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不进位加》教案

作为一位刚入职不久的新任教师,在授课上的经验比较少。每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不进位加》教案》,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二年级数学《不进位加》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竖式的结构和计算方法,理解相同数位对齐和数位相同的数才能相加的算理,能熟练准确地笔算两位数加一位数及两位数加两位数。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摆小棒等活动,探究两位数加一位数的不进位加的竖式计算法则,从而能够自主探究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的竖式计算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情景探索计算方法,发现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感受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

掌握竖式的结构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相同数位对齐和数位相同的数才能相加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出示教材11页的主题图。(四个班级在博物馆门口排队的情境图)

提问:看到这幅图,你们能够提出哪些问题呢?

2、提出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板书一道两位数加一位数以及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的横式。

二、探求新知。

1、以旧导新。

提问:你们能根据自己提出的问题列出算式吗?并用之前已有的100以内加法的口算知识进行解答。

学生单独列出算式并自己口算解答。

提问:除了口算,你们还能用什么方法解答自己提出的问题?

学生讨论后点名回答。

师: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一种新的计算方法——竖式笔算。

2、教学例1。

提问:刚刚有同学提出了二(1)班学生和本班的带队老师一共多少人?(板书:35+2=?)

35+2=?那么你们能用数小棒的方式告诉老师,你是怎么摆的吗?

学生动手摆小棒,摆出35+2=37。

提问:为什么你们要把零散的5根小棒和2根小棒放在一起呢?成捆的要放在一起呢?

学生讨论后点名回答。

3、小结。

零散的小棒就相当于都是个位上的数,而成捆的就相当于十位上的数,所以我们在计算中要将个位上的数与个位上的数相加,十位与十位相加。法则表现在竖式计算中,就是相同数位相加。

4、竖式笔算。

在横式下面列竖式,35和2必须数位对齐。个位上的5+2=7,十位上的3+0=3。所以竖式计算的答案也是37。

5、教学例2。(板书:35+32=?)

提问:你们现在已经会做两位数加一位数的竖式加法了,不知道你们会不会做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竖式加法呢?用刚刚老师演示的方法自己做一做。

学生可先数小棒再列竖式计算,也可以直接先列竖式计算再用数小棒的方式检验答案的正确性。

点名让学生在讲台上展示计算过程。

6、小结。

我们在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时候,要牢牢记住,相同数位先要对齐,然后再相加,并且从个位算起。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12页的做一做第1题。

2、完成教材第13页的做一做第1题。先摆一摆,再列竖式计算。

四、总结。

这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

扩展阅读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不进位加》教案(五)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不进位加》教案(五)

教学内容:

教材第12页例1,例2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在具体情境下,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

能力目标: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时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初步掌握笔算加法的法则,能熟练的计算。

情感目标:培养认真、仔细、书写工整的习惯。

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写竖式笔算是刚接触,因为学生已经学会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一位数口算的方法,已经有了一定得口算基础。而本节课就是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学习不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新知识,并通过动手操作,交流的方式突破新课的难点,从而更好地获取知识。

教学重点: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 掌握笔算的计算法则,能熟练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即笔算中的“对位”问题,切记相同数位要对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学校决定组织我们二年级的小朋友去参观博物馆,出示图。你从图中知道了哪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生自由回答。

二、自主学习,获取新知。

师:有这么多的问题,关于二一班学生和本班的带队老师一共有多少人我们如何解答呢?

学生独立解决。

三、展示交流结果,点拨归纳

1、解决第一个问题(例1)。

小组合作,也可以请小棒来帮忙。

学生汇报:

(1)用口算35+2=37 。

(2)用小棒,先摆3捆5根,再摆2根,合起来是3捆零7根,也就是37。

(3)我使用竖式计算的,个位5+2=7,在个位写7,十位3+0=3,在十位下面写3,所以等于37。

你认为哪一种方法又快又准确?

2、师小结:可以写成竖式,用笔算又快又准确。但是要注意个位上的5要和个位的2对齐。

3、练习:第12页做一做,看看那些同学算的又对又快。

快的同学板演,并说说怎样对位?

4、用笔算解决第二个问题(例2)。

二(1)班和二(2)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

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板演并说算理。

5、全班谈论交流:用竖式计算应注意什么?(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的数写在个位下面,十位相加的数写在十位下面。)

四、巩固练习 当堂检测

1、第13页做一做

2、练习二第1题。

五、交流收获,体验成功 。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六、作业:

练习二第2题。

点击查看更多: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提醒:

关注回复“教案”

获得上下册教案资料!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不进位加》教案(四)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不进位加》教案(四)

教学内容

教材11-13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算理,掌握笔算加法的书写格式,能够拿正确计算。

过程与方法

通过操作,观察等活动,引导学生归纳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和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精神和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

重点:竖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难点:笔算的计算顺序。

教法:讲解演示法

学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准备:课件 小棒 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出示课件

12+7= 13+5= 8+11= 13+3=

二 探究新知

1.提出问题,导入新知

课件出示教材第11页主题图

学校组织二年级四个班去参观博物馆,二(1)班有35人,二(2)班有32人,二(4)班有34人,每个班由2名老师带队。问: 二(1)班学生和本班的带队老师一共多少人?

