?(一捆)继续数出10根捆一捆。

[教师:你们如果再接着数出9根,现在一共是几根?(29根)

教师:大家数到29根小棒,如果再添上一根是多少根?(30根)满10根又要捆一捆,现在一共有几捆?(3捆)]

(2)教师拿出一排木块,全班同学数一数有几块?(10块)拿3排木块是多少块?(30块)再加2块呢?(32块)接着再加3块现在一共是几块?(35块)

(3)教师:刚才我们已数出30根小棒是几捆?(3捆)如果加入7捆小棒现在一共是几捆(10捆)?10捆是几根小棒呢?(100根)10个十是一百。(板书)

[教师:数物体的个数可以1个1个地数,还可以10个l0个地数,10个十是多少?(10个十是100)]

2.教学例2。

(1)数小棒从三十五数到四十二。

[教师:请同学们拿出35根小棒,看谁拿得快(3捆又5根),再一根一根往下数一直数到四十二。(强调数到三十九根再数一根是多少)]

四十二根是几捆又几根?

(2)离开实物直接数数,从八十八数到一百.

(3)做课本第35页例2上面的“做一做”。

[让学生独立做,先从五十六根小棒数到六十三根,再接着数到七十二根,有些学生可能对五十九后面,六十九后面的数是什么有困难,老师要给予辅导。]

教师出示3捆又5根小棒问学生现在一共是多少根小棒?(35根小棒)引导学生认真观察。

35根小棒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35根小棒是由3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3个十和5个一组成多少呢?(3个十和5个一组成35)

三、巩固练习。

1.做课本第35页例2下面的“做一做”。

[首先让学生认真观察图形,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独立完成后,把你的想法告诉同桌的同学。]

2.再投影出示第33页图。

[提问个别学生:画面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这些羊有几只?]

[3、两人一组,互相说一说自己的学号,再说出它的组成。

甲:我是15号。十五是由1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

乙:我是50号.五十是由5个十组成的。

丙:我是32号.三十二是由3个十和2十一组成的。]

四、布置作业:练习八第1-3题。

【板书设计】

数数数的组成

10个一是十二十九添1是三十

10个十是一百九十九添1十一百

七十是七个十。

4个十和6个一是四十六。

【教学反思】

在课前我了解了绝大部分学生口头数数的能力,从反映出来的情况看,学生的数数只是唱数,对准确地数出物体的个数,还是有困难的,学生所形成的100以内的数的数感的层次还比较低。因此,我从学生的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出发,为学生提供学生熟悉的数量是100的实物花生,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实际数出物体个数的过程中,体会数是数出来的。

第2课时读数、写数

【教学内容】教材第36页例3的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2、能正确地读、写出100以内的各数。

【重点难点】正确的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写数、读数的方法。

【教具准备】计数器1个小棒100根铅笔24枝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l、数数。

(1)一个一个地数,从27数到50,从85数到l00。

(2)十个十个地数,从30数到60,从20数到100。]

2.看题口答。

(1)()个一是一十,十里面有()个一。

(2)()个十是一百,一百里面有()个十。

(3)6个十和2十一组成()。

(4)2个十和5个一组成()。

(5)75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3.教师报数,学生摆小棒。

16,25,50,68。]

二、新授。

(1)出示计数器。

教师;计数器从右边起,第一位叫个位,第二位叫十位,并在计数器上分别贴上“十位”、“个位”。

(2)教师出示2捆铅笔和4枝铅笔。

这里共有几枝铅笔?(有24枝),有几个十枝和几个一枝。(2个十枝和4个一枝)

[学生回答后,教师分别把2捆铅笔和4枝铅笔分别挂在十位和个位上,接着问:“计数器上应该怎样表示呢?”]

写数时,要先写十位,再写个位.十位上是几,就写几;个位上是几,就写几,这个数写作“24”。

[读数时,先读十位数,再读个位敷。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这个数读作二十四,学生跟读两遍。]

1.教学例3。

[(1)第一行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读给同桌的同学听,教师巡视指导。]

(2)第二行第1题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十位上有4十珠子。个位上一个也没有,试问;这个数该怎么写呢?学生回答后,教师强调,“这个数十位上是4,就写4,个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写0”。因此写作:“40”读作“四十”。

(3)第二行第2、3题让学生尝试,说给同桌的同学听。教师提问个别同学,集体订正。

[教师强调,写数的时候,有几个十,就在十位上写几,个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写“0”占位,如30、40、50……个位上都写“0”。若这些数个位上不写“0”行吗?为什么?]

(4)讨论:33中的两个“3”的意思一样吗?各表示什么?为什么同一数字表示的意义却不同呢?

2.教学100的读写。

(1)出示10捆小棒与计数器。

[提问:这里一共有几捆小棒?几个10?10个十是多少?

教师把10拥小棒捆成一大捆,挂在百位上边。

问一百该怎么写呢?

引导学生说出;先在百位上写“l”,十位与个位上都写“0”这个数写作“100”读作“一百”。]

(2)教师告诉学生计数器上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就是百位。

3.小结。

写数、读数都要从高位起,即从左边起,按数位顺序写,个位或十位上一个也没有写数时要写“0”占位。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第2题(课本第37页)。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提问个别同学:该如何写数,你是怎么想的?集体订正。]

2.做游戏:接通电话

四、布置作业:练习八第5-7题。

【板书设计】

读数、写数

写数时有几个十就在十位上写几,有几个一就在个位上写几。

个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在个位上写0。

读数时,十位上有几个十就读“几十”,个位上有几个一就读“几”。

【教学反思】

在情境中引入读写数的必要性,又通过计数器让学生认识数位,明确读数和写数都要从高位起,从而掌握了读数写数的方法,通过摆小棒和拨计数器上的珠子的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了各个数位上的数字所表示的含义,深化了对数及数位的理解,掌握了100的读写方法。

第3课时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材第39、40页练习八8-1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让学生让学生进一步个位、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2,巩固读、写出100以内的各数。

【重点难点】使学生正确熟练地数数,明确100以内数的顺序。

【教学过程】

一、复习。

l、数数。

(1)一个一个地数,从27数到50,从85数到l00。

(2)十个十个地数,从30数到60,从20数到100。

[2.看题口答。

(1)()个一是一十,十里面有()个一。

(2)()个十是一百,一百里面有()个十。

(3)6个十和2十一组成()。

(4)2个十和5个一组成()。

(5)75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二、新授。

(1)第39页第8题。

[先让学生说说你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数?再让学生回答第8题,学习用数来表达交流。]

(2)第40页第9题。

[你是怎么做的?要注意什么?复习数的组成,让学生数出指定数目的哨子。]

(3)第40页第10题。

[怎样数比较快呢?可以两个两个、五个五个、十个十个地数,理解“10个十是一百”。]

(4)第40页第11题。

独立完成。

[拓展:出示48,让学生继续向后数出5个数。

填空:69,(),(),72.]

(5)第40页第12题。

[思考:卡片上的数可能是多少?培养学生有序思考。]

三、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通过练习进一步加强了数数方法尤其是“拐歪数”的数法,培养了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数感。

第4课时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

【教学内容】教材第41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

[1、发现100以内数的排列顺序的一般规律。

2、初步构建数之间的关系,建立数感。]

【教具准备】100以内数目表一张、例8放大图两幅、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100以内的数,看!它们来了。读一读,打个招呼吧!

[1.读出下列各数。

3576899096100

2.老师报数,学生在本子上写数。

六十九九十三八十三十一百

3.口答。

(1)一个两位数,高位上是5,低位上是9,这个数写作()。

(2)一个数,百位上是l,十位、个位都是0,这个数写作()。]

二、新授。

1.教学例4。

[(1)按照数的顺序.学生逐行独立完成。教师出示放大的100以内数目表,指定学生填写。]

师生共同订正。

(2)让学生回答例4提出的两个问题。

①给十位是3的数涂上绿色,个位是3的数涂上黄色,个位和十位数字相同的数涂上粉色,引导学生逐项完成。

[②你从表里发现哪些有趣的排列?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从横行看、竖行看等来发现。]

从横行看:第一行是填单数,第二行是填双数.每一横行的个位都是1、2、3、4、5、6、7、8、9、0。

从竖行看:每一竖行的个位数都一样,十位上的数是0、1、2、3、4、5、6、7、8、9排列(0没写出来)。

教师提问:第4行第8个数是多少?第5行第8个数是多少?55前面一个数是多少?

[(3)利用发现的规律解决问题,完成41页做一做。]

2.教学例5。

(1)出示小棒图。

教师问:左边有多少根小棒?右边有多少根小棒?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4237

[教师追问:“左右两边的小棒,哪边的多?(左边多)42和37两个数比较。哪个数大?”]

学生回答,老师再做说明,42和37相比较,42大,37小,我们用“”来表示它们的关系。

(2)出示计数器图。

[让学生观察后问:“左边的计数器表示多少?右边的计数器表示多少?”学生回答后,老师板书:2325.又问:“23和25这两个数相比较,哪个数大,哪个数小,应该怎样表示?”老师在○里填上“/span”大家齐读式子两遍。]

另一幅图提问个别学生谁大于谁?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一听。

利用计数器按数位比较数的大小:先比较十位,十位大的数大,十位相同的在比较个位,个位大的数大。

3.做课本第42页“做一做”。

[先让学生独立做题,教师巡视指导,对有困难学生可对照数目表,做完后集体订正。

在比较18和81,98和89时,说说为什么81和98大?

强调:虽然每组数中所用的数字一样,但数字的位置不同,两个数的大小也不同。]

4、引入数轴,呈现44页第2题,教师:你们能在上边为70-80这些数找出它们的家吗?

教师:都是数为什么70离80那么远,离71那么近呢?

