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在求异中发展创造性思维——《凡卡》一文的结尾教学

在每学期开学之前,老师们都要为自己之后的教学做准备。所以老师在写教案时要不断修改才能产出一份最优质的教案。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在求异中发展创造性思维——《凡卡》一文的结尾教学”,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求异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形式。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对同一问题作不同的回答,或鼓励学生摆脱习惯性的思维方式,另辟蹊径,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

如教学《凡卡》一文的结尾,一学生提出:凡卡没把地址写清楚,爷爷是不能收到他的信的,可文章的结尾为什么这样写呢?文章似喜实悲的结尾确实是学生理解上的难点。于是,我抓住契机,激发疑点,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探讨。我说:是呀,凡卡怀着强烈的愿望把那封宝贵的信塞入邮筒,可万万没想到爷爷是永远不可能收到他的信的。那凡卡的命运又将怎样呢?回答中带有明显的同情、悲痛的情感。这时,我又把提问回到刚才那位学生的疑点上,我说:既然凡卡无法摆脱这悲惨的命运,那文章这样结尾的用意是什么呢?这时,学生思维异常活跃,有的说:文章以梦结尾,暗示凡卡追求幸福美好的生活只是个不能实现的梦。有的说:这个结尾看似美好,其实隐藏着不幸,更激起我们对凡卡的同情。学生对凡卡的命运展开的求异思维,激起了他们情感的涟漪对凡卡的同情。JAB88.Com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经常对学生进行求异的思维训练,可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的想象力、推测力,发挥他们的创造力,从而深入理解新知识的精妙之处。

延伸阅读

乐、能、创——《凡卡》一文第三课时教学谈


《凡卡》是小学语文六年制十二册中的一篇阅读课文,出自于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之笔下。文章通过19世纪后期旧俄时代中一个由农村来到城市做学徒的九岁儿童凡卡给爷爷写信的事,叙述了他遭受的种种摧残,揭露了当时社会统治的黑暗,反映了旧俄时代穷孩子的悲惨命运及其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篇课文是第四单元中唯一的一篇一类课文,而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注意文章的细节,根据这一要求,结合本文结构设计精心,材料安排巧妙,线索多,内容杂,艺术手法独具匠心的特点,我在教学中安排了三个课时来完成,其中,第一课时是初读文章,按写信--寄信--做梦来分析文章结构,第二课时完成课文重头戏--写信,最后,本着立志创造,学习创造的精神,按乐、能、创的思想,设计了第十三届教研会中《凡卡》第三课时的教学。

乐是创的动力科学家巴甫洛夫说过:科学是要求人们为它贡献毕生的,在你的工作和探索中一定要有巨大的热情。而创造的道路是崎岖坎坷的,时而荆棘丛生,时而烟凝雾重,没有热情这种强有力的稳定而深刻的情感是难以踏上创造之路的。由此可见:创造活动是情感性极强的一种活动。情感不仅是创造的动力,也是调动人的创造潜能,产生创造设想的催化剂。心理学也告诉我们,情感、兴趣是促使学生积极学习的动力,当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孜孜以求,感到乐在其中,乐此不疲。因此乐--即爱学是小学生立志创造,学习创造的动力。

为此,在《凡卡》一文第三课开始时,我先让学生回忆了写信一部分的内容,并通过两个过渡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习了寄信、做梦两段课文,接着深入讨论了在旧俄制度下梦想不是现实,美梦不能实现,希望和追求只能破灭这个深化中心的结尾,使学生再一次深刻体会了文章内容,准确地把握了中心,激发了学生对旧俄制度的愤恨,对凡卡的同情,为凡卡悲惨命运而痛心的情感。此时,老师的眼圈红了,学生的眼圈也红了,师生的感情与文章形成了共鸣,所以,当我提出我设计的《寄信以后》的片断练习这个创造性的要求时,学生兴奋了,这正是他们抒发倾泄内心情感的好机会,何乐而不为呢?

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诱发学生感情,培养学习兴趣,化为创造的动力,应以乐为创造的前提。

能是创的关键中国教育学会小语研究会常务理事、内蒙特级教师丁培忠先生在评论一堂课教学程序及教学法的设计是否合理恰当时指出:着重应处理好教与学,传授知识同发展能力二种关系。教之目的在育人,学之目的在成才,21世纪人才素质特征强调的就是多种能力,现行教育目标中人材标准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就智而言,则是要有知识,有能力,有智慧,有创造性。实践也证明:乐解决了学习的动力,而能则解决怎样学、学会的问题。因此,能--即能力,学会是小学生立志创造,学习创造的关键。

为此,在《凡卡》一文第三课时教学时,我在二课时详细具体讲解文章细节描写这一知识的基础上,又采用了勾划出凡卡寄信的句子和具体写甜蜜希望的句子的训练形式,达成对细节描写这一知识的巩固和迁移,同时,在最后的《寄信以后》的片断练习中再次提出了注意文章细节描写(勾划)这一具体要求,使学生对文章细节描写这个知识得以运用,也就形成了一种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加强基础,巩固和迁移知识,而迁移本身就是一种发展,它有助于创造,这样就培养了学生会学的能力,完成了能这一创造的关键。

创是乐能融会的结果现代教育观念认为:创造,是现代人的本质特点,创造教育是现代教育的显著标志之一,创造是世界上一切著名教育家瞄准的目标,而人的创造力之核心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发展创造能力,是现代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按照创造表现的不同类型来看,其中有一类为艺术创造,艺术创造的成果主要是文学、美术、音乐作品。从这个角度讲,语文学科艺术创造的重要过程即是写作的过程。前苏联教育家拉德任斯卡雅说过:写作能力是认识能力在写作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它包括观察、思维、想象、内部语文诸种能力,特别是思维能力。实践研究也证明:知识得以巩固后,通过迁移转化为能力,也即转化为智慧,而最高的能力、最大的智慧就是创造,因此,创是一个目标,一种精神,是乐能融会的结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写作是一种培养创造力的有效途径。为此,在《凡卡》全文讲解结束后,我设计了《寄信以后》片断练习,要求学生根据原文的内容和中心进行合理想象创造,并结合本单元注意文章细节描写的重点训练项目勾出自己所进行的细节描写。于是,学生在已有原文内容和中心的知识基础上,积蓄在心中那强烈的感情迸发出来,他们展开了想象的翅膀,在创造的天地间驰骋:康熙乐创造了凡卡寄信回家后惨遭毒打的悲惨景象倾刻间,拳头、楦头、皮鞋雨点般地落在凡卡的头上、身上,叫骂声、哭喊声混作一团,那惨叫声划破了昏暗的天空,更划碎了凡卡幼小的心灵杨颖创设了凡卡寄信回家之后被驱逐门外惨死街头时还梦想爷爷收到书信的细节在他的嘴角边,挂着一丝微笑喻莹莹在文章写到天更黑,风更紧,奄奄一息的小凡卡直挺挺地躺在冰凉的过道上呼唤着:爷爷,您在哪儿呀。李菁的笔下描绘出第二个圣诞节的前夜,凡卡坐在门口,呆滞的眼神看着那灰蒙蒙的遮住了星光的天。张晗刻画了凡卡第二天去关注邮差是否送走信时发现那封信因无邮票、收信地址而正被邮差碎尸街头,终于昏倒在街上,死时那双明亮的眼睛怒视着那座大城市莫斯科

多么真切细致的描述,多么生动、形象的语言,声声震撼人心的话语,它出自毫无实际生活体验的十一、二岁的小学生之手,你能不说创造的力量之神奇吗?领导的指点,同事的帮助,个人的努力,一堂小课,获得了一点成绩,但更重要的是,我深深地体会到:按乐、能、创的思想,去立志创造,学习创造,我们的小学教育将会走上培养21世纪创造性人才的康庄大道!◆

《凡卡》教学设计之一


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优质的课堂。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凡卡》教学设计之一”,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课文,了解旧俄沙皇统治下穷苦孩子的悲惨生活,激发学生痛恨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

2.通过学习凡卡写信的内容以及他的神态、动作、联想,来了解他的内心。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凡卡写的信的内容,了解凡卡遭受的苦难。

2.理解写信过程中凡卡的联想和文章结尾的含义。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二)学习生字、新词。

(三)以信为线索,给课文分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二)给课文分段,了解课文各段的主要内容。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翻译小说《凡卡》。小说的作者是19世纪后期俄国的伟大作家契诃夫。契诃夫从小就熟悉学徒生活,同情他们的不幸遭遇,所以《凡卡》写得真实感人。他写了很多极为深刻的揭露沙皇黑暗统治和旧俄人民悲惨生活的作品。他的作品曾经受到列宁的赞赏。今天学习的《凡卡》一文就是作者的一篇代表作品,它反映了旧俄沙皇统治时期人民的悲惨生活。

(二)自学课文。

1.自学生字、新词。(自己查字典,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

2.弄清小说中人物之间的关系,人物名字要读顺口。

3.思考下列问题,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凡卡是怎样的孩子?他的身世怎样?

(2)小说写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候?

(3)凡卡给爷爷的信主要写些什么?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生字、新词,要读准字音。

2.人物身份及部分词语解释。

凡卡茹科夫(伊凡茹科夫):小说的主人公。

阿里亚希涅:鞋匠,鞋店老板。

康斯坦丁玛卡里奇:凡卡的爷爷。

日发略维夫:老爷,爷爷工作的那家庄园的庄园主。

菲吉卡:牧主。

艾果尔,阿辽娜:凡卡的小伙伴。

卡希旦卡:老母狗的名字。

梆子:打更用的器具,空心,用竹子或木头制成。

崽子:常用来称幼小的动物,这里是对老板幼儿的贬称。

邮差:邮递员的旧称。

卢布、戈比:沙俄时使用的货币单位。一卢布等于一百戈比。

3.指名逐节试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4.分小组讨论思考题。

(学生讨论后,老师小结:凡卡是一个才9岁的农村孩子,他没有爹没有娘,只有一个亲人,就是他的爷爷。爷爷是个穷苦人,在乡下给庄园主当守夜人。9岁的凡卡,3个月前就被送到莫斯科的一家鞋店里当学徒,孤苦伶仃,生活十分悲惨。小说写的是凡卡给爷爷写信的事,这事发生在圣诞节前夜临睡之前的一段时间里,凡卡写完信把信寄出后才入睡。信里主要告诉爷爷他在店里生活很痛苦,要求爷爷带他回乡下去。)

(四)给课文分段。

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写信之前、写信过程、写信之后。)

2.按照这个顺序将课文分为三段。

(第1段:从开头到把那张纸铺在讲台上。第2段:从亲爱的爷爷康司坦丁玛卡里奇到康司坦丁玛卡里奇。第3段:从他很满意到课文结束。)

(五)作业。

1.抄写词语。(课内完成)

2.仔细阅读课文中信的部分,想想信中写了哪些内容。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了解凡卡给爷爷写信的目的和信的内容以及写信时的心理活动,从中体会凡卡学徒时的悲惨生活。

(二)学习文中插叙部分的内容及其作用。

(三)有感情地朗读信的内容和插叙部分的内容。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了解凡卡给爷爷写信的目的和信的内容以及写信时的心理活动,从中体会凡卡当学徒时的悲惨生活。

(二)学习文中插叙部分的内容及其作用。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文章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表现凡卡的悲惨生活的?

(以圣诞节前凡卡给爷爷写信这个方法来表现的。)

(二)学习第2段课文中写信部分的内容。

1.想一想,凡卡给爷爷写信的目的是什么?

(凡卡在莫斯科的学徒生活很悲惨,他实在无法忍受下去了,他在信中写了很多话,但他唯一的目的是哀求爷爷带他离开这里,回到爷爷身边。)

2.找出第2段课文中哪些自然段是凡卡写信的内容?画在书上。

(第3、8、10、11、12、15这六个自然段是凡卡写的信的内容。)

3.信的内容共有六个自然段,用一个词组成短句来进行概括,写出每一段的小标题。

(①只有一个亲人;②告诉爷爷自己在学徒中受尽折磨;③求爷爷把他带回去;④莫斯科不是穷人的;⑤求爷爷给他摘一颗金胡桃;⑥再次哀求爷爷把他带回去。)

4.指名根据小标题有条理地叙述凡卡的悲惨遭遇。

(三)学习课文中插叙部分。凡卡在写信时有许多内心活动,作者是用插叙的手法来表现的。

1.找出文中哪些部分是插叙部分。

(第4、5、6、13、14自然段是凡卡在写信过程中对过去生活的回忆,是文章的插叙部分。)

2.导读4、5、6自然段。

(1)第4、5自然段写的是什么内容?

(让学生先默读,这两个自然段插叙凡卡回忆爷爷在乡下守夜的情景。)

(2)想一想,当凡卡写到只有一个亲人了时,想到些什么?

