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学案(附答案)

每个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是教案课件,规划教案课件的时刻悄悄来临了。需要我们认真规划教案课件工作计划,这样我们接下来的工作才会更加好!你们会写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吗?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学案(附答案)》,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第1课《在山的那边》学案

教师寄语: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学习目标
 1 理解、积累“痴想、隐秘、诱惑、喧腾”等词语。
 2、初步了解诗歌常识。反复朗读,理解诗歌蕴含的哲理。
 3、领会诗中“山”与“海”的艺术形象蕴含的意味,培养欣赏诗歌的能力。品味诗歌语言,感悟诗中的思想感情。
学习过程
一、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然后解释词义:
凝成()___________________
诱惑()___________________
一瞬间()__________________
隐秘()___________________
喧腾()___________________
痴想()_________________
二、理解探究
2、听读课文录音,学生跟读,想像诗歌中具有审美意义的艺术形象,整体感知诗歌内容和思想感情
3请学生说出对诗歌意旨的理解。
三、合作释疑
 4、学生研读诗歌,提出理解中的疑难诗句,小组合作探究:
⑴ “隐秘的想望”指什么?为什么说“隐秘”?
 ⑵ 怎样理解“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
 ⑶ “我常伏在窗口痴想”中“痴想”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⑷ “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是什么意思?
 ⑸ “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指什么?为什么说是“飘来的”?
 ⑹ “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这些诗句是什么意思?
5、再探
 ⑴ “在山的那边,是海”,对这个“山”字,“我”小时候理解的和今天的理解有什么不同?
 ⑵ 诗人领悟妈妈所说的“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不是自然界的海,那么,什么是“信念凝成的海”?诗中有没有回答这个问题?
 ⑶ 读第一部分,你觉得小时候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⑷ 结尾表达的信念,如果用议论语言该怎样表达?“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蕴含着怎样的意味和感情?
 ⑸ 有人说,这首诗在艺术上波澜迭出,紧扣人心,结合阅读体验说说你的理解。
四、课内精读
今天啊,我竟没想到
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
却在我的心中扎下了_________
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
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
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
因为我听到海_______在远方为我_______
──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
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
在山的那边,_________?
是的!人们啊,请相信——
在不停地_________过无数座山后
在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之后
你终会_________上这样一座山顶
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_________
是一个全新的世界
在一瞬间_________你的眼睛……
1、依据课文为上文空缺处填上适当的词语。
2、解释画线词语的含义:
 ⑴ 一座座表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一次次表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如何理解?
 ⑴ 诱惑着我的山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漫湿我枯干的心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上文意思说一说要想实现理想应具备怎样的精神?
5、你心中的希望是什么?你是如何追求希望的?
五、拓展延伸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练习:《乡愁》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别构成四节诗的核心,而这一切无不一层深似一层地揭示出了“乡愁”的底蕴,最难抑、最伤感的“乡愁”,莫过于这“一湾浅浅的海峡”。作者以_______、_______象征祖国,又充分运用了强烈的_______手法,含蓄、委婉地把_______表现得淋漓尽致、深切自然。

第一课在山的那边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
⑴ 凝成(níng):由气体变成液体或由液体变成固体。
⑵ 诱惑(huò):文中作吸引、招引。
⑶ 一瞬间(shùn):一眨眼之间。
⑷ 隐秘(mì):隐蔽,不外露。
⑸ 喧腾(xuān):形容声音杂乱,像开了锅似的。
⑹ 痴想(chī):发呆地想。
二、理解探究
2、(略)
3、诗人取象于群山和大海,表达的是一种人生感悟和坚定信念: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长的,但是,只要百折不挠地坚持奋斗,理想境界终将实现。
4、⑴ 王家新创作谈中说:“诗的开头两句,正是我‘小时候’的真实写照。我想,几乎在每个人的童年和少年时期都有一些‘隐秘的想望’,而诗中的这种对‘山那边’的遥望和幻想,构成了我小时候特有的秘密──在今天看来,它还隐秘地影响到我的一生。”作者小时候想望山那边的海,爬山是为了望见大海,这个愿望并没有告诉他人,所以说“隐秘”。
 ⑵ “铁青着脸”是拟人手法。是“我”心情沮丧时的主观感觉。“我”爬上山顶,满以为能够看见大海了,望见的却依然是山,非常失望、沮丧,所以望见那边的山,看起来就像是“铁青着脸”。山色是青的,只因为“我”的心情不好,好像山也铁青着脸在那里怪我痴心妄想,笑我幼稚可笑。
 ⑶ “痴想”原意是发呆地想,这里的意思是,总是神往于大山外面的世界,达到了痴迷的程度。说明“我”从小就不愿困居于狭小的天地,而追求新的天地。
 ⑷ “我”原以为一座山的那边就是大海,现在明白这是幻想,所谓“零分”就是说幻想全然落空。
 ⑸ “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比喻一个信念,妈妈给我的信念,──山那边是海。妈妈是由我的痴想、疑问而说起这话的,这话并非确指理想,所以说是飘来的。
 ⑹ 诗人确信远方有海──理想是可以实现的,日日夜夜理想在心中激荡,鼓舞着“我”不懈地奋斗,就像听到大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枯干的心灵”比喻对理想的渴望。海潮“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就是说,理想滋润着心灵,使心灵不再枯干,变得充实而有活力。
5、 ⑴ 小时候理解的山是指具体的、可见的、实实在在的山,是自然界的山。今天,随着阅历的增长和体验的增加,“山”既可以指一座山,也可以指无数座山,是重重困难,道道难关。
 ⑵ “我”虽然多次失望,但在爬上一座座山顶之后,又坚持不懈地鼓起信心向前走去,海在远方召唤着我,鼓舞着我。诗人相信,不停地翻越,一次次地战胜失望,就会看到一个全新的世界──海。而达到这个目标,依靠的正是信念,百折不挠地坚持奋斗,理想境界终将实现,“海”终将展现在你的眼前。从这个意义上讲,“海”就是“信念凝成的海”。
 ⑶ “而我偏偏又是一个耽于幻想、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的少年”(《王家新创作谈》)
 ⑷ 由“照亮”,可以想见这“全新的世界”是光辉灿烂的。照亮前后的心情是惊喜,理想境界的实现让人兴奋、惊喜。
 ⑸ 诗人富有坚韧的信念,但语调并不总是高亢的。他没有回避生活的真实,在诗歌第一部分,他以一个孩子的语调写出,“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从负面描写的挫折感,反过来从感官和情绪上增进了“山/海”对立的真实性,使诗歌得以在一种强有力的冲突中,饱满地完成了最后的“海”与“山”的逆转。同时,这种情感的起落,也使全诗获得了一种恰当的节奏。
四、课内精读
1、深根 依然 喧腾 是海吗 翻 攀 海呀 照亮 
 2、⑴ 追求信念的路途坎坷遥远⑵ 执著追求
3、⑴ 翻过山顶是“我”幻想成真正的必然,因而具有诱惑力 
 ⑵ 执著的追求变失望为希望
4、① 我们必须有坚韧不拔的精神。
② 我们自己要有信心。
5、略。
五、课外阅读
邮票 船票 坟墓 海峡 母亲 新娘 对比 思念故国的情怀

