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万能胶水发明记 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4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懂得思考生活中的问题是发明创造的源泉,培养自觉实践、大胆创新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思考生活中的问题,发明创造的源泉,培养自觉实践、大胆创新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12课《万能胶水发明记》。(板书课题)从题目中,你了解到了什么?
二、自学
出示自学提纲:
自由读课文,思考:
这篇文章主要讲谁发明万能胶水?他是怎样想到要发明万能胶水的?他是怎样做的?
三、反馈
1.指名朗读课文,纠正字音。
2.交流自学提纲的问题。
引导学生理解:聪聪是在遇到很多困难的情况下想到万能胶水的,他为此做了深入的研究,收集了很多的资料,设计了很多方案并精心地做了不少实验。
启发学生认识到聪聪在发明过程中,十分认真。
3.讨论:这种胶水暂时无法使用,而电视新闻却说:“小发明家聪聪成功地发明了万能胶水。”这是怎么回事?
(小组议答一全班交流)
引导学生弄清:尽管这种胶水暂时无法使用,但这只是无法解决到它自身出的问题,这正说明这种胶水是万能的,而且效果极好,因此,电视新闻这样报道。
四、总结
从这个故事中,你们想到些什么?你认为聪聪的想法最终能够实现吗?为什么?
五、布置作业
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而耗费半节课的时间吧,在上课前要仔细认真的编写一份全面的教案。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小学语文《威尼斯的小艇》教案万能版390字》,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4——6自然段,积累自己喜欢的语句。
2、通过读一读、画一画、演一演,感悟课文内容,了解威尼斯独特的风情、小艇的特点及它同威尼斯的关系。
3、通过创设情境、教师引领点拨,领会作者抓住特点和把人的活动同事物、风情结合起来描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小艇的特点和它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特点并把人的活动同景物、风景结合起来描写的。
教法:情境教学法,引领点拨等
学法:小组合作,边学边交、自主领悟等
教学准备: 多媒体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播放威尼斯的风景图片,教师深情地介绍:在意大利北部的亚德里亚海滨,蔚蓝色的海水中散布者一百多个小岛。勤劳勇敢的威尼斯人民……因此,威尼斯有“百岛之城”“千桥之城”“水上城市”的美称。
师问:威尼斯给你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
引入:威尼斯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河道纵横交叉,小艇是威尼斯主要的交通工具,等于我们大街上的汽车。
2、师生共同板书课题,指导书写“艇”。
【意图:开课播放威尼斯的风光图,为学生创设情境,在音乐的渲染、老师的深情介绍中感受威尼斯的美丽风光和威尼斯人民的勤劳善良,为全文的学习,主题的理解埋下了伏笔。】
二、合作交流,探究文本:
过渡:自由读文,哪些自然段具体描写了小艇是这座小城的主要交通工具?
1、探究学习第五、六段:
(1)默读课文五、六段,你读懂了什么? (学生汇报自己的读书收获)
【意图: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因此,在本环节我先安排学生和文本之间的对话,让学生自己到课文中去发现,去理解,去感悟小艇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2)课文中写了哪些人,他们坐小艇去干什么呢?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时间
什么人
坐小艇
干什么事
白天
商人
沿河做生意
青年妇女
高声谈笑
……
……
晚上
看戏人们
看戏
(3)还有哪些人坐小艇去干什么呢?自己完成实践乐园:
1、清晨,踏着晨曦,迎着朝阳,( )坐着小艇( )。
2、傍晚, 忙碌了一天的( )坐着小艇(? )。
3、周末,( )。
(在小组内交流,然后选出描述最美的在班内交流。)
(4)白天,人们坐着小艇忙碌着、工作着,晚上,威尼斯又是怎样的景象呢?
师生接读:戏院散场了,小艇停泊了,我们才看到_______________;我们才感觉到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也才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
生配乐感情朗读,感悟夜的静寂。
【意图:教师在朗读时所配的音乐是经过反复选择的,能明显的听出动静的变化,为学生的理解和朗读做了奠基。学生肯定会深深地陶醉其中,后面的理解就水到渠成了。教师的范读、引读也为学生的朗读树立了榜样,学生的感情也就自然流露。】
(5)总结感悟作者的写作方法:动静结合。
2、小组合作学习第二自然段:
这么美丽迷人的威尼斯,想不想去看一看呢?怎么去?(乘飞机到意大利再到威尼斯就坐小艇)说着说着,小艇就来了。(出示图片)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小艇的外形。
(1)小组合作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必研: 1、威尼斯的小艇有哪几个特点?
2、作者运用了哪些表达手法,这样描写有什么好处?
选研: 根据课文,发挥想象,画一艘威尼斯小艇。
(温馨提示:A、自主研读;B、小组交流:C、汇报展示。)
【意图: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在本次自主学习中,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来理解小艇的特点,真正将课堂交给了学生,他们思维的火花迸射,相信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全班交流:? 深情朗读,体会小艇的特点。
对比写法,感悟作者语言的精妙。
小组内画小艇,学生板演小艇,内化文本。
3、自主学习课文第三、四段。
(1)自由读课文第三四段,你有什么感受?学生交流。
(2)假如你就是船夫,你该如何吸引游客坐上你的小艇呢?
演一演:我是金牌小船夫。(可以结合小艇特点、坐在里面的感觉、威尼斯的风光、你的技术、是否安全、你的优惠措施等等。)
【意图:这是个语文的练点,让根据内容进行表演,将自己对文章的理解通过招揽顾客表现出来,同时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情真意切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再次体会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也可以通过表演把自己对其他内容的理解落实在实践中,真正做到了语文实践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3)学生表演,巧妙评价。
三、课堂总结,升华主题:
这篇课文围绕小艇讲了三方面内容,让我们领略了威尼斯奇特的风光,感受到了小艇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感悟到作者高超的写作手法。
【意图:通过教师激情的语言,再次使学生的阅读体验得以升华,使学生更深层次的感悟课文的主题,内化语言。】
四、作业超市,学以致用:
1、背诵课文第4--6段,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2、对比阅读《威尼斯之夜》,比较它与本文在内容、写法上的异同。
3、运用课文的表达方法,写一写纺织城的“蹦蹦”车。
【意图:作业的设计师对课内的延伸,使学生将课内外的结合真正地落到实处,使课堂学到的知识在课外得以训练,内化为学生的能力,同时锻炼了学生的习作表达能力,真可谓一举多得。】
板书设计:
26、威尼斯的小艇
样 技 作
子 术 用
奇 好 大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了解小艇的样子和特点以及它同威尼斯的关系。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威尼斯美丽独特的异国风情,受到文章语言的感染,受到热爱大自然与热爱生活的教育。
教学重点:了解小艇的特点以及它在威尼斯的作用。
教学难点:了解小艇的特点,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写的。
教学过程:
一、做“名胜竞猜”游戏,激趣导入
师谈话:(出示图片)请看大礼包——“名胜竞猜”。请欣赏风景名胜,猜猜它的地名。(抽生猜,齐猜)
师:对,这就是举世闻名的水城威尼斯。这节课我们将再次走进威尼斯,去细细感受这座水上城市的独特风采。请齐读课题:)(生齐读)
师谈话过渡: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课文是从三个方面来写小艇的,它们分别是:(学生答,师板书:样子、技术、作用)师边写边说:作者如何精彩地描写小艇的样子、船夫驾驶技术和小艇的作用的呢?现在我们就到课文中去把它们找出来。
师:请齐读自学提示:(师点击课件)
生:齐读自学提示
师:好,开始吧!(师适时点拨)
二、品读探究,合作交流
(一)自主探究,组内交流。
(二)汇报学习情况
【小艇的样子奇特】
师:朋友们的学习兴趣真浓,讨论得这么激烈。来。请对小艇的样子感兴趣的同学举手发言。(师击课件,出示小艇)
师:你们这组认为这段中哪些句子写得精彩?大声地告诉同学们。
生汇报句段: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下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像独木航舟。船头和船尾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用田沟里的水蛇。(师随机点击)
师:请说明理由
师引导:作者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把小艇分别比作(生答)
这3个比喻句分别写出了小艇的什么特点?请到句子中找一找。
生:作者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小艇的特点
师:谁来补充?我们先看第一句(师相机点击课件):
生:第一句:把小艇比作独木舟,写出了小艇长、窄、深的特点
师:小艇有多长?(二三十英尺长)也就是6—9米,好长的小艇
师:点击课件
师:再看第二句
生:把小艇比作新月(师点击),写出了小艇两头翘起的特点。
师:请看新月(师点击)多美啊!小艇就有这么美(师点击小艇的外形)。
师:谁来说第三句?
生:把小艇比作小蛇(师点击),写出了小艇行动轻快灵活(师点击)的特点
师:马克﹒吐温观察细致,描写时抓住了事物的特点,加上比喻的巧用,把小艇的样子表现得淋漓尽致。
师:谁能通过自己的朗读把小艇的样子表现出来?
抽生读
师:谁来评价一下
师:老师给你们一点小小的建议,把表示特点的词重读,就可以了。
生齐读
师:通过朗读,小艇的样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板书:“奇”
师指导背诵:你想用什么方式来记住这子样子奇特的小艇呢?
师引导:拿起画笔把它——(画下来)
把这段优美的文字——(背下来)
师:好,下面就请同学们从中选择一种开始行动(配乐)
生:
师:完成好了的请举手。
师:你的记性真好,来,大声地背给大家听听
师:你的画技真棒,几笔就作一幅画!
师:这么漂亮的小艇,这么优美的文字,咱们一起来美美地背一遍吧!(将画点放展台上,击‘展台’)
【船夫的驾驶技术好】
师过渡:造型别致的小艇,人坐在里面舒服极了,还别有一番情趣呢!但千万别忘了驾驶小艇的船夫,别忘了他们的驾驶技术。那作者如何精彩地描写船夫的驾驶技术呢?请探究一主一主题的同学举手发言。
师:你们觉得船夫的加强技术怎么样?(生答,师板书:好)
师:书中能找到这句活吗?读给大家听听,齐读(点击课件)
师:你们这组认为哪些句子在精彩地描写船夫的加强技术?
生:汇报
师:出示重点句子:造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不管多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非常快,还能作急转变。
师引导:这几句话从几个方面写出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自信的孩子赶快举起手来。大家都觉得不好说是吧,不要紧,老师给你一点儿提示(出示课件)看看怎么填?
师:来,我们一起来填填。
师:在行船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的情况下,他(生接读)
师:在拥挤的情况下,他能(生接读)
师:在遇到极窄的地方的情况,他能(生接读)
3、(理解重点词语)师:在这种情况下,船夫都能速度很快的,熟练地驾驶小船,课文中就有一个词语能说明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请自由读第四自然段,找一找。
师:谁找到了?
生:操纵自如
师:你能给它找个近义词吗?
生:得心应手
师:这是理解词语的一个好方法。
师:你还有没有其他的办法来理解它?
生:联系上下文
师:说说你的理解。
生:
师:他说得对吗?大家来做做填空题(出示课件),一起想想看。
生齐答
4、师:这一段中还有没有精彩的句子,请汇报。
师相机出示重点句:两边的建筑物飞一般的往后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师:说说理由。师引导:真的是建筑物在飞一般的往后退吗?而是船在(生接答)更能让我们感受到什么?你能把这飞一般的感觉读出来吗?老师相信你行!
抽生读
师:作者通过写自己的感觉,间接地写出了船的速度之快,般夫的驾驶技术高超。
师朗诵,想画面(第四自然段):多好的驾驭技术,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想象船夫驾船的精彩场面,去寻找那飞一样的感觉。
6、师引导表演读:睁开你们的眼睛,此时此刻,你最想做的是什么?
生:当一名船夫
师:好,老师就让你们过一把船夫的瘾,到纵横交错的河边上纵横驰骋一番。赶快准备:以桌面当河,用书本、文具盒作障碍物,在桌面上摆出纵横交错的河道,用手作船,你来读。准备好了吗?开船!
师:多精彩的表演,把你们此时真真切切的感受朗读出来吧!
生齐读,
师:听了大家的朗读,我发现同学们早已置身于小艇中,干脆趁着兴致跟着小艇观光去。(出示图片)(旅游观光,导入下段)
生欣赏
【小艇的作用】
师:多么奇特的异国风光,看来,游人观光是缺不了——(生接)快看,小艇上还有哪些人,他们干什么去?
请学习小艇的作用的同学举手发言。
师出示表格,抽生填表
提示:谁乘小艇,干什么?
师:年轻妇女们谈笑风生,她们可能去干什么?请展开丰富的想象
生:
师:你们的想象真丰富,除了课文中讲到的,还有哪些人乘着小艇干什么去?
师:看到这么多同学想发言,老师真高兴。
师:看来,无论白天、夜晚,无论生活与工作,无论男女老少,各行各业的威尼斯人都离不开小艇。
师:同学们,威尼斯的白天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用一个字概括一下。
师:那晚上又是怎样的呢?(寂静、宁静)
师:你们是从哪些精彩的句子中体会到的?勇敢的你在哪里?
生: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威尼斯的静。
师:把威尼斯人格化了,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呀!
师:还有没有更精彩的地方,你们发现了吗?
生:
师引导:热闹非凡的威尼斯这会儿连哗笑和告别声都能听见,让我们感到这夜非常——(生接答)静。
师:作者虽然写的是声音,但却显出这夜的宁静,写得多妙啊!还有其他的句子吗?
生:
师:轻轻的“摇晃”,让我们感到威尼斯之夜是怎样一种美?
生:静态的美
师:摇晃是在动啊,怎么让人有静的感觉呢?
师继续引导:在什么情况下,月亮影子才会在水面摇晃?
生:水面静时
师:说得好,水面为什么会静下来呢?
生:
师:正因为小船停泊了,我们才看到——(生接读)月亮的
我们才注意到——(生接读)高大的
我们才注意到——(生接读)古老的
师:你看,作者通过拟人写静,通过动态、声音反衬静,而这静则更让我们感受到小艇与威尼斯的关系——
生:密切
师:这就充分地说明小艇的作用怎么样?