教师提问:你能回答这个问题吗?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学生合作讨论,指名汇报)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算式。将写好的纸条贴上去,让学生观察算式

特点,从而引出课题:100以内数的加法(不进位加)。(板书)

2.动手操作,形成表象

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自由计算,教师巡视,适时帮助学困生。等大部分学生完成后,抽生汇报。可能有几下种算法:

(1)口算法:35+2=37或者5+2=7,30+7=37

(2)摆小棒法:先摆3捆零5根,再摆2根,最后合计3捆零7根。学生边说边演示。

(3)用计数器法:先在计数器的十位上拔3个珠子,个位上拔5个珠子:然后在个位上加2个珠子,既7个珠子,合起来是37·学生边说表演示。

学生在说算法时教师适时板书,用纸条写好。十位和捆数用一种颜色,个位和根数用一种颜色。然后再出示课件,让学生进一步感知三种算法。(注意课件制作时在相同数位对齐时重点闪烁)

3.抛出问题,合作解决

我们以前所学的算式是横着放的,叫横式:还有一种是竖着放的,叫竖式,又叫笔算。今天我们就来学这一种新的算法。

(1) 课件展观,感知竖式:

35

+ 2

3 7

(2) 小组合作探究新知。用小黑板出示探究问题

1.根据屏幕展观及摆小棒,用计数器的方法列出竖式

2.为什么这样列式?说出理由。

3.在列竖式中应注意什么?怎么计算?学生合作,教师巡视,适时点拔。

小结:个位对齐个位

教学例2

课件出示例2:二(1)班和(2)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自由计算,教师巡视,适时帮助学困生,抽生汇报。

在黑板上展示竖式:

3 5

+ 3 2

6 7

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竖式时要注意什么?

在说明注意什么时,学生能归纳出相同数位对齐,在究竟从个位加起还是从十位加起这个问题上有些迷惑。老师首先肯定两种都可以,同时说明在实际生活中要注意算法的优化,并列举从个位加比从十位加方便快捷,从而顺理成章地得出结论。

同时板书: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让学生理解重点词语,自己

写一写。

巩固练习

1.组织学生完成教材第12页的“做一做”

2.组织学生完成教材第13页“做一做”

3.当医生诊断

三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呢?

板书设计:

100以内数的加法(不进位加)

35+2=37(人) 35+32=67(人)

3 5

+ 3 2

6 7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作业:练习册第7-8页

课后反思:

点击查看更多: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提醒:

关注回复“教案”

获得上下册教案资料!

数学二年级教案《不进位加》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怎样写才能有一份高质量教案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数学二年级教案《不进位加》”,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数学二年级教案《不进位加》

教学目的:

借助生活中的情境,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加二、三位数不进位加的计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正确地进行相关的计算。结合笔算加法,让学生初步了解验算的作用,学会加法的验算方法,井初步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教具准备:

计数器、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口算下面各题.

20+40=200+400=200+40=

52+20=52+2=520+200=

指出:在口算的时候,要注意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

2.笔算。(与口算同时进行。)

43+26=

3.引入新课。

通过练习,我们得知不管口算还是笔算,在计算时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可以相加。这节课我们将要用这个规律开始学习三位数加二、三位数中的不进位加。(出示课题。)

二、新授例题

1.出示情境图,以情境引入。

提问:根据图意,你能提出些什么问题呢?

指名请学生提出问题之后,再列出相应的算式不计算。

2.

(1)引导学生列出相应的加法算式(板书:143+1260)

(2)根据学生现状,请学生自己找一找办法进行计算。

(3)指名请学生说说是怎么算的。

(利用计数器,用算珠拨一拨:先拨出143,再在个位上拨六个珠,表示个位上增加了6个一;在十位上拨两个珠,表示十位上增加了2个十;在百位上拨一个珠,表示百位上增加了1个百。)

(4)鼓励学生用笔算的形式计算。

①提问;在竖式时,两个加数要怎样?(数位对齐。)为什么要相同数位对齐?

强调: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

②提问:应从哪一位算起?

③指名说说笔算的过程,以及在结果中每一位上数表示什么。

④提问:三位数相加时应怎样列竖式,从哪里算起?

指出:笔算加法时的竖式要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3.教学验算方法。

(1)介绍:要检查算得对不对,只有验算之后才知道。(板书:验算)

(2)将例题中的两个加数位置交换,该怎样列式。(板书竖式)

(3)学生们笔算,看计算的结果和例题相比会怎样?(指名板演。)

(4)说明:在笔算时要检查加法做得对不对,可以用交换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遭的方法,看得数是否与第一次一样,这样的检查,我们称作验算。

4.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三位数笔算加法,应怎样列竖式,要从哪一位算起?计算之后还可以怎样验算?为什么?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l题。

(1)学生们进行笔算,指名板演。

(2)请学生们说说他们每题的笔算过程。

(3)学生们对已算的题进行验算。

提醒学生在验算之前,应先检查加数有没有抄错,算出得数后,检查横式等号后面的得数有没有抄错。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们按要求计算,要注意在笔算时是否将数位对齐。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1)让学生们说说表中所提供的信息有哪些。

(2)学生们计算。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本领?列竖式时要注意些什么?要从哪一位算起,验算加法的方法是什么?

五、课堂作业

课本第33页“想想做做”第4题。

六、课后作业

一、口算下面各题。

31十12=50-20=320十80=

110-50=800十70=650-40=

39十14=64十9=310十80=

470-300=90+40=190十300=

二、笔算下面各题,并且验算。

214十585=347+632=215+720=

823+l76=65+214=19+680=

72l+58=82+31l=777+222-622=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不进位加》教案(二)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不进位加》教案(二)

一、教学目标

1.理解100以内的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算理,掌握笔算方法,能正确用竖式计算。

2.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过程,体会计算的多样性。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练习,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

利用学生已有的计算经验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正确计算。

三、教学难点

理解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

四、教学具准备

投影、视频、答题纸、小棒。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好!今天我们要开始新一单元的学习了,我们要在以前学习的基础上继续学习“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师板书课题: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展示图片1:11页主题图ppt主题图,

你能找到哪些数学信息?

