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第25课现代科学革命学案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方面无论做什么事都有计划和准备,作为教师就要精心准备好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更好的找到学习的乐趣,帮助教师能够井然有序的进行教学。教案的内容具体要怎样写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第25课现代科学革命学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第25课现代科学革命学案
△课标要求:知道相对论和量子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意义
一、背景:经典物理学存在局限性,面临着危机和挑战

二、现代科学革命
1、相对论的创立

③意义

2、量子论的创立与发展
①背景:微观粒子的运动不能用的原理说明
△巩固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20世纪初,为物理学发展带来革命性变化的是()
A牛顿力学B经典物理学C相对论D电磁学
2、现代物理学的基础和两大支柱是()
①牛顿力学②相对论③量子论④分子论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3、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牛顿创立的经典力学是经典物理学的基础
B经典物理学所适用的主要是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C相对论的提出证明经典物理学是完全错误的
D量子论使人类对微观世界的基本认识有了革命性进步
4、经典物理学所面临的危机,终于在20世纪初被物理学发展史上的两场伟大的革命所解决。这两场革命使人类()
A拥有了研究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的理论体系B放弃了经典物理学的思想方法和科学理论
C否定了此前物理学取得的一系列成果D转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
5、为量子力学的建立奠定基础的科学家不包括()
A普朗克B爱因斯坦C玻尔D爱迪生
6、相对论对人们思维的影响是()
A改变了人们看世界的角度B大大开阔了人们的视野
C思维方式不能绝对化D使人们有了微观世界的认识
7、下列成就中使人类对微观世界的基本认识有了革命性进步的是()
A相对论B牛顿力学C经典物理学D量子论
8、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提出是物理学领域的一场重大革命,主要是因为()
①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②揭示了时间、空间并非绝对不变的本质属性
③打破了经典力学体系的局限性④使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开始从宏观世界深入到微观世界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二、非选择题:
1、量子理论和相对论的提出有什么共同点?这说明了什么?

2、爱因斯坦根据相对论的观点提出质能转换理论后,曾致信美国总统罗斯福,建议美国研制原子弹,以便在二战中尽快战胜法西斯国家。1945年8月,美国先后在日本的广岛、长畸投下两颗原子弹,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投降,但对无辜平民的伤害也同样令全世界震惊。爱因斯坦为此非常懊悔。从这件事中,我们能得到什么启发?我们应如何对待科学的发展?
参考答案
△课标要求:知道相对论和量子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意义
一、背景:经典物理学存在局限性,面临着危机和挑战

二、现代科学革命
1、相对论的创立

③意义

2、量子论的创立与发展
①背景:微观粒子的运动不能用经典物理学的原理说明

△巩固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20世纪初,为物理学发展带来革命性变化的是(C)
A牛顿力学B经典物理学C相对论D电磁学
2、现代物理学的基础和两大支柱是(D)
①牛顿力学②相对论③量子论④分子论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3、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C)
A牛顿创立的经典力学是经典物理学的基础
B经典物理学所适用的主要是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C相对论的提出证明经典物理学是完全错误的
D量子论使人类对微观世界的基本认识有了革命性进步
4、经典物理学所面临的危机,终于在20世纪初被物理学发展史上的两场伟大的革命所解决。这两场革命使人类(A)
A拥有了研究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的理论体系B放弃了经典物理学的思想方法和科学理论
C否定了此前物理学取得的一系列成果D转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
5、为量子力学的建立奠定基础的科学家不包括()
A普朗克B爱因斯坦C玻尔D爱迪生
6、相对论对人们思维的影响是(C)
A改变了人们看世界的角度B大大开阔了人们的视野
C思维方式不能绝对化D使人们有了微观世界的认识
7、下列成就中使人类对微观世界的基本认识有了革命性进步的是(D)
A相对论B牛顿力学C经典物理学D量子论
8、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提出是物理学领域的一场重大革命,主要是因为(A)
①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②揭示了时间、空间并非绝对不变的本质属性
③打破了经典力学体系的局限性④使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开始从宏观世界深入到微观世界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二、非选择题:
1、量子理论和相对论的提出有什么共同点?这说明了什么?
(1)共同点:
①产生的背景:
19世纪末,物理学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物理学的研究一方面深入到物质内部的微观世界,另一方面扩展到整个宇宙。但是,一系列新的发现无法用经典物理学解释,这使得经典物理学陷入了危机,面临着挑战。
②产生的过程:都是科学家们敢于向权威挑战,追求真理的结果;都经历了一个产生发展完善的过程。
(2)说明:
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是不断深入的,科学的发展是在打破了原有认识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的。
2、爱因斯坦根据相对论的观点提出质能转换理论后,曾致信美国总统罗斯福,建议美国研制原子弹,以便在二战中尽快战胜法西斯国家。1945年8月,美国先后在日本的广岛、长畸投下两颗原子弹,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投降,但对无辜平民的伤害也同样令全世界震惊。爱因斯坦为此非常懊悔。从这件事中,我们能得到什么启发?我们应如何对待科学的发展?
①启发:科技的研究和应用,能造福人类,推动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但如果应用不当,也能危害人类。
②对待:在科技研究和应用方面,要注意趣利避害