生:
师:作者的描绘多精彩啊,让我们通过朗读来欣赏威尼斯月夜的静态美吧!声音低一点,千万别惊醒了酣睡中的威尼斯城。
师:想看看威尼斯美丽的夜景吗?请欣赏。
师:好美的威尼斯之夜,再次用我们的朗读来抒发我们此时此刻的情感吧!
【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师谈话:因为有了小艇,才给威尼斯带来生机和活力,因为有了小艇,才给威尼斯事来无穷的魅力,人歇船停,人醒船动,小艇成了威尼斯这座城市的重要标志,难怪作者开头就发出这样的感叹。请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生齐读
师:是呀,小艇已经成为了威尼斯——生答(师板书:主要交通工具)
师:成了威尼斯一道主要的风景线。
三、拓展延伸:网上大餐
师结束语:朋友们,美的课文能给我们美的享受,世界是美的,生活也是美的,美的何止一个威尼斯:(师边说边点击课件)
1、请到网上查询世界上还有哪些号称“威尼斯”的城市
2、小练笔:下载号称东方威尼斯的我国苏州的图片,选择自己最喜欢的画面,抓住特点,仿照课文第三自然段的写法,写“苏州的小艇”。
板书设计:
威尼斯的小艇
(主要交通工具)
样子
技术
作用
(奇)
(好)
(大)
作者邮箱: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抓住事物的特点写”的方法。学习课文2-4自然段,了解小艇的样子,感受船夫高超的驾驶技术。
2、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威尼斯独特的地理风貌、小艇的特点及它同威尼斯水城的关系,受到热爱大自然与热爱生活的教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船夫的驾驶技术以及它在威尼斯的作用。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特点把事物写具体的。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感受小艇之奇特。
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威尼斯的小艇这篇课文有了初步的认识。这节课我们继续畅游威尼斯。同学们大声一起告诉老师威尼斯的什么最出名?
学生们回答
现在就让我们看一看大文豪马克吐 温先生是如何向我们介绍威尼斯的。请同学自由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看一看作者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出示课文第二自然段的文字)
指名朗读。读了这段,请你说说小艇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并回答。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并板书:小艇的特点 长 窄 深
出示大屏幕
(1)威尼斯的小艇又窄又深;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行动起来轻快,灵活。
(2)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像独木舟。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谁来谈一谈作者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使我们感到小艇被描写得生动形象?
学生讨论并回答
谁能具体说一说
小艇又窄又深,比做独木舟;把小艇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的形状,比做天边的新月;把小艇行动轻快灵活的特点比做田沟里的水蛇。
因为有了这些比喻句所以我们感到小艇被描写得生动形象,既然是比喻句就会有比喻词,同学们我们来找一找这些比喻词。
同学们找出的比喻词:……有点儿像…… ……像…… ……仿佛……
用不同的比喻词可以让句子更生动。
这么美丽的小艇同学们想不想坐上去感受一下?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点名读课文。
同学们来表演坐在小艇上的感受和所见所闻。
二、 赞叹驾驶技术之自如。
刚才我们学了小艇,新月一样的美丽,水蛇一样的灵动,但是再美再灵活的小艇如果没有船夫的驾驶也没有灵气,接下来就请一位同学们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其余同学从文中找出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你能用一个四字词语来形容船夫的驾驶技术吗?
课件出示课文第四自然段文字。
学生讨论交流并回答。
板书:船夫驾驶技术 操纵自如
总结:河上行船速度极快的时候——操纵自如,不手忙脚乱;急驶的时候——能够拐弯;拥挤的时候——能够挤进挤出;极险极窄的地方——能够穿过去。说明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
教师引读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他操纵自如──
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毫不手忙脚乱。
他动作灵活──
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还能做急转弯。
他速度极快──
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
(2)讨论这个段落的写作手法
总结:总分 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
三、威尼斯人的生活 如诗如画的夜晚。
威尼斯的小艇很奇特,坐在船舱里很舒适,小艇行驶过一座座石桥,打开窗帘,耸立在两岸的建筑映入眼帘,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同学们自学课文第5、6自然段,并填表。 教师配乐。
时间 什么人 干什么
坐着小艇
白天
晚上
如果你就是威尼斯人,那么你想乘坐小艇去哪儿?我们先来看看课文是怎么写的?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指名读课文。
学生讨论交流并回答问题。
这样漂亮的小艇,技术这么娴熟的船夫,那么在威尼斯旅游肯定是一种享受,一起读最后一自然段,享受威尼斯的夜晚。教室播放背景音乐。
夜晚的威尼斯有什么特点?白天的威尼斯有什么特点?
白天喧闹,有生气;晚上宁静,如诗如画
为什么威尼斯的白天和夜晚大相径庭呢?
因为小艇,白天小挺多,所以喧闹,晚上小艇停靠在岸边,不活动了,所以安静。
一动一静,这是什么写作手法?
板书:对比和反衬。
晚上,人歇了,船停了,城市进入了梦乡。可当第二天曙光初露的时候,人行了,船动了,城市又开始活跃了。人们的生活寸步也离不开小艇,这就是给威尼斯带来生机与活力的小艇,难怪作者开篇第一句话就说(学生和教师一起读):威尼斯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河道纵横交叉,小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等于大街上的汽车。
四、归纳文章写作方法。
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
无论白天还是夜晚,人们的生活都与小艇息息相关。把人的活动同景物、风情结合起来写是本文写法上最大的特点。
五、读写结合小练笔。
要求
1、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
2、字迹清晰,无错别字。
3、不少于50字。
板书设计:
威尼斯的小艇
小艇的特点 长 窄 深 外观
船夫驾驶技术 操纵自如 活动
重要作用 息息相关 风情
一、板题示标
(一)板书课题: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第26课《威尼斯的小艇》第一课时,今天我们接着学习第二课时。
(二)展示学习目标:
1、知道威尼斯小艇的特点。
2、了解船夫高超的驾驶技术。
3、学习作者抓住事物(小艇)特点来描写的表达方法。
指学生读学习目标。
本着学习目标,我们学习课文。
二、学习新知:
(一)自学指导一:默读第一、二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3分钟后请同学回答:
(1)小艇在威尼斯占有怎样的地位?请用横线标出来。
(2)小艇有哪些特点?请用圆圈标出来。
1、先学。学生自学。
2、后教。
(1)指生回答第一问,学生答出:
小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
分析:为什么说小艇是威尼斯主要的交通工具?“大街”是指什么?“汽车”是指什么?
(2)指生回答第二问,学生答出:长,窄,深,翘。同时展示小艇的特点。再让学生说出相关句子————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像独木舟。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教师自制小艇让学生观察小艇的特点,电子同时出示学生说出的答案。学生读体会。分析修辞,学生答出:比喻。再指学生明确哪些比喻。同时展示比喻句,指出谁比作了谁。
(二)自学指导二:默读第四自然段,思考以下问题,3分钟后请同学们回答:
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船夫的驾驶技术表现在哪三个方面?找到相应的句子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下来。
1、先学:学生自学。
2、后教:
指生回答第一问,学生答出: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以红色字体展示这句话。引出“哪个词能体现船夫的技术好?”,学生答出:操纵自如。再指学生说一说“操纵自如”是什么意思,教师补充。指生回答,解决“船夫的驾驶技术表现在哪三个方面?”学生答出:(1)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2)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3)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作急转弯。同时展示船夫的驾驶技术表现的三个方面,学生齐读。出示后让学生找出关联词:不管---总----,让学生用关联词说一句话。
(三)学生自学5、6自然段,根据内容填写表格:(出示表格)
小艇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指名学生填写,老师引导学生感受威尼斯的夜晚----寂静。
展示,学生配乐读文段:水面上渐渐沉寂,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高大的石头建筑耸立在河边,古老的桥梁横在水上,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码头上。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四)教师小结:学习作者抓住事物(小艇)特点来描写的表达方法,学以致用。
三、当堂测试---我会写:
小练笔:写一段话来描写自己熟悉的某个事物,要写出特点来。
附:板书设计
26威尼斯的小艇
长、窄、深、翘、轻、灵
技术好
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优质的课堂。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最新! 三年级上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万能版4篇”,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教学内容
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教材第14页例3)
二、教学目标
1.学习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能正确计算并掌握笔算方法。
2.培养在众多方法中择优的意识。
三、重点难点
重点:1.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及计算的能力。
难点:掌握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口算和笔算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
1、复习引入
1.口算。
20+10= 50-30= 13+32=
65+27=45-24=71-53=
2.口答。
(1)6个百和7个十组成的数是多少?67个十组成的数是多少?
(2)540是由几个百和几个十组成的?540是由多少个十组成的?
师:通过上面的练习,可以看到同学们对已学的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知识都掌握得很不错。今天,我们就在以上内容的基础上学习新的知识。(板书课题: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2、学习新课
教学教材第14页例3。
(1)创设学习情境。
师:同学们参观世博园,来到一个纪念品商店,老板告诉同学们一个好消息,只要能正确回答以下两个问题,就能以优惠的价格购买“海宝”。你准备好了吗?来听听这两个问题,商店上午能卖出380个“海宝”,下午能卖出550个“海宝”,那么上午和下午一共卖出多少个“海宝”?下午比上午多卖出多少个“海宝”?(课件出示教材第14页例3)
(2)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同学们,你能给出上面两个问题的算式吗?(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巡视)
师:求上午和下午一共卖出多少个“海宝”,也就是求380和550的和,因此列式为380+550,求下午比上午多卖出多少个“海宝”,就是求550和380的差,列式为550-380。
师:我们前面学过两位数和两位数的加减法,那么,两个式子能不能转化成两位数和两位数的加减运算呢?说说你是如何计算的?(小组讨论,小组代表汇报,老师板书)
学生给出转化思路一:380看作38个十,550看作55个十,38+55=93,一共有93个十,所以380+550=930;55-38=17,一共有17个十,所以550-380=170。
学生给出转化思路二:把两个加数0前面的部分相加,38+55=93,再在得数的后面添上一个0,是930;把被减数和减数0前面的部分相减,55-38=17,再在得数的后面添上一个0,是170。
师:我们在学两位数和两位数的减法时,回顾了列竖式计算,大家还记得怎么做的吗?你会用列竖式求这两个数的和吗?(点名学生上台板演)
(3)组织学生交流讨论笔算方法。
①加法竖式中,为什么百位上的数字不是8?(点名学生回答)
②减法竖式中,为什么百位上是4减3?(点名学生回答)
③列竖式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时,从个位算起好还是从百位算起好?(点名学生回答)
④列竖式计算时,有什么注意事项?(小组讨论汇报,老师点评总结)
3、巩固反馈
完成教材第14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相互检查)
660490710600120920
190650
4、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收获了哪些知识?在笔算加减法时需要注意什么?
板书设计
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例3:
(1)38+55=93 (2)55-38=17
380+550=930(个)550-380=170(个)
教学反思
1.教学中重视引导,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总结归纳的能力。
教师引导学生获取有价值的信息,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同时,在计算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反思,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2.能掌握知识和方法的迁移运用,不能只会简单照搬。
学生能够正确计算像380+550这类题目,但将题目改为100+550,就会出现100+550=560的错误情况。将新知识转换成旧知识来学习是好的,需要让学生注意的是两个加数要统一,如果前面加数有两个0不看,那么后面加数也得有两个0不看,若其中一个加数只有一个0,那么我们只能少看一个0,减法也是一样的。
3.重视对笔算算理和法则的讲解。
学生虽然能较容易地将两位数减两位数笔算的方法迁移过来,但是在算理上有些糊涂。有的学生会把“从百位上退1,是100”说成了“退1当十”,教师应该对学生讲清楚笔算法则。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及根据情况选择恰当方法的意识,感受口算方法背后隐藏的数学思想与方法。
3.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点体会加法的意义,感受加法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熟练掌握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练习卡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引入新课
(一)情境创设:
1.课件呈现:赏“上海世博会”的有关图片让学生欣赏。教师介绍:这是在我国上海举行的第53届世博会中的一些照片。
2.师:有一所学校的学生也正要乘汽车去世博会参观,大家请看大屏幕(呈现主题图)。
3.请大家仔细观察,并说一说你从图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自由汇报,教师给予引导或肯定。
(二)引入新课:
1.师:同学们真了不起,从这个画面中发现了这么多的数学信息,看来,数学在生活中真的是无处不在啊。
2.师:今天啊,我们就来研究这个学校的同学在参观世博会中遇到的数学问题之一──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二、引导发现,自主探究
(一)引导发现:
1.提出问题:课件演示:大客车慢慢开来了,小朋友们马上就要出发了,但需要持票上车,请问:一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
2.引导分析:让学生说说“一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是什么意思?引是导学生得出:一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就是求一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3.列出算式:那如何列式?让学生独立列式。指名汇报,教师根据汇报板书出算式:35+34=。
(二)初次探究:
1.教师质疑:今天咱们用口算的方法来计算,请大家想一想:35+34应该怎样口算呢?