扩展阅读

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导学案


三河第一实验中学初一语文学科导学案
课题:《古代诗歌四首》课型:预习课
教师寄语:学记古诗,聪慧一世。
学习目标:
1.学习这四首诗,朗读、背诵这五首诗词。;
2.理解四首诗歌的意境;3.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
1.朗读、背诵这五首诗词;2.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理解诗歌的意境
[学法导引]
本课共选了三首诗、、一首曲,都是历来传诵的名篇。《观沧海》是四言乐府诗,诗中通过描绘大海的辽阔壮丽,表现了作者开阔的胸怀和豪迈的气概,抒发了积极进取、渴望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五言律诗《次北固山下》和散曲《天净沙秋思》抒写了羁旅乡愁。七言律诗《钱塘湖春行》则描绘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
学习本课,要先了解诗词的有关知识,再结合注释疏通诗句,初步把握句面意思,尔后,应抑扬顿挫的进行朗读,在朗读中要想像诗中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感情,品味诗词的意境。
[知识链接]
了解古代诗歌常识
通常所说的古代诗歌包括古体诗、乐府诗、律诗、绝句、词、曲等。
唐代以前出现的较少格律限制的诗体叫诗。如本课的
《》。而把唐朝新出现的诗、叫近体诗。如本课的《》和《》就是律诗。
律诗,因格律要求严格而得名,有言律诗、言律诗两种;律诗的格律有规定、限制了对仗,八句可分为四联,两联必须两两对仗,是两对对偶句。
曲是一种与词相近的韵文形式,出现于南宋和金代,盛于元代,是受民间歌曲的影响而形成的,句法较词更为灵活,多于口语,用于韵也更接近口语。如本课的《》
【学习过程】
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观沧海》是的名篇,也是我国第一首完整的写景诗篇,建安12年(207年)曹操北征乌桓,统一了北国,凯旋归来时登上碣石山,伫立峰顶,面对大海,浮想联翩,写下这篇乐府诗。当时曹操大军,铠甲未卸,征尘未洗,正可以挥师南下,征讨孙刘,实现统一,完成宏业。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勾画了大海、的壮丽景象,表现了的抱负。
《次北固山下》作者,生卒年不详,洛阳人,唐玄宗先天元年(712)中了进士,以后曾往来于吴、楚间,不得归家,故有此作。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这首诗就是写乡愁的,且以“,”这一联闻名。
白居易(772~846),字,晚年自号。代大诗人。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反对形式主义。其诗歌形象鲜明,语言通俗,内容清新,如《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忆江南》《赋得古原草送别》等,深得人们的喜爱和传诵。有《白氏长庆集》72卷,集诗3000余首,数量之多,是唐代诗人中首屈一指的。《钱塘湖春行》是一首诗。
马致远生于1250年,约卒于1321年,是元代著名的杂剧家。大都(今北京)人。今存杂剧《汉宫秋》、《青衫泪》、《荐福碑》等七种。马致远的散曲,扩大题材领域,提高艺术意境。声调和谐优美,语言疏宕豪爽,雅俗兼备。
基础掌握:
根据拼音写出恰当的词语
(cāng)海(jié)石(sǒngzhì)(cháo)平
归(yàn)水何(dàn)(xiāo)(sè)
文学常识填空。
《观沧海》一诗选自__________,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___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的诗以__________见称。
《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次”意为__________,该诗作者为唐代诗人______。
合作、探究、展示:
(一)整体感知
1、《观沧海》写景句子从“”到“”共十句,其中,前六句写的是景,后四句写的是景。这首诗借抒情。将眼前海上景色和自已的融合在一起,诗人以自比,开阔的意境,雄浑的气势,也是诗人和的表现。诗中洋溢着激情。
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2、《次北固山下》
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北,三面临长江,与金山、焦山合称京口三山。
“次”的意思是:。次北固山下,就是的意思。在冬尽春来的时候,诗人沿江东行途中泊舟在北固山下。在长江的孤舟上,太阳初升,诗人面对江南的青山绿水,感受时光流驶,心中不禁涌起的思想感情。全诗融写景、抒情于一体,和谐优美,妙趣横生,堪称千古名篇。
(二)研读课文
1、研读《观沧海》,品评探究,领会诗的意境美。
(1)“”开篇点题,交待了观察的方位、地点以及观察的对象。
(2)“”字统领全篇,是诗的线索。作者描绘的景物有哪些?其中哪些是动景,哪些是静景?
(3)“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渲染了大海怎样的气势?
(4)哪些语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
2、研读《次北固山下》,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美。
(1)文中的千古名句是:
(2)“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这两句诗的意思
(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写的是什么美景?
整体感知
1、《钱塘湖春行》这首七言律诗通过湖水、、早莺、、、浅草、,展现了一幅景色、春意盎然、充满生机的西湖早春图画,抒发了诗人之情。
2、《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描绘了一幅图,真切的表现出游子的之情。
(二)研读课文
1、研读《钱塘湖春行》
(1)从诗中找出表现初春的词语?
(2)首联从大处落笔,写诗人行经和时所看到的山光水色。“”,写春水初生,略与堤平。“”,写白云低垂,与湖水相连。这就勾出了西湖早春的轮廓,这是总写。
中间两联是分写。颔联写,从觉和觉角度,描写了早春生机勃勃的景象。
颈联写,着重表现诗人的主观感受。通过“”和“”来表现早春的景象。
尾联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说明诗人流连忘返,完全陶醉在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
2、研读《天净沙秋思》
这首小令仅五句28字,语言极为凝炼却容量巨大,寥寥数笔就勾画出一幅悲绪四溢的“图”。这幅图画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由精心选取的几组能代表萧秋的景物组成一幅暮色苍茫的图,渲染了的气氛;另一部分是骑着瘦马、独行寒秋的天涯游子的剪影。两部分相互映衬,形象地描绘出天涯游子凄楚、悲怆的内心世界,给人以震撼人心的艺术感受。尾句:“”点明主旨。
学生闭目,随着老师的描绘想像这幅画面,感悟内容,体会思乡之情??
深秋的黄昏,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迎着一阵阵冷飕飕的西风,在古道上踽踽独行。他走过缠满枯藤的老树,看到暮鸦在树梢上盘旋,昏鸦要归巢了;他走过横架在溪流上的小桥,看到“小桥流水人家”,炊烟缕缕,是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这时太阳就要下山了,太阳也回家了;自己却还没有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将是一个漫漫难熬的长夜。唉,自己有家难归,令人心碎肠断,更添悲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学生交流自己想像的画面,及作者所表达的浓重的思乡情。学生根据作品提供的信息作简笔画,加深思考。
当堂检测: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sǒngzhì()()jié()石澹澹()()萧瑟()()没马蹄()白沙堤()
二、下面各句中都有错别字,请在错别字下面划横线,并在括号内写出正确的字。
1、幸甚至栽,歌以泳志。()
2、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县。()
3、乡书何处达,归燕洛阳边。()

【学习反思】
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从学习方法上的收获是:.
反思:在初中阶段,重在读懂,不提出欣赏的要求,但要着力培养学生再造想象能力,其中应包含欣赏的成分。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全册导学案(有答案)