相关推荐

现代科学革命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教师要准备好教案为之后的教学做准备。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进入课堂环境中来,帮助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我们要如何写好一份值得称赞的教案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现代科学革命》,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第26课现代科学革命
课标要求

知道相对论、量子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意义。

落实课标

一、相对论

1、背景——经典物理学的危机

①17——19世纪人们把经典物理学看作绝对权威的理论,认为物理学已经发展到完整、系统和成熟的阶段。②19世纪末科技飞速发展,物理学出现了一些列的新的发现,如高速运动的微观粒子发生的现象是经典物理学无法解释的,经典物理学陷入危机。

2、提出:

1905年爱因斯坦发表《论动体的电动力学》一文,提出了狭义相对论;1916年又建立了广义相对论,两者统称为相对论;1921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3、主要内容:

①相对论的两个基本原理是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原理;

②时间、空间、运动、质量不是绝对不变的,而是相对的,可以相互转化。

4、意义:

①打破了传统的绝对时空观,提醒人们常识不一定总是正确的。

②相对论的提出是物理学领域最伟大的革命,它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19世纪末出现的经典物理学危机,创立了一个全新的物理学世界,极大地扩展了物理学应用的领域。

③打破了经典物理学绝对化的思维,为人们提供了辨证地看待世界的途径。

二、量子论:

1、形成:

①提出:1900年普郎克提出了量子假说;

②发展:爱因斯坦提出光的量子理论;丹麦物理学家玻尔提出原子的量子理论,在这个基础上,一门新的物理学分支量子力学建立起来。

2、意义:

①量子论是20世纪最深刻、最有成就的科学理论之一,使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认识有了革命性的进步。

②量子力学对化学、生物学、医学、考古学、古生物学的地质学等科学领域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带来了许多划时代的技术创新。这直接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的物质生活。

三、现代物理学兴起的意义:

1、量子理论和相对论一起,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

2、量子论和相对论弥补了经典物理学在宏观的宇宙世界和微观的粒子世界面前的空缺,描绘了一个崭新的世界,大大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改变了人们看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3、量子论和相对论不仅对物理学科本身,对自然科学,而且对整个人类的思维都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第六章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


第六章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

第一节科学技术

教案

教学目的

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

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出现的条件和内容;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的特点: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的影响。

二、要求学生认识

1.邓小平同志提出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是被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科学技术和生产的发展实践所证实的真理。

2.第三次的科学革命对每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刻苦学习,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世界性浪潮中,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中华民族在21世纪的腾飞,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

1.通过引导学生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影响等问题的分析,培养学生概括、归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对三次科技革命的对比分析,培养学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一、本节重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二、本节难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教学设备

投影、幻灯或多媒体。

教学要点

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和发展

1.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时间

2.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标志

3.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条件

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1.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2.科学和技术相互促进

3.科学技术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

三、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1.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促进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变化

3.推动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我们在上个学期学习了17世纪至20世纪初的自然科学和文学艺术,今天这节课开始,我们来了解一下20世纪中期之后的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

引导学生阅读本章导言,指导学生把引言部分划分为四个主要内容:(一)从时间、内容、影响三个方面概述第三次科技革命。(二)阐明了学术上各学科之间互相渗透的新特点,新的学术思潮不断涌现。(三)着重介绍世界性教育改革出现的新背景。(四)从以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文学,独具特色的亚、非、拉美文学,具有众多思想潮流的西方文学艺术等三个方面,论述了现代文学艺术呈现出的多元化特点。同时指出现代文化呈现出的多元化的特点,教育战略地位的日益突出都是由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我们先来学习第一节“科学技术”。

