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2020年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重要知识点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在上课前要仔细认真的编写一份全面的教案。在上课时遇到各种教学问题都能够快速解决,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0年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重要知识点,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2020年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重要知识点
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
1、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
2、用统计图表来表示数据的情况。
3、根据统计图表可以做出一些判断。
4、数据收集---整理---分析表格。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
一、平均分
1、平均分的含义:把一些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平均分的方法:
(1)把一些物品按指定的份数进行平均分时,可以一个一个的分,也可以几个几个的分,直到分完为止。
(2)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分时可以想:这个数可以分成几个这样的一份。
二、除法
1、除法算式的含义:只要是平均分的过程,就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
2、除法算式的读法:通常按照从前往后顺序读,“÷”读作除以,“=”读作等于,其他读法不变。
3、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在除法算式中,除号前面的数就被除数,除号后面的数叫除数,所得的数叫商。
三、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1、求商的方法:
(1)用平均分的方法求商。
(2)用乘法算式求商。
(3)用乘法口诀求商。
2、用乘法口诀求商时,想除数和几相乘的被除数。
四、解决问题
1、解决有关平均分问题的方法:
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被除数=商×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除数=被除数÷商、因数×因数=积、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2、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1)所求问题要求求出总数,用乘法计算;
(2)所求问题要求求出份数或每份数,用除法计算。
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
1、轴对称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两边完全重合。对折后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对称轴。
2、平移:当物体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运动,并且物体的方向不发生改变,这种运动是平移。只有形状、大小、方向完全相同的图形通过平移才能互相重合。
3、旋转:物体绕着某一点或轴进行圆周运动的现象就是旋转。
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
一、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求商方法:想“除数×()=被除数”,再根据乘法口诀计算得商。
二、解决问题
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几,和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都用除法计算。
第五单元混合计算
一、混合计算
混合运算,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到右按顺序计算。
二、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1、想好先解决什么问题,再解决什么问题。
2、可以画图帮助分析。
3、可以分布计算,也可以列综合算式。
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
一、有余数的除法
1、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在平均分一些物体时,有时会有剩余。
2、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必须比除数小。最大的余数小于除数1,最小的余数是1。
3、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1)先写除号“厂”
(2)被除数写在除号里,除数写在除号的左侧。
(3)试商,商写在被除数上面,并要对着被除数的个位。
(4)把商与除数的乘积写在被除数的下面,相同数位要对齐。
(5)用被除数减去商与除数的乘积,如果没有剩余,就表示能除尽。
4、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可以分四步进行:一商,二乘,三减,四比。
(1)商:即试商,想除数和几相乘最接近被除数且小于被除数,那么商就是几,写在被除数的个位的上面。
(2)乘:把除数和商相乘,将得数写在被除数下面。
(3)减:用被除数减去商与除数的乘积,所得的差写在横线的下面。
(4)比:将余数与除数比一比,余数必须必除数小。
二、解决问题
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简单的有余数的除法的问题,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余数。
第七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
一、1000以内数的认识
1、10个一百就是一千。
2、读数时,要从高位读起。百位上是几就几百,十位上几就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中间有一个0,就读“零”,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3、写数时,要从高位写起,几个百就在百位写几,几个十就在十位写几,几个一就在个位写几,哪一位上一个数也没有就写0占位。
4、数的组成:看每个数位上是几,就由几个这样的计数单位组成。
二、10000以内数的认识
1、10个一千是一万。
2、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与1000以内的数读法和写法相同。
3、最小两位数是10,最大的两位数是99;最小三位数是100,最大的三位数是999;最小四位数是1000,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五位数是10000,最大的五位数是99999。
三、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1、整百、整千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1)把整百、整千数看成几个百,几个千,然后相加减。
(2)先把0前面的数相加减,再在得数末尾添上与整百、整千数相同个数的0。
2、估算
把数看做它的近似数再计算。
第8单元克和千克
克和千克是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计量较轻的物品的质量时,通常用“克”;计量较重的物品质量时,通常用“千克”作单位。
1千克=1000克、(了解1千克=1公斤、1公斤=2斤、1斤=500克、
1斤=10两、1两=50克)
估计物品有多重,要结合物品的大小、质地等因素。
第九单元数学广角
推理时,先根据条件确定必然情况,再用排除法确定其他情况。

编辑推荐

2018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重要知识点汇总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这时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学生爱听老师爱讲的教案。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2018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重要知识点汇总”,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2018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重要知识点汇总

知识点概括总结

1.长度单位:是指丈量空间距离上的基本单元,是人类为了规范长度而制定的基本单位。其国际单位是“米”(符号“m”),常用单位有毫米(mm)、厘米(cm)、分米(dm)、千米(km)等等。长度单位在各个领域都有重要的作用。

2.米: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标准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

3.分米:分米(dm)是长度的公制单位之一,1分米相当于1米的十分之一。

4.厘米:厘米,长度单位。简写(符号)为:cm.

有关厘米的单位转换:1厘米=10毫米=0.1分米=0.01米=0.00001千米。

5.毫米:英文缩写MM(或mm、)

进率关:1毫米=0.1厘米;

6.进位:加法运算中,每一数位上的数等于基数时向前一位数进一。

以个位向十位进位为例:基数为10(2进制的基数是2,类推),个位这个数位上的数量达到了10的情况下,则个位向前一位进1,成为一个十。

在十进制的算法中,个位满十,在十位中加1;十位满十,在百位中加一。

7.不退位减:减法运算中不用向高位借位的减法运算。例:56-22=34。6能够减去2,所以不用向高位5借位。

8.退位减:减法运算中必须向高位借位的减法运算。例:51-22=39.

1不能够减去2,所以必须向高位的5借位。

9.连加:多个数字连续相加叫做连加。例如:28+24+23=85.

10.连减:多个数字连续相减叫做连减。例如:85-40-26=19.