(3)爷爷在凡卡心中是怎样一个人?

(年老、困苦、劳累,但很乐观、风趣、慈祥,跟爷爷在一起凡卡感到很快乐。)

(4)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4、5自然段。

(提醒学生用思念亲人的心情来朗读。)

(5)第6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家乡节前美丽的夜景。)

(6)家乡的夜景在凡卡心中是怎样的?

(是美的。)

(7)说说家乡的夜景在凡卡心中是怎样的美?

(宁静、优美、柔和、蓝蓝的天空、亮晶晶的星星整个林子沉浸在过节的气氛之中。)

(8)指导朗读第6自然段。

(用赞美的心情来朗读。)

小结:

这一部分关于爷爷守夜的回忆和家乡节前夜景的想象,都是描写凡卡内心活动的。从这两段插叙中,反映出凡卡思念亲人、思念家乡的心情。

3.导读13、14自然段。

(1)凡卡写到请爷爷摘一颗金胡桃时,又插叙了什么?

(和爷爷一块砍圣诞树这件事。)

(2)凡卡回忆起砍圣诞树这件事时,心情怎样?可以用哪一个字来概括?

(心情是快乐的。可以用乐字概括。)

(3)从哪里可以体会出凡卡这种快乐的心情?

(他想起到树林里去砍圣诞树的总是爷爷,爷爷总是带着他去。多么快乐的日子呀!要砍圣诞树了,爷爷先抽一斗烟,再吸一阵子鼻烟,还跟冻僵的小凡卡逗乐一会儿)

(4)带着快乐的感情朗读13、14自然段。

(凡卡这种快乐,是苦中有乐,朗读时要带着这种心情来读。)

4.说一说插叙手法在文中的作用。

(起到对比作用,凡卡想到在农村的乐,更衬托出目前生活的苦,更反映出凡卡要求爷爷带他离开的迫切心情。)

(四)小结:

在沙皇统治下的俄国农村,真像凡卡想象中那样美好吗?不是的,那也是劳动人民的火坑,从爷爷挨冻、守夜、砍树等足以说明爷爷的生活是困苦的。只是因为凡卡在乡下与亲人在一起,得到爷爷的爱护,才产生农村生活比学徒生活好一点的想法。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并了解作者是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文章的中心的。

(二)体会课文结尾的作用。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概括课丈的中心思想,并了解作者是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文章的中心的。

(二)体会课文结尾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

(一)默读全文,概括中心思想。

小说通过凡卡在圣诞节前给爷爷写信这件事,真实地反映了旧俄沙皇时代穷孩子的悲惨命运。

作者是怎样表达中心思想的?这篇文章为什么那么令人感动呢?

(因为这篇文章写得非常真实具体,对凡卡写信的内容及他的神态、动作、联想都展开了细节描写,写得有血有肉。由于全文注意了细节,抓住能表现中心思想的部分,所以使人印象深刻,有身临其境之感。)

(二)分析重点细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学习第2段写信过程的细节描写。

(1)请同学朗读信的内容,并思考:凡卡在给爷爷的信中都写了哪些事?其中哪一件事写得最具体?

(告诉爷爷学徒生活的痛苦,受尽种种折磨。)

(2)默读昨天晚上我挨了一顿打我就要死了!。思考:这一自然段写了几层意思?作者是怎样注意细节描写的?

(分四层意思:①挨打;②挨饿;③没法睡;④离开这儿。抓住细节,让学生体会:为什么挨打?不知不觉说明了什么?用什么打?随手又说明了什么?老板和老板娘是怎样打凡卡的?揪、拖、戳、捞这些动词说明了什么?吃的呢?简直没有。简直没有是什么意思?从哪里看出简直没有?)

2.在写信过程中凡卡回忆了哪些往事?

(1)默读砍圣诞树这件事。

(思考:和爷爷一块砍圣诞树时,冻了的山林怎么样?爷爷和凡卡冷得怎么样?要砍圣诞树时爷爷怎么样?被砍的树什么样?砍树的时候他们看见了什么?爷爷说了些什么?体会这些细节描写的语句。)

(2)说一说,从这些细节描写中,你体会到什么?

(3)从爷爷冷得吭吭地咳,他也跟着吭吭地咳这些细节中,我们不难看出砍圣诞树实际上是一种挨冷受冻的苦活,可是为什么凡卡现在回忆起来却觉得那么有趣呢?

(在冰天雪地中砍圣诞树既冷又累,但在凡卡的回忆中却是那么美好、快乐、有趣,这正说明了凡卡在莫斯科生活的孤独和痛苦。)

3.学习第3段课文写信之后,体会课文结尾的作用。

(1)请同学们用上面的学习方法,自学第3段,先找出哪些地方是细节描写,再说说你是怎样体会这些细节描写的作用的。

(2)学生自学。

(3)学生汇报自学情况。

(4)讨论:凡卡的梦能不能实现?为什么?

(三)总结:

通过以上对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本文结构比较复杂,它由三部分内容组成:作者叙述凡卡的悲惨遭遇,凡卡信的内容,写信过程中凡卡的回忆,其中凡卡的信的内容是全文的重点。在这三部分内容的表达上,抓住了细节,表现了凡卡,这个仅仅九岁的孩子复杂的内心活动,给爷爷写信,哀求爷爷把他带回去,说明了他在莫斯科学徒生活的悲惨,使我们深深同情他的悲惨命运,更加痛恨那个吃人的黑暗社会。

(四)作业。

1.思考课后练习第2题。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西湖》一文教学的探索


一、《西湖》一文教学成了我的心病

学《西湖》一文时,方明同学请了病假。三天后,方明捧着书向我走来:“老师,帮我补补课吧。”“噢,这三天我们学习了《西湖》一课。《西湖》中的生词比较多,你先把生字会认会写,课文读熟。明天我再给你说说一些词句。”

“生词我会写了,课文也会背了呢。”方明有些得意。

“你知道什么叫柳丝轻拂吗?”一个学生在一旁插嘴。

“老师,你看那柳条随风轻轻摆动是不是柳丝轻拂?”方明指着小花园的柳树说道。

“是,是”我答应着。方明走了,望着她的背影,心里竟有种说不出的失落感。《西湖》一文词藻华丽,学生难读、难懂。于是,三天的语文课都在不停地解生词,写生字,背课文还是放在课外作业中完成的。可是我用了三天的语文课时间讲解的生词意思,方明一句活生生的现场描摹,干净利落地给解决了,心里真不是个滋味。《西湖》一文的教学定位究竟在哪儿?《西湖》教学成了我的心病。

二、寻找《西湖》教学出路

心病不除,人难安。这学期重新面对《西湖》一文,有一种曾经舍弃的冲动。但是直到上课,也没能辟出一条新路。

“老师,你看那柳条随风轻轻摆动是不是柳丝轻拂?”我默默重复着方明的话。

“哈,还真是的。”方明同学的灵气把我的目光牵向小花园,一片葱绿的树木掩映一方小池塘,自自然然,透着一种未琢的秀美。继续看,竟觉得学校的小花园还真有点西湖微缩景观的味道呢。也在那一瞬,我知道下面该干什么了。

三、走进“西湖微缩景观”

我要把学生领进“西湖微缩风景区”。出发前,我说:“我们一起到小池塘边,你们睁大眼睛仔细看,静下心好好感受,看谁能从学校的小花园里找到《西湖》中的词和句。”学生激动不已,立刻把书翻开再读,然后带着书,欣欣然出发。

刚接近小花园,就有学生就叫起来:“瞧,绿树丛中有几座假山。”

“眼睛真亮!你能完全看清假山的样子吗?”我趁势追问,“想想在课文中找一个什么词用进去就妥帖了”。

“掩映,掩映,几座假山掩映在绿树丛中!”学生快活的声音,我听着真惬意。“老师,我们是远远地看,应该说放眼远眺,几座假山掩映在绿树丛中。”真不可低估学生的能力。接下来,我的耳朵里不时飘进兴奋、激动的声音。

“在这柳丝轻拂的小池塘边走一走,看一看,真是舒服!”

“可以说在这柳丝轻拂的小池塘边走一走,看一看,怎能不令人心旷神怡呢!”

“围绕池塘的是一圈柳树织成的绿色镶边,好美!”

“一片片柳叶轻柔地漂浮在碧水之上,我真想躺上去呢。”

“明净的池水晃动着绿树和白云的倒影,仿佛仙境一般。”

“平静的池水犹如一面银镜。”

“这池水怎么可能像银镜,想想应该怎么改?”

“平静的水面犹如一面硕大的银镜。”

“硕大这个词多好呀,平时,咱们哪见过这么大的镜子呢,真是超大号的,只有大自然才有权利拥有它呢。”

池水边、清风中如此言来语去,一时分不清谁和谁的声音,很像余光中先生提及的自然有趣的滚雪球式谈话。大家七嘴八舌,争先恐后,疑问迭起,妙语如珠,《西湖》中的好词佳句(上面加点的词句)在学校小花园这方天地里找到新“家”。似喋喋不休,有娓娓之感。如此交流只苦课短。“同学们,夜幕初垂,明月东升,清风徐来,池水荡漾,在夜色中你一定会看到另一番美景。今晚和家人到葛仙湖公园(当地公园)散步时,别忘了寻找西湖边的感觉。”我相信学生会找到西湖那“岸边的华灯倒映湖中,宛如无数的银蛇在游动”“泛舟湖上,天上人间,溶溶月色”之景。眼前有景,心中生情,景美情动呼之即出。手舞之,足蹈之,我和学生吟咏《西湖》而归。

四、后补《西湖》教学笔记

一篇词藻华丽的课文,没按正常的程序和课时去教,却全然融入学生心中,这并不是我当初所能预料的。在带学生走进小花园之前,我一直为自己没在课堂上讲点什么而内疚。因为没有实际的教学步骤,备课本上也一直难以着落文字。当今天我上完这节虽没有多少可观性但对学生颇有价值的课时,我的备课本上关于《西湖》这一课,仍没有具体教学步骤和环节,只写出了下面一段提示今后的文字,且作备课补记吧。

《西湖》这篇课文如何教?本课句句是景,字字都美,我想这种语言文字应该是让学生学会的。但现在问题是学生如何学?靠教师讲解?还是用其他方法?我认为不是每篇课文都需要老师讲解,讲解也不是教学惟一方法。我认为教学前首先得判断文本属于哪种语言:是学生能交流的伙伴式语言,这种语言学生能听懂.也能自由运用表达:是借鉴式语言,这种语言学生经过学习、模仿就能学会:是文学作品的精粹式语言,这种语言学生需要老师讲解、启发,然后自己咀嚼、推敲、探讨、交流,才能逐渐体悟其妙处。判断之后,才能确定教学的方法。

我静下心,从言语这个角度看《西湖》,我觉得它属于适合儿童发展的借鉴式语言。虽然有许多生词新句,但并不是那种需要准确定义和“挖地三尺”方可体悟的词句.它只是学生写景的语言范本,最重要的是运用。这么一定位,再回头看.就理解了当初为什么教了三天竞和没教一样。不是所有的课文都堪讲,尤其是这种借鉴式语言的文本,并不是靠教师在课堂上喋喋不休讲解所能奏效的。不如把枝枝丫丫的教学环节缩水,然后提供一定的情景(如:将文本中静态的“西湖”转化为生活中动态的“西湖”),让文本语言寻得“附着点”,并在学生的运用中“复活”,最后在内化中走向“重生”。

当然,如此轻浅的缩水课堂一定登不得大雅之堂,甚至会招来声讨。但我想说:在日常的教学中,这种缩水课应该随文本语言的特殊性而存在。

凡卡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凡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教学内容:

凡卡的信文内容

二、预设目标:

1、通过反复朗诵,自读自感自悟,体会凡卡所遭受的非人折磨。

2、学会质疑问难的本领,养成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以及与他人辩论的好习惯。

三、教前准备:

文字投影

四、教学过程:

(一)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凡卡》通过上一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明白了这篇文章的结构思路

(二)现在我们先来学习信文的内容,信文的内容是文章的3 、8、10、11、15小节

自读信文的内容,想想你读懂了什么?哪一小节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划出让你感受最深的语句,反复读几遍,想想,为什么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1、自己读

2、同桌互说

3、交流

(三)学习3

这一小节讲了什么?你从中明白了什么?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出凡卡的文明有礼?反复读。

(四)还有哪一段也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学习8

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悲惨的学徒生活)他到底受了什么苦?如果是分四人朗读,该怎样分配任务?

学生自己分配任务读

交流你们是怎样分配任务读的,为什么?

这段内容是讲了凡卡所受的苦:挨打挨饿睡不好觉哀求爷爷带他回家

(五)学习挨打

1、凡卡为什么挨打?请你圈划一下哪些词语把你的心揪得紧紧的?

