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四年级下册《鸡兔同笼问题》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鸡兔同笼”问题的结构特点,掌握用列表法、假设法、解决问题,初步形成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性策略。
2、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逻辑推理能力,体会解题策略的多样性,渗透化繁为简的思想。
3、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不同思路和方法。
教学难点:
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很高兴能跟大家一起度过一堂生动有趣的课。同学们有没有信心能上好这堂课?真棒!请同学们带着你们的信心和热情跟老师一起有进数学广角。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道我国古代非常有名的数学趣题,“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PPT投影展示原题。)这四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抽生回答。(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条脚。鸡和兔各有几只?)(PPT展示今意。)
2、这类题我们把它叫做什么问题好呢?(“鸡兔同笼”问题。)板书。其实,鸡兔同笼问题记载于《孙子算经》一书中,早在1500多年前就有古人在研究它,我们现代人还在研究它,而且还有很多外国人也在研究它。那么这个流传了上千年的问题到底有什么魅力,使得那么多的人乐此不疲地去解决这个问题呢?相信同学们学习了这节课,你们就会揭开这个秘密。老师再问一次大家:你们有没有信心把这节课的内容学好?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活动一:探究用猜测列表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为了便于研究,我们可以先从简单的问题入手,来探讨解决这类问题好吗?出示例1
1、师:请大家读题。思考:从上面数,有8个头,从下面数,有26只脚,分别是什么意思?所求问题是什么?
生:鸡和兔一共有8个头。鸡兔一共有26条腿。求分别有几只?
师:还有补充吗?有两个隐藏条件看谁细心发现了?。
生:鸡有2条腿,兔子有4条腿。鸡和兔一共有8个头。鸡兔一共有26条腿。求分别有几只?师评:他还发现了隐藏条件,审题真细心。
2、列表法
(1)猜想
要求鸡和兔各有几只,咱们不妨猜一猜,好吗?(学生猜)
(2)验证:
到底谁猜对了呢?我们来验证一下。解决问题要有理有据,不能随意猜。我们应该抓住什么样的条件来验证我们的猜测是否正确?首先要知道鸡和兔一共有8只,其次鸡的腿和兔的腿一共有26只,所以我们必须要把鸡的腿和兔的腿加起来看看等不等于26。这两个条件必须同时满足才是正确答案。
现在请同学们拿出你们的表格把你们的猜测的数据按顺序填到表格中并找到正确答案。
鸡8765
兔01
脚1618
学生独立完成表格,之后交流完成情况,出示大屏幕的表格中。
(像这样把我们的猜测按一定的顺序列成表格,这种方法叫列表法)。观察这个表格,你找到答案了吗?答案是怎样的。
活动二:探究用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师:列表的方法可以解决鸡兔同笼问题,但是如果数据很大,会发生什么情况?(繁琐)。有没有其他方法可以解决?请同学们四人一小组探讨一下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可以解决。
设全都是鸡,每只鸡有两只脚
2×8=16(条)8只鸡共长几条脚?
26-16=10(条)表示什么?所有兔子少的脚
4-2=2(条)2表示什么?每只兔子少的脚
10÷2=5(只)兔表示10条脚,每只鸡上添2只脚变成兔子,所以共有5只鸡变成了兔子,因此兔子有5只8-5=3(只)鸡表示总数减兔数等于鸡数
可能还有些同学有点迷糊,我们先做个小游戏。请8位同学上来假设全是鸡,一共有16只脚,多出来了10只脚,每只鸡再加两只脚变成兔子,共有5只鸡变成5只兔子。最后剩下的3只就是鸡。现在大家清楚了吗?在引导学生回顾一遍。先怎么想?假设全是鸡,用总脚数减去鸡的脚数求出它们的相差数是10,再用相差的数除以每只鸡相差的2只脚,就得到了兔的只数,最后用总只数减去兔的只数就是实际鸡的只数。这种方法好吗?给这种方法起个名字,叫什么好呢?假设法。
②:如果假设全是兔,你们会解吗?好这个方法就留给你们课后完成。
小结:同学们,刚才我们用很多方法解决了同一个问题,你觉得这些方法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假设。所以鸡兔同笼问题又叫假设问题。)
3、发散思考、加深理解。
现在我们能用上面的方法解决古人流传下来的问题了吗?
出示:鸡兔同笼,有35个头,94只脚,鸡兔各有几只?
学生独立自主完成
4、小结:现在你能从新总结一下这些方法的优势和适用范围吗?数目比较小时,用列表法。数目比较大时,列表法计算量大,就有局限性,比较麻烦,最好用假设法比较好。用假设法时要特别注意:如果假设是鸡而先求出的就是兔子,如果假设的是兔子那先求出的是鸡,两者相反。
三、巩固练习
课本105页“做一做”的1、2题。
四、课堂总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五、作业布置
课本106页练习二十四第一题
板书设计
鸡兔同笼
列表法
假设法
四年级数学下册《营养午餐》教案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教材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101-102页的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实践与综合运用”是一种新增设的学习内容和形式,内容设置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积累学生的活动经验,提高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通过本节课教学,既要让学生了解营养与健康知识,培养学生运用简单的排列组合、统计等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要运用正确的数学思想方法分析、调配成科学、合理的午餐菜式,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会交流合作。同时让学生懂得科学、合理饮食的重要性,克服偏食、挑食的毛病,养成科学的饮食习惯。
教材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围绕午餐的营养问题设计了几个数学综合应用活动:首先是民主路小学为学生提供的三种午餐菜谱;其次是营养专家介绍了10岁儿童营养午餐的两个基本指标;接着是让学生尝试合理搭配自己喜欢的午餐菜谱,最后通过统计、排列组合,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一方面使学生综合运用简单的排列组合,统计等相关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另一方面通过了解各份菜中热量、脂肪、蛋白质的含量和营养午餐的一些基本指标,促使学生克服偏食、挑食的毛病,养成科学的饮食习惯。
课标解读
总目标是这样阐述的:
1.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积累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等解决简单问题的数学活动经验。
2.在参与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综合实践等数学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3.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4.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
5.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
在学段内容标准中是这样阐述的:
1.经历有目的、有设计、有步骤、有合作的实践活动。
2.结合实际情境,体验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3.在给定目标下,感受针对具体问题提出设计思路、制定简单的方案解决问题的过程。
4.通过应用和反思,进一步理解所用的知识和方法,了解所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获得数学活动经验。
我对课标的理解:课程标准中的这些目标,归结起来实际就是让学生综合运用所掌握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基本活动经验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学情分析
“营养午餐”是学生既熟悉又陌生的一个课题,熟悉的是学生每天都必须接触,陌生的是学生对于什么样的搭配才是合乎营养标准的“营养午餐”还没有达到科学合理的认识,偏食挑食等不良饮食习惯在学生群体中比比皆是。本节课是一节数学活动课,是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源于生活中的数学实践问题。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积累了简单的排列组合、统计、计算等数学知识,具备一定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些是进行综合应用活动的重要基础。本节课,旨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
1.了解营养与健康常识,培养学生运用简单的排列组合、统计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能根据营养专家的建议,运用正确的数学思想方法分析、调配成科学、合理的午餐菜式。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会与他人合作。
3.懂得科学、合理的饮食的重要性,克服偏食、挑食的毛病,养成科学的饮食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运用正确的数学思想方法分析、调配成科学、合理的午餐菜式,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和实践能力。
难点:理解“不低于”、“不超过”的含义。
教学活动
活动步骤(时长)
活动目标(教学目标的分解)
学习活动
(学生活动内容和形式)
指导活动
(教师指导学生活动的内容和方法)
信息技术应用(应用什么技术工具来帮助活动的有效)
教学评价(突出内容与方式)
活动一:
创设情景,提出问题(5分钟)
了解营养与健康常识,懂得科学、合理的饮食的重要性。
1.学生观看对比照片,并提出问题。(预设为何有这么大变化?)