11.加减混合:在运算中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的运算。例如:67-25+28=70。

12.角:具有公共端点的两条不重合的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公共端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两条边。

符号:∠

13.乘法算式中各数的名称:是指将相同的数加法起来的快捷方式。其运算结果称为积。

“×”是乘号,乘号前面和后面的数叫做因数,“=”是等于号,等于号后面的数叫做积。

10(因数)×(乘号)200(因数)=(等于号)2000(积)

14.1—6的乘法口诀

1×1=1

1×2=22×2=4

1×3=32×3=63×3=9

1×4=42×4=83×4=124×4=16

1×5=52×5=103×5=154×5=205×5=25

1×6=62×6=123×6=184×6=245×6=306×6=36

15.7——9的乘法口诀

1×7=72×7=143×7=214×7=285×7=356×7=427×7=49

1×8=82×8=163×8=244×8=325×8=406×8=487×8=568×8=64

1×9=92×9=183×9=274×9=365×9=456×9=547×9=638×9=729×9=81

16.万以内的数的认识

100=10个10(10个10相加的结果等于100)

1000=10个100(10个100相加的结果等于1000)

17.克

克为质量单位,符号
g,相等于千分之一千克。一克的重量大约相于一立方厘米水在室温的质量,大约有一个万字夹的质量。

1吨=1,000,000克(一百万克)

1公斤(1千克)=1,000克(一千克)

1市斤=500克(1克=0.002市斤)

1毫克=0.001克(1克=1000毫克)

1微克=0.000001克(1克=1000000微克)

1纳克=0.000000001克(1克=1000000000纳克)

18.千克

千克:(符号kg或)为国际单位制中量度质量的基本单位,千克也是日常生活中最常使用的基本单位之一。

扩展资料:

1.角的动态定义

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形成的图形叫做角。所旋转射线的端点叫做角的顶点,开始位置的射线叫做角的始边,终止位置的射线叫做角的终边

2.角的种类

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角的大小决定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程度,张开的越大,角就越大,相反,张开的越小,角则越小。在动态定义中,取决于旋转的方向与角度。角可以分为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负角、正角、优角、劣角、0角这10种。以度、分、秒为单位的角的度量制称为角度制。此外,还有密位制、弧度制等。

锐角:大于0°,小于90°的角叫做锐角。

直角:等于90°的角叫做直角。一个直角等于90度,符号:Rt∠

钝角:大于90°而小于180°的角叫做钝角。

负角:按照顺时针方向旋转而成的角叫做负角。

正角:逆时针旋转的角为正角。

0角:等于零度的角。

余角和补角:两角之和为90°则两角互为余角,两角之和为180°则两角互为补角。等角的余角相等,等角的补角相等。

对顶角:两条直线相交后所得的只有一个公共顶点且两个角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这样的两个角叫做互为对顶角。两条直线相交,构成两对对顶角。互为对顶角的两个角相等。

还有许多种角的关系,如内错角,同位角,同旁内角(三线八角中,主要用来判断平行)!

3.乘法的运算定律

整数的乘法运算满足: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消去律。

随着数学的发展,运算的对象从整数发展为更一般群。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二年级数学下册复习知识点(人教版)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从而在之后的上课教学中井然有序的进行,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二年级数学下册复习知识点(人教版)》,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二年级数学下册复习知识点(人教版)
一、解决问题
1、同级运算:(连加,连减,连乘,连除,加减混合,乘除混合)
按照从左向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同级运算的类型:++,--,+-,-+,
××,÷÷,×÷,÷×。
2、不同级运算:(乘加,乘减,除加,除减)
先算乘除,再算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内的。
不同级运算的类型:×+,×-,+×,-×,
÷+,÷-,+÷,-÷。
带小括号运算的类型:×(+),×(-),
(+)÷,(-)÷。
3、从总数中连续减去两部分(连减算式),也可以写成从总数中减去两部分的和,同时需要用小括号把两部分的和括起来,计算时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如:54-8-22=54-(8+22)
4、把分步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时:(方法:一算,二圈,三换,四抄)
先看分步算式的第二步算式,再看其中第一个数和第二个数哪个数是前一步算式的结果,就用前一步算式替换掉那个数,其他的照写。当需要替换的是第二个数,必要时还需要加上小括号。
二、表内除法
1、平均分的含义:把一些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总数÷份数=每份数。
把一个数量按每份是多少分成一份,求能平均分成几份;用除法计算,总数÷每份数=份数。
3、除法算式的读法:从左到右的顺序读,“÷”读作除以,“=”读作等于,其他数字不变。
4、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被除数÷除数=商。
5、用乘法口诀求商,想:除数×商=被除数。
6、“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也就是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都用除法计算,
用“一个数÷另一个数=几倍”。
7、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时,所求问题是总数,用乘法计算;所求问题是份数或每份数,用除法计算。
8、在需要提出问题并解决时,可以提:①加法的问题:求总数,“谁和谁一共是多少?”。②减法的问题:进行比较。“谁比谁多多少?;“谁比谁少多少?”。③除法的问题:有倍数关系的可以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谁是谁的几倍?”,“是”字前写较大数,“是”字后写较小数。
9、一件物品的价格叫单价,买几件叫数量,买几件共需要的钱叫总价。
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

三、图形与变换
1、角:锐角、直角、钝角。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
2、平移:当物体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运动时,是直线运动。自身方向不发生改变。如:推拉窗。
3、旋转:当物体围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做圆周运动时,自身方向会发生改变。如:方向盘。
4、平移的方法:①先确定平移方向和格子数(也就是距离)。②找到原图形的各个顶点。③把各个点按相同方向平移相同的格子数。④把新顶点按原图形的顺序连接。
五、克和千克
1、质量的单位:克和千克。
2、称较轻的物品的质量时,用“克”作单位;称较重的物品的质量时,用“千克”作单位。
3、一个两分的硬币约是1克。两袋500克的盐约是1千克。
4、1千克=1000克=1公斤。1kg=1000g.进率是1000.
5、计算或者比较大小时,如果单位不同,就需要把单位统一。一般统一成单位“克”。
6、在解决问题时,如果单位不统一,要先统一单位再立式计算,一般是把"千克"换成"克".

四、万以内数的认识
1、“一、十、百、千、万”是我们学过的五个计数单位,分别在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上表示。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
万千百十个
2、数位顺序表里: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第五位是万位。

3、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万以内数的读法:读数时,要从高位读起,万位上是几就读几万,千位上是几就读几千,百位上是几就读几百,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中间有一个“0”或者连续两个“0”就只读一个“零”,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4、万以内数的写法:写数时,也要从高位写起,几个千就在千位上写几,几个百就在百位上写几,
几个十就在十位上写几,几个一就在个位上写几,哪一位上一个数字也没有就写“0”占位。
5、数的组成:就是看每个数位上是几,就有几个这样的计数单位组成。
6、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①位数多的大于位数少的数;②位数相同时,就比较最高位上的数字,数字大的这个数就大,反之就小;③如果最高位上的数字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上的数,依次类推。
7、最大的一位数:9,最小的一位数:1
最大的两位数:99,最小的两位数:10两位数最高位是十位。
最大的三位数:999,最小的三位数:100三位数最高位是百位。
最大的四位数:9999,最小的四位数:1000四位数最高位是千位。
最大的五位数:99999,最小的五位数:10000.五位数最高位是万位。
他们的最低位都是个位。
7、近似数:与准确数很接近的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大约”“可能”“大概”出现就是近似数。
方法:两位数的看个位上的数估算,三位数及三位数以上的看十位上的数估算。(四舍五入)