2、交流

不知不觉说明了什么?随手捞起的家伙可能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3、读好圈划出来的词语

同样的方法学习挨饿和睡不好觉

4、确实,凡卡的学徒生活惨不忍睹,他从心底发出了声声呼唤学生读

只要能回家,只要能摆脱悲惨的学徒生活,凡卡愿意干任何事情。他说,我会(引读)

5、学到这儿,我们仿佛看到了正在遭受毒打的凡卡,看到了正在狼吞虎咽喝着稀粥的饿凡卡,看到了漫漫长夜了摇着摇篮的凡卡,看到了孤独地走在大街上去打旧的凡卡,在他的眼里莫斯科是一个怎样的城市呢?

6、莫斯科很大莫斯科很繁华,但莫斯科没有凡卡的立锥之地,他梦寐以求地就是回到乡下,回到爷爷身边,他在信的结尾发出声声呼唤,哀求爷爷带他回家,齐读

7、凡卡的信真是字字血,声声泪,那么凡卡到底有没有回到乡下,凡卡的乡下又是怎样的呢?我们下节课再学。

18《凡卡》


作为一小学位老师,我们要让同学们听得懂我们所讲的内容。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8《凡卡》”,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18《凡卡》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课文,了解旧俄沙皇统治下穷苦孩子的悲惨生活,激发学生痛恨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

2.通过学习凡卡写信的内容以及他的神态、动作、联想,来了解他的内心。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凡卡写的信的内容,了解凡卡遭受的苦难。

2.理解写信过程中凡卡的想和文章结尾的含义。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二)学习生字、新词。

(三)以信为线索,给课文分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二)给课文分段,了解课文各段的主要内容。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翻译小说《凡卡》。小说的作者是19世纪后期俄国的伟大作家契诃夫。契诃夫从小就熟悉学徒生活,同情他们的不幸遭遇,所以《凡卡》写得真实感人。他写了很多极为深刻的揭露沙皇黑暗统治和旧俄人民悲惨生活的作品。他的作品曾经受到列宁的赞赏。今天学习的《凡卡》一文就是作者的一篇代表作品,它反映了旧俄沙皇统治时期人民的悲惨生活。

(二)自学课文。

1.自学生字、新词。(自己查字典,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

2.弄清小说中人物之间的关系,人物名字要读顺口。

3.思考下列问题,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凡卡是怎样的孩子?他的身世怎样?

(2)小说写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候?

(3)凡卡给爷爷的信主要写些什么?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生字、新词,要读准字音。

2.人物身份及部分词语解释。

凡卡茹科夫(伊凡茹科夫):小说的主人公。

阿里亚希涅:鞋匠,鞋店老板。

康斯坦丁玛卡里奇:凡卡的爷爷。

日发略维夫:老爷,爷爷工作的那家庄园的庄园主。

菲吉卡:牧主。

艾果尔,阿辽娜:凡卡的小伙伴。

卡希旦卡:老母狗的名字。

梆子:打更用的器具,空心,用竹子或木头制成。

崽子:常用来称幼小的动物,这里是对老板幼儿的贬称。

邮差:邮递员的旧称。

卢布、戈比:沙俄时使用的货币单位。一卢布等于一百戈比。

3.指名逐节试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4.分小组讨论思考题。

(学生讨论后,老师小结:凡卡是一个才9岁的农村孩子,他没有爹没有娘,只有一个亲人,就是他的爷爷。爷爷是个穷苦人,在乡下给庄园主当守夜人。9岁的凡卡,3个月前就被送到莫斯科的一家鞋店里当学徒,孤苦伶仃,生活十分悲惨。小说写的是凡卡给爷爷写信的事,这事发生在圣诞节前夜临睡之前的一段时间里,凡卡写完信把信寄出后才入睡。信里主要告诉爷爷他在店里生活很痛苦,要求爷爷带他回乡下去。)

(四)给课文分段。

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写信之前、写信过程、写信之后。)

2.按照这个顺序将课文分为三段。

(第1段:从开头到把那张纸铺在讲台上。第2段:从亲爱的爷爷康司坦丁玛卡里奇到康司坦丁玛卡里奇。第3段:从他很满意到课文结束。)

(五)作业。

1.抄写词语。(课内完成)

2.仔细阅读课文中信的部分,想想信中写了哪些内容。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了解凡卡给爷爷写信的目的和信的内容以及写信时的心理活动,从中体会凡卡学徒时的悲惨生活。

(二)学习文中插叙部分的内容及其作用。

(三)有感情地朗读信的内容和插叙部分的内容。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了解凡卡给爷爷写信的目的和信的内容以及写信时的心理活动,从中体会凡卡当学徒时的悲惨生活。

(二)学习文中插叙部分的内容及其作用。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文章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表现凡卡的悲惨生活的?

(以圣诞节前凡卡给爷爷写信这个方法来表现的。)

(二)学习第2段课文中写信部分的内容。

1.想一想,凡卡给爷爷写信的目的是什么?

(凡卡在莫斯科的学徒生活很悲惨,他实在无法忍受下去了,他在信中写了很多话,但他唯一的目的是哀求爷爷带他离开这里,回到爷爷身边。)

2.找出第2段课文中哪些自然段是凡卡写信的内容?画在书上。

(第3、8、10、11、12、15这六个自然段是凡卡写的信的内容。)

3.信的内容共有六个自然段,用一个词组成短句来进行概括,写出每一段的小标题。

(①只有一个亲人;②告诉爷爷自己在学徒中受尽折磨;③求爷爷把他带回去;④莫斯科不是穷人的;⑤求爷爷给他摘一颗金胡桃;⑥再次哀求爷爷把他带回去。)

4.指名根据小标题有条理地叙述凡卡的悲惨遭遇。

(三)学习课文中插叙部分。凡卡在写信时有许多内心活动,作者是用插叙的手法来表现的。

1.找出文中哪些部分是插叙部分。

(第4、5、6、13、14自然段是凡卡在写信过程中对过去生活的回忆,是文章的插叙部分。)

2.导读4、5、6自然段。

(1)第4、5自然段写的是什么内容?

(让学生先默读,这两个自然段插叙凡卡回忆爷爷在乡下守夜的情景。)

(2)想一想,当凡卡写到只有一个亲人了时,想到些什么?

(3)爷爷在凡卡心中是怎样一个人?

(年老、困苦、劳累,但很乐观、风趣、慈祥,跟爷爷在一起凡卡感到很快乐。)

(4)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4、5自然段。

(提醒学生用思念亲人的心情来朗读。)

(5)第6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家乡节前美丽的夜景。)

(6)家乡的夜景在凡卡心中是怎样的?

(是美的。)

(7)说说家乡的夜景在凡卡心中是怎样的美?

(宁静、优美、柔和、蓝蓝的天空、亮晶晶的星星整个林子沉浸在过节的气氛之中。)

(8)指导朗读第6自然段。

(用赞美的心情来朗读。)

小结:

这一部分关于爷爷守夜的回忆和家乡节前夜景的想象,都是描写凡卡内心活动的。从这两段插叙中,反映出凡卡思念亲人、思念家乡的心情。

3.导读13、14自然段。

(1)凡卡写到请爷爷摘一颗金胡桃时,又插叙了什么?

(和爷爷一块砍圣诞树这件事。)

(2)凡卡回忆起砍圣诞树这件事时,心情怎样?可以用哪一个字来概括?

(心情是快乐的。可以用乐字概括。)

(3)从哪里可以体会出凡卡这种快乐的心情?

(他想起到树林里去砍圣诞树的总是爷爷,爷爷总是带着他去。多么快乐的日子呀!要砍圣诞树了,爷爷先抽一斗烟,再吸一阵子鼻烟,还跟冻僵的小凡卡逗乐一会儿)

(4)带着快乐的感情朗读13、14自然段。

(凡卡这种快乐,是苦中有乐,朗读时要带着这种心情来读。)

4.说一说插叙手法在文中的作用。

(起到对比作用,凡卡想到在农村的乐,更衬托出目前生活的苦,更反映出凡卡要求爷爷带他离开的迫切心情。)

(四)小结:

在沙皇统治下的俄国农村,真像凡卡想象中那样美好吗?不是的,那也是劳动人民的火坑,从爷爷挨冻、守夜、砍树等足以说明爷爷的生活是困苦的。只是因为凡卡在乡下与亲人在一起,得到爷爷的爱护,才产生农村生活比学徒生活好一点的想法。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并了解作者是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文章的中心的。

(二)体会课文结尾的作用。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概括课丈的中心思想,并了解作者是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文章的中心的。

(二)体会课文结尾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

(一)默读全文,概括中心思想。

小说通过凡卡在圣诞节前给爷爷写信这件事,真实地反映了旧俄沙皇时代穷孩子的悲惨命运。

作者是怎样表达中心思想的?这篇文章为什么那么令人感动呢?

(因为这篇文章写得非常真实具体,对凡卡写信的内容及他的神态、动作、联想都展开了细节描写,写得有血有肉。由于全文注意了细节,抓住能表现中心思想的部分,所以使人印象深刻,有身临其境之感。)

(二)分析重点细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学习第2段写信过程的细节描写。

(1)请同学朗读信的内容,并思考:凡卡在给爷爷的信中都写了哪些事?其中哪一件事写得最具体?

(告诉爷爷学徒生活的痛苦,受尽种种折磨。)

(2)默读昨天晚上我挨了一顿打我就要死了!。思考:这一自然段写了几层意思?作者是怎样注意细节描写的?

(分四层意思:①挨打;②挨饿;③没法睡;④离开这儿。抓住细节,让学生体会:为什么挨打?不知不觉说明了什么?用什么打?随手又说明了什么?老板和老板娘是怎样打凡卡的?揪、拖、戳、捞这些动词说明了什么?吃的呢?简直没有。简直没有是什么意思?从哪里看出简直没有?)

2.在写信过程中凡卡回忆了哪些往事?

(1)默读砍圣诞树这件事。

(思考:和爷爷一块砍圣诞树时,冻了的山林怎么样?爷爷和凡卡冷得怎么样?要砍圣诞树时爷爷怎么样?被砍的树什么样?砍树的时候他们看见了什么?爷爷说了些什么?体会这些细节描写的语句。)

(2)说一说,从这些细节描写中,你体会到什么?

(3)从爷爷冷得吭吭地咳,他也跟着吭吭地咳这些细节中,我们不难看出砍圣诞树实际上是一种挨冷受冻的苦活,可是为什么凡卡现在回忆起来却觉得那么有趣呢?

(在冰天雪地中砍圣诞树既冷又累,但在凡卡的回忆中却是那么美好、快乐、有趣,这正说明了凡卡在莫斯科生活的孤独和痛苦。)

3.学习第3段课文写信之后,体会课文结尾的作用。

(1)请同学们用上面的学习方法,自学第3段,先找出哪些地方是细节描写,再说说你是怎样体会这些细节描写的作用的。

(2)学生自学。

(3)学生汇报自学情况。

(4)讨论:凡卡的梦能不能实现?为什么?