[学生思考后交流,教师小结:两个数相差的越多,就离得越远;相差的越少,就离得越近。]

三、练习。

1、把下列卡片按数的大小顺序,先从小到大排,再从大到小重新排列。

3560719019100

[教师先指定一个学生按从小到大排,排完后,齐读各数。然后打乱次序,再指定一个学生把这些卡片按数的大小,从大到小重新排列。]

2、比大小,在○填上“”、“/SPAN”或口填适当的数。

47○3788○90□95□66

35○3661○59□75□□

[3、游戏题:找朋友]

四、课堂总结:我们已经认识了100以内的数,我们将会继续认识更多的数。

五、布置作业:练习九第1、2题。

【教学反思】

在教学时,我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让每个学生独立填写百数表,加深了对各数顺序的理解,为理解排列规律打下了基础。再通过对百数表横、竖、斜各方位的观察,发现隐含在其中的一些有趣的排列规律,发展了学生思维,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学生学的兴趣盎然。

第5课时多些,少些

【教学内容】教材第42页例6及相关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比较,使学生感知100以内的数,会运用“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描述两个数的大小关系。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初步学习对数量的估计,逐步建立数感。]

3、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

【重点难点】正确运用“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描述两个数的大小关系。在比较中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具准备】例6的投影片、小小养殖场和巩固练习l以及游戏题的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按顺序写敷.

2、62后面连续的五个数是()。

62后面的第五个数是()。

3、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把下列各数排列起来。

35877062156]

4、谈话导入:

教师:快来看!他们在玩跷跷板。小老虎们玩得多高兴呀!小熊看到了,它也想玩,它找来了好朋友小兔,可是他们怎么也玩不起来,为什么呢?

教师:轻重是比出来的,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进行比较。在数学上我们会经常比较什么呢?

5、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就来比一比,说一说数的大小。

二、新授。

1、投影出示例6.

在操作中初步直观感知“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

教师:红球有几个?(58个)蓝球有几个?(15个)黄球有几个?(10个)

[大家一起从15数到58,数的过程体会到15到58要经过好多的数。

教师告诉学生,58比15多得多,15比58少得多,象刚才的题目我们就可以说,红球比蓝球多得多,那篮球比红球少得多。

请一个同学从10数到15,从中感受到l0到15比较接近,我们就可以说15比10多一些,象刚才的题目,我们就可以说黄球比蓝球少一些.]

教师问:红球和黄球比呢?

小结比较方法:①直观观察比较②借助推理进行比较

2.投影出示小小养殖场。

[小组讨论:小小养殖场,谁比谁多一些,谁比谁多的多,谁比谁少一些.

学生分小组讨论得出结论:鹅比鸭少一些,鹅比鸡少得多,鸡比鸭多的多等等.]

三、巩固练习。

1.小娟有37张邮票.(投影片出示)

[本题可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中交流。(1)小明可能有几张邮票?(2)小红可能有几张邮票?]

2、第43页“做一做”

[4人小组根据题意每人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说一句话。]

3、练习九:

[第4题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提问个别学生,集体订正.

数学游戏题:猜一猜瓶子里有多少个珠子?]

4.下面各数中,谁比谁多一些,谁比谁多得多,谁比谁少一些?

151745

四、课堂总结:

在比较的过程中,我们认识了“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我们也利用它们把比的结果说的更清楚了。下课后,请同学们也在生活中多运用运用它吧。

【教学反思】

通过教学,让孩子会用“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等词描述两个100以内数的大小关系,进一步培养数感。这部分内容是以前教材所没有的。教材提供给孩子比三种颜色的球的场景,引导孩子交流得出“蓝球比黄球多一些”,通过启发孩子思考“还可以怎样说”,得到相对的另一种表述“黄球比蓝球少一些”,并初步学习应用“多一些”“少一些”描述两个数量间的多少关系;通过“红球比黄球多得多”的另外一种表述,让孩子试着在理解“少的多”含义。

第6课时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教材第46页例7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会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数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能穿几串”中理解几十里面有几个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大家玩过串珠游戏吗?

出示例7。

这里有些珠子,你会穿吗?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二、互动新授

1、教学例7

出示题目的要求:有58个珠子,10个穿一串,能穿几串?

[(1)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个别汇报。]

(2)要想知道能穿几串,该怎样解答?体会接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A、画图。圈一圈。

B、数的组成。58里面有5个十和8个一。所以能穿5串,还剩8个。]

(3)验证。1串是10个,5串就是50个,剩下的8个,正好是58个。解答正确。

2、想一想:如果是5个珠子穿一串,能穿几串?

[可以运用例7中的画图策略或数的组成来解决,还可以利用10与5的关系来解决这个问题。]

三、巩固梳理,拓展应用

1、完成第46页的做一做。

[鼓励学生思考:数目较大时,如果不用圈一圈的方法,你能知道装几袋吗?你是怎么想的?鼓励学生用数的组成的方法解决。]

2、完成第47页练习十第1~4题。

[建议学生首先分清要分的“单位”不同,第1、2题物体的总数没有直接给出,隐藏在文字和图中,需要学生找出来,再用数的组成去解决,如果选择用圈一圈的策略就不需要找出总数,反而简单。第3题要用到“一打一打”装的情况,一打12个,数较大,圈的过程中应细心。]

四、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58个珠子,10个穿一串,能穿几串?

圈一圈:能穿5串

数的组成:58里面有5个十和8个一,所以能穿5串,还剩8个。

检测:5串是50个,还有剩下的8个,正好是58个。解答正确。

【教学反思】

通过对穿珠子这一情境的教学,让学生通过分一分、圈一圈的活动形成了表象,从而进一步解决问题,学生的解题策略体现了多样化,用画图、数的组成、十个十个的数数、列算式等方法,让学生认识到利用数的组成是目前最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7课时整十数加一位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内容】教材第48页例8。

【教学目标】

1、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2、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重点难点】能运用数的组成和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等方法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教具准备】例8的课件、游戏题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答下面各题。

1.36里面有()个十和()十一。

2.5个十和7个一是()。

3.65里由()个十和()十一组成的。

4.2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

二、新授。

1.教学例8.

(1)课件演示:妈妈买了3排的乐百氏饮料,每排10瓶,小明买了2瓶乐百氏饮料,他们一共买了几瓶乐百氏饮料?怎样列算式?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30+2=32

[提问:30+2表示几个十与几个一,合起来是多少?

引导学生说出:3个十和2十一合起来是32。]

(2)从32瓶中拿走2瓶(课件演示)。

提问:还剩多少瓶?怎样列式?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32—2=30

[(3)提问:2个一加3个十共是多少?

怎样列算式?

学生回答,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2+30=32]

2.练习:第48页“做一做”。

第1题:

[先让学生摆小棒,再对着摆的小棒写算式。

学生写完后,指定一个学生到黑板前演示列式计算,并集体订正。]

第2题:

[以做游戏的形式出现,看看谁的头脑最灵活。]

3、小结:本节课学习的整十数加一位数,几十加几就是加上几个一,结果是几十几。

三、巩固练习

1.口算下面各题.

(1)50+630+760+920+8

6+507+309+608+20

(2)90+820+350+970+6

98-823-359-976-6

[说明:卡片正面写50+6,背面写6+50,口算时先让一名学生看正面的题目并口算得数,再让另一名学生说出背面的题目并口算,如果学生有困难,再翻到背面让学生看一看口算。]

2.做练习十一的第1题。

[引导学生观察并说说:你有什么发现?你的发现能帮我们算得又对又快吗?说说你的想法。然后在计算,最后总结;一加两减,利用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可以使计算又对又快。]

四、布置作业

30+8=77-7=70+2=

9+20=10+5=28-8=

65-5=3+20=90+9=

【板书设计】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30+2=3232-2=30

2+30=3232-30=2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利用情境图,采用直观的教学方法,学生获得直观的表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勇闯社交是买写字本的情景将学生带入到了生动的生活情境中,从而提出问题,在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方法,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使学生掌握了计算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创新意识。

第8课时整十数加一位和相应的减法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材第49、50页练习十一第2-8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2、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重点难点】巩固口算方法,运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答下面各题。

1.36里面有()个十和()十一。

2.5个十和7个一是()。

3.65里由()个十和()十一组成的。

4.2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

二、新授。

1.第49页第4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第49页第2题。

[读题。知道了什么?问题是什么?怎么解决?怎样检验?

小结:求够不够的题目,就是要把实际数量算出来,然后和给出的数量比大小。加强笔头表达能力,表达思考的过程落实在书面上,比如;50+3=53,5355,够了。]

3.第49页第3、5题。

[思考第5题可以让学生独立解决,再根据算式进行追问:小猫吃了8条鱼,为什还要加上8呢?引导学生弄清8条、40条和一共钓的条数之间的关系,及时纠正见吃就减的问题,培养学生的逆向思考的能力。]

4.第50页第6、7题。

[第6题:引导学生说出了解了什么信息后,讨论思考:这道题解决的是关于跳绳的问题。“35人”这个信息和解决这个问题有关系吗?有什么关系?

第7题是复习比多比少的问题。]

5.第50页第8题。

[可以引导学生思考:25是有2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33是有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三、课堂总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练习,熟练的掌握了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口算方法,提高了计算速度和准确率,并能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合适的解答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练习,在巩固加、减法之间关系的基础上,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思考,并及时纠正了“见吃就减”的思想。注重了学生理解题意能力的培养,从而达到很好地解决问题的目的。

第9课时摆一摆、想一想

【教学内容】教材第51页的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摆小圆片,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观察、猜想等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

3.培养学生间合作能力、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在活动中感悟位值思想。

【教学难点】在活动中感悟有序思考的价值。

【教具准备】两位数的数位表,4个小圆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1、谈话导入

1、今天我们用珠子和数位表上一节数学课。

2、复习。

[教师:在数位表中,右边起第一位叫什么位?(个位)第二位叫什么位?(十位)

教师拿出一个数字卡片“1”放在个位表示多少?(一个一)

若数字卡片“1”放在十位上表示多少?(一个十)

教师强调:“1”放在不同的数位就有不同的表示方法,可以表示一个一,一个十,一个百……]

二、在操作中感受位值思想

[1.出示两个小圆片,(学生拿出相应学具)现在大家四人一小组进行分工协作,三个人摆不同的数,一个人负责记录,然后每组派代表汇报。]

2.为什么两个圆片放人不同的地方,表示的数不同?