2.独立思考,交流汇报:
(1)让学生独立思考,有了自己的口算方法之后,再与同桌交流,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2)汇报展示:教师有选择性的请几个代表说一说,完整的表述出每种算法,教师板书,可能有:
方法一:先算35+30=65、再算65+4=69
方法二:先算30+30=60、再算5+4=9、最后算60+9=69
方法三:先算30+34=64、再算64+5=69
(3)学生在汇报算法时,教师再将学生的口算方法的过程用思路图形式板书出来,如例题中所示。如果有学生是用想笔算的方法来口算的,教师也要给予肯定。
3.观察比较:
(三)再次探究:
1.呈现情境图:提出问题二:二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
(1)让学生独立列出算式,老师巡视指导。
(2)独立口算,小组内交流口算方法。
(3)指名说出自己的口算方法。
2.解析过程,深层感知:
(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自己的口算过程在草稿纸上表示出来。
(2)展示过程:将学生列出的分步算式与过程的思路图结合在一起展示。
(3)完整呈现,观察比较:
三、实践应用,巩固提高
(一)完成教材P10的“做一做”。
1.课件分步呈现第(1)(2)两上题,让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汇报时,着重让学生说出口算的过程。
(二)口算比赛。
1.看谁能算全对:练习二的第1题。
2.看哪一小组全做对:练习二的第2题。
3.错例分析:教师选取几道有代表性的错题板书进行展示(不要说出出错孩子的名字)。让学生说一说,他们分别都是在哪些地方出错了。
4.我是小小营业员:课件演示练习二的第3题:
5.我是劳动小能手:课件呈现练习二的第3题的主题图。
四、全课小结,促进内化
(一)学生谈体会:让学生说说,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二)师生共同回顾:
板书设计:简单计算
方法一:35+30=65、65+4=69
方法二:30+30=60、5+4=9、60+9=69
方法三:30+34=64、64+5=69
教学目标:
1、通过梳理知识点一级具体的题目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本单元所学的口算、笔算的方法,能够正确、熟练地计算。
2、通过创设具体情境,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估算的方法和意义,能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估算策略。
3、培养学生总结、归纳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
正确、熟练地计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教学难点:
能够进行合理的估算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
1、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1)提问:怎么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小结:两位数加两位数,可以把其中一个加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然后与另一个加数依次相加,这样口算更加快捷。
(2)提问:怎么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
小结:两位数减两位数,可以把减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然后从被减数中依次减去,这样口算比较便捷。
2、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
提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需要注意什么?
小结:列竖式时,数位对齐,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减,从个位加(减)起,哪一位上满十向前进一(哪一位上不够减向前一位退一当十),主要不要漏加进来的一(不要漏减走的一)。
3、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1)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可以用两位数的加减法进行口算。如650+340其实就是65个十减34个十,等于31个十。
(2)方式虽然不同,一个口算,一个笔算,但是运算的算理一样,都是满十进一,退一当十。 ……
(给学生自由发言,只要合理都给予肯定)
二、基本练习
1、口算。
52+35= 86-34= 47+33= 36+20=
23+69= 62-18= 70-26= 65-15=
学生独立思考后,指名回答,说说口算思路。
提问:口算时要注意什么?哪些地方容易出错?
2、计算。
650+340= 370+480= 390+250= 520+300=
840-560= 750-540= 440-150= 600-240=
分组活动,看哪一组最快最准做完?然后各组委派一人汇报结果。可以选择口算的方法,也可以选择列竖式的方法。
3、估算。
(1)出示教材第19页第2题,组织学生读题,从中获取信息。思考:如何列式计算?
(2)学生交流后板书:632-441.
(3)提问:这个和我们例4中的估算有什么不一样?如何进行估算呢?
(4)学生讨论估算的方法,然后交流算法。
算法一:632大约是600,441大约是400,600-400=200,大约多200个座位。
算法二:把632看成620,441看成440,620-440=180,大约多180个座位。 ……
估算的方法不局限于一种,只要学生回答的合情合理,均给予肯定。并比较这些估算的方法有什么不同,哪种更合理。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四”的第1题。
两人一组,轮流出题计算,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快又准,互相之间评一评。
2、完成“练习四”的第2题。
比较每一题的大小。此题不能直接进行比较,需先进行加、减法的计算,得出结果后才能把左右两边进行比较。
3、完成“练习四”的第3题。
仔细观察图文,明确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所需的条件,然后根据具体情况合理地进行估算。并想一想,提出其他的数学问题并解答。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梳理了哪些知识?本单元的知识中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学生发言,教师点评,解疑答惑。
教学反思:通过梳理知识点以及具体的题目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本单元所学的口算、笔算的方法,能够正确、熟练地计算。培养学生总结、归纳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及根据情况选择恰当方法的意识,感受口算方法背后隐藏的数学思想与方法。
3.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点体会加法的意义,感受加法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相关知识的基础之上,来进行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学习的,由于学生刚接触两位数的口算,相比以往的口算,难度有所提高,特别是对于把一个两位数分解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并要将这两个数都记在头脑中,对于学生难度不小,所以在教学时,教师尽量让学生通过尝试、讨论、交流、汇报、比较、反思与小结等各个环节,让学生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同口算方法与口算思路,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择优选用,并引导学生认识口算方法背后隐藏的数学思想与方法。
教学重点: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熟练掌握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练习卡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引入新课
(一)情境创设:
1.课件呈现:赏“上海世博会”的有关图片让学生欣赏。教师介绍:这是在我国上海举行的第53届世博会中的一些照片。
2.师:有一所学校的学生也正要乘汽车去世博会参观,大家请看大屏幕(呈现主题图)。
3.请大家仔细观察,并说一说你从图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自由汇报,教师给予引导或肯定。
(二)引入新课:
1.师:同学们真了不起,从这个画面中发现了这么多的数学信息,看来,数学在生活中真的是无处不在啊。
2.师:今天啊,我们就来研究这个学校的同学在参观世博会中遇到的数学问题之一──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设计意图:由世博会的图片引入,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通过让学生寻找主题图中的数学信息,又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
二、引导发现,自主探究
(一)引导发现:
1.提出问题:课件演示:大客车慢慢开来了,小朋友们马上就要出发了,但需要持票上车,请问:一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
2.引导分析:让学生说说“一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是什么意思?引是导学生得出:一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就是求一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3.列出算式:那如何列式?让学生独立列式。指名汇报,教师根据汇报板书出算式:35+34=。
(二)初次探究:
1.教师质疑:今天咱们用口算的方法来计算,请大家想一想:35+34应该怎样口算呢?
2.独立思考,交流汇报:
(1)让学生独立思考,有了自己的口算方法之后,再与同桌交流,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2)汇报展示:教师有选择性的请几个代表说一说,完整的表述出每种算法,教师板书,可能有:
方法一:先算35+30=65、再算65+4=69
方法二:先算30+30=60、再算5+4=9、最后算60+9=69
方法三:先算30+34=64、再算64+5=69
(3)学生在汇报算法时,教师再将学生的口算方法的过程用思路图形式板书出来,如例题中所示。如果有学生是用想笔算的方法来口算的,教师也要给予肯定。
3.观察比较:
(1)你们看看这三种方法,哪两种方法比较相似?引导学生发现:第一、三两种方法比较相似:都是将一个两位数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再让它们分别与另一个两位数相加,不同之处在于:第一种方法是拆分第二个加数,而第三种方法是拆分第一个加数。(在归纳时,利用课件逐步演示)
(2)那你们能看出第二种方法与其他两种方法的不同之处吗?引导学生发现:第二种方法是将两个数现时拆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分别相加之后再将两个结果相加。
4.反思小结:
(1)反思:我们看这三种口算方法,说明我们在口算这道题时,都自觉地把这两个数或其中的一个数进行拆分,这是为什么呢?难道不拆分我们就不能口算了吗?让学生发现:这样拆分之后就把新的问题变成可以用已经学过的知识来解决了,难度也就降低了,更便于口算。这样的拆分、变化的一个过程,我们在数学上称之为转化。
(2)小结:这三种方法都是先通过转化,再利用我们以前学过的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知识,进行口算。
(3)学了这些方法之后,你再来评价一下自己的口算方法,你更喜欢哪种方法?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独立探究方法,再利用观察比较与反思小结,让学生明真正理解口算方法,初步感受转化思想的运用及其重要性。】
(三)再次探究:
1.呈现情境图:提出问题二:二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
(1)让学生独立列出算式,老师巡视指导。
(2)独立口算,小组内交流口算方法。
(3)指名说出自己的口算方法。
2.解析过程,深层感知:
(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自己的口算过程在草稿纸上表示出来。
(2)展示过程:将学生列出的分步算式与过程的思路图结合在一起展示。
方法一:39+40=79、79+4=83
方法二:30+40=70、9+4=13、70+13=83
方法三:30+44=74、74+9=83
如果有学生是利用想竖式来想口算的方法的,教师也要给予肯定。
(3)完整呈现,观察比较:
①这三种方法中,哪两种方法可视为相同的方法?(第一、三两种方法)
②谁来说一说,第二种方法与这两种方法的不同之处?(第一、三两种方法是拆分一个数,而第二种方法是拆分两个数)
③你更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让学生自由发言。
④这道题与第一道题有不同之处吗?让学生发现:这题需要进位。
3.小结反思:
(1)今天我们学习的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其实都是运用了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来解决的。
(2)你觉得自己的口算方法如何?哪种方法更适合自己,你就选用哪种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再次经历独立思考、交流汇报以及观察比较与小结反思等学习活动,来巩固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三、实践应用,巩固提高
(一)完成教材P10的“做一做”。
1.课件分步呈现第(1)(2)两上题,让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汇报时,着重让学生说出口算的过程。
2.学生根据主题图,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
(1)让学生分组合作,先提出问题,再列式计算,最后在组内交流汇报。
(2)集中汇报,指名说出口算的过程。并反馈订正。
【设计意图:通过本题的练习,巩固学生对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方法的进一步掌握,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同时,掌握所学知识。】
(二)口算比赛。
1.看谁能算全对:练习二的第1题。
(1)学生独立完成,比一比,看谁能算全快,教师巡视,注意对速度慢的学生进行指导。
(2)集体汇报:汇报时,要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口算方法。
(3)反馈:请全做对的同学举手,教师给予表扬,同时对有错的学生给予鼓励。
2.看哪一小组全做对:练习二的第2题。
(1)学生独立完成,最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比,看看哪一个小组能做全对。
(2)全部完成后,请同桌学生互相检查正误。对全对的小组给予表扬。
3.错例分析:教师选取几道有代表性的错题板书进行展示(不要说出出错孩子的名字)。让学生说一说,他们分别都是在哪些地方出错了。
4.我是小小营业员:课件演示练习二的第3题:
(1)情境创设:课件呈现第3题的情境图,先出现问题一:一位阿姨要买一个地球仪和一个小闹钟,一共需要多少元?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并说出计算过程。
(2)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
5.我是劳动小能手:课件呈现练习二的第3题的主题图。
(1)同学们请仔细观察图,谁来说一说这幅图画的是一个什么场景?
(2)你能根据图上的内容,完整地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3)学生叙述问题,教师加以引导或表扬。
(4)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并说一说自己是如何计算的?
【设计意图:通过有趣的比赛形式的练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设计一个错题展示与分析环节,给学生一个必要的提醒,让学生减少或避免出现同样的错误,最后再通过两个情境练习,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与问题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达到将所学知识巩固提高的目的。】
四、全课小结,促进内化
(一)学生谈体会:让学生说说,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二)师生共同回顾:本节我们学习了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如何把一道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转化成若干道连续的、已经掌握的、比较容易的口算。(同时点击课件,进行演示)这种数学思想,我们以前也经常用,以后还要经常用。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用好这把学习数学的金钥匙!
【设计意图:多让几个学生说一说,教师加以引导,既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归纳概括的能力,还能加深学生对本课所学知识的掌握,同时教师明确指出转化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每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有什么样的教案适合新手教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实用范文: 胖乎乎的小手教案一年级万能版820字”,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教材分析】这篇课文小中见大,通过一幅画巧妙地夸奖了兰兰从小爱劳动、关心长辈的好品德。整篇课文充满了家庭的温馨,内容和语言都内贴近儿童生活实际,对学生有很好的启发和教育作用。
【教学要求】
1、认识“胖、喜”等13个生字。会写“看、着”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寺朗读课文。
3、养成尊敬长辈的美德,有帮助长辈做事的愿望和行动。
【教学重点】认字和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流利地朗读课文和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流程】
一、揭示课题
小朋友,你们喜欢猜谜吗?我出一则谜语给小朋友猜:
“两棵小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
人的手多么灵巧啊,今天,我们要认识一双胖乎乎的小手。
(板书课题。)
这双小手帮谁做过什么事呢?我们来读课文。
意图:通过猜谜语,学生很有兴趣,能一上课就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课文,用熟悉的符号标出难读的生字词,多读几遍:
⑴学生提出难读的生字词。
⑵做“小小播音员”带读有拼音的生字。
⑶游戏帮助记忆:
以开火车或找朋友的形式认读去掉音节的生字。
2、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小朋友,别忘了每次我们认识新朋友后的任务:
把生字宝宝送回家。
学生在课文中去读生字,自由读生字。
三、再读课文,领悟课文
1、出示四个句子:
全家人都喜欢兰兰画的这张画。
这胖乎乎的小手替我拿过拖鞋啊。
这胖乎乎的小手给我洗过手绢啊。
这胖乎乎的小手帮我抓过痒痒啊。
学生读这四句话:
指名学生读,其他学生先说优点,再评不足。
2、读了这四句话,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说一说。
3、是啊,兰兰的小手真能干。你们的小手也肯定很能干,一定也为大家做过许多事。
学生说说做过哪些事,出示句式:
我为妈妈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为爸爸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为老师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指导写字
出示要写的生字,学生读一读。
学生观察生字,说说今天的字要注意些什么。
老师范写,学生书空。
学生书写生字,师个别辅导。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胖、喜”等13个生字。会写“看、着”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以读为主,读中感悟,读中理解内容,受到启发教育。
情感态度价值观
养成尊敬长辈的美德,有帮助长辈做事的愿望和行动。
教学重点:
认字、写字和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流利地朗读课文和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字卡,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创境引题
1、谜语导入。
大家喜欢猜谜语吗?请大家猜一猜:一棵小树十个叉,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手可以组哪些词语?板书:小手
2、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六课。大屏幕出示课题:胖乎乎的小手
一起来读一读?
3、兰兰是个喜欢画画的孩子,她画了很多画,下面我们来看一看他画的画。{课件}这张画画的是什么?齐读课题。是呀,这双胖乎乎的小手能干些什么呢?读了课文,小朋友就知道了。
二、先学后教
(一)、目标
1、读文。
(1)借助拼音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读准生字。
2、思考。
(1)找一找,爸爸说的话,妈妈说的话,姥姥说的话,各在那个自然段。
(2)思考为什么“全家人都喜欢兰兰画的这张画?