2.学生自由回答问题(可能是由于爱吃)
3.学生试着追问。(预设:怎样饮食才科学?)
1.谈话:这是老师以前的一张照片,和现在老师的样子对比一下,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2.谁能回答这个问题?
3.教师小结变化的原因。(由于不注意科学饮食,所以才变得这么胖)
4.谁还能追问?
5.这是一个相当有价值的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它。(板书课题
1.课件出示以前的照片。
1.学生对老师的身材对比后进行简单的评价,并提出问题、回答问题。
2.教师对学生的分析予以小结,点评。
设计意图
通过教师亲身经历的身材变化,让学生在对比中感知科学饮食的重要性,更能诱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充分调动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活动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30分钟)
1.了解营养与健康常识,培养学生运用简单的排列组合、统计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能根据营养专家的建议,运用正确的数学思想方法分析、调配成科学、合理的午餐菜式。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会与他人合作。
1.学生齐读营养专家的话。
2.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说给小组同学听,各组讨论后汇报。
3.学生自由发表看法。
4.学生分组检验,看看是否符合营养标准,然后在小组里交流,说说你有什么发现?)(可用计算器计算)。
5.学生汇报检验过程、并说说自己的发现。(尽可能荤素搭配方能符合营养标准)
6.学生独立思考配菜,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检验、修改,通过举手表决的方式选出本组最满意的方案来。写好的由汇报员填在黑板上的表格中。
7.学生分工合作,统计全班最喜欢的菜式。
1.究竟怎样吃才有营养,我们一起来听听营养专家是怎么说的?
2.提问:你是怎么理解营养专家的话,的?(营养专家说的“热量不低于2926千焦”中的“不低于”是什么意思?“脂肪不超过50克”中的“不超过”又是什么意思?)
3.谈话:那么谁知道如果我们长期获取的热量和脂肪过多、过少会对我们的身体有什么不良的后果?
4.引导学生按照专家提供的这两条基本的营养标准,检验一食堂师傅推荐的三种菜式,是否符合营养标准。并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5.引导汇报交流发现:怎样配菜才能容易达到这两条标准?
6.根据你的发现,能结合营养专家所说的两条标准,在这些菜中也选择三道菜搭配出符合标准的菜谱来吗?你觉得在配菜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7.引导学生统计全班最喜欢的五道菜式。
1.课件出示营养专家的话。
2.课件出示食堂师傅推荐的三种菜式。
3.课件出示检验结果。
4.课件出示菜谱,及其营养成分。
小组互评对“不低于”“不超过”的理解是否正确。
学生依据专家提供的两条基本的营养标准,判断食堂师傅推荐的三种菜式,是否符合营养标准,并说明理由。
学生互评相互的发现,并提出不同看法。教师对学生讨论结果的合理性予以评价。
学生小组内互评方案,评出最佳方案。
设计意图
这个活动过程的设计我力图充分地把时间与空间还给学生,把探究、交流的权利还给学生,从而让学生在有效的探究过程中充分暴露自己的思维。让学生经历信息的选择与处理的过程,经历观察、猜想、探索、比较、选择、判断、调整、统计等数学活动的过程,从而使学生自己主动参与此活动,并且自己喜欢去验证自己搭配营养午餐的实践活动。
活动三
回顾总结、引申问题(3分钟)
懂得科学、合理的饮食的重要性,使学生克服偏食、挑食的毛病,养成科学的饮食习惯。
1.学生自由对老师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和意见。
2.先相互交流对自身饮食习惯的评价,再全班交流。
1.谈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给老师提一点合理化的建议吗?
2.能再对自己的饮食习惯或身材做个评价并提出改进的措施吗?
学生对老师、同学或自身的身材及饮食习惯进行自评或互评,并提出建议。
设计意图
通过这样的设计使学生学会评价自己和评价别人,通过小结,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个总结式的提高,进一步明确学了知识后自己心中迸出的感悟与想法,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是什么。
活动四
拓展提高、实践应用(2分钟)
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学生课后独立完成作业
教师口头布置课外实践作业。
课件出示实践作业:
1.将全班最喜欢的5种搭配方案,制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2.给父母设计一份科学、合理的午餐或晚餐菜谱。
设计意图
鼓励学生学以致用,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实践是数学知识的延伸,也是数学知识的来源。
板书设计
营养午餐
热量不低于2996千焦脂肪不超过50克
(≥)(≤)
荤素搭配
表格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营养午餐》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根据需要灵活运用口算、估算的方法或利用计算器进行口算。
2、培养学生从繁杂的数据中获取所需要信息的能力。
3、培养学生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的能力。
4、指导学生学以致用,学会健康的生活方式。
教学重点:
运用正确的数学思想方法分析、调配成科学、合理的午餐菜式,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和实践能力。
教学难点:
理解“不低于、不超过”的含义。
教具准备:
展台、课件、午餐配搭表。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引入:同学们,我们每天都要吃饭,午餐在一天的生活相当重要。
问:你们觉得一份什么样的午餐才是最好的呢?
预设:(味道好)、(有营养)..........。
师:今天中午我们食堂给我们准备了许多好吃的菜。(多媒体显示)
荤菜有:猪肉粉条、炸鸡排、土豆牛肉、辣子鸡丁
素菜有:西红柿鸡蛋、香菜冬瓜、家常豆腐、香菇油菜、韭菜豆芽
师:同学们你们今天中午想吃什么菜?是吃荤菜,还是吃素菜、或者荤菜和素菜搭配吃?(生回答,师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回答问题。)
2、每一种菜肴所含的营养价值是不一样的,出示几种菜品所含的热量和脂肪。(课件显示)
师:同学们,一份好的午餐除了满足好吃的要求之外,更要有足够的营养是至关重要的,这是保证我们身体健康的重要条件之一。所以我们要了解营养与健康常识,懂得科学、合理饮食习惯。
那么怎样吃才科学、合理呢?因为我们不是这方面的专家,不知道什么样的午餐才有足够的营养价值?
今天老师与同学们一起来研究营养的午餐。
揭示课题并板书:营养午餐
二、探究营养与健康:
1、展示学生食堂准备的菜谱(课件展示)
师:食堂的师傅根据这些菜谱推出了三种午餐菜谱
出示今天中午学生食堂的三种午餐菜谱:(课件展示)
A炸鸡排猪肉粉条辣子鸡丁
B鸡蛋番茄家常豆腐土豆炖牛肉
C香菇油菜香菜冬瓜韭菜豆芽
师:同学们你会选择哪一种午餐菜谱呢?