因为放在不同数位表示的数不同,个位上的两个小圆片表示2十一,十位上的两个小圆片表示2个十。如果一个小圆片放在个位、一个放在十位表示1个十和1个一组成的数是11。

看来小圆片在数位表中所在的位置太重要了,我们把圆片挪来挪去就表示大小不同的三个数,分别是2、11和20。

3.出示三个小圆片,(学生拿出相应的学具)分小组学生动手操作,摆出的数各表示什么?

[学生小组合作后汇报:用3个圆片可以摆出5个数。分别是3、12、21和30。你知道怎样摆能表示最小的数吗?怎样摆能表示最大的数?]

4.若4个小圆片呢?(学生继续动手摆)摆出的数各表示什么。

5.在操作中学生体会有序思考

[教师提问,学生摆后回答:

(1)两个小圆片可摆出几个数?(3个数)

(2)三个小圆片可摆出几个数?(4个数)

(3)四个小圆片可摆出几个数?(5个数)

(4)谁能说一说五个小圆片可摆出不同几个数?(6个数)

教师:圆片的个数和所摆出的数的个数有什么联系呢?

圆片的个数十l=摆出的数的个数

提问:用8个小圆片,可以摆出几个不同的数?(9个数)

提问:不用摆,你能说出用9个圆片可以表示出哪些数吗?]

6、教师小结:刚才我们摆一个圆片表示2个数,2个圆片表示3个数,3个圆片表示4个数。。。。。。摆9个圆片表示了10个数,那么摆10个圆片能表示几个数?学生猜测,

教师:这个问题留给大家,请学生课外去进行探索。

三、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虽然只用几个圆片和一个数位表,但却进行了一些深入的探索,如果让大家给这节课起个名字,你们打算叫xx的圆片。其实,这节课叫什么名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能够从这节课中学到什么,悟出什么。]

四、课堂作业

[在○里填上””、“/SPAN”或“=”。

35○5378○6913○31

70+9○7963-3○701+80○81

65○65+537○37-1100○90+9]

四、课外实践作业

每个同学回家后分别拿9个和10个小圆片,摆出不同的数给爸爸、妈妈看,看谁摆的又快又对。

【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数学实践活动课,鉴于学生的年龄特点,该实践活动能够充分利用儿童喜欢动手操作的心理,设计一些有层次的“玩法”:尝试摆、探究摆、运用摆、模仿写,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感悟100以内的数和相关的基础知识。在让学生体验知识的过程中,不仅注重了“基础知识的感悟”,而且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一些数学的意识,如猜想、验证等。学生在猜测用“不用摆,你能说出用9个圆片可以表示出哪些数吗?”后,教师质疑:“到底对不对,我们可以怎么办?”、“那好就动手摆摆看。”……设计的意图并不在于让学生掌握这个知识,而是有一种“验证”的体验,逐步培养学生检验的意识。

小学数学第二册第四单元教案人教版


小学数学第二册第四单元教案人教版

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

第1课时数数,数的组成

【教学内容】教材第34页的例1和第35页例2的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能够熟练地一个一个地或一十一十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个数。

[2.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能力以及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重点难点】认识计数单位“一”、“十”和“百”,熟练地拐歪数100以内的数。

【教具准备】小棒100根、橡皮筋10根、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回答问题:

1个十和2个一组成()

20是()个十组成的

5个一和1个十组成()

()个十和()个一组成17]

2.投影出示第33页百羊图。

提出问题:

(1)画面上有几个小朋友?(4个)

(2)他们在干什么?(数一共有几只羊)

(3)他们都说了些什么?(有的说大概有100只,有的说比20只多得多……)

[教师:他们回答对吗?这些羊大概有几只?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数数、数的组成。]

二、新授。

1.教学例1。

(1)教师:同学们拿出小棒,一根一根地数,数出l0根用橡皮筋捆成一捆(学生动手操作)。10个一是多少,(10个一是一十)(板书)是几捆?(一捆)继续数出10根捆一捆。

[教师:你们如果再接着数出9根,现在一共是几根?(29根)

教师:大家数到29根小棒,如果再添上一根是多少根?(30根)满10根又要捆一捆,现在一共有几捆?(3捆)]

(2)教师拿出一排木块,全班同学数一数有几块?(10块)拿3排木块是多少块?(30块)再加2块呢?(32块)接着再加3块现在一共是几块?(35块)

(3)教师:刚才我们已数出30根小棒是几捆?(3捆)如果加入7捆小棒现在一共是几捆(10捆)?10捆是几根小棒呢?(100根)10个十是一百。(板书)

[教师:数物体的个数可以1个1个地数,还可以10个l0个地数,10个十是多少?(10个十是100)]

2.教学例2。

(1)数小棒从三十五数到四十二。

[教师:请同学们拿出35根小棒,看谁拿得快(3捆又5根),再一根一根往下数一直数到四十二。(强调数到三十九根再数一根是多少)]

四十二根是几捆又几根?

(2)离开实物直接数数,从八十八数到一百.

(3)做课本第35页例2上面的“做一做”。

[让学生独立做,先从五十六根小棒数到六十三根,再接着数到七十二根,有些学生可能对五十九后面,六十九后面的数是什么有困难,老师要给予辅导。]

教师出示3捆又5根小棒问学生现在一共是多少根小棒?(35根小棒)引导学生认真观察。

35根小棒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35根小棒是由3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3个十和5个一组成多少呢?(3个十和5个一组成35)

三、巩固练习。

1.做课本第35页例2下面的“做一做”。

[首先让学生认真观察图形,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独立完成后,把你的想法告诉同桌的同学。]

2.再投影出示第33页图。

[提问个别学生:画面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这些羊有几只?]

[3、两人一组,互相说一说自己的学号,再说出它的组成。

甲:我是15号。十五是由1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

乙:我是50号.五十是由5个十组成的。

丙:我是32号.三十二是由3个十和2十一组成的。]

四、布置作业:练习八第1-3题。

【板书设计】

数数数的组成

10个一是十二十九添1是三十

10个十是一百九十九添1十一百

七十是七个十。

4个十和6个一是四十六。

【教学反思】

在课前我了解了绝大部分学生口头数数的能力,从反映出来的情况看,学生的数数只是唱数,对准确地数出物体的个数,还是有困难的,学生所形成的100以内的数的数感的层次还比较低。因此,我从学生的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出发,为学生提供学生熟悉的数量是100的实物花生,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实际数出物体个数的过程中,体会数是数出来的。

第2课时读数、写数

【教学内容】教材第36页例3的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2、能正确地读、写出100以内的各数。

【重点难点】正确的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写数、读数的方法。

【教具准备】计数器1个小棒100根铅笔24枝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l、数数。

(1)一个一个地数,从27数到50,从85数到l00。

(2)十个十个地数,从30数到60,从20数到100。]

2.看题口答。

(1)()个一是一十,十里面有()个一。

(2)()个十是一百,一百里面有()个十。

(3)6个十和2十一组成()。

(4)2个十和5个一组成()。

(5)75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3.教师报数,学生摆小棒。

16,25,50,68。]

二、新授。

(1)出示计数器。

教师;计数器从右边起,第一位叫个位,第二位叫十位,并在计数器上分别贴上“十位”、“个位”。

(2)教师出示2捆铅笔和4枝铅笔。

这里共有几枝铅笔?(有24枝),有几个十枝和几个一枝。(2个十枝和4个一枝)

[学生回答后,教师分别把2捆铅笔和4枝铅笔分别挂在十位和个位上,接着问:“计数器上应该怎样表示呢?”]

写数时,要先写十位,再写个位.十位上是几,就写几;个位上是几,就写几,这个数写作“24”。

[读数时,先读十位数,再读个位敷。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这个数读作二十四,学生跟读两遍。]

1.教学例3。

[(1)第一行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读给同桌的同学听,教师巡视指导。]

(2)第二行第1题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十位上有4十珠子。个位上一个也没有,试问;这个数该怎么写呢?学生回答后,教师强调,“这个数十位上是4,就写4,个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写0”。因此写作:“40”读作“四十”。

(3)第二行第2、3题让学生尝试,说给同桌的同学听。教师提问个别同学,集体订正。

[教师强调,写数的时候,有几个十,就在十位上写几,个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写“0”占位,如30、40、50……个位上都写“0”。若这些数个位上不写“0”行吗?为什么?]

(4)讨论:33中的两个“3”的意思一样吗?各表示什么?为什么同一数字表示的意义却不同呢?

2.教学100的读写。

(1)出示10捆小棒与计数器。

[提问:这里一共有几捆小棒?几个10?10个十是多少?

教师把10拥小棒捆成一大捆,挂在百位上边。

问一百该怎么写呢?

引导学生说出;先在百位上写“l”,十位与个位上都写“0”这个数写作“100”读作“一百”。]

(2)教师告诉学生计数器上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就是百位。

3.小结。

写数、读数都要从高位起,即从左边起,按数位顺序写,个位或十位上一个也没有写数时要写“0”占位。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第2题(课本第37页)。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提问个别同学:该如何写数,你是怎么想的?集体订正。]

2.做游戏:接通电话

四、布置作业:练习八第5-7题。

【板书设计】

读数、写数

写数时有几个十就在十位上写几,有几个一就在个位上写几。

个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在个位上写0。

读数时,十位上有几个十就读“几十”,个位上有几个一就读“几”。

【教学反思】

在情境中引入读写数的必要性,又通过计数器让学生认识数位,明确读数和写数都要从高位起,从而掌握了读数写数的方法,通过摆小棒和拨计数器上的珠子的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了各个数位上的数字所表示的含义,深化了对数及数位的理解,掌握了100的读写方法。

第3课时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材第39、40页练习八8-1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让学生让学生进一步个位、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2,巩固读、写出100以内的各数。

【重点难点】使学生正确熟练地数数,明确100以内数的顺序。

【教学过程】

一、复习。

l、数数。

(1)一个一个地数,从27数到50,从85数到l00。

(2)十个十个地数,从30数到60,从20数到100。

[2.看题口答。

(1)()个一是一十,十里面有()个一。

(2)()个十是一百,一百里面有()个十。

(3)6个十和2十一组成()。

(4)2个十和5个一组成()。

(5)75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二、新授。

(1)第39页第8题。

[先让学生说说你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数?再让学生回答第8题,学习用数来表达交流。]

(2)第40页第9题。

[你是怎么做的?要注意什么?复习数的组成,让学生数出指定数目的哨子。]

(3)第40页第10题。

[怎样数比较快呢?可以两个两个、五个五个、十个十个地数,理解“10个十是一百”。]

(4)第40页第11题。

独立完成。

[拓展:出示48,让学生继续向后数出5个数。

填空:69,(),(),72.]