每个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是教案课件,大家在认真写教案课件了。是时候对自己教案课件工作做个新的规划了,未来的工作就会做得更好!究竟有没有好的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小编收集并整理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全册导学案(有答案)”,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四单元第五章第二节人粪尿的处理学案(B)
教师寄语:关注人粪尿对环境的影响,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和资源意识。
教材分析:本节从人与生物圈关系的角度,阐述了人体排出的粪便和尿液等将进入到环境之中,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即“化害为利,变废为宝。”从而与第二章阐述的人的营养来源于生物圈相呼应。
学习目标:
1、列举人粪尿的资源价值。
2、调查、分析人粪尿的无害化处理方式及其原理。
3、关注人粪尿的影响,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和资源意识。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1、阅读课本P85、完成:
①分析教材中的资料:
人粪尿中除了大量的__________外,还有一定数量的_____________,这些有机物经过某些生物的分解作用,可以转化成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多种无机盐。
②讨论:有了各种化肥,还需要用人粪尿及禽畜粪尿作肥料吗?为什么?
2、识记:人粪尿的优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相互交流:课前调查的人粪尿的无害化处理方式:
1○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合作探究
1、讨论:生产沼气和高温堆肥的原料是人粪尿、禽畜粪尿和农作物秸秆,它们在沼气池和高温堆肥中,都会产生50?60℃的高温,这与消灭病菌和虫卵有没有关系?
2、阅读并相互交流:生态厕所的与一般厕所不同,生态厕所特点是:地下设有__________、可以就地对人粪尿进行____________处理,产生的__________可作燃料。残渣、残液、可作花草树木的肥料。
3、尝试归纳:进行无害化处理的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拓展创新
1、下列行为都是人们为了解决某些环境问题采取的措施,最容易导致相反效果的是()
A、建立生态厕所,处理人粪尿B、利用风力发电,减少燃煤发电
C、制造毒性更大的杀虫剂D、利用人粪尿生产沼气,解决能源问题。
2、人粪尿中不能被植物体直接吸收的主要是()
A、水B、有机物C、无机物D、尿素
3、在生态系统中,能利用和分解人粪尿中的有机物成分的生物是()
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寄生病菌
4、在绿色食品的生产过程中,除限制_________的使用外,还应尽量施用经_____________处理的人粪尿等农家肥料,在处理过程中能利用有机物分解产生的_______形成______环境,杀死其中的__________________。
 
四、归航拾贝
本节课你的收获是:
本节课你的困惑是:
五、达标测试
(一):辨析选择:
1、人粪尿属于()
A、化肥B、农家肥料C、复合肥料D、基肥
2、沼气的成分主要是()
A、氧气B、二氧化碳C、一氧化碳D、甲烷
3、生产沼气和高温堆肥都会产生50?60℃的高温,可以消灭()
A、病菌和细菌B、病菌和虫卵C、有机物D、无机物
4、下列对人粪尿的处理方法不科学的是()
A、建立沼气池B、建立生态厕所C、采用高温堆肥D、在光下晾晒
5、有些细菌靠分解动植物遗体或粪便来获取养料,叫做()
①自养②异养③寄生④腐生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②④
二、分析填空:
1、农家肥料同化学肥料相比: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优点。
2、有人对A、B、C、三块同质土壤分别施有机肥(粪、尿混合经高温堆肥)、化肥和不施肥,一段时间后,分别检测A、B、C中相同面积土壤中的动物种类和数量,结果如下表,请分析回答:
土壤样品动物个数动物种类数
A(有机肥)335121
B(化肥)10370
C(不施肥)202104
(1)为什么粪尿不直接施入土壤而要先进行高温堆肥?
(2)、安排C组实验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B、C三块土壤中动物的种类由多到少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数据可看出,施____________肥对环境污染较小。
六、学习感悟
参考答案:
课前预习:1、水分;有机物;氮;磷;钾。需要;因为这些肥料同化学肥料相比,具有来源广、养分全、肥效持久、能够改良土壤和成本低等优点;以农家肥为主,配合使用化学肥料。2、来源广、养分全、肥效持久、能够改良土壤、成本低3、沼气池;高温堆肥;生态厕所
合作探究:1、有关系,50~65摄氏度的高温可以杀死并病菌和虫卵。2、沼气池;无害化;沼气。3、细菌和真菌分解有机物时,释放出的能量形成高温,高温可以杀死并病菌和虫卵。
拓展创新:1、C2、B3、C4、农药;无害化;能量;高温;病菌和虫卵。
达标测试:一、1、B2、D、3、B、4、D、5、D、
二、1、来源广、养分全、肥效持久、能够改良土壤、成本低、
2、(1)、杀死病菌和虫卵,减少环境污染。
(2)、对照(3)A?C?B(4)、有机
第四单元第六章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学案(B)
教师寄语:只有忠实于事实,才能忠实于真理。
教材分析: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实际经验出发,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例如:对于眼球机构的认知,可以引导学生比较有胶卷的照相机与眼球机构相似来讲。
学习目标:
1.概述人体通过眼、耳等感觉器官获取环境信息;描述眼球和耳的结构及各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说出近视的成因及预防的方法;说出导致耳聋的各种因素及预防的措施。
2.尝试观察瞳孔大小变化的情况并作出解释;练习观察和测量的技能。
3.认同视觉卫生和听觉卫生;关爱和帮助有视觉和听觉障碍的人群。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1.眼和视觉:我们从外界得到的信息中:大多是来自视觉:a.我们首先来认识眼球的结构。如图,请填写各序号代表的结构名称:
b.观察人眼球和照相机机构示意图:
讨论(1):两者在结构上有那些相似地方?
(2):眼球晶状体瞳孔,视网膜分别相当于照相机什么机构?
2、耳和听觉:看课本观察与思考,了解听觉的重要性。
认识耳的结构和功能。如图请填写各序号代表的结构名称:
二、合作探究
(一)、眼与视觉
1、视觉形成过程:阅读课本内容,归纳填写:
()神经冲动
外界物体发射的光线?折射-------------()成像-------()-传导-----()-----视觉
2、瞳孔变化:光线亮时瞳孔变(),光线暗时瞳孔变()。
3、近视及预防。如图:
形成原因:过度变凸,或眼球前后过物像落在视网膜。矫正措施:

预防措施:三要四不看。

(二)、耳与听觉
1、听觉形成过程:
声波---外耳道---()--(振动)--听小骨?()--(神经冲动)--()--(传导)--()?听觉
2、学生自读课本谈谈如何保护耳和听觉,预防耳聋。

(三)技能训练
先观察两线段,你认为哪个长?
再实际测量来验证你的观察是否正确。
三、拓展创新
1、学习了近视的形成原因及矫正措施,想一想远视的形成原因及矫正措施是什么?
2、有人在乘车、乘船或乘飞机时,会发生头晕、恶心、呕吐、精神不振等反应,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晕车、晕船、晕机。试分析出这些现象的原因。
 
