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大家都在十分严谨的想教案课件。只有规划好教案课件计划,新的工作才会更顺利!你们清楚有哪些教案课件范文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2019年八年级数学下册优秀教案全集”,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1.1等腰三角形
第1课时三角形的全等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1.复习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及相关性质;
2.理解并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及推论,能够运用其解决简单的几何问题.(重点,难点)
一、情境导入
探究:如图所示,把一张长方形的纸按照图中虚线对折并减去阴影部分,再把它展开得到的△ABC有什么特点?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
【类型一】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如图,已知∠1=∠2,则不一定能使△ABD≌△ACD的条件是()
A.BD=CD
B.AB=AC
C.∠B=∠C
D.∠BAD=∠CAD
解析:利用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ASA,SAS,AAS对各个选项逐一分析即可得出答案.A.∵∠1=∠2,AD为公共边,若BD=CD,则△ABD≌△ACD(SAS);B.∵∠1=∠2,AD为公共边,若AB=AC,不符合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不能判定△ABD≌△ACD;C.∵∠1=∠2,AD为公共边,若∠B=∠C,则△ABD≌△ACD(AAS);D.∵∠1=∠2,AD为公共边,若∠BAD=∠CAD,则△ABD≌△ACD(ASA);故选B.
方法总结: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SSS、SAS、ASA、AAS.要注意AAA、SSA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必须有边的参与,若有两边一角对应相等时,角必须是两边的夹角.
【类型二】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如图,△ABC≌△CDA,并且AB=CD,那么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1=∠2B.AC=CA
C.∠D=∠BD.AC=BC
解析:由△ABC≌△CDA,并且AB=CD,AC和CA是公共边,可知∠1和∠2,∠D和∠B是对应角.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相等,因而前三个选项一定正确.AC和BC不是对应边,不一定相等.∵△ABC≌△CDA,AB=CD,∴∠1和∠2,∠D和∠B是对应角,∴∠1=∠2,∠D=∠B,∴AC和CA是对应边,而不是BC,∴A、B、C正确,错误的结论是D.故选D.
方法总结: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根据已知条件正确确定对应边、对应角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探究点二:等边对等角
【类型一】运用“等边对等角”求角的度数
如图,AB=AC=AD,若∠BAD=80°,则∠BCD=()
A.80°B.100°
C.140°D.160°
解析:先根据已知和四边形的内角和为360°,可求∠B+∠BCD+∠D的度数,再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B=∠ACB,∠ACD=∠D,从而得到∠BCD的值.∵∠BAD=80°,∴∠B+∠BCD+∠D=280°.∵AB=AC=AD,∴∠B=∠ACB,∠ACD=∠D,∴∠BCD=280°÷2=140°,故选C.
方法总结:求角的度数时,①在等腰三角形中,一定要考虑三角形内角和定理;②有平行线时,要考虑平行线的性质: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③两条相交直线中,对顶角相等,互为邻补角的两角之和等于180°.
【类型二】分类讨论思想在等腰三角形求角度中的运用
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等于30°,求它的顶角的度数.
解析:本题可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解,由于本题中没有明确30°角是顶角还是底角,因此要分类讨论.
解:①当底角是30°时,顶角的度数为180°-2×30°=120°;
②顶角即为30°.
因此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度数为30°或120°.
方法总结:已知的一个锐角可以是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也可以是底角;一个钝角只能是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分类讨论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探究点三:三线合一
【类型一】利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进行计算
如图,在△ABC中,已知AB=AC,∠BAC和∠AC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D,∠ADC=125°.求∠ACB和∠BAC的度数.
解析: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可得AE⊥BC,再求出∠CDE,然后根据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求出∠DCE,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出∠ACB,再根据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列式进行计算即可求出∠BAC.
解:∵AB=AC,AE平分∠BAC,∴AE⊥BC.∵∠ADC=125°,∴∠CDE=55°,∴∠DCE=90°-∠CDE=35°.又∵CD平分∠ACB,∴∠ACB=2∠DCE=70°.又∵AB=AC,∴∠B=∠ACB=70°,∴∠BAC=180-(∠B+∠ACB)=40°.