(5)第40页第12题。

[思考:卡片上的数可能是多少?培养学生有序思考。]

三、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通过练习进一步加强了数数方法尤其是“拐歪数”的数法,培养了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数感。

第4课时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

【教学内容】教材第41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

[1、发现100以内数的排列顺序的一般规律。

2、初步构建数之间的关系,建立数感。]

【教具准备】100以内数目表一张、例8放大图两幅、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100以内的数,看!它们来了。读一读,打个招呼吧!

[1.读出下列各数。

3576899096100

2.老师报数,学生在本子上写数。

六十九九十三八十三十一百

3.口答。

(1)一个两位数,高位上是5,低位上是9,这个数写作()。

(2)一个数,百位上是l,十位、个位都是0,这个数写作()。]

二、新授。

1.教学例4。

[(1)按照数的顺序.学生逐行独立完成。教师出示放大的100以内数目表,指定学生填写。]

师生共同订正。

(2)让学生回答例4提出的两个问题。

①给十位是3的数涂上绿色,个位是3的数涂上黄色,个位和十位数字相同的数涂上粉色,引导学生逐项完成。

[②你从表里发现哪些有趣的排列?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从横行看、竖行看等来发现。]

从横行看:第一行是填单数,第二行是填双数.每一横行的个位都是1、2、3、4、5、6、7、8、9、0。

从竖行看:每一竖行的个位数都一样,十位上的数是0、1、2、3、4、5、6、7、8、9排列(0没写出来)。

教师提问:第4行第8个数是多少?第5行第8个数是多少?55前面一个数是多少?

[(3)利用发现的规律解决问题,完成41页做一做。]

2.教学例5。

(1)出示小棒图。

教师问:左边有多少根小棒?右边有多少根小棒?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4237

[教师追问:“左右两边的小棒,哪边的多?(左边多)42和37两个数比较。哪个数大?”]

学生回答,老师再做说明,42和37相比较,42大,37小,我们用“”来表示它们的关系。

(2)出示计数器图。

[让学生观察后问:“左边的计数器表示多少?右边的计数器表示多少?”学生回答后,老师板书:2325.又问:“23和25这两个数相比较,哪个数大,哪个数小,应该怎样表示?”老师在○里填上“/P

”大家齐读式子两遍。]

另一幅图提问个别学生谁大于谁?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一听。

利用计数器按数位比较数的大小:先比较十位,十位大的数大,十位相同的在比较个位,个位大的数大。

3.做课本第42页“做一做”。

[先让学生独立做题,教师巡视指导,对有困难学生可对照数目表,做完后集体订正。

在比较18和81,98和89时,说说为什么81和98大?

强调:虽然每组数中所用的数字一样,但数字的位置不同,两个数的大小也不同。]

4、引入数轴,呈现44页第2题,教师:你们能在上边为70-80这些数找出它们的家吗?

教师:都是数为什么70离80那么远,离71那么近呢?

[学生思考后交流,教师小结:两个数相差的越多,就离得越远;相差的越少,就离得越近。]

三、练习。

1、把下列卡片按数的大小顺序,先从小到大排,再从大到小重新排列。

3560719019100

[教师先指定一个学生按从小到大排,排完后,齐读各数。然后打乱次序,再指定一个学生把这些卡片按数的大小,从大到小重新排列。]

2、比大小,在○填上“”、“/P

”或口填适当的数。

47○3788○90□95□66

35○3661○59□75□□

[3、游戏题:找朋友]

四、课堂总结:我们已经认识了100以内的数,我们将会继续认识更多的数。

五、布置作业:练习九第1、2题。

【教学反思】

在教学时,我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让每个学生独立填写百数表,加深了对各数顺序的理解,为理解排列规律打下了基础。再通过对百数表横、竖、斜各方位的观察,发现隐含在其中的一些有趣的排列规律,发展了学生思维,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学生学的兴趣盎然。

第5课时多些,少些

【教学内容】教材第42页例6及相关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比较,使学生感知100以内的数,会运用“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描述两个数的大小关系。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初步学习对数量的估计,逐步建立数感。]

3、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

【重点难点】正确运用“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描述两个数的大小关系。在比较中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具准备】例6的投影片、小小养殖场和巩固练习l以及游戏题的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按顺序写敷.

2、62后面连续的五个数是()。

62后面的第五个数是()。

3、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把下列各数排列起来。

35877062156]

4、谈话导入:

教师:快来看!他们在玩跷跷板。小老虎们玩得多高兴呀!小熊看到了,它也想玩,它找来了好朋友小兔,可是他们怎么也玩不起来,为什么呢?

教师:轻重是比出来的,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进行比较。在数学上我们会经常比较什么呢?

5、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就来比一比,说一说数的大小。

二、新授。

1、投影出示例6.

在操作中初步直观感知“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

教师:红球有几个?(58个)蓝球有几个?(15个)黄球有几个?(10个)

[大家一起从15数到58,数的过程体会到15到58要经过好多的数。

教师告诉学生,58比15多得多,15比58少得多,象刚才的题目我们就可以说,红球比蓝球多得多,那篮球比红球少得多。

请一个同学从10数到15,从中感受到l0到15比较接近,我们就可以说15比10多一些,象刚才的题目,我们就可以说黄球比蓝球少一些.]

教师问:红球和黄球比呢?

小结比较方法:①直观观察比较②借助推理进行比较

2.投影出示小小养殖场。

[小组讨论:小小养殖场,谁比谁多一些,谁比谁多的多,谁比谁少一些.

学生分小组讨论得出结论:鹅比鸭少一些,鹅比鸡少得多,鸡比鸭多的多等等.]

三、巩固练习。

1.小娟有37张邮票.(投影片出示)

[本题可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中交流。(1)小明可能有几张邮票?(2)小红可能有几张邮票?]

2、第43页“做一做”

[4人小组根据题意每人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说一句话。]

3、练习九:

[第4题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提问个别学生,集体订正.

数学游戏题:猜一猜瓶子里有多少个珠子?]

4.下面各数中,谁比谁多一些,谁比谁多得多,谁比谁少一些?

151745

四、课堂总结:

在比较的过程中,我们认识了“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我们也利用它们把比的结果说的更清楚了。下课后,请同学们也在生活中多运用运用它吧。

【教学反思】

通过教学,让孩子会用“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等词描述两个100以内数的大小关系,进一步培养数感。这部分内容是以前教材所没有的。教材提供给孩子比三种颜色的球的场景,引导孩子交流得出“蓝球比黄球多一些”,通过启发孩子思考“还可以怎样说”,得到相对的另一种表述“黄球比蓝球少一些”,并初步学习应用“多一些”“少一些”描述两个数量间的多少关系;通过“红球比黄球多得多”的另外一种表述,让孩子试着在理解“少的多”含义。

第6课时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教材第46页例7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会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数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能穿几串”中理解几十里面有几个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大家玩过串珠游戏吗?

出示例7。

这里有些珠子,你会穿吗?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二、互动新授

1、教学例7

出示题目的要求:有58个珠子,10个穿一串,能穿几串?

[(1)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个别汇报。]

(2)要想知道能穿几串,该怎样解答?体会接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A、画图。圈一圈。

B、数的组成。58里面有5个十和8个一。所以能穿5串,还剩8个。]

(3)验证。1串是10个,5串就是50个,剩下的8个,正好是58个。解答正确。

2、想一想:如果是5个珠子穿一串,能穿几串?

[可以运用例7中的画图策略或数的组成来解决,还可以利用10与5的关系来解决这个问题。]

三、巩固梳理,拓展应用

1、完成第46页的做一做。

[鼓励学生思考:数目较大时,如果不用圈一圈的方法,你能知道装几袋吗?你是怎么想的?鼓励学生用数的组成的方法解决。]

2、完成第47页练习十第1~4题。

[建议学生首先分清要分的“单位”不同,第1、2题物体的总数没有直接给出,隐藏在文字和图中,需要学生找出来,再用数的组成去解决,如果选择用圈一圈的策略就不需要找出总数,反而简单。第3题要用到“一打一打”装的情况,一打12个,数较大,圈的过程中应细心。]

四、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58个珠子,10个穿一串,能穿几串?

圈一圈:能穿5串

数的组成:58里面有5个十和8个一,所以能穿5串,还剩8个。

检测:5串是50个,还有剩下的8个,正好是58个。解答正确。

【教学反思】

通过对穿珠子这一情境的教学,让学生通过分一分、圈一圈的活动形成了表象,从而进一步解决问题,学生的解题策略体现了多样化,用画图、数的组成、十个十个的数数、列算式等方法,让学生认识到利用数的组成是目前最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7课时整十数加一位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内容】教材第48页例8。

【教学目标】

1、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2、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重点难点】能运用数的组成和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等方法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教具准备】例8的课件、游戏题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答下面各题。

1.36里面有()个十和()十一。

2.5个十和7个一是()。

3.65里由()个十和()十一组成的。

4.2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

二、新授。

1.教学例8.

(1)课件演示:妈妈买了3排的乐百氏饮料,每排10瓶,小明买了2瓶乐百氏饮料,他们一共买了几瓶乐百氏饮料?怎样列算式?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30+2=32

[提问:30+2表示几个十与几个一,合起来是多少?

引导学生说出:3个十和2十一合起来是32。]

(2)从32瓶中拿走2瓶(课件演示)。

提问:还剩多少瓶?怎样列式?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32—2=30

[(3)提问:2个一加3个十共是多少?

