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工作中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是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只有规划好了教案课件新的工作计划,才能促进我们的工作进一步发展!你们知道多少范文适合教案课件?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倍数与因数的知识整理》教案”,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倍数与因数的知识整理》教案
设计理念:
通过知识整理,唤起学生对旧知的记忆,将容易模糊的知识清晰化,找出各知识点间的联系,使原来分散的知识得以梳理,由零散的知识点串成知识线,由知识线构成知识网,从而帮助学生完善头脑中的数学认识结构,形成知识体系。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冀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倍数和因数)、四年下册第五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里的最大公因数)和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异分母分数加减法里的最小公倍数)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归纳整理“倍数和因数”的有关概念,理解并掌握概念间的内在联系,形成认知结构。
2、技能目标:亲历数学知识的整理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概括、判断等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在整理和复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阅读、质疑、合作、交流的意识,渗透事物间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的辨证思想。
教学重点:概念间的联系和发展,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归纳和整理知识点,形成知识网。
课前板书:倍数与因数
课前谈话:
大家好,很高兴能再次和你们一起上课,还记得四年级时咱们起上过一节课,当时你们给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第一:思维活跃;第二:考虑问题全面;第三:勇于提问,积极发言。一年后今天又会留下怎样的印象呢?
今天这节课咱们换种方式上:课堂上老师不讲,你们通过读书、交流、分享的方式来学习新知识。好吗?好,上课!
一、了解学习起点,导入新课
昨天,老师让你们在家阅读了四年级上册、四年级下册和五年级下册上的倍数和因数的相关知识,并且圈出重要的知识点,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也记录下来。大家完成了吗?谁来说说你找到了哪些知识点?
生说知识点的概念或举例说明,师贴知识点
观察黑板上的知识点,问
如果这样呈现知识点,感觉怎样?
预测:1、零散,2、看不出来知识点之间有哪些联关系。
师:如果这样呈现呢?
出示不同类型的知识网络图
师:这三幅图都是知识网络图,就是根据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把零散的知识点形成一个知识网。你们喜欢这样的方式吗?为什么?
那么这节课,我们一起进一步的复习、整理这些知识,理顺它们之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网。(板书:的知识整理)
二、回顾整理,建构知识结构图。
1、初步构建知识网络:
活动一:组内阅读、尝试整理、构建知识网
过渡:同学们想一想,把零散的知识点整理成知识网之前首先应该做什么?
随着学生的回答,出示整理建议,学生分小组整理知识点
在学生整理过程中,师提示:整理遇到困难时记着翻阅课本,记住:课本可是咱们的无声老师呀!
活动二:全班交流,梳理知识
师:整理好的小组请坐好示意我:你们完成了。
看来各小组都已完成,请各组的重点发言人带着展示板到前面来展示你们的整理结果。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用心思考:评你想评之组,问你想问之人,答辩会现在开始。
生可能出现以下情况:
(1)1位置的问题
(2)为什么在研究“因数和倍数”时不考虑0?
(3)奇数与偶数为什么放在自然数的后面?那为什么你把它们放在2的倍数特征后面?
(4)12的因数有哪些?怎样找一个数的因数?
(5)倍数有什么特点?因数呢?
知识点在辨析中越辩越透,之间的联系越来越清,在此基础上,各组调整自己的网络图。
师:对比之前的散状知识点和现在的知识网络图,有什么体会?
师总评:通过本次答辩,可以看出大家思维活跃、主动质疑,精彩答辩,在交流的过程中,不断调整思路,才形成如此完美的知识网,让我们把最热烈的掌声送给我们自己!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在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过程中,思维得到了开拓,智慧得到了碰撞。他们一起经历知识网络的构建,一起感受和体会构建知识网络的方法和意义,并最终形成一种技能。)
2、二次融入知识网络:
师:同学们,在因数和倍数的学习中,除了这些知识点以外,还有哪些?
生:质因数(四上)在书第47页上,分解质因数是指。。。
生2:在四年级下册还学过“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带题的
生3:在五年级下册还学过“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师:它们和结构图上的知识点又有哪些联系呢?请各小组把它们放在合适的位置?
请你们小组继续在黑板上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师:好了,同学们,经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因数和倍数的知识已经简洁、有序的整理好了,知识间的联系也理顺了。对这些内容,你还有不明白的或者还有什么补充的吗?
生补充相关阅读内容。
(设计意图:“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尚处于摸索阶段,把知识网络的构建分为两个阶段是很有必要的。第一阶段的分组整理是在感受这种构建网络的方法,第二次的融入就是对刚刚形成的整理经验进行巩固和提升,并最终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网络。)
四、课堂总结,完善提高
师:同学们,时间过的真快,马上要下课了,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通过知识整理,你有什么收获?
师:知识结构图的形式还有很多,如:片,只要正确捋顺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可以采取自己喜欢的形式整理出各种的知识结构图。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及时地运用这种方法整理所学内容,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好吗?
好了,这节课就到这里,下课。
(设计意图:通过谈收获,使学生感受知识网络图的优越性,他们会在以后的学习中积极主动的去构建知识网络,并自觉形成我们所期待的整理技能,确保了教学的长效性。)
四年级数学《分数的加、减法》重点知识
1、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的意义: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2、找两个数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1)列举法:先找出两个数的因数,然后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再从中找出最大公因数。
(2)短除法:用两个数公有的因数做除数,除到两个数只有公因数1为止,然后把所有的除数乘起来就得到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3、求两个数最大公因数的特殊情况:
(1)两个数成倍数关系时,较小数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2)两个数成互质关系(即公因数只有1)时,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1。
4、约分: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约分的根据是分数的基本性质。
5、约分的方法:可用分子分母的公因数逐步约分,也可用分子分母的最大公因数进行一次约分。约分的结果一定要是最简分数。
6、最简分数的意义:分子分母只有公因数1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7、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8、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1)列举法:找出两个数的倍数(一般写6个,加上省略号),然后找出两个数的公倍数,再从中找出最小的一个。
(2)短除法:用两个数的公因数去除两个数,除到两个数只有公因数1为止,然后把所有的除数和商乘起来,就得到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最大公因数乘一边,最小公倍数乘一圈。
9、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特殊情况:
(1)两个数成倍数关系时,较大数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2)两个数成互质关系(即公因数只有1)时,它们的乘积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10、小数化成分数的方法:小于1的有限小数可以直接写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原来有几位小数,就在1后面写几个0作分母,把原来的小数点和整数部分的0去掉作分子。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11、分数化小数的方法:
(1)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化成小数,可以直接去掉分母,看分母中1后面有几个零,就在分子中从最后一位起向左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2)分母不是10、100、1000....的分数化成小数,要用分子除以分母,除不尽时,得数一般按照“四舍五入”法保留三位小数。
12、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
可以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也可以直接把分数的分子连加、连减,分母不变。计算结果不是最简分数的一定要化成最简分数。
13、同分母分数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
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相同。没有括号的,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14、分数加、减法的简算
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和减法的运算性质在分数加减法中同样适用。
四年级数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重点知识
1、单位“1”的意义:一个物体、一些物体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2、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3、分数单位: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如:的分数单位是。
4、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被除数÷除数=被除数/除数(除数不等于0),
用字母表示为a÷b=(b≠0)
5、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
真分数小于1。
6、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等于分母的分数,叫做假分数。
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7、带分数:由整数(不包括0)和真分数合成的分数,叫做带分数。
8、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的方法:用分子除以分母。当分子不是分母的倍数时能化成带分数,商是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余数是分数部分的分子,分母不变;当分子是分母的倍数时,能化成整数,商就用整数表示。
9、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60470.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