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空间与图形》整理与复习

作为一小学位老师,我们要让同学们听得懂我们所讲的内容。这时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学生爱听老师爱讲的教案。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空间与图形》整理与复习”,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复习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总复习《空间与图形》的整理与复习
[复习目标]
(1)通过整理和复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把握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和梯形等内容形成知识点。
(2)经历知识的整理过程,使学生参与复习的全过程,通过合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形成知识网络。
(3)通过实际问题的应用,进一步提高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复习重点]
自主梳理知识,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图。
[复习难点]
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整理归纳知识点的能力,对于如何创作一幅精美的知识结构图是可以胜任的,最主要是教师引导他们怎么充实知识点,当然一幅图的位置不能容纳所有的知识点,但是可以指导他们选择重点来归纳整理;另外中年级的学生对于新鲜的事物会产生浓厚的兴趣,所以设计一些闯关运动对激发他们内心的需要是非常有用的。
[课前准备]
[教具]课件,卡纸贴,平行四边形图、纸条做的长方形。
[学具]学生课前整理好的结构图,练习纸
[复习过程]
一、小组交流分享,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师: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整理归纳有关空间图形的复习知识结构图,现在以四人小组交流分享,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学生互相交流,教师巡视,掌握学生整理的情况)
(设计意图:四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整理归纳的能力,因此,放手让他们小组之间先互相交流分享,互相学习借鉴,其实这一过程既肯定了每个学生的价值所在,同时也可以借他山之石来不断地完善自我,对于进一步提升学生整理归纳的能力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二、全班交流,构建知识结构图
(一)交流课前整理的知识结构图
师:下面我们请几位同学来展示他们的作品。
[实物投影展示]
生1:展示了表格整理知识结构图。
生2:展示了板块整理知识结构图。
生3:展示了动物为背景的整理知识结构图
师:这三位同学帮我们整理归纳了哪些内容?
生:线段、射线和直线;垂直和平行;角;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长方形和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生一边说师一边粘贴在黑板上)
师:黑板的知识有点乱,谁能分一分。
(设计意图:安排个别学生上台展示,一方面是提供一个更大的舞台来展示学生的才华,另一方面是这三位学生的整理归纳能力和画图能力比较强,在全班同学中起了榜样作用,当然他们的展示几乎包括了本节课所归纳整理的内容,但是由于内容比较多而且凌乱,所以等他们都展示完后,再考一下学生有哪些知识点,并让他们帮忙分类,就更加深他们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把握了。)

(二)智勇大闯关活动
1、游戏规则:每闯过一关都可以获得金蛋一个,每个金蛋里藏着一份神秘礼物哦!比赛开始吧!
(设计意图:如果只是简单地要求学生做练习题,他们认为这是机械地做题,没有激情和动力去完成,所以根据小学生的这个心理特性,设计了有奖品赠送的闯关活动,让他们在完成做题的同时得到合理的评价,因为礼品的设计都是一些学生平时很喜欢的东西,这样更能激发他们内在的动力。)
2、第一关:火眼精金辨真假!
师:下面的题目先用手势判断对错,并说明错的理由。
(1)一条射线长是60米。()
(2)大于90°的角是钝角。()
(3)角的两条边画得越长,这个角就越大。()
(4)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一定会互相平行。()
(设计意图:空间与图形中的知识点所涉及的定义比较多,学生很容易出错,所以通过判断对错并说明错的理由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点的把握,本题考的主要内容包括了射线的特征、钝角的定义、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平行线的定义,这样学生们就可以从不同角度来深入理解有关的知识点。)
第二关:精心挑选我精明!
师:刚才同学们顺利通过第一关,现在我们接着第二关。
(1)、直线和射线的共同点是()
A、不可以度量B、一个端点都没有C、不可无限延长
(2)、两条直线互相垂直,这两条直线相交的角一定是()
A、钝角B、直角C、锐角
(3)、在两条平行线间能画()条垂直线段。
A、1B、2C、无数
(4)、延长梯形上底和下底,它们是()的。
A、永不相交B、相交C、互相垂直
(设计意图:主要通过四道选择题让学生在选择比较中找到线、角它们之间的特征和联系,特别是第三题,在两条平行线间能画多少条垂直线段,此题学生比较难理解,除了教会学生理论上的理解外还要与生活密切联系,如生活中的铁轨等,让学生从抽象思维转化为形象思维,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把握。)
第三关:动手操作我最棒!
师:同学们,刚才大家的表现都很不错,接下来这一关难度比较大,是考同学们的操作能力哦,有信心吗?(学生独自完成,教师巡视并抽出几位学生的答案进行展示)
师:同学们你们现在做一下小老师来帮这些同学评一评,并指出错误的地方。
1、利用量角器或三角尺分别画75°、150°的角。
2、过A点画直线的垂线和平行线
A

(设计意图:本学期空间与图形中需要操作的地方比较多,而针对中年级学生的动手能力比较弱这一特点,我安排了画角、垂线和平行线来检测学生对操作能力的把握程度,特别是全班同学做小老师这一环节,其实就是让学生能在别人的错误中找到平时自己的影子,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操作能力。)
第四关:出谋划策我能行!
师:这一关是终极大关,以下有三种类型的题目都是同学容易错的,现在以小组为单位任选一题来分析。
A:用3倍的放大镜看60°的角时,这个角也会放大!
B:平行四边是对称图形!
C:用四根木条钉成一个长方形,然后用两手拉住它的两个对角,向相反方向拉成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的周长会大于长方形周长!
(设计意图:这一关的题目的设计是由平时学生的典型易错题中找来的,这三类题目对于学生来说理论理解上是有一定的困难,但是如果结合实际操作的话,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并得出结论,就很简单了,所以A题可以借助班里的实物投影说明放大镜的作用不会影响到角的大小,而B和C就通过教具让学生边说边操作让其它同学认真地观察并形成结论,做到理论结合实际,学生更能深刻地体会这些题目的实际内涵。)

三、反思小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设计意图:进行了课堂练习,巩固概念,最后交流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强化学生对这节课的掌握。)JAB88.Com

精选阅读

空间与图形总复习教案


“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内容分图形的认识、测量、图形与变换、图形与位置三节编排复习,其中第一节里的形、体知识以及测量知识都比较多,又分平面图形、 面积计算、立体图形、体积计算四段编排。