怎样列算式?

学生回答,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2+30=32]

2.练习:第48页“做一做”。

第1题:

[先让学生摆小棒,再对着摆的小棒写算式。

学生写完后,指定一个学生到黑板前演示列式计算,并集体订正。]

第2题:

[以做游戏的形式出现,看看谁的头脑最灵活。]

3、小结:本节课学习的整十数加一位数,几十加几就是加上几个一,结果是几十几。

三、巩固练习

1.口算下面各题.

(1)50+630+760+920+8

6+507+309+608+20

(2)90+820+350+970+6

98-823-359-976-6

[说明:卡片正面写50+6,背面写6+50,口算时先让一名学生看正面的题目并口算得数,再让另一名学生说出背面的题目并口算,如果学生有困难,再翻到背面让学生看一看口算。]

2.做练习十一的第1题。

[引导学生观察并说说:你有什么发现?你的发现能帮我们算得又对又快吗?说说你的想法。然后在计算,最后总结;一加两减,利用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可以使计算又对又快。]

四、布置作业

30+8=77-7=70+2=

9+20=10+5=28-8=

65-5=3+20=90+9=

【板书设计】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30+2=3232-2=30

2+30=3232-30=2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利用情境图,采用直观的教学方法,学生获得直观的表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勇闯社交是买写字本的情景将学生带入到了生动的生活情境中,从而提出问题,在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方法,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使学生掌握了计算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创新意识。

第8课时整十数加一位和相应的减法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材第49、50页练习十一第2-8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2、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重点难点】巩固口算方法,运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答下面各题。

1.36里面有()个十和()十一。

2.5个十和7个一是()。

3.65里由()个十和()十一组成的。

4.2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

二、新授。

1.第49页第4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第49页第2题。

[读题。知道了什么?问题是什么?怎么解决?怎样检验?

小结:求够不够的题目,就是要把实际数量算出来,然后和给出的数量比大小。加强笔头表达能力,表达思考的过程落实在书面上,比如;50+3=53,5355,够了。]

3.第49页第3、5题。

[思考第5题可以让学生独立解决,再根据算式进行追问:小猫吃了8条鱼,为什还要加上8呢?引导学生弄清8条、40条和一共钓的条数之间的关系,及时纠正见吃就减的问题,培养学生的逆向思考的能力。]

4.第50页第6、7题。

[第6题:引导学生说出了解了什么信息后,讨论思考:这道题解决的是关于跳绳的问题。“35人”这个信息和解决这个问题有关系吗?有什么关系?

第7题是复习比多比少的问题。]

5.第50页第8题。

[可以引导学生思考:25是有2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33是有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三、课堂总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练习,熟练的掌握了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口算方法,提高了计算速度和准确率,并能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合适的解答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练习,在巩固加、减法之间关系的基础上,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思考,并及时纠正了“见吃就减”的思想。注重了学生理解题意能力的培养,从而达到很好地解决问题的目的。

第9课时摆一摆、想一想

【教学内容】教材第51页的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摆小圆片,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观察、猜想等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

3.培养学生间合作能力、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在活动中感悟位值思想。

【教学难点】在活动中感悟有序思考的价值。

【教具准备】两位数的数位表,4个小圆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1、谈话导入

1、今天我们用珠子和数位表上一节数学课。

2、复习。

[教师:在数位表中,右边起第一位叫什么位?(个位)第二位叫什么位?(十位)

教师拿出一个数字卡片“1”放在个位表示多少?(一个一)

若数字卡片“1”放在十位上表示多少?(一个十)

教师强调:“1”放在不同的数位就有不同的表示方法,可以表示一个一,一个十,一个百……]

二、在操作中感受位值思想

[1.出示两个小圆片,(学生拿出相应学具)现在大家四人一小组进行分工协作,三个人摆不同的数,一个人负责记录,然后每组派代表汇报。]

2.为什么两个圆片放人不同的地方,表示的数不同?

因为放在不同数位表示的数不同,个位上的两个小圆片表示2十一,十位上的两个小圆片表示2个十。如果一个小圆片放在个位、一个放在十位表示1个十和1个一组成的数是11。

看来小圆片在数位表中所在的位置太重要了,我们把圆片挪来挪去就表示大小不同的三个数,分别是2、11和20。

3.出示三个小圆片,(学生拿出相应的学具)分小组学生动手操作,摆出的数各表示什么?

[学生小组合作后汇报:用3个圆片可以摆出5个数。分别是3、12、21和30。你知道怎样摆能表示最小的数吗?怎样摆能表示最大的数?]

4.若4个小圆片呢?(学生继续动手摆)摆出的数各表示什么。

5.在操作中学生体会有序思考

[教师提问,学生摆后回答:

(1)两个小圆片可摆出几个数?(3个数)

(2)三个小圆片可摆出几个数?(4个数)

(3)四个小圆片可摆出几个数?(5个数)

(4)谁能说一说五个小圆片可摆出不同几个数?(6个数)

教师:圆片的个数和所摆出的数的个数有什么联系呢?

圆片的个数十l=摆出的数的个数

提问:用8个小圆片,可以摆出几个不同的数?(9个数)

提问:不用摆,你能说出用9个圆片可以表示出哪些数吗?]

6、教师小结:刚才我们摆一个圆片表示2个数,2个圆片表示3个数,3个圆片表示4个数。。。。。。摆9个圆片表示了10个数,那么摆10个圆片能表示几个数?学生猜测,

教师:这个问题留给大家,请学生课外去进行探索。

三、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虽然只用几个圆片和一个数位表,但却进行了一些深入的探索,如果让大家给这节课起个名字,你们打算叫xx的圆片。其实,这节课叫什么名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能够从这节课中学到什么,悟出什么。]

四、课堂作业

[在○里填上””、“/P

”或“=”。

35○5378○6913○31

70+9○7963-3○701+80○81

65○65+537○37-1100○90+9]

四、课外实践作业

每个同学回家后分别拿9个和10个小圆片,摆出不同的数给爸爸、妈妈看,看谁摆的又快又对。

【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数学实践活动课,鉴于学生的年龄特点,该实践活动能够充分利用儿童喜欢动手操作的心理,设计一些有层次的“玩法”:尝试摆、探究摆、运用摆、模仿写,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感悟100以内的数和相关的基础知识。在让学生体验知识的过程中,不仅注重了“基础知识的感悟”,而且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一些数学的意识,如猜想、验证等。学生在猜测用“不用摆,你能说出用9个圆片可以表示出哪些数吗?”后,教师质疑:“到底对不对,我们可以怎么办?”、“那好就动手摆摆看。”……设计的意图并不在于让学生掌握这个知识,而是有一种“验证”的体验,逐步培养学生检验的意识。

数学-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全册教案-第六单元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那你有没有为了一个问题而去做过一份教案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数学-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全册教案-第六单元”,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详细介绍:内容过多且设计不可显示内容过多,点击此处打开或鼠标右键选择另存为下载

第六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减法

单元教材分析:100以内的加减法是生活中常用的数学知识,是生活数学的最好体现,它的学习对学生学习多位数加减法以及乘除法的基础,同时也是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心算。因此这一单元的教学是全册的重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对以后的计算的正确和迅速程度产生直接影响,不仅有利于学生在用数学中进一步领会加减法的含义,而且还可以为今后发现和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打下基础。本单元的计算按难易程度分三段编排: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各节中教学内容的编排大体分为三个层次:一、以实际情境提供计算题,并呈现多种计算方法,二、让学生动手操作理解和掌握算法,第三、脱离直观手段,让学生思考算法,算出得数。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提出有关计算问题,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教学过程中,由动手操作,观察、交流依靠动手和实物思考到脱离实物思考,遵循了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有利于促进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

在教学中以具体事物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通过动手操作促进学生理解知识,利用小组合作交流与独立思考的方法内化知识,促进思维的发展。

单元教学要求:

1、使学生会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2、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是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3、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计算,培养学习兴趣和计算意识。

单元教学重、难点:

(1)10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教学是本单元的重点

(2)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和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计算是本单元的教学难点。

单元课时安排:

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3课时

2、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4课时

3、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6课时

4、整理和复习…………………………………2课时

NO:1

教学内容:整十数加减整十数(P56—57例1及做一做,练习十1—3T)

教学目的:

1、初步掌握两位数加整十数(不进位)的口算方法,正确进行口算。

2、培养学生的心算能力、仔细审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3、通过小组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掌握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心算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从生活经验入手,培养学生仔细的观察能力

(课件出示场景切换,配上明快的背景音乐:春天在哪里)

1、师:春天到了,你发现了我们周围发生了什么变化?你认识春天的什么花?

(课件切换到夷陵广场或书上的主题图)

2、师:瞧,这些美丽的花将我们的大自然装点得多美啊!你能估计一下,这里大概有多少盆花吗?

大概有多少黄花?多少红花?

3、课件从左慢慢移入一个花农骑车进入。

师:你知道他是干什么的吗?你怎么知道的?

他要去干什么呢?咱们都是少先队员要学着助人为乐,今天我们就去帮助他摆花盆吧!

二、创设情景,在生活中学习。

1、初步认识,出示例1图

师:看这里的鲜花可真漂亮,它们各有几种颜色?有多少盆?你是怎样最快的数出来的?

你能自己看着这些花提出不同的问题吗?

学生分组互相提出问题,并列出算式。

2、信息反馈,交流整理。

师:刚才老师看见小朋友们在小组里说的可认真了,那谁愿意大声的说出自己的问题和算式呢?

师选择的板书算式。1020你是怎么算的呢?这道题哪个组的算法最多?用你自己最想用的方法在组里说一说计算方法。

师:今后在计算时可以用你自己最喜欢的方法计算。

(课件里花农伯伯说:小朋友们快来帮我摆花盆吧。我要搬走10盆花,)

师:同学们,你们能据花农伯伯说的话来完整的说出一个数学问题吗?自己想一想这样解答?你是怎么想的?还有谁有不同的想法

3、巩固练习,

P57面的做一做,用小棒摆一摆,算出结果。

4、观察整理,总结方法。

师:今天我们学的算式,你看看它们有什么特点?它们都是什么数?(他们都是整十数,)

师:在计算时要怎么办?(整十整十的相加减)

三、强化练习,

1、练习十的1T

(出示1T图)老伯伯看见同学们这么热心特地买来矿泉水来谢谢大家了。你能看着图说出图意吗?