2、展示炸鸡排、土豆牛肉、红烧鱼块、鸡蛋西红柿、香菇油菜和韭菜豆芽这等几样炒菜的热量和脂肪:(课件展示)
但怎样搭配的菜谱更符合我们儿童的身长发育的需要呢?一起来听听营养专家怎么说。
3、营养专家指出:(课件展示)
10岁左右的儿童从每餐午饭菜肴中获取的热量应不低于2926千焦,脂肪应不超过50克。
师生共同观看课件,如何判断午餐是否合乎营养标准。营养学家的话中“不低于”是什么意思?(高于或等于“≥”)你是怎样理解的?能举个例子吗?“不超过”呢?(小于或等于“≤”)
教师板书:热量不低于2926千焦耳(中午每餐应获得的热量大于或等于2926焦耳)
≥(大于或等于)
教师板书:脂肪不高于50克(中午每餐应获得的热量小于或等于50克)≤(小于或等于)
4、同学们我们想一想学生食堂给我们提供的三种套餐符合营养标准吗?
小组活动:分别算出三种套餐的热量、脂肪后想一想:午餐符合营养标准吗?(课件展示)
A脂肪超标、B套餐合符标准、C热量不够
三、思考偏胖和偏瘦的原因
师出示偏胖和偏瘦图片,学生思考造成偏胖和偏瘦的原因?
学生观看对比照片,并提出问题。(预设为何有这么大变化?)
(1)谁能回答这个问题?
(2)教师小结变化的原因。(由于不注意科学饮食,所以才造成了儿童偏肥和偏瘦)
四、“营养午餐”设计活动
多媒体展示招聘启事,招聘营养师
学校招聘的是食堂营养师。
师:介绍什么是营养师?
师:刚才我们的同学正确地判断出学校的菜谱有两份不符合营养标准,只有一份菜谱是符合标准的,但是一份菜谱太少,不能满足供应需要。同学们能根据学校提供的这些菜谱当一回营养师吗?搭配出符合营养标准的午餐菜谱吗?
出示挂图:九种菜肴的热量,脂肪和蛋白质含量表。
师:请同学们帮助学校设计营养午餐吧。
学生分小组讨论,设计菜谱。
适时指导:如果你的配菜方案不符合标准,准备怎样调整?(将超标的调低,将不足的调高。)(教师以其中的一个方案为例进行指导)
五:展示自己设计的“营养午餐”
[这是一个开放性的活动,教师在这里罗列了学生所有的配菜方案,请学生对这些菜谱进行解说或者点评,组织学生根据合格的方案选出自己喜欢的五种。]
1、分发事先准备好的调查问卷,请各组同学根据上表,在全部的方案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5种方案。
2、师生根据调查统计的信息,共同分析讨论,得出全班同学最喜爱的五种搭配方案。
六、拓展知识
1、日本小学生的营养午餐
2、水果蔬菜不可少,日日记得“2+3”
肥胖,以前是欧美的问题,现在更多地成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性问题,在中国已经有1800万人发生了肥胖,在香港推出了一个非常好的宣传活动,叫“水果蔬菜不可少,日日记得‘2+3’”(注:2+3指的是每天应进食最少两份水果及三份蔬菜,以改善健康状况,减低患上疾病的机会。)
3、影响少儿健康的十大垃圾食品油炸食品、罐头类食品、腌制食品、加工的肉类食品、肥肉和动物内脏类食物、奶油制品、方便面、烧烤类食品、冷冻甜点、果脯、话梅和蜜饯类食物。
4一日食五色,营养就均衡:饮食中的五色是指食物的五种天然颜色,即白、黄、红、绿、黑。白色是指主食米、面及杂粮,黄色代表各种豆类食物,红色代表畜禽肉类,绿色代表各种新鲜蔬菜和水果黑色代表可食的黑色动植物。
课堂总结:
1、了解营养午餐的一些基本指标,并能搭配出合理的营养午餐;
2、使我克服偏食、挑食的毛病,养成科学饮食习惯;
3、感受数学的生活性、实用性。
教学反思:
板书设计: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四年级下册《将心比心》教案设计”,仅供参考,但愿对您的工作带来帮助。
四年级下册《将心比心》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懂得在生活中与人相处应将心比心。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在上节课,我们知道了哈默用自己的言行维护了个人的尊严,同时也赢得了人们的尊重。今天,我们学习第8课《将心比心》,认识更多值得我们尊重的人。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出示自渎提示:
(1)、课文讲了几件事?这几件事中哪一个是重点?
(2)、画出课文中最让你印象深刻的句子和同学交流,然后多读几遍。
三、细读课文,探究情感
(一)让我们先来交流第一件事:哪些地方让你有了温暖的感觉?
1、句子:“有一次她去商店……松手”。
(1)说说为什么温暖了你的心?
(2)她帮助的是她的亲人和朋友吗?如果你是老奶奶,你心里会怎么想?(学生畅谈到的“真诚帮助,善良”等等中,教师有意提升一下“陌生人”。(面对这样的一位素不相识的陌生人,阿姨也能耐心与真诚地帮助。)
(3)朗读:读出暖暖的感觉。(有一次她去商店走在她前面的一位阿姨推开沉重的大门,一直等到她跟上来才松开手。)
2、句子:“阿姨对老奶奶的话。”
学生自由谈体会。
(是呀,阿姨的心中无时无刻不在牵挂着自己的老母亲,这种纯洁的爱,令你沉浸在温暖之中是吗?)
(二)第二件事:哪些地方让你有了温暖的感觉?
1“一天……涌到嘴边的话”
(1)说说为什么让你感到温暖?
(2)如果你遇到了这样被扎了两针的情况,你会怎么样?
(3)因疼痛而痛哭,埋怨或是责备,但母亲为什么还那么“平静”,难道不疼,你猜猜他当时怎么想?(顺学生的话随机:从哪里看出母亲的敏感、关爱理解别人的心?)