(1) 分层复习图形知识,沟通平面图形间的联系。

复习图形知识按“线—角—形”的线索进行。

学生已经认识的线有直线、射线和线段。线段是二年级教学的,只是联系线段的图形描述了它是直的,有两个端点,长度是可以度量的。直线和射线是四年级教 学的,通过线段向一端无限延长或向两端无限延长分别形成射线和直线的概念。复习直线、射线和线段的特征,一方面要突出它们都是直的线,另一方面要清楚它们 的区别在于有、无端点和有几个端点。整理直线、射线和线段的关系,可以按以前的认知线索,通过线段的端点无限延长沟通联系,体会线段是直线或射线的一部 分。四年级(上册)教学的平行与相交,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常见位置关系。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则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垂直是特殊的相交。学生举例 说说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可能只说出平行与垂直,也有可能说成平行、相交、垂直。如果出现这些情况,应适当予以纠正。

从一点向不同方向画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是角。把一条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能形成大大小小的角。复习角的认识把这两种认识结合起来,“围绕角的顶点旋 转角的一条边”要先出现角的图形,指出它的顶点和两条边,然后使角的顶点和一条边固定不动,另一条边旋转,让学生体会角的大小发生了变化,从而理解角的大 小是它两条边的*开程度。复习角的分类可以分三步进行,第一步随着活动角从小到大地变化依次回忆锐角、直角、钝角、平角与周角。第二步分别说出直角、平角 和周角的度数,整理这三类角的大小关系。第三步描述锐角和钝角,突出钝角大于90°、小于180°。

复习平面图形,先把学过的图形分成由线段围成的和由曲线围成的两类,又把线段围成的图形按边的数量分成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然后着重整理三角 形、四边形、圆的知识。

回忆三角形的知识时,出现了两张集合图。左边的图表示了三角形的分类,曾经在四年级(下册)出现过,可以利用这幅图让学生说说三角形是怎样分类的,以 及各类三角形的特征。右边的图第一次在教材中出现,表示等腰三角形是特殊的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因为等腰三角形具有三角形的基本特征 (三条边、三个角),又有一般三角形不具备的特征(两条边长度相等),所以它是特殊的三角形。而等边三角形具有等腰三角形的主要特征(两边长度相等),还 有它独有的特征(另一边的长度和两腰也相等),所以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教材让学生思考,讨论“等边三角形也是等腰三角形吗”,体会右图里的一 般与特殊、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进一步理解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这些概念的联系和区别,建立正确的认知结构。教材还提出两个讨论题,在问题(1) 里“任意两边的长度之和大于第三边”是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也是三条线段能够围成三角形的必备条件。要引导学生注意“任意”的含义,并应用到练习与实践第8 题的解答中去。提出问题(2)有两个目的:一是进一步理解三角形的分类,在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里也都有两个锐角;二是复习三角形的内角和180°,用 内角和的知识可以解释一个三角形里最多有一个直角或一个钝角。

以前教学的四边形都是特殊的四边形,先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再认识平行四边形与梯形,这是从学生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的安排。现在整理四边形的知 识,设计了一张反映这些特殊四边形的关系图,从图中可以看到,如果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就是平行四边形;如果只有一组对边平行就是梯形。如果平行四边 形的角都是直角就是长方形,如果长方形的长与宽相等就是正方形。学生说出各个图形的名称和特征并不难,要把教学精力放在理解图形间的关系上,深入地认识四 边形。

第98页练习与实践第2、3、4题分别复习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以及点到直线的距离等知识。要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再次体会这些 内容,但不要求学生记忆这些知识。第6、7题是动手操作,如果学生使用量角器有困难,应给予帮助。在画长方形的时候,要复习画已知直线的垂线与平行线的方 法,要求学生规范地使用画图工具。在画图形底边上的高时,要加强对底与高相对应的体验。

(2) 复习平面图形的周长、面积,突出概念和思想方法。

与周长、面积有关的知识包括周长和面积的意义、计量长度和面积的单位、计算周长与面积的公式。复习这些知识按“概念与计量单位—计算方法或公式—实际 应用”的线索进行。

周长与面积的概念在三年级初步形成,第二学段教学多边形和圆的时候又多次再认了周长与面积的意义,多数学生对周长与面积的体验是比较充分的。复习周长 与面积的意义,以回忆和辨认为主要教学活动,让学生说说对周长与面积的理解,可以联系实例进行解释。练习与实践第5题分别比较方格纸上两组图形的周长与面 积,进一步体会周长与面积是存在于封闭图形上的两个不同的概念。复习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让每个学生都用学过的单位描述身边的事物,在交流时就能整理出常 用的长度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整理出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练习与实践第2题以用纸折出1平方分米的正 方形顺带复习其他面积单位的意义,通过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最多能分成几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复习相邻单位间的进率。复习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要重视两点: 一是让学生选择用手比画、语言描述、实物演示等方法表达1个单位是多长或多大,如1米大约是多长,1平方米是多大;二是要整理并记住相邻单位间的进率,下 图就是一种整理方式。复习周长与面积计算公式的教学活动主要是回忆和整理。要联系周长的意义,从图形一周的边的长度总和解释长方形、正方形与圆的周长公 式。如,长方形的四条边分别是两条长、两条宽,它的周长是(长+宽)×2。又如,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即C=πd。要回忆各个面积公式的推导过 程,进一步理解公式的含义,体验数学思想与方法。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是在图形里摆面积单位推导的,长×宽(或边长×边长)的积是长方形(或正方形) 里可以摆的面积单位的个数,也就是图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是转化成长方形推导面积公式的,而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又是转化成平行四边形后推导出来,因 此,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是基础,转化是重要的思想方法。练习与实践第9题画面积相等的图形,理解并记忆面积公式。依据先画出的长方形画面积相等的平行四边 形,递推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的步骤,加强了等积变换的体验。依据平行四边形画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可以使底的长度相同,把三角形的高画成平行四边形的 2倍;也可以使高的长度相同,把三角形的底画成平行四边形的2倍。在画三角形的时候,能体验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的面积的倍数关系。依据平行四边 形画梯形,可以使高的长度不变,把平行四边形的底缩短,把对边延长,缩短与延长的长度相等。通过画梯形,对梯形的面积公式会有新的体会。学生解答这道题, 还会有不同的思考方法,要组织交流,进一步体验各个面积公式。

应用面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很丰富,有利用面积公式列算式求面积,也有按面积公式列方程算长度。还要结合求面积进行估计和测量,对不同单位的面积 进行换算,并探索规律。