师: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解答这道题,并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独立计算后集体订正。

2T:独立计算,并仔细观察。

上下2题什么不同的地方?32里的3表示什么意思?3020里的30又是什么意思?

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在计算时要注意,记数单位相同才能相加,整十的要和整十的相加减,几个一要和几个一相加减。)

3、课堂作业

P58面的3T

看懂图意,独立列式

四、全课总结。

你知道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知识吗?板书课题: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对,我们今天学习的是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在计算时一定要看清楚怎么加减。

NO2

教学内容: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练习课(P584—7T)

教学目的:

1、通过生活情景教学感受社会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2、培养学生数感,并提高学生的心酸能力,

3、通过计算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及逆向思维。

教学重点:灵活解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口算1

206080102050

70-2060-3090-60

2、连加连减口算

3241347210

10-5-26-2-315-5-2

指明学生说出计算过程。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上学期我们还学过连加连减。那你会算整十数的连加连减吗?

今天我们就来试着解答这样的题目。

二、自主探索

1、课件出示第五题,小猴分花生图

要求:(1)看图说出图意,要求还剩多少个花生怎么计算?

(2)列出算式并独立解答

(3)指名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先算什么,在算什么?

2、基础练习。出示第四题基础练习

要求:(1)独立计算,全班订正

(2)比较上下两题,你发现了什么?

(3)小组讨论,整十数的连加连减怎么计算?

(4)师总结算法:整十数的连加连减和10以内的连加连减一样,只是要加在在十位上。

3、情景模拟,出示第6题

师模仿售货员一个学生上来模仿买东西的人,先示范给其他学生看,后要求学生分组模拟。

要求:(1)说清楚自己要买的东西,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根据自己的要求买东西并算出要用去多少钱,付出钱后还要找回多少?

(3)口头列式,并回答。

(4)全班反馈,说一说,你想怎么买,是怎么计算的?

三、巩固练习

课件出示第7题,

师:看小熊想邀请大家到它家里玩,可是只有算的又对又快的孩子才能进它的家,你有信心和它交上好朋友吗?

要求:独立解答。

三、回家帮妈妈算酸她今天买菜用了多少钱,并说出一些整十数连加连减的算式,你是怎么计算的。比一比谁是细心的孩子。

NO:3

教学内容:综合练习课(P59练习十8~11T及思考题)

教学目的:1、练习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

2、创设生活情景,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3、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

教学重点:正确计算整十数加减。

教学准备:小黑板,挂图,口算卡,磁性教具

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

1、403090-50100-80

95-580-80606

4020880-504

4050-3090-60-10

(1)记时,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2)师:说一说,4030=?你是怎样想的?用小棒摆一摆,在小组里说出计算方法。

(3)指名说出计算方法,还有谁的方法不同的?

2、算一算,练一练(第8题)

师出示口算卡片,开火车进行口算练习。

403090-50100-80

95-580-80606

4020880-504

4050-3090-60-10

3、听算

师报算式,生独立计算,然后集体订正,检查听算能力。

104030402030

70-40-3060-20-30

二、读一读,算一算

1、(课件出示P609T)

要求:1、读一读,读懂题意。

2、指明读题加深理解。

3、列式计算,并说一说,你是怎么计算的?

2、磁性教具摆出10T

要求:1、仔细看图,数一数桃和梨的个数。

2、比一比,谁的个数多?

3、指出同样多的部分和多余的部分,

4、想一想,从桃里去掉桃和梨同样多的部分,剩下的是什么?

5、在小组里说一说谁比谁多,谁比谁少,多几个?少几个?再填空。

3、课件出示11T

先出示美丽的校园,在逐步出示三个同学的对话,

师:从刚才的对话中你知道了什么?学校里有什么树?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1)在小组里提出问题,并自己解答。

(2)全班反馈,说出你的问题和算式。

(3)说一说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二、思维训练

P60的思考题

下面每个括号里能填什么数?

NO4

教学内容: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P61例1和练习十一1~4T)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加的口算方法,能正确的进行口算。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教学难点: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捆扎好的练习本,磁性教具。

教学过程:

一、旧知复习,引入新知。

1、306520604940

3060502060405050

2、65是有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29是有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索

今天学校新到了一批书,老师打算发给同学们,我们班有()个同学,我们先算算有多少本书,看够不够发给同学们。

1、观察,课件出示主题图

要求: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数一数,你知道它们有多少吗?一捆有多少本?

数学书有多少本?语文书有多少本?

2、小组讨论:

看图提出问题,谁能提出不同的问题?怎么能算出来?3、合作探究:

如果要你算出有多少本数学书,你能怎样算?

想一想,你是怎样列式的?用小棒摆一摆,你是怎么算的?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4、再次探究:如果要算出我们班领了多少本书,你能算出来吗?请看图,我们领了多少本?一包语文书和一包数学书有多少本?

5、全班反馈:A动手操作,理解口算办法。

B总结算法,计算时要注意计算的单位,个位上的数要加在个位上。整十数要加在十位上。

6、比较算法,加深理解

让学生认真观察两个算式,

这2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不同?

怎样计算?你是怎么想的?(分组说,后指名全班交流)

三、巩固练习,促进理解

1、P61的做一做。

先在书上完成“做一做”第一题,请同学讲一讲上下两题有什么关系,并举几个例子口头考考其他同学。

2、P63的练习十一的第一题和第二题

(1)独立计算后集体订正。

(2)指名说534和2067是怎么计算的?

(3)你是怎么算的?

(4)小组互相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3、出示P63:3图

(1)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你能完整说出来吗?

(2)你根据这些信息列出算式吗?

(3)说出结果,你是怎么算的?

四、全课总结

五、作业设计

P63的4题

NO:5

教学内容:一位数加整十数(进位)(P62例2及做一做,练习十一5~71T)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计算。

2、初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探索未知领域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计算方法的正确掌握。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基础联系,课件出示口算

(1)进位加法练习

857868

574973

(2)旧知复习

2092606930

2546235220

(全班练习,指明说出算法)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多媒体出示:联欢晚会上的欢乐景象,请学生说明看到了什么?并让学生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

2、多媒体出示2个小朋友,并配上画外音对话:我们班要准备联欢会的饮料,一共有33人,每人一瓶够吗?

3、引导学生讲述图上的意思,明确要求的问题。

4、启发学生根据图意和问题,开动脑筋说一说,你想有什么方法来解决?

5、小组讨论,发表自己的想法。

6、全班反馈,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并组织同学交流评价。教师要表扬学生的各种有道理的解法,鼓励学生独立的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说出自己的理由。

7、小结:同学们都很会动脑筋来解答我们在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有的同学是用进位加的方法,有的是想的已学过的知识,只要是你自己想出的来的解答方法,都可以用来解答。

三、巩固练习计算方法

1、P62做一做,独立计算然后集体订正

指名说一说你是怎么计算的?培养学生用语言内化知识的能力。

2、P63练习十一的5至7T

5T:课件出示,学生独立计算后小组里说一说,上下两题有什么不同的?你发现了什么?该这样计算?

6T:课件或卡片出示,帮小鸟找家。3只小红鸟都要加上83只小蓝鸟要加上36后才能分别找到自己的家,你能帮它们找准自己的家吗?

3、作业设计:

7T:自己看图说出图意,并在小组里说出自己的问题,后独立解答。

NO:6

教学内容:练习课(P648T至12T)

教学要求:

1、让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口算方法,能迅速的熟练的进行口算。

2、进一步培养学生从小做事认真、仔细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能熟练的口算,提高心算能力。

教学准备:口算卡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看卡片开火车,说出结果

237759823

569505485

7954250544

2、听算,全班计算,后集体订正

927627630

930146545

365463337

3、指名说一说:930和365你是怎么样算的?

还有不同的计算方法吗?

二、自主练习

1、独立完成练习十一的第8题。

要求:1、先口算,在填空。

2、指明说出计算方法。

3、你是怎么想的?你是怎么算的?

2、游戏——小小邮递员

比一比,哪个邮递员送的又快又准!

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3、练习十一第10题,6连续加6,每次加的结果写在横线上。

要求:1、小组里口说结果。

2、说说,你是怎么算的?你是怎么想的?

3、仔细计算,独立解答,后集体订正。

三、作业设计

练习十一的第11题,

要求:1、先说出图意,看图你知道了什么?

2、独立计算。

联系十一的第12题。

注意:先计算在比较大小。

NO:7

教学内容:综合练习课(P65练习十一的13T到17T及思考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口算方法,能迅速的熟练的进行口算。

2、进一步培养学生从小做事认真、仔细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能熟练的口算,提高心算能力。

教学准备:口算题卡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口算

257709218329

255599466991

387674432797

2、听算

60-3050-4063-386-6

4545910458638

3、填空:(课件出示)

654=(),先算()加()得(),再算()加()得()。

386=(),先算()加()得(),再算()加()得()。

二、练习十一的习题

1、计算练习:

237759823

569505486

7654250544

先说计算过程,在写得数。

2、练习十一的第14题

要求:(1)、看图,你从图上知道了什么?

(2)、现在一共有多少架飞机?怎样计算?