2、“只见……果然成功了”(出示:不要紧,再来一次。)
(1)“不要紧,再来一次”这简短的一句话,是简简单单就能说的出口的吗?为什么让你感到不简单?(已经打了两针了,而且还起了青包,当已经察觉到年轻护士是个新手。)
(2)引读:当年轻护士为母亲扎了两针却没扎进血管时,母亲鼓励她——
当母亲的手被扎的鼓起青包时,母亲仍然鼓励她——
当注视着护士额头上密密的汗珠,母亲分明已经察觉到年轻护士是个新手,有可能面临第三次的失败,她同样鼓励着——
如果我就是母亲,我会这么说——“不要紧,再来一次。”如果你是母亲,你会怎么说——(引言:啊,这是宽慰的说,鼓励的,耐心的……)
(3)你认识到了吗: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
3、“母亲拉着……这段最后”
(1)为什么你的心感到暖暖的?(文章已经是第二次出现”平静”这个词了,当我们把目光聚焦到平静这个词,你体会到母亲对一个孩子的什么感情?)(爱孩子,想着自己的孩子,心里装的都是孩子、关心、无私。)
(2)现在我的心情是温暖的是幸福的,一开始我的心情就这样吗?(不是。原来是抱怨的。)原来想责怪护士的我,因为母亲的话语,而感到温暖和幸福。
四、拓展延伸,加深理解。
过渡:同学们,生活中,我们用理解、宽容与关爱对待一个个陌生人的事例比比皆是。一段默默地祝福,一句轻轻的问候,一次紧紧地依偎,一声深深的安慰。都是“将心比心”的表现,所以文中的阿姨和母亲这样想:
1、阿姨对奶奶的话。(“我的妈妈和您的年龄差不多,我希望她遇到这种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
2、妈妈对护士的话。(“这是我的女儿,和你差不多大小,正在医科大学读书,她也将面对自己的第一个患者。我真希望她第一次扎针的时候,也能得到患者的宽容和鼓励。”)
3、我们如果理解了阿姨和母亲的话,肯定也会这样想着:是啊,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将心比心,就会....(让学生写出自己的感受,并进行交流。))
五、小结:孩子们,让我们彼此接纳、将心比心,享受爱与被爱的快乐与幸福吧。
六、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并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2.用日记的形式写一件有关将心比心的事。
板书设计:
8*将心比心
阿姨奶奶将心比心
母亲护士将心比心
人人将心比心
课后反思:
《将心比心》这篇课文是一篇十分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实际的文章。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较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实现了预定教学目标。
在本节课中,我觉得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得较好:第一,针对学生特点设计的教学环节落实较好,效果也不错。第二,设计了比较简洁的板书。第三,较好地发挥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参与积极。
与此同时,也存在以下不足:第一,教师在课堂上讲的还有点多,应更大胆地让学生自学。第二,课堂有些细节设计还有待调整、完善。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这时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学生爱听老师爱讲的教案。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营养午餐》教案设计”,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教学目标:
1.了解营养与健康常识,培养学生运用简单的排列组合、统计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能根据营养专家的建议,运用正确的数学思想方法分析、调配成科学、合理的午餐菜式。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会与他人合作。
3.懂得科学、合理的饮食的重要性,克服偏食、挑食的毛病,养成科学的饮食习惯。
教学重点:
运用正确的数学思想方法分析、调配成科学、合理的午餐菜式,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和实践能力。
教学难点:
理解不低于、不超过的含义。
教学过程:
活动一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5分钟)
了解营养与健康常识,懂得科学、合理的饮食的重要性。
1.学生观看对比照片,并提出问题。(预设为何有这么大变化?)
2.学生自由回答问题(可能是由于爱吃)
3.学生试着追问。(预设:怎样饮食才科学?)
1.谈话:这是老师以前的一张照片,和现在老师的样子对比一下,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2.谁能回答这个问题?
3.教师小结变化的原因。(由于不注意科学饮食,所以才变得这么胖)
4.谁还能追问?
5.这是一个相当有价值的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它。(板书课题
1.课件出示以前的照片。
1.学生对老师的身材对比后进行简单的评价,并提出问题、回答问题。
2.教师对学生的分析予以小结,点评。
设计意图
通过教师亲身经历的身材变化,让学生在对比中感知科学饮食的重要性,更能诱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充分调动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30分钟)
1.了解营养与健康常识,培养学生运用简单的排列组合、统计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能根据营养专家的建议,运用正确的数学思想方法分析、调配成科学、合理的午餐菜式。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会与他人合作。
1.学生齐读营养专家的话。
2.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说给小组同学听,各组讨论后汇报。
3.学生自由发表看法。
4.学生分组检验,看看是否符合营养标准,然后在小组里交流,说说你有什么发现?)(可用计算器计算)。
5.学生汇报检验过程、并说说自己的发现。(尽可能荤素搭配方能符合营养标准)
6.学生独立思考配菜,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检验、修改,通过举手表决的方式选出本组最满意的方案来。写好的由汇报员填在黑板上的表格中。
7.学生分工合作,统计全班最喜欢的菜式。
1.究竟怎样吃才有营养,我们一起来听听营养专家是怎么说的?
2.提问:你是怎么理解营养专家的话,的?(营养专家说的热量不低于2926千焦中的不低于是什么意思?脂肪不超过50克中的不超过又是什么意思?)
3.谈话:那么谁知道如果我们长期获取的热量和脂肪过多、过少会对我们的身体有什么不良的后果?
4.引导学生按照专家提供的这两条基本的营养标准,检验一食堂师傅推荐的三种菜式,是否符合营养标准。并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5.引导汇报交流发现:怎样配菜才能容易达到这两条标准?
6. 根据你的发现,能结合营养专家所说的两条标准,在这些菜中也选择三道菜搭配出符合标准的菜谱来吗?你觉得在配菜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7.引导学生统计全班最喜欢的五道菜式。
1.课件出示营养专家的话。
2.课件出示食堂师傅推荐的三种菜式。
3.课件出示检验结果。
4.课件出示菜谱,及其营养成分。
小组互评对不低于不超过的理解是否正确。
学生依据专家提供的两条基本的营养标准,判断食堂师傅推荐的三种菜式,是否符合营养标准,并说明理由。
学生互评相互的发现,并提出不同看法。教师对学生讨论结果的合理性予以评价。
学生小组内互评方案,评出最佳方案。
设计意图
这个活动过程的设计我力图充分地把时间与空间还给学生,把探究、交流的权利还给学生,从而让学生在有效的探究过程中充分暴露自己的思维。让学生经历信息的选择与处理的过程,经历观察、猜想、探索、比较、选择、判断、调整、统计等数学活动的过程,从而使学生自己主动参与此活动,并且自己喜欢去验证自己搭配营养午餐的实践活动。
活动三
三、回顾总结、引申问题(3分钟)
懂得科学、合理的饮食的重要性,使学生克服偏食、挑食的毛病,养成科学的饮食习惯。
1.学生自由对老师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和意见。
2.先相互交流对自身饮食习惯的评价,再全班交流。
1.谈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给老师提一点合理化的建议吗?
2.能再对自己的饮食习惯或身材做个评价并提出改进的措施吗?
学生对老师、同学或自身的身材及饮食习惯进行自评或互评,并提出建议。
设计意图
通过这样的设计使学生学会评价自己和评价别人,通过小结,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个总结式的提高,进一步明确学了知识后自己心中迸出的感悟与想法,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是什么。
活动四
四、拓展提高、实践应用(2分钟)
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学生课后独立完成作业
教师口头布置课外实践作业。
课件出示实践作业
1.将全班最喜欢的 5种搭配方案,制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2.给父母设计一份科学、合理的午餐或晚餐菜谱。
设计意图
鼓励学生学以致用,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实践是数学知识的延伸,也是数学知识的来源。
板书设计:
营养午餐
热量不低于2996千焦 脂肪不超过50克
() ()
荤 素 搭 配
表格
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而耗费半节课的时间吧,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那怎样写才能有一份高质量教案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四年级数学下册《营养午餐》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课型:
实践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8、49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综合运用简单的排列组合、统计等知识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了解各份菜中的热量、脂肪、蛋白质的含量和营养午餐的一些基本指标,促使学生克服偏食、挑食的毛病,养成科学饮食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综合运用简单的排列组合、统计等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用具:挂图
教学过程:
一、出示教科书第48页的菜谱。
1、了解每份菜的营养含量。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对照下面一张10岁儿童营养午餐的两个指标,对教材中列出的3份菜谱是否合乎营养标准进行评判。
每份菜中的热量、脂肪和蛋白质的含量如下表:
编 号
菜 名
热量/千焦
脂肪/克
蛋白质/克
1
猪肉粉条
2462
25
6
2
炸鸡排
1254
19
20
3
土豆炖牛肉
1095
23
11
4
辣子鸡丁
1033
18
7
5
红烧鱼块
1338
17
12
6
鸡蛋西红柿
899
15
16
7
香菜冬瓜
564
12
1
8
家常豆腐
1020
16
13
9
香菇油菜
911
11
7
10
韭菜豆芽
497
7
3
2、得出结论:从脂肪和热量两个角度进行判断的饿结果是:午餐A符合营养标准,午餐B脂肪超标,午餐C热量不达标。
二、自己动手搭配出符合营养标准的午餐菜肴。
1、活动要求:学生根据教材提供的10种菜肴,从中选出三种进行搭配,设计出合格的营养配菜方案。
2、学生根据自己的观点进行合理的搭配,然后把方案填写在表格中。
三、评选最佳全班同学喜爱的5种搭配方案。
1、把全班学生所有的配菜方案罗列出来,组织大家一起讨论。
2、根据大家的这些方案选出自己喜爱的5种方案。
3、哪一种搭配获取的蛋白质最多?