讲授新课

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和发展(板书)

提问:新科学技术革命兴起的时间?(学生看书后回答)

1.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时间:20世纪四五十年代,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

同时指出这次科技革命与前两次工业革命不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至今并未终止。兴起的标志是什么呢?(学生看书后回答。)

2.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标志:(板书)以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为代表,还包括人工合成材料、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高新技术。可以要求学生看课本的插图《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克隆羊“多利”》以及表格《二次大战期间和战后出现的部分新科学技术》。这些图表形象直观地反映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成果,这些成果基本上涉及到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领域。

科技革命的兴起都有着重要的历史条件,我们已经学过了两次工业革命兴起的历史条件,下面我们一起来完成下列图表。(屏幕上出现图表)学生分别回答,教师总结。

3.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历史条件(板书)

那么第三次科技革命与前两次科技革命相比,它有哪些显著的特点呢?

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板书)

(学生看书后回答,教师再补充指出。)

1.科学技术在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板书)如过去从发明到大规模地运用,照相用了122年,电话用了56年,而现代的电视只用了5年,激光用了2年,从原子能的发现到世界上第一座核电站投入使用,用了15年。

2.科学和技术密切结合,相互促进。(板书)随着科学实验手段不断进步,科研探索领域也不断开阔。以往的技术革命,科学和技术是相对分离的,这就造成研究成果要经历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导致生产过程的深刻变化,或者是在技术革新后的相当一段时间才能有科学理论的概括。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科学与技术之间的相互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科学与技术相互渗透,科学、技术、生产形成了统一的革命过程。一般来说,二次大战后的重大技术突破,都是在自然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实现的,而重大的技术革命的成果,又进一步丰富、充实了自然科学的理论,二者相辅相成。

3.科学技术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板书)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情况下,出现了两种趋势:一方面学科越来越多,分工越来越细,研究越来越深入;另一方面学科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科学研究朝着综合性方向发展。

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科学、技术、生产三者之间的联系大为加强。科学提供物化的可能,技术提供物化的现实,生产则成为物化的具体实现过程。对于科学来说,技术是科学的延伸;对技术而言,科学是技术的升华;对生产来说,科学技术是其实践活动的必要前提。三者之间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以致出现了密不可分的趋势,正如教材资料所引《苏联大百科全书》第三版中的“科学技术革命”条目所言。

提问:同学们还记得前两次工业革命所产生的影响吗?(学生回答,教师总结)那么第三次科技革命带来了哪些影响呢?

三、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板书)

指导学生阅读,然后回答,教师总结指出。

1.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板书)

提问:邓小平在1978年科技工作会议上强调过什么论断?

学生答: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提问:第三次科技革命是怎样体现这一科学论断的呢?

学生答:由于新科技革命的条件下,主要通过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劳动者素质和技能的不断提高、劳动手段的不断改进,来提高劳动生产率。

要求学生阅读课本小字部分,通过对西方国家和苏联工业生产增长因素的分析,得出“当代科技进步已经成为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整个经济增长的源泉”的结论。

2.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变化。(板书)

提问:同学们能举例说明这种变化吗?学生阅读小字后回答:表格《1987年英、法、日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清楚地反映出第一、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的状况。充分说明新科技革命造成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

教师指出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的日常生活也出现了许多变化。问:同学们能从衣、食、住、用等方面结合现在实际情况谈谈吗?(学生讨论回答。)

正是由于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再加上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中得到普遍发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府大大加强了对科技的扶植和资金的投入。请学生阅读课本小字部分,了解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高速信息公路计划”,西欧国家的“尤里卡计划”和日本政府采纳并使用的“科学技术立国”口号。以此充分理解教材中江泽民《用现代科学技术知识武装起来》中的一段话:现代国际间的竞争,说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

3.第三次科技革命也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板书)

问:对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1)是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存、联系更加紧密。(2)科技竞争越来越重要,(3)发达国家同不少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进一步扩大。

因此,在前两次工业革命中,亚、非、拉美的绝大多数国家,还处于外国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奴役之下,失去了发展的机会。今天,赢得独立的许多发展中国家,面对汹涌而来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抓住这次难得的发展机遇,根据本国的特点,制定相应的经济、科技、社会发展战略,努力缩小同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差距。探索一条适合本国高速发展的道路,是摆在广大发展中国家面前的首要任务。