(3)、独立计算,后集体订正。

3、练习十一的第15题

要求:自己看图,理解题意然后列式计算。

4、课件出示第16题,比一比谁算的又快又对。

5786562570

426719780

80-6068515-9

97237-448-6

三、作业设计

练习十一的第17题。

自己读题理解题意,后独立计算。

四、思维训练

读题,解答P66面的思考题

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NO8

教学内容: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不退位)

P67例1及做一做和练习十二的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不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口算。

2、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的思维过程,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师:六一快到了,很多小朋友都想了很多的方式来庆祝,有的小朋友想去公园,有的小朋友想用自己攒的零花钱去买玩具呢,我们也和他们一起去看看吧!(电脑出示玩具店的货架和玩具的标价。)

二、自主探索,提出问题。

1、仔细看图,提出问题

师:看货架上都有哪些玩具?你喜欢什么玩具?你从图上知道了哪些信息?(观察后指名回答。)

课件出示:两个小朋友的对话

师:货架下的两个小朋友在说什么?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指明生说出题意)

师:怎样才知道左边的小朋友买大象玩具后还剩多少元?右边的小朋友还差多少元呢?(用减法算)

师:你知道这么列式吗?(师根据生回答板书算式)

师:大家会算上面的算式吗?先在小组里摆一摆,算一算。

2、分组操作,形成思维。

学生摆小棒,教师巡回指导学生操作。

3、信息反馈,抽象算法。

师:大家摆出了上面两道题的得数吗?谁来说一说是怎样摆的?

师:谁来说一说35-20又是怎样摆出来的呢?

师根据学生说的板书算法。

师:这两种算法有什么不同?

4、小结算法。

师:你能根据刚才摆小棒的过程,说一说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吗?

师:同学们可真棒,我们在计算时一定要看清楚是在个位上去减还是在十位上去减。

三、巩固练习。

1、完成P68的做一做的第一题

要求:1、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2、指名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2、独立完成P69练习十二的1—3题。

NO:9

教学内容: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P68面例2,练习十二第5、6、8题)

教学目标:

1、掌握两位数件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的进行退位减法的计算。

2、经历探索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

3、感受退位减法与生活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退位减法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

教学准备:将例题制成的课件,学生准备3捆6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口算

13-715-617-8

78-845-3097-7

2、计算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算法,着重说一说15-8和17-9是怎样算的。

二、引入新课

1、谈话引入

师:上面2排算式分别是什么样的减法算式?

(第一排是20以内的退位减法算式,第二排是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不退位减法算式。)

师:我们已经会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不退位减法了,大家会算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种减法的计算方法。

2、板书课题: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

三、自主探索

1、引导学生从问题情景中抽象出减法算式。

课件出示:第67面例1中的玩具货架图。

师:在例1的学习中我们学会了根据货架上玩具单价解决“有35元钱,买一个大象玩具,还剩多少元?”和“有20元钱,买一个布娃娃,还差多少元?”等问题,图上还告诉我们哪些有用的信息?(课件突出货架下半部分的两辆玩具汽车图。)

课件出示例2玩具图下面两个小朋友和他们的对话。

师:图上两个小朋友在说什么?你知道他们在想什么吗?

(左边的小朋友说,我有8元钱,想买一辆单价36元的玩具汽车,还要攒多少元才够,右边的小朋友在想怎么样算才知道还要攒多少钱?)

师:你知道这样列式计算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在黑板上板书算式:36-8=

2、引导学生探索计算方法。

(1)指导学生摆小棒。

师:算式36-8和前面所学习的35-2、76-4、57-3等算式相比有什么不同?

师:个位不够减时怎么办?

学生分组摆小棒,并让他们边摆边讨论摆的方法。

(2)引导学生交流摆小棒的的方法。

(3)引导学生总结计算方法。

师:从刚才摆小棒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根据摆小棒的过程说一说36-8的方法。

师总结算法,刚才同学们在小组中讨论出了几种算法,真不错。在以后的计算中,你喜欢用那种方法就用那种方法计算。

四、巩固练习

1、完成第68面做一做的第2题,

先由学生独立计算,然后集体订正,订正时指定1到2题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计算过程,重点让他们说一说,当个位不够减时,怎么办?

五、课堂作业

1、完成练习十二的第5题。

先由学生独立计算,然后集体订正答案,订正时说一说81-4和60-3的计算过程和方法,让他们进一步感受退位减的过程。

2、完成练习十二的第8题

先让学生看明确计算任务,然后由学生独立计算各题的差,最后集体订正得数。

六、课堂小结

1、小结计算方法。

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NO:10

教学内容:

练习课(练习十二的4—13题和思考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练的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能正确、迅速的口算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

2、从小培养学生认真审题,正确计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熟练计算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算式。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

32-546-929-862-40

50-645-3024-591-7

指名学生说一说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以巩固学生的思考过程。

二、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1、用夺红旗的游戏来练习第四题,

比一比,谁能又快又对的算出来?

集体记时,独立计算,后集体订正

2、独立完成第5、6题,后集体订正。

3、课件出示第7题。

要求:

(1)仔细观察图画,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2)想一想这是要干什么?家长和椅子有什么作用?

(3)还缺多少把椅子?你能根据图意列出算式吗?

(4)列式计算,后集体订正。

4、完成教科书上P70的第8题

让学生理解题意后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结果是多少,你是怎么算的,再独立计算。

5、用游戏的方法完成第9题

用游戏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巩固学生两位数减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6、完成P70的第10题

这种同数连减既有助于帮助学生熟练的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口算,又为以后学习除法做准备。

三、独立完成P7011—13题

四、思考题独立完成。

NO:11

教学内容:比多少的应用题(P72的例3、例4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应用题。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及初步分析和推理能力。

3、通过生活情境的模拟教学,使学生体会到生活数学无处不在,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求两数相差的应用题的正确解答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件演示)

在美丽的大森林里,有一群快乐的小矮人,他们每天在森林里早上出去采果子,晚上回到家里唱歌跳舞,生活的很幸福。这一天他们采了很多的果子回来了,突然两个小矮人争起来了。他们到底在争什么呢?我们去看看吧!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提出问题(对回答问题好的同学给他们组奖一朵小红花)

课件出示:两个小矮人的对话(蓝衣服的小矮人说:我摘了12个果子,红衣服的小矮人说我摘了8个,)

问:(1)你能够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哪些有关的数学问题?

(先同桌互说,互提,然后再指名说,同时老师板书)

(2)那你能够根据这些数学问题列出算式吗?请试一试。(每个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老师板书)

板书:8+6=14

8-6=2

8-6=2

8-6=2

8-6=2

(3)观察以上的几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讨论后发表意见)

归纳得出:求多多少或者是少多少?多几或者是少几都可以用减法计算。

2、做一做(电脑出示:P72:做一做)

(1)先让学生同桌互编数学小故事并列式计算。

(2)集体订正

3、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一下每个组红花的获得情况:

1)先数一数:每个组各有几朵花

2)你可以提出哪些有关的数学问题?

(学生活动,在小组里互提互说)

3)指学生说,其它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口头列出算式计算,看一看,谁最聪明。

问:还有不同的问题吗?

4、出示第73页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

三、巩固练习:

NO:12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全单元所学的知识进行回忆整理,使学生体验分类总结,归纳整理的方法。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十与两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加深学生对其计算方法的理解。

教学内容:教科书P78

教具、学具准备:口算卡片、汇报表

教学过程:

数学-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全册教案-第六单元

图形的拼组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所以老师在写教案时要不断修改才能产出一份最优质的教案。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图形的拼组”,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教学目标:

1、通过拼、摆画等活动,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三角形的特征及三角形与四边形的联系与区别。

2、感受数学的转化思想。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重点难点:

感受三角形与其他图形的关系。

教具学具:

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教学过程:

一、导入,出示预习提纲

1、小组同学合作,用三角形拼四边形

2、三角形按角可以分哪几类?

3、三角形按边可以分哪几类?

4、每个三角形至少有几个锐角?

二、展示汇报交流

让学生明确

1、不是任意两个三角形就能拼成四边形

2、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能拼成四边形

3、两个相同的直角三角形能拼成长方形

4、两个相同的锐角或钝角三角形能拼成平行四边形

5、用三个相同的三角形拼成了梯形

三、反馈检测

用三角形拼出美丽的图案.

请各小组上讲台展示自己的美丽图案

图形的拼组 ,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在上课前要仔细认真的编写一份全面的教案。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那么教案怎样写才好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图形的拼组 ,》,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和平面图形的关系,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

2、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去思考、想象再创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设计: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还认识它们吗?(出示图片)

它们的身上还有很多的秘密,这节课老师看看哪位同学发现的秘密最多。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教学例1

(1)拿出一张长方形纸和正方形纸,让学生沿所标虚线折一折,体会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从而了解到: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2)带着学生做风车,在做的过程中,让学生说一说纸的每一步变化,从面体会到平面图形的特征又看到它们之间的关系。

如把长方形纸折成正方形纸利用了正方形四边相等的特征,把正方形纸剪成四个三角形时,看到了三角形和正方形的关系,转动风车时,又看到了风车所转动的路径是一个圆。

2、教学例2

师:用几个相同的图形能拼出什么图形呢,请同学们拼拼看。

(让学生分组拼,拼完后组内交流,后教师引导全班交流。)

说一说用了几个什么图形拼成了一个什么图形。

三、巩固练习

(1)按P28上的“做一做”减正方形。

(2)思考并做一做练习六的第2、5、6题。

四、全课总结

数学-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全册教案-第五单元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所以老师在写教案时要不断修改才能产出一份最优质的教案。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数学-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全册教案-第五单元”,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详细介绍:内容过多且涉及不可显示内容过多,点击此处打开或鼠标右键选择另存为下载

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

单元教学内容: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内容是: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和它们的十进关系,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能看懂物品的单价,会进行简单的计算。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经掌握的100以内数的知识,学习、认识人民币,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概念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老师要创设具体地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购物的活动中认识人民币。

单元教学重难点、关键:

1、重点: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及简单计算。

2、难点: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

3、关键:组织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多观察、多操作、多实践,熟记“1元=10角、1角=10分”的进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2、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3、通过购物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单元课时安排:约4课时

NO:1

教学内容:义务教材第46页的第例1----------例4(认识人民币)

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和P53:1、2题

教学要求:

1、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

2、知道元、角、分之间的十进制关系,懂得1元=10角、1角=10分,学会兑换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功用。

3、培养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推理能力及合作精神。

4、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节约用钱教育。

教学重点: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

教学难点: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CAI课件一套常用的面额的人民币(不同版本的)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今天我为你们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看看它是谁?(CAI演示:点击出现蓝猫图像)你们认识它们吗?今天是蓝猫文具店开业的日子,它邀请我们全班去参观文具店,你们想去吗?一起来吧!