四、建议。
1、了解一下班上偏瘦同学的饮食习惯,看一看偏胖或偏瘦的与饮食习惯之间的关系。
2、根据具体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如:饮食中获得的热量应该达标,脂肪的摄入不要超标,应当均衡营养,挑食、偏食的习惯,等等。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第三单元:简便计算(复习)。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运算定律的含义及其适用,准确、熟练进行简便计算。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简便算法的意识和 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3、感受简便计算带来的喜悦心情。
教学重点:
准确、熟练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
选择合理灵活的方法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同学么能通过我们的学习,你学会了那些运算定律呢?(学生自由说)
归纳整理加法和乘法运算定律、减法和除法的性质。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1、回忆你所学习的运算定律,并把它整理下来吧。小组内交流。回报。
加法交换律:a+b = b+a
加法结合律:a+b + c = a+(b + c )
乘法交换律:ab = ba
乘法结合律:ab c = a(bc )
乘法分配律:a (b + c )= ab+a c
减法性质:a - b - c = a -(b + c )
除法性质:a b c = a (b c )
师:同学们真棒,我们一起总结了这么多。那来看看同学们应用的怎么样呢?
三、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1、加法、乘法运算定律的应用。
75+29 + 25+171 连续加,结对子
25 13 4 2 连续乘,找朋友
2、减法性质的应用。
221-35 - 65
221-35 - 21
221-(21+24)
连续减,减去和 减去和,可连减
3、除法性质的应用。
4700 25 4
4700 25 47
4700 (475)
连续除,除以积 除以积,可连除
4、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8(125 + 7)
8896 + 88 4
88102 - 88 2
乘和差,分别乘 积加减,莫慌张 公因数,提出来
5、特殊数的拆分。
75102
7598
1253225
特殊数,巧拆分
6、总结简便计算的记忆方法(三字经)。
做简算,是享受。细观察,找特点。连续加,结对子。连续乘,找朋友。连续减,减去和。连续除,除以积。
减去和,可连减。除以积,可连除。乘和差,分别乘。积加减,莫慌张。公因数,提出来。特殊数,巧拆分。合法理,任我行
四、自主检评,完善提高
1、请你做法官:
3516 = 35 2 8
326-72 +28 = 326-(72 +28)
88 99 +88 = 88 100
73 37-73 37 = 0
73 +37-73 +37 = 0
83 99 = 83 (99 +1)
2、解决问题:
学校准备为田径运动会购买一些奖品。
玩具三轮车25辆,每辆24元,摩托车25辆,每辆26元,小汽车25辆,每辆80元。
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下面是运动会跳绳比赛的场地,每块小方形的长都是15米,宽都是8米。你能求出它的周长和面积吗?
4、评价完善
这节课我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我学得开心吗?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那么教案怎样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四年级语文下册《琥珀》教案设计”,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琥珀》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质疑
师: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有一天,在大海边,一位渔民带着孩子走在沙滩上,孩子赤着脚,忽然孩子踩着了一块硬东西,他把它挖了出来。“爸爸,你看这是什么?”渔民接过仔细地看了看,“这是琥珀,孩子”他高兴地说:“有两个小东西关在里面呢,—个蜘蛛,一个苍蝇,这是很少见的。”接着出示琥珀图片。
揭题,板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学生可能提出:琥珀是什么?它是怎样形成的?谁发现的?)
教师小结:刚才同学们提出了很多问题,提得非常好,说明你们都是爱动脑筋的孩子,聪明的孩子,也是最棒的孩子。下面我们看这块琥珀(出示CAI课件),俗话说,无巧不成书,世界真奇妙,竟有这么巧的事,两只活蹦乱跳的动物,竟同时被一滴松脂包在里面。这就是今天课文里要介绍的琥珀。下面我们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看刚才哪些同学的问题能在课文中找到答案。(自由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教师出示要求:
(1)读准字音,读不准的借助工具书或询问同学。
(2)边读边画出字词,结合语言环境加以理解。
2.指名读课文
3.了解词语掌握情况
黑板上写词语
学生读词语
4、自由朗读课文,要求把字、词读准,把句子读通顺,然后思考
课文写的琥珀是什么?讲了有关琥珀的哪些内容?琥珀有何特点。
(琥珀是古代松柏树脂的化石。本文所讲的琥珀里面裹着一个苍蝇,一个蜘蛛,而且这两个小东西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
课文主要讲了根据一块裹有苍蝇和蜘蛛的琥珀想像这块琥珀形成和发现的过程,并且判断它在科学上的价值。)
(透明的琥珀里有一只苍蝇、一只蜘蛛躺在里面。)
5、小组内讨论交流。
(推测琥珀的形成过程→叙述琥珀的发现→描写了琥珀的形态)
(三)、学习琥珀样子部分。
1、图文对照,认识琥珀的样子。
(1)出示琥珀图,学生仔细观察并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块琥珀。
(2)浏览课文找出琥珀样子的语句。
(3)请大家自由读这个自然段,这个自然段除了写琥珀的样子,还写了什么?
(琥珀的形成过程是根据这块琥珀的样子推测出来的;这块琥珀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2、感情齐读。
3、课文中所写的内容哪些是实实在在的事物?哪些是作者想象的部分?
明确:课文写这块琥珀的样子,“在那块透明的琥珀里,有两个小东西仍旧好好地躺着,我们可以看见它们身上的每一根毫毛。它们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这些内容是呈现在科学家眼前实实在在的事物,课文中的其他内容都是作者推测、想象的部分。
(四)、学生练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这块琥珀给科学家们提供了研究的依据。既然在一万年前形成的琥珀里已经有苍蝇和蜘蛛,那么苍蝇和蜘蛛的存在一定有一万年以上了。这是这块琥珀在科学研究上的价值
(五)、作业
1.熟读课文。2.书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检查预习
l.课文中讲的这块琥珀有什么特点?(透明的琥珀里有一只苍蝇、一只蜘蛛躺在里面。)
2.那么,这块琥珀有什么价值呢?(人们可以知道,在远古时代,世界上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这为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提供了依据。)
二、启发谈话
这篇课文作者通过仔细观察这块琥珀的样子,运用了丰富合理的想象,告诉了我们这块琥珀的形成经过。这是我们这节课所要探究的问题。
三、精读课文,深入探究
(一).快速阅读课文,说说琥珀的形成经过了哪两个阶段?