四、归航拾贝
本节课你的收获是:
本节课你的困惑是:
五、达标测试
一.选择题
1.我们平时所说的“白眼球”和“黑眼球”实际上是指()
A.虹膜和角膜B.角膜和巩膜C.角膜和巩膜D.巩膜和虹膜
2.无论较近或较远的物体,正常人的眼睛能看清,主要原因是
A.视网膜可以前后移动B.晶状体曲度可以调节
C.瞳孔可以放大和缩小D.眼球前后径可以改变
3.人坐在行驶的汽车里,不靠视觉也能判断车速的快慢和左右转弯,这是由于刺激了具有特定感受器的()
A.鼓膜和听小骨B.前庭和半规管
C.半规管和耳蜗D.耳蜗和听习惯
4.老年人“耳背”,只有大声说话时才勉强听清,其病变部位可能是在()
A.鼓膜或听小骨B.听小骨或耳蜗
C.耳蜗或听神经D.听神经或半规管
5.在飞机起飞时和降落时,乘务员一般都会提醒乘客将口张开或吞咽动作,其目的是为了乘客()
A.减缓紧张情绪,避免引起恐B.促进呼吸,以适应气压的变化
C.咽鼓管张开,避免鼓膜损坏D.调节胃肠功能,以免引起呕吐
二、下图是眼球的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
(1)我们平时所说的“红眼病”,其病变部位是在()。
(2)视觉形成的大致过程是:外界物体发射来的光线,依次经过()、()、()、和(),并经过()的折射,最终落在()上,形成物象。视网膜上某些细菌将这些图形信息,通过()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人就产生视觉。
(3)近视是由于()的曲度变且不能恢复,或是由于眼球的前后径引起的。
(4)当用眼观察空中一只由远处飞近的小鸟时,图中序号(4)所示结构的变化是
六、学习感悟
参考答案:
课前准备:略合作探究:(一)1、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视神经、视觉中枢2、小、大3、见课本91页至92页
(二)1、鼓膜、耳蜗、听神经、听觉中枢2、见课本94页小字部分
达标测试::一。1.D2.B3.B4.A5.C
二.(1)6角膜(2)6角膜、3瞳孔、4晶状体、11玻璃体、4晶状体、8视网膜、10视神经(3)4晶状体、凸、长(4)由大变小
第四单元第六章第二节神经系统的组成学案(B)
教师寄语:人生伟业的建立,不在能知,乃在能行
教材分析:本节主要是神经系统的组成教学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料和插图,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来展开教学。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阅读、自学、讨论和总结,能了解神经系统及神经元的组成和功能。
2.学会利用学习资料分析说明人体各部分的协调动作主要靠神经系统的调节来实现。
3.感受人体动作的协调美,加强对神经系统重要性的认识。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1、测定反应速度实验(以同桌为小组完成)看谁反应快?然后思考:要顺利捏到直尺做,身体的哪些部位要相互准确配合?
2、自己动手,试做神经元模型(可以按照以下步骤)
a)将准备的白色胶质电线两端线皮各去掉3厘米,使里面的铜芯线裸露在外。
b)将其一端的铜芯线分成数份。
c)用橡皮膏将分开的铜芯线基部包绕。最后将其包绕在一起呈球状,在球状体的不同部位上分布一束铜芯线。经进一步整形,使它形似于细胞体和树突。
d)将其另一端的铜芯线分成两份。经整形使其形似轴突的末梢。
e)将中段的胶质线皮环割数处,用力拉伸,使其胶质线皮分成数股。
这样,一个神经元模型就做好了。小组间比一比,谁做的又快又好;谁做的更像。
二、合作探究
学习任务一:掌握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1、阅读教材P97资料分析,观看课件上四位患者的病情
①尝试诊断病情。
②小组会诊,并派代表汇报,其他成员补充。
③拓展反思:
a.当神经受到损伤时,它所支配的肌肉会出现什么情况?
b.你还知道哪些有关神经系统的疾病?
2、阅读教材P98图Ⅳ-52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观看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片断
①以小组为单位,设计表格,分类记录神经系统组成和功能。
②小组汇报,其他同学补充完善。
③拓展反思:
a)若将一只狗的小脑切除,狗将表现出什么症状?
b)若一个人的大小便失禁,你猜测可能是什么部位受到了损伤?
c)若一个人的脑干受到损伤,此人会有什么危险?
d)通过上面几种情况比较,你认为在平时我们应该怎样保护我们的神经系统(例如:在骑自行车的时候、在上体育课时等)
学习任务二:神经元的组成和功能
1、观看课件提供的各类细胞的结构
①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讨论区分神经元与其它细胞结构的异同。

②小组汇报,小组间相互交流补充完善。
2、观看课件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中传导的过程。
①仔细思考,神经元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关系
②想像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与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中传导的过程相似?
三、拓展创新
1、1998年7月,桑兰在纽约参加第四届友好运动会期间,不幸重伤脊髓,直到现在还不得不坐在轮椅上。请问,桑兰的下肢是否受到了损伤?若不是,那么其下肢不能运动的原因是什么?
2、同学们都看过残疾人运动会吗?赛场上残疾人运动员能做到的很多事,我们正常人也难以做到。同学感觉应该学习他们的什么?
 
四、归航拾贝
本节课你的收获是:
本节课你的困惑是:
五、达标测试
1、某人患脑溢血后,能听到别人说话,但自己不能说话。其病变部位是()
A.小脑B.大脑C.舌D.脊髓
2、人喝醉酒后,走路摇晃,站立不稳,这说明酒精已经伤害到了()
A.大脑皮层B.运动中枢C.小脑D.脊髓
3、“植物人”是指只有呼吸和心跳等基本生命活动的人,这种病人的脑部肯定没有受伤的部分是()
A.小脑B.大脑C.舌D.脑干
4、识图作答
(1)
写出下列图中数字各代表的名称:
①②
③④