方法总结:利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进行计算,有两种类型:一是求边长,求边长时应利用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上的中线与其他两线互相重合;二是求角度的大小,求角度时,应利用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平分线或底边上的高与其他两线互相重合.
【类型二】利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进行证明
如图,△ABC中,AB=AC,D为AC上任意一点,延长BA到E使得AE=AD,连接DE,求证:DE⊥BC.
解析:作AF∥DE,交BC于点F.利用等边对等角及平行线的性质证明∠BAF=∠FAC.在△ABC中由“三线合一”得AF⊥BC.再结合AF∥DE可得出结论.
证明:过点A作AF∥DE,交BC于点F.
∵AE=AD,∴∠E=∠ADE.
∵AF∥DE,∴∠E=∠BAF,∠FAC=∠ADE.
∴∠BAF=∠FAC.
又∵AB=AC,∴AF⊥BC.
∵AF∥DE,∴DE⊥BC.
方法总结:利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得出结论时,先必须已知一个条件,这个条件可以是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可以是底边上的中线,也可以是顶角的平分线.解题时,一般要用到其中的两条线互相重合.
三、板书设计
1.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
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边对等角
3.三线合一:在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上的高、中线、顶角的平分线中,只要知道其中一个条件,就能得出另外的两个结论.
本节课由于采用了动手操作以及讨论交流等教学方法,有效地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了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与感悟,因而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较好,学生对所学的新知识掌握较好,达到了教学的目的.不足之处是少数学生对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性质理解不透彻,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和作业中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八年级数学下册《函数》教案
八年级数学下册《函数》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正比例函数的意义;识别正比例函数,根据已知条件求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或比例系数。
过程与方法: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引入正比例函数,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细心、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同时渗透热爱大自然和生活的教育。
教学重点:识别正比例函数,根据已知条件求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或比例系数。
教学难点:理解正比例函数的意义。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2006年7月12日,我国著名运动员刘翔在瑞士洛桑的田径110米栏的决赛中,以12.88秒的成绩打破了尘封13年的世界纪录,为我们中华民族争得了荣誉.
(1)刘翔大约每秒钟跑多少米呢?
刘翔大约每秒钟跑11012.88=8.54(米).
(2)刘翔奔跑的路程s(单位:米)与奔跑时间t(单位:秒)之间有什么关系?
假设刘翔每秒奔跑的路程为8.54米,那么他奔跑的路程s(单位:米)就是其奔跑时间t(单位:秒)的函数,函数解析式为s=8.54t(0t12.88).
(3)在前5秒,刘翔跑了多少米?
刘翔在前5秒奔跑的路程,大约是t=5时函数s=8.54t的值,即s=8.545=42.7(米).
教师活动:教师用多媒体呈现问题,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并解答.
教师重点关注:学生能否顺利写出y与x的函数关系式.注意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设计意图:
通过刘翔这一实际情境引入,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和数学密不可分,向学生渗透热爱运动、努力拼搏的精神。
同时发展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提取有用的数学信息,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
(二)、观察思考、归纳概念
问题1:
下列问题中的变量对应规律可用怎样的函数表示?请指出函数解析式中的常数、自变量和自变量的函数.
(1)圆的周长l随半径r的大小变化而变化;
(2)铁的密度为7.8g/cm3,铁块的质量m(单位:g)随它的体积V(单位:cm3)的大小变化而变化.
(3)每个练习本的厚度为0.5cm,一些练习本摞在一起的总厚度h(单位:cm)随这些练习本的本数n的变化而变化;
(4)冷冻一个0℃物体,使它每分下降2℃,物体的温度T(单位:℃)随冷冻时间t(单位:分)的变化而变化.
教师活动:教师多媒体呈现上述四个实际问题.
学生活动:学生独立解答,解答后小组交流,出代表进行反馈.