六、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1、可以口算也可以笔算。注意在笔算加法是: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减起,如果哪一位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如果哪一位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作10再减.
2、估算方法:估算是整百数:看十位,①十位小于五的(4、3、2、1、0)就少看,直接把个位、十位舍去写作“0”。(四舍)如:532≈500
②十位大于五或者等于五的(5、6、7、8、9)就多看,把个位、十位写作“0”的的同时还要在百位上加上1.(五入)如:567≈600
估算成几百几十数(整十数):看个位,①个位小于五的(4、3、2、1、0)就少看,直接把个位舍去写作“0”。(四舍)如:532≈530
②个位大于五或者等于五的(5、6、7、8、9)就多看,把个位写作“0”的的同时还要在十位上加上1.(五入)如:567≈570
出现“大约”“可能”“大概”时,就需要估算,要用“≈”符号。

七、统计
1、复式统计表:就是把几个有联系的单式统计表合编成一个统计表,便于更好、更清晰地观察、比较和分析数据。
2、条形统计图:一格可以代表5个单位,也可以根据数量的多少来确定一格代表多少。数很大时有的一格可以代表10个单位。
八、找规律
1、一组图形的循环排列规律:①把最后的放在最前,其余的往后移。②把最前的放在最后,其余的往前移。
2、数列的变化规律:①等差数列;②前两个数的和相加等于后一个;③倍数关系;④每个数都是两个相同因数相乘的积。……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 整理和复习》教案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通常大家都会准备一份教案来辅助教学。从而在之后的上课教学中井然有序的进行,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 整理和复习》教案”,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 整理和复习》教案

第六课时 整理和复习。

复习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

2、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4、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5、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复习重点: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复习难点:除法的含义和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复习过程:1、小组比赛背乘口诀。

2、让四人小组说说本单元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3、全班汇报四人小组讨论的结果。

4、师生共同梳理第二单元的内容。(1)除法的含义。(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3)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5、从上面的(1)、(2)、(3)方面进行复习。

(1)除法的意义。

A、老师呈现课本35页第1题的实物图,让学生根据实物图填写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并要求学生"指出除法算式中的被除数、除数、商"。

B、让学生相互说说这3个算式之间的关系。

C、练习。(老师出示一些乘法算式、除法算式,让学生说出算式中的被除数、除数、商。再出示一些用同一句乘法口诀计算的算式,让学生进一步解乘法和除法之间的关系。)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A、老师出示小鸟、小鹿选汽球的图面。再采用倒计时的方法抢算。

B、让算得快的小朋友结合具体的算式说说怎样想商。

C、再组织以四人小组为参赛单位的摘平果游戏。让学生在欢乐的气氛中熟练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3)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A、老师出示课本35页工人叔叔运水果的情境图。先让学生观察,再让学生说说你从这幅图中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B、让学生根据得到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重点展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

C、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D、让学生在四人小组中交流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

6、师生共同小结本节课的收获。

教学反思:

编辑推荐: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

1、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

2、用统计图表来表示数据的情况。

3、根据统计图表可以做出一些判断。

4、数据收集---整理---分析表格。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

一、平均分

1、平均分的含义:把一些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平均分的方法:

(1)把一些物品按指定的份数进行平均分时,可以一个一个的分,也可以几个几个的分,直到分完为止。

(2)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分时可以想:这个数可以分成几个这样的一份。

二、除法

1、除法算式的含义:只要是平均分的过程,就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

2、除法算式的读法:通常按照从前往后顺序读,“÷”读作除以,“=”读作等于,其他读法不变。

3、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在除法算式中,除号前面的数就被除数,除号后面的数叫除数,所得的数叫商。

三、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1、求商的方法:

(1)用平均分的方法求商。

(2)用乘法算式求商。

(3)用乘法口诀求商。

2、用乘法口诀求商时,想除数和几相乘的被除数。

四、解决问题

1、解决有关平均分问题的方法:

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被除数=商×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除数=被除数÷商、因数×因数=积、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2、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1)所求问题要求求出总数,用乘法计算;

(2)所求问题要求求出份数或每份数,用除法计算。

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

1、轴对称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两边完全重合。对折后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对称轴。

2、平移:当物体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运动,并且物体的方向不发生改变,这种运动是平移。只有形状、大小、方向完全相同的图形通过平移才能互相重合。

3、旋转:物体绕着某一点或轴进行圆周运动的现象就是旋转。

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

一、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求商方法:想“除数×()=被除数”,再根据乘法口诀计算得商。

二、解决问题

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几,和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都用除法计算。

第五单元混合计算

一、混合计算

混合运算,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到右按顺序计算。

二、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1、想好先解决什么问题,再解决什么问题。

2、可以画图帮助分析。

3、可以分布计算,也可以列综合算式。

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

一、有余数的除法

1、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在平均分一些物体时,有时会有剩余。

2、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必须比除数小。最大的余数小于除数1,最小的余数是1。

3、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1)先写除号“厂”

(2)被除数写在除号里,除数写在除号的左侧。

(3)试商,商写在被除数上面,并要对着被除数的个位。

(4)把商与除数的乘积写在被除数的下面,相同数位要对齐。

(5)用被除数减去商与除数的乘积,如果没有剩余,就表示能除尽。

4、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可以分四步进行:一商,二乘,三减,四比。

(1)商:即试商,想除数和几相乘最接近被除数且小于被除数,那么商就是几,写在被除数的个位的上面。

(2)乘:把除数和商相乘,将得数写在被除数下面。

(3)减:用被除数减去商与除数的乘积,所得的差写在横线的下面。

(4)比:将余数与除数比一比,余数必须必除数小。

二、解决问题

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简单的有余数的除法的问题,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余数。

第七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

一、1000以内数的认识

1、10个一百就是一千。

2、读数时,要从高位读起。百位上是几就几百,十位上几就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中间有一个0,就读“零”,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3、写数时,要从高位写起,几个百就在百位写几,几个十就在十位写几,几个一就在个位写几,哪一位上一个数也没有就写0占位。