(二)、就以上问题自己学习。
(三)、小组交流收获
3、讨论。读了课文你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4、小组合作分析生字,交流认记方法。交流注意那一个字的读音,交流记住那一个字的字形。
(四)、重点品读,多项交流
1、出示生字。自己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用刚才小组交流的方法记住这些字
2、出示难句,重点指导
这胖乎乎的小手替我拿过拖鞋呀!
这胖乎乎的小手给我洗过手绢啊!
这胖乎乎的小手帮我挠过痒痒啊!
(1)学生自读这三句话,想一想爸爸说的话,妈妈说的话,姥姥说的话,我们应该怎么读。
(2)指名交流并指导朗读。
三、展示反馈。
1、展示识字情况
(1)、读带拼音的生字:小老师教
(2)、去掉拼音读。小老师教
(3)、开火车读。
(4)、游戏。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找朋友游戏,有一些词语藏在小手里,读对了,就和她交上了朋友。
2、展示学文情况
学习第一段
(1)、读这一句话。
(2)、填空
学生说一说。出示课件:补充句子。
全家人指的是_________
爸爸喜欢兰兰的小手,是因为_________。
妈妈喜欢兰兰的小手,是因为________。
姥姥喜欢兰兰的小手,是因为________。
兰兰明白了,大家喜欢她的画,是因为________。
你想对兰兰的小手说些什么呀?
3、教师小结;是啊,兰兰的小手真能干。你们的小手也肯定很能干,一定也为大家做过许多事。
学生说说做过哪些事,出示句式
我为妈妈--------
我为爸爸--------
我为老师--------
四、写字。
教师指导写字。
1、课件引导学生观察字的结构。
2、教师范写。
3、学生描红,练写。
五、课堂作业
补充句子,课后作业。
我为妈妈________。
我为爸爸________。
我为老师________。
板书设计:
6胖乎乎的小手
拿拖鞋洗手绢挠痒痒
爱劳动关心长辈
教学目标:
1、通过自读、齐读、赛读等形式,能够正确读出“胖、喜”等13个生字, 并在小组内交流识字方法。通过教师示范书写,学生观察练习,能够正确书写6个生字。
2、通过自读、教师范读、小组合作读、赛读等形式,能够通顺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小组内交流,教师指导,能够表达自己学完课文之后的感受,并说一说自己今后该怎么做。
教学重难点:
正确读出“胖喜”等13个生字,正确书写6个生字。
教学流程:
一、口语训练
1、猜谜
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
谜底是( )
2、同学们看看自己的小手,说一说你的小手能做些什么?夸夸自己的小手。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教师范读。
2、学生结合文中注音自读课文,并圈出本课生字。
3、小组内交流识字方法,指名展示识字方法。
4、齐读生字,并在小组内读生字,看谁读得好。
5、出示字词卡片,学生赛读生字,评出“识字小明星”。
三、加强示范,指导写字。
学生观察生字,分析字形,识记生字。
1、教师师范书写,学生书空练习,并口头给生字组词。
2、学生在课后田字格内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再读课文,探究解疑。
1、小组展示读课文,选择喜欢的自然段。
2、合作学习
(1)你知道爸爸为什么贴这一张吗?谁来告诉兰兰
(2)都谁喜欢兰兰的画?自读2、3、4段找出答案。分角色朗读爸爸、妈妈、姥姥的话。
(3)爸爸为什么喜欢?妈妈为什么喜欢?姥姥为什么喜欢?在文中画一画。
3、个人思考:学了这篇课文,你学到了什么道理?
拓展延伸
想一想,兰兰长大会帮他们做哪些事情?可以画一画。
课堂检测
一、我会填
kàn zhe gāo xìng huà huà xiào huà
( ) ( ) ( ) ( )
二、我会连
替 姥姥 拿拖鞋
胖乎乎的小手 给 爸爸 洗手娟
(兰兰)
帮 妈妈 挠痒痒
三、补充句子。
(1)我替妈妈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帮爸爸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兰兰是一个_________的孩子。
教学目标:
1、学会认识13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争着让你自己也拥有让全家人喜爱的小手。
教学重点:
认识生字,会写 6个生字
教学难点:
争着让你自己也拥有让全家人喜爱的小手。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认识6个生字,会写看、着2个生字。
2.初步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激发学生帮助长辈的愿望和行为。
教学过程:
一、看图激趣、揭题
看看这是一双怎样的小手 ?再看图上是画了一件什么事情?全家人为什么喜欢兰兰画的小手呢?请请读课文《胖乎乎的小手》
二、初读课文
1、师范读
认真听一听,边听边想全家人为什么喜欢兰兰画的小手?
2、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2)找出课文中的生字,多读几遍
出示带拼音的生字检查正音
(3)找一找、标一标有几个自然段
(4)读通课文,选择你最喜欢的自然段读一读
(5)师生正音
(6)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呢?
补充句子:(课件出示)
爸爸喜欢兰兰的小手,是因为( )
妈妈喜欢兰兰的小手,是因为( )
姥姥喜欢兰兰的小手,是因为( )
兰兰明白了,大家喜欢她的画,是因为( )
三、生字教学
1、合作学习生字
2、交流学习方法
3、用词语巩固识字
四、写字教学
看、着
1、师范写
2、生描红、交流
3、声练写
五、第一二自然段教学
(一)第一自然段教学
1、指导长句的朗读。
2、用喜欢说一句话。
3、读出喜欢的语气。
(二)第二自然段教学
1、人人都喜欢兰兰画的这张画。读一读第二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
2、再读一读找一找从哪些词句中看出爸爸喜欢这一幅画?
加手势朗读课文。
3、兰兰不明白爸爸为什么喜欢,会怎么问?
问句的指导。不明白的语气指导。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巩固6个生字,认识替、拖等7个生字,会写画、笑、兴、会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争着让你自己也拥有让全家人喜爱的小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生字
二、第36自然段的教学
自读全文。指名读一、二自然段。
(一)第35自然段教学
1、 你们想一想为什么全家人都喜欢兰兰的画呢?
板书:
爸爸 拿拖鞋
妈妈 洗手绢
姥姥 挠痒痒
2、你们想和兰兰说什么话?原来你们也喜欢兰兰,读的时候比一比谁读的最喜欢兰兰。
(二)读最后自然段
1、你们明白了全家为什么喜欢这一幅画,兰兰也明白了。她会说什么呢?
2、指导朗读明白了的语气。
3、兰兰长大后,会帮家人做那些事情呢?
4、那你会帮家了做什么事情呢?
我替爸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给妈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帮老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为大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字教学
画、笑、兴、会
1、师示范
2、生描红、交流
3、生练写
四、全文朗读
五,拓展教学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06胖乎乎的小手教学设计三,希望对你有帮助!
教学目标:
1、 认识本课13个生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积累语言,养成朗读的兴趣。
3、 激发学生养成勤劳、尊敬长辈的美德,有帮助长辈做事的愿望和行动。
教学重点:
1、 运用多种方法识记本课生字词。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中激发学生有帮助长辈做事的愿望和行动。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猜谜激趣,导入新课。
1、猜谜: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一个谜语,谜面是这样的: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谁知道它是什么?大家同意吗?
2、画手:老师请你上来把小手画在黑板上。(这小手胖乎乎的)告诉大家你都能用小手做什么?那大家说说这是一双什么样的小手?(不局限于课题)
3、导入:兰兰也有一双胖乎乎的小手,(板书:课题)全家人都喜欢,为什么呢?看大屏幕,仔细听听故事,你就知道了。3
二、 整体感知课文。
(课件)听完故事,说说你都知道些什么?(交流)相机评价。说说兰兰是怎样一个小女孩?
三、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老师相信你们不仅是一些勤快的同学还是一些会读书的同学,对吗?
那老师问问你,读书时遇到不认识的生字词怎么办?有了这些好办法,赶快翻到第6课用你喜欢的读书方式,把课文读一读吧!老师说明了吗?
1、小组长拿出生字卡,看你们小组成员还有哪些生字没解决,大家帮帮他。
(课件)出示带拼音的生字。
大家读得很认真,看大屏幕,大声叫叫这些生字朋友的名字吧。(重读后鼻音)
谁能用这些字组个词,那就更棒了吗,能说句话吗
2、指名读生字。
谁想告诉大家你都记住了哪些字?你用什么好办法记住的?
3、用这些好办法,大家做个识字游戏,咱们小组开火车读,如果你把生字读对了,就会开出美丽的小花,最后看看哪个小组的花开的最多,谁就是优胜组,行吗?
四、 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流利。
老师想问问大家,下面咱们要比赛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你们还能像刚才那样获胜吗?
1、 先给你们一点时间准备一下,自己试读课文,边读边把课文的序号标上,等一会咱们比比看,谁读得最棒,行吗?
2、 一组出一个同学咱们合作读课文,其他同学和老师一样当评委,仔细听一听,评一评他们读得怎么样呢?
3、 师评价学习这些同学的优点,使自己读得更棒好吗?
五、 细读课文,抓重点指导朗读。
1、 咱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读课文,读完后讨论一下,你是从哪儿看出来大家都喜欢兰兰画得这幅画呢?把这样的句子画下来。明白了吗?
2、 班上交流。哪个小组来交流一下你们的答案?同意吗?
3、 (出示三个句子)老师想问问,你有什么好办法把爸爸、妈妈、姥姥的话读得有感情呢?指名交流,再读,学生评价。指导:全家人都喜欢兰兰,都夸奖她,所以读得时候要用什么样的语气呢?(表扬、喜欢的语气笑着读。)再读,再评价。(指导:要想读得有感情,你要进入角色,读爸爸的话时,要觉得自己就是爸爸,读姥姥的话要觉得自己就是姥姥。)分角色再读。小组合作读。
4、 老师有个问题不明白,到底大家喜欢这张画还是喜欢兰兰这胖乎乎的小手?为什么?
5、 这小手长啊长变成了大手,它还会帮家人做事情吗?那课文是怎样说的呢?谁读给大家听听?(指名读后,齐读)想象一下,长大后兰兰会帮家人做哪些事情呢?小组讨论讨论,试着表演一下,看哪组表演最精彩!
六、 拓展练习:
兰兰真是既勤快又孝敬老人,那伸出你的小手,看着大屏幕,想想,这双手都为大家做过哪些事?(出示练习)交流并夸夸自己的小手。
七、作业设计:
1、把课文读给爸爸、妈妈听听。
2、和同学一起做做本课的生字卡。
3、回家后用你的小手,为家人做一件事情,注意观察家人的表情,愿意画的可以画下来。
看看,选选,你喜欢哪份作业,课后就用你的小手认真地去把它完成,好吗?
一、趣味巩固生字
1.出示心形卡片上的生字,让学生认读。(以开火车的游戏,进行小组比赛)
2.小组扩词接龙比赛
二、以读代讲,读中感悟
(一)指名读1、2自然段。(指导读好疑问句)
(二)自主读第3—5自然段
1.想一想为什么全家人都喜欢兰兰的画呢?(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爸爸妈妈奶奶
拿拖鞋洗手绢挠痒痒
2.你们想和兰兰说什么话?我们大家都喜欢兰兰,读的时候比一比,看谁能读得最喜欢兰兰。(指导爸爸、妈妈和奶奶的语气和蔼可亲,充满关爱和称赞。兰兰的语气天真活泼,有礼貌。)
(三)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1.你们明白了全家为什么喜欢这一幅画,兰兰也明白了。她会说什么呢?
2.指导朗读“明白了”的语气。
3.兰兰长大后,会帮家人做那些事情呢?(尊重学生的情感)
4.那你会帮家人做什么事情呢?
我替爸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给妈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帮老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为大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字教学
画笑兴会
1.师示范(“画”下面的凶字框不能写得太高,“笑”的下面第一笔是一撇,“会”人字头的撇,捺写得开一点。)
2.生描红、交流。
3.生练写,展示评析。
四、拓展教学,表演感悟
1.阅读儿歌《盛饭饭》
小饭桌,圆又圆,我给全家盛米饭。爸一碗,妈一碗,最后再盛我一碗。爸爸妈妈笑哈哈,大家吃得香又甜。
2.自主组合表演课本剧。
五、实践作业
1.每天用你的小手为家里人做一件事情,注意观察里人的表情及语气,写出来或画下来。
2.收集有关家人互相关爱的故事。
板书设计
胖乎乎的小手
兰兰关爱家人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让同学们很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你们见过哪些优秀教师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热门]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万能版6篇”,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2、3、5倍数的特征,熟练应用2、3、5倍数的特征进行判断。
2.会运用2、3、5倍数的特征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3.感受知识应用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以及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
【重点难点】
1.会正确判断2、3、5的倍数。
2.会运用2、3、5倍数的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整理导入】
师:同学们都喜欢花吗?你都喜欢些什么花?学生回答。
师:小明的妈妈也非常喜欢花,有一天她去逛花店:玫瑰3元/枝,郁金香5元/枝,马蹄莲10元/枝,她买了一些马蹄莲和郁金香,付给售货员50元,找回了13元,小明的妈妈马上就知道找回的钱不对。你知道她是怎么判断的吗?(多媒体出示教材练习三第12页第7题图片)
引导学生分析:由于妈妈买的是马蹄莲和郁金香,马蹄莲10元/枝,所以它的总价是10的倍数,也就是整十数,而郁金香5元/枝,所以它的总价是5的倍数,个位上是0或5,两者合起来的总价一定是几十元或几十五元,因此,服务员找的钱数不对。
小结:5的倍数的和还是5的倍数。
那么:2的倍数的和(还是2的倍数),3的倍数的和(还是3的倍数)。
师:同学们灵活地利用了5的倍数的特征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非常了不起,这节课我们就来针对这些内容进行相关的练习。
板书课题:2、5、3的倍数特征的练习
【归纳提高】
1.2、5的倍数,都只要判断哪个数位上的数就可以了?3的倍数怎样判断呢?引领学生回顾,梳理2、3、5的倍数特征。
2.你能否一眼看出下列各数一定有一个什么因数(1除外),为什么?
2940、305、850、723、9981、332、351、1570.
3.什么叫奇数?什么叫偶数?