生:二(1)班35人,二(2)班32人,二(3)班37人,二(4)班34人,每个班由两名老师带队。

师:同学们发现这么多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每个班与老师一共多少人。如:二(1)班和老师一共有多少人?……

两个班一共多少人。如:二(1)班和二(2)班一共多少人等。……

师:那我们就先来解决“二1班学生和他们班的带队老师一共多少人?”这个问题。

(二)探究新知

1.学习例1出示图片2

(1)看图片,二(1)班和老师一共有多少人?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生:35+2,师板书

出示图片3

(2)结合口算,感悟加法的算理

师: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两位数加一位数,你能口算出得数吗?

预设1:口算:5+2=7 30+7=37追问:为什么用个位上的5加2?

结合摆小棒,探究加法竖式的写法及用竖式笔算的方法和算理。

师:怎样笔算呢?我们用摆小棒的方法试一试。

学生用摆小棒,师巡视。

组织学生交流摆小棒计算“35+2”的方法和过程,教师出示小棒图。

学生有35人,先摆3捆零5根小棒;带队老师有2人,接着摆2根小棒。把5根小棒与2根小棒合起来是7根,一共是3捆零7根小棒,也就是35加2等于37.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摆小棒的过程写出加法竖式,并计算。利用课件演示算理。

出示图片4

笔算时,第二个加数写在什么位置?为什么?

小结:两位数加一位数,个位要与个位上的数相加,笔算时个位与个位对齐。

教师板演算法,并对应展示口诀:

数字分开,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

(3)练习:做一做,图5

2.学习例2

(1)看图片(乘车图片6)提出问题

师:二(1)班和二(2)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怎样解答呢?

板书算式:35+32=( )

(2)自主探究

师:同学们,你们能自己试一试吗?我们可以先用小棒摆一摆,也可以算一算。算完后和同桌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

(3)合作交流

①在计数器上拨珠子

先在十位上拨3个珠子表示3个十,在个位拨5个珠子表示5个一;再在十位上拨3个珠子表示3个十,在个位拨2个珠子表示2个一,合起来就是67。

②摆小棒

师:有的同学是这样摆的,先摆3捆与5个单根 ,再摆3捆和2个单根(上下摆放),合起来就是6捆零7根就是67根。

鼓励学生质疑:为什么整捆和整捆的合在一起,单根的和单根的合在一起?

播放动画

③口算的方法

30+30=60,5+2=7,60+7=67

④竖式计算 出示图7

师问:为什么5和2对齐?3和3对齐?

师:个位和个位上的数对齐,十位和十位上的数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

老师板书竖式的写法,让学生观察。

生1:您是先算个位5+2=7,再算十位3+3=6,也就是6个十,把6写在十位。

师:你们有什么想问的问题吗?

(4)算法对比,理法勾联

指着竖式结果中的“7”,在摆小棒的时候,指的是什么?在拨计数器的时候,指的是什么?在口算的时候指的是哪个算式? 竖式结果中的“6”,是在摆小棒的时候,指的是什么?在拨计数器的时候,指的是什么?在口算的时候指的是哪个算式?

做P13 第2题“做一做”(学生独立做,教师检查。)

提问:写竖式注意什么?你是从哪位加起的?还可以怎样加?做完后别忘了什么?

小结:写竖式时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也就是十位和十位对齐,个位和个位对齐,计算时从个位加起,也可以从十位加起,做完后别忘了写横式等号后面的得数。

(三)拓展延伸

1.看图写竖式。(P12第2题)

学生独立列竖式计算,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给予指导。

2.下面的计算对吗?把错误的改正过来。

3.同学们为贫困地区的小朋友捐款,二(1)班捐了56元,二(2)捐了43元。两个班一共捐了多少元?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点击查看更多: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提醒:

关注回复“教案”

获得上下册教案资料!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不进位加》教案(十)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不进位加》教案(十)

教学内容:

教材第12-13页的例1、例2,完成第12、13页的“做一做”。

教学要求:

1、在具体情境下,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时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初步掌握笔算加法的法则,能熟练的计算。

3、培养学生认真、仔细、书写工整的习惯。

教学重点:

1、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

2、掌握笔算的计算法则,能熟练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即笔算中的“对位”问题。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去过博物馆吗?博物馆里有许多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实物,为我们提供了知识。(我们铜陵市博物馆在开发区,同学们可以利用节假日去看一看)

投影出示第11页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同学们准备去参观博物馆。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幅图每个班有两个老师带队,你们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学生小组交流)指名说一说并板书。

你们能帮老师解决二(1)班老师和学生一共多少人这个问题吗?(学生小组交流)

学生汇报不同的方法。

师:有这么多的方法,我们怎么去验证呢?

二、合作探究,掌握算法

1、验证二(1)班有多少人,小组合作,也可以请小棒来帮忙。

学生汇报:

(1)用口算5+2=7,30+7=37.

(2)用小棒:先摆3捆5根,再摆2根,5根+2根=7根,30根+7根=37根。

(3)用竖式计算:个位5+2=7,在个位上写7,十位是3,在下面写3,所以等于37.

(4)你认为哪一种方法又快又准确?

2、二(1)班有35人,二(2)班有32人去参观博物馆,我们能不能根据这两个条件再提一个问题?(学生小组交流)指名说一说并板书问题。

3、用你喜欢的方法验证二(1)班和二(2)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

要求两个班一共有多少学生,就是求两个班的总数,用加法计算。

师:怎样列式?

指名列式,自主探索。

指名说说用的什么方法。

4、用竖式计算要注意什么?

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的数写在个位下面,十位相加的数写在十位下面。

三、拓展应用

1、摆一摆,算一算。(第13页“做一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2、第12页“做一做”第2题.

3、数学医院

5+34=39 36+21=57

5 36

+34 +21

39 57

4、蝴蝶下面藏着什么数?