(3) 整合立体图形的知识,发展空间观念。

立体图形是六年级教学的,圆柱、圆锥还是本册教材的新授内容。因此,立体图形的知识容易回忆,复习的目的不局限于回忆,还要整合知识,进一步精简和优 化原有的认知结构。首先理解“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体会正方体具有长方体的全部特征。接着从意义和算法两个方面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表面积联系起 来,体会它们的表面积是所有面的面积总和,都是侧面积与两个底面积的总和,而且侧面积都可以通过“底面周长×高”计算。最后还用“底面积×高”概括长方 体、正方体和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通过这些整合,学生对立体图形的认识能提升一个层次,不再孤立地理解、记忆各个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材安排了许多有利于发展空间观念的学习活动,有观察几何体,把从正面、上面、侧面看到的图形画下来,或者根据给定的视图想像和做出立体;把平面图形 绕它的一条边旋转,体会形成的立体;补充长方体的表面展开图,设计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还要解答开放的实际问题。有些活动在以前学习时曾经开展过,多数活 动是新的要求,富有挑战性。要重视活动的过程,让学生在独立解答以后进行充分的交流,体会知识的应用是灵活的,策略与方法是多样的。如第104页第4题, 可以先从正面看到的图形和上面看到的图形得到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然后确定这个长方体的侧面图形;也可以在想像中把这个物体搭起来,体会侧面图形 的形状,空间观念在推理和想像中得到了发展。再如第107页第12题,规格①、②、③的三种铁皮各选2张或1张,5张铁皮就能焊成一个无盖的长方体水箱。 每种规格的铁皮都可以做水箱的底,因而焊成的水箱有三种尺寸,分别为长0.6米、宽0.4米、高0.5米,长0.6米、宽0.5米、高0.4米,长0.5 米、宽0.4米、高0.6米。1张规格④的铁皮和4张规格①或4张规格③的铁皮都能焊成无盖的长方体水箱,这些水箱的底面是正方形,高分别是0.6米或 0.5米。可见,平面图形(铁皮)的长、宽与长方体(水箱)的长、宽、高的转化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也是发展空间观念的极好机会。

(4) 在方格纸上画图形,复习图形与变换的知识。

在图形与变换这一节里,复习的内容有轴对称图形、平移、旋转以及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等。

先回忆学过的图形变换,整理成图形位置变化和图形大小变化两类。理解平移、旋转都是改变图形位置的方法,不改变图形的大小;图形按比例放大、缩小,是 改变图形大小的方法,不改变图形的形状。这些都是关于图形变换的基础知识。轴对称图形是一类特殊的平面图形,它的对称轴的两边形状、大小完全相同,而且沿 对称轴对折图形,对称轴的两边能完全重合。

练习与实践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图形,进一步体会图形的变换。其中第2题集中了小学阶段教学的图形变换的全部内容,在前面的教学中进行过这些画图活动。 第3题综合应用平移与轴对称两个知识。圆是轴对称图形,经过圆心的直线都可以看作圆的对称轴。把圆与线段组合成轴对称图形,应着重思考线段的对称轴的位 置。第(3)个问题引导学生观察画成的轴对称图形和它的对称轴,体会对称轴通过圆心并和已知线段垂直,而且把这条线段平均分成两段。第4题把图形按比例缩 小后,计算新图形与原来图形的面积的比,再次体会“按1∶2的比缩小”是把图形每条边的长度变成原来的1/2,这个比不是面积缩小的比,进一步理解图形按 比例放大或缩小的含义。

(5) 在确定位置的活动中,复习图形与位置的知识。

确定位置的方法是逐渐教学的,先是联系个体经验,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位置;再是联系生活常识,用东、南、西、北等八个方向词描述位置;然后 既要描述方向,又要描述距离,比较准确地描述位置。另外,还可以用数对表示位置。

复习图形与位置,在具体情境中应用知识,进一步体会确定位置的常用方法。练习与实践在第1题的问题(1)里复习方向知识,应先确定平面图上的东、南、 西、北,再确定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动物园里任何两个景点的位置关系都可以用这些方向词描述。问题(2)用数对表示位置,要提醒学生遵照“横排是行、 竖排是列”的规定,先写出各景点所在的列数,再写所在的行数。如孔雀园在第6列第4行,表示它所在位置的数对是(6, 4)。第2题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要引导学生注意两点: 一是描述方向只能用北偏东(西)或南偏东(西)若干度,不能随意改变说法;二是把比例尺1∶50000转化成“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500米”,容易进行图 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相互换算。第3题描述行走路线,进一步掌握方向知识。一般应要求学生口述,不必以书面形式回答。如果要求学生写出行走的方向与路线,应 该用填空的形式。如从东园向()偏( )( )°方向行到兴民巷。另外,这题不宜要求学生说出从淮定桥到红梅新村的行走方向。

西师大版五下:《总复习 空间与图形》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进一步掌握图形的变换方法,掌握对称的知识,对图形的旋转有更深入的认识。

2.进一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能够根据表面积和体积的含义正确地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3.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巩固不同体积、容积单位的表象,能更扎实地掌握体积和容积单位,并能恰当地使用表面积,体积和容积的单位,熟练地进行单位间的换算。

4.增强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应用意识。

二、重难点:

重点:

能自主梳理知识,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辨析和理解知识间的区别和联系。

难点:

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复习的内容是空间与图形。本学期空间与图形的内容包括两个部分:图形的变换、长方体和正方体。今天我们逐一地来复习这些知识。(板书课题)

探究尝试解决问题

(二)回顾整理

1.梳理知识要点。

(1)引导学生回顾图形的变换、长方体和正方体等知识。

(2)全班反馈。

指名说说,教师根据学生回顾整理板书。

2.交流反思。

教师提出以下几个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

(1)你能分别说一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玛?