4.(1)在8,35,96,102,3.2,111,840,1060,14中,奇数有( ),偶数有( ),是3的倍数有( ),是5的倍数有( ),同时是2、5、3的倍数有( )。
(2)的三位偶数是( ),最小的二位奇数是( )。
(3)同时是2、3、5的倍数的三位数是( ),最小三位数是( )。
【课堂作业】
学生独立做教材第12~13页练习三第8~12题。
【课堂小结】
提问: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对2、3、5倍数的特征进行了练习,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实际上运用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可以解决很多的实际问题,只要我们用心思考,善于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分析,相信大家还会有更多的收获!
【课后作业】
1.阅读了解教材第13页练习三后面“生活中的数学”和“你知道吗?”
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4页的例3、例4和试一试,完成练一练和练习一的第3~5题。
教学目标要求:
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理解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教学难点:
会用等式的这一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3
1.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等式和方程,今天这节课,将继续学习与等式、方程有关的知识。请同学们看这里的天平图,你能根据图意写出一个等式吗?
提问:现在的天平是平衡的,如果将天平的一边加上一个10克的砝码,这时天平会怎样?
谈话:现在天平恢复平衡了,你能在上面这个等式的基础上,再写一个等式表示现在天平两边物体质量的关系吗?
2.出示第二组天平图,说说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是怎样变化的,你能分别列出两个等式吗?
3.出示第3、4组天平图,提问:你能分别说说这两组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各是怎样变化的吗?
谈话:怎样用等式分别表示天平两边物体变化前的关系和变化后的关系?
启发:这两组等式是怎样变化的?她们的变化有什么共同特点?
4.提问:刚才我们通过观察天平图,得到了两个结论,你能用一句话合起来说一说吗?
5.做练一练的第1题
二、教学例4
1.出示例4的天平图,你能根据天平两边物体质量相等关系列出方程吗?
2.讲解:要求出方程中未知数的值,要先写“解”,要注意把等号对齐。
3.完成试一试
4.完成练一练
提问:解这里的方程时,分别怎样做就可以使方程左边只剩下x了。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一的第3题
2.做练习一的第4题
3.做练习一的第5题
四、全课小结
提问: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五、作业
完成补充习题。
板书设计:
等式性质和解方程
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50=50 50+10=50+10解:x+10=50
x+a=50+a 50+a-a =50+a-a x-10=50-10
x=40
检验:把x=40代入原方程,看看左右两边是不是相等。40+10=50,x=40是正确的。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页的例1、例2和试一试,完成练一练和练习一的第1~2题。
教学目标要求:
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体会等式与方程的联系与区别,体会方程就是一类特殊的等式。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方程的意义。
教学难点:
会列方程表示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1.出示例1的天平图,让学生观察。
提问:图中画的是什么?从图中能知道些什么?想到什么?
2.引导:
(1)让不熟悉天平不认识天平的学生认识天平,了解天平的作用。
(2)如果学生能主动列出等式,告诉学生:像“50+50=100”这样的式子是等式,并让学生说说这个等式表示的意思;如果学生不能列出等式,则可提出“你会用等式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
二、教学例2
1.出示例2的天平图,引导学生分别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
2.引导:告诉学生这些式子中的“x”都是未知数;观察这些式子,说一说写出的式子中哪些是等式,这些等式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3.讨论和交流:写出的式子中,有几个是等式,有几个不是,而写出的等式都含有未知数,在此基础上,揭示方程的概念。
三、完成练一练
1、下面的式子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
2.将每个算式中用图形表示的未知数改写成字母。
四、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一第1题
先仔细观察题中的式子,在小组里说说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再全班交流。要告诉学生,方程中的未知数可以用x表示,也可以用y表示,还可以用其他字母表示,以免学生误以为方程是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
2.完成练习一第2题
五、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六、作业
完成补充习题
板书设计:
方程的意义
x+50=100
x+x=100
像x+50=150、2x=20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小数天地
[复习内容] : 课本第102、103页的有关内容。
[复习目标] :
1、复习小数四则运算,以及运用相关知识解决简单问题。
2、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整理和反思,培养自我评价能力。
[复习重难点] :
1、 进一步理解小数意义。
2、 提高运算能力。
[复习准备] : 课件
[复习方法] : 练习法、小组讨论法。
[复习过程] :
一、 整理导入。
本学期我们又学了一些小数知识,回忆一下你学到哪些知识?
二、整理知识。
让学生翻阅课本中的第一、三、五单元内容。看看学了哪些知识。
1、 学生独立翻阅课本。
2、 让学生与同桌的伙伴交流,说说学到了哪些知识。
3、 利用表格或网络图的方法进行归纳整理。(脚可以提供一些思路或表格)
4、 展示学生的作品。
三、课堂练习。1、小数读写。课件呈现:
五点八七四
二百三十点九 12.03
1.023
0.082
十二点零三 零点零八二 230.9
一点零二三 5.87
要求:
(1)降落伞逐一出现,从上而下,降落平台一次性出现;
(2)学生看“读数”找“写数”,看“写数””找“读数,判断降落点;
(3)完成课本第102页的第1题。
2、小数计算。完成课本第102页第2、3题。
教师以口算卡片出示,学生口答,部分题目让学生说说怎么想的,怎么算的,计算法则以及注意点。
3、解决问题。
(1)让学生说说生活中遇到的小数。
(2)结合生活情景,提出数学问题。
如:教室的长是7.8米,宽6.4米。
○1教室的周长是多少米?
面积是多少米?
长是宽的几倍?
○2课件呈现:
节日特别供应
精致汉堡 每块9.80元
薯条 每包5.50元
可乐 每杯3.85元
根据情景图,提出数学问题。学生可能会提出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问题。
四、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第102、103页的第4~10题。
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在三年级初步感受了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沿水平、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本课学习的内容是在上述基础上的延伸,把学生的视角引入到图形的旋转,意在通过欣赏、探索、创作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体验到简单图形变成复杂图案的过程,理解旋转的中心点、方向、角度不同,形成的图案也不同,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今后继续学习图形变换奠定基础。
1.在操作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图形变换的特点
本单元内容的教学,应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并在操作的过程中积极地思考。如“图形的旋转”活动(教材第54页),教材中展示的两幅美丽的图案是由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而得到的。教学中,可以准备四张画着同一图案的纸,然后逐张围绕某一点进行旋转,旋转90°后,贴上一张纸,再旋转90°,再贴上一张纸,直至形成一个完整的图案。在旋转的过程中教师要提醒学生观察并思考:图案发生了哪些变化,是绕着哪一点旋转的。
本单元的很多练习都是可以操作的,因此,在课前可以请学生准备一些小的学具,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就有操作的机会。练习中的一些问题也通过学生的操作回答,以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
2.在图形的变换中,提倡不同的操作方法
一个图形经过变换后,可以得出新的图形,但得到同样的新图形,可以有不同的操作方法。因此,可以先让学生想一想,再在方格纸上试一试,然后全班来说一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深入到学生活动中去,从中发现学生有特色的操作方法,并给予鼓励与肯定,为学生互相学习与交流提供条件。
3.在欣赏的过程中,鼓励学生设计制作美丽的图案
本单元的数学欣赏内容是任意一个简单的图形,当它围绕一点进行旋转,并把每次旋转后的图形沿轮廓画下来,那么就会形成一个美丽的图案。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欣赏了正方形旋转的过程,并进行了制作。本单元把这一内容进一步扩展,可以是任意的简单图形。在教学中,先请学生欣赏,然后,每个学生用硬纸剪一个任意的简单图形,接着进行变换制作。对学生制作的图案,只要基本符合要求,教师就应肯定。对一些设计特别优秀的学生,也可以让他们当场再演示一遍,以带动动手能力较弱的学生。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变换,探索它的特征和性质。
2.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的图形旋转90。
3.初步学会运用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欣赏图形的旋转变换所创造出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感受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
1.理解图形旋转变换的含义。
2.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教学难点〗
1、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2、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绕固定点顺时针旋转90°并说出旋转过程。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每桌一个学具袋(基本图形、彩笔)。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这是一只小朋友很喜欢玩的风车。
请两个小朋友和老师一起玩一玩。(生操作)
其他孩子请注意观察风车是怎样运动的?
谁来说说,在风车的运动中,你看出了什么?
(解决旋转、旋转中心、旋转方向)
出示钟面
在数学里,我把向这个方向旋转的方向叫做顺时针方向;
逆时针方向。
手势,比划。
小结:在刚才的运动方式中,我们可以说,
风车绕中心点顺时针方向旋转;
或者风车绕中心点逆时针方向旋转。
会说了吗?
二、新授:
在生活中,有各种美丽的图案,有的是简单的图形通过平移、旋转得到的。
你想知道这些图案是怎样设计的吗?(想知道吗?)
那我们今天就进一步研究“图形的旋转”。(板书课题)
那么我们选一副简单的图案,由易到难研究它是通过怎样的简单图形,怎样旋转而成的,请仔细观察。
课件展示
为了便于研究,老师还专门做了一个这样模型把它粘贴在黑板上。
讨论:
小组内相互说一说,刚才,你看到了什么?
(形状、大小都不变)
师:从图形A到图形B是如何变换的?
是如何旋转的。(绕点O顺时针方向。)
旋转了多少度?
你是怎样判断它旋转了90°的呢?
(有什么方法,想一想,互相说一说)
结合图例,图中画出对应边,标出旋转角。测量。
这个度数叫做旋转度数
小结出,图B可以看作图A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90°
谁能完整地再说一遍。
强调三要素。
师:从图形B到图形C是如何变换的?
图形A到图形C呢?
同学们,我们可以说图形A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180°得到图形C;还有其他的说法吗?(配合手势)
逆时针方向
看到这副图,你还能像这样说些什么吗?
师小结,只有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和旋转度数三者都确定了,旋转以后的位置才能确定。
三、巩固练习:
1.转一转。(动手操作)
说一说这些三角形是以哪个点为中心旋转的
四、欣赏,升华。
感受旋转的美,数学的美。
由什么简单图形旋转而成的?
教学目标:
(一)能正确地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
(二)能把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三)培养学生比较、分析的思维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亿以内的数位顺序。
教学难点:
大数的改写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在下面○里填上>、
999○1010;601○564;687○678
提问
1、第一组两个数你是怎样比较的?
(三位数与四位数比,四位数一定比三位数大,因为三位数比一千小,四位数大于或等于一千。)
2、第二、三组数都是三位数,你是怎样比较的?
(两个三位数比较,百位上数大的那个数就大;百位上相同,十位上大的那个数就大。)
二、学习新课
教师谈话:我们已经学过万以内数的比较大小,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第一个内容,是亿以内数的比较大小。(板书课题:比较数的大小)
1、出示例题。
提问
①五个数各是几位数?
②六位数位是什么位?七位数位是什么位?
960万和166万,谁大谁小?
9600000>1660000。(板书)
①这两个数各是几位数?
②这两个数都是七位数,位数相同的两个数怎样比较大小呢?先比较哪位上的数?
③两个数左起第一位百万位上分别是9和1,
由此来看,位数相同,从高位开始比较。
③同学们推想一下,七位数与六位数比较呢?八位数与七位数比较呢?那么如果两个数的位数不同,怎样比较大小呢?
(如果两个数的位数不同,位数多的那个数大,七位数比六位数大,八位数比七位数大。)
出示第二组数:1220000,450000。
提问:谁大谁小?
启发学生逐步总结出完整的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
提问
①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有几种情况?位数不同怎么比?
②如果位数相同怎么比?先要从哪一位比?如果左起第一位上的数相同,怎么比呢?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中关于比较两数大小方法的结语,举例说明。
教师说明:“位数”是指一个数用几个数字写出来的(最左端的数字不能是0),有几个数字就是几位数。如99864是五位数,101010是六位数。“左起第一位”是数位,数位是指一个数中的数字所占的位置。如99864左起第一位是“9”,“9”是在万位上,101010左起第一位是“1”,“1”在十万位上。“数位”与“位数”是不一样的。
练一练
(1)比较每组中两个数的大小,说说是怎么比的?
70080○70101;98965○100000
(2)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下面各数。
404004004004400050004
指导学生做第(2)题时,先比较位数的多少,再把位数相同的几个数进行比较,也可以把这四个数排成一竖行,相同数位对齐。如
可以看出:400400,40400最小。再把它们从小到大编成序号,按序号进行排列:40400
2、教学把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出示50000,让学生读数。
教师指出:这是一个整万的数。像这样整万的数,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比较简便。
提问:万位在右起第几位?整万的数万位后面有几个0?
把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只要把后面的四个0去掉,加上一个万字就行了。例如50000写成5万,或50000=5万。又如1800000写成180万,或1800000=180万。
练一练把下面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1)250000
(2)3200000
(3)1994年我国共生产自行车40450000辆。
其中第(3)题强调单位名称,即4045万辆。
(三)巩固反馈
1、总结性提问
(1)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
(2)怎样比较两个整数的大小?
(3)怎样把整万的数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
2、发展性练习。
指导学生做10页2、3题。
第3题指导性提问
(哪个数最小,哪个数,用什么方法比较的?)