8 4 7 1 2 3 5 6()

+ 4 +2() + 2 3 +3 4 + 3 3

()8 ()6 ()6 ()9 ()7

四、课堂作业:

1、第12页“做一做”第1题。

2、第13页“做一做”第2题。

板书设计:

不进位加法

35+2=37 35+32=67

35 35

+ 2 +32

37 67

点击查看更多: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提醒:

扫码关注回复“教案”

获得上下册教案资料!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不进位加》教案(九)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不进位加》教案(九)

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重点解决竖式计算。教材仍然以“参观博物馆”为实际背景,通过求学生人数引出数学问题,列出算式,同时对照小棒图有序地安排竖式计算过程。计算时让学生先口算直接得出算式的和,再让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是谁和谁相加的,以此突出相同数位相加的计算方法,为后面的笔算做好准备,然后再对照小棒图写出算式,引导学生计算。再列竖式计算时重点强调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让学生全面掌握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还处在起步阶段,他们仍然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对于直观的事物较易接受,在此之前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两位数加一位数的笔算的方法,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将已有的计算思路直接迁移到新的知识上,激发学生的兴趣棒,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注意知识之间的衔接,由浅入深,逐步让学生理解算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计算方法,能熟练地进行竖式计算。

2、通过观察,学生自主、合作归纳出笔算加法的法则。

3、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精神和计算认真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明确相同数位要对齐的问题,列竖式计算。

教学方法:讲练相结合,尽可能给学生创造进行观察的机会,在一系列的亲身体验中发现知识和掌握知识。

教学准备:课件,班班通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让学生用竖式计算。)

32+6= 8+41=

二、口算训练,做好铺垫

30+40= 50+30= 70+20=

47+2= 83+5= 33+6=

20+30= 34+3=

1、独立口算

2、指名说出个别题的算法

三、情景导入

1、(出示第11页的主题图)大家看看,这是我们昨天看的情景图,大家还记得当时所提的问题吗?谁再来回忆一下?(学生回答)

2、继续追问,同学们还能提出其他问题吗?大家的问题很多,其中挑选出其中一个问题。(引出书本上的例二,二(1)班和二(2)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要知道这两个班共有多少人?怎么列算式呢?(学生回答,教师板书35+32=)

四.探索新知

1、引导学生讨论怎样计算“35+32”,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用摆小棒的方法或是用竖式计算或是口算。

2、交流算法(提问)

(1)提问:你是怎么计算的?口算时应该注意什么?(从个位加起,注意:相同数位要对其齐。)

(2)如果摆小棒应该怎么摆?为什么把5根小棒和2根小棒合起来?(它表示5个一和2个二,合起来是7个一。)为什么把三捆和三捆合起来?(它表示3个十和3个十合起来是6个十。)结果是多少?(把6个十和7个一合起来就是67。)

(3)竖式计算

先让学生试着写一写,教师巡视,指名学生上黑板演算过程。然后教师在黑板上演示笔算过程。

教师追问:为什么3和3对齐,5和2对齐?(两个3都在十位上,十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对齐,5和2在个位上,个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对齐。)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先算个位,再算十位)

引导:写竖式的时候要注意什么?用竖式计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从哪一位加起?叫学生交流,叫学生尝试归纳。

教师总结: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

五、巩固练习

(1)书本第13页做一做1、2两题以及找错误

(2)有趣习题填数字

六、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大家学习了什么?列竖式应该注意什么?(叫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列竖式计算,计算时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

七、布置作业

课本第15页第1题、第2题。

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

35+32=67(人)

十 个

3 5

+3 2

十 个

3 5

+3 2

7

十 个

3 5

+3 2

6 7

列竖式计算应注意:相同的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教学反思:

本节课先回忆上节课所学的知识,激活学生原有的零碎知识,从而使学生投入到探究活动中去。让学生联系上节课所学的两位数加一位数列竖式的方法类比来学两位数加两位数的方法,使学生能更好的理解更好的掌握。本节课重点是列竖式计算,强调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通过有趣的习题使学生能更好的投入到学习中,从而更好的掌握新的知识点。本节课的不足是复习的内容太多,有点啰嗦,老是重复一句话而且语调比较平缓没有抑扬顿挫的感觉。还是不能很好的引起学生的兴趣。

点击查看更多: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提醒:

关注回复“教案”

获得上下册教案资料!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不进位加》教案(三)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不进位加》教案(三)

教学目标:

1、经历自主探究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2、会正确的计算不进位的两位数加两位数。

3、在进行计算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一年级以学会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而且,本班大部分学生的计算能力都很不错,但也有个别学生计算较慢,因此,在教学中,除了对于大部分学生的指导外,还特别要关注计算较慢的学生。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还要经常进行口算练习。

教学重点:会正确的计算不进位的两位数加两位数。

教学难点:如何帮助学生规避计算错误。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

生:喜欢。

师:那谁来说一说你们都上哪旅游过?旅游的时候你们感觉怎么样?

生:非常高兴、非常开心“”

二:探究新知

师:的确,我们大家都很喜欢旅游,旅游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快乐,今天,我们书中的一个小学,假如这就是我们学校。我们要组织二年级四个班的同学去旅游,参观历史博物馆。我们打开书11页一起来看一看。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你发现了哪些有用的数学信息?请把这些有用的信息用铅笔给底下画横线标记出来。

生:观察图画,全班交流。

生1:我发现二(1)班有35 人、二(2)班有32人、二(3)班有37人、二(4)班有34人。

生2:我发现每个班都有两名带队老师。

师:同学们观察的可真仔细!教师随即板书:

二(1)班35名学生 2名老师二(2)班有32名学生2名老师

二(3)班有37名学生2名老师

二(4)班有34名学生2名老师

(两辆汽车用图片代替)

师:现在我们学校准备了两辆大巴车专门来送小朋友们到博物馆参观。但是每辆汽车准乘70人,如果让你来设计乘车方案,你认为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

生:自己设计乘车方案,可同桌交流。全班汇报,教师板书。

第一种:二(1)班和二(2)班二(3)班和二(4)班

第二种:二(1)班和二(3)班二(2)班和二(4)班

第三种:二(1)班和二(4)班二(2)班和二(3)班

师:同学们可真聪明!帮助老师设计了3种乘车方案,我们先来看第一种,要想知道二(1)班和二(2)班能不能合乘一辆车我们应该怎么办?