(2)你认为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小组讨论后教师再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交流时,教师强调以下几点:

① 要注意正确地应用所学的的公式,求表面积用表面积公式,求体积要用体积公式。

②要注意单位统一,当长、宽、高单位不统一时,要先统一单位。

③ 在求与表面面积有关的实际问题时,要报据实际情况进行计算。

分层练习学以 致用

(三)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19~120 页练习二十八第l1、12 、13 、14 、16 题。

课堂小结课外

拓展

(四)课学小结

师:同学们,今天找们整理和复习了图形的变换、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两部分的知识。通过这节课的复习,大家能说说你们有什么新的收获吗?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时点拨总结。

轴对称

成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图形的变换 起止位置

旋转 点

方向

角度

特征:8个顶点、6个面、12条棱

不同点

关系:

长方体 S=(ab+bh+ah)2

长方体和正方体 表面积

正方体 S=6a2

长方体 V=abh

应用 体 积

正方体 V=a3

正方体 V=a3

容 积 长方体 V=abh

正方体 V=a3

一年级下册《空间与图形》(总复习),


在每学期开学之前,老师们都要为自己之后的教学做准备。在上课前要仔细认真的编写一份全面的教案。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一年级下册《空间与图形》(总复习),,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执教:南丰市山小学彭清华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空间与图形》(第2单元和第4单元)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在实际生活中,能正确判断并使用长度单位“cm”和“m”。
2、能运用正确的测量方法更熟练地测量出物体的长度。
3、通过观察实物,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事物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能准确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形状,发展空间观念。
4、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图案是由许许多多的图形组成的”,并能正确数出图形的个数。
5、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合作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
1、会估计并准确测量出物体的长度。
2、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3、能正确数出图案中图形的个数。
教学难点:
会估计并准确测量出物体的长度,正确数出图形的个数。
教法:
创设情境法,启发引导法,合作探究法等
学法: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整理知识,发现问题,在小组间的讨论和全班交流中解决问题,并通过动手操作(量一量、拼一拼),进一步巩固知识,拓展知识。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直尺(每人一把),七巧板。
教学设计意图:
我在课前认真分析了学生在测量、观察物体、认识图形、图形的拼组这些内容学习时的实际情况,力求系统地、有效地展开这节复习课的教学:首先,出示一幅幅学生熟悉课本中的画面,引导学生观察,唤起学生的记忆,展现学生在《空间与图形》中学习过的知识。然后以“智慧宫”的形式把这些知识点串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引导学生对这些知识进一步整理和复习。通过看一看,找一找,估一估,量一量,比一比,拼一拼等活动,集中学生注意力,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解决问题。在活动中巩固知识,并通过这一系列活动反馈出学生在这一内容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使学生有旧课新上的感觉。让学生在学习中反思,在学习中都能有所收获,从而到达复习课的目的。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缺乏自制力,注意力容易分散,只有根据学生的特点组织教学,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知识掌握得更好,学得更轻松。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唤起记忆
谈话:同学们,请睁大小眼睛,认真观察大屏幕。
这些画面你们见过吗?
看着这些画面,你们想到了学过的哪些数学知识呢?
二、进入情境,整理复习
师:老师把这些知识藏在了智慧宫里面。你们能找到吗?
同学们你们想首先打开哪一扇门?(根据学生选择,依次点击各扇门,呈现三个不同的知识板块)
1、复习知识点:长度单位和测量物体
谈话:看看,谁来欢迎咱们了?
看见m、cm,你想起了我们学过的哪些知识?
下面,我们一起打开这扇门。
问题①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学生独立思考)
②判断测量方法是否正确。(同桌相互讨论)
③动手测量。(先估计,后测量)
2、复习知识点:观察物体
师:同学们又想打开哪一扇门?
找出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中解决问题。
①他们看到的分别是哪幅图?并用线连一连。
②通过刚才的观察,你又想起了我们以前学过的哪些知识?
3、复习知识:图形知识
①认识图形
②图形的拼组:数一数各个图形分别有几个?
师:同学们,你们能选择自己喜欢的图形拼组成一幅图案吗?
拿出七巧板,动手拼拼看。
师:谁愿意把你的图案拿给同学们欣赏欣赏。
师生共赏。
要求:课后,在小组内相互猜猜,小组成员拼的是什么图案?里面又有哪些图形呢?
三、归纳小结
师: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了很多有关空间与图形的知识。
在这节复习课上,老师发现咱们班的孩子本领可大了,个个都是数学小能手!
板书设计:
测量物体
观察物体空间与图形(总复习)认识图形
图形拼组

整理与复习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在上课时遇到各种教学问题都能够快速解决,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整理与复习”,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整理与复习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与复习,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10与内、数的认识,利用数的组成,熟练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
2、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悟数的组成,理解算理
3、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并会独立思考
教学用具: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复习
2、情境;小朋友在电梯里说出自己家的楼层。你猜一猜,他们分别住几楼?
3、填空:4+()=86+()=10
5+()=98+()=10
二、加法表;
(1)观察有什么规律,可以讨论
(2)汇报
(3)开火车
(4)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三、学习减法表:方法同上
四、小结
板书:
加法表减法表
略略
教学反思:
整理与复习
教学目的:巩固10以内加减法
教学重点:复习大括线题,区分求整理与部分的题
教学难点:弄清部分与整理的关系。看图说图意
课前准备:图形
教学过程:
(一)看图说图意,列式计算7-3=46+2=8
(二)看图列出两道加法和减法算式3+4=77-3=4
4+3=77-4=3
(三)在○里填上+-号订正:3-2=16+3=94-4=0
3+2=56-3=35+2=7
(四)填空并回答问题
1、看图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答(西红柿有几个?3个,蘑菇有几个?3个土豆有几个?4个茄子有几个?)
2、哪种菜最多?(土豆)哪两种菜的数量同样多?(西红柿和蘑菇同样多)西红柿、蘑菇、茄子共有几个?(3+3+2=8)
(五)口算练习7题1.自己计算注意方法2.小组订正互查互改1+4+3=8
板书:◇◇◇◇◇◇◇3+4=7
◇◇◇◇◇◇4+3=7
7◇◇7-3=4
7-4=3
7-3=46+2=8

《整理与复习(二)》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整理与复习(二)》”,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整理与复习(二)》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自己对20以内进位加法进行归纳,加深对20以内数的认识,并能正确、较熟练地进行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

2.让学生经历20以内进位加法的整理过程,体会确定标准按规律排列的必要性,了解标准不同可以有不同的整理办法。初步尝试用简单的语言表述整理的过程。

3.通过小组合作整理出20以内进位加法表,不仅让学生经历“观察―排列―归纳”的数学学习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更要让学生体验在互相鼓励与帮助的环境中学习数学是快乐的事情。

教学重点:对20以内进位加法进行归纳,加深对20以内数的认识,并能正确、较熟练地进行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

教学难点:让学生经历“观察―排列―归纳”的数学学习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

1、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来一个新朋友――精灵兔,他给大家带来了一封信,谁愿意打开信?

老师带来卡通玩具,请一位小朋友打开一封信,教师读信。内容是:小朋友们新年好,我是数学王国里的精灵兔,听说你们已经学会了很多数学知识,我是来请教小朋友的,首先请大家计算几道题好吗?