3、课后练习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在学生基本上掌握了亿以内数的读写方法以后,学习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把整万的数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虽然内容不十分集中,但与过去学过的旧知识联系紧密。因此,教学过程的设计,采用帮助学生回忆有关的旧知识,引导学生探索出新方法。
本节课分三个层次,分两段提出课题。
第一层次是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由复习万以内数比较大小,引伸到比较亿以内两个整数的大小。分成位数不同和位数相同的两种情况,引导学生总结出比较两个整数大小的方法。
第二个层次是学习把整万的数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第三个层次通过有针对性的练习,训练强化所学新知识,并适时引导,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根据本节课的内容,教学中采用边讲边练的形式,对课本中的练习进行适当地指导。
板书设计:
比较数的大小和数的改写
比较方法:位数相同,从高位开始比起。
位数多的数比较大
9600000=960万
10000000000=100亿
一个优质课堂,就是老师在讲学生在答,讲的知识都能被学生吸收。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优秀教案万能版8篇》,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一、学生基本情况
本班现有学生xx人,其中男生xx人,女生xx人。从整体上来看,本班学生的学习习惯良好,能按时完成作业,上课能积极思考问题。对数学学科有较浓厚的学习兴趣,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学期期末考试均分69.3分,及格率77.27,优秀率31.82。其中学习比较突出的有5人,处于中间水平的有25人,中下水平的有14人。这14名学生主要表现在接受能力差,学习不够积极主动。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分数乘法、位置与方向、分数除法、比、圆、百分数、扇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总复习等。
三、教材变化:
分数乘法:突出强调分数乘法意义的两种形式,增加例2,作为教学“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的铺垫。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不单独编排,而是结合分数乘法的意义、计算进行教学。增加分数与小数的乘法。增加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由两个例题缩减为一个。“倒数的认识”由“分数乘法”单元移到“分数除法”单元。
位置与方向:把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的“用数对确定位置”移到五年级上册,把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的“用方向与距离确定位置”移到本册。
分数除法:“倒数的认识”由“分数乘法”单元移至本单元。把“比”的内容单设一单元。增加两类新的问题解决:和倍、差倍问题;可用单位“1”解决的问题。
比: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区别,原来在分数除法单元,本册作为第四单元单独学习。教学内容基本无变化。
圆: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区别,通过用圆规画圆引出圆的各部分名称,继而研究圆的性质。减少圆的对称性的篇幅。增加“利用圆设计图案”的内容。增加求圆外切正方形、圆内接正方形与圆之间面积的“问题解决”。“扇形”由选学内容变为正式教学内容。
百分数: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区别,把“百分数的应用”分成两段,本册只教学百分数的一般性应用,而特殊应用如利率、折扣、成数,移至六年级下册。把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互化与求百分率、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结合起来,注重在应用过程中自然地引导学生把百分数和分数、小数进行互化。增加用单位“1”解决的实际问题。
扇形统计图: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区别,增加根据选择合适统计图的内容。
数学广角——数与形: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区别,把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的“鸡兔同笼”问题移至四年级下册,新编“数形结合”的内容。
四、教材分析和建议
本册教材的结构力求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学生的年龄特征,继续体现实验教材中的风格与特点。它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及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
1.改进分数乘、除法、比的编排,体现数学教学改革的新理念,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自主构建新知识。加强直观教学,结合实际操作和直观图形,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方法。加强分数乘、除法的沟通与联系,促进知识正迁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不单独教学分数乘法、分数除法的意义,而是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结合具体情境和计算过程去理解运算意义。
(2)通过实际问题引出需要用分数乘、除法计算的问题,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会、理解分数乘、除法算法和算理,将解决问题教学与计算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学习计算的同时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借助操作与图示,引导学生探索并理解分数乘、除法的算法和算理。对分数乘、除法计算方法的探索与理解,历来是教学的难点。教材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设计了涂色、折纸、画线段图等活动,采用手脑并用、数形结合的策略加以突破。
设计说明
本节课复习的是百分数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常见的百分率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基础之一。
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有如下特点:
1.创设情境,在具体的情境中复习百分数的意义。
在数学教学中,适时地给学生营造一个生活情境,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探索新知。复习中,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百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并在列表对比中,明确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和联系。
2.巧用图示,有序地复习百分数、分数、小数的互化方法。
思维导图在教学中备受关注,因为它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思考过程,把知识要点清晰地呈现在学生眼前。引导学生有序地复习百分数、分数、小数的互化方法时,结合学生的回答,把三者之间互化的方法用图示表示出来,使学生直观地了解并轻松掌握三者之间的互化方法以及相互间的可逆关系。
3.重视迁移,培养学生类推的能力。
根据百分数与分数的密切关系,百分数问题在解题思路和方法上与分数基本相同这一特点,联系分数知识复习、理解百分数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使学生能够正确解答百分数问题。这样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沟通分数、百分数之间的内在联系。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情境激趣
(出示课件)一件绒衣的成分如下:
羊绒:14.8%
超细羊毛:73.5%
天丝:11.7%
读出这件绒衣成分的相关数据,并说出这些数据的意义。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情境,调动学生复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复习热情,为高效复习作铺垫。
⊙复习百分数的相关知识
1.复习百分数的意义。
(1)什么叫百分数?它的意义是什么?(板书:百分数)
(像14.8%、73.5%、11.7%…这样的数叫做百分数。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百分数也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
(2)百分数和分数在意义上有什么不同?
(结合学生的回答,用课件展示,列表对比)
百分数
分数
意义
百分数是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1份或几份的数叫分数。
区别
百分数通常只是表示两个数的倍比关系。
分数既可以表示两个数的倍比关系,又可以表示一个具体数量。
联系
百分数可以看作分母为100的特殊分数。
2.复习百分数、分数、小数的互化方法。
(1)百分数、分数、小数的互化方法是什么?
①小数与分数的互化方法。(结合学生的回答,课件展示)
②小数与百分数的互化方法。(结合学生的回答,课件展示)
③百分数与分数的互化方法。(结合学生的回答,课件展示)
(2)巩固练习。
①把下面各数化成百分数。
0.625= 0.2= 0.6= 3=
②把下面的分数化成百分数。
= = =
③把下面的百分数化成小数或整数。
42%= 108%= 5.4%= 200%=
3.复习百分数应用题。
(1)复习常见的百分率问题。
(课件出示教材116页12题)
取小麦500 g,烘干后,还有428 g。计算出这种小麦的烘干率和含水率。
烘干率=×100%
含水率=×100%
(解决问题,然后复习其他常见的百分率)
(2)复习百分数乘、除法应用题。
[课件出示教材113页3题第(3)、(4)、(5)小题]
①一件衬衣原价125元,现在降价20%。现在售价是多少元?[125×(1-20%)=100(元)]
②一件衬衣降价20%后,售价为100元。这件衬衣原价是多少元?[100÷(1-20%)=125(元)]
③一件衬衣售价为100元,一条长裤的价钱是这件衬衣的150%,这条长裤的价钱又是一双皮鞋的。这双皮鞋售价是多少元?
长裤:100×150%=150(元)
皮鞋:150÷=180(元)
(3)小结。
解百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关键是找准单位“1”,解题思路与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一样:单位“1”已知,求比较量用乘法计算;单位“1”未知,求单位“1”用除法计算。
设计意图:在系统复习百分数的相关知识的基础上,重点复习应用百分数知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解题方法,使学生利用百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114页5题。
⊙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都进一步理解了哪些知识?
⊙布置作业
教材116页13题。
板书设计
百分数(一)
1.百分数的意义
2.百分数、分数、小数的互化
3.百分数应用题
20xx年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姓名:沈金鹏
学号:134080303
院、系:数学学院
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
20xx年1月22日
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2.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根据路线图说出行走的方向和路线。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
2.探索和发现确定位置的有效方法。
情感态°价值观:
1.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根据路线图说出行走的方向和路线。
教学难点:
在学习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使学生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和结果。
课时安排:
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
第1课:位置与方向㈠
教学内容:教材第19、20页相关内容及练习题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解决问题,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确定位置的
方法。
2.学会通过测量描述物体在平面图上的具体位置,并会根据描述在
平面图上画出物体的具体位置。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探讨,掌握画图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重点:能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难点:根据描述标出物体在平面图上的具体位置。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教学方法:合作交流、共同探讨
教师:多媒体课件,直尺、量角器等。教、学具准备:学生:直尺、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交流例题1中有关台风的消息。
⑴同学们听说过台风吗?你对台风有什么印象?
⑵播放有关台风的消息:目前台风中心位于A市东偏南30°方向、距离A市600km的洋面上,正以20千米/时的速度沿直线向A市移动。
师:听到这侧消息,你有什么感想?
启发学生交流,引导学生关注台风的位置和动态。
2.导入新课
现在台风的确切位置在哪里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确定物体位置的知识。
[板书课题:位置与方向(一)]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台风的相关信息,引导学生关注到确定位置的数学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教学的展开作铺垫。
二、探究新知
㈠教学题例1
1.投影出示例题1。
学生观察情境图,交流从图中信息?
(启发学生观察时关注以下几方面的信息: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在哪里;以哪里为观测点;图中台风中心的个体位置在哪里。)
2.交流确定台风中心具体位置的方法。
⑴让学生尝试说说台风中心的具体位置。
⑵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情况进行引导。
提问:东偏南30°是什么意思?
(东偏南30°表示的是台风中心位置相对于A市所在的方向,也就是台风中心位置与A市的连线和正东方向的夹角是30°,即正东方向往南偏30°。)
⑶小结确定位置的方法。
提问:如果只有一个条件,能够确定台风中心的具体位置吗?
引导学生得出:要确定台风中心的具体位置必须知道两个条件,即物体所在的方向和物体在这个方向上距离观察点的距离,简单地说就是要用“方向+距离”的方法来确定物体所在的具体位置。
3.组织计算。
师:现在我们知道台风中心所在的具体位置了,那台风大约多少小时后到达A市
呢?
学生独立计算,组织交流。
600÷20=30(小时)
(二)教学例题2
1.投影出示例题2。
提问:在例题1的图中,B市、C市的具体位置应该标在哪里呢?请你在例题1的图中标出B市、C市的具体位置。
2.尝试画图。
⑴学生独立思考怎样标出B市、C市的具体位置。
⑵小组交流作图的方法。
⑶尝试画图。
教师巡视交流,参与部分小组讨论,辅导有困难的学生。
3.组织全班交流。
投影展示学生完成的作品。
组织交流和评议,通过交流明白在图上标出B市、C市位置的方法。
B市:先确定方向,用量角器量出A市的北偏西30°(量角器中心点与A市重合,量角器0刻度线与正北方向重合,往西量出30°);再表示距离,用1cm表示100km,B市距离A市200km,在图上也就是2cm。
C市:先确定方向,直接在图上找到A市的正北方向,再表示距离,用1cm表示100km,C市距离A市300km,在图上也就是3cm。
4.算一算。
台风到达A市后,移动速度变为40千米/时,几小时后到达B市?
200÷40=5(小时)
5.总结画图的基本步骤。
交流:你们认为在确定物体在图上的位置时,应注意什么?怎样确定?
总结:
(1)确定平面图中东、西、南、北的方向。
(2)确定观测点。
(3)根据所给的度数定出所画物体所在的方向。
(4)根据比例尺,定出所画物体与观测点之间的图上距离。
【设计意图】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给学生足够的探索时间和空间,体会在图上确定位置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用于生活的价值和魅力。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20页“做一做”。
这道题物体所在的具体方向和距离都没有直接给出,需要学生自己测量和计算。⑴让学生独立进行测量、计算、填空。
⑵组织交流。
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测量方向的,怎样计算距离的。
2.教材第21页“做一做”。
⑴学生独立进行画图。
⑵投影展示,组织评议。
⑶交流画图的方法。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知道要确定物体的位置,关键需要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在平面图上标明物体位置的方法是先确定方向,再以选定的单位长度为基准来确定距离,最后画出物体的具体位置,标出名称。
两个月的暑假已经结束,现在又回到工作岗位上。这个学期依然是担任六年级数学的教学任务,现将六年级数学上册的教学任务计划如下:
一、教材简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圆,百分数,统计,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分数乘法和除法,圆,百分数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决问题中的作用,发展统计观念。
二、教学目标
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乘、除法,会进行简单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3、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会解决有关比的简单实际问题。
4、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能够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5、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能运用平移、轴对称和旋转设计简单的图案。
6、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体会坐标的思想。
7、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能够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8、认识扇形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重点:
分数乘法和除法、圆、百分数。
四、教学难点:
分数乘法和除法、鸡兔同笼问题。
五、班级情况分析:
1.基本情况:本班共计23人,其中男生12人,女生11人。
2.学生学习习惯:绝大多数学生养成了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学习习惯。在课堂上能积极主动地参
与学习过程, 实行分工合作,各尽其责。 能充分动口、动手、动脑,主动收集、交流、加工和处理学习信息。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听取和尊重别人的意见,独立思考,掌握学法,大胆实践,并能自评、自检和自改。
3.学困生情况:个别学生基础知识差。对数学不感兴趣,学习被动,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学习有困难,特别对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分析存在问题。还有个别学生比较聪明,但学习不勤奋,成绩不高。
六、教学改革措施:
1、转变教学方法。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将“重视结论”的教学转变为“重视过程”的教学,注重再现知识产生、形成的过程,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
2、在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一起摆摆、拼拼、说说,让学生畅所欲言,互相交流,减少学生的心理压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增强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关系,使学生感到生活中时时处处有数学,用数学的实际意义来诱发和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七、后进生转化措施:
1、培养后进生的自信心。只有树立起后进生的自信心,我们的转化工作才找到了起点。要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后进生。
2、对后进生多宽容,少责备
。要做到“三心”:诚心、爱心、耐心。
3、重视与家庭的联系。
八、教学进度:
一单元:位置...........2课时
二单元:分数乘法
1、分数乘法..............6课时
2、解决问题..............4课时
3、倒数的认识...........1课时
4、整理和复习...........1课时
三单元:分数除法
1、分数除法..............5课时
2、解决问题..............3课时
3、比和比的应用.......4课时
4、整理和复习..........1课时
四单元:圆
1、认识圆...........2课时
2、圆的周长........3课时
3、圆的面积........3课时
4、整理和复习.....1课时
五单元:百分数
1、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1课时
2、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3课时
3、用百分数解决问题...............9课时
4、整理和复习..........1课时
六单元:统计
1、扇形统计图........1课时
2、合理存款...........1课时
七单元:数学广角..............1课时
八单元:总复习..............4课时
一、学生现状
六年级的学生不好管。学生表现出来的是一种莫名的躁动:不听老师的说教,自由行动。学生逐渐进入青春期。
1、学生的自主意识逐渐强烈,喜欢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其他事物,有时甚至还对师长的正当干涉感到反抗抵制。情绪不很稳定。
2、个体心理的发展。记忆力逐渐增强,注意力容易集中、敏锐,特别是由于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能力的大大加强了,不但兴趣、爱好变得更加广泛、稳定,而且渐渐形成了看待事物的标准,使自我意识、自我评价和自我教育的能力也得到了充分发展,初步形成了个人的性格以及人生和世界的基本看法。但由于意志力还不够坚强,分析问题的能力尚在发展之中,所以一旦遇到困难和挫折又容易灰心、颓丧,或者会出现理智不能驾驭感情的现象。
二、教学目标和要求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及圆的对称性,认识到同一个圆中半径、直径、半径和直径的关系,体会圆的本质特征及圆心和半径的作用,会用圆规画圆。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动手实验、拼摆操作等实践活动,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体会“化曲为直”的思想。结合欣赏与绘制图案的过程,体会圆在图案设计中的应用,能用圆规设计简单的图案,感受图案的美,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
2.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能利用百分数的有关知识或运用方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经历运用平移、旋转或作轴对称图形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能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结合欣赏和设计美丽的图案,感受图形世界的神奇。
4.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及其与除法、分数的关系。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5.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感受复式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有效地表示数据。
6.学生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并画出草图。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改变,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三、教学重难点
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动手实验、拼摆操作等实践活动,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体会“化曲为直”的思想。
2、结合具体的情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
4、能利用百分数的有关知识或运用方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5、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或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能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换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6、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及其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7、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8、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9、能根据需要选择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有效地表示数据。
10、能读懂简单的复式统计图,根据统计结果做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与同伴进行交流。
11、能根据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5个正方体组合),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
12、能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重视教学情景的创设,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加强学生的操作活动,帮助学生建立有关的数学概念。
2、重视直观教学,充分发挥教具、学具的作用,让学生充分经历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主动建构数学知识;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数学,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3、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独立思考、探索和构建自己的数学意义,让学生有机会讨论交流彼此的想法,体验探究的乐趣;恰当、适时地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加强估算(测)能力的培养,鼓励解决问题策略与算法的多样化。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注重学生对计算过程和方法的理解,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与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5、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注重学生课堂倾听能力和独立作业等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6、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提供可以促进不同学生共同进步的机会,让所有的学生都能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7、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加强理论学习),提升教学理念和改进教学方法,正确处理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全体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8、加强教研活动,以教学改革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注重与其他数学教师的交流,做到取长补短。
教学目标:
1、理解比的意义,学会比的读写法,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及求比值的方法。
2、弄清比与除法、分数的联系,明确比的后项不能为0的道理,同时懂得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3、通过主动发现的讨论式学习,激发合作意识,培养比较、分析、抽象、概括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
比的意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三支红粉笔、 五支白粉笔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理解意义
1、师:同学们,我们刚刚过完国庆节,你知道今年10月1日是祖国几周岁的生日吗?56年前的10月1日,五星红旗第一次在天安门广场上冉冉升起,让每一位中国人为之自豪。但你们知道吗,我们的国旗中还隐藏着很多有趣的数学问题呢!