生:算一算二(1)班和二(2)班一共有多少人?

师:真棒!谁会列式?

生:35+32=

师:那我们如何计算呢?

生:用一年级所接触过的前后排队法(即竖式法)。

师:那同学们还记得前后排队法的要求是什么吗?

生:数位要对齐

师:非常好!其实前后排队法真正的名字叫竖式法。你还记得竖式应该怎么列吗?请小朋友们在自己的练习本上列出来35+32的竖式。(教师巡视,找4人到黑板列)。

师:刚才大家都在练习本上试着写了竖式,下面我们一起来看黑板上的小朋友列的对不对?

师:四个小朋友两个人列对了,还有两个人数位没对齐,问题比较多。那么现在我们就来认真的学习列竖式解题。

(1)我们先要写出个位和十位

十位 个位

(2)把两个数按十位个位对齐写

3 5

3 2

(3)在左下方标清“+”加法运算,还是“-”减法运算

(4)先算个位再算十位,个位相加得数写个位下,十位相加得数写十位下。

6 7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掌握了竖式的正确书写方法,也计算出一班和二班总共坐67人。下面我们来算一算二(3)班和二(4)班总共多少人?谁会列式?

生:37+34=

师:这个式子应该怎么计算呀!个位相加得11应该怎么处理呀!

生:不知道。

师:既然我们不会计算这个式子,给自己设置了这么大一个障碍,老师现在也不会算啦!那就说明了什么问题?

生:我们这样的安排不合理。

师:同学们真聪明!你们想知道第二种和第三种哪一种安排合适吗?

生:想!

师:记得我们一定要确保每个小朋友都能坐上车。

老师给小朋友们提示一下,遇到个位相加大于等于10时就说明安排是不合理的。现在四个人一组,开始挑战。看哪一组能够最先把我们所有的小朋友安排好,老师会加分。

(8分钟后)

师:同学们算出来哪种是合适的吗?我来请几组的代表来发言。

生1:第三种合适

生2:第三种合适

生3:第三种合适

师:你们和他们算得一样吗?那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看看第三种是否是合适的。

第二种:一班和三班

十位 个位

3 5

+ 3 7

个位相加得12大于10,安排不合理。

第三种:一班和四班

十位 个位

3 5

+ 3 4

6 9

69

二班和三班

十位 个位

3 2

+ 3 7

6 9

69

刚好每个小朋友都能坐下。

师:同学们表现的非常棒!但是,老师刚才在底下转的时候,发现很多同学都出现了计算错误。那么我们如何避免这样的问题出现呢?同学们现在请拿起笔,跟老师一起来计算54+34。

按(1)放慢速度,看清数字

(2)我们先要写出个位和十位

(3)把两个数按十位个位对齐写

(4)在左下方标清“+”加法运算,还是“-”减法运算

(5)先算个位再算十位,个位相加得数写个位下,十位相加得数写十位下

(6)回头在检查一遍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掌握了竖式的书写方法和运算顺序,大家学得都很认真下面我们来做一组练习。

三、课堂练习

1、13页做一做。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完成练习二的第二题,要求列竖式,注意书写的格式。

四、巩固提高

玩具飞机 玩具汽车 火箭 轮船

23元 12元 17元 30元

(1)、小明买一架玩具飞机和一辆玩具汽车,一共要用多少元?

(2)、小红有50元钱,可以买哪几样玩具?

(3)、小青想花最少的钱买两样玩具,他可以买哪两样玩具?

请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完成。教师巡视。指名汇报。

五、课后作业

让家长出10道100以内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题。要求用竖式的标准格式计算,不能出现计算错误,漏写答案。

点击查看更多: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提醒:

关注回复“教案”

获得上下册教案资料!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不进位加》教案(八)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不进位加》教案(八)

教学内容: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教科书11~13页的内容及练习二的相关习题。

教学目的:

1.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竖式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2.通过观察、操作,自主合作归纳出笔算加法的法则。

学情分析:

1.重视对教材情境图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参与学习的不竭动力,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设计学生喜欢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并引导他们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的过程,使他们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上课伊始,借助情境图引入新知,让学生通过看图,发现并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及解决提出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习新课作铺垫。

2.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经历知识的发现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基本技能的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掌握技能操作的程序和步骤,还要使学生在经历探索知识的过程中理解程序和步骤的道理。本教学设计鼓励学生通过交流发现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如摆小棒、横式、竖式等。

教学难点:

1.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经历解决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这个数学问题的过程,从而突破笔算中“相同数位对齐”这一难点。

2.掌握竖式的算理和规范的书写格式。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情检测卡 学生准备 小棒

教学过程:

⊙设置情境,生成问题 师:学校组织二年级的学生去参观博物馆,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情境图,想一想,根据你发现的信息,可以提出哪些加法问题? 预设

生1:二年级一共有多少名学生去参观博物馆?

生2:一共有多少位去参观博物馆的老师?