(三)总结:

通过以上对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本文结构比较复杂,它由三部分内容组成:作者叙述凡卡的悲惨遭遇,凡卡信的内容,写信过程中凡卡的回忆,其中凡卡的信的内容是全文的重点。在这三部分内容的表达上,抓住了细节,表现了凡卡,这个仅仅九岁的孩子复杂的内心活动,给爷爷写信,哀求爷爷把他带回去,说明了他在莫斯科学徒生活的悲惨,使我们深深同情他的悲惨命运,更加痛恨那个吃人的黑暗社会。

(四)作业。

1.思考课后练习第2题。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凡卡 教案教学设计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凡卡 教案教学设计”,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24凡卡
教学目标:
1、学会13个生字,理解“保佑”等词语的意思,会用“指望、打搅”造句。
2、继续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专心致志,边读边想,做点记号,学以致用。
3、初步懂得反衬的表达方法。
4、感受俄国沙皇时代劳动人民的悲惨命运和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
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受俄国沙皇时代劳动人民的悲惨命运和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
难点:体会结尾似喜实悲的结局。
教学时间:3课时
板书预设:凡卡
学徒生活回忆往事甜蜜希望
苦乐梦
揭示反衬暗示
悲惨命运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学习本课的生字词,弄清文中人物的姓名;通读课文,了解内容,并理清文章的思路,初步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初步感知凡卡的悲惨命运和沙皇俄国的黑暗社会现实。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
教学难点:分清凡卡的书信内容与其内心活动的部分。
教学过程:
一、简介时代背景及作者。
1、直接揭题,板题:24、凡卡
2、简介时代背景。
《凡卡》是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于1886年写的。当时沙皇俄国统治者十分黑暗,无数破产了的农民被迫流入城市谋生,他们深受剥削,甚至连儿童也不能幸免。本文写的就是一个叫凡卡的九岁孩子给他他爷爷写信的事,反映了他的悲惨遭遇。
3、简介作者:契诃夫生活在19世纪末期,正是沙皇统治俄国最黑暗的时代,社会动荡不安,他的作品无情地揭露了沙皇统治下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和资本主义的罪恶。
二、指导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学课文,要求:
(1)自学生字词,读通课文。
(2)划出文中人物姓名,并读通畅,再理清关系。
(3)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凡卡为什么要给爷爷写信?
2、指名交流:
(1)有关生字新词:
A、课后生字组词读:
重点正音:墅揪戳搅
重点字形指导:袄戳祷
B、多音字:
邮差(chāi)逮住(dǎi)窜过(cuàn)
C、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
重点理解:楦头——制鞋用的模型,多用木头做的。
指望——一心期待,盼望。打搅——扰乱。
抽噎——抽吸鼻子,低声哭泣的样子。
毡靴——用羊毛压碾而成的材料叫毡,用毡做的靴子叫毡靴。
(2)人物姓名:
凡卡.茹科夫(凡卡的姓名)阿里亚希涅(鞋匠)
菲吉尔(牧民)康司坦丁.玛卡里奇(凡卡的爷爷)
阿辽娜、艾果尔(熟人)伊凡.茹科夫(本名.加姓)
(3)交流课文主要内容。
课文主要写在莫斯科当学徒的小凡卡在圣诞节节前夜给乡下爷爷写信,因为他忍受不住生活的折磨,要求爷爷把他带回乡下。
三、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1、凡卡给爷爷写的信是断断断续续写的,信中都写了些什么?请在文中标出信的内容的小节。(信:3、8、10、11、12、15小节)
2、此外,除了信的内容外,还写了什么内容?用“……”标出。其中描写心理活动:回忆乡下生活的爷爷的各种情况,用“——”标出。(回忆:4、5、6、13小节)
3、小结:这些心理活动都是穿插在写信的过程中叙述的,像这样的方法叫——插叙。插叙有什么作用呢?下节课再深入学习。
4、分段:
(1)提示:可按“写信前——写信时——写信后”的思路分段。
交流:1--2‖3--15‖16--21‖
(2)或可按“准备写信——写信——寄信——梦见爷爷收到信”分成四段。
交流:1--2‖3--15‖16--20‖21‖
四、课堂练习。
1、完成课作1、2、3。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继续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专心致志,边读边想,做点记号,学以致用;初步懂得反衬的表达作用;感受俄国沙皇时代劳动人民的悲惨命运和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
教学重难点:感受俄国沙皇时代劳动人民的悲惨命运和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指名交流。
二、重点研读信的内容。
1、自由研读书信内容,思考:凡卡在信中分别写了些什么内容?请在相应的小节旁注明小标题。
2、反馈交流,:生活悲惨哀求爷爷莫斯科见闻问候熟人
3、重点研读第8小节:生活悲惨
(1)快速默读,思考:课文从哪几方面写出生活的悲惨?请据此分层。
(2)交流:挨打挨饿挨冻
(3)再自由读,具体从哪些词,哪些句子特别能感受到凡卡生活的苦难?请圈划出来,并在旁作上批注,写明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4)小组讨论交流后,再推荐代表交流。
A、“不知不觉睡着”就要挨打。
B、“揪、拖、揍、直戳、捉弄、打发”不被当人看待。
C、“简直没有,一点儿,又是一眯儿”很饿。
D、“睡过道,没有鞋”,冷极了。
E、称老板家的孩子为“小崽子”足见生活的苦难,对老板的仇恨。
(5)指导朗读:读好凡卡请求爷爷带他回家的语气。
(6)有感情地练读第8小节:师范读,生练读。
4、连读信的内容,再质疑问难。
三、研读插叙部分。
1、从凡卡写的信的内容来看,我们知道了在当时沙皇统治下的俄国社会的黑暗腐朽,劳动人民生活的苦难。而且将信的内容连起来已经是一篇完整的内容了。作者为什么还要插叙补充其他内容呢。学习插叙内容:对乡下生活的回忆
2、自读插叙内容,思考:具体回忆了哪些内容?请在对应小节旁作批注。
3、反馈交流,:爷爷身份爷爷守夜乡村夜景与爷爷一起砍圣诞树
4、细读这部分内容,思考:这些叙述同表达文章的中心,表现人民生活的苦难,揭露沙皇俄国社会的黑暗有什么作用?
(1)在凡卡看来,乡下的生活怎样,请找出依据说明。
讨论交流:乡下生活——快乐自由幸福
(2)在你现在看来,凡卡在乡下的生活过得好吗?请也在文中找出依据说明。
(3)师:其实,在乡下那也是劳动人民的火坑,从爷爷为别人守夜,冬天砍树冻僵,冷得吭吭地咳,尤其是他无力抚养自己唯一的小孙儿,打发他去城里当学徒的事,回来还要求管家让他擦皮鞋或放羊等事,更可说明乡下的生活也是非常地艰难困苦。但这相对于在老板家当学徒的苦难悲惨遭遇来讲,乡下简直可以称得上是凡卡的天堂。因为那里有爷爷的关心和爱抚。
(4)小结:可见作者穿插对乡下生活的回忆对描写凡卡的悲惨生活起了对比反衬作用。
四、课堂练习
熟读信的内容和插叙内容。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继续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继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凡卡的悲惨遭遇和沙皇俄国的黑暗统治;体会结尾似喜实悲的结局。
教学重难点:
重点:继续学习课文,体会凡卡的悲惨遭遇和沙皇俄国的黑暗统治。
难点:体会结尾似喜实悲的结局。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本课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齐读书信内容。
3、有感情地齐读插叙内容:对乡村生活的美好回忆。
二、学习叙述部分,继续体会处境悲惨。
1、课文是怎样把书信内容与插叙的内容连起来呢?请划出相关句子,读一读体会一下。
2、反馈交流:
(1)凡卡朝黑糊糊的窗户看看,……就在眼前。(“凡卡朝黑糊糊的窗户看看”“他想象着……”“好象爷爷就在眼前……”这些文字起着现实与回忆的连接作用。)
(2)凡卡叹了口气,……接着写下去。(3)凡卡撇撇嘴,……抽噎了一下。
(4)凡卡伤心地叹口气,又呆呆地望着窗口。
(5)凡卡接着写。
3、再读这些词句,从这些句子的哪些词也照样能体会出凡卡生活的苦难?讨论交流。
4、再读开头和结尾寄信部分,想想从这两部分的哪些词句也可以体会到凡卡生活的困苦?
(1)他等老板、老板娘和几个伙计到教堂做礼拜去了,才开始写信。
(2)在写第一个字前,他担心地朝门口和窗户……又斜着眼看了一下……。(悲惨遭遇,连写信的自由都没有,写信时的心情是那么“担心、恐惧”。)
(3)他很满意没人打搅他写信,就戴一帽子,连破皮袄都没披只穿着衬衫跑到街上去了……。
A、他有些害怕老板他们会马上回来。
B、寄信的迫切,希望爷爷早点来接他回乡下的迫切,盼望早点摆脱这种非人生活的迫切性。
C、指导朗读。
(4)……把宝贵的信塞了进去。
为什么把平平常常的一封家信说成是宝贵的信?(这是一封救命信。)
(5)出示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A、凡卡的“甜蜜的希望”是什么?
(爷爷收到信来接凡卡回乡下。)
B、为什么说主是“甜蜜的希望”?请在文中找出依据。
(这个希望理实上是一个梦想,因为这封没地址的信爷爷根本收不到,而且就算爷爷收到信,他也没能力改变凡卡的悲惨命运。)
C、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5、小结:爷爷坐在炕上念凡卡的信,这个结局似喜实悲。他的希望即将变成痛苦,他的追求只是一个幻想,这结局使我们更同情凡卡,憎恨黑暗的社会。其实在沙皇统治下,还有许多人受尽折磨。凡卡的遭遇只是俄国人民生活的缩影。
三、总结全文,启发想象。
1、凡卡寄信后,可能会出现哪些情况?
2、以《凡卡把信寄出去以后》为题,写一想象片断。
四、朗读全文,质疑问难。
1、有感情地分组分节朗读全文。
2、学了全文,你还有什么疑难之处?
第10、11自然段只有前引号,没有后引号,而3、8、12等自然段前后都有有引号,这是怎么回事?
(这不是疏忽,而是引号的正确用法。当引用原来是连续的几段话时,除了每段开头用引号外,后面都不用引号,表示内容的连续性,只在最后一段用引号表示终止。如果每段前后都加引号,就表示这几段话是不连在一起的。10、11、12自然段这样用引号,表示它们在凡卡的原信中是连续的。)
五、课堂练习
完成课堂作业本上有关练习。
资料提供者:

22《凡卡》


22《凡卡》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课文,了解旧俄沙皇统治下穷苦孩子的悲惨生活,激发学生痛恨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

2.通过学习凡卡写信的内容以及他的神态、动作、联想,来了解他的内心。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凡卡写的信的内容,了解凡卡遭受的苦难。

2.理解写信过程中凡卡的联想和文章结尾的含义。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二)学习生字、新词。

(三)以信为线索,给课文分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二)给课文分段,了解课文各段的主要内容。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翻译小说《凡卡》。小说的作者是19世纪后期俄国的伟大作家契诃夫。契诃夫从小就熟悉学徒生活,同情他们的不幸遭遇,所以《凡卡》写得真实感人。他写了很多极为深刻的揭露沙皇黑暗统治和旧俄人民悲惨生活的作品。他的作品曾经受到列宁的赞赏。今天学习的《凡卡》一文就是作者的一篇代表作品,它反映了旧俄沙皇统治时期人民的悲惨生活。

(二)自学课文。

1.自学生字、新词。(自己查字典,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

2.弄清小说中人物之间的关系,人物名字要读顺口。

3.思考下列问题,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凡卡是怎样的孩子?他的身世怎样?

(2)小说写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候?

(3)凡卡给爷爷的信主要写些什么?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生字、新词,要读准字音。

2.人物身份及部分词语解释。

凡卡茹科夫(伊凡茹科夫):小说的主人公。

阿里亚希涅:鞋匠,鞋店老板。

康斯坦丁玛卡里奇:凡卡的爷爷。

日发略维夫:老爷,爷爷工作的那家庄园的庄园主。

菲吉卡:牧主。

艾果尔,阿辽娜:凡卡的小伙伴。

卡希旦卡:老母狗的名字。

梆子:打更用的器具,空心,用竹子或木头制成。

崽子:常用来称幼小的动物,这里是对老板幼儿的贬称。

邮差:邮递员的旧称。

卢布、戈比:沙俄时使用的货币单位。一卢布等于一百戈比。

3.指名逐节试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4.分小组讨论思考题。

(学生讨论后,老师小结:凡卡是一个才9岁的农村孩子,他没有爹没有娘,只有一个亲人,就是他的爷爷。爷爷是个穷苦人,在乡下给庄园主当守夜人。9岁的凡卡,3个月前就被送到莫斯科的一家鞋店里当学徒,孤苦伶仃,生活十分悲惨。小说写的是凡卡给爷爷写信的事,这事发生在圣诞节前夜临睡之前的一段时间里,凡卡写完信把信寄出后才入睡。信里主要告诉爷爷他在店里生活很痛苦,要求爷爷带他回乡下去。)

(四)给课文分段。

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写信之前、写信过程、写信之后。)

2.按照这个顺序将课文分为三段。

(第1段:从开头到把那张纸铺在讲台上。第2段:从亲爱的爷爷康司坦丁玛卡里奇到康司坦丁玛卡里奇。第3段:从他很满意到课文结束。)

(五)作业。

1.抄写词语。(课内完成)

2.仔细阅读课文中信的部分,想想信中写了哪些内容。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了解凡卡给爷爷写信的目的和信的内容以及写信时的心理活动,从中体会凡卡学徒时的悲惨生活。

(二)学习文中插叙部分的内容及其作用。

(三)有感情地朗读信的内容和插叙部分的内容。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了解凡卡给爷爷写信的目的和信的内容以及写信时的心理活动,从中体会凡卡当学徒时的悲惨生活。

(二)学习文中插叙部分的内容及其作用。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文章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表现凡卡的悲惨生活的?

(以圣诞节前凡卡给爷爷写信这个方法来表现的。)

(二)学习第2段课文中写信部分的内容。

1.想一想,凡卡给爷爷写信的目的是什么?