(2)图中的[]和套在它外面的
共同组成的结构叫神经纤维。
(3)若把神经比做一根电线,则其中的金属线就
是;神经冲动就是沿着传导的。
5、当你做任何一件事情的时候,身体的各个部分之所以能如此的协调,主要是靠_______调节的结果。人体的神经系统是由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两部分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___。
六、学习感悟
参考答案:
合作探究:学习任务一1、瘫痪甚至萎缩2、运动不协调、不准确、不能维持身体平衡;脊髓中的神经被截断,大脑不能通过神经控制脊髓的排尿和排便活动了;心跳、呼吸停止,甚至危及生命;
学习任务二1、神经元的细胞体生许多突起。
拓展创新:1、不是,脊髓中的神经被截断,大脑不能通过神经控制下肢的活动了2、见过,想法合理即可
达标测试:1、B2、C3、D4、(1)细胞核树突细胞体轴突神经末梢(2)4轴突鞘(3)轴突神经5、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神经元
第四单元第六章第三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学案(B)
教师寄语::用敏锐的眼睛观察,用智慧的大脑思考
教材分析:本节主要学习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主要通过做膝跳反射的实验理解反射的概念,认识反射是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描述反射弧的结构,知道生活中的反射活动,哪些是简单反射,哪些是复杂反射、;提出有关反应速度的问题,制定并实施探究计划。本节的学习应从常见的或体验过的生活现象入手,积极参与实验探究。在做膝跳反射的实验时,注意叩击的部位、叩击的时机。关于反射弧的学习,应当充分利用“课本第102页”松开烫手馒头的实例,真正懂得反射的反射弧。试着写出膝跳反射的反射弧。
学习目标:
1.概述人体调节的基本方式,描述反射弧的结构。
2.举例说出反射包括简单反射和复杂反射。
3.通过实验、探究等活动,学会学习的方法,提高自己与他人交往的能力及科学探究的能力等。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一)、看例子:1、开始学习骑自行车时,总是东倒西歪,身体似乎总跟大脑闹别扭,经过多次练习才能掌握平衡。
2、手偶然碰到火,等不及大脑判断思考,手就会迅速地缩回来。
3、一个物体在眼前突然出现,眼睛会情不自禁的眨一下。
通过以上事例,你能体会到神经系统对人体的重要性吗?
(二)、完成膝跳反射实验。
1、作膝跳反射实验
①两人一组,进行分组作实验(可以同桌分为一组)。
②按照教材P101方法步骤,两人轮换作实验,认真感觉小腿的运动。
2、组间结合实验讨论
①扣击韧带时,小腿有什么反应?这一反应是生来就有的还是生活中逐渐获得的?
②膝跳反射受大脑控制吗?你如何知道的?
3、自学教材P102反射的概念。
二、合作探究
(一):交流预习成果、拓展反思:
1、试举出其它例子说明反射的概念。
2、草履虫能对外界刺激发生反应,这种反应能称为反射吗,为什么?
(二):理解反射弧的组成和功能
1、结合教材P102图Ⅳ-54,阅读框内文字
①尝试找出反射弧所应包括的五个部分的结构。
②按照神经冲动传导的顺序将反射弧的五个部分结构用线连接起来。
③尝试画出反射弧的模式图
④尝试通过膝跳反射来说明反射弧各部分结构的功能。
2、小组间讨论、交流,完善上题中的四个问题。
3、讨论:反射弧中神经中枢一定是脊髓吗?若不是,试列举出其它。
4、拓展反思:
①反射活动的完成是否必须依靠反射弧来完成?
②一位患者表现为,当用眼睛看着一个目标时,能顺利到达;当闭上眼睛时,就不能到达指定目标。试结合反射弧的结构解释原因。
(三):举例说明简单反射和复杂反射
1、自学教材P103第二、三、四段。找出什么是简单反射,什么是复杂反射。
2、试分别列举出简单反射和复杂反射的例子,讨论这些反射对我们的生活有何意义。
3、小组内讨论、交流如何区分简单反射和复杂反射。例如:尝试区分“吃杏流口水”、“谈杏流口水”和“看到杏’字流口水”分别属于什么反射?
三、拓展创新
①若给你一只小狗,通过什么样的训练才能让它听你的话?训练小狗听你话的过程是什么过程?小狗真能听懂你说话的意思吗?这能说明人与动物的区别吗?
②我们学习的过程就是复杂反射建立的过程,这能否给你的学习一些提示?
四、归航拾贝
本节课你的收获是:
本节课你的困惑是:
五、达标测试
(一)选择题
1.下列叙述中,属于简单反射的是()
A.听到铃声立即走进教室B.看到红灯时自觉地停住
C.手指碰到火焰立即缩回D.看到“酸杏”二字流口水
2.下列属于复杂的反射活动的是()
A.强光刺眼时眨眼发射B.母鸡照料刚孵出的小鸡
C.马戏团的猴子表演杂技D.婴儿膀胱胀满时的排尿
3.在反射弧结构中,产生神经冲动的是()
A.传入神经B.传出神经C.感受器D.效应器
4.人体所有反射弧的神经中枢都位于()
A.脊髓B.脑和脊髓C.脑D.脑和神经
5.下列结构中,通常不会直接简单反射活动的是()
A.脊髓中枢B.效应器C.大脑皮层D.感受器
6.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叫()
A.反应B.反射C.反射弧D.应激性
(二)填空与分析作答
1.反射是指;人体通过各种简单或复杂的反射,来调节自身的生命活动,从而对迅速作出适当的反应。
2.小明认为手碰到火感到痛才缩回手来,你同意他的观点吗?请简单分析说明。
3.下图是一个反射弧的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图中,接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的结构是;将来自中枢的神经冲动传到效应器的结构是
(2)若上图表示人在睡梦中拍打蚊子的反射活动,则这个反射在反射弧中的传导途径是(用图中结构名称或箭头表示)
(3)假设图中结构是上肢皮肤,是上肢肌肉,当处受伤被切断后,会出现,当处受伤被切断后,会出现
六、学习感悟
参考答案:
课前预习:2、(1)、小腿会突然向上跳起,这种反应是人生来有的。(2)、膝跳反射不受大脑的控制。但是在完成膝跳反射的同时,脊髓中通向大脑的神经会将这一神经冲动传到大脑,使人感到膝盖被叩击了。3、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和内部的各种刺激所作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
合作探究(一)
1、眨眼反射、缩手反射、排尿反射等。2、不能,草履虫是单细胞动物,没有神经系统
(二)1、反射弧所应包括的五个部分是: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详见课本P102反射弧示意图的图解内容。3、不一定,还可能是大脑、脑干等。4、反射活动的完成必须依靠反射弧来完成;可从感受器角度分析。
(三)有些反射是人生来就有的,如缩手反射、眨眼反射、排尿反射、和膝跳反射等,都是简单反射。举例:人吃东西时会分泌唾液;天热出汗;人困了打呵欠;婴儿饿了啼哭等。
人通过长期生活经验的积累,形成复杂的反射。有的是对具体的信号发生反应形成的反射,有的是对语言、文字发生反应形成的反射。“吃杏流口水”是简单反射,“看到杏’字流口水”和“谈杏流口水”都是复杂的反射。
拓展创新训练小狗听话的过程是在简单反射的基础上建立复杂反射的过程,但是对具体的信号发生反应形成的反射,不是对语言、文字发生反应形成的反射,是无意识的。 
达标测试:一1---6CCCBCB二1.人体或动物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刺激2.不。手碰到火缩手是由脊髓控制的简单反射活动,在大脑感到痛之前,手已经缩回来了。3.(1)1感受器、2传入神经(2)1?2?3?4?5.(3)上肢既没有感觉也不能运动、上肢有感觉但不能运动。
第四单元第六章第四节激素调节学案(B)
教师寄语: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教材分析:激素调节手神经系统的调控,人的生命活动受神经系统和激素调节的双重影响。本节是了解内分泌腺的特点、种类和激素的概念、主要种类及其作用;运用资料分析的形式,获得研究激素功能的基本方法,尝试设计对照试验。本节课的学习,可以从自己升入初中后身体的明显变化入手,思考引起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关于几种激素功能的学习,要认真分析107页的资料,将集中激素的名称、部位、作用,以及分泌失调时出现的病症等项目,设计成表格比较。
学习目标:1.说出人体内分泌腺的特点、种类和它们所分泌的激素;举例说明人体激素参与生命活动的调节。
2.说出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胰岛素的主要功能及分泌异常时的表现。
3.运用资料分析的形式,说出研究激素功能的基本方法;尝试设计对照实验。
4.举例说明激素调节受神经系统的调控,人的生命活动主要受神经系统调节,但也受激素调节的影响。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一)、1、结合学过的第一章想一想,自己进入青春期后各方面为什么会发生很大变化?
如:身高、体重迅速增加等。
2、你还知道人体有哪些分泌腺?
(二)认识人体主要的内分泌腺
阅读教材P105第二段及P106图Ⅳ-55
1、内分泌腺和外分泌腺有哪些主要区别?
2、小组内讨论交流完成下表:
腺体类别导管(有、无)分泌物输送方式
内分泌腺
外分泌腺
3、识记P106图Ⅳ-55人体主要的几大内分泌腺的位置和所分泌的激素。
二、合作探究
(一)交流预习成果、拓展反思:
1、尝试区分肝脏、胰腺、肾上腺、肠腺、胃腺、胰岛、胸腺等。
2、胰腺属于内分泌腺吗?为什么?
(二):了解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胰岛素的主要功能。
阅读教材P107资料分析及教材P108第1~3段内容
1、组内讨论资料分析(1),思考:侏儒症、巨人症的发病原因各是什么?总结:生长激素的作用是什么?
2、组内讨论资料分析(2),结合教材P108第三段,分析甲状腺激素在幼年和成年分泌不足时会对人造成什么影响?
思考:地方性甲状腺肿的成因及是什么?我们可采取什么办法进行预防。
3、组内讨论资料分析(3),结合教材P108第一二段,了解胰岛的发现过程,思考:胰岛素的作用是什么?糖尿病的病因是什么,应如何预防和治疗?
4、阅读教材P110《科学家的故事》,感受我国在简陋条件下完成的科学壮举。你有信心为国家作出这样的贡献吗?
5、小组内合作,完成下表
激素名称产生部位作用分泌失调出现的缺乏症
生长激素
甲状腺激素
胰岛素
6、拓展反思:
有两位糖尿病患者为了治疗,一人口服了适量胰岛素制剂;另一人肌肉注射了适量胰岛素制剂。根据学过的知识,你认为哪个管用?为什么?
(三):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
1、小组内请一位代表讲述自己遇到的特别兴奋的事或突遇危险事的心理感受及身体状况。
2、小组内或小组间讨论分析原因(可以结合教材P108最后一段)。
特别事件→大脑皮层兴奋→促使肾上腺激素的分泌→促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血管
扩张→面红耳赤
3、拓展反思:
有两位同学甲、乙,上体育课时,乙逃课在教室看小说,看到惊险情节面红耳赤,满头冒汗;甲同学因为按老师要求跑完1000米也表现出面红耳赤,满头冒汗。两人表现的症状相同,原因一样吗?结合教材第三、四章和本节所学内容小组讨论分析原因。深入理解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关系。
三、拓展创新
1、现在孩子的身体普遍比二十年前早熟,试用本节所学知识,并结合当今食品现状进行分析。
2、在体育比赛中,个别运动员长期服用违禁药物(属于一类能增强爆发力的激素类物质)。从维护体育运动的宗旨和保护人体健康的角度看,你认为运动员服用违禁药物有什么危害?
四、归航拾贝
本节课你的收获是:
本节课你的困惑是:
五、达标测试
(1)下列器官都属于内分泌腺的一组是()
A.汗腺、甲状腺B.肾上腺、唾液腺
C.垂体、肾上腺D.肠腺、皮脂腺
(2)下列哪种疾病是由内分泌失调引起的()
A.学友病B.血尿C.糖尿病D.坏血病
(3)下列物质在血液中不可能存在的是()
A.胰岛素B.胆汁C.白细胞D.生长激素
(4)对婴幼儿的智力发育有重要作用的激素是()
A.生长激素B.胰岛素C.性激素D.甲状腺激素
(5)在寒冷的环境里,人体内产热量会明显增多,与此最密切的因素是()
A.胰岛素增多B.胰岛素减少
C.肾上腺素增多D.肾上腺素减少
(6)卫生部门明确要求人用食盐中必须加碘,以保证人体内某激素能正常合成。这里所属的某激素是()
A.肾上腺素B.甲状腺激素C.生长激素D.胰岛素二填空与分析作答
1、内分泌腺与外分泌腺相比,没有,其分泌物直接进入,随着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
2、激素是一类特殊的化学物质,它虽然在人体内含量很小,但作用很大,能对人体的
和等生命活动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
3、某同学为探究甲状腺激素的作用,曾做了如下实验:取甲、乙两只体重相同的成年鼠,分别喂相同(同质、同量)的食物,但每次给乙鼠的食物中都添加少量的甲状腺激素制剂。实验过程中,每隔两天称一次它们的体重,最终将测试结果汇成了如下曲线。请分析回答:
(1)曲线代表乙鼠的体重变化。在实验过程中,乙鼠还会表现为
判断的依据是
(2)根据这个实验可以推知甲状腺激素的作用是