本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从时间、特点、影响三个方面了解了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我们看到这次科技革命就其规模、深度和影响来说,远远超过前两次工业革命。在这场科技革命中对每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因此我们每一位学生应该树立远大的理想,刻苦学习,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为中华民族在21世纪的腾飞做出应有的贡献。

布置作业

1.世界上第二次科技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发生的历史条件是什么?分析它们在社会经济和国际关系方面产生的影响。

2.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哪些方面体现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第15课近代科学技术革命学案


第15课近代科学技术革命学案
※目标与结构
《课程标准》要求:了解经典力学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在近代自然科学理论发展中的历史地位;简述进化论的主要观点,概括科学与宗教在人类起源问题上的产生分歧的根源;以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等为例,说明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知识网络结构:

※精析与探究:
1.简析17—20世纪初,在自然科学基础理论研究方面的四大成果及其标志和意义。
①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是人类认识史上对自然科学规律的第一次理论性的概括和总结。②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时代——电气时代。③达尔文创立了生物进化论学说,从根本上推翻了“神创说”,将“发展”和“变化”等观念引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促进了人类思想认识的飞跃。④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和质能关系公式,深刻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是物理思想的一次重大革命,质能转换原理成为研发原子能的理论基础。

2.分析近代科学诞生诞生的历史背景。
首先,新兴的资产阶级在经济上和政治上对自然科学的迫切需要。14世纪以后,手工工场发展迅速,生产中的技术改造与机器的逐步采用,向人们提出很多新的问题,需要自然科学予以解决,以促进生产力的更大发展。同时,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掌握政治权力,他们需要把自然科学作为反对宗教统治争取思想自由的理论武器。
其次,自然科学自身发展的需要。经过中世纪前期的漫长黑夜,自然科学逐渐复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不仅向自然科学提出大量的研究课题,还提供了丰富的经验材料以及新的科学实验条件。
最后,文艺复兴、地理大发现和宗教改革的推动。文艺复兴反对盲从和迷信,提倡独立的学术研究,为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取代封建统治作舆论准备,它打破了教会的精神统治,动摇了封建制度的政治思想基础,为把自然科学从神学中解放出来创造了必要的条件。近代自然科学革命就是在文艺复兴运动的高潮中拉开序幕的,首先向宗教神学发起冲击的是天文学。随后的宗教改革摧毁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科学革命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此期间,地理大发现也有重要意义,它以实践证实了地圆学说,为建立新的天文学和地理学奠定了基础,对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有不可估量的意义。更重要的是它所引起的思想观念的革命,它用实践突破了所谓经典知识界限,使人的思维方式从权威的盲目崇拜中解放出来。

※巩固与拓展

一、选择题:(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
1.被誉为“自然科学的独立宣言书”的科技著作是
A.《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
B.《天体运行论》
C.《自然科学的数学原理》
D.《物种起源》
2.伽利略被称为“近代科学之父”,主要是因为他
A.论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的正确
B.发明了天文望远镜
C.开创了从实验中认识自然的方法
D.进行了自由落体运动的实验
3.“自然界和自然规律隐藏在黑暗中:上帝说,让牛顿出生吧!于是一切都是光明。”——蒲伯。为探索自然界和自然规律带来“光明”的科技成果是指
A.日心说B.经典力学
C.量子力学D.相对论
4.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对中世纪天主教神学思想冲击最大的是
A.近代天文学革命B.近代物理学革命
C.近代生物学革命D.近代数学的革命
5.证明牛顿力学和万有引力定律有效性的最成功范例是
A.自由落体实验B.海王星的发现
C.天文望远镜的制造D.蒸汽机的应用
6.达尔文的进化论对社会认识和意识形态产生了重要影响,主要表现为
①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理论依据
②沉重打击了宗教神学世界观
③优胜劣汰思想激励了被压迫民族的改革与斗争
④促进了欧洲理性主义思潮的萌发
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7.蒸汽机的使用,开辟了陆路运输的新时代,这主要是指
A.火车机车发明意味着铁路运输的开始
B.汽船的发明意味着远洋航运的开始
C.汽车的发明意味着公路运输的开始
D.飞机的发明意味着航空运输的开始
8.为发电机的研制奠定理论基础的是
A.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B.能量守恒与转化原理
C.电磁波原理D.电路集成原理