二、探究新知

1、参观文具店回答问题(CAI演示)

(1)、师:谁能说说文具店有什么文具?价钱是多少?(学生回答)

(2)师:你们喜欢这些文具吗?可是用什么买呢?(学生回答)

2、认识人民币

(1)、师:中国的钱币叫人民币,你们认识人民币吗?

(2)、操作初认人民币

师:将桌面上的人民币拿出,先自己认一认,再在小组内交流,看誰认得多(学生活动)

a:汇报认识情况(学生回答,师板贴人民币:硬、纸币)

问:观察这人民币,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回答)

师:纸做的钱币是纸币,金属做的人民币叫硬币

(3)再认人民币

师:(指纸币)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的纸币,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学生活动后,汇报识别方法)

师:像100元、50元、20元、10元、5元、2元、、1元在读时有一个相同处是什么?所以它们的单位是元,那你能说说看5角、2角、1角、5分、2分、1分的单位是什么?(学生口答)

师: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纸币我们会认了,那么硬币你会辨认吗?

师:识别人民币可以从人民币的大小、图案、面值、颜色上来记住。观察1元、5角硬币正面,它们有相同的标记是什么?

师:国徽代表我们伟大的祖国,而且是中国制造的,所以我们要爱护人民币,不能在上面乱写乱画。

小游戏:

(1)我指人民币,你举起与我相同的人民币

(2)我说面值,你举起起相应的面值

(3)我说颜色,你来回答

4、元、角、分的关系

师:蓝猫想让大家看一个小片段,看完后说说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学生观看CAI课件:元、角、分之间的兑换关系)

师:看完了这个片段,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回答,老师板书:1元=10角1角=10分)

问:你知道1元=()分吗?

(可以小组讨论后再回答)

想一想:

1元可以换几个5角,几个2角?

2元可以换几个1元,几个5角,几个2角,几个1角?

5、电脑出示第49页的例4,让学生口答

三、巩固练习

1、电脑出示第53页的第一题

(1)学生独立操作,订正(学生上台操作)

(2)说凑成的钱数

师:说说每一张人民币的面值,再算一算一共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2、师:蓝猫要文具店等急了,我们回去吧!

(课件出示第48页的做一做的第二题和第49页的做一做)

师:1元钱能买什么学习用品?10元呢?(学生先在小组里说,然后指名说)

3、游戏:模拟购物

出示一些学习用品、生活用品和玩具(在每件物品的下面有一个小口袋,在购物时把钱放进去)

(1)选出三个柜长

(2)学生随意购物(看清价格后,购买)

(3)请柜长检查交钱的情况

四、全课总结

(略)

在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老师要给学生提供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学习这部分知识。

2、要给学生提供操作实践的平台,让学生在具体的动手操作和交流中,感知知识,从而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合作精神。

1、课前准备必须充分,其中包括课件和钱币的准备及后面游戏的准备工作。

NO:2

教学内容:简单的计算(例5、6、7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P53:3、4、7、8、9)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和简单的加法计算。

2、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例5、例6教学挂图,例7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答:

1、3元=()角50角=()元

2、8元=()角70角=()元

二、新授。

1、教学例5。

出示例5的挂图,提问:“这是几元几角?”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元2角,接着问:1元可以换成多少个角?1元2角是多少角?你是怎样想的?学生试回答后,教师再做说明:1元是10角,1元2角就是10角加2角等于12角。板书1元2角=12角。

2、教学例6。

出示例6挂图。

教师试问:谁知道0.50元是几角?2.00元是几角?你是怎么知道?以元为单位小数点左边是几就是几元,右边第一位是几就是几角,右边第二位是几就是几分。1.20元是1元2角。35.90元是35元9角。(这部分知识学生知道它表示几元几角就可以了,至于1.20元是个什么数,怎么读、写不需要学生掌握)

3、教学例7。

(1)课件演示例7第一小题。

教师:0.5元是几角?(5角)0.80元是几角?(8角)学生回答。5角8角是几角?(5角8角=13角教师板书)教师问:多少角是1元?13角里面拿出10角还剩多少角?(3角)所以13角等于1元3角。教师板书:5角8角=13角=1元3角。

(2)例7第二小题(课件演示,提出问题:我买这两个气球要多少钱)学生尝试完成,然后提问:你是怎么想的?教师强调:元、角计算,只有在相同单位的情况下,才能相加。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第50页“做一做”。

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说给同桌的同学听,你是怎么想的。

第2题:学生先做,教师巡视,提问个别同学,集体订正。

2、本第51页“做一做”。

3、练习九。

第5题:两人一小组进行合作(哪两样物品的价钱合起来是1元)例:一个同学拿7角,另一个同学要拿几角合起来才是1元?你是怎么想的?(1元=10角,7角3角=10角)在操作过程中,也可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

NO:3

教学内容:人民币的简单计算(P52:例8)

教学要求:

1、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深深地体会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既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又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真正做到自主探究、发挥个性,同时掌握最基本的人民币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学会简单计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指导示范

师:数学小精灵聪聪和明明开了一家聪明小超市,你们想去看一看吗?(电脑出示“聪明小超市)

师:小超市里都有些什么呢?

生:超市里有乒乓球、足球、花皮球、飞机、机器人和小熊。

师:哟!这么多玩具,快看一看,它们的价钱是多少呢?跟你的同桌说一说。

(学生开始同桌交流)

师:谁来给说一说为玩具的价钱。

生:乒乓球拍的价钱是6元,足球的价钱是3元,花皮球的价钱是2元,小熊的价钱是4元5角,飞机的价钱是8元,机器人的价钱是9元。

师:看过这些玩具的价钱后,你想说些什么?

(学生口答)

师:快看,小叮当也来了,它在说什么呢?

(屏幕出示小叮当的话)

生读:我买一个足球。

生读:我有5元钱,应找我…………

师:哟!小叮当遇到难题了,谁来帮他算一算?

(学生口答)

二、参与其中、主动探究

师:你们真聪明,这么快就帮小叮当解决了难题。现在你也可以去买自己喜欢的了,不过最多只能买两件,在买之前,先和同桌的小朋友说一说,你准备准备买玩具?怎么付钱?(同桌开始交流)

(学生汇报)

三、小组购物,实践体会

师:我们开展一个购物活动,每组将你们的商品放在一起建一个小超市,然后选出一名售货员,其他组员为顾客,可以去售货员那里买自己喜欢的东西,比一比,谁是聪明的小顾客?

(学生开展购物活动)

师:哪些同学愿意说一说你的购物过程?

生1:我用3元钱买了一瓶鲜橙多。

生2:我买了一寺钓鱼的东西,它的价钱是8元,给他10元钱,找了我2元钱。

生3:我很喜欢那只音乐盒,可中它人价钱是20元,太贵了,我只有10元钱,还差10元钱,下次再买吧。

生4:我买了一个跳跳盒,它人价钱是6元,可是我只有5元钱,我就请他便宜一点,5元钱就买来了。

(师边笑边夸奖同学们)

生5:我本来想买一个机器人和一本书,共需要14元钱,我只有10元钱,还差4元钱,所以我就只买了一本8元钱的书,找了我2元钱。

四、全课总结

师: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生1:我学会了买东西时怎么付钱。

生2:我学会了还价

生3:我学会了买两件东西时怎么付钱。

生4:我觉得做一名售货员真不容易。

生5:我懂得了根据自己的钱来选商品。

…………………………

师:回家后,请用你学到的知识,去帮爸爸妈妈购物吧。

实施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一定要做好课前准备:如:CAI课件及上课时让学生进行活动时需要的物品及每件物品的价格牌

2、老师要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充分的说明购物过程及思维过程。

3、要让所有学生都参与活动的过程中,经历学习的全过程。

NO:4

教学内容:简单的计算练习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掌握计算人民币的方法及一步加、减应用,并巩固已学过的有关人民币的知识。

2、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人民币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正确地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准备:练习中试试看放大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算。

1元8角=()角12角=()元()角

1元3角=()角15角=()元()角

二、新授。

教学例8。

课件演示(小朋友购买皮球)。

教师:看看哪一位小朋友最聪明,能用几句话把你看到的讲一遍。

教师:10元钱习皮球用了6元钱,还剩几元?该怎样列式计算?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10—6=4(元)

教师:机器人几元?飞机几元?机器人比飞机贵几元?

学生:机器人比飞机贵5元。

教师:该如何列式呢?

学生:45—40=5(元)(教师板书)

教师:“机器人比飞机贵几元?”还可以怎么说?

学生:飞机比机器人便宜几元?飞机比机器人少几元?

机器人比飞机多几元?……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课本第52页。

学生独立填,再指名说说你是怎么想的,集体订正。

(1)出5元,要买的东西3元,应找回2元。

(2)出20元,要买的东西10元,应找回10元。

(3)付出2元,要买的东西0.50元,应找回1元5角。

2元=20角0.5元=5角20角—5角=15角=1元5角。

2、练习九

第9题:学生看图填书。

第10题:

(1)买一本练习本和一块橡皮,一共用多少钱?老师指定学生回答。

教师板书:3角2角=5角。

(2)“买上面3种物品”一共用了多少钱?同一桌同学讨论一下如何列式计算?钱该怎么拿?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3角2角6角=11角=1元1角

(3)抢答比赛:付给售货员2元钱买以上3种物品,应找回多少钱?

2元—1元1角=20角—11角=9角

3、试试看。

(1)可以买()块这样的橡皮。

(2)如果买一把尺子,应找回()角。

(3)要买一把小刀,还差()角。

(4)小明想买一块橡皮、两支铅笔、一本练习本,他所带的钱够吗?

(5)小丽只买了一个文具,就把钱花光了,这个文具是()。

数学-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全册教案-第五单元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三单元:图形的拼组教案》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高中牛顿第二定律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72061.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