教师要重点关注:(1)题中学生易将写成.(4)题中每分钟下降2℃应记为-2℃,避免学生将写为.关注学生能否准确找出中的常量.
设计意图:
通过指出常数、自变量、自变量的函数,对函数的概念进行回顾,从而为后续环节找正比例函数的共同点建立生长点.
通过对实际问题讨论,使学生体验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过程.
问题2:
教师活动:将上表中的前四个函数进行比较,思考:四个函数有什么共同特点?
学生活动:观察、思考.小组交流,分析、归纳共同特点,出代表反馈.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表现,通过引导、点拨,使学生比较、观察得出共同点.教师根据学生的表述板书:
共同点:常数自变量.
学生阅读教材正比例函数的概念,
教师板书:
概念:一般地,形如y=kx(k是常数,k0)的函数,叫做正比例函数,其中k叫做比例系数.
教师追问:这里为什么强调k是常数,k0呢?正比例函数y=kx(k0)
的结构特征
①k0
②x的次数是1
学生活动:学生交流、讨论,互相补充.
设计意图:
通过将前四个函数进行比较,是学生通过比较、观察、分析、概括出正比例函数的共同特点,使学生明白正比例函数的特征,从而归纳出正比例函数的概念.
有效地克服了因没有对比直接观察使学生出现的不适性、盲目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等思维能力.
(三)、练习运用,内化概念
判断下列函数是否为正比例函数?如果是,请指出比例系数.
(1)y=8x;:;;;
教师活动:出示上题
学生活动:独立解答,教师巡视.
教师根据学生反馈情况,引导学生根据常数自变量归纳辨别正比例函数要注意的问题.
设计意图:
使学生结合实例深入理解概念的内涵,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四)、针对训练,提升能力
例1(1)若y=5x3m-2是正比例函数,m=。
(2)若y=(3m-2)x是正比例函数,则m的取值范围____.
变式练习1、若y=(m-1)xm2是关于x的正比例函数,则m=
2、已知一个正比例函数的比例系数是-5,则它的解析式为:()3、若WPSOfficeEMF是正比例函数,则此函数的解析式为。
4、某学校准备添置一批篮球,已知所购篮球的总价y(元)与个数x(个)成正比例,当x=4(个)时,y=100(元)。
(1)求正比例函数关系式及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2)求当x=10(个)时,函数y的值;
(3)求当y=500(元)时,自变量x的值。
(五)、小结与作业:
小结: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用你的语言说一说.
作业:
87页课后练习1题、2题.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自己回顾、归纳本节内容,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一次重新梳理,使学生能从整体上对本节内容有一个深刻地认识,使知识内化
六、板书设计
正比例函数
一、正比例函数概念:一般地,形如y=kx(k是常数,k0)的函数,叫做正比例函数,其中k叫做比例系数.
八年级数学下册《矩形的性质》学案分析
八年级数学下册《矩形的性质》学案分析
一、回顾复习: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边:两组对边互相且;
角:对角,邻角;
对角线:互相;
对称性:它是图形(对角线的交点是它的)。
二、新知探究:
1、矩形的定义:有一个内角是的四边形是矩形。
2、矩形的性质探究:
对称性:
矩形既是图形,又是。
边、角:
边:矩形的对边且.
角:矩形的四个角都是.
对角线:
对角线:矩形的对角线互相且.
拓展:对角线的交点到各顶点的距离.
3、已知:四边形ABCD是矩形。求证:AC=BD
证明:
三、知识应用;
1.矩形具有一般平行四边形不具有的性质是:()
A.对角相等B.对边相等
C.对角线相等D.对角线互相平分
2.四边形ABCD是矩形
若已知AB=8,AD=6,则DC=cmAC=OB=
四、课堂小结:
回顾矩形的性质(边、角、对角线、对称性)
五、拓展题:
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矩形OABC的顶点A,C的坐标分别为(10,0)(0,4),点D是OA的中点,点P在BC上运动,当ODP是腰长为5的等腰三角形时,点P的坐标为.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51936.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