(3)该实验中除了应注意保证鼠的体重、食物相同外,还应保证哪些条件相?

六、学习感悟
参考答案:
课前预习:(二)1、外分泌腺是通过导管将分泌物排出腺体的;内分泌腺无导管,其分泌物直接进入腺体的毛细血管,并随着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
2、内分泌腺与外分泌腺的比较表:
腺体类型有无导管分泌物输送方式
内分泌腺无经血液循环输送
外分泌腺有经导管排出
3、见课本P106图解内容。
合作探究(一)、1、肝脏、胰腺、肾上腺、肠腺、胃腺是外分泌腺,胰岛、胸腺是内分泌腺。2、胰腺的外分泌部分有导管,是外分泌腺;胰腺中的胰岛属于内分泌腺。(二)1、侏儒症是由于患者在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的;巨人症是由于患者在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引起的。生长激素对人体的生长发育起调节作用。2、幼年患呆小症,成年患地方性甲状腺肿。地方性甲状腺肿是由于一些地区土壤、饮水和食物中缺少碘,使体内的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的。多吃含碘丰富的食物,如海带、紫菜等海生的植物和动物,食用加碘食盐等。3、胰岛素具有调节糖的吸收和利用的作用。胰岛素分泌不足,形成糖尿;通过注射胰岛素治疗。
4、合理即可。
5、
激素名称产生部位作用激素分泌失调病症
生长激素垂体调节人体生长发育侏儒、巨人症
甲状腺激素甲状腺促进生长发育,促进新陈代谢呆小症、大粗脖子病、甲亢
胰岛素胰岛调节糖的吸收和利用糖尿病
6、肌肉注射适量胰岛素制剂管用,胰岛素是蛋白质,口服会被消化而失去作用。
(三)结合教材第三、四章和课本109页分析原因。
拓展创新:1、如果儿童经常摄取含有性激素的食品,就会导致体内性激素含量增加,引起儿童的性成熟。2、合理即可。
达标测试:一1----6CCBDCB二1.导管、血液2.生长发育、生殖3.(1)B、心跳呼吸加快、甲状腺激素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2)促进人体新陈代谢(3)性别,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
第一节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B
教师寄语:让我们将事前的忧虑,换为事前的思考和计划吧!
教材分析:本节课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是让学生通过事例、图片等媒体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来了解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引发深层次的思考,既对以前学习的有关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又为学习后两节亲自动手去探究人类活动造成的污染对生物的影响和拟定保护当地生态环境计划夯实基础。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利用报刊、书籍、互联网等媒体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举例说明人对生物圈多方面的影响。
2.情感目标:认同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形成环境保护意识。
3.能力目标:进一步掌握调查和收集资料等科学探究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重点、难点
1.掌握调查和收集资料等科学探究的方法。
2.认同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形成环境保护意识。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1:你知道人类有哪些生产活动对环境造成了破坏吗?请试着总结一下:如滥砍滥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例题分析:近年来,我国出台了“退耕还林,还草”等许多鼓励性政策,以近一步扩大绿地面积。从生物学的角度分析,植物如此备受重视的原因是()
A涵养水源,保持水土B防风固沙,调节气候C吸收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净化空气D降低噪声,美化环境E供给人类各种生活原料
二.合作探究
1、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结合课本112页图片和四个问题与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如:野生动植物种类的减少,沙尘暴,洪涝等自然灾害,小组讨论分析举出一些人类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
2、人类对生物圈的主要影响:
(1)结合生活中的常识和前面学过的知识(转基因技术,自然保护区),小组探讨:人类对生物圈好的影响,列举实例。
(2)交流讨论:人类对生物圈的负面影响(意识到人类活动与技术发展的两面性)。
3、阅读生物入侵及其危害,了解我国对待生物入侵问题的政策和措施。
三、拓展创新
1.下图是我国科学工作者对我国北方地区森林,草原和荒漠面积变化的调查结果,这对分析我国近几年来,华北地区多次出现的沙尘暴天气大有帮助。
○1分析造成图示现象的原因。
○2请针对上述情况分析出治理沙尘暴的合理措施。
2.“太湖美,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但是,现在部分湖区却因蓝藻的大量滋生而造成水质的严重污染。请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造成蓝藻大量滋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蓝藻大量滋生后是如何破坏生态环境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假如你是当地的一位负责人,你将采取哪些措施还太湖以清澈秀美的原貌?
四、归航拾贝
本节课你的收获是:
本节课你的困惑是:
五.达标测试
选择
1.据报道,中国北方地区沙尘暴天气发生的次数呈增多的趋势,90年代至今发生过20次特大沙尘暴。引起沙尘暴的主要原因是()
A.人类对环境过渡开发B.北方寒流长期侵袭
C.常年旱灾,赤地千里D.地壳运动过于频繁
2.当“赤潮”发生时,水质会严重恶化,鱼虾及其它水生生物会大量死亡,给捕鱼业和养殖业带来巨大损失。形成赤潮的原因是()
A.海水受化学物质的污染B.动植物病毒的大量繁殖
C.海洋浮游生物突发性繁殖D.大量红色土壤流入海洋
3.下列关于使用农药化肥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可造成水质污染B.可造成土壤污染
C.可造成大气污染D.有利于保护生物圈
4.1997年11月26日下午,四川省都江堰市聚源镇一村庄,突然从西北方飞来一大群(约500只左右)乌鸦,他们在附近的树林、竹丛、河滩里,飞翔、觅食、栖息。第二天,大群乌鸦突然从天空中雨点般的坠落下来,顿时,山林大地成了乌鸦的坟场。造成乌鸦死亡的原因可能是()
A.干旱少雨、饮水缺乏B.遭到大型天敌的捕杀
C.乌鸦太多,食物不足D.当地的生态环境污染
六、学习感悟
答案:
达标测试
1、A2、A3、D4、D
第二节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B
教师寄语:保护环境关爱生命
教材分析:
本节通过让学生设计并完成酸雨或废电池对生物影响的探究实验,使学生认同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提高环保意识。本节教学要围绕学生的探究活动以及引导学生深入认识环境污染所造成的危害来进行。课前教师应做充分的准备。一上课,教师马上便可根据学生的准备,组织开展探究活动。学生在课上做实验的时间不宜过长。当探究活动告一段落后,可以请学生代表汇报各自的探究结果,然后,教师可以结合收集到的材料做进一步的介绍。关于“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的课外阅读材料,应布置学生课下阅读,然后作为环境污染造成恶果的典型事例进行介绍。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以酸雨为例,说明人类的破坏性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危害;设计并完成酸雨对生物的影响的探究实验。
2.能力目标:培养科学探究、创新实践、发散思维、合作交流等多种能力。
3.情感目标:提高环保意识,增强关心爱护生物圈的情感。
学习重点、难点
1.重点:设计并完成酸雨或废电池对生物的影响的探究实验。
2.难点: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增强环保意识,加深关心爱护生物圈的情感。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1、具有较强_______的雨水,叫做酸雨。主要是人为地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______________造成,我国的酸雨主要是因为大量燃烧_________________而形成的,PH小于________。