(凡卡在莫斯科的学徒生活很悲惨,他实在无法忍受下去了,他在信中写了很多话,但他唯一的目的是哀求爷爷带他离开这里,回到爷爷身边。)

2.找出第2段课文中哪些自然段是凡卡写信的内容?画在书上。

(第3、8、10、11、12、15这六个自然段是凡卡写的信的内容。)

3.信的内容共有六个自然段,用一个词组成短句来进行概括,写出每一段的小标题。

(①只有一个亲人;②告诉爷爷自己在学徒中受尽折磨;③求爷爷把他带回去;④莫斯科不是穷人的;⑤求爷爷给他摘一颗金胡桃;⑥再次哀求爷爷把他带回去。)

4.指名根据小标题有条理地叙述凡卡的悲惨遭遇。

(三)学习课文中插叙部分。凡卡在写信时有许多内心活动,作者是用插叙的手法来表现的。

1.找出文中哪些部分是插叙部分。

(第4、5、6、13、14自然段是凡卡在写信过程中对过去生活的回忆,是文章的插叙部分。)

2.导读4、5、6自然段。

(1)第4、5自然段写的是什么内容?

(让学生先默读,这两个自然段插叙凡卡回忆爷爷在乡下守夜的情景。)

(2)想一想,当凡卡写到只有一个亲人了时,想到些什么?

(3)爷爷在凡卡心中是怎样一个人?

(年老、困苦、劳累,但很乐观、风趣、慈祥,跟爷爷在一起凡卡感到很快乐。)

(4)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4、5自然段。

(提醒学生用思念亲人的心情来朗读。)

(5)第6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家乡节前美丽的夜景。)

(6)家乡的夜景在凡卡心中是怎样的?

(是美的。)

(7)说说家乡的夜景在凡卡心中是怎样的美?

(宁静、优美、柔和、蓝蓝的天空、亮晶晶的星星整个林子沉浸在过节的气氛之中。)

(8)指导朗读第6自然段。

(用赞美的心情来朗读。)

小结:

这一部分关于爷爷守夜的回忆和家乡节前夜景的想象,都是描写凡卡内心活动的。从这两段插叙中,反映出凡卡思念亲人、思念家乡的心情。

3.导读13、14自然段。

(1)凡卡写到请爷爷摘一颗金胡桃时,又插叙了什么?

(和爷爷一块砍圣诞树这件事。)

(2)凡卡回忆起砍圣诞树这件事时,心情怎样?可以用哪一个字来概括?

(心情是快乐的。可以用乐字概括。)

(3)从哪里可以体会出凡卡这种快乐的心情?

(他想起到树林里去砍圣诞树的总是爷爷,爷爷总是带着他去。多么快乐的日子呀!要砍圣诞树了,爷爷先抽一斗烟,再吸一阵子鼻烟,还跟冻僵的小凡卡逗乐一会儿)

(4)带着快乐的感情朗读13、14自然段。

(凡卡这种快乐,是苦中有乐,朗读时要带着这种心情来读。)

4.说一说插叙手法在文中的作用。

(起到对比作用,凡卡想到在农村的乐,更衬托出目前生活的苦,更反映出凡卡要求爷爷带他离开的迫切心情。)

(四)小结:

在沙皇统治下的俄国农村,真像凡卡想象中那样美好吗?不是的,那也是劳动人民的火坑,从爷爷挨冻、守夜、砍树等足以说明爷爷的生活是困苦的。只是因为凡卡在乡下与亲人在一起,得到爷爷的爱护,才产生农村生活比学徒生活好一点的想法。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并了解作者是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文章的中心的。

(二)体会课文结尾的作用。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概括课丈的中心思想,并了解作者是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文章的中心的。

(二)体会课文结尾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

(一)默读全文,概括中心思想。

小说通过凡卡在圣诞节前给爷爷写信这件事,真实地反映了旧俄沙皇时代穷孩子的悲惨命运。

作者是怎样表达中心思想的?这篇文章为什么那么令人感动呢?

(因为这篇文章写得非常真实具体,对凡卡写信的内容及他的神态、动作、联想都展开了细节描写,写得有血有肉。由于全文注意了细节,抓住能表现中心思想的部分,所以使人印象深刻,有身临其境之感。)

(二)分析重点细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学习第2段写信过程的细节描写。

(1)请同学朗读信的内容,并思考:凡卡在给爷爷的信中都写了哪些事?其中哪一件事写得最具体?

(告诉爷爷学徒生活的痛苦,受尽种种折磨。)

(2)默读昨天晚上我挨了一顿打我就要死了!。思考:这一自然段写了几层意思?作者是怎样注意细节描写的?

(分四层意思:①挨打;②挨饿;③没法睡;④离开这儿。抓住细节,让学生体会:为什么挨打?不知不觉说明了什么?用什么打?随手又说明了什么?老板和老板娘是怎样打凡卡的?揪、拖、戳、捞这些动词说明了什么?吃的呢?简直没有。简直没有是什么意思?从哪里看出简直没有?)

2.在写信过程中凡卡回忆了哪些往事?

(1)默读砍圣诞树这件事。

(思考:和爷爷一块砍圣诞树时,冻了的山林怎么样?爷爷和凡卡冷得怎么样?要砍圣诞树时爷爷怎么样?被砍的树什么样?砍树的时候他们看见了什么?爷爷说了些什么?体会这些细节描写的语句。)

(2)说一说,从这些细节描写中,你体会到什么?

(3)从爷爷冷得吭吭地咳,他也跟着吭吭地咳这些细节中,我们不难看出砍圣诞树实际上是一种挨冷受冻的苦活,可是为什么凡卡现在回忆起来却觉得那么有趣呢?

(在冰天雪地中砍圣诞树既冷又累,但在凡卡的回忆中却是那么美好、快乐、有趣,这正说明了凡卡在莫斯科生活的孤独和痛苦。)

3.学习第3段课文写信之后,体会课文结尾的作用。

(1)请同学们用上面的学习方法,自学第3段,先找出哪些地方是细节描写,再说说你是怎样体会这些细节描写的作用的。

(2)学生自学。

(3)学生汇报自学情况。

(4)讨论:凡卡的梦能不能实现?为什么?

(三)总结:

通过以上对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本文结构比较复杂,它由三部分内容组成:作者叙述凡卡的悲惨遭遇,凡卡信的内容,写信过程中凡卡的回忆,其中凡卡的信的内容是全文的重点。在这三部分内容的表达上,抓住了细节,表现了凡卡,这个仅仅九岁的孩子复杂的内心活动,给爷爷写信,哀求爷爷把他带回去,说明了他在莫斯科学徒生活的悲惨,使我们深深同情他的悲惨命运,更加痛恨那个吃人的黑暗社会。

(四)作业。

1.思考课后练习第2题。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凡卡》课文


九岁的凡卡茹科夫,三个月前给送到鞋匠阿里亚希涅那儿做学徒。圣诞节前夜,他没躺下睡觉。他等老板、老板娘和几个伙计到教堂做礼拜去了,就从老板的立柜里拿出一小瓶墨水,一支笔尖生了锈的钢笔,摩平一张揉皱了的白纸,写起信来。

在写第一个字以前,他担心地朝门口和窗户看了几眼,又斜着眼看了一下那个昏暗的神像,神像两边是两排架子,架子上摆满了楦头。他叹了一口气,跪在作台前边,把那张纸铺在台上。

亲爱的爷爷康司坦丁玛卡里奇,他写道,我在给您写信。祝您过一个快乐的圣诞节,求上帝保佑您。我没爹没娘,只有您一个亲人了。

凡卡朝黑糊糊的窗户看看,玻璃窗上映出蜡烛的模糊的影子;他想象着他的爷爷康司坦丁玛卡里奇,好像爷爷就在眼前。爷爷是日发略维夫老爷家里的守夜人。他是个非常有趣的瘦小的老头儿,65岁,老是笑咪咪地眨着眼睛。白天,他总是在大厨房里睡觉。到晚上,他就穿上宽大的羊皮袄,敲着梆子,在别墅的周围走来走去。老母狗卡希旦卡和公狗泥鳅低着头跟在他后头。泥鳅是一条非常听话非常讨人喜欢的狗。它身子是黑的,像黄鼠狼那样长长的,所以叫它泥鳅。

现在,爷爷一定站在大门口,眯缝着眼睛看那乡村教堂的红亮的窗户。他一定在跺着穿着高筒毡靴的脚,他的梆子挂在腰带上,他冻得缩成一团,耸着肩膀

天气真好,晴朗,一丝风也没有,干冷干冷的。那是个没有月亮的夜晚,可是整个村子白房顶啦,烟囱里冒出来的一缕缕的烟啦,披着浓霜一身银白的树木啦,雪堆啦,全看得见。天空撒满了快活地眨着眼的星星,天河显得很清楚,仿佛为了过节,有人拿雪把它擦亮了似的

凡卡叹了口气,蘸了蘸笔尖,接着写下去。

昨天晚上我挨了一顿打,因为我给他们的小崽子摇摇篮的时候,不知不觉睡着了。老板揪着我的头发,把我拖到院子里,拿皮带揍了我一顿。这个礼拜,老板娘叫我收拾一条青鱼,我从尾巴上弄起,她就捞起那条青鱼,拿鱼嘴直戳我的脸。伙计们捉弄我,他们打发我上酒店去打酒,他们叫我偷老板的黄瓜,老板随手捞起个家伙就打我。吃的呢,简直没有。早晨吃一点儿面包,午饭是稀粥,晚上又是一点儿面包;至于菜啦,茶啦,只有老板自己才大吃大喝。他们叫我睡在过道里,他们的小崽子一哭,我就别想睡觉,只好摇那个摇篮。亲爱的爷爷,发发慈悲吧,带我离开这儿回家,回到我们村子去吧!我再也受不住了!我给您跪下了,我会永远为您祷告上帝。带我离开这儿吧,要不,我就要死了

凡卡撇撇嘴,拿脏手背揉揉眼睛,抽噎了一下。

我会替您搓烟叶,他继续写道,我会为您祷告上帝。要是我做错了事,您就结结实实地打我一顿好了。要是您怕我找不着活儿,我可以去求那位管家的,看在上帝面上,让我擦皮鞋;要不,我去求菲吉卡答应我帮他放羊。亲爱的爷爷,我再也受不住了,只有死路一条了!我原想跑回我们村子去,可是我没有鞋,又怕冷。等我长大了,我会照应您,谁也不敢来欺负您。

讲到莫斯科,这是个大城市,房子全是老爷们的,有很多马,没有羊,狗一点儿也不凶。圣诞节,这里的小孩子并不举着星星灯走来走去,教堂里的唱诗台不准人随便上去唱诗。有一回,我在一家铺子的橱窗里看见跟钓竿钓丝一块出卖的钓钩,能钓各种各样的鱼,很贵。有一种甚至钓得起一普特重的大鲇鱼呢。我还看见有些铺子卖各种枪,跟我们老板的枪一样,我想一杆枪要卖一百个卢布吧。肉店里有山鹬啊,鹧鸪啊,野兔啊可是那些东西哪儿打来的,店里的伙计不肯说。

亲爱的爷爷,老爷在圣诞树上挂上糖果的时候,请您摘一颗金胡桃,藏在我的绿匣子里头。

凡卡伤心地叹口气,又呆呆地望着窗口。他想起到树林里去砍圣诞树的总是爷爷,爷爷总是带着他去。多么快乐的日子呀!冻了的山林喳喳地响要砍圣诞树了,爷爷先抽一斗烟,再吸一阵子鼻烟,还跟冻僵的小凡卡逗笑一会儿许多小枞树披着浓霜,一动不动地站在那儿,等着看哪一棵该死。忽然不知从什么地方跳出一只野兔来,箭一样的窜过雪堆。爷爷不由得叫起来,逮住它,逮住它,逮住它!嘿,短尾巴鬼!

爷爷把砍下来的树拖回老爷家里,大家就动手打扮那棵树。

快来吧,亲爱的爷爷,凡卡接着写道,我求您看在基督的面上,带我离开这儿。可怜可怜我这个不幸的孤儿吧。这儿的人都打我。我饿得要命,又孤零零的,难受得没法说。我老是哭。有一天,老板那楦头打我的脑袋,我昏倒了,好容易才醒过来。我的生活没有指望了,连狗都不如!我问候阿辽娜,问候独眼的艾果尔,问候马车夫。别让旁人拿我的小风琴。您的孙子伊凡茹科夫。亲爱的爷爷,来吧!