二、非选择题:
9.文艺复兴时期,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发表了《天体运行论》一书,否定了此前的地心说,认为宇宙是有限的,“地球肯定不是行星轨道的中心”,“太阳是宇宙的中心”。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哥白尼“太阳中心说”的意义及局限,从认识论的角度看,自地心说到日心说一直到现代天文学的发展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10.简述达尔文的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观点,并分析其理论的历史意义。

11.以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事例,简要谈谈科学技术的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参考答案
知识结构填充:
《天体运行论》“自然科学的独立宣言”太阳中心说《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日心说实验科学近代科学之父《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万有引力
牛顿力学三《物种起源》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能源火车汽船电气时代电灯
电话电报

巩固与拓展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12345678
答案BCBABDAA

二、非选择题:
9.意义:(1)推翻了“上帝选定地球为宇宙中心”的谬论。(2)哥白尼开启的天文学革命使科学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成为近代自然科学的开端。(3)体现了反对愚昧、崇尚理性和客观地认识世界的精神。
局限:有局限性,因为宇宙是无限的,不是有限的,太阳也不是宇宙的中心。
启示:(1)认识是由浅入深、由不全面趋于全面的发展过程,认识不会终结。(2)认识受人们观察事物的手段和条件的制约。

10.观点:生物是进化的,一切生物都经历了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物种不断地变异,新种产生,旧种灭绝;生物的进化是连续的,没有不连续的突变,自然界没有飞跃;生物间有共同祖先,彼此间有一定的血缘关系;自然选择是变异最重要的途径。
意义:达尔文进化论的提出,是人类思想史上划时代的大事。它有力地挑战了封建神学创世说,极大地促进了欧洲的思想解放,使人们的世界观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它所揭示的关于生命自然界辩证发展的规律,不仅结束了生物学中物种不变论的统治,也为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创立提供了重要的自然史的基础。
进化论开创了生物科学发展的新时代。它把发展变化的思想引入生物界,这不仅丰富、发展了生物学本身,也使生物学各分支学科统一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并使它们获得了新的发展方向。
进化论思想对处于国家危亡时期的中国思想界也产生巨大震动。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面临严重危亡。中国爱国知识分子为挽救民族危亡,纷纷著书翻译,积极宣传和介绍进化论思想。他们高呼“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和“优胜劣汰”,以期唤醒国人。他们还把达尔文生物进化理论当作改造社会的利器,掀起了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1.生产力大幅度提高。蒸汽机发明以后,工业革命轰轰烈烈开展,蒸汽时代到来;电气技术的应用,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电气时代”到来,信息交流和交通运输的便捷,使世界日益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不仅增加了社会财富,也使人们的生活丰富多彩,城市化进程加快。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生产力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动力。