4、数的组成:看每个数位上是几,就由几个这样的计数单位组成。

二、10000以内数的认识

1、10个一千是一万。

2、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与1000以内的数读法和写法相同。

3、最小两位数是10,最大的两位数是99;最小三位数是100,最大的三位数是999;最小四位数是1000,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五位数是10000,最大的五位数是99999。

三、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1、整百、整千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1)把整百、整千数看成几个百,几个千,然后相加减。

(2)先把0前面的数相加减,再在得数末尾添上与整百、整千数相同个数的0。

2、估算

把数看做它的近似数再计算。

第8单元克和千克

克和千克是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计量较轻的物品的质量时,通常用“克”;计量较重的物品质量时,通常用“千克”作单位。

1千克=1000克、(了解1千克=1公斤、1公斤=2斤、1斤=500克、

1斤=10两、1两=50克)

估计物品有多重,要结合物品的大小、质地等因素。

第九单元数学广角

推理时,先根据条件确定必然情况,再用排除法确定其他情况。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草》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草》知识点汇总

原文:

篱篱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译文:

原野上长满茂盛的青草,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

野火无法烧尽满地的野草,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

注释:

赋得:借古人诗句或成语命题作诗。诗题前一般都冠以“赋得”二字。这是古代人学习作诗或文人聚会分题作诗或科举考试时命题作诗的一种方式,称为赋得体。

离离:青草茂盛的样子。

一岁一枯荣:枯,枯萎。荣,茂盛。野草每年都会茂盛一次,枯萎一次。

创作背景:

《赋得古原草送别》作于唐德宗贞元三年(公元788年),作者当时只有十六岁。此诗是应考习作,按科考规矩,凡限定的诗题,题目前必须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诗相似。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二年级数学下册必须熟记知识点


二年级数学下册必须熟记知识点

1.有加有减,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2.有乘有除,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3.有加有乘,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4.有减有乘,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5.有加有除,先算除法,再算加法。

6.有减有除,先算除法,再算减法。

7.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先算小括号里面的算式,再算小括号外面的算式。

8.每份分的同样多叫平均分。

9.除法的两种意义。例如:15÷3=5表示把15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5,也表示把15,每3个分一份,可以分成5份。

10.12÷3=4,读作:12除以3等于4,也读作:3除12等于4。

11.乘法的两种意义,例如:3×4表示3个4,也表示4个3。

12.3×4=(12)想:三四(十二),12÷3=(4)想:三(四)十二,12÷4=(3)想:(三)四十二。

13.被除数和除数相同时,商是1。例如:1÷1=1,2÷2=1,3÷3=1,4÷4=1,……

14.1÷1=1,2÷1=2,3÷1=3,…9÷1=9,……

15.1×1=1,2×2=4,3×3=9,4×4=16,…9×9=81,……

16.锐角直角钝角

17.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

18.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第五位是万位。

19.个位满10向十位进1,表示一个十,十位满10向百位进1,表示一个百,百位满10向千位进1,表示一个千,千位满10向万位进1,表示一个万。

20.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个位的计数单位是(一),十位的计数单位是(十),百位的计数单位是(百),千位的计数单位是(千),万位的计数单位是(万)。

21.数的组成。例如:32418是有3个(万),2个(千),4个(百),1个(十),8个(一)组成的。

22.位数相同的两个数,位数多的那个数大于位数少的那个数,位数相同的两个数,从高位开始比较。

23.自然数中,最小的两位数是10,最小的三位数是100,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最小的五位数是10000,最大的一位数是9,最大的两位数是99,最大的三位数是999,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大的五位数是99999。

24.五位数的最高位是万位,四位数的最高位是千位,三位数的最高位是百位,两位数的最高位是十位。

25.读数、写数都从高位起,万位是几就读几万,千位是几就读几千,百位是几就读几百,十位是几就读几十,个位是几还读几。读数时中间连续有几个零,只读一个零,末尾的0不读出来。

26.称比较轻的物体用克作单位,克用字母(g)表示,称一般物品的重量常用千克作单位,千克用字母(kg)表示。

27.1两=50克,1斤=500克,1公斤=2斤,1斤=10两,1公斤=1千克,1千克=1000克,1吨=1000千克。

2020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要点


2018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要点

第二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两位数加两位数

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把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在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2、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3、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1”,十位上的数相加时,不要遗漏进上来的“1”。

4、和=加数+加数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二、两位数减两位数

1、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的笔算: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

2、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笔算法则: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

3、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个位加10再减,十位计算时要先减去退走的1再算。

4、差=被减数-减数

被减数=减数+差

减数=被减数-差

三、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1、连加、连减

连加、连减的笔算顺序和连加、连减的口算顺序一样,都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连加计算可以分步计算,也可以写成一个竖式计算,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加一样,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连减运算可以分步计算,也可以写成一个竖式计算,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减一样,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

2、加减混合

加、减混合算式,其运算顺序、竖式写法都与连加、连减相同。

3、加减混合运算写竖式时可以分步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加(减)一样,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也可以用简便的写法,列成一个竖式,先完成第一步计算,再用第一步的结果加(减)第二个数。

四、解决问题(应用题)

1、步骤:先读题列横式,写结果,千万别忘记写单位(单位为:多少或者几后面的那个字或词)作答。

2、求“一个已知数”比“另一个已知数”多多少、少多少?用减法计算。用“比”字两边的较大数减去较小数。

3、比一个数多几、少几,求这个数的问题。先通过关键句分析,“比”字前面是大数还是小数,“比”字后面是大数还是小数,问题里面要求大数还是小数,求大数用加法,求小数用减法。

4、关于提问题的题目,可以这样提问:

…….和……一共…….?

……比……..多多少/几……?

……比……..少多少/几……?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整理:表内乘法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整理:表内乘法”,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整理:表内乘法

1、乘法的含义
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连加的和的简便算法。如:计算:222=6,用乘法算就是:2×3=6或3×2=6.