8+49+47+68+5

2+94+77+96+8

……

2、出示36个算式卡片,学生边算教师边随意贴在黑板上。由于算式过多,适当算8~10道,其他的直接粘在黑板上,

3、小朋友们算得真快!这些算式是小朋友们前段时间一直学习的,它们的计算结果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你知道吗?

4、引导学生思考:精灵兔带来的算式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二、整理算式。

1.独立观察思考,探索整理算式的方法。

教师选几位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学生可能会出现:按加数整理,例如9+2,9+3,9+4,……;按结果整理,例如先写结果是11的,再写结果是12的,……;按加数交换位置的方法整理,例如2+9和9+2,3+9和9+3,……

2.小组讨论,整理算式。

通过交流比较,先确定一种自己小组的整理方法,再明确每位小朋友的分工(谁说算式、谁找算式、谁摆算式、谁检查排列得是否正确),最后打开信封拿出36张算式卡片开始整理算式。

在学生讨论时教师巡回各个小组,指导整理的方法及小组的分工,帮助需要支持的学生完成任务。请一个小组集体上讲台在大黑板上整理算式。特别注意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讨论时间和整理时间。

3.全班交流整理结果。

以展示“小组整理作品”的形式开展交流活动,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在展示作品边讲解整理的方法。

4.根据整理结果探索加法表中的规律。

(1)组内交流:学生整理完,教师及时引导学生观察加法表,你能发现什么?

(2)组间交流:每组选派1个代表,说说你们发现的规律。(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每组的加法表。)

(3)集体总结:出现一个完整的加法表,从横着、竖着、斜着三个方面展示规律。(配合课件演示。)

教师拿出精灵兔的信接着读:小朋友们太棒了!会动脑,善于合作,出色地完成了任务――整理出20以内进位加法表。你能告诉我这节课中你的收获吗?……

收获真多呀!我还有一份神秘的礼物等着你来找呢!赶快看看你们的课桌抽屉里!祝你们快乐!再见!

学生可能有这些收获:整理算式要按规律;把算式排列得整齐能发现更多的规律;我发现了加法表横着看、竖着看、斜着看的规律……

三、游戏。

学生找出礼物――糖葫芦每个糖葫芦背后都是口算题,引导学生根据题目先计算,再按算式的结果排成队,最后按顺序:结果是11的出教室、结果是12的出教室,结果是13的出教室……结束整节课的活动。

板书:整理与复习(二)

(加减法的表格)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复习空间与图形》数学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复习空间与图形》数学教案

第3课时 复习空间与图形

教学内容:

课本第96-97页期末复习的第10-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复习,进一步掌握常见的平面图形、量长度、观察物体等基础知识,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

2、让学生学会测量和估测物体的长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会估测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尺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复习整理的内容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非常密切,首先想一想在“图形与几何”部分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二、空间与图形的复习

1、量长度的复习

在日常生活中长度单位有什么用处?

提问: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板书)

请分别比划一下:1米、1厘米大概有多长。

提问:1米等于多少厘米?

2、完成期末复习第12题。

学生独立填写,集体校对。

3.完成期末复习第13题。

(1)出示图。

提问:这幅图中有几种颜色?这几种颜色是按什么来分类的?

(2)说一说:你是怎样知道它是几边形的?

(3)观察:这些图形是怎样排列的?

(4)按一定的顺序、颜色可以将这几种图形组合成一个漂亮的图案,小朋友们下课也可以试一试。

4、完成期末复习第14题。

(1)出示图,请学生估计每条边的长各有几厘米。

(2)再请学生用直尺量一量。

5.完成期末复习第15题.

(1)出示一只茶壶,请处在4个方位(前、后、左、右)的同学们说说自己看到的茶壶的样子。

提问:为什么同是一只茶壶,但看到的却不一样呢?

(2)独立完成期末复习第15题。

三、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复习,你又有了哪些收获?还存在哪些问题?

板书设计:

图形与几何

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反思:

加深学生对测量知识的认识,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身边的各种事物,让学生们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展现数学的魅力。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倾听和提问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倡导自主探究的数学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的发展提高,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空间与图形》数学教案


作为一小学位老师,我们要让同学们听得懂我们所讲的内容。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空间与图形》数学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空间与图形》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明确每个图形的概念,弄清图形间的联系与区别,掌握各种图形的特征

2、掌握量角和画角的方法,画垂线和平行线的方法。3、培养学生画图的能力。

教学重点:会画垂线和平行线

教学过程:

一、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垂直与平行的复习整理:

1、本节课对“空间与图形”这部分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板书课题:复习空间与图形

2、打开数学书看第二单元和第四单元的内容,看看都学习了哪些内容?

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你们组的交流情况?

老师指导并归纳,总结在黑板上。

问:你认为这两个单元哪些内容比较难?你最容易出错?

二、复习知识点

1、复习角的度量

1)什么叫射线、直线、线段,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任意画直线、射线和线段,

出题进行判断。

2)什么叫角,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与什么没关系?

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是什么?

举例汇报量角方法。

3)用三角板拼角

75度、105度、120度、135度、150度、180度。

4)什么叫平角周角,平角、周角、

钝角、直角和锐角之间有什么关系。

5)画指定度数的角。

65度、100度、155度、

6) 画角的方法是什么?

2、复习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1)什么叫垂直和平行?生活中有哪些垂直和平行的例子,说一说

2)画垂线和平行线的方法是什么?学生画垂线

过直线上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3)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是什么?什么叫等腰梯形?

4、画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

三、练习内容:

1)出示角:学生量出角的度数。

出示图,计算角的度数

出示图,数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出示图,看看哪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哪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2)完成总复习12题和13题

3)总复习9、10

四.总结:

这节课复习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五、作业;

练习二十一9--10题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空间与图形》数学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空间与图形》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对称、平移、旋转、放大与缩小等图形变换的特征;学会运用对称、平移、旋转、放大与缩小的特征进行图形的变换。

2.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经历观察、操作、欣赏、分析、想象、创作等数学活动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通过欣赏图形变换所创造出的美,进一步感受对称、平移、旋转、放大与缩小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的文化价值,感受数学的美。

4.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探讨、交流、反思的意识。

【教学重点】

进一步掌握对称、平移、旋转、放大与缩小的特征。

【教学难点】

综合运用对称、平移、旋转、放大与缩小的特征进行图形的变换,进一步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上节课我们一起整理复习了图形的认识与测量,这节课继续整理和复习图形与变换的知识。(揭示课题)