生3:二(1)班和二(2)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

生4:二(1)班的学生和老师一共有多少人? …… 师:同学们真棒!提出这么多不同的问题,现在我们就开动脑筋,认真思考,解决大家提出的问题吧!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情境图,提高学生主动获取数学信息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进而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

⊙合作交流,掌握算法

1.教师选取其中与例1类似的问题,让学生在交流的基础上想办法解决。

师:现在请同学们进行小组交流,探讨可以用什么方法解决第四个问题。 (学生小组交流,探索方法)

2.各小组汇报自己的解决方法。

方法一:用横式计算。35+2=37。

方法二:摆小棒。先摆出3捆零5根,再摆2根,合起来是3捆零7根。

方法三:用竖式计算。

3.引导学生说一说用竖式计算的过程,教师重点强调用竖式计算时相同数位要对齐。

4.用同样的方法解决教材12页1、2题。

5.解决例2:二(1)班和二(2)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

(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列出算式。

(2)组织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笔算方法。 师:根据我们刚才做的那道题的解题方法,请同学们小组合作,探讨一下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时应该怎样计算。 (学生汇报计算方法)

(3)引导学生说一说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时应注意什么。 预设 生1:应注意相同数位对齐。 生2:应注意从个位开始计算。 生3:应注意个位与个位相加,十位与十位相加。 ……

(4)师小结:通过刚才大家的讨论,我们学会了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方法,即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设计意图:采用尝试、交流、合作、探究的方法,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计算方法,并初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读一读,算一算。

42+7=  59+40=   25+34= 35+53=  31+12= 22+11=

2.完成教材13页1、2题,并说一说计算方法。

⊙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布置作业 教材15页1~3题。

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

35+2=37(人)

3 5

+ 2

------

35+32=67(人)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点击查看更多: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提醒:

关注回复“教案”

获得上下册教案资料!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不进位加》教案(七)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不进位加》教案(七)

教学内容:

二年级上册第11页情境图,第12---13页例1、例2

学情分析:

因为学生已经学会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一位数口算的方法,已经有了一定得口算基础。而本节课就是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学习不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新知识,并通过动手操作,交流的方法突破新课的难点,从而更好地获取知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100以内的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算理,掌握笔算方法,能正确用竖式计算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

2、使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笔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到两位数不进位加法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3、运用两位数不进位加法计算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的过程。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用竖式计算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顺序。

教学准备:

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新授

1、教学情境图

(1)导入。

教师:学校组织二年级的同学去参观博物馆。看,他们来到了博物馆门前,小精灵明明正热情地欢迎他们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情景图)

(2)引导学生看懂情景图。

(3)学生收集情景图中的数学信息。(每班人数、每班有2名带队教师。)

2、教学例1

(1)导入。

(2)引导学生列式,并揭示课题。

教师:要求二(1)班学生和他们班的带队老师一共有多少人,该怎样列式呢?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35+2=

教师板书课题:加法。

(3)结合口算,感悟加法的算理。

(4)探究加法竖式的写法及用竖式笔算的方法和算理。

(5)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明确笔算加法的计算方法。

3、教学例2

(1)导入。

教师:刚才我们通过计算,知道二(1)班学生和他们班的带队老师一共有37人,那么二(1)班和二(2)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呢(边说边出示例2)?

(2)指名学生说出算式,教师板书:35+32=

(3)组织学生尝试计算。

(4)巩固两位数笔算加法的计算方法。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呢?

四、课堂作业

第12页“做一做”第1题、第2题。

第13页“做一做”第1题、第2题。

点击查看更多: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提醒:

关注回复“教案”

获得上下册教案资料!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不进位加》教案(六)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不进位加》教案(六)

教学内容

教材第11~113页例1、例2,及第12页和第13页“做一做”。

内容简析

例1 提供的是两位数加一位数的不进位知识,这个内容学生一年级就已经会口算了。在这里出现,目的有二:一是复习口算加法的计算方法,为理解笔算的算理和算法做好准备;二是说明口算也可以写成竖式,即用笔算,从而引出笔算。

例2 仍然以主题图中的内容为背景,从解决问题中引出加法算式“35+32”,进行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加法教学,结合小棒图有序地体现了竖式计算过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列竖式时要将个位与个位对齐,十位与十位对齐,即相同数位对齐的道理。适当强调从个位加起。

教学目标

1.理解100以内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笔算的算理,掌握笔算的方法,能正确地用竖式计算。

2.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体验解决问题的策略;在探索活动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3.运用两位数不进位加法计算解决实际问题,获得成功体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掌握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

教法与学法

1.首先从现实情境中提出要解决的计算问题,突出学习计算的价值;接着通过直观图使学生探讨、理解计算的算理,明确计算的方法;再来看能否用计算解决前面提出的问题。

2.利用知识的迁移,通过学具的操作,经历活动的探究,体验成功的快乐。

承前启后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导入课题

预设A 情景导入:

课件出示教材第11页情境图。今天可真热闹,学校组织二年级的同学参观博物馆,现在他们已经来到博物馆门前,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后交流。

师:仔细观察图片,从图上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图中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品析:借助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观察图片情景中收集数学信息,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由于这样的情境是学生熟悉且感兴趣的,既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又提高了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并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新知的学习中来。】

预设B 课件导入:

(出示flash动画)内容是刚开学不久,老师到二年级教室清点人数。老师对班长王明说:“你点班上男生的人数,我点班上女生的人数。”

“男生23人。”班长王明汇报说。

“哦,女生比男生多5人。你知道女生有多少人吗?”老师故意提出了一个问题,想考一下班长王明。

这时动画暂停,老师提问:你能帮班长王明回答这个问题吗?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待学生回答后,老师说:“让我们看看王明是不是这样做呢?”继续播放动画。老师板书课题和算式,让学生观察算式的特点。

【品析:通过利用学生身边的清点人数情景引出一个数学问题。因为学生以前学过整十数加整十数和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口算练习,这个问题并不难,学生一下子就能回答出来。这样的导入激活了学生原有的知识准备,为本课学习新内容打下了基础。】

预设C 实践导入:

师:今天我们一起去逛一逛体育用品商店,(多媒体出示)商店里的体育用品可真多啊!你最喜欢什么体育用品?为什么?