1、了解形成松脂球所需要的条件。
思考:描写松脂球形成的过程是哪些自然段?(2-11)
1、认真阅读这部分内容,分析一下松脂球的形成需要哪几个条件,并说说理由。
2、学生汇报、交流
(1)夏天,阳光强烈。太阳光:暖暖的、火热、热辣辣
(2)老松树松脂球形成松脂:厚厚的、继续滴
(3)苍蝇、蜘蛛巧遇
(4)松脂继续滴下来
3、大家把形成松脂球的四个必需条件都找到了。作者对它们的交*描述,使得故事情节不但合情合理,而且生动有趣。现在请大家再有感情地朗读这部分,找找,哪些地方写得好,好在哪里。
4学生独立赏析课文。
①“一个小苍蝇展开柔嫩的绿翅膀,在太阳光里快乐地飞舞。后来,它嗡嗡地穿过草地,飞进树林。”
(写出了小苍蝇的快乐劲儿)
②“忽然有个蜘蛛慢慢地爬过来,想把那苍蝇当做一顿美餐。它小心地划动长长的腿,沿着树干向下爬,离小苍蝇越来越近了。”(小心翼翼
③“蜘蛛刚扑过去,突然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事情发生得巧极了)
④“小苍蝇不能掸翅膀了,蜘蛛也不再想什么美餐了。两只小虫都淹没在老松树的黄色的泪珠里。”(语句幽默,让人感觉两只小动物很可怜;同时也写出了老松树的不忍心但又无可奈何。)
……
(二)、了解松脂球变为化石所需要的条件。(12-14自然段)
看来,大家对松脂球的形成过程了解清楚了,但松脂球并不等于琥珀,琥珀应该是古代松树脂的化石,下面我们来看看松脂球变成化石的过程。
1、现在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看看松脂球变成化石是否也具备了这几个条件,如果是,请画出有关的句子。
2、这说明任何古生物变成化石所需的条件基本相同。这部分讲化石的形成,为什么又提到了苍蝇、蜘蛛?(如果说不出)师出示有关句子。(请你读有关的句子。)
“成千上万绿翅膀的苍蝇和八只脚的蜘蛛来了又去了,谁也不会想到很久很久以前,有两只小虫被埋在一个松脂球里,挂在一棵老松树上。”
(时间那么长,苍蝇蜘蛛那么多,可唯有那两只被包住了,这主要是为了强调事情发生得太巧了,这颗琥珀太少见了。)
“陆地渐渐沉下去,海水渐渐漫上来,”“水把森林淹没了,树腐烂了,”“剩下的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面。”
3、琥珀的形成是一种地壳运动、沧海桑田巨变的结果。
四、师生共同归纳形成的条件
第一,炎热的夏天正晌午。因为只有在这一时间松柏才渗出大滴松脂形成松脂球。
第二,要有松树、柏树。依据是琥珀是松树树脂形成的
第三,苍蝇和蜘蛛正巧在一起,而且挨得非常近,一大滴松脂正巧滴下来把它们包在里面。
五、感情朗读课文
1.自由练读。
2.分角色朗读。
六、学生质疑问难你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七、学习了这篇课文你们有什么体会和收获?扩展延伸
作者由苍蝇和蜘蛛的腿的四周显出的几圈黑色的圆环想出它们挣扎的过程,又由这块琥珀是从海边捡到的想象出松脂球被淹没在海底的经过。可见,作者的想象是有依有据的。学习了这篇课文,在今后的写作中我们也要学会抓住内容的要点,考虑周到,有顺序地把事情叙述清楚。
八、布置作业
以《未来的××》为题,写一篇想象作文,想象要合理。
四年级语文下册《挑山工》教案设计
第二课时
一、教材分析
课文写了我登泰山的时候看到挑山工努力登山的情景,内心受到很大的震撼,为什么他们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速度却总不比游人慢,作者从他们身上感悟到生活的真谛:认定目标,坚持不懈,一个劲地向上攀登,征服一个个困难,定能达到胜利的顶峰。
二、设计理念
在课堂上给学生留下语言,留下形象、留下情感及学习语文的激情。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明白“为什么挑山工走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速度却总不比游人慢”,理解“一个劲儿”背后的内涵感悟生活真谛。
四、教学目标
1、品读课文,理解“为什么挑山工走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速度却总不比游人慢”的原因。
2、从外貌入手,以泰山为背景,游人为衬托,揣摩挑山工的语言,理解“一个劲儿”背后的内涵,感受挑山工的形象,感悟生活的真谛。
五、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初步感受“挑山工一个劲儿往前走”的形象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挑山工》这篇课文,同学们都提了这么一个问题“为什么挑山工走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速度却总不比游人慢”,其实这也是作者心中觉得奇怪的地方,那么这个问题挑山工又是怎么回答的呢?
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2-6自然段,找到挑山工说的那番话。
2、出示挑山工说的话:“一步踩不实不行,停停住住更不行。那样,两天也到不了山顶。就得一个劲儿往前走。别看我们慢,走长了就跑到你们前边去了。”并读一读。
3、从挑山工的这番话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预设一:游人是在路上东看西看,玩玩闹闹,总停下来,挑山工一个劲儿往前走
预设二:我感悟到了挑山工朝着一个目标坚持往前走的的精神。(课文哪个词语写出了挑山工坚持不懈往前走呢?)
4、板书:一个劲儿
5、“一个劲儿”是什么意思?(联系上下文,不是漫无目的,脚踏实地)你有没有一个劲儿地往前走或者一个劲儿做事情的时候?
6、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自由说。
7、对!这就是一个劲儿,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个句子。
(二)从外貌入手,进一步理解“挑山工一个劲儿往前走”的形象
1、文中还有哪些句子让你感受到了挑山工是一个劲儿往前走的?请同学们再仔细读读课文2-6自然段。
(刚才老师看到同学们一个劲儿地在读书,谁先来说说?)
2、学生汇报交流
3、我们哪几次遇到他的时候,他总是悄悄地超过我们?请同学到课文中找一找。
4、生:找到山脚下——回马岭——五松亭——山顶(板书)
5、我在这些地方遇到的挑山工是怎样的?
6、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矮个子脸黑生生眉毛很浓洁白的牙齿
白土布褂子红背心黑黝黝的肌肉
7、生读词语
8、挑山工的外貌看起来好象和一般人不一样,你能想象一下挑山工的生活,说说其中的原因吗?
9、对呀!这就是我遇到的一个劲儿往前的挑山工,他一年四季坚持不懈地挑着担子这就是一个劲儿。
(三)从与游人的对比中,深刻感受“挑山工一个劲儿往前走”的形象
1、挑山工总是这样一个劲儿地往前走,他与游人走得不一样。
(出示练习)当游人在,挑山工一个劲儿。
当游人在,挑山工一个劲儿。
当游人在,挑山工一个劲儿。
2、他不是漫无目的地往前走,而是向着一个目标向前走,这就是一个劲儿。
(四)从气候变化与地形陡峭,提升“挑山工一个劲儿往前走”的形象
1、挑山工脚踏实地,坚持不懈一个劲地往前走的是一条怎样的路啊?
2、学生说:陡直的,充满荆棘的
3、泰山资料介绍
4、就是在这条陡直的似乎没有尽头的山道上,身穿红背心,被肩头的重物压弯了腰的挑山工,一个劲地往前走,他们只是偶尔地走一两天吗?