凡卡把那张写满字的纸折成四折,装进一个信封里,那个信封是前一天晚上花了一个戈比买的。他想了一想,蘸一蘸墨水,写上地址。

乡下爷爷收

然后他抓抓脑袋,再想一想,添上几个字。

康司坦丁玛卡里奇

他很满意没人打搅他写信,就戴上帽子,连破皮袄都没披,只穿着衬衫,跑到街上去了前一天晚上他问过肉店的伙计,伙计告诉他,信应该丢在邮筒里,从那儿用邮车分送到各地去。邮车上还套着三匹马,响着铃铛,坐着醉醺醺的邮差。凡卡跑到第一个邮筒那儿,把他那宝贝的信塞了进去。

过了一个钟头,他怀着甜蜜的希望睡熟了。他在梦里看见一铺暖炕,炕上坐着他的爷爷,搭拉着两条腿,正在念他的信泥鳅在炕边走来走去,摇着尾巴

《凡卡》教学札记


教师和学生是教学活动中两个对立统一的方面。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两者始终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凡是效率高的语文课,莫不是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较好地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的。而反观那些失败的教例,则与教者对主导作用的错误认识不无关系。何谓主导,教者认为:主表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不会因确认学生的主体地位而被削弱,导则表明教师的这种作用只能通过因势利导来实现。这是一种辩证的关系:学生的主体地位制约着教师只能主导而不能主宰;而教师的善导又会促进学生的善学,从而使其真正成为认识与发展的主体,并要求教师进一步提高导的质量,最后形成师生共进、教学相长的美好境界。

教师的教是一种旨在影响学习者内部过程的外部刺激(加涅语),因此,研究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必须与学生的心理需求、学习过程紧密结合。笔者拟结合教学《凡卡》(人教版六年制第11册第10课)的实践,对如何正确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提几点想法:

(一)充分了解学生学习实际,在此基础上组织教学,使教师的导富有针对性。

学生学习课文都不是从零开始的,一是学生有极大的自学可能性,二是语文不同于数理化,学生往往在教师教学一篇课文之前就有了自己与众不同的先期感受和认识。因此,教师必须正确把握学生已有学习基础。只有这样,课堂教学目标才会定位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激起他们跳一跳摘到桃的欲望。

由于是借班上课,学生已出乎意料地将《凡卡》这篇长课文读得十分流利。因此在导入新课后我即以你在预习中还有什么收获的问题来进一步摸清学生底细。学生大多数交流了自己理解了哪些生字新词,比如有一位男生说:揍在字典中的意思是打,仔细读了课文第8节,我觉得揍不是一般程度上的打,像文中老板拿着皮带那样的打,才算得上揍。还有的说这是契诃夫写的一篇小说,他用写信的形式来写凡卡非人的遭遇,构思真是巧妙!等等。一番热烈的交流后,教师根据学生已有学习基础对教学目标进行了优化,主要是做了减法运算:如要求理解的新词,凡学生已自己读懂的就无需再讲;再如学生已经熟读,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一目标也相应作了调整,教师只是对康司坦丁玛卡里奇等难以读顺的名字稍作指导,把重点落到如何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上。实践证明:这样做既顺应了学生学习需求,更能有效地节省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提供机会让学生质疑,创设平等、民主的氛围,使教师的导富有活力。

前人在实践中认识到,读书要有疑,从疑而悟,提出小疑则小悟,大疑则大悟。现代心理学研究进而认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主要就表现为能积极提问、主动探索。笔者在实践中深深感到,教师着力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和能力,不但体现了教学民主,更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让语文课充满生机和活力。

在上《凡卡》时,除了欢迎学生随时质疑外,我还特意在学生交流完预习所得之后让他们质疑问难。当时学生提问很热烈,带着普遍性的问题主要有:①楦头是什么样子的?一普特重到底有多重?②第一节作者称凡卡是凡卡茹科夫,而在信里凡卡又自称伊凡茹科夫,凡卡到底叫什么?③这么冷的天气,星星怎么会快活地眨着眼?许多小枞树一动不动地站在那儿,等着看哪一棵该死这一句又如何理解?④凡卡为什么要写信给爷爷?作家为什么不直接让他逃回乡下去呢?应该说,这些问题都很有价值,表现出学生思维走势。特别是③④两个问题,与课文的重点内容与训练重点体现人物的内心紧密相关。如果以此为突破口,引导学生自己读书探求答案,那么既可以解决疑难,又可以使教的要求转化为学的内在需求,效率就可想而知了。因此,教师因势利导,指明下面的学习就是要体会人物写信时的内心世界,并指出同学们提的两个问题到时就会迎刃而解。而前两个问题属于梳通课文的层面,教师及时进行了处理,如姓名问题比较艰深,在学生无法自己释疑时则由教师来讲,俄国人的姓名是自己的名字在前,父名在中间,姓在最后。在一般场合,父名可以省去,凡卡茹科夫就是这样。为什么凡卡与爷爷不同姓呢?读了原著就知道文中的爷爷实际上是凡卡的外公。怎么凡卡这么称呼呢?这是因为在欧美国家,对父亲或母亲的父母,一律称作祖父、祖母或爷爷、奶奶。

(三)围绕重点共同读书斟酌,随时启发指点,使教师的导富有实效。

正如前文所指出的,根据学生的实际,将本课的教学重点巧妙地转化为学生的学习需求,这是教师主导作用的体现。而如何引导学生围绕这个目标进行高效学习,则仍需在导字上下功夫:

1.诱导科学学习。如何体会人物的内心,我特意让学生自己讨论确定学法。由于已学过本单元课文《我的战友邱少云》,因此大多数学生一致首肯抓住外表体会人物内心的方法。但也有少数学生提出:信是人物内心的独白,理解时也要抓住这一点。教师最后归纳:紧扣信的内容,联系人物外表及回忆,体会人物内心。

2.指导深思美读。①在学生心愤口悱时予以启发,引导他们深入理解。比如学生在读有关莫斯科的内容时,就有人质疑:既然凡卡已经在信中对自己的悲惨遭遇作了具体、生动的描述,作者还要写莫斯科有许多快乐新鲜的事物,不是反而冲淡了原来的主题吗?全班学生均认为问题提得好,但求而未得一时没有人能回答。教师便启发道:凡卡在鞋铺里受尽折磨,那么在莫斯科这个大城市里能找到快乐与幸福吗?学生顿悟,齐答不可能。师又引导学生细读,学生遂找出了店里的伙计不肯说等句子,从中读出了:凡卡想在莫斯科寻找快乐的愿望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这儿不属于穷人,到处是冷漠与歧视。②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感情朗读。我先让学生抓住老板、老板娘打人的细节深入体会凡卡受到的苦。在学生自己练读的基础上,我又扣住这段话中的两处省略号启发学生。学生稍一思索,认为这表明凡卡已伤心欲绝写不下去了。老师趁热打铁问这该怎么读?学生明白了,再读,我似乎听到了字里行间处处藏着的凡卡的啜泣声。③勇于示范。主要表现在指导朗读时,学生读不到位,教师要范读,这也是一种主导。另外,教师应具备良好的语言基本功,比如上课伊始,我用的一段导入语就很凝重、沉缓,努力创设一种适合课文的情境。

3.引导语言实践。除了让学生多读、多思外,我还在教学结束时设计了一次小练笔,即让学生给小凡卡写封信,对他说说自己的内心想法。之所以设计这次练笔,一是学生学完全文,胸中有所感,写出来是很自然的;二是课文采用了写信这一新颖独到的表现形式,才使这样一个简单而不复杂的故事产生了震撼人心的力量。因此,让学生也用这一形式抒发心声,既是对课文读写训练重点的深化与延伸,又可促进学生思维与语言发展,可谓一举两得。学生的练笔颇成功,有的寄去了安慰:现在已是1998年的一个早晨了,不知是否曾有和煦的阳光把蜷缩的你温暖。此时此刻,我最想穿越时空隧道,牵起你那瘦得可怜的小手,对你道一声:坚强些,小弟弟。......有的在信中表示了深深的理解,我是一个与你素不相识的人,但我却了解你艰难的处境。当知道你受到毒打,我很气愤。不知道你身上的旧伤好了吗?我很清楚,真正的痛处是你那颗受伤的心......

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教是为了不教,教学活动的最高境界是学生成为学习与发展的主体。为了将来不需要教,现在必须讲究导的质量,注重导的效果。以上只是笔者对如何正确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一些浅陋之见与不成熟的做法。我始终相信,教师只有通过艺术的导,学生才能主动、高效地学习,也才能逐步摆脱对教师的依赖,在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过程中获得知识、能力与人格的全面发展。而这正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目的所在。

《凡卡》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昨天我们已经学习了《凡卡》这篇课文,让我们来回忆一下,课文写了一件怎样的事?

生:凡卡给爷爷写信。

师:谁能比他说得更完整些?

生:诉说了当学徒的悲惨遭遇。

师:谁还想再说一下?

生:诉说了凡卡在莫斯科的遭遇。

师:除了刚才讲到的学徒生活以外,还讲到了什么?

生:还回忆了和爷爷在一起的快乐时光。

师:谁能连起来讲一讲?

生:凡卡给爷爷写信,诉说了当学徒的悲惨遭遇,哀求爷爷带他回家。

师:凡卡给爷爷写信,诉说在莫斯科所遭受的悲惨遭遇,回忆了和爷爷在一起的幸福生活,并哀求爷爷把他带回乡下去,从中反映了凡卡的悲惨命运。课文是怎样表达中心的呢?在表达中又注意了什么?这节课我们带着这两个问题来学习。打开课本,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二段,凡卡给爷爷写的信中讲了六件事,哪一件给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最能说明凡卡的悲惨命运?

(生默读。)

师:哪件事最能说明凡卡的悲惨命运?

生:第8自然段。

师:哪件事,归纳一下?

生:

师:还没想好?请坐下,谁来帮他一下?

生:第8

自然段写凡卡做学徒时所受的遭遇。

师:很多人有同样的感受,第8自然段也就是说凡卡做学徒时的遭遇。(板书:学徒生活)

谁能有根据的说一说?

生:昨天晚上拿皮鞭揍了我一顿。平时做活很累,老板就打他。

生:早晨吃只有老板自己才大吃大喝。连吃都解决不了。

师:连吃都解决不了,从中感受到凡卡的悲惨。你还能从哪里感受到?

生:这个礼拜直戳我的脸。

师:能讲讲你的理由吗?

生:

师:没关系,把你自己的意见说出来。

生:他帮老板娘做事,老板娘反而用鱼嘴戳他的脸。

师:谁能根据ⅹⅹ同学找出来的这句话来说说自己的意见?

生:老板娘在作弄凡卡。

师:这儿反映出来的是老板娘在捉弄凡卡吗?

生:老板娘看不起凡卡。

师:你能再讲得深入些吗?

生:

师:拿起课本,再读读这句话,从中你还能体会到什么?

(生齐读。)

生:直戳反映了当时的黑暗社会。

生:老板娘不把凡卡当人看。

师:ⅹⅹ的说法非常好,你能把这句话再来读读。

(生读。)

师:直戳应该怎么读?

生:重一点。

师:不把凡卡当人看,其他的还能感受到什么?

生:伙计们捉弄我随手捞起个家伙就打我。这里可以看出不但老板捉弄我,伙计也捉弄我。

师:除了刚才的戳字,这儿还有哪个动词也反映了凡卡的悲惨?

生:捞。

师:刚才的戳可以看出老板娘不把凡卡当人看,现在随手捞起的捞字又可以看出什么?

生:老板也不把凡卡当人看。

师:同样,老板也不把凡卡当人看,凡卡给老板娘干活,不但(有人答不给钱),反而(众生答要打他)。凡卡在9岁的时候过的是这样的生活,你们在帮爸爸妈妈干活有过这样的遭遇吗?(众生答没有)他们一定(众生答很高兴)。除了这些,凡卡还有哪些悲惨的遭遇?

生:他们叫我睡在过道里摇那个摇篮。他连睡觉还要干活。

师:连晚上睡觉也是悲惨的。

生:连睡觉的地方也没有。

师:从凡卡的睡中你还能感受到什么?

生:他们叫我睡在过道里说明老板在虐待凡卡。

师:除了刚才同学们讲过的,你还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凡卡的悲惨?

生:这儿的人都打我我老是哭。

师:这个句子是从其他事情中反映的,从第8自然段中你还能找出反映凡卡悲惨的句子吗?

生:老板揪着揍了一顿。老板根本不顾凡卡的死活。

师:看来同学们对课文理解得很透。抓头发已经很痛了,那么揪呢?

生齐答:更痛!

师:让我们带着这种感受来读一读这句话。

(生齐读,缺乏感情。)

师:我似乎在同学们的读中还不能感受到痛。请同学们带着这种感受再来读一读。

(生齐读,比原来好。)

师:看来凡卡的生活确实太(生答苦)了。(板书:苦)

师:作者在写凡卡学徒生活的悲惨遭遇时,把凡卡为什么挨打,用什么打,怎样打,甚至吃些什么,睡在哪里这些细小的环节都写得十分真切、细致,使我们读了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作者是通过凡卡学徒生活受了很多折磨的细节描写,直接揭示了中心。(板书:揭示)请同学们自己有感情地读读凡卡的学徒生活,再来感受一下凡卡的悲惨生活。(板书:悲惨)

(生读,开始读得不够投入,声音不响,后来还可以。)

师:凡卡再也忍受不了这样的折磨,他一个劲的求爷爷,他是怎么求的?