二、回忆整理,再现旧知。

1.欣赏图案:(出示课件)小精灵:“同学们好,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漂亮的图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显示五个图案,分别为人教版“课标”教材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科书第3页的京剧脸谱、第6页的紫荆花图案、第7页的花边图案,天安门图案、第五个图案是三个模样相同但大小不同的奥运福娃,依次从小到大排成一排。)

讨论交流:你们能用数学的眼光来分析一下,在这些漂亮的图案中,发现了哪些数学概念?(同桌同学互相交流,教师巡视,适当参与学生活动)

反馈交流: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演示动态课件)

生1:花边图案是其中一个图案连续向右平移得到的。

生2:京剧脸谱是经过轴对称变换得到的。

生3:天安门城楼的图案是一个轴对称图形。

生4:紫荆花的图案是其中一个花瓣绕中心点向逆时针方向旋转得到的。

生5:三个大小不同,模样相同的奥运福娃是按比例放大缩小后得到的。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平移、轴对称、旋转、放大与缩小

提问:誰能说说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设计意图:通过六年的学习,学生已在不同学段学习了图形变换的知识,所存在脑子中的也是一些零散的记忆,教师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图案素材,分别出示5幅观赏性强,并藏着不同的变换特征的图案,引导学生观察,让学生在欣赏图案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再现,避免学生空想,不仅给学生以美的熏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体会图形的变换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对小学阶段所学的平移、轴对称、旋转、放大与缩小的特征系统地进行整理。在此过程中,感受我国的民族文化。)

三、综合运用,复习旧知

欣赏课本第104页板报花边图案。

师: 刚才我们欣赏的这些图案大多是设计师们设计的,瞧,这是一位同学利用图形的变换设计的板报花边,仔细观察,你们知道他利用了哪些变换的知识吗?(出示课件)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教师巡视,适当参与学生活动。

反馈交流:(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演示动态课件)

生1:他利用了平移的知识,把第一个图形连续向右平移5次就得到了这一排花边。

生2:他利用了旋转的知识,首先在竖直方向,从上至下依次画好三个不同大小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再将这一组三角形按顺时针方向依次旋转45度7次就得到了这个图案。

生3:旋转的每一组三角形是依次按比例缩小排列的。

生4:旋转的每一组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生5:其中的每幅图案是大小不同的三个正方形绕中心点旋转得到的。

小结:这个板报的花边是综合运用了图形变换知识进行设计的。其实人们在生活中利用图形的变换可以设计出许许多多漂亮的图案,让我们至身于这缤纷多彩的世界之中。

(设计意图:在上个环节中将所学图形变换的知识一一再现,回顾特征,这个环节中充分利用书上提供的板报花边图案,呈现的是图形与变换内容综合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独立观察思考,小组合作交流图形变换的过程,并借助多媒体进行验证,发现这个图案综合运用了平移、轴对称、旋转、放大与缩小的知识,从整体上进一步掌握对称、平移、旋转、放大与缩小等图形变换的特征,再次感受到这些变换的魅力所在。)

四、巩固提高,拓展思维

1.做一做。

要求:仔细观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互相交流想法。

2.练习二十第1题。

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全班交流汇报。

小结:有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只有一条,有的不只一条。

3.练习二十第3题。

要求:先独立想一想,如果还不能解决,在小组内可以利用学具转一转。(教师巡视、指导。)

反馈: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反馈

(设计意图: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让空间感较弱的学生通过学具的操作和多媒体课件的演示,知道旋转可使一个平面图形变成立体图形,切身体会到变换的趣味性和数学的好玩,让学生在玩中学,玩中悟。)

4.练习二十第6题。

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全班交流汇报时请学生演示是怎样画的。

五、小小设计家。

师:今天要请你们当一回小小设计家,利用图形的变换来设计一些你喜欢的图案,请同学们分小组选用学具开始设计,完成之后将你的设计方法说给小组的伙伴听听。学生在小组内活动,教师巡视参与学生活动,并及时交流。学生作图后展示作品,并张帖在黑板上全班欣赏交流。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是现代素质教育的追求, 也是成功学习的内在规律。本堂课最后,设计一个小小设计家的环节,把本课所复习的知识融入到生动有趣、乐此不疲的设计图案当中,不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在活动中一方面加深了对图形变换知识的认识,另一方面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图形的变换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领会数学的神奇与玄妙。)

六、评价总结。

师:通过今天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呢?如果有,把你的收获写下来和这节课的作品一起存进成长记录袋中。

七、布置作业。

练习二十第2题。

《乘法和除法》整理与复习


【复习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总复习《乘法和除法》的整理与复习
【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巩固所学的乘除法口算和笔算的计算方法,在计算过程中能灵活应用因数和积的关系,商变化的规律正确熟练地计算。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复习重难点】
乘除法笔算的方法,积的变化规律,商不变的规律。
【复习重难点】
正确熟练地计算
【教学准备】
教学多媒体课件、题卡
【复习过程】
一、小组交流,整理知识
1、揭示课题
师:上一节课老师布置同学们回家对第八单元乘法和除法整理和复习,那我们现在就来一起复习乘法和除法。(板书)
2、小组交流
现在请同学们在小组里把整理的结果互相交流一下,在交流的过程中要注意相互补充,看看谁整理的更全面,更完整。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交流能让学生再次巩固本节课的知识点,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全面归纳,也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比较中找到不足,同时也能互相补充。)
二、个别展示,构建知识网络
1.个别展示
师:看来同学们都整理得不错,接下来我们就请几个同学分享一下他们的整理图吧。(并对该学生的整理图进行评价或给予建议)
[实物投影展示]
(设计意图:因为每个学生都独立整理过知识图,让个别学生出来展示、分析,有助于其他学生视觉上的欣赏与学习,同时也给予优生一个展示的平台。)
2.学生之间评价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看与听,再让他们对展示品作评价,可以让学生之间互相查漏补缺,同时也可以学习到别人好的地方。)
三、回顾整理,解读老师的知识图
1.教师课件展示:引导学生学习老师整理的步骤与方法,并板书。
(设计意图:因为学生展示知识图时能够看出很多的遗漏、不够完善,所以学生们会很期待看看老的知识图,有一睹为快的心情。)
2.学生对老师知识图的评价
(设计意图:能给老师提出建议,能肯定老师的整理,能让学生对这些知识更加深刻,对整个单元的知识体系更加清晰。)
四、巩固练习
1.错题分析
(1)134
×16
804
134
938
(2)我国的花卉品种丰富,百合花约有40个品种,杜鹃花大约是百合花品种的17倍,杜鹃花大约有多少个品种?
40×17=680(个)
答:杜鹃花大约有680个品种。
(3)400×50的末尾有3个0。()
(设计意图:练习之前给学生打一针“强心针”,提醒他们以往经常做错的题,让他们自己发现,找出问题所在,为下面的练习做铺垫。)
二、基础题。
(1)计算。
357×68=268÷53=
(2)填空。
1、笔算270×20时,先算27×2=(),再在积的末尾添()个0。
2、6(9×21≈12000,方框里最小填(),最大填()。
3、两个因数的积是810,这两个数各自扩大10倍后,相乘的积是()。
(3)应用题。
1、小林家的果园今年收了310千克梨,收的苹果是梨的19倍。一共收了多少千克苹果?
2、一辆长途客车3小时行了174千米。照这样的速度,它12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
(设计意图:有了前面“错题分析”的铺垫,学生在做题时就会更认真,更细心,尽量不让自己犯以上的错。同时提升他们的自信心,从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三、拓展题。
小马虎在计算除法的时候,把除数43错写成34,这样得到的商是32,余数是32,正确的商是多少?余数是多少?
(设计意图:课堂应照顾到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要促使好学生更优,应潜移默化的发散他们的思维,教会他们数学学习的思考方法,这将使他们终生受益。)
六、全课总结和谈收获
这节课我们学了些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让学生谈收获,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强化学生对这节课的掌握。)