2、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⑴连加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的方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写乘法算式时,可以用乘法计算。写乘法算式时,可以先写相同的加数,然后写乘号,再写相同加数的个数,最后写等号与连加的和;也可以先写相同加数的个数,然后写乘号,再写相同加数,最后写等号与连加的和。
如:444=12改写成乘法算式是4×3=12或3×4=12
4×3=12或3×4=12
⑵乘法算式的读法。读乘法算式时,要按照算式顺序来读。如:6×3=18读作:“6乘3等于18”。

3、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及实际表示的意义
在乘法算式里,乘号前面的数和乘号后面的数都叫做“乘数”;等号后面的得数叫做“积”。

4、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单。一道乘法算式表示的就是几个相同加数连加的和。如:
4×5表示5个4相加或4个5相加。

5、加法写成乘法时,加法的和与乘法的积相同。

6、乘法算式中,两个乘数交换位置,积不变。

7、算式各部分名称及计算公式。
乘法:乘数×乘数=积
加法:加数加数=和
和—加数=加数
减法: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8、在9的乘法口诀里,几乘9或9乘几,都可看作几十减几,其中“几”是指相同的数。
如:1×9=10—19×5=50—5

9、看图,写乘加、乘减算式时:
乘加:先把相同的部分用乘法表示,再加上不相同的部分。
乘减:先把每一份都算成相同的,写成乘法,然后再把多算进去的减去。
计算时,先算乘,再算加减。如:
加法:33332=14乘加:3×42=14乘减:3×5-1=14

10、“几和几相加”与“几个几相加”有区别
求几和几相加,用几加几;如:求4和3相加是多少?用加法(43=7)
求几个几相加,用几乘几。
如:求4个3相加是多少?(3333=12或3×4=12或4×3=12)
补充:几和几相乘,求积?用几×几.如:2和4相乘用2×4=8
2个乘数都是几,求积?用几×几。如:2个8相乘用8×8=64

11、一个乘法算式可以表示两个意义,如“4×2”既可以表示“4个2相加”,也可以表示“2个4相加”。
“555”写成乘法算式是(3×5=15)或(5×3=15),
都可以用口诀(三五十五)来计算,表示(3)个(5)相加
3×5=15读作:3乘5等于15.5×3=15读作:5乘3等于15

二年级数学下册《乘法》知识点汇总


二年级数学下册《乘法》知识点汇总

1.两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

2.口算乘法:整十、整百的数相乘,只需把前面数字相乘,再看两个乘数一共有几个0,就在结果后面添上几个0。

3.两位数乘整十数的计算方法:直接用两位数乘以整十数十位上的数,然后在乘积末尾加0即可。
例如:23×50=?先用23×5=115,再在115后面添0,得到23×50=1150。

4.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

5.估算:在实际生活中有时候不必算出准确的结果,而是把一些数看成和它接近的整十、整百、整千,然后进行计算,这样的计算就叫做估算。估算时,横式要写“≈”(约等号),答句中要加上“大约”。
如:估算18×22,可以先把因数看成整十、整百的数,再去计算。
(可以把一个乘数看成近似数,也可以把两个乘数都同时看成近似数。)

6.凡是问够不够,能不能等的题目,都要三大步:
①计算、②比较、③答题。
别忘了比较这一步。

7.笔算乘法:先把第一个乘数同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数相乘,再与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数相乘。

8.相关公式:
乘数×乘因数=积
积÷乘数=另一个乘数

9.运算顺序:
先乘除,再算加减;
同级运算,应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如果有括号,要先算括号内的运算。

10.乘法计算规律:
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扩大若干倍,积也扩大相同的倍数。
例如:23×4=92,若23这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4扩大10倍,则积也扩大10倍,为920。

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梳理(苏教版)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梳理(苏教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梳理(苏教版)

1.有余数的除法
1、余数和除数之间的关系:进行有余数的除法计算时,结果中的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2.有余数的除法应用题中:
①商和余数都有单位;
②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有可能不一样。余数的单位一定和被除数的单位相同。
3、公式:被除数=商×除数+余数例题:10=3×3+1
4.有余数的除法的读法例题:10÷3=3……1读作:10除以3等于3余1
2.时、分、秒
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
2、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1)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1)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时)
1时=60分1分=60秒
时间的两种标准写法:8时零5分8时55分
8:058:55
注:当两个表中时针表示的时间相同时,后面的时间减去前面的时间即可得到经过的时间。
3.认识东、南、西、北
一.相反的方向:
东——西南——北东北——西南东南——西北
二.确定中心,找方位——解决这类题目的关键是找准以谁为中心。
1、早上起来,面对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2、面对傍晚的太阳,你的前面是(西),后面是(东),左面是(南),右面是(北)。
3、面对北面,你的前面是(北),后面是(南),左面是(西),右面是(东)。
4,面对南面,你的前面是(南),后面是(北),左面是(东),右面是(西)。
三.平面图中,试卷,地图上的方向为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4.认识万以内的数

1.数位表万位。千位。百位。十位。个位。
2.读数和写数都要从高位起。
3.一个万以内的数中间不管有几个零都只读一个零,一个万以内的数末尾不管有几个零,都不读。例题:4001和4000.
4.注意读写法。例题:8012读作八千零一十二,要用汉字大写。9013是(四)位数,注意是汉字的四。9713里有(9)个千(7)个百(1)
个十(3)个一。此处注意小写数字。
5.分米和毫米
1.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1米=100厘米
分米可以用dm表示毫米可以用mm表示