5、学生找到句子“天天挑货上山,干了近20年,一年四季,一天一个来回。”
6、是呀,一年四季,一天一个来回,当狂风扑打的时候,当骄阳似火的时候,当大雪纷飞的时候,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个句子。
7、补充关于挑山工的资料
8、挑山工肩物,克服重重困难,朝泰山顶峰一步一步向上登攀,这就是一个劲儿。再读句子:“一步踩不实不行,停停住住更不行。那样,两天也到不了山顶。就得一个劲儿往前走。别看我们慢,走长了就跑到你们前边去了。”
9、这就是我们在陡直的山道上遇到的挑山工,他们(读描写外貌的词语),他们一个劲儿往前走。
(五)拓展写话,总结升华“挑山工一个劲儿往前走”的形象。
在那陡直的山道上,此时此刻,你的眼前出现了这样一个画面:———————————————————————————————————————。
教学反思:
本课从教学内容的选择到教学课时的确定,再到教学过程的设计,我觉得自己犹如经历了一次蜕变。怎样使语文课上得有深度,有宽度,又扎实呢?我选择的是写人的文章,写人的文章到底该给学生留下些什么呢?在查阅了资料和请教了老师之后,我豁然开朗,正如他们所说的留下人物的形象是至关重要的。怎样让人物形象在学生心目中留下鲜明的印象?想想我们平时与人交往,总是先看他的外表,然后再一步步熟悉他(她)的性格及他(她)的为人,让人物在学生的心目中立体起来也许也该经历这么一次过程吧!,那我的教学设计也应该是层层深入,有梯度的前行。于是本课教学我抓住“一个劲儿”为切入点,从外貌入手,以泰山为背景,在与游人的对比中,揣摩挑山工的语言,引领学生思维由低到高不断向前发展。本课我采用了板块式的教学设计,在串联每个板块的时候,我觉得自己的教学语言太苍白无力,不能很好地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语文教师丰富自己的教学语言是多么重要,也许那样我上起语文课来会更有自信。
一个优质课堂,就是老师在讲学生在答,讲的知识都能被学生吸收。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较简单易懂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四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课时:
总复习小数的性质和意义、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二)
复习目标:
1、让学生回忆、掌握小数的相关知识(小数数位顺序表, 小数性质、改写、化简、小数移动)
2、对小数的相关知识有个清楚且有条理的归纳,使知识能科 学、合理的总结归纳、吸收
复习难点:小数相关的一些灵活题,
复习重点:数位顺序表
复习过程:
1、将第四单元的概念画出,让学生回家归纳在练习本上。 P51、P52、P61、P73的概念
2、复习数位顺序表(书P53)
请一学生说一说小数数位顺序表,引导学生注意数位、和记数单位的区别,帮助学生记忆。
小数点( )是整数部分,( )是小数部分。
在小数中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的进率都是( )
(1)小数点右面第二位是( )位,它的计数单位是( ),左边第二位是( ),它的计数单位是( )。
(2)小数部分最大的计数单位是( )
(3)小数一定比1小吗( )举例
(4)比1小的小数,它的整数部分一定是( )
(5)大于7小于8的小数有( )个
(6)大于7小于8的一位小数有( )个,二位小数有( )个
(7)由5个0.1,6个0.01和8个0.001组成的数是( )
(8)0.4里有( )个十分之一,有( )个百分之一
3、小数性质
(一) 复习概念
(二) 小数化简1.2300000,将1.23改写成5位小数
注:强调小数末尾去掉或者添上零,小数大小不变。但是如果是在小数点的后面添上或者去点零,小数大小有可能改变。
再强调3位小数就是小数点后面有3位,几位小数就是小数点后面有几位
练习:
(1)0.6里面有( )个0.01 (2)0.61里面有( )个0.01
(3)3.61里面有( )个0.01 (4)0.061里面有( )个0.001
7/100改写成小数( ); 23/1000改写成小数( )
34/10000改写成小数( ); 3/1000改写成小数( )
0.25写成分数( ); 0.312写成分数( )
把小数90.90100化简后是( )
将小数40.070化简后是( )。
4、小数点的移动
复习P61小数点移动的规律
注:在移动过程中要画出路线图,这样不容易出错。小数点前面要添零,小数点后面不必添零
练习:63.6 10 100 1000
63.6 缩小为原数的1/10 缩小位原数的1/1000
把300缩小为原数的( )是0.3
(2)由0.56到0.056是( )。
a 缩小10倍 b 扩大10倍 c 缩小100倍
(3)把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先向右移动两位,再向左移动三位, 得到的数比原数( )
第二课时:
总复习小数的性质和意义、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二)
教学内容:
小数的性质和意义(二),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教学目标:
1、巩固掌握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
2、小数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3、使学生熟练进行小数和十进复名数的相互改写。
4、使学生能够根据要求会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数位,求出小数的近似数,并能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
教学过程:
一、 1、口算。
2、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及验算。
3、用小数计算下面各题。
复习将复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要求掌握好单位间的进率和小数点的移动)。
将分母是整十、整百、整千的分数改写成小数。
4、小数的简算(复习巩固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和连减的简算方法)。
5、解决问题(复习购物小票的填写方法)。
二、 复习小数单位改写、小数的改写和求近似数
1、复习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教师:想想,小数点位置移动会引起小数怎样的变化,变化的规律是什么?
如何应用这个变化规律把一个数扩大到它的10倍、100倍、1000倍、缩小它的1/10、1/100、1/1000
练习:12.37610=( )100=( ) 1000=( )
2、复习小数和复名数的相互改写
练习: 2.37米=( )厘米 1.46米=( )毫米
5070千克=( )吨 6.5吨=( )千克
1吨25千克=( )吨 52米4厘米=( )米
教师提问:
这些题是从低级单位的名数变换成高级单位的名数,还是从高级单位的名数变换成低级单位的名数?
是乘进率还是除以进率?
小数点向哪个方向移动,移动几位?
通过上面的改写,再想一想用小数表示的高级单位的名数和低级单位的单名数互相改写时应注意什么?
3、复习求小数的近似数和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亿作单位的小数。
练习:345670000千米=( )亿千米( )亿千米(保留二位小数)
教师:想想,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应该怎样求?
与求整数的近似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取近似 值时,小数末尾的0能不能去掉?
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哪位?
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哪位?
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哪一位?
三、 综合练习
课本P125 小数 P128 1、2、3
第三课时:
总复习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教学内容:
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巩固带小括号四则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带小括号.
2、复习运用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和一些简算方法进行简便运算。
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和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过程:
一、口算
1、答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47 28-735 49+7
47 28-(73549+7)
47(28-73549)+7
同桌互说再集体反馈
二、组织练习 改错先说说错在哪里,为什么会错?该如何订正?
235+5(200-10025)
=240(10025)
=240 4
=960
5 12-12 12+12)
=5(0+12)
=5 12
=60
说说运算顺序
4300-(224 78)
(41-16) (89-64)
(375+31-16) (89-64)
2、小结:四则运算顺序
3、 师:下面四张扑克牌上的点数,经过怎样的运算,才能得到 24呢?你能想出几种方法? 6点、4点、2点、3点(小组活动讨论)
三、复习加法、乘法的运算定律
1、引导学生用文字总结并用字母归纳
(教师板书:用字母表示各个运算定律)
2、 课堂练习
1、计算并运用运算定律验算
578+3864=
178 26=
2、简算(并用字母表示所用的运算定律)
25 12 514-389-111
87201 12588
6699 283+285+228
254740 9827
2337+2737
3、应用题
A、一个水池的长是98米,宽是27米,水池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B、班上共有男生23人,女生27人,每人交课本费37元,一共要交多少钱?