板书设计:
口算解决问题

估算乘法和除法笔算
积和商不变的变化规律

北京版六年级下册《空间与图形》数学教案


北京版六年级下册《空间与图形》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加深对直线、射线和线段特征的认识,进一步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丰富对角的概念的理解,完善认知结构。

2.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认识立体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教学重点:

使学生加深对直线、射线和线段、角等特征的认识,进一步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用量角器量角、画角,理解垂直与平行的关系,画垂线

教学过程:

一、知识梳理,形成网络

1.提出要求

①分别画一条直线、一条射线和一条线段。

②看图说说直线、射线和线段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③说说直线、射线和线段的关系。

④在纸上画出两条直线

2.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

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关系,并板书。

a相交(当两条直线相交成相交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b不相交(当两条直线不相交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二、巩固练习,反馈校正

完成教科书第100页“练习十九”

1.完成第2题: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事例 先分小组说,再全班交流

2.完成第3题:先让学生观察图形,再独立思考,最后指导学生用两点决定一条直线的知识说明。

3.完成第4题:先让学生讨论:通过一个点可以画多少条直线?通过两个点呢?再指导学生用两点之间的连线最短的知识说明

4.完成第5题:指导学生说思考过程时,师着重指出:因为从直线外的一点到直线的所有线段中,垂直的线段是最短的,因此从A或B点出发,连通主管道的小管道应该与主管道相应部分垂直。最后让学生独立操作。

三、拓展延伸,整理反思

1.师提问:我们学过哪些角?你能填写下表吗?学生独立做好后全班交流。

2.师让学生用活动角演示上面的各种角,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学生讨论后,师小结: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3.完成教科书第101页“练习十九” 第6题 学生独立填后反馈校对。

4.画角、量角器量角

(1)让学生说一说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2)师让学生尝试画45度和135度的角各一个,在用量角器量,并让学生对比,这两个角画时和量时有什么不同?要注意什么?

(3)完成教科书第101页“练习十九” 第7题

四、全课总结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

整理与复习(一) 第五单元


整理与复习(一)

教学内容:

整理与复习(教材第54、5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归纳、总结课本本阶段的知识技能、思维和方法,以利于更深入地理解。

2、通过展示和交流,使学生体验成功地喜悦,增加教学地信心和兴趣。

教学重、难点:

归纳、总结本阶段地知识

教学方法:

交流合作法、观察法

教学手段:

投影片、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回忆这一阶段你雪到了什么知识,向大家汇报,老师适时板书:2---5的乘法口诀。(投影出示口诀表,学生背)

2、学生用口诀求商。(请学生说说用口诀求商的方法)

3、倍的认识。(请学生说说对倍的理解)

4、投影出示教材第54页的内容“丰收图”。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知识到了一个阶段,知识丰收了,同学们很高兴。我们一起来看看在果园里也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1)仔细观察,知道了什么?

生1:我知道了果园里公有24可桃数,我还知道了每篮能装6个桃。

生2:我看到地上没有装入篮子的的桃子是18个。

生3:我知道了要一是4箱桃子,有4摞。

生4:我还看到了一辆汽车装了12箱桃子。

(2)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该怎样解决?

生1:地上的桃子能装几箱?

18÷6=3(篮)

生2:3辆汽车能装多少箱桃子?

12×3

生3:每行有几棵桃树?

24÷3=8(棵)

……

5、与同伴说说以下的内容

(1)最满意的一次数学作业……

(2)最满意的数学问题……

(3)印象最深的一堂数学课……

学生可以到投影下展示自己得意的作业等。

(二)基本练习

为了更好地巩固,下面我们进行一些练习。

1、填表并观察,你发现了什么?(表格略)

2、口算。(第55页“练一练”第1题、2题)

(三)思维训练

1、教材第55页练一练地第3题。

2、找规律,填空。

(1)2、4、6、()、()、12、()、()。

(2)()、()、12、16、20、()、()、()。

3、填空。

4×5=3×5+()2×8+2=2×()

3×9-()=244×8=5×8-()

4、教材第56、57页地4——6题。

5、老师指导学生做教材第57页第7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地表现怎么样?有什么收获?(对学过地知识掌握地更牢固了,对学数学更有信心了!)

板书设计:整理与复习(一)

1、你学到了什么?