2020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2020年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全册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内容: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100以内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进一步认识时间,数学广角,数学实践活动等。
本册的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l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2、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3.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6.进一步认识钟表,了解钟表内一大格表示的时间意义。
7.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本册重点:
1、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
2、表内乘法。
本册难点:
1、进位加、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理解乘法的含义。
课时安排:
一、长度单位(3课时)
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14课时)
1、两位数加两位数……………………………………………………4课时
2、两位数减两位数……………………………………………………5课时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3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
我长高了………………………………………………………………1课时
三、角的初步认识(3课时)
四、表内乘法(一)(14课时)
1、乘法的初步认识…………………………………………………3课时
2、2~6的乘法口诀
5的乘法口诀…………………………………………………………2课时
2、3、4的乘法口诀…………………………………………………4课时
6的乘法口诀…………………………………………………………3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五、观察物体(4课时)
六、表内乘法(二)(14课时)
7的乘法口诀…………………………………………………………5课时
8的乘法口诀…………………………………………………………3课时
9的乘法口诀…………………………………………………………4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
看一看摆一摆………………………………………………………1课时
七、认识时间…………………………………………………………3课时
八、数学广角…………………………………………………………2课时
九、总复习……………………………………………………………4课时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学习内容:
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
2、认识线段。
学习目标:
(一)基础知识:
1、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得出使用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让学生初步学会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3、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知道米和厘米的长度关系。
4、通过看图初步认识线段,学会画线段。
(二)基本技能:
能选用合适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三)情感态度:
1、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团结合作的习惯。
2、进一步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习重点、难点:
会选用合适的测量工具测量物体;学画线段。
课时划分:3课时
认识长度单位厘米1课时
认识米1课时
认识线段1课时
第一课时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学习内容:
教材1-3页例1和做一做。
学习目标:
1、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2、在测量活动中,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3、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学习重点、难点:
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课前准备:
尺子、硬币、曲别针、刀子、正方体、三角形、图钉、纸盒等。
学习过程:
一、教学例1:
1、老师拿起数学书。知道数学书的这条边有多长吗?
拿出铅笔:知道这支铅笔有多长吗?
美术书又有多长呢?
2、请大家拿出我们准备的学具:硬币、曲别针、刀子、正方体、三角形等,
选取你喜欢的工具量量有几个硬币长或刀子长……
3、分组量物体:1组量数学书,2组量铅笔,三组量尺子。
4、分组汇报测量结果。
5、为什么我们测量的统一种东西,结果却不一样呢?(小组讨论)
6、怎样才能使我们的测量结果相同?
二、完成做一做。
(一)完成第1题。
1、豆角大约有几个正方形长?胡萝卜呢?
2、你是怎么知道的?
3、自己量一量,填写在书上。
4、我们量这些粮食就是用的统一的单位。
(二)第2题。
1、用铅笔量桌椅的长度。
2、分小组活动。
3、各小组汇报测量结果。
(三)第3题。
1、估一估这些文具有几个正方体长。
2、填写在书上。
3、集体订正。
三、例1。
1、你知道一个正方体的一条边有多长吗?
2、请你拿尺子量一量。
3、你是怎么量出有1厘米的?
4、老师示范量的方法。一边量一边叙述。
5、对,正方体的边有1厘米长。1厘米就是这么长。
6、那一个图钉有多长呢?请你也来量一量。
7、看看你的哪个手指大约是1厘米?
8、你还知道有哪些物品大约有1厘米长?
四、练习。
1、完成练习一第6题。
先估一估,再用曲别针量一量。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课后记:
第二课时认识长度单位----米
学习内容:
认识长度单位----米
学习内容:
教材3-4页例2、例3及练习一1~5题。
学习目标:
1、认识米和米尺,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学会实际操作的方法。
3、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学习重点、难点:
学会用尺子测量物体的方法。
课前准备:
5厘米长的纸条、米尺、1米长的绳子、卷尺。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1、通过上节课我们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测量物体要用统一的长度单位,这节
课我们继续学习测量物体。
二、教学例2。
1、看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什么?(纸条)
2、上节课我们认识了1厘米就是这么长:老师给学生看尺子。
3、请你估一估这个纸条大约有几厘米长。
4、用尺子量一量。
5、你是怎么测量出有5厘米长的?学生叙述不同的测量方法。
6、你喜欢哪种测量方法?哪种方法方便?
7、师总结:把尺子的“0”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5就是5厘米。
8、看练习一第1~3题,请你按这种方法量一量,然后填在书上。集体订正。
9、请同学到黑板前来,量一量黑板的长度。用小尺子量,你会发现什么?
(尺子不够长,量起来很麻烦。)
10、那我们就用长尺子来量。师出示米尺。
11、看,这就是1米,1米就是这么长。生汇报测量结果。
三、教学例3。
1、请大家拿出老师为大家准备好的绳子。
2、这条绳子有1米长,想知道它有多少厘米吗?
3、请你用尺子量一量。(100厘米)
4、你是怎样量出有100厘米的?(用20厘米的尺子量了5次就是100厘米。)
5、所以说1米等于多少厘米。(板书:1米=100厘米)
四、练习。
1、出示卷尺。这叫卷尺,因为它比较长,有时量长的物体我们为了测量方便,就用卷尺测量。
2、请你用卷尺测量一下黑板的长度。可以发现比用小尺子量的快,而且更精确。
3、你还可以用卷尺测量什么?(量量我们能跳多远)
4、生跳远,师演示测量方法。
5、请学生上来量。
6、完成练习一第4题。量身高用什么?
量床呢?量桌子有多宽?
7、你还知道哪些测量工具?
五、小节: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课后记:
线段
第三课时线段
学习内容:
教材第5页,练习一的7~10题
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线段,会判断线段;
2.会用刻度尺量线段的长度;
3.会按要求的长度画线段;
4.培养动手和判断能力。
学习重点、难点:
用直观、描述方式认识线段的特征。
课前准备:
一根长线,直尺,三角板。
学习过程: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平面图形——线段。
一.认识线段,度量线段
1.观察,总结线段特征
(1)出示:瞧,这些都是线段。这是线段的端点,它表示不能再继续延长。
(2)那么你能找到它们都有那些相同的地方吗?(学生充分发言)
(3)小结:大家说得不错!象这样直直的,有两个端点的平面图形就是线段。
(4)在我们教室中的黑板边、桌子边、书边都可以看成是线段。请观察你周围还有那些物体上有线段?
2.练习巩固
(1)指出下面那些是线段,不是线段的说明理由。

(1)(2)(3)(4)(5)
(2)数一数,下面每个图形是由几条线段组成的?
3.度量线段长度
(1)那么线段有长度吗?
(2)线段有两个端点,长度固定,所以线段的长度可以量出来。
(3)你认为量线段的方法是什么?请你用量物体长度的方法量出书上的线段的长度。
(4)订正答案。
二.画线段
1.尝试画线段
(1)现在请你画一条长为3厘米的线段,你能画吗?试一试。(书上有画的方法,可以让学生自己发现)
(2)展示,订正画的结果。(怎样判断画的对吗?○1是不是线段?○2线段是不是3厘米长)
2.示范讲解:因为线段的长是3厘米,所以只要把尺子放平,铅笔紧挨尺子有刻度的一边,从尺的“0”刻度开始画起,画到3厘米的地方,最后在两边点上端点。
3.再次画线段:你能用这种方法画一条7厘米的线段吗?巡视指导。
三.巩固反馈
1.基础练习:
(1)练习一的7题(说明理由)
(2)练习一的8题
(3)练习一的10题:分析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认识,怎样得到正确的答案。
2.全班在作业本上画:
(1)画出长5厘米的线段;
(2)画出比5厘米短3厘米的线段;
(3)画出比5厘米长4厘米的线段;
四.扩展练习:在每两个点间画线段。(试一试)
思考:3个点能画几条线段?
4个点能画几条线段?
5个点能画几条线段?
五.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种新的平面图形:线段。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它有两个端点,能量出它的长度。直线没有端点,不能量出它的长度。
课后记:

第二单元100以内加减法
学习内容:
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进位)。
2、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退位)。
3、问题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
4、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5、加减法估算。
学习目标:
1、能正确地进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
2、通过学生对两位数加减估算方法的交流,体会算法多样化的思想。
3、使学生会运用100以内加减法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教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
难点: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及加减混合的笔算方法。
学习时间:(共15课时)
1、两位数加两位数……………………………………………………4课时
2、两位数减两位数……………………………………………………5课时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4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
我长高了………………………………………………………………1课时
1、两位数加两位数
学习内容:教材P8~P15
学习目标:
1、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和进位加的笔算方法;
2、使学生能正确地进行竖式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重点:
正确熟练的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和进位加法。
课前准备:主题图、投影片、小黑板。
学具准备:小棒
学习时间:4课时
第一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一)
学习内容:第9页例1做一做
学习目标:
1、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的笔算方法;
2、使学生能正确地进行竖式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重点、难点:
掌握竖式的结构和计算方法。
课前准备:主题图、投影片
学具准备:小棒
学习过程:
一、情境引入:
教师出示参观博物馆的情景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中内容。
请学生说说图中有什么,告诉了我们什么事。
引导学生发现每班的人数和车辆的准乘人数。
问: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自由提问)
如果学生提不出乘车问题,教师就提问: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
二、合作探索:
学生先小组讨论,再请代表发言。
请学生说明自己的想法,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为什么?
预计发生:
生1:二(1)班和二(2)班可以合乘一辆车
师:为什么?
生1:这两个班的人数合起来是66。
师:你是怎样算的?说说算式。
学生说,教师板书算式。由于学生能口算,教师板书得数。
三、教写竖式:
1、请学生说说口算时是怎样算的,
说时边摆小棒边讲。
师:像这样的算式,我们还可以用竖式计算。谁会写竖式?
请学生写写看,师生对其写法进行评价。
2、教师教写,边讲解边板书:
先写“36”,在36的左下方写“+”,再写“30”,写30的时候要注意与36对齐数位,再写“——”。
计算时,把个位相加的数写在个位下面,十位相加的数写在十位下面。
3、请学生自己写竖式,
指名写在投影片上,集体订正。其他学生同位互查。
4、讨论:列竖式计算要注意什么?
四、做一做:
用投影出示题目,
指名做在投影片上,其他学生写在书上。
全班学生看投影片,集体订正。
然后同位相互检查,相互评价。
五、练习:
教师投影出示练习题:
35+2=26+30=45+20=86+3=
请学生任意选两道题,用竖式计算。
同位检查竖式的书写格式是否正确,书写、计算正确的可以画一颗星。
六、总结:
用竖式计算应注意什么?
板书:36
+30
66
课后记:
第二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二)
学习内容:第10页例2做一做练习二的1、2题
学习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笔算加法;
2、使学生能熟练地进行竖式计算;
3、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
学习重点、难点:
熟练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
课前准备:主题图、投影片
学具准备:小棒
学习过程:
一、解决情景中的问题
1、教师出示主题图
师:上节课有的同学提出二(3)班和二(4)班也可以合乘一辆车,这节课我们来解决这个问题。
师:怎样能知道这两个班是否能合乘一辆车呢?
(要知道两个班共有多少人?)
师:怎样列算式?
学生说,教师板书:35+34=
2、请学生在小组里讨论怎样计算“35+34”,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是用摆小棒的方法还是用竖式计算还是口算。
3、请学生说明自己的想法
(1)先请摆小棒的学生讲
提问:为什么把5根小棒和4根小棒和起来,3捆和3捆和起来?
(2)再请列竖式的学生讲
提问:写竖式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用竖式计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你是从哪一位加起的?
(3)请口算的学生讲。
提问:你是从哪一位加起的?
口算时应注意什么?
二、做一做:
教师用投影片出示题目
指名将题做在投影片上,其他学生做在书上
集体订正投影片上的题目,进行评价。
同位相互检查,相互评价,
三、练习:
练习二第1题:
先请学生看图,说图意,
再列竖式计算。
第2题:笔算下面各题。
学生将题目写在练习本上,同位相互检查。
课后记:
第三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
学习内容:
第11页例3做一做练习二3、4题
学习目标:
1、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笔算方法;
2、使学生能熟练得进行进位加竖式计算;
3、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学习重点、难点:
熟练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
课前准备:主题图、投影片
学具准备:小棒
学习过程:
一、复习:
教师用投影片出示题目:
72+5=34+20=
请学生用竖式计算,集体订正。
请学生说说竖式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二、解决情景中的问题
1、教师出示主题图
师:二(1)班和二(2)班可以合乘一辆车,二(3)班和二(4)班可以合乘一辆车,那么二(1)班和二(3)班能合乘一辆车吗?
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意见。
教师:到底能不能呢?请同学们想办法算一算。
请学生在小组里讨论怎样计算36+35,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用小棒、竖式或口算的方法。
2、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1)请摆小棒的学生说
提问:6根和5根合起来超过10根怎么办?
(2)再请列竖式的学生说
提问:6加5得11,怎么写?
你认为应从哪一位算起?为什么?
(3)请口算的学生说
提问:你是从哪一位加起的?口算时应注意什么?
3、比较小结:和我们以前的两位数加两位数比,有什么不同?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三、做一做:
教师用投影片出示题目,指名做在投影片上,其他学生做在书上,边做边思考书上提出的问题。
订正时指名说“个位上6加7得(),怎样写?”
“个位上6加4得(),怎样写?”
四、练习:
练习二第3题
请学生先用小棒摆一摆36+47怎样算,再列竖式计算。
第4题:笔算下面各题。
学生将竖式写在课堂练习本上,得数写在书上。
组内互查、互评。
五、总结:
笔算进位加时应注意什么?
板书:
进位加36
+35
71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推理》教案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要根据班级同学的具体情况编写教案。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推理》教案”,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推理》教案

九 数学广角--推理

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包括猜一猜和找规律。简单推理过程和找规律的思想方法不仅应用广泛,而且是后面学习概率统计知识的基础,同时也是发展学生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好素材。本单元主要是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事例,让学生运用操作、实验、猜测等直观手段感受简单的推理过程和探索图形的排列规律,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并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及列组合的数学方法。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一年级下册教材中已经学习了一些图形和数的简单排列规律,本册教材就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继续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实验、猜测让学生学会对于推理过程的简单叙述。大部分二年级学生的学习基础比较好,对所学知识基本上能回答出结果。针对这些实际情况,在设计本单元时,教学的重点要为学生提供猜想、活动交流的机会,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猜测等活动去发现规律,使学生在描述、思考和讨论交流活动过程中充分感受事物的推理。同时,二年级学生年龄小,以形象思维为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设计教案时也要做到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环节,灵活处理教材。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通过一系列的猜测、比较、推理等活动,使学生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