(生独立完成,请个别同学上台板演,全班订正,重点说说运用什么运算定律,用字母怎么表示。)
四、 综合练习
课本P125-126 3、4、5、6P129-130 6、7、8、9
第四课时:
总复习三角形
教学内容:
三角形的特征、特性、分类、内角和。
教学目标:
1.巩固掌握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2.,知道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特点并能够辨认和区别它们。
教学过程:
活动一:简单基础的题目。
1、 作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高和底。
谈谈注意什么问题?(强调钝角三角形高的画法)
2、 三角形的稳定性。
说说生活中很多事物都用到三角形的原因是什么?
3、 给出三根小棒说说可不可以组成三角形?
3.4.5 3.3.3 2.2.6 3.3.5
为什么?
三角形的分类:注意三角形各自之间的联系及个三角形的特点。
活动二:解决问题
1、 求三角形各个角的度数。
1) 三边相等
2) 等腰三角形,顶角是50度
3) 有一个锐角50度,是直角三角形
根据题目所给条件分析解决汇报解题思路
2、爸爸给小红买了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风筝。它的一个底角是75度,顶角是多少?
观察找信息分析解决
3、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内角和各是多少度?
活动三:提高题
1、 能画出有两个直角或者两个钝角的三角形吗?为什么?
交流汇报
2、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能求出下面的四边形和正六边形的内角和吗?
交流讨论汇报
四、综合练习
课本P127 8 P130-13110、11、12、13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所以老师在写教案时要不断修改才能产出一份最优质的教案。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那你有没有为了一个问题而去做过一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四年级数学上册《商的变化规律》教案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四年级数学上册《商的变化规律》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紧抓学生知识的增长点,将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有效结合起来。
2.重视合作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3.理解并掌握商的变化规律。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画有表格的纸
教学过程
⊙情境激趣,揭示新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大家一起去数学王国的游乐园玩一玩。(课件出示游乐园的情境图)游乐园里有很多有趣的知识,也蕴涵很多规律,要想获得知识、发现规律,同学们就要运用自己的智慧,你们有信心吗?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创设一幅生动形象的游乐园的情境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探究体验,建构新知
1.探究除数不变时,商随被除数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课件出示教材87页例8中的(1)题]
(1)课件出示导学要求。
①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②商随着谁的变化而变化?怎么变的?
③它们的变化有规律吗?
(2)学生观察,小组内讨论交流。
(3)汇报讨论结果。
除数不变,被除数乘几(或除以几),商也乘几(或除以几)。
2.探究被除数不变时,商的变化规律。
(1)我们再来观察教材87页例8中(2)题的算式,什么变了?什么没变?(被除数不变,除数和商变了)
(2)观察、比较,发现规律。
引导学生按照下列方式进行观察。
①从上到下观察被除数、除数、商。
②从下到上观察被除数、除数、商。
(3)学生自由交流,相互补充。
(4)师总结:被除数不变,除数乘几(或除以几),商反而除以几。
3.探究商不变的规律。
师:刚才同学们通过计算、观察、比较和讨论,总结出了商的变化规律。那么如果要保证商不变,被除数、除数应该怎样变化?(学生猜测)
(1)提出要求。
完成教材87页例8中的(3)题,观察一下,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2)自主探究规律。
(3)小组内交流。
(4)全班汇报、交流。
师:被除数、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这个数可以是“0”吗?在这一条规律中要注意些什么?(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这个数不能为0)
(5)师生共同小结:被除数和除数都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在上课前要仔细认真的编写一份全面的教案。从而以举一反三的方式学会其他的知识点,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四年级下册语文《雾凇》教案设计”,仅供参考,但愿对您的工作带来帮助。
四年级下册语文《雾凇》教案设计
一、导入揭题
先把同学们引入话题,共同来讨论冬天最冷是在什么时候呢?(三九时节),是啊,三九严寒,大地冰封,我国的吉林呀更是冷到了零下30摄氏度左右,但那儿的雾凇却以冬天里的春天般诗情画意的美而闻名全国。今天就让我们与导游一起走进吉林去欣赏雾凇。
二、课件出示雾凇图,欣赏美景,说说你的感受。
三、研读第一段:
1、课文中又是怎样说的?自由读,抓住文中的词说说自己的感悟。
2、全班交流
(板书:洁白晶莹,缀满,银光闪烁)
3、指导朗读(自由读、指名读、评读、齐读)
四、学习第二段:
1、导入:多么美丽的、奇特的景象,可是你知道为什么会有雾凇呢?
2、单击:出示思考题:
1)、同学们,你知道为什么会有雾凇吗?
2)、你明白雾凇是怎样形成的吗?
3、单击1:先听导游如何介绍的。然后读读课文,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为什么会有雾凇?
4、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
5、讨论思考2:先读读课文,用先再然后的句式说说雾凇的形成过程。
6、有感情地练读、指名读、评读这一段。
五、导读第三段:
1、(单击: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板书:千姿百态,琼枝玉树)
2、你们还想赞叹它吗?
六、实践活动
1、千崖冰玉里,万峰水晶中,吉林雾凇以其仪态万千、独具风韵的美吸引了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现在谁愿意做个小导游,介绍一下吉林的奇观。
2、小组内先准备,然后选派代表来讲,我们还要评出最佳期导游呢!(学生作小导游)
七、总结
八、作业
四年级语文下册《将心比心》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将心比心”这一成语的意思。
3、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通过与文本人物的对话交流,受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熏陶。
2、体会作者如何进行人物语言描写,而使表达产生感人的效果。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课文主要讲了哪两件事情?
二、新授
1、板书课题。
2、问:两件事情中哪件是作者耳闻的?哪件事情是作者目睹的?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3、这两件事情给作者一个共同的感受,是什么?用一个词概括。(温暖)
三、为什么会让人感到温暖呢?通过“读、悟、议、再读”,重点体会人物的感情
文章最为感人的是两处人物的语言描写。学习时,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读,体会,并发动学生相互评议、补充,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身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因此,我设计如下环节:
1、读:
学生自由读两个小故事,找出自己最受感动的语句,反复读,体会阿姨和母亲“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美德。在阅读教学中以读为本,把时间和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读中自学,读中自悟,读中自得。
2、悟:
读中感悟,说说自己的体会,学生在读书时联系已有生活经历,体会感悟,能更深入地理解课文。
3、议:
即教师给学生足够多的时间讨论交流,让学生能够充分发展自己的见解,允许有不同意见,并鼓励创新,围绕“为什么不抱怨护士?”展开,让学生各抒己见,明确了母亲把护士看成女儿,宽容护士的举动。“议”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老师搭设的学习舞台上发挥、表演。
4、再读:
在学生深入体会感受后,把自己体会到的朗读出来。使学生在读中欣赏品味,既激发了学生读书的欲望,提高品味词句的能力,又再一次为文中人物的高尚品质所折服。
5、想:
如果你就是文中的人物,你的心情又如何呢?又会说些什么呢?“想”既利于学生在头脑中再现课文内容,又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四、作业设计
提供两个情景让学生进行写话练习并交流。
【板书设计】
7、将心比心
阿姨为奶奶推门──听说温暖
母亲原谅护士──亲历温暖
《四年级数学下册《鸡兔同笼》教案设计》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四年级教案数学”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5049.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