酸雨可以使土壤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使河流和湖泊__________,可以直接危害植物的___________,被称为“______________”。
2、废旧电池中含有_____、____、____等重金属及酸碱等物质;在电池销蚀的过程中会随水渗入________,污染________,并随水分移动,进一步污染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直至进入多种_________和________的体内。
二、合作探究
1、请阅读117和118页相关内容,了解水俣病、痛痛病的症状及发生原因,小组内展开讨论,并总结:
(1)归纳酸雨及固体废弃物、工业废水对生物的危害。
(2)归纳控制酸雨及废电池的根本措施。
(3)阅读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体验环境污染造成的恶果。
2、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或废电池对生物的影响。
材料用具: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制定实验方案:
观察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完成探究实验中安排的讨论题,并在全班进行交流。
三、拓展创新
治理环境污染,我们该做什么?
四、归航拾贝
本节课你的收获是:
本节课你的困惑是:
五、达标测试
1.发电厂可以利用煤天然气核能发电,这三种原料中最容易引发酸雨的是()
A煤和天然气B煤C核能D三者都可能
2.下列污染物中,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的是()
A沙尘暴B二氧化硫C汞镉等重金属D氟利昂
3.下列有关臭氧层的叙述错误的是()
A臭氧层能够有效地滤去太阳辐射中对生物有强烈破坏作用的紫外线
B臭氧层相对于大气层来说只是薄薄的一层
C臭氧层主要集中在大气层的上层
D臭氧层是有氧气组成
4.在“模拟酸雨对生物的影响”的试验中,模拟酸雨的浓度对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生长状况的影响应该是()
A浓度越大,影响越小B浓度越大,影响越大
C浓度大小影响都一样D浓度大小都毫无影响
5.通常,酸雨是指()
APH小于5.6的降雨BPH大于5.6的降雨
CPH等于5.6的降雨DPH小于7.0的降雨
6.全球性大气污染的主要表现是()
A酸雨温室效应生物入侵B酸雨含铅的废气臭氧层破坏
C酸雨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D温室效应滥砍乱伐臭氧层破坏
7.若草原受到重金属的污染,在食物链“草----兔-----狐-----狼”中,哪种生物体内的重金属含量最高?()
A草B兔C狐D狼
8.某同学探究酸雨对小麦种子萌发情况的影响,实验结果记录如下:
酸雨模拟液PH=47正常雨水
PH=5.6正常雨水模拟液
PH=5.6清水
发芽率71%92%90%98%
○1本实验中,用哪种液体进行实验,小麦种子的发芽率最高?();用哪种液体进行实验,小麦种子的发芽率最低?()。
○2为使小麦种子更好的萌发,最好使用哪种液体浇灌种子?()。
○3根据本实验,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六学习感悟
答案:
课前预习:1、酸性酸性物质含硫量高的煤5.6养分发生化学变化
酸化芽和叶空中死神
2、汞银镉土壤土壤河流湖泊海洋生物人
合作探究:1、见课本
2、实验设计注意设计对照试验,设置变量,合理即可
拓展创新:此题为开放性题目,学生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达标测试:
1、D2、C3、D4、B5、A6、C7、D
8、(1)清水酸雨模拟液(2)清水(3)酸雨能降低小麦种子的发芽率(合理即可)
第三节 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B
教师寄语: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学习对象为七年级学生,在学习探究此内容前,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量与生态平衡有关的知识,在生活中对环境的优劣及对人类的影响有了较深刻的体验,学生学会和体验了探究性学习的一般过程及方法。他们喜欢了解大自然、接触大自然、探究大自然的奥秘,从而组织学生进行调查,并完成调查报告,再进一步为学生构建才艺展示的舞台,展开交流,拟定切实可行的保护家乡生态环境的行动计划,采用这种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符合七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分组调查自己周边的环境情况和人们的生活习惯,尝试完成对当地生态环境现状的调查和有关的分析讨论;
2.能力目标:通过调查、讨论和交流,发现环保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培养应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通过对他人的方案进行评价,培养判断能力和分析鉴别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讨论和交流,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讨论和交流,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
难点:调查自己周边的环境情况和人们的生活习惯,通过讨论和交流,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我们本地的环境污染非常严重,请你通过走访调查或采集实物等方式了解一下!
二、合作探究:
1、我们对土地资源状况进行了调查,下面是调查分析:
土地资源评价是:1.土地沙化较严重;2.土壤盐碱化;3.耕地面积少;4.土壤肥力低;直接影响是:风沙日益严重,无法实现花园式城市的构想,制约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讨论:应该如何保护土地资源?
2、我们走访了物业垃圾处理站,了解了固体废弃物的处理情况。
(1)垃圾问题的概况:随着人口的增加及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的数量逐年增加,平均每户居民每天产生垃圾一公斤。市政府为处理些垃圾,投入了大量资金,产生多少清理多少,清扫??收集??运输??转运??掩埋,日复一日,无穷无尽。尽管如此,还有许多露天垃圾末能得到处理。
(2)垃圾成分分析:固体废弃物分为三类:有机物、无机物、废品。有机物包括蔬菜叶、果皮;无机物主要是清扫出的尘土、炉灰、建筑垃圾等;废品包括金属、玻璃、纸张、纺织物等。固体废弃物的危害:占用土地;污染土壤和水体;污染大气;加速有害微生物的繁殖垃圾处理现状:目前对垃圾采用的处理方法有无害化填埋法和焚烧法。
讨论:应如何处理固体垃圾才能减少环境污染?
三、拓展创新:
同学们每天大多数时间是生活在学校中,爱护环境首先应该从找做起。从我们每个人的身边做起。现在就请我们大家每个人说出一条措施,共同拟出校园环境的保护条例,好不好?
(可参照课本提示.)
四、归航拾贝:
本节课你的收获是:
本节课你的困惑是:
五、达标测试:
1.近年来,节日互送贺卡的人少了,这种现象从环保的角度分析是()
A.减少固体垃圾B.节约木材,保护森林
C.减少个人资金的支出D.移风易俗
2.保护和利用森林资源的最佳方案是()
A.大力发展旅游业,以旅游养林业B.允许林区人民砍掉树木,种植庄稼
C.封山育林,禁止砍伐D.实行有计划的合理砍伐
3.下列做法不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是()
A.退耕还林、还草、还湖B.建立自然保护区
C.开垦土地,广种粮食D.多植树,多造林
4.过渡包装和乱扔生活垃圾可以造成()
①大气污染②水污染③突然污染④固体废弃物污染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③④D.④
5.目前我国生态环境质量下降的根本原因是()
A.常年的水旱灾害B.臭氧层空洞
C.人口过度增长D.野生生物死亡
6.世界环境日是()
A.6月5日B.5月31日C.3月12日D.8月15日
7.关于“调查”的叙述正确的是()
A.调查必须制作调查问卷
B.不能逐一调查是可以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
C.抽样调查时选择的样本要有突出特点
D.调查的结果与事实可能存在误差,必要时可以修正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经济发展过程中环境污染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应该停止工业的发展
B.经济比较落后的时候,应该采取“先发展,后治理”的措施
C.必须采取一定的环保措施,以避免和解决发展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
D.随着科学的进步,环境污染的问题自然会解决
9.对于健康来说,科学有效的运动方式是()
A.有氧运动B.森林浴C.剧烈运动D.专项运动
10.保护环境,不仅要防止“三废”污染,更重要的是还要()
A.消除噪声B.净化空气C.自然保护D.植树造林
六、学习感悟:
参考答案
1.B2.D3.C4.A5.C6.A7.B8.C9.A10.C