学生交流。

师: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喜欢的体育用品,那么现在请大家每人选两件商品,两件商品的总价不超过100元。请大家在小组内说一说,你想买什么?需要多少钱?算式怎么列?并且请组长记录下来。

【品析:计算在生活中很有用,但单纯的计算又是比较枯燥乏味的。因此教学导入要充分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实践,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计算的方法。本方案通过创设学生购买体育用品的活动,提出“你想买什么?”“需要多少钱?”“算式怎么列?”引出本课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引领学生阅读主题图。

引领学生分析教材第11页主题图片,提取已知信息,并找出待解决的问题。(详见课件)

①整理获得的信息。

二(1)班有35人,二(2)班有32人,二(3)班有37人,二(4)班有34人,每个班由两名老师带队。

②提出问题。

二(1)班学生和本班的带队老师一共有多少人?

二(2)班学生和本班的带队老师一共有多少人?

二(1)班和二(2)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

二(1)班和二(4)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

……

教师选择一些不进位加法问题板书。

◎探究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

(1)尝试列式,体会加法的意义。

我们首先看第一个问题:要求一共有多少人,需要哪些已知条件?怎样列式?想一想,为什么用加法来计算呢?(板书:35+2= )

交流算法,指名学生说口算的过程。(先算5+2=7,再算30+7=37。)

(2)图式结合,探究笔算的算理和算法。

①学生操作摆小棒。

学生有35人,用3捆零5根小棒表示;有两名带队老师,用2根小棒表示。

②组织学生交流,感悟笔算的算理和算法。

为什么要先把5根小棒和2根小棒合起来?一共是多少根小棒?

③尝试列竖式计算,理解笔算加法应注意什么,弄清为什么“5”与“2”对齐?

教师边讲解边介绍竖式的书写格式,强调:“+”要写在第二个加数的前面,“_________”要用直尺画直。

师:写竖式时,一定要注意把两个加数的相同数位对齐,就像我们摆小棒那样,个位上的数字和个位上的数字对齐,十位上的数字和十位上的数字对齐。

教师讲解竖式计算的方法:先算个位5+2=7,再把十位上的3落下来,写在十位上的位置。

板书:

④全班交流笔算方法,进一步明确”个位与个位对齐,先从个位上的数加起“的道理。

指名完整地说说这道题的笔算过程是怎样的。

课件出示:竖式计算要注意什么?

【品析: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小棒图自然过渡到列竖式计算,让学生体验由具体到抽象的数学方法。学生在积极地操作、思考和交流中理解”个位和个位对齐“的道理,又清楚明晰地掌握竖式计算要从个位加起的计算顺序。】

◎探究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

顺承例1,研学例2。

(1)出示例2问题:二(1)班和二(2)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

(2)指名学生列式,教师板书。

(3)引导学生试算35+32。

①组织学生先摆小棒,注意观察学生操作。首先正确摆放出35和32,其次正确地将5个1和2个1相加,3个十和3个十相加,帮助学生理解笔算加法的算理和算法。

②学生试着用竖式计算,交流板演算法。

③教师追问:列竖式时要注意什么?为什么3和3对齐,5和2对齐?计算时,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④师生小结: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

【品析:有了例1的基础,教学本例题时,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教师适时引导,结合摆小棒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算理和算法,真正实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教育理念。】

三、反馈质疑,学有所得

质疑:笔算加法为什么要相同数位对齐?

引导学生组内讨论,归纳总结。十位上的数字代表几个十,个位上的数字代表几个一,所以相同数位上的数字要对齐。

【品析:通过质疑,师生互动讨论,使学生明白了相同数位对齐就是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加深对笔算算理的理解和认识。】

四、课末小结,融会贯通

这节课我们利用加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笔算两位数加法时要注意什么?

师生简单回顾本课学习的重点,笔算不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然后衔接下节课学习的任务,给大家留一个思考的话题:

如果个位相加超过了十,怎么办?

【品析:课尾的总结再一次呈现教学重点,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

五、教海拾遗,反思提升

回味课堂,发现亮点之处:在教学时,我本着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大胆地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小主人。在计算35+32时,因为有例1的教学为基础,我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使学生掌握了笔算的方法,同时使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得到提高,让学生个性化地学习数学。

不足之处:课堂上少数学生对数位的概念比较模糊,计算时把十位上的数字和一位数相加。

我的反思:

点击查看更多: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提醒:

关注回复“教案”

获得上下册教案资料!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不进位加》教案(一)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不进位加》教案(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竖式的结构和计算方法,理解相同数位对齐和数位相同的数才能相加的算理,能熟练准确地笔算两位数加一位数及两位数加两位数。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摆小棒等活动,探究两位数加一位数的不进位加的竖式计算法则,从而能够自主探究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的竖式计算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情景探索计算方法,发现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感受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

掌握竖式的结构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相同数位对齐和数位相同的数才能相加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出示教材11页的主题图。(四个班级在博物馆门口排队的情境图)

提问:看到这幅图,你们能够提出哪些问题呢?

2、提出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板书一道两位数加一位数以及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的横式。

二、探求新知。

1、以旧导新。

提问:你们能根据自己提出的问题列出算式吗?并用之前已有的100以内加法的口算知识进行解答。

学生单独列出算式并自己口算解答。

提问:除了口算,你们还能用什么方法解答自己提出的问题?

学生讨论后点名回答。

师: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一种新的计算方法--竖式笔算。

2、教学例1。

提问:刚刚有同学提出了二(1)班学生和本班的带队老师一共多少人?(板书:35+2=?)

35+2=?那么你们能用数小棒的方式告诉老师,你是怎么摆的吗?

学生动手摆小棒,摆出35+2=37。

提问:为什么你们要把零散的5根小棒和2根小棒放在一起呢?成捆的要放在一起呢?