数学思考: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问题解决:经历观察、分析、推理等实践活动,探索简单事物的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发现数的排列规律。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运用数去创造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1.根据已知条件通过活动判断出结论,感受简单的推理过程。

2.运用排除、猜测等方法推算出所在方位的数字是几。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2.在于如何有条理地阐述自己的推理过程。

课时安排:2课时

1.猜一猜(一)……………………………1课时

2.猜一猜(二)……………………………1课时

编辑推荐: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这时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学生爱听老师爱讲的教案。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你们见过哪些优秀教师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一、长度单位

1.长度单位:是指丈量空间距离上的基本单元,是人类为了规范长度而制定的基本单位。其国际单位是“米”(符号“m”),常用单位有毫米(mm)、厘米(cm)、分米(dm)、千米(km)等等。长度单位在各个领域都有重要的作用。

2.米: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标准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

3.分米:分米(dm)是长度的公制单位之一,1分米相当于1米的十分之一。

4.厘米:厘米,长度单位。简写(符号)为:cm.

有关厘米的单位转换:1厘米=10毫米=0.1分米=0.01米=0.00001千米。

5.毫米:英文缩写MM(或mm、)

进率关:1毫米=0.1厘米;

二、100以内的加减法

1.进位:加法运算中,每一数位上的数等于基数时向前一位数进一。

以个位向十位进位为例:基数为10(2进制的基数是2,类推),个位这个数位上的数量达到了10的情况下,则个位向前一位进1,成为一个十。

在十进制的算法中,个位满十,在十位中加1;十位满十,在百位中加一。

2.不退位减:减法运算中不用向高位借位的减法运算。

例:56-22=34。6能够减去2,所以不用向高位5借位。

3.退位减:减法运算中必须向高位借位的减法运算。

例:51-22=39.

1不能够减去2,所以必须向高位的5借位。

4.连加:多个数字连续相加叫做连加。例如:28+24+23=85.

5.连减:多个数字连续相减叫做连减。例如:85-40-26=19.

6.加减混合:在运算中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的运算。例如:67-25+28=70。

三、角的初步认识

7.角:具有公共端点的两条不重合的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公共端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两条边。

符号:∠

8.角的种类

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角的大小决定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程度,张开的越大,角就越大,相反,张开的越小,角则越小。在动态定义中,取决于旋转的方向与角度。角可以分为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负角、正角、优角、劣角、0角这10种。以度、分、秒为单位的角的度量制称为角度制。此外,还有密位制、弧度制等。

锐角:大于0°,小于90°的角叫做锐角。

直角:等于90°的角叫做直角。

钝角:大于90°而小于180°的角叫做钝角。

负角:按照顺时针方向旋转而成的角叫做负角。

正角:逆时针旋转的角为正角。

0角:等于零度的角。

余角和补角:两角之和为90°则两角互为余角,两角之和为180°则两角互为补角。等角的余角相等,等角的补角相等。

对顶角:两条直线相交后所得的只有一个公共顶点且两个角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这样的两个角叫做互为对顶角。两条直线相交,构成两对对顶角。互为对顶角的两个角相等。

还有许多种角的关系,如内错角,同位角,同旁内角(三线八角中,主要用来判断平行)!

四、表内乘法

1.乘法算式中各数的名称:是指将相同的数加法起来的快捷方式。其运算结果称为积。

“×”是乘号,乘号前面和后面的数叫做因数,“=”是等于号,等于号后面的数叫做积。

10(因数)×(乘号)200(因数)=(等于号)2000(积)

2.1—6的乘法口诀

1×1=1

1×2=2;2×2=4

1×3=3;2×3=6;3×3=9

1×4=4;2×4=8;3×4=12;4×4=16

1×5=5;2×5=10;3×5=15;4×5=20;5×5=25

1×6=6;2×6=12;3×6=18;4×6=24;5×6=30;6×6=36

7——9的乘法口诀

1×7=7;2×7=14;3×7=21;4×7=28;5×7=35;6×7=42;7×7=49

1×8=8;2×8=16;3×8=24;4×8=32;5×8=40;6×8=48;7×8=56;8×8=64

1×9=9;2×9=18;3×9=27;4×9=36;5×9=45;6×9=54;7×9=63;8×9=72;9×9=81

3.乘法的运算定律

整数的乘法运算满足: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消去律。

随着数学的发展,运算的对象从整数发展为更一般群。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五、观察物体

1.从前、后、左、右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不一样。

2.根据立体图形判断平面图形,根据平面图形判断立体图形。

六、测量

1.测量长度的单位

米和厘米都是测量物体长度的单位。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时,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时,用米作单位。

1米=100厘米或1m=100cm

2.用尺子测量物体或线的长度的方法:

物体的一端对准0刻度,物体的另一端与尺子对齐的刻度即为物体的长度。从一个整刻度到另一个整刻度,两数之间相差几,物体的长度就是几。

七、认识时间

1、认识钟面:

(1)钟面上最短最粗的针是时针,较短较粗的是分针,最细最长的是秒针。

(2)钟面上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里有5个小格。钟面上共有60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时针走1大格分针走1圈,也就是60小格,1时=60分。

(4)

分针走1小格是1分,走1大格是5分。

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是5秒。

分针走1小格秒针走1圈,1分=60秒

2、认识整时方法: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时针、分针、秒针全部重合的时间是12时,

时针和分针成一条直线的时间是6时,

时针和分针成直角的时间是3时和9时。

3、认识几时几分方法:时针指在两个数之间,算小数,时针指在12和1之间,算12时,分针指着几,表示几个5分钟。

4、记录时间有两种方法:

(1)文字法:如:5时50分;

(2)用电子表法记录时刻时,几时就写几,再写“:”,后面写分时要占两位,分针不够整十的,十位要用0占位。如:8时零5分写作8:05

5、认识大约几时方法:时针接近几就是几时。此时,分针一般指在数字12左右。

6、计算两段时间之间的时间方法:用结束的时间减去开始的时间。整时减整时,分钟减分钟,分钟不够减向整时借1时在分钟上加60分钟再减。整时借出的1时要记得减去。

7、比较时间:单位不同时要化成相同的时间单位再进行比较。在进行比赛(或做事)时:同样的距离(或同样的事情)所用的时间越多说明速度越慢(或效率越低);所用的时间越少说明速度越快(或效率越高)。

《2020年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重要知识点》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4425.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