生:亲爱的爷爷我就要死了。

(生答,师引读,师生一起齐读这段话。)

师:凡卡求爷爷带他回家,你觉得应该怎么读?

生:哀求,乞求。

师:ⅹⅹ同学请你来读读这段话?

(读得很有感情,生鼓掌。)

师:读得怎么样?(生答好)真好,刚才读的时候有个词语读错了,不知大家有没有听出来?

生:祷告。

(师再强调怎么读,学生跟读。)

师:假如你是凡卡的话,会怎样求爷爷?请大家一起来读一读这段话。

(生齐读,读得很有感情。)

师:凡卡在信中仅仅讲到他做学徒时的悲惨遭遇吗?

生:不是的,还有和爷爷在一起的快乐的事。

师:凡卡向爷爷哭诉着自己经受的种种苦难,不禁回忆起和爷爷在一起的快乐往事。你认为在凡卡回忆的两件事中,哪件事更使他高兴、快乐?

生:砍圣诞树。(板书:砍圣诞树)

师:砍圣诞树在课文的第几自然段?

生:13。

师:多么快乐的日子呀嘿,短尾巴鬼。

(师引读,师生一起读课文,读得很有感情。)

那么在这儿哪些是细节描写?

生:冻了的山林喳喳的响和凡卡逗笑一会儿这是爷爷砍树之前的细节描写。

师:你从中感受什么?

生:我从逗笑两个字中体会到小凡卡虽然快冻僵了,但也很快乐。

师:仅仅写了砍圣诞树之前的准备吗?还有哪些细节描写?

(指名回答,生没答出。)

师:请自由读课文,从中你能体会到什么吗?

(生自由读课文。)

师:这次读了之后,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忽然不知从什么地方嘿,短尾巴鬼!这儿写出了爷爷很有趣。

师:爷爷很有趣,除此以外还有没有?

生:

师: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

(生齐读。)

师:这里也是个细节描写,砍圣诞树时突然跳出一只野兔,很快乐。其他同学还感受到了什么?

生:砍圣诞树很快乐,苦中有乐。(板书:乐)

师:凡卡几岁?(生答9岁)9岁的孩子看到跳出一只野兔来,心里怎么样?

生:凡卡很惊讶,很高兴。

师:请同学们自己把这种感受读出来。

(生自由读,读毕,师再请男同学齐读。)

师:真快乐!除此以外,文中还从哪些地方写出了凡卡的回忆是快乐的?

生:多么快乐的日子啊!他也跟着吭吭的咳说明凡卡和爷爷在砍圣诞树的时候,虽然是很冷很冷的,可是他还是觉得很快乐!

师:你读得真好。虽然当时很冷,但凡卡跟爷爷在一起还是感到很快乐。我们应该象ⅹⅹ同学那样来读课文。还有什么感受吗?

生(读准备的资料):爷爷冒着严寒带凡卡去砍圣诞树是件很苦的活儿,在凡卡眼里却是那样的有趣,令人回味,更突出了凡卡在莫斯科生活的悲惨无助,控诉了剥削制度的黑暗和罪恶。

师:这是你通过读自己得出的体会吗?(生答不是)那能谈谈你自己的看法吗?

生: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一句:许多小枞树披着浓霜等着哪一棵该死。这句话你能体会到什么吗?

生:这里用了拟人的手法。

师:这里用了拟人的手法,从中又能体会到什么?

生:

师:作者通过拟人手法,把那儿的场景写得怎么样了?

生:把那儿写得非常的生气勃勃,充满乐趣。

师:对,把树都写活了,砍圣诞树其实是件很苦很累的事,为什么凡卡回忆起来却觉得如此的快乐?

生:和爷爷在一起的生活与在莫斯科的遭遇相比,还是很快乐的。

师:这儿的乐是和凡卡在莫斯科学徒生活中的悲惨遭遇来进行比较的,进一步反衬了凡卡的悲惨生活。(板书:反衬)下面请同学们选择自己感受凡卡最悲惨和最快乐的句子,再次有感情的来读一读。

(生自由读课文。)

板书设计:(第三部分没上,到第三课时完成。)

学徒生活

回忆往事

甜蜜希望

揭示

反衬

暗示

悲惨命运

附网友评议

《凡卡》教学设计2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从而在之后的上课教学中井然有序的进行,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凡卡》教学设计2》,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了解沙皇统治下穷苦孩子的悲惨命运,激发学生憎恨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

2.学习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联想来了解人物内心活动的方法。

3.学习本课生字词。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1.学习了解人物内心活动的方法。

2.体会凡卡的悲惨遭遇并受到思想教育。

三、教学难点

体会插叙部分对表达中心思想的作用。

四、教具准备

投影仪、幻灯片

五、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要点

1.介绍作家及写作背景。

2.检查预习情况。

3.初步自学课文,理清文章的层次。

4.读议第一段,人凡卡写信前的动作、神态中体会他当时的内心活动。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段。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运用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联想来了解人物内心活动的方法学习凡卡写信和写信后的内容,体会凡卡命运的悲惨,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明确任务

上节课同学们初步自学了这篇课文,按写信前、写信、写信后的顺序理清了文章的层次,并从凡卡写信前的动作、神态中体会出他当时的心情是十分害怕的。这节课我们继续运用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联想来了解人物内心的方法学习写信、写信后这两部分内容。

二.情境导读直奔重点

1.通过第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到写信这一部分内容包括信文和凡卡的回忆。下面先请同学们听听凡卡写给爷爷的信(师范读,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想一想:凡卡在信中写了哪些内容?什幺内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板书:学徒生活苦)

2.课文哪一自然段集中体现了凡卡学徒生活的苦?(第8自然段)

3.自由朗读第8自然段,想一想:凡卡受了哪些苦?把感触最深的词句划上记号,然后谈体会。(着重从挨打、挨冻、挨饿三方面进行引导)

①出示幻灯片(描写凡卡挨打的句子),引导学生抓住拖、揪、揍等动词认真加以体会,再想象凡卡挨打时的惨状,并结合凡卡挨打的原因深入体会凡卡生活的苦。

②引导学生从睡在过道里、简直没有、一点儿、稀等描写凡卡挨冻、挨饿的词句中进一步体会他生活的苦。

③综合老板、老板娘、伙计们对凡卡的态度,从直戳、捉弄等词中体会凡卡生活的孤独。

4.引导学生通过有感情朗读进一步体会凡卡生活的苦。(着重从语气、重音、停顿、心情几方面进行引导)

①如果你就是可怜的凡卡,你会用什幺样的语气跟爷爷说?(乞求)指名朗读第8自然段的后四句话。

②自由朗读,体会一下把哪些词读成重音更好一些?(再也、发发、跪下等)说说为什幺?再指名朗读。

③在这短短的四句话中,作者用了两个省略号,在这里表示什幺意思?(因难过而写不下去)

④出示幻灯片(凡卡跪在地上写信的情景)此时此刻,凡卡正赤着双脚,跪在冰冷的地上,向爷爷诉说着自己的种种不幸,求爷爷尽快地带他离开这个火坑。这点点省略号就像是辛酸的泪珠。(引导学生想象当时的情境,从而懂得朗读带省略号的地方时,停顿的时间要长一些)

⑤出示幻灯片(描写凡卡写信时的动作的句子)引导学生撇撇嘴、抽噎了一下这些带点的词语中体会凡卡极度痛苦的心情。

⑥全班一起有感情地朗读前面的四句话。

三?进行对比突破难点

1.凡卡一边写着信,一边想起了和爷爷一起在乡下生活的情景。那么,凡卡想起了哪些事?在他看来乡下生活怎么样?(板书:守夜砍树乐)

2.指名把凡卡和爷爷一起砍圣诞树这件事快快乐乐地朗读出来。

3.乡下生活真的就那么美好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引导学生从爷爷冷得吭吭地咳、缩成一团儿、冻僵等词句中得出结论――乡下生活实际痛苦)

4.乡下生活既然很苦,为什幺在凡卡的回忆中确是那幺美好呢?(引导学生把乡下生活和莫斯科生活进行对比,进而弄懂作者写乡下生活乐是主了衬托学徒生活的苦)

四?控究结果深化主题

1.自由朗读写信后的内容,把描写凡卡动作、神态的词句划上记号,体会他的内心活动。

2出示幻灯片(描写凡卡寄信的句子),全班齐读,引导学生从只穿着衬衫、跑到街上去了这些带点的词语中体会他当时的急切心情。

3.出示幻灯片(凡卡做梦的画面及相关的句子),引导学生从怀着甜蜜的希望中体会他寄信以后的内心活动。

4.凡卡的信爷爷能收到吗?为什幺?

小结:凡卡甜蜜是希望只是一个无法实现的梦,他还得在莫斯科痛苦地生活下去,这就更让我们体会到凡卡命运的悲惨。

5.全班一起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注意:声音轻轻的,好让凡卡甜蜜的梦多停留一会儿。)

五?启发想象渗透教育

1.联系凡卡的爷爷的情况想一想,假如爷爷通过别的途径了解了凡卡的遭遇,把他接回了乡下,爷爷能帮助他摆脱悲惨的命运吗?

2.凡卡才九岁,他本该像同学们一样拥有金色的童年,可他的命运为什幺那么悲惨呢?你从中懂得了什幺?(激发学生痛恨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体会文章中心。

2.巩固生字词。

3.写一篇读后感。

[附]:板书设计

写信前__怕

挨打命

学徒生活挨冻

(信文)挨饿__苦运

12.凡卡写信

乡下生活守夜悲

(回忆)砍树__乐

写信后(甜蜜的希望)__梦

《凡卡》教学设计之三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通常大家都会准备一份教案来辅助教学。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凡卡》教学设计之三”,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了解沙皇统治下穷苦孩子的悲惨命运,激发学生憎恨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

2.学习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联想来了解人物内心活动的方法。

3.学习本课生字词。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1.学习了解人物内心活动的方法。

2.体会凡卡的悲惨遭遇并受到思想教育。

三、教学难点

体会插叙部分对表达中心思想的作用。

四、教具准备

投影仪、幻灯片

五、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要点

1.介绍作家及写作背景。

2.检查预习情况。

3.初步自学课文,理清文章的层次。

4.读议第一段,人凡卡写信前的动作、神态中体会他当时的内心活动。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段。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运用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联想来了解人物内心活动的方法学习凡卡写信和写信后的内容,体会凡卡命运的悲惨,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明确任务

上节课同学们初步自学了这篇课文,按写信前、写信、写信后的顺序理清了文章的层次,并从凡卡写信前的动作、神态中体会出他当时的心情是十分害怕的。这节课我们继续运用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联想来了解人物内心的方法学习写信、写信后这两部分内容。

二.情境导读直奔重点

1.通过第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到写信这一部分内容包括信文和凡卡的回忆。下面先请同学们听听凡卡写给爷爷的信(师范读,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想一想:凡卡在信中写了哪些内容?什幺内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板书:学徒生活苦)

2.课文哪一自然段集中体现了凡卡学徒生活的苦?(第8自然段)

3.自由朗读第8自然段,想一想:凡卡受了哪些苦?把感触最深的词句划上记号,然后谈体会。(着重从挨打、挨冻、挨饿三方面进行引导)

①出示幻灯片(描写凡卡挨打的句子),引导学生抓住拖、揪、揍等动词认真加以体会,再想象凡卡挨打时的惨状,并结合凡卡挨打的原因深入体会凡卡生活的苦。

②引导学生从睡在过道里、简直没有、一点儿、稀等描写凡卡挨冻、挨饿的词句中进一步体会他生活的苦。

③综合老板、老板娘、伙计们对凡卡的态度,从直戳、捉弄等词中体会凡卡生活的孤独。

4.引导学生通过有感情朗读进一步体会凡卡生活的苦。(着重从语气、重音、停顿、心情几方面进行引导)

①如果你就是可怜的凡卡,你会用什幺样的语气跟爷爷说?(乞求)指名朗读第8自然段的后四句话。

②自由朗读,体会一下把哪些词读成重音更好一些?(再也、发发、跪下等)说说为什幺?再指名朗读。

③在这短短的四句话中,作者用了两个省略号,在这里表示什幺意思?(因难过而写不下去)

④出示幻灯片(凡卡跪在地上写信的情景)此时此刻,凡卡正赤着双脚,跪在冰冷的地上,向爷爷诉说着自己的种种不幸,求爷爷尽快地带他离开这个火坑。这点点省略号就像是辛酸的泪珠。(引导学生想象当时的情境,从而懂得朗读带省略号的地方时,停顿的时间要长一些)

⑤出示幻灯片(描写凡卡写信时的动作的句子)引导学生撇撇嘴、抽噎了一下这些带点的词语中体会凡卡极度痛苦的心情。

⑥全班一起有感情地朗读前面的四句话。

三?进行对比突破难点

1.凡卡一边写着信,一边想起了和爷爷一起在乡下生活的情景。那么,凡卡想起了哪些事?在他看来乡下生活怎么样?(板书:守夜砍树乐)

2.指名把凡卡和爷爷一起砍圣诞树这件事快快乐乐地朗读出来。

3.乡下生活真的就那么美好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引导学生从爷爷冷得吭吭地咳、缩成一团儿、冻僵等词句中得出结论――乡下生活实际痛苦)

4.乡下生活既然很苦,为什幺在凡卡的回忆中确是那幺美好呢?(引导学生把乡下生活和莫斯科生活进行对比,进而弄懂作者写乡下生活乐是主了衬托学徒生活的苦)

四?控究结果深化主题

1.自由朗读写信后的内容,把描写凡卡动作、神态的词句划上记号,体会他的内心活动。

2出示幻灯片(描写凡卡寄信的句子),全班齐读,引导学生从只穿着衬衫、跑到街上去了这些带点的词语中体会他当时的急切心情。

3.出示幻灯片(凡卡做梦的画面及相关的句子),引导学生从怀着甜蜜的希望中体会他寄信以后的内心活动。

4.凡卡的信爷爷能收到吗?为什幺?