出示出一面国旗:
3、判断:小强身高1米,他的爸爸身高173厘米,小强和爸爸身高比是1∶173。
明确:同类量相比单位名称要相同。
四、总结全课,拓展延伸
1、去年奥运会中国女排在首场比赛中以3∶0击败了美国队,打出了我国的女排风采。这里的3∶0表示什么意思?它和我们今天学习的比相同吗?为什么?
强调:这里的3∶0是表示两个队各赢了几局,不是相除关系,而今天学的比是指两个数的相除关系。
2、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3、你知道吗?公元4世纪希腊数学家欧多克斯,利用线段找到了世界上最美丽的几何比——黄金分割,它的比值大约是0.618,比大约为2∶3。
介绍:黄金割应用非常广泛,国旗的宽与长的比是2比3,接近黄金分割,现在你们知道五星红旗为什么这么美观了吧!
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用到黄金分割:
T型台上选模特也要求模特的身长与腿长的比符合黄金分割。
理发师也将黄金分割运用到发型设计中去。
……
课后同学们还可以去调查。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那你有没有为了一个问题而去做过一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儿童与发明”,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文中注音的生字,借助工具书理解课文中生字新词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自主搜集有关的发明故事,通过阅读与交流了解发明与儿童的生活密切相关。
4、通过自读课文、自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及各部分的内容,体会表达的条理性及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通过阅读与交流文本了解发明与儿童的生活密切相关,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观察和思考生活,敢于创新、敢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时间:
一课时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板书课题。
1、(教师播放奥运录像片段)师:同学们,这个场面你看到过吗?谁能说说开幕式上的这些画面给世界展示的是什么主题?(四大发明)
2、师:奥运会开幕式向全世界人民展示了中国的四大发明。今天,我们这节课就从儿童一些小发明说起。(出示课题)
二、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边听录音,边看课文,注意读音。
(2)轻声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①看拼音读准字音;
②想办法记住字形;
③联系句子想想意思;
(3)检查指导
(4)读通课文。
①指名朗读课文,注意纠错。
②放声自由朗读。说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三、再读课文,理解感悟
课件出示中心话题
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中介绍了几种与儿童发明有关的发明?
1、自读自悟。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自主读文,交流感受。这是篇略读课文,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先引导学生自读通读课文,,交流疑问,并进行自主解决,教师适当点拔。)
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1、通过学习这篇课文给你最强烈的感受是什么?
2、出示课前搜集的有关发明与儿童的小故事,在小组讲一讲,并谈一谈自己的认识。
3、师小结:课文为我们列举了五个事例说明许多发明的奇迹都源自儿童的需要、奇想与发现,只要大家善于观察、发现、你也能成为小发明家。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每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电话的发明》,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了解贝尔研究和发明电话的过程,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2.了解电话进入人们的生活后,给人们带来的便利。
3.在阅读中想像贝尔搞实验研究的艰苦状况,懂得科学探索之路是伟大的。
〖教学重点〗
通过阅读,了解“贝尔是怎样研究和发明电话的”。
〖教学难点〗
了解电话的发明过程,感悟贝尔热爱科学、刻苦钻研、勇于实践的精神。
〖课堂实录〗
师:同学们,上几节课我们了解到了古时候人们传递讯息的方式。现在人们又用什么来传递信息呢?
生(七嘴八舌):邮件、传真、电报、传呼机、电话、手机……
当学生讲到电话时,师随即在黑板上画了一台电话。
师:今天咱们有幸请到“电话先生”来咱们课堂上作客,欢迎吗?
(学生鼓掌)
师走到一生面前(微笑):老师听出来了,你的巴掌拍得最响,我得采访采访你。
生1:我很感谢电话先生,他让我和在外地工作的爸爸能经常联系。
师:嗯,电话先生用他的神奇魔力,缩短了两地之间的距离,让亲人的心靠得更近。电话还给大家帮过哪些忙?
生2:有一次,我忘记抄作业了,我打电话向同学询问就知道了,不用亲自跑去,电话真方便!
生3:爸爸妈妈不在家时,我只要打个电话,“德克士”的阿姨就会把香喷喷的外卖送到家里。
师:是呀,电话叔叔还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很多便利。
生:出现火灾时我们可以拿起电话拨119,家有病人需要急救还可打95950。
师:危难时候电话叔叔还能化险为夷,抢救生命的本领,真了不起!
你有问题想问问它吗?
生:我想知道是谁发明了你?
生:我想知道发明你的科学家是个什么样的人?
生:他为什么能发明你?
师俯身向电话“倾听”后说:电话先生说大家提出的都不是难题,希望你们自己从课文中找到答案。
(学生自由读文,整体感知课文大意。)
师:能解决刚才自己提出的问题吗?
生:我知道了电话的发明人是亚历山大?贝尔。
师:那他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举手的学生不足10人)
师不露声色地说:先不急,在大家做介绍之前,能先给我一个机会,说说我所了解的贝尔吗?
生:好!
师根据课前收集、准备的资料向学生介绍:亚历山大?贝尔是英国人。他从小就好动脑筋,15岁时,他大胆改良了水推磨,22岁时,他为有残疾的人发明了助听器,而发明电话的时候他还不到30岁……他的一生获得了三十项发明专利!
(听了老师的介绍,学生们唏嘘不已)
师趁热打铁地说:“你们还想进一步了解这位了不起的发明家吗?”
生(异口同声):想!
师:让我们再到课文中去寻找发明家贝尔留下的足迹。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并且开始拿起笔作勾画和简单批注、和合作伙伴讨论交流,师巡视了解学情。)
生自由起来汇报:
生1:我认为贝尔是个喜欢钻研、勇于探索的人。
师:说说你的见解。
生1:我是从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就看出来的。实验过程中的一个小现象也能引起他的关注,接着还进行了大胆设想和亲身实践。真了不起!
师:是呀,一个偶然的发现都能使他产生那么大胆而新奇的设想。真和他那喜欢钻研、乐于探索的个性分不开。(随即写下――偶然发现、大胆设想)
生2:我认为贝尔是个坚持不懈的人。
师:你是怎么体会到的?
生2:他光设计一台电话样机就用了两年的时间。这样的耐心是我们常人所不具备的。
生3:而且在这两年中他和他的伙伴还经历了许多次的失败,他都没有放弃,所以我觉得贝尔还是个不言放弃的人。
师:你们说得真好,遇到困难,他不放弃;面对失败,他不退缩。反复的研究让他向成功又迈进了一步。(相机板书――反复实验)
生4:我觉得贝尔还是个严谨、认真的人,通过这几句我感受到了:为了检验通话效果,贝尔守着电话的一端……样机做好了,他还要亲自测试效果,真是一丝不苟呀!
生5:对!读第五自然段我也看出来了,样机实验不成功他还研究新方法改装电话机呢。
师:嗯,从他身上我们看见了一位科学家应该具备的刻苦钻研的精神。(板书――刻苦钻研)
生6:我感觉到贝尔很有科学献身精神和忘我的工作态度。你看,实验过程中,他被硫酸烫伤,多痛呀!可当他知道实验成功时就什么都给忘了。
师:你想得非常充分。
生7:我还想说:贝尔,你真是个对人类有贡献的人,因为:从此,电话进入了人们的生活,给我们带来多么大的便利呀!我们真要谢谢你。
师:说得太棒了!现在,你们知道第一台电话是怎么研究和发明出来的了吗?
生:知道!
师:给你的同桌介绍介绍,好吗?
(生根据师板书:偶然发现――大胆设想――反复研究――刻苦钻研――取得成功。组织语言,进行介绍。)
(出示贝尔像)
师:虽然这位了不起的发明家已经远离了我们,可他的一件件伟大发明已经走进我们的生活,离我们很近很近……此时此刻,你一定有千言万语想对他说吧,拿起手边的“电话”,把你想说的告诉他好吗?(生用手模拟电话,自我表达。)
作为一小学位老师,我们要让同学们听得懂我们所讲的内容。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我想发明……”,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想发明……
教学目标:
1、灵活运用识字方法学会学会12个生字及新词。体会汉字音、形、义三位一体的特点,感受汉字的形体美。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初读课文和检查字词,可以消除学生读书障碍,使学生读正确。但以往教学常常因为检查字词切断了理解课文内容的感情线。因此,本课设计这一环节时,注意将重点词汇融入在课文内容之中。本课的语言十分优美、生动,非常适合朗读。但孩子在自读的过程中,就可以体会到一些课文中描绘的情与景。因此,教学设计要重在朗读与感悟,避免过多分析。师生在课文描绘的情与境中交流自己的感受,师生之间,读者与作者之间产生共鸣,课堂上师生共同体味着人在自然中的快乐与自由。整节课下来,消除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感。教师与学生交流的语言、语气无不体现新型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课文创造的情境中感受“学习语文真快乐”。
教学重点:
读课文,了解内容,产生对科学幻想的兴趣和想要发明的愿望。
教学难点:
1、能够结合课外知识,说说自己想发明些什么和有什么用处,然后写下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在对课文的学习过程中,利用生字表初步识字,正确认读字词,正确读文,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能够在朗读中融入自己的感情。
教学重点:
读课文,了解内容,产生对科学幻想的兴趣和想要发明的愿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想发明……》看到课题你想到什么?(困)
生汇报:爱迪生发明电灯……
理解发明的含义:服务人类,对人类有益,帮助人类解决困难。
二、新授:
1、汇报预习内容。
1)生字、词的记忆理解:馆、尘、染易错。
2)自然段的理解。
3)同桌读课文,填写107页的表格。
4)指名汇报。
三、再读课文
说说读完课文你有什么感受?你想发明什么,那我们默读一遍课文,把你觉得很有趣的句子画出来,画完自己放声读一读。
体会每个人发明的用处。
四、质疑。
五、作业:抄写生字组词,熟读课文。
反思:本篇课文生字较多,生字的笔画也较多,所以要求学生在学习生字时要格外的用心,但是从课上的检查情况来看,有好几名学生没有完成预习作业,导致课上的学习效率不高。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内容,产生对科学幻想的兴趣和想要发明的愿望。
教学难点:能够结合课内外知识,说说自己项发明什么和他有什么用处,然后写下来。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默读课文
回忆课文中讲了谁的,什么发明?(困)
二、新授:
1、再读你喜欢的发明,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一发明?
2、汇报
1)读“科学树不但可以减少空气中的污染,而且还给市区增加了新的景观。”
理解“减少……增加”的含义。
2)用“减少……增加……”说句话。
3)填空:
科学数能够能够还能够
科学树可以可以还可以
3、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法?
4、自由发言,并出主意解决生活中的难题。
5、你能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吗?