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学案(语文版)


《论语十则》学案设计
第二课时
一、自学内容及自学目标
1、自学内容《论语十则》
2、自学目标
(1)背诵并默写十则论语。
(2)翻译理解全文。
(3)通过学习能够正确认识并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4)完成相关能力测试练习。
二、重点、难点
(1)翻译理解全文。
(2)完成相关能力测试练习。
三、自学提纲
1、熟读并背诵全文,合作测评第一课时中“课堂测评”部分。
2、翻译理解前五则,并以“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修身做人”对文中语句进行归类。
3、查阅资料,对《〈论语〉十则》中流传至今的成语作整理,并翻译。
A、
B、
C、
D、
E、
F、
G、
四、自学测评
1、将下面相对应的内容用直线连起来。
2、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一和二。
五、你认为的疑点、难点是什么?
互动学案
一、教师预设疑、难、拓展点及解决办法。
疑点:学生对部分语句中所含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修身做人”可能会混淆。
解决办法:教师巡视指引,或作讲解。
难点:将下面相对应的内容用直线连起来。
解决办法: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完成。并共同整理出后五则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修身做人”。
拓展点:拓展延伸
活动四、探究发现:再次品读课文,用自己的话回答下列问题。
1.本文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
2.《论语》是早期的语录体散文,它的文学性表现在什么地方?
解决办法: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并归纳:
1.语言简练,富有哲理。《论语》大多运用口语,明白易懂。孔子对现实人生和社会往往有很深刻的认识,但一般只叙说自己的观点,而不加以充分的论证。
2.《论语》在文学上颇有影响。它的文学性主要是语言富于形象性。记录者并没有追求一定的文学意识,而在人物对话中,往往用简练的言辞,就表现出人物的神情语态和性格特征,描写比较生动。
二、教师记录新生的问题。
三、课堂小结
本文选取了《论语》中的十则,他们是儒家的修身之言,讲的是做人的道理。人是由社会来组成的,所以人与人之间要交往,那么别人想让你帮忙的时候你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周围有无好友亲朋,与他们交往是不是真诚呢?我们要努力学会“学以致用”才行。

课堂测评
翻译并背诵下列论语: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44675.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