第六章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


第六章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
第三节文学艺术
教案
教学目的
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
苏联的社会主义文学和苏联艺术的显著成就;西方的现实主义文学和现代主义文学的特点;通俗音乐;电影;亚非拉美文学的崛起。
二、要求学生认识
1.认识十月革命以后,苏联的许多优秀作品,展示了社会主义文学的风采,享誉世界。
2.认识继承和发展人类优秀文化成果,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三、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
1.通过引导学生认识现代文学艺术是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学艺术的发展更加反映出时代特征,又影响和作用于社会。培养学生运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对“解冻文学”、现代主义文学、通俗音乐等历史资料进行分析,形成现代文学艺术的正确概念。
3.通过分析苏联文艺、西方文艺、亚非拉美文学相关内容的联系与区别,提高学生全面分析、评价历史事物的能力。
重点、难点
本节的重点: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西方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和亚非拉美文学。
本节的难点:50~80年代的苏联文学和对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理解与评价。
教学设备
利用投影仪等电教工具,有条件的学校可利用多媒体教学。
教学要点
一、苏联的文学艺术
1.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
2.“解冻文学”
3.60—80年代的文学
4.苏联艺术的显著成就
二、西方的文学艺术
1.现代著名现实主义作家及代表作品
2.现代主义文学、艺术
3.通俗音乐
4.电影
三、亚非拉美的文学
1.亚洲和非洲的民族主义文学
2.拉美的“魔幻现实主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提问:“现代世界上存在哪三种类型的文化?”学生回答:有资本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文化和民族主义文化三种类型。由此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一、苏联的文学艺术
1.苏联文学
苏联文学泛指同俄国无产阶级革命成熟阶段相联系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前的无产阶级文学和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时代的文学。狭指苏联时代的文学,或称“苏维埃文学”。请同学阅读课文后,按照时间段,整理苏联文学的概况。教师可用如下图表讲解。
20世纪上半期赫鲁晓夫时期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时期
苏联文学生机勃勃。高尔基的《母亲》等作品,奠定了社会主义文学的基础。十月革命后,出现了大批反映苏联社会巨大变革的优秀作品,享有世界声誉。文学界提出了“写真实的生活”等口号。文坛局面既活跃,又相当混乱。作家爱伦堡的小说《解冻》反响很大,被西方称为“解冻文学”。勃列日涅夫时期文艺思潮日趋平稳和消沉。戈尔巴乔夫时期,苏联文艺作品的审查制度被打破,一些过去被禁止的文学作品大量发表,造成人们思想上的混乱。
2.苏联艺术的显著成就
可以简单介绍一些苏联的一些著名的影片、音乐、舞蹈。有条件的学校可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图片。
了解了苏联的文学之后,我们再来看看西方的文学艺术。
二、西方的文学艺术
1.现代著名现实主义作家及其作品
请学生阅读课文后把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及其代表作品列表。
国别作家姓名代表作品特点
英国萧伯纳《苹果车》
法国罗曼罗兰《约翰克里斯多夫》
美国德莱塞海明威《美国的悲剧》
《老人与海》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的结合
提问:什么是现代主义?(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现代主义是思想和艺术方面与传统文化迥然不同的许多思想流派的总称。兴起于19世纪晚期,20世纪二三十年代达到繁盛,30年代后又有新发展,影响遍及世界。它的产生必然与当时的时代背景有着密切的联系。提问:现代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1)社会根源:畸形发达的政治影响。垄断促进了生产的发展,但物质生产是以牺牲一定精神道德为前提的。物质、精神发展的脱节加上经济危机给人造成的乍冷乍暖的经济气候,使人们的思想产生矛盾、创伤。
(2)思想根源: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促使人们的认识水平也迅速提高,人们的观念急剧变化,人们开始从更高层次上思考人类的前途、社会问题、道德观念等,用抽象思维取代具体感受的哲学和社会思潮。
(3)政治根源:国际政治上的世界大战,后来的冷战、特别是核恐怖无疑像定时炸弹一样悬在人们心头,使人们心里危机重重,甚至发生变态。现代主义就反映了这种心态。
请学生看书后举出现代主义文学及艺术的主要流派及代表作品。学生归纳。
现代主义文学{后期象征主义:代表作品有法国作家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
新的现代主义:代表作品有法国萨特的《恶心》、
《自由的道路》法国贝克特《等待戈多》
黑色幽默派文学:代表作品有美国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

现代主义美术{立体派:代表人物毕加索(用线条、块面和体积表达画家的
主观感受)
表现主义派:着重表现画家对经验的情感反映
波普艺术:比较贴近公众生活
3.通俗音乐
可以收集一些各种通俗音乐(爵士音乐、摇滚乐、乡村与西部音乐、迪斯科),边放给同学听,边简单地介绍它们的特点。最后指出通俗音乐的结构比较短小简练,常与舞蹈结合在一起,并强调即兴性。它的节奏强烈、清晰。
4.电影
电影是20世纪的艺术。可以先让学生谈谈他们看过的著名影片及感受。然后教师简单介绍电影的发展史。电影的诞生日是1895年12月28日,法国的卢米埃尔在巴黎首次放映。先是无声的;20年代末进入有声片时期;30年代出现彩色电影。二战后,各国各民族电影兴起,电影艺术也呈现出多元化的倾向。50年代以后,宽银幕和立体声电影出现。
三、亚、非、拉美的文学
现代时期,亚、非、拉美人民的民族运动空前高涨,亚、非、拉美的文学也随之崛起。出现了许多颇有影响的作家和作品。如印度的泰戈尔、普列姆昌德都是这一时期现代文学的光辉代表。朝鲜文学、非洲文学也都有长足的进步。
60年代在拉丁美洲出现了被称为“魔幻现实主义”的文学流派。它是现代主义文学的一个流派,成为拉美文学的主流。这个时期最著名作家哥伦比亚作家马尔克斯创作的优秀文学作品《百年孤独》,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本课小结
我国自新文学运动以来,已从世界现代文学艺术成果中汲取了必要的营养,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仍应“吸收和利用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所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来发展社会主义”。
布置作业
1.简述苏联社会主义文学艺术的成就。
2.简述20世纪通俗音乐的发展。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54911.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