6、小结:我们只要有好的创意,加以尝试就能有好的发明。“……”很多的发明靠每一个去
尝试实现。
作业:1、造句2、填空3、写一个你的设计发明
板书设计:29、我想发明……
表哥人行道自动化方便环保
表妹电动垃圾箱方便环保
我种植科学树美化、净化环境
反思:通过本课的学习,在完成课后一题时,可以看出学生的概括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通过学生的自学,有大部分学生能够较好的完成本题。
教学分析:
教材分析
课文讲述了不锈钢的发明经过,虽然初衷与结果不相吻合,但这项鈥溚岽蛘赔€澋姆⒚鳎庖迦词种卮蟆?/p>
学情分析
学生对科学存有浓厚的兴趣。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理解和朗读能力。
3、激发学生对科学事业的崇敬与热爱。
教学重、难点:
1、在阅读中了解和复述不锈钢发明的过程。
2、感悟作者表达准确、语言简洁的写作方法。
教学方法:
讨论法。
第一课时
一、引入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导入新课
(1)可以从资料入手,请学生介绍搜集的有关不锈钢的资料。
(2)初读课文
一是请学生自由读课文,强调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二是请学生把课文中出现的生词用笔划出来,读一读。
三是说说不锈钢的发明过程。
(3)深入精读
了解不锈钢的特点、主要成分及用途。
了解不锈钢的发明过程。
理解鈥溚岽蛘赔€澋囊馑肌?/p>
回归全文。
可以引导学生小结,说说从不锈钢的发明过程中想到里什么。
板书设计:
防腐 耐高温
不锈钢的发明 发明过程
歪打正着的世界发明
第二课时
一、积累内化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课本上写下自己的阅读感受,三言两语即可。
二、迁移练习
1、识字写字
要注意把写字指导到位。
鈥溨吴€澮佳脞€溡扁€澢稹⑩€溑碘€澋亩烈粢既贰?/p>
2、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加点词语在表达方面的作用。
3、除了课后出示的两个句子外,还可以引导体会其他句子。
布诺雷本来是研制枪膛用钢,结果研制出了不生锈的钢,所以,人们戏称不锈钢是布诺雷鈥溚岽蛘赔€澋囊幌罘⒚鳌?/p>
三、语文实践
阅读发明家的故事。
四、作业
板书设计:
防腐 耐高温
不锈钢的发明 世界发明
发明经过
我想发明……
教学目标:
1、灵活运用识字方法学会学会12个生字及新词。体会汉字音、形、义三位一体的特点,感受汉字的形体美。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初读课文和检查字词,可以消除学生读书障碍,使学生读正确。但以往教学常常因为检查字词切断了理解课文内容的感情线。因此,本课设计这一环节时,注意将重点词汇融入在课文内容之中。本课的语言十分优美、生动,非常适合朗读。但孩子在自读的过程中,就可以体会到一些课文中描绘的情与景。因此,教学设计要重在朗读与感悟,避免过多分析。师生在课文描绘的情与境中交流自己的感受,师生之间,读者与作者之间产生共鸣,课堂上师生共同体味着人在自然中的快乐与自由。整节课下来,消除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感。教师与学生交流的语言、语气无不体现新型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课文创造的情境中感受“学习语文真快乐”。
教学重点:
读课文,了解内容,产生对科学幻想的兴趣和想要发明的愿望。
教学难点:
1、能够结合课外知识,说说自己想发明些什么和有什么用处,然后写下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在对课文的学习过程中,利用生字表初步识字,正确认读字词,正确读文,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能够在朗读中融入自己的感情。
教学重点:
读课文,了解内容,产生对科学幻想的兴趣和想要发明的愿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想发明……》看到课题你想到什么?(困)
生汇报:爱迪生发明电灯……
理解发明的含义:服务人类,对人类有益,帮助人类解决困难。
二、新授:
1、汇报预习内容。
1)生字、词的记忆理解:馆、尘、染易错。
2)自然段的理解。
3)同桌读课文,填写107页的表格。
4)指名汇报。
三、再读课文
说说读完课文你有什么感受?你想发明什么,那我们默读一遍课文,把你觉得很有趣的句子画出来,画完自己放声读一读。
体会每个人发明的用处。
四、质疑。
五、作业:抄写生字组词,熟读课文。
反思:本篇课文生字较多,生字的笔画也较多,所以要求学生在学习生字时要格外的用心,但是从课上的检查情况来看,有好几名学生没有完成预习作业,导致课上的学习效率不高。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内容,产生对科学幻想的兴趣和想要发明的愿望。
教学难点:能够结合课内外知识,说说自己项发明什么和他有什么用处,然后写下来。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默读课文
回忆课文中讲了谁的,什么发明?(困)
二、新授:
1、再读你喜欢的发明,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一发明?
2、汇报
1)读“科学树不但可以减少空气中的污染,而且还给市区增加了新的景观。”
理解“减少……增加”的含义。
2)用“减少……增加……”说句话。
3)填空:
科学数能够能够还能够
科学树可以可以还可以
3、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法?
4、自由发言,并出主意解决生活中的难题。
5、你能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吗?
6、小结:我们只要有好的创意,加以尝试就能有好的发明。“……”很多的发明靠每一个去
尝试实现。
作业:1、造句2、填空3、写一个你的设计发明
板书设计:29、我想发明……
表哥人行道自动化方便环保
表妹电动垃圾箱方便环保
我种植科学树美化、净化环境
反思:通过本课的学习,在完成课后一题时,可以看出学生的概括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通过学生的自学,有大部分学生能够较好的完成本题。
一个优质课堂,就是老师在讲学生在答,讲的知识都能被学生吸收。老师需要做好课前准备,编写一份教案。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李约瑟:发明与发现的国家”,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李约瑟《发明与发现的国家》全文阅读
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科学史是人类文明史中一个头等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这一认识的发展过程中,西欧人很自然地会从现代的科学技术来回溯过去,认为科学思想的发展起源于古代地中海各民族的经验和成就。我们可以从现有的大量文献中看到希腊和罗马的思想家、数学家、工程师和自然界的观察者们所奠定的基础。一些早期的著作,例如威廉·休厄尔1837年所著的《归纳法科学发展史》,全都不自觉地透露出,作者们甚至连其他民族在人类认识自然环境的历程中同样有所贡献这一事实也不知道。以后,人们才比较清楚地认识到,现在的比较成熟的科学思想,曾经受惠于古代埃及人的开拓工作,受惠于肥沃的新月地带各民族,如苏美尔人、巴比伦人、赫梯人等等的辛勤劳动,并对这些史实进行研究。由于环境的关系,欧洲人从麦伽塞因斯时代到麦考来时代都一直和印度的文化有着密切的接触。部分是由于这个原因,人们才能对印度人的成就作出比较公正的评价(这种评价还是很不够的),不过,在这里存在着许多年代学方面的困难问题,使人们仍然看不到一幅清晰的图景。至于远东的文明、特别是其中最古老而又最重要的中国文明对科学、科学思想和技术的贡献,直到今天还仍然为云翳所遮蔽,而没有被人们认识到。
我们有许多问题需要讨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即在古代和中古代,中国人对于科学、科学思想和技术的发展,究竟作出了什么贡献?虽然自从耶稣会传教士在17世纪初叶来到北京以后,中国的科学就已经逐步融化在现代科学的大熔炉之中,但是,人们仍然可以问:中国人在这以后的各个时期里有些什么贡献?中国的科学为什么会长期大致停留在经验阶段,并且只有原始型的或中古型的理论?如果事情确实是这样,那末,中国人又怎么能够在许多重要方面有一些科学技术发明,走在那些创造出著名的“希腊奇迹”的传奇式人物的前面,和拥有古代西方世界全部文化财富的阿拉伯人并驾齐驱,并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保持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中国在理论和几何学方法体系方面所存在的弱点,又为什么并没有妨碍各种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的涌现?中国的这些发明和发现往往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特别是在15世纪之前更是如此(关于这一点可以毫不费力地加以证明)。欧洲在16世纪以后就诞生出现代科学,这种科学已被证明是形成近代世界秩序的基本因素之一,而中国文明却没有能够在亚洲产生出与此相似的现代科学,其阻碍因素又是什么?从另一方面说,又是什么因素使得科学在中国早期社会中比在希腊或欧洲中古社会中更容易得到应用?最后,为什么中国在科学理论方面虽然比较落后,但却能产生出有机的自然观?这种自然观虽然在不同的学派那里有不同形式的解释,但它和现代科学经过机械唯物论统治三个世纪之后被迫采纳的自然观非常相似。这些问题是本书想讨论的问题的一部分。
在一些普通文献中,我们可以看到两种相互矛盾的倾向。17世纪的耶稣会传教土所传出来的古代中国传说时代的纪年表至今仍然在起作用,它使人们把过多的东西看作是东亚发明的。而在另一方面,却又存在着另外一种截然相反的倾向,认为任何一种重要的发明或发现都绝对不可能在欧洲以外的任何地方诞生。在我写这一章的几天前,一个正在拍一部陶器制造史的科教片的电影制片人写信来征求我的意见,他认为陶工用的旋盘是中国人发明的。可是这种工具早在黑陶制作工匠以及后来的中国商代人使用它们之前1500年,苏美尔人就已经知道了。与此相似,在过去几年当中,有一些谈到晚期物理学、工程学和制陶业的某些方面的历史的论文,也由于与传说的资料不一致,而被人们不公平地忽视了。反之,在一部1950年出版的关于工艺史的著作中,作者则没有把一些明明是属于中国人的成就归功于中国人,例如,关于中国人最先认识到磁极性、发明火药以及最早制造铸铁等等,在这部著作中都只字不提。中国科学工作者本身,也往往忽视了他们自己祖先的贡献,例如,1952年在北京出版的一部介绍地植物学找矿法的佳作,就没有提到这种技术早在梁代(公元6世纪)就已开始应用。因此,本书的宗旨应当是使所有这一切都摆脱不一的传闻和“公认的看法”的束缚。
由于现代科学是从17世纪在欧洲兴起的那个运动中诞生的,因此也许有人在评价过去的科学和技术时,会以它是否曾对这个运动作出过直接贡献来作为标准。中国的发现和发明在这一方面的贡献实际上究竟有多大,还有待研究。可是,即使假定研究的结果证明中国在这方面并未作出什么贡献,那末,是不是有任何理由贬低研究中国的发明创造的价值呢?不管怎样,事情是已铸定了的:世界只有一个。全世界人民必须共同生活在这个由于飞机和无线电的发明而日益缩小的世界内。如果一个人了解其他民族的文化先驱者们的成就能像了解他们自己的文化先驱者们的成就那样清楚,那他就必定只能对其他民族的成就给予应有的了解和赞赏。我们现在是生活在一种新的大同世界的黎明时期。假使人类能战胜那些掌握着空前未有的强权而不负责任的人们所带来的危机,那末,大同世界的观念便能把一切国家的劳动人民团结成一个共同的、合作的社会。这座大厦的柱石就是相互间的谅解。
今天,虽然有一些“白种人”可能已经放下他们的“包袱”,甚至把它忘记了,然而,难道就没有一些欧洲人,当他们看到现代科学技术已使整个世界的面貌发生了变化的时候,会常常情不自禁地对自己说,归根结底,这一切毕竟是从欧洲的伽利略和凡萨里乌斯开始的,从而得出欧洲人得天独厚的结论吗?这种看法必须加以有益的纠正。在人类了解自然和控制自然方面,中国人是有过贡献的,而且贡献是伟大的。像伽利略和凡萨里乌斯等一类人物之所以都出在欧洲,很可能完全不是因为欧洲人有什么内在的优越性,而是由于欧洲有一些有利的环境因素,而这些有利因素过去没有也不能够在其他民族的不同的地理背景以及受其影响的不同社会进程中起作用罢了。无论如何,这个问题是值得探讨的。目前,有一点是肯定的:没有一个民族或一个多民族集体曾经垄断过对科学发展所作出的贡献。各个民族的成就,应该由全世界人民携起手来共同赏识,纵情歌颂。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那么教案怎样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他发明了什么》课文”,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瓦特发明了蒸汽机,爱迪生发明了电灯泡,贝尔发明了电话,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但是有一个人发明的东西,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话还得从二百年前说起。
18世纪以前,毛瑟枪算是一种十分复杂的机械装置,每一支毛瑟枪都是铁匠师傅自己一件件打制零件,自己安装的。每一个零件的大小尺寸并不完全一样,如果哪一个零件坏了,只能请铁匠师傅再按原来零件的大小打制一个。
1797年,美国独立不久,为了扞卫主权,要与外国作战,政府需要定制4万多支毛瑟枪。按那时的制造工艺,4万支枪可是个不小的数字。时间紧迫,到哪里去找那么多铁匠呢?
有一位叫惠特尼的青年挺身而出,说他可以制造出来。许多人都说惠特尼是个不知深浅的骗子,没有人相信他有这个能力。情急之下,惠特尼决定向人们展示他的办法。
惠特尼请大家到他的工石参观,杰斐逊总统也去了。
厂房里摆了几堆零件。惠特尼请总统和随从们按顺序从每堆零件里取出一个零件。接着他指导大家,把取出的零件组装起来。一时间,厂房里展开了组装毛瑟枪的竞赛。不一会儿,所有人都组装好了一支毛瑟枪。
原来,惠特尼事先让工人分别制造了毛瑟枪的每一种零件,每种零件形状大小都相同。这样做有三个好处:零件制造起来简便,可以批量生产;组装简便,可以从各种零件中随便抽取,不存在两种零件不能配合的情况;修理简便,某个零件坏了,从那堆零件中随便拿一个换上就行了,不用别外打制。
听了惠特尼的介绍,杰斐逊总统非常高兴,当即命令下属与惠特尼签订了生产合同。
你知道惠特尼发明了什么吗?枪不是他发明的,造枪的技术不是他发明的,他甚至连一个零件也没发明。惠特尼发明的,是一种方法标准化:成批生产同一标准的零件,然后统一组装成成品,使原来只能一个个生产的物品,变成批量化生产了。
只有标准化的产品,才能快速大量生产,广泛使用。在后来的二百年里,现代大工业生产都实行了标准化。有些工厂,也变成只生产标准化零件的单位了。现在,比如说你到五金店买了一个四号螺栓,这个规格的螺栓不但可以用在你的自行车上,还可以用在你家的缝纫机上,甚至可以用在搅拌机、洗衣机上,并且在全世界通用。
惠特尼的发明多奇妙啊!它启发我们,发明不只表现在有形的物品上,还表现在科学的方法上。
《万能胶水发明记》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高中美术万能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52424.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