学生讨论后点名回答。

3、小结。

零散的小棒就相当于都是个位上的数,而成捆的就相当于十位上的数,所以我们在计算中要将个位上的数与个位上的数相加,十位与十位相加。法则表现在竖式计算中,就是相同数位相加。

4、竖式笔算。

在横式下面列竖式,35和2必须数位对齐。个位上的5+2=7,十位上的3+0=3。所以竖式计算的答案也是37。

5、教学例2。(板书:35+32=?)

提问:你们现在已经会做两位数加一位数的竖式加法了,不知道你们会不会做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竖式加法呢?用刚刚老师演示的方法自己做一做。

学生可先数小棒再列竖式计算,也可以直接先列竖式计算再用数小棒的方式检验答案的正确性。

点名让学生在讲台上展示计算过程。

6、小结。

我们在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时候,要牢牢记住,相同数位先要对齐,然后再相加,并且从个位算起。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12页的做一做第1题。

2、完成教材第13页的做一做第1题。先摆一摆,再列竖式计算。

四、总结。

这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

点击查看更多: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提醒:

关注回复“教案”

获得上下册教案资料!

数学二年级《不进位加》教案示例


数学二年级《不进位加》教案示例

【教学内容】

教材第13页例2、第15页练习二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通过实际操作、自主探究、小组协作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笔算方法,培养动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1.两位数加两位数笔算方法。

2.笔算的计算顺序。

【教学准备】

小棒。

【复习导入】

1.做一做

26+3=8+31=

2.说一说:列竖式计算应注意什么?

(突出相同数位对齐,并从个位加起)

3.情景导入:出示第11页主题图。

提问:二(1)班和二(2)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

【进行新课】

两位数与两位数的不进位加

1.出示教材第13页例2图。

二(1)班和二(2)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

35+32=

2.让学生独立尝试在练习本上列出竖式计算。

3.探究列竖式计算的方法。

师:怎样列竖式计算35+32呢?请同学们拿出小棒先竖着摆出35+32。看谁摆的方法最好。

学生活动:用小棒摆竖式。

以小组为单位摆小棒,探索35+32的计算方法,学生在摆小棒过程中,老师进行巡视指导,对摆放有错误的学生,教师进行指导,重点让学生理解在摆放过程中,整十根与整十根合并。

摆法:

讨论:为什么要这样摆,它有什么好处?

小结:整捆的小棒和整捆的小棒上下对齐,也就是十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对齐,单根的和单根的对齐,也就是个位数和个位数对齐。即相同数位对齐。

提问:根据用小棒摆的竖式,可以怎样算,有几种算法?

小结:有两种算法。一种是从个位算起。个位上,5个一加2个一是7;十位上,3个十加3个十是60,60加7是67。另一种是从十位加起,3个十加3个十是60,5个一和2个一是7,60加7是67。

教师引导学生边看小棒摆法,边板书竖式的正确格式及算法。

师:这两种算法都是正确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从个位算起会更方便,建议同学们从个位算起。

4.讨论: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竖式计算顺序是怎样的?

5.小结: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可以先从个位加起,也可以先从十位加起。

例笔算下列各题。

52+36=15+34=

分析:

笔算不进位加法的题时,要注意两点:①要把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②在把相同数位相加时,要注意从个位加起。上面两题可以列竖式为:

把相同数位相加时,第一个竖式可以这样计算,2加6得8,5加3得8,结果为88;第二个竖式,5加4得9,1加3得4,结果为49。

答案:52+36=8815+34=49

【课堂作业】

1.课本第13页“做一做”。

2.列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25+13=42+33=27+60=34+43=

答案:

1.

2.

【课堂小结】

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今天我们在上一节课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学习了两位数与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在写竖式时,要把十位上的数与十位上的数对齐,个位上的数与个位上的数对齐。

1.初学笔算的同学往往出现先口算出结果,再去写竖式的现象,

要让学生们通过多练习,先用竖式计算出结果,再把结果写上去的习惯。

2.让学生从旧知出发,体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学会自主学习。同时,通过复习,既巩固了旧知,又为新知的掌握作好了铺垫。

3.整堂课将算法思维、算法多样化渗透于课堂教学中,从而引导学生学习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中总结方法,通过让学生反复练习,加深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增强学生计算能力。

4.通过小组之间的汇报交流活动,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能多角度地思考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并通过摆小棒,使学生明确算理,从而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不进位加(2)》数学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不进位加(2)》数学教案

第2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第2课时 不进位加(2)

【学习内容】:课本P12 例2 做一做 练习二的1、2题

【学习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笔算加法;

2、使学生能熟练地进行竖式计算;

3、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

【学习重点、难点】:

重、难点: 熟练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

【课前准备】:实物投影

【学习过程】:

一、解决情景中的问题

1、教师出示主题图

师:怎样能知道这两个班共有多少人?

师:怎样列算式?

学生说,教师板书:35+34=

2、请学生在小组里讨论怎样计算“35+34”,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是用摆小棒的方法还是用竖式计算还是口算。

3、请学生说明自己的想法

(1)先请摆小棒的学生讲

提问: 为什么把5根小棒和4根小棒和起来,3捆和3捆和起来?

(2)再请列竖式的学生讲

提问: 写竖式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用竖式计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你是从哪一位加起的?

(3)请口算的学生讲。

提问:你是从哪一位加起的?

口算时应注意什么?

二、做一做:

教师用投影片出示题目

指名将题做在投影片上,其他学生做在书上

集体订正投影片上的题目,进行评价。

同位相互检查,相互评价,

三、练习:

练习二 第1题:

先请学生看图,说图意,

再列竖式计算。

第2题:笔算下面各题。

学生将题目写在练习本上,同位相互检查。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不进位加》教案》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68057.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