小结:凡卡甜蜜是希望只是一个无法实现的梦,他还得在莫斯科痛苦地生活下去,这就更让我们体会到凡卡命运的悲惨。

5.全班一起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注意:声音轻轻的,好让凡卡甜蜜的梦多停留一会儿。)

五?启发想象渗透教育

1.联系凡卡的爷爷的情况想一想,假如爷爷通过别的途径了解了凡卡的遭遇,把他接回了乡下,爷爷能帮助他摆脱悲惨的命运吗?

2.凡卡才九岁,他本该像同学们一样拥有金色的童年,可他的命运为什幺那么悲惨呢?你从中懂得了什幺?(激发学生痛恨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体会文章中心。

2.巩固生字词。

3.写一篇读后感。

[附]:板书设计

写信前__怕

挨打命

学徒生活挨冻

(信文)挨饿__苦运

12.凡卡写信

乡下生活守夜悲

(回忆)砍树__乐

写信后(甜蜜的希望)__梦◆

小学语文:《凡卡》教学设计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通常大家都会准备一份教案来辅助教学。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小学语文:《凡卡》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语文:《凡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课文,了解旧俄沙皇统治下穷苦孩子的悲惨生活,激发学生痛恨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
2.通过学习凡卡写信的内容以及他的神态、动作、联想,来了解他的内心。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凡卡写的信的内容,了解凡卡遭受的苦难。
2.理解写信过程中凡卡的联想和文章结尾的含义。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二)学习生字、新词。
(三)以信为线索,给课文分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二)给课文分段,了解课文各段的主要内容。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翻译小说《凡卡》。小说的作者是19世纪后期俄国的伟大作家契诃夫。契诃夫从小就熟悉学徒生活,同情他们的不幸遭遇,所以《凡卡》写得真实感人。他写了很多极为深刻的揭露沙皇黑暗统治和旧俄人民悲惨生活的作品。他的作品曾经受到列宁的赞赏。今天学习的《凡卡》一文就是作者的一篇代表作品,它反映了旧俄沙皇统治时期人民的悲惨生活。
(二)自学课文。
1.自学生字、新词。(自己查字典,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
2.弄清小说中人物之间的关系,人物名字要读顺口。
3.思考下列问题,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凡卡是怎样的孩子?他的身世怎样?
(2)小说写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候?
(3)凡卡给爷爷的信主要写些什么?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生字、新词,要读准字音。
2.人物身份及部分词语解释。
凡卡茹科夫(伊凡茹科夫):小说的主人公。
阿里亚希涅:鞋匠,鞋店老板。
康斯坦丁玛卡里奇:凡卡的爷爷。
日发略维夫:老爷,爷爷工作的那家庄园的庄园主。
菲吉卡:牧主。
艾果尔,阿辽娜:凡卡的小伙伴。
卡希旦卡:老母狗的名字。
梆子:打更用的器具,空心,用竹子或木头制成。
崽子:常用来称幼小的动物,这里是对老板幼儿的贬称。
邮差:邮递员的旧称。
卢布、戈比:沙俄时使用的货币单位。一卢布等于一百戈比。
3.指名逐节试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4.分小组讨论思考题。
(学生讨论后,老师小结:凡卡是一个才9岁的农村孩子,他没有爹没有娘,只有一个亲人,就是他的爷爷。爷爷是个穷苦人,在乡下给庄园主当守夜人。9岁的凡卡,3个月前就被送到莫斯科的一家鞋店里当学徒,孤苦伶仃,生活十分悲惨。小说写的是凡卡给爷爷写信的事,这事发生在圣诞节前夜临睡之前的一段时间里,凡卡写完信把信寄出后才入睡。信里主要告诉爷爷他在店里生活很痛苦,要求爷爷带他回乡下去。)
(四)给课文分段。
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写信之前、写信过程、写信之后。)
2.按照这个顺序将课文分为三段。
(第1段:从开头到把那张纸铺在讲台上。第2段:从亲爱的爷爷康司坦丁玛卡里奇到康司坦丁玛卡里奇。第3段:从他很满意到课文结束。)
(五)作业。
1.抄写词语。(课内完成)
2.仔细阅读课文中信的部分,想想信中写了哪些内容。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了解凡卡给爷爷写信的目的和信的内容以及写信时的心理活动,从中体会凡卡学徒时的悲惨生活。
(二)学习文中插叙部分的内容及其作用。
(三)有感情地朗读信的内容和插叙部分的内容。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了解凡卡给爷爷写信的目的和信的内容以及写信时的心理活动,从中体会凡卡当学徒时的悲惨生活。
(二)学习文中插叙部分的内容及其作用。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文章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表现凡卡的悲惨生活的?
(以圣诞节前凡卡给爷爷写信这个方法来表现的。)
(二)学习第2段课文中写信部分的内容。
1.想一想,凡卡给爷爷写信的目的是什么?
(凡卡在莫斯科的学徒生活很悲惨,他实在无法忍受下去了,他在信中写了很多话,但他唯一的目的是哀求爷爷带他离开这里,回到爷爷身边。)
2.找出第2段课文中哪些自然段是凡卡写信的内容?画在书上。
(第3、8、10、11、12、15这六个自然段是凡卡写的信的内容。)
3.信的内容共有六个自然段,用一个词组成短句来进行概括,写出每一段的小标题。
(①只有一个亲人;②告诉爷爷自己在学徒中受尽折磨;③求爷爷把他带回去;④莫斯科不是穷人的;⑤求爷爷给他摘一颗金胡桃;⑥再次哀求爷爷把他带回去。)
4.指名根据小标题有条理地叙述凡卡的悲惨遭遇。
(三)学习课文中插叙部分。凡卡在写信时有许多内心活动,作者是用插叙的手法来表现的。
1.找出文中哪些部分是插叙部分。
(第4、5、6、13、14自然段是凡卡在写信过程中对过去生活的回忆,是文章的插叙部分。)
2.导读4、5、6自然段。
(1)第4、5自然段写的是什么内容?
(让学生先默读,这两个自然段插叙凡卡回忆爷爷在乡下守夜的情景。)
(2)想一想,当凡卡写到只有一个亲人了时,想到些什么?
(3)爷爷在凡卡心中是怎样一个人?
(年老、困苦、劳累,但很乐观、风趣、慈祥,跟爷爷在一起凡卡感到很快乐。)
(4)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4、5自然段。
(提醒学生用思念亲人的心情来朗读。)
(5)第6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家乡节前美丽的夜景。)
(6)家乡的夜景在凡卡心中是怎样的?
(是美的。)
(7)说说家乡的夜景在凡卡心中是怎样的美?
(宁静、优美、柔和、蓝蓝的天空、亮晶晶的星星整个林子沉浸在过节的气氛之中。)
(8)指导朗读第6自然段。
(用赞美的心情来朗读。)
小结:
这一部分关于爷爷守夜的回忆和家乡节前夜景的想象,都是描写凡卡内心活动的。从这两段插叙中,反映出凡卡思念亲人、思念家乡的心情。
3.导读13、14自然段。
(1)凡卡写到请爷爷摘一颗金胡桃时,又插叙了什么?
(和爷爷一块砍圣诞树这件事。)
(2)凡卡回忆起砍圣诞树这件事时,心情怎样?可以用哪一个字来概括?
(心情是快乐的。可以用乐字概括。)
(3)从哪里可以体会出凡卡这种快乐的心情?
(他想起到树林里去砍圣诞树的总是爷爷,爷爷总是带着他去。多么快乐的日子呀!要砍圣诞树了,爷爷先抽一斗烟,再吸一阵子鼻烟,还跟冻僵的小凡卡逗乐一会儿)
(4)带着快乐的感情朗读13、14自然段。
(凡卡这种快乐,是苦中有乐,朗读时要带着这种心情来读。)
4.说一说插叙手法在文中的作用。
(起到对比作用,凡卡想到在农村的乐,更衬托出目前生活的苦,更反映出凡卡要求爷爷带他离开的迫切心情。)
(四)小结:
在沙皇统治下的俄国农村,真像凡卡想象中那样美好吗?不是的,那也是劳动人民的火坑,从爷爷挨冻、守夜、砍树等足以说明爷爷的生活是困苦的。只是因为凡卡在乡下与亲人在一起,得到爷爷的爱护,才产生农村生活比学徒生活好一点的想法。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并了解作者是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文章的中心的。
(二)体会课文结尾的作用。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概括课丈的中心思想,并了解作者是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文章的中心的。
(二)体会课文结尾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

(一)默读全文,概括中心思想。
小说通过凡卡在圣诞节前给爷爷写信这件事,真实地反映了旧俄沙皇时代穷孩子的悲惨命运。
作者是怎样表达中心思想的?这篇文章为什么那么令人感动呢?
(因为这篇文章写得非常真实具体,对凡卡写信的内容及他的神态、动作、联想都展开了细节描写,写得有血有肉。由于全文注意了细节,抓住能表现中心思想的部分,所以使人印象深刻,有身临其境之感。)
(二)分析重点细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学习第2段写信过程的细节描写。
(1)请同学朗读信的内容,并思考:凡卡在给爷爷的信中都写了哪些事?其中哪一件事写得最具体?
(告诉爷爷学徒生活的痛苦,受尽种种折磨。)
(2)默读昨天晚上我挨了一顿打我就要死了!。思考:这一自然段写了几层意思?作者是怎样注意细节描写的?
(分四层意思:①挨打;②挨饿;③没法睡;④离开这儿。抓住细节,让学生体会:为什么挨打?不知不觉说明了什么?用什么打?随手又说明了什么?老板和老板娘是怎样打凡卡的?揪、拖、戳、捞这些动词说明了什么?吃的呢?简直没有。简直没有是什么意思?从哪里看出简直没有?)
2.在写信过程中凡卡回忆了哪些往事?
(1)默读砍圣诞树这件事。
(思考:和爷爷一块砍圣诞树时,冻了的山林怎么样?爷爷和凡卡冷得怎么样?要砍圣诞树时爷爷怎么样?被砍的树什么样?砍树的时候他们看见了什么?爷爷说了些什么?体会这些细节描写的语句。)
(2)说一说,从这些细节描写中,你体会到什么?
(3)从爷爷冷得吭吭地咳,他也跟着吭吭地咳这些细节中,我们不难看出砍圣诞树实际上是一种挨冷受冻的苦活,可是为什么凡卡现在回忆起来却觉得那么有趣呢?
(在冰天雪地中砍圣诞树既冷又累,但在凡卡的回忆中却是那么美好、快乐、有趣,这正说明了凡卡在莫斯科生活的孤独和痛苦。)
3.学习第3段课文写信之后,体会课文结尾的作用。
(1)请同学们用上面的学习方法,自学第3段,先找出哪些地方是细节描写,再说说你是怎样体会这些细节描写的作用的。
(2)学生自学。
(3)学生汇报自学情况。
(4)讨论:凡卡的梦能不能实现?为什么?
(三)总结:
通过以上对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本文结构比较复杂,它由三部分内容组成:作者叙述凡卡的悲惨遭遇,凡卡信的内容,写信过程中凡卡的回忆,其中凡卡的信的内容是全文的重点。在这三部分内容的表达上,抓住了细节,表现了凡卡,这个仅仅九岁的孩子复杂的内心活动,给爷爷写信,哀求爷爷把他带回去,说明了他在莫斯科学徒生活的悲惨,使我们深深同情他的悲惨命运,更加痛恨那个吃人的黑暗社会。
(四)作业。
1.思考课后练习第2题。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在求异中发展创造性思维——《凡卡》一文的结尾教学》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语文的教学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55709.html

更多
上一篇:瞬间 下一篇:《巍巍中山陵》3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