2、我的成长足迹

3、练一练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在上课前要仔细认真的编写一份全面的教案。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教材先让学生初步认识生活中的放大和缩小现象,使学生认识到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和生活有着密切联系,再让学生经历按指定的比把一个简单图形放大和缩小的操作过程,借助图形的直观变化,帮助学生感知体会图形相似变化的特点。同时教材将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贯穿整个单元的始终。这样的安排,既突出体现了数学知识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利于学生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协同发展,也能为以后学习用比例解决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意义,能在方格纸上按一定比画出放大或缩小的图形。通过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过程方法的目标:通过观察、理解,动手操作体验图形扩大或缩小的过程;掌握图形扩大或缩小的方法。情感态度目标: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成功的喜悦。

3、教学重点

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能利用方格纸把一个简单图形按指定的比例放大或缩小。

4、教学难点

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感受图形放大、缩小,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二、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教学中,利用小国旗放大的具体情境导入,直观感受物体的放大与缩小的重要性。教学中安排了一些有利于学生探究的观察、操作、交流等数学活动,使学生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以及数据的比较,体会图形的相似,感受图形放大和缩小在生活中的应用。这样设计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索交流空间,增强学生主动探索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教法与学法

在本节课的学习之前,学生对于比的意义和性质以及有关平面图形等内容有一定的知识积累,而且学生对于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并不陌生,对生活中应用放大与缩小的实例也有一定的了解,如:洗照片、放大镜等等。但是对于图形基本形状不变的基础上进行放大或缩小的具体方法不明确。课前已经自学了相关内容,对图形按相同的比放大缩小有初步的认识。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结构,教学中主要采用情境导入法、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等方法,让学生自主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并以同桌为小组进行交流讨论。课堂上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情景,并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地观察、分析、思考活动,有针对性地进行动手操作指导,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讨论和交流活动中来,增强本节课的学习效果。

四、教学流程

五、(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首先出示一面小国旗,看不清楚,放大就能看清楚的图片;接着以图片形式呈现生活中的一些放大与缩小的现象。这一环节以创设情景的形式引出生活中物体放大与缩小的现象,让学生感受生活中把物体放大或缩小的现象是经常遇到的,学习这些数学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很多问题。这样从学生的生活出发,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既引入新课,又激发了学生探索求知的欲望。

(二)共同探究新知

首先复习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让学生选择把自己想要放大的图形放大,从而引出例4中的正方形。先让学生相互说说自己对按2:1放大图形的理解,然后教师说明,使学生知道:按2:1放大图形也就是图形的各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并边说边用课件展示放大的过程。然后让学生按照要求画出长方形、三角形放大后的图形,画直角三角形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不能直接看出是多少格,是不是只要把两个直角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就可以了?画完后,可以让学生通过数一数或量一量的方法,发现放大后的斜边长度是放大前的2倍。之后让学生观察对比原图形和放大后的图形,看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具体图形,通过讨论、交流,了解到:一个图形按2:1的比放大后,图形各边的长度放大到原来的2倍,但图形的形状没变。

接着提出问题:如果把放大后的这组图形的各边再按1:3缩小,图形又会发生什么变化?让学生讨论。得出图形缩小了,但形状不变,缩小后的图形各条边分别缩小到原来长度的1/3。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出图形的各边按相同的比放大或缩小后,只是大小发生了变化,形状没变。

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讨论交流等活动,让学生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的意义,并在此基础上,使学生能利用方格纸按一定比把一个简单图形按指定的比放大或缩小,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接着教学例3,(1)、自学课本,(2)尝试(3)交流讲评

(三)理解应用

完成做一做和练习八第8-10题,在画一画过程中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画图过程,画完后再及时让学生说根据什么来画,及时引导学生反思、总结。这样学生在思考后操作,在操作后再思考,让学生形成技能,养成勤于思考、关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四)总结评价

首先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应用图形放大和缩小的例子,再整理图形放大和缩小后相关知识

在学生有了实际画的经验后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用到图形放缩知识的例子,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实际的联系,进一步感受相似形的实际意义。在自由交流中对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整理与复习20以内进位加法表


作为一位刚入职不久的新任教师,在授课上的经验比较少。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整理与复习20以内进位加法表》,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银坑小学-----肖秋红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课程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112页,整理与复习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2、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3、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重点:发现20以内进位加法表里的40道算式里有20道是一样的。

难点: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发现规律。

教学具准备:表格、卡片

【教学实录】

一、激发学趣、揭示课题。

1、师出示动物课件(或卡片)

师:哪位小朋友来告诉老师,你最喜欢这里的哪个小动物?

生1:……生2:……

师:想和它们做好朋友吗?

生:想

师:它们每人手中都有一道算式,小朋友要答对它们手中的算式,它们肯定会和你做好朋友的。师出示动物课件(或卡片)

2、观察发现、引出课题。

师:小朋友,这些算式我们学过吗?

生:学过

师:都些什么算式啊?

生:都是9加几的算式

师:哦,都是些9加几的进位加法算式,前面我们还学习了哪些几加几的进位加法呢?

生1:还学过8加几的进位加法。7、6、5加几的进位加法和……

生2:7、6、5加几的进位加法和……

师:小朋友们真棒,这节课我们就来整理与复习20以内进位加法(板题)

生读题

二、整理知识、总结规律。

1、整理20以内进位加法表

师:小朋友!那你也能像老师这样写一些几加几的进位加法算式吗?

生:能

师:真历害!那好,

第一组小朋友写出所有9加几的进位加法算式

第二组小朋友写出所有8、7加几的进位加法算式

第三组小朋友写出所有6、5加几的进位加法算式

第四组小朋友写出所有4、3、2加几的进位加法算式

师:哪位小朋友能到黑板上的卡片上写的?每组1人代表,记得小朋友本组的任务哦。

生1:9+2=9+3=9+4=9+5=9+6=9+7=9+8=9+9=

生2:8+3=8+4=8+5=8+6=8+7=8+8=8+9=7+4=7+5=7+6=7+7=7+8=7+9=

生3:6+5=6+6=6+7=6+8=6+9=5+6=5+7=5+8=5+9=

生4:4+7=4+8=4+9=3+8=3+9=2+9=

生可有序可无序可横写可竖写

(1)生写完后,师给出评价,把没写到的补上并表扬学生。

师:下面小朋友也都写好了,哪位小朋友能将黑板上的卡片排排队。每个组叫一位小朋友到黑板前来排队,下面同学也帮自己的排排。

(2)生排完后,生说说自己为什么这样排。

师:请你说一说你为什么这样排好吗?

生:像排队一样按顺序排。

生:9加2、加3、加4….有顺序地排队,8加几的排队,7加几的排……

(3)师把4位小朋友排列好的队放在一起成一个表,表整理出20以内进位加法。

2、观察表格、发现规律。

师:整理得真漂亮!小朋友真历害!竟然把20以内进位加法都整理成一张表了,我们就管它叫(接着板题:20以内进位加法表。)

生读题

9+2

8+3

7+4

6+5

5+6

4+7

3+8

2+9

9+3

8+4

7+5

6+6

5+7

《《空间与图形》整理与复习》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卫